浙江瓯江滩坑水电站环境保护设施竣工5则范文

时间:2019-05-12 03:22: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浙江瓯江滩坑水电站环境保护设施竣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浙江瓯江滩坑水电站环境保护设施竣工》。

第一篇:浙江瓯江滩坑水电站环境保护设施竣工

浙江省瓯江滩坑水电站环境保护设施竣工

验收意见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的要求,2017年11月28日,建设单位浙江浙能北海水力发电有限公司在丽水市青田县主持召开了浙江省瓯江滩坑水电站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会议并成立了验收工作组,验收工作组包括验收调查报告编制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项目设计、环评、环境监理单位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监理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咨询西北公司,监测单位浙江华东测绘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代表以及4名专业技术专家(名单附后)。会议同时邀请了相关管理部门参加。与会代表对工程区以及环境保护设施进行了认真查验,听取了建设单位关于工程进展情况、监理单位关于环境监理情况和调查单位关于验收调查情况的汇报后,经过认真评议,形成验收意见如下:

一、工程建设基本概况

滩坑水电站位于浙江省青田县境内的瓯江支流小溪中游河段,距大溪和小溪汇合口约26公里,距青田县城西门32公里,— 1 — 距温州市公路里程92公里,距离丽水市公路里程107公里。滩坑水电站以发电为主,兼顾防洪,并兼有其它综合利用效益。电站装机容量600兆瓦,多年平均年发电量10.23亿千瓦时。水库正常蓄水位160米,死水位120米,水库总库容41.9亿立方米,调节库容21.26亿立方米,水库具有多年调节性能,回水长度80.0公里。滩坑电站水力枢纽由拦河坝、溢洪道、泄洪洞、引水系统、厂房、开关站等建筑物组成。坝顶高程171.0米,最大坝高162米,溢洪道堰顶高程148.00米,引水系统包括3条引水隧洞,进水渠高程为95.0米,分别向厂房内三台机组供水,总装机容量600兆瓦。滩坑水电站梅汛期(4~6 月)按正常蓄水位160.0米控制运行,台汛期(7~10月)需降至汛期限制水位156.5米控制运行,为满足下游防洪要求,滩坑水库预留了3.5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

滩坑水电站施工布置主要包括5个施工工区、料场、弃渣场、施工交通运输等。5个施工区为大坝施工区、郎回源施工区、溢洪道出口施工区、范村沟口施工区、郎回坑施工区。建设所需土、石、砂砾料向青田砂石料有限公司和兰溪凯瑞建材有限公司购买,未设置土、石、砂砾料场。弃渣场分2处布置,库内1处为郎回源弃渣场,坝下1处为范村弃渣场。交通道路区包括对外公路和场内交通道路,对外公路起终点为湖边~坝下游交通桥,场内道路主要包括左岸上坝公路、右岸上坝公路、环库公路、溢洪道至大坝公路、进厂公路等。本工程共有— 2 — 搬迁移民52481人(超出规划人数2180人),分别安置在丽水、宁波、绍兴、金华、台州五个市的33个县(市、区),共有756个安置点。其中丽水市7个县(市、区)33个乡镇143个村157个安置点,宁波、绍兴、金华、台州4个市26个县(市、区)215个乡(镇、街道)578村599个安置点。

2002年9月,华东院编制完成《浙江省瓯江滩坑水电站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2002年11月,原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工程技术评估中心以国环评估纲[2002]291号文下发了《关于浙江省瓯江滩坑水电站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评估意见》。2003年11月,华东院编制完成《浙江省瓯江滩坑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2004年2月,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以环审[2004]62号文对环境影响报告书予以批复。滩坑水电站主体工程于2004年10月31日正式开工,2005年10月13日截流,2008年4月29日水库下闸蓄水,2008年8月、2009年2月、2009年7月3台机组投入商业试运行,2011年8月生态供水工程完工并投入运行。目前水库水位达到正常蓄水位,电站已具备满负荷运行条件,移民安置已基本完成。

二、工程变更情况

根据调查报告,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经批准后,对部分工程建设进行了一定的优化调整,主要变更情况如下:

1.枢纽区设计变更

为落实环评批复的相关要求,滩坑水电站建设实施阶段发生

— 3 — 的主要设计变更有两个,分别为引水进水口形式变更及增设生态供水工程。

(1)引水进水口形式变更(采用分层取水进水口)可行性研究阶段,进水口结合右岸冲沟地形地质条件采用岸坡竖井式。为落实环评批复的相关要求,在初步调研的基础上,围绕提高水库下泄水温的目的,对滩坑水库水温分层和下泄水温进行了初步计算,提出了进水口叠梁门控制和三孔闸门控制两个分层取水方案。分层取水水温计算分析成果表明,叠梁门控制方案对发电下泄水温的改善优于三孔闸门控制方案。分层取水叠梁门控制方案的水工模型试验成果表明进水口水流流态较好,流速适中,满足取水发电的要求。

2006年12月华东院完成《滩坑水电站引水发电进水口分层取水设计专题报告》,2007年3月通过水规总院审查,会后水规总院以水电规水工[2007]0017号文下发了审查意见。

(2)增设生态供水工程

为落实环评批复中需下泄最小4立方米每秒流量的相关要求,增设了生态供水工程。选择利用4#施工支洞,从滩坑水电站1#引水压力钢管中部接出一条生态供水钢管。考虑合理利用水资源,钢管末端安装一台4000KW机组,除可作为电厂备用电源外,其余电能将送入青田县电网。当滩坑机组发电时,生态供水钢管关闭;当滩坑机组不发电时,则开启生态供水管,确保下游生态流量。

— 4 — 2006年9月华东院完成《小溪生态水电站工程》专题报告编制,2007年3月通过水规总院审查,会后水规总院以水电规水工[2007]0017号文下发了审查意见。

2.施工场地优化(1)料场变化

根据可研设计,坝址下游的可供选择的砂砾料场有角湾、范村、巨浦、湖云、钓滩和澎湖等6个料场。为落实环评批复的相关要求,保护好坝址下游水生生态环境,工程建设过程中,建设所需土、石、砂砾料向建材公司购买,未设置砂砾料场。

(2)渣场变化

根据可研设计,工程共设有5个弃渣场及周转料场,分别为底寮周转料场、郎回源弃渣场及周转料场、滩坑沟周转料场、角湾周转料场、范村弃渣场等。工程建设过程中取消底寮周转料场,其余弃渣场及周转料场不变。

根据可研设计,对外公路共设有5个弃渣场。对外公路实际施工过程中挖填方基本平衡,取消原设置的5处弃渣场。

(3)施工场地变化

业主营地由右岸下游约800米处调整至左岸下游范村埠;增加郎回坑砂石骨料加工系统,后期受蓄水淹没影响再搬至范村沟,增加范村砂石料加工系统;取消溢洪道出口、右岸下游约1.5公里处的2套混凝土生产系统,调整为大坝混凝土拌和系

— 5 — 统、溢洪道进口混凝土拌和系统、溢洪道出口混凝土拌和系统、引水洞进口混凝土拌和系统、厂房混凝土拌和系统等5套混凝土生产系统;取消左、右岸下游临时生活办公区,临时生活办公区集中布置在下游交通大桥右岸范村位置。

3.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调整(1)建设征地

根据可研设计,本工程建设征用各类土地88968亩,其中耕地23870亩,园地2328亩,林地47069亩,建设用地3631亩,未利用地12070亩。

本工程建设实际征用各类土地89209亩,其中耕地24033亩,园地2328亩,林地47085亩,建设用地3649亩,未利用地12114亩。

(2)移民安置

根据可研设计,本工程规划水平年移民安置总人口共计50301人,本工程移民安置采用省内市外安置和市内安置两种安置方式,涉及5个地区级市、33个县(市、区),共1144个安置点,其中丽水市内共有4个迁建集镇和222个安置点。

本工程移民实际搬迁总人口共计52481人,增加2180人,采用省内市外安置和市内安置两种安置方式,涉及5个地区级市、33个县(市、区),共756个安置点,减少了388个;其中丽水市内共有3个迁建集镇和157个安置点,减少了1个迁建集镇(岭根乡)和65个安置点。由于岭根乡集镇移民全部外迁,岭根乡政— 6 — 府已纳入北山镇,因此不再进行集镇复建。

工程环评阶段环境保护直接投资5168.12万元,工程实际完成投资21668.66万元,较环评阶段增加16500.54万元。投资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增殖放流站、分层取水设施和生态供水工程等专项环境保护工程。

三、工程环境保护设施落实情况

(一)水环境 1.下泄生态流量

本工程试运行以来,大部分时间通过大机组发电或生态小机组下泄流量,保证坝址处常年下泄流量不低于4立方米每秒,满足了下游生态用水要求。

2.水质

根据调查报告,施工期间砂石料废水采用二级沉淀+土地自然渗滤工艺处理后排放;混凝土系统废水采用沉淀池沉淀处理后排放;机修系统产生的废油收集后回收利用;基坑废水经集水池沉淀后抽排;临时生活办公区粪便污水采用化粪池+消毒+土地自然渗滤处理后排放,食堂废水采用隔油池+土地自然渗滤方式处理后排放。运行期厂房生活污水采用成套生活污水处理后达标排放,业主营地生活污水采用成套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回用于林灌,透平油系统采用过滤处理后循环使用,库区上游漂浮物委托专业单位定期打捞、清理。

为满足初期蓄水期间下游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需要,2008

— 7 — 年4月建设单位编制完成《浙江省瓯江滩坑水电站下闸蓄水期间下游供水预案》。水库蓄水后,库周景宁县城、九龙乡、渤海镇、北山镇以及大部分农村地区均已修建污水处理设施,迁移或关停了污染企业,削减了入库污染物总量;库区禁止网箱养鱼,避免了鱼饵对水质的污染。

3.库底清理

本工程水库淹没影响涉及青田县、景宁县2个县,因此分别进行库底清理,清理范围包括居民迁移以下的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拆除和清理,于2009年4月通过了蓄水阶段移民专项验收。

(二)水生生态 1.增殖放流

为促进香鱼陆封种群的形成,建设单位通过采用购置鱼苗放流的方式增加库区及下游香鱼种群密度,并于2009年~2012年、2014年、2015年共实施了6期香鱼增殖放流,共放流3~6cm鱼苗200万尾。

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站布置于滩坑电站交通桥下游右岸、消防营地旁边、范村埠业主营地对岸,总用地面积为7146平方米,增殖放流对象为大鲵、香鱼和黄颡鱼。增殖放流站于2014年1月开工建设,2015年2月正式建成投运。

2.水温减缓措施

为减缓水库下泄低温水影响,本工程引水发电进水口采用叠梁门分层取水。叠梁门竖直布置,每个进水口各两孔,高程范围— 8 — 95.00~171.00米,相邻取水口间再布置四孔,高程范围140.00~171.00米,叠梁门槽共14孔。根据取水深度要求和进口流速,确定叠梁门设置高程为95.00~135.00米。叠梁门由171.00米平台上的共用门机进行关闭、开启以及搬运。分层取水工程于2010年3月15日开始运行。

3.鼋栖息地保护与管理

滩坑水电站建立了完善的监理和监测制度,其中对于珍稀水生生物保护方面,主要采取了不定期巡视小溪上下游河道,在施工区上下游及鼋实验区附近设立水环境监测点,定期进行水环境监测,及时了解鼋等珍稀保护水生生物栖息区域的水质是否满足其要求。

4.科研工作

在2006年~2007年期间,开展了鼋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栖息地现状的系统调查,工作内容包括资料调研、现场调研等工作;施工期每年3~8月进行对库区内栖息深潭和产卵沙滩,以及蓄水后坝下小溪河段各主要栖息深潭鼋的监测。

增殖放流站拟建立科学养殖队伍,培养科研人才,积累养殖经验,适时开展香鱼淡水育苗技术研究、鼋增殖保护技术研究和花鳗鲡增殖保护技术研究。

(三)陆生生态 1.古树名木保护措施

根据《关于滩坑电站水库库周林业项目复建规划的函》(浙

— 9 — 林办计[2003]41号文),滩坑水电站工程涉及的古树名木和珍稀保护植物由当地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移栽和处理。根据青田县林业局2008年1月出具的《滩坑库区古树名木清理自查报告》和景宁县林业局2008年2月出具的《滩坑库区景宁库区古树名木清理自查报告》,青田县共计古树名木101株,其中移植13株,共一般采伐88株;景宁县共计古树名木135株,其中移植14株,一般采伐121株。

2.陆生动物保护措施

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当地群众及参建者的森林资源和野生动物保护意识,工程施工前对所在区块的动物进行了保护性驱散,避免伤及。

3.水土保持措施

2013年4月水利部以办水保函[2013]303号文印发了滩坑水电站工程水土保持设施验收鉴定书的函。枢纽区植物措施主要包括大坝“之”字型道路两侧采用栽植灌木绿化,坝底反压平台采取栽植乔灌木和植草皮的方式绿化,厂房内绿化地块采取栽植乔灌木和植草皮的园林式绿化,开关站场内空地铺植草砖绿化,溢洪道两侧空地块经覆土后采用栽植乔灌木和植草皮的园林式绿化,坝址下游河道护岸的框格植草、土工三维网垫植草护坡、栽植乔木、撒播草籽等。临时设施区场地已平整,并覆土绿化,采取栽植乔灌木、撒播草籽或铺植草皮的方式绿化。交通道路区植物措施主要包括对外公路两侧绿化带经场地整治后,进行覆土绿化,— 10 — 公路内侧边坡坡脚栽植爬山虎,外侧采用乔灌草绿化;场内公路两侧绿化带内采用乔灌草绿化,溢洪道至坝后连接线边坡采用生态护坡(挂三维网喷播植草)防护。周转料场弃渣场区植物措施主要包括范村弃渣场边坡采用土工三维网垫植草护坡,渣顶撒播草籽防护。

(四)环境空气和声环境

砂石料加工厂采用湿法生产工艺,粉尘排放量较少。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采用设置高位水池,在厂房、引水系统施工过程中,采用水钻作业,钻机作用尽量布置在下风向位置,有效减少粉尘排放。

本工程共配置了2台洒水车(容量6000L),在干旱季节或非雨天施工时,每天对施工场区和施工道路洒水3~5次,减少交通扬尘。

车辆通过湖云村、范村等居民聚居地时尽量避免鸣笛,同时夜间控制运输车辆在村庄附近运行。

(五)移民安置

本次验收共调查26个迁建集镇和安置点。

3个集(乡)镇排水均采取雨污分流,生活污水经由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放;北山镇生活垃圾采用垃圾箱收集后统一运至张坪焚烧站处理;九龙乡、渤海镇生活垃圾采用垃圾箱收集后运至渤海中转站,再运至景宁县垃圾处理厂处理。

13个大型安置点和10个小型安置点均已设有完善的污水处

— 11 — 理设施或纳入当地的污水管网进行处理;各安置点内街道整洁,有专业人员进行垃圾清扫,生活垃圾均进行了妥善处置。

(六)环境风险和应急措施

根据施工期监理资料以及电站试运行情况,工程施工期和试运行期间,未发生环境污染事故。由于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以及批复,均未对环境风险以及风险防范提出要求,建设单位根据工程存在的风险分析,已采取了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如制定了相应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和规章制度等。

(七)环境管理、监测与监理

施工期间,北海公司成立了滩坑水电站工程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环保水保与移民工作部归口实施环保水保管理工作。受建设单位委托,华东院成立了滩坑水电站环境监测项目部、环境监理项目部、环境保护设计项目部,对滩坑水电站施工期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环境监测项目部委托专业机构开展施工期和试运行期的废(污)水监测、地表水监测、饮用水监测、环境空气监测、声环境监测、人群健康监测、水生生态监测、水土流失监测等工作,满足环评报告书及其批复意见要求。

四、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一)水环境 1.水文情势

滩坑水电站水库正常蓄水位160米,死水位120米,水库总库容41.9亿立方米,调节库容21.26亿立方米,水库具有多年调— 12 — 节性能,回水长度80.0公里。当正常蓄水位160米时,坝前最大水深128米,库容35.20亿立方米,水面面积70.93平方公里。

2009年7月滩坑水电站3台机组全部发电试运行以来,水库最高月均水位出现于2010年7月,为156.48米;最低月均水位出现于2012年1月,为141.23米;大部分时间段库区水位在正常蓄水位160米和140米之间运行,月变幅较小。从试运行库区水文情势看,调度方式基本与设计一致,水库运行区间和变化规律符合环评阶段预测成果。

2009年~2010年期间出库流量年内变化较大,2011年~2014年期间,出库流量年内变化趋于平缓。2009年7月滩坑水电站3台机组全部发电试运行以来,最大月下泄流量出现于2010年5月,为356.9立方米每秒;最小月均下泄流量出现于2010年2月,为9.3立方米每秒。

滩坑水库属高坝大库,水库回水长度达80公里,水面积和水深加大,库区流速减小,上游和库周的入库泥沙被拦截淤积在库内,淤沙主要发生在库尾。目前水库运行正常,未出现泥沙在坝前淤积现象。

滩坑水电站试运行至今下游未发生生产、生活用水纠纷现象。2.水质

工程施工期间监测结果表明,大坝施工区上游500米(坝址上游约1.2公里)、大坝施工区下游(巨浦村上游附近,坝址下游

— 13 — 约3.1公里)2个断面各项指标变化不大,本工程施工期各类污废水经处理后回用或达标排放,对小溪水质基本没有影响。

蓄水初期各监测断面各项指标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Ⅱ类标准,各断面各项监测值变化不大,水库清理工作较好,蓄水初期对水库及坝下水质基本没有影响。

试运行期,2014年3月仅库区支流鹤溪镇下、田坑两个断面总磷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Ⅲ类标准,其余指标准满足相应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Ⅱ、Ⅲ类标准;2013年度库区断面及干支流断面各项监测指标均满足相应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Ⅱ、Ⅲ类标准,也满足水域功能的要求。

3.水温

根据2009年~2011年水温观测成果,在未采取分层取水措施的情况下,夏季8月下泄水温20.2摄氏度,较天然情况下降低了8.3摄氏度;采取了分层取水措施后,夏季8月下泄水温22.5摄氏度,较天然情况下降低了6.0摄氏度,较未采取分层取水措施的情况下提高了2.3摄氏度。工程建成后夏季下泄低温水影响明显,在采取了分层取水措施后对下泄水温有明显的提高,减缓了下泄低温水的影响。调查报告分析水温观测结果与环评阶段预测结论基本一致。

(二)生态环境 1.陆生生态

— 14 —(1)陆生植物

根据工程建设前后的遥感影像对比分析及现场调查,电站建成前,库区主要植被类型为马尾松林和农作物。工程验收调查范围内的各植被类型,除常绿落叶灌木林外,其他植被类型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工程验收调查范围内植被类型面积虽有一定程度的变化,但植被类型种类在工程建设前后基本一致,工程水库淹没的各植被类型面积占验收调查范围内同类型面积的比例均小于20%。总体上工程建设对区域植被影响不大,不影响区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水库淹没区建设前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较大,工程建设前主要为林地、耕地、建设用地,工程建成后,水库淹没区为水域,属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工程临时占地和永久占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枢纽占地区(大坝、开关站等)由林地等转变为建设用地,工程施工临时占地区(弃渣场以及施工临时设施占地区)在工程施工期间,短期内转变为建设用地,工程施工结束后部分恢复为林地。

(2)陆生动物

根据工程建设期间工程(环境)监理记录以及走访丽水市、青田县、景宁县林业部门,水库蓄水和工程施工期间未接到因工程建设伤害当地陆生动物投诉事件,也未发现珍稀保护野生动物和迁徙现象,水库蓄水和工程施工对区域陆生动物的影响较小。

(3)水土保持

— 15 — 工项目建设区内,林草植被可恢复面积54.00公顷,实际林草类植被恢复面积51.55公顷,林草植被恢复率为95.5%,达到方案设计的95%防治目标;林草覆盖率为31.9%,达到方案设计的30%防治目标。

2.水生生态

根据调查报告,本工程采取了分层取水设施、生态供水工程、增殖放流、鱼类保护科研等水生生态保护措施。

(1)浮游植物

调查区建库前浮游植物124种,成库后2010年浮游植物计84种,减少40种;2014年浮游植物计101种,比2010年增加17种,特别是对水质变化敏感的硅藻种类数目增加达18种。整个调查区的浮游植物密度、生物量与建库前相比,呈先显著上升后急剧下降的趋势。建库后整个调查区的浮游植物种类数呈逐渐恢复至建库前水平的趋势,表明水生态系统得到逐步恢复和改善。

(2)浮游动物

建库前丰水期调查区浮游动物为100种,2010年建库后浮游动物计76种,减少24种;2014年浮游动物计92种,比2010年增加16种。建库后丰水期调查区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与建库前相比,呈明显增加的趋势。

(3)底栖动物

建库前丰水期调查区内采集到底栖动物17种,2010年采集— 16 — 并鉴定到底栖动物18种,增加了1种;2014年共采集并鉴定到底栖动物6种,减少了11种。工程建设前后底栖动物生物密度和生物量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优势种已经由蓄水初期的虾类演变为摇蚊类。

(4)鱼类

鳜、斑鳜等产漂浮性卵鱼类水库蓄水对其繁殖规模的影响不大;在急流中产粘沉性卵的鱼类如光倒刺鲃、光唇鱼、唇、小鳈等,产卵场被压缩到库尾回水区外舍河段及大均以上流水河段,繁殖规模也明显减小;在静缓流中产粘沉性卵的鲤、鲫、黄颡鱼、鲇等在库区的繁殖规模明显增加;受本工程以及下游三溪口电站水库大坝阻隔影响,蓄水以后大坝以上的洄游性鱼类的繁殖受阻,仅三溪口电站坝下流水河段的洄游性鱼类可以进行繁殖洄游。

水库蓄水运行后,库区鲤、鲫、、鲇鱼、鳜鱼、鲌鱼等杂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草鱼以及肉食性的鲿科鱼类、等索饵场扩大、鱼类资源量增加;温州厚唇鱼、圆吻鲴等刮食性鱼类的索饵场相对较少;喜急流生活鱼类如光倒刺鲃、白边鮠、唇 等生存,在库区其索饵场基本消失。

水库蓄水后水深增加,在主库区则形成更为广阔的鱼类越冬场;在水库坝下河段,受水库拦蓄及水电站发电的影响,鱼类越冬的湾沱水域水深经常处于变化之中,不利于鱼类越冬。

(5)珍稀濒危水生生物

— 17 — ①

随着水电站建成蓄水,库区内2个鼋主要栖息深潭和1个产卵沙滩消失,库区环境将不再适宜鼋的生存。2015年青田县共发现两只鼋,均为雌性,现在滩坑增殖站内驯养。这表明,随着水环境保护工作开展以及对违法采砂行为的治理,瓯江水质和自然环境有明显改善。

在采取分层取水措施后,在鼋的主要产卵季节7、8月份,实验区断面的水温在21.2摄氏度、23.6摄氏度左右,仍适合其栖息生活。

电站基本按照运行调度规程运行,3台大机组停机时由生态小机组下泄4立方米每秒的生态基流,石寨实验区内的最小水量多数情况是可以得到保证的,对于保障鼋从瓯江干流进入小溪实验区段提供了基本保障。

根据水质监测结果分析,石寨实验区内的水质指标均可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Ⅱ类水环境功能区标准要求,能满足鼋的栖息产卵水质要求。

大鲵

根据施工期间的走访调查,原来大鲵很多的炉西坑中,现在已难得一见。在验收调查阶段,在炉西坑附近有渔民介绍曾经捕获过大鲵,但调查人员未见活体样本,反映大鲵已十分罕见。

花鳗鲡

根据施工期间的调查仅在下游收集到1尾,工程试运行后— 18 — 2010年10月在坝下的小溪湖边河段采集到1尾花鳗鲡,可见花鳗鲡在水库坝下至河口段仍有分布。受本工程以及下游三溪口电站水库大坝阻隔,对花鳗鲡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香鱼

在施工期间的调查中,在小溪及瓯江干流均未采集到香鱼,在本验收调查期间,在坝上的景宁大均河段以及小溪坝下-湖口段均采集到香鱼样本。香鱼的再次采集发现,与滩坑水电站库区每年在库区和坝下投放香鱼鱼苗进行放流有关,表明香鱼的增殖放流措施具一定成效。

(三)环境空气和声环境

在工程施工前期,TSP排放浓度相对较高,与大坝施工区或郎回坑砂石料加工系统距离较近的施工临时生活区和郎回坑村等受影响程度较大,监测时段内TSP浓度超标次数较多;其他敏感点除个别监测时段个别数据超标外,基本都能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一级标准。除郎回坑村外,工程施工对其他敏感点环境空气的影响较小。

工程试运行期基本无大气污染源,工程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一级标准,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较好。

在工程施工前期,大坝施工区、C2标大坝混凝土搅拌系统生产区、C4标泄洪洞出口混凝土拌和系统、郎回坑砂石料系统

— 19 — 噪声源强较大,有部分超标,后期监测值均达到《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348-90)土石方阶段噪声排放限值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排放标准要求;郎回坑村、范村、巨浦中学等敏感点有少量时段昼间噪声超标,大部分时段昼夜噪声均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5-93)1类标准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工程施工对敏感点环境空气的影响较小。

试运行期范村(公路边)夜间噪声有超标,其他监测点位声环境质量均满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5-96)1类标准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要求。范村(公路边)夜间噪声超标原因主要是交通运输的影响。

(四)移民安置

26个移民安置点建设涉及区域植被为地方常见植被类型,因此建设对其影响不大。由于移民安置点建设时间较短,且建设过程中同步实施了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被措施等,造成的水土流失不大。

本工程3个迁建集(乡)镇均位于库周,根据2013年度库区地表水监测结果可知,库区监测断面渤海(渤海镇下游约0.5公里)、坝前(北山镇下游约5公里),支流断面大顺(九龙乡下游约4公里),各监测断面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类标准,由此可见,集镇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对库区水质影响较小。

— 20 — 13个大型安置点和10个小型安置点已设有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或纳入当地的污水管网进行处理,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排放,影响较小。

26个安置点内街道整洁,有专业人员进行垃圾清扫,生活垃圾均进行了妥善处置,因此生活垃圾堆周边区域环境影响较小。

26个安置点均配套有相应的供水设施,供水安全可靠;26个安置点均配套建有医疗卫生机构或纳入当地医疗保障系统,未发生传染病爆发疫情。

专项复建工程均浙江省发改委或当地县发改局单独立项、审批,不在本工程验收范围。根据向青田县环境保护局和景宁县环境保护局了解,专项设施复建期间,未收到公众对环境保护方面的投诉举报。本次公众参与调查可知,公众未提出专项设施复建的环境影响问题。

(五)其他环境影响 1.固体废物

工程施工期间弃渣、建筑垃圾均运至弃渣场堆置,弃渣场已经覆土绿化,已处于稳定状态,工程施工弃渣对区域环境影响较小。施工期生活垃圾外运处置未造成污染事故,也无相关纠纷和投诉,生活垃圾对区域环境影响较小;试运行业主营地生活垃圾经收集后纳入巨浦乡生活垃圾处置系统统一处置,对区域环境影响较小。

— 21 — 2.人群健康

本工程开展的2期人群健康监测结果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比例分别为0.63%、2.61%,远远低于青田县调查水平,说明施工人员的乙肝病毒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低于一般人群的感染率。本次验收通过向青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地方疾病预防部门进行调查,并开展公众参与调查,了解到工程施工和蓄水初期均未发生传染病疫情暴发。

3.环境地质

工程试运行至今,未出现水库诱发地震现象,无永久渗漏问题。库区共调查滑坡33处,崩塌7处,不稳定斜坡(库岸)9处,以及因库区复建工程而留下的各类不良地质现象(弃渣等)49处,根据工程蓄水后监测结果,库岸总体较为稳定,未出现大面积坍塌现象。

4.局地气候

根据建库后坝下巨浦水文站的气象观测,建库前后相比,年平均气温降低0.7℃,年平均相对湿度降低5.2%,年平均降雨量增加124.1毫米,年平均蒸发量减少了85.2毫米。

5.下游供水

工程下闸蓄水期间及试运行期间对两岸居民的饮用水没有造成影响,青田县鹤城镇水厂取水口水质、取供水能力等受本工程影响较小,工程建设未对水厂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

6.文物古迹

— 22 — 目前外舍乡油田村青花窑址已经通过考古挖掘,并征集了部分反映库区人民生产生活的文物,北山吴氏宗祠、北山坑纪念碑、陈坦奄墓、李振彪烈士墓等4处文物也已完成迁建,工程建设对文物古迹影响较小。

(六)公众参与

本次调查共发送团体表格54份、个人调查表格984份(其中移民930份,非移民54份),收回团体调查表45份,个人调查表984份(其中移民930份,非移民54份),回收率为100%。通过公众参与问卷调查得知,90.74%团体对本工程的环保工作表示满意,9.26%的团体表示无所谓,没有团体选择不满意;在被调查的移民中,59.78%的移民对本工程环保工作表示满意,38.39%的移民表示无所谓,0.86%(共8人)移民表示不满意;在被调查的非移民中,98.15%的被调查者对本工程的环境保护工作表示满意,仅1人表示无所谓(1.85%),没有个人表示不满意。针对不满意的移民均进行了回访调查,经回访后对工程环保工作均表示满意或无所谓。滩坑水电站的建设不仅有利于当地的经济发展,而且提高了本地区的供电能力,改善了当地的用电状况,工程建设期间和运行期间没有出现环境纠纷事件和公众投诉。同时,针对公众反映的环境问题,基本已经得到了有效解决。

五、验收存在的主要问题

滩坑水库具有城市供水功能,目前库周已开展旅游以及相关设施建设。

六、验收结论及后续要求

(一)验收结论

根据本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调查结果,滩坑水电站工程执行了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电站在建设期间和投入试运行以来,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建设过程中主动优化工程设计方案减缓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工程环保投资落实到位,各项环境质量指标满足相关要求,达到环评报告及批复的要求,滩坑水电站满足工程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要求,同意工程通过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

(二)后续要求

1.运行单位加强运行管理和科研人员配置,保障增殖站的正常运行,并继续开展鼋、香鱼、花鳗鲡人工繁殖的相关科研工作。

2.根据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批复意见,滩坑水电站环境保护竣工验收3至5年时,应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

3.建议加强库区水资源、水质保护立法,协调好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附件:验收工作组人员名单

2017年11月28日

— 24 —

第二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三同时”验收

一、法律依据

《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

二、许可内容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使用。

三、需提交的资料和办理条件

(一)需提交的资料:

1、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

2、建设单位环境保护执行报告;

3、验收监测报告表或调查报告表;

4、《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报告(表)》;

5、法律法规要求公示的项目,须提交公示相关证明材料等。

(二)办理条件:

1、建设前期环境保护审查、审批手续完备,技术资料齐全;

2、环境保护设施及其他措施等已按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设计文件的要求建成或者落实,其防治污染能力适应主体工程的需要;

3、具备环境保护设施正常运转条件,操作人员经培训合格,安全操作和管理规章制度健全,并符合交付使用的其他要求;

4、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提出需对环境保护敏感点进行环境影响验证,已按规定要求完成;

5、各项生态保护措施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规定的要求落实,项目建设过程中受到破坏并可恢复的环境已按规定采取了恢复措施;

6、固体废物(含危险废物)已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落实暂存及处理处置场所;

7、法律法规有其他规定的,从其规定。

四、办理程序及工作时限

(一)受理

1、受理中心负责申请材料的受理,受理工作人员对申请单位的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对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予以受理,并出具受理回执;对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当场或者5日内一次告知申请单位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2、办理时限:1个工作日。

(二)许可审查

1、经办处室按照许可条件对申办材料进行实质审查,提出验收意见,报厅领导审定。

2、办理时限: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

3、告知程序:对申请验收的建设项目通过厅门户网站或其他便于公众知悉的方式向社会公示。

审查发现许可直接关系他人重大利益的,应当告知利害关系人并听取意见;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有权在法定或合理期限内进行陈述和申辩。许可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在作出许可决定前,应当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第三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申报材料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申报材料:

1、建设单位填报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申请报告(申请表/登记表)》4份;

2、建设单位实施项目环保工作总结1份;

3、相应资质的环境保护监测机构编制的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监测报告(表)。如果属主要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则提交有资质单位编制的环境影响调查报告(表)3份;

4、有资质设计单位的设计方案、施工图纸及调试总结2份;

5、建设单位制定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及操作规程2份;

6、如属化工石化类或其他使用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的建设项目,必须提交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和防范措施2份;

7、排水户排水许可初审意见表原件1份;

8、其他相关材料。

法定时限:

自收到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材料之日起30日内,完成验收。

第四篇:环境保护设施试运行及竣工验收程序范文

环境保护设施试运行及竣工验收程序

一、验收条件

1、环保设施设计方案须经审批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环保部门审批通过;

2、符合《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管理规定》的规范要求;

3、试运行期污染物排放符合环保部门批准的排放标准及排放总量,并符合其他有关要求。

二、验收程序

1、建设单位提出试运行申请,并提供有关资料;

2、环保部门审核资料,并去现场勘察;

3、依据环保法律法规,作出能否进行试运行的审核意见;

4、试运行期间,建设单位委托环境监测部门进行监测;

5、试运行期满后(如不达标,则停产整改),提出环保设施验收申请,并提供有关资料;

6、环保部门审核资料,并去现场勘察;

7、组织验收小组进行现场验收,提出验收意见;

8、发放环保工程竣工验收合格证。

三、申报材料

(一)申请试运行

1、试运行申请报告

2、环保设施设计方案及环保部门对其的审批意见

3、工艺流程图

4、环境保护设施安装、建设情况汇报

(二)申请验收

1、环境保护设施验收申请报告

2、环保设施调试情况汇报

3、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度

4、监测报告

四、核准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26条;

2、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20条;

3、国家环保委员会、计委、经委《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第5条;

4、《湖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5、国家环保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程序》第三(5);

6、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管理办法》。

五、现场验收程序

(1)治理单位介绍治理工程情况;

(2)听取污染防治设施设计和施工单位的情况介绍;

(3)验收监测单位介绍监测情况;

(4)现场检查环保设施和主体工程的建设情况;

(5)讨论形成验收意见。

六、验收期限

1、对于试运行申请,在受理之日起(需补资料的,从补齐资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核准完毕;

2、对竣工验收申请,在受理之日起(需补资料的,从补齐资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验收完毕。

第五篇:铁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规定

铁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规定(试行)(1997年11月12日,国家环保局、铁道部发布 环发[1997]838号)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铁路建设项目竣工验收阶段的环境保护管理,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确保铁路建设项目中的各类环境保护设施与其主体工程同时投入使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依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管理规定》(国家环境保护局第14号令)、国家计委《建设项目(工程)竣工验收办法》(计建设[1990]1215号)、铁道部《铁路基本建设工程竣工验收交接暂行办法》([84]铁鉴字180号)等,结合铁路建设特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国家设资和其他款源投资的国家铁路、地方铁路、专用铁路和铁路专用线新建、扩建、改建大中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的竣工验收。

第三条 铁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已按批准的设计文件所规定的内容和质量要求全部建成竣工,或在分期分段竣工的工程中,环境保护设施随其主体工程建成,都应及时验收交接。竣工验收工作依照本规定办理,验收后的交接工作按铁道部有关规定办理。

第四条 竣工验收依据:批准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环境保护工程设计文件(包括变更设计)、设计采用的规范、规定、环境标准以及铁路工程质量评定验收标准。

竣工验收时尚未制定出质量评定验收标准的,可暂按设计文件要求验收。维修规则不作为竣工验收依据。

第五条 铁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由具有审批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权限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由建设项目主管部门协助实施;必要时也可委托下一级单位办理。

接受委托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须将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材料报送负责验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同时抄送建设项目主管部门。对竣工验收结论有异议的,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裁定。

第六条 竣工验收合格条件:

1、建设项目建设前期环境保护审查、审批手续完备,技术资料齐全,环境保护设施按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和设计文件要求完成;

2、建设过程中受到破坏并且可恢复的环境已经得到修复;

3、环境保护设施的建筑安装工程质量符合铁路工程验收规范、规程和质量评定验收标准;

4、环境保护管理和监测机构,包括人员、监测仪器设备、监测制度、管理制度等已建立健全;

5、环境保护设施工程质量合格,能正常运行使用,符合交付使用要求,具备正常运行条件,包括经培训考核合格的岗位操作人员到位,管理制度建立、原材料、动力的落实等;

6、环境保护设施的污染防治能力适应于主体工程需要,外排污染物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第七条 铁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分初步验收和竣工验收两个阶段,可单独进行也可与整体工程验收一并进行。

验收内容包括工程质量验收和污染防治与环境恢复效果验收。

第八条 初步验收:

1、建设单位根据确定的建设项目初步验收计划,将该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种类、分布、实施情况、初验安排等,于初验前20天送达负责验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建设项目主管部门。

2、负责验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建设项目主管部门组织检查组,依照

第六条规定的合格条件进行检查,对环境保护设施工程质量作出评价,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写出初验意见。

第九条 竣工验收:

1、建设单位根据国家下达的建设项目竣工验收计划,将《铁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申请报告》(以下简称《申请报告》)于竣工验收前30天送达负责验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时抄送建设项目主管部门及所在地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铁路局。

2、负责验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接到《申请报告》一个月内组织审查验收。

经批准的《申请报告》是建设项目整体验收的依据之一。

第十条 对于需要进行处理效果验收的环境保护设施,在试运行期间,建设单位应委托负责验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环境监测站,对主体工程的排污情况及其环境保护设施的运转、处理效果进行监测。

对于长大线路等工程复杂的铁路建设项目,承担验收监测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监测站可组织国家网的铁路监测站参加验收监测。

受委托的环境监测站应当按监测规定、规范进行监测,并向委托方提交《竣工验收监测报告》。

监测费用列入工程概算。

第十一条 在工程初验时尚不具备条件进行效果验收的环境保护设施,可先依据设计文件进行工程质量验收,办理交接手续,其处理效果验收由接管单位在投产使用前按第十条规定安排监测工作,并将结果报送负责组织竣工验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

第十二条 对分期建设、分段开通的铁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随其主体工程建成,可由建设单位报负责验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按第八条初验内容,分段办理环境保护。

设施验收手续,作为分段开通使用的依据,待项目全部竣工后,随整体工程进行竣工验收。

第十三条 验收时发现因执行新的环境标准、规定,需变更原设计或确需增加环境保护设施的,按环境保护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四条 对防风固沙林、降噪林、绿化、植被恢复等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形成的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单位可将设计、投资以签订合同的方式委托有关单位限期完成,完成后另行办理验收交接手续。

第十五条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在试运行期间检查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情况及未完成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进程。污染物排放达不到规定排放标准的,要求建设单位或接管单位负责限期达标排放,在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地方,还应达到当地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

试运行期间和限期达标期间内排放污染物的,应按规定缴纳排污费。

第十六条 环境保护设施没有建成或经限期整改仍不合格,其主体工程擅自投入生产或使用的,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责令建设单位或接管单位停止生产或使用,可并处罚款。

第十七条 环境保护设施未按规定申报竣工验收的建设项目,擅自投入生产或使用的,由负责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责令建设单位限期补办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申请手续,可并处罚款。

第十八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下载浙江瓯江滩坑水电站环境保护设施竣工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江瓯江滩坑水电站环境保护设施竣工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管理指南[精选合集]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管理指南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的定义 指凡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所必须配套的建设的防治污染设施。验收范围 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其防......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办法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办法(试行)作者: 国家环境保护最佳实用技术依托单位管理办法点击数:2912录入: whw环监〔1995〕335号为落实《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管......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办法》

    国家环境保护局 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办法》(试行) 的通知各有关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环境保护局:我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办法(★)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办法(试行) 作者: 国家环境保护最佳实用技术依托单位管理办法点击数:2912录入: whw 环监〔1995〕335号 为落实《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

    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办法(5篇)

    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办法 为落实《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管理规定》(国家环境保护局令第14号),保证竣工验收质量,现就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工作制定......

    02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技术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技术要求 为落实《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保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质量,在多年试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申请报告[合集5篇]

    环保部门收到日期填写编号说明1.此验收申请报告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管理规定》制定.'2.建设单位应最迟在建设项目整体正式验收二个月前按要求填写并报环境保......

    福建省汀江棉花滩水电站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公示材料大全

    福建省汀江棉花滩水电站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公示材料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 福建省汀江永定(棉花滩)水电站建设规模:水库正常蓄水位173m(黄海高程,下同),调节库容11.22亿m3,属不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