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出口退税骗税审计方法(本站推荐)
出口退税骗税审计方法
2007-4-25 11:23 审计署兰州特派办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出口退税是指对出口商品购进成本中所含的税金进行退还的政策。
根据我国有关条例规定,我国的出口货物退税种类仅退(免)增值税和消费税,其他相应征收的税费不得提退。对不同的出口企业采用不同的退(免)税方法:对于外贸企业和实行外贸企业财务制度的工贸企业,对出口环节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同时按其购进的进项税额退(免)相应的增值税和消费税;对于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自营出口以及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货物实行“免、抵、退”退税政策。
按照国际惯例,实行出口退税制度,是一种鼓励企业出口创汇,参与国际竞争,拓宽国际市场的有效政策。但是一些不法企业和个人,利用该项税收优惠政策骗取出口退税,不仅导致了国家税款的大量流失,而且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影响了公平竞争环境的形成。
一、骗取出口退税最常用的手法是虚开、非法购买、伪造增值税专用发票
因为发票是拿到退税款最基本的凭证,有了它,才能证明企业缴过税,企业才能领到退税款。
接受虚假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与开票企业虚构购销业务,签订虚假的购销合同。
有些企业从成立之初就没有经济业务,而是与“开票公司”合作,虚构购销业务,签订虚假的购销合同,虚开增值税发票。为了达到“货物”出关的目的,他们在香港或境外设立空壳公司。内地企业则利用这些空壳公司,伪造企业产品出口外销合同、运输合同等文件“空箱闯关”。不法分子钻海关对出口货物抽检的空子,大量用空箱出关,骗得报关单;或者在公海上转一圈,然后向税务部门申请退税。
审计时,要检查这类公司的供货商以及货物运输、资金等关键环节,有条件时可到税务机关验证增值税发票的真伪。经过大量的调查取证,就可发现某些企业存在接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与“开票公司”虚构购销业务、签订虚假的购销合同等一系列重大涉税问题。特别要注意对未纳入增值税防伪税控、稽核系统监控范围的增值税进项抵扣凭证的管理,要密切监控农产品收购、加工企业和废旧物资回收公司等企业利用废旧物资普通发票、运输发票等作为增值税主要抵扣凭证的企业的销售情况。对新办的上述三类企业销售的货物,要加大检查力度,严防犯罪分子利用假抵扣凭证虚开发票,通过流通企业倒入外贸企业等手段,进行骗税活动。
出口企业虚抬货物价值,骗取出口退税款。
这是在有真实货物出口的情况下,采取对货物进行以少充多、虚抬价格骗取出口退税。由于其形式貌似合法,手段更加隐蔽,更具有欺骗性。
国家税法规定,出口货物的销售金额、进项金额及税额明显偏高而无正当理由的,有权拒绝办理退税或免税。
据了解,以往不法企业骗税,常没有真实出口交易过程,利用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海关出口报关单等骗取出口退税。随着全国“金税工程”的实施,大部分出口企业的出口退税发票和凭证在电子税收系统上一验便知真假,伪造有关发票和凭证进行骗税的手段已变得不容易。正是由于“金税工程”阻断了“空手套白狼”式的骗税之路,不法分子才绞尽脑汁另辟他径,采取虚抬出口货物价值的手段,不惜一切代价骗取国家税款。
审前应做好出口产品实际税收负担、进货成本、流通费率、利润率等基础资料的收集和调查核实工作,及时了解当前外贸形势、国际需求热点、产品供销渠道、重点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走势及我国产品出口等情况。
审计这类问题,审计人员要有较高的商品价格知识,根据国内、国际市场同类商品的价格,与生产企业的报价进行对比,就能够发现是否存在异常。比如:在国内、国际市场上,一双劳保手套价格也就是几元钱,而生产企业在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时,一双手套的价格高达十多元,这显然就存在虚抬货物价值骗取出口退税款的嫌疑。尤其对出口金额(特别是异地收购产品)突增或易发生涉嫌骗税问题的重点企业、重点货物、重点口岸,要加大审核力度,不能仅限于出口企业申报的退税单证及其信息的简单齐全,要拓宽审计范围,进行重点审计。
二、编造虚假的外汇核销单骗取出口退税款
少数企业采取“倒汇”手段假冒进出口贸易,骗取出口退税。这类“出口”企业在每次交易之前先与倒汇企业或中间人商定一个兑换比率,待虚假的发票、虚假的出口报关单等单证到手后,按比率计算出相应的人民币数量,作为“货款”汇给倒汇企业。倒汇企业把钱打到地下钱庄,从黑市上换到外汇,通过其他渠道转到香港等境外,再由香港等地汇到上述“出口”企业账户上,便产生了外汇核销单。
从账簿入手很难直接审计出此类虚假的外汇核销单。这类企业常常是没有真实的出口业务,审计人员可从供货商以及货物运输、资金等关键环节,查找出虚假交易的蛛丝马迹,从而证明虚假的外汇核销单。
三、从事“四自、三不见”的“买单”业务骗取出口退税款
所谓“四自、三不见”是指“客商”或中间人自带客户、自带货源、自带汇票、自行报关和出口企业不见出口产品、不见供货货主、不见外商的出口业务。部分出口企业将空白报关单、外汇核销单等单证交给不法分子,以“四自、三不见”方式从事假出口贸易涉嫌骗取出口退税。
审计这类问题时,要特别注意认真负责地对供货企业、货源以及外商资信等情况进行认真了解,必要时可到供货企业实地考察以及向外商发函,以求证供货企业、外商是否存在,对交易、货物价格、仓储、运输、纳税、报关等具体出口贸易环节要做到细致认真地审计,防止出口企业“四自、三不见”“买单”业务的发生。
四、出口企业申报退税的各种退税凭证上企业名称不一致导致多退税款
国家税法明确规定,出口企业申报退税,其各种退税凭证上企业名称应一致,否则不予办理退税。
近几年来,一些企业相继成立了独立核算、独立法人资格的子公司。这些子公司有的是为了承办总公司已经签约的出口业务,有的是为了使自己出口的货物在国际上被认可或子公司没有进出口经营权而借用总公司的名义等原因,造成子公司以子公司名义收购货物并进行财务核算,子公司以总公司名义报关出口,而由子公司结汇,使得出口货物报关单与专用发票、收汇核销单等退税凭证上的企业名称不一致。
审计时应了解企业的股权结构及各种退税单证上企业名称是否一致,如果企业名称不一致,企业虽然有母子控股关系,也不能办理出口退税。
五、出口企业以“进料加工”贸易方式减免税进口原材料、零部件转售给其他企业加工时,对这部分销售材料的应交税金是否在出口企业当期办理的出口退税款中予以抵扣,是否存在漏扣、少扣等问题
对实行“免、抵、退”办法的生产企业审计时要特别注意此类问题,重点审计出口退税款、转售材料的应交税金以及抵扣额的计算是否正确。
六、出口企业办理出口货物退税后,发生退关、国外退货时,企业是否向退税机关办理了申报手续并补交或抵扣税款
审计人员在审计企业出口退税的同时,还要注意企业是否发生退关、国外退货等红字冲销业务以及退关退货时企业是否补交或抵扣了税款。
第二篇:出口退税怎样发展成出口骗税
出口退税怎样发展成出口骗税
虚开发票的情况:
(一)虚大出口货物价格
外贸企业和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以出口产品为幌子,通过国外接单、国内下单,采取非法手段虚报出口货物价格,高报出口向税务机关申报出口退税。同时指使生产企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抬高单价、抬高总金额,或抬高单价、降低数量,总金额不变。这种情况往往是在有真实货物出口的情况下进行,其形式貌似合法,手段更加隐蔽,更具有欺骗性。
(二)接受虚开发票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生产厂家为了保持正常的税负率,必然要在进项发票上做文章,取得虚开的进项发票进行抵扣。废旧物资发票和收购发票由于享有免税等税收优惠和在税务控管上存在相当大的难度,成为骗税分子最佳的选择。生产厂家或采取自己成立废品回收公司,自己为自己虚开发票;或采取到当地废品公司缴纳一定的手续费后虚开发票。
(三)利用他人货物骗取出口退税
利用小规模纳税人出口不办理出口退税的条件,勾结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外贸企业,在小规模纳税人出口货物时,套用外贸企业的空白报关出口合同、出口发票、外汇核销单申报出口。同时,由开票企业与外贸公司签订虚假购销合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再用假结汇、虚构外贸合同等一整套退税手续来骗取出口退税。此外,给出口公司“供货”的生产企业,也非一般的“皮包公司”,这些生产厂家都有厂房、有工人、有设备。这是外贸企业骗税的惯用手法,应特别加以关注。
(四)“移花接木”申报退税
从小商品批发市场购进货物,经过一番包装,改头换面装船出海,在到达目的地之前,出口企业又通过传真,变更货物的名称和价格,既骗取了我国的出口退税,又避免了在进口国缴纳高关税。
(五)骗税企业资金的运作
第一种情况,在有真实货物出口的情况下,通过银行向国外客户银行收取货款,按报关单上的高报金额将外汇汇给外贸公司核销外汇,外贸公司收到汇款后按生产厂家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金额(含退税款)将款项付给生产厂家,生产厂家在扣除了真实成交价和开票费用后将余额汇还给指定的私人账户。
第二种情况,虚列付款记录,在收到结汇后外贸企业扣除一定比例手续费,然后将所谓的货款汇给生产厂家;生产厂家再将收购款项汇给废品回收公司,其余的背书给相关公司或人员提取现金使资金回流;废品回收公司再将款项提现或汇到私人账户。
第三种情况,采取境内外勾结按照正常的交易方式运作资金,然后扣除相关手续费后再通过提取现金回流境外公司。
此外,在外汇运作方面,不法分子在骗取出口退税的过程中,为了掩盖其虚假货物循环的不法事实,使其货物的出口更为便利,骗税团伙就专门通过非法渠道,联系和获取外汇。实施过程中常常表现为先从国内各地收集外汇,炒到手后汇入香港、澳门的银行,再以外商的名义从银行开出外汇本票,支付给内地从事外汇业务的公司,实现境内外外汇循环,编造“真实”的出口创汇假象。这样,内地的外汇经港、澳银行一转,就变成了“创汇”。实际上,虽然外汇额增加了几倍、几十倍,但外汇绝对值并无增加。
(六)骗税货物的种类
申报出口退税的货物主要集中在出口退税率较高的劳保手套、家具、机械、电器、服装类商品上。
(七)跨地区、团伙作案
从已查处的骗税案来看,这类案件有涉案环节较多、跨地区联手作案,专业化、网络化、团伙式作案的基本特点。
二、成因分析
(一)海关对出口货物的查验率偏低,给不法分子虚假出口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金融监管体系不完善,纳税人多头开设银行账户,巨额资金通过多个账户提现走账,加大了税务机关的监管难度。
(三)随着《对外贸易法》的颁布实施,外贸企业户数增长过猛,部分企业合法经营意识不强,急于打开市场和创汇,加上主管部门监控不力,不法分子借机骗税。
(四)税务与海关等部门的信息不能实现即时共享。
(五)税收管理仍有漏洞。一是由于税务机关监管不够到位,不法分子通过虚开农副产品收购发票、废旧物资收购发票的手段来骗税。二是税收日常监管不够到位,税务机关和税收管理员未能动态全面地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纳税情况,纳税评估效果不够明显,不能及时发现骗税的蛛丝马迹,特别是目前退税管理部门的审核工作仍主要集中在单证的审核上,虽经层层把关,但有的只局限于案头审计,特别是对出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了解不够,使一些异常出口企业不能被及时发现。三是“金税工程”尚未覆盖的农副产品收购发票、废旧物资收购发票。四是“两小票”经营业务往往是现金交易,又涉及到千家万户,调查取证工作难度较大。五是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出口退税电子信息滞后。六是出口货物的生产与出口、征税与退税的衔接机制不够健全等,客观上也为骗税提供了方便。治理对策
(一)税务机关要保持高度警惕,密切注意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加强管理,加大监督力度。一是要加强出口货物征税环节的管理,增强防范和打击出口骗税的能力,切实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堵塞骗税漏洞。二是推进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电子信息审核出口退税工作。根据出口退税机制改革的需要,加大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电子信息审核出口退税工作,加强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票、认证、信息比对工作,充分发挥金税工程对打击骗税的作用,提高出口退税的效率和准确性。三是在加强“就单审单”日常案头审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调研,努力探索建立一套严密的出口退税预警监控机制,完善出口退税机制和退税评估机制,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加强出口退税执法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查深查透。四是应将“金税工程”覆盖到的农副产品收购发票、废旧物资收购发票,或在使用此类发票的企业推行使用普通发票,凭普通发票抵扣进项税额。
(二)加强部门协作,合力打击骗税行为。出口退税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税务、财政、海关、外汇等部门和出口企业。只有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才能从源头上堵塞骗税漏洞。税务部门要依法治税,从严治队,规范管理,加大防范和打击力度,不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财政部门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积极主动会同税务等部门探索共同加强出口退税监管的新形式、新办法;外经贸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出口企业的管理,教育和引导出口企业端正经营思想,进一步规范进出口经营行为;出口企业要加强财务管理,诚信经营,依法纳税,依法退税。同时各部门应进一步健全执法体系,建立严格的执法责任制,明确海关、外汇管理部门、主管税务机关的责任。海关应保证货物出口的真实性和海关报关单电子信息的真实性;税务部门主管征税机关应保证货物的完税和专用发票、税票电子信息的真实性,出口退税机关在审批退税时,应对退税企业提供的退税法定凭证与其电子信息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有效性负责。
(三)积极推进口岸电子执法系统的建设。加大对出口退税管理的科技投入,拓展和整合“金关”、“金税”工程的功能,进一步健全出口退税电子信息网络系统,提高出口退税的工作效率和预防骗税的能力。充分利用“金关”、“金税”工程对出口货物报关单、外汇核销单、增值税专用发票、出口货物税收缴款书等电子信息实施全面核对,努力实现在线稽查和随时稽查,打击骗取出口退税的违法行为,净化出口退税环境。
第三篇:出口退税融资方法
出口退税融资受宠
背景: 多年以来,国家政府为鼓励出口贸易,在应税商品出口后的一定期限内会将所收税款退还给出口企业,即出口退税。由于退税手续繁琐且到账周期长(企业自出口报关之日起,到收到出口退税款需要2至6个月的时间),企业在流转资金的控制上处于被动地位,时常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不乐观的是,银行对出口型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短期融资。益民宝将运用平台的撮合交易,与专业第三方进出口公司合作,推出最新的稳健型项目“退税宝”。退税宝是基于出口企业报关到收到出口退税款的时间差而设计的产品。由于出口退税款是由国家承诺向出口企业退还的款项,故本产品安全性极高,是稳健型投资者投资理财的绝佳选择。
“退税宝”项目中的所有借款企业都已通过第三方进出口公司,在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完成登记备案,所以出口退税款金额已确定,项目融资金融不高于退税款金额的80%。借款企业出口退税款金额的到账时间为2至6个月。如“退税宝”项目期限已满,但退税款金额到账时间被延长,第三方进出口公司将先100%本息垫付,并发布新一期“退税宝”项目。另外,国家如果对出口退税政策进行调整,将设置过渡期,提前对社会公布。于过渡期在税务机关登记备案的退税款项,准予仍按原政策执行完毕。
第四篇:出口骗税原因探析
【外贸】出口骗税原因探析
2016-10-11久益华瑞出口退税是国际惯例,通常出口国通过退还出口货物的国内己纳税款,使本国产品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进口国再对该批货物在进口环节征税,从而使出口货物与进口国同类产品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竞争,增强其竞价能力,扩大出口创汇。
一、出口骗税原因探析
(一)个别税收制度安排为出口骗税提供机会
纵观己查处的骗税案件都与税收制度安排有关。如采用配货配票方式进行出口骗税是利用了高退税率的政策,据调查,犯罪分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成本为11%左右,因此,只要出口货物的退税率大于11%,骗税即有利可图;采用出口服装、家具方式进行出口骗税是利用了农产品收购发票自开自抵的政策;采用出口电子产品、太阳能电池进行出口骗税是利用了销售这些产品大多情况下不必为购买者开具发票,进而可以偷梁换柱实现骗税。还有部分出口骗税案件是利用了部分地区性的“土政策”,如发生“807案”的潮汕地区,地方政府制定了出口货物给予税收返还政策;河北衡水枣强地区制定了对一般纳税人可按征收率征收增值税政策等。
增值税计税原理是环环抵扣、相互制约。但是,各种优惠政策的存在、小规模纳税人的存在、享有特殊优惠政策地区的存在,破坏了这种制约关系和抵扣链条,人为增加了管理难度,形成骗税的风险。
(二)征收部门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的危害认识不足,监管不力
出口骗税行为离不开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多数情况下,留抵税额就是出口退税额,所以虚增进项税额、做大留抵税额才能多退税款。生产企业作为骗税“一条龙”中的上游企业为下游的出口骗税企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会出现货物单价高或数量大,销售额突增等异常情况,监控这些异常应是征税部门的职责。但是,征管实践中,征税部门通常关注销售额下降、税负下降等偷逃税预警指标而忽略了有关出口骗税的重要线索。
(三)出口业务实际掌控权旁落他家
出口业务包括货物报关出口、资金往来结算、退税等环节。退税作为出口业务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由出口退税部门把关,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关键环节一一报关出口和资金往来结算,分别由海关和外汇管理部门监管。同时,即便在税务机关内部,出口企业的日常征管也由征收部门负责,退税管理部门只负责对出口信息、单证的审核。也就是说出口退税业务实际掌控权不在出口退税管理部门,这种权责不匹配的制度设定,必然造成查处骗税工作效率低下,打击骗税行为不力。
(四)退税部门的机构设置、管理方式与出口骗税形势发展不相匹配
近年来骗税分子采取的“一条龙”作案手法是建立在有组织领导、信息高度共享基础上的,而与之博弈的退税管理部门却处于孤军作战、信息孤岛的状态,难以与之抗衡。省以下(含省级)的退税管理部门受管辖权制约无法获取“一条龙”联合骗税的所有企业的信息,无法查清案件。即便是利用函调方式,借助当地税务机关的管理资源和优势,也难以真正实现退、征部门“齐抓共管”。
另外,当企业到税务机关申报出口退税时,货物己报关离境。即便审单过程中发现企业涉嫌将出口商品以次充好、以少报多、以低退税率或不退税商品代替高退税率商品进行报关出口,也只能从外围取证,很难取得出口业务虚假的直接证据。这种事后就单审单的管理模式给税务机关的查骗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五)税务部门缺少退税管理的有效手段
在分析出口骗税案件成因时,海关监管不严常被认为是成因之一。如海关对出口货物抽验率低,客观上助长了犯罪分子骗税的侥幸心理;查验能力有限,给不法分子套取出口货物报关单以可乘之机等。笔者认为,海关的问题固然是客观存在的,而退税管理部门基本丧失对退税前出口企业的管理,是更为重要的成因。因此需要采取必要的有效的手段参与出口退税前的管理。
二、生产企业出口骗税的手段分析
生产企业直接出口货物骗税,采用的手段与应退税额的计算密切相关,主要围绕虚增留抵税额和虚增免抵退税额。如少计、不计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虚增进项税额;以次充好、以低报高虚提出口货物单价;将出口不予退税货物申报为出口退税货物;将出口退税率低的货物申报为退税率高的货物;将非视同自产货物申报为视同自产出口退税货物;错误计算保税进口料件计划分配率或未按实际分配率调整前期免抵退税额及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等。
当生产企业的留抵税额小于免抵退税额而按留抵税额退税时,可能采用少计、不计销售额或虚增进项税额的方式骗取退税。此时应结合增值税发票系统数据分析该企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风险。
当生产企业的留抵税额大于免抵退税额而按免抵退额退税时,可能采用虚增免抵退税额的方式骗取退税。此时应结合出口退税审核系统的数据和海关数据进行货物的单价分析,结合企业耗水电情况进行货物的数量分析,监控该企业是否采用虚提货物单价或虚增货物出口数量的手段骗取退税款。
三、加强对生产企业的出口退税管理的措施
(一)完善税制根除骗税政策诱因
明确农产品收购发票的抵扣时限。当前农产品收购发票作为增值税扣税凭证,可以按照买价X13%计算进项税额,但是政策并未明确计算进项税额抵扣税款的时限。鉴于其自开自抵、虚开发票风险极大的特点,建议从税收政策层面明确农产品收购发票于开具当月计算抵扣进项税额。实施这一税制安排,税务机关可以依据增值税申报表附表二“申报抵扣的进项税额”项下的“农产品收购发票或者销售发票”栏的填报数据,对农产品收购企业实时进行监控,从根源上降低虚开发票骗取退税的风险。
(二)强化征管环节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
提升征管人员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危害的认识,树立整体意识。同时,结合增值税发票新系统(或增值税防伪税控抄报税子系统)中纳税人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具体情况,按受票方进行汇总统计,了解纳税人的客户群体,重点关注交易次数较少且金额较大的发票,并进一步核实其业务真实性。若存在疑点,及时将信息传递给下游税务机关,追踪发票流向,并最终确认该链条上的企业是否存在出口业务,是否存在出口骗税嫌疑。改变退税管理部门单向发函请求协查的模式,建立双向交互式协查模式,更能有力预防和打击出口骗税行为。
(三)采取“征退一体”管理机制,由退税管理部门对出口企业实施日常税收管理
应改变退税管理部门就单审单的管理模式,直接参与出口企业的税源管理。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设想,要逐步取消税收管理员固定管户制度。但是笔者认为,对于出口退税企业的管理应有别于其他企业,固定的持续的监管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应延续固定管户制度。同时,2014年实施的《全国税务机关出口退(免)税管理工作规范(1.0版)》要求“管理出口退(免)税的国税机关应设置申报受理岗、人工审核岗、计算机审核岗、复审岗、核准岗、综合管理岗、信息管理岗、调查评估岗、预警分析岗、系统维护岗”。其中‘’调查评估岗设在进出口税收管理部门和税源管理部门“。依据上述文件,调查评估岗设在进出口税收管理部门的,一种是针对非所辖的出口企业的特定事项的调查评估;一种是针对所辖的出口企业的调查评估。从管理方式上前者是征退分设的,后者是征退一体的。调查评估岗设在税源管理部门的,一种是在税源管理部门单独设置调查评估岗,由专人负责对出口退税预警风险的核查工作;一种是由税源管理部门内的征收评估岗的人员兼任调查评估岗工作。从管理方式上前者也是征退分设的,后者是征退一体的。采取征退一体的管理机制,主管退税的人员也是该企业的税收管理人员,能够准确掌握出口企业的生产能力、产品种类、产量、市场定价、原材料供应商、销售客户、能源消耗等情况,更好地防止骗税发生。
从查处的骗税案件来看,生产企业骗税的疑点很凸显。如上海的”羊毛变身空转“案,一个不足百人的小企业,平均年出口金额达到18亿元,逼平一线服装品牌;犯罪嫌疑人控制的四家企业中,只有一家具备小规模生产加工能力,其实际购买和生产能力与公司的羊绒纱线出口规模大相径庭。如果负责退税的税务人员掌握企业这些重要信息,这起案件不会发展到骗税8亿的严重后果。
另外,实施”征退一体“管理机制,也有利于函调协查工作取得实效。同为退税管理人员,对骗税的认识更统一、更到位,合作也是相互的、长期稳定的,也就能更好地做好函调协查工作,无形中以”网络作战“应对”网络作案“,查处骗税案件的力度必然加强。
(四)改变事后管理为事前预警防控
预警防控的核心是退税管理部门提前介入出口业务流程并对其实施监管。具体做法是被认定为预警防控对象的企业向海关申报出口前,要报退税管理部门并接受退税管理部门对货物出口前的监督检查,经检查无问题的方可报关出口。实施预警防控将退税管理部门的被动查骗转化为主动防骗。
实施预警防控的关键是建立预警防控模型、确定预警防控对象。预警防控模型要根据税收政策执行中的风险点、己发布的审核关注信息、己查处出口骗税案件的特征、出口货物的新形势等因素进行建模,经过实证检验和调整后,确定预警防控对象。
1.对于按免抵退税额退税的生产企业,查询出口退税审核系统和海关数据,若发现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可将其列为预警防控对象。
(1)出口货物平均单价超出该货物国内平均售价或同类出口货物的平均售价,且累计退税额排名较前的生产企业;
(2)出口单价高、体积小、国内销售终端环节不需要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货物,且该种货物累计退税额排名较前的生产企业;
(3)出口货物种类多且不同种类货物退税率差异大的货物,尤其是以出口高退税率的货物为主的生产企业;
(4)出口退税额增幅特别巨大的生产企业;
(5)在敏感口岸、边远口岸出口且退税额增幅较大的生产企业;
(6)异地报关出口金额较大或占该企业出口额比例较高的生产企业。
2.对于按留底税额退税的生产企业,查询增值税防伪税控认证子系统或增值税发票查询平台数据,若发现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可将其列为预警防控对象。
(1)原材料的购进平均单价高于本地区同类货物的销售平均单价,且累计退税额排名较前的生产企业;
(2)原材料、辅料以及包装物之间的购进数量不匹配且累计退税额排名较前的生产企业;
(3)在本环节出口货物的生产过程中或之前环节的生产过程中涉及农产品收购发票,且累计退税额排名较前的生产企业。
(4)源自运输费用或其他服务的进项税额的金额和占比较大,且累计退税额排名较前的生产企业;
(5)供货企业中有国家税务总局认定的关注企业且供货金额较大的生产企业;
(6)水电耗用金额变动率远小于原材料、辅料的购入金额变动率的生产企业。
3.查询企业所得税申报表,若发现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可将其列为预警防控对象。
(1)单位工资效益远高于同行业没有出口业务的生产企业的单位工资效益。其中,单位工资效益=营业收入/工资薪金总额;
(2)单位生产设备效益远高于同行业没有出口业务的生产企业的单位生产设备效益。其中,单位生产设备效益=营业收入/“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的账载金额。
(五)利用出口退税预警评估指标实时监控骗税风险
退税管理部门要建立一套生产企业出口退税预警评估指标体系,对生产企业实现即时的全面的监控分析。生产企业出口退税预警评估指标体系应由预警指标和评估指标构成。其中,预警指标是从总体上衡量生产企业的税负情况、预警税负异常出口企业。考虑到内销销售额和出口销售额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税负率,因此建议采用”生产企业虚拟税负率“这一指标分析企业的税负。笔者认为按照以下公式设计生产企业虚拟税负率指标比较科学,生产企业虚拟税负率=[(内销货物的销售额+免抵退出口货物的销售额)X17%-进项税额]/(内销货物的销售额+免抵退出口货物的销售额)X100%。将虚拟税负率与同行业税负率比较、与往期虚拟税负率比较,当出现较大差异时,表明企业申报情况出现异常,需重点关注。
评估指标分别围绕免抵退额和留抵税额进行设置。免抵退税额的评估指标可以按出口口岸、出口国别、商品类别、贸易方式、退(免)税业务类型等不同角度设置。如某商品地区单价差异率、某产品出口销售额变动率、关注商品出口销售额变动率、敏感商品出口销售额变动率、异地报关销售额变动率等。留抵税额的评估指标可以按内销货物开票情况和进项税额构成设置指标。如未开具发票的销售额占比、取得代开发票进项税额占比、运输费用的进项税额占比、农产品收购凭证进项税额占比等指标。
第五篇:出口退税(推荐)
核销单的申领资料:1.介绍信。2.申请书。3.外销合同。4.操作员卡。(第一次申领需要,第二次仅需写一份申请书即可)(去外汇管理局申领核销单的前提是在中国电子口岸先网上申请,申领成功后,去外管局领取纸质核销单。领完核销单进入出口收汇/口岸备案中进行口岸备案,备案成功后去海关报关,货物出口海关打印出报关单后进入出口收汇/企业交单中输入核销单号码查找出该核销单及对应的报关单,然后进行交单,交单成功后5天左右去外管局核销,交单同时也可以进入出口退税/数据报送中做报送,报送成功后5天左右可以去国税办退税。)
核销单网上备案:在货物报关前,需在网上进行电子备案,即出口口岸的备案。这是一般出口在电子口岸基本的操作流程。
外汇管理局核销
去外管局核销之前需做的事情:首先要进入电子口岸的出口收汇栏,将核销单号进行企业交单。(电子口岸---出口收汇----企业交单----交单)
需要向外管局提供的资料1)核销登记表(从外管局领取,需加盖我公司公章)。2)核销单.3)报关单(核销联)4)银行水单(核销联)。(银行水单领取步骤:A.银行通知我公司水单已到。B.领取水单。C.水单申报,一般情况下,在水单拿来后,3天内进行申报,即进入“国际收支系统”,制作、传输、向中行申报。
出口退税(90天内必须申报,逾期不予申报退税)
去办理出口退税之前需做的事情:首先要进入电子口岸的出口退税栏,将报关单预录入单号进行报送。(电子口岸---出口退税----数据报送----查询报送---报送)进入出口退税申报系统。需要提供的资料如下:先到国税局领装订封面,然后将需要的下列资料按顺序装订好: A.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联。B.已盖有核销单,办完核销手续的出口收汇核销单。C.已认证的增值税发票。D.出口发票 供国税局查询的资料如下:A.内购合同。B.明细单。C.出口货物装货单。D.运输单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