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关于印发《关于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部机关各司局,部直属各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水利(水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着力构建现代水利工程设施体系、现代水利工程管理体系、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管体系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充分发挥工程效益,维护河湖健康生命,促进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我部研究提出了《关于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二○一一年十月二十四日
附件:
关于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着力构建现代水利工程设施体系、现代水利工程管理体系、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管体系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充分发挥工程效益,维护河湖健康生命,促进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化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确保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
1、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
水利工程建设要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新建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要根据国家批复的流域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按程序分别提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报告;除险加固、更新改造、续建配套等项目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完成前期工作审批。主体工程开工要提交开工申请报告,履行开工审批手续。严格设计变更管理,重大设计变更应报原审批单位批准。生产准备要落实管理机构、人员和经费,做好技术、物资等准备。工程验收要严格按验收规定和规程进行。
2、规范项目法人组建
根据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性质和类别的不同,确定不同的项目
法人组建模式和项目法人职责。经营性和具备自收自支条件的准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组建企业性质的项目法人,对项目的策划、筹资、建设、运营、债务偿还及资产的保值增值全过程负责,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公益性和不具备自收自支条件的准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按照“建管合一”的要求,组建事业性质的项目法人负责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或委托专业化建设管理单位,行使建设期项目法人职责,对项目建设的质量、安全、进度和资金管理负责,建成后移交运行管理单位。项目法人的组建应按规定履行审批和备案程序。大中型水利工程除险加固和更新改造项目,工程运行管理单位的技术力量满足建设管理要求的,可以依托运行管理单位组建项目法人。中小型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泵站更新改造及中小河流治理、农村饮水安全、水土保持等项目,以县(市)为单元组建项目法人,实行集中建设管理,承担本地区各类中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职责。有条件的县可组建常设的、事业单位性质的项目法人,作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办理事业法人登记手续,落实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承担本县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职责。
3、加强项目法人管理
项目法人应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具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配备满足工程建设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项目法人代表、技术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应为专职人员,政府及有关主管部门不得代替履行项目法人职责,其主要负责人原则上
不兼任项目法人代表。项目法人可设立现场建设管理机构,作为项目法人的派出机构,具体负责工程现场的建设管理职责。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对项目法人的考核制度,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对项目法人的监督管理。各地要结合水利建设实际,积极创新建设管理模式,有条件的项目可实行代建制、设计施工总承包、BOT(建设-经营-移交)等模式。
4、严格执行招标投标制度
要严格履行招标投标程序,禁止设置不合理招标条件,不得将所有制形式、企业注册地、过高资质等级要求、特定地域业绩及奖项等设置为招标前置条件。严禁通过化整为零或分标过细规避招标等违规行为,严禁转包,主体工程不得分包;分包单位不得将分包工程再次分包。要规范招标公告发布行为,规范招标文件编制;制订科学合理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建立科学的评标体系和防范低于成本价中标行为的机制。加强对水利工程招标代理机构的监管,建立评标专家培训、考核、评价制度,规范评标专家行为,健全评标专家退出机制。强化招标投标行政监督、行政监察和审计工作,健全招标投标举报投诉处理机制,落实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制度,严肃查处围标串标、借用资质投标等行为。
各地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稳妥地推动水利建设项目按属地原则进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加强业务指导和行业监管,促进招投标工作阳光操作、公开透明、规范有序。积极探索招标投标电子化建设,开展电子招标的试点和推广应用。对于小型水利
工程,推行分类打捆招标模式。积极推进水利工程勘察设计招标。
5、强化建设监理工作
水利工程建设监理是有效控制工程建设进度、质量、投资,促进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措施。总投资200万元以上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必须实行建设监理制,由取得相应资质等级的监理单位承担。监理单位要依照现行规程规范,落实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配足现场专业监理人员,严格监理程序,强化旁站监理、跟踪检测、平行检测,据实填写监理日志,严禁无证上岗和弄虚作假,切实履行监理职责。项目法人不得随意压低、克扣、削减、延期支付监理费用。对小型水利工程,可分类打捆选择监理单位,进行集中监理。严格监理资质资格管理,大力培育监理力量,建立健全监理市场主体退出机制。
6、加强合同管理
项目法人与参建各方要按照标准文本签订合同,严禁在合同外另行签署违背合同实质内容的其他协议,严禁签订虚假合同。项目主管部门要建立合同备案制,对工程建设合同进行备案;要建立合同履约检查机制,督促合同双方切实履行合同约定的权利和义务,避免因合同纠纷影响工程建设。建立健全保障工程款及农民工工资支付的长效机制,有效防止水利工程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现象发生。
7、加强质量监管
建立健全项目法人负责、监理单位控制、勘测设计和施工单位
保证、政府部门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系。为满足大规模水利工程建设,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可设立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所管辖的水利工程实行政府质量监督,特别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质量监管,对违反规程规范、盲目施工、形成质量隐患的要立即制止,停工整顿。对参建各方实行质量终身负责制,推广设置质量责任永久性标识。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协调同级财政部门,将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机构工作经费全额纳入部门预算。对工程建设项目积极推行质量“飞检”,对关键部位和重点环节实行强制性检测。
8、加强安全监管
强化项目法人、勘测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安全监督管理职责,落实“一岗双责”。实行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加强重点部位、关键环节和重要时段的安全生产日常监督检查,加强水利施工企业“三类人员”培训考核工作,严格施工现场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加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施工现场“三违”行为处罚力度,对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
9、严格开工审批和验收管理
项目法人应按照有关规定申请开工审批,经有审批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开工建设。各地要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验收管理,按照有关规定做好各项、各阶段验收工作,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或者进行后续工程施工。工程
完工后要及时组织竣工验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先行组织开展相关专项验收,并完成竣工财务决算及审计工作。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验收可适当简化程序,具体办法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10、强化水利建设市场监管
从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施工、监理、质量检测、招标代理等活动的单位,必须具备水利建设市场准入条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内承揽业务,不得超越资质许可扩大经营范围。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水利部和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完善市场主体和执(从)业人员退出机制,对企业取得资质后是否符合资质等级标准进行动态管理。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规范外地企业进入本地的告知性备案制度,取消强制要求外地企业在当地注册独立子公司、将本地区业绩作为评标加分条件等不合理的限制措施,开放水利建设市场。
11、推进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
把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与治理商业贿赂、推进政务公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结合起来,全面推进。各流域机构,各省级、地市级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托门户网站,设立水利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开共享专栏,集中公开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和市场主体信用信息,逐步实现全国范围内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和互认共享。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水利工程建
设市场主体信用档案。要以项目审批和项目实施流程为主线,主动公开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信息和建设管理信息。项目审批信息由项目审批部门收集、审核和发布。项目建设管理信息按照“谁组建项目法人,谁负责信息公开”的原则由项目法人单位提供,并由项目法人主管部门负责审核、发布。制定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信息标准和评价标准,组织开展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在市场准入、招标投标、资质监管、评优评奖等水利建设市场运行与监管的各个环节,对守信者给予激励,对失信者予以惩戒,使水利建设市场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氛围。
12、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监督检查
为保障大规模水利建设的顺利实施,水利、监察部门建立联合监督检查机制,继续深入推进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结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对中央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对水利建设项目立项审批、招标投标、建设实施、质量安全管理、资金使用安排等重点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深入检查。各地要按照中央要求,扎实做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监督检查工作,充分发挥水利、监察部门联合监督检查机制的作用。加大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审计、稽察、专项检查、行政督察力度,加强监督检查工作的组织和协调,提高监督检查效能。要针对监督检查发现的普遍性问题和薄弱环节深入剖析原因,对被检查地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认真研究,提
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强化源头治理。
二、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确保工程运行安全和充分发挥效益
13、落实管理责任
要明确水利工程管理责任主体,大中型水利工程必须建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管理单位,小型水利工程要因地制宜明确管理主体和责任人,全面落实管理责任。建立并落实水库、堤防、水闸、水电站等水利工程运行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逐项工程明确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单位运行安全责任人,并通过公共媒体向社会公告;其中,农村集体组织或用水合作组织所属小型水利工程,由工程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建立并落实运行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水利工程运行安全监督检查机制,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水利工程运行安全监督检查,负责监督工程运行管理单位或所有者落实工程运行安全管理责任。
14、足额落实公益性工程管理人员基本支出和维修养护经费 各地要国有水管单位巩固改革成果,稳定经费来源渠道、足额落实两项经费,继续深化内部改革,妥善解决水管单位职工社会保障问题,全面完成《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的各项改革任务。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主动配合财政部门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将公益性人员基本支出和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稳定经费渠道。地方可参照《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中对中央水利建
设基金“30%用于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的规定,将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按上述比例用于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支出,收取的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主要用于工程维修养护。中央财政建立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县属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经费补助机制,采取转移支付的方式,对经济条件较差地区的县属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给予补助;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与省级财政主管部门沟通,建立省级财政对省内贫困县(市)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经费进行补助机制。
15、积极推进水利工程管养分离
各地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水利工程管养分离,促进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的专业化、集约化和市场化。已经落实两项经费的水管单位,要加快剥离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实体,通过竞标择优委托专业维修养护企业承担维修养护任务;尚未足额落实两项经费的水管单位,也要积极实行内部管养分离。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培育维修养护市场,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逐步推行维修养护市场准入管理。
16、创新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模式
各地要积极探索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有效形式,试点先行,稳步推开,根据不同类型小型水利工程的特点,在明晰工程产权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采用集中管理、专业化和社会化管理等多种管理模式,创新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以公益性为主的小型水利工程,可组建专门的管理机构实行区域(县)或流
域水系内集中管理,或者实行乡(镇)水利站(所)统一管理,也可纳入大中型水利工程管理机构实行集约化、专业化管理。以经营性为主的小型水利工程,可采用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用水合作组织管理等方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涉及防洪、供水等公共利益或公共安全的小型水利工程,其所有权不得拍卖。坝高15米以上或库容100万立方米以上的小型水库,原则上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大中型水利工程管理机构或乡镇水利站集中管理。
17、落实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经费补助政策
对于承担防洪、排涝等公益性任务的小型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排工程,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商有关部门核定公益性工程管理人员及维修养护经费补助标准,建立小型水利工程公益性任务财政补偿机制和农业灌排工程财务补助机制,报请同级地方人民政府落实补助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商请省级财政视情况给予扶持。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公益性财政补助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保证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
18、推进水利工程确权划界
各地要积极推进水利工程确权划界工作,对于老工程,先划界、后确权,土地权属无争议的确权,有争议的划界;对于新建工程,把完成确权划界作为竣工验收的重要内容。要主动与财政、国土等部门沟通协调,争取落实水利工程确权划界经费,积极推进确权划界工作。
19、强化水利工程运行管理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和督察工作,指导、督促水管单位积极推行规范化管理;要加强流域(区域)内水利工程梯级调度、联合调度,以及遇特大干旱、水污染等突出事件的应急调度;指导水库管理单位编制完善水库调度规程,并按管理权限审批。水管单位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调度值班、工程巡查、安全监测、运行维护等日常管理,严格执行调度指令,在保证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妥善处理好防洪与兴利的关系,充分发挥工程综合效益。
20、加强水利工程应急管理
各地要增强风险意识,建立风险管理和应急管理机制,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有效预防和妥善应对突发事件,减少灾害损失。水管单位要制定水利工程安全管理应急预案、安全度汛预案,完善突发事件报告、预警制度,配备应急救援物料器材和通信设施,加强预警预报和应急演练。要高度重视病险水库(闸)的度汛安全,正在实施除险加固的病险水库(闸),要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度汛方案组织实施,严格控制运用,坚决杜绝溃坝失事等重特大安全事故和群死群伤事故发生。
21、着力推进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
水管单位要创新管理理念,完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着力构建职能清晰、权责明确、人员精干、技术先进、科学规范、安全高效的现代化水利工程管理体系;要完善管理手段,加强水雨
情测报、通信预警和远程控制等系统建设,促进信息化与管理、调度、运行等各个环节的深度融合,实现自动监测、远程控制等,不断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自动化,以信息化促进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
三、加强河湖管理,维护河湖健康生命
22、科学编制河湖水域岸线和河道采砂规划
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当前与长远相结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则,依流域和区域编制水域岸线利用和采砂管理等规划,加快编制完成《全国江河重要河道采砂管理规划》、《全国河口海岸滩涂开发治理管理规划》、《河道(湖泊)岸线利用管理规划》,为有效利用保护河道(湖泊)砂石资源和水域岸线资源的提供科学依据。
23、严格河湖水域岸线、河道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 各地要加强涉河(湖)法规制度建设,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水域岸线利用分区管理,规范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批行为,明确审批标准,严格审批程序,严禁越级越权审批。要建立监督检查机制,落实涉河建设项目现场监督管理责任主体,强化现场监督管理,严禁不按批准的建设方案组织工程建设。推广河长制管理模式,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查处侵占、围垦河湖行为,努力做到河湖不萎缩、功能不衰退、水质不超标、生态不恶化,维护河湖健康生命。
24、加强河道采砂管理
各地要加快建立并逐级落实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牵头负责、各相关部门配合的采砂管理工作体制,加大河道采砂监管力度。要依法划定禁采区,规定禁采期,严格采砂许可审批管理,合理有序利用河道砂石资源,确保河道采砂不影响河势稳定、不带来防洪隐患、不恶化通航条件。要加强河道采砂监管和涉砂船舶管理,强化源头治理。坚持日常监督检查与集中专项打击结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坚决遏制非法采砂。要加强河道采砂管理队伍能力建设,注重建立河道采砂管理长效机制。
25、建立健全建设项目占用水利设施和水域补偿制度 依据《水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建设项目占用水利设施和水域补偿制度,按照严格保护、依法审批、等效替代、占用补偿的原则,强化水域岸线管理,防止建设项目侵占水域、无偿占用水利设施,维护水域资源和水利设施功能。
第二篇:关于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进一(精)
关于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着力构建现代水利工程设施体系、现代水利工程管理体系、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管体系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充分发挥工程效益,维护河湖健康生命,促进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化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确保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
1、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
水利工程建设要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新建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要根据国家批复的流域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按程序分别提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报告;除险加固、更新改造、续建配套等项目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完成前期工作审批。主体工程开工要提交开工申请报告,履行开工审批手续。严格设计变更管理,重大设计变更应报原审批单位批准。生产准备要落实管理机构、人员和经费,做好技术、物资等准备。工程验收要严格按验收规定和规程进行。
2、规范项目法人组建
根据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性质和类别的不同,确定不同的项目法人组建模式和项目法人职责。经营性和具备自收自支条件的准
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组建企业性质的项目法人,对项目的策划、筹资、建设、运营、债务偿还及资产的保值增值全过程负责,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公益性和不具备自收自支条件的准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按照“建管合一”的要求,组建事业性质的项目法人负责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或委托专业化建设管理单位,行使建设期项目法人职责,对项目建设的质量、安全、进度和资金管理负责,建成后移交运行管理单位。项目法人的组建应按规定履行审批和备
案程序。大中型水利工程除险加固和更新改造项目,工程运行管理单位的技术力量满足建设管理要求的,可以依托运行管理单位组建项目法人。中小型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泵站更新改造及中小河流治理、农村饮水安全、水土保持等项目,以县(市为单元组建项目法人,实行集中建设管理,承担本地区各类中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职责。有条件的县可组建常设的、事业单位性质的项目法人,作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办理事业法人登记手续,落实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承担本县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职责。
3、加强项目法人管理
项目法人应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具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配备满足工程建设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项目法人代表、技术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应为专职人员,政府及有关主管部门不得代替履行项目法人职责,其主要负责人原则上不兼任项目法人代表。项目法人可设立现场建设管理机构,作为
项目法人的派出机构,具体负责工程现场的建设管理职责。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对项目法人的考核制度,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对项目法人的监督管理。各地要结合水利建设实际,积极创新建设管理模式,有条件的项目可实行代建制、设计施工总承包、BOT(建设-经营-移交等模式。
4、严格执行招标投标制度
要严格履行招标投标程序,禁止设置不合理招标条件,不得将所有制形式、企业注册地、过高资质等级要求、特定地域业绩及奖项等设置为招标前置条件。严禁通过化整为零或分标过细规避招标等违规行为,严禁转包,主体工程不得分包;分包单位不得将分包工程再次分包。要规范招标公告发布行为,规范招标文件编制;制订科学合理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建立科学的评标体系和防范低于成本价中标行为的机制。加强对水利工程招标代理机构的监管,建立评标专家培训、考核、评价制度,规范评标专家行为,健全评标专家退出机制。强化招标投标行政监督、行政监察和审计工作,健全招标投标举报投诉处理机制,落实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制度,严肃查处围标串标、借用资质投标等行为。
各地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稳妥地推动水利建设项目按属地原则进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加强业务指导和行业监管,促进招投标工作阳光操作、公开透明、规范有序。积极探索招标投标电子化建设,开展电子招标的试点和推广应用。对于小型水利工程,推行分类打捆招标模式。积极推进水利工程勘察设计招标。
5、强化建设监理工作
水利工程建设监理是有效控制工程建设进度、质量、投资,促进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措施。总投资200万元以上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必须实行建设监理制,由取得相应资质等级的监理单位承担。监理单位要依照现行规程规范,落实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配足现场专业监理人员,严格监理程序,强化旁站监理、跟踪检测、平行检测,据实填写监理日志,严禁无证上岗和弄虚作假,切实履行监理职责。项目法人不得随意压低、克扣、削减、延期支付监理费用。对小型水利工程,可分类打捆选择监理单位,进行集中监理。严格监理资质资格管理,大力培育监理力量,建立健全监理市场主体退出机制。
6、加强合同管理
项目法人与参建各方要按照标准文本签订合同,严禁在合同外另行签署违背合同实质内容的其他协议,严禁签订虚假合同。项目主管部门要建立合同备案制,对工程建设合同进行备案;要建立合同履约检查机制,督促合同双方切实履行合同约定的权利和义务,避免因合同纠纷影响工程建设。建立健全保障工程款及农民工工资支付的长效机制,有效防止水利工程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现象发生。
7、加强质量监管
建立健全项目法人负责、监理单位控制、勘测设计和施工单位保证、政府部门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系。为满足大规模水利
工程建设,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可设立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所管辖的水利工程实行政府质量监督,特别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质量监管,对违反规程规范、盲目施工、形成质量隐患的要立即制止,停工整顿。对参建各方实行质量终身负责制,推
广设置质量责任永久性标识。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协调同级财政部门,将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机构工作经费全额纳入部门预算。对工程建设项目积极推行质量“飞检”,对关键部位和重点环节实行强制性检测。
8、加强安全监管
强化项目法人、勘测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安全监督管理职责,落实“一岗双责”。实行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加强重点部位、关键环节和重要时段的安全生产日常监督检查,加强水利施工企业“三类人员”培训考核工作,严格施工现场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加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施工现场“三违”行为处罚力度,对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
9、严格开工审批和验收管理
项目法人应按照有关规定申请开工审批,经有审批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开工建设。各地要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验收管理,按照有关规定做好各项、各阶段验收工作,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或者进行后续工程施工。工程完工后要及时组织竣工验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先行组织开展
相关专项验收,并完成竣工财务决算及审计工作。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验收可适当简化程序,具体办法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10、强化水利建设市场监管
从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施工、监理、质量检测、招标代理等活动的单位,必须具备水利建设市场准入条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内承揽业务,不得超越资质许可扩大经营范围。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水利部和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完善市场主体和执(从业人员退出机制,对企业取得资质后是否符合资质等级标准进行动态管理。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规范外地企业进入本地的告知性备案制度,取消强制要求外地企业在当地注册独立子公司、将本地区业绩作为评标加分条件等不合理的限制措施,开放水利建设市场。
11、推进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
把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与治理商业贿赂、推进政务公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结合起来,全面推进。各流域机构,各省级、地市级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托门户网站,设立水利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开共享专栏,集中公开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和市场主体信用信息,逐步实现全国范围内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和互认共享。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水利工程建设市场主体信用档案。要以项目审批和项目实施流程为主线,主
动公开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信息和建设管理信息。项目审批信息由项目审批部门收集、审核和发布。项目建设管理信息按照“谁组建项目法人,谁负责信息公开”的原则由项目法人单位提供,并由项目法人主管部门负责审核、发布。制定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信息标准和评价标准,组织开展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在市场准入、招标投标、资质监管、评优评奖等水利建设市场运行与监管的各个环节,对守信者给予激励,对失信者予以惩戒,使水利建设市场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氛围。
12、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监督检查
为保障大规模水利建设的顺利实施,水利、监察部门建立联合监督检查机制,继续深入推进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结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对中央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对水利建设项目立项审批、招标投标、建设实施、质量安全管理、资金使用安排等重点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深入检查。各地要按照中央要求,扎实做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监督检查工作,充分发挥水利、监察部门联合监督检查机制的作用。加大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审计、稽察、专项检查、行政督察力度,加强监督检查工作的组织和协调,提高监督检查效能。要针对监督检查发现的普遍性问题和薄弱环节深入剖析原因,对被检查地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认真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强化源头治理。
二、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确保工程运行安全和充分发挥效益
13、落实管理责任
要明确水利工程管理责任主体,大中型水利工程必须建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管理单位,小型水利工程要因地制宜明确管理主体和责任人,全面落实管理责任。建立并落实水库、堤防、水闸、水电站等水利工程运行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逐项工程明确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单位运行安全责任人,并通过公共媒体向社会公告;其中,农村集体组织或用水合作组织所属小型水利工程,由工程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建立并落实运行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水利工程运行安全监督检查机制,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水利工程运行安全监督检查,负责监督工程运行管理单位或所有者落实工程运行安全管理责任。
14、足额落实公益性工程管理人员基本支出和维修养护经费
各地要国有水管单位巩固改革成果,稳定经费来源渠道、足额落实两项经费,继续深化内部改革,妥善解决水管单位职工社会保障问题,全面完成《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的各项改革任务。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主动配合财政部门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将公益性人员基本支出和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稳定经费渠道。地方可参照《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中对中央水利建设基金“30%用于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的规定,将地方水利建设基
金按上述比例用于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支出,收取的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主要用于工程维修养护。中央财政建立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县属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经费补助机制,采取转移支付的方式,对经济条件较差地区的县属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给予补助;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与省级财政主管部门沟通,建立省级财政对省内贫困县(市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经费进行补助机制。
15、积极推进水利工程管养分离
各地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水利工程管养分离,促进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的专业化、集约化和市场化。已经落实两项经费的水管单位,要加快剥离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实体,通过竞标择优委托专业维修养护企业承担维修养护任务;尚未足额落实两项经费的水管单位,也要积极实行内部管养分离。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培育维修养护市场,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逐步推行维修养护市场准入管理。
16、创新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模式
各地要积极探索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有效形式,试点先行,稳步推开,根据不同类型小型水利工程的特点,在明晰工程产权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采用集中管理、专业化和社会化管理等多种管理模式,创新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以公益性为主的小型水利工程,可组建专门的管理机构实行区域(县或流域水系内集中管理,或者实行乡(镇水利站(所统一管理, 也可纳入大中型水利工程管理机构实行集约化、专业化管理。以经营性为主的小型水利工程,可采用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用水合作组织管理等方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涉及防洪、供水等公共利益或公共安全的小型水利工程,其所有权不得拍卖。坝高15米以上或库容100万立方米以上的小型水库,原则上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大中型水利工程管理机构或乡镇水利站集中管理。
17、落实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经费补助政策
对于承担防洪、排涝等公益性任务的小型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排工程,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商有关部门核定公益性工程管理人员及维修养护经费补助标准,建立小型水利工程公益性任务财政补偿机制和农业灌排工程财务补助机制,报请同级地方人民政府落实补助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商请省级财政视情况给予扶持。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公益性财政补助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保证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
18、推进水利工程确权划界
各地要积极推进水利工程确权划界工作,对于老工程,先划界、后确权,土地权属无争议的确权,有争议的划界;对于新建工程,把完成确权划界作为竣工验收的重要内容。要主动与财政、国土等部门沟通协调,争取落实水利工程确权划界经费,积极推进确权划界工作。
19、强化水利工程运行管理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和督察工作,指导、督促水管单位积极推行规范化管理;要加强流域(区域)内水利工程梯级调度、联合调度,以及遇特大干旱、水污染等突 出事件的应急调度;指导水库管理单位编制完善水库调度规程,并按管理权限审批。水管单位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操作规 程,加强调度值班、工程巡查、安全监测、运行维护等日常管理,严格执行调度指令,在保证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妥善处理好防洪 与兴利的关系,充分发挥工程综合效益。20、加强水利工程应急管理 各地要增强风险意识,建立风险管理和应急管理机制,把人 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有效预防和妥善应对突发事件,减少 灾害损失。水管单位要制定水利工程安全管理应急预案、安全度 汛预案,完善突发事件报告、预警制度,配备应急救援物料器材 和通信设施,加强预警预报和应急演练。要高度重视病险水库(闸)的度汛安全,正在实施除险加固的病险水库(闸),要严格按照施 工组织设计和度汛方案组织实施,严格控制运用,坚决杜绝溃坝 失事等重特大安全事故和群死群伤事故发生。
21、着力推进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 水管单位要创新管理理念,完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着力 构建职能清晰、权责明确、人员精干、技术先进、科学规范、安 全高效的现代化水利工程管理体系;要完善管理手段,加强水雨 情测报、通信预警和远程控制等系统建设,促进信息化与管理、11 调度、运行等各个环节的深度融合,实现自动监测、远程控制等,不断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自动化,以信息化促进水利工程 管理的现代化。
三、加强河湖管理,维护河湖健康生命
22、科学编制河湖水域岸线和河道采砂规划 科学编制河湖水域岸线和河道采砂规划 和河道采砂 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当前与长远相结合、人与自然和谐共 处的原则,依流域和区域编制水域岸线利用和采砂管理等
规划,加快编制完成《全国江河重要河道采砂管理规划》《全国河口海、岸滩涂开发治理管理规划》《河道(湖泊)岸线利用管理规划》,、为有效利用保护河道(湖泊)砂石资源和水域岸线资源的提供科 学依据。
23、严格河湖水域岸线、河道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 严格河湖水域岸线、河湖水域岸线 各地要加强涉河(湖)法规制度建设,推进依法行政。加强 水域岸线利用分区管理,规范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批行为,明确审批标准,严格审批程序,严禁越级越权审批。要建立监督 检查机制,落实涉河建设项目现场监督管理责任主体,强化现场 监督管理,严禁不按批准的建设方案组织工程建设。推广河长制 管理模式,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查处侵占、围垦河湖行为,努力 做到河湖不萎缩、功能不衰退、水质不超标、生态不恶化,维护 河湖健康生命。
24、加强河道采砂管理 各地要加快建立并逐级落实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和水行政主 12 管部门牵头负责、各相关部门配合的采砂管理工作体制,加大河 道采砂监管力度。要依法划定禁采区,规定禁采期,严格采砂许 可审批管理,合理有序利用河道砂石资源,确保河道采砂不影响 河势稳定、不带来防洪隐患、不恶化通航条件。要加强河道采砂 监管和涉砂船舶管理,强化源头治理。坚持日常监督检查与集中 专项打击结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坚决遏制非法采砂。要加强 河道采砂管理队伍能力建设,注重建立河道采砂管理长效机制。
25、建立健全建设项目占用水利设施和水域补偿制度 依据《水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建设项、目占用水利设施和水域补偿制度,按照严格保护、依法审批、等 效替代、占用补偿的原则,强化水域岸线管理,防止建设项目侵 占水域、无偿占用水利设施,维护水域资源和水利设施功能。13
第三篇: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 开创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事业新局面
—在全国水利系统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水利部部长、党组书记 陈雷(2011年7月11日)同志们:
7月8日-9日,党中央、国务院在京召开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总结我国水利改革发展实践经验,分析水利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明确今
后一个时期水利改革发展主要任务,对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进行全面部署,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推
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更为有力的水利保障。
这次会议是在“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今天,水利部党组召开全国水利系统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动员大会,主要任务是传达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和回良玉副总
理在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中央关于水利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统一思想行动,抢抓发展机遇,狠抓工作落实,奋力
开创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事业新局面。
刚才,大家认真收看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重要讲话录像,矫勇同志传达了回良玉副总理的总结讲话精神。下面,我就贯彻落实
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领会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丰富内涵,准确把握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实质
这次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是我们党成立以来、新中国建立以来第一次以中央名义召开的水利工作会议,是继今年中央1号文件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再次对水利工作作出动员部署的重要会议,规格之高、内容之实、影响之大、效果之好前所未有,必将载入中华民族治水兴邦的史册,成为新中国水利事业继往开来的里程碑,开启我国水利跨越式发展的新征程。
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治国安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总结回顾了中华民族几千年
治水实践,充分肯定了新中国建立以来水利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精辟论述了新形势下水利的重要地位,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 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全面部署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强调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
展的长远大计、是强国富民的重大举措,要真抓实干、持之以恒,把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讲话高屋建瓴、总揽全局,思想深刻、内涵
丰富,分析透彻、论述精辟,重点突出、要求明确,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思想性、战略性、开创性,标志着我们党对治水规律的认识实现了新 的飞跃,对水利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定位达到了新的高度,是推进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事业的重要纲领性指导文献。
温家宝总理的重要讲话,系统分析了我国的基本国情水情及其发展变化,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的治水方略,进一步强调了加快水利改革发
展的重大战略意义,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系列重大水利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作出了安排部署,对健全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保障机制
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要更加自觉、更加积极、更加主动地贯彻中央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加大水利建设投入,下决心保住水利
这个重点。讲话立意高远、视野宽阔,观点鲜明、指向明确,任务具体、措施实在,体现了科学发展主题,贯穿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回良玉副总理的总结讲话,深刻分析了会议召开的重大意义,系统总结了会议取得的重要成果,对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作出全面安排部署,对扎实做好当前“三农”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强调水利事关国家的盛衰、民族的兴旺和民生的安澜,要从政治大局、宏观全局的高度,认真领
会中央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战略意图,像重视国家粮食安全一样重视水资源安全,像严格土地管理一样严格水资源管理,像抓好节能减排一样
抓好节水工作,像加强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建设一样加强水利建设。
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为水利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水利改革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讲话的丰富内
涵和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全面贯彻中央对水利改革发展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第一,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必须深刻审视我国基本国情水情。人多地少水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气
候变化影响加剧,我国水资源条件更为复杂。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对水利形势作出了“四个仍然是”、“三个越来越”的深入分析,深刻指 出,洪涝灾害频繁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
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制约,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我国水利形势更趋严峻,增强
防灾减灾能力要求越来越迫切,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工作越来越繁重,加快扭转农业主要“靠天吃饭”局面任务越来越艰巨,精辟阐述了水利
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揭示了水利所处的历史方位。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深刻分析了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少、降雨时空分布不均的“两个
显著特点”和水资源短缺状况不断加剧、水资源分布不均问题更为突出、水生态环境恶化压力加大、水旱灾害发生几率上升“四个新情况新问
题”,强调指出,长期以来,我们对人多地少的国情认识比较充分,但对人多水少的国情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还强调得不够。我们要认真领会
中央对我国基本国情水情的科学判断,进一步增强水忧患意识、水危机意识,从历史的角度、世界的广度、战略的高度审视水资源问题,准确
把握水利发展变化新趋势,立足经济社会全局看待水利工作,站在时代前列谋划水利发展。
第二,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必须全面认识新形势下水利战略地位。今年中央1号文件对新形势下水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作出科学
定位,强调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在现代农业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将水利提
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鲜明提出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对水利的战略地
位进一步作出“四个迫切需要”的深刻论述,强调指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资源
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迫切需要,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综合能力 的迫切需要,水安则邦安,水兴则邦兴,水利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加强水利建设是强国富民的重大举措,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是事关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中华民族长远发展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把水利提升到治国理政、现代化建设和民族振兴 的高度,是我们党对水利工作认识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对统一全党思想、形成全民共识,凝聚全社会力量、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必将起到巨大 的推动作用和深远的历史影响。我们要准确把握中央关于水利的战略定位,充分认识肩负的重大职责,坚持不懈地把治水兴水这一造福中华民
族的千秋伟业抓实办好。
第三,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必须深入领会新形势下中央水利工作方针。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水利改革
发展的总体要求,深刻阐述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必须遵循的五项基本原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满了水忧患意识、辩证法思想和实事
求是精神,这是我们做好新形势下水利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温家宝总理对制定实施新形势下的治水方略提出了六条明确要求,这是我们做好
新形势下水利工作的重要依据。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重要讲话蕴含的治水思想,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治水实践特别是新
中国建立以来水利工作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科学内涵的系统揭示,是我们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新跨越的行动指南,我
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准确理解把握,切实作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遵循,始终贯穿于新形势下治水兴水的全过程。
第四,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必须准确把握中央关于水利的战略部署。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重要讲话和中央1号文件全面
部署了水利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明确提出,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
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等四大体系。针对当
前水利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强调要全力以赴完成好六项重点任务。中央对水利工作的战略部署,既充分体现了前瞻性和战略性,又充
分契合了现实基础和发展水平,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我们要按照中央决策部署,搞好顶层设计,抓住关键环节,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科学谋划统筹兼顾,齐心协力攻坚克难,不断取得新突破、新进展。
第五,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必须着力实化治水兴水重大政策措施。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了一系列支持水利的政策举措。胡锦
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重要讲话,对进一步落实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强调加强水利建设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必须充分发
挥政府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保障作用。针对土地出让收益和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需求不匹配的区域性矛盾,明确要强化省内统筹,中
央也要统筹部分资金;针对金融支持水利建设的问题,强调金融机构要发展面向水利的中长期优惠贷款业务;针对农村“两工”取消后农田水
利投工投劳数量显著减少、建设和管护面临许多新的难题,明确提出要建立有效的机制调动农民积极性,引导农民为改善生活生产条件兴修水
利;针对水资源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强调要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节约用水的利益调节机制;针对城乡水管理问题,强调
要创新区域水公共管理模式,推进水务管理一体化;针对水利基层服务体系薄弱的状况,强调要加大对防汛专业抢险队、抗旱服务队、水利科
技推广服务、乡镇水利站、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我们要准确把握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明确的重大战略举措,不折不扣地落实好中央的
各项扶持政策。
二、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水利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新跨越
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全面吹响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新跨越的进军号角。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把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
神和贯彻落实中央1
号文件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掀起治水兴水新高潮,全力开创水利改革发展新局面。
第一,明确一个思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我国是世界上水情最为复杂、治水任务最为繁重、江河治理难度最大的国
家。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治水事业新发展,必须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水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民生优先,坚持统筹兼顾,坚持
人水和谐,坚持政府主导,坚持改革创新,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高度重视水利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科学确定水利发展长远目标、建设任
务、投资规模、管理需求,妥善处理水利工作中的重大关系,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综合治理,节水优先,强化保护,量水而行,统筹解决水
多、水少、水脏、水浑等问题,着力增强水旱灾害应对与综合防御能力、水资源合理调配与高效利用能力、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能力、科学
治水与依法管水能力,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保障。
第二,抓住两个关键,着力推动科学治水和依法管水。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必须抓住关键问题。在当前我国水资源条件发生深刻变化、涉
水利益格局发生深刻调整、水利发展模式发生深刻转变的背景下,尤其要更加注重科学治水,更加注重依法管水,不断提高水利工作的科学化、法制化水平。一要科学治水。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的重要讲话,都特别强调要科学治水,这是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根本。我们要顺应
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科学制定水利规划,合理安排工程布局,既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合
理需求又要满足维护河湖健康基本需求,既要防御水旱灾害又要规范人类自身活动,既要治理水土流失又要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既要
满足当代人对水的需求又要给子孙后代留下足够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促进人水和谐相处,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二要依法管水。按照建设
法治政府的要求,着力强化依法治水管水,加快构建适合我国国情和水情的水法规体系,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的水行政执法体
系,完善预防为主、预防与调处相结合的水事纠纷调处机制,进一步提升水利社会管理能力,维护和谐有序的水事秩序。
第三,实现三个突破,全面推进水利建设管理改革领域新跨越。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既要搞好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布局,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分层次地加以推进,又要整合工作力量,集中优势资源,实现重点突破。一要在加强水利薄弱环节建设上实现新突破,以灌区配套
和节水改造、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为抓手,大兴农田水利建设,着力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以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
险水库和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和城市防洪排涝建设为重点,突出抓好防洪薄弱环节建设,进一步增强防洪排涝减灾能力;
以水资源配置工程、重点水源工程、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抗旱水源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为依托,着力提高城乡供水保障能力,全面解
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二要在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上实现新突破,抓紧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
三条“红线”,加快落实水资源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着力建设节水型社会,全面推进农业、工业和城市生活等各个领域的节约用水,尽快扭
转水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污染严重的局面,做到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三要在创新水利科学发展体制机制上实现新突破,深
化水利投融资、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管理、水价等方面的改革,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水利体制机制。
第四,建成四大体系,加快形成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水利发展格局。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
。到2020年,基本建成四大体系。一是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本治标兼顾,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配合,集中力量加强防洪抗旱薄弱环节建设,提高城市防洪排涝标准,全面增强防汛抗旱减灾能力,最大程度减轻洪涝干旱灾害损失。二是基本建
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合理安排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加快形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战略配置格局,因地
制宜建设跨流域、跨区域调水工程,大力推进节约用水和非常规水源利用,力争全国年用水总量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城乡供水保证率显
著提高,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明显降低,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
三是基本建成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全面加强水功能区管理、点源面源污染控制、水土流失综
合治理和水生态环境修复,使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地下水
超采基本遏制。四是基本建成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坚持工程建设和制度建设相结合,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
度,进一步完善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基本建立有利于水资源节约和合理配置的水价形成机制,基本形成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通过四大
体系建设,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得到有效保障,水利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第五,强化五个支撑,着力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各项水利工作。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实现水利跨越式发展,必须切实做好强基固本
工作。一要强化水利规划支撑,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的矛盾,统筹兼顾流域与区域、城市与农村、东中西部地区水利发展需求,协
调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的关系,加快完善全国、流域、区域水利规划体系,进一步强化水利规划的权威性、指导性和约束性。二要强化
水利科技支撑,健全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加强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成果推广转化,力争在水利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核心技术上实现新突破,加强防汛抗旱、水资源调控、水利管理和工程运行信息化建设,加快利用信息技术对水利行业进行改造提升,以水
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三要强化水文基础支撑,加强水文气象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站网布局,扩大覆盖范围和监测预报预警领域,着力增
强重点地区、重要城市、地下水超采区水文测报能力,加快应急机动监测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四要强化服务体系支撑,加大对防
汛专业抢险队、抗旱服务队、水利科技推广服务、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强化乡镇水利站的公益性职能,按政策落实编制和经费,全
面提高基层水利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五要强化人才队伍支撑,突出抓好高层次、高技能和基层水利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水利系统党的
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全面提高水利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服务意识和工作水平。
第六,落实六项政策,不断为水利又好又快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中央明确了支持水利的一系列政策举措,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加快
水利改革发展的坚定决心,各级水利部门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全力以赴抓好落实。一要落实公共财政投入政策,健全水利投入稳定
增长机制,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大幅度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水利资金,确保财政性资金对水利投入的
总量和增幅都有明显提高,确保事关民生的水利工程、江河治理重点骨干水利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程等建设投资稳步增长。二要落实
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政策,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同时在中央和省级层面统筹部分资金,解决好土地出让收益与农
田水利建设资金需求不匹配的矛盾。三要落实水利建设基金筹集与使用政策,推动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提高比例标准,并实行预算管理,确保用
于水利。四要落实水资源费征收使用和管理政策,合理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扩大水资源费征收范围,严格征收和使用管理,把水资源费收
好管好用好。五要落实水利建设金融支持政策,争取面向水利的中长期优惠贷款,提高水利工程贷款财政贴息的规模、期限和贴息率,推进经
营性水利项目进行市场融资,鼓励符合条件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六要落实鼓励农
民群众参与水利建设政策,进一步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采取以奖代补、先干后补、民办公助等方式,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兴修水利的积
极性。
三、建立健全工作保障机制,确保中央水利大政方针和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深入学习、全面贯彻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1号文件各项决策部署,既是水利工作的头等大事,也是水利系统的首要任务。各级水利
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强化措施,扎扎实实地落实好中央的决策部署。
第一,要迅速传达贯彻,切实抓好学习。各级水利部门要把传达和学习会议精神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
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组织广大干部职工认认真真、原原本本地学好讲话,深入领
会讲话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深刻理解讲话的重要论断和理论观点,准确把握中央对水利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会议的精神上来,把目标和任务统一到中央的部署上来,把行动和步调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更加自觉地肩负起加快推进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要把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作为水利系统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作为水利系统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不断推动学习活动向
纵深发展,在全国水利系统形成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的热潮。
第二,要周密制定方案,落实责任分工。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了中央1号文件明确的重点任务,同时又提出了一系列加快水利改革发
展的新任务、新政策、新举措。各级水利部门要根据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和回良玉副总理的重要讲话要求,对照中央1号文件任务分工方
案,结合各自实际,认真研究梳理,提出切实可行的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工作方案。对中央1号文件明确的任务要明确办结时限,实化工作措施,加紧抓好落实。对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提出的新任务要抓紧制定落实方案和进度安排,把目标任务分解到部门、细化到项目、实化到岗位、量化
到个人。要加快建立健全目标考核、干部问责和监督检查机制,使各项工作有布置、有检查、有评估、有奖惩,以责任促落实,以责任保成效,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第三,要切实强化监督,确保工作到位。要按照中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总体部署,将中央水利工作会议贯彻落实情况监
督检查与中央1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监督检查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水利部、监察部联合监督检查机制的作用,充分发挥水利系统纪检、监察、审计、稽察等各方面力量,抓住关键环节,明确检查重点,着力抓好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领导责任落实、主要
目标任务完成、水利资金投入和配套、重点水利建设任务推进、水利资金使用和监管、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等情况,确保执行政策不走
样,完成任务不打折,确保项目建设进度、质量和效益,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生产安全和干部安全。
第四,要着力抓好协调,凝聚各方力量。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水利改革发展,必须发挥各方作用,形成强大合力。
各级水利部门要主动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国土、环保、农业、建设、金融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和配合,全力争取他们的支持,抓紧制
定出台财政、投资、金融、土地、价格等各项配套政策,切实抓好规划审批、项目立项、计划安排、资金拨付等工作,推动落实加快水利改革
发展的各项具体措施。水利部各司局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建立健全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和对口联系制度,切实加强对地方水利
工作的指导。各流域机构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认真履行沟通、协调、组织、服务和管理职能,在技术支持、项目前期、对口帮扶、监督检查
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地方各级水利部门要切实当好党委和政府的参谋和助手,勇于承担重任,积极争取支持,统筹地方力量,建立帮扶督办
机制,确保水利建设、管理和改革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第五,要加强作风建设,弘扬行业精神。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的召开和中央1号文件的出台,既是几代水利人梦寐以求的夙愿,也是对广大水
利干部职工的极大鞭策和鼓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是对各级水利部门政治态度、能力水平和工作作风的重大考验。水利系
统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认清肩负的重要责任,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着力树立水利系统的良好形象。要重心下移摸实情,深入
基层搞调研,敞开心扉听民声,掌握一手情况,了解实际问题,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凝心聚力干事业,在解决水利难
题上下功夫,在突破薄弱环节上见成效,在惠及民生上出成果。要扑下身子抓落实,真抓实干,敢抓敢管,善抓善管,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
面文章。广大水利干部职工要大力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奋发有为的使命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在推进水利改革发展中建功立业,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光辉业绩。
第六,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必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组织中央和地方、行业内外主流媒体,精
心组织策划一批重点水利宣传活动,迅速掀起新一轮水利宣传高潮,深入解读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宣传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大政方针
和目标任务,追踪报道各地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最新动态,及时介绍各地水利改革发展实践的典型经验,大力宣传普及我国特殊的国情水
情和防汛抗洪、抗旱减灾、农田水利、节水灌溉、饮水安全等知识,形成舆论强势,提升宣传效果,切实增强全民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
源保护意识,赢得社会各界对水利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着力形成全社会治水兴水的强大合力。
最后,我再强调一下当前防汛抗旱工作。今年我国气候变化极不正常。年初冬麦区发生严重旱情,春夏之交长江中下游5省发生持续严重干
旱,6月以来又旱涝急转、局部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据有关部门预测,今年夏季东北南部、华北东部和南部、黄淮、江淮、江汉、川东、重
庆至云贵高原一带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淮河可能发生流域性大洪水,海河流域有可能发生大洪水,汉江可能发生较大洪水,黔桂藏等地局部
山洪地质灾害可能频发多发;台风登陆较常年偏多,台风北上深入内陆的可能性较大;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西部、新疆北部、江南中东部可能发生夏伏旱。当前,全国即将进入“七下八上”的防汛关键期,大江大河正处于主汛期,防汛形势十分严峻。同
时,一些地方旱情露头并持续发展,抗旱任务较为艰巨。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中央防汛
抗旱工作部署,恪尽职守,强化措施,加强协调,科学防控,最大程度减轻灾害影响和损失。回良玉副总理也对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明
确要求。我们要把学习贯彻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与做好当前防汛抗旱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立足于防大汛、抗长旱、抢大险、救大灾,全面落
实防汛抗旱防台风各项措施,强化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负责制,强化预测预报,强化应急值守,强化重点防御,强化工程调度,强化转移避险,强化抢险救灾,强化督察巡查,强化支持指导,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千方百计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和工农业生产用水需求,为夺取今年
农业丰收和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
同志们,中华民族治水史册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水利事业发展步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
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不断开创水利改革发展
新局面,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者:
责编:杨柳
大 中 小纠错
打印
保存
推荐给朋友关闭页面
热词搜索 中央水利工作会议
秋汛
太湖管理条例
抗旱
贯彻落实
相关新闻
全国水利系统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动员大会召开 2011-07-11
热点专题
2009全国水利工作会议
全国水利安全监督工作座谈会
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专题
全国防汛抗旱工作会议
2009年全国水利规划计划工作会议
全力抗旱保丰收专题
网站链接 | 访问量统计 | 排行榜 | 网站诊断 | 网站地图 |信息报送
京ICP备0507178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版权所有
主办:水利部办公厅 承办: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
水利部总机: 010-63202114 网站联系电话: 010-63202558 地 址: 北京市白广路2条2号 投稿信箱:
webmaster@mwr.gov.cn
陈雷在全国水利系统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第四篇:财政部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的意见
财政部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的意见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财政部关于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的意见
财农[2011]26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日前召开的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总结了我国水利改革发展实践经验,分析了水利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水利改革发展主要任务,对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进行了全面部署。为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财政支持水利改革发展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识,明确新形势下财政支持水利改革发展工作的目标任务
(一)提高思想认识,不折不扣地落实好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指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是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中华民族长远发展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迫切需要,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综合能力的迫切需要。会议明确了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新形势下治水方略,全面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和工作,为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对财政支持水利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深刻理解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准确把握中央提出的新形势下的治水方略,充分认识做好财政支持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把支持水利改革发展放到财政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更加重要的领域,积极推动水利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明确目标任务,扎扎实实地做好财政支持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一定要真抓实干,持之以恒,把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中央水利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中发[2011]1号文件明确的方针政策,切实加强与水利等有关部门的配合协调,把财政支持水利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实化到各项具体工作中,不断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健全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以“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均投入水平比2010年高出一倍”为目标,以完善扶持政策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以水利重大薄弱环节建设为重点,全力支持水利改革发展,为顺利实现“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的战略目标发挥积极作用。
二、不断健全投入增长机制,努力增加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
(三)坚持政府主导,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对水利改革发展的保障作用。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基础设施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直接服务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加强水利建设,提高水利公共服务能力,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对水利改革发展的保障作用,形成政府社会协同治水兴水合力。
(四)健全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明显提高财政性资金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通过公共财政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不断增加水利投入,明显提高财政性资金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保证事关民生的水利工程、江河重点骨干水利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程等建设投资稳定增长。大幅度增加各级财政水利专项资金投入,重点支持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建设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要认真落实财政部、发展改革委、水利部联合印发的《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财综[2011]2号),抓紧制定具体实施细则,确保足额筹集并用好管好水利建设基金。切实加强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和南水北调工程基金征收管理,确保应征尽征,并按规定足额缴入国库,支持地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加强水资源费的征收管理,发挥好中央分成水资源费项目的示范和引导作用,用好管好水资源费,促进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
(五)认真落实“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政策,确保足额计提和专款专用。根据《财政部水利部关于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有关事项的通知》(财综[2011]48号)要求,按照统一口径和标准,及时、足额、准确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并按照规定专项用于农田水利建设。依据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统筹和整合资金,合理确定建设项目,将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统筹安排,避免重复,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建设。针对土地出让收益和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需求不匹配的区域性矛盾,各地要按照财综[2011]48号文件的要求,抓紧做好省内统筹工作。财政部将按照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抓紧制定中央统筹部分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具体办法,报经国务院批准后实施。各级财政部门要会同水利部门,切实加强对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和项目的监督检查,督促做好前期工作,确保工程质量。各级财政部门在计提和使用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同时,要继续加大本级财政农田水利投入,不得因此减少现有的由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规模。
(六)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水利建设。发挥财政政策引导作用,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支持农业发展银行积极开展水利建设中长期政策性贷款业务,加大水利建设贷款贴息力度,鼓励金融机构进一步增加水利建设的信贷资金。研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相关税收政策,完善农村水电增值税政策和水利工程耕地占用税政策。注重运用市场机制,积极推进经营性水利项目市场融资,鼓励符合条件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水利建设,多渠道筹集水利资金,确保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均投入水平比2010年高出一倍。
(七)积极引导农民投入,形成政府与农民群众共同兴修水利的新局面。继续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大力推行 “民办公助”机制,引导农民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兴修水利,促进形成政府与农民共同投入的良性机制。发挥财政资金作用,引导农户、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参与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与管护全过程。针对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城务工、农村土地规模化流转、农田水利建设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等新情况,不断完善支持农田水利建设的相关政策措施。
三、调整和优化水利支出结构,突出支持水利改革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八)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突出支持重点。继续支持水利枢纽、重点水源、重点堤防、南水北调工程、旱涝灾害防御体系等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加大对与民生密切相关的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和农村水利建设的支持力度。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盘活存量,用好增量,突出支持重点,优先支持农田水利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防治、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水利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建设。
(九)支持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增加中央和省级财政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规模,并向粮食主产区倾斜,以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高效节水灌溉为重点,坚持集中投入、连片治理、整体推进,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突出支持解决制约农田水利建设的“卡脖子”和“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大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的投入力度,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可靠水源保障。继续加大对西南地区等山丘区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改善山丘区水源条件,增强抗旱能力。以节水灌溉饲草料地建设为重点,支持牧区水利发展,改善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支持推广先进适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健全节水灌溉技术服务体系,形成合理的农业用水分配和管理机制。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支持,充分发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土地整治资金的综合效益。健全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支持农田水利设施运行管护长效机制建设。
(十)支持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防治,减少洪涝灾害损失。按照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31号)要求,积极筹措和落实资金,支持实施《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除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和综合治理总体规划》。进一步加大对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支持力度,优先治理洪涝灾害易发、保护区人口密集、保护对象重要的河流和河段,消除水库安全隐患,尽快提高防御能力。大幅度增加山洪灾害防治专项资金规模,抓紧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以非工程措施为重点,加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建立基层防御组织体系,最大程度减少山洪灾害损失。
(十一)支持改善民生水利,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支持提高城乡供水保障能力,改善生活用水条件,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支持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确保2015年底前全面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支持推进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维护河湖健康生态,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大水土保持资金投入,支持水土流失综合防治,遏制人为水土流失破坏,保护生态环境。加大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力度,努力改善水库移民生产生活条件。
(十二)支持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促进水资源节约保护。采取有效措施,足额征缴和规范使用水资源费,积极推进水资源的开发、配置、使用、管理、节约和保护,支持建立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制度,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把节约用水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生产全过程。
(十三)支持深化重点领域水利改革,健全水利科学发展体制机制。不断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符合国情、适应水利改革发展需要的投融资体制机制。继续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地方各级财政要切实落实好应由本级财政承担的公益性、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基本支出和维修养护经费,认真落实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经费补助政策,确保水利工程正常运行。支持深化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确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积极筹集资金,对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经费给予补助。支持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建设、水利科技推广等公益性职能,按规定核定人员编制,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按照促进节约用水、降低农民水费支出、保障灌排工程良性运行的原则,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支持加快水利科技进步,促进水利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四、切实加强水利资金监管,不断提高水利资金使用效益
(十四)积极推进水利建设资金整合,提高水利改革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各级财政部门要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水利改革发展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特别要把好规划投资关,合理确定投资规模,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对现有水利建设相关规划进行认真梳理和归并,依据规划对相同或相似用途的资金进行归并和整合,实行统筹安排和集中使用。认真落实涉农资金整合工作要求,把整合和统筹涉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作为水利建设资金整合的重点,明确部门分工,加强协调配合,逐步建立健全农田水利建设集中投入机制,支持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
(十五)建立健全水利资金管理制度,提高水利资金使用效益。按照“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和预算资金管理的有关要求,全面加强水利资金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覆盖资金分配、拨付、使用和项目立项、设计、实施、验收、后续管理等环节在内的,整个资金运行全过程的管理制度体系,确保每项水利资金都有相应的资金管理制度。积极推行绩效评价机制,扩大水利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范围,改进评价办法,强化评价结果的运用,形成注重绩效的氛围。按照中央统一要求,认真做好水利资金预算公开工作。切实强化水利资金监管,发挥人大、审计、财政监督检查、媒体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确保水利资金发挥实效。
(十六)切实加强预算管理基础工作,加快水利资金预算执行进度。各级财政部门要紧紧围绕水利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和中心工作,为部门履行职能、实现事业发展目标提供财力保障,建立与部门机构正常运转和日常工作任务合理需要相适应的基本支出保障体系。突出加强项目支出管理和预算执行,全面加强各项管理基础工作,建立完善基础信息数据库,推进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和项目库建设,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和项目支出预算细化工作,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工作效率。健全完善水利资金预算执行管理机制,在保证资金安全、规范、高效使用的基础上,加快水利资金预算执行进度,不断提高预算执行的均衡性和有效性。
财政部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十七日
第五篇:财政部关于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的意见
中国纺织工业——服装:春季牛仔裤为你提供
财政部关于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的意见
财农[2011]26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日前召开的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总结了我国水利改革发展实践经验,分析了水利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水利改革发展主要任务,对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进行了全面部署。为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财政支持水利改革发展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识,明确新形势下财政支持水利改革发展工作的目标任务
(一)提高思想认识,不折不扣地落实好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指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是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中华民族长远发展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迫切需要,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综合能力的迫切需要。会议明确了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新形势下治水方略,全面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
中国纺织工业——服装:春季牛仔裤为你提供
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和工作,为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对财政支持水利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深刻理解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准确把握中央提出的新形势下的治水方略,充分认识做好财政支持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把支持水利改革发展放到财政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更加重要的领域,积极推动水利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明确目标任务,扎扎实实地做好财政支持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一定要真抓实干,持之以恒,把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中央水利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中发[2011]1号文件明确的方针政策,切实加强与水利等有关部门的配合协调,把财政支持水利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实化到各项具体工作中,不断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健全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以“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均投入水平比2010年高出一倍”为目标,以完善扶持政策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以水利重大薄弱环节建设为重点,全力支持水利改革发展,为顺利实现“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的战略目标发挥积极作用。
二、不断健全投入增长机制,努力增加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
(三)坚持政府主导,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对水利改革发展的保障作用。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基础设施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
中国纺织工业——服装:春季牛仔裤为你提供
利益,直接服务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加强水利建设,提高水利公共服务能力,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对水利改革发展的保障作用,形成政府社会协同治水兴水合力。
(四)健全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明显提高财政性资金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通过公共财政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不断增加水利投入,明显提高财政性资金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保证事关民生的水利工程、江河重点骨干水利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程等建设投资稳定增长。大幅度增加各级财政水利专项资金投入,重点支持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建设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要认真落实财政部、发展改革委、水利部联合印发的《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财综[2011]2号),抓紧制定具体实施细则,确保足额筹集并用好管好水利建设基金。切实加强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和南水北调工程基金征收管理,确保应征尽征,并按规定足额缴入国库,支持地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加强水资源费的征收管理,发挥好中央分成水资源费项目的示范和引导作用,用好管好水资源费,促进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
(五)认真落实“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政策,确保足额计提和专款专用。根据《财政部水利部关于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有关事项的通知》(财综[2011]48号)要求,按照统一口径和标准,及时、足额、准确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并按照规定专项用于农田水利建设。依据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统筹和整合资金,合理确定建
中国纺织工业——服装:春季牛仔裤为你提供
设项目,将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统筹安排,避免重复,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建设。针对土地出让收益和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需求不匹配的区域性矛盾,各地要按照财综[2011]48号文件的要求,抓紧做好省内统筹工作。财政部将按照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抓紧制定中央统筹部分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具体办法,报经国务院批准后实施。各级财政部门要会同水利部门,切实加强对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和项目的监督检查,督促做好前期工作,确保工程质量。各级财政部门在计提和使用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同时,要继续加大本级财政农田水利投入,不得因此减少现有的由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规模。
(六)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水利建设。发挥财政政策引导作用,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支持农业发展银行积极开展水利建设中长期政策性贷款业务,加大水利建设贷款贴息力度,鼓励金融机构进一步增加水利建设的信贷资金。研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相关税收政策,完善农村水电增值税政策和水利工程耕地占用税政策。注重运用市场机制,积极推进经营性水利项目市场融资,鼓励符合条件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水利建设,多渠道筹集水利资金,确保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均投入水平比2010年高出一倍。
(七)积极引导农民投入,形成政府与农民群众共同兴修水利的新局面。继续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大力推行 “民办公助”机制,引导农民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兴修水利,促进形成政府与农民共同投入的良性机制。发挥财政资金作用,引导农户、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参与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与管护全过程。针对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城务工、农村土地规模化流
中国纺织工业——服装:春季牛仔裤为你提供
转、农田水利建设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等新情况,不断完善支持农田水利建设的相关政策措施。
三、调整和优化水利支出结构,突出支持水利改革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八)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突出支持重点。继续支持水利枢纽、重点水源、重点堤防、南水北调工程、旱涝灾害防御体系等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加大对与民生密切相关的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和农村水利建设的支持力度。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盘活存量,用好增量,突出支持重点,优先支持农田水利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防治、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水利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建设。
(九)支持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增加中央和省级财政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规模,并向粮食主产区倾斜,以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高效节水灌溉为重点,坚持集中投入、连片治理、整体推进,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突出支持解决制约农田水利建设的“卡脖子”和“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大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的投入力度,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可靠水源保障。继续加大对西南地区等山丘区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改善山丘区水源条件,增强抗旱能力。以节水灌溉饲草料地建设为重点,支持牧区水利发展,改善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支持推广先进适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健全节水灌溉技术服务体系,形成合理的农业用水分配和管理机制。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支持,充分发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土地整治资金的综合效益。
中国纺织工业——服装:春季牛仔裤为你提供
健全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支持农田水利设施运行管护长效机制建设。
(十)支持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防治,减少洪涝灾害损失。按照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31号)要求,积极筹措和落实资金,支持实施《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除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和综合治理总体规划》。进一步加大对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支持力度,优先治理洪涝灾害易发、保护区人口密集、保护对象重要的河流和河段,消除水库安全隐患,尽快提高防御能力。大幅度增加山洪灾害防治专项资金规模,抓紧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以非工程措施为重点,加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建立基层防御组织体系,最大程度减少山洪灾害损失。
(十一)支持改善民生水利,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支持提高城乡供水保障能力,改善生活用水条件,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支持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确保2015年底前全面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支持推进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维护河湖健康生态,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大水土保持资金投入,支持水土流失综合防治,遏制人为水土流失破坏,保护生态环境。加大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力度,努力改善水库移民生产生活条件。
(十二)支持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促进水资源节约保护。采取有效措施,足额征缴和规范使用水资源费,积极推进水资源的开发、配置、使用、管理、节约和保护,支持建立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制度,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把节约用水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生产全过程。
中国纺织工业——服装:春季牛仔裤为你提供
(十三)支持深化重点领域水利改革,健全水利科学发展体制机制。不断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符合国情、适应水利改革发展需要的投融资体制机制。继续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地方各级财政要切实落实好应由本级财政承担的公益性、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基本支出和维修养护经费,认真落实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经费补助政策,确保水利工程正常运行。支持深化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确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积极筹集资金,对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经费给予补助。支持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建设、水利科技推广等公益性职能,按规定核定人员编制,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按照促进节约用水、降低农民水费支出、保障灌排工程良性运行的原则,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支持加快水利科技进步,促进水利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四、切实加强水利资金监管,不断提高水利资金使用效益
(十四)积极推进水利建设资金整合,提高水利改革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各级财政部门要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水利改革发展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特别要把好规划投资关,合理确定投资规模,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对现有水利建设相关规划进行认真梳理和归并,依据规划对相同或相似用途的资金进行归并和整合,实行统筹安排和集中使用。认真落实涉农资金整合工作要求,把整合和统筹涉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作为水利建设资金整合的重点,明确部门分工,加强协调配合,逐步建立健全农田水利建设集中投入机制,支持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
(十五)建立健全水利资金管理制度,提高水利资金使用效益。按照“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和预算资金管理的有关要求,全面加强水利资金管理制度
中国纺织工业——服装:春季牛仔裤为你提供
建设,建立健全覆盖资金分配、拨付、使用和项目立项、设计、实施、验收、后续管理等环节在内的,整个资金运行全过程的管理制度体系,确保每项水利资金都有相应的资金管理制度。积极推行绩效评价机制,扩大水利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范围,改进评价办法,强化评价结果的运用,形成注重绩效的氛围。按照中央统一要求,认真做好水利资金预算公开工作。切实强化水利资金监管,发挥人大、审计、财政监督检查、媒体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确保水利资金发挥实效。
(十六)切实加强预算管理基础工作,加快水利资金预算执行进度。各级财政部门要紧紧围绕水利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和中心工作,为部门履行职能、实现事业发展目标提供财力保障,建立与部门机构正常运转和日常工作任务合理需要相适应的基本支出保障体系。突出加强项目支出管理和预算执行,全面加强各项管理基础工作,建立完善基础信息数据库,推进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和项目库建设,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和项目支出预算细化工作,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工作效率。健全完善水利资金预算执行管理机制,在保证资金安全、规范、高效使用的基础上,加快水利资金预算执行进度,不断提高预算执行的均衡性和有效性。
财政部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