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监测监管建设篇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监管示范篇
(黄冈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十二五”规划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我市农村发展实际出发,以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核心,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依据,以现有农产品质检机构为基础,以资源优化整合为前提,以配备现代化的检测仪器设备为手段,以加强监测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为保证,积极放大我市大别山区和江汉平原农产品“长江、长绿、长安”的品牌效应,净化农产品市场环境、保证群众餐桌安全、维护农民利益,维护社会和谐安定。
二、检验检测监管目标
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为目标,遵循“一县(市、区)一乡(镇)一中心(站、所)”的原则,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依据,统筹兼顾、分层推进、试点先行、点面结合,尽快建成一个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符合我市实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监督体系,进一步规范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指导农产品生产并引导消费,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消费安全,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意识不强。一是少数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领导,由于思想观念的固化,而对农产品安全重视不够,致使有些县市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具体表现为农产品检测体系尚属空白、建设进程缓慢;政府负总责的法律规定还没有坚决落实,尚停留于书面、口头,在实际工作中农产品安全方面的经费缺乏。二是部分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法制观念淡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缺失。他们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而置消费者生命健康于不顾,违反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随意使用添加剂,更有甚者制造和销售劣质变质食品。三是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缺乏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利益的观念。
(二)检测监管的经费缺乏。我市农产品质量监管、检测体系启动较晚,相关的政策仍待完善,市政府每年用于农产品安全方面的财政支出比例不足,缺乏相关项目的资助,致使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和经营、质量安全监管、检测等工作不能正常开展,由于经费缺乏,有些检测机构虽然建成,但不能投入正常使用,形同虚设。严重阻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的普及进程,延缓了我市向农业现代化大市跨越的步伐。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体制不健全和监管检测能力不足。目前,黄冈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已正式运行;蕲春、团风县、浠水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已新建完工;红安、罗田、英山也完成改扩建,仪器设备正处招标阶段;麻城正在紧张筹建中;全市是一个县市区当中,还有龙感湖区、黄州区(属市、区共建)、黄梅县三家单位的项目尚未到位。大部分县市区所建项目中的农产品安全检测手段落后、仪器设备匮缺。全市农产品检测全部实行快速定性检测,超标的成份和幅度难以准确分析,不仅给指导生产和追踪溯源造成了很大困难,而且不能作为案件处理的法定证据,不能及时有效打击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同时各地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仪器设备由于经费等原因未能配备,导致农产品检测无法进行。
(四)农产品生产经营渠道多,缺乏统一的标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的难度较大。一是农业投入品滥用,监管难度大。科学合理的使用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的重要保障,但农业投入品所涵盖的的范围很广,品种不计其数,农业部门的监管、检测手段极为有限,监管难度大。二是部分地方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略农产品质量安全;部分经营者和食品加工者法律意识淡薄,违规使用保鲜剂、着色剂、调节剂等现象依然存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仍然不少。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建设任务
(一)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健全工作长效机制。目前,除浠水和蕲春外,其他9个县市区农产品检测机构尚未建立完善,为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尽快使其他各县(市、区)设立农产品检测机构,并启动运行。在2012年~2017年期间,基本形成了以市农检中心为支撑,镇、生产基地、市场为补充的四级农检网络体系。同时,在我市规模较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点,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对生产、流通中的农产品开展质量安全检测,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沿海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并加强检测队伍素质建设,定期组织开展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二)增强农产品监管检测团队建设,提升团队素质。一是增强团队建设,引进高学历、高技术、高科技人才和先进设备,充实农产品监管检测队伍;二是落实工作责任制,要严格落实《黄冈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实施方案》、《黄冈市饲料质量安全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关于严厉查处在饲料中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品行为的通知》,对全市11个县市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任务和责任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责任人,确定其具体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和工作责任,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政府工作绩效目标管理,确保各项措施落到位,工作做到位。
(三)规范质量标准,强化农产品安全检测与监督。一是加紧制定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制成品的质量标准体系和卫生标准,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检疫体系,提高农产品的检测手段,从生产、流通、加工等领域全程抓标准化管理,加快绿色无公害农副产品基地建设,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确保食品安全和市场秩序;二是建立和完善一整套行之有效监督机制,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准则,按照“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要求,加大对农产品投入品的专项治理、对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严厉查处瓜果疏茶高毒高残留农药超标案件,尽快将加工农产品的监管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轨道,从根本上保证农产品加工业的健康发展。
(四)争取省市两级各种项目的技术和经费支撑。我中心现正在积极订购农产品定量检测的各种仪器设备,完善农产品检测体系,提升团队的软实力。对于国家的农业扶贫项目、先进技术仪器引进项目、中外合作交流项目、“948”技术支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将协同各县市区积极申请,对省农业厅的对口支撑项目要积极申请,同时将积极争取省级有关部门和市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的经费支持。
(五)强化宣传引导,大力推进种养业标准化生产。一是要要重点做好种养业标准、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农产品认证,以及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等建设。围绕优势产业,加紧制定主要农产品的品质、外观、加工、等级、包装、保鲜和安全卫生等方面的系列标准,制定相应的标准技术操作规程。二是要高标准做好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继续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推进农产品生产管理档案登记注册制度,完善产地环境、农资市场、农产品质量执法监督和信息档案管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要以市举办的各种活动为契机,突出产品质量监管、生产技术规范及市场准入等关键环节,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培训活动来增强公众农产品安全意识,加强标准化技术的宣传、培训和推广,营造良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氛围,促进农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四是要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活动,抢占“1+8”城市圈和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的先机,唱响“大别山绿色农产品”品牌,开展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树立大别山绿色农产品的市场地位和放心消费信誉,重塑居民对食品安全的信任感,为全省、全国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
第二篇: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监测监管建设篇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监管示范篇
(黄冈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十二五”规划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我市农村发展实际出发,以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核心,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依据,以现有农产品质检机构为基础,以资源优化整合为前提,以配备现代化的检测仪器设备为手段,以加强监测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为保证,积极放大我市大别山区和江汉平原农产品“长江、长绿、长安”的品牌效应,净化农产品市场环境、保证群众餐桌安全、维护农民利益,维护社会和谐安定。
二、检验检测监管目标
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为目标,遵循“一县(市、区)一乡(镇)一中心(站、所)”的原则,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依据,统筹兼顾、分层推进、试点先行、点面结合,尽快建成一个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符合我市实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监督体系,进一步规范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指导农产品生产并引导消费,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消费安全,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意识不强。一是少数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领导,由于思想观念的固化,而对农产品安全重视不够,致使有些县市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具体表现为农产品检测体系尚属空白、建设进程缓慢;政府负总责的法律规定还没有坚
决落实,尚停留于书面、口头,在实际工作中农产品安全方面的经费缺乏。二是部分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法制观念淡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缺失。他们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而置消费者生命健康于不顾,违反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随意使用添加剂,更有甚者制造和销售劣质变质食品。三是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缺乏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利益的观念。
(二)检测监管的经费缺乏。我市农产品质量监管、检测体系启动较晚,相关的政策仍待完善,市政府每年用于农产品安全方面的财政支出比例不足,缺乏相关项目的资助,致使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和经营、质量安全监管、检测等工作不能正常开展,由于经费缺乏,有些检测机构虽然建成,但不能投入正常使用,形同虚设。严重阻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的普及进程,延缓了我市向农业现代化大市跨越的步伐。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体制不健全和监管检测能力不足。目前,黄冈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已正式运行;蕲春、团风县、浠水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已新建完工;红安、罗田、英山也完成改扩建,仪器设备正处招标阶段;麻城正在紧张筹建中;全市是一个县市区当中,还有龙感湖区、黄州区(属市、区共建)、黄梅县三家单位的项目尚未到位。大部分县市区所建项目中的农产品安全检测手段落后、仪器设备匮缺。全市农产品检测全部实行快速定性检测,超标的成份和幅度难以准确分析,不仅给指导生产和追踪溯源造成了很大困难,而且不能作为案件处理的法定证据,不能及时有效打击农产
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同时各地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仪器设备由于经费等原因未能配备,导致农产品检测无法进行。
(四)农产品生产经营渠道多,缺乏统一的标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的难度较大。一是农业投入品滥用,监管难度大。科学合理的使用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的重要保障,但农业投入品所涵盖的的范围很广,品种不计其数,农业部门的监管、检测手段极为有限,监管难度大。二是部分地方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略农产品质量安全;部分经营者和食品加工者法律意识淡薄,违规使用保鲜剂、着色剂、调节剂等现象依然存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仍然不少。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建设任务
(一)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健全工作长效机制。目前,除浠水和蕲春外,其他9个县市区农产品检测机构尚未建立完善,为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尽快使其他各县(市、区)设立农产品检测机构,并启动运行。在2012年~2017年期间,基本形成了以市农检中心为支撑,镇、生产基地、市场为补充的四级农检网络体系。同时,在我市规模较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点,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对生产、流通中的农产品开展质量安全检测,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沿海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并加强检测队伍素质建设,定期组织开展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二)增强农产品监管检测团队建设,提升团队素质。一是增强团队建设,引进高学历、高技术、高科技人才和先进设备,充实农
产品监管检测队伍;二是落实工作责任制,要严格落实《黄冈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实施方案》、《黄冈市饲料质量安全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关于严厉查处在饲料中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品行为的通知》,对全市11个县市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任务和责任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责任人,确定其具体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和工作责任,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政府工作绩效目标管理,确保各项措施落到位,工作做到位。
(三)规范质量标准,强化农产品安全检测与监督。一是加紧制定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制成品的质量标准体系和卫生标准,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检疫体系,提高农产品的检测手段,从生产、流通、加工等领域全程抓标准化管理,加快绿色无公害农副产品基地建设,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确保食品安全和市场秩序;二是建立和完善一整套行之有效监督机制,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准则,按照“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要求,加大对农产品投入品的专项治理、对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严厉查处瓜果疏茶高毒高残留农药超标案件,尽快将加工农产品的监管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轨道,从根本上保证农产品加工业的健康发展。
(四)争取省市两级各种项目的技术和经费支撑。我中心现正在积极订购农产品定量检测的各种仪器设备,完善农产品检测体系,提升团队的软实力。对于国家的农业扶贫项目、先进技术仪器引进项目、中外合作交流项目、“948”技术支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将协同各
县市区积极申请,对省农业厅的对口支撑项目要积极申请,同时将积极争取省级有关部门和市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的经费支持。
(五)强化宣传引导,大力推进种养业标准化生产。一是要要重点做好种养业标准、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农产品认证,以及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等建设。围绕优势产业,加紧制定主要农产品的品质、外观、加工、等级、包装、保鲜和安全卫生等方面的系列标准,制定相应的标准技术操作规程。二是要高标准做好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继续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推进农产品生产管理档案登记注册制度,完善产地环境、农资市场、农产品质量执法监督和信息档案管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要以市举办的各种活动为契机,突出产品质量监管、生产技术规范及市场准入等关键环节,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培训活动来增强公众农产品安全意识,加强标准化技术的宣传、培训和推广,营造良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氛围,促进农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四是要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活动,抢占“1+8”城市圈和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的先机,唱响“大别山绿色农产品”品牌,开展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树立大别山绿色农产品的市场地位和放心消费信誉,重塑居民对食品安全的信任感,为全省、全国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
第三篇: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场建设篇
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场建设篇
(黄冈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十二五”规划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核心,以批发市场为中心构建市场体系,实现农产品的“农工贸、产供销”一体化,创新农产品市场流通模式,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监控、流通作用,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简化流通环节、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促进农产品安全便捷、高效地流通,带动黄冈市农业生产发展。
二、建设目标
建立以大型综合批发市场为龙头、产地专业批发市场和物流配送中心为骨干、农贸市场和连锁超市为网点的市场网络,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服务体系,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经由率,实现农产品安全、便捷、高效流通,适应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要求。
三、市场现状
我市农产品市场辐射区域主要是黄冈市11个县(市、区)和豫、赣、皖地区。目前,全市已建立了各类农产品流通市场近180个,其中较大型批发市场17个、农副产品综合市场近70个、具有销售农副产品的大型超市60个,但是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其对农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和多样化,而我市农产品市场尚不能
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存在着以下问题:
第一、农产品市场辐射能力有限。我市农产品市场辐射区域主要是黄冈市11个县(市、区)和周边豫、赣、皖地区(信阳市、九江市、六安市),其中绝大部分农产品流通市场的覆盖范围仅限于黄冈市地区内,甚至有些农产品还得从武汉运输至本地。
第二、农产品流通的市场体系发育不全。目前,我市尚未建立由高级批发市场、二级批发市场、产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组成的相互协调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以初级(零售)农贸市场为主,缺少高层次批发市场,现有批发市场经营规模偏小,缺乏辐射范围广、商品流通量大、反映地方经济特色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
第三、市场配套设施建设落后、管理滞后。我市大多数农产品交易市场由于建设资金短缺,设施简陋,硬件基础差,市场的整体功能低,一方面表现在农产品交易市场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手段传统,商品货物乱摆乱放,分行划市不清,市场整体混乱,交易方式原始,交易效率低下,甚至部分交易市场设在是露天场地、马路边,电子交易、集中竞价、保证金制度、结算制度很难普及;另一方面表现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不完善,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尚未得到广泛认可,对农产品卫生、防疫和安全等方面的效监控工作不能同步开展,农药残留等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同时,市场的包装、加工、配送等各种辅助性功能薄弱,无法开展价格发布、信息服务等服务。第四、农产品市场流通的中介组织迟滞发育。一是农产品市场流通以传统模式为主,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缺乏中介组织的有效承载和沟通,存在多重中介主体,交易成本高。二是经销商组织力量薄弱,缺少跨地区、跨行业、有活力的专业性农产品流通组织(协会),特别是缺乏龙头型专业性流通组织(协会),经营规模小,无力组织大宗农产品的流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三是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加工、包装、仓储服务跟不上,影响农产品后续流通。
第五、农产品市场流通信息缺位。市场在农产品供求、预测分析、产销动态等信息服务方面滞后,信息资源缺乏有效整合,不能充分发挥引导产销、搞活流通的作用,农民不能全面了解市场价格、行情,从而生产很难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四、建设内容
黄冈位于楚头吴尾和鄂豫皖赣四省交界,与省会武汉山水相连,是1+8武汉城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依傍一条黄金水道(长江),紧邻两座机场(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九江机场),贯通四条铁路(京九铁路、合九铁路、京广联接线、沪汉蓉快速铁路),飞架五座长江大桥(黄冈长江大桥(在建)、鄂黄长江大桥、黄石长江大桥、九江长江大桥、鄂东长江大桥),纵横五条高速公路(沪蓉高速、黄小高速、江北高等级公路、武英高速、大广高速,武麻高速和在建的麻竹高速)。因此,要想解决我市农产品因滞销而出现局部性的供给过剩的问题,减缓区域性农产品买方市场的格局呈现扩大化的趋势,打破农产品卖难、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瓶颈,我市农产品市场建设,必须要充分利用黄冈“承东启西、纵贯南北、得中独厚、通江达海”的区位交通优势,以中心城镇为核心,以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交通干线为流通通道,形成空间布局合理、节点网络完善的市场网络体系,确保农产品流通安全、高效、顺畅,促进农业生产、引导市场消费,造福农民、搞活农业、繁荣农村。
第一、培育产业、建设基地,推动综合性市场建设。形成生产有基地、供货有渠道、销售有市场的产供销一体化格局。为此,我市农产品市场的建设要从各地方特色资源、生产力水平和生活习惯等实际出发,坚持“发挥优势、提高效率、点面结合、立体经营”的原则,逐步形成“市场在外、基地在内、产销结合”的综合性农场品销售市场。
第二、建成物流配套设施完善的农产品市场群。以中心城镇为核心,以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交通干线为流通通道,在各城镇交通交汇点、人口密集区建立适度规模的农贸市场,市场;在公路、铁路和水运交汇地带建立区域性物流配送中心,例如在麻城、蕲春等县域,可充分利用火车站人口流动性较大的优势,充分做好农产品的宣传和集中配送工作,形成区域农产品集散流通带;在黄州城区及各县城可建立或完善大型综合批发市场,可以向周围城区零售或是批发农产品。最后形成以城区大型综合批发市场为中心,以物流配送中心为枢纽,以农贸市场为关键点的农产品市场群网。
第三、培育市场、搞活流通。一是要按照产地集散功能和销地分销功能的客观需要,合理规划和培育发展一批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加快农产品流通业的发展;二是要培育一批运销中介组织,稳定销售渠道,减少市场风险,提高运销效率;三是要大力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鼓励连锁超市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逐渐形成品牌,提高我市各地农产品的知名度和信誉度;四是要发挥好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的作用,促进农产品运销畅顺。
第四、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信息流通机制。一是要强化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建设农产品网上展厅,形成永不落幕的农产品交易会;二是要加快发展流通型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组织进入农产品流通领域;三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创新农产品交易渠道和方式,探索信用交易、委托交易、电话交易、网上交易等农产品流通新方式。
第五、加强农产品流通保障体系建设。一是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重视和扶持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建设,理顺市场的组织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确保农产品流通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二是制定有关市场管理的规范性文件,落实市场准入制度各项条款,明确市场交易规则,加强市场监督;三是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加大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连锁超市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四是加大对违法乱纪行为的专项整治和处罚力度,维护经营户的合法权益,确保外地农产品能够进得来,本地农产品能够地得出。
第四篇: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建设(本站推荐)
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建设篇
(黄冈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为积极适应绿色消费需求,增强我市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拓展我市农产品销售市场,增创黄冈农业发展新优势,遵循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办好示范,循序渐进的发展方针,结合我市各地实情,特制定创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路
坚持以县市为单元,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科技体系为支撑、以振兴我市农业为动力,突出我市农业地域优势和农业产业特色,唱响“大别山绿色农产品”品牌,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创建一批与农业板块经济、特色经济相对接、技术创新与转化应用、具有品牌效应和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群,树立大别山绿色农产品的市场地位和放心消费信誉,重塑居民对食品安全的信任感,为全省、全国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
二、工作步骤和建设内容
创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要因地制宜,分层分带开发,分段分步实施:
第一阶段是“抓大放小”、“扶优兼弱”,创建布局合理、重点突出、产业聚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群。
重点抓好有品牌、有基础、有规模的农产品及其生产基地,加大对重点产业的开发力度,整改或是兼并生产条件差、经营管理乱的基地,培植龙头企业,逐步建立起一批与农业板块经济、特色经济相对接、技术创新与转化应用、具有品牌效应和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群、带,为大面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技术支撑和示范品牌。
(一)优势及特色农作物质量安全生产示范基地
1、优质水稻科技示范基地:黄梅
2、双低油菜科技示范基地:浠水、龙感湖
3、花生科技示范基地:红安县
4、优质棉花科技示范基地:麻城、黄梅
(二)特色瓜果蔬菜林木安全生产示范基地
1、优质板栗无公害种植及加工示范基地:
2、莲藕高效绿色生产示范基地:浠水巴河莲藕
3、藜蒿高效绿色生产示范基地:浠水散花藜蒿
(三)优势及特色畜禽质量安全生产示范基地
1、奶牛规模化养殖及奶品加工示范基地:黄冈伊利、太子奶乳业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
2、羊规模化养殖及加工示范基地:麻城市地处鄂东北大别山南麓,拥有南北兼具的气候特点,有利各种植物的生长,植被覆盖率高,为当地麻城黑山羊的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和环境......(四)名特水产质量安全生产示范基地
虾、蟹、鱼等种繁及养殖示范基地:黄梅青虾、龙感湖的鲤、鳊、鲢、青等鱼;浠水茅山螃蟹.......(五)其它特色质量安全的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
1、优质茶叶示范基地:以鄂东北大别山区的“英山云雾茶”为主打品牌,湖北省红安县华河镇老君山等地的老君眉茶,.......2、优质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优势产区主要包括鄂东大别山区罗田、英山等地生产的茯苓等药材.....3、蚕茧规范化养殖示范基地:蚕桑产区以英山、罗田、麻城等鄂东地区为主.....总之,要把握重点地区,把山水资源作为重点,把中高山地区作为重中之重。高山地区直接开发有机食品;中低山及库区先开发绿色食品,并逐步向有机食品转化;城郊、路边地区重点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并逐步向绿色、有机食品转化,并逐步打造重点品牌,切实利用好“大别山”这个独特无形资产,为唱响“大别山”农业绿色牌、有机牌做好基础。
第二阶段是提升标准、唱响品牌,创建有标准、有特色、有品牌、有市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
生产的目的在开发和销售,因此在生产过程当中,积极推行“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抓好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运作,全面开发现代有机农业,完善技术质量标准;壮大基地规模,培植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深度系列开发;健全配套体系,优化生态环境,步入有机化生产,市场化运作,法制化管理,产业化开发,国际化合作,全程化控制的绿色有机农业发展轨道。切实地把“大别山”农业绿色牌、有机牌所有潜能挖掘好、利用好。
第三阶段是科学监管、“齐头并进”,创建有科技体系支撑、有产业集聚效应、有持久发展动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
把农产品生产当成一个产业来做,实行企业化的监管模式,则可以得以持久永续发展,在实现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要想将农业产业做大做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科学化的管理制度落实到位。在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的时代,依靠散乱的经营是远远跟不上市场的需求和企业的发展,“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制定农产品生产、研发、加工、贮藏、销售、检验等一系列的配套管理设施和制度才能为农业产业做大做强提供可靠地保障。
第二,不断注入新的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即便是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资源,如果没有科技人才来从事和指导农业生产,没有新的科技成果运用于农业生产当中,那么农业生产将会受到严重制约,不可能形成产业化。
第三,要形成研产销多位一体的产业链条。一个企业的发展势头很到程度上是靠发展的后续动力决定的,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实现产品的研产销一体化,只有这样才能为农业产业化的实现提供发展动力的源泉。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示范基地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强化管理。
一是要建立示范基地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农业行政部门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主要负责示范基地建设的统筹协调。二是要建立专家委员会和领域专家指导组。从全局角度,对示范基地的总体规划、选点布局、政策措施等提出咨询建议;领域专家指导组主要负责本领域示范建设的指导,参与本领域示范基地的立项咨询、中期检查及验收等有关工作。三是要制定相关制度和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对基地的指导和监督,对其建设和管理实施动态跟踪与一定程度上的滚动调整,确保基地建设收到实效。
(二)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强龙头企业创新能力。
一是积极支持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建示范基地,通过合作创新,依托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培养和孵化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农业科技创新带头人,形成与实践相结合的高水平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育机制,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可持续发展。二是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建设示范基地的机制,积极推进“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基地建设模式,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示范基地为平台,以板块和特色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农业新技术创新、示范推广体系,推动形成“企业带基地促产业”的发展格局,促进区域特色、板块经济快速发展。三是积极支持具有实力的企业争取上市。
(三)建立激励机制,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利用资源之路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获得省级以上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品牌的企业和在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的开发、技术推广和管
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或奖励。凡是获得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企业,要给予优先自主出口权,促进出口创汇。对从事绿色--有机食品开发、生产、销售的企业和个人,要按环保产业和高科技产业落实优惠政策。对鲜活农产品、绿色--有机食品,要减免收费,开辟农产品绿色通道。
第五篇:金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经验材料
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 体系建设现场会交流材料
加强监测 完善体系 全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宝鸡市金台区政府)2011年7月14日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农业局的精心指导下,我区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严格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不断健全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管理体系,坚持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相互配套,进行产地、投入品和产出品全程监管,着力解决本地农产品和市场流通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全力保障城市有效供给和消费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建立监测管理体系,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的紧迫任务。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区政府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区农业局、商贸局、工商分局、药监局、质监分局、环保分局、水利局、财政局、公安分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农业局,具体
负责监测日常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解决影响食品安全工作开展的突出问题。各乡镇、涉农街道办事处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负责本辖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协调和处理相关事务。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我们在全区102个村设立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88名,由村干部或种养殖业协会技术员担任,对本村农产品的生产进行监督和管理,指导农户合理、安全、科学地使用农业投入品,并做好田间生产记录。同时,区政府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内容,细化明确了各职能部门工作职责和任务,建立起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和考评机制,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事件的处置能力。对不履行监督职责或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单位与责任人,依法予以追究,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健全检验检测体系,实现农产品质量全程监管 我区于2003年元月,在全市率先成立了金台区无公害农产品监测检验中心,在人民街综合批发市场筹建起检测所,开展上市蔬菜农药残留日常检测工作。随后,按照省市安排,支持和指导恒丰蔬菜批发市场、宝鸡水果批发市场、宝商家美家超市(陈仓园店)建立无公害农产品检测室3个,形成了覆盖全区大宗蔬菜、水果批发零售市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全面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但随着城市居民对农产品消费需求的不断提高,我们认识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要从产地准出入手,禁止
不合格农产品进入流通环节,为此,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健全检验检测机构。撤销“金台区无公害农产品监测检验中心”,成立了“金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编制10名,从农业系统现有专业技术人员中抽调人员开展检测工作。在5个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加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室”牌子,由各乡镇确定检测人员2名,负责田间生产监督检查和产地准出日常检测。
二是加快检测室硬件建设。按照区级检测室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乡镇检测室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的建设标准,我们协同乡镇政府及时落实检测用房4处、105平方米。区财政列支专项资金,为乡镇检测室配备速测仪器、工作台、办公设备等20台(套),同时将检验检测运行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每个乡镇检测室检测能力达到能够开展日常农残速测,年检2000个以上样品的能力。
三是规范运行模式。在工作职能划分方面,我们坚持区检测站重点开展每月2次的常规分析和定性速测,市场和超市检测室开展常规项目的准入性检测,乡镇检测室负责大宗农产品产地准出检测工作。在日常管理方面,我们制定了《检测工作流程》、《信息报告制度》《检测结果档案管理》、《检测工作人员岗位管理制度》等制度,要求质检员定期采样抽检,检测结果记入台账备查,并每月上报一次检测信息。在推行市场准入方面,我们坚持对检
测农药超标农产品禁止销售和交易,进行退市处理;对2次以上检测不合格的,下达“更换采购地点通知单”,不再从该生产基地进货;对检测结果合格的,在摊位前悬挂“无公害蔬菜(果品)标志牌”,引导市民安全消费。目前,全区农产品质量检测形成了三级机构健全、人员落实到位、监管制度完善的良好局面。
三、完善生产服务体系,提高农产品标准化水平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我们的工作也必须让千家万户每个人都知道,否则就是失职。我们通过宣传引导、化学投入品监管、和技术指导等途径,有效提高了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水平。
一是积极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召开区、乡(镇)、村各类会议,逢会必讲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意义和重要性,同时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等现代媒体,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共在批发市场、超市张贴无公害农产品宣传标语80多幅,办墙体板报10多期,发放技术材料2000多份,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二是加强农业化学投入品监管。由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牵头,制定农业投入品登记备案制度、进销台账制度、质量承诺制度及农作物种子管理办法,对农业化学投入品销售渠道进行清理,实行专供专营。同时以高剧毒农药和瘦肉精为重点,严肃查处违法生产及经营禁用农药、兽药的行为,严禁剧毒、违禁农业化学投入品流入市场。上半年共出动农业执法检查人员71人次,检
查农资市场8次,抽检农药、肥料、种子样品63个,样品合格率93.8%,下发整改通知书12份,从源头上控制了污染,维护了农民利益。
三是加强对农产品生产过程的指导服务。组织区农业局编写了《金台区无公害蔬菜(果品)栽培技术规程》等资料,落实技术人员包抓制度,选派技术人员深入到生产基地,按照农事季节,分期、分批、多场次集中培训,指导各生产基地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操作。各生产基地、协会通过引进和推广高效低毒新型农(兽)药和抗病虫新品种,推广“三品”生产标准规程,对生产基地实行“五统一”(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生产管理、统一质量检测、统一收购销售),提高农业标准化栽培的普及程度,实现基地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和产品的无公害化和优质化。截止目前全区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个,注册马家塬牌葡萄、杨家槽牌苹果无公害品牌2个。
尽管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有了较快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全市农业发展和上级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建立和完善服务体系,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实行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质量控制,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做出新的有益工作,保证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菜和放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