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医院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
XX医院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 2011年度工作总结
为提高广大人群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认识。为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综合防治服务,最大程度的减少因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感染,改善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我院严格按照卫生部《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效果,现将近期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建立组织机构,领导管理到位
为了切实加强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管理,我院分别成立了XX医院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领导小组和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专家技术指导小组。制定和印发了《XX医院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各部门工作职责,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于2010年10月在我院全面启动了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并将该项工作纳入了全年考核目标重要内容,定期开展自查自纠及督导工作。
二、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能力
我院严格按照XX市卫生局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培训要求,召开了全院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人员培训学习,培训内容包括艾滋病、梅毒和乙肝防治的知识及相关政策、执业暴露的防护等;通过培训,提高了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
服务能力,规范了相应的医疗行为;培训人员达200余人。同时派出院内相关科室骨干积极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2011年至今共派出2人参加省级培训,3人参加市级培训。
三、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自愿咨询检测工作
为增强我市广大群众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认识,提高知晓率,我院印发宣传材料2000余份,在医院宣传栏广泛宣传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知晓率。据统计,自项目启动以来,在3652名初次接受产前保健服务的孕妇中,有1200人接受了艾滋病咨询服务,孕期接受咨询率为33%,在我院接受产前保健服务的孕妇中全部接受了产前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检测率均达到100%,所有接受检测的孕产妇中未发现患有艾滋病和梅毒阳性者,共有171名乙肝阳性产妇,其分娩的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率达100%。
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成效
1、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组织结构,加大工作开展力度,全院预 防预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日益完善。
2、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信息渠道进一步规范、畅通。
3、在我院接受产前保健服务的孕产妇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 婴传播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自觉规避风险意识增强。
4、主动寻求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和自愿咨询与检测的 人员逐渐增多。
五、存在的问题
1、预防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在全院还存有认识不 足、宣传不够、工作不力的情况。
2、部分医务工作者的业务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目前属于自费项目,很多 孕产妇由于经济原因无法承担检查费用,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六、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1、加强宣传,提高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知晓率,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和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良好氛围。
2、要加强职业暴漏防护,做好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切实加强人员 培训。
3、进一步提高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咨询率和检测率。XX医院 2012-1-10
第二篇:医院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实施方案
同煤总医院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
为提高人群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认识,为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综合防治服务,最大程度地减少因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感染,改善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根据《艾滋病防治条例》、《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11-2015)》、《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
(一)总目标
提高人群对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认识,为孕产妇提供综合防治服务,最大程度的减少因这些病造城的儿童感染,改善妇女儿童的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
(二)具体目标至2015年实现以下目标
1、育龄妇女艾滋病,梅毒和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
2、提供相应服务的人员培训覆盖率达到90%以上。
3、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率分别达到80%以上,婚前保健人群的艾滋病,乙肝和梅毒检测率逐年升高。
4、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婴儿抗病毒药物应用比例分别达到90%以上。
5、梅毒感染孕产妇接受规范诊疗的比例达到90%以上。
6、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人工喂养率达到90%以上。
7、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满18月龄,艾滋病检测率达到80%以上,其中6月龄内婴儿HIV感染早期诊断的比例达到60%以上。
8、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接受规范诊疗服务的比例达90%以上,12月龄随访率达到80%以上。
9、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比例达到90%以上。
10、儿童经母婴传播感染艾滋病的报告感染率控制在5%以下。
11、先天梅毒的报告发病率控制在30/10万活产数以下。
二、成立组织机构 组长:丁龙镇 副组长:陈向东马东
成员:于爱萍
张学良
宋建芳
王有
韩英英
侯
林
李树平
陈彦芬
下设办公室在医务科,办公室主任马东(兼)
职责与分工
1、领导组负责具体实施方案的制定,并定期对各科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2、产科、预防保健科要结合常规孕产期保健、儿童保健、产科日常工作,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医疗和技术服务。
3、产科负责为所有孕产妇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检测与咨询;对感染的孕产妇实行首诊负责制,为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其所生儿童提供抗病毒药物应用、安全助产、喂养指导、儿童定期随访与检测、预防性应用复方新诺明、婴儿早期诊断的血标本采集及转运等服务和干预措施;为梅毒感染孕产妇提供规范治疗,为其所生儿童提供预防性治疗及梅毒感染状况监测;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孕产妇所生儿童在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
4、药剂科要严格规范相关药品、试剂,特别是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存储和使用,保障其安全的使用和有效性。
5、相关部门要参与并接受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相关技术指导和培训,负责收集、上报相关信息资料。
三、技术保障
为全面、整合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保障各项干预措施的规范落实,医院要规范实验室检测技术,加强普遍性防护,减少医源性感染及职业暴露。
(一)加强服务能力建设。
加强产科及实验室建设,规范承担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医疗技术与实验室检测。所有承担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服务的相关人员都应当定期接受相关的专业技能培训。
(二)规范实验室检测技术和检测服务。
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等有关文件要求开展相关检测服务;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和合格的检验人员;加强实验室管理,定期进行实验室安全检测工作,完善相关工作制度,严格实验室质量控制,保障工作顺畅运转。
(三)预防医源性感染及职业暴露。
遵照普遍性防护原则,落实各项防护措施,严格执行有关消毒隔离制度,最大限度地避免医源性感染及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建立健全职业暴露防护及应急处理机制。发生职业暴露后,尽快进行暴露情况的报告和登记,及时采集暴露案例的信息,进行暴露评估,确定是否需要使用相应的预防性药物及进行流行病学监测。
四、信息管理
建立健全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完善信息资料收集、管理及逐级上报制度。指定保密意识及责任心强的专职人员负责信息管理工作。加强信息的收集、报告、审核、管理及质量控制,确保信息数据上报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提高对信息数据的分析、利用及管理能力。
(一)信息数据的收集与上报。
对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咨询信息的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产时保健等相关登记;定期收集、整理和汇总相关检测、咨询信息;对检测发现的艾滋病或梅毒感染孕产妇进行随访和个案信息调查;按照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相关报表上报流程及要求及时填写和逐级上报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月报表及系列个案登记卡,并通过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信息的网络报告。
对所发现的孕产妇、婚检妇女中艾滋病、梅毒感染者或乙肝患者,还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艾滋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相关要求进行传染病疫情报告。
(二)质量控制。
在数据信息收集过程中,应当认真核对各类原始登记与记录,确保相关报表信息符合逻辑、完整、准确;及时对报告的数据信息进行逐级审核与汇总,确保数据信息管理、利用与分析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五、资金和物资管理
加强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相关资金和物资的管理。经费支持的试剂、药品、设备等相关物资,应当按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严格管理。各项补助经费的发放要进行详细记录,便于检查,并接受上级部门组织的资金检查。
二0一五年七月十日
第三篇: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保密制度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项目办公室
保密制度
预防艾滋病、梅毒 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项目办公室
保密制度
一、项目工作人员严格贯彻执行国家保密法规,遵守保密纪律,明确保密职责,保证项目工作顺利安全有效进行。
二、所有参与项目工作的医务人员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保护服务对象的隐私权,不得公开阳性感染者及其家属的姓名、住址、工作单位、肖像、病史资料以及其他可能推断出其具体身份的信息。
1、门诊接诊医师要树立严格的保密意识,认真做好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及母婴传播服务的咨询和宣传。严格保管产前咨询、门诊登记等原始资料。
2、检测实验室所有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保密意识,在整个检验过程中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与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有关的所有资料均应严格保密,包括检测送检单、检测记录的保管,报告单的发放等。
3、信息管理人员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建立档案,树立保密意识,专人负责、专柜保管、确保信息数据安全。
三、保密守则:
1、不该说的机密绝对不说;
2、不该问的机密绝对不问;
3、不该看的机密绝对不看;
4、不该记录的机密绝对不记录;
5、不在非保密本上记录机密;
6、不在私人通信中涉及机密;
7、不在公共场所和家属、子女、亲友面前谈论机密;
8、不在不利于保密的地方存放机密文件资料;
9、不在普通电话、明码电话、普通邮件传达机密事项;
10、不携带机密材料游览、参观、探亲、访友和出入公共场所。
四、将保密制度纳入考核,对违法保密制度,造成不良后果者,将追究当事者责任。
第四篇: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
孕产妇监测登记表
填报单位:
填报时间:
南通市通州区妇幼保健所印制
填表说明:
1、“初诊”指第一次接受孕期保健(无论本院或其它医院);
2、“咨询”以出具咨询检测同意书、检测结果报告单位及提供检测前后相关信息村料为依据;
3、“HIV抗体检测”以检测结果报告单为依据;
4、“梅毒检测情况”以检测结果报告单为依据;
5、“乙肝表面抗原或两对半检测情况”以检测结果报告单为依据;
6、“备注”:
-⑴、孕产妇初次进行检测;
-⑵、孕产妇以前接受过相关检测、本次未进行检测;-⑶、孕产妇尚未接受过相关检测;-⑷、其它等。
第五篇: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制度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制度
为提高人群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认识,为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综合防治服务,最大程度地减少因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感染,改善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根据《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制定本工作制度。
一、成立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的技术专家组。负责本院的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综合防治工作的技术指导,开展工作督导与检查工作。
二、为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孕产妇提供全面、系统的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综合干预服务。严格执行技术服务标准,建立适宜的检测、咨询、干预、随访等服务流程。
三、在婚前保健门诊、产科门诊、广泛开展健康教育,预防育龄妇女感染。
四、为感染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育龄妇女及其家人提供预防母婴传播的信息、医疗保健及转介服务。
五、主动为所有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检测与咨询服务。
六、加强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孕产期保健和儿童保健服务。为感染孕产妇提供安全的助产服务,为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提供适宜的干预措施。
七、加强服务能力建设。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和合格的检验人员;加强实验室管理,严格实验室质量控制,保障工作顺畅运转。
八、预防医源性感染及职业暴露。应当遵照普遍性防护原则,落实各项防护措施,严格执行有关消毒隔离制度,最大限度地避免医源性感染及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
九、加强信息管理。指定保密意识及责任心强的专职人员负责信息管理工作。加强信息的收集、报告、审核、管理及质量控制,确保信息数据上报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十、监督指导与评估。定期开展自查与监督检查,不断提高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的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