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绿色学校复查工作自查报告
绿色学校复查工作自查报告
我校历来重视学校环境的绿化和美化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校于2001年被评为江津区“绿色学校”、2004年评为“重庆市绿色学校”、2007年评为“国家级绿色学校”。现根据重庆市江津区环境保护局、江津区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江津区第六批绿色学校创建活动的通知》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认真自查如下:
一、学校园林绿化建设概况
重庆市江津聚奎中学校地处重庆市江津白沙镇,重庆市风景名胜黑石山上,是一所办学历史已有139年的中国名校,现有师生近4000人,是重庆市的“重点中学、文明单位、社会主义文明礼仪示范学校、德育示范学校、市容整洁单位”、2001年评为江津区“绿色学校”、2004年评为“重庆市绿色学校”、2007年评为“国家级绿色学校”,2003年评为重庆市“园林式单位”,也是重庆市级风景名胜区,2009年9月学校连续被评为重庆市“森林校园”和重庆市《优秀园林绿化单位》。我校办学特色鲜明,学校把“以优美的环境熏陶人,以悠久的历史激励人,以厚重的文化哺育人”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
我校环境独特,文化底蕴厚重。学校占地面积300亩,即184789平方米,绿色植物覆盖面积为112721平方米,绿化覆盖率76%以上,是一所融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环境优美、风景独特的学校。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共建绿色学校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党和国家的一个重大决策,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子子孙孙的未来。学校把更好地实施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建设绿色学校的指导思想。
1、教职工思想统一,认识到位。
我校校园环境优美,全国罕见。这既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进行环境教育的绝好资源。要在美好的环境中育人,在育人中保护和发展环境。这已成为全校教职工的共识,并自觉将环境育人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2、机构健全,领导有力。
我校领导长期以来把环境教育、环境管理和学校的美化、绿化、净化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之一,多年前就成立了专门的“环境教育领导小组”和“环境活动小组”,全面负责创建“绿色学校”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亲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成员包括了所有中层干部、教研组长、团委、学生会负责人、环境督导员、家长代表、社区代表等。
领导小组负责全校的环境教育和环境保护,下辖各环境小组,包括各年级组、各教研组、教工团支部、校团委会、学生会、校工会等。“环境活动小组”专门负责环境教育和环境保护的有关活动,以及学校的绿化美化工作。聘请了各科教研组长和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环境活动指导教师,各班班主任负责环境活动的具体组织和实施,德育处负责日常创建活动和环境教育,教务处和教科处负责环境教育和环保科研,总务处负责绿化美化净化以及创建活动经费的支持和硬件建设工程的实施。这样全校形成了网络式的环境教育和保护的管理体系。
3、正确定位,制度健全。
我校于1999年开始着手创建重庆市绿色学校,于2001年12月通过江津市绿色学校的验收,于2004年12月通过了重庆市绿色学校的验收,2003年通过了重庆市“园林式单位”的验收。随即,我校教职工思想更加统一,认识更加到位,把奋斗目标定位为争创全国绿色学校先进学校。2004年9月,我校师生近5000人举行了创全国绿色学校先进学校签名活动,重庆市环保局、教委,江津市委宣传部、环保局、教委等领导亲临现场作指导,2007年通过了“全国绿色学校”的验收。
近年来,学校在园林绿化建设中进一步完善了各种制度、考评办法、奖惩制度,制定了环境教育和环境保护计划、规划,进一步健全了专职兼职绿化美化工作管理制度、节约各种资源制度,使环境教育制度化、规范化、日常化,有力地保证了环境教育和园林绿化工作的开展。
三、科学规划,使园林绿化和人文景观更具特色
我校既是一所历史名校,也是重庆市级风景名胜区,学校既要发展,环境更要保护。由此我校请来了专门的规划公司,对整个校园和校园周边进行了总体规划,并报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根据学校发展的具体情况,建设了6座景亭、3个风景水池,补刻了20多处名人题字,以樟林为主体,还规划了近20片花木林,使石、林、池、亭、石刻、古建、警示语、各式建筑、鸟、人的和谐统一。因地制宜,让教学区、学生运动区、生活区区划明显,功能齐备,互不干扰,以满足师生学习、生活的需要。让学生在这风景如画的校园里读书,情操得到最大的陶冶,环境意识得到最大的提高。
四、骨干树种突出、树种丰富、植被丰满
校园内有上千株松柏樟楠,高耸参天(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树16株,二级保护树40株),有130多年的红山茶,有四人才能合抱的“香樟王”,有500多年的罗汉松;有数十种名花异卉,数十座浑圆沉厚、形态各异的黑石,突兀错落于森林中;栖息于校园树林的各种鹭鸶成百上千,与黄鹂、喜鹊、杜鹃、猫头鹰等数十种禽鸟共朝林间;黑石密林中,更有池桥亭榭点缀、古院庙宇隐现;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聚奎书院”,院中有院,别具一格,最有文化底蕴;“川主庙”巍然屹立在黑石上,最具传奇色彩;鹤年堂,仿欧建筑,古色古香,最具文物价值;一夫当关石、饮水思源池、九曲清池等几十个景点使黑石山成为钟灵毓秀、地灵人杰的风景名山、教育圣地。
林间山石上,有两百多年来周光召、袁志沅、于右任、陈独秀、郭沫若、冯玉祥等数十位名家、名人的墨迹石刻70余处,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珠联璧合,相映成趣。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重庆日报》、四川电视台、重庆电视台和江津电视台等媒体都分别作了多次专题报道。学校名胜已载入《辞海》、《全国名胜辞典》、《中国名校》等书刊。
五、校园园林绿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园林小品别具一格
多年来,我校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每年仍坚持拿出5万元左右对原有风景区进行有效的保护,始终保持了以高大树木和黑石浑为一体的自然景观,维护了校区的生态环境。聘请了两个专职花工对校园花草树木进行专业培植。近5年来,我校投入了几十万元资金对校园进行了“园林式”的改造,结合学校自身的环境优势和特点,新培植了黄桷兰林、梅花林、桂花林、紫玉兰林等;培修了 “九曲清池”、“饮水思源”、“潇湘亭”、“聚奎书院”、“鹤年堂”、“一夫当关”等园林小品,使园林小品与人文景观浑为一体;教学楼、实验楼、运动场散落于森林中,更是为百年校园美景锦上添花。
同时,我校结合环境教育和学科特点,引种了多种名贵花草和树种,茶花、玉兰、红梅、绿梅、腊梅等轮番开放,樟、柏、松、竹、罗汉松等竞相吐翠,校园是一年四季有花开,春夏秋冬树常青,每年均有数以千计的鹭鸶、黄莺、杜鹃、画眉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猫头鹰等栖息其间,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也为生物、地理、语文、物理、化学等学科提供了教育试验、教学实习和实物标本材料基地。
六、校园建设科学合理、统一协调
在重庆市环保局、重庆市科协、重庆大学、江津市环保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投入70万元在我校山上校园和山下校园各建设了一个在西南片区有一定示范性的污水处理场(湿地处理法)。我校自筹资金60多万元安装了天燃气使用上了清洁能源,垫资白沙自来水厂20万元使用上了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自来水,投入近2万元购买了垃圾运送车,专门将垃圾运往白沙镇的垃圾处理场,投入近2万多元购买了垃圾桶,实行了垃圾分类处理。投入2万元对侵蚀树木的白蚁进行了整治,投入近2万元对古树枯枝进行了修剪。
多年来,聚奎中学师生的共同努力,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面积达90%以上,绿地覆盖面积到76%以上,数百种植物,数千盆花卉将学校装扮得花枝招展,清新宜人,造就了聚奎中学在全重庆市范围内独特的园林式的教书育人的理想环境。多项荣誉代表着上级机关和社会对聚奎中学所取得的成绩的肯定,同时也带来更大的责任。我们将继续努力,把我们美丽的聚奎中学建设得更好、环境更优美,成为广大学子向往的理想学校。
第二篇:绿色学校复查工作情况汇报
“绿色学校”复查工作
情况报告
一、学校概况及对创建工作的认识
校园布局合理,设施一流。学校现占地面积20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现建有教学楼、综合楼、食堂,功能室有多媒体教室、电脑室、语音室、自然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资料室,舞蹈房,建立了电视监控系统和红领巾广播电视台,班级配齐了“三机一幕”。
学校环境幽雅,育人氛围浓厚。学校绿化面积达8400平方米,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展现生态校园无穷魅力。
学校一直坚持师生共同发展的办学理念,追求一流发展,争创一流学校。“立德—以人为本,以德治校”是我们的办学理念,“爱美 求真”是我们的校训,“和谐—同一片蓝天下共同进步成长”是我们的办学特色。学校致力打造“花园、学园、乐园”的校园文化,构建“和谐圣洁”的校园。近年来,学校的各项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学校先后被授予“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金钥匙科技竞赛先进学校”、“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优秀教师集体”、“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并确定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课题实验基地、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发展示范基地、国家级电化教育与课程整合实验基地。
学校环境教育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全民族环保意识的奠基性工程,我校高度重视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认真学习先进学校的做法,广泛开展各项环保教育活动。2003年我校被授予“江苏省绿色学校”的光荣称号。
作为肩负着教育和培养下一代历史重任的学校,在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更应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每个角落,积极倡导绿色教育。绿色教育不仅仅是环境教育,还包括热爱家乡教育、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携手并进,是体现“以人为本,绿色关怀”的教育。近年来,我校积极落实《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精神,将创建工作与教育教学有机融合,坚持用和谐发展思想、可持续发展观审视工作实践,全方位、多渠道地推进环境教育,不断提升师生的环境意识和人文素养。
二、绿色学校创建工作的基本思路、主要措施和成果
(一)领导重视,常抓“绿色教育”
1.健全组织,建章立制,统一思想,形成创建新局面。我校成立了“一把手负责制”绿色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教导处、德育处、总务处和少先大队等各部门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建章立制,形成了全员参与、群策群力的崭新格局和长效机制;校领导班子将创建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要点之中,提上重要议事日程,谋划部署。经过不懈努力,全体员工切实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进一步增强了绿色学校创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强化校本培训,加强队伍建设。
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需要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作用。我校以校本培训为途径,致力打造一支热爱环境教育事业,观念领先的教师队伍。几年来,我校组织教师赴外地参观,学习借鉴先进学校的成功经验,聘请环保领域的专家来校举办讲座;另一方面引领广大教师依托互联网和校园网等媒体,占有丰富的环境教育资源,了解最前沿信息动态。
(二)整合课程,树立“绿色意识”。
1.整合课程资源,牢牢把住课堂教学主阵地。
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校把环境教育渗透进语文、科学、社会、思想品德等学科教学的全过程,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因素。教师将环境教育理念体现在教案设计和实际操作中,学校也创作了个性鲜明的校本课程。学生在课堂中了解了环保意义,掌握了环保知识和技能,对生态平衡、资源、污染、垃圾分类等概念有了初步理解,获得了一定的情感体验。
2.与德育有机结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爱护环境是德育工作的重点之一,将环境教育与德育相结合,为环境教育增添了新的助推力,也增强了德育和环境教育的实效性,也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从而自觉地养成环保习惯,发自内心地踊跃投身到环保实践当中。
(三)开展活动,渗透“绿色文化”。
实践活动是实施环境教育的有效载体。我校坚持创新活动形式,拓宽活动领域,为学生搭建广阔的实践平台,使环境知识与环保行为有机结合起来。
1.多样活动有环保。主题班队会“珍爱生命,关爱家园”、“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丰富多彩;实践体验活动“寻找身边的陋习”、“让我们的校园亮起来”、“废纸换贺卡,感恩寄真情”、“回收废旧电池”等有声有色;环保征文绘画活动更是异彩纷呈,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尤其是学生纷纷用废旧物品制作工艺品和科技作品,既培养了环保意识,又锻炼了动手和创新能力。2.重要节日促环保。结合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开展“我爱家园征文演讲比赛”;植树节组织学生到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地球日举行大队主题会“让地球妈妈笑起来”等,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孕育环保理念。
3.考核评选比环保。学校制定了完备的管理制度,如《刁铺中小文明班级评比细则》、《刁铺中小班级环境卫生管理要求》等,划分了各班卫生绿化包干区,要求校园各处做到“五无”,即无纸屑、无污痕、无刻画、无破损、无死角,为师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空间。全校大力倡导“我为校园弯弯腰”,号召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绿化包干区护理要求队员定期浇水,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修剪,并制作植物标签,为全校师生提供认识苗木、观察苗木,感受美的环境。为加强对学生卫生绿化习惯的监督管理,我们采取“红领巾监督员”上岗值勤检查,将学生表现纳入班级量化考核,作为“文明班级”评选的重要依据。此外,大队部还开展了“环保小卫士”评比活动,各班增设了“开关灯小组长”、“环保小组长”等个性评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自觉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4.杜绝浪费讲环保。
本着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我校对设施、设备、财物在内的各种资源,统筹使用,规范管理,厉行节约。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师生不浪费纸、电、水已经蔚然成风,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成为广大师生的共识,回收废纸,拒用一次性餐具已经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班级设立“废物”回收站,收入各班做班费,提高了同学节约环保意识和参与环保自觉性。食堂就餐,“光盘行动”已深入人心。
(四)校外拓展,强化“绿色行为”。
我们坚信,将环保教育带进家庭,辐射社区,才是绿色学校创建工作的根本意义,于是,我校把“护绿小队”活动作为创建工作的一个切入点。多次组织“护绿小队”到社区、广场等公共场所宣传环保;在镇街小区拣拾垃圾,清除“白色污染”;到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走进农田,宣传“秸秆焚烧”的害处。我校门口是一条交通要道,平时乱丢乱扔,环保工作相对滞后,大队部把此路定为红领巾校外实践基地,定期组织“护绿小队”沿马路边,消灭白色垃圾。组织全校学生开展“改变陋习,做环保家庭”的活动,向家长提出环保十条建议,形成“小手拉大手”的新局面,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活动,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
(五)创设氛围,营造“绿色环境”
1.加强绿色宣传,营造环境教育氛围。板报橱窗开设环境教育专栏,并定期更换内容;在绿化带内布置了爱护花草的宣传标语及图案,如“少一片垃圾,便多一片清洁”、“青青小草,悠悠我心”,在厕所食堂布置了节水节粮的标语,楼梯走廊上布置了学生环保书画作品,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红领巾广播站、七彩阳光电视台定期播出环境教育内容。在各大环境日里,精心组织国旗下讲话,出版环保专题黑板报,举行环保知识讲座。多方位地营造浓厚的环保教育氛围,让环保意识深深地扎根于学生心中。
2.打造优美环境,提升文化品位。
近年来,学校坚持让全体师生自觉主动参与学校绿化建设,使学校的每块绿地、每个角落都生动体现着生命的气息。
学校一方面加强绿化建设,种植了各种树木花草,形成了错落有致、典雅精致、绿意盎然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加强文化环境建设,围墙走廊、科普园地、名人字画等整体布置,为学生创造了怡人的学习氛围。另外,我校创立了“花园学园乐园”的学校文化,构建了荷文化走廊。在优美的图片里总欣赏到学生喜爱的咏荷诗词和名言警句。学校形成了“争做高洁弟子”、“争做高洁教师”的良好氛围。
(六)成果展示,共享“绿色创建”
“绿色学校”的创建,不仅培养了师生的环境意识,还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突破口。环境教育和环保活动的开展,使德育、美育融为一体,学生开拓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陶冶了情操,激发了爱绿爱美的高尚志趣,培养了爱学校、爱动物、爱大自然,爱一草一木的美好心灵。同时,学生在环保活动中,也学会了做人、求知、劳动、生活,为获得终身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生存发展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师生参加的省市环保类征文、论文、活动方案、科技环保活动等均在省市获过奖。通过争创绿色学校、开展环境教育的实践与探索,全校教职工已形成一致共识:开展环境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是教育工作应尽的职责。可以说,创建绿色学校是把学校推上了一个更高层次的努力目标。
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及今后的设想。
我校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与先进学校先比还有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努力、创新和完善。
1.缺乏先进的环保教育观念。对学生的教育停留在开展活动、谈谈感想的较浅层次上,在教育科研方面没能开拓新的研究内容。学校将努力申请环境教育课题,力争把环境教育工作做得更深入、更科学。2.忽视了校外的许多有利教育资源。以前我校更多的是在校内搞活动,校外实践探索不多有品味和深度。今后的日子里,一方面我校将聘请更多的资深专家作为校外辅导员,开辟更多的校外活动基地,举办各种形式的贴近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座谈、讲座、参观、观摩与实践活动,提高活动的实效性;另一方面,要在环境教育带动家庭、辐射社区这方面狠下功夫、大做文章,努力唤起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并力争探索出新经验、新做法。
3.“绿色校本课程”的开发还不够精化。虽然我校已有渗透了环境教育的校本教材,使用效果也算不错。但在“与时俱进”“环境专业”“操作可读性”等方面还有待加强,这将是我们今后的一个努力方向。
绿色学校创建工作任重道远,我们有决心在上级环保教育部门的关心领导下,进一步提高环保认识,强化环保教育,努力培养更多合格人才,为建设“绿色高港、文明泰州、美好江苏、美丽中国”做出更大贡献。
第三篇:2016年瑞丽三中绿色学校复查工作自查报告
瑞丽三中绿色学校复查工作自查报告
我校历来重视学校环境的绿化和美化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校于2010年被评为云南省“绿色学校”。现根据云南省绿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云南省绿色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暂行)》、《2015年云南省绿色系列检查复查的要求》、《云南省绿色学校评选标准》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认真自查如下:
一、学校的基本情况
瑞丽市第三民族中学位于瑞丽市勐卯大道50号,是一所于2002年9月建成招生的半寄宿制中学,学校占地110亩。学校距国家级口岸——姐告边境贸易区仅1.6公里,距国境线最近距离仅800米,是一所非常典型的国门学校。学校于2005年11月被瑞丽市政府定为预防艾滋病教育示范学校,2006年9月被华侨大学昆明预科部授权开办外籍学生大学先修班。
1、符合时代的办学理念。学校创办近14年,牢固树立“以德立校,依法治校,教研兴校,特色建校,质量强校”的办学理念,制定了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发展规划。目前,学校正努力实现近期办学目标,使办学条件上档次、办学水平上台阶、教育科研有进展、办学特色初步形成,奠定良好的办学声誉。学校的育人理念是:“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学习,不但要学会,关键要会学”。
2、崭新齐全的教学设施。学校至今已建成两幢教学楼,共有40个教室;有一幢实验综合楼,其中配备理化生各1个实验室、两个计算机教室、1个多媒体会议室(光盘播放室)、1个多媒体教室、1个教师课件室、2个美术室、1个舞蹈室、1个图书室和1个阅览室;有男、女生各一幢宿舍楼,共计能容纳596名住校生;有两个师生食堂和1个餐厅、1个学生服务部、1个医务室、1个摩托车房、1个自行车房、四个篮球场。
3、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28个教学班;在校生达1290人,已发展成为瑞丽市规模最大的半寄宿制中学。在职教职工96人,其中专任教师70人。教师队伍年轻,充满活力,是一支凝心聚力、德才兼备、身心健康、务实高效的队伍。全体教师在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团结干事谋发展的班子带领下,在瑞丽三中“特别能吃苦,特别讲奉献,特别肯钻研,特别善协作”教师精神鼓舞下,重点抓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4、科学规范的教育管理。建校以来,学校先后制订了《管理手册
(一)》、《管理手册
(二)》、《工作常规手册》、《学生管理手册》,共收有39个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和规范学校对全体师生行为的教育和管理。2007年春季,学校启动教育综合改革,推行《校 长公选制》、《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和《绩效工资制》,充分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办学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校的管理迈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二、学校园林绿化建设概况
我校于2007年9月启动创建“绿色学校”以来,便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中,决心大,投入多,行动快,措施得力,变化喜人,使学校师生的环保意识得到加强,绿色氛围溢满校园。我校于2010年被评为云南省“绿色学校”。
(一)成立机构,发扬团队分工协作的精神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认识和持久行动。在我国,解决这两个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全党、全社会的普遍关注。环境意识、生态文明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更须具备一定的环境素养,才符合现代社会对每个人基本素质的普遍要求。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国民素质,保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使环境教育及绿色学校创建工作落到实处,学校于2007年9月成立了“环境教育及绿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学校环境教育及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
领导小组制定了学校《环境教育及绿色学校创建工作计划》并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做到了分工明确,职责到处、室、组。教务处、年级组负责课内环境教育,以理、化、生、地学科为龙头,带动其他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自然渗透环境教育;政教处、团委负责教室、宿舍“美化”和课外环境教育活动;总务处负责校园环境建设;办公室负责总协调,以落实好学校环境教育及绿色学校创建工作计划,并将环保材料搜集存档。学校定期研究、检查环境教育工作,并把结果纳入到岗位目标管理考核之中,奖优罚劣。由于职责明确,措施得力,学校的环境教育及绿色学校创建工作搞得有声有色,扎实有效。
(二)统一思想,明确师生不懈追求的目标
我校是位于瑞丽市城郊结合部的一所初级中学,属于典型的城市学校,农村学生,环境教育已成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倡导“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理念,把“环境育人”摆在重要位置,将环境意识和行为贯穿在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和建设的整体性活动中,在加快学校发展的“一二三四五”工程和学校学年工作计划中都融入了环境教育的要求。学校非常重视校园绿化美化工作,制定有“春有芬芳,夏有荫凉,秋有硕果,冬有梅香,四季瓜果飘香”的绿化美化目标,把学校建成风景优美、环境幽雅的“园林式学校”,因此从建校开始就大量植树种草栽花,坚定不移地朝着绿化美化目标奋进。
学校环境教育的目标是争创州级或省级“绿色学校”。“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开展“绿色学校”的创建活动,是实施学校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提高学校师生 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抓手。培养师生良好的环境意识和行为,提升学校的环境品位,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与追求目标。我校努力通过创建绿色学校,不断优化育人环境,完善自我管理,改进教育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积极地打造绿色、和谐、大气的校园文化,使学生成为热爱环境,保护地球家园的“绿色行动”的自觉行动者。
(三)搞好教育,落实国家环境保护的要求
环境教育工作不是孤立的,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教学工作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我校坚持以立足课堂,增强环保意识为指导思想,通过宣传教育、学科教学整合、专题教育、节日活动、课题研究及校本课程开发等方式,不断增强师生环保意识,自觉参与环保行动。
1、宣传教育。环境宣传教育对环境保护工作有着先导、基础、推进和督促作用。我校认真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德宏州实施方案》、《中学生环境教育读本》、《七彩云南,我的家园——宣传册》(瑞丽市环保具宣)、《环保走进千家万户》(州环保局宣)、德宏州环境保护局和德宏州教育局“德环字[2008]72号”文件《关于开展创建第二批州级“绿色学校”的通知》等,另外,还制定了我校《学生环保行为规范》,要求结合本地和本校实际,开展对环境的宣传教育,在全校广大师生中已确立起环境保护的意识。
2、学科教学整合。我们在学校制定的《各学科渗透环境教育教学计划》中明确规定:“所有学科都要渗透环境教育”。重点要求和规定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中,任课教师要把教科书中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自然地与社会环境现实联系起来,给学生指出环境污染的危害,点明环境保护的意义,进行渗透性的教育。
3、专题教育。主要有四:一是学校利用8次国旗下讲话、6次住校生会议、2次环保积极分子培训会,近两万人次接受环境宣传教育等进行环境专题教育。二是利用6次主题班会进行环保教育。我校要求每月一次班会课进行环保知识专题教育,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规定各年级的教育内容,落实每班班主任认真上好课,保证教育效果。左显娇老师的《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主题班会,杨丽老师开的《绿色换班,从我做起》主题班会,深受学生的欢迎。三是利用兴趣小组活动进行环保教育。本学年共组织3次校内、2次校外环境宣传教育活动,校内近500人次、校外村寨村民近1000人次接受环境宣传教育。如各个班级的环保小组开展“自捡废纸,收旧利废”等活动,既为环保活动的开展筹集了费用,又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四是不定期的进行各种评比,3次作文 竞赛评比,8次文明宿舍和文明班级评比,1次环保知识竞赛等,不断进行环境宣传教育。五是充分运用各种载体进行环境宣传教育。从班级的6次黑板报、团委的4次手抄报,学校的8次宣传专栏、广播站20次广播;从室外随处可见的12种标语、无处不体现着环境宣传教育。可以说,环境教育的图、文、声、像几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已形成了强大的舆论氛围,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六是请专家举行环保讲座。我们还根据学生共同关心的环境问题或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邀请市环保局的专家举行了环保专题讲座。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丰富了学生的环保知识。
4、节日活动。(1)3月12日是植树节,我们向全体师生发出“爱护每一棵树”的倡议,开展识别树和保护树的活动。(2)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开展“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主题班会。各班都出保护地球的专题板报,走进社会开展公益劳动和环保宣传活动。(3)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开展普及和宣传生物多样性知识,提高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引导全校师生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4)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在师生中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今年结合我国的主题“绿色奥运与环境友好型社会”进行宣传,倡导人人参与环境保护,促进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为成功举办奥运会、共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还组织环保知识竞赛、环保小制作、变废为宝等。教育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环境,不用或少用塑料袋、一次性木筷子。
5、课题研究及校本课程开发。我校在课题研究选题时,注重环境教育的课题,确定了《瑞丽三中的植物志》作为生物组的研究课题,同时把它确定为学校的校本课程进行开发。由生物组教师带领兴趣小组学生自己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校园内各种植物名称,按国际惯例分类规范地识别挂牌,最后整理成校本教材。通过这种师生亲力亲为参与对校园内所有植物进行识别活动,他们通过体验认识校园内的植物,就会倍加珍爱和呵护校园内的植物。
(四)推行义工,促使校园穿上绿色的靓衣
我校是一所新建的学校,各级财政只顾及学校的基本建设,无暇考虑学校的绿化美化工作,市教育局领导明示:学校绿化美化是学校行为。学校在大的基本建设结束后的第三年就开始大规模自筹资金进行绿化美化工作,由于学校是初级中学,不准乱收费,学校财力紧张,能投入绿化美化工作的钱十分有限。学校领导为了进一步发挥教职工党员团员在学校绿化美化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楼之间专门划分给教职工党员团员两块荒地,让教职工党员团员们自己去规划、挖塘、种植龙眼树苗70棵和枇杷树苗30棵,建成教职工党员团员两块示范园——龙眼园和枇杷园,由党员团员们全权负责种植管理,去年已长成结出果实。同时,学校决定在教职工中实行义工制,全校教职工每月为学校义务劳动一天,逢重大节日再为学校义务劳动一天,后来发动全校学生每月也为学校义务劳动一天,专门负责清理校园建筑垃圾,打扫卫生,给花草树木锄杂草、松土、施肥,这些劳动在学校的绿化美化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学校的史册上载入了不可磨灭的一页。全校师生义工制一直坚持到现在,使我校校园环境“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
(五)综合治理,保持校园整洁优美的环境
我校每学年都要选择适当时候安排一个月的时间进行学校综合治理,本学年安排在2007年12月份,根据《瑞丽市第三民族中学创建平安文明学校综合治理方案》的要求,分成三个治理小组进行治理,“校园环境卫生、食堂、学生服务部食品质量卫生治理小组”是其中的一个治理小组,由主管副校长担任组长,领导治理工作。成立了治理小组,安排了小组人员,制定了《瑞丽市第三民族中学关于校园环境卫生、食堂、学生服务部食品质量卫生治理的方案》,重点治理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各班清洁区、教室、宿舍的卫生打扫、整理、维护;二是学生卫生习惯养成教育;三是对食堂、学生服务部食品质量、卫生加强监督指导。通过一个月的认真治理,产生了显著的效果,出现了三个“进一步”:一是我校学生行为习惯进一步养成;二是食堂、学生服务部服务质量和环境卫生进一步得到提高和改进,学生和家长较为满意;三是校园整洁优美进一步得到保持和巩固。
三、取得的主要成绩
我校“环境教育及绿色学校”的工作扎扎实实,稳步推进,因而也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基本达到“绿色学校”的四个标志
1、学生基本掌握各科教材中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内容。
2、师生环境意识较高。
3、师生基本能够参与面向社会的环境监督和宣传教育活动。
4、校园清洁优美。
(二)改变校园面貌的“六大工程”
1、“五园两苑工程”。学校自筹资金20.2万元,已完成了植物园、龙眼园、枇杷园、香蕉园、桃李满天下园、读书苑、紫榕苑等工程建设,种植各种乔木1024棵、灌木7350棵、草皮3720㎡,绿化面积10790㎡。
2、“行道树工程”。学校自筹资金2.325万元,完成了校园主大路的行道树种植,种植有菠萝蜜树137棵、小叶榕树164棵。
3、“引资金添绿色工程”。建校初期,由于基本建设不到位,学校大,荒地多,每 到夏季雨热同期时,校园荒地杂草丛生,影响校园美观,全校师生割、除杂草繁忙,又影响教学工作。在此情况下,学校领导果敢做出决定:在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前途下,引进校外资金开发学校两块荒地为苗圃地,一块有8788㎡,一块有2704㎡。目前,两块苗圃地已绿树成阴,长势喜人,增添了学校绿色。学校得到了三赢:土地使用金、老板送给的部分树苗和无偿的绿色。
4、“亮化工程”。投资 41万元(学校自筹6万元),完成了路灯、操场灯、绿化带地灯、紫榕苑灯等建设,使我校校园的夜间呈现出别具一番的盛景,这在瑞丽甚至是德宏所有中小学中是绝无仅有的。
5、“柏油大路工程”。市财政按市政建设标准投116万元,完成了学校柏油大路的建设,改变了原来“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状况。
6、接近尾声的“田径运动场工程”。由省、市财政投资135万元的400米标准田径标准运动场工程就要种植草皮13076㎡和在跑道上铺上煤渣,工人们进行后期的工程扫尾工作,秋季学期可以投入使用。
另外,学校还自筹23、2万元建立了书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正校之石和书写“勤奋”的励志之石,以及正在兴建的两块篮球场和文化长廊,又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气息。
总之,我校绿化面积共达22282㎡,待田径运动场和篮球场建设好,校园绿化覆盖率接近100%,种植各种乔木1325棵、灌木7350棵、草皮3720㎡。校园规划布局合理,环境整洁、优美,四季常绿,营造了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学习、生活的理想场所。
(三)学校荣获的各种荣誉
近几年学校先后荣获瑞丽市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及师德教育优秀奖”,“党风廉政建设及师德教育责任制先进单位”,“争先创优活动优秀奖”和“综合目标考核一等奖”;德宏州“‘实验教学普及县’巩固提高工作先进集体 ”,“平安校园”和“‘禁毒防艾’宣传教育工作先进集体”;云南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校团委获瑞丽市团委授予的“五四红旗团委”称号。教师个人在省、州、市的优质课、论文、说课、演讲、英语口语等比赛中,共获10个一等奖,8个二等奖,25个三等奖。我校已有三届初中毕业生,中考升学率达70%以上;考入普通高中人数居全市第三,仅次于一中、二中;获全市青椿奖3人。
2010——2011年,瑞丽三中被授予了:云南省“绿色学校” ;云南省“园林单位” ;云南省“平安校园” ;云南省“农远工程”运用先进单位;云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党支部)” ;还获得:德宏州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德宏州“两基”先进单位;德宏州为中职校输送生源“先进学校” ;德宏州“创先争优”示范单位。2011年10月,获全国生命教育“生命致慧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12年4月,被评为云南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2012年6月,获云南省“文明学校”称号。2012年5月,获云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荣誉;2012年11月,获云南省“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称号。2014年被省教育厅、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省公安厅推荐为省级“平安校园”先进单位;被市教育局、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推荐为“平安校园”;被瑞丽市委、市教育局推荐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党风廉政建设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被瑞丽市纪委、市监察局推荐为“瑞丽市廉政文化示范点”。
四、自评自查情况
我校按照《云南省绿色学校评选标准(修订版)》要求认真地进行了自查自评,最后得分112分,达到云南省绿色学校评选标准的分数要求,因此,学校决定延续省级“绿色学校”申请。
具体情况如下:
(一)组织管理:本大项满分24分,自评得满分24分。
1、领导重视:本项满分5分,自评得满分5分。
我校成立了环境教育及绿色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德育副校长主管环境教育;学校每月一次开会研究、部署环境教育工作;学校工作计划中有开展环境教育的要求、措施、总结;学校有环境教育的专项经费保障,每年支出近5万元。
2、制度建设:本项满分4分,自评得满分4分。
学校用可持续发展思想制定有专门的环境教育及绿色学校创建工作计划,并制定了各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计划、列入团委工作计划;学校有开展环境教育工作的具体措施和工作总结。有开展垃圾分类收集的相关规定或办法; 有实验室废弃物处理的规章制度; 有食堂卫生管理规章制度;有卫生健康的规章制度。
3、档案资料:本项满分15分,自评得满分15分。
学校有一套完整的开展环境教育的文件、计划、总结、书报刊、获奖证书、活动相片等资料,认真分类建档管理使用。
(二)教育过程:本大项满分26分,自评得满分24分。
1、课堂渗透:本项满分14分,自评得满分14分。
学校主要学科活动课有环保专题内容(教案),如语文、数学、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音乐、美术等学科。课外活动小组有开展环保专题活动的内容。
2、专题教育:本项满分6分,自评得满分6分。学校开设有环境教育系列讲座,每学期2次以上,并在“三生”教育中融入环境教育的内容;学科活动课的环保专题活动;
学校内有专门的环保活动小组,有活动计划、措施,能正常开展各种环保活动。
3、宣传活动:本项满分6分,自评得4分。
学校积极利用植树节、地球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世界环境日等在校内进行宣传教育活动,在社会组织大型宣传教育活动不多,扣2分。
4、教育培训:本项满分2分,自评得2分。
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积极参加环境教育或绿色学校的相关培训。
(三)环境建设与管理:本大项满分18分,自评得满分18分。
1、校园绿化美化:本项满分2分,自评得满分2分。
学校有绿化美化目标,校园可绿化地均能得到绿化,田径运动场已种植草皮,可绿化覆盖率近100%;校园环境优美,规划布局合理,有《规划平面图》。
2、环境卫生状况:本项满分6分,自评得满分6分。
学校校园、课堂、厕所、宿舍有严格的每天卫生三打扫及评比制度、定期洒药喷药制度,校园干净,课堂整洁,厕所干净、无臭味;学校专门制定有食堂、小卖部食品质量和卫生管理制度,饭堂、厨房符合卫生条件。
3、污染控制:本项满分6分,自评得满分6分。
学校食堂、厕所、医务室、实验室、垃圾池产生的污染能得到有效控制和科学规范处理。
4、宣传氛围:本项满分4分,自评得满分4分。
在学校宣传栏或橱窗、阅览室、广播室和家校联系园中定期制作专门的环境宣传内容;在校园内有长期性、固定性的环境教育宣传标语。
(四)教育效果:本大项满分32分,自评得30分。
1、教育教研成果:本项满分4分,自评得满分4分。学校定期组织开展环境教育方面的学习、研究。
2、教学成果:本项满分16分,自评得满分12分。
学校及教师组织学生三次参加校内环境保护征文等活动,学校给一、二、三等奖获得者发奖。也组织过学生参加校外环境保护征文等活动,但没有获奖,扣2分。
3、社会实践效果:本项满分6分,自评得满分6分。
学校开展一些爱护环境的社会实践活动,促使本辖区环境问题有所解决:如党支部、校团委组织环保小组学生到附近村寨拣垃圾、进行大扫除,组织部分学生扫学校门口大路,组织学生团员到大街上清除非法小广告等;学校所在地周围环境基本上整洁优美。
4、环境意识与行为:本项满分6分,自评得满分6分。
学校领导、各课任教老师及班主任有较高的环境知识;学生在学校内外能做到不吸烟、不乱丢、乱倒、乱吐、乱画、不高声喧哗、不破坏绿地,自觉节约水、点,主动回收废纸、旧塑料等资源。
(五)特色(附加分):本项满分20分,自评得满分16分。
学校在创建过程中的新思路、新做法、新经验及学校各自创建特色等。利用一些重要的国内国际关于环境保护的节、日:
1、积极到大街、社区或生源片区进行环境宣传教育。
2、参与环保部门组织的大型宣传教育活动。
3、积极促使本辖区环境问题得到解决。
4、认真动员和鼓励学生参加市级以上相关部门组织的关于环境保护的各种征文、演讲等比赛活动,并力争获奖。
5、设置文明礼仪监督岗,学生监督学生的形式搞好校园环境卫生保持工作。通过以上工作的扎实开展,我校的环境教育及绿色学校创建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已达到创建省级“绿色学校”和 “园林式”校园的目标,但我们会毫不松懈,努力创新。今后,我们将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从关系民族存亡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充分认识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行动,共同努力,使瑞丽市第三民族中学在争创绿色学校的征途中扬帆起航,再创佳绩!
瑞丽市第三民族中学 2016年3月26日
第四篇:两基工作复查自查报告
随着“两基”工作的实现,全民素质的提高,推动了我镇经济的发展,全镇人民更加意识到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两基”水平的重要性。
为此,就我镇“两基”工作的情况作简汇报:
一、基本情况 我镇位于石城县东南部,总面积255。72平方公里。全镇有23个行政村,总人口4。2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3。97万人,全镇有完中1所、初中2所、完小1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XX年至XX年学度有小学生3516人,初中生2568人。
二、政府监督 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两基”水平,不仅是贯彻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重要步骤,更是兴民富镇的长远大计,为此,党委政府上下一条心,常抓不懈。
1、加强了对“两基”巩固工作的领导,成立了以镇长郭柏生同志为组长,党委副书记李维章同志为副组长,镇财政、司法、团委、妇联、土管、中心小学、各初中校长成员的“两基”巩固工作领导小组。
2、镇政府制订了《横江镇义务教育发展计划》,做到“两基”工作既有长远计划,又有短期目标。
3、建立并落实“双线”目标责任制(镇与村、中心小学与各校)列入干部的目标考核。同时与村签订“两基”巩固提高工作责任状,做到“两基”工作落实到人。
4、建立了“两基”考核评估机制,把“两基”巩固工作纳入每工作目标管理综合考评,确保学生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标,确保了学校安全工作。
5、为了确保学生的在校巩固率,镇人大下发了《横江镇保学控流》、《乡规民约》在广播与电视台进行宣传,做到家喻户晓。
6、加强收费管理,中心小学与各校签订了收费责任状,严格实行一费制收费。
三、普及程度
1、XX年全镇小学毕业生953人;初中招生931人;转外县就读初中17人。小学升初中比率达100%。
2、初中入学三年保留率达88.4%。
3、全镇适龄残疾儿童少年30人,29人在小学随班就读,1人在初中就读,入学率达100%。
4、XX年至XX年第二学期小学辍学10人,年辍学率2.9%。
5、学年初在校初中生2568人,辍学58人,辍学率2.26%。
四、教师队伍
1、中小学正副校长34人,培训33人,其中任职不到一年校长2人。
2、全镇共有小学教师157人,专科以上37人,达专科以上比例为23.6%,初中教师123人,本科以上28人,达本科比例为22.7%。
3、中小学教师均已参加培训,且持有《江西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证书》,持有证书者达100%。并有培训内容登记。
4、各校教师均能按要求使用普通话,各校教师规范使用汉字,小学二乙以上95人,初中117人,共212人,达标率为小学69.3%,初中95.9%。54年1月1日以后出生专任教师人(小学137人,初中122人),全镇二级乙等比例为81.9%。
5、专任教师人(小学157人,初中123人)全部取得教师资格证。
五、办学条件
1、全镇小学校舍总面积17025m2,生均校舍面积达50.9 m2,初中校舍总面积25434 m2,生均60.1 m2。
2、全镇已消灭危房。
3、全镇小学校园占地面积为45561 m2,生均占地13.63 m2,初中校园占地面积为65383m2,生均25.46m2。
六、扫盲工作 全镇共有村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23所,镇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所,各校均有教室,教学有内容,开展了扫盲和实用技术培训活动,为振兴当地经济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七、安全工作
1、镇成立了学校安全工作组织机构。
2、各校建立了学校领导安全工作责任制。中心小学与各校,学校与教师签订了安全工作责任状,健全了安全规章,各校做到每月汇报一次安全工作汇报制度,做到了措施到位,加强了校内外安全、卫生保健的教育与管理,近年来无出现过安全事故,确保了学校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五篇:两基工作复查自查报告
两基工作复查自查报告
随着“两基”工作的实现,全民素质的提高,推动了我镇经济的发展,全镇人民更加意识到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两基”水平的重要性。
为此,就我镇“两基”工作的情况作简汇报:
一、基本情况 我镇位于石城县东南部,总面积255。72平方公里。全镇有23个行政村,总人口4。2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3。97万人,全镇有完中1所、初中2所、完小1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XX年至XX年学度有小学生3516人,初中生2568人。
二、政府监督 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两基”水平,不仅是贯彻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重要步骤,更是兴民富镇的长远大计,为此,党委政府上下一条心,常抓不懈。
1、加强了对“两基”巩固工作的领导,成立了以镇长郭柏生同志为组长,党委副书记李维章同志为副组长,镇财政、司法、团委、妇联、土管、中心小学、各初中校长成员的“两基”巩固工作领导小组。
2、镇政府制订了《横江镇义务教育发展计划》,做到“两基”工作既有长远计划,又有短期目标。
3、建立并落实“双线”目标责任制(镇与村、中心小学与各校)列入干部的目标考核。同时与村签订“两基”巩固提高工作责任状,做到“两基”工作落实到人。
4、建立了“两基”考核评估机制,把“两基”巩固工作纳入每工作目标管理综合考评,确保学生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标,确保了学校安全工作。
5、为了确保学生的在校巩固率,镇人大下发了《横江镇保学控流》、《乡规民约》在广播与电视台进行宣传,做到家喻户晓。
6、加强收费管理,中心小学与各校签订了收费责任状,严格实行一费制收费。
三、普及程度
1、XX年全镇小学毕业生953人;初中招生931人;转外县就读初中17人。小学升初中比率达100%。
2、初中入学三年保留率达88.4%。
3、全镇适龄残疾儿童少年30人,29人在小学随班就读,1人在初中就读,入学率达100%。
4、XX年至XX年第二学期小学辍学10人,年辍学率2.9%。
5、学年初在校初中生2568人,辍学58人,辍学率2.26%。
四、教师队伍
1、中小学正副校长34人,培训33人,其中任职不到一年校长2人。
2、全镇共有小学教师157人,专科以上37人,达专科以上比例为23.6%,初中教师123人,本科以上28人,达本科比例为22.7%。
3、中小学教师均已参加培训,且持有《江西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证书》,持有证书者达100%。并有培训内容登记。
4、各校教师均能按要求使用普通话,各校教师规范使用汉字,小学二乙以上95人,初中117人,共212人,达标率为小学69.3%,初中95.9%。54年1月1日以后出生专任教师人(小学137人,初中122人),全镇二级乙等比例为81.9%。
5、专任教师人(小学157人,初中123人)全部取得教师资格证。
五、办学条件
1、全镇小学校舍总面积17025m2,生均校舍面积达50.9 m2,初中校舍总面积25434 m2,生均60.1 m2。
2、全镇已消灭危房。
3、全镇小学校园占地面积为45561 m2,生均占地13.63 m2,初中校园占地面积为65383m2,生均25.46m2。
六、扫盲工作 全镇共有村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23所,镇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所,各校均有教室,教学有内容,开展了扫盲和实用技术培训活动,为振兴当地经济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七、安全工作
1、镇成立了学校安全工作组织机构。
2、各校建立了学校领导安全工作责任制。中心小学与各校,学校与教师签订了安全工作责任状,健全了安全规章,各校做到每月汇报一次安全工作汇报制度,做到了措施到位,加强了校内外安全、卫生保健的教育与管理,近年来无出现过安全事故,确保了学校工作的正常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