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邓南街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自查报告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创设良好育人环境
——邓南街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自查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提升学校文化品位,不断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市教育局于2005年在全市启动实施了“校园文化建设工程”。校园文化就是一个学校的品牌,一个学校的文化教育力。健康优美的校园文化能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又能在无形中统摄着全体成员的灵魂,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近几年来,我校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规划之中,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优化育人环境,创新管理机制,建设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发展。办学四十多年来,经历了由初创、发展到壮大的办学历程,良好的环境,严谨的校风,科学的管理,使学校呈现出蓬勃生机。近几年间,学校已连续先后获得武汉市“普通中小学办学 水平先进学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先进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校务公开先进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暑期活动先进单位”,被汉南区授予“绩效管理立功单位”、“少年科普知识竞赛特别贡献奖”、“普九迎国检先进单位”、“办学条件管理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区文明单位”、“教学质量评价优胜单位”、“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语言文字工作示范校”、“教育教学管理示范单位”。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大投入,抓好物质文化建设
校园物质环境,既是学校教育人、培养人的场所,又是能体现学校独有的文化特征,以其独特的风俗和文化内涵,影响着师生的观念和行为。
1、合理规划,完善校园硬件设施
办学条件落后一直是我校发展的瓶颈,学校的校园环境建设靠的是杯水车薪的开源节流和断断续续的奖励缓慢推进,其中之一不乏建功了再拆,拆了再建功的尴尬。2003年前,学校的场地上是无花无草,树木七零八落;学生桌凳是东倒西歪、高矮不齐;教学设备还是第一次普九配备的微机老化,无多媒体教室;教学楼未装修,只是一个空架子,门窗腐烂,无法遮风挡雨。2003年后,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和农村“基教会”的精神,一阵春风唤醒了学校的勃勃生机。学校积极与区教育局和镇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联系,努力寻求资金。等待已久的机遇,来之不易的资金,给每一位师生带来了欣喜和激动,为了让有限的资金投入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在校园环境改造过程中,我们的做法是:一是学校拟定环境建设发展规划;二是根据规划,制定出建设项目的计划与方案;三是找专家,找相关部门对改造和维修方案进行论证;四是对改造和维修项目进行预算;五是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六是将项目切块招标;七是区局、镇领导对每一项目进行专行督导检查。在实施环境改造过程中,我们集思广益,三思而行,用一分钱做二分钱的事。每确定一个项目,学校领导都要与建筑公司反复磋商,将每个项目砍到最低价。不用花钱的项目一分钱不花,师生齐动手,清除杂物,平整场地,移树栽花。力求政府支持,从已拆除 的水洪乡福利院挖回花木10余种,200多株,价值近万余元,将挤出的资金用于新的建设项目上。我校对危房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将场地、绿化进行了重新布局,完成了家属区与教学区的隔离工程,对教学楼进行了重新装修,配置了标准的学生桌椅300套,重新购置微机30台,多媒体设备一套,对三十多年的老厕所进行改造,完成了“三合一”工程,2008年又筹资20多万修建了标准化的师生食堂。前前后后新、拆、改、维修校园、环境建设项目有二十多个,都保质保量完成了。
2、因地制宜,校园自然环境优美
校园是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校园的一草一木都体现着学校的个性,发挥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学校对校园自然环境进行全面规划,精心设计,调整绿化布局,广栽花草树木,做到校园处处有草坪,时时有花开。现在环顾校园,每一处美景都有师生的智慧,每一处都留下了师生的汗水。走地学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花砖路面主干道,干道将学校分为南北两大块,道路两旁青草葱葱,花团锦簇。干道南面是操场,配有六十米的直跑道和二百米的环形跑道。操场上种植了可践踏草皮,供学生做操、活动,干道貌岸然以北是两块大景点,以四季长绿的羔羊毛草皮为底色,各种花木错落有致,具有象征意义的“日月争辉”、“火箭升空”别有寓意。另外还精心搞好品种搭配和花草树木的修剪,使校园里绿叶红花相互映衬,创造出优美的自然景观。同时,我们还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校园绿化工作,在劳动中培养他们的集体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3、精心设计,校园文化氛围浓郁
校园文化环境能使学生自然地受到熏陶、暗示和感染,对塑造学生美的心灵,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具有重要作用。学校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地域文化相结合,一直校门,左侧可以看见“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给人生一个坚实的基础”的办学宗旨,教学楼上镶有“育德、求知、健身、报国”的校训,对着主干道的文化墙贴有用花砖组成的“三个面向”的主题画,下面墙上写有“学会 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的培养目标。操场边院墙上画有运动人物图案及风景画,篮球边的院墙上写有“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运动口号。如今校园面貌一新,折色的教学宽敞的操场、葱郁的草皮、翠绿的树木、错落有致的花木、争奇斗艳的鲜花、丰富的文化标语,还有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整个校园充满了生机。看着一株株小树长大,闻着一阵阵浓郁花香,师生体验到工作、学习的生活乐趣。
在创设校园外部环境的同时,我这十分注重校舍内部的布置。走进各个教室,我们能看到教室里张贴着国、班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四表”、条幅等,班级图书角、卫生角布置得当。在楼道、走廊墙壁上悬挂着科学家画像、名言警句、古诗欣赏,激励着师生奋发向上。利用楼首转角、柱头张贴警示语,如“上下楼梯靠右走”、“慢步轻声”、“请说普通话、请写规范字”等,提醒大家保持安静和谐的学习环境。文化长廊常办常新。学校配备 有标准的实验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图书阅览室、卫生室、音美室、劳技
室等到功能室,基本上能满足教学需要。
近几年来。我们抓住校园改建的契机,加强了校园化环境的建设工作,校容校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既绿化美化了校园,又增强了师生的爱校意识,师生置身于美国的环境之中,接受了美国的熏陶。
二、科学管理,塑造良好的校园制度文化
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和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校园文化建设推进过程中,我们要求各地各学校从实际出发,以促进人本发展为目标,建立健全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实施,要按章办事,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学校管理要实行民主管理、自主管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
我们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转变观念,增强依法治校意识,转变“领导”角色,倡导率先垂范、服务师生的精神,提高管理水平。我们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学校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工作机构,依靠教师制定各部门岗位职责,完善管理制度,我校根据校情,制定了《学校发展规划》、《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学校绿化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管理制度》、《教职工考核制度》、《班级考核制度》、《教学工作制度》、《德育工作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等等。建立了领导、教师值周值日制度,做到分工具体、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发扬民主精神,主动邀请教师参与学校日常监督管理,发挥教师主人翁作用,增强队伍凝聚力与战斗力,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人文氛围,打造一支健康乐观、齐心协力的团队,促进学
校各项工作有序、高效、良性运行。切实保证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落实。广大师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得到了展现。
我们加强学生常规管理制度建设,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严格执行升降国旗制度,各班发放《班主任工作手册》,建立班级管理制度、卫生区责任制,制定了学生礼仪要求、四项红旗评比办法、先进班级文明学生标准等,并将有关制度和要求张贴教室,让各项要求深入每位学生心中。学生会组织成立了相关监督岗,每天对学生的文明、纪律、卫生等情况进行检查,规范了学生管理,极大地促进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三、提高境界,建设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
校园文化具有三个层面,外显的是学校环境文化和制度文化,即校园内能看得见的文化内容;内在的是学校精神文化,即能体现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特色的文化内容。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以精神文化建设为目标,以环境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为载体,梯度推进,内外结合,整体提升。
1、抓核心。建设良好的校风 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近年来,我校明确提出了“文明、守纪、求实、创新”的校风,“育德、求知、健身、报国”的校训,并以此作为学校的精神,以激励全校师生为之而奋斗。几年来,学校坚持不懈地进行校园教育,使校风内化为全体师生的精神,进而化为他们的行动。正是这强大的精神动力指引指引激励着我们为创建农村一流小学而团结进取,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2、抓重点。教风是教师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的综合体现。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新课程的实施,学校明确提出了“敬业、求实、爱生、奉献”的教风。近年来,我们立足校情,以人为本,坚持不懈地抓好以下几个环节:首先注重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职业能力素质、人文素质和专业素质的要求和培养,使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观念不断得到更新;其次,重视青年教师的提高与成长,在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同时,努力帮助青年教师过好教学关,让良好 的教风在青年教师中发扬光大,代代相传;第三,关心教师依靠教师,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第四,结合本校实际,制订教师工作的管理制度。
3、抓关键。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等而下之方面的表现。学风不仅受校风、教风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又对校风、教风的形成起促进作用。优良学风对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和完善,对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培养优良的学风,学校十分重视骊学生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只有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是为了将来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具有持久的动力,才能克服困难,勤奋学习。在工作过程中,学校结合觉养成教育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加强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和训练,严格要求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持之以恒,反
复强化,努力养成“乐学、善思、合作、创新”的学风。
四、创新实践,开展多形式多风格的文化活动。
在创设物质文化的同时,我们还以内在激励为指导思想,本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学校大力搞好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但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发展个性的舞台,而且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们把环境视为有生命的朋友,校园文化要成为学生帮助学生创新实践的组成部分,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去思考、去创造、去实践。因此,学校组织开展了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文化节活动,红领巾广播站、少先队督导小分队、雏鹰假日小分队等团体活跃在校园、社区之中;读书活动、演讲比赛、科学探究、文艺演出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在多年积极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我校于2004年开发了“五心教育充实孩子的童心世界”的校本课程,具体内容为:把忠心献给祖国、把爱心献给社会、把关心献给他人、把孝心献给长辈、把信心留给自己的系列化教育活动,将“五心”教育寓于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之中,陶冶学生情操,并将“五心”教育从学校引向社会和家庭,使“五心”教育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学校聘请了派出所民警为法制副校长,定期组织法制教育、科学宣传活动,不断提高师生的法律意识,教育广大师生及群众相信科学,破除迷信,反对邪教,使师生心灵得到净化。
通过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群体性素质教育活动,努力形成“以重大节日为契机,以爱国教育为主题,以传统活动为基础” 的校园文化活动情景。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首先抓好课堂学习活动,教师通过设问引导、提问诱导、答问指导、追问教导等,与学生进行思维交锋、个性碰撞,共同进入知识、智慧、情感、精神的良性互动境界,以此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智能。其次抓好文艺活动。通过组织校园艺术节、文艺表演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形成崇德、尚美的校园景象。第三抓好体育活动。通过组织学生经常性地开展各种体育锻炼,开展诸如球类、棋类、体操等比赛和校际之间的友谊赛,定期举行学校运动会、拔河比赛、越野赛等,既强健学生体魄,又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第四抓好实践提升活动。紧紧围绕学生知识和智力素质的培养提高,大力开展演讲比赛、辩论会、读书会、实验操作技能比赛、学科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参与社会调查,撰写小课题研究报告,参与课外科技活动,进行小发明、小制作。由此,丰富学生的知识和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活动载体建设,愉悦师生身心,丰富师生生活,增强团队精神,培养师生健康高雅的情趣,以及热爱自然、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热爱工作和学习的高尚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变得高尚文雅。”美国教育家布莱森也认为:任何一所学校环境其实都在对学生发表演说。总之,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将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随着时代 的发展,它的品味和内涵将会进一步提高和丰富,但需要强有力的经济作基础保证,然而,我校受财力的制约,也存在许多不足,诸如各室还比较拥挤,室内设施还较为陈旧与不足,校园文化的品味和文化底蕴科技含量还不高,校园文化阵地还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教育要求等,但是,只要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继承与创新发展思路,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群策群力,有满信心使校园文化建设更上一层楼。
(六)加强特色建设,办学水平不断提升
学校地处偏远的农村,学校规模小,办学面临很多困难。尽管如此,学校对特色建设一直十分重视。根据实际,学校不断探索,积极实践,构建了“科技放飞梦想,创新成就未来”的办学特色。经过学校的努力,学校特色建设取得了累累硕果,在社会上和教育界的影响日益提升,促进了学校的健康发展。
1.路径清晰,特色建设有源头
学校特色建设是一个不断提升,不断发展的过程。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囿于学校环境的条件,当时学校只开展剪纸活动。剪纸活动大都取材于生活方面的内容。剪纸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为了克服教具和教学器材和不足,学校增加了制作胶片的活动,并且配置了幻灯片。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幻灯制作水平不断提高,内容不断扩展,在十里八乡影响较大,附近不少学校还专门派人参观学习。2005年左右,本校毕业的一位学生,放弃其它机会,回乡种植甜玉米,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学生经常被邀请参加一些活动。学校在活动中受到启发,主动将这类活动与学校特色建设结合
起来,不断深化,不断发展,特色建设步入了规范的发展轨道。这样,学校特色建设就呈现出一条从敲敲打打的游击式到自觉的规范化发展期的成长路径。
2.植根乡土,特色建设有根基
学校所在地没有大企业以及其他可供利用的资源,在这种条件下,学校在特色建设上作出了智慧的选择。邓南街是全国最大的甜玉米基地,学校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将学校特色建设与当地的品牌建设紧密结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我爱家乡的甜玉米”系列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在这一活动中,学校自编了校本教材,开办了玉米知识讲座,组织高年级学生参加玉米种植的管理过程,并且组织学生吃玉米、品玉米、议玉米、颂玉米,学生在享受劳动成果的同时,也体验到科技知识的力量。
为学生创造动手的条件,是学校科技教育的重要环节。学校周围没有科技馆,没有大工厂,科技教育困难重重。在多方探求后,学校开展了农具模型的创作。学校认为,看似简单的农机器具,其中包含了很多科学原理和科技知识,模型制作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项目。在实际活动中,小制作的领域不断拓宽,从农具延伸到生活用具,从古代连接到现代,学生制作得维妙维肖,科技含量和艺术含量不断增加。看到这些作品,对学生的赞赏之情油然而生。
3.多方支撑,特色建设有生命力
学校特色建设日益发展,内容不断丰富,呈现出勃勃生机,前景可观,主要体现在:
一是科技教育的体制与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学校成立了领导、老师、外聘人员组成的科技教育的专门队伍,制订了不同人员的岗位职责,工作运行有序。另外,学校还制定了科技教育的教研制度、活动管理制度、评价奖惩制度等等。同时,学校还开发了科技教育的校本课程,如《儿童手工》、《科技小制作》、《我爱家乡的甜玉米》、《科学家的故事》、《科普知识问答》、《环境保护》,夯实了科技教育的基础。加强基地建设,是学校科技教育的又一着力点。校外,学校利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资源,加强了甜玉米基地建设。校内,大量种植各种花草树木,为它们悬挂身份牌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信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校功能室收集了不少学生的作品,成为学生作品的展示厅,也是学生活动的重要基地。这样,制度、课程、基地构成了学校科技教育的生态链,有力支撑了科技教育的不断发展。
二是活动内容不断拓展,使科技教育充满活力。从身边的甜玉米到神舟八号飞船、天宫一号飞船,从单项活动到举办科技节,从古代的农具制作到今天的教具制作,内容十分广泛。每一项内容的的拓展都推动了科技教育的深入。与此相适应,学校成立了劳技、计算机、科学实验、手工制作、科技小发明等10多个学生活动兴趣小组,共有145个学生参加了兴趣小组的活动,活动内容的广泛和学生参与面的广泛,是学校科技教育有生命力的又一重要标志。
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特色建设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仅就作品而言,学校活动室展示了一批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的作品,还有一批作品获得了市区各种比赛的奖项。特别是陈元济老师与学生共同发明并
制作的“面积公式演示板”和“空气性质演示器”,获得湖北省自制教具一等奖。
学校多年坚持不懈努力,特色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且已进入发展时期,学校正在思考进一步发展的规划,力求提高特色建设的水平。我们相信,一所小规模的学校一定能写好特色发展的大文章。
第二篇:邓南街支部分类定级工作自查报告
邓南街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工作
自 查 报 告
区委组织部:
根据省市区委组织部《关于做好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工作的通知》有关要求,街党工委严格遵循突出重点、实事求是、简便易行的原则,按照党支部自评、党员群众测评、上级党组织评定、核准定级、公示、汇总上报等程序,组织工作专班,利用一周时间,对党工委下设基层党组织进行了分类定级,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分类定级范围。此次分类定级涉及基层单位27家,其中建制村15家,社区1家,机关4家,事业单位5家(中小学4家),新社会组织2家。基层党组织27个。
2、分类定级结果。参与分类定级的27家单位,其中25家定级为“一类先进”,2家定级为“一般二级”。
3、定级结果分析。从定级结果和平时掌握的工作进行分析,机关、事业单位、新社会组织和社区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整体态势较好,发展水平相对均衡,均被定级为“一类”党组织。15个村党建基础工作和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发展不平衡,其中窑头村和塘江村被定级为“二类”党组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部分村重经济、轻党建,认为党建工作是软任务、软指标,没有认识到抓好党建是推动发展的有力保障。党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有待提高,流动党员等党员服务管理工作有待加强。
2、活动开展较少,制度落实不够。“三会一课”、党内会议、民主评议、教育培训等活动及群众性娱乐活动均开展得少。“五议五公开”、党务村(居)务公开等制度落实力度有限。
3、中心功能缺失,作用发挥有限。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发展不平衡,部分服务中心用途较少,各项功能不够完善,没有把各项便民服务活动真正开展起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
三、整改措施
1、通过加强教育管理,明确职责权限和分工,强化指导监督,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等有效途径,提升村干部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增进村两委班子的团结,提高班子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2、进一步加强对村、社区“三会一课”、党内会议、民主评议、教育培训等活动的业务指导以及对“五议五公开”、党务村(居)务公开等工作的定期督查,全面提升党建业务水平。督促各村、社区经常性开展各类党建、精神文明创建
及文体娱乐活动,街驻点干部负责督促并参与其中,在参与中抓督促落实。同时,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经常性调度,对党建工作实行一月一次例会,一季度一次检查讲评,半年一次村支书党建工作述职,全年组织一次综合考评。
3、按省委的要求,对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进行科学规划,街、村两级加大投入,使中心的各项硬件设施更加完善和规范。同时,强化功能整合,抓好管理使用,做好活动记载。让中心真正发挥区域性政治中心、区域性经济中心、区域性公共服务中心、区域宣教中心、区域党员群众活动中心、区域性信访维稳中心等六大作用。
中共邓南街工委 2012年3月27日
第三篇:邓南街中心小学防流控辍方案
邓南街中心小学防流控辍方案
为了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2005年江苏省“控制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完成我省控制辍学的工作目标,高质量、高水平实施义务教育,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学校防流控辍方案。
一、防流控辍领导小组
组长:邹贵根校长
组员:蔡秀娣、杨园园、顾晓红、顾利国
二、防流控辍方案
(一)营造社会氛围。通过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对家长和学生进行《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的宣传,使家长和学生明确接受义务教育的责任和义务。
(二)建立常规检查制。年级组长要每月向教务处报告学生情况,发现流失或有流失动向,及时劝学治理。
(三)帮扶贫困、后进生。学校党支部结合学校实际,要求每个党员帮助一名贫困生;教务处、年级组在落实培优辅差措施时,要求每位教师帮扶一名或几名后进生。
(四)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学校结合有关法律、法规,要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严格控制学生的课外作业量,严格控制各科考试量,追求“绿色分数”。
(五)改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加强教育教学改革,运用新的、科学的教学方法,调动全体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增强学校和班级的内吸力。
(六)强化师德建设,教育教师带着感情做好每一名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工作,不得对学生挖苦、讽刺,严禁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
(七)重视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工作。学校按照“流入地政府负责,公办学校吸纳为主”的原则,切实把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纳入本地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划之中,采取办理转进转出手续、建立挡案材料等有效措施,做到“民工子女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确保流动人口依法接受义务教育。
对有辍学动向的学生采取家访、谈心等方式进行情感控辍。
(八)实行学籍电子化管理。学校对每位学生建立电子档案,严格学籍变动程序。为了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九年义务教育,保证每一个适龄少年充分享有法律规定的受教育的权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真正做到使义务教育段学龄人口“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进一步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依据《东胜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我校防流控辍保学措施。
一、防流控辍保学领导小组 组长:图布信校长
副组长:图门桑副校长 苏日塔拉图教务主任 恩克年级主任 组员:乌云娜副组长、各班班主任
二、防流控辍措施
(一)积极广泛宣传《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营造社会氛围。通过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对家长和学生进行《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的宣传,使家长和学生明确接受义务教育的责任和义务。
(二)建立每月常规检查制,班主任及年级组长要每月向教务处报告学生辍学情况,防止学生辍学。发现流失或有流失动向,及时劝学治理。
(三)帮扶贫困、后进生。学校党支部结合学校实际,要求每个党员帮助一名或几名贫困生。教务处、年级组在落实培优辅差措施时,要求每位教师帮扶一名或几名后进生。
(四)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学校结合有关法律、法规,要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严格控制学生的课外作业量,严格控制各科考试量。
(五)改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加强教育教学改革,运用新的教育理念,调动全体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增强学校和班级的内吸力。
(六)强化师德建设,教育教师带着感情做好每一名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工作,不得对学生挖苦、讽刺,严禁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
(七)开展家访活动,做好辍返工作。
对有辍学动向的学生采取家访、谈心等方式进行情感控辍。
(八)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控辍成果。
完善教育执法建设,加强教育执法。广大教师要真正树立依法执教的意识,端正教育方向,明确教育思想,保证每个适龄儿童受满九年义务教育。
邓南街中心小学防流控辍方案
为了进一步贯彻《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规以及党的教育方针,规范学籍管理,稳定教育教学秩序,提高我街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质量,确保适龄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特别制定邓南中心小学防流控辍措施:
一、防流控辍领导小组 组长:张经才
组员:张志平、全刚、全娟、张传华、各班班主任 要求:
1、每学期开学初要召开专题会议,布置和落实安全学期防流控辍工作计划和管理目标。
2、领导小组成员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学籍管理员每月深入到班级清查学生人数,并填报《武汉市中小学生流失情况统计表》、《学生流失报告书》,于每学期末之前报教育局普教科。
3、防流控辍是考核学校的一级管理目标,学校要将辍学率与教师的结构工资挂钩,并划入教师业务档案,对防流控辍工作突出的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和学籍管理干部在评先、表彰、晋级时应优先考虑。
二、依法治校
学校要认真做好《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规的宣传工作,让广大家长、教师和全体学生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认识,使防流控辍工作落实到平时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之中,防患于未然。
1、进一步健全学校辖区内0—20周岁少年儿童文化登记工作,完善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制度。对符合条件的适龄少年儿童,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将其拒之门外。
2、加强对三类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的管理,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要给予特别关注和爱心,不要歧视“随班就读”学生,建立健全三类残疾儿童档案,如:教案、跟踪分析、作业批改、家访记载等。
3、积极争取当地人民政府对防流控辍工作的支持,对辍学学生查明情况后,不仅要及时向教育行政部门上报,更应当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取得地方政府的有力支持,并采取得力措施,劝其尽快入学,对于思想顽固的家长或监护人依法追究监护人的法律责任。
三、规范管理,落实目标
1、目标:
①辍学率控制在1%以内。②入学率确保100%。
2、按要求认真做好“四率”报表和学籍报审工作,统计报表不得以任何名义弄虚作假,严禁虚报瞒报。普教科对各校的学籍申报工作将进行严格审核,对不符合手续的一律不予办理。
3、严格异动手续
转学:转到区外学校就读的学生必须持有学校转学申报表和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签章,并报区教育局普教科审批。坚决杜绝假转出真流失的现象发生。借读:原则上不办理借读,确因特殊情况需借读的学生,双方学校必须开据借读证明,告知对方学校,防止学生去向不明,对不办手续的学校,出现问题将通报批评。
留级、休学:为减轻学校负担、稳定班级学额,中小学一律取消留级,学校校长要从严审批学生休学申请,防止学生假休学真留级。学生休学手续仍按原规定从严审核办理。
4、建立流失生报告制度
学校每学期及时填报《武汉市中小学生流失情况统计表》和《学生流失情况报告书》一式两份,校长签名加盖学校印章后于每学期末报区教育局普教科。
5、实行学籍电子化管理。学校对每位学生建立电子档案,严格学籍变动程序。
四、加强常规管理,做好差生的思想转化工作
1、各校应组织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认真做好差生的思想转化和辅导工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歧视学生,不讽刺、挖苦学生,还不得体罚学生,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有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能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
2、各科教师要努力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得让学生罚抄作业,班主任应协调各科教师合理控制好学生的作业量,避免怪题、偏题,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以克服厌学情绪。
为了巩固提高“普九”成果,保障学生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素质,制止中学生辍学。特制定控辍保学规章制度如下:
一、责任制度
实行控辍保学校长责任制度,确定控辍目标落实到班级,责任到人,每学年同各班主任签订控辍目标责任状。教师与学生家长签订控辍目标责任状,实行目标管理。将完成控辍目标作为教师的评先选优、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并列入考核内容,定期召开控辍经验交流会,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制定措施、力求提高,对完成控辍目标的教师予以表彰,对无辍学的班主任实行重奖,对完不成控辍目标的,除予以罚款外,限期完成控辍目标。
1、建立控辍领导小组,督促检查、指导控辍工作把控辍工作纳入工作日程,认真的抓好、抓实。
2、实行天天过问、周周检查、月月总结制度,总结经验,找到不足,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加强教学管理。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留恋学校,把学校变成学生学习生活的乐园。
4、实行奖励机制。严格控制学生流失,流失率不得超过1%。
5、实行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包校、班主任包班、科任包人,形成领导把关,人人抓控辍。
6、经常向学生、学生家长宣传《义务教育法》,以法控辍。
7、对后进生。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按照国家教育部、省市有关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会议和文件精神,面向全体学生,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制定了一系列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措施,严格控制学生的课外作业量,严格控制各科考试量。制定辅差转化措施。使那些因厌学而辍学的学生入学.8、科任教师要和班主任密切配合,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学生未上学后,要和班主任到家动员学生上学(至少配合班主任家访 1次)。如果科任教师未参加动员工作,该教师所得控流奖将由参加的教师获得。要求班主任在做动员工作时,要通知到科任教师,并做好动员工作记录,交政教处统计。如果做了大量工作仍未返校,班主任要以书面形式将流失原因及动员情况及时上报教导处。
二、学籍管理制度
1.按文教局统一要求建立规范的学生学籍,人口档案资料,逐步利用现代化手段,力求两年内学籍使用计算机管理,使之管理科学化。
2.在规定时间内为新生办理统一的学籍。
3.确定专人管理学籍,严格转入转出制度,手续健全、档案完善。
三、辍学报告制度
1、班主任在第一时间深入班级检查学额,填写出席人数,将出席总数、缺席人数,缺席原因报告给教导处,以便学校及时掌握学生情况。
2、每天对班级的辍学生进行报告,每月综合报告,每学期末全面报告。
3、班主任对每个辍学生和有辍学苗头的学生要及时跟踪,了解他的辍学原因、思想动态及监护人的意见,做好跟踪记录、家访纪录,在做好复学动员工作的同时,掌握每一名学生的去向,及时将情况反馈给学校。
4、班级发现辍学,要及时进行家访,做好家长或监护人的思想工作,劝导学生复学,工作一周未复学者,班主任要填写“辍学报告单”递交学校,学校报告给区文教局教育股,由文教局向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发“辍学生返校通知书”,及时采取措施或强制学生复学,对未能及时报告或未及时家访,工作不实造成辍学的,追究班主任的责任。
5、对劝回的学生适时进行文化课辅导、心理辅导、思想工作,尽可能地为他们创设轻松和谐的生活氛围,减轻压力,留校学生防止再次辍学。
6、学校责成专人负责,每月将辍学情况上报给区教育局和督学室,保证及时上报。
四、家访、救助制度
为制止辍学,确保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便于班主任和学校及时了解学生动态,杜绝辍学现象发生,特制定此项制度。
1、班主任要定期对本班学生进行家访,及时沟通学生校内外表现,做到对症下药。
2、发现学生厌学情绪,班主任教师要及时家访,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同时也有利于家长协助学生做好工作。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和学习困难学生结成“一帮一”互助组,重点完成下列几项工作:
(1)提高教师综合教育教学素质,增强教育教学活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差生为准,分层教学,用爱心帮助厌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
(2)坐位的安排,优带差,相互帮助。
(3)前后组成帮教小组,相互帮助。
(4)课堂兵教兵、优带差、优带偏。
(5手拉手比比看,为学生的点滴进步喝彩。
(6)班主任、科任用业余时间为差生、厌学生无偿补课。
(7)针对本班的后进生,班主任对每一名后进生做好转化的计划、实施步骤等纪录,因材施教,个别辅导和一对一结对子帮扶有机结合,使其尽快转化。
3、对于产生辍学想法的学生,班主任更要及时地进行家访,对家长讲清学习的重要性,及时宣传《义务教育法》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条例,以保证完成“普九”学业。
4、每次家访班主任要做好家访纪录,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
5、班主任要对学生家庭经济情况有所了解,及时家访,对于享受社会低保和贫困家庭的学生列为本班救助对象。
6、对于低保、特困户、贫困户的子女入学,由镇民政部出具证明,学校适当减免费用。
7、建立扶困基金,开展扶困助学活动,通过手来手、一帮一的形式,切实保证贫困生享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力。注意作好下列几项工作:
(1)国家贫困基金如数发放。
(2)学校捐款特困基金。
(3)班级献爱心基金。
(4)联系支助单位
(5)个人资助,捐款、捐物。
五、奖励制度
1、学校摸清班级学生底数,实行班主任包班,班级流失一名学生罚绩效奖。
2、对流失学生承包到人。无论是班、科任,对所包的流失的学生,动员上学,进行适当奖励,对所包的学生动员不来的不发奖金。学校对控辍有功的老师给予表彰奖励,全年没有流失的奖班主任200元钱.3.把控辍保学作为教师年终考核的依据之一.4、对特困而辍学的学生采取减、免、缓的办法,减免杂费和书本费等,以确保贫困家庭的子女不因贫困而辍学。
第四篇:校园文化建设自查报告
校园文化建设自查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
为了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向深层次、高品位发展,不断提升学校管理教学水平,本学期,我校在巩固原有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再规划,早准备,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使我校校园文化建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并在学区组织的自查自评中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现将我校本学期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向检查领导汇报如下,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环境文化方面
1.学校领导重视校园文化、四项工程建设工作,曾多次召开教工会议研究部署此项工作,学校按照“保成果、提品位,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制定长期规划和近期奋斗目标,并写入学校发展计划中,按计划积极开展此项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绩。
2.提出了“让学生成才、让教师成长、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办学思想和“抓管理、强基础、提质量、促发展”的管理理念,制定了“以人为本,德育为首,质量立校,管理强校”的校风;“敬业、奉献、乐教、创新”的教风;“尊师爱生,勤学重教”的学风。开展了开学典礼、学雷锋活动、成绩表彰、运动会等大型活动,营造了校园文化氛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定期对校内外卫生进行打扫,保持校内外卫生干净整洁。
4、投资近9000多元对所有教室和部分办公室墙壁和门窗进行了粉刷和油漆,使教室窗明几净。
5、投资近32000余元硬化校园400多平方米,投资近6000元制作不锈钢护栏72米。
6、给每个教室制作,《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喷绘挂图各一套,给每个办公室制作高档壁画各一块,增加了校园文化氛围。
7、布置校园文化墙一面近100平方米。
8、对各班教室和多媒体教室进行了重新布置。各班有评比栏、学生手工作品等,教室布置新颖美观。教室、办公室卫生干净,布置合理。
9、购买室外垃圾桶4个、室内垃圾桶6个,给每个办公室购买高档洗脸盆架和垃圾桶,电热水壶各一个。
二、管理文化方面
1、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并按方案进行各项活动。
2、重视各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对学校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和补充完善。
3、重视班务管理,重新修订了部分制度,加强了班务管理。
4、制定了,《校园安全工作计划》和《安全应急预案》,进行了安全应急演练,设立安全工作记录和来人登记册,在校门口安装交通警示牌和减速带,加强校园安全工作。
5、图书、仪器等设备正常使用,发挥了很大效益。
6、在营养室内配备了灭苍蝇灯和留样冰箱,并按要求供应学生的营养餐。
7、开设了教室灶,解决了教师吃饭问题,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三、人文文化方面
1、制定了《德育工作计划》,加强了对师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2、按计划开展了各种兴趣小组活动和开学典礼、学雷锋、五一运动会等一系列活动。
3、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每天早上第二节课后开展了大课间活动,在原有活动的基础上组建了校园集体舞方队,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整理编辑了《花样跳绳》,《我的家乡》等校本课程。
5、各班有精美的学生手工作品。
四、存在的问题
1、学校厕所年久失修,已成危房。
2、学校地处公路沿线,学生上下学有安全隐患。
3、操场无围墙,群众的活动影响学校的教学工作。以上汇报不妥之处,敬请领导批评指正。
第五篇:校园文化建设自查报告
校园文化建设自查报告
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品牌,是学校文化底蕴的综合体现,它既反映学校硬件建设水平和学校的办学水平,又体现学校内涵发展的教育实力,同时,它又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广阔途径。我校在近几年的办学实践过程中逐渐生成的学校校园文化,反映出了学校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信念与追求,它是学校具有特殊意义的宝贵精神财富。学校建校四年来,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根据要求,我们对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认真总结,自查自评,现汇报如下
一、学校校园物资文化建设基本情况
刘集中心完小始建于20**年,这是一所三校合一的新建学校。学校占地23亩,建筑面积1848平方米。现有12个教学班,双轨制,在校生500多名学生,26名教职工,大专以上学历13人,高级教师12人。学校建有电脑室、多媒体电子教室、电子备课室、德育活动室、实验室、图书室、语音室等。配有电脑39台,图书室藏书10000余册。学校在花坛、草坪、及校园显眼处设置不锈钢标牌,教室悬挂名人画像,各班教室及各专用功能室布置名言警句、宣传图片,班级文化各具特色,校园洋溢着田园气息、教育氛围浓郁,学校布局合理,简洁美观,四季繁花似锦,绿草如茵。
二、学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主要特色
1、以科研专题研究提升学校知识文化品位
学校确立了内涵发展,科研立校的学校发展思路,坚持以新的观念引领教师,着力打造学习型学校文化,长期坚持科研专题教研不动摇。20**年,学校承担了衡水市重点课题《发挥现代远程教育优势,促进农村小学课程改革的研究》的立项研究,同时主持县级课题《新课程理念下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使用的研究》。20**年,学校又承担了衡水市农远课题的立项研究。目前新一轮科研专题研究规划已经开始实施,这些专题教研活动,对打造适应新时期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师队伍,促进新课程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提升学校校园文化品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以现代教育技术建设提升学校科技文化品位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要求在教学中,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程度,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的水平,以适应教育变革的需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学校科技文化环境,我校起步于20**年,在县教育局电教站的重视和支持下,学校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在软件和硬件上加强投入,配置了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卫星接收室、微机室、DVD播放室等。并且实现了校园网和宽带上网,目前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先进。多年的实践,使我们深深认识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是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高水平、高技能、会创新、开拓型人才,提升学校科技文化水平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