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龄儿童自查报告[最终版]

时间:2019-05-12 03:29: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适龄儿童自查报告[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适龄儿童自查报告[最终版]》。

第一篇:适龄儿童自查报告[最终版]

关于对适龄儿童不在

校接受义务教育等情况的自查

根据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对适龄儿童不在校接受义务教育情况进行调研的通知内容,我校进行了自查,现汇报如下:

一、通过对我校服务范围内的家庭进行调查,没有适龄儿童不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离校参加社会机构和个人举办的“国学班”“私塾”“谈经学堂”等情况。

二、我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的工作情况:

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完善学校德育体系,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使传统文化精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校开展了“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1、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确保活动顺利有效开展。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明确职责分工,由教导处和少先队共同完成好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确保了此次活动的顺利开展,并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2、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积极为学生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

(1)我校利用早读和住校生晚上阅读时间,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国学经典》等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2)完善图书室、班级图书角,利用板报、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营造“以人怡人、以文塑人、以文化人”的浓郁氛围。同学们畅游在书的海洋,汲取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

3、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1)、在各学科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2)、利用主题校会:例如:李校长讲的以“勤俭节约”、“孝顺”为内容的主题校会,“母亲节”时要求学生做一件让父母感动的小事,那怕是送一杯茶给父母等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3)、开设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4)、大型的专题讲座:通过观看全国讲师团巡回演讲的《感恩,我们要行动》、《改变,从现在开始》为主题等,通过鲜活、生动感人的故事和互动使师生和家长接受了一次感恩教育的洗礼,让学生懂得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

(5)、开展故事演讲比赛,以《立德树人》中的故事分级进行演讲比赛。

(6)、开展经典名句诵读比赛。

(7)、利用每周升旗仪式,各班派代表在国旗下的讲话,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8)、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为重点,在学生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和道德体验活动,凸显教育的实践性和生活化特征,让学生认知传统、弘扬传统,增进其爱祖国、爱家乡、爱他人的情感。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开展“感恩父母,践行孝心”的实践活动;以劳动节、教师节、重阳节为契机,组织开展“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关爱长辈”的教育活动。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感恩师长,孝敬父母,在实践中学会行孝感恩、尊重他人,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教育效果凸显。

自从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后,学生的品德行为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校风学风明显改进,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思想道德素质不断得到提升。如:学校的卫生工作做得很好。在校,学生变得阳光有礼貌;在家,孩子懂得孝顺勤做家务。

总之,我校在校长的高度重视下,统筹安排,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载体,积极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以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岳阳镇下冶中心小学 2016.12.14

第二篇:目标管理适龄儿童辍学率自查报告

目标管理适龄儿童辍学率自查报告

主要作法:

1、加强师德建设。教师要树立服务意识,真心关爱每一位学生,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杜绝歧视学生,不得对任何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进行讽刺、挖苦,严禁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一经发现和查实,学校将对相关责任人严格处理。

2、改变教学方式。要求教师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静心备课,潜心研究,精心设计,增强课堂教学的氛围,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在乐中学,使学生的心留在课堂,留在学校。

3、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严格执行上级教育部门规定的学校作息时间,开齐上足上好规定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严格教辅用书征订,严禁教师私自组织学生购买教辅资料,班主任、任课教师协调好每天作业布置量,以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

4、重视学生养成教育。学校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搞好周边环境的整治工作,经常举办法制教育活动,邀请法制副校长到校宣讲法律知识,使广大学生懂得如何学法、守法、护法。学校每学期通过实行学生德育考核和文明班级等评比活动,使学生懂礼仪、守纪律、讲文明、重小节。提高自控能力,养成文明习惯。

5、建立学困生帮教体系。每位教师每学期落实两位帮教对象,部署好具体措施,力争有效果,各班建立学生“一帮一”小组,班主任对相应对象进行督促、跟踪了解,确保有明显效果。

6、坚持以资助学工作。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减免政策,按上级规定要求接收外来人员子女入学,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免学习费用,多方联系和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展扶贫助学活动,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能因贫失学。

存在问题:

1、异动手续不齐全。

2、家长与教师沟通渠道单一,不能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学习状况。

改进方向:

1、提高教师思想认识。积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文件,从法律法规的高度来领会义务教育的重要性,让所有教师认识到义务教育涉及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涉及中华民族的振兴,也涉及我们教师的切身利益。

2、提高学生思想认识。通过理想与前途教育,激发青少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勤奋学习,学好文化知识,今后为国家多作贡献。

3、争取家庭、社会的支持配合。采取“义务教育宣传月”、“告家长书”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强化社会和家庭依法保障青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法律意识。要求班主任对每位学生至少进行一次家访活动,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在流失生动员工作遇到困难时,年级负责人、班主任要及时主动联系政府、村委,共同做好解释、动员工作。

4、严格执行异动制度,手续齐全方可办理异动。

第三篇:浅析适龄儿童

浅析适龄儿童、少年体质健康下降的几点

因素

作者:威信县庙沟中学余波

摘要:社会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是适龄儿童、少年的体质却下降。这不仅关系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更关系到祖国的未来。面对这一实际问题,笔者对影响适龄儿童、少年体质下降的因素进行分析,跟大家谈讨,如有不当之处,望多指教。

关键词:适龄儿童;少年;体质健康下降;因素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总会表现出乏力、懒散、力不从心、精力分散、嗜睡等,这些都跟学生体质下降有直接的联系,我们教师在这一系列现象的背后,表现的是无赖和担忧。2006年9月18日,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公布了《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报告》,本次监测结果显示:学生的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呈下降趋势,超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城市中超重与肥胖的男生已接近了四分之一,中学生的视力不良率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一,大学生的视力不良率高达83%。自1985年以来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呈持续下降趋势,青少年学生体质的“硬件”水平即体能素质、心肺功能下降,近视率居高不下,肥胖儿童大幅增加。伴随着这些“硬件”衰退而来的是中老年病低龄化和青少年学生“软件”问题层出不穷:学生怕苦怕累贪图安逸,竞技意志品质薄弱,生活中抗挫折能力大幅下降。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每位适龄儿童、少年都要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学校专门开设体育课程,教育和引导学生有计划地进行体育锻炼,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学校体育直接担负着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重任,为何学生的体质却在持续下降,我们的学校体育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

一、学校基础教育滞后

毛泽东同志在1917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一文体育在吾人之位臵中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梁启超也积极倡导“德、智、体”三育,认为“三者,为教育上缺一不可之物”,他们都强调了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在学校教育中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进一步确定了学校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然而,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教育依然存在“分数论”、“升学第一论”,把“健康第一”歪曲变形为“分数第一”、“升学第一”,把“素质教育”变更为“应试教育”。考试的内容和学生升学的选拔标准,使得学校、教师把学生成绩、分数看得尤为重要,甚至衍生为教师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这样就使得教师们分门别类,把“学校体育”归集为“副课”,在考试分数决定一切的错误教育观念的引导下,就有许多教师千方百计挤占体育课及学生课余活动时间,大搞“实战练兵”、“题海战术”以获取更高的考试分数和提高升学率。把国家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在《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第5条和《关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中对学生的学习和睡眠时间、课业负担的明确规定,付之一纸空文。根据调查64.6%的农村小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超过了国家规定标准。小学一至三年级45.6%、小学四至六年级26.3%的农村学生每天写作业时间超过国家规定标准。7成左右的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不够。试想在这样的教育大环境下,在这样的学习负担下,在这样的睡眠状况下,又怎样能保证学校体育正常发挥其功效呢?

二、家庭年龄结构“小”化

随着家庭年龄结构“小”化,逐步走入“市场”,特别是农村家庭年龄结构分布,使得年轻的家长们,为了生活,把子女留给中年的祖父母照顾,远走他乡谋求生计。在这样的环境下,“年 1

轻”的祖父母们是过多的对孩子的娇宠和溺爱,把孩子们自己该做的全部包办,据调查现在的农村孩子参与家庭劳动的仅占10%,每周参加一小时家庭劳动的不足20%。久之,新一代的孩子缺乏吃苦耐劳、贪图玩乐的陋习,在自己学习、生活中就根深蒂固了。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是懒散拖沓,缺乏竞技精神和团结拼搏的意识,随之出现的是“个人行为主义”,以有“病”为由,拒绝参加体育训练和体育教学,甚至是逃课,不参加体育锻炼。

三、师资力量的短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和组织者,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指导者和体育科学知识与科学锻炼方法的传授者。由于受当前“重智轻体”、“升学第一”浪潮的影响,导致体育教师校比率不足,而各校在教师引进时对体育教师的增编重视不够,有的甚至有意压编或进行挪用。造成中小学尤其是农村师资队伍面临着优秀人才“留不住也不请进来”的困局,在数量和质量上“双重短缺”的严峻形势,难以适应当前学校体育的发展要求。调查显示农村学校普遍存在体育教师缺乏的现象。农村学校30%的村小没有专职体育教师,50%的乡级初级中学的专职体育教师不足。原国家教育委员会(86)教体字002文《关于加强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规定:小学每七至八个教学班、中学每六个教学班配备一名专职体育教师,专职体育教师人数与学生人数的比例小学为1:400、中学为1:300。由于体育师资短缺,导致全国中小学普遍存在专职体育教师人数与学生班数、人数比严重失调,体育教师工作量超重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有的学校,特别是农村小学。体育课都是由其它任课教师兼任,他们和专任的体育教师相比,就缺乏体育课堂教学所应具备专业技术技能和执教能力,无法把握体育教学的进度和精度。比如:如何安排学生的教学强度、运动负荷、训练时间,如何合理把握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运动生理反应。正因为如此,这些教师就不能科学、规范、合理的安排教学课时和训练计划,严重制约着中小学体育的健康、有序的发展,造成中小学体育脱节,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四、学校体育设施匮乏、体育经费的短缺

据相关调查显示,70%左右的学校体育设施、器材的数量没有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从地区来看,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地区尤为严重。一项对农村学校的调查显示:“十五”、“十一五”期间分别只有12.44%,25.7%的学校能够达到教育部规定的体育器材配备目录的最低要求。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投入严重不足,而学校体育的经费投入更是少得可怜,就连国家统计的资料也没有学校体育经费方面的数据,只有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模糊指标:学校体育经费要从教育经费中统筹安排解决。大多数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根本没有把体育工作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认真对待,对学校体育投入不足,学校领导划拨体育经费则更少,致使学校体育经费严重缺乏,没有经济能力购臵各种体育器材,不能满足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致使学校场地器材与学生人数比重严重失调,更加无法满足现有学生每人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空间和器材需要。据有关部门最近的调查显示,西部某省中小学学生人均体育经费为1-3元,北部某省15个贫困县的401所初中,年平均体育经费为5109元,其中400余元用于学校运动会,大部分学校不能采用现有的场地、器材上一节完整的体育课。这样的教学环境,我们如何能保证学校体育正常发挥它的育人功能。

五、社会保障功能缺位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手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同时也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课程。通过身体练习并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是体育课程的价值所在。同时体育也是

一项具有竞争性和挑战性的活动。在运动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意外事故。由于学生体育活动伤害事故赔偿责任和社会保障制度的缺位,一旦伤害事故出现,不管何种原因造成,学校和体育教师都要承担极大的精神和金钱压力,基本上是出钱买“教训”,花钱保“平安”。因此,一些学校及体育教师首先是“怕”字当头,无形中形成了“课无事故就是福”、“宁愿不要成绩,也要保证学生安全”的观念,有意识缩减甚至取消了风险较大但对学生的体能、意志品质有着深远意义的运动项目的教学。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和选择运动项目时避“重”就“轻”,越来越少的人选择耐力性、力量性、对抗性、冒险性强的体育项目。体育课渐渐演变成了“安全课”“闲散课”,体育的育人功能不断被弱化,导致体育课“空壳化”。

六、新文化背景对体育的制约

全新的教育体制和新的文化生活,从表象上看我们的学生文化生活富足有余,是精神生活的“富翁”。然而,实际调查研究表明,这些“富翁”们恰恰缺乏强硬的身体素质,身体素质和健康大幅下降,“肥胖”、“瘦弱”正是这些“富翁”群体的症状。

新文化背景并没有对中小学生产生良好的教育氛围及教学环境,反而让过多的中小学生陷入课业负担过多的重重怪圈之中,每天一个小学生需要花费一个半小时的课余时间在家庭作业上,其余时间,都花费在动画片或者是电脑游戏上,中学生则要在课余作业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忽略了课余体育锻炼。教育部在1999年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规定:中小学校要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并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绝大多数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被各种课程或综合活动所挤占,学生普遍认为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积极分子和学校运动队的训练时间,与己无关,根本没有形成自我锻炼的习惯,平均每天锻炼时间在10分钟以下的学生居然高达65.4%,60分钟以上的只有4.9%,随着年级增高,达到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的学生逐渐减少。在被调查的300多名学生中,有66%的学生每天锻炼时间不足1小时,其中,24.8%的学生每天基本不锻炼。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大多得不到保证,而学生过多的时间是用在享受新文化生活。

适龄儿童、少年体质健康关系到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因此,我们应当痛定思痛,举全社会之力,改善现有的体育教育状况,充分发挥体育教育的智能功效,有效地缓解适龄儿童、少年体质快速下降,从而为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向“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目标迈进。

第四篇:流动人口适龄儿童义务教育问题

《流动人口适龄儿童义务教育问题》文献综述农发10本蒋勇39号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的农村劳动力流动持续到现在,流动儿童即“第二代移民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是由一个渐进的过程。资料显示,我国对流动人口及其子女的关注最早可以追溯到1988年,学者许学强、黎雅在《外来劳工与城市发展初探--以广州为例》一文中初次从流动人口视角探讨城市的发展;张善余于1990在《我国省际人口迁移模式》一文中从跨流域的研究角度开创性的论述了我国社会结构中人口流动的重大变化。其后,1995年初,中国教育报刊发了记者李建平的文章《流动的孩子哪上学--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探讨》,该文章第一次比较详细的、系统的讨论了我国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这一问题开始引起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理论界的关注。在1996年原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与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等部分则展开了对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六省市的流动人口适龄儿童的就学状况的调研。

先期的研究分别从不同角度和研究领域对流动人口及其子女进行了具有先行意义的课题研究,但那时的流动儿童问题特别是这些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还没有引起研究人员的特别重视,也没有成为专门的研究领域,这一时期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问题成因的探讨、民工子女学校的调研、就学儿童的现况描述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张斌贤则认为1998年前后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可以看做问题的浮现阶段,即流动人口适龄儿童义务教育问题的提出阶段。

二、中外研究近况

西方学者从公民权利理论和教育过程层面做出了不少研究,尤其是法国学者布尔迪厄从文化再生产理论视角论述了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不平等所带来的社会价值不平衡与阶层的固化,美国学者迪麦奇则从流动阶层与固定城市阶层所占有的文化资本角度考察了美国教育的不平等;罗斯西格和安斯沃斯。达恩尼尔研究了文化资本与家庭教育资源对黑人和白人教育成就的影响;摩根从出身的差异所带来不同的教育期望角度研究了黑人和白人的教育遭遇。同是在法律、法规层面,从国际教育发展趋势来看,20世纪初以来教育机会均等问题已成为许多国家的热点问题,特别是在二战后,教育平等或教育民主化概念深入人心。1946年3月国际教育局举行的战后第一次会议将“中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列入大会议程。1948年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明确了“受教育权”是一项基本人权,从而成为教育平等和教育民主化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第14届联合国大会于1959年通过的《儿童权利宣言》,更进

一步确认了儿童的平等受教育权。

为了了解各项法律、法规中所保障的教育机会平等现状的落实情况,自20世纪50年代始,西方各国的社会科学家进行了大规模实证调查,力求描述机会均等在教育领域中所达到的实际程度。英国的《普洛登报告》(1966)、美国的科尔曼报告(196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各国学生学业成绩差异的系列报告都是在这一背景和需要中产生的研究结果。

西方学者更多关注的是种族间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这些研究都能为我们研究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提供不少借鉴和经验,尤其是美国对待外来流动人口的政府管理策略与相关法律支持,而且着重介绍了教育代金券、特许学校、针对弱势儿童的教育帮扶计划、流动儿童教育计划(MEP)的概念和措施。

在我国,自1998年后,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国内学者对流动人口适龄儿童义务教育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建构。在社会学层面,我国学者对流动人口适龄儿童做出了“边缘性第二代”的抽象性归纳。清华大学的秦晖教授认为:“第二代”的价值体系、心理状态与社会角色肯定不同于上一代。这些变化,稍有不甚就可能会形成恶性循环,加剧他们与主流社会的冲突。但如果引导得当,则可能会形成良性循环,促进他们与主流社会的融合。

同时,国内学者对流动人口适龄儿童的义务教育进行了价值视角的分析和论证。学者们普遍认为流动人口适龄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教育公平的实现,该问题解决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为教育平等带来的日益显著的社会和经济价值上。陈中原在其专著《中国教育平等初探》中对此进行了实证视角的论述,他得出的结论是教育平等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无限的人口价值以及诱人的社会安全价值。在厘清流动人口适龄儿童的义务教育价值问题的基础上,国内学者进行了一些政策性建议方面的研究。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和全国妇联的调查报告提出的保障流动儿童权益的综合性措施具有明显的代表性。

三、总结

目前大部分的研究都集中在教育学的领域。在公开发表的学术文章中,大部分都是在教育学杂志发表或由教育工作者编写的,还有部分是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主要是从教育社会学角度讨论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等问题,对于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可能带来的其他社会和经济问题,相关的文章涉及很少。发表的文章大部分都是调查报告的性质,调查主要集中在各地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现状的调查和对策分析(以及对农民工子弟学校、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方面的调查)而对针对问题核心的制度问题、社会结构问题、政策问题、公民基本权利和教育理念问题、目前教育政策的合法性基础、我国财权事权严重失衡的教育管理体制、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等,却很少涉及;跨区域问题的宏观研究、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

几乎没有出现。因此,我们有理由更多的关注以上层面的研究。

第五篇:保障适龄儿童按时入学

关于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工作的方案

为促进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高质量的义务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现对我校入学工作提出如下意见,请结合本校实际贯彻落实。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我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小学整体办学水平的同时,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通过完善小学入学办法,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保证社会的稳定,促进教育公平。

入学工作必须落实政府管理责任,发挥政策导向作用。继续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任何学校不能通过文化课考试录取新生:坚持由区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制定实施本校小学入学具体方案;坚持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依法提供相对均衡的办学条件和教育水平;坚持规范操作,做到公开、公正、公平。

二、入学相关政策和措施

(一)入学资格

1.凡年满6周岁以上且具有本校常住户的适龄儿童均须登记入学。

2.有本地常住户口的学生,安排其到学校接受义务教育。

3.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持户口簿可以在户口所在地或家庭实际居住地(凭房屋产权证或相关证明)就近入学。

4.对持有烈士子女、家庭贫困子女、现役军人子女身份证明的学生,在同等条件下应给予照顾。

5.对持有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开具的“下岗工人子女身份证明和校内企事业单位身份证明的按有本校户口的学生对待。

6.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可以在小学借读。提供户籍证明、户籍所在地无监护人的证明、暂住证、务工证和住房证,五证齐全可以免除借读费。

(二)入学方式

适龄儿童入小学,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和要求办理小学登记入学手续。要做好接收残疾儿童入学按时入学工作。对入特教学校和特教班有困难的适龄儿童少年,要根据其残疾程度,安排其入中小学随班就读,确保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三、相关工作要求

招生工作由政府负责制定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相关政策,统筹和指导小学入学工作。学校招收学生的比例,残疾学生入学和随班就读学生情况,要及时上报政府。

校政府与村组织要加强对学校招生工作的管理、指导、监督和检查,负责招生工作宣传和群众来信来访,依法处理违纪违规事件。因

此,必须加强六方面的管理:加强教育资源的管理,确保区域内义务教育公办学校资源均衡配置,满足每一位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需要;加强学校招生计划的管理,逐步按照60人班额标准制定计划,逐步实行小班化教学;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关注学生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成长过程,促进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加强义务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价,完善小学毕业考试管理;严肃招生纪律;落实公示制度,公示内容包括:当年义务教育学校招生范围和招生计划,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小学入学工作方案和招生的具体实施意见等。

小学不允许组织入学考试。小学毕业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常识。考试的范围、目标、方式均应按区上制定的考试说明执行。学校要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出发,结合课改的进程和要求,积极进行小学毕业考试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实验,正确引导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四、关于收费:小学校均不得收取入学报名费。

五、关于规范操作

小学都要按教育局规定的日期发放正式“入学通知书”。在放暑假前,小学要负责本校毕业年级学生的教育工作。小学校要严格小学学生学籍管理,控制新生的非正常流动,尤其要采取有效措施制止擅自学生流失,以保证各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六、关于宣传与监督

小学入学工作是基础教育整体改革中的重要一环,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顾全大局,规范操作,杜绝违规现象。要面向社会做好引导宣传工作,采取多种方式增加政策和工作程序的透明度。要向社会公布学校、校政府咨询和举报电话,耐心、细致地解释相关政策,接受质询,主动接受社会的监督,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维护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合法权益,树立教育新形象,保持社会稳定。

下载适龄儿童自查报告[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适龄儿童自查报告[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督促适龄儿童入学措施

    范桥完小督促适龄儿童入学措施《义务教育法》第4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

    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证明书

    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证明书________________学校: 学生姓名___________性别______出生年月__________户籍所在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监护人姓名______________,就读我校__......

    外省市户籍适龄儿童的证明材料

    zxxzxxxxxxxxxxxxxxxxxxx外省市户籍适龄儿童的证明材料 外省市户籍适龄儿童的证明材料名称: 《外省市户籍适龄儿童的借读证明(农户/非农户)》 xsz 负责办理借读证明的部门:适龄......

    适龄儿童控辍保学工作总结(范文大全)

    适龄儿童控辍保学工作总结为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要求,根据xx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控辍保学工作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的通知》《全省控辍保学夏季攻坚工作方案》和《......

    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证明书

    附件7: 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证明书___________乡镇: 兹有贵乡镇村(居)组学生,性别,出生年月,身份证号码,现在我校就读,编入年班,学号,其监护人,联系电话。 特此证明。经办人(签字):(学......

    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登记制度

    小学学龄前及学龄人口登记制度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2013年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申请

    2013年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申请在丰台区小学入学办理程序一、入学条件1、2006年9月1日至2007年8月31日出生的适龄儿童,且未就读过小学。2、经丰台区所属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

    无户口适龄儿童入学户口证明1[范文模版]

    无户口适龄儿童入学信息证明及保证书(教育局留存) 乡镇序号:___________ 学籍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_____________,性别_________,于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_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