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彬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彬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管理,确保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建设任务的全面完成,提高专项建设质量和效益,切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25号)、《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财农„2007‟327号)、《陕西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意见》(陕政发 [2008]2号)和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农业厅、林业厅、水利厅《关于做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实施工作的意见》(陕发改农经[2009]1447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是指我县纳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和年度计划的项目。包括基本口粮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补植补造、后续产业发展和退耕农民技能培训的管理。
第三条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以县为基本建设单位,以计划、农果、林业、水利等部门为项目实施单位,以退耕农户为项目建设受益对象。
第四条 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要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解决退耕区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生计问题为重点,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为目标,采取综合措施,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改善退耕农户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建立起促进生态改善、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五条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必须坚持以解决退耕农户的长远生计问题为重点,优先解决退耕农民的吃饭、烧柴和增收问题,统筹发展任务,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推进的原则;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基本口粮田、农村能源、生态移民等项目建设的内容和规模,针对不同区域,制定不同的建设目标和支持措施的原则;必须坚持从改善当前退耕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着手,结合退耕还林地区长远规划,整合各种支农惠农资金用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原则;必须坚持项目安排要尊重和体现退耕农民意愿,让退耕农民直接受益,切实维护退耕农民群众在规划实施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原则;必须坚持在充分利用好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支持的同时,广泛动员退耕地区农民群众及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建设,增加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的原则;必须坚持规划实施要落实到具体项目上,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管理。在项目前期工作、建设实施和运行管理(建后管护)各个阶段,要落实相关措施,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良性运行的原则。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六条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由县人民政府负总责。县人民政府是项目管理的责任主体,具体负责专项建设的组织实施、项目管理;乡(镇)人民政府承担专项建设的组织发动工作;县政府成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专项建设组织、协调、验收结果汇总和质量认定工作。
第七条
县发展计划局对项目实施负有组织、协调、监管责任,要做好规划实施的统筹协调,负责项目审批和计划管理工作,协调部门之间项目资料编制工作,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在项目实施阶段,对相关工程材料采购、工程招投标进行指导、监督和协调,随时掌握项目实施进度,及时纠正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会同有关部门制定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第八条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县计划局负责生态移民项目的组织实施、建设管理工作;县水利局负责基本口粮田项目的组织实施、建设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县农果局负责农村能源项目的组织实施、建设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县林业局负责补植补造和后续产业中林业类项目及农民技能培训的组织实施、建设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县畜牧局负责后续产业中养殖业类项目的组织实施、建设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
第三章 计划管理
第九条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农村能源、生态移民、补植补造、农民技能培训项目按实施方案管理,后续产业项目按项目管理。年度项目建设投资计划由县计划局会同县财政局和行业主管部门依据批准的规划,在认真落实建设用地、管理体制、群众积极性等各项建设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编制并逐级上报。前期工作不完善、建设条件不落实、未经审批的项目不得列入年度项目投资计划。年度任务计划建议方案应包括上一年度计划执行情况和本年度计划安排的初步意见。
第十条 县计划局会同财政、水利、农果、林业、畜牧等部门,依据批复的年度建议计划,按类型分别编制基本口粮田、农村能源、生态移民、补植补造、技能培训方面的项目建设实施方案,上报市发改革委及行业主管部门。新建后续产业项目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按规定核准(备案)的企业投资项目(除林业项目外)编制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第十一条 县计划局依据批复的项目年度实施方案,将批准的年度项目建设任务及资金计划下达到相关部门,各项目实施单位按照项目批复的工程建设任务落实到退耕区域范围内的乡镇、村和退耕农户,并组织具体建设单位按要求施工。第十二条 年度计划一经分解下达,要严格执行。因特殊情况确需变更的,原则上在单项规划内调整,由县计划局和行业主管部门共同提交变更报告(其中必须附退耕农民意愿资料),报市审批部门批准。各项建设任务的中央补助标准要从严控制,国家已有明确规定的补助标准不得随意变更。
第四章 建设管理
第十三条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管理。要落实项目建设责任主体,建立健全招投标、合同管理、质量监督、检查验收、运行管护等项目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确保工程保质保量按期建成,发挥效益。规模较大的工程项目要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和工程建设合同制。小型工程要继续完善和推广主要材料设备集中招标采购、巡回监理和受益农民跟班监督等好的做法和经验,由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组织设计和专业施工队伍并选派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现场指导施工,切实提高建设质量。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项目实施的技术指导、检查和监督工作。积极组织退耕农户参加项目建设,确保退耕农户获得劳务收入。
第十四条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实行公示制。项目实施前,具体实施部门要会同乡镇政府将项目名称、范围、目标、任务、资金向项目区群众公示,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第十五条 加强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必须建立规范完善的档案,要建立电子和文本双重档案。有关项目建设的相关文件、实施方案、阶段性项目建设总结、检查验收资料、资金审计报告、项目监理报告、技术资料、图片资料、统计数据和录像资料等要有专人负责,分门别类地归档保存,严格管理。
第十六条 要加强项目建设信息和报送工作。具体工作由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项目建设实行定期报送制度,各项目任务单位要在每年4月1日、7月1日、10月1日前将上一季度项目建设情况,1月1日前将上一年度的工程建设情况以书面报告和项目报表两种形式报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县计划局将项目建设情况报市发展改革委。
第五章 资金管理
第十七条
项目建设采取国家专项资金和地方投资相结合、受益群众投工投劳机制。要完善投入机制、引导与调动社会其他资金投入项目建设,把国家支持与广大农民群众自力更生、投资投劳有机结合起来,按照“一事一议”的方式,发动群众以自筹资金、投工投劳等方式,增加对工程建设的投入。制定优惠政策措施,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国家和省批复规划确定的中央专项资金总额,实行包干使用,自2008年起,分8年安排。
第十八条 各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按照“政府统筹、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一规划、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以《规划》为依据,以县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将在建的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小型农田水利、土地整理、农村能源、移民搬迁、生态环境建设等项目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有机整合起来,发挥项目的聚集效应。
第十九条 县财政局负责项目资金拨付,筹措项目配套资金,落实工作经费,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加强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条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的拨付,首先由项目实施单位根据项目建设内容,向财政部门提出拨款计划(包括项目建设内容、资金使用明细、资金额度等),县财政部门按照项目任务计划,采取国库集中支付,先行拨付项目资金30%作为启动资金,资金直达项目建设单位专户;项目竣工后,由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验收,县财政部门依据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具的项目验收合格证等书面材料再拨付剩余项目资金。
第二十一条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项目建设资金要做到专人管理,专帐核算,做到帐目清晰、手续齐全、管理规范,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截留、挪用,不得改变资金用途,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项目建设资金不得列支设计、检查验收等工作费用。
第二十二条 要严格资金用途管理。后续产业项目建设中央专项资金只能用于项目建设所需原材料、种苗等的购置以及机械作业费、劳务费,中央补助资金形成资产的权益要落实到农户,不能向承包大户集中。
第二十三条
各有关部门要与审计部门密切配合,对资金拨付、使用情况定期检查和审计。对查出的违规、违法问题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第六章 检查验收
第二十四条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属国家重大生态项目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组织各相关部门加强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目标考核和通报,对建设进度和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根据实际情况可暂缓安排专项资金,直至整改合格。
第二十五条 工程验收分为自查验收、联合复验和省市抽查。自查验收由项目实施单位组织实施,联合复验是在自查验收的基础上,由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实施。县级以联合复验为主,于每年6月底和12月底分两次对项目进行检查验收。在联合复验的基础上,接受由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组织省市发改、财政、农业、扶贫、林业、水利等部门的抽查。
验收的主要内容有:项目建设任务的专项资金是否按计划完成;项目质量是否达到规定的标准;资金拨付、管理与使用是否符合制度规定,有无违规问题;工程管护措施是否落实;各项效益指标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工程档案、信息报送制度是否到位。
验收具体办法按照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 项目验收合格后,必须及时明确权益,落实各项工程运行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制定管护制度,建立档案,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没有制订详细管(维)护办法或制度、未落实管(维)护责任和人员、不能确保持续发挥效益的已建项目不能通过验收。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第二篇:[2010]1382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2011-06-14
国家发改委 监察部 国土部 水利部 农业部 审计署 国家统计局 国家林业局 国家粮食局 发改西部〔2010〕1382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投资效益,根据《退耕还林条例》、《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25号)等有关法规和政策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建设项目,是指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中的基本口粮田、农村能源、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含退耕农民就业创业转移技能培训)和补植补造等项目。
第三条实施建设项目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坚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与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相结合;
(二)坚持国家支持与退耕农户自力更生相结合;
(三)坚持中央制定统一政策与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相结合。
第四条实施建设项目的目标是:
(一)加强林木后期管护,搞好补植补造,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杜绝砍树复耕现象发生,确保退耕还林成果切实得到巩固;
(二)通过基本口粮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等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退耕农户吃饭、烧柴、增收等当前生活困难和长远发展问题。
第五条建设项目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审批并组织实施,严格按规划编制计划,按计划编制方案,按方案编制设计,按设计组织施工和验收。以退耕还林工程县(市、区)为基本建设单位,以退耕还林村为基本单元,统筹落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各项措施。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六条按照《国务院关于同意建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批复》(国函„2009‟93号)要求,建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监察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审计署、国家统计局、国家林业局、国家粮食局等部门组成部际联席会议,负责协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有关工作,研究解决建设项目实施中的重大问题,指导、督促地方落实建设任务。
第七条在部际联席会议统一协调下,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沟通,协同配合,形成合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建设项目任务计划的审查和综合平衡,会同财政、林业、农业、水利等部门下达建设任务计划;负责建设项目的综合协调,对生态移民建设项目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对各类建设项目进行稽察。
国土资源部参与基本口粮田和相关项目建设的指导、监督检查。
水利部负责基本口粮田建设中的坡耕地水土综合治理工程、坝地、沟滩地建设、退耕还林相关水利设施建设的指导、监督检查和水土保持专项工程验收。
农业部负责基本口粮田、农村能源、农民工培训以及后续产业发展中农业建设项目的指导、监督检查。
国家林业局负责补植补造项目以及农村能源、后续产业发展中林业建设项目的指导、监督检查;参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其他建设项目的指导、监督检查。
国家粮食局负责退耕地区粮食市场的监测和供应,保持粮食价格基本稳定,确保退耕农户口粮需要。
监察部、审计署、国家统计局分别依法对建设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察、审计和统计。
第八条建设项目实行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坚持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四到省”。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将目标、任务、资金和责任分解落实到县(市、区),并督促各县逐乡、逐村、逐户予以落实。
地方各级政府应当建立相应的工作协调制度,确定一个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总协调工作,明确部门分工和责任,并将有关制度和部门分工情况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备案。
第三章计划管理
第九条各省(区、市)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林业、农业、水利等部门,根据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于每年11月30日前将下建设任务和资金使用建议计划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农业部、水利部等部门,并附送当年计划执行情况。
第十条纳入建设任务和资金使用建议计划的建设项目,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属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内的项目;
(二)自筹资金基本落实(包括劳务配套);
(三)项目前期工作已经完成,具备开工条件。
第十一条各省(区、市)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林业、农业、水利等部门,按照国家下达的建设任务计划和专项资金预算,在两个月内分解落实本省(区、市)的建设任务,将专项资金预算下达到项目县,同时抄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农业部、水利部备案。
各地在分解下达国家投资计划时,要明确项目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建设工期,以及省、市、县等各级配套投资比例和数额。
第十二条建设任务计划一经下达,应当严格执行。因特殊情况确需变更的,须报原审批部门审批,并确保不影响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目标任务的完成。
第十三条建设项目应当按照类型编制实施方案、初步设计(作业设计)。初步设计(作业设计)必须由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承担编制,图、文、表齐全,科学合理,各项建设任务落实到山头地块和退耕农户。
实施方案、初步设计(作业设计)等编制和审批程序,由省级人民政府或省级人民政府授权的部门具体制定,并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备案。
第四章建设管理
第十四条各省(区、市)应当切实加强项目建设管理,提供工作经费等保障条件,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各项制度。对较小项目难以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的,要积极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
第十五条实行建设项目公示制。项目实施前,县级有关部门要会同乡镇政府把项目名称、目标、任务、资金来源与建设内容和规模等,以村为单元向项目区退耕农户进行公示,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第十六条项目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初步设计(作业设计)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组织施工,不得擅自降低建设标准和工程质量。
第十七条加强项目建设档案管理。有关项目建设的相关文件、实施方案、初步设计(作业设计)、招标投标资料、阶段性项目建设总结、检查验收资料、资金审批和审计报告、工程监理报告、技术资料、图片照片、统计数据和录像资料等,项目工程县要按整理成册,分类归档保存,专人负责。
第五章资金管理
第十八条严格执行经国务院批准同意,财政部、原国务院西部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家粮食局等部门印发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严格资金支出管理,严禁弄虚作假骗取和截留挪用建设项目资金。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对资金使用和管理的监督检查,有关部门和地方应当支持配合。
第六章验收与管护
第十九条各省(区、市)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建设项目进行检查验收。建设项目检查验收分为自查验收和联合复查。自查验收由县级负责组织实施总协调的部门会同其他有关部门实施。联合复查在自查验收的基础上,由省级负责组织实施总协调的部门会同其他有关部门实施。
第二十条检查验收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项目任务和投资是否按计划完成;
(二)建设项目是否按规定组织实施;
(三)项目质量是否达到设计标准和要求;
(四)资金拨付、管理与使用是否符合财务制度,有无违规问题;
(五)项目管护措施是否落实到位;
(六)各项效益指标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七)项目档案、信息报送等管理措施是否落实。
各类建设项目具体检查验收办法由行业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第二十一条建设项目验收合格后,应当及时办理移交手续,明确产权,落实项目运行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制定管护制度,建立档案,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
建设项目所在乡镇和村组要落实后期管护制度。
第二十二条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可以根据需要,对各省(区、市)建设项目分别组织或联合组织监督检查。
国家林业局要对退耕还林省级复查结果进行核查,并将核查结果通报有关部门。
第二十三条各省(区、市)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在检查验收、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纪行为,依照《退耕还林条例》、《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信息统计与效益监测
第二十四条各省(区、市)应当加强建设项目信息统计工作,建立完备的信息统计报送制度。建设项目信息由省级负责组织实施总协调的部门负责汇总报送。
各省(区、市)应当建立建设项目信息汇总审核制度,明确项目县报送信息的汇总审核要求,各省(区、市)汇总信息须经省级负责组织实施总协调的部门审核无误后上报。
第二十五条汇总报送的信息内容包括:
(一)上半年和建设项目完成情况;
(二)上半年和粮食补助生活费补助资金兑现情况;
(三)全年建设项目完成情况总结,包括项目进展情况、主要做法和存在问题、下一步工作安排及建议等。
上半年信息于每年7月31日前、信息和全年总结于次年2月底前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各部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上报信息进行汇总分析,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汇总分析情况及时提供给部际联席会议。
第二十六条建设项目实行效益监测。效益监测分为工程区生态、经济社会发展、退耕农户生活三类。
生态环境监测,主要监测退耕还林地区退耕还林以来工程区植被盖度、生物多样性、土壤理化性状、水土流失状况、河川径流量、含沙量、降雨量变化、大风(沙尘)天数变化等连续动态变化信息。
经济社会发展监测,主要监测退耕还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掌握退耕还林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退耕农户生活监测,主要了解退耕农户收入、口粮保障、能源消费的信息,掌握退耕农户长远生计解决情况。
第二十七条生态监测依托现有的监测技术力量和队伍。国家林业局会同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具体负责监测技术指标及方案的制定、监测的技术指导和监测结果汇总;各省(区、市)林业部门会同国土资源、水利、农业部门在国家统一指标和方案下负责本省(区、市)监测的技术指导和监测结果汇总。
经济社会发展和退耕农户生活监测由国家统计局监测网负责。
第八章附则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各省(区、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并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备案。
第三十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重庆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管理办法
重庆市财政局
重庆市农业委员会
重庆市林业局
重庆市水利局
关于印发重庆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管理办法的通知(渝发改农„2009‟350号)
各区县(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局、农业(畜牧)局、林业局、水利(水务)局:
为规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建设管理,确保退耕农户长远生计得到有效解决,退耕还林成果得到切实巩固,按照国家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建设管理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我们制定了《重庆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管理办法》,并已通过市政府法制办审查登记(渝文审?2009?16号),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重庆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管理办法
重庆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建设管理,确保退耕农户长远生计得到有效解决,退耕还林成果得到切实巩固,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25号)、财政部等《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财农„2007‟327号),国家发展改革
委、财政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水利部(以下简称“国家五部委”)批准的《重庆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市政府《关于完善退耕还林后续政策措施的意见》(渝府发„2007‟119号)和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实施生态和扶贫移民工作的意见》(渝办发„2008‟65 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建设的基本口粮田、农村能源、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和补植补造工程。
第三条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建设以退耕还林村为基本单元,非退耕还林村不得纳入规划范围。
农村能源、生态移民的受益对象为退耕农户。纳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实施生态移民的退耕农户不再享受易地扶贫补助政策。其他工程建设受益退耕农户数必须占该项目农户数的60%以上。
第四条 各区县(自治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国家专项补助资金总额按国家核查的各区县(自治县)退耕还林面积核定,分8年平均安排,逐年下达,包干使用。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五条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由市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市林业部门牵头,市级各部门合力推进,各区县(自治县)负责组织实施。实行“目标、资金、任务、责任”四到县和部门监管、综合协调、专项验收的管理方式。市级各部门应按职能分工,各负其责、通力合作。
(一)市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综合协调,汇总审核区县(自治县)上报的建设任务和投资计划,会同市财政、市农业、市林业、市水利等部门下达投资计划,负责生态移民的建设管理,牵头组织综合验收。
(二)市林业部门负责做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实施区域范围审核,负责薪炭林、林业后续产业及补植补造的技术指导、工程质量监管、建设推进、信息收集及专项验收,负责补植补造作业设计的审查,并做好与森林工程建设的有机衔接。
(三)市财政部门负责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的拨付和监管。
(四)市农业部门负责基本口粮田、农村能源(除薪炭林外)、农业后续产业的技术指导、工程质量监管、建设推进、信息收集及专项验收,负责基本口粮田作业设计的审查。
第六条 各区县(自治县)政府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建设的责任主体,应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建设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定期检查,严格考核。区县(自治县)发展改革、财政、农业(畜牧)、林业、水利(水务)等部门应按照政府的统一部署,切实履行职责,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建设。
第三章 计划管理
第七条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建设应统一规划,统筹安排,优先解决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和困难退耕农户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各区县(自治县)应按照因地制宜、突
出重点、统筹兼顾、注重实效的原则,按照《重庆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核定的各区县(自治县)的规模任务,结合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编制任务和投资计划。
第八条 各区县(自治县)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同级林业、财政、农业(畜牧)、水利(水务)等部门,联合编制建设任务计划,并上报市有关部门。
建设任务计划基本内容包括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建设的安排原则、主要建设规模及内容、投资及资金筹措方案等。
第九条 市发展改革部门负责会同市林业、市财政、市农业、市水利等部门对各区县(自治县)上报的建设任务计划进行审查和汇总,编制全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资金申请计划报国家五部委。市根据国家核定我市的任务计划分解下达各区县(自治县),各区县(自治县)据此编制实施方案和投资计划,并报送市有关部门,再由市发展改革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分解下达投资计划,并上报国家五部委备案。
第十条 各区县(自治县)发展改革和林业部门会同区县(自治县)相关部门按照市下达的投资计划,于20个工作日内分解下达投资计划,并报市有关部门备案。
投资计划一经下达,应严格执行。如因特殊原因确需调整投资计划的,应报原审批机关批准,并抄送市有关部门备案。
第四章 项目管理
第十一条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各区县(自治县)应切实做好专项规划、实施方案及作业设计的编制和报批工作。
(一)专项规划。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是编制建设任务和投资计划的基本依据,各区县(自治县)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同级财政、农业(畜牧)、林业、水利(水务)等部门,按照市有关部门《关于印发重庆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的通知》(渝发改农„2008‟1644号)要求,抓紧修编完善本级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送市级有关部门备案。
(二)实施方案。各区县(自治县)应根据专项规划,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由市发展改革、市农业、市林业等部门联合审批。实施方案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项目建设单位;
2、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取得的经验、存在的主要问题;
3、本工程实施范围基本情况。包括工程区涉及的各退耕还林村社会经济现状、土地利用现状、涉及的退耕农户数、退耕农户生产生活状况、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工程建设条件等;
4、实施方案编制的依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5、主要建设任务。包括各项工程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及采取的主要技术路线、种苗供应方案等;
6、投资概算。测算总投资及单项工程投资,按国家专项资金补助标准明确各单项工程建设投资来源;
7、效益分析与评价。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指标应量化(含各项工程受益农户总户数、受益退耕农户人数);
8、保障措施。包括组织领导、项目及资金管理、科技支撑和配套政策措施等;
9、必要的图表。包括各退耕还林村基本情况表、土地现状表、各项工程任务分解表(到退耕还林村)、项目布局图和典型工程设计图。
10、招标方案。包括招标范围、招标方式和招标组织形式等。
(三)作业设计。作业设计是指导基本口粮田、补植补造工程建设必要的技术文件,要将建设任务落实到山头地块。作业设计由市农业、林业等行业主管部门提出审查意见后,各区县(自治县)行业主管部门会同发展改革部门审批。
第十二条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并根据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各项工程建设性质、单项工程合同额等情况,落实工程招投标制和监理制。对达到《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发展和计划委员会关于贯彻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渝办发„2001‟29号)规模标准的必须招标的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应严格依法招标。各区县(自治县)按照国家及市有关要求,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按项目
进行管理,按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组织施工,按进度拨付资金,按绩效开展考核,认真做好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监管,确保项目建设目标的实现。
第十三条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实行项目公示制。各区县(自治县)应将国家政策、项目名称、项目法人、建设任务及规模、建设目标、实施范围、建设期限、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施工单位及联系人等纳入项目实施区域的村务公开范畴,对资金使用和兑现情况及时公开,增强项目运作的透明度,确保项目区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广泛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提高广大群众参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
项目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优先和充分吸纳项目所在地农民投工投劳参加工程建设,并支付足额劳务报酬。
第十四条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实行合同管理制。建设单位要与施工单位依法签订合同,明确规定项目的投资额度、建设规模、技术标准、完成数量、质量和工期等。
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作业设计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组织施工,不得擅自降低建设标准和工程质量。施工单位要有施工记录,按建设进度对已完成部分特别是隐蔽工程项目,必须经监理、质检人员对上一工序验收合格后方能进入下一工序施工。
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法人按照各自的职责对承建项目的工程质量负终身责任。
第十五条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实行年报制度。各区县(自治县)发展改革部门、林业部门会同同级财政、农业(畜牧)、水利(水务)等部门,结合任务安排、工程建设进展、资金使用和管理、专项验收和综合验收等情况,于每年12月31日前,向市有关部门报送工作报告。市林业、农业部门分别负责对区县(自治县)农业(畜牧)、林业建设工作进展情况整理汇总后,送市发展改革委。
工作报告内容应包括工程建设进展、任务和投资完成情况、主要经验、存在的问题、下一阶段需解决落实的问题及工作建议,并以书面报告和工程建设报表两种方式上报。
第十六条 各区县(自治县)应认真做好工程建设资料收集和档案管理工作,使工程建设相关文件、作业设计方案、检查验收资料、工程监理报告、技术资料、统计数据、工程前后图片科学分类归档,确保资料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第五章 资金管理
第十七条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建设资金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不得作为其他中央补助项目的地方配套资金。
第十八条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工作经费按照渝府发„2007‟119号文贯彻落实,主要安排用于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信息统计、检查验收、日常管理和退耕农户直补工作经费等。
第十九条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实行先建后补,确须集中采购的物资实行政府采购,具体专项资金和工作经费使用与管理办法由市财政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农委、市林业局等部门另行制定。
第六章 竣工验收
第二十条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实行专项检查和竣工验收制度。建设任务完成后,各区县(自治县)农业(畜牧)、林业、水利(水务)等部门会同同级发展改革,按职责分工,分别对各工程建设任务完成量和建设质量开展自查,在此基础上,提请市行业主管部门分别对基本口粮田、农村能源、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和补植补造进行专项验收,凡专项验收合格的,由市发展改革委组织市相关部门进行综合性验收。
第二十一条 验收的主要内容包括各单项工程建设任务和投资是否按计划完成;项目实施区域是否在退耕还林规定的范围实施;项目质量是否达到规定的标准;资金拨付、管理与使用是否符合制度规定;工程管护措施是否落实;各项效益指标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工程档案、信息报送等管理措施是否到位。
竣工验收资料包括:项目建设管理工作报告;竣工验收鉴定书;项目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及批复文件;投资下达计划文件;项目公示资料;招投标情况备案资料;施工承包合同;运行管理工作报告;竣工决算报告;审计资料;工程汇总表;受益户签字花名册;建设大事记及其他有关资料。
第二十二条 工程验收合格的,应按照“产权明晰、责权统一、管理到位、有利于工程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及时办理移交手续,明确产权,落实各项工程运行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制定管护制度,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第七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三条 区县(自治县)相关部门应适时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建设进行检查、指导,了解和掌握工程建设、资金到位及使用管理等情况,及时纠正和督促整改存在的问题,并自觉接受各级审计、稽察部门的审计和稽察。
第二十四条 市相关部门应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建设的计划执行、资金到位及使用管理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及时纠正和督促整改存在的问题,对情节严重的,予以通报批评;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各区县(自治县)可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并报市有关部门备案。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30日后实施。
第四篇:和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和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建设项目
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建设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的实施管理,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益,根据国家批复的《安徽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和单项工程建设规划》和《安徽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实施细则》(财农„2008‟1778 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和县境内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建设项目的实施管理,包括: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农村能源建设项目、后续产业发展农业基地建设项目、农民技能培训项目及林业项目。
第三条 基本原则:部门负责,镇村实施,规范操作,保证质量。
第四条 项目责任:项目建设由县政府负总责,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各项目镇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县发改委负责组织协调、汇总上报;县财政局负责专项资金的拨付和监督管理;县监察局、审计局等参与监督和管理;单项建设项目牵头部门负责单项建设项目的实施管理,包括制定单项建设项目实施管理细则、编制项目实施方案、管理项目建设过程、项目检查验收。单项牵头部门:县农委负责基本口粮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后续产业发展农业基地建设和退耕农民就业创业转移技能培训;县林业局负责后续产业发展林业基地建设及补植补造;县水务局参与基本口粮田建设中农田水利方面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
第五条 建立项目建设工作机制。
(一)会商机制。县政府建立项目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委,对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不定期召集相关部门会商研究,提出解决办法。
(二)情况通报机制。县相关部门、各项目镇人民政府以信息、会议、协商等形式相互通报项目建设情况,县发改委及时汇总通报相关信息。
(三)督查、检查机制。县政府统一对项目建设、检查验收、专项资金兑现或拨付等工作进行督查。
(四)项目镇政府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确定相关人员,明确相关职责。
第二章 实施方案编报与审批
第六条 县牵头部门依据省里下达的任务计划,结合我县实际,编制全县单项实施方案,报省级主管部门审批。
第七条 单项实施方案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项目名称、项目地点、建设内容。
(二)项目施工技术标准、工程量。
(三)投资概算和资金来源。
(四)保障措施。
(五)效益分析和评价。
(六)相关表、图。
第八条 实施方案一经批准,原则上不得变更,确需变更方案和调整概算的,经县政府同意报原审批部门批准。
第三章 项目实施
第九条 按照各单项建设项目管理实施细则,牵头部门按照批准的实施方案,本着“程序规范,操作简便”的原则,组织具体项目施工。
第十条 基本口粮田建设由县农委牵头,各镇负责组织实施,采取公开招投标的方式确定施工单位。农村能源建设项目由县农村能源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实行职业准入制度,并采取政府公开招投标采购方式确定施工单位。后续产业发展农业基地建设、林业基地建设及补植补造分别由县农委和县林业局牵头负责,各项目镇人民政府组织项目建设业主或退耕农户实施。
第四章 检查验收
第十一条 实行“谁牵头规划,谁组织实施,谁负责验收”责任制。
第十二条 项目实施镇在项目完工后,对照本办法先进行自验,并撰写自验报告,收集相关材料,向各项目牵头部门提出验收申请。牵头部门在接到验收申请后,按照实施方案及施工技术标准对已完工建设项目进行检查验收。当年因特殊原因未完工的,顺延到下一年实施和验收。第五章 档案管理
第十三条 项目工程档案是项目工程检查验收和专项资金兑现的直接依据。牵头部门、主管(责任)单位、项目镇政府必须建立规范完善的项目工程建设档案(包括电子和文本双重档案),并由专人管理。
第六章 专项资金管理
第十四条 专项资金实行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具体依照《和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和资金拨付实施细则》执行。
第七章 监督检查
第十五条 项目建设实行公示制。各项目镇须在项目区将项目建设有关情况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 天,并拍照留存。项目实施前须公示的内容包括项目建设内容、建设规模、施工技术标准、建设地点、投资及构成、补助对象、补助标准、项目实施单位、管理责任单位、技术负责人等。项目实施后应公示的内容为检查验收结果、报账情况等。
第十六条 县监察局、审计局按照项目监管的有关规定,对项目建设和专项资金进行监督和审计。
第十七条 对违反专项资金使用规定,截留、挤占或挪用造成资金损失的单位或个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第八章 附则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县农委、财政局、林业局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实施情况汇报
彬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实施情况汇报
彬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11月24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彬县县政府对张科长一行莅临我县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彬县2008-2009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方面的工作做以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项目进展情况
2008-2009年省市下达我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共5个项目,计划新建基本口粮田33750亩,农村能源10871口(台),补植造林19600亩,发展后续产业22500亩,退耕农民技能培训2000人(次)。项目总投资8230.1万元,其中专项资金3500.95万元,各级配套及农民自筹4729.15万元。
项目建设启动以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作为改善民生、促进“三农”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全面发动、精心组织、集中投入、科学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目前,已建成项目五类7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356.3万元,其中专项资金2811.05万元,各级配套及农民自筹3545.25万元。具体情况为:
(一)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2008-2009年上级下达我县基本口粮田建设任务33750亩,其中新修基本口粮田16750亩,改造提高2350亩,土壤改良和培肥地力6450亩,田间设施配套8200亩。2008年基本口粮田建设任务20000亩,其中新修基本口粮田11000亩,土壤改良和培肥地力5000亩,田间设施配套4000亩; 2009年建设基本口粮田任务13750亩,其中新修基本口粮田5750亩,土壤改良和培肥地力1450亩,田间设施配套4200亩,改造提高2350亩。截止目前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完成投资3334.02万元,其中专项资金1350万元,各级配套及农民自筹1984.02万元。
(二)农村能源建设项目。2008-2009年上级下达我县能源建设任务10876口(台),其中新建户用沼气池8909口,建设节柴灶130口,安装太阳灶1837台。截止目前2008年4596口(台)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其中新建户用沼气池3959口,安装太阳灶637台;2009年建设任务已完成1676口(台),其中新建户用沼气池346口,建设节柴灶130口,安装太阳灶1200台。累计完成投资1844.76万元,其中专项资金724.43万元,各级配套及农民自筹1120.33万元。
(三)后续产业项目。2008-2009年上级下达我县后续产业项目建设任务22500亩,其中新建晋枣示范园4000亩,改造提高低效柿子、晋枣园18500亩。截止目前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完成投资1037万元,其中专项资金622万元,各级配套及农民自筹415万元。
(四)补植项目。2008-2009年上级下达我县补植任务19600亩。2008年建设任务4600亩,2009年建设任务15000亩。截止目前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累计完成投资103.02万元,其中专项资金84.62万元,各级配套及农民自筹18.4万元。
(五)农民技能培训。2008年上级下达我县退耕农民技能培训2000人(次),截止目前培训任务已全面完成。累计完成投资37.5万元,其中专项资金30万元,地方配套及农民自筹7.5万元。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领导,夯实项目建设责任。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是一项政策性强、内容繁多、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只有各单位、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并且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对待,精心组织实施,才能共同抓实抓好项目建设工作。为使项目落到实处,县里成立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副组长。发改、农果、林业、水利、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负责项目的宣传发动、组织领导、规划编制、检查督促、验收评估、监督管理和综合协调。县巩固办制定了《彬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管理办法》,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职责任务,从而进一步夯实了项目建设责任,落实了项目建设责任主体。各行业主管部门、各项目乡镇、村也分别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项目规划设计、技术指导、日常管理等工作。
(二)广泛宣传,动员群众主动参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任务十分艰巨的工作,同时又是一项新工作,实施难度较大。为给扎实有序推进专项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我县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大力宣传开展专项建设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改善退耕户生产生活条件,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和助农增收方面的重要意义;宣传专项建设的政策要求、步骤、方法、操作程序,让退耕农户和广大基层干部群众了解专项建设的政策、方法和步骤,从而主动参与专项建设。
(三)因地制宜,精心规划设计。项目实施前,行业主管部门,抽调专门人员深入村组,进行调查摸底。深入践行“一事一议”政策,把决策权和主动权交给群众,对项目的实施写下了项目承诺书,使工程的建设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广泛拥护和参与。在项目规划中,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步推进、远近结合、综合整治”的原则,紧密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妥善布局。把项目建设内容落实了到山头、地块和退耕农户,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依据。在项目设计上,聘请资质单位,坚持治水改土并重,工程措施和生物农艺措施相结合,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方针。在项目计划安排上,整合部门资金投入,在尊重农户意愿的基础上,根据集中连片的原则,将巩退项目资金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和土地整理等项目资金有机结合,形成投入合力,确保项目受益农户。
(四)强化监管,确保项目规范运作。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建设内容多,建设周期长,建设规模大。为此,一是规范项目管理。实行项目公示制。项目实施前,具体实施部门会同乡镇政府以村为单位,将项目建设规模、内容、标准及受益农户情况在村公示栏进行公示,接受广大群众和社会的监督。实行合同管理制。每个工程项目,项目法人与工程施工方签订工程施工合同,项目法人严格按施工合同对工程施工方进行管理和监督。实行项目招投标制。对建设规模较大的基本口粮田、农村能源建设项目,由县巩固办会同项目法人及财政、审计、监察等相关部门,采取公开招标、政府采购的方式,择优选择施工队伍和供应商。实行工程监理制。为严把工程质量关,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实行了工程监理制,对工程进行全程监理。同时,在工程建设中,让村民参与施工质量的监督,确保群众对工程建设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充分调动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二是加强资金监督管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专项资金严格执行专项建设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实行了专户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严格按管理程序建帐、支付和结算,实行帐户封闭运行,项目法人“一支笔”审批制。工程实施中,全面实行部门监管、过程监管和动态即时监管“三结合”,发改、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全程介入,定期不定期对工程建设情况、运行情况、资金使用情况、效益发挥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工程结束后,在项目实施单位竣工决算的基础上,审计部门对整个工程进行了全面审计。做到了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审计到项目,确保了资金使用的安全高效。三是加强建设档案管理。项目建设档案,是项目各个时期的历史记录和资料数据库,是了解建设过程、修订经营措施、分析成效、监测和评价建设效果的基本依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立健全了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制度,抓好项目资料的收集、整理及归档工作,各行业建设单位对有关工程建设的相关文件、初步设计方案、阶段性项目建设总结、检查验收资料、资金审批和审计报告、工程监理报告、技术资料、图片照片、统计数据和录像资料等,做到了专人负责,分门别类地归档保存。为掌握项目建设、修订经营措施、分析成效、效益监测和评价建设效果提供完整的项目档案资料。四是加强项目建成后的管护,确保工程长效性。确立“工程建设与管护同步走”的管理方针,建立项目后期管护责任制,按照“谁受益、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落实了管护责任。
(五)行政推动,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为了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一是实行了目标考核制度。每年初对全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任务进行了分解,纳入管理目标进行考核,明确了搬迁项目建设的奖惩措施和主要阶段目标,做到了项目建设有目标,考核有指标,奖惩有依据。二是建立了县级领导包抓工作制度。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严格实行了“五个一”的责任机制,即“一个项目,一名县级领导,一套工作班子,一个实施主体,一抓到底”,把项目建设工作责任夯实到县级领导、部门领导和乡镇领导身上,形成班子抓、专人抓、主管部门协调抓的工作机制。项目实施部门也相应成立了办公室,协调处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种事务。三是实行了项目建设督查制度。把项目建设列入全县重点工程和“民生八大工程”重点督查项目,实行月考核、季通报,县上主要领导、主管领导不定期带领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深入项目实施乡镇、村检查项目建设情况,并现场解决存在的具体问题,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按期竣工。各相关职能部门主动作为,积极工作,实行了干部分片包干负责,一包到底的办法,加强技术指导。县两办督查室、县巩固办定期或不定期地派出工作组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指导、抽查、督促,及时与项目单位交换意见,形成了行业部门当业主,相关部门搞服务,财政管支出,发改揽统筹,两办抓督查的工作推进机制,确保了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
三、存在问题
从前阶段巩退项目实施情况看,我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领导重视、部门配合、责任落实、措施得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从根本上改善我县退耕区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作出了贡献,成效有目共睹。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在项目的规划、实施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宣传力度不够。一些退耕农户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认识不高,存在重造轻管现象,给项目实施造成一定困难。
二是管理不规范。由于由于专项建设是一项新的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比如林业、农业、水利、畜牧、发改、财政等部门,各部门在管理职能上各管一块,有时缺乏沟通,容易造成管理上不完全到位。在安排项目计划时,在项目的选择和布局上存在随意性,缺少连续性和科学性;在项目的实施和管理上,在项目管理和实施没有现存经验和模式,还没有形成一个相对科学规范的模式。个别项目实施单位没有及时进行工程决算,项目审计工作滞后。
三是工程进度慢,由于省市计划任务下达的较迟,涉及多个子项目需要招投标,不利于工程的组织实施,延缓了工程进度。
四是项目进展不平衡。由于农村能源项目因退耕农户筹资比例大,筹资存在较大困难,且部分项目技术要求高,农户缺乏相关技术和操作技能,而导致项目实施进度比较缓慢。加之近几年我县利用国债项目大力实施了农村沼气工程,项目对退耕还林农户有覆盖,客观上也影响了项目的推进。
五是配套资金不足。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中央专项资金项目是一项惠民政策,2008、2009年省市下达的计划中,中央专项资金仅安排工程直接费和劳动力转移培训费,而工程直接费属补助性质,投资标准低,项目建设中涉及的方案编制费、招投标费、工程监理费、检查验收费等前期费和相关工作经费在中央专项资金未作安排,工作经费解决难度大,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
六是后续管护不到位。由于缺乏较为完整的后续管护机制、管护工作经费、相应的管护技术和知识,致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的后续管护不到位,影响了项目效益的发挥。
四、改进措施
今后,我们将以这次检查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扎实推进我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
一要加强政策宣传,提高农户积极性。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长期重要战略任务来抓,通过广播、电视、宣传牌等多种途径,进一步加强《退耕还林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使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调动广大退耕农户参与的积极性。
二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行政监管力度,强化行政推动,协调各相关部门建立健全项目监管制度,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和形式,根据各部门的行业规范、技术标准等规定加强对应指导和督导监管力度,解决好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确保各项目建设进度、质量和效果。
三要进一步做好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做好规划,坚持资源整合、集中投入、整片推进的原则,结合巩退专项规划,结合退耕区基础设施和产业建设实际,科学、合理地安排好退耕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建设项目,做到规划一片、建成一片、见效一片。切实做好项目设计概算工作,使之更加符合实际,更具操作性。
四要加大后续管护力度。健全后续管护机制,成立后续管护专门机构,配备专业人员,明确相关人员职责,建立管理制度和奖惩机制,使管护责任落到实处。积极筹措后续管护资金,用于项目的后续管护工作。
五、几点建议
1、建议省市相关部门能适当提前审批一些专项实施方案,如补植补造项目。对分项目的计划和资金能尽早下达,便于项目早日实施,发挥效益。
2、适当提高农村能源建设项目国家资金补助标准,适当减少地方配套资金。
3、明确配套资金比例,确保项目顺利实施。鉴于该项目实施期长,任务重,建议省级相关部门加大地方投入,进一步明确各建设项目配套资金和工作经费省、地、县配套比例,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