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大全
附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
使用和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为加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25号)及《财政部 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国家发展改革委 农业部 国家林业局 国家粮食局关于印发<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农〔2007〕327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指中央财政在一定时期内安排的专项用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的资金。具体包括退耕户基本口粮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后续产业发展和退耕农民就业创业转移技能培训、补植补造等。
第三条 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准的专项资金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由自治区统筹安排,包干使用,1
因地制宜地用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从2008年起分8年进行安排,逐年下达。自治区每年根据国家下达的建设任务,分解下达到各地、州(市),再由各地、州(市)分解到各工程县市。
第二章预算管理
第四条根据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经国家批复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包括退耕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规划、农村能源建设规划、后续产业发展和退耕农民就业创业转移技能培训规划、补植补造规划等),各地(州)市组织本辖区各工程县市(区)将建设任务具体落实到地块和退耕农户,编制本地区的实施方案报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第五条专项资金的申请:
各地(州)市根据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核同意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实施方案,编制下年度实施方案和资金使用计划,于每年9月30日前报送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财政厅、林业厅、农业厅等部门对各地上报的年度实施方案和资金使用计划进行审核汇总,于每年11月30日前将审核汇总的年度资金使用计划上报国家
发展改革委、国务院西部开发办、财政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等部门。
国家批复下达任务计划后,由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将任务下达到各地(州)市。各地(州)市再将任务计划分解下达到本辖区各项目县(市)。
第六条专项资金的拨付:
自治区林业厅、农业厅根据国家下达的任务计划和专项资金计划分别编制分管专项(基本口粮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后续产业和退耕农民就业创业转移技能培训、补植补造)的年度资金使用计划报自治区财政厅,自治区财政厅对自治区林业厅、农业厅报送的年度资金使用计划进行审核汇总后,按照财政预算管理级次拨付专项资金。
各地(州)市财政部门接到自治区的专项计划和资金后,在15个工作日内将资金拨付到工程县市。
各县(市)财政局收到专项资金后,会同同级林业和农业部门,根据本县(市)专项规划实施方案,在10个工作日内将建设任务和资金下达到县(市)林业局、农业局或有建设任务的乡镇场。
专项资金的拨付,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专项资金按照本实施细则第七条规定,用于基本建设的,自治区各
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做好项目前期工作。
为保障巩固退耕还林工作的顺利进行,各级人民政府应保证必要的工作经费。
第三章 资金使用和管理
第七条 专项资金的内容和标准:
(一)有条件的退耕农户建设基本口粮田人均不低于2亩,每亩补助400元。
(二)有条件的退耕农户开展沼气每户补助1200元,节柴灶每户补助600元,太阳灶每户补助600元,薪炭林每亩补助100元等农村能源建设。
(三)退耕还林补植每亩补助40元,补造每亩补助50元,发展地方特色优势产业的基地建设:特色林果基地每亩400元,养殖基地每平方米50元,林下种植每亩补助30元;开展退耕农民就业创业转移技能培训每人次150元等。
第八条 专项资金实行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严格管理,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截留和挪用。专项资金不得作为其他中央和自治区补助项目的地方配套资金。
第四章 监督与检查
第九条 自治区林业厅、农业厅应制定相应的巩固退耕还林专项检查验收办法,加强任务建设期间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
年度建设结束后,自治区林业厅、农业厅应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对项目进行检查验收,验收结果报自治区财政厅和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员会,自治区财政厅将验收结果作为拨付专项资金的依据。
对年度建设任务完成不好或没有按专项规划实施方案实施项目的,自治区可视问题的严重程度调整以后年度的任务安排。
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认真落实中央政策,严肃工作纪律,严格资金使用管理。各级财政部门要对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违反专项资金使用规定,截留、挪用或造成资金损失的单位或个人,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以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十一条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逐年制定并实施年度检查计划,切实加强对专项资金和建设项目的管理、监督、检查和考核,认真做好专项资金的绩效考评工作。
第十二条 各级监察、审计部门要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
第十四条
第五章 附 则 本细则由自治区财政厅负责解释。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二篇:甘肃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
甘肃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
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25号)和国家财政部等六部委制定印发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财农[2 007]327号)等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指中央财政在一定时期内安排的专项用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的资金。
第三条省级相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使用和管理专项资金,须遵循本实施细则。
第二章预算管理
第四条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实施退耕还林地区
第五条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在省发改委、西部办、财政厅、农牧厅、林业厅、水利厅和扶贫办等相关部门(以下简称省级相关部3门)的指导下,制定本县市区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并报省级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重点包括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规划、农村能源建设规划、生态移民规划、退耕还林补植补造规划、后续产业发展规划等。
省发改委、西部办、农牧厅、水利厅、林业厅、财政厅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和分工,负责制定《甘肃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和水利部审核批复后实施。
第六条专项资金的申请程序: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省级相关部门审核批复的县市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于每年l0月30 日前将下资金使用计划报省级相关部门。省发改委根据国家相关部门审核同意的省级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会同省级相关部门对各县市区下资金使用计划审核汇总后,于每年ll月30日前将全省下资金使用计划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和水利部等部门审核。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对我省下资金使用计划的审核意见和安排的任务计划,省发改委会同财政厅、农牧厅、水利厅、林业厅等相关部门将任务计划下达到各县市区。省财政厅根据批复下达的任务计划和省级相关部门核查验收结果下达专项资金预算。
专项资金的拨付,按照《甘肃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强农惠农专项资金支付管理操作规程)的通知》(甘财库[2008]2 7号)规定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由省财政厅通过省级强农惠农专项资金财政零余额帐户,直接支付到市州或县市区财政部门开设的强农惠农专项资金特设专户。专项资金按照本细则第九条规定用于基本建设的,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相关部门要按基本建设程序做好项目管理工作。
第七条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制定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时,按照支农资金整合的要求,应与中央和省上安排的促进农民增收“六大行动”、基本农田建设、生态移民、农村能源、扶贫开发、林权制度改革、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等专项资金和市州、县市区其它投资结合起来,统筹考虑,集中安排使用,明确专项资金支持的具体任务,并做好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规划的协调和衔接工作,支持改善退耕农户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第八条按照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四到县”原则,专项资金依据国家和省上审核、批复的专项规划任务和经费预算,从2008年起,分8年安排,逐年下达具体任务计划。
第三章资金使用和管理
第九条 专项资金的使用按以下先后次序安排:
(一)有条件的退耕农户建设基本口粮田。
(二)有条件的退耕农户开展沼气、节柴灶、太阳灶等农村能源建设。
(三)对有条件的退耕农户实行生态移民。
(四)退耕还林补植补造、发展地方特色优势产业的基地建设、开展退耕农民就业创业转移技能培训等。
(五)高寒阴湿少数民族地区退耕农户直接补助。
第十条专项资金由省级相关部门按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统筹安排,因地制宜地用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
第十一条专项资金在强农惠农特设专户内,实行专帐核算、专款专用,并严格执行有关报账管理制度,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截留和挪用。同时,县市区财政部门要会同承担单项工程建设的有关部门,按照支农资金整合管理使用的有关规定,制定具体的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制度。专项资金不得作为其他中央和省上补助项目的地方配套资金。
第十二条专项资金凡用于适宜招投标的设备、材料、成批量的种苗等支出,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招投标的形式进行,要充分体现公平、公开、公正和择优、诚信的原则;凡符合政府采购目录规定范围的必须实行政府统一采购,并做好实物发放工作;凡直接补助农民的资金,要严格按照《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行惠农财政补贴一册明一折统发放管理的意见》(甘政发[2008]67号)有关规定和要求,通过“一册明、一卡统”方式直接兑现到户。
第四章监督与检查
第十三条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实行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制。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认真落实中央政策,严肃工作纪律,严格资金管理使用。承担各单项工程建设单位的法人为该项工程的直接责任人,对该项工程建设质量负责。
第十四条各级财政与相关部门要密切协作,对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违反专项资金使用规定,截留、挪用或造成资金损失的单位或个人,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制度严肃查处。
第十五条承担各单项工程建设的相关部门,必须严格按照省上下达的计划组织项目实施,不得擅自变更项目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等。如需变更的,必须上报原审批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调整。
第十六条省级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制定相应的检查验收办法,搞好检查验收等工作,加强对专项资金和建设项目的管理、监督、检查和考核。对于不履行审批手续和擅自变更的,省级相关部门可根据情节轻重呆取责令限期整改、通报批评、暂停拨付国家资金、暂停项目审批及实施等措施,并建议有关部门追究单位法人、主管人员和直接工作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第十七条各级监察、审计部门要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
第五章附则
第十八条市州、省直管县财政部门要商同级发展改革委、农业、林业、水利等相关部门,依据本实施细则制定具体的使用和管理办法,并报省财政厅备案
第十九条本实施细则由甘肃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本实施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三篇:财政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财农2007 327号
财政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财农2007 327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25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指中央财政在一定时期内安排的专项用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的资金。
第三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使用和管理专项资金,须遵循本办法.第二章 预算管理
第四条 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西部地区、京津风沙源治理区和享受西部地区政策的中部地区,并向特殊困难地区倾斜。
第五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制定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重点包括退耕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规划、农村能源建设规划、生态移民规划、农户接续产业发展规划等;安排必要的退耕还林工作经费。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和分工,负责指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
第六条 专项资金的申请程序: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西部开发办会同财政部、农业部和国家林业局审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审核同意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于每年11月30日前将下资金使用计划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西部开发办、财政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等部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西部开发办会同财政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等部门汇总审核并下达任务计划。财政部根据任务计划和国家林业局核查验收结果下达专项资金预算。专项资金的拨付,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专项资金按照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用于基本建设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按基本建设程序做好项目前期工作。
第七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制定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时,应将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安排的基本口粮田建设、农村能源等资金与专项资金统筹考虑,明确专项资金支持的具体任务,并做好同国家有关规划的协调和衔接。同时,与扶贫开发、林权制度改革、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等资金结合起来,统筹安排,支持改善退耕农户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第八条 按照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四到省”原则,专项资金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包干使用,从2008年起,分8年安排,逐年下达。
第三章 资金使用和管理
第九条 专项资金的使用按以下先后次序安排:
(一)有条件的退耕农户建设基本口粮田;
(二)有条件的退耕农户开展沼气、节柴灶、太阳灶等农村能源建设。
(三)对有条件的退耕农户实行生态移民。
(四)退耕还林补植补造、发展地方特色优势产业的基地建设、开展退耕农民就业创业转移技能培训等。
(五)高寒少数民族地区退耕农户直接补助。
第十条 专项资金实行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严格管理,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截留和挪用。专项资金不得作为其他中央补助项目的地方配套资金。
第十一条 专项资金由地方政府按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统筹安排,因地制宜地用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
第四章 监督与检查
第十二条 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实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总责的制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认真落实中央政策,严肃工作纪律,严格资金使用管理。各级财政部门(含省级以上财政部门的派出机构)要对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违反专项资金使用规定,截留、挪用或造成资金损失的单位或个人,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以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十三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逐年制定并实施检查计划,加强对专项资金和建设项目的管理、监督、检查和考核。
第十四条 各级监察、审计部门要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五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商同级发展改革委、农业、林业等有关部门,依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并报财政部备案。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四篇:裕安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操作办法
六安市裕安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
使用和管理操作办法
第一条
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皖政[2007]95号)以及《关于印发<安徽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财农[2008]1778号)等规定,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本操作办法。
第二条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指各级财政在一定时期内安排的专项用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的资金。
第三条
区有关部门和乡镇(街)人民政府以及项目单位使用和管理专项资金,必须遵循本操作办法。
第四条
专项资金用于规划范围内的基本粮田、农村能源、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及退耕农民就业创业转移技能培训、补植补造建设。
第五条
区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批复的规划编制全区巩固退耕还林专项规划及单位工程建设规划,区财政要安排必要的退耕还林工作经费。
第六条
根据省发改委会同省有关部门下达的任务计划,区农业部门负责编制基本口粮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后续产业发展涉及种植业、养殖业、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1— 会同林业部门编制退耕农民就业创业转移技能培训实施方案;林业部门负责编制后续产业发展涉及林业基地建设、补植补造实施方案;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编制生态移民实施方案。各单项工程实施方案报区退耕还林办公室汇总,经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领导组审定,上报有关部门审批。由于工程规划较长,对于部分工程实施地点,区退耕还林办公室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第七条
区人民政府使用和管理专项资金时,结合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安排的基本口粮田建设、农村能源等资金与专项资金统筹考虑,明确专项资金支持的具体任务。同时,与扶贫开发、林权制度改革、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等资金结合起来,统筹安排,支持改善退耕农户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第八条
专项资金从2008年起,分8年安排,逐年下达。第九条
专项资金的使用按以下先后次序安排:
(一)有条件的退耕农户建设基本口粮田。
(二)有条件的退耕农户开展沼气、节柴灶等农村能源建设。
(三)对有条件的退耕农户实行生态移民。
(四)退耕还林补植补造、发展地方特色优势产业的基地建设、开展退耕农民就业创业转移技能培训等。
第十条
专项资金扶持方式:采取直补农民、定额补助、定项补助等方式予以扶持。
—2 — 第十一条
专项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截留、挤占、抵扣和挪用。专项资金不得用于扶持龙头企业、不得作为其他中央和省补助项目的地方配套资金。
第十二条
区退耕还林领导组负责全区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实施的组织协调,每年组织三次对退耕还林项目进行查收,即每年的年初负责对下一实施工程审定和实施地点调整、年中组织对项目工程施工进度质量进行一项检查、项目完成时进行验收。日常工作由区退耕还林办公室承担。
第十三条
对退耕还林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和就业转移技能培训实行部门与政府指导相结合,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由区退耕还林办公室分配,分别由农业、林业、水利、畜牧、水产、蚕桑、能源等部门负责。职业教育培训每年由区退耕还林领导组根据当年农民的就业需要进行培训,由区退还林办公室根据区政府的安排进行组织实施,具体任务依据当年计划为准;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安排由区政府当年年初确定,统一上报。
第十四条
区有关部门编制本区各单项工程实施方案,要将任务计划细化落实到村和户,包括工程措施、投资规模、资金来源、建设效益、受益退耕还林户数和人数及完成时间等。后续产业建设项目,专项资金只能用于种苗、肥料和工程建设原材料购置费用。
第十五条
专项资金用于基本建设的,要按照基本建设程序
—3— 做好项目前期工作。项目建设要认真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和工程建设合同制,建立健全工程管理、技术规程、质量保证、检查验收等制度。要实施工程建设公示制度,结合乡村政务公开,将工程建设范围、内容、标准进行公示,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第十六条
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实行政府负责制。
第十七条
财政与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对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违反专项资金使用规定,截留、挪用或造成资金损失的单位和个人,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制度严肃查处。
第十八条
区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对专项资金和建设项目的管理、监督、检查和考核。对于不履行审批手续和擅自变更的,区退耕还林办公室可根据情节轻重采取责令限期整改、通报批评、暂停拨付国家资金、暂停项目审批等措施,并建议有关部门追究相关单位、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第十九条
区监察、审计部门要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
本操作办法由区退耕还林办公室负责解释。第二十一条
本操作办法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4 —
第五篇: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实施情况汇报
彬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实施情况汇报
彬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11月24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彬县县政府对张科长一行莅临我县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彬县2008-2009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方面的工作做以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项目进展情况
2008-2009年省市下达我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共5个项目,计划新建基本口粮田33750亩,农村能源10871口(台),补植造林19600亩,发展后续产业22500亩,退耕农民技能培训2000人(次)。项目总投资8230.1万元,其中专项资金3500.95万元,各级配套及农民自筹4729.15万元。
项目建设启动以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作为改善民生、促进“三农”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全面发动、精心组织、集中投入、科学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目前,已建成项目五类7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356.3万元,其中专项资金2811.05万元,各级配套及农民自筹3545.25万元。具体情况为:
(一)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2008-2009年上级下达我县基本口粮田建设任务33750亩,其中新修基本口粮田16750亩,改造提高2350亩,土壤改良和培肥地力6450亩,田间设施配套8200亩。2008年基本口粮田建设任务20000亩,其中新修基本口粮田11000亩,土壤改良和培肥地力5000亩,田间设施配套4000亩; 2009年建设基本口粮田任务13750亩,其中新修基本口粮田5750亩,土壤改良和培肥地力1450亩,田间设施配套4200亩,改造提高2350亩。截止目前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完成投资3334.02万元,其中专项资金1350万元,各级配套及农民自筹1984.02万元。
(二)农村能源建设项目。2008-2009年上级下达我县能源建设任务10876口(台),其中新建户用沼气池8909口,建设节柴灶130口,安装太阳灶1837台。截止目前2008年4596口(台)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其中新建户用沼气池3959口,安装太阳灶637台;2009年建设任务已完成1676口(台),其中新建户用沼气池346口,建设节柴灶130口,安装太阳灶1200台。累计完成投资1844.76万元,其中专项资金724.43万元,各级配套及农民自筹1120.33万元。
(三)后续产业项目。2008-2009年上级下达我县后续产业项目建设任务22500亩,其中新建晋枣示范园4000亩,改造提高低效柿子、晋枣园18500亩。截止目前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完成投资1037万元,其中专项资金622万元,各级配套及农民自筹415万元。
(四)补植项目。2008-2009年上级下达我县补植任务19600亩。2008年建设任务4600亩,2009年建设任务15000亩。截止目前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累计完成投资103.02万元,其中专项资金84.62万元,各级配套及农民自筹18.4万元。
(五)农民技能培训。2008年上级下达我县退耕农民技能培训2000人(次),截止目前培训任务已全面完成。累计完成投资37.5万元,其中专项资金30万元,地方配套及农民自筹7.5万元。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领导,夯实项目建设责任。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是一项政策性强、内容繁多、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只有各单位、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并且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对待,精心组织实施,才能共同抓实抓好项目建设工作。为使项目落到实处,县里成立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副组长。发改、农果、林业、水利、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负责项目的宣传发动、组织领导、规划编制、检查督促、验收评估、监督管理和综合协调。县巩固办制定了《彬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管理办法》,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职责任务,从而进一步夯实了项目建设责任,落实了项目建设责任主体。各行业主管部门、各项目乡镇、村也分别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项目规划设计、技术指导、日常管理等工作。
(二)广泛宣传,动员群众主动参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任务十分艰巨的工作,同时又是一项新工作,实施难度较大。为给扎实有序推进专项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我县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大力宣传开展专项建设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改善退耕户生产生活条件,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和助农增收方面的重要意义;宣传专项建设的政策要求、步骤、方法、操作程序,让退耕农户和广大基层干部群众了解专项建设的政策、方法和步骤,从而主动参与专项建设。
(三)因地制宜,精心规划设计。项目实施前,行业主管部门,抽调专门人员深入村组,进行调查摸底。深入践行“一事一议”政策,把决策权和主动权交给群众,对项目的实施写下了项目承诺书,使工程的建设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广泛拥护和参与。在项目规划中,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步推进、远近结合、综合整治”的原则,紧密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妥善布局。把项目建设内容落实了到山头、地块和退耕农户,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依据。在项目设计上,聘请资质单位,坚持治水改土并重,工程措施和生物农艺措施相结合,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方针。在项目计划安排上,整合部门资金投入,在尊重农户意愿的基础上,根据集中连片的原则,将巩退项目资金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和土地整理等项目资金有机结合,形成投入合力,确保项目受益农户。
(四)强化监管,确保项目规范运作。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建设内容多,建设周期长,建设规模大。为此,一是规范项目管理。实行项目公示制。项目实施前,具体实施部门会同乡镇政府以村为单位,将项目建设规模、内容、标准及受益农户情况在村公示栏进行公示,接受广大群众和社会的监督。实行合同管理制。每个工程项目,项目法人与工程施工方签订工程施工合同,项目法人严格按施工合同对工程施工方进行管理和监督。实行项目招投标制。对建设规模较大的基本口粮田、农村能源建设项目,由县巩固办会同项目法人及财政、审计、监察等相关部门,采取公开招标、政府采购的方式,择优选择施工队伍和供应商。实行工程监理制。为严把工程质量关,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实行了工程监理制,对工程进行全程监理。同时,在工程建设中,让村民参与施工质量的监督,确保群众对工程建设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充分调动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二是加强资金监督管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专项资金严格执行专项建设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实行了专户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严格按管理程序建帐、支付和结算,实行帐户封闭运行,项目法人“一支笔”审批制。工程实施中,全面实行部门监管、过程监管和动态即时监管“三结合”,发改、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全程介入,定期不定期对工程建设情况、运行情况、资金使用情况、效益发挥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工程结束后,在项目实施单位竣工决算的基础上,审计部门对整个工程进行了全面审计。做到了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审计到项目,确保了资金使用的安全高效。三是加强建设档案管理。项目建设档案,是项目各个时期的历史记录和资料数据库,是了解建设过程、修订经营措施、分析成效、监测和评价建设效果的基本依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立健全了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制度,抓好项目资料的收集、整理及归档工作,各行业建设单位对有关工程建设的相关文件、初步设计方案、阶段性项目建设总结、检查验收资料、资金审批和审计报告、工程监理报告、技术资料、图片照片、统计数据和录像资料等,做到了专人负责,分门别类地归档保存。为掌握项目建设、修订经营措施、分析成效、效益监测和评价建设效果提供完整的项目档案资料。四是加强项目建成后的管护,确保工程长效性。确立“工程建设与管护同步走”的管理方针,建立项目后期管护责任制,按照“谁受益、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落实了管护责任。
(五)行政推动,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为了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一是实行了目标考核制度。每年初对全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任务进行了分解,纳入管理目标进行考核,明确了搬迁项目建设的奖惩措施和主要阶段目标,做到了项目建设有目标,考核有指标,奖惩有依据。二是建立了县级领导包抓工作制度。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严格实行了“五个一”的责任机制,即“一个项目,一名县级领导,一套工作班子,一个实施主体,一抓到底”,把项目建设工作责任夯实到县级领导、部门领导和乡镇领导身上,形成班子抓、专人抓、主管部门协调抓的工作机制。项目实施部门也相应成立了办公室,协调处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种事务。三是实行了项目建设督查制度。把项目建设列入全县重点工程和“民生八大工程”重点督查项目,实行月考核、季通报,县上主要领导、主管领导不定期带领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深入项目实施乡镇、村检查项目建设情况,并现场解决存在的具体问题,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按期竣工。各相关职能部门主动作为,积极工作,实行了干部分片包干负责,一包到底的办法,加强技术指导。县两办督查室、县巩固办定期或不定期地派出工作组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指导、抽查、督促,及时与项目单位交换意见,形成了行业部门当业主,相关部门搞服务,财政管支出,发改揽统筹,两办抓督查的工作推进机制,确保了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
三、存在问题
从前阶段巩退项目实施情况看,我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领导重视、部门配合、责任落实、措施得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从根本上改善我县退耕区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作出了贡献,成效有目共睹。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在项目的规划、实施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宣传力度不够。一些退耕农户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认识不高,存在重造轻管现象,给项目实施造成一定困难。
二是管理不规范。由于由于专项建设是一项新的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比如林业、农业、水利、畜牧、发改、财政等部门,各部门在管理职能上各管一块,有时缺乏沟通,容易造成管理上不完全到位。在安排项目计划时,在项目的选择和布局上存在随意性,缺少连续性和科学性;在项目的实施和管理上,在项目管理和实施没有现存经验和模式,还没有形成一个相对科学规范的模式。个别项目实施单位没有及时进行工程决算,项目审计工作滞后。
三是工程进度慢,由于省市计划任务下达的较迟,涉及多个子项目需要招投标,不利于工程的组织实施,延缓了工程进度。
四是项目进展不平衡。由于农村能源项目因退耕农户筹资比例大,筹资存在较大困难,且部分项目技术要求高,农户缺乏相关技术和操作技能,而导致项目实施进度比较缓慢。加之近几年我县利用国债项目大力实施了农村沼气工程,项目对退耕还林农户有覆盖,客观上也影响了项目的推进。
五是配套资金不足。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中央专项资金项目是一项惠民政策,2008、2009年省市下达的计划中,中央专项资金仅安排工程直接费和劳动力转移培训费,而工程直接费属补助性质,投资标准低,项目建设中涉及的方案编制费、招投标费、工程监理费、检查验收费等前期费和相关工作经费在中央专项资金未作安排,工作经费解决难度大,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
六是后续管护不到位。由于缺乏较为完整的后续管护机制、管护工作经费、相应的管护技术和知识,致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的后续管护不到位,影响了项目效益的发挥。
四、改进措施
今后,我们将以这次检查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扎实推进我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
一要加强政策宣传,提高农户积极性。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长期重要战略任务来抓,通过广播、电视、宣传牌等多种途径,进一步加强《退耕还林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使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调动广大退耕农户参与的积极性。
二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行政监管力度,强化行政推动,协调各相关部门建立健全项目监管制度,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和形式,根据各部门的行业规范、技术标准等规定加强对应指导和督导监管力度,解决好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确保各项目建设进度、质量和效果。
三要进一步做好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做好规划,坚持资源整合、集中投入、整片推进的原则,结合巩退专项规划,结合退耕区基础设施和产业建设实际,科学、合理地安排好退耕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建设项目,做到规划一片、建成一片、见效一片。切实做好项目设计概算工作,使之更加符合实际,更具操作性。
四要加大后续管护力度。健全后续管护机制,成立后续管护专门机构,配备专业人员,明确相关人员职责,建立管理制度和奖惩机制,使管护责任落到实处。积极筹措后续管护资金,用于项目的后续管护工作。
五、几点建议
1、建议省市相关部门能适当提前审批一些专项实施方案,如补植补造项目。对分项目的计划和资金能尽早下达,便于项目早日实施,发挥效益。
2、适当提高农村能源建设项目国家资金补助标准,适当减少地方配套资金。
3、明确配套资金比例,确保项目顺利实施。鉴于该项目实施期长,任务重,建议省级相关部门加大地方投入,进一步明确各建设项目配套资金和工作经费省、地、县配套比例,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