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建设项目中期评估报告
XXX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建设项目中期评估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第三次部际联席会议暨第四次现场会、全省第四次石漠化综合治理暨第三次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发展改革委、省林业厅《关于开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要求,我X召开专门会议安排评估工作,组织发改、林业、农业、水利部门对我XXXXX年至XXXX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建设项目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和效益评估,认真梳理总结项目实施情况和建设成效,查找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建设项目稳步推进,为下一步重启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一、项目实施背景
XXXXXXX年启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清镇X为唯一试点项目县,XXXX年起项目实施县增加修X县、XX县、XX县、XX区、XX区、XX区六个县(X、区),截止XXXX年XX月底,累计完成退耕还林XX.X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XX.X万亩、荒山荒地造林XX万亩。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十二年来,涉及XX个乡镇,XXX个村,XXXXX户农户,XXXXXX人。
XXXX年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相继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XXXX〕XX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意见》(XX发〔XXXX〕XX号),要求集中力量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从XXXX年起连续八年集中安排中央专项资金,逐年下达任务计划,实施巩固退耕还林专项资金建设项目。我X按照国家和省的相关要求,编制完成《XXX巩固退耕还林专项资金建设项目专项规划(XXXX—XXXX)》,于XXXX年启动实施该项目。
二、项目实施情况及效益评估
XXXX年至XXXX年共投入中央巩固退耕还林专项资金XXXXX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基本口粮田建设、农村能源、生态移民、后续产业、恢复经营五大板块,涉及XX区、X区、X区、X县、开阳县、X县、X镇X等X个县(X、区),X个社区、XX个乡镇、XXX个村、XXXXXX户农户,其中受益退耕户XXXXX户,受益比例达到XX%。在实施巩固退耕还林项目前我X退耕农户人均年收入仅有XXXX元,森林蓄积量为XXXX.X万立方米,实施该项目后退耕农户转移劳动力XXXXX人,人均年收入增加到XXXX元,森林蓄积量为XXXX.X万立方米,预计森林覆盖率达XX.X%。
(一)基本口粮田建设
基本口粮田建设主要在X区、XX区、X区、X县、X县、X县、X镇X等X个县(X、区)实施,项目覆盖XX乡镇、XXX个村,受益退耕农户XXXXX户,分别占巩固退耕还林项目总涉及乡镇数的XX%,村数的XX%、受益退耕农户的XX%。XXXX年至XXXX年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累计投入中央专项资金XXXX万元,建设水池XXXX口,实施渠道防渗XXX.XX公里,提灌站XX座,山塘X座,机耕道XX.XX公里,耕作便道XX.XX公里,完成基本口粮田面积XXXXXX亩。
XXX退耕还林地区存在农田基础设施差,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弱,田间生产生活通道条件差,灌溉系统欠缺,粮食产量低的问题,五年来,通过在退耕还林地区实施基本口粮田建设,农田基础设施得到不断完善,提高了农作物灌溉保证率;机耕道和田间生产便道的修筑极大地改善了退耕还林农户的田间交通状况,降低农户生产资料运输成本的同时减轻农户的劳动强度。目前,项目区人均基本口粮田面积达到X.XX亩,亩均粮食产量XXX公斤,每亩可增产粮食XX%左右,按照每公斤粮食X.X元测算,项目区退耕农户每年净增加收益约XXXX万元,户均年增收XXXX元。真正
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二)农村能源
农村能源主要在X区、X区、X区、X县、X县、X县、X镇X等X个县(X、区)实施,项目覆盖X个社区、XX个乡镇、XXX个村,受益退耕农户XXXXX户,分别占巩固退耕还林项目总涉及社区数的XX%、乡镇数的XX%、村数的XX%、受益退耕农户数的XX%,纳入规划未实施的退耕户有XXXX户。XXXX年至XXXX年农村能源项目累计投入中央专项资金XXXX万元,建设沼气池XXXX口,购买省柴节煤灶XXXXX个、太阳能设备XXXX个,种植薪炭林XXXX亩。
我X农村能源项目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以农村沼气建设为重点、配合购买省材节煤灶和太阳能设备等模式实施,资金主要采取中央补助和农民自筹相结合的方式。据测算,每口沼气池每年产沼气XXX立方,折合标煤XXX公斤,实施农户每年可增收(节支)XXXX元以上,共计增收(节支)XXXX万元;每口沼气池每年可减少X亩林木不被砍伐, 每个节能灶每年可减少X亩林木不被砍伐,实施五年来共保护XXXXX亩林木不被砍伐;使用省柴节煤灶的农户每户每年节约薪柴及燃煤XX%以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例如,白云区通过X年农村能源的建设,每户一年可增加综合收入XXXX元,一是每年可节约煤炭与照明用电等生活用电等开支XXXX多元;二是刺激了农户养殖业的发展,以前只养一两头猪过年,现在要维持沼气池的正常产气,改圈后长期要求喂养X-X头猪,每年可多出栏X-X头商品猪,增加收入XXX余元;三是每年每亩化肥农药减少投入XXX元以上。农村能源项目的实施减少了农村的砍柴现象,有效地保护了植被和生态环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也不断通过项目改善了农村的卫生条件和居住环境。
(三)生态移民
生态移民主要在X县、X县、XX实施,项目覆盖XX个乡镇、XX个村,受益退耕农户XXX户,分别占巩固退耕还林项目总涉及乡镇数的XX%,村数的X.X%、受益退耕农户的X.X%,纳入规划未实施的退耕户为XXX户XXX人。XXXX年至XXXX年生态移民项目累计投入中央专项资金XXX万元,完成移民XXX人,新建农户住房XXX套XXXXX平方米,院坝XXX平方米,完成串户路X.XX公里、输电线路架设X.X公里,以及相应入户电表和水表管线安装等配套设施建设。
五年来,我X认真排查清理,对居住地基本不具备生存条件的贫困退耕户和居住在生态区位重要的贫困地区的退耕户实施生态移民,以分散安置方式将其搬迁到生活条件较好的区域,为搬迁的退耕户修建住房,配备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有序转移移民户劳动力XX人,移民人均口粮田面积达到X亩,移民户人均年收入达到XXXX元。通过实施生态移民,移民户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减轻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迁出地生态环境得到修复。实施生态移民能有效缓解水土流失、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可以促进社会进步,资源的利用将更加合理,加上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以促进贫困退耕农户根本上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尽快实现脱贫致富意义深远,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后续产业
后续产业项目主要在X区、X区、X区、X县、X县、X镇X等X个县(X、区)实施,项目覆盖X个社区、XX个乡镇、XXX个村,受益退耕农户XXXXX户,占涉及社区数的XX.X%,乡镇数的XX%,受益退耕农户的XX%。XXXX年至XXXX年,后续产业项目累计投入XXXX万元,种植茶叶XXXXX亩、用材林XXXX亩、经果林XXXXX亩,种草XXXXX亩,棚圈改造XXXXX平方米,修建青贮窖XXXX立方米,配套养殖牛XXXX头,羊XXXX只。退耕农户劳动力培训累计完成XXXXX人。全X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建设中,经果林已经产生效益面积达XXXX亩,产生经济收益XXX.XX万元,平均亩收益达XXXX元,解决了大量农村闲置劳动力就业增收,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例如,X镇X茶园建成投产后,平均亩产XXXX元以上,XXXX亩茶园可实现年总产值XXX.X万元;经果林投产后,按每株产果XX公斤计,年产果可达XXXXXXX公斤,按X场价每公斤X.X元计,XXXX亩经果林每年产值可达XXX.XX万元;茶园平均每亩需用工XX个,平均每个工日均收入约XX元,亩均可为农民增加打工收入XXX元,XXXX亩茶(果)园建设可增加农民收入XXX.XX万元,在茶叶、水果采摘时需大量利用当地劳动力,不论年龄大小均可上山采茶、水果,熟练采工最高每天可收入上百元,最低的如学生、老人每天也可收入XX元,预计农民采收收入每年可增加XX万元以上。
畜牧业项目建设中共养殖牛XXXX头,羊XXXX只,覆盖全XXX个乡镇,受益农户XXXX户,其中退耕还林农户XXXX户。通过加强草地管护,养殖技术推广,实施生态环保型养殖,推行适度规模养殖,提高了养殖生产率,推动了养殖业向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同时带动未退耕农户发展养殖,为我X发展畜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增加了退耕农户收入。
全X培训退耕农户XXXXX人,培训退耕农户中开展家庭经营户数达到XXXX户,实现劳动力转移XXXX人,增强了受训人自身知识面和劳动技能,培训后从业人员人均年收入达X万元以上。
(五)恢复经营
恢复经营项目主要在X镇X等X个县(X、区)实施,项目覆盖X个社区、XX个乡镇、XXX个村,受益退耕农户XXXXX户,分别占巩固退耕还林项目总涉及社区数的XX%、乡镇数的XX%,村数的XX %、受益退耕农户的XX%。XXXX年至XXXX年,恢复经营项目累计投入XXXX万元,完成的补植补造XXXXXX亩,其中坡耕地补植补造XXXXXX亩,荒山造林XXXXX亩,新增有林地面积XX万余亩,净增森林覆盖率X.X个百分点。
经国家林业局各年度的阶段验收及相关数据测算,我X补植及经营完成面积保存率、管护率、和建档率均为XXX%,成林率达XX%,经果林每亩收益平均达XXXX元,退耕还林地蓄积量平均每亩增加X.X立方米,总增加林木蓄积量XX万余立方米。按X场价XXX元/立方米计算,净增产值XXXXX万元。通过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建设项目恢复经营工程,退耕还林区内的森林植被覆盖率得到提高,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进一步加强,水土流失及土地石漠化得到有效控制;提高了林分综合质量,减少了病虫害和森林火灾发生机率;增加森林面积,维持碳氧平衡、吸收有害气体、滞留尘埃、减菌、降噪和产生负离子效应,净化空气和土壤,调节气候,空气质量等级明显上升,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三、退耕农户摸底调查情况
我X退耕还林工程现有退耕农户XXXXX户,XXXXXX人。现有退耕地面积XXXXXX亩,工程征占XXX亩,退耕农户中无人均年收入低于XXXX元的贫困农户。
四、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保障,明确职责分工。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发〔XXXX〕XX号和黔府发〔XXXX〕XX号文件精神,为确保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能有序推进,落到实处。我X高度重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工作,为加强组织领导,按照省相关文件要求,成立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领导小组,明确了发改、林业、财政、农业、水利等各相关单位部门的职责分工,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及年度实施方案的编制进行精心安排部署,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强化检查监督,落实各项制度。我X巩固退耕还林专项资金建设项目严格按照规划和省级部门下达的年度任务计划和资金计划执行,认真落实政策,严肃工作纪律,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招标投标制等各项制度,工程监理单位对工程项目建设进行全程跟踪指导、检查、监督和管理,严格核实退耕还林面积,对每个环节层层把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限期整改,坚持上一道工序未达合格标准之前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操作,确保项目建设的进度和质量,做到“施工有序、责任明确、保证质量、按时完工”;X级各相关部门不定期组成检查组分别到各工程县进行督促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研究处理,整个项目施工质量良好,各类措施符合行业部门的相关标准,成效明显。
(三)合理使用资金,加强资金监管。我X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严格按照财政部等X部委局办印发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财农〔XXXX〕XXX号)和《贵州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黔保林〔XXXX〕XX号)及有关财经制度的要求,切实加强资金管理。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我X各工程县(X、区)严格按有关规定管理项目资金,实行专帐核算、专款专用、规范核算、封闭运行。杜绝资金的挤占、截留、克扣和挪用现象,项目建设实行报账制和补助制,按照工程建设进度、单项工程检查验收结果和有关财务凭证予以报账,严把申报关、审核关、拨付关,在资金拨付上坚决做到达不到进度不拨、有疑问不拨,确保中央专项资金安全有效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项目建设质量。在资金的管理、使用和分配过程中审计部门强力介入,对资金拨付、使用情况定期检查和审计,目前未出现工程实施过程中调整概算的情况,在资金管理和使用方面也未发现违纪违规现象。
(四)严格项目管理,确保项目质量。严格执行各项技术规程,按设计施工,按标准验收,确保项目建设质量。按照省级项目管理要求,明确“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实行招投标,“农村能源”、“后续产业”、“生态移民”所需物资采取其他方式采购。
(五)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宣传工作到位是确保项目实施的关键,为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在规划设计之初,工程县、X、区均采用村民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征求项目区群众意见,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通过项目公示,召开村民大会等多种方式提高广大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五、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存在问题
X、县级无工作经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中央专项资金项目,从XXXX年开始连续实施X年,中央专项资金只用于工程直接费和劳动力转移培训费,项目建设中涉及的方案编制费、招投标费、工程监理费等工作经费均由县级承担,由于县级财力有限,工作经费筹措难度大。
X、补助标准与其他同类项目存在差距。例如,后续产业棚圈建设费补助标准较低,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棚圈建设标准XXX元/平方米,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棚圈建设补助标准仅为XXX元/平方米,这种情况出现在同一区域实施时,受益农户意见较大。
X、项目管理的系统性和统一性还有待加强。由于个别工程县相关部门之间配合存在问题,项目在管理上缺乏系统性和统一性。
X、示范点的建设相对滞后。尽管我X一直要求工程县建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建设项目示范点,起到“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但到目前为止,仍没有一处较好的示范点。
X、退耕还林工程经济效益未明显体现。由于多数退耕户多年来以种植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土地依存度高,实施退耕还林后,可耕种土地面积减少,退耕户其他增收致富渠道相对发展滞后,退耕还林工程经济效益未明显体现。
X、部分退耕户处于项目实施的盲区。我X退耕地较为分散,不集中的退耕农户大约有XXXX多户,XXXXX余人,处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实施的盲区,这部分退耕户生活水平长期处于我X农民平均生活水平之下,增收渠道窄,在规划执行完毕之后仍不能享受到政策的惠泽。
(二)对策及建议
X、鉴于该项目实施期长,任务重,建议省级相关部门按照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政策,将项目工作经费按照省、X、县X:X:X的比例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X、建议国家和省充分利用此次中期评估的有利契机,结合实际,及时调整各板块补助标准,使同类项目的补助标准在同一地区保持一致性。
X、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是一项政策性强、内容繁多、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下一步将加强行政监管力度,进一步明确发改、林业、财政、农业、水利等各相关单位部门的职责分工,强化行政推动,协调各相关部门建立健全项目监管制度,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和形式,根据各部门的行业规范、技术标准等规定加强对应指导和督导监管力度,解决好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确保各项目建设进度、质量和效果。
X、XXXX年起积极整合各部门资金,打造退耕还林示范县,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扩大影响面,总结经验做法,以点带面使全X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建设项目实施水平得到全面、整体提高。
X、为了使退耕还林工程真正见成效,退耕农户得实惠,建议国家延长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兑现周期,同时加大退耕还林地区的产业扶持政策,引导退耕农户发展产业化项目,多渠道增加退耕农户收入。
X、为了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这项惠民政策能普惠所有退耕农户,建议省级部门探索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实施盲区的退耕农户的后续发展支持政策。
X、据省林科院初步监测分析,我X通过实施退耕还林项目,森林覆盖率增加了X.X个百分点,平均每亩每年减少土壤侵蚀量X.X吨。我X处于两江上游,为了构建两江屏障,建议尽快启动新一轮的退耕还林工程。
附件:XXX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效益评估调查表
第二篇:辽阳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辽阳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根据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发展改革委关于抓紧组织开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中期自评估工作的通知》(辽发改农经„2013‟781号)文件,对我县开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中期自评估做出如下报告。
第一章 概况
一、全县退耕还林地区基本情况
辽阳县位于辽宁省中部辽东半岛北端。东与本溪凤城交界,南与鞍山、岫岩接壤,西邻辽中、台安,北依辽阳市区和灯塔,全县土地面积2820平方公里,东西长92公里,南北宽80公里,分东西两部分。东部山区7个乡镇,190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67.6%,为丘陵地带;西部平原6个乡镇、中部1个乡镇,面积91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2.4%。辖14个乡镇。辽阳县属北温带湿润地区,季风气候特别明显,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8.4‴,极端最高气温38‴,极端最低气温-33.7‴,无霜期平均天数为158天,其中地平均146天,丘陵平均160天,平原平均168天。年降水量平均为752.9毫米,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630.6小时。
全县国土面积423.3万亩,其中耕地87.38万亩,林业用地237.3万亩,其它用地98.62万亩,粮食总产量34.95万吨,亩产400公斤,人均耕地面积1.8亩,人均产量720公斤。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规划实施项目涉及农户2775户,8325口人,其 1
中涉及退耕农户2564户,涉及退耕农民7388人。
2012年辽阳县地区生产总值
万元,财政收入
万,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第一、二、三产业生产总值分别为
万元、万元、万元。
二、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
我县2003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共完成任务2万亩,工程进展顺利,成效显著,加快了我县的国土绿化和生态化进程,直补政策深入人心,退耕农户生活得到改善。
三、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实施情况
由于林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退耕农户长远生计的长效机制未建立,随着补助政策陆续到期,大部分退耕农户生计将出现困难。根据国务院国发[2007]25号文件及辽发改农经[2008]315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的实际于2008年编制了《辽阳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编制好此规划可以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提高了退耕农户造林护林的积极性,有利于杜绝出现复耕行为,有利于稳定良好的生态建设形势,达到国家要生态、农民要效益的双赢目的,实现“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的要求。
规划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农村能源建设,投资133.2万元,建设沼气池444个,涉及退耕农户444户,1332口人;二是后续产业发,投资589.64万元,建干鲜果种植基地45768亩;三是补植补造,投资297.31万元,补植补造2.3万亩林地。本规划由辽阳县发改委、辽阳县退耕办牵头,辽阳县退耕办具体编制,辽阳县财政局、林业局、2
农村经济发展局、水利局、扶贫办等有关单位协助完成。
四、退耕农户直接补助情况
2008年至2012年直接补助退耕农户 户数、人、退耕还林面积
亩、补助金额
元。见附表1-2。
五、评估方法和依据
(一)目的和意义
全面掌握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项目进展、投资、质量、管理和效果,剖析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主要问题,总结相关经验教训,为规划的下阶段实施调整提供准确的基础信息,并对今后相关工作提出可借鉴的意见和建议。
(二)对象和内容
时间从2008年至2012年底,范围为农村能源、后续产业、补植补造等三类项目。评估内容具体包括国家政策落实、建设项目进展、资金使用和管理、项目验收和质量、项目管理以及建成效果效益等方面,对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对策,对规划后期实施以及今后工作提出建议。
(三)方法和过程
运用对比的方法,规划实施前后情况和效果对比,定量和定性分析。
(四)评估依据
1、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25号)。
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水利部《关于做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 3
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发改农经[2007]3636号)。
3、财政部、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家粮食局《关于印发<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农[2007]327号)。
4、国家林业局《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主要造林树种种苗》(GB6000)。
5、农业部《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划分》(NY/T309-1996)。
6、《辽宁省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
7、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分县(市、区)投资规模表。8、2001-2006年省发改委、林业厅等部门联合下达的退耕还林计划。
9、有关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规程、规定、标准、规划。
10、有关基本口粮田建设的规程、规定、标准、规划。
11、有关农村农源建设的规程、规定、标准、规划。
12、有关林业产业发展及农民就业创业转移培训的规定、标准、规划。
13、《辽阳县退耕还林工程“十一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
14、《辽阳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
第二章 巩固退耕成果专项规划及目标
一、规划前现状和背景
我县自2003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完成退耕地还林2万亩;配套荒山造林面积共9.7万亩;工程封山实施2.5万亩。涉及退耕户3932户,14449人。
工程进展顺利,成效显著,加快了我县的国土绿化和生态化进程,直补政策深入人心,退耕农户生活得到改善。但由于林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退耕农户长远生计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随着补助政策陆续到期,大部分退耕农户生计将出现困难。根据国务院国发[2007]25号文件及辽发改农经[2008]315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的实际编制此规划。编制好此规划可以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提高了退耕农户造林护林的积极性,有利于杜绝出现复耕行为,有利于稳定良好的生态建设形势,达到国家要生态、农民要效益的双赢目的,实现“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的要求。
(一)自然地理概况
辽阳县位于辽宁省中部辽东半岛北端地处东经122°35′04″—123°41′00″,北纬40°42′19″—41°25′22″。东与本溪凤城,南与鞍山岫岩、鞍山,西邻辽中、台安,北依辽阳市区和灯塔,全县土地面积2820平方公里,东西长92公里,南北宽80公里,分东西两部分。
东部山区9个乡镇,1908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67.6%为丘陵地带,西部平原7个乡镇中部2个乡镇。面积91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2.4%。地势低洼源平原地带。辖18个乡镇。辽阳县属北温带湿润地区,季风气候特别明显,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8.4‴,极端最高气温38‴,极端最低气温-33.7‴,无霜期平均天数为158天,其中地平均146天,丘陵平均160天,平原平均168天。年降水量平均为752.9毫米,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630.6小时。东部山地属长白山千山山脉,土壤为棕色 5
森林土;西部平原为太子河、浑河,土壤为草甸土和水稻土。
我县土质肥沃,适于北温带植物生长,乔木树种有油松、落叶松、红松、樟子松、杨、柳、榆、刺槐、柞、椴、胡桃楸、水曲柳等;灌木树种有胡枝子、悬钩子、榛子等;草本植物繁多,主要有羊胡子苔草、蒿草等。
(二)社会经济概况
1、全县国土面积、耕地、林地及其它用地情况
全县国土面积423.3万亩,其中耕地108万亩,林业用地283803.5公顷,其它用地139790公顷,人均耕地面积1.8亩。
2、行政管辖与人口
全县18个乡镇,242个行政村,2006年末总人口6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8378人,占13%;农业人口52.1625人,占87%。
3、农业生产
主要粮食种植面积76819公顷,产量37.5万吨,人均粮食拥有量624公斤/人.年。
4、林业生产
主要用材林面积15288.5公顷,蓄积35.7万立方米。其中落叶松面积21283.6公顷,蓄积1523428立方米;油松面积15939.5公顷,蓄积640579立方米,刺槐6740.4公顷,蓄积40464立方米,主要经济林8216.5公顷。年均单产493公斤。其中苹果308.5公顷,梨6624.4公顷,山楂317.4公顷,桃子14.1公顷,杏214公顷,李子106.9公顷,板栗334.4公顷,枣266.3公顷,葡萄6.7公顷,其它40公顷。
5、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退耕农户收入渠道。
地区生产总值814750万元,财政收入2048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退耕农户收入除种植粮食、养殖收入及本地打工收入外,国家补助占一定比例。
6、劳动力转移情况
我县地处辽阳、鞍山两市中间经济比较发达,劳动力大部分在本地打短工,退耕家户一般都在本地打短工,不向外地转移。
二、规划编制
此规划主要依据国家、省相关文件精神,并结合我县实际:
1、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25号)。
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水利部《关于做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发改农经[2007]3636号)。
3、财政部、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家粮食局《关于印发<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农[2007]327号)。
4、国家林业局《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主要造林树种种苗》(GB6000)。
5、农业部《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划分》(NY/T309-1996)。
6、《辽宁省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
7、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分县(市、区)投资规模表。8、2001-2006年省发改委、林业厅等部门联合下达的退耕还林计划。
9、有关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规程、规定、标准、规划。
10、有关基本口粮田建设的规程、规定、标准、规划。
11、有关农村农源建设的规程、规定、标准、规划。
12、有关林业产业发展及农民就业创业转移培训的规定、标准、规划。
13、《辽阳县退耕还林工程“十一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
14、其它相关规定、规划等。
三、总体目标和建设任务
(一)农村能源建设
建设退耕农户户用沼气池444个,涉及退耕农户444户,1332口人。
(二)后续产业发展
我县干鲜果规划发展45768亩,品种有榛子、大扁杏、大枣、板栗、南果梨及葡萄等;设施农业规划1423亩,主要以温室为主,栽培对象为蔬菜、花卉、果树。其次,发展少量设施畜牧养殖业、大棚等。
(三)补植补造
对非人为因素造成的造林面积缺损和造林保存率较低的退耕还林工程造林地进行补植补造2.3万亩。
四、规划调整变更及批复
规划没有进行调整,并得到省发改委的批复。
第三章 实施及评价
一、落实国家政策和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情况
1、充实领导机构,县政府成立了退耕还林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林业局。
2、建立工作机构,经县编办批准,成立了县级退耕还林工程管理中心,目前已有4名人员到位工作。
3、落实工作经费,每年县政府都拨专款,用于全县的退耕还林工作。
4、积极编制《辽阳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和《辽阳县退耕还林经营方案》。
二、项目管理及评价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加强我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管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县发改委、县退耕办会同县财政局、县农委、县林业局、县水利局根据《辽宁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其他相关规定,联合制定了《辽阳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并颁布实施。
《办法》对《辽阳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范围内的农村能源建设项目、后续产业发展项目和补植补造项目的实施管理做出明确规定。办法中明确按照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四到县”原则,县级人民政府作为第一责任主体,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项目负总责,并将目标和责任落实到相关职能部门及乡、村、户。
《办法》明确了各级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发展改革部门、退耕办会同财政、农业、林业、水利部门负责计划编报、审核、下达,项目实施方案上报和审批,以及项目建设监督、管理工作。财政部门具体负责专项资金使用和监督管理,以及地方配套资金和工作经费的落实;各项目建设的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分别由农业部门负责后续产业发展规划中设施农业项目、农村能源管理部门负责农村能源建设项目、林业部门负责补植补造项目和后续产业项目中干鲜果种植项目。
《办法》还针对计划申报与下达、项目前期审批、项目组织实施与监督管理、资金管理等专项规划项目实施的具体环节做出了明确规定,并特别要求财政部门要根据建设任务需要,安排巩固退耕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实施工作经费,确保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顺利开展。
一是规范项目管理。实行项目公示制。项目实施前,具体实施部门会同乡镇政府以村为单位,将项目建设规模、内容、标准及受益农户情况在村公示栏进行公示,接受广大群众和社会的监督。实行合同管理制。每个工程项目,项目法人与工程施工方签订工程施工合同,项目法人严格按施工合同对工程施工方进行管理和监督。实行项目招投标制。对建设规模较大的农村能源建设项目,由县巩固办会同项目法人及财政、审计、监察等相关部门,采取公开招标、政府采购的方式,择优选择施工队伍和供应商。实行工程监理制。为严把工程质量关,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实行了工程监理制,对工程进行全程监理。同时,在工程建设中,让村民参与施工质量的监督,确保群众对工程建设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充分调动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二是加强资金监督管理。按照“谁 10
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专项资金严格执行专项建设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实行了专户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严格按管理程序建帐、支付和结算,实行帐户封闭运行,项目法人“一支笔”审批制。工程实施中,全面实行部门监管、过程监管和动态即时监管“三结合”,发改、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全程介入,定期不定期对工程建设情况、运行情况、资金使用情况、效益发挥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工程结束后,在项目实施单位竣工决算的基础上,审计部门对整个工程进行了全面审计。做到了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审计到项目,确保了资金使用的安全高效。三是加强建设档案管理。项目建设档案,是项目 各个时期的历史记录和资料数据库,是了解建设过程、修订经营措施、分析成效、监测和评价建设效果的基本依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立健全了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制度,抓好项目资料的收集、整理及归档工作,各行业建设单位对有关工程建设的相关文件、初步设计方案、阶段性项目建设总结、检查验收资料、资金审批和审计报告、工程监理报告、技术资料、图片照片、统计数据和录像资料等,做到了专人负责,分门别类地归档保存。为掌握项目建设、修订经营措施、分析成效、效益监测和评价建设效果提供完整的项目档案资料。四是加强项目建成后的管护,确保工程长效性。确立“工程建设与管护同步走”的管理方针,建立项目后期管护责任制,按照“谁受益、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落实了管护责任。
三、项目实施及评价
(一)农村能源建设
1.实施过程
国家任务计划下达情况,实施方案等编制、评审、审批情况,实施的主体、实施程序及步骤等。
2.进度
国家2008-2012年任务计划与规划、实施方案之间的对比,完成比例;并分析变化的原因。分项目类别、分、分市县统计对比,有关表格见附表3-1。
3.投资
投资计划与实施的一致性,完成比例;投资来源、到位、兑付、控制和执行财经法规情况,包括中央补助资金、省、市、县配套资金,企事业自筹资金和群众投工投劳投入,并分析变化的原因。分、分市县统计对比,有关表格见附表3-2。
4.工程质量及效果
地方有关部门组织对项目建设的自查验收和联合复查情况,验收完成比例,合格比例,质量达标及效果情况。
沼气池、太阳灶等农村能源建设项目的使用率,减少柴薪使用情况,并分析原因。惠及退耕户和人数以及其他农民户数、人数。
5.评价
有关经验教训、好的做法、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等。
(二)后续产业发展 1.实施过程
2008-2012年上级下达我县后续产业项目建设任务18743亩,为干 12
鲜果产业基地项目。因2012年计划指标没有下达,截止目前建设任务已完成13279亩(2008-2011年4年任务)。完成投资265.58万元,其中专项资金132.79万元,各级配套及农民自筹132.79万元。
后续产业实施主体为退耕还林农户。实施程序和步骤:
一是后续产业项目实行目标、任务、资金、苗木、责任“五到乡镇”,各乡镇政府要对工程实施负全责,县退耕办与各乡镇签定退耕还林任务责任书,做到奖罚严明,责任落实。谁完不成任务谁受罚,谁出问题谁负责。
二是加强宣传引导工作,充分调动群众造林的积极性、主动性。各乡镇要广泛利用专栏、板报、传单、标语等多种形式,以生动、形象的事实来宣传退耕还林的重大意义,政策措施,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形成有力的舆论氛围。同时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引导工作,通过政策引导,利益驱动,使群众达到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统一。认识到退耕还林既是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又是增加经济收入的必然选择,使退耕还林还步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三是各乡镇针对各自退耕还林对象进行逐户调查登记。哪些地块适合发展干鲜果产业,调查登记后上报县退耕办。
四是县退耕办根据各乡镇、逐户调查登记情况汇总,制定出全县实施方案,上报县政府、市退耕办审批。
五是县级方案审批后,县退耕办将任务分解到各乡镇。
六是各乡镇确定树种。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宜乔则乔,宜灌则 13
灌。块状、带状、行间混交均可。确定后上报县退耕办。
七是各乡镇对各自工程区域内的地块进行落实。
八是各乡镇以上工作程序上报合格后,再聘请县退耕办工程技术人员深入实地进行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完成后报请上级退耕办审批。
九是种苗落实。在施工前,各乡镇要根据规划的林种和树种将苗木落实到实处。造林前提早准备充足优质壮苗,确保栽植需求。为提高种苗质量标准,退耕还林工程不准使用三级种子和三级苗木,苗木质量要达到(GB-6000-1999)规定。
十是组织施工。施工必须是先整地后栽植,要抓好春季有利时机。十一是检查验收。各乡镇任务完成后,应及时地组织有关人员逐户、逐块地普查之后,向县退耕领导组提出详实地初查报告。县退耕办组织技术人员依据有关质量标准,结合乡镇初查报告,对退耕还林工程逐地块进行自查,并据结果写出自查报告上报。省、市退耕办根据自查报告进行复查。并据结果写出报告上报国家退耕办,国家退耕办根据省报造进行核查。
十二是检查验收后,将结果张榜公布。
十三是通过一卡通方式,将补贴发放给农户。同时,各乡镇要制定出各自的管护办法和管护责任,特别是造林地块的管护一定要落实到人头。确保造一片,管一片,活一片,成一片。
2.进度
2008年规划任务4111亩,计划任务4111亩,实施面积4111亩;2009年规划任务3655亩,计划任务3655亩,实施面积3655亩;2010 14
年规划任务1505亩,计划任务1505亩,实施面积1505亩;2011年规划任务4008亩,计划任务4008亩,实施面积4008亩。2012年规划面积5464亩,计划任务目前还没有下达,所以没有实施,等计划任务下达后实施。
3.投资
因2012年计划任务没有下达,所以只实施2008-2011年4年的计划。2008-2011年计划投资265.58万元,实际投资256.58万元,完成比例100%。其中中央补助资金132.79万元,省、市、县配套资金26.56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06.23万元,全部到位,确保了任务的全面实施与完成。
4.工程质量及效果
县退耕办对全县干鲜果项目进行自查验收,验收完成比例100%,合格比率100%,质量全部达标。
惠及退耕农户887户,2661人,其他农户174户,522人,预计到结果期时每亩每年直接经济效益1000元,每年直接经济效益达到1400万元。
5.评价
我县积极开展干鲜果产业建设,使全县局部地区水土流失状况得到遏制、气候状况有所改善,促进了一些地区的干鲜果树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退耕农户栽植的果树规模达不到订单量产的需求,需进一步扩建果树栽植面积。二是部分果树存在品种不适应近年来干旱少雨气候,加之严重缺乏灌溉设施等因素,造成产果量低或果质差等问题,15
需采取换头、嫁接等技术措施,提高产果量和果品档次。三是退耕农户发展以保护地建设为主的设施农业积极性较高,但由于地方经济尚不发达,缺少必要的资金扶持,广大退耕农户剩余耕地仍处于以往的低效益耕作模式。
(三)补植补造 1.实施过程
2008-2012年上级下达我县补植补造项目(我县补植补造任务集中安排在2008-2010年3年)建设任务29731亩,截止目前建设任务已完成29731亩。完成投297.31万元,其中专项资金148.66万元,各级配套及农民自筹148.66万元。
补植补造实施主体为退耕还林农户。实施程序和步骤:
一是补植补造项目实行目标、任务、资金、苗木、责任“六到乡镇”,各乡镇政府要对工程实施负全责,县退耕办与各乡镇签定退耕还林任务责任书,做到奖罚严明,责任落实。谁完不成任务谁受罚,谁出问题谁负责。
二是加强宣传引导工作,充分调动群众补植补造的积极性、主动性。各乡镇要广泛利用专栏、板报、传单、标语等多种形式,以生动、形象的事实来宣传退耕还林的重大意义,政策措施,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形成有力的舆论氛围。同时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引导工作,通过政策引导,利益驱动,使群众达到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统一。认识到退耕还林既是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又 16
是增加经济收入的必然选择,使退耕还林还步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三是各乡镇针对各自退耕还林对象进行逐户调查登记。哪些地块适合造什么树种,调查登记后上报县退耕办。
四是县退耕办根据各乡镇、逐户调查登记情况汇总,制定出全县实施方案,上报县政府、市退耕办审批。
五是县级方案审批后,县退耕办将任务分解到各乡镇。
六是各乡镇确定树种。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块状、带状、行间混交均可。确定后上报县退耕办。
七是各乡镇对各自工程区域内的地块进行落实。
八是各乡镇以上工作程序上报合格后,再聘请县退耕办工程技术人员深入实地进行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完成后报请上级退耕办审批。
九是种苗落实。在施工前,各乡镇要根据规划的林种和树种将苗木落实到实处。造林前提早准备充足优质壮苗,确保栽植需求。为提高种苗质量标准,退耕还林工程不准使用三级种子和三级苗木,苗木质量要达到(GB-6000-1999)规定。
十是组织施工。施工必须是先整地后栽植,要抓好春季有利时机。十一是检查验收。各乡镇任务完成后,应及时地组织有关人员逐户、逐块地普查之后,向县退耕领导组提出详实地初查报告。县退耕办组织技术人员依据有关质量标准,结合乡镇初查报告,对退耕还林工程逐地块进行自查,并据结果写出自查报告上报。省、市退耕办根据自查报告进行复查。并据结果写出报告上报国家退耕办,国家退耕办根据省报造进行核查。
十二是检查验收后,将结果张榜公布。
十三是通过一卡通方式,将补贴发放给农户。同时,各乡镇要制定出各自的管护办法和管护责任,特别是造林地块的管护一定要落实到人头。确保造一片,管一片,活一片,成一片。
2.进度
2008年规划任务13300亩,计划任务13300亩,实施面积13300亩;2009年规划任务13300亩,计划任务13300亩,实施面积13300亩;2010年规划任务3131亩,计划任务3131亩,实施面积3131亩。
3.投资
2008-2011年计划投资297.31万元,实际投资297.31万元,完成比例100%。其中中央补助资金148.66万元,省、市、县配套资金29.73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18.92万元,全部到位,确保了任务的全面实施与完成。
4.工程质量及效果
县退耕办对全县补植补造项目进行自查验收,验收完成比例100%,合格比率100%,质量全部达标。
惠及退耕农户1460户,4380人,补植补造项目的实施,不但使全县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尽一步的改善,而且还可以给退耕户带来上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
5.评价
通过开展补植补造,使全县的退耕林地成活率,保存率达95%以上,有效巩固了造林成果,经济效益将会不断的得到体现。可提高森林覆盖率2个百分点,新增林地面积29731亩,减少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有明
显改善,保障农牧业稳产、高产。
同时也存在一点问题:
(1)森林资源结构不够合理
主要表现在林分结构不合理,单层林多,复层林少,纯林多,混交林少;纯林、混交林面积结构比仅为90︰10。因此,改善林分结构,是森林经营的一项长期任务。(2)林地生产力较低
由于森林资源结构不够合理,以及普遍没开展幼林抚育,使得不少森林的林分质量较差,尤其是杨树林分,普遍存在生产力低下的问题。(3)林业经济增长方式较粗放,林业产业组织化程度较低 首先表现在林业经营主体是千家万户分散的农户,组织化程度较低、规模小、山区林农集约经营森林意识不强,停留在粗放型状态,或者不投入任其自然生长,或者不遵循规律、不顾及生态环境盲目投入,致使林地生产率低。其次对发挥生态效益为主的森林,由于补偿不足,经营者的经济利益得不到应有的补偿,经营生态林的积极性不高,导致提升生态服务的供给能力难度大。
第四章 效益及评价
一、社会效益
退耕还林的实施给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拉动了农村经济乃至整个社会产业的大发展,社会效益显著。工程实施一是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改变了坡耕地高投入低产出的窘境。二是促进了项目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了社会稳定。三是使全县的退耕林地成活率,保存率达95%以上,有效巩固了造林成果,经济效益将会不断的得到体现。可提
高森林覆盖率2个百分点,新增林地面积29731亩,减少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有明显改善,保障农牧业稳产、高产。
二、生态效益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对改善我区生态环境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生态效益突出。工程累计实施造林16.3万亩,新增森林面积10万亩,森林覆盖率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了2个百分点,通过工程建设,在我县东部山区建起了一条条绿色生态走廊,在汤河水库周边建起了一道道绿色生态屏障。同时新发展干鲜果产业,从而增加了保持水土、经济水源、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多种功能,改善了我县的生态环境,控制水土流失、防风固沙,减缓各种自然灾害,对于振兴我县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将起到积极作用。
三、经济效益
退耕还林工程被广大群众誉为政府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工程的实施大大提高了耕地产力,农民得到了实惠,工程经济效益明显。在我县已初步建立了以大榛子为主的干果产业基地、以南果梨为主的水果产业基地、以落叶松为主的用材林产业基地、以杨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基地。这些基地的建成,为调整我镇农业产业结构,建设三峡库区色生态经济强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大榛子基地投产面积达3.5万亩, 预计进入成产期后年产值达800万元;南果梨水果产业基地投产面积达5万亩,预计进入成产期后年产值达2400万元;落叶松用材林基地投产面积达4万亩,年产值达100万元;杨树速生丰产林基地2万亩,年产值达800万元。退耕户人均增收800元/年〃人,通过农村
能源建设可年节煤535吨、节柴862吨、节电600千瓦时,有力地促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一、总体评价
我县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编制中能够以本县实际为依据,科学编制,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规程操作,加强对项目和资金的管理,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和效益。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1、领导重视不够
一些乡镇对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本来应由乡镇政府组织实施的,现在都转到了部门组织实施,而部门组织和发动群众又存在一定难度,比如在政策制定上如果得不到当地政府的支持,政策就很难落实,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此外,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也存在问题,相互间配合不够默契,都是以各自立场为出发点,遇到问题和困难相互推诿。
2、资金投入不足
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专项规划实施质量。如,补植补造,国家投资50元/亩,而实际高质量造林需要200元/亩,国家投入占实际投入的1/4,且地方配套资金又不能到位,不足部分完全靠实施农户自筹。有的农户虽然能勉强把树栽下,但是又将面临管护的巨大压力,造起来的林极有可能“返荒”。一旦遇到冰冻、火灾等灾害,便难于重建恢复。
3、重建轻管现象突出
重建轻管现象在林业后续产业建设中尤为突出。俗话说“三分造,七分管”,但在实际工作中,重栽轻管的现象依然十分突出。按照“谁造林、谁管护、谁受益”的政策,将管护责任落实到实施专项规划的各家各户,难度较大,管护效果也不理想。有些农户在林木没有受益的情况下,不愿投入过多的管护费用;有些农户劳力外出打工,无力进行管护;有些种植大榛子、梨等经济林树种的农户,管理技术又跟不上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管护效果,从而影响整个工程的建设质量。
4、工作经费不足,工作人员少
退耕还林工程牵涉面广,工作量大,工程质量要求高,从规划、实施方案、作业设计、工程实施及监理、检查验收到兑现等涉及环节多,政策兑现更是长达16年之久,需要大量的工作经费。而国家对地方退耕还林的前期工作经费和科技支撑费比较少,造成很多工作不能正常开展。工作人员少,很多科技服务也跟不上。现在加上专项规划实施的管理,工作经费更是捉襟见肘。
二、建议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各级政府要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实施工作放在重要位臵,加强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相关部门一把手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及时解决专项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政府主要领导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重点搞好专项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要层层落实目标任务,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严格考核奖惩制度,把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政府考核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还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社会
各界关心、支持和参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的良好氛围。
2、科学规划建设项目
在编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时,由于要限时上报专项规划,时间比较紧,编制的专项规划不尽科学、合理。在项目安排及建设规模上没有进行充分的论证,有些项目安排和建设规模不符合实际。因此,建议对专项规划不符合实际的地方进行调整和修改,报省和国家批准后再实施。使专项规划真正能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建立促进生态改善、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解决退耕区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生计问题,以达到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目的。
3、加大资金投入,严格资金管理
一是加大政府投资力度。省、市、县要把专项规划建设项目配套资金纳入投资计划和财政预算,并保证能够及时到位。二是结合项目资金。要将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建设等项目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项目的聚集效应。三是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和社会投入。制定优惠政策,调动社会的积极性,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专项规划建设。四是安排一定的工作经费,保证各项工作能正常运行。五是加强资金管理,保障资金安全。资金使用和管理要严格《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财农[007]327号),专项资金实行专账核算、专款专用。
4、加强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管理,按计划组织实 23
施。要落实项目建设责任主体,建立健全招投标、合同管理、质量监督、检查验收等项目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确保工程保质保量按期建成并发挥效益。特别是要建立检查验收制度,工程建成后,行业主管部门要及时会同建设单位组织开展项目验收工作,对于验收不合格的项目要查清原因,落实责任,限期整改。对造成重大损失和浪费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此外,应加强科技支撑,提高科技含量。将科技支撑贯穿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积极推广一批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支持科技人员到工程建设第一线从事技术推广、技术服务、技术咨询、试验示范等工作。
5、加强建后管护工作,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对不同类型的项目,采取不同的模式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明晰产权,落实责任,实行责、权、利相统一,充分调动群众和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和管好用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设施的积极性,逐步建立工程运行管护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重建轻管”的问题。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的实施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把工程建设中的各项政策及时、足额兑现到广大农民。实施工程建设公示制度,结合乡村政务公开,将工程建设范围、内容、标准进行公示,以接受广大群众和社会的监督。
附表:
1-1.辽宁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基本情况表 1-2.辽宁省退耕还林工程退耕农户直接补助统计表
2-1.辽宁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基本口粮田任务对比表
2-2.辽宁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基本口粮田投资对比表 3-1.辽宁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农村能源任务对比表 3-2.辽宁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农村能源投资对比表 4-1.辽宁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生态移民任务对比表 4-2.辽宁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生态移民投资对比表 5-1.辽宁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后续产业及农民技能培训任务对比表
5-2.辽宁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后续产业及农民技能培训投资对比表
6-1.辽宁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补植补造任务对比表 6-2.辽宁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补植补造投资对比 25
第三篇: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实施情况汇报
彬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实施情况汇报
彬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11月24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彬县县政府对张科长一行莅临我县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彬县2008-2009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方面的工作做以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项目进展情况
2008-2009年省市下达我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共5个项目,计划新建基本口粮田33750亩,农村能源10871口(台),补植造林19600亩,发展后续产业22500亩,退耕农民技能培训2000人(次)。项目总投资8230.1万元,其中专项资金3500.95万元,各级配套及农民自筹4729.15万元。
项目建设启动以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作为改善民生、促进“三农”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全面发动、精心组织、集中投入、科学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目前,已建成项目五类7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356.3万元,其中专项资金2811.05万元,各级配套及农民自筹3545.25万元。具体情况为:
(一)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2008-2009年上级下达我县基本口粮田建设任务33750亩,其中新修基本口粮田16750亩,改造提高2350亩,土壤改良和培肥地力6450亩,田间设施配套8200亩。2008年基本口粮田建设任务20000亩,其中新修基本口粮田11000亩,土壤改良和培肥地力5000亩,田间设施配套4000亩; 2009年建设基本口粮田任务13750亩,其中新修基本口粮田5750亩,土壤改良和培肥地力1450亩,田间设施配套4200亩,改造提高2350亩。截止目前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完成投资3334.02万元,其中专项资金1350万元,各级配套及农民自筹1984.02万元。
(二)农村能源建设项目。2008-2009年上级下达我县能源建设任务10876口(台),其中新建户用沼气池8909口,建设节柴灶130口,安装太阳灶1837台。截止目前2008年4596口(台)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其中新建户用沼气池3959口,安装太阳灶637台;2009年建设任务已完成1676口(台),其中新建户用沼气池346口,建设节柴灶130口,安装太阳灶1200台。累计完成投资1844.76万元,其中专项资金724.43万元,各级配套及农民自筹1120.33万元。
(三)后续产业项目。2008-2009年上级下达我县后续产业项目建设任务22500亩,其中新建晋枣示范园4000亩,改造提高低效柿子、晋枣园18500亩。截止目前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完成投资1037万元,其中专项资金622万元,各级配套及农民自筹415万元。
(四)补植项目。2008-2009年上级下达我县补植任务19600亩。2008年建设任务4600亩,2009年建设任务15000亩。截止目前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累计完成投资103.02万元,其中专项资金84.62万元,各级配套及农民自筹18.4万元。
(五)农民技能培训。2008年上级下达我县退耕农民技能培训2000人(次),截止目前培训任务已全面完成。累计完成投资37.5万元,其中专项资金30万元,地方配套及农民自筹7.5万元。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领导,夯实项目建设责任。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是一项政策性强、内容繁多、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只有各单位、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并且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对待,精心组织实施,才能共同抓实抓好项目建设工作。为使项目落到实处,县里成立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副组长。发改、农果、林业、水利、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负责项目的宣传发动、组织领导、规划编制、检查督促、验收评估、监督管理和综合协调。县巩固办制定了《彬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管理办法》,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职责任务,从而进一步夯实了项目建设责任,落实了项目建设责任主体。各行业主管部门、各项目乡镇、村也分别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项目规划设计、技术指导、日常管理等工作。
(二)广泛宣传,动员群众主动参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任务十分艰巨的工作,同时又是一项新工作,实施难度较大。为给扎实有序推进专项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我县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大力宣传开展专项建设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改善退耕户生产生活条件,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和助农增收方面的重要意义;宣传专项建设的政策要求、步骤、方法、操作程序,让退耕农户和广大基层干部群众了解专项建设的政策、方法和步骤,从而主动参与专项建设。
(三)因地制宜,精心规划设计。项目实施前,行业主管部门,抽调专门人员深入村组,进行调查摸底。深入践行“一事一议”政策,把决策权和主动权交给群众,对项目的实施写下了项目承诺书,使工程的建设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广泛拥护和参与。在项目规划中,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步推进、远近结合、综合整治”的原则,紧密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妥善布局。把项目建设内容落实了到山头、地块和退耕农户,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依据。在项目设计上,聘请资质单位,坚持治水改土并重,工程措施和生物农艺措施相结合,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方针。在项目计划安排上,整合部门资金投入,在尊重农户意愿的基础上,根据集中连片的原则,将巩退项目资金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和土地整理等项目资金有机结合,形成投入合力,确保项目受益农户。
(四)强化监管,确保项目规范运作。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建设内容多,建设周期长,建设规模大。为此,一是规范项目管理。实行项目公示制。项目实施前,具体实施部门会同乡镇政府以村为单位,将项目建设规模、内容、标准及受益农户情况在村公示栏进行公示,接受广大群众和社会的监督。实行合同管理制。每个工程项目,项目法人与工程施工方签订工程施工合同,项目法人严格按施工合同对工程施工方进行管理和监督。实行项目招投标制。对建设规模较大的基本口粮田、农村能源建设项目,由县巩固办会同项目法人及财政、审计、监察等相关部门,采取公开招标、政府采购的方式,择优选择施工队伍和供应商。实行工程监理制。为严把工程质量关,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实行了工程监理制,对工程进行全程监理。同时,在工程建设中,让村民参与施工质量的监督,确保群众对工程建设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充分调动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二是加强资金监督管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专项资金严格执行专项建设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实行了专户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严格按管理程序建帐、支付和结算,实行帐户封闭运行,项目法人“一支笔”审批制。工程实施中,全面实行部门监管、过程监管和动态即时监管“三结合”,发改、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全程介入,定期不定期对工程建设情况、运行情况、资金使用情况、效益发挥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工程结束后,在项目实施单位竣工决算的基础上,审计部门对整个工程进行了全面审计。做到了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审计到项目,确保了资金使用的安全高效。三是加强建设档案管理。项目建设档案,是项目各个时期的历史记录和资料数据库,是了解建设过程、修订经营措施、分析成效、监测和评价建设效果的基本依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立健全了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制度,抓好项目资料的收集、整理及归档工作,各行业建设单位对有关工程建设的相关文件、初步设计方案、阶段性项目建设总结、检查验收资料、资金审批和审计报告、工程监理报告、技术资料、图片照片、统计数据和录像资料等,做到了专人负责,分门别类地归档保存。为掌握项目建设、修订经营措施、分析成效、效益监测和评价建设效果提供完整的项目档案资料。四是加强项目建成后的管护,确保工程长效性。确立“工程建设与管护同步走”的管理方针,建立项目后期管护责任制,按照“谁受益、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落实了管护责任。
(五)行政推动,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为了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一是实行了目标考核制度。每年初对全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任务进行了分解,纳入管理目标进行考核,明确了搬迁项目建设的奖惩措施和主要阶段目标,做到了项目建设有目标,考核有指标,奖惩有依据。二是建立了县级领导包抓工作制度。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严格实行了“五个一”的责任机制,即“一个项目,一名县级领导,一套工作班子,一个实施主体,一抓到底”,把项目建设工作责任夯实到县级领导、部门领导和乡镇领导身上,形成班子抓、专人抓、主管部门协调抓的工作机制。项目实施部门也相应成立了办公室,协调处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种事务。三是实行了项目建设督查制度。把项目建设列入全县重点工程和“民生八大工程”重点督查项目,实行月考核、季通报,县上主要领导、主管领导不定期带领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深入项目实施乡镇、村检查项目建设情况,并现场解决存在的具体问题,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按期竣工。各相关职能部门主动作为,积极工作,实行了干部分片包干负责,一包到底的办法,加强技术指导。县两办督查室、县巩固办定期或不定期地派出工作组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指导、抽查、督促,及时与项目单位交换意见,形成了行业部门当业主,相关部门搞服务,财政管支出,发改揽统筹,两办抓督查的工作推进机制,确保了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
三、存在问题
从前阶段巩退项目实施情况看,我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领导重视、部门配合、责任落实、措施得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从根本上改善我县退耕区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作出了贡献,成效有目共睹。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在项目的规划、实施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宣传力度不够。一些退耕农户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认识不高,存在重造轻管现象,给项目实施造成一定困难。
二是管理不规范。由于由于专项建设是一项新的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比如林业、农业、水利、畜牧、发改、财政等部门,各部门在管理职能上各管一块,有时缺乏沟通,容易造成管理上不完全到位。在安排项目计划时,在项目的选择和布局上存在随意性,缺少连续性和科学性;在项目的实施和管理上,在项目管理和实施没有现存经验和模式,还没有形成一个相对科学规范的模式。个别项目实施单位没有及时进行工程决算,项目审计工作滞后。
三是工程进度慢,由于省市计划任务下达的较迟,涉及多个子项目需要招投标,不利于工程的组织实施,延缓了工程进度。
四是项目进展不平衡。由于农村能源项目因退耕农户筹资比例大,筹资存在较大困难,且部分项目技术要求高,农户缺乏相关技术和操作技能,而导致项目实施进度比较缓慢。加之近几年我县利用国债项目大力实施了农村沼气工程,项目对退耕还林农户有覆盖,客观上也影响了项目的推进。
五是配套资金不足。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中央专项资金项目是一项惠民政策,2008、2009年省市下达的计划中,中央专项资金仅安排工程直接费和劳动力转移培训费,而工程直接费属补助性质,投资标准低,项目建设中涉及的方案编制费、招投标费、工程监理费、检查验收费等前期费和相关工作经费在中央专项资金未作安排,工作经费解决难度大,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
六是后续管护不到位。由于缺乏较为完整的后续管护机制、管护工作经费、相应的管护技术和知识,致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的后续管护不到位,影响了项目效益的发挥。
四、改进措施
今后,我们将以这次检查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扎实推进我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
一要加强政策宣传,提高农户积极性。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长期重要战略任务来抓,通过广播、电视、宣传牌等多种途径,进一步加强《退耕还林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使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调动广大退耕农户参与的积极性。
二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行政监管力度,强化行政推动,协调各相关部门建立健全项目监管制度,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和形式,根据各部门的行业规范、技术标准等规定加强对应指导和督导监管力度,解决好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确保各项目建设进度、质量和效果。
三要进一步做好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做好规划,坚持资源整合、集中投入、整片推进的原则,结合巩退专项规划,结合退耕区基础设施和产业建设实际,科学、合理地安排好退耕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建设项目,做到规划一片、建成一片、见效一片。切实做好项目设计概算工作,使之更加符合实际,更具操作性。
四要加大后续管护力度。健全后续管护机制,成立后续管护专门机构,配备专业人员,明确相关人员职责,建立管理制度和奖惩机制,使管护责任落到实处。积极筹措后续管护资金,用于项目的后续管护工作。
五、几点建议
1、建议省市相关部门能适当提前审批一些专项实施方案,如补植补造项目。对分项目的计划和资金能尽早下达,便于项目早日实施,发挥效益。
2、适当提高农村能源建设项目国家资金补助标准,适当减少地方配套资金。
3、明确配套资金比例,确保项目顺利实施。鉴于该项目实施期长,任务重,建议省级相关部门加大地方投入,进一步明确各建设项目配套资金和工作经费省、地、县配套比例,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第四篇:白云区2010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建设项目 ... - 市发展改革委
附件3:
白云区2010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
资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批复
你们以白发改[2010]103号文报送的“白云区2010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施方案”收悉。根据专家提出的审查意见,经研究,现予以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报送的“白云区2010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施方案”
二、基本同意项目布局,白云区2010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项目共涉及全区4个乡镇11个村。退耕农户覆盖率100%。
1、基本口粮田布局在牛场乡石龙村、兴家田村。退耕农户覆盖率100%。
2、农村能源建设布局在牛场乡、麦架镇、沙文镇的阿所、兴家田、瓦窑、石龙、小桥、青山、摆茅、靛山8个村,退耕农户覆盖率为100%。
3、后续产业建设地点:全部为种植业,建设地点在牛场乡落刀村,退耕农户覆盖率为100%。
4、补植补造布局在麦架镇、牛场乡、沙文镇、都拉乡的6个村。退耕农户覆盖率100%。
三、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1、建设基本口粮田 505亩,具体为绿肥种植(间作套种绿肥)、深耕增施元素肥505亩。
2、农村能源建设:建设省柴灶75个。
3、后续产业建设:种植经果林540亩。
4、补植补造2200亩,其中退耕地补植补造849亩、荒山荒地补植补造1351亩。补植树种主要为女贞、楸树等。
四、投资及来源。项目总投资104.0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72.8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劳折资31.2万元。资金具体使用详见投资概算表。
五、建设年限:1年
六、项目要严格按照工程基本建设程序管理,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制、监理制和合同制。项目法人为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七、加强项目管理。区级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是项目建设第一责任人;花溪区发改、林业、财政、水利、农办等部门要依据《贵州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规定的职责各负其责,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强对项目建设综合协调管理,林业、水利、农办等要加强对项目的技术指导、检查和监督,确保实现项目建设目标;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管理,确保项目建设资金转账核算、专款专用,实行区级报账制管理。国家专项资金必须全部用于项目主体工程,严禁滞留或挪用项目建设资金;项目法人要按《贵州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建设项目报送制度》和《贵阳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建设项目报送制度》的有关规定及时向有关部门及时报送项目进展、工程质量和资金到位、使用等情况。
八、请接此批复后,抓紧开展项目建设有关前期工作,落实建设条件,尽快组织实施,发挥项目效益。
附:白云区2010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建设项目投资概算表
第五篇:甘肃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
甘肃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
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25号)和国家财政部等六部委制定印发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财农[2 007]327号)等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指中央财政在一定时期内安排的专项用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的资金。
第三条省级相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使用和管理专项资金,须遵循本实施细则。
第二章预算管理
第四条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实施退耕还林地区
第五条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在省发改委、西部办、财政厅、农牧厅、林业厅、水利厅和扶贫办等相关部门(以下简称省级相关部3门)的指导下,制定本县市区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并报省级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重点包括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规划、农村能源建设规划、生态移民规划、退耕还林补植补造规划、后续产业发展规划等。
省发改委、西部办、农牧厅、水利厅、林业厅、财政厅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和分工,负责制定《甘肃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和水利部审核批复后实施。
第六条专项资金的申请程序: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省级相关部门审核批复的县市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于每年l0月30 日前将下资金使用计划报省级相关部门。省发改委根据国家相关部门审核同意的省级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会同省级相关部门对各县市区下资金使用计划审核汇总后,于每年ll月30日前将全省下资金使用计划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和水利部等部门审核。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对我省下资金使用计划的审核意见和安排的任务计划,省发改委会同财政厅、农牧厅、水利厅、林业厅等相关部门将任务计划下达到各县市区。省财政厅根据批复下达的任务计划和省级相关部门核查验收结果下达专项资金预算。
专项资金的拨付,按照《甘肃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强农惠农专项资金支付管理操作规程)的通知》(甘财库[2008]2 7号)规定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由省财政厅通过省级强农惠农专项资金财政零余额帐户,直接支付到市州或县市区财政部门开设的强农惠农专项资金特设专户。专项资金按照本细则第九条规定用于基本建设的,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相关部门要按基本建设程序做好项目管理工作。
第七条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制定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时,按照支农资金整合的要求,应与中央和省上安排的促进农民增收“六大行动”、基本农田建设、生态移民、农村能源、扶贫开发、林权制度改革、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等专项资金和市州、县市区其它投资结合起来,统筹考虑,集中安排使用,明确专项资金支持的具体任务,并做好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规划的协调和衔接工作,支持改善退耕农户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第八条按照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四到县”原则,专项资金依据国家和省上审核、批复的专项规划任务和经费预算,从2008年起,分8年安排,逐年下达具体任务计划。
第三章资金使用和管理
第九条 专项资金的使用按以下先后次序安排:
(一)有条件的退耕农户建设基本口粮田。
(二)有条件的退耕农户开展沼气、节柴灶、太阳灶等农村能源建设。
(三)对有条件的退耕农户实行生态移民。
(四)退耕还林补植补造、发展地方特色优势产业的基地建设、开展退耕农民就业创业转移技能培训等。
(五)高寒阴湿少数民族地区退耕农户直接补助。
第十条专项资金由省级相关部门按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统筹安排,因地制宜地用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
第十一条专项资金在强农惠农特设专户内,实行专帐核算、专款专用,并严格执行有关报账管理制度,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截留和挪用。同时,县市区财政部门要会同承担单项工程建设的有关部门,按照支农资金整合管理使用的有关规定,制定具体的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制度。专项资金不得作为其他中央和省上补助项目的地方配套资金。
第十二条专项资金凡用于适宜招投标的设备、材料、成批量的种苗等支出,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招投标的形式进行,要充分体现公平、公开、公正和择优、诚信的原则;凡符合政府采购目录规定范围的必须实行政府统一采购,并做好实物发放工作;凡直接补助农民的资金,要严格按照《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行惠农财政补贴一册明一折统发放管理的意见》(甘政发[2008]67号)有关规定和要求,通过“一册明、一卡统”方式直接兑现到户。
第四章监督与检查
第十三条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实行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制。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认真落实中央政策,严肃工作纪律,严格资金管理使用。承担各单项工程建设单位的法人为该项工程的直接责任人,对该项工程建设质量负责。
第十四条各级财政与相关部门要密切协作,对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违反专项资金使用规定,截留、挪用或造成资金损失的单位或个人,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制度严肃查处。
第十五条承担各单项工程建设的相关部门,必须严格按照省上下达的计划组织项目实施,不得擅自变更项目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等。如需变更的,必须上报原审批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调整。
第十六条省级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制定相应的检查验收办法,搞好检查验收等工作,加强对专项资金和建设项目的管理、监督、检查和考核。对于不履行审批手续和擅自变更的,省级相关部门可根据情节轻重呆取责令限期整改、通报批评、暂停拨付国家资金、暂停项目审批及实施等措施,并建议有关部门追究单位法人、主管人员和直接工作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第十七条各级监察、审计部门要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
第五章附则
第十八条市州、省直管县财政部门要商同级发展改革委、农业、林业、水利等相关部门,依据本实施细则制定具体的使用和管理办法,并报省财政厅备案
第十九条本实施细则由甘肃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本实施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