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对《浙江省社会保障档案管理办法》
关于对《浙江省社会保障档案管理办法》《浙江省最低生活保障档案管理办法》《浙江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办法》实施情况执法检查的报告
发布时间: 2007-08-10 访问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宁 波 市 档 案 局
宁波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文件
宁 波 市 民 政 局
宁 波 市 卫 生 局
甬档〔2007〕54号
关于对《浙江省社会保障档案管理办法》
《浙江省最低生活保障档案管理办法》
《浙江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办法》
实施情况执法检查的报告
浙江省档案局、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浙江省民政厅、浙江省卫生厅:
根据浙江省档案局、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浙江省民政厅、浙江省卫生厅要求,现将我市对《浙江省社会保障档案管理办法》、《浙江省最低生活保障档案管理办法》、《浙江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三个《办法》)实施情况开展专项执法检查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执法检查工作情况
省四家单位联合下发三个《办法》实施专项检查文件后,宁波市档案局、宁波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宁波市民政局和宁波市卫生局就此召开联席会议,成立了市社会保障档案专项检查组,对做好三个《办法》执法检查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5月16日又联合下发对三个《办法》实施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明确了这次检查的内容、方法和步骤。各县(市)区档案、劳动保障、民政、卫生等部门,在收到文件后都按要求进行了自查,并将自查报告上报市社会保障档案专项检查组。根据报告反映情况,检查组自7月23日至25日,赴江北区、镇海区、宁海县、余姚市等四个地区12家单位进行了抽查。二、三个《办法》实施情况
从执法检查的情况看,宁波市贯彻实施三个《办法》情况总体良好,相关领域档案管理工作基本依法有序进行。
1.贯彻落实三个《办法》的良好氛围已基本形成。
三个《办法》出台后,各地各有关部门领导高度重视,把贯彻落实好三个《办法》摆上重要位置。把三个《办法》的学习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宁波市档案工作条例》等学习相结合,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切实提高对社保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地社保档案管理状况,完善落实相应机构,制订一系列制度、办法,规范社保档案的管理。绝大多数单位通过档案目标管理工作,将做好社保档案工作纳入岗位责任考核,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三个《办法》的实施提供了保证。
海曙区先后下发了《海曙区社会劳动保险管理所档案管理办法(试行)》、《海曙区医保办档案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进一步规范全区的社保档案工作的管理。余姚市档案局在会同市人大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对部分市属事业单位档案工作开展执法检查时,将社保单位作为检查的一个重点。各地档案部门还借召开全市(县、区)档案大会、档案协作组会议等机会,积极部署落实好三个《办法》。各地开展档案宣传周等活动,分发各类宣传册、资料,广泛宣传社会保障档案工作的重要性,使公民的社会保障意识进一步提高。通过各种措施,进一步促进了社保档案的科学、规范地管理,优化了三个《办法》实施的环境。
2.加强调研,建章立制,对社保档案的监督和管理进一步提高。
市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就积极会同当地社保机构,开展建档调研工作。各县(市)区档案、劳动保障、民政、卫生等部门紧紧围绕当地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状况,对各社会保障机构的职能、档案管理等情况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摸底,在此基础上,制订了文件材料归档范围、保管期限及档案管理办法、档案立卷归档制度等一系列规范和标准。同时建立社会保障档案监管模式,形成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业务主管部门齐抓共管、各级社会保障部门分工负责的档案工作监管模式,保障了社会保障档案规范化建设。
余姚市在2004年建立各乡镇(街道)社会保障中心的基础上,将所有社保档案纳入乡镇综合档案室的统一管理,并及时下发了《关于加强乡镇(街道)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乡镇社保档案的归档范围、工作要求以及责任部门;通过对村级档案材料的归档范围的调整和充实,使社保档案成为基层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还继续加大对社会保障档案业务指导的力度,与各社保单位合力加强社保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通过接受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上门指导督促、定期培训相关业务人员等形式,各单位查漏补缺,提高了档案专业人员的管理水平。我市绝大多数社会保障档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等都走上了标准化、规范化的轨道,做到有明确的分管领导和档案管理网络,档案收集基本齐全,配置了专门的档案人员,按时完成每年的整理和立卷工作,档案保管基本具备独立的档案室并符合“七防”标准。
近年来,各地各有关部门在社保档案的管理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余姚社保处、农保处、医保中心分别在1999年、2003年达到了“国家二级”、“省一级”、“宁波市一级”管理水平。江北、奉化、慈溪、宁海等地的医保、社保等档案管理工作达到宁波市级以上。
3.深入开展信息化建设,全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随着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我市各社保业务主管单位及时主动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沟通、协作,开展社保档案信息化建设。通过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社会劳动保障信息管理系统和最低生活保障信息管理系统,从而实现了社保档案管理与开发利用由手工操作向计算机管理的转变,积极为社会服务。余姚除山区三个乡镇和行政村外,其余所有社保管理单位和18个乡镇(街道)均已应用档案管理软件,逐步开展数据库建设,达到文件级检索。慈溪通过数据库建设,主动为业务操作和保障参保人员服务,年利用达到300余人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通过检查的情况来看,我市社保档案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一些问题依然存在。
1.地区、部门之间工作不平衡。虽然部分机构社保档案管理规范,在制度、机构、人员和库房等基本达到规定,且一直保持良好发展。但办公用房普遍紧张。部分单位仍未实行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对今后的管理使档案保管存在较大隐患。
2.档案形成、积累、整理、归档存在不规范情况。部分单位档案资料归档范围不够齐全;对涉及社保工作的有关照片、录音、录像等特种载体未及时收集、归档情况较多;有的档案由经办人员整理后移交档案室未进行手续的办理;档案利用后未进行利用登记现象也较多;给今后档案汇总和利用反馈带来困难。
3.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还需加强。由于档案人员频繁调动,一些档案人员未参加相应的业务岗位培训,在收集、管理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4.社保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有待于加强。目前社保各系统都有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但软件无法直接实现电子信息的归档,也无法按档案管理标准打印文件目录,目前只能通过对信息的备份,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实现与档案管理软件的数据对接。
要解决上述问题,各部门在今后做好以下改进工作。
1.各部门要进一步把档案管理工作提高到社保档案事关民生、必需依法管理的高度去认识,把档案工作切实纳入工作计划和议事日程,配置和改善人员、办公场所和档案保管库房,为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创造必要条件,确保社保档案的系统、完整与安全。
2.按照三个《办法》的要求,及时全面收集应归档的各类材料,做到月月整理,年度全部归档。各档案室应严格检查、监督,保证有价值档案的齐全、准确、规范和便于利用。
3.加强档案专兼职人员的培训。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各业务主管单位要主动配合,通过参加相应的岗位培训等方式提高档案业务水平,改进工作方法,使档案管理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4.加强业务主管部门与档案部门的沟通,努力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与业务工作现代化的同步发展,将档案管理系统纳入到业务管理系统中去或者实现有效挂接,使档案工作不滞后,更及时有效的为社保工作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通过这次对三个《办法》的贯彻实施情况的专项检查,对全市社保档案管理工作是一次很有效的推动。使各单位对提高社会保障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进一步认识,有力地保障了此项工作长期有效地开展下去。我市将以这次检查为契机,严格按照三个《办法》的规定,使档案管理部门与相关主管部门形成共识、齐抓共管,紧跟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化的潮流,不断树立新的服务观念,努力创新档案管理模式,使社会保障档案工作持续、稳健发展。
宁 波 市 档 案 局 宁波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宁 波 市 民 政 局 宁 波 市 卫 生 局
二○○七年八月八日
主题词:社会保障△ 管理办法 检查 报告
宁波市档案局办公室 2007年8月8日印发
第二篇:关于对《浙江省社会保障档案管理办法》
关于对《浙江省社会保障档案管理办法》《浙江省最低生活保障档案管理办法》
《浙江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办法》实施情况执法检查的报告
发布时间: 2007-08-10访问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宁 波 市 档 案 局
宁波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文件
宁 波 市 民 政 局
宁 波 市 卫 生 局
甬档〔2007〕54号
关于对《浙江省社会保障档案管理办法》
《浙江省最低生活保障档案管理办法》
《浙江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办法》
实施情况执法检查的报告
浙江省档案局、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浙江省民政厅、浙江省卫生厅:
根据浙江省档案局、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浙江省民政厅、浙江省卫生厅要求,现将我市对《浙江省社会保障档案管理办法》、《浙江省最低生活保障档案管理办法》、《浙江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三个《办法》)实施情况开展专项执法检查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执法检查工作情况
省四家单位联合下发三个《办法》实施专项检查文件后,宁波市档案局、宁波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宁波市民政局和宁波市卫生局就此召开联席会议,成立了市社会保障档案专项检查组,对做好三个《办法》执法检查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5月16日又联合下发对三个《办法》实施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明确了这次检查的内容、方法和步骤。各县(市)区档案、劳动保障、民政、卫生等部门,在收到文件后都按要求进行了自查,并将自查报告上报市社会保障档案专项检查组。根据报告反映情况,检查组自7月23日至25日,赴江北区、镇海区、宁海县、余姚市等四个地区12家单位进行了抽查。
二、三个《办法》实施情况
从执法检查的情况看,宁波市贯彻实施三个《办法》情况总体良好,相关领域档案管理工作基本依法有序进行。
1.贯彻落实三个《办法》的良好氛围已基本形成。
三个《办法》出台后,各地各有关部门领导高度重视,把贯彻落实好三个《办法》摆上重要位置。把三个《办法》的学习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宁波市档案工作条例》等学习相结合,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切实提高对社保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地社保档案管理状况,完善落实相应机构,制订一系列制度、办法,规范社保档案的管理。绝大多数单位通过档案目标管理工作,将做好社保档案工作纳入岗位责任考核,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三个《办法》的实施提供了保证。
海曙区先后下发了《海曙区社会劳动保险管理所档案管理办法(试行)》、《海曙区医保办档案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进一步规范全区的社保档案工作的管理。余姚市档案局在会同市人大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对部分市属事业单位档案工作开展执法检查时,将社保单位作为检查的一个重点。各地档案部门还借召开全市(县、区)档案大会、档案协作组会议等机会,积极部署落实好三个《办法》。各地开展档案宣传周等活动,分发各类宣传册、资料,广泛宣传社会保障档案工作的重要性,使公民的社会保障意识进一步提高。通过各种措施,进一步促进了社保档案的科学、规范地管理,优化了三个《办法》实施的环境。
2.加强调研,建章立制,对社保档案的监督和管理进一步提高。
市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就积极会同当地社保机构,开展建档调研工作。各县(市)区档案、劳动保障、民政、卫生等部门紧紧围绕当地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状况,对各社会保障机构的职能、档案管理等情况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摸底,在此基础上,制订了文件材料归档范围、保管期限及档案管理办法、档案立卷归档制度等一系列规范和标准。同时建立社会保障档案监管模式,形成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业务主管部门齐抓共管、各级社会保障部门分工负责的档案工作监管模式,保障了社会保障档案规范化建设。
余姚市在2004年建立各乡镇(街道)社会保障中心的基础上,将所有社保档案纳入乡镇综合档案室的统一管理,并及时下发了《关于加强乡镇(街道)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乡镇社保档案的归档范围、工作要求以及责任部门;通过对村级档案材料的归档范围的调整和充实,使社保档案成为基层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还继续加大对社会保障档案业务指导的力度,与各社保单位合力加强社保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通过接受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上门指导督促、定期培训相关业务人员等形式,各单位查漏补缺,提高了档案专业人员的管理水平。我市绝大多数社会保障档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等都走上了标准化、规范化的轨道,做到有明确的分管领导和档案管理网络,档案收集基本齐全,配置了专门的档案人员,按时完成每年的整理和立卷工作,档案保管基本具备独立的档案室并符合“七防”标准。
近年来,各地各有关部门在社保档案的管理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余姚社保处、农保处、医保中心分别在1999年、2003年达到了“国家二级”、“省一级”、“宁波市一级”管理水平。江北、奉化、慈溪、宁海等地的医保、社保等档案管理工作达到宁波市级以上。
3.深入开展信息化建设,全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随着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我市各社保业务主管单位及时主动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沟通、协作,开展社保档案信息化建设。通过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社会劳动保障信息管理系统和最低生活保障信息管理系统,从而实现了社保档案管理与开发利用由手工操作向计算机管理的转变,积极为社会服务。余姚除山区三个乡镇和行政村外,其余所有社保管理单位和18个乡镇(街道)均已应用档案管理软件,逐步开展数据库建设,达到文件级检索。慈溪通过数据库建设,主动为业务操作和保障参保人员服务,年利用达到300余人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通过检查的情况来看,我市社保档案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一些问题依然存在。
1.地区、部门之间工作不平衡。虽然部分机构社保档案管理规范,在制度、机构、人员和库房等基本达到规定,且一直保持良好发展。但办公用房普遍紧张。部分单位仍未实行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对今后的管理使档案保管存在较大隐患。
2.档案形成、积累、整理、归档存在不规范情况。部分单位档案资料归档范围
不够齐全;对涉及社保工作的有关照片、录音、录像等特种载体未及时收集、归档情况较多;有的档案由经办人员整理后移交档案室未进行手续的办理;档案利用后未进行利用登记现象也较多;给今后档案汇总和利用反馈带来困难。
3.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还需加强。由于档案人员频繁调动,一些档案人员未参加相应的业务岗位培训,在收集、管理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4.社保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有待于加强。目前社保各系统都有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但软件无法直接实现电子信息的归档,也无法按档案管理标准打印文件目录,目前只能通过对信息的备份,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实现与档案管理软件的数据对接。
要解决上述问题,各部门在今后做好以下改进工作。
1.各部门要进一步把档案管理工作提高到社保档案事关民生、必需依法管理的高度去认识,把档案工作切实纳入工作计划和议事日程,配置和改善人员、办公场所和档案保管库房,为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创造必要条件,确保社保档案的系统、完整与安全。
2.按照三个《办法》的要求,及时全面收集应归档的各类材料,做到月月整理,全部归档。各档案室应严格检查、监督,保证有价值档案的齐全、准确、规范和便于利用。
3.加强档案专兼职人员的培训。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各业务主管单位要主动配合,通过参加相应的岗位培训等方式提高档案业务水平,改进工作方法,使档案管理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4.加强业务主管部门与档案部门的沟通,努力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与业务工作现代化的同步发展,将档案管理系统纳入到业务管理系统中去或者实现有效挂接,使档案工作不滞后,更及时有效的为社保工作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通过这次对三个《办法》的贯彻实施情况的专项检查,对全市社保档案管理工作是一次很有效的推动。使各单位对提高社会保障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进一步认识,有力地保障了此项工作长期有效地开展下去。我市将以这次检查为契机,严格按照三个《办法》的规定,使档案管理部门与相关主管部门形成共识、齐抓共管,紧跟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化的潮流,不断树立新的服务观念,努力创新档案管理模式,使社会保障档案工作持续、稳健发展。
宁 波 市 档 案 局 宁波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宁 波 市 民 政 局 宁 波 市 卫 生 局
二○○七年八月八日
主题词:社会保障△ 管理办法 检查 报告
宁波市档案局办公室 2007年8月8日印发
第三篇:《浙江省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
《浙江省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已经省人民政府第6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二○○六年七月十三日
浙江省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城市建设档案的管理,有效地收集、保管和利用档案,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城市建设档案,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图表、声像、电子文件等各种载体的文件材料。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城市建设档案的管理活动。
第四条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市建设档案工作的领导,把城市建设档案事业的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适应城市建设的需要。
第五条 建立健全以各级城市建设档案馆(室)为基础的城市建设档案工作网络,保证城市建设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
城市建设档案馆的设计应当符合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要求。
城市建设档案馆(室)应当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建立和完善城市建设档案信息网络,将城市建设信息资料纳入收集范围,及时采集、接收、存储、整理。
城市建设档案馆(室)所必需的经费,由同级财政部门通过预算予以安排。
第六条 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建设档案工作,业务上受同级档案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指导。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重视本系统的城市建设档案工作,建立健全本系统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制度。
第七条 城市建设档案机构履行下列职责:
(一)负责城市建设档案的收集、保管和利用;
(二)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具体负责城市建设档案管理;
(三)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八条 城市建设档案机构接收和管理下列档案:
(一)各类城市建设工程档案:
1.工业、民用建筑工程;
2.市政基础设施工程;
3.公用基础设施工程;
4.交通基础设施工程;
5.园林建设、风景名胜建设工程;
6.市容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工程;
7.城市防洪、抗震工程;
8.结合民用建筑修建的地下防空工程;
9.军民共建工程档案资料中,除军事禁区和军事管理区以外的穿越市区的地下管线走向和有关隐蔽工程的位置图。
(二)城市规划区内的各类地下管线工程(包括城市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电信、工业等地下管线)档案。
(三)城市建设系统各专业管理单位(包括城市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园林、风景名胜、环境卫生、市政、公用、房地产管理等单位)形成的业务技术档案。
(四)有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政策法规、科研成果和城市风貌史料。
(五)建设部、国家档案局确定的其他城市建设档案资料。
前款规定的接收、管理的档案材料的具体范围,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省档案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有关主管部门另行规定。
第九条 城市建设工程档案材料由各建设单位按照国家和本省规定的标准收集、整理,并向城市建设档案机构移交。
前款所称建设工程档案,包括工程项目前期、施工及竣工所形成的应当归档保存的文件材料。工程项目前期管理文件材料可以移交副本。
第十条 建设单位在向有关部门申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施工许可证期间,应当将有关申报材料向工程所在地城市建设档案机构备案。城市建设档案机构在接受备案时,应当书面告知建设单位有按规定移交城市建设档案的义务。
第十一条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建设单位组织工程竣工验收时,应当通知城市建设档案机构参加,由城市建设档案机构对建设工程的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是否完整提出意见。
第十二条 建设单位应当自建设工程验收合格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城市建设档案机构报送一套符合规定的建设工程档案,但建设工程决算资料可以在建设工程验收合格之日起3个月内移交。建设工程档案不齐全的,应当补充齐全。
第十三条 各建设单位对形成的城市建设档案,除按照本办法规定向城市建设档案机构移送外,还应当做好整理、归档和利用工作,并由本单位综合档案室集中保管。
第十四条 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后进行改建、扩建或者对重要部位进行维修的,建设单位应当组织设计、施工单位据实修改、补充和完善原建设工程档案;涉及结构和平面布置
改变的,应当重新编制工程竣工档案,并在工程竣工验收后3个月内向城市建设档案机构移交档案。
第十五条 城市建设系统内部各专业管理单位形成的业务技术档案,凡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应当自档案形成之日起1年至5年内,向城市建设档案机构移交;对具有长期保存价值的档案,城市建设档案机构可以自档案形成之日起1年至5年内,根据需要选择接收。
第十六条 建设单位应当向城市建设档案机构移交下列地下管线工程档案:
(一)地下管线工程项目前期工作、施工、监理及竣工验收文件和竣工图;
(二)地下管线工程竣工测量成果;
(三)其他有关地下管线工程的电子文件、照片、录像、缩微品等特种载体形态的档案资料。
前款规定的地下管线档案资料,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与建设工程档案一并或者单独向城市建设档案机构移交。第十七条 建设单位申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应当到城市建设档案机构查询该建设工程施工地段的地下管线档案资料,取得施工地段地下管线现状资料,并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发机关说明地下管线现状情况。
第十八条 城市地下管线权属单位应当将更改、报废、漏测部分的地下管线及时修改、补充到地下管线专业图上,并在修改、补充后3个月内向城市建设档案机构报送。
第十九条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定期对地下管线进行普查和补测。普查和补测形成的档案材料,由城市建设档案机构负责管理。第二十条 建设单位收集、整理或者补测补绘档案材料确有困难的,城市建设档案机构可以提供咨询、代理服务。
第二十一条 城市建设档案机构应当定期公布开放档案的目录,有计划地编纂档案史料,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档案的利用提供便利。有关单位查询利用档案信息资料,城市建设档案机构除收取复印费等工本费外,不得收取其他费用。
涉及国家秘密的城市建设档案应当按照国家秘密范围的规定确定密级,并遵守国家有关保密管理规定。未经产权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查阅使用。
有关建设单位应当及时、充分地利用城市建设档案资料,确保建设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监理质量,防止各类损害事故的发生。
第二十二条 城市建设档案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依法做好档案的接收、整理、保护、鉴定、统计、保密等工作。
城市建设档案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维护史实,遵纪守法,具备相应的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专业知识。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十四条规定的,依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五十九条规定处理。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不按期移交业务技术档案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或者纪律处分。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第十八条规定,未按规定向城市建设档案机构报送地下管线档案资料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对城市建设公共利益造成损害的,由有权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或者纪律处分。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档案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档案予以接收的;
(二)在参与工程竣工验收或者档案管理工作中弄虚作假的;
(三)其他徇私舞弊、玩忽职守行为。
第二十七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其他行为的处理,有关档案管理法律、法规已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篇:浙江省司法鉴定业务档案管理办法
司法鉴定业务档案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司法鉴定业务档案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国家档案工作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司法鉴定业务档案(以下简称鉴定档案),是司法鉴定机构及鉴定人从事司法鉴定业务活动的历史记录,是国家重要的专业档案。
第三条司法鉴定机构应当收集、整理、保存、管理好鉴定档案,接受司法行政机关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第四条司法鉴定机构应当配备档案管理人员,负责鉴定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
第五条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是:
(一)执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和规定;
(二)指导、督促、检查鉴定人的立卷、归档工作;
(三)负责鉴定档案的日常管理和利用;
(四)接受司法行政机关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定期汇报档案情况。
(五)完成其他档案管理工作。
第二章立卷、归档和接收
第六条鉴定人应当在鉴定事项办结后三个月内收集下列材料,整理立卷并签字后归档:
(一)司法鉴定委托书;
(二)鉴定案件受理合同或受理通知书;
(三)鉴定文书正本;
(四)鉴定文书底稿;
(五)检验检查记录;
(六)送鉴材料;
(七)送达回证;
(八)收费凭据复印;(九)其他应当归档的特种载体材料。
需退还委托方的送鉴材料,应当复印或拍照存档。如不便复印或拍照存档,应当附加说明。
第七条归档的照片、光盘、录音带、录像带、数据库光盘、CT片、X片等,应当注明承办单位、制作人、制作时间、说明与其相关的鉴定档案的参见号,并单独整理存放。
第八条卷内材料的编号及案卷封面、目录和备考表的制作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卷内材料经过系统排列后,应当在有文字的材料正面的右上角、背面的左上角用阿拉伯数字编写页码。
(二)案卷封面可打印或书写。书写应当用蓝黑墨水或碳素墨水,字迹要工整、清晰、规范。
(三)卷内目录应当按卷内材料排列顺序逐一载明,并标明起止页码。
(四)卷内备考表应当载明与本案卷有关的影像、声像等资料的归档情况;案卷归档后经司法鉴定机构负责人同意入卷或撤出的材料情况;立卷人、机构负责人、档案管理人员的姓名;立卷、接收日期,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第九条对装订线以外有字迹或破损的材料,以及与本案卷材料不可分割的照片、小字条等,要进行加边和托裱;对过大的纸张要折叠;对材料上的金属物要拆除,方可装订。
第十条案卷应当做到材料齐全完整、排列有序,标题简明确切,保管期限划分准确,装订不掉页不压字。
第十一条档案管理人员接收案卷时,应当按照立卷归档的要求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办理归档手续。
第十二条档案管理人员对已接收的案卷,应当按保管期限、顺序、鉴定类别进行排列编号。涉密案卷应当单独编号存放。
第十三条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在分类排列的基础上编制《案卷目录》、计算机数据库等检索工具。
第三章保管期限
第十四条鉴定档案的保管期限按受理后是否出具鉴定书分类。受理后出具鉴定书的,列为永久保管。受理后没有出具鉴定书的,列为定期保管,保管期限为十年。
鉴定档案的保管期限,从该鉴定事项办结后的下一起算。
第十五条鉴定档案目录登记簿、接收登记簿、销毁登记簿、销毁批件、移交登记簿列为永久保管。
第四章库房管理
第十六条档案库房应当坚固,具备防火、防盗、防潮、防高温、防鼠、防虫、防光、防污染等条件,室内应当保持清洁、整齐、通风。严禁在档案库房内外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第十七条随卷归档的影像和声像资料,应当防止受潮、磁化,数据库光盘等要定期复制,并存放在特种载体类档案。
第十八条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定期对档案进行检查和清点,发现破损、变质、字迹褪色和被虫蛀、鼠咬的档案应当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并进行修补和复制。发现丢失的,应当立即报告,并负责查找。
第五章查阅和借调
第十九条司法鉴定机构应当建立鉴定档案的查阅和借调制度。
第二十条司法行政机关司法鉴定管理部门和司法机关因工作需要查阅和借调鉴定档案的,应当出具单位函件,出示行政执法证件(工作证),并履行登记手续。借调鉴定档案的应当在一个月内归还。
其他国家机关依法需要查阅鉴定档案的,应当出具单位函件,出示经办人工作证,经司法鉴定机构负责人批准,并履行登记手续。
其他单位和个人一般不得查阅鉴定档案,确因特殊情况需要查阅的,应当出具单位函件,出示个人有效身份证明,经司法行政机关司法鉴定管理部门批准,并履行登记手续。
第二十一条经司法鉴定机构负责人同意,卷内材料可以摘抄或复制。复制的材料,由档案管理人员核对后,注明“复印二十二条鉴定人查阅或借调鉴定档案,应当经司法鉴定机构负责人同意,履行登记手续。借调鉴定档案的,在七天内归还。
第二十三条借调鉴定档案到期未归还的,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催还。造成档案损毁或丢失的,依法追究相关当事人责任。第六章鉴定、销毁和移交
第二十四条司法鉴定机构对保管的鉴定档案,应当每五年进行一次鉴定。鉴定工作由司法行政机关司法鉴定管理部门和司法鉴定机构负责人、档案管理人员等组成鉴定小组共同进行。
第二十五条鉴定档案经鉴定小组鉴定一致认为无保存价值的,登记造册后予以销毁。销毁鉴定档案时,应当由两人负责监销,监销人应当在销毁登记簿上签名。
第二十六条司法鉴定机构和档案管理人员应当按照档案移交的规定做好鉴定档案移交工作。
第二十七条列为永久保管的鉴定档案在国家规定的保存期满后,应当连同案卷目录、数据库光盘等有关检索工具、参考资料一并向当地档案馆移交。移交的档案应当在移交登记簿中详细载明。
第二十八条有下列情形的,司法行政机关应当监督其做好鉴定档案移交工作:
(一)司法鉴定机构被撤销或注销的,撤销或注销前应当将鉴定档案移交当地档案馆或由司法行政机关代管;
(二)司法鉴定机构分离的,分离前应当将鉴定档案移交当地档案馆或确定一个分离后的鉴定机构保管;
(三)鉴定机构合并的,其鉴定档案由合并后的鉴定机构保管。
第二十九条档案管理人员调动工作时,司法鉴定机构负责人应当督促做好鉴定档案的移交工作,办理移交登记手续。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条司法鉴定机构及其档案管理人员违反有关档案管理法律法规的,由司法行政机关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处理。
第三十一条本办法由浙江省司法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浙江省卫生监督档案管理办法
浙江省卫生监督档案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浙江省卫生监督系统的档案管理和收集、整理工作,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充分发挥档案在卫生监督事业发展中的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井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卫生监督档案,是指各级卫生监督执行机构在卫生监督、监测(卫生质量抽检)、卫生行政稽查、卫生行政许可、卫生行政处罚、卫生宣教、科研培训及党政管理等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本单位工作具有查考、利用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各种载体、各种门类的历史记录。
第三条卫生监督的档案工作是卫生监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卫生监督工作质量和科学管理水平、加强规范化建设的必备条件。
第四条各级卫生监督执行机构要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确定一名领导分工负责,并列入工作计划和议事日程,切实解决档案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要提高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配备计算机和适用的档案管理软件,运用计算机辅助档案管理。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把卫生监督执行机构的档案工作列入发展规划和检查、考核、评比内容;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卫生监督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第五条各级卫生监督执行机构对本单位形成的各种门类、载体的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安全和有效利用。
第二章档案机构及其职责
第六条省卫生监督所负责全省卫生监督档案工作的业条指导,同时接受省卫生行政部门和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和检查;市、县(市、区)卫生监督执行机构负责本单位的档案管理,同时接受上级卫生监督执行机构与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第七条各级卫生监督执行机构应建立和健全综合档案室,承担本单位统一管理档案工作的职能。
第八条县以上卫生监督执行机构的综合档案室,应配备一名以上专职或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应保证兼职档案人员从事档案工作的时间,保持档案管理人员的相对稳定。
各级卫生监督执行机构的内设机构(科室)应确定兼职档案员,负责本部门文件材料的积累、整理和归档工作。
档案工作人员应忠于职守,努力学习,具备专业知识,必须取得档案管理岗位资格证书,持证上岗。
第九条综合档案室的基本职责
(一)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建立、健全本单位档案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督促、指导和协助本单位文书处理部门和业条部门对所形成的文件材料进行整理和归档工作。
(三)统一管理本单位的档案,并按照规定向有关档案馆移交档案。
(四)对下级卫生监督执行机构的档案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五)遵守国家有关保密的规定,确保国家秘密的安全,维护本单位及专业人员、管理相对人的知识产权和利益。
(六)组织开发利用本单位的档案信息资源。
第十条各级卫生监督执行机构必须有专用的档案库房。配备阅览室和档案工作办公用房。档案库房要有温湿度控制及防盗、防火、防光、防霉、防虫、防尘等安全保护措施,配备相应的设备。
档案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档案的保管状况,对破损或褪变档案进行及时修复。
第十一条档案管理人员的待遇应与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等同。按国家有关规定,档案管理人员可分不同情况,分别评聘档案专业、卫生专业或其他专业的技术职条。
第十二条各单位对在管理和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集体或个人,应当予以奖励;对违反档案管理法律法规的,要依法予以处理。
第三章档案管理
第十三条各级卫生监督执行机构应建立和健全文件材料的归档制度,并把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归档的要求列入各项工作标准、工作程序及各部门、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第十四条各级卫生监督执行机构在工作中形成的应归档的文件材料,必须按照规定,定期向本单位的综合档案室移交,并办理移交手续。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
归档范围按《浙江省卫生监督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执行。
第十五条归档时间
(一)各级卫生监督执行机构在各项工作活动中形成的文件材料,按规定在第二年初将应归档的文件材料进行系统整理,组成保管单位,由部门负责人审定后归档。
专项工作如卫生监督检查、卫生行政处罚案件、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健康相关产品、场所卫生质量抽检、专题调研、科研课题调查、会议、培训、宣传等重要活动待结束或告一段落时,及时做出总结或经成果鉴定后一月内归档。
科研课题项目完成后及时归档,研究周期长的项目,可分阶段归档。
仪器设备材料安装验收合格,正常运行后即归档。
单位基建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后即归档。
论文、著作、科技文章正式发表后原件即归档。
单位编写印制的出版物、汇编、教材、简报等,原稿(领导签发稿)、印本与电子文稿印毕后一并归档。对法人单位的监督管理档案实行一户一档的动态管理,即以一个管理相对人为单位建立一个保管单位,内容包括卫生行政许可和日常卫生监督的文件材料。卫生行政许可材料由经办人员在办理完毕每一次的审核发证、验证、换证工作后,于半年内将整理后的有关文件材料移交兼职档案员保管;卫生监督的文件材料,在每次监督检查后整理,于半年内将有关的文件材料移交部门兼职档案员保管,年内形成的文件材料必须于次年初归综合档案室。每年形成的文件材料归入同个单位的案卷中。
非法人单位的监督档案,按一户一卡的形式管理。将卫生行政许可材料及日常监督的情况录入卡中,便于索引和查找。卡片可保管在材料形成的部门。
卫生行政处罚案件按一案一件的形式管理。各级卫生监督执行机构应将结案后的案卷材料移至作出决定的卫生行政部门保管。本单位可复印留存。
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终了后,可暂由会计机构保管一年,期满之后,由会计机构编制移交清册,移交本单位综合档案室统一保管。
照片档案、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等特种载体档案随纸质档案归档时归档。
第十六条各级卫生监督执行机构的档案工作要与本单位的工作紧密结合,实现“四同步”,即布置、检查、总结、验收。各单位、各部门在检查、验收工作任条、建设项目(工程)和仪器设备时,应同时检查文件材料的齐全、完整、准确情况,文件材料不合要求的,不能通过验收。
单位工作人员因公外出参观、学习、培训、考察和参加各种会议等,其带回的文件材料必须按归档范围的规定,及时向综合档案室归档。
第十七条归档要求
(一)归档文件整理工作一般由文件材料形成科室承担,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指导和协助。综合性会议文件和跨部门联合承办的文件应由办公室及牵头部门负责整理。
(二)归档文件必须是原件(外来复印件除外),做到完整、齐全、系统、准确,底稿与印件一并归档。已破损的文件应予修整,字迹模糊或易褪变的文件应予复制。纸张质量符合要求,用纸尺寸须采用国际标准A4纸规格。书写必须使用碳素墨水、蓝黑墨水等符合归档要求的耐久字迹材料,不得使用铅笔、圆珠笔、彩笔、签字笔、纯蓝墨水、红墨水及复写纸等不耐久材料;传真件应与复印件一起保存归档;不得使用涂改液。归档文件上有金属物的,应去掉,重新缝(粘)合。
一式数份的发票、检验报告、鉴定证书及报表等,如必须使用复写纸,应当使用标有“DA”的圆珠笔芯及档案用复写纸。
(三)归档文件要求排列、编号、编目规范有序,编制准确,按件号装盒。归档文件目录、归档章、档案盒封面、盒脊、备考表等项目的填写应采用计算机打印或符合档案保护要求的字迹材料,禁止使用不耐
久的书写材料进行填写。
(四)归档文件必须经形成部门负责人审定,并在盒内备考表检查人栏签字。
(五)单位内各部门应按综合档案室统一规定编写全宗号、进行排列、编号和编制必要的检索工具。在向综合档案室移交档案时,应按目录点清后,双方在移交目录上签字。
第十八条各单位必须对归档质量进行超前控制,确保归档文件的齐全、完整、准确和规范,字迹、用纸符合归档要求。要定期检查各部门归档文件的整理环节,突出重点,对准备归档的文件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对不归档和拟销毁的文件进行复查和审定。
第十九条综合档案室的全部档案,应进行统一的分类、编号、编目和排列。使用计算机和有适用的档案管理软件的单位,文书档案以“件”为单位整理,整理办法按《浙江省卫生监督归档文件整理规则》执行。
科技档案整理按《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一般要求》标准执行。
声像等特种载体档案的整理按国家档案局有关照片、磁性载体档案管理办法执行。
第二十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卫生部、国家保密局颁发的《卫生工作中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等有关规定,卫生监督档案划分为秘密、机密、绝密三种密级,并及时做好密级的复核、变更、解密工作。
第二十一条各单位应建立档案的统计制度,对档案的收进和移出、保管和利用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准确编制档案工作情况统计年报,及时上报当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
第二十二条卫生监督档案保管期限一般分为永久、长期、短期三种。各单位应按照《浙江省卫生监督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制定本单位的档案保管期限表,作为划分档案保管期限的依据。第二十三条各单位应成立由单位领导、档案管理人员和业条科室负责人组成的档案鉴定小组,负责本单位档案鉴定工作的组织和实施。销毁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须由鉴定小组提出意见,登记造册,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后,由二人以上在指定地点监销。监销人员需在销毁清册上签字。
第二十四条各单位档案室对永久、长期保存的档案,满二十年后,应做好定期向地方档案馆移交档案的工作。移交档案,应根据移交目录,经双方逐卷(件)清点、核实,井在交接文件上签名盖章。移交档案,必须派专车,由单位档案管理人员押运,以防丢失。
第四章档案利用
第二十五条各级卫生监督执行机构的综合档案室,要应用计算机对室藏档案进行存储与检索,积极主动地开展档案、信息的利用工作,为本单位、本系统的各项工作提供服条,并加强利用效果的反馈、收集、登记、宣传工作。
第二十六条各级卫生监督执行机构要建立档案的阅览、外借制度,按规定办理利用手续。根据档案的密级程度,确定不同的利用范围,规定不同审批手续。综合档案室在向利用者提供档案的同时,应根据需要要求利用者如实填写《档案利用效果登记表》,利用工作结束后,利用者应及时归还。
第二十七条各级卫生监督执行机构的综合档案室应开展档案的编研工作,围绕单位中心工作与有关部门相互合作,编写全宗介绍、组织沿革、大事记、基础数字汇编、发文汇集和专题文件汇集等通用性编研材料和专题档案编研材料。
第二十八条各级卫生监督执行机构综合档案室保存的档案属国家所有,在保守国家、单位和个人秘密的前提下,应依照规定,制定对社会提供利用的程序和范围,满足社会各方面需要。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九条应积极运用计算机辅助档案管理,实行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门类、载体档案的存贮和开发,实现档案信息网络传输,信息共享。
第三十条人事档案的管理,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和有关规定自行确定管理办法。
第三十一条本规定公布实施前已整理的档案,按本规定要求逐步调整。
第三十二条本规定由浙江省卫生厅、浙江省档案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