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浙江省信访案件档案管理办法
浙江省信访案件档案管理办法
2007年4月24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信访案件档案的管理,维护信访案件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更好地为信访工作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办法》和《浙江省信访条例》及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规定,结合我省信访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的信访案件档案是指信访部门在办理中央、国家机关,省、市和县(市、区)各级领导批示交办的重要信访案件的查处和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工作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各种文字、图像、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第三条 信访案件档案管理是信访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纳入信访部门档案全宗,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各方面对档案的有效利用。
第四条 各级信访部门要依法加强对信访案件档案的管理,开展对下级信访部门信访案件档案管理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第五条 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信访案件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
第二章 收集、归档
第六条 各级信访部门应制定信访案件档案整理归档制度,明确归档范围、归档时间和归档要求。
第七条 凡是在信访案件查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查考保存价值的各种文件材料均属归档范围。信访案件处理完毕后,相关的文件应规范整理,及时归档。
各级信访部门在信访案件查处过程中形成的,应当归档的信访案件类材料主要包括:
(一)来信来访的登记、记录及信访人的申诉、举报、控告材料;
(二)上级部门、领导交办的重要信访事项的函、批示及督办和呈报材料;
(三)处理信访案件中形成的各种文字材料;
(四)涉及信访案件的其他材料;
(五)信访工作计算机管理系统中生成的有数据的存储介质。
归档范围详见《浙江省信访字案件档案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附件1)
第八条 归档的信访案件档案应完整、准确,字迹工整,载体和书写材料要符合耐久性要求和有关技术标准,禁止使用纯蓝墨水、红墨水笔、铅笔、圆珠笔等不耐久字迹材料起草和签批文件。
第九条 信访案件结案后,具体承办部门的有关人员应及时收集、整理和归档,并在三个月内向本单位的综合档案室移交。
第十条 信访案件档案保管期限分为永久、长期和短期。人民来信来访的文件材料中有中央、国务院、各部委领导要求上报的和两办领导重要批示的,对本机关、国家和历史研究有长远利用价值的,为永久;人民来信来访的文件材料中有省两办领导的批示,反映比较重要的集体上访、联名信的案件,在较长时间内对本机关工作有查考利用价值的,为长期;在较短时间内对本机关有参考利用价值的,为短期。
第三章
整理、编目
第十一条 信访案件档案实行承办部门整理的原则。办案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由有关人员负责整理。
第十二条 根据信访案件来源不同,信访案件档案可分为重要来信来访案件档案和领导批示件两类。重要来信来访案件档案可采用年度——地区——来信来访人员姓名排列;领导批示件采用年度一批示人排列。
第十三条 信访案件档案整理采用一案一卷的原则。对办结完毕的信访案件材料可整理成独立的保管单位一卷,每卷信访案件档案由若干份文件材料组成。
(一)重要来信来访案件材料每卷内文件材料或按下列顺序排列并编流水号:
1.信访案年办结完毕后形成的汇总(汇报)材料;
2.信访案件审结单;
3.各承办单位办理信访案件的情况汇报,包括处理信访问题的会议纪要、地方审结单等;
4.要信、包括要信的正文和签批稿;
5.群众来信来访材料,包括信件正文、附件、信封、来访登记情况、照片、录音带、磁带、磁盘等。
(二)领导批示件每卷内文件材料可按下列顺序排列并编流水号:
1.上报中央、国务院、各部委领导或省两办领导的汇报材料;
2.信访案件审结单;
3.各承办单位办理信访案件的情况汇报,包括处理信访问题的会议纪要、地方审结单等;
4.要信、包括要信的正文和签批稿;
5.上级部门、领导交办的重要信访案件的函、省两办领导批件拟办单、《信访情况通报》、《信访情况反映》等。
第十四条 信访案件档案应按卷(用软卷皮)采用三孔一线装订。使用装订的材料应符合档案保护的要求。按卷装订好的信访案件档案应填写案卷封面,并依卷内文件排列顺序农卷编制卷内文件目录。
第十五条 按卷装订的档案按分尖方案和时间先后顺序逐卷装入盒内,并填写备考表、档案盒盒脊。
第十六条 信访案件档案的编目
(一)信访案件档案号的编制应与本机关全宗档案编号统一,并编写信访案件案卷目录;
(二)信访案件档案按重要来信来访案件类和领导批示件类的分类方案分别以卷为单位编卷内文件页(张)号,卷内有照片的页面,可把照片固定在芯页上,再农页编写页(张)号;
(三)为方便检索,信访案件案卷目录中的信访案卷题名应包括来信来访人员姓名或批示人姓、信访内容等必备要素。
(四)卷内有录音带、磁带、磁盘等特种载体的,应另行分类整理编目存放,并填写相应的参见号。可参照《磁性载体档案管理与保护规范》和《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等有关标准整理。
第四章 保管、利用
第十七条 各级信访部门应根据档案工作的要求,采取必要的保管和保护措施,配置防光、防高温、防火、防盗、防潮、防虫、防尘等设施。
定期检查,确保信访案件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第十八条 建立信访案件档案查阅和借阅制度,履行查阅、借阅登记手续。查阅档案严禁对档案勾划、涂改、标记号、折叠、污损、撤换、添加内容等。外单位借阅信访档案,必须凭单位介绍信,经领导批准,并办理登记后,方可借阅,并限时归还。
第十九条 在对档案信息实行有效保密的前提下,积极利用各种现代化技术手段,建立信访案件档案数据库,为统计汇总、综合调研、分析决策、查找利用等创造便捷条件。
第二十条 信访案件档案的销毁要严格按照档案保管期限执行。到期的信访档案由信访部门综合档案室提出书面报告,并编制销毁清册,经分管领导审批,到指定地点销毁。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省各级信访部门对信访案件档案的管理工作。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省信访局与省档案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浙江省信访案件档案归档范围和保重这期限表
1、中央、国务院、各部委、上级信访部门对本省范围内的信访案件、整理的单件和综合材料的批示件及有关部门对批示件办事情况的回报材料(永久)
2、上级部门、领导交办的信访案件的函、包括信浙字、访浙字和《信访情况通报》、《信访情况通报》、《信记情况反映》等信息转送、督办的领导批示函及涉及的签批件(永久)
3、处理人民来信的文件材料
3.1有中央、国务院、各部委、上级信访部门领导和两办领导重要批示、办理信访案件过程中形成的要信的正文和签批稿、报结材料、信访案件审结单和汇报材料(永久)
3.2有省两办领导或本机关领导批示、办理信访案件过程中形成的要信的正文和签批稿、报结材料、信访案件审结单和汇报材料(长期)
3.3一般来信的登记和转办情况登记表(永久)
4、处理人民来访的文件材料
4.1有中央、国务院、各部委、上级信访部门领导和两办领导重要批示、办理信访案件过程中形成的要信的正文和签批稿、报结材料、信访案件审结单和汇报材料(永久)
4.2有两办领导或本局领导批示、办理信访案件过程中形成的要信的正文和签批稿、报结材料、信访案件审结单和汇报材料(长期)
4.3一般来访案件的登记和转办情况登记表(永久)
5办理领导批示件、处理信访问题过程中形成的协调会议纪录、纪要等文件材料
5.1 反映重要问题的(永久)
5.2反映比较重要问题的(长期)
第二篇:《浙江省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
《浙江省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已经省人民政府第6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二○○六年七月十三日
浙江省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城市建设档案的管理,有效地收集、保管和利用档案,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城市建设档案,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图表、声像、电子文件等各种载体的文件材料。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城市建设档案的管理活动。
第四条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市建设档案工作的领导,把城市建设档案事业的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适应城市建设的需要。
第五条 建立健全以各级城市建设档案馆(室)为基础的城市建设档案工作网络,保证城市建设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
城市建设档案馆的设计应当符合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要求。
城市建设档案馆(室)应当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建立和完善城市建设档案信息网络,将城市建设信息资料纳入收集范围,及时采集、接收、存储、整理。
城市建设档案馆(室)所必需的经费,由同级财政部门通过预算予以安排。
第六条 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建设档案工作,业务上受同级档案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指导。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重视本系统的城市建设档案工作,建立健全本系统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制度。
第七条 城市建设档案机构履行下列职责:
(一)负责城市建设档案的收集、保管和利用;
(二)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具体负责城市建设档案管理;
(三)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八条 城市建设档案机构接收和管理下列档案:
(一)各类城市建设工程档案:
1.工业、民用建筑工程;
2.市政基础设施工程;
3.公用基础设施工程;
4.交通基础设施工程;
5.园林建设、风景名胜建设工程;
6.市容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工程;
7.城市防洪、抗震工程;
8.结合民用建筑修建的地下防空工程;
9.军民共建工程档案资料中,除军事禁区和军事管理区以外的穿越市区的地下管线走向和有关隐蔽工程的位置图。
(二)城市规划区内的各类地下管线工程(包括城市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电信、工业等地下管线)档案。
(三)城市建设系统各专业管理单位(包括城市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园林、风景名胜、环境卫生、市政、公用、房地产管理等单位)形成的业务技术档案。
(四)有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政策法规、科研成果和城市风貌史料。
(五)建设部、国家档案局确定的其他城市建设档案资料。
前款规定的接收、管理的档案材料的具体范围,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省档案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有关主管部门另行规定。
第九条 城市建设工程档案材料由各建设单位按照国家和本省规定的标准收集、整理,并向城市建设档案机构移交。
前款所称建设工程档案,包括工程项目前期、施工及竣工所形成的应当归档保存的文件材料。工程项目前期管理文件材料可以移交副本。
第十条 建设单位在向有关部门申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施工许可证期间,应当将有关申报材料向工程所在地城市建设档案机构备案。城市建设档案机构在接受备案时,应当书面告知建设单位有按规定移交城市建设档案的义务。
第十一条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建设单位组织工程竣工验收时,应当通知城市建设档案机构参加,由城市建设档案机构对建设工程的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是否完整提出意见。
第十二条 建设单位应当自建设工程验收合格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城市建设档案机构报送一套符合规定的建设工程档案,但建设工程决算资料可以在建设工程验收合格之日起3个月内移交。建设工程档案不齐全的,应当补充齐全。
第十三条 各建设单位对形成的城市建设档案,除按照本办法规定向城市建设档案机构移送外,还应当做好整理、归档和利用工作,并由本单位综合档案室集中保管。
第十四条 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后进行改建、扩建或者对重要部位进行维修的,建设单位应当组织设计、施工单位据实修改、补充和完善原建设工程档案;涉及结构和平面布置
改变的,应当重新编制工程竣工档案,并在工程竣工验收后3个月内向城市建设档案机构移交档案。
第十五条 城市建设系统内部各专业管理单位形成的业务技术档案,凡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应当自档案形成之日起1年至5年内,向城市建设档案机构移交;对具有长期保存价值的档案,城市建设档案机构可以自档案形成之日起1年至5年内,根据需要选择接收。
第十六条 建设单位应当向城市建设档案机构移交下列地下管线工程档案:
(一)地下管线工程项目前期工作、施工、监理及竣工验收文件和竣工图;
(二)地下管线工程竣工测量成果;
(三)其他有关地下管线工程的电子文件、照片、录像、缩微品等特种载体形态的档案资料。
前款规定的地下管线档案资料,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与建设工程档案一并或者单独向城市建设档案机构移交。第十七条 建设单位申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应当到城市建设档案机构查询该建设工程施工地段的地下管线档案资料,取得施工地段地下管线现状资料,并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发机关说明地下管线现状情况。
第十八条 城市地下管线权属单位应当将更改、报废、漏测部分的地下管线及时修改、补充到地下管线专业图上,并在修改、补充后3个月内向城市建设档案机构报送。
第十九条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定期对地下管线进行普查和补测。普查和补测形成的档案材料,由城市建设档案机构负责管理。第二十条 建设单位收集、整理或者补测补绘档案材料确有困难的,城市建设档案机构可以提供咨询、代理服务。
第二十一条 城市建设档案机构应当定期公布开放档案的目录,有计划地编纂档案史料,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档案的利用提供便利。有关单位查询利用档案信息资料,城市建设档案机构除收取复印费等工本费外,不得收取其他费用。
涉及国家秘密的城市建设档案应当按照国家秘密范围的规定确定密级,并遵守国家有关保密管理规定。未经产权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查阅使用。
有关建设单位应当及时、充分地利用城市建设档案资料,确保建设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监理质量,防止各类损害事故的发生。
第二十二条 城市建设档案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依法做好档案的接收、整理、保护、鉴定、统计、保密等工作。
城市建设档案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维护史实,遵纪守法,具备相应的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专业知识。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十四条规定的,依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五十九条规定处理。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不按期移交业务技术档案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或者纪律处分。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第十八条规定,未按规定向城市建设档案机构报送地下管线档案资料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对城市建设公共利益造成损害的,由有权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或者纪律处分。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档案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档案予以接收的;
(二)在参与工程竣工验收或者档案管理工作中弄虚作假的;
(三)其他徇私舞弊、玩忽职守行为。
第二十七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其他行为的处理,有关档案管理法律、法规已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篇:行政处罚案件档案管理办法
吉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行政处罚案件档案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行政处罚案件档案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及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行政处罚案件档案(简称案卷),是指在依法办理行政处罚案件中形成的、反映执法活动全过程、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行政处罚案件的档案管理。
第四条
行政处罚案件档案应当由档案管理部门统一进行管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明确岗位职责,确保案件档案的规范、完整和安全。
第二章 立卷装订
第五条 行政处罚案卷包括简易程序案卷和一般程序案卷。
第六条 简易程序案件可以合并立卷,20至50案装订成一卷;一般程序案件原则实行“一案一档一号”的立卷原则,也可以分为正卷、副卷。
第七条 简易程序案件立卷材料及装订顺序:
(一)卷内目录表
(二)卷内材料部分 1.当场处罚决定书
2.必要的证据材料【现场笔录、询问笔录、与案情相关的情况说明】
3.行政处罚收据或执行情况记录 4.其他文件材料
第八条 一般程序案件立卷材料及装订顺序:
(一)卷内目录表
(二)综合材料部分(隔页纸)1.立案审批表 2.行政处罚决定书
3.对当事人制发的其他法律文书 3.1.询问通知书 3.2.责令改正通知书
3.3.实施强制措施决定书[含(场所、设施、财物)清单] 3.4.解除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书 3.5.延长(查封、扣押)期限决定书
3.6.(检测、检验、检疫、技术鉴定)期间告知书 3.7.(查封、扣押)财物移送通知书 3.8.先行处理物品通知书
3.9.分期(延期)缴纳罚款通知书 3.10.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 3.11行政决定履行催告书
4.送达回证:上述文书中,没有设置一体式送达回证的文书,送达所填写的送达回证[送达处罚决定书、检验报告等] 5.听证笔录
(三)证据材料部分(隔页纸)
1.当事人或者其委托代理人询问笔录及其提供的与案情相关的陈述材料
2.当事人的主体资格证明材料
2.1.单位: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事业法人单位证书 2.2.个人:公民身份证明、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等;2.3.委托代理人: 委托代理人身份证明及其委托代理证明文件;
3.证据复制(提取)单【涉案行为或物品相关的进货单、销售记录、台帐、财务记录、图片等】
4.证人证言材料【所有身份证明材料均附于其提供的证言或者书证之后】
5.鉴定结论【含抽样取证记录】 6.现场笔录和现场检查图片材料; 7.其他作为证据使用材料【巡查记录等】
(四)财物处理及其他材料部分(隔页纸)
1.财物处理单据 1.1.罚没款收据
1.2.物品处理记录[含销毁记录和图片] 1.3.其他财物处理材料 2.其他材料
2.1.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 2.2.案件移送函 2.3.行政建议书
2.4.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场所、设施、财物)委托保管书
2.5.委托鉴定书
2.6.当事人提交的延期或分期缴纳罚款的申请 2.7.强制执行申请书
(五)副卷(隔页纸)【分副卷则不需隔页纸】 1.副卷目录表 2.案件来源登记表
3.投诉、申诉、举报等案件来源材料 4.指定管辖通知书
5.案件调查终结报告【涉嫌犯罪案件情况调查报告、案件销案报告】
5.行政处罚案件有关事项审批表【实施强制措施审批、强制措施延期审批、解除强制审批、处罚建议审批、延期结案审批、分期或者延期缴纳罚款审批、物品处理审批、涉嫌犯罪移送审批等】
6.行政处罚决定书草拟稿 7.案件核审表 8.案件集体讨论记录 9.行政处罚决定审批表 10.听证报告
11.行政处罚案件结案报告
12.其他有关材料【预警通知书、(建议去掉)协助调查函、检查建议书、行政处理告知记录、、回访表等】
第九条 案卷封面推荐采取打印,目录及卷内文书材料应当使用打印或钢笔书写,字迹要工整、清楚;内容要完整、准确。
第十条 案卷装订前应当清除文书材料上的全部金属物,并根据不同情况作如下处理:
(一)文书破损的,应当进行修补或者复制,复制件放于原件之前;
(二)文书纸面超过A4纸的,按卷面大小折叠整齐;
(三)文书纸面过小或者装订后影响字迹的,以A4纸进行粘贴;
(四)以视听资料、计算机数据为证据的,应当在案卷中标明载体的形式、录制的时间和地点,以及载体的数量、内容、责任者、存放地点等;
(五)不能附卷保存的物证可拍摄成照片附卷。
(六)案卷一般采用三孔一线的方法用线装订,左侧装订,文书材料的左边和下边必须对齐,装订线以不妨碍卷内文书材料阅读为原则。
(七)案卷厚度以不超过2厘米或者200页为宜,过多时可以分正卷、副卷装订。
第十条 案卷正副卷页码应当分别编排,页码应当标注在每页的右上角,如有反页则标注在左上角,封面、封底、卷内目录、隔页纸、无文字的不编页码。
第十一条 案卷页码应当使用打码机顺序标注,页码标注通常采用三位数标注法,如“001”;卷宗材料超千页的,可以采用四位数标注,如“0001”。
第十二条 案卷使用卷绳装订成册后,应当在加封处盖上骑缝印,在案卷材料最后一页与案卷底皮相接处加盖截封印章,印章上应有“截封”字样,并标明办案机关和截封日期。
第十三条 有关行政处罚文书的文号、内容填制一律按照国家工商总局2009年版《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文书使用手册》的规定及市局制定的《行政处罚文书制作规范》的具体要求填制。
第十四条 内办结的行政处罚案件完成立卷装订后,由办案人员妥善保管。于次年1月份之前,由办案机构统一呈报同级法制部门登记后,移交档案管理部门保管。如因工作需要,也可以采取即时归档方式。
第三章 档案管理
第十五条 案卷移交档案管理部门前,承办机构负责人应当对立卷装订质量进行检查,确保移交案卷的规范性和完整性。
第十六条 与案卷有关的电子文件或者有关证物应当随纸质案卷一并移交。
第十七条 档案管理部门接收移交的案卷时,对不符合归档要求的案卷可以要求案件承办机构重新装订完善,案件承办机构应在10日内将重新装订完善的案卷移交档案管理部门。
第十八条 案卷移交时应办理移交手续,建立移交登记。移交登记包括:时间、案卷名称、案卷页码、移交人签字、接收人签字、备注等内容。
第十九条 案卷移交档案管理部门后,档案管理人员应当按照档案管理规定进行归档分类、编目、编制检索工具等工作。
第二十条 案卷归档后,任何人不得私自增加或者抽取案卷材料。
第二十一条 档案管理部门应当建立《案卷查借阅制度》和《案卷查借阅登记簿》,履行查借阅登记手续。案卷查借阅登记簿应当包括:时间、案卷名称、查阅用途、查阅事项、查阅单位、查阅人签名、查阅证件、借卷归还时间、备注等内容。
第二十二条 下列单位或者个人经本级局局长(含副局长)批准后,可以借阅案卷:
(一)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
(二)案件的当事人及其委托代理人;
(三)案件的利害关系人及其委托代理人;
(四)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其行政执法人员因工作需要;
(五)其他依据有关规定可以借阅案卷的单位或者个人。
第二十三条 借阅案卷时,单位应当出具介绍信及经办人员的身份证明;个人应当出具身份证明;委托代理人应当出具委托人身份证明、委托书及本人的身份证明。不能出具的,不得借阅案卷。
第二十四条 经批准借阅案卷的人员应当在档案管理部门办公场所查阅案卷,案卷管理人员应当陪同。经批准,案卷借阅人员可以复印案卷的有关材料。复印时,案卷管理人员应当陪同。
第二十五条 除上级机关调取及本单位工作需要外,原则上不得将案卷带出档案管理部门。
第二十六条 依照有关规定应当对借阅人保密的案卷材料,借阅人不得查阅。比如:实名举报材料、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的材料等。
第二十七条 借出的案卷不得转借其他的单位或个人使用。
第二十八条 档案管理人员要及时催还查阅或借出的案卷,归还时应认真验看,如发现案卷被拆,文件材料短缺、涂改、增删、污损等情况,应立即本单位负责人汇报并及时追查。
第二十九条 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负责案卷的接收、审核、保管、利用、编研和统计工作;
(二)负责日常档案、资料的借阅和管理,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三)与案卷管理有关的其他工作。
第三十条 档案管理人员工作变动时,交接双方必须逐卷逐件进行清点,编制移交目录,严格履行移交手续,工作交清后方可离职。
第三十一条 案卷保存期限为永久。
第三十二条 案卷应当按有关规定与其他门类档案一并定期向本级政府档案馆移交。
第四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出现下列情形的,将依据有关规定对责任部门及相关责任人员作出相应处理:
(一)案件承办机构未按照规定期限移交案卷的;
(三)故意瞒报、漏报有关材料、证物,将文件、资料据为己有,拒绝移交档案管理部门归档的;
(四)案卷丢失、损毁或者不负责任、失职失责给工作带来贻误和损失的;
(五)档案管理人员违反制度规定,擅自借阅案卷并造成不良后果的;
(六)应当处理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四条 行政复议、行政赔偿案件的立卷、归档及档案管理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十五条 市局在本规定实施前制定的有关规定与本规定不符的,按照本规定执行;本规定与法律、法规、规章以及上级有关规定不符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六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浙江省司法鉴定业务档案管理办法
司法鉴定业务档案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司法鉴定业务档案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国家档案工作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司法鉴定业务档案(以下简称鉴定档案),是司法鉴定机构及鉴定人从事司法鉴定业务活动的历史记录,是国家重要的专业档案。
第三条司法鉴定机构应当收集、整理、保存、管理好鉴定档案,接受司法行政机关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第四条司法鉴定机构应当配备档案管理人员,负责鉴定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
第五条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是:
(一)执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和规定;
(二)指导、督促、检查鉴定人的立卷、归档工作;
(三)负责鉴定档案的日常管理和利用;
(四)接受司法行政机关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定期汇报档案情况。
(五)完成其他档案管理工作。
第二章立卷、归档和接收
第六条鉴定人应当在鉴定事项办结后三个月内收集下列材料,整理立卷并签字后归档:
(一)司法鉴定委托书;
(二)鉴定案件受理合同或受理通知书;
(三)鉴定文书正本;
(四)鉴定文书底稿;
(五)检验检查记录;
(六)送鉴材料;
(七)送达回证;
(八)收费凭据复印;(九)其他应当归档的特种载体材料。
需退还委托方的送鉴材料,应当复印或拍照存档。如不便复印或拍照存档,应当附加说明。
第七条归档的照片、光盘、录音带、录像带、数据库光盘、CT片、X片等,应当注明承办单位、制作人、制作时间、说明与其相关的鉴定档案的参见号,并单独整理存放。
第八条卷内材料的编号及案卷封面、目录和备考表的制作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卷内材料经过系统排列后,应当在有文字的材料正面的右上角、背面的左上角用阿拉伯数字编写页码。
(二)案卷封面可打印或书写。书写应当用蓝黑墨水或碳素墨水,字迹要工整、清晰、规范。
(三)卷内目录应当按卷内材料排列顺序逐一载明,并标明起止页码。
(四)卷内备考表应当载明与本案卷有关的影像、声像等资料的归档情况;案卷归档后经司法鉴定机构负责人同意入卷或撤出的材料情况;立卷人、机构负责人、档案管理人员的姓名;立卷、接收日期,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第九条对装订线以外有字迹或破损的材料,以及与本案卷材料不可分割的照片、小字条等,要进行加边和托裱;对过大的纸张要折叠;对材料上的金属物要拆除,方可装订。
第十条案卷应当做到材料齐全完整、排列有序,标题简明确切,保管期限划分准确,装订不掉页不压字。
第十一条档案管理人员接收案卷时,应当按照立卷归档的要求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办理归档手续。
第十二条档案管理人员对已接收的案卷,应当按保管期限、顺序、鉴定类别进行排列编号。涉密案卷应当单独编号存放。
第十三条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在分类排列的基础上编制《案卷目录》、计算机数据库等检索工具。
第三章保管期限
第十四条鉴定档案的保管期限按受理后是否出具鉴定书分类。受理后出具鉴定书的,列为永久保管。受理后没有出具鉴定书的,列为定期保管,保管期限为十年。
鉴定档案的保管期限,从该鉴定事项办结后的下一起算。
第十五条鉴定档案目录登记簿、接收登记簿、销毁登记簿、销毁批件、移交登记簿列为永久保管。
第四章库房管理
第十六条档案库房应当坚固,具备防火、防盗、防潮、防高温、防鼠、防虫、防光、防污染等条件,室内应当保持清洁、整齐、通风。严禁在档案库房内外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第十七条随卷归档的影像和声像资料,应当防止受潮、磁化,数据库光盘等要定期复制,并存放在特种载体类档案。
第十八条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定期对档案进行检查和清点,发现破损、变质、字迹褪色和被虫蛀、鼠咬的档案应当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并进行修补和复制。发现丢失的,应当立即报告,并负责查找。
第五章查阅和借调
第十九条司法鉴定机构应当建立鉴定档案的查阅和借调制度。
第二十条司法行政机关司法鉴定管理部门和司法机关因工作需要查阅和借调鉴定档案的,应当出具单位函件,出示行政执法证件(工作证),并履行登记手续。借调鉴定档案的应当在一个月内归还。
其他国家机关依法需要查阅鉴定档案的,应当出具单位函件,出示经办人工作证,经司法鉴定机构负责人批准,并履行登记手续。
其他单位和个人一般不得查阅鉴定档案,确因特殊情况需要查阅的,应当出具单位函件,出示个人有效身份证明,经司法行政机关司法鉴定管理部门批准,并履行登记手续。
第二十一条经司法鉴定机构负责人同意,卷内材料可以摘抄或复制。复制的材料,由档案管理人员核对后,注明“复印二十二条鉴定人查阅或借调鉴定档案,应当经司法鉴定机构负责人同意,履行登记手续。借调鉴定档案的,在七天内归还。
第二十三条借调鉴定档案到期未归还的,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催还。造成档案损毁或丢失的,依法追究相关当事人责任。第六章鉴定、销毁和移交
第二十四条司法鉴定机构对保管的鉴定档案,应当每五年进行一次鉴定。鉴定工作由司法行政机关司法鉴定管理部门和司法鉴定机构负责人、档案管理人员等组成鉴定小组共同进行。
第二十五条鉴定档案经鉴定小组鉴定一致认为无保存价值的,登记造册后予以销毁。销毁鉴定档案时,应当由两人负责监销,监销人应当在销毁登记簿上签名。
第二十六条司法鉴定机构和档案管理人员应当按照档案移交的规定做好鉴定档案移交工作。
第二十七条列为永久保管的鉴定档案在国家规定的保存期满后,应当连同案卷目录、数据库光盘等有关检索工具、参考资料一并向当地档案馆移交。移交的档案应当在移交登记簿中详细载明。
第二十八条有下列情形的,司法行政机关应当监督其做好鉴定档案移交工作:
(一)司法鉴定机构被撤销或注销的,撤销或注销前应当将鉴定档案移交当地档案馆或由司法行政机关代管;
(二)司法鉴定机构分离的,分离前应当将鉴定档案移交当地档案馆或确定一个分离后的鉴定机构保管;
(三)鉴定机构合并的,其鉴定档案由合并后的鉴定机构保管。
第二十九条档案管理人员调动工作时,司法鉴定机构负责人应当督促做好鉴定档案的移交工作,办理移交登记手续。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条司法鉴定机构及其档案管理人员违反有关档案管理法律法规的,由司法行政机关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处理。
第三十一条本办法由浙江省司法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关于对《浙江省社会保障档案管理办法》
关于对《浙江省社会保障档案管理办法》《浙江省最低生活保障档案管理办法》《浙江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办法》实施情况执法检查的报告
发布时间: 2007-08-10 访问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宁 波 市 档 案 局
宁波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文件
宁 波 市 民 政 局
宁 波 市 卫 生 局
甬档〔2007〕54号
关于对《浙江省社会保障档案管理办法》
《浙江省最低生活保障档案管理办法》
《浙江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办法》
实施情况执法检查的报告
浙江省档案局、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浙江省民政厅、浙江省卫生厅:
根据浙江省档案局、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浙江省民政厅、浙江省卫生厅要求,现将我市对《浙江省社会保障档案管理办法》、《浙江省最低生活保障档案管理办法》、《浙江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三个《办法》)实施情况开展专项执法检查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执法检查工作情况
省四家单位联合下发三个《办法》实施专项检查文件后,宁波市档案局、宁波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宁波市民政局和宁波市卫生局就此召开联席会议,成立了市社会保障档案专项检查组,对做好三个《办法》执法检查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5月16日又联合下发对三个《办法》实施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明确了这次检查的内容、方法和步骤。各县(市)区档案、劳动保障、民政、卫生等部门,在收到文件后都按要求进行了自查,并将自查报告上报市社会保障档案专项检查组。根据报告反映情况,检查组自7月23日至25日,赴江北区、镇海区、宁海县、余姚市等四个地区12家单位进行了抽查。二、三个《办法》实施情况
从执法检查的情况看,宁波市贯彻实施三个《办法》情况总体良好,相关领域档案管理工作基本依法有序进行。
1.贯彻落实三个《办法》的良好氛围已基本形成。
三个《办法》出台后,各地各有关部门领导高度重视,把贯彻落实好三个《办法》摆上重要位置。把三个《办法》的学习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宁波市档案工作条例》等学习相结合,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切实提高对社保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地社保档案管理状况,完善落实相应机构,制订一系列制度、办法,规范社保档案的管理。绝大多数单位通过档案目标管理工作,将做好社保档案工作纳入岗位责任考核,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三个《办法》的实施提供了保证。
海曙区先后下发了《海曙区社会劳动保险管理所档案管理办法(试行)》、《海曙区医保办档案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进一步规范全区的社保档案工作的管理。余姚市档案局在会同市人大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对部分市属事业单位档案工作开展执法检查时,将社保单位作为检查的一个重点。各地档案部门还借召开全市(县、区)档案大会、档案协作组会议等机会,积极部署落实好三个《办法》。各地开展档案宣传周等活动,分发各类宣传册、资料,广泛宣传社会保障档案工作的重要性,使公民的社会保障意识进一步提高。通过各种措施,进一步促进了社保档案的科学、规范地管理,优化了三个《办法》实施的环境。
2.加强调研,建章立制,对社保档案的监督和管理进一步提高。
市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就积极会同当地社保机构,开展建档调研工作。各县(市)区档案、劳动保障、民政、卫生等部门紧紧围绕当地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状况,对各社会保障机构的职能、档案管理等情况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摸底,在此基础上,制订了文件材料归档范围、保管期限及档案管理办法、档案立卷归档制度等一系列规范和标准。同时建立社会保障档案监管模式,形成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业务主管部门齐抓共管、各级社会保障部门分工负责的档案工作监管模式,保障了社会保障档案规范化建设。
余姚市在2004年建立各乡镇(街道)社会保障中心的基础上,将所有社保档案纳入乡镇综合档案室的统一管理,并及时下发了《关于加强乡镇(街道)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乡镇社保档案的归档范围、工作要求以及责任部门;通过对村级档案材料的归档范围的调整和充实,使社保档案成为基层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还继续加大对社会保障档案业务指导的力度,与各社保单位合力加强社保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通过接受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上门指导督促、定期培训相关业务人员等形式,各单位查漏补缺,提高了档案专业人员的管理水平。我市绝大多数社会保障档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等都走上了标准化、规范化的轨道,做到有明确的分管领导和档案管理网络,档案收集基本齐全,配置了专门的档案人员,按时完成每年的整理和立卷工作,档案保管基本具备独立的档案室并符合“七防”标准。
近年来,各地各有关部门在社保档案的管理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余姚社保处、农保处、医保中心分别在1999年、2003年达到了“国家二级”、“省一级”、“宁波市一级”管理水平。江北、奉化、慈溪、宁海等地的医保、社保等档案管理工作达到宁波市级以上。
3.深入开展信息化建设,全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随着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我市各社保业务主管单位及时主动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沟通、协作,开展社保档案信息化建设。通过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社会劳动保障信息管理系统和最低生活保障信息管理系统,从而实现了社保档案管理与开发利用由手工操作向计算机管理的转变,积极为社会服务。余姚除山区三个乡镇和行政村外,其余所有社保管理单位和18个乡镇(街道)均已应用档案管理软件,逐步开展数据库建设,达到文件级检索。慈溪通过数据库建设,主动为业务操作和保障参保人员服务,年利用达到300余人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通过检查的情况来看,我市社保档案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一些问题依然存在。
1.地区、部门之间工作不平衡。虽然部分机构社保档案管理规范,在制度、机构、人员和库房等基本达到规定,且一直保持良好发展。但办公用房普遍紧张。部分单位仍未实行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对今后的管理使档案保管存在较大隐患。
2.档案形成、积累、整理、归档存在不规范情况。部分单位档案资料归档范围不够齐全;对涉及社保工作的有关照片、录音、录像等特种载体未及时收集、归档情况较多;有的档案由经办人员整理后移交档案室未进行手续的办理;档案利用后未进行利用登记现象也较多;给今后档案汇总和利用反馈带来困难。
3.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还需加强。由于档案人员频繁调动,一些档案人员未参加相应的业务岗位培训,在收集、管理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4.社保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有待于加强。目前社保各系统都有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但软件无法直接实现电子信息的归档,也无法按档案管理标准打印文件目录,目前只能通过对信息的备份,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实现与档案管理软件的数据对接。
要解决上述问题,各部门在今后做好以下改进工作。
1.各部门要进一步把档案管理工作提高到社保档案事关民生、必需依法管理的高度去认识,把档案工作切实纳入工作计划和议事日程,配置和改善人员、办公场所和档案保管库房,为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创造必要条件,确保社保档案的系统、完整与安全。
2.按照三个《办法》的要求,及时全面收集应归档的各类材料,做到月月整理,全部归档。各档案室应严格检查、监督,保证有价值档案的齐全、准确、规范和便于利用。
3.加强档案专兼职人员的培训。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各业务主管单位要主动配合,通过参加相应的岗位培训等方式提高档案业务水平,改进工作方法,使档案管理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4.加强业务主管部门与档案部门的沟通,努力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与业务工作现代化的同步发展,将档案管理系统纳入到业务管理系统中去或者实现有效挂接,使档案工作不滞后,更及时有效的为社保工作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通过这次对三个《办法》的贯彻实施情况的专项检查,对全市社保档案管理工作是一次很有效的推动。使各单位对提高社会保障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进一步认识,有力地保障了此项工作长期有效地开展下去。我市将以这次检查为契机,严格按照三个《办法》的规定,使档案管理部门与相关主管部门形成共识、齐抓共管,紧跟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化的潮流,不断树立新的服务观念,努力创新档案管理模式,使社会保障档案工作持续、稳健发展。
宁 波 市 档 案 局 宁波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宁 波 市 民 政 局 宁 波 市 卫 生 局
二○○七年八月八日
主题词:社会保障△ 管理办法 检查 报告
宁波市档案局办公室 2007年8月8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