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信访条例

时间:2019-05-13 16:32: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浙江省信访条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浙江省信访条例》。

第一篇:浙江省信访条例

《浙江省信访条例》修订后自2016年8月1日起施行(全文)

浙江省信访条例(1996年12月30日浙江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2004年1月16日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第一次修订,2016年7月29日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第二次修订)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信访人的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 信访事项的提出和受理 第四章 信访事项的办理和督办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依法保障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信访秩序,监督和促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国家机关的信访工作和信访人的信访活动。

本条例所称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网络、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国家机关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国家机关处理的活动。

本条例所称信访人,是指采用前款规定形式进行信访活动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本条例所称国家机关,是指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第三条 信访工作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访诉分离、分类处理,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源头预防、多元化解、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国家机关应当加强信访工作,认真处理来信和网络、电话等投诉,接待来访,倾听人民群众的建议、意见和要求,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国家机关应当建立健全信访工作制度,落实信访工作责任,畅通信访渠道,解决信访人合理合法的投诉请求,化解矛盾纠纷。

国家机关负责人应当亲自处理重要来信和网络、电话等投诉,接待重要来访,定期听取信访工作汇报,研究解决信访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信访专题会议,排查化解本行政区域内存在的矛盾纠纷,协调处理涉及两个以上地区、部门、行业的复杂、疑难信访事项。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认真履行信访工作职责,建立健全信访工作网格化管理,重大信访问题报告、处置机制。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设立或者确定负责信访工作的机构。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设立信访工作机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确定负责信访工作的机构,配备专(兼)职信访工作人员,负责其职责范围内的信访工作。

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应当设立或者确定负责信访工作的机构。

第七条 对信访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有关国家机关应当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信访人的权利和义务

第八条 信访人依法进行的信访活动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阻挠信访人依法进行的信访活动,不得非法限制信访人的人身自由,不得歧视、打击报复信访人。

第九条 信访人在信访活动中,享有下列权利:

(一)了解信访工作制度及信访事项的处理程序;

(二)要求信访工作人员提供与其提出的信访事项有关的咨询服务;

(三)对与信访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信访工作人员提出回避申请;

(四)查询其信访事项的办理情况、办理结果;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十条 信访人在信访活动中,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依照法定的方式和程序提出信访事项;

(二)提出的信访事项客观真实,对提供材料的真实性负责,不得捏造、歪曲事实,不得诽谤、诬告陷害他人;

(三)配合国家机关对信访事项进行调查、核实和处理;(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十一条 信访人在信访活动中,应当自觉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信访秩序,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在国家机关办公场所周围、公共场所非法聚集,围堵、冲击国家机关、重要活动场所,拦截公务车辆,或者堵塞、阻断交通;

(二)携带危险物品、管制器具;

(三)侮辱、殴打、威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

(四)在信访接待场所滞留、滋事,或者将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弃留在信访接待场所;

(五)煽动、串联、胁迫、利诱他人信访,或者以信访为名借机谋取不当利益;

(六)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国家和公共安全的其他行为。

第三章

信访事项的提出和受理

第十二条 国家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布其信访工作机构的地址、网址、电子信箱、信访接待的地点和时间、值班电话,并在信访接待场所和政务网站公布与信访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工作规范、信访事项的受理和办理程序。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设立信访联合接待场所,建立统一的网络信访平台和电话信访平台,畅通信访渠道。

国家机关应当将有关信访事项的登记、受理、转送、交办、反馈等,集中录入网络信访系统,实现信访信息互联共享和信访事项办理公开。

第十四条 信访人提出信访事项,一般应当采用书信、网络、电子邮件、传真等书面形式,向信访事项发生地有权处理的国家机关提交。

信访事项涉及投诉请求的,应当载明信访人的姓名(名称)、地址、联系方式、投诉请求、事实及理由。

信访人采用电话形式提出投诉请求的,国家机关应当如实记录信访人的姓名(名称)、地址、联系方式、投诉请求、事实及理由。

第十五条 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的,应当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到信访事项发生地有权处理的本级或者上一级国家机关指定的接待场所提出信访事项。

多人以走访形式共同提出同一信访事项的,应当通过其推选的代表反映。十人以下的,代表人数最多不得超过三人;超过十人的,代表人数最多不得超过五人。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受理下列信访事项:

(一)对本级或者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地方性法规或者决议、决定的建议;

(二)对本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地方政府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建议;

(三)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的建议、意见;

(四)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决定任命、批准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建议、意见或者不服其行使司法职权以外的职务行为的投诉请求;

(五)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机关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建议、意见或者不服其职务行为的投诉请求;

(六)依法应当受理的其他信访事项。

第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和派出机关、派出机构依据职责权限,受理下列信访事项:

(一)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意见;

(二)对行政机关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和本级或者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决定以及上级行政机关决定、命令的建议、意见;

(三)对行政机关发布的地方政府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建议;

(四)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建议、意见或者不服其职务行为的投诉请求;

(五)对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建议、意见或者不服其职务行为的投诉请求;

(六)对提供公共服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以及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由国家机关任命、派出的人员职务行为的建议、意见或者不服其职务行为的投诉请求;

(七)对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及其成员职务行为的建议、意见或者不服其职务行为的投诉请求;

(八)依法应当受理的其他信访事项。

第十八条 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受理下列信访事项:

(一)对本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及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建议、意见或者不服其职务行为的申诉;

(二)对本级或者下一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人员失职、渎职等违纪、违法职务行为的检举、控告;

(三)依法应当受理的其他信访事项。

第十九条 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裁决、行政给付、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投诉请求,信访人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

第二十条 国家机关收到信访人提出的信访事项,应当登记、录入网络信访平台,能够当场答复的,应当当场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在五个工作日内按下列规定作出处理:

(一)属于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的,不予受理,并书面告知信访人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提出;

(二)依法应当由本国家机关处理的,应当受理并书面告知信访人;

(三)依法应当由同级其他国家机关处理的,不予受理,并书面告知信访人向有权处理的国家机关提出;但是,依照国务院《信访条例》规定应当转送、交办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应当向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转送、交办;

(四)依法应当由下级国家机关处理的,应当向有权处理的下级国家机关转送、交办;

(五)信访事项已经受理并且正在办理期限内,或者信访事项已经处理终结的,应当书面告知信访人不再受理,并说明理由。

依照前款第三、四项规定转送、交办的信访事项,有关国家机关应当自收到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并书面告知信访人;不予受理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二十一条 涉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国家机关职责的信访事项,由相关国家机关协商受理;经协商仍有争议的,由其共同的上一级国家机关确定受理机关。

信访事项涉及的原国家机关撤销、合并或者分立的,由继续行使其职权的国家机关受理;没有继续行使其职权的国家机关的,由批准撤销、合并或者分立的国家机关受理。

第四章

信访事项的办理和督办

第二十二条 国家机关应当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规定及时办理信访事项。

信访事项涉及的有关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政策规定的,国家机关应当对信访人做好解释和疏导工作。

第二十三条 国家机关办理信访事项,对当场能够答复的事项,应当立即办理;对需要调查、取证、协调的事项,一般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三十日内办结;对情况复杂或者取证困难、依据不明确的事项,经本国家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六十日。

对重大、复杂、疑难的信访事项,国家机关可以依法举行听证。国家机关应当在办理期限内将信访事项的办理结果书面答复信访人。

第二十四条 信访人对行政机关的信访事项办理结果有异议的,可以申请复查;对复查意见不服的,可以申请复核。复查、复核,按照国家、省的相关规定执行。

信访人对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信访事项办理结果有异议,要求重新处理的,按照有关国家机关规定程序办理。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信访事项处理终结:

(一)信访人与相关主体就解决信访事项达成协议并履行完毕的;

(二)行政机关作出信访事项办理结果,信访人未在规定期限内申请信访复查、复核的;

(三)经信访复查、复核,复核机关作出最终意见并书面送达信访人的。对处理终结的信访事项,国家机关应当做好解释、疏导工作,信访人应当息访。信访人再次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的,国家机关不再受理;信访人继续上访的,依法处理。

第二十六条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信访工作中,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文明接待,不得刁难、歧视信访人;

(二)按照信访工作的处理程序,及时、依法、公正处理信访事项,不得扣压信访材料,不得敷衍塞责、推诿拖延;

(三)遵守工作纪律,严禁徇私舞弊,不得接受信访人请客送礼,不得收受贿赂;

(四)遵守保密制度,不得泄露工作秘密,不得扩散信访人的个人隐私、商业秘密和要求保密的其他内容,未经提出举报、控告的信访人的同意,不得公开或者泄露其姓名、材料内容和其他有关情况,不得将举报、控告材料及有关情况透露或者转送给被举报、控告的个人、单位;

(五)依法答复信访人对有关信访事项办理结果的查询,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事项除外;

(六)加强信访档案管理,妥善保管信访材料,不得丢失、隐匿或者擅自销毁。

第二十七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办理信访事项时,与信访人或者信访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信访工作人员的回避,由信访工作机构负责人决定;信访工作机构负责人的回避,由所在国家机关负责人决定。

第二十八条 国家机关应当建立、完善信访事项办理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机制,根据信访事项的不同情况,依法采取说服教育、协商对话、心理疏导等方法,对信访事项进行调解。

国家机关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邀请有关人民团体、专业机构和专业工作者参与信访工作,为信访人提供法律及其他方面的咨询服务。

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对其转送、交办的有关重要信访事项,可以要求有权处理的有关行政机关限期反馈办理结果;发现有不按照规定办理信访事项情况的,应当及时督办,并提出改进建议;对已经造成严重后果的,可以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给予相关人员处理的建议。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对信访工作中久拖不决、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的有关重大、疑难信访事项,可以建议本级人民政府将其列入督查事项,并负责信访督查的具体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进行信访督查,可以查询有关资料,询问有关人员,约见信访人。被督查单位应当就被督查事项作出书面说明并提供相关材料。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二条 国家机关在信访工作中不依法履行职责的,由上级国家机关给予通报批评。

第三十三条 国家机关负责人和其他工作人员在信访工作中有下列情形的,视情节轻重,由有权机关给予批评教育或者依法予以处理:

(一)对应当受理的信访事项不予受理或者对信访事项的办理推诿、敷衍、拖延的;

(二)未按规定告知信访人信访事项的办理结果、复查意见或者复核意见的;

(三)未经提出举报、控告的信访人同意,公开、泄露其姓名、材料内容和其他有关情况的;

(四)丢失、隐匿、擅自销毁信访档案、材料的;

(五)对信访人进行刁难、压制或者打击报复的;

(六)其他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

第三十四条 信访人有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行为或者信访事项处理终结后继续上访的,有关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对其进行劝阻、批评或者教育。

经劝阻、批评和教育无效的,由公安机关予以警告、训诫或者制止;违反集会游行示威的法律、行政法规,或者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采取必要的现场处置措施,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信访工作,参照适用本条例。

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信访事项的处理,参照适用本条例。第三十六条 本条例自2016年8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浙江省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办法

浙江省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办法

(2011年12月16日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290号公布 自2012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工作,保障信访人的合法权益,引导信访人依法有序信访,促进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根据国务院《信访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行政机关的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工作,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信访事项复查,是指信访人不服有关行政机关作出的信访事项处理决定而提出申请,依法由原处理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对该信访事项处理决定及有关情况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信访事项复核,是指信访人不服复查机关作出的信访事项复查决定而提出申请,依法由原复查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对该信访事项复查决定及有关情况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的行为。

第三条 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应当遵循依法依政策、查明事实、分清责任、公正合理、便民高效的原则。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是信访事项复查、复核机关(以下简称复查、复核机关)。复查、复核机关应当依照国务院《信访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履行信访事项复查、复核职责。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信访工作的机构(以下简称信访工作机构)具体办理本级人民政府的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受理和办理复查、复核申请;

(二)按照职责权限指导和监督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工作;

(三)办理经复核终结的信访事项备案;

(四)研究复查、复核中发现的问题,并及时向有关机关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

(五)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确定信访工作机构以外的其他工作机构(部门)具体办理本级人民政府的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工作。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具体办理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工作的机构(部门)应当落实复查、复核工作人员,加强业务培训和教育,保证与复查、复核工作任务相适应。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政府领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工作机制。

办理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组织相关专家、社会团体、社会志愿者等参与,运用咨询、调解、听证等方式,提高复查、复核工作质量和效率。

第二章 申请与受理

第八条 依照本办法的规定申请信访事项复查、复核的信访人是申请人,原信访事项处理、复查机关是被申请人。

同一信访事项复查、复核的申请人超过5人的,申请人可以推选1至5名代表人参加复查、复核。代表人参加复查、复核的行为对其所代表的申请人发生效力;但代表人撤回复查、复核申请,变更或者放弃复查、复核请求,以及进行和解、调解的,必须经被代表的申请人同意。第九条 信访人应当自收到信访事项处理、复查意见书之日起30日内向复查、复核机关提出复查、复核申请;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事由在规定期限内无法提出的,应当在障碍消除后5日内向复查、复核机关提出申请并说明延长申请的理由。

第十条 提出复查、复核申请,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申请人是不服信访事项处理、复查意见的原信访人;

(二)属于信访事项复查、复核范围,且属于复查、复核机关职权范围的;

(三)有具体的复查、复核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在规定申请期限内提出。

第十一条 申请人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复查、复核申请:

(一)被申请人是人民政府的,应当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

(二)被申请人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可以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也可以向上一级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不能确定上一级主管部门的,应当向本级人民政府申请;实行垂直领导的,应当向上一级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是省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应当向省人民政府提出申请。

(三)被申请人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的,应当向设立该派出机关的人民政府提出申请;是政府工作部门依法设立的派出机构,且以自己名义作出信访事项处理、复查意见的,应当向设立该派出机构的部门或者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

(四)被申请人是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应当向直接管理该组织的政府工作部门或者人民政府提出申请。

(五)作为被申请人的原行政机关分立、合并、撤销或者职能调整的,应当向继续行使职权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申请;职责不清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指定。

第十二条 提出复查、复核申请,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书面申请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由复查、复核机构制作复查、复核申请笔录,经申请人核实后签字或者盖章确认。

第十三条 提出复查、复核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内容包括姓名或者名称、住址、联系方式,复查、复核的具体请求、事实和理由,申请人签名或者盖章、申请日期。

(二)申请人的身份证明;委托他人申请的,被委托人还应当向复查、复核机关提交其身份证明及授权委托书。

(三)信访事项处理、复查意见书的原件。

(四)相关证据材料。

(五)需由申请人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十四条 复查、复核机关收到复查、复核申请后,应当在7日内进行审查,对符合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的申请,应当予以受理,并书面告知申请人,同时将申请书副本或者申请笔录复印件送达被申请人。

复查、复核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表述不清楚的,复查、复核机关应当当场或者自收到该申请之日起7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内容。申请材料补正之日为收到申请之日。

第十五条 经审查,复查、复核申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复查、复核机关不予受理,并按照第二十八条规定作出不予受理的复查、复核决定:

(一)不符合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的;

(二)属于依法应当或者已经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投诉请求的;

(三)属于依法应当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处理的信访事项的;

(四)属于对依照技术标准、技术规范作出的鉴定、认定、检测、检验、检疫等结论的投诉请求的;

(五)要求审查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的;

(六)信访事项正在处理或者已经终结的;

(七)申请的内容超过原信访事项处理、复查的请求范围的;

(八)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不予受理的情形。

不予受理复查、复核意见书应当载明不予受理的理由;对其中不属于本机关复查、复核职权范围的申请,应当同时告知申请人向有权机关提出。

第十六条 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申请书副本或者申请笔录复印件之日起5日内提出书面答复,并提交作出信访事项处理、复查意见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被申请人不答复的,不影响复查、复核程序的进行。

第十七条 复查、复核工作人员与被申请复查、复核的信访事项或者信访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也可以提出回避申请。

第三章 办理与决定

第十八条 复查、复核机关应当对原信访事项处理、复查机关的职责权限,作出信访事项处理、复查意见的事实认定、依据适用及办理程序等进行全面审查。第十九条 复查、复核机关原则上采取书面审查的办法,但申请人提出要求或者复查、复核机关认为有必要时,可以听取申请人陈述事实和理由,要求被申请人、有关单位和人员说明情况。

第二十条 复查、复核机关认为需要进一步核实有关情况的,可以向有关单位和人员调查取证,查阅、复制、调取有关文件和资料,向有关人员进行询问。调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

复查、复核工作人员对于调查中涉及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应当保密。

被调查单位和人员应当依法配合调查人员的工作,不得拒绝或者阻挠。

第二十一条 复查、复核机关可以通过召开征询意见会、协调会、论证会等方式,听取有关部门、单位和专家对复查、复核事项的意见;也可以召集有关部门、单位代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进行审查。

第二十二条 对重大、复杂、疑难的复查、复核事项,复查、复核机关可以组织听证,具体程序按照省人民政府有关信访听证的规定执行。

经过听证的复查、复核意见,复查、复核机关可以依法向社会公示。

第二十三条 申请人在复查、复核决定作出前,经复查、复核机关同意,可以自愿撤回复查、复核申请。

申请人撤回申请后,不得以同一事实和理由再次提出申请,但申请人能够证明撤回申请违背其真实意愿的除外。

第二十四条 原信访事项当事人在复查、复核过程中,可以自行和解,也可以申请复查、复核机关调解。自行和解的,申请人应当向复查、复核机关提交书面和解协议。和解协议内容不违反法律规定、不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复查、复核机关应当准许,并书面告知申请人。

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复查、复核机关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载明信访事项处理请求、事实、理由和调解结果,并加盖复查、复核机关印章。调解书经双方签字后生效。调解未达成协议的,复查、复核机关应当及时作出复查、复核决定。

第二十五条 复查、复核机关受理复查、复核申请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办理:

(一)主要证据正在其他法定程序确认过程中;

(二)复查、复核涉及法律、法规、规章或者政策适用问题,需要有权机关作出解释或者确认;

(三)作为申请人的自然人下落不明或者被宣告失踪的;

(四)其他需要中止复查、复核的情形。

中止复查、复核的原因消除后,应当及时恢复办理。

复查、复核机关中止或者恢复办理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

第二十六条 复查、复核机关受理复查、复核申请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终结办理:

(一)经复查、复核机关同意撤回申请的;

(二)自行和解达成协议并经复查、复核机关准许的;

(三)经复查、复核机关调解达成协议的;

(四)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应予终结复查、查核的情形。终结办理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同时不再作出复查、复核决定。

第二十七条 复查、复核机关经过审查后,应当按照下列规定作出复查、复核决定:

(一)原信访事项处理或者复查决定认定事实清楚、证据充分、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内容适当的,予以维持;

(二)原信访事项处理或者复查决定认定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适用依据错误、违反法定程序、超越或者滥用职权、明显不当的,予以变更或者撤销。予以撤销的,应当责令被申请人限期重新作出处理、复查决定,但属于应当不予受理而受理的除外。

重新处理、复查信访事项的被申请人,不得以同一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处理、复查决定内容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决定,但因程序不合法重新作出的除外。申请人对重新作出的信访事项处理、复查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查、复核。

第二十八条 复查、复核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复查、复核决定;但补正申请材料、举行听证、专家论证、组织审查小组审查、和解、调解、中止等所用时间不计算在内。

复查、复核机关作出复查、复核决定,应当制作复查、复核意见书,加盖复查、复核机关印章或者复查、复核专用章。

复查、复核机关作出复查、复核决定后,应当在15日内将复查、复核意见书送达申请人。送达程序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 复核决定为信访事项办理终结意见。申请人对复核决定不服的,仍然以同一事实和理由信访的,各级行政机关不再受理。

对前款规定的情形,申请人所在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对申请人做好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宣传教育、解释说明等工作。第三十条 申请人在复查、复核过程中提出新的信访事项的,复查、复核机关应当告知其向有权机关另行提出。

第四章 指导与监督

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所属工作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建立健全复查、复核工作责任制,将复查、复核工作纳入本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目标管理考核。

第三十二条 省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应当充分利用现有政务信息网络资源,建立和完善全省信访信息系统,并与全国信访信息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及有关工作部门应当及时将信访事项处理、复查和复核信息录入信访信息系统,为信访人在当地提出信访事项和查询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办理情况提供便利。

第三十三条 经复核终结的信访事项实行备案制度。复核机关应当自作出信访事项复核决定之日起30日内,将作出的复核决定及有关材料报送省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备案。

第三十四条 各级行政机关应当对下级行政机关执行复查、复核决定的情况进行监督;对拒不执行或者无正当理由拖延执行复查、复核决定的,应当责令其限期执行。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各级行政机关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上级行政机关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由有权机关按照管理权限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对应当受理的复查、复核申请不予受理的;

(二)违反规定作出或者不作出复查、复核决定的;

(三)拒不执行或者无正当理由拖延执行复查、复核决定的;

(四)强迫申请人调解,或者在组织调解中违反法律规定、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

(五)其他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行为。

第三十六条 拒绝或者阻挠复查、复核人员依法调查取证以及查阅、复制、调取有关文件和资料的,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或者治安处罚。

第三十七条 信访事项复查、复核程序终结后,信访人重复或者越级信访,经劝阻、批评、教育无效,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规定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的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工作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条 本办法规定的“5日”、“7日”是指工作日,不含节假日。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2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浙江省信访案件档案管理办法

浙江省信访案件档案管理办法

2007年4月24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信访案件档案的管理,维护信访案件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更好地为信访工作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办法》和《浙江省信访条例》及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规定,结合我省信访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的信访案件档案是指信访部门在办理中央、国家机关,省、市和县(市、区)各级领导批示交办的重要信访案件的查处和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工作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各种文字、图像、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第三条 信访案件档案管理是信访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纳入信访部门档案全宗,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各方面对档案的有效利用。

第四条 各级信访部门要依法加强对信访案件档案的管理,开展对下级信访部门信访案件档案管理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第五条 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信访案件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

第二章 收集、归档

第六条 各级信访部门应制定信访案件档案整理归档制度,明确归档范围、归档时间和归档要求。

第七条 凡是在信访案件查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查考保存价值的各种文件材料均属归档范围。信访案件处理完毕后,相关的文件应规范整理,及时归档。

各级信访部门在信访案件查处过程中形成的,应当归档的信访案件类材料主要包括:

(一)来信来访的登记、记录及信访人的申诉、举报、控告材料;

(二)上级部门、领导交办的重要信访事项的函、批示及督办和呈报材料;

(三)处理信访案件中形成的各种文字材料;

(四)涉及信访案件的其他材料;

(五)信访工作计算机管理系统中生成的有数据的存储介质。

归档范围详见《浙江省信访字案件档案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附件1)

第八条 归档的信访案件档案应完整、准确,字迹工整,载体和书写材料要符合耐久性要求和有关技术标准,禁止使用纯蓝墨水、红墨水笔、铅笔、圆珠笔等不耐久字迹材料起草和签批文件。

第九条 信访案件结案后,具体承办部门的有关人员应及时收集、整理和归档,并在三个月内向本单位的综合档案室移交。

第十条 信访案件档案保管期限分为永久、长期和短期。人民来信来访的文件材料中有中央、国务院、各部委领导要求上报的和两办领导重要批示的,对本机关、国家和历史研究有长远利用价值的,为永久;人民来信来访的文件材料中有省两办领导的批示,反映比较重要的集体上访、联名信的案件,在较长时间内对本机关工作有查考利用价值的,为长期;在较短时间内对本机关有参考利用价值的,为短期。

第三章

整理、编目

第十一条 信访案件档案实行承办部门整理的原则。办案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由有关人员负责整理。

第十二条 根据信访案件来源不同,信访案件档案可分为重要来信来访案件档案和领导批示件两类。重要来信来访案件档案可采用——地区——来信来访人员姓名排列;领导批示件采用一批示人排列。

第十三条 信访案件档案整理采用一案一卷的原则。对办结完毕的信访案件材料可整理成独立的保管单位一卷,每卷信访案件档案由若干份文件材料组成。

(一)重要来信来访案件材料每卷内文件材料或按下列顺序排列并编流水号:

1.信访案年办结完毕后形成的汇总(汇报)材料;

2.信访案件审结单;

3.各承办单位办理信访案件的情况汇报,包括处理信访问题的会议纪要、地方审结单等;

4.要信、包括要信的正文和签批稿;

5.群众来信来访材料,包括信件正文、附件、信封、来访登记情况、照片、录音带、磁带、磁盘等。

(二)领导批示件每卷内文件材料可按下列顺序排列并编流水号:

1.上报中央、国务院、各部委领导或省两办领导的汇报材料;

2.信访案件审结单;

3.各承办单位办理信访案件的情况汇报,包括处理信访问题的会议纪要、地方审结单等;

4.要信、包括要信的正文和签批稿;

5.上级部门、领导交办的重要信访案件的函、省两办领导批件拟办单、《信访情况通报》、《信访情况反映》等。

第十四条 信访案件档案应按卷(用软卷皮)采用三孔一线装订。使用装订的材料应符合档案保护的要求。按卷装订好的信访案件档案应填写案卷封面,并依卷内文件排列顺序农卷编制卷内文件目录。

第十五条 按卷装订的档案按分尖方案和时间先后顺序逐卷装入盒内,并填写备考表、档案盒盒脊。

第十六条 信访案件档案的编目

(一)信访案件档案号的编制应与本机关全宗档案编号统一,并编写信访案件案卷目录;

(二)信访案件档案按重要来信来访案件类和领导批示件类的分类方案分别以卷为单位编卷内文件页(张)号,卷内有照片的页面,可把照片固定在芯页上,再农页编写页(张)号;

(三)为方便检索,信访案件案卷目录中的信访案卷题名应包括来信来访人员姓名或批示人姓、信访内容等必备要素。

(四)卷内有录音带、磁带、磁盘等特种载体的,应另行分类整理编目存放,并填写相应的参见号。可参照《磁性载体档案管理与保护规范》和《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等有关标准整理。

第四章 保管、利用

第十七条 各级信访部门应根据档案工作的要求,采取必要的保管和保护措施,配置防光、防高温、防火、防盗、防潮、防虫、防尘等设施。

定期检查,确保信访案件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第十八条 建立信访案件档案查阅和借阅制度,履行查阅、借阅登记手续。查阅档案严禁对档案勾划、涂改、标记号、折叠、污损、撤换、添加内容等。外单位借阅信访档案,必须凭单位介绍信,经领导批准,并办理登记后,方可借阅,并限时归还。

第十九条 在对档案信息实行有效保密的前提下,积极利用各种现代化技术手段,建立信访案件档案数据库,为统计汇总、综合调研、分析决策、查找利用等创造便捷条件。

第二十条 信访案件档案的销毁要严格按照档案保管期限执行。到期的信访档案由信访部门综合档案室提出书面报告,并编制销毁清册,经分管领导审批,到指定地点销毁。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省各级信访部门对信访案件档案的管理工作。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省信访局与省档案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浙江省信访案件档案归档范围和保重这期限表

1、中央、国务院、各部委、上级信访部门对本省范围内的信访案件、整理的单件和综合材料的批示件及有关部门对批示件办事情况的回报材料(永久)

2、上级部门、领导交办的信访案件的函、包括信浙字、访浙字和《信访情况通报》、《信访情况通报》、《信记情况反映》等信息转送、督办的领导批示函及涉及的签批件(永久)

3、处理人民来信的文件材料

3.1有中央、国务院、各部委、上级信访部门领导和两办领导重要批示、办理信访案件过程中形成的要信的正文和签批稿、报结材料、信访案件审结单和汇报材料(永久)

3.2有省两办领导或本机关领导批示、办理信访案件过程中形成的要信的正文和签批稿、报结材料、信访案件审结单和汇报材料(长期)

3.3一般来信的登记和转办情况登记表(永久)

4、处理人民来访的文件材料

4.1有中央、国务院、各部委、上级信访部门领导和两办领导重要批示、办理信访案件过程中形成的要信的正文和签批稿、报结材料、信访案件审结单和汇报材料(永久)

4.2有两办领导或本局领导批示、办理信访案件过程中形成的要信的正文和签批稿、报结材料、信访案件审结单和汇报材料(长期)

4.3一般来访案件的登记和转办情况登记表(永久)

5办理领导批示件、处理信访问题过程中形成的协调会议纪录、纪要等文件材料

5.1 反映重要问题的(永久)

5.2反映比较重要问题的(长期)

第四篇:浙江省信访事项受理办理工作办法(试行)

浙江省信访事项受理办理工作办法(试行)

发布时间:2015-04-0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信访事项受理办理工作,强化办理机关责任,维护信访人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信访条例》、《浙江省信访条例》以及国家信访局《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访事项受理办理程序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的办法》、《信访事项办理群众满意度评价工作办法》等有关工作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信访事项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通过网上信访、书信、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党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反映的情况、提出的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办理机关是对信访事项有权处理的党政机关,包括党的机关和行政机关。

第四条

浙江省网上信访平台(以下简称信访平台)是各级党政机关受理、办理本机关职权范围内信访事项的网络平台。

第五条 各级办理机关应当根据法定职责和《信访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机关信访事项的受理范围和程序,并向社会公布,以方便信访群众,接受社会监督。

第六条

办理机关处理信访事项应当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 信访事项的受理

第七条

信访事项应当自收到后3个工作日内登记录入到信访平台。登记时应当规范、完整地载明信访人姓名(名称)、身份证明、住址、联系方式、具体请求和事实、理由。

当场答复的信访事项,可在信访平台作简单登记或接谈处理。

信访事项涉及国家秘密或个人隐私的,不予登记,另行处理。

第八条

来访接待人员接待来访时应当配戴上岗证,亮明身份,并做到认真、细致、热情、文明。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将登记的信访事项分级转送、交办有权处理的机关。省级、市级、县级信访工作机构转送、交办的时间分别为3个工作日、3个工作日、4个工作日。

(一)原则上平级转送。转送乡镇(街道)的,应当由转送、交办机关负责人审批,并说明转送理由。

(二)实行分事项转送。积极引导信访人一事一信(访),对同一信访件涉及多个信访事项的,按信访事项内容和职责分别予以转送。

(三)对不属于本机关职权范围内的转送、交办信访事项,办理机关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将相关材料退回转送、交办机关,不得转送下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退回件经转送机关确认后重新予以转送或交办。

第十条

信访事项的告知分为受理告知、不予受理告知、不再受理告知、延期告知、越级访告知和转送告知。不予受理或不再受理告知一般由在信访平台最先登记的机关出具。办理机关应当根据法定职权受理信访人提出的信访事项,并在15日内将受理情况书面告知信访人,信访人的姓名(名称)、住址、联系方式不清的除外。

第十一条

在信访平台二次以上登记的相同信访事项视为重复信访。对属下列情形之一的重复信访,应当予以转送、交办或督办:

(一)无正当理由未在规定期限内作出是否受理决定或处理(答复)意见的;

(二)未按规定反馈办理结果的;

(三)处理意见未告知信访人权利等不符合规范性要求的;

(四)处理(答复)意见未得到有效执行的;

(五)其他应当受理的情形。

第十二条

检举揭发类信访事项,由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转送同级纪委,并向信访人出具转送告知书。

第十三条 信访事项属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

(一)已经或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信访事项;

(二)属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

(三)已经受理或者正在规定办理(包括处理、复查、复核)期限内的信访事项;

(四)本机关收到的不属于职权范围的信访事项;

(五)越级初访。

对前四项规定不予受理的信访事项,应当出具不予受理告知书,书面说明理由,并告知信访人按照何种程序和途径向有关机关提出。对前款第(四)项规定作出不予受理的信访事项,在出具不予受理告知书的同时,要指明受理机关;对前款第(五)项规定作出不予受理的越级初访,出具越级访告知书,同时应当引导来访人以书面或走访形式依法向有权处理的机关提出,并将相关情况及时通报下级有关机关。

第十四条 信访事项属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再受理,出具不再受理告知书:

(一)信访人不服复核意见或听证终结决定,仍以同一事实和理由继续信访的;

(二)信访人自收到处理(含复查)意见书之日起,未在30日内提出复查(复核)申请,仍以同一事实和理由继续信访的;

(三)2005年5月1日前已经办结,按当时政策已处理到位,信访人不能提供新的事实或理由的信访事项。

第三章

信访事项的办理

第十五条 办理机关受理信访事项后,应当认真阅看信访人信函(邮件)、听取信访人陈述,详细了解信访人主要诉求。办理机关需要进一步核实情况的,可以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了解。重大、复杂、疑难的信访事项,办理机关原则上应当采取召开论证会、听证会、协调会等方式办理。

第十六条 投诉请求类信访事项,办理机关调查核实后,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分别作出予以支持、解释和不予支持的处理意见,做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定性准确、程序合法、适用依据正确。处理意见书应当明确告知信访人复查复核等权利,由办理机关负责人审签后书面答复信访人。

对作出支持信访请求意见的,办理机关应当及时落实。

第十七条

咨询类、建议意见类信访事项,办理机关应当及时研究,并视情将采纳情况书面答复信访人。必要时可以进一步听取信访人的意见建议,或者组织专家论证。

第十八条 信访事项应当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办结,情况复杂的,经办理机关负责人批准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按规定办理。

情况复杂包括核查取证较为困难、争议较大、事实难以认定及其他属于复杂情形的事项。

延长办理期限的手续应当在期限届满前7日内办理完毕,并书面告知信访人延长理由。上级机关交办的信访事项,延长手续应当同时报交办机关。

第十九条 事发地、居住地、户籍地不一致的信访事项,一般转送事发地处理;上级机关转送或交办信访事项属于“事发外地、人事分离”的,信访人居住地应当积极做好信访人的教育疏导工作,主动了解信访事项的具体内容,及时提请转送或交办机关转送和协调有权处理的地区或单位处理。

第四章

送达与反馈

第二十条 办理机关应当在处理意见作出后15日内,送达信访人盖有本机关公章(或信访专用章)的书面处理(答复)意见书。

第二十一条 送达分为直接送达、网络送达、邮寄送达和留置送达四种。

(一)书面处理(答复)意见书原则上直接送达信访人,并做好宣传解释和教育引导工作。

(二)网上信访事项的处理(答复)意见书可通过网络送达。

(三)信访人不在辖区范围内或直接送达有困难,经单位负责人审批同意后,可交由国家邮政机构通过挂号邮寄的送达方式,并内附送达凭证。

(四)本人拒绝接收的,送达人应当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凭证上记明未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把书面答复意见留在信访人的住所。住所不清的,可以留置在当地基层组织或单位。

(五)信访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当由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该单位负责收件的人签收。

第二十二条

信访事项告知书和查询码可通过以下方式送达:

(一)群众来访事项,当场打印,交信访人当面签字确认;信访人拒签的,说明理由后,扫描输入信访平台。

(二)网上投诉件或留手机号码的,可通过手机和网络送达。

(三)其他未留手机号码或无法通过网络送达的,按规定打印后,应当通过挂号邮寄的形式送达信访人,送达凭证扫描输入信访平台。

(四)延期告知书应当直接送达信访人,并履行签收手续。

对通过前两种方式送达的,不再邮寄送达。通过集体走访反映的信访事项,查询码打印后分别送达信访代表(代表不超过5人)。

第五章

查询与归档

第二十三条

办理机关应当将信访事项的受理和办理情况按要求输入和发布在信访平台。办结后,及时将文书和证据材料整理归档,以方便查询。

第二十四条

对应当通过邮寄形式送达的查询码,由直接转交有权处理机关办理的信访工作机构负责打印;行政机关直接受理的信访事项,由该行政机关负责打印;行政机关登记后转送下级行政机关的信访事项,由承办机关负责打印。

第二十五条

信访人可凭查询码通过信访平台查询信访事项办理进展情况和结果,并对处理(答复)意见进行满意度评价;分事项转送的,信访人可根据书面答复逐一评价。

信访人要求现场查询的,应当提供本人有效身份证件,有关党政机关应当予以登记,并采用合适形式予以反馈。

集体或涉及群体利益的信访,可通过座谈、通告等形式反馈处理意见,或以挂号邮寄的方式送达信访代表。

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组织秘密、个人隐私,以及来访人明确要求保密的,按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六章 工作责任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负责督办本级和下级有关行政机关信访事项的受理、办理情况。对应当登记未登记、应当受理不受理、应当送达未送达或作虚假评价,以及未按规定告知信访事项的办理结果、复查复核等权利的机关、单位或个人,经查属实的,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受理办理信访事项,参照本办法。

第二十八条

热线电话、领导信箱的受理、办理由各地各机关按照此办法精神,结合实际另行制定。

第二十九条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浙江省信访局负责解释。

本办法自2015年4月1日起试行。

第五篇:村级信访工作制度

村级信访工作制度

为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坚持以人为本,信访为民,切实转变干部作风,特制定以下信访制度:

(一)村党支部书记是信访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全村的信访工作负总责,负责解决上访事项和稳控工作。每月至少向乡党委汇报一次信访工作,每年至少向全村党员通报一次信访工作。

(二)保证村每天都有村干部接待来访群众,搞好接待室卫生,保持整洁。每月10日为村、支两委集体接待信访日。

(三)认真受理群众来信来访,热情接待,做好登记记录,迅速调查,依法规,按政策秉公处理,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四)对信访人反映的问题要高度重视,符合政策和条件的应及时给予答复、受理或转交;不符合政策或暂时不能解决的,要讲明情况,宣传政策。来访者提出过高或无理要求,无理取闹和妨碍工作秩序的,应给予批评,依法处理。切不得漠不关心,推诿扯皮,更不得无故推到上级政府,对每件信访案件要出具《处理意见书》

(五)每月初开展一次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对排查出的信访苗头及时处理,避免由于拖延而造成矛盾恶化,发生出丑事件。一时解决不了的,特别是有群体越级上访苗头的及时上报乡党委协调解决。每月将排查内容和处理计划上报乡信访办。

(六)应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非本村职责范围内的信访问题,做好信访人的说服解释工作并负责与有关单位联系。

(七)信件与投诉材料不转交和透漏给当事人,为信访者保密,保护信访者权益。信访人对处理结果不服的,可申请复查,并在30日内向上级提出复议。

(八)各村信访工作情况纳入全年目标管理考核及党风廉政建设的考核中,依据考核情况对村干部进行奖惩。

(九)实行责任追究。对那些排查矛盾纠纷不力、上传下达信息不畅、不认真履职尽责的村干部,实施责任追究制度。

(十)建立信访代理制度,每村至少指定一名村干部为信访代理员,代表信访人办理诉求。信访代理程序包括委托、代理、终结三个步骤。约定由信访代理员代理,向有关部门提出信访事项,并由信访人承诺在代理期间不再上访。

下载浙江省信访条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江省信访条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20信访工作计划[样例5]

    信访,是指公民个人或群体以书信、电子邮件、走访、电话、传真、短信等多种参与形式与国家的政党、政府、社团、人大、司法、政协、社区、企事业单位负责信访工作的机构或人员......

    银行信访工作总结(样例5)

    银行信访工作总结X 20XX 年上半年银行信访工作总结 20XX 年上半年银行信访工作总结【1】今年来,我区信访工作在区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 5 号文件精神和......

    单位信访工作总结范文[样例5]

    单位信访工作总结范文五篇 高效的信访工作新秩序,能为公司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那么有关单位信访工作总结汇报怎么写?下面是东星资源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单位信访工......

    市信访会议[样例5]

    4月25日,全市信访维稳工作会议召开。市委书记白云作重要讲话。市委副书记董鹏翔主持会议。市委常委、副市长常建忠,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崔克信出席会议。 白云指出,各级各部门......

    浙江省信访条例(2004年1月16日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BC

    【发布单位】浙江省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4-01-16 【生效日期】2004-03-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浙江省信访条例 (2004年1月1......

    信访专题(模版)

    授课时间:2012.12.26 授课地点:四楼会议室 授课人:田志兵 授课内容: 信访专题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是为人民排忧解难的工作,是......

    信访

    一、当前群众诉求的主要特点 从调研情况看,当前群众诉求具有三个突出特点: 1、从诉求形势上看,主要是“五访”问题严峻。所谓“五访”就是集体访、越级访、重复访、缠访和职业......

    信访

    关于维稳和信访工作情况汇报 在国家局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紧紧围绕中央维稳工作和信访工作的精神和要求,突出责任意识,规范办理程序,完善工作机制,努力推进和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