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农保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XX办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存在的问
题及原因
一、在摸底调查阶段因时间紧、任务重,社保中心以派出所户籍人口为基数上报符合条件人数,符合参保人数达XX人(扣除部分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离退休人员),其中60周岁以上人口XX人,按照《2011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目标任务》,16-59周岁人员参保率达50%,60周岁以上人员达100%,市下达任务参保数XX人(含60周岁以上人员),XX街道办实际符合参保条件人数只有XX人,比上报的参保基数XX人少XX人,因参保基数大,任务重,按目标任务数XX人计算,我办参保率必须达94.36%才能完成任务数。
二、XX街道办辖区有州、市企事业单位XX余家,扣除部分已核实的行政企事业单位人员外,尚有XX人行政企事业单位职工及已参加灵活就业养老保险人员和职院、职业中学学生被统计在符合参保条件基数内,导致参保基数增大。按照工作实施规定,这部分人员是不符合参保条件的,但也被纳入参保人群,这是导致参保基数增大的第二个原因。
三、2009年X路改扩建,涉及拆迁X户,大部分拆迁户搬迁后未把户口迁出。辖区移民X人,部分移民长期外出务工无法联系,加上挂靠户口人员共有X人应保对象未能参保,导致参保率低。
四、按照目标任务60周岁以上人员参保任务数为X人,参保率达100%,经社区、办事处多次核对,已录入数据并申请领取待遇的人员中有X人属于行政企事业离退休人员、死亡未销户人员、重复登记人员不能享受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办理的银行卡已返还市社保局。
五、在摸底调查阶段,由于工作方法单一,只以派出所户籍人口为基数,没有认真细致排查,导致人员参保基数大,实际符合参保条件人数少,忽略了大部分自己已经参加其他养老保险人群,此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在我市是一项全新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无现成模式,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部分农民受获取信息通道和自身文化素质的影响,对社保政策了解不深,理解不透,认识上有偏差,宣传效果不理想。大部分群众对续交保费和政府补贴金额不清楚;也有部分群众受过去“老农保”、“商业保险”的负面影响,担心政策变化,对“参保”缺乏安全感;再则部分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认为今后工作和生活的地点不确定,在“参保”问题上举棋不定、犹豫不决。
六、工作设施尚薄弱,业务能力待提高。我办社保机构人员不足、资料管理不规范、相关系统软件常出错等问题普遍存在。一是劳保所几乎都是公益性岗位人员。人心不稳,影响工作效率。二是管理工作机制不健全,常有人员无故请假等。三是公安机关户籍管理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对接不到位,制约了“新社保”工作进度。部分建设社区和红旗社区都不属于XX办,但户籍仍在XX社区,加大了任务基数,影响了参保率。
XX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
2012年X月X日
第二篇:新农保推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
ANSHUN UNIVERSITY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
(2014~2015年)
题 目: 新农保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系 别: 政法学院
专业班级: 2012级社会工作
学生姓名: 李 祥 学号: 201206094018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
新农保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2009年8月,国务院召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会议,9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决定2009年在全国选择10%的县(市、区、旗)开展“新农保”试点,以后逐步扩大试点,全国普遍实施,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并明确了各级财政对“新农保”的补贴政策。本文就新农保制度推行以来的实践,分析该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之策。
关键词:新农保、保险机制、筹资和管理创新
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是我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出现新的阶段性特征和农民的期盼所进行的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作,它是国家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农民享受公民待遇的破冰之举。下面我们一次讲述了新农保的内容和特征,并结合各新农保试点的具体运作模式,分析了新农保的主要意义并提出若干亟需解决的新农保问题,以便对获得全社会农民认同和切实保障农民养老权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俗称“新农保”,它的产生和发展也经历了以下几个方面: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
1.地方试点阶段(2003~2008年)。2003年,党的十六大提出,有条件的地方要“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此后中央在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决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中又多次提出,要探索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2006年初,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决定在北京、山东等省市的8个县市区正式开始进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试点工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中关于养老资金来源规定养老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三个方面,其中个人缴费占主体。各级地方政府和集体应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投保人进行一定的补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还应该加大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支持和投入力度。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全面构建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符合当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实际状况。
2.中央试点阶段(2009~)。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贯彻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加强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要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从2009年开始,全国有10%的县(市、区)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这是国家首次明确表明开始由国家承担农村老年人的养老责任,也是千千万万中国农村居民历史上首次享受到有国家财政补贴的养老生活。
在中央试点后,各地依照实际情况全面逐步开展新农保工作。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
二、新农保的内容及特征
新农保,即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具有“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基本原则。一是从农村实际出发,低水平起步,筹资和待遇标准要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力相适应;二是个人、集体、政府合理分担责任,权利与义务相适应;三是政府引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引导农民普遍参保;四是先行试点,逐步推开。
与老农保制度相比,新农保的创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支付结构的创新,即实行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的筹资办法。二是筹资结构的创新,即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办法。
1.支付结构: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1)基础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顾名思义是新农保额度的基础,是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固定不变的,有国家统一支付。我省规定基础养老金为每人每月55元,年满60周岁,按规定缴费、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有农村户籍的老年人可以按月领取,同一地区每位符合条件的农村老年人按同一标准领取。(2)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是由参保人自身的经济条件状况决定个人账户金额,从而确定领取的养老金的数额,它相较基础养老金而言,不受条条框框的死规定的束缚。山东省确定了新农保试点的个人账户养老 3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
金的缴费标准分为5个档次,缴费标准从100到200、300、400、500元,同时允许地方增设缴费标准,可以向上增设,也可以向下增设,这个原则就是新农保的“有弹性”原则。
2.筹资结构:个人缴费,集体补贴,政府补贴相结合(1)个人缴费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筹措的重要来源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作为一项社会保险制度,不同于济贫扶困的社会救助制度,它实行权利与义务相适应的原则,个人缴费时享受待遇的前提条件。除新农保制度实施时已经年满60周岁的农村老年居民可直接领取养老金之外,参加新农保的农村居民应当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
(2)政府补贴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筹措的可靠保证
新农保最大的特色,是政府对农村居民参保给予补贴,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战略思路之一就是要明确政府责任、落实财政补贴机制。政府补贴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政府对基础养老的全额补贴,其中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按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补助一半;二是地方政府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贴,以利于调动农民参保积极性、帮助困难群众参保,并增加个人账户积累。山东省队纳入国家试点的县市区,按照地理位置将对东、中、西部地区分别按40%、60%、80%的比例补助。
(3)集体补助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筹措的必要条件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农村土地对农民来说占有不可替 4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
代的重要作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为其成员所共有的观念根深蒂固。因而即使在农村集体化组织不再那么凸显的当下,村集体仍然有责任对本村农村居民养老保障提供经济支柱。有条件的村集体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村民委员会民主确定。
三、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隐含的问题
(一)资金筹集方式的单一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筹资机制,但在具体制度设计上。不论是个人缴费,集体补助,还是政府补贴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个人缴费难以达到理想状况。按照国家统一的政策规定,“新农保”个人缴费分为100元-500元五个档次。一方面,个人认为这几个缴费档次的确定缺乏依据,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另一方面,将个人缴费设置为由低到高的5个档次,看起来考虑到了不同收入的农村居民的负担能力,扩大了个人缴费选择的自由度。
2.集体补助的区域差异较大。新农保政策中,将集体补助作为新农保资金的一个来源.但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土地分产到户,大部分农村的集体经济已经逐渐消失。
3.地方政府补贴难以实现.政策要求中央政府承担东部地区一半、中西部地区全部的基础养老金,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实力的稳定增强,中央政府财政收入在未来较长时间内将持续增长,中央补 5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
贴可以保证。而对于地方政府而言这可能是个困难的目标。
(二)基础养老金保障水平偏低
从“旧农保”每月3元的养老金到“新农保”每月仅基础养老金就55元,可以看到这是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目前“新农保”的基础养老金替代率仅为12.8%,这比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的20%的替代率低了7.2%。
(三)统筹层次较低
“新农保”在统筹层次上仍然沿袭了“旧农保”时期的县级统筹,统筹层次低。考虑到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四)基金增值困难
政策规定“新农保”个人账户基金依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年期存款利率计息,这部分利息就是收益。但是今年来受各种因素影响,我国银行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逐渐走低。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仅仅依靠银行存款利率来保障“新农保”基金的保值增值是不可能做到的。
四、优化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思考
(一)多元化养老金来源,鼓励民间资本参与。
探索新路,适当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新农保建设。在开展新农保建设的过程中,即便是目前各级政府财政对其补贴力度不大,占其财政收入比例较小。但是考虑到持续投入等因素,除开东部发达地区外,各地区政府财政压力较大。与此同时,我国大量民间资本处于混乱无 6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
序的状态,它们迫切需求想要找到投资领域和项目。
(二)加大财政补贴,提高保障水平。
1.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国家财政收入的不断增加,国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中央的财政补贴,具体表现在提高目前由中央财政负担的55元基础养老金部分。
2.适当延长参保人的最低缴费年限
对于最低缴费年限,“新农保”采取了同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相同的做法,即不少于15年。但考虑到农村实际情况,大部分从业人员受教育年限较短,进入劳动领域的时间较早。由于“新农保”是以农民个人账户为主,参保人越早参保,个人账户资金的就越高,最后得到的收益也越多。因此,为了提高“新农保”个人账户的保障作用,各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延长最低缴费年限,鼓励农民延长参保时间。
(三)逐步提高统筹层次
提高新农保统筹层次,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目前我国“新农保”基金暂时实行县级管理,即县级层次的统筹。随着试点扩大和推开,逐步提高管理层次。
(四)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益率
投资收益率对“新农保”个人账户养老金实际收入替代率的影响,无疑是各种参数中最大的。投资收益率每变动1个百分点,实际收入替代率的变动超过2个百分点。因此,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益率,对于降低参保人的缴费率和地方政府财政补贴支出有着重要的意义。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
第三篇:新农保推行意义及存在问题对策研究
新农保推行意义及问题对策研究
摘要: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是我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出现新的阶段性特征和农民的期盼所进行的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作,它是国家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农民享受公民待遇的破冰之举。本文主要讲述了新农保的内容和特征,并结合各新农保试点的具体运作模式,分析了新农保的主要意义并提出若干亟需解决的新农保问题,以便对获得全社会农民认同和切实保障农民养老权奠定坚实的基础。关键词:新农保;保险机制;试点
一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一、新农保的内容及特征
新农保,即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具有“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基本原则。一是从农村实际出发,低水平起步,筹资和待遇标准要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力相适应;二是个人、集体、政府合理分担责任,权利与义务相适应;三是政府引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引导农民普遍参保;四是先行试点,逐步推开。
与老农保制度相比,新农保的创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支付结构的创新,即实行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的筹资办法。二是筹资结构的创新,即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办法。【1】
1.支付结构: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1)基础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顾名思义是新农保额度的基础,是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固定不变的,有国家统一支付。我省规定基础养老金为每人每月55元,年满60周岁,按规定缴费、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有农村户籍的老年人可以按月领取,同一地区每位符合条件的农村老年人按同一标准领取。(2)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是由参保人自身的经济条件状况决定个人账户金额,从而确定领取的养老金的数额,它相较基础养老金而言,不受条条框框的死规定的束缚。山东省确定了新农保试点的个人账户养老金的缴费标准分为5个档次,缴费标准从100到200、300、400、500元,同时允许地方增设缴费标准,可以向上增设,也可以向下增设,这个原则就是新农保的“有弹性”原则。【2】
2.筹资结构:个人缴费,集体补贴,政府补贴相结合
(1)个人缴费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筹措的重要来源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作为一项社会保险制度,不同于济贫扶困的社会救助制度,它实行权利与义务相适应的原则,个人缴费时享受待遇的前提条件。除新农保制度实施时已经年满60周岁的农村老年居民可直接领取养老金之外,参加新农保的农村居民应当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
(2)政府补贴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筹措的可靠保证
新农保最大的特色,是政府对农村居民参保给予补贴,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战略思路之一就是要明确政府责任、落实财政补贴机制。【3】政府补贴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政府对基础养老的全额补贴,其中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按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补助一半;二是地方政府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贴,以利于调动农民参保积极性、帮助困难群众参保,并增加个人账户积累。山东省队纳入国家试点的县市区,按照地理位置将对东、中、西部地区分别按40%、60%、80%的比例补助。
(3)集体补助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筹措的必要条件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农村土地对农民来说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为其成员所共有的观念根深蒂固。因而即使在农村集体化组织不再那么凸显的当下,村集体仍然有责任对本村农村居民养老保障提供经济支柱。有条件的村集体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村民委员会民主确定。【4】
二、新农保试点推行的意义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作为国家的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无论从国家经济发展角度,社会和谐进步角度,农民心理结构角度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在当前应对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对亿万农民发出将为他们建立由国家财政全额支付的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这一信号,有利于鼓励农民给更多的购买商品,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从而有利于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缓解国家的整个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经济发展压力。
2.据有关统计显示,农村老年人贫困发生率相当于城镇的三倍以上。建立新农保制度,可以直接增加老人收入,减少贫困老人的数量,有利于缩小城乡老人的收入差距,从而改善农村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减少因病致贫情况的发生。【5】
3.新农保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提高农村老人的家庭地位,促进家庭和谐。目前农村老人到了一定年龄完全成为子女负担,受到虐待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不仅是道德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社会经济因素所致,新农保增加了老人的收入,可以降低老人对子女的依赖,减轻子女的养老负担,有利于形成敬老爱幼的风气与更为和谐的家庭关系。
二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隐含的问题及浅谈完善策略
任何一项制度在最初的试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各种问题,即使在新农保全面铺开之时,也会出现例如个人参保金的保值增值、新农保基金的监督机制等各种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在试点全面推行之时,借鉴老农保的经验教训,端正态度,关注关键,破解难题,切实达成政策试行的目标。
一、充分考虑农民享受新农保金的实际购买力及个人参保金保值增值问题 1.新农保金的实际购买力
我国目前采用的确立收益额度的方式是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相同的算法,也即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139.例如,若个人缴费选择每年300元,地方政府每年补贴50元,缴费30年,平均年利率为3%,到60周岁时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为16651元,除以139,每个个人账户养老金为120元,加上国家规定的基础养老金的55元,年满60周岁的农民在新农保制度下每月可领取175元的养老保险金,对亿万农民来说,这是国家重大的强农惠农政策。
但是我们也应该考虑到一定数量的货币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换句话说,今天每月100元的生活保障标准可以给予农民养老以基础性支持,但十五年后等到年满60周岁的农民可以每月领取养老金的时候,同样的100元却已经失去了在当前社会的购买力,也就失去了当前的对农民养老的基础性的作用,这需要引起理论界与实务界的足够认识。
鉴于以上这种隐含的问题,各试点单位要防患于未然,积极探索,设法依据当地实际运作情况,建立动态的计算方法。例如,可根据几年的该地区的经济报告数据,找出参保金额和当地消费水平指数之间关系的规律性,建立模型,得出函数关系式,这样就可以以当年的当地消费水平指数来确定个人账户养老金的缴费标准,地方财政支出的标准,形成有地方特色的新农保政策,以保证农民养老保险的受益额度的实际购买力的现实价值,从而保证农民的最基本的生活质量。
2.新农保个人参保金的保值增值问题
十五年是新农保政策规定的农民最低参保年限,这就预示着新农保参保人的个人账户里将逐步积存起来一大笔资金,如果将这笔资金长期处于闲置状态,不仅是资金的极大浪费,而且也难以保证资金不会受到各种经济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从而损坏资金的收入平衡,因而 如何合理有效的管理使用这笔资金,确保个人参保金的保值增值就显得尤为关键。
通常的做法是将个人账户投入到各经营活动,用于各种形式的投资项目中购买国家、地方政府部门发放的债券、投资国家重点工程、开办工厂、矿山等各种经济实体,委托投资公司进行投资,收取委托资金等等。总之要做到在保证资金专款专用的前提下,在充分考虑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合法渠道进行周转实现其保值增值目的。【6】
二、健全新农保基金的社会监督机制,以确保新农保基金的安全
新农保基金安全,主要是指新农保基金的运作机制的规范化和新农保参保金的保值增值机制的低风险化。要把确保基金安全放在第一位,就必须是养老金的管理尽量的透明化、科学化,降低宝贵财富流失的风险。因此就要求各试点相关政府监管部门、地方政府以及社会组织互动协作,构建农保基金的安全运行机制。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建议各地根据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国家制定的有关法律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的顺利推进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7】
2.政府应主动自觉实行阳光账户工程,除了定期进行新农保基金状况的公开之外,应确保农民的知情权,定期审查农保金账户和保值增值情况,并向区域内的农民公布。公民监督委员会的构成应包括相关专业人员,可通过聘请等方式产生。其他成员可由公民组织推荐,通过民主方式产生,以体现公开化、平等化的特征。
3.为确保新农保基金安全和合理使用,无论是政府补贴、个人缴费还是集体补助和其他社会经济组织自足,全部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单独记账、核算。全国统一的新农保基金财务会计制度,要按照国家现行社会保险基金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做好新农保基金的财务管理工作。【8】
4.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切实加强新农保基金的管理,制定完善新农保各项业务管理规章制度,规范业务程序,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基金稽核制度,对基金的筹集、上解、划拨、发放进行监控和定期检查,并定期披露新农保基金筹集和支付信息,做到公开透明,保证领取养老金人数的精确管理和动态管理,加强社会监督。
三、探索最需要新农保却无力参保问题的解决途径,确保新农保政策涵括最需要群体
一般而言,农村中对新农保最为关注、最为需要的群体,是农村中相对弱势的贫困者,越是贫穷、年龄越大的农民对社会养老保险的需求越强烈。但是,目前的政策恰好相反。现实农村养老保险走的是一条“保富不保贫”的路子。【9】我国农村养老保险采取的是农民自愿的原则,即鼓励具备投保条件的农户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因此,目前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大多数是比较发达的地方,参加养老保险的人几乎都是农村的富裕村民。他们即使不参加养老保险,今后的养老也不会成太大的问题。未来养老将面临困难的恰恰是那些养老保险未覆盖到的不发达地区和没有能力投保的贫困村民。这种“保富不保贫”的养老保险制度,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广大农民的养老问题。
政府应加强整体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在新农保试点阶段进行卓有成效的制度创新,加大财政投入,富裕地区以地方财政补贴为主,贫困地区以国家财政支持为主,补贴标准可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平均收入的一定比例确定,补贴计入农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这样既能提高农民参保缴费的水平和将来养老待遇水平,调动农民的参保积极性,又可增加基金来源和抗风险能力。
当然,新农保的试点阶段需要关注的问题不仅仅局限于以上所论,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区域间的三方筹措额度比例的确定、地方政府筹措部分来源,以及如何避免地方政府筹措资金时对农民变向的剥夺等,均会影响新农保政策的效果,甚至会影响到社会稳定,这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德政工程,做好这一工作的实施过程中,肯定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随着社会的进
步和发展,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也会越来越完善,最终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科学建立基金良性运行的长效机制,让更多的农民改变过去家庭养老、土地养老的观点,所以专家、公民组织、农民群体和政府应加强沟通,多元参与试点工作,方能够为新农保在全国的推广奠定良好的基础。参考文献:
[1]国务院研究部署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J】.北京农业,2009(09)[2]孟芳,葛笑如。基于政策分析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践与思考【J】农村经济,2008(10):82 [3]刘昌平,谢婷。财政补贴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2009(05):434 [4]曹文献,文先明.集体补助视角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财力支撑研究【J】.金融与经济,2009(08):64-65 [5]徐清照。现阶段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优点与缺陷分析—以山东省为例【J】.山东经济,2009(03):152-154 [6]刘家庆.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J】.经济天地,2009(21):70 [7]吴为.积极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J】.党政干部文摘2009(07):24 [8]徐清照.山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东论丛,2009(04):178 [9]王青青.关于加快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J】.商业环境,2009(04):58
第四篇:新农保的实行问题及解决方法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执行的问题
与对策研究
一
新农保概述
(一)新农保的定义
新农保之所以新,是相对于老农保(指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探索建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而言的。过去的老农保主要是农民自己缴费与建立农民个人账户,实际上是自我储蓄的模式。而新农保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国家财政全额支付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的养老保险制度。相对于老农保而言,新农保最大的特点是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模式,有三个筹资渠道。而且,新农保借鉴了目前城镇职工统账结合的模式,在支付结构上分为两部分: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由国家财政全部保证支付。
(二)推行新农保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社会保障是关乎民生、社会公平以及和谐社会的重要经济社会制度。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挑战之一。让农民“老有所养”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适合我国农村特点的新农保制度对于我国应对老龄化,改变城乡二元结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老农保制度存在诸多弊端,已经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首先,我国农村人口的老龄化现象严重,因病返贫的现象明显,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短缺;其次,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冲击,由于计划生育的成功实施,农村家庭规模缩小,功能在弱化;再次,土地的养老保障功能在不断削弱,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被征地农民的的数量不断增加,许多农民被迫剥离土地;最后,城乡一体化发展趋越来越明显,实现城乡居民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农民和城里人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和生存权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因此,建立和完善新农保制度已迫在眉睫。
新农保制度的建立可以进一步改变传统的“以地养老”、“养儿防老”的观念,同时有利于农村土地流转,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而且新农保在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老龄化问题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各地在开展新农保试点的同时必须深化新农保改革,完善新农保体制建设。
二 困难和问题
新农保开启了农民养老保险新篇章,但在推进过程中,也遇到诸多困难与挑战。
(一)宣传力度不大,群众参保意识不强
1.由于老农保存在的问题很多,所支付的养老金也起不到养老的作用,造成安岳县部分群众不愿参保。
2.部分群众将新农保与商业保险混为一谈,使之失去信任感。
3.部分群众将新农保与社会救助政策相比较,认为即使不参保,年老后生活无着落还可以享受低保。
4.从老农保到新农保,制度变化快,群众认识跟不上,导致以下两个问题的出现:一是老农保参保对象认为和参加新农保的人相比,自己多交了钱,享受待遇却差不多,自己吃了亏,所以思想上有排斥;二是前后对比新农保的普惠制增加了群众的社保社会依赖性,许多农民认为,现在不参加新农保,以后会有更优惠的参保政策。
5.部分农村居民经济条件并不宽裕,加上历史形成的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的思想根深蒂固,认为养儿防老、储蓄防老比较可靠。
6.一些年龄大的农民认为,短期内要缴纳一二千元,领取时每月才一百元左右,划不来;年轻的农民则因短期内只有缴费义务,得不到可见利益,而采取等待观望的态度。
7.农村养老保险需求水平相对较低,许多贫困村民无法投保,而少数乡、村干部利用职权、巧立名目、利用公款为自己投保,养老保险成了这些人为自己谋私利的工具,影响了新农保的运行和群众投保的积极性。某个别地区还出现了强制农民缴纳保险的行为这种强制农民参保,且其家人不参保,其他人不能享受新农保福利的做法更使农民无法理解。
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农民参保意识不强。要解决这些问题,仅凭电视、报刊、散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宣传,是无法解决的。只有深入到农户中去讲深讲透新农保政策,使农民能透彻地理解新农保政策,认识到新农保政策的好处,才能增强农民的参保意识。
(二)办公设施不齐全,基层网络不健全
目前,新农保沿用老农保的电子平台。这电子平台不仅实用性差,而且断档时间长,造成了新农保工作开展的诸多不便和安全管控效率低。对参保人员信息录入所需的自动化办公电脑及各类表、单、帐、卡、册等的存放和对以后参保人员的管理,显得相对滞后。
(三)工作人员不足,办事效率不高
一是随着扩面工作的开展,新增参保的农村居民会越来越多,面对参保登记、基金征收、待遇计算、档案管理、养老金资格认证等业务的办理,工作量越来越大。如此庞大的工作量,仅靠现有的新农保工作人员是无法完成的。二是工作人员由于缺乏专业的培训,未能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的想法和参保的阻力所在。三是参保宣传工作由村干部及村小组来完成,然而村干部或小组长缺乏对政策的深入了解,知其皮毛,不知其精髓,很难传达出中央所要表达出的新农保文件精神。
(四)新农保政策不完善,操作性不强
一是规定统一基础养老金缺乏激励机制,不利于调动农村居民的参保积极性,不利于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以最低缴费标准测算,现年59周岁的农民,今年缴692元,再按此标准一次性补缴14年,明年满60周岁,每月可领取86元养老金,仅为农村低保标准(170元/月)的一半,难以体现其社会保障功能。二是新农保缴费方式具有强制性。《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见附录)中规定:“新农保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 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不用缴费,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农民形象地把这种缴费方式称作“捆绑式”缴费方式,不少农民认为“捆绑式”缴费方式带有强制性。三是新农保未针对缴费有困难的特困户、低保户、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参保提出意见。四是新农保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相比待遇有差别。如参加新农保原农村退役军人军龄未计算,独生子女未享受增发养老金待遇,无丧葬费和抚恤金,女同志领取养老金年龄与城镇职工有区别等。五是养老保险待遇水平较低。根据新农保待遇测算办法:养老金待遇=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缴费+财政补贴(现标准每年30元)+银行利息]÷139(养老金计发系数)。即使按照最高缴费标准500元计算,农村居民能够领取的养老金也不能够满足其老年的基本生活开支,养老金水平低导致相当一部分农民的参保积极性不高,参保率较低。
(五)新农保的筹资机制决定了其存在很大的政策风险,地方财政压力大
在筹资机制上, 新农保坚持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地方财政补贴三方分担原则, 与老农保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政策扶持相比, 体现了作为社会保障主体的政府的责任。但同时, 我们看到,地方政府财政支持能力和村集体经济的发达程度成为新农保持续发展的关键。即便在少数试点地区,财政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投入, 主要放在县、乡政府, 省、市两级还缺乏专项投入。然而, 从目前的体制看, 县、乡两级政府事权多、财权少, 普遍存在财政困难, 很多地方都是吃饭财政, 不仅对新农保的补贴力度小, 而且资金来源不稳定,三方筹资的义务基本上落在农民个人身上。
(六)新农保投资管理政策不完善, 基金保值增值难
新农保沿袭了老农保基金管理机制和运营渠道, 仍以县(市、区)为统筹单位, 基金管理运营层次低。目前, 绝大部分基金的管理、运营集中在一般不具备相应的基金管理人才、技术和投资主体资格的区县一级, 而由区县级管理农保基金存在着管理手段缺乏、规模不经济、易于受当地行政力量干预的问题。筹集的养老保险金不能专款专用,而且,少数地方以种种借口,擅自挪作他用,引起风险,损害被保险人的利益,最终必将影响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推行。基金的管理级别太低,不能使基金有效地保值增值。按照现行制度设计,农保基金只能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在银行利率和国债收益率持续走低时, 基金难以保值。
(七)新农保缺少法律保障
从整体发展过程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缺乏相关的法律规定性,大多是以政策、通知、会议决定等形式进行制度落实,缺乏稳定性和持续发展性。老农保基本都是在1992年民政部颁布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的基础上稍作修改形成的,普遍缺乏法律规定性。相关的法律制度的欠缺给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带来一系列问题,如保险对象不明确,保险资金来源不稳定,保险管理方面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等,使农村养老保险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新农保也是依据《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开展实施的,缺少法律保障。
四 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舆论宣传
由于新农保与旧农保有着本质区别,所以,政府在试点之初必须加强对新农保制度的舆论宣传。首先,从内容上讲,政府一定要把新农保制度的重大意义、政策内容、优势特点以及新农保知识等宣传透,让农村居民充分理解参加新农保的好处,为新农保制度的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其次,从形式上讲,政府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包括发挥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的优势,召开动员大会、举办培训班、设立咨询宣传点、流动宣传车、发放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搞好宣传。
(二)加强对经办人员的培训、考核与经办业务管理,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一方面政府应当加强对新农保工作人员尤其是基层工作人员(包括乡镇办工作人员、村干部、和新农保村级协管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另一方面,政府也应该根据需要,积极引进农村养老保险方面的专业人才,弥补当前基层政府部门专业人才高度匮乏的缺陷。
新农保政策性、专业性、技术性比较强,对经办人员要求较高。要加强和改进经办机构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增强培训工作的系统性、计划性和目标性,努力培养适应新农保事业发展要求的干部队伍。同时,为了提高培训的效果,更好地进行管理,必须加强考核。只有加强考核,才能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才能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才能推动新农保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工作人员的考核,要按照不同的职级制定相应的考核条件。
(三)基于实际购买力,建立动态的新农保标准计算体系
在新农保实施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农民享受新农保金额的实际购买力,建立动态的新农保标准计算体系。所谓实际购买力(real purchasing power),是指货币能够买到的实际商品和劳务的数量。货币的价值不再用其本身的含金量而是用其购买到的商品和劳务来衡量。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近年来,国家连续8次下调银行存款利率,利率水平已从1993年的10.9%下降到现在的2.25%。再加上通货膨胀的影响,基金要保值已相当困难,更不用说增值。
从新农保的资金筹措来源看,三方共筹的实际额度是依照当前社会消费水平作为参照标准的,三方承担的金额比例也是依照这个标准确定的。应当明确的是,固定金额的实际购买力是伴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状况变化的,今天每月100元的生活保障标准可能给予农村养老以基础性支持,但15年之后这一额度是否具有当前的基础性作用应该引起理论界与实务界足够的重视。所以,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有必要每年确定一定比例来充实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基金,而且要随经济的发展同步增长。目前,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缺乏信心等原因,大多数农民的投保金额都集中在最低档次的投保水平上。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等因素的情况下,如果农民在缴费15年后开始领取养老金,每月可领取100元,这对农民来说很难保证其基本生活。因此,从长远发展来看,必须要建立一种动态的计算方法,充分考虑购买力变化的因素,以确保新农保资金对农村养老支持的有效性。这种计算方法应该在试点阶段逐渐引入并进行多区域的试验。
(四)切实加强新农保基金管理,确保基金的安全完整
劳动保障部门要切实履行新农保基金的监督职责,加强制度建设,对划拨、发放进行监控和定期检查,并定期披露新农保基金筹集并完善新农保各项业务管理规章制度,规范业务程序,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基金稽核制度,对基金的筹集、上解、和支付信息,做到公开透明,加强社会监督。财政、监察、审计部门要按各自职责实施监督,严禁挤占挪用,确保基金安全完整。新农保试点地区经办机构和村民委员会要进一步强化政务公开工作,做到制度化、日常化、规范化。每年定期在行政村范围内对村内参保人员缴费和待遇领取资料进行公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五)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发展新农保体系
首先,新农保体系的建立应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即应该立足于我国国情,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根据各地农民对社会养老保险的需求以及缴费能力适时、适当地建立新农保体系。其次,新农保体系的发展还应坚持循序渐进原则。第一,逐步扩大新农保的覆盖范围;第二,逐渐与城镇社会养老保险体系衔接,实现城乡统筹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第三,现阶段建立的新农保应与家庭养老等保障制度相结合,今后慢慢过渡到完全的以社会养老保险解决养老问题。
(六)进一步完善政策,健全新农保制度
一是区别对待不同年龄阶段的农民。对年龄在45周岁以下有经济承受能力的农村居民实行强制或激励参保,同时政府补贴(基础养老金)与缴费年限长短挂钩;对45周岁以上的农村居民实行自愿参保。这样,既可增强新型农保政策的严肃性,使政府行为变得更加强力有效,又能够使新型农保事业的发展持续推进。二是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行办法》的基础上,尽快出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细则》、《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规范化操作程序》、《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办法》等系统的法规和制度,严格规范管理。三是农村退役军人参加新农保原军龄计算、独生子女增发养老金待遇、丧葬费和抚恤金、女同志领取养老金年龄等问题建议参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执行。四是实行政府扶持政策。对承担新型农保工作的经办机构在人员编制、工作经费方面,给予支持和倾斜;对农村贫困户、低保户、残疾人缴纳保费有一定困难的弱势群体,可考虑将交纳养老保险费的缴费标准降低或免缴。
(七)加快社会保障特别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立法
制度的合法性、实施的强制性最终需要以立法来保证,尽早制定社会养老保障法是十分必要的。各国养老保障实践表明,依靠法律推行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成为一种国际惯例。以德国为例,德国的养老保险是通过国家立法强制推行的,依法参加养老保险已经成为雇员和雇主的自觉行动。但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统一的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障方面临时性的决定多于法律、法规,即使在某些方面颁布了行政条例,也多因注意局部而忽视了全局的协调和统一。社会保障立法工作的滞后,削弱了政策规划的权威性,导致了政策执行中的不规范现象,大大提高了实施的成本,降低了制度的实施效率,极大地阻碍了制度改革的进程。因此,当前迫切需要在保证政策制定的合理性、可行性的基础上,加快社会保障特别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立法工作,使政策制定最终具有法律的统一性与权威性,从而有效地减少新农保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不规范现象,提高政策执行的绩效。五 结束语
新农保是一项旨在促进社会公平、协调发展的战略性政策,对于缩小城乡差距、化解农村社会各种矛盾、实现全面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对安岳县新农保现状调查显示,这项惠及数亿农村人口的政策,无论是制度设计本身还是制度的运行都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认为,推动制度设计本身的完善和建立相关配套措施是完善新农保制度的需要,也是推广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的关键所在。参考文献
[1]苏保忠.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217 [2]周艳.浅议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J].北方经济,2010(4)[3]李伟.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缺陷与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11(4)[4]王梓西,杨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障碍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0(16)[5]杨丽,李娟.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基于云南数 据的分析[J].未来与发展,2011(3)[6]尤玉其.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问题研究:基于供求分析的模式选择与机制构建[N].农村金融研究,2010(8)[7]刘曼琴.浅议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J].乡镇经济,2008(5)[8]徐清熙.现阶段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优点与缺陷分析—以山东省为例[A].山东经济,2009(3)[9]雏庆举.新农保发展前景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0(5)[10]郑功成.社会保障制度[J].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10,(1):2—14 [11]张萌,高君.论基本养老保险转续对农民工养老保障的影响[N].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407—411
第五篇:新农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现时新农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解决农民医疗救助的共济制度,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行以来,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极大地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有效地减轻了参合病人家庭的经济压力,这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相关文件精神,为了加快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更好地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目前此项工作正在我县稳步推进。为此自2006年我县确定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后的近几年来,初步确立了“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随着新农合工作的推进以及全县医疗保障体系的实施,出现了许多需要关注和研究的新情况、新问题。现就有关主要问题与对策提出以下意见。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住院方面
一、借用新农合证件来编造假住院手续,以患者名义更换处方并大肆虚开药费等,患者与医疗机构合谋套取资金的事情时有发生,有涉及职工和居民医保人员的、也有涉及参加商业保险人员的、有根本没有参加任何保险的人员,这些现象有出自于患者自发的和医院工作人员为了自身利益给患者出谋献策的留住回头客。暴露出资金管理的体制漏洞,严重地侵蚀着新农村合作医疗基金。
二、定点医疗机构的确立没有引入竞争的机制,特别是二级以上定点医院自认为定点医疗机构非我莫属,为此药价虚高、乱检查、重复检查、大处方、分解收费(县医院表现突出一些)等不正常的现象比比皆是,有的甚至于同一患者或同一家庭成员在同一时间同时住院;患者住院的时间、病种、产生的费用包括结算时间完全一样进行重复报销等,在新农合管理系统和住院台账中只要一查找这种现象还很多,使参合农民通过报销所获补偿被虚高的药价和不合理的费用所抵消,侵蚀参合农民的利益,给新农合基金带来安全隐患。
三、小病大养的现象较为普遍。住院报销政策参合群众知晓率低。个别医院和医生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小病大养”、“短病长治”等现象比较突出,导致参合农民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参合人群个人实际支付医疗费用比2006年前并没有减少多少。我县从2009年以来住院年增长率都在百分之十以上,2009年 参合住院39635人次,2010年44173人次比2009年增长11.5%。2011年52787人次比2010年增长19.5%。加之乡镇卫生院由于医疗设备投入不足,药品短缺,专业医疗人员不足等原因,难以满足群众的需要。因此,市县级医院病人成倍增长,出现新的看病难、住院难的现象,而乡镇卫生院门庭冷落,病人稀少。
四、乡镇卫生院应该是新农合服务的主力军,但乡镇卫生院规范建设中的软硬件建设没有及时得到解决,人才短缺也是困扰基层卫生院发展的关键,这些都是导致参合病人向上级医院流动的主要原因也是增加参合基金支出的一个隐形原因。
五、是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对辖区内的定点医院过多地依靠医院自身的审核把关,靠监管人员直接管理病人精力又不足,用很多的人又会增加管理成本,也就是说事前监管靠软件管理不能及时到位。管理人员除乡镇医院能与患者直接接触外二级以上医院靠这种方式管理是不现时的,如审查病历资料,逐项核实医
嘱与病程记录、手术记录、费用明细等,如发现疑点再与医疗机构联系复核等均无法进行,等病人出院后导入新农合管理系统时病人已经结算出院。导致新农合信息化管理效率低、风险大。
六、医院在新农合政策宣传工作仍然存在不到位情况。我认为各定点医疗机构应成为大力宣传新农合政策主力军且效果好力度大,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涉及千家万户)在医院流动,把新农合有关政策印成步册子放在每个病房,在医院醒目的地方做成大型的宣传牌等。这方面主要表现在部分群众参合不积极。如外出务工人员与家乡失去联系,不知道“新农合”政策和缴纳基金时间;部分偏远农户仍存在宣传工作“死角”,有些年轻力壮、身体好的农民存在一定侥幸心理,不愿参加“新农合”认为自己年轻、身体好,不会得病,白交冤枉钱;还有部分乡村干部对“新农合”政策抱着完成任务的思想,导致“新农合”宣传走过场、不广泛、不深入。个别医院由于以上几种原因不规范操作特别是未参合人员借新农合证件报销也是导致参合率下降也是一个隐形原因,而这种原因与我们的管理是有直接关系的。
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门诊方面:
一、新农合实行门诊统筹以来尤其乡村基层医疗机构实行药品零差价以来,由于确实给参合人员带来了实惠,是那些非农合医疗保险人看到农合门诊的优越性,导致借卡看门诊的人员迅速增加包括基层国家干部工作人员也有这方面的现象,也是导致今年新农合门诊量增大的一个直接原因,导致基金风险增大。实行门诊统筹应该是说门诊量增大住院量减少,而现在是出现了双增长。
二、医疗机构不规范操作,不按规范要求虚报病人、开假处方、张冠李戴、肆意分解大处方不按疗程报销进行分次补偿、串通患者,以假乱真、故意将非参合人员的医疗费列入参合人员补偿,这主要表现村级医疗(卫生)室上较多。
三、系统软件管理不到位,现在全县都在使用医疗卡,医疗单位凭卡号录入直接进行登记录入,虽然给没有带卡的患者在某些程度上给他们带来了方便,但医疗单位可通过卡号录入,随意编假告假套取基金,造成基金管理漏洞。有些医疗单位为了给自己编假告假行方便,打着方便参合人群的口号,大打自己套取基金的方便之门。如:要能用卡号直接登记录入、不录入药品明细、不给患者打印药品明细清单、有的干脆说不要软件管理手工直接上报等,有的医疗单位还找到政府官员施压说什么方便是为了服务群众。
存在问题的主要成因
一、参合率任务指标催生垫付垫缴现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建立在农民自愿的原则上,一年一收费,收取“新农合”参合资金, 要村干部挨家挨户的去催收,由于参合对象为农村户口群体,涉及人员众多,居住分散,有的农户由于家庭困难一时拿不出现钱缴纳农合费用,还有相当部分农民长年在外打工,多年不回家,村干部为了确保完成参合率任务指标,采取“先代垫缴后收回”的方式,导致参合率不真实。
二、医疗机构自身缺乏对基金的监控,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医院和医生容易受利益的驱动,医院一般是按医生的业务收入和门诊量给医生核算工资促使诱导需求,提供过度的医疗服务,导致不合理的检查、用药、治疗等支出,虚报住院总费用、把非报销药品串换为可报销药品、伪造虚假住院病历、挂床住院、分次和重复住院重复报销、超范围用药等弄虚作假骗取合作医疗基金现象严
重,使农民切身利益缺乏保障,医疗费用出现不合理增长。
三、疏于对小病的防治和保障。相对而言,患大病的概率相对较低,对农民健康威胁更为普遍的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如果只负责大病统筹而疏于对小病的防治和保障,有悖“满足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诱发农民“小病大医”,造成医疗费支出的急剧上升,浪费新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乡镇医院要真正履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按上级的要求切实做到位才行,而现在大部分乡村两级医疗机构是抱着应付上级检查而获得当年的公共卫生经费的心态做事。上级检查也只注重室内软件和路边花。没有发现实质性的问题。
四、医疗卫生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减轻服务对象的医疗费用负担,而现在的改革是,费用没减反增:就诊率(住院和门诊)双增、均次费用增加、个人负担和医保负担的费用都在增长,医疗机构还是以自身利益为重。现在实质上的医改还是活了医疗机构,损害了医疗消费人群,什么为人们实行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大多都是凭空编造的,目的是要人民群众免费享受最基本的医疗服务,把有些疫病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反而又成了部分医疗机构不付出任何成本获取经济利益一个途经。说到底就是医改富了医疗机构,加大了财政经费支出,损害了人民群众应得到的利益,医改没有真正达到目的。
五、处罚力度不够,由于受很多人为因素干扰,不能对违规医疗机构得到应有的处罚,也是导致基金漏洞的一个直接原因,有的医疗机构违规后,还不等到下达处罚通知书,就有人帮他说情了。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给监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解决这些问题对策
一、工作人员要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吃透精神,掌握政策要领,清楚“新农合”现阶段主要是解决那些方面(大病救治)的问题,防止因病返贫,而不是全面实行免费医疗。宣传不仅面向农民,还要面向涉及“新农合”地方的各级领导、工作人员和医务人员。
二、要帮助农民消除参加新农合的顾虑,增强农民的健康意识、自我保健意识和互助共济意识;各定点医疗机构要积极配合政府开展宣传活动,特别是对群众应该知道的报销程序、转诊程序、报销比例、不报销的诊疗项目、不报销的药品要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还要通过发生在农民身边的因病致贫现象和参合后得以缓解的典型事例,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使新农合制度深入人心,不断为农民群众所理解和接受,形成自觉参加新农合的行动;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同时,要通过宣传教育,以长远利益和社会利益为重,不断强化风险共担意识。
三、要理顺关系 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新农合的监管: 县农合办要集中精力加大对二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和查处力度,做到定期与不定期到乡镇医院检查。乡镇合管站必须做到严格执行医疗服务项目指导价和收费许可项目,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现象,杜绝住院基金有不合理的支出,做好查房制度(主要要验明身份),制止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引导参合农民就近就医,提高基金使用率。不断加强村级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建设,使农民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县,整合医疗资源,确保“新农合”高效运转。
四、要明确发展和完善合作医疗的方向:建立新农合,是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工作。虽然新型农合作医疗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足,只有通过长期摸索,不断完善,让各级政府这一
惠民好政策落实到实处,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到新农合政策带来的健康和实惠。
五、调整补偿模式,提高补偿比例:积极创造条件让参合农民在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就医时尽可能采取由医疗机构先垫付费用(部分医疗机构是先由患者预交部分结算时用报销部分抵冲,给患者报销的费用产生一种错觉),现场结报医疗费用,然后定期到新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兑付的办法。鉴于当前农村居民就医主要还是以非住院的疾病和慢性病为主,在筹资额度允许的情况下,将加大慢性病门诊医疗费用补偿比例、封顶线等采取“住院补偿+门诊费用补偿”的模式,调整补偿方案,适当加大门诊和慢性病的补偿额度,以提高农民获益程度,减少住院病人,提高参合率,同时对于恶性肿瘤、尿毒症、糖尿病和器官移植等特殊疾病增加补助额度。这样不仅补偿了住院的医疗费用,同时对某些重大疾病或慢性病的非住院治疗费用也给予一定的补偿,超过封顶线的部分用大病救助金按照规定给予补助。建议慢性病、门诊定点不能把所有的大药房纳入范围内,具了解他们把基金大部分都用入与病种无关的药(物)上了。
六、关于二级以上定点医院的监管问题:一是医疗机构的管理软件和新农合管理软件要兼容,便于做到监管单位事前随时介入监督,提高监管效率,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二是对患者身份认定应采取以下几种方法:一要制订有效的管理办法写入协议(发现一例处罚10万元等),迫使医疗机构自已把好第一道身份认证关,(医疗机构往往是以认不得人为借口,有的根本就是医院医生出的主意,一个科室每天最多入院20个病人,一一与户口本、患者身份证核对应该不是问题)堵住借证骗取农合基金的现象。二要逐步引导患者就诊携带医疗卡、户口本和本人的身份证便于医疗机构和监管单位认定患者身份。三要对个别确实无法直接认定的对象可以象调查外伤一样的办法到实地调查确认,最大程度的防止冒名顶替的现象发生。
七、门诊统筹管理:门诊统筹管理涉及千家万户要想彻底监管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但为了做到基金使用公平、公正、合理必须管好才行。要做到最大程度防止基金流失,除常规管理外还要增加以下几个内容:一是管理体制上要套住乡镇医院参入(现在医院参入管理是有其名无共实)。二是软件管理;既然使用医疗卡,就必须持卡就诊把软件登记录入锁定在刷卡登记处。二是患者既然就诊必须带卡、身份证和个人或者户主的印章便于办理补偿手续和身份认定,因为在一般情况情况下,人们认为卡上的钱用不完第二年就没有了,因存在这种心理于是就把卡借给别人使用自己得了个人情,而个人的身份证和印章借给他人使用风险较大,因此机率相对还是少一些。不过这种管理模式开始就诊者不易接受说“麻烦”,但通过一段时间引导应该还是没有问题,因为他们这些行为是靠我们去引导规范的,你不引导规范,他会永远不能适应。三是为防止医疗机构开多用少、开贵用廉、开好用差、以要求就诊假乱真等蒙骗患者的现象发生,患者打印出具药品费用明细清单。我们通过这种管理模式应该说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开始实行的第一个月就诊者反感情绪较大,给他们带来不便,来自各方便面的压力也很大,上面有镇政府领导、下面有村委会干部等,我们就是顶着这种压力抗过来了,现在就都适应了,现在反对的人就少多了,新鲜事务因各种人群接受能力不一肯定有一个过程。购买火车票实名制很多人不是也不适应吗,为了把这项事业做好必须把你的服务对象引导到你需要管理的轨道上来。三句话:要想管好门诊基金就是要只能刷卡录入、患者在处方和登记表上盖章认可和一次不漏的给患者打印药品费用明细清单交给患者,最大程度的保证基金运行安全。
八、加快建立医疗保险体系服务网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工作的深
入,全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最终实现统一标准的全国范围的社会保障,将新农合基金、医保基金、社保基金等社会保障范筹的各种基金统一起来,解决好其中的利益冲突问题,实现社会保障制度实行“一(卡)通全国”,只要参保人员手持 “一卡”,到哪个地方就医就业都能用,才能真正得到广大群众的真心拥护,真正起到社会保障体制便民、利民的民生保障作用。象我县一样新农合、居民医保、商业保险、学生保险等参入时相互争、使用时相互推。在报销时总认为新农合是个块关大的唐僧肉。也可能是我们的办事程序方便快捷,医疗机构和非新农合对象都来钻空子而导致基金支出不合理。
九、加强医疗信息化建设。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软件的医药费用报销操作及定点医疗机构管理系统的数据共享,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审核、反馈、核算、分析、监督等能全程综合监管。通过网络,使全部定点医疗机构、报销点与新农合管理部门联通,实现网上事先在线监管,对每一位农民的筹资受益、每个定点医疗机构的费用控制、每个报销点的工作情况及每位住院病人的医药收费情况都进行实时查询、监控、跟踪分析之中。这样才能有效的把工作做好,是基金使用风险降低到可控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