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融资性担保机构关于经营风险和风险排查的自查报告[范文模版]
融资性担保机构关于违法违规经营和风险
排查报告
****省担保机构规范整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公司经*****批准,于2008年3月25日注册成立,注册资本9亿元,属国有控股的政策性担保机构,控股股东为*****。主要经营范围为:融资担保,投资担保,咨询服务。
根据国家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关于部分融资性担保机构违法违规经营的提示和开展风险排查的函》(融资担保函„2012‟3号)要求,我公司高度重视,对2011年3月31日至2012年8月31日发生的所有经营业务和资本金情况进行了全面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注册资本金落实情况
截止2012年8月31日,我公司注册资本9亿元,实收注册资本9亿元。货币资本全部用于公司日常经营,未有通过应收帐款、委托贷款或其它投资等方式变相抽走资本金,而后从事高风险经营活动的行为,未有将资本金超比例投资或用于发放委托贷款的行为。
二、客户保证金管理情况
根据《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关于规范融资性担保机构客户担保保证金管理的通知》(融资担保发„2012‟1号),我公司及时制定了《客户担保保证金管理办法(试行)》,明确客户保证金收取、退还及代偿的标准、条件和程序以及专户管理等要求,根据业务经营需要,在招行、广发、建行等8家银行开立了“存入保证金”专户,专门用于客户保证金的收取、退还和代偿,确保专款专用。
三、实际控制人模式和关联交易的问题
我公司控股股东为******,出资金额*****亿,占注册资本的40%,未有通过其他公司代持股份的方式跨区域设立担保机构掩盖实际控制人身份的行为,与控股股东不存在关联交易等行为。我公司未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非法集资的行为,不存在股东因个人借款、应付帐款、应付承兑款而负有巨额债务的行为。
四、风险代偿情况
裁止2012年8月31日,我公司累计发生代偿2笔,金额945万元,已收回代偿1笔,金额562万元,期末代偿笔数1笔,代偿余额383万元,对担保业务中出现的贷偿按规定履行了正常的代偿手续,未有通过向担保客户发放委托贷款置换银行贷款等方式掩盖代偿风险。
二〇一二年九月二十八日
附件:担保机构风险排查明细表
第二篇:融资性担保机构_市融资性担保机构自查报告提纲
融资性担保机构_ 市融资性担保机构自查报告提纲
一、公司概况
(一)成立时间、注册资本、实收资本、注册地、实际经营地、经营范围、法定代表人;
(二)股权结构及出资人简介;
(三)所有权/股权状况及发展历史简要说明;
(四)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的文件名及文号。
二、公司治理
(一)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成员名单;
(二)部门及岗位设置,组织结构图,本部门与岗位设置变动及其影响分析;
(三)分支机构设置,分支机构分布及数量、机构发展规划;
(四)人员规模及绩效考核制度。
三、业务开展
(一)融资性担保业务的种类、规模;
(二)近三年合作银行名称、家数、余额、发生额;
(三)近三年对中小企业、“三农”经济的融资性担保业务开展情况(户数、余额、发生额);
(四)是否开展再担保业务及债券发行担保业务;
(五)非融资性担保业务的种类、规模;
(六)非担保业务种类、规模;
(七)近三年融资性担保及非融资性担保的履约情况。
四、财务状况及制度
(一)收入、成本及损益基本情况及原因分析;
(二)担保费率确定原则;
(三)财政等外部的风险补偿情况;
(四)财务会计制度建设情况。
五、合规经营
(一)是否主要从事融资性担保业务,是否从事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受托发放贷款、受托投资等违法违规行为;
(二)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是否超过净资产的 10 倍;
(三)除国债、金融债券及大型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信用等级较高的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外,是否对外投资与本机构存在利益冲突,其总额是否高于净资产 20%;
(四)是否为母公司或子公司或关联企业提供融资性担保;
(五)是否按照当年担保费收入的 50%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并按不低于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 1%的比例提取担保赔偿准备金;
(六)对单个被担保人提供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是否超过净资产的 10%;
(七)对单个被担保人及其关联方提供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是否超过净资产的 15%;
(八)对单个被担保人债券发行提供的担保责任余额是否超过净资产的 30%。
六、内部控制及风险控制
(一)资本对安全的保障
1.资本金运用情况;
2.融资性及非融资性的担保放大倍数;
3.资本需求预测及资本增补计划。
(二)信用及市场风险
1.融资性及非融资性的担保余额的风险结构及反担保情况;
2.风险集中度分析(最大单户与最大 10 户、关联客户群、时间、产业、区域);
3.为关联企业融资性及非融资性的担保情况;
4.代偿、损失、追偿及其变化趋势分析;
5.准备金提取情况及其充足性评估。
(三)流动性风险
1.资产负债期限配比及比率分析;
2.流动资产构成及质量。
(四)内控制度
1.业务操作规程;
2.担保评估、风险评估制度、决策程序、事后追偿与处置制度;
3.风险预警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五)操作风险、法律及声誉风险
1.客户投诉情况;
2.案件及损失情况;
3.涉诉情况及影响评估。
第三篇:(简体)西安市融资性担保机构自查报告提纲
附件5:
西安市融资性担保机构自查报告提纲
一、公司概况
(一)成立时间、注册资本、实收资本、注册地、实际经营地、经营范围、法定代表人;
(二)股权结构及出资人简介;
(三)所有权/股权状况及发展历史简要说明;
(四)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的文件名及文号。
二、公司治理
(一)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成员名单;
(二)部门及岗位设置,组织结构图,本部门与岗位设置变动及其影响分析;
(三)分支机构设置,分支机构分布及数量、机构发展规划;
(四)人员规模及绩效考核制度。
三、业务开展
(一)融资性担保业务的种类、规模;
(二)近三年合作银行名称、家数、余额、发生额;
(三)近三年对中小企业、“三农”经济的融资性担保业务开展情况(户数、余额、发生额);
(四)是否开展再担保业务及债券发行担保业务;
(五)非融资性担保业务的种类、规模;
(六)非担保业务种类、规模;
(七)近三年融资性担保及非融资性担保的履约情况。
四、财务状况及制度
(一)收入、成本及损益基本情况及原因分析;
(二)担保费率确定原则;
(三)财政等外部的风险补偿情况;
(四)财务会计制度建设情况。
五、合规经营
(一)是否主要从事融资性担保业务,是否从事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受托发放贷款、受托投资等违法违规行为;
(二)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是否超过净资产的10倍;
(三)除国债、金融债券及大型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信用等级较高的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外,是否对外投资与本机构存在利益冲突,其总额是否高于净资产20%;
(四)是否为母公司或子公司或关联企业提供融资性担保;
(五)是否按照当年担保费收入的50%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并按不低于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1%的比例提取担保赔偿准备金;
(六)对单个被担保人提供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是否超过净资产的10%;
— —
(七)对单个被担保人及其关联方提供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是否超过净资产的15%;
(八)对单个被担保人债券发行提供的担保责任余额是否超过净资产的30%。
六、内部控制及风险控制
(一)资本对安全的保障 1.资本金运用情况;
2.融资性及非融资性的担保放大倍数; 3.资本需求预测及资本增补计划。
(二)信用及市场风险
1.融资性及非融资性的担保余额的风险结构及反担保情况; 2.风险集中度分析(最大单户与最大10户、关联客户群、时间、产业、区域);
3.为关联企业融资性及非融资性的担保情况; 4.代偿、损失、追偿及其变化趋势分析; 5.准备金提取情况及其充足性评估。
(三)流动性风险
1.资产负债期限配比及比率分析; 2.流动资产构成及质量。
(四)内控制度 1.业务操作规程;
2.担保评估、风险评估制度、决策程序、事后追偿与处置
— 3 — 制度;
3.风险预警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五)操作风险、法律及声誉风险 1.客户投诉情况; 2.案件及损失情况; 3.涉诉情况及影响评估。
— —
第四篇:融资性担保公司自查报告
XXX融资性担保公司2014年专项检查
自查报告
贵公司基本情况、公司资金情况;2014年全年开展业务情况(包括贷款担保、票据承兑担保、贸易融资担保、项目融资担保、信用证担保、其他融资性担保业务等业务,说明时请注明产生的笔数及金额);是否开展兼营业务情况(包括诉讼保全担保、投标担保、预付款担保、工程履约担保、尾付款如约偿付担保等履约担保业务、与担保业务有关的融资咨询、财务顾问等中介服务、以自有资金进行投资情况等业务);是否开展为其他融资性担保机构的担保责任提供再担保业务;公司是否有为投资理财咨询服务类公司提供担保;公司是否存在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受托发放贷款、受托投资;公司是否存在抽逃注册资本金(抽逃资金数)、挪用客户保证金、虚假宣传及其他违规经营行为;公司是否建立公司的担保评估制度、公司的决策程序、事后追偿和处置制度、风险预警机制、突发事件应急机制、财务会计制度,是否有业务操作规程(如没有建立的何时建立);公司对单个被担保人提供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是否超过净资产的10%、对单个被担保人及其关联方提供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是否超过净资产的15%、对单个被担保人债券发行提供的担保责任余额是否超过净资产的30%、公司融资担保责任余额是否超过净资产的10倍、公司以自有资金进行的投资是否超过净资产20%、是否存在为其母公司提供融资性担保(公司成立至2014年11月份累计金额)、是否存在为其子公司提供融资性担保(公司成立至2014年12月份累计金额)、是否按照当年担保费收入的50%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要求是2013年提取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是否按照不低于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1%的比例提取担保赔偿准备金(要求是2013年提取的担保赔偿准备金);公司2014年是否加入人行征信系统。
注:(上述情况请如实报告)
XXX融资性担保公司(盖章)
XX年XX月XX日
请于2015年1月15日前交纸质到汇川区金融办许嘉辉处(并传电子版到邮箱:56648958@qq.com),地址:汇川区行政办公中心(汇川大道)B区429,电话***、28689295。
第五篇:融资性担保机构重大风险事件报告制度
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
《融资性担保机构重大风险事件报告制度》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融资性担保机构监管部门:
《融资性担保机构重大风险事件报告制度》已经2010年7月23日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并就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地监管部门要认真落实《融资性担保机构重人风险事件报告制度》,高度重视重大风险事件的报告工作。要根据本制度规定和辖内实际情况,研究制定重大风险事件报告机制、应急管理机制和问责制度的实施方案。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相关工作落到实处。各地监管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本辖区融资性担保机构重大风险事件报告和应急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二、各地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重大风险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在及时、准确、全面报告重大风险事件的同时,及时启动应急处置预案,科学配置资源,会同相关部门建立重大风险事件的协调处置机制,妥善处理各类重大风险事件,切实维护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坚决避免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三、请各地监管部门将本通知转发至辖内融资性担保机构,并做好督导检查工作。
二〇一〇年九月六日
融资性担保机构重大风险事件报告制度
第一条为及时掌握融资性担保机构重大风险事件情况,切实加强对重大风险事件的应急管理,防止重大风险事件对融资性担保业造成冲击,避免单体风险转化为系统性风险,根据《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监管部门是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负责监督管理本辖区融资性担保机构的部门。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融资性担保机构是指依法设立的经营融资性担保业务的公司制和公司制以外的担保机构及其分支机构。
第四条本制度所称重大风险事件与许可证不统一是指可能严重危及融资性担保机构正常经营、偿付能力和资信水平,影响地区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的事件。
第五条融资性担保机构重人风险事件报告和应急管理工作实行属地管理。监管部门负责本辖区的融资性担保机构重大风险事件报告和应急管理工作。
第六条监管部门应建立职责关系明确、报告路线清晰、反应及时有效的重大风险事件报告机制、应急管理机制和问责制度。
监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对本辖区的融资性担保机构重大风险事件报告和应急管理工作负责;监管部门应指定专人专岗具体负责重大风险事件的接报、上报和应急管理工作。
第七条融资性担保机构应在重大风险事件发生后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简要情况,24小时内报告具体情况。融资性担保机构应报告的重大风险事件具体包括以下情形:
(一)融资性担保机构引发群体事件的;
(二)融资性担保机构发生担保诈骗、金额可能达到其净资产5%以上的担保代偿或投资损失的;
(三)融资性担保机构重大债权到期未获清偿致使其流动性困难,或已无力清偿到期债务的;
(四)融资性担保机构主要资产被查封、扣押、冻结的;
(五)融资性担保机构因涉嫌违法违规被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立案调查的:
(六)发现融资性担保机构主要出资人虚假出资、抽逃出资或主要出资人对公司造成其他重大不利影响的;
(七)3个月内,融资性担保机构董事会、监事会或高级管理层中有二分之一以上辞职的;
(八)融资性担保机构主要负责人失踪、非正常死亡或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或被司法机关依法采取强制措施的;
(九)监管部门要求报告的其他情况。
第八条监管部门应对本辖区发生的融资性担保机构重大风险事件的性质、事态变化和风险程度及时做出判断,对可能影响地区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风险事件,应在事件发生24小时内,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联席会议进行报告。监管部门应报告的重大风险事件具体包括以下情形:
(一)融资性担保机构引发群体事件的;
(二)注册资本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或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5亿元人民币以上的融资性担保机构破产、解散或被撤销的;
(三)融资性担保机构发生重大担保诈骗、担保代偿或投资损失,可能危及金融秩序或引发系统性风险的;
(四)其他可能危及金融秩序、影响社会稳定或引发系统性风险的情况。
报告内容包括重大风险事件的简要情况、可能产生的风险、己采取和拟采取的应急措施。
第九条监管部门应在第八条所列重大风险事件处置完毕的20个工作日内,将事件的整体处置情况报告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联席会议。
第十条监管部门应依据本制度和当地实际情况建立重人突发风险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监管部门应制定重大突发风险事件应急管理预案,明确应急管理岗位及其职责、应急管理措施和应急管理程序,及时、有效地处置重大突发风险事件,保护债权人和其他相关利益人合法权益,有效维护社会稳定,防止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第十一条监管部门应会同相关部门建立融资性担保机构重大风险事件的协调处置机制,确保本辖区发生融资性担保机构重大风险事件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
第十二条对可能影响地区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风险事件,监管部门应依照法律、法规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有关规定,及时、准确地公开重大风险事件的相关信息。
第十三条监管部门应建立融资性担保机构重大风险事件报告和应急管理的问责制度,对故意迟报、瞒报、谎报真实情况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及其主要负责人,给予相应处理。第十四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