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清理报告
清理“小金库”专项治理自查报告
为严肃财务管理纪律,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财务制度,堵塞财务管理上的漏洞,根据宁公管通知【2009】139号文件及宁公管吴通知【2009】45号文件精神,我站认真开展清理“小金库”工作,对资金规范化管理情况进行严格的自查和清查,切实将清理工作摆上重要位置。
一、5月 27日站领导组织站务会成员召开“小金库”专项治理自查会议,会议明确清理检查“小金库”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廉政建设,从源头上遏制和防止腐败,规范财务收支活动的重要举措,是教育和保护干部职工的需要。并认真开展清理“小金库”工作,成立了由站长庄严牵头,财务人员负责,副站长及各班长协助的清理工作小组,认真扎实地开展了清理工作。
二、按照《关于深入开展 “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的要求,通过深入自查,我站财务管理均按照国家有关财经法规执行,收入、支出全部纳入本单位财务部门法定帐目统一核算,未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没有单独帐户,未设任何形式的“小金库”。
三、按照清理范围要求,重点围绕“清理内容”中的八大项指标开展清查活动,对2006年1月1日以来的经济业务所有收入及各类帐户、帐据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清查,通过清查,没有发现上述违规违纪问题,清查结果已在站务会上进行了通报,并在站公开栏予以公示。在认真清查的基础上,按照规定,认真填报相关表格。
虽然我站目前尚未发现违规违纪现象,但通过清理检查“小金库”,进一步严肃了财经纪律,加强了法制教育,强化了财政、财务管理,确保了各项收入应收尽收,确保了资金合理使用。我站决定在前期自查自纠的基础上,重点完善相关财务制度,力争做到清理工作不留死角,反腐败工作能有更大提高。
地三收费站 2009年6月2日
第二篇:三资清理报告
关于“三资”清理工作的报告
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管理,依据县站的安排部署,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站周密组织,认真安排,及时下发相关文件通知,利用四个多月时间对全镇14个行政村的村集体“三资”进行了一次全面摸底核查,现将清理工作汇报如下:
一、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的进展情况
(一)组织实施情况。
为保证“三资”清理工作顺利推进,按照县发清理方案要求,一是成立了“三资”核查领导小组,负责对全镇14个行政村的集体“三资”清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明确个人工作职责,切实负起责任;二是加强业务指导力度,我镇结合本地实际先后对各村举办了三期培训班,通过讲解制度条例、财务流程等有效的手段加强业务运行能力;三是把握关键,严格控制清理时间段及内容,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二)清理核查农村集体“三资”情况。
我镇清查小组按照清理要求全面进行核查,如实填报核查结果,安排专人及时把核查数据上传至“农村三资清理平台”系统,并对各村的“三资”情况进行分类汇总,登记造册,建立台帐。到目前,全镇14个行政村已全面完成了“三资”核查工作任务,且全部实现“三资”计算机系统管理。据统计,全镇村集体债权总额为754265.05元,村集体债务总额为370741.9元(其中账面债务224207.2元,账外债务146534.7元),村集体资金总额为1665975.96元,固定资产总额为4543429元,资源总量为135224.78亩(其中:耕地75425.4亩,建设用地40269.22亩,集体荒滩18210.66亩,水面928.5亩,林地391亩)。
(三)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财务管理制度。各村都建立了《出纳岗位职责》、《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村集体组织“三资”管理流程图》、《代理会计岗位职责》等制度,规范了农村集体财务监督管理业务流程。
二、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规范了财务管理,有效杜绝了管理上的漏洞,加强了会计基础工作。村级财务和村级资产、资源管理有序,收支清晰,杜绝了暗箱操作和违规操作,控制了乱报销、乱开支行为,控制了集体资产的流失,特别是村上的固定资产得到了全面的清理。
二是摸清了农村集体“三资”现状。通过核实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摸清了村集体家底,进一步理顺了村级财务关系,各村根据“三资”清理核实结果建立健全的“三资”台账,为规范管理村级财务,按程序发包村集体资产资源,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化解了社会矛盾。对资金进行有效监管和对资产、资源的透明处置、阳光操作,不仅减少了集体“三资”的流失,还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干群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少,一些历史遗留的问题也逐步得到解决,农村的信访量有所下降,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三、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存在问题
一是“三资”制度落实还留有死角。个别村过去签订的土地承包合同期限不准确、租金低,有些合同未能及时履约,合同管理不完善。
二是费用开支控制不严。个别村出现“收不抵支”现象。三是业务素质欠缺。村级报账人员缺乏专业的财务知识,对报账审批流程不熟悉,对制度落实有遗漏,且存在使用票据不规范现象。
四、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整改意见
1、完善制度,规范操作。针对存在问题进一步完善原有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财务岗位职责等相关制度,充分利用农村“三资”计算机网络监管平台,切实加强对村级“三资”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2、加强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定期对各村开展业务培训,将财会、招投标、公有资产监管等制度、操作规程等作为主要学习内容,不断更新知识,熟悉业务流程,提高财会人员整体素质和业务技能。
3、严明纪律,加大查处。严把合同签订关口,严查合同履行情况,确保合同行为的正常性和合法性;同时加强财务制度落实,加大村级开支审批力度,严格控制村级资金的合理流向。
总之,村级“三资”监理涉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三资”管理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上级要求为准则,扎实做好“三资”管理工作,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确保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篇:自查清理报告
整改报告
通过这次新农合中心和卫生执法监督所对我站的督导检查工作,整改如下:
1、严格执行基本药物的采购和零差率销售,100%使用基本药物。
2、统一使用新农合复式处方,用药处方划价与收费相符,处方要规范。
3、新农合门诊统筹补偿情况,门诊补偿登记要与卫生室登记相符。
4、规范一般诊疗的实施情况。
5、禁止调换处方(药品)变通报销现象。
6、药品使用过程要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7、统一药品购进渠道,不使用假冒伪劣产品。
8、定期对住院补偿、门诊统筹及门诊家庭账户补偿进行公示。
第四篇:图书清理报告
2018年秋过渡湾教学点图书清理报告
根据湖北省教育技术装备处文件(鄂教备字【2018】14号),2018年11月7号现对本校图书进行整理,情况如下:
本校原有图书3100多册,近年来湖北省共青团经心书屋捐赠本校500册,合计3614册,其中新书500册,其余3114册图书全部是旧书,旧书破损严重,内容陈旧书籍较多。本校是村级学校,资金较少,学校没有自己购买图书,大部分都是主管部门配置和社会捐赠。其中86%是多年前到现在是主管部门配置图书,14%是共青团经心书屋捐赠。其中70%是多年前旧书,4%属于严重破损和污染严重书籍。当中由远方出版社翻译出版的外国文学书名不健康,不符合小学生观看,现已对该出版社书籍进行清理。破碎严重的图书90多册。合计清理图书114册,现图书室剩余图书3500册。
目前本校存在问题就是图书书籍总数很多,但是旧书偏多,书籍覆盖面不全,例如多为文学类图书,科学类图书册数就仅仅是个位数。因此,希望在今后配备图书时能够将图书的面铺全,增加数学类、英语类、科学类、音乐类、体育类、象棋类、交通类等等,这样将会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对图书的健康性的建议就是,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大对图书的审核力度,学生如果发现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图书,都可以对图书向学校进行反应,学校在经过中心学校审批下,对该图书进行销毁,再报县教育局备案。
第五篇:清理办公用房报告(模版)
清理办公用房报告
根据《关于进一步做好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办公用房清理工作的通知》,我单位认真开展了办公用房清理工作。对领导干部以及科级以下干部的办公用房进行了测算,摸清办公用房面积底数,按照要求进行了调整和清理,对照整改的标准做到了彻底清理,彻底整改。按照办公用房平面图及人员情况,逐人核查办公地点,测算办公面积,确保了清理整改到位。
201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