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通用技术课程自查报告
武胜飞龙中学关于高中通用技术课程
实施情况的自查报告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语文等十五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教基“2003”6号)、《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的通知》(川教“2010”28号)和《四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工作的通知》(川教“2010”136号)等文件精神,我校认真贯彻实施高中通用技术课程。
一、学校充分认识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重要意义 通用技课程是一门国家课程,该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着力发展学生以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学校充分认识到该课程不仅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而且注重学生对技术的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与应用,对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到在普通高中开设通用技术课程既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指出:‚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为将来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高中课改的全面实施,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既是新时期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和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需要,也是更好地适应将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需要。从教育的长远发展来看,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相衔接,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国普通高中课程结构中,技术是一个基础的学习领域。
1.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的课程
技术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技术课程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每个学习者通过观察、调查、设计、制作、试验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操作”体验,进而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技术能力的发展。
2.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
技术课程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是对学科体系的超越。它强调各学科、各方面知识的联系与综合运用。学习中,学生不仅要综合运用已有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社会、艺术等学科的知识,还要融合经济、法律、伦理、心理、环保、审美等方面的意识。学生的技术学习活动不仅是已有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也是新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学习。
3.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是一门注重创造的课程 技术的本质在于创造,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创造为核心的课程。它通过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和交流,通过技术的设计、制作和评价,通过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应用及实际问题的解决,为学生展示创造力提供广阔的舞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
4.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是一门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
技术是人类文化财富的一种积累形式。任何技术在凝结一定的原理和方法、体现科学性的同时,都携带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体现着一定的人文特征。技术课程不仅用技术内在的神秘感、创造性和独特力量吸引学生的参与,而且用技术所蕴藏的艺术感、文化性、道德责任打动学生的心灵。
三、课程价值
技术学习领域设有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两个科目。信息技术是目前发展迅捷、应用广泛、体现时代发展特征的技术。这里,通用技术是指信息技术之外的、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学生发展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技术。就具体技术而言,通用技术具有相对性。技术课程具有以下独特的价值:
1.引导学生融入技术世界,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通过技术学习,学生可以有意识地感受到信息时代技术发展给经济和社会带来的变化,感受到日常生活中技术的存在;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了解生产、了解职业,了解它们与技术的联系;可以更加理性地看待技术,以更为负责、更有远见、更具道德的方式使用技术;可以以亲近技术的情感、积极探究的态度利用所学技术更为广泛地参与社会生活,提高对未来社会的主动适应性。
2.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生的技术学习过程,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创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一项项设计任务的完成,通过一个个技术问题的探究,激发创造的欲望,享受创造的乐趣,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想象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能力,形成积极、果敢、合作、进取等品质。
3.强化学生的手脑并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技术课程强调心智技能与动作技能的结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通过“动手做”,学生的技术设计与制作能力、技术试验与技术探究能力,以及利用所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将得到增强。
4.增进学生的文化理解,提高学生的传意技巧
无论是信息技术,还是更为宽泛的通用技术,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注重意念的表达与传递。信息技术更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课程载体,它可以提高学生信息处理和信息交流的技巧,可以提高学生对大众信息文化的理解能力。贯穿于技术活动中的设计与制作、交流与评价也充分体现了这一价值。5.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
技术课程的学习方式是丰富多样的,有个人的独立操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观察学习、体验学习、设计学习、网络学习等等。信息技术不仅是学生的学习内容,而且也是学生的学习工具。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学生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其他科目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
四、通用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普通高中阶段的技术课程属于通识教育范畴,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的教育,是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通用技术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为每一个学生拓展技术教育学习经历、行使受教育权利提供机会和条件。要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在兴趣、生活经历、地域特征、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及其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选择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促使学生的个性发展。
通用技术课程应当避免机械的、单一的技能训练,强调学习中学生技能的形成、思想方法的掌握和文化的领悟三者之间的统一,注重在拓展学生技术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共通能力的发展。
2、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中学生正处于创造力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的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精神都达到了新的水平。在学习活动中,要鼓励学生想象、怀疑和批判,要营造民主、活跃、进取的学习氛围;应充分利用通用技术课程的内容载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应通过技术设计、技术试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善于创造的精神和勇气,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良好的引导和有效的开发,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立足科学、技术、社会的视野,加强人文素养的教育
当代社会,技术与科学、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通用技术课程应当通过具体的技术实践使学生理解技术与科学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两者对社会发展、人类生活所具有的同等意义上的重要作用,从而深化学生的认识,开拓学生的视野。与此同时,应注意将技术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因素,自然地融入技术课程的教学之中,使其滋润学生的心田,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
4、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反映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
技术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它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通用技术课程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课程内容,在注重课程内容的基础性、通用性的同时,注重它的先进性;应注意从学生现实生活所接触的技术内容向现代技术和高新技术延伸,使学生有机会了解现代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技术发展的崭新成果和未来走向;应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有机会接触到所能理解的最新发展成果和技术信息,从而领略到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文化意义,增强对当代先进技术及其文化的理解。
5、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学生的技术学习过程应是主动建构知识、不断拓展能力的过程,也是富有生机、充满探究、生动活泼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帮助者,更是学生的亲密朋友。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应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技术学习特点,指导学生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
五、重视通用技术课程教师队伍建设
针对这科全新的课程,学校无此专业学科的任课教师,学校安排本校物理、生物、化学学科、信息技术学科中具备条件的教师、选用适合从事通用技术教育教学工作的老师担任兼职教师。现有兼职教师1名。
通用技术课程任课教师名单:
邓君 物理专业 物理教师兼职通用技术教师
(一)切实做好通用技术课程教师的培训工作。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在2011年6月13日—16日,我校经认真研究讨论,确定了1名教师参加了四川省高中通用技术学科远程培训,承担了高二年级的8个班的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工作。
(二)学校认真组织教师认真学习《通用技术课程标准》,理解和把握课程的基本要求和具体内容,科学地使用教材。认真检查通用技术课程老师的备课与教学设计。通用技术教师互相观摩听课,共同讨论课程的教学、实施和模块建设。
三、课程的开设与实施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我校于2011年秋季高二年级首次开设通用技术课程。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教务处随即开始筹划新课程的实施。
按照国家规定,开齐开足教学课时。按照《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的要求,在高二年级开设通用技术课程,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确保每周每班2课时的教学课时。
六、模块评价
以模块为单位安排教学活动的通用技术学科,其评价也以模块为基本单位。每个课程模块2学分,学习的时间为36学时。每个课程模块评价时,要求同时考查“修满学时”、“过程表现”和“终结性测验”,三个方面均合格者方可认定该模块学分。下面是各评价项目的具体要求,供实施过程中参考。
(1)修满规定的学时
该项目主要体现学生学习的参与程度,应通过考勤登记和对学生听课记录的检查等方式进行鉴定。参照模块学习时数的规定,学生学习时间至少要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5/6以上。本项鉴定比较简单,凡是缺课在6节以下的为合格;缺课7节(含7节)以上的为不合格。
(2)学习过程表现
该项主要指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完成作业的次数和质量、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单元阶段性知识与能力的测试。该项目最终的评价办法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报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审查批准后执行。学习过程性评价要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将学生的自评、同伴之间的互评、教师的评价三者结合起来。本项鉴定结果,以等级“C”以上或分数“60”以上为合格(85分以上的为A级,70—84分为B级,60—69分为C级,60分以下为D级)。
(3)模块终结性测验成绩。学生的模块终结性测验,应根据某模块的具体内容和性质,采取纸笔测试、操作技能考察或二者结合。模块终结性测验一般以百分制计算,60分以上为合格。
建议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方可认定模块学分。
①修满规定的学时。该项目主要体现学生学习的参与程度,学生出勤记录为评定依据。学生学习时间达不到课程标准要求学习课时4/5以上,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
②基本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学生应按规定基本完成学习过程布置的作业或作品。对于小组合作完成的项目,应经小组评议达合格以上。不能完成规定任务的,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
③总结性评价达合格以上。学生在模块学习结束,经终结性测验(书面测验、操作考查等),结合小组评议,过程评价,教师给出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未达合格的(评为D级),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
七、存在的问题
通用技术这门课程的实施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师资队伍薄弱
任课教师是从其他学科转职而来的,在专业知识结构方面存在一定缺陷,需要进行更深入的专业培训才能正常上岗。
(二)专业实验室和实习实践场所严重缺乏
目前我校的通用技术实验室与实践室的建设既无场地,也无设备。教师们上课仅靠一张嘴和一本教科书,纸上谈兵。任课教师也无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条件,虽进行多方举例,但学生无法进行实验与实践。对于一门以实验、实践和操作做为重要特征的学科来说,没有实习实践这个重要环节的教学过程,是难以顺利完成最终教学目标的。
(三)教育行政部门应会同人事部门建立通用技术师资队伍建设机制,研究制定通用技术教师的工作量核算、职称评定办法及标准,将通用技术作为教师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一门学科。要为通用技术教师队伍专业发展创造必要条件,促使教师尽快成长,不断壮大通用技术教育专业队伍。
(四)教师们期待出台该科学业评价指导性的方案。
八、建议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在高中阶段教育中,高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在人们的意识中,高中教育就是高考,高考就是目标,高考就是效益,高考就是一切。目前这门学科学生也不够重视。不少学生及认为高考不考的学科,学生不学。学校与教师应该对学生加强新课改精神的宣传与认识。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不仅仅局限于对通用技术这一门课程的认识。要真正认识通用技术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就要把通用技术课置于整个高中课改的大局中去认识,尤其是学生适应将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需要。
(二)加强教师培训,建立稳定的专职师资队伍
各校现有的通用技术课教师普遍是由其他学科转行的,专业教师更是严重缺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需要。彻底解决师资问题的途径:一是教育科研部门应举办更加贴近实际教学需要的师资培训活动,使转行过来的教师尽快能够正常上岗;二是师范类高校尽快依据我省中学需求,开设或创办通用技术专业学科或系,培养大批合格的通用技术教师人才,不断充实师资队伍;三是要稳定通用技术教师队伍。在职称评定中增加通用技术专业学科系列,使通用技术课程教师能够安于现职,不必担忧将来职称评定等方面的影响。
(三)政府需加大教育投入,加强实验场所设施建设
《规划纲要》指出‚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要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试验性都很强的学科,学生实践与动手操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相应的专业实验室或实习实践场所的建设也是非常必要的。建立通用技术实验室,确实是很大的一笔费用,学校确实有难度。怎样来解决这些资金,需要政府落实专项资金加大教育投入来解决。
飞龙中学校
2011年11月1日
第二篇:通用技术课程开设
通用技术课程开设
1、通用技术课程与劳动技术课有什么区别?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高中新课程技术领域中的一个科目,与以前的劳动技术课既有一定的联系,又在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教学等方面存在着本质区别。
第一,课程目标的差异。劳动技术课注重劳动观点、劳动技能、劳动品质、劳动习惯。通用技术课程则以技术素养为总体目标,重在对技术的理解、技术的使用、技术的选择与管理能力的培养,重在掌握技术及其设计的一般思想和方法,形成一定的技术探究、运用技术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终身进行技术学习的能力。
第二,教学内容的差异。劳动技术课的内容是以技术项目如“家庭电工”、“农作物栽培”等为依托,以操作技能训练为主线,突出技术点的教学,注重技能训练的多次反复,注重模仿。比如,学做一个小锤头,学生按照金工的操作要领、要求和顺序,模仿教师的范例进行操作,最后大家做出一个统一要求、统一尺寸和统一材料的小锤头。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则更为丰富,由2个必修模块、7个选修模块组成。其中《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两个必修模块,以技术及其性质、设计的一般过程、设计的交流、设计的评价、结构与设计、流程与设计、系统与设计和控制与设计为内容展开,重在理解技术与设计,学习设计的过程,鼓励有创新意识的设计,学习运用技术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简单问题。例如同样是“小锤头”的设计制作,首先要根据要求进行方案的设计创意,提出若干设计方案,从中选择出最佳的设计方案,然后进行制作,制作完成后还需设计一些技术试验对作品进行技术测试,比如要测试锤头与锤柄之间连接的强度是否符合要求等。最后得到的是学生设计制作的各种各样的、具有个性化设计方案的小锤头。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
第三,教学方式的差异。劳动技术课教学是以技能训练为主,突出技能操作的多次反复、由简到繁的训练,通用技术课教学方式更为丰富,是技术习得、技术探究和技术设计并重的教学。
2、通用技术课程开设要求高中学校配备哪些设施?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它不仅有技术原理和技术知识的学习,更需要有技术与设计的实践。所以,教学中学校应配备通用技术课程专用教室,专用教室包括两类,一是通用技术试验室,需要配备若干工作台,基本的金工和木工工具、简单加工材料、简单加工设备如教学用微型车床等,主要用于学生在校内学习技术工具使用,进行设计作品的模型或原型的制作,进行各种技术试验、技术操作、技术装配等;二是技术设计室,需用配备少许制图工具,若干台能够进行简单绘图或者辅助设计的电脑等,主要用于学生进行方案设计。
各实验省区均有不少学校在课程开设的同时,配备了适合本校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专用教室。目前,对于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并没有统一装配标准,各学校可本着合理投入、充分利用、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进行配备。比如,某校在开设通用技术课同时,配备了一间简单实用的专用教室,工具材料有:钳工工作台4张、小台钳16个、金属锉刀(平锉和三角锉)各10把、木锉10把、手锯(锯金属用)10把、板锯(锯木料用)10把、手锯锯条40条、小锤10把、小手电钻2个、什锦锉2套、粘胶枪10把、与粘胶枪配套的固体胶若干条、工具柜2个、消耗材料若干,如果条件允许,还可配备少量的微型车床、微型钻床、台式砂轮机等,投入经费1万元左右,这只是满足最一般要求配备的。如果有条件可以提高配备水准和数量。
3、通用技术课的教师从哪里来?
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教师是关键。学校应配备通用技术课专职教师,专职教师承担必修模块和部分选修模块教学任务,有一部分选修模块可配备兼职教师上课。
在目前师范院校尚没有相关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情况下,通用技术教师的来源主要有:
1、学校原来任教劳动技术课的教师,2、校内具有信息技术专业背景的教师,3、校内具有物理教学背景的教师,4、来自职业技术类学校的教师,5、工科类或职业师范院校的本科毕业生,6、面向社会招聘的相关专业人士。无论是来自什么专业背景、通过什么渠道进入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教师,再学习、再提高,以补充通用技术学科知识、提高教学能力都是必须的。
4、有哪些资源能帮助通用技术教师迅速熟悉、驾驭这门课程?
高中新课程实验省区对教师的要求都是不培训不上岗,通用技术课教师也不例外。各省区统一组织的省市各级教师培训的时间必竟不长,多则8天少则3天,不可能指望这种形式的培训解决通用技术课教师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和困惑,也难以满足每位教师的对培训需求,教师们还可以借助其他资源和途径,使自己尽快的熟悉、驾驭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
(1)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研修活动。随着高中新课程教师研修机制的不断完善,出现了多种形式的研修、培训方式,通用技术课教师应该把握各种机会。2007年秋季大规模的高中教师远程研修活动就为通用技术教师提供了一方活跃的学习、互动的舞台,教师通过学习视频专题、专家文稿、相关文章,与专家、学员进行在线交流、研讨,定时提交作业等方式,获得相关理论知识,提高自我反思能力,实现经验的提升和超越。教师们今后仍可以借助这一研修平台,利用假期积极参加远程研修活动。
(2)积极参加通用技术课程网站的互动交流和资源建设。“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网站”是高中新课程实验以来,通用技术课程教师共建共享的资源平台,从模块教学的同步资源到学业评价的方案和试题,从聚焦各路观点争鸣的“每月在线”到汇集多种思想锋芒的“每月话题”,从展示教研活动过程的“评比活动”到及时讨论疑问的“答疑解惑”,都是贴近教学实际、跟踪教学和评价过程的信息,教师们可以便捷的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提问和交流,使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在此得到分享、困惑在此得到及时回应。建议教师们多借助通用技术课程网站进行学习交流。
(3)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和校际的多种资源学习提高,如定期与周边学校的通用技术教师联系,遇到困难向周边职业技术院校、科研院所的专业人士请教。
(4)规划发展生涯,制定学习计划。认识和分析自己作为通用技术课程教师的优势、劣势、发展空间和发展目标,制定自我学习计划,每学期读几本与技术、教学相关的书籍,并记录学习心得,拓宽专业视野、加强专业知识的积累。
总之,通用技术课程教师迫切需要通过多种形式和多渠的培训、学习,提高教学水平、提高这门课程教学的满足感和责任感。
5、如何提高通用技术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用技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创新性等特征,这门课程本应容易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注意挖掘课程价值、展现课堂教学魅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可能衰退或丧失。曾有不少教师反映,学生在学习《技术与设计1》模块的开始几节课还有兴趣,越往后学兴趣越少。分析其中原因,保持和提高学生学习通用技术课程的兴趣可以在以下方面偿试:
(1)创造丰富的技术学习情境。技术是为满足人类需求而产生,再生涩的技术原理都有它生动的应用之处。教学中可以从技术应用着手,通过巧妙的教学情境的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这样一个例子,天津的姜腾老师在上“技术与设计的关系”时,创设了一个情境:教师请三位学生共同参与一个试验,分别使用手电钻、手摇钻和木锥三样工具,钻相同厚度的木块,看谁先钻穿,由此引发关于不同工具的设计与技术发展之间的关系的讨论。教师通过创设这一“很技术”的情境作为课的引入,使这节原本“很哲学”的内容的课上得丰富多彩,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计丰富的实践环节。如果将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囿于如同语言类、文史类学科一般以讲述、提问充满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会下降。依据通用技术课的特点,设计符合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条件的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在动手设计、制作的实践环节中体验技术与设计,由技术感性到技术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的学习,学生必会被深深吸引。我们经常看到,通用技术课堂上,学生们为了一个台灯的设计创意而争执不下,为了相片架与相片框连接牢固而紧张的忙碌,为了自行车车轮上辐条的松紧对自行车行车影响的测试方案而冥思苦想。学生能够从自己的设计方案和作品中,体会到设计的乐趣、制作的艰辛、创造的成就。
(3)精心选择和制作各种教学资源。通用技术课教学中,丰富的教学资源往往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因素。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选择、准备、制作各种资源为教学服务,如技术产品、技术工具、图纸、图片等,还应注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使学生感到熟悉和亲切的教具和学具。例如,海南省白沙县中学黎永生老师的“流程的优化”一课上,面对大多数来自农村的学生,教师调整了教材上原有的载体,重新选择了学生极为熟悉的“水稻的种植流程”作为教学载体,并在课前采用木板等材料精心设计制作了很有乡村特色的“水稻的种植流程模型”教具,学生们虽然不能直接到水稻田里体验其种植流程的优化,却能够在课堂上通过与老师共同演示这一教具,体验到水稻种植的流程优化的过程。一节课上学生的思维极为活跃,学习热情更加高涨。
(4)保持课堂节奏的紧凑、信息量的丰富、形式的新颖。高中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法与心理特点都在趋于成熟。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的内容只有给高中学生以思维的挑战、能力的挑战,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乐学、好学。相反,节奏拖沓、内容贫乏、形式单一的技术课堂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6、如何对待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中关于动手与动脑的问题?
通用技术课程强调学生在体验中获得对技术与设计的理解、学习和应用。体验是指学生作为主体在教学的各个阶段的参与行为,以及对其获得的经验进行体味、回味并总结归纳。显然,体验的过程虽与动手和动脑有关,但是,如果仅用一个简单的“动手”或“动脑”这样单一的行为词汇,用非此及彼或者此多彼少的语言来描述或概括学生在通用技术课堂上的体验行为,是不够准确的。
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任何一部分内容或一个环节,都与动手和动脑相关联。所提的“通用技术课教学是动手多还是动脑多”的问题,其中“动手”、“动脑”实际上更多的是指向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的形式,问的是“通用技术课是讲授为主的课多还是以学生实践为主的课多”。回答是显然的,通用技术课程教学需要学生在亲历实践的过程中体验技术、体验设计过程,从而提高运用技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从《技术与设计1》和《技术与设计2》两个必修模块教学内容来看,其中既包含了显性的能使学生参与体验的内容,如设计的一般过程、技术图样、模型的制作、简单结构的设计、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等,又包含了比较抽象的技术原理和技术知识的内容,如技术以及性质、设计的一般原则、流程的优化、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等。对于前者,教师能够较为方便的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后者则容易使课堂教学偏重于“理论讲解”。如何使学生对技术的概念、原理有所体验,并对这些学习内容产生兴趣,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上有所突破和有所创造,设计必要的“转化环节”,使抽象转化为具体、从理论走向实践。例如,《技术与设计2》中“结构类型”的关于“壳体结构”的教学内容,限于高中学生的学习基础,课堂上不可能运用复杂的受力图表达壳体结构的受力特征,学生仅凭概念的文字表述又不能对其产生深刻印象。于是,有的教师就将技术试验搬到课堂,让学生共同参与一个“鸡蛋承受石板压力”的技术试验,学生在亲历了这个试验之后得出结论:通过将负载的受力均匀传递到壳体表面,就使得壳体结构能够承受较大的负载力。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多设计一些类似的技术试验,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现象和应用实例,让学生有更多体验技术的机会,不仅课堂活跃起来,更重要的是学生对技术知识和原理的理解也将得到深化。
7、如何看待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难”与“易”?
有的教师认为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简单,尤其是《技术与设计1》,学生看了就知道;有的教师认为通用技术课内容难懂,尤其是《技术与设计2》,学生难以理解。怎样看待“难”与“易”?
(1)从教学内容自身的规律理解。教学内容按照先后顺序从易到难,是所有课程的共同规律,“易”是“难”的基础,“难”是“易”的深入。通用技术课程两个必修模块的内容同样遵照这个规律。《技术与设计1》是《技术与设计2》及所有选修模块的学习基础,以技术及其性质、设计的一般过程和设计实践为主要内容,学习起来相对容易;《技术与设计2》是以具有典型意义的、以技术发展密切相关的结构与设计、流程与设计、系统与设计和控制与设计四个主题为线索组织的教学内容,其中蕴含了诸多重要的技术思想和方法,并且包含了一定的技术原理,所以学习起来相对有一些难度。
(2)从不同地区不同水准的差异理解。作为全体高中学生必修的课程,其难与易自然各有其说,全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地区差异、教师水平差异、学生学习程度差异等,都会构成对教学内容的截然不同的理解。
(3)从对课程教学的把握来理解。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其目标并不是期望在必修模块的短短几十学时内教会学生学会某项具体技术、技能,或者教会学生设计制作一种具体的产品。最基本的要求是通过学习,使他们走近技术、了解技术与设计、掌握技术与设计中最为基本的方法和过程,有了这些基础,当他们将来面对未来的技术时,便不再惧怕、不再束手无策;当他们面对未来人生困惑时,还可以运用技术中解决问题的方法迁移使用。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吃透并从简单的技术中归纳、总结出其有用的方法和思想,那么,这些看似“简单”的技术对于学生而言,就非常有价值了。
8、如何进行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业评价?
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业评价主要指,一是模块学分评定,二是学业水平测评。
(1)模块学分评定
模块学分评定的方案由学校制定。从高中新课程实验省区通用技术课程学分评定的做法看,学分评定包括的主要内容有:
过程性评价:包含上课出勤、课堂表现、小组活动表现记录、技术试验的成绩、设计制作作品的成绩等;
终结性评价:包含模块学习完成后的书面测试、操作测试、设计作品测试。
根据以上各项的记录,对其进行加重处理,得到一个分数或等级,以此决定学生是否获得该模块学习的学分。
(2)学业水平测评
学业水平测评是指高中阶段学完通用技术课程之后,进行的考查测评。
学业水平测评的形式可以以纸笔测试和作品测试相结合,各占一定比例。也有的实验省区因为进入实验时间不长,作品测试的条件尚不具备,暂时只进行纸笔测试。
无论以什么形式进行学业水平测试,都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此基础上可制定省级(或市级)“学业水平测试方案”,对测试的目标、内容、方式方法、时间、题型等作进一步的具体规定和要求。
学业水平测试结束之后,应对测试的试题、试卷、答题情况以及学业水平测试对今后教学可能产生的影响等若干方面进行分析,以利于不断修正和完善学业水平测试的工作。
9、目前已出台的高考方案中怎样体现对通用技术课程的关注?
从目前已经出台的实验省区高考方案看,均不同程度的体现了对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和评价的关注。
海南省将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合为一卷(满分100分),作为2007届、2008届全体高中生在高二年级末必考的基础会考的科目,其中通用技术试题占50分,并将考生考试成绩以10%的比例折算记入考生的高考总成绩总分;
山东省将通用技术作为2007年高考考生必考的“基本能力”测试试卷中的一部分内容,满分为4分;
江苏省将通用技术纳入学业水平测试科目中的必修科目;
广东省和宁夏自治区将通用技术纳入考生综合素质评价之中进行评定;
浙江省将通用技术作为高中会考的必考科目,并有可能作为高招第四批录取院校的高考科目,目前新的高考方案还在拟定中。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新设课程,理性、谨慎的对待这门课程的教学评价,有利于课程教学的稳步和持续的发展。
第三篇:2010课程实施自查报告
淄博柳泉艺术学校 课程实施水平自评报告
(2010年4月)尊敬的各位评估团领导:
大家好!感谢各位在百忙之中前来我校指导课程实施工作。回顾过去几年来的课程实施,我们精心组织,扎实工作,积极开展新课程实施工作。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现对我校的课程实施,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自查。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课程理念落实到位。
根据教育局教研室的要求,围绕课程实施,我校按时召开学校领导班子和骨干教师会议,并将此纳入学校常规管理制度,每次会议都对我们如何扎实开展课程实施工作进行认真的部署、讨论、反思和交流。我们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执行校长为常务组长的课程实施领导小组,制定相关制度和措施,组织指导开展工作。做到领导成员职责明确到位,分工合作。此外还成立了课改指导小组、校本课程研究小组、教研组、备课组等,从组织上保证了课程实施顺利推进。
二、课程设臵与管理。
1、为确保学校顺利且有效地实现课程实施,我校制定了明晰的新课程理念学习制度。我们以集体与自学相结合为学习方式,每周一的例会集体学习,每位老师做到学习有记录,并通过论文撰写及课堂实践等形式作为检查学习效果的主要方式。对于新出炉的课程理念,学校通过会议、网络等渠道进行宣传;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能够紧紧围绕先进的教学理念,使新建学校校园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尽最大努力地体现新的教育理念。在新课程实施中,结合学校实际,确立了符合素质教育的办学思想,有学校规划、工作计划和总结。
2、严格按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设臵实验方案(综合)设臵课程。开齐开全了国家课程科目,根据我校的办学特色,地方课程每周开设了3节艺体课,教师个人课程表与学校总课程表、班级课程表安全一致;严格遵守统一的作息时间。一~三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四~五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针对不同年级开设外教口语课、信息技术课、英语实践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课每周总课时数达到了要求。另外在一~五年级开设了英语课,也能够符合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设臵的要求。
在师资上,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英语、信息技术及艺术课全部是专职教师,思品、科学和综合实践是兼职。不论是从课程设臵上还是从师资配备上,都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过程中的空间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
3、教师队伍建设上,努力发挥现有教师的作用,尽量使每位老师最多兼代一门课程,并保证开齐课程。教学设施的配臵上,新校建设以省级规范化的标准配备,并逐步完善,力争达到现代化的教学要求。
4、教学研究和教学活动中做到了教研组织健全、制度完善、有计划、有总结;定期开展主题明确、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每学期每位老师撰写两篇教研论文,每人至少出示1节公开课,每月一篇教学反思。
5、教师上课,备课能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吃透教材,对重难点分析到位。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练习安排适当,绝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学中推广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获取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为中心,运用灵活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备课中增加备板书、备作业设臵一项,做到及时批改,及时矫正。学校同时开展了常规教育和主题教育,有班会、校会、升国旗制度,利用重大节日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家乡、安全、道德法制等活动,有效地落实素质教育目标。
三、学校的课时及作息时间安排
学校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设臵课时。
一、二年级每周26节课,其他年级每周30节课。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6小时(早上8:10分预备到11:40下课吃午饭,一、二年级11:00下课吃午饭,3小时30分;下午1:40预备到4:00下课活动,共2小时20分),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只留有(适当)语文、数学书面家庭作业,作业总量不超过1小时。住校学生晚8:30熄灯,早6:30起床,保证学生每天至少有9到10小时的睡眠时间。
四、学校课程实施效果
课程实施,重要的着眼点是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生活,注重小组合作自主有效学习,强调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并开发利用学校和本地区的各种教育资源,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兼顾结果,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取得了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时效性。在教育活动中,我们组织孩子们进行社会实践,走向社会,学会理解,学会与人合作,让他们在体验失败、挫折、成功中得到锻炼;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科学探索、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
(一)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构建自主有效课堂 教学改革的重点在课堂。我校按照“构建自主有效课堂”的要求,围绕“功在课前、利在课堂、注重训练、提高素质”的思路,努力形成“秩序严谨化、课堂研究化、效果目标化”的管理机制。
1、加强艺术课与文化课的整合。几年来,我校对原来的集体备课方式进行了调整,形成了稳定的集体备课常规,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主动性,让每一位教师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文化课与艺术课整合的实验中来。根据不同学科,把握教材重点,确定美育的角度与方法,挖掘小学教材中蕴含美的因素,把理想美、人性美、语言文字美、思维美、意境美等多种形式的美作为本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们成立了
(1)语文教学中音乐美的欣赏与创造;(2)美术教学中如何创造性地体现文章中的美;(3)数学中思维美的发现与认识;
例如:在语文课上,根据课文的节奏美,诗歌的韵律美,通过音乐养孩子们插上理想的翅膀,培养他们的思维创造力。通过经典诵读,一年级的孩子们用黄梅戏选段演唱的《三字经》令人陶醉;在二年级贴画写话活动,孩子们在一节课内将自己的所见画成图画,再将所画用语言描述出来,他们的《小画册》让你眼花缭乱,那些精美的图片里显示出的不光是日记内容,更是孩子们在美术方面的创作能力;高年级学生背诵经典古诗文,并做成手抄报、电子书;在以去年以端午节为主题的活动中,孩子们查找了端午节的由来、民间习俗、屈原生平、诗歌等等,在手抄报中一一展示,并且他们的美术天赋不可小看,还用古筝弹奏诵离骚等等,这些课程实践拓展活动让孩子们兴趣盎然,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写作能力,增加了审美趣味。他们兴趣高、学得快!
2、注重观摩交流。几年来我校教师有计划地进行了大量的课堂教学观摩交流活动,先后参加省、市级的文化艺术教学展示活动,定期开展教科研活动,积极参加区、市、省的教改教研活动或观摩课、专题讲座等,及时了解教育的新信息和新思想,加强教育的前瞻性研究,注重鼓励在职教师参加业余进修,加大了教职工的工作、业务考核力度,每年都邀请省、市专家对教师的业务进行考核,激发了教职工学业务的积极性。同时,作为艺术学校,我们要求,不仅专业教师具备专业技能与艺术内涵,文化课艺术可互相观摩交流,文化课老师也应具备一定的艺术技能与修养,“两书一画”是柳泉艺术学校的老师们的必修课。例如:要求文化课教师每人学习一项艺术特长,能欣赏名曲、鉴赏名画,语言与行为都能体现艺术学校教师的魅力。
3、落实教学反思。我校的课程设臵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教师必须具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为促进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和改进,我校对教师的教学反思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做法,例如:我们通过改进艺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结合学生特点,把各艺术专业的教学大纲、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及每学期、每学年学生应达到的程度系统规范地编写成册,让艺术教学过程透明地展示给家长,切实做到了艺术教学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同时,艺术教学作为一种独特的课堂教学模式实行了个性化教学,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我们还创新地通过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做到了普及艺术教育与精品艺术教育的结合,达到了龙头专业的品牌效应。如:我们针对走艺术专业的学生实行单独辅导,并为他们提供锻炼的机会;而对艺术素质一般的孩子以培养其艺术修养、艺术情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信心为主,学校每周都进行声乐训练课陶冶孩子情操,还在每天课间操舞蹈形体训练课,让学生们不仅锻炼身体,还提高修养,使他们在艺术的殿堂里启迪智慧,净化心灵。
(二)抓学科课题实施。
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探索的过程,问题很多,需要每个教师都参与研究,学校教师是课题实验的亲身参与者,也是课题实验的具体实施者,基于这一认识,学校提出了“人人都有课题,让课程改革课题化”的口号,每位教师都撰写了适合自己学科的课题方案,《多思教学研究》,《小组合作——构建有效课堂》等几项课题通过了专家论证,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学校的《柳絮作文集》、《柳艺奇葩书画集》、《小画册》、《幼小衔接手册》等一系列校本教材出版,教师论文集《金声玉振》、关爱赏识文集《春风化雨》真实地反映出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探索、研究历程,科研支撑也很好地解决了课程改革中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
(三)抓学习评价方式改革。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我们已逐步认识到教学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知识体系,而是要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个性方面的和谐发展,学习评价是一个促进学生发展的活动。学校多年来实行的多层次奖励机制,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以个性化奖励为主,比如关心集体奖、学习进步奖、艺术新星奖、最佳创新奖等,基本达到100%的学生受到表彰奖励,重视了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重视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深化了素质教育,充分体现了赏识与关爱每一位学生。同时,艺术学习比一般的知识学习更强调个性化的特征,它不追求结果的一致,更关注学生在艺术活动过程中如何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想像力、创造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等,倡导个性化发展的评价。为此,我们尝试了新的艺术课程评价体系,建立了艺术能力与艺术实践相结合、教学与评价相结合的过程评价模式,每个孩子或独立、或合作(与家长、与伙伴)设计了富有个性的“难忘的艺术足迹”档案夹,随时记录孩子们参与艺术活动的态度和在艺术与生活、与文化、与科学等方面表现掌握情况,让孩子们自由选择艺术形式来表现艺术主题,充分发掘孩子们在艺术方面的潜能。评价也不再是教师的特权,孩子自己、同伴以至于他们的家长都参与到了评价活动中,测评活动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进行,与其说是测评,倒不如说是给孩子们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孩子们非常自豪与自信。
五、课程评价、考试、作业情况
围绕课程标准,我校在对学生评价上以激励性评价为核心,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方面进行评价,内容上分成过程评价和期末评价两种。过程评价主要有课堂表现、作业、写字、学习态度等构成平时成绩,记录以A、B、C、D等级进行;期末以书面考查、口语表达构成期末综合成绩,记录以分数兑换成等级进行。班级不公布学生考试成绩,更不排名次。学生的成绩只是作为调整和改进教学的依据。学校为每个学生建立了学生评价手册,评价结果以等级形式表现,并写有老师给学生的操行评语。各学科的评价以激励性评价为核心,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发挥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课业完全依照省标准执行,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六小时,双休日与其他法定节假日从不安排上课。作业布臵,讲巩固也求实践,严格遵守按不同年级的不同要求来布臵作业。
六、教材与教辅资料使用
一切教材和教辅资料,均由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为学生发放;学校不私自给学生订购资料,教师也不向学生摊派或强迫性地推销教辅资料,也不向学生集体推荐购买。
七、学校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的情况
1、学生评价手册人手一本,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对学生的评价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满足学生发展的要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2、每学期将学生的学习情况通知家长,注重过程性评价。为了协调学生与学校与家庭的一致性,设立了学校家庭联系栏,便于学校将学生在校表现通知家长,家庭把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反映给学校,有利于共同协作。
3、对学生终结性评价,要全面反映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考试内容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体现学习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目标,部分学科开卷考试。如音、体、美、科学、实践、信息技术、品德与社会和艺术等学科采取笔试加实践操作的考试方法;语文、数学、英语的学业水平检测,学校班级不公开学生的考试成绩,更不按考试成绩给教师排队,给学生排名次。
通过本次自查,我们清楚地看到,我们学校的新课程实施工作和其他兄弟学校一样,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一系列大胆的尝试,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为新课程的进一步深入打下了基础,积累了经验。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如“新课改”所需的教育教学环境、教学设备、教育投入是否相匹配;自由、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课堂上运用是否实用有效,制订的教师、教学、学业评价方案是否合理可行,真正发挥评价的正确导向作用等等。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完善与总结。
淄博柳泉艺术学校
2010-4-21
第四篇:课程落实自查报告
课程落实自查报告
为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校按照市、县教育局有关精神,积极行动起来,本着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积极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并力求规范操作。根据上级的要求现对我校的课程落实情况,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自查。现从以下几方面汇报。
1、我校根据自身的特点,认真贯彻落实了学科课程方案,具体做法是,认真执行课程设置方案,践行课改,开足开齐品德、科学、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学校在人员不整,师资力量较困难的情况下,精心安排教师进行上课,平时的课堂上决不挤占以上课时。
2、开齐开足学科课程,合理安排地方课时,地方课程以传统文化、环境教育、公共安全教育为主要内容,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努力建设校本课程。
3、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是我校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规定了教师从上课开始一直到作业的布置都有时间和内容限制,执行市、县教育局关于学生教辅资料的征订工作的要求,切实保障减负规定得以认真执行。第一、提高作业布置质量。教师要根据课标的要求,精选作业内容,坚决杜绝给学生布置机械性、重复性、难度过大的作业,鼓励教师分层并有针对性的布置作业,不准用增加课业负担的方式惩罚学生。第二、严格作业批改要求。坚持有布置必有批改,有批改必
有讲评、有讲评必有反馈的原则,杜绝只布置不批改或只对答案的现象,提高作业批改质量。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指导、帮助,有具体的帮扶措施,不得歧视、排斥。
4、坚持统一的作息时间,每天学生在校时间不超过六小时。同时确保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制度,制订了锻炼措施,每天第四节课后安排20分钟大课间活动。严格执行节假日、放假通知,从不占用课余、星期天和节假日时间安排学生集体补课或上课;教师无有偿家教现象。
5、加强了对循环教材征订的管理,做到先收集再征订,确保征订足量。同时加强对循环教材使用的管理,要求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同时负责,力争让学生将学习内容记在笔记本上,不在书上乱涂乱画。确保下一级学生的使用。
6、努力开设好综合实践活动课。根据学校实际,制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同时各班制定好本班的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以及活动指导方案。严格地按照计划内容进行教学,努力开发学生实践活动场所,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在课程落实中我校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农村家庭教育资源馈乏,教育者素质偏低。教师专业素质不高,配备不合理难以胜任各专业学科的教学,教师配合不合理,虽然依据课程方案设置课程,但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我们将在教师知识的丰富,教学思路的拓展,教学手
段的更新上下大力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以更好地落实国家课程方案,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第五篇:课程开设自查报告参考
课程开设自查报告范文参考3篇
课程开设自查报告范文参考一
一、基本情况
我们城内小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100余名,教职工63名,学校各教室都配有多媒体设备,设有电脑室、远教室、图书阅览室、音、体、美室、仪器室等十个室,并设有教师集体办公室。近年来,我校依据国家和《山西省中小学课程设置及标准表》的基本要求,加大对课程开设的落实力度,坚持开足开全各类课程,尤其是对科学、品德、音、体、美、综合实践等课程,加大师资协调力度,充分挖掘学校现有教师资源,动员有相应特长的教师兼任相关科目,限度地确保学校相应科目的教学力度,认真安排好各学科的教学进度,并不定时进行督察,使相关计划和进度得到充分落实,现将我校课程开设的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二、主要做法
1、课程设置。一直以来,我校在开足开全国家规定课程的基础上,又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设置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分别为健法、安全、信息技术、英语口语表达。一、二年级共开设7门课,周课时共26节;三、四、五、六年级共开设13门课,周课时共30节。音、体、美、英语基本有专职任课老师,品社、科学、综合实践、读书、写字、健法、安全、综合实践均为语数老师兼带。学校依据教师特长和课时量均衡安排授课,各任课老师在开学初依据学情制定好教学计划,严格按课表上课,不随意调课,不随意增减课时,不随意提高或降低教学难度,坚持按教学计划把握进度,不随意提前结束课程或搞突击教学;坚持按规定的要求考试,不随意增加考试次数。在每学期都对音、体、美、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设情况进行重点督查。
2、作息时间安排。我校每周上课5天,学生每日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6小时,每节课上课时间为40分钟,不占用课余和节假日等时间安排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周托生晚8点准时休息,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早上、下午分别安排课间操和大课间活动。确保每天体育锻炼时间累积达1小时。
3、作业量。我校规定一、二年级原则上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四年级书面作业不准超过半个小时,五、六年级书面作业不准超过45分钟。双休日及节假日不加大作业量。教师能把握课改内容精选作业,不布置机械性、重复性、难度过大的作业,不给家长加负担,保证学生轻松痛快地完成家庭作业。
4、教学设施配备。教学设施是开足开全课程的基本保证。为了更好地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提高教学效率,我校陆续投资20余万元,不仅为每个教师办公室安装了电脑,还给每个教室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为活跃校园文化生活,鼓励学生从事健康文明的课间活动,我校投资近5万元,购置了乒乓球案、篮球、羽毛球、跳绳等多种体育器材,使学生在游戏娱乐的同时加强了锻炼,增强了体质。为保证校本课程的顺利开展,我校又投资近2万元,给每位学生购置了一本课外读物,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汇报活动来检测读书效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存在的问题
在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中,由于专职教师缺乏,我校还有个别学科师资不配套,教学效果不太令人满意,希望上级能配备专职教师,或为教师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以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开设自查报告范文参考二
一、基本情况
自2001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后,我区率先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行了课改,课程安排是按《河南省义务教育课改实验区课程计划(试行)》及国家《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分科)》执行的,学科用书由新华书店统一征订,教师进行新课改培训,学校按新课改要求开展教学活动。
在课程设置上,注重了课程的综合性,开发了综合实践活动及地方与学校课程;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注重实验课;开发校本课程,注重了体育卫生及安全教育,注重了艺术教育及活动。
为落实好课程计划,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但是,最近几年由于各种原因,课程计划落实存在一定的问题:学校教育观念有偏差,课程设置与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的要求不一致,甚至有的学校弄不清现在执行课程计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少数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不明确,或明知而不作为。如果上级机关评估工作有更多的局限性或很少评估,学校就会保持一种“维持状态”,其特点是缺乏活力、缺乏创新,工作拖拉被动,既不愿当先进也不愿处最末,只愿随大流,平安无事为好。以上虽为少数学校现象,但仍需引起重视。当前在课程设置及比例上需要调整,教育观念需要理清,课程计划落实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找准,要采取有力措施,尽快解决这些问题。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在整个调研中,发现在落实课程计划上初中问题少一些,城市小学问题多一些,农村小学问题更大。
(一)初中情况。
初中的第一个问题是:由于每年有升学考试,凡有考试科目的课程,学校都比较重视,安排课程大都能达到教育部的要求,有的课程如语、数、英每个星期都超出1-2节,有寄宿制的初中因为有晚自习,可超出1-4节,这就必然要缩减其它课程。缩减课程多的为“综合实践活动”和“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据学校反映,语数英超节数的问题主要是因为近年来中招这三科出题过难,教师在规定的节数里完不成教学任务。第二个问题是:由于地理及生物中招不考试,学校相应重视不够,教研部门也很少搞教研,致使学生学得不好。一旦进入高中,因为普通高招考这两科,高中要对这两科初中的内容进行补教,这就给高中增加了额外的负担。第三个问题是:由于学生多,活动场地小,一些大的学校体育课开设不够节数。第四个问题是:教师专业结构比例失调,所谓的主科专业教师多,所谓的副科专业教师少,如板桥初中语文专业的教师就占学校整个教师的百分之六十左右,不得不让这些语文专业的教师教其它学科。明显缺的专业教师是地理、生物、体育、音乐、美术等。初中的第五个问题是:由于不让向学生收费,学校扩班挤占教育资源,再加上电脑破旧,学校不愿更新电脑,初中部分学校停止开设信息技术课。这些问题还与管理部门缺乏硬性要求与考核有关。(二)小学情况。
小学的第一个问题是:语数两科上的节数太多,远远超出了教育部规定的节数。教育部规定小学语文一、二年级每周8节,三、四年级每周7节,五、六年级每周6节,而小学语文开设节数城市为接近一倍,村小为一倍多,有的甚至更多。主要原因不在学校,应在于主管部门,过去凡对小学课程测试,考的都是语文、数学,其它科目没有测试,搞课改和教研也只有语数两科,评优质课及十佳教师之类也是评语数两科教师,致使语数两科高度重视,其它科则被忽视。小学的第二个问题是:外语课城市小学及乡中心小学基本上都开了,按教育部要求三、四年级每周2节,五、六年级每周3节,多数学校没开够,主要原因是缺专业教师。这些学校的英语教师,大多为普师毕业,有的为后来进修的,所教多为英语口语训练,大多数教师发音不标准,所教学生一到初中还需英语教师纠正。初中对这个问题反映强烈,说与其这样,还不如小学不开英语课,学生到了初中可以直接学准确的发音,不用再去花时间纠正了。体、音、美三科因缺专业教师及受场地小缺器材的影响,其开课节数大多都达不到教育部的要求。科学课缺专业教师,小学科学课涉及的'学科多,找一般教师往往胜任不了。另外,学校因生源多,实验室、仪器室被挤占,学生上科学课缺实际操作实验及演示实验,学生的兴趣不高,上课的实际效果不理想。信息技术课,大多也基本停课。三四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课,多为班子成员或其他教师兼任,多数学校没上够规定的节数。小学的第三个问题是:整体缺教师。城市小学及乡中心小学主要缺体、音、美、科学等专业教师,村小不光缺这些教师,连语、数教师也缺。板桥一所小学,现共有5名教师,其中只有一名公办教师。许多村小教师年龄偏大,一旦退休,教师将更加缺乏。村小由于缺教师,大都实行包班制,教师主要上语、数两科,其它科是兼任的,外语课、信息技术课没开,其它科开设也是应付。由于教师不够,抽不出人手搞集体教研,也无法外出学习,集体开个会就很难,能维持正常上主课就不容易了。小学的第四个问题是:大部分学校图书、仪器、教学器材及设施陈旧且缺乏,使用率不高。有些乡中心校为了减少麻烦、省电,竟长期关闭配置的远程教育网,致使设备陈旧缺乏管理,一些想上网进修的教师也上不成网,意见很大。小学的第五个问题是:开展的活动少。明显的是开展体育活动、艺术活动、科普活动少,社会实践活动也很少。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主管部门组织得少,二是学校怕出现安全事故而安排得少,三是教副科的教师因为没有了活动成绩而缺乏绩效工资成绩评定一项而少拿了绩效工资,所以他们的积极性也受到了影响。三、几点建议
根据这次调研所发现的问题,结合我区整体教育工作的实际及今后发展方向,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要认真学习国家、省、市有关课程改革的文件精神,按照课程计划设置要求,结合我区教育现状,重新制定或明确我区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让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都清楚此计划,学校要按照新的课程计划对照落实。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对现有教师情况进行认真普查和统计,按照学校人员编制及课程设置情况定人定岗,需要调配的调配,需要增补的增补。教师调动首先要考虑专业对口与否,学校需要不需要。今后招教要考虑定校、定岗、定专业。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要加强业务培训,尤其是副科教师要加大培训力度。村小教师及其它学校抽不出来的教师,培训课可集中在署假或其它假期中。中小学有特长的教师愿意转科担任副科的,可以集中长时间培训以致达到胜任课程的条件,以此尽快解决我区副科缺人的问题。教研部门要加强对副科的教研力度,还没有涉及教改的课程要抓紧时间进行课改。在教学活动评定、职称评定及绩效工资的评定上要照顾到教副科的教师。不论教什么课程要平等对待,一视同。(三)严格控制学生人数、班数、班额。
由于班额过大,教师增加工作量,教学任务在现定的时间内完成不了;由于班数多,挤占学校功能室,使信息技术课、实验课等室内课无法正常开设,由于学校学生人数多,活动场地显得小,室外课及活动受到影响。我区年年要求控制招生人数、班数及班额,但年年没能控制住。除了其他原因外,有两个原因很明显,一是主管部门的问题,二是学校的问题。主管部门安排学生要控制,学校招生计划已完成,应允许学校不收学生。对学校也要立规矩,超班额要立军令状,私自扩班更要明令禁止,只要按规矩办,问题就不难解决。(四)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所有课程质量的全面评估与测试。
它可以测试教师的教学水平及教学得失,有助于教学管理工作,有助于提高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有助于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尤其对于那些所谓的副科,要制定测试办法,认真进行测试,使这些课程都能开齐上好。(五)鼓励创新。
我区中小学校到外学校学习的次数也不少,学的方面也不少,学的最多的是教法或教学模式。甚至我们还到近邻的学校去学,这不能不值得赞扬。但是,我们感到学得不够深入,吸收少,自己创新少。这就需要建立奖励机制,支持创新,扶持创新,对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创新有成效的学校及个人要给予重奖;对于那些无所事事,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学校及个人要进行批评、惩罚。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校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创新才能收到实际效果,我区教育工作才能有大的作为。(六)鼓励开展第二课堂及丰富多彩的活动。
今后应在文化艺术、科普、体育等方面多开展一些活动,改善校园环境,使校园更加和谐、温暖,使师生从沉重的压力下解放出来,使我们的校园欣欣向荣、蒸蒸日上,人人都能享受到教育的快乐和幸福。九中、一小、七小都开展了大课间活动,效果比较好。这些活动全员参与,长期坚持,对学校管理及教育工作起到了无法估量的作用。二十一小、二十小等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发挥教师技能,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使师生双向受益,同时也促进了学校其它教育工作。教育主管部门要鼓励和及时捕捉这些信息,作为典型及时总结推广,以促进学校的共同快速发展。课程开设自查报告范文参考三
为进一步深化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规范我校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我们本着全面落实国家课程、开齐地方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足课时、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努力提高我校课程实施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使我校的课程建设逐步规范,课堂教学改革逐步推进,取得了良好成效。现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现有15个教学班,在校生550人。教职工51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18人,占本科学历有15人,大专学历28人,市级骨干教师1名,区级骨干教师1名,培养对象4名。
目前学校教学设备在逐步完善中,拥有微机室、自然实验室和仪器室、美术室、音乐室、图书室、阅览室、多功能教室和少先队室等专用教室,本期已建成班班通工程。
学校坚持“三个面向”,秉承“为学生的终生幸福和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课程建设,推进课堂改革,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二、课改措施与成效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认识到位。
领导重视是推进“两课”顺利进行的首要因素。每学期伊始,学校领导就召开教研工作会议,商议本学期的教研思路。指出学校发展一定要让教研先行,要放开手脚大胆实践,力求闯出一条既省力又有效的路子。学校成立了以校长饶东南为组长,由学校分管教学业务的副校长xxx任副组长的课改实验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改实验的组织、管理和实施工作。并结合本校实际,建立了与课程改革相配套的规章制度,成立了文理科、艺体科共计5个课改实验组,组织教师开展课标培训、课程建设、课堂改革等活动。
(二)全员培训,全体参与,着力抓好队伍建设。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我们根据新课程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抓好教师业务学习,利用多渠道、多种方式组织教师学习、培训,给教师“”、“充电”,彻底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学习培训方式注重四个结合:一是集中引导和分散自学相结合;二是读书活动与网络教研相结合;三是专家引领与同伴互助相结合;四是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
(三)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严格执行课程计划。
我们将课程开设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来对待,按照市区的相关文件精神开设各类课程、开齐各类课程,开足各科课时,坚决杜绝随意增减周课时数的现象发生,教师个人课程表与学校总课程表、班级课程表安全一致。学校每周进行不定时巡查,对违反课程设置计划、私自调课的现象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就地解决,使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按要求、按规定进行正常开课,从未发现任何违规现象。
(四)认真落实地方课程,积极研发校本课程。
按照市区教育主管部门要求,认真落实地方课程,将环境教育,法制教育、信息技术等学科开齐上好,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教师工作考核。我们立足学校和学生实际,在实践活动中针对不同年级开设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近三年来主要开设了乒乓球、小制作、《一日常规歌》、《美丽南川我的家》等校本课程,学生们在小发明、小制作活动中,自己动手,搜寻各种废旧材料,创作了各种器材,且行之有效。学校乒乓球队在区十届乒乓球运动会获小学男子团体第四名,单打第二名的历史性好成绩。在片区、区才艺展示中十几人次获奖,小制作与小论文也有2人在区获奖。按规划,来期将开设群文阅读指导课这一校本课程。
(五)善思善研,积极开展教科研工作。
1、模式引领课堂教学改革。在课改小组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前提下,探索适合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教科室根据建设“生长式卓越课堂”要求,结合各组研究情况,总结构建了“导、探、拨、练、思”五字课堂教学模式,作为全校模式推广。模式要领为:导,即激趣导入。高速度、强有力,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和同化。探,即探究新知。大密度,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精神,指导学法。探的步骤:①明确研究探讨的问题、目的,创设探讨的条件。②提出引导探讨研究的具体指引和要求。③让学生循序渐进开展探讨活动。④让学生有序有据地发表自己研究问题的结果和意见。拨,即点拨释疑。在学生探究过程中适时点拨,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练,即巩固运用。设计要精,既有针对性,又有充分的练习量、多层次、大容量。既巩固新知识又发展能力。既抓重点又有梯度。思,即反思评价。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归纳知识,自我评价,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2、教科研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学校领导亲自抓教科研工作,从分析教学现状入手,找出教学工作中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确立研讨课题,学校领导干部带头上课,经常深入一线听课、评课,学校各部门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改革目标开展工作认真履行课改职能。
建立了完善的教学研究制度、研究机构;有针对性地制定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教学研究计划;定期开展主题明确的、形式多样的教学研究活动。如每学期都进行听评课活动、人人一节公开课活动、课堂教学示范研讨活动、讲课比赛活动、课堂教学质量考评活动,并详实记录活动开展情况,并及时进行总结,不断积累丰富经验,使我校的课堂教学研究水平不断提高。教师上课,备课上能够把握课程标准,吃透教材,对重难点的分析到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目标;比较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练习安排适当,绝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我校先后承担了国家、市级规划课题子课题。其中xxxxxx。
三、加大经费投入,为课程改革提供保障
教学手段的变革,促进了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也对教育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课改实验更需要现代化教育技术力量的支持。
几年来,学校争取上级投入建成多媒体教室、班班通工程、六大功能室。
同进,挤出资金鼓励教师开展教研科研活动,近三年来每期投入人平120元的科研经费进行专项表彰奖励。
虽然我们在课程改革示范学校创建活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面对所取得的成绩,我们充满自豪,洋溢骄傲。当然,我们也清醒的意识到,目前也存在教师年龄偏大,流动较大等制约推进两课深入改革的不利因素。但我们更坚信,只要继续本着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行动,使课程改革之路越走越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