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灵武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普查验收工作汇报(写写帮推荐)
灵武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普查验收工作汇报
灵武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9年5月15日)
银川市普查办验收组:
自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开展以来,我市高度重视,根据自治区、银川市关于开展污染源普查工作的总体安排,紧密结合实际,快速行动,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坚持以强化教育为切入点,以狠抓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培训,建立高素质普查队伍为重点,以强化质量为核心,以健全机构、完善工作运行机制为主线,保进度,抓质量,有计划、有步骤地认真开展普查各项工作,按计划进程和要求全面顺利地完成了污染源普查工作任务,现将我市污染源普查工作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灵武市位于宁夏平原中部的经济核心区,区域面积4639平方公里,辖6镇2乡76个行政村,1个街道办事处16个居委会,4个市属农林场,8个中央、区属厂(场)矿企事业单位,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人口23.2万人。全市共清查污染源41189个,其中工业源清查数189个,农业源清查数40026个,生活源清查数971个,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清查数3个。共完成污染源全面普查对象2818个,其中工业源181个(重点源91个,一般源90个);农业源2145个(种植业383个,畜牧业1727个,水产养殖业35个);生活源488个(住 1 宿、餐饮业292个,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37个,医院6个,独立燃烧设施46个,城镇居民生活7个);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4个。
二、主要做法
(一)组织协调工作。为了切实加强对污染源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我市成立了由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为组长,环境保护局局长、统计局局长为副组长,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农林场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灵武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环保局),市政府督察室负责督导检查。市普查办组建了协调组、技术组、调查组、宣传组、督导组5个工作小组,明确了职责,并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工作责任制。先后印发了《灵武市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方案》、《灵武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细则》、《灵武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准备清查阶段实施方案》、《灵武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全面普查阶段实施方案》、《灵武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全面普查阶段工作质量核查方案》等工作方案。市委、市人民政府将污染源普查工作列入环保部门年度目标管理责任考核之中,为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我市从强化制度入手,结合实际制定了灵武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档案管理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并设置了监督台、举报箱,公布了举报电话,配齐普查车辆、专用电脑、电话,选配了档案管理专人,购置了档案柜、资料盒等设备,做到组织、人员、经费、装备“四到位”。制作了普查组织机构、普查工作流程和污染源分布示意图及普查技术路线图,发放了领导小组成员、指导员、普查员、联络员、信息员通 讯录,创办了普查工作宣传专栏和信息简报,并指定普查工作信息员,在做好普查工作信息的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及时将工作开展情况以信息简报的形式向上级业务部门进行汇报。做到机构健全,职责到岗,制度完善,责任明确,分工合理,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二)宣传发动工作。污染源普查工作全面启动后,我市注重从舆论宣传上大造声势,广泛进行社会动员,使普查工作家喻户晓。先后制定印发了《灵武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宣传方案》、《灵武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全面普查阶段专项宣传方案》。并通过每天在灵武有线电视台黄金时段播放滚动字幕,制作播放专题片的形式广为宣传;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及学校、医院、大型餐厅、企业采取刷写标语、办专栏、板报和在办公区域醒目位置、主要街道悬挂宣传条幅等形式进行宣传;先后向社会各界、服务对象及群众散发纪念卡、宣传画、各种宣传资料9000多份;编印普查简报38期,悬挂大型宣传横幅128条,制作污染源普查固定广告宣传牌36块;把 “两封信”作为重要宣传内容,通过入户发放“承诺函”,有效消除了调查对象的思想顾虑,提高了普查对象的配合度;中国环境报、中国环保网、宁夏环保网、银川市环保网及银川晚报先后对灵武市普查工作进行了报道,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氛围,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创造了有利的社会舆论环境。
(三)骨干培训工作。我市狠抓了普查指导员、普查员、联络员、信息员的选聘和培训工作,在全市抽调了60名高素质普查人员,其中普查指导员9名,普查员39名(各乡镇24名,环保局15名),联 络员2名,信息员6名。组织分三批参加了自治区、银川市普查技术培训学习班,选派6名微机操作熟练人员参加宁夏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处理软件应用培训班。先后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和信息员参加自治区、银川市和我市举办的档案管理及信息调研培训班,并采取考试、交流、互动问答、模拟填表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方法,使普查员进一步掌握普查内容、方法、技巧。由于培训工作到位,在全区普查核查工作中,区、市领导对我市普查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多次以信息简报形式在全区通报表扬。
(四)经费落实工作。市政府高度重视普查经费保障问题,由市普查办编制印发了《灵武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经费编制方案》,并明确指示要确保普查工作经费的及时到位,优先解决。市财政根据普查经费编制预算优先安排20万元的经费支持,普查经费均按进度拨付,给普查指导员、普查员、联络员、信息员发放印发工作通讯录和发放外勤补助及加班补贴,为普查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确保了普查工作的正常运行。
(五)普查监测工作。国控、省控等重点工业污染源的普查监测数据由银川市环境监测站和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提供。
(六)入户清查摸底工作。2007年12月23日,我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清查工作全面开展,普查员对市城区内及周边乡镇的污染源进行了地毯式的清查,普查人员本着不重、不漏、不错的原则,逐家逐项的对矿区、乡镇、城区的工业源、生活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进行详细的清查和登记。在工商、卫生等成员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充分掌握了各类排污单位的基本信息,做到了调查不留死角、统计不漏盲点,顺利的完成了全市普查清查工作,建立了《灵武市清查资料册》,编制完成了《灵武市污染源普查对象名录》,并按照上级普查机构要求于2007年12月31日上报了《灵武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清查结果汇总表》,为“全面普查阶段”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七)清查质量审核工作。2008年1月13日,银川市环保局副局长尹维康率银川市污染源普查办公室工作人员一行5人,对我市污染源普查清查阶段各项工作进行了现场核查,并按一定比例抽样,对清查阶段性工作给予了肯定。我市清查阶段工作做到了按时上报清查结果,单位漏查率、单位重复率、单位错误率符合标准要求。
(八)普查表填报质量控制和普查表数据质量工作。我市严格按照制定下发的《全面普查阶段实施方案》,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紧紧抓住入户调查、数据审核、数据处理、汇总上报4个关键环节,明确时限,全面开展普查工作。先后组织2600余人次深入普查对象进行面对面的摸底、指导入户企业填写普查表,于2008年3月10日之前完成了普查表的发放工作。在入户调查工作中,严格做到“五个一致”,即普查数据与清查确认数据相一致;普查对象名称和法人代表姓名相一致;普查对象地址与普查对象的实际地址相一致;污染源普查与清查技术路线相一致;普查汇总硬件与规定审核普查逻辑性相一致。在“真”和“准”字上下功夫,精心组织,扎实工作,环环相 扣,层层把关,实施全程的质量控制,做到不漏报、不漏查、不重报、无缺项和无漏填现象。按照《数据审核和技术规定》要求,实行了“五级审核制度”,即普查对象内部审核、普查员审核、普查指导员审核、普查机构会审和抽查审核。采取“过筛子”的办法,通过“五级”交叉检查审核,重点审核普查表是否有缺项与漏填情况,所有数据获得是否符合技术规范,产排污系数核算是否正确,对普查表的每个调查项目以及每一个指标和代码进行详细审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安排普查员继续入户,针对普查表内容,重点审核企业填报数据的各种原始资料,做到不放过每一份普查表上的每一个数据,通过层层把关审核,相互监督,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于2008年4月15日之前完成了普查表填写、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审核工作。在2008年4月和5月期间自治区普查技术组前后三次到我市进行技术审核和指导,银川市普查技术组派专人到我市进行连续一个月的普查表审核和指导,在数据录入前期又三次派人住在我市利用三天时间对祥表和简表及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普查表进行了全面审核。2008年6月15日,国家普查办普查表填报质量核查组对灵武市污染源普查普查表格填报质量进行核查,后在《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普查表填报阶段质量核查宁夏回族自治区反馈意见》中提到“我们认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普查表填报,单位漏报率为零,指标漏填率和差错率总体上达到国家的核查标准。其中银川市灵武市的普查表格填报质量较高。”
(九)数据录入工作。2008年4月18日,我市污染源普查工作进入全面录入实战状态,市普查办制定印发了数据处理工作制度,数 据录入组录入员严格执行《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处理工作细则》和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统一规定的数据处理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建立普查表交接验收制度和数据录入岗位责任制,设录入人员和复核人员岗位,启用了“已录入”、“已复录”、“录入人”、“复录人”等多枚印章,严格了普查表的转移制度。确保数据录入、复录率100%,审核无误率100%。通过层层审核以及抽检工业源36个,生活源98个,指标录入差错率小于0.5%,应填各项指标项,核查出漏录指标项,漏录率为0。
(十)数据初报工作。我市污染源普查数据录入工作于2008年5月27日完成。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时间节点2008年5月31日申请银川市普查办同意,通过网络传输方式按期上报国家污染源普查办,顺利完成灵武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对象初报数据工作任务。确保了各项工作步调与国家、自治区、银川市普查办保持高度一致。
(十一)汇总数据审核比对工作。我市采用计算机高级查询和与当地国民经济统计对比的方式,对普查数据进行集中审核和汇总表审核。重点审核数据与单位对应关系,指标间逻辑关系合理性,普查对象产污特点及污染治理
设施运行情况,判断排放量及污染源去除效率合理性。对普查综合汇总数据的逻辑性和客观性进行人工重点检查,组织有经验的人员对主要综合数据和主要统计数据进行合理性检验和质量评估。采用统计指标间存在的连动关系,评估分析指标的可信度,检查是否出现逻辑性差错.查找原因进行整改。于2008年7月28日认真完成了污染 源普查数据第二阶段污染物系数计算和数据汇总工作,并通过移动硬盘呈报银川市普查办。
(十二)数据整改工作。我市在银川市普查办传达自治区召开的第四次工作调度会会议精神后,根据上级部门提出的具体要求,进一步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坚持“质量为先”的原则,扎扎实实地做好普查数据的整改工作。针对国家核查组、自治区、银川市普查办提出的问题逐一进行了分析、核实、整改,并做出了相关修改情况说明,并保证了普查表数据与电子版数据的一致性。
(十三)数据终报工作。我市普查办于2008年11月7日下午将整改后的数据上报银川市普查办。
(十四)普查档案工作。按照原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档案局联合下发的《污染源普查档案管理办法》及《磁性载体档案管理与保护规范》、《照片档案管理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文件规定和要求,分类收集普查文件、普查技术规定、普查表普查资料,认真审核后,进行装订、编目、立卷、归档,做到及时整理、真实完整、分类有序、安全存放,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安全。
(十五)普查总结、数据库建设及成果发布工作。我市成立了灵武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编写领导小组。普查办认真安排,组织技术力量编写“两个报告”,“报告”编写小组紧扣国家普查办发布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技术报告编写大纲》,充分利用国家下发的普查数据分析软件,仔细研究分析灵武市普查数据,于2009年3月18日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银川市灵武市第一次全国 污染源普查工作报告》和《银川市灵武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编写工作。同时,在已有各类普查对象基本信息电子文档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业务需求,建立不同功能的专项数据库。运用污染源普查成果促进环境统计工作,重点是借助污染源普查数据覆盖面广、信息完整、数据准确的特点,对全市的环境统计工业重点源进行重新筛选和整理,弥补过去由于对众多企业排污情况不了解而导致重点企业名单遗漏的不足。
总之,我市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后,彻底摸清了市辖区内污染源的分布情况,弥补多年来环境统计的缺陷,提高了环境监督执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加强污染源综合管理、减少污染物排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科学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政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奠定了有力基础。
第二篇: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总结
水利普查工作总结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开展以来,**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认真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积极思考,认真总结,集中凸显水利普查工作六大亮点: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国务院决定用2010年到2012年的3年时间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这是我国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也是新中国水利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搞好全国水利普查,意义十分重大。**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了由分管担任主任,**局、**局、**局、**局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由**局局长***担任组长。
(二)编制预算,争取经费
为了顺利推进我区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必须有经费作为保障。根据省水利普查办《关于尽快编报水利普查经费的通知》的通知精神,我局水利普查办积极开展水利普查经费预算编制工作,目前经费还未落实。
(三)积极选聘,落实队伍
为切实加强对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的领导,全面推进水利普查各项工作,组建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普查工作队伍,是水利普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政府严格按照《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工作细则》,落实配备好水利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建立起来一支较精干的普查队伍,我区共选配普查指导员3人,普查员10人。
(四)派员培训
2010年12月,我局先后派员多次积极参加了省级培训。**第一次水利普查培训于3月1日—2日进行培训,在全体普查指导员、普查员和我区第一次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各项培训任务。
(五)编撰简报,扩宽宣传
为了能够及时研究工作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我局制定并严格实行例会制度。要求办公室成员每双周一集中一次,及时通报水利普查工作情况,并及时总结实际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解决困难和问题。
加强水利普查宣传,有利于普及水利知识、宣传水利,也有利于形成全社会关心水利普查、支持水利普查。我局安排专门工作人员编撰《工作简报》,适时对正在开展的有关工作和工作亮点进行深入挖掘和宣传。
(六)完善制度,加强管理
组建了人员充足、机构齐全的水利普查队伍,加强管理成为摆在当前的工作难题。普查办经过认真研究和征求意见后,及时制定了《工作简报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考勤管理制度》等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
第三篇:洛川县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汇报
洛川县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汇报
一、普查的意义及作用
全国水利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国家资源环境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全国水利普查是为了全面查清我国江河湖泊的基本情况,掌握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现状,摸清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了解水利行业能力建设状况,建立国家基础水信息平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水信息支撑和保障。
搞好全国水利普查,有利于谋划水利长远发展思路,科学制定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有利于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水资源合理配臵和高效利用;有利于深化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增强水利公共服务能力;有利于提高全社会水患意识和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二、工作进展情况
1、完成了县级级普查机构的组建。
洛川县水利普查领导小组由县发展改革委、统计局、财政局、水务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气象局、林业局、人武部、农业局、城建局、房管局、农发办、广电局等单位组成。组长由政府副县长马志强同志担任,副组长由政府办主任任荣斌同志、县水务局局长屈礼仁同志、县统计局局长张明合同志担任。领导小组在水务局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水务局副局长李宏礼同志担任,并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和工作方式。
为了加强对水利普查工作的组织、指导和监督,县普查办参照省市普查办的做法,内设了7个普查专业组,分别为河道治理和保护组、水保组、经济社会用水组、地下水组、水利工程组、灌区组、行业能力组。组长由我局各相关科室负责人担任,并明确了各组的职责。并分别从基层单位单位抽调专人组建了专门的工作机构,还将视工作进展的需要,随时抽调局属各单位的有关人员参与普查工作。内设综合部、技术部和数据处理部,并安排专职人员负责。
2、制定了县级级普查工作方案。
目前,《洛川县水利普查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制定并征求了各成员单位的意见,以县政府的名义正式印发。在《实施方案》中,分别明确了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办公室和各工作组的职责分工,也提出了落实责任制、建立工作机制、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质量检查和加大宣传力度等五项具体要求。
3、落实了普查经费和办公场所。按照国家制定的普查经费编制标准,县普查办已编制完成了洛川县水利普查工作经费预算。目前,资金请示文件已分别报送到县政府和财政局,财政局已把水利普查所需资金分列入地方财政预算中。县级的普查经费正在衔接和落实中。落实了办公场所,办公室面积70m2,能够满足普查工作。
4、组织完成了省级培训工作。县普查办已先后派出8批13人次,由工程师以上技术职称的业务骨干参加了省级第一阶段培训,为我县普查工作顺利展开准备好技术力量。
5、初步完成了县级普查指导员和乡镇级普查员的选聘。按照国普办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工作细则的要求,选聘了责任心强、文化基础好、工作能力强以及参加过经济、农业普查的人员作为普查员或普查指导员。我县乡镇水利普查指导员51人和农村普查员381人。同时,县普查办公室购买培训教材20套,普查手册500问分发给县乡普查员。
6、组织举办了洛川县水利普查培训班。去年12月初,县水务局组织县普查办各专业组和乡镇普查指导员,召开了洛川县第一次水利普查综合培训大会。会上屈礼仁局长要求,全县普查指导员要高度重视水利普查工作,把此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落实责任。各乡镇一把手要对普查工作的进度、质量负总责,要安排一名副职专职抓水利普查工作。今年1月,县水利普查办公室对全县村级普查员进行了集中培训,共培训9场次,参训人381人,至此全面完成了县级培训任务。
7、利用网络优势进行工作交流。县普查办建立了QQ用户群,通过网络直接与省市级普查机构沟通,及时将普查工作的各种信息和要求传达到基层普查机构,加强了各级级的信息联络和沟通。
三、台账建设情况
1、台账建设组织管理工作情况 今年年初,县水利普查办公室对县域内用水户进行逐一登记,在此基础上确定调查名录,建立供水台帐,抽调专业技术人员专职专项负责台帐建设,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确定本次调查的经济社会用水户;开展河湖取水口预清查登记,编制预清查名录;开展典型调查;发放台账表,指导台账表填报;定期检查辖区台账填报情况;录入并审核台账表。共确定公共供水企业对象8个,规模化养殖场15个,居民生活典型用水户100户,工业企业对象34个,建筑业与第三产业对象54个,河湖取水口2个,灌区调查对象1个。
2、台账建设对象确定过程(1)基础资料收集整理
为确定台账建设的对象和范围,收集了整理灌区、工业企业、建筑业及第三产业、取水口等相关资料;收集民政、工商、税务等部门审批或登记的单位资料;并搜集整理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等相关普查资料。
(2)确定灌区、工业企业、建筑业及第三产业用水户名录 根据经济社会用水调查对象确定办法,按供水企业提供的供水户名录逐一核对,删重查遗补漏确定本次调查的灌区、工业企业、建筑业及第三产业用水户名录。
(3)河湖取水口预清查登记
由于台账建设工作在2011年1月份开展,而普查对象清查工作在2011年4月正式开始,因此,需对应建立台账的取水口(万亩以上灌区的河湖取水口和年取水量15万m3及以上非农业用途的河湖取水口)进行预清查登记,按规模要求共确定了两处调查对象,已经在2011年1月1日开始登记。
(4)落实建立台账单位 本着“谁管理,谁填报”的原则,确定台账表填表单位,即取用水单位(或取水口管理单位)填报,灌区取水口由拓家河水库管理处填报,谷咀取水口由县城供水公司填报,按时报县普查办,县普查办按时限上报市普查办。
(5)完善取用水计量设施
根据取用水管理实际情况和经济状况,制定了具体的操作措施,县普查办购臵必要计量设备,分发各普查对象。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安装水表、量水堰,或便携式流量计等措施进行监测。
(6)发放台账表
组织普查员对应建立台账的取用水单位(或取水口管理单位)发放台账表,普查员详细讲解取用水量获取方法和台账表填表要求,指导并检查台账表填报工作。
(7)开展典型调查
根据我县取用水户取用水的实际情况,通过典型调查的方式,确定无计量设施的取用水量计算参数,如典型泵站的单位用电量的取水量、单位耗油量的取水量、当地用水定额等,指导取用水户获取取用水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
(8)建立台账
取用水单位(或取水口管理单位)按要求获取台账数据,填写辅助台账表。对于被调查的灌区,选取一定数量的典型用水计量点(斗渠入水口或井口)进行计量,并推算灌区总用水量。根据辅助台账表记录数据,逐月进行分析整理后,填写台账表。
(9)监督检查
县普查办组织县普查指导对普查对象台账建设进行周期性和经常性检查,审核台账数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10)台账录入与审核
台账表填报完成后,普查员回收台账表,组织人员录入、审核,对有问题的台账表及时返回填表单位进行核实,并限期上报。
3、总体情况
结合我区实际,本着“谁管理,谁填报”及“在地原则”,确定的建台账对象 212 个,其中居民生活用水台账名录100个,公共供水企业台账名录8个,规模化养殖场台账名录15个,工业企业台账名录32个,建筑业和第三产业台账名录54个,河湖取水口台账名录2个,灌区台账名录1个。
台账建设情况:
共发放台账表212张,其中:居民生活用水典型调查台账表100张,规模化养殖场调查台账表15张,公共供水企业调查台账表8张,工业企业调查台账表32张,建筑业与第三产业调查台账表54张,河湖取水口台账表2张,灌区台账名录1张。填报单位都能按要求进行台账记录,填报率100%。
4、汇总审核程序内容
县普查办采取完整性审核、规范性审核、逻辑性审核、真实性审核、关联性审核、对比分析审核等方法进行汇总审核。完整性审核主要审核台账建设对象名录表中各项指标填报是否完整,所确定的对象是否符合《技术规定》的要求,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否针对本地的实际特点对台账建设对象名录进行了拓展等;规范挂审核主要审核台账建设对象名录表中各项指标的填写是否符合填表说明要求;逻辑性审核主要审核表内具有相互关系的指标是否符合要求;真实性审核主要采取实地走访或电话询问的方式,对所确定的对象及其相应指标的真实情况进行审核;关联性审核主要审核表间具有相互关系的对象和指标是否符合要求,如万亩以上灌区名录与万亩以上灌区取水口的对应关系;对比分析审核主要审核县级行政区、地级行政区或省级行政区之间在对象数量、总体规模和单位指标等方面是否符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规律,是否符合地区用水水平和规律等。
5、汇总审核结论
普查办对普查对象台账建设进行周期性和经常性检查,实行三级审核制度,台账表填报完成后,由填报人对填报信息进行自查,普查员初步审核后并回收台账表,普查指导员最终对填报信息的准确性、规范性、逻辑性、合理性进行全面的审核,确保台账数据的真实可靠,经审核台账建设满足技术规范的要求,经审核并报市普查办审核台帐建设满足技术要求。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目前,水利普查进入第二阶段即全面清查登记阶段,但从进展情况来看,第一阶段的准备工作仍未全面到位,清查登记阶段开展的工作也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此次普查经费未落实,普查监测仪器未购臵,导致普查清查的工作无法安时开展,台帐统计数据准确性不高;
2、此次普查经费预算为284.79万元(其中六项普查任务实施182.3万元,普查基础数据处理及环境建设34万元,普查专用设备购臵30.19万元,普查机构开办运行费21.3万元,补助地方17万元),分两年列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建议今年第一季度拨付50万元用于设备购臵、普查人员培训和日常工作支出。
洛川县第一次水利普查领导小组
二0一一年三月
第四篇:迪庆州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汇报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
云 南 省 迪 庆 州
2011水利普查工作总结
云 南 省 迪 庆 州 水利普查办公室
二〇一一年 十一 月
迪庆州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
办公室2011工作总结及
2012年工作安排
一年来,迪庆州水利普查工作,在省普查办的正确领导下,在水务局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和大力支持下,在各县水普办各位同事的紧密配合和艰苦努力下按照国家《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总体方案》和《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努力工作,完成了水利普查各阶段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为下一步的普查工作全面开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其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工作情况
2011年我们一是积极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改革开放的政策,热爱水利工程事业,对自己所服务的单位充满感情。二是注重自身的思想建设,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素质,在工作中言行一致,作风端正,实事求是。三是严于律已,团结同志,尊重领导,坚持个人利益服从单位利益的原则,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四是工作作风严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勤奋务实。五是保持健康心态,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对水利事业和单位前途充满信心。六是在工作中注重学习,能及时学习掌握新技术、新知识、新标准规范,在工作中加以应用。圆满地完成了上级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水利普查工作开展情况
1、前期准备阶段
主要包含成立普查机构、落实普查人员、编制普查方案、开展普查培训、制作基础图件、收集并处理基础数据,以及宣传动员等环节。
(1)成立普查机构,落实普查人员,开展普查宣传。
按照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的部署和要求,云南省人民政府于2010年4月19日以云政发〔2010〕81号文明确了云南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我州在上级领导部门的部署和要求下,以迪政发〔2010〕107号文组建了迪庆州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并确定了专职副主任和专职工作人员,配合各级部门进行水利普查工作。
州、县各级人民政府,参照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的模式,成立相应的普查机构,选聘得力干部和工作人员,全面负责本辖区内的水利普查工作。县级普查机构,根据本地区普查对象类型、特点及数量等情况,选聘一定数量的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从事普查工作。各级水利普查机构要充分利用多种形式,深入开展水利普查的宣传工作,为普查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编制普查方案等
根据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公室编制的《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总体方案》、《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实施方案》以及其他相关的技术文件,结合我州实际情况,迪庆州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迪庆州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实施方案》作为开展全州水利普查工作所依据的技术文件。县级普查机构应结合当地实际,编制相应的普查实施方案。(3)开展普查培训
采取“统一组织、分类培训,分级负责,分阶段实施”的方式开展普查培训。
省内普查培训分省级培训和县级培训两级,由省、县两级普查机构组织实施。采用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公室统一编制的培训教材、课件,省级组织培训地级、县级普查机构的主要行政管理人员、技术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县级培训的师资人员;县级主要负责培训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
培训工作分两个阶段组织实施。第一阶段为清查登记培训,第二阶段为填表上报培训和汇总平衡培训。
培训的重点是普查工作流程、关键环节、普查表填报要求和指标解释、数据质量控制和审核方法、普查软件操作方法等。
(4)基础图件及公用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收集第二次经济普查、第二次土地调查、第二次农业普查、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等普查资料,全省及各地统计年鉴、水利统计年鉴等统计资料,全省及各地掌握的现有水利工程、取水口、排污口、用水户等相关资料,各级水利普查机构进行分析整理。由县级普查机构综合上级普查机构提供资料和本级收集的资料,编制县域内普查对象基础名录,作为普查对象清查工作的基础。
2、清查登记阶段
主要包含普查对象清查、建立动态指标台账和全面调查等环节,全面获取普查数据。
(1)普查对象清查登记
按“在地原则”,以县级普查机构为主组织实施清查工作。针对普查对象的特点,县级普查机构划分普查小区。普查员依据普查对象基础名录,对所有普查对象按普查小区进行地毯式清查,主要登记普查对象名称、位臵、规模、管理单位及隶属关系、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普查指导员进行审核、检查,确保普查对象不重不漏。
县级普查机构组织录入清查数据,审核汇总清查名录。确定普查表的填报单位。县级以上普查机构分类汇总清查对象名录,形成辖区内清查名录。
(2)建立普查动态指标台账
在清查过程中,普查员甄别普查对象,对需要记录动态
指标台账的普查对象管理单位同时发放台账表,没有管理单位的普查对象台账表由普查机构填报。台账表按填报要求逐月记录,年终汇总台账数据。
(3)开展全面调查
根据普查对象的实际情况,普查表填报单位或普查员分别通过档案查阅、实地访问、现场测量、工程查勘、推算估算等方法获取普查数据。
地、县级普查机构核对河湖基本情况普查内业提取的河湖水系特征及湖泊形态特征等指标。
县级普查机构进行土壤侵蚀野外调查单元和侵蚀沟道的外业调查工作。
县级普查机构在全面获取各类普查对象数据的同时,在1:5万电子地图上对各类普查对象进行标绘,为上级普查机构建立普查对象的空间数据库奠定基础。
3、填表上报阶段
主要包括普查数据填报、审核、录入及成果汇总协调等环节。
(1)普查数据填报、审核及录入
普查表由县级普查机构组织普查对象管理单位填报。普查表填报单位分析整理普查数据,填报普查表,进行普查表数据的内部审核,普查员、普查指导员进行指导与审核,普 6
查机构进行会审。
县级普查机构采取交叉作业的方式,抽取一定比例普查表进行抽查,与原成果进行对比,统计分析错误率,不满足验收标准要求重新填报,直至满足验收标准为止。
以县级普查机构为主,通过普查数据处理上报软件录入普查表,要求专人录入数据,专人进行录入复核,并通过软件系统按预先设定的审核关系进行自动校审,发现错误及时处理。
上级普查机构指导下级普查机构普查填报及审核工作,进行随机抽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避免系统性偏差。
(2)数据逐级审核、汇总与协调
县级普查机构对普查成果进行汇总、审核,与已有的相关成果(含行业内和外行业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偏差较大的数据进行重点分析、协调,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其他各级普查机构分别对区域内普查成果进行逐级汇总、审核、分析、协调。
三、工作经验和体会
(一)在水利普查工作过程中,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完善的组织是开展水利普查工作的前提。水利普查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情况复杂,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比较多,如果没有领导的关心与支持,水利普查工作就难以得到正常有 7
序地开展。州水务局作为水利普查的主要承办单位,局党组对水利普查工作高度重视,从资金到后勤保障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在硬件设施上,为提高普查办公室的技术装备,配备了多媒体设备、电脑、打印机、扫描仪、数码相机、等各种先进设备,设立了专用办公室,购臵了档案柜、办公桌等。
(二)落实责任,层层审核,是水利普查工作数据取得高质量的重要措施。
我们把水利普查质量监控工作作为本次水利普查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贯穿于本次水利普查的每一个工作环节和每一个工作过程,始终把质量控制放在首位,并当作核心工作来抓。通过增强质量意识,树立质量观念,真正建立健全一套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和严格的质量验收制度,建立健全各阶段质量考核制度,确保“优质、高效、圆满”地完成普查工作任务。我州在水利普查工作的各个阶段,按照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三高”工作要求,制定科学运行机制,扎实做好每一项工作,为获取高质量的水利普查工作数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水利普查工作的各个阶段,我们实施各种措施,认真贯彻落实“五级审核制度”,坚持质量抽查验收标准,严把清查对象登记质量关,基本消除了原生性差错,确保了水利普查工作的质量。
(三)组建队伍,健全制度,是水土保持普查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这次普查的实践表明,各个阶段的工作对水利普查工作人员的素质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选聘、培训和管好普查人员,也是搞好水利普查工作的关键之一。对此,我州、县在选聘普查人员上突出把好三关:一是把好选调关,坚持条件,重点选调熟悉水利情况,思想、身体素质好,能胜任工作的人员。二是把好培训关,努力提高普查人员素质。业务培训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水利普查工作质量的高低,只有合格的普查员,才能做出合格的普查表来。为此,在对普查员业务培训时,一定要保证辅导员的业务素质,保证培训时间,注重培训方式,切实提高培训效果,严防走过场,(四)加大宣传,营造氛围,是水利普查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
我州、县水利普查机构在强化舆论宣传中,突出了六个方面,一是抓认识,把普查宣传纳入水利普查工作重要议事日程;二是抓组织,州、县、乡镇普查机构设立水利普查宣传专门机构;三是抓规划,州、县水利普查宣传工作均有活动方案和办法;四是抓协调,沟通有关部门、单位、媒体,齐抓共管水利普查宣传活动;五是抓活动,因地制宜、土洋结合、喜闻乐见的开展了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六是抓实效,有针对性地对州、县、乡、村党政领导、普查人员和各类用水户等进行宣传,着重宣传全国水利普查方案、统计法等,基本实现了水利普查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得到
了普查对象理解、支持和参与,达到了依法普查、如实申报的目的。
四、存在的问题
1、对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认识不够。
2、对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方面的教材、课件、讲义、计算机、计算机软件学习不够、实际应用不熟练,工作难度大。
3、清查普查阶段的上表数据检查、审核和会审力度不够,容易出现漏报和重复报。
4、普查阶段空间数据采集工作量大,时间紧,为赶时间节点,工作比较被动。
5、普查阶段空间数据标绘起步较慢,标绘工作也比较被动。
6、台帐系统建立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强完善。
7、灌区灌溉面积不准确,需进一步加强调整完善。
五、2012年工作计划
2012年1~3月,州、县级普查机构完成普查表填报、录入、审核等工作。
2012年4~6月,州、县级普查机构完成普查数据汇总、抽查、协调、上报。
2012年7~9月,州、县级普查机构完成普查数据汇总
协调平衡和普查成果逐级抽查验收,开展普查资料分析、整理、汇编。
2012年9~12月,建立全州水利普查数据管理系统,完成普查资料分析、整理、汇编等,发布水利普查公报。
迪庆州第一次水利普查办公室
二○一一年十一月三十日
第五篇:湖北省通山县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试点工作汇报
湖北省通山县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试点工作汇报
(2010年8月25日)
4月22日,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试点工作启动会议在北京召开后,我县水利普查试点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水利普查机构的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经过3个多月的努力,克难攻坚,按期完成了各项普查任务。
一、基本县情
通山县位于鄂东南边远山区,幕阜山脉中段北麓,长江中游南岸一级支流富水河上游,属“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老区、库区、穷山区,享受国家西部政策比照待遇,是湖北省12个特别困贫县之一和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全县国土面积2680平方公里,辖8镇4乡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共186个行政村、1740个村(居)民小组,其中2乡4镇分布在富水库区,规划有内陆第一座核电站—湖北大畈核电站。2009年末,全县总人口 46.05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9.91万人,常用耕地面积22.16万亩,农业总产值11.2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41元。
通山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湖北省的暴雨中心之一,全年平均气温16.3℃, 多年平均蒸发量1368.3mm,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632.8mm,常有暴雨、连阴雨、干旱、冰雪和低温等自然灾害发生。境内地形复杂,全县中、低山区占总面积的60.6%;丘陵区占38.9%;平畈区仅占0.5%。结合地形条件,我县水利建设形成了以小型为主、中型为骨干、中小型相结合的水利工程体系。全县建有中小型水库87座,其中中型水库4座,小(1)型水库16座,小(2)型水库67座,山塘河堰2863座,小水电站53座,泵站149座,水闸33座,各类渠道68条长970km,渡槽16座长1310m,隧洞11处长2882m,建成石雨塘重点中型灌区1个,寺口、源头和汲港等3个一般中型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0.81万亩,实灌6.5万亩,小型灌区107个,有力推动了山区县的工、农业经济发展。
二、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组建专班。北京“两训”结束,县委、县政府以通政办发[2010]22号文
迅速成立了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分管副县长吴柏林同志任组长,政府办副主任、水利局局长、统计局局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和乡镇分管同志为成员,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水利局,局长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1名副局长和1名防办副主任任办公室副主任。水利局组建了水利普查工作专班,并在自身办公条件落后、经费困难的情况下,挤出资金租房办公,落实了普查办公场所和普查专车,添制了8台计算机、3台打印机、2台复印机、2台GPS定位仪、8套办公桌椅、1张看图专用桌、1台空调、3台电扇、3套档案柜、1台饮水机等相应的办公设施,设立了食堂和休息床位,保证了专人、专事。在专班组建上做到了老、中、青结合,聘用了情况熟悉、经验丰富的两名已退休局长,抽调了4名水利局机关业务骨干,借用了4名县水利勘测设计院近年招骋的大学毕业生,同时针对基层实际,还适时请统计、环保等部门曾从事过经普、环普的骨干协助开展普查。
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普查领导小组,组建了由乡镇水利服务中心、统计站、农业助理员等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专班。
2、强力宣传,培训“两员”。5月13日,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全县水利普查工作动员大会,县直各部门、各乡镇和水管单位负责人参会,揭开了水利普查工作序幕。分管副县长在通山电视台发表了电视讲话,《通山周刊》、《通山政务网》等媒体对普查进行了专版报道。县水利局召开了水利系统水利普查动员会,各乡镇召开了各村支书、主任、文书和镇直单位负责人大会,并利用横幅、标语、宣传单等进行全方位宣传,在全县范围内实行了水利普查宣传全覆盖,做到了人人知晓普查,人人关注普查,人人参与普查。
为了普查的顺利开展,我们认真选骋、培训了普查员和调查员300多人。普查员在乡镇水利、统计、农业和选调生队伍中确定,由乡镇普查领导小组负责人带队,在县城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全县集中培训。调查员由乡镇在村文书、学校教师中选骋情况熟悉、责任心强、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人员担任,分乡镇培训,县普查办派员指导。
3、研究方案,认真组织。我们通山县是一个山丘区,山沟垅叉小畈多,四处分布的是小水库、小塘坝、小河堰、小泵站、小灌区等,这些体现“小”特点的水利工程在全县防汛抗旱和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我们在开展普查时,将河堰、泉眼等
国家普查没有的工程也列入了普查对象,专门设置了普查表格。在普查方案制定后,依据方案进行了经费测算,县水利局不等不靠先垫资金40余万元启动普查工作,后县财政安排普查经费50万元,每乡镇预拨了5000元普查启动经费,保证了工作的正常开展。启动普查工作时,县普查工作专班全体人员先集中到黄沙铺镇进行水利普查工作试点,探索普查工作重点、数据采集途径、普查工作方法等,提出了在清查的同时,将台帐表和普查表一并印发到位,便于全面掌握普查任务,结合实际采集数据,但严格按分段成果上交审核,从而有力保障了普查工作的进度和质量。
4、严格把关,保证质量。为了保证数据填报的质量,我们按乡镇进行普查分区,乡镇水利服务中心负责人定为该区普查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该区数据填报审核,县普查办实行分区负责审查制和会审制,先由各分区责任人审查乡镇上交的成果,再组织会审,通过后的数据才能录入上报,实行层层把关。同时对清查、台帐、普查三个环节,每环节成果严格审核,对不符合要求的督促整改,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环节。在普查过程中,长江水利委员会、湖北省水利厅、湖北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咸宁市水务局领导、专家先后亲临我县检查指导,释疑解惑,有力地促进了我县水利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存在问题
1、普查培训时间匆促,学时较短,而要掌握的知识量又大,在工作中边普查边消化,影响工作效率;
2、普查组织上下联动不够,部门配合欠默契,给普查工作合力的形成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3、普查方案各节点时间太紧,且时间段又处在汛期,因而乡镇村参与普查工作的人员完成任务感到时间紧、压力大;
4、本次普查对南方低山丘陵区水利工程考虑不够,普查项目的规模划分较大,不能体现丘陵山区水利的小库、小塘、小堰、小泵站、小水闸、小灌区等 “小”特点,且动态指标台帐建设定在5月和6月,未考虑县级小型企业的实际生产状况,部分企业存在停产、季节性生产、短期集中生产状态;
5、普查软件欠完善,部分指标与方案有出入,录入设置不够科学,只能逐个录入,且数据保存后易丢失,易形成反复,分类汇总功能差,影响成果质量和进度;
6、工作底图较模糊,比例尺太小,增加了空间标注难度。
四、几点建议
1、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普查投入。水利普查涉及全社会各层面,工作量极大、难度极大、操作复杂,必须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组织、一笔充分保证的经费、一支专业过硬埋头苦干的队伍、一套先进的设备设施作保证,为此必须加大领导投入、经费投入、人员投入、技术设备投入等,保证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2、普查队伍应整合部门人员力量,尤其是统计、国土、环保、经济、农业等部门,抽调他们参加过经普、土普、农普和污染源普查的技术人员参与水利普查,借助其工作方法和资源,加强水利普查工作;
3、加强普查培训,加大技术投入。一定要分层次培训到位,保证培训时间,建议培训后组织实地普查演习,保证培训效果,同时加大先进技术和设备应用及培训,保证普查数据的“含金量”;
4、普查对象和规模划分应考虑南方丘陵山区的“小”水利特点,如小泵站、小水闸、小塘坝及河堰等在南方山丘区相当普遍,在农业灌溉中发挥重要作用,建议增加河堰、万方以上塘坝工程普查和降低泵站、水闸、渠道规模划分标准;
5、普查过程中加强技术指导,实行专业对接,普查软件要优化,应将项目按拼音排序改为以乡镇、村分类排序,数据审核时将普查对象单个审核改为分类生成电子表格集中审核,便于质量控制,工作底图应发1:1万比例尺的电子图到县,保证复核与标注准确;
6、抢抓普查机遇,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增强全社会对水利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充分展示水利人的风采,提升水利地位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