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莫古镇三资管理汇报材料
大莫古镇三资管理汇报材料
近年来,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成为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也是农村基层干部产生违纪违法的主要诱因。加强对农村集体所拥有的资产、资源、资金(简称“三资”)的管理,是认真贯彻《财政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见》的具体体现。大莫古镇党委政府为加强三资管理、防止集体资产流失,于2010年下发《大莫古镇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办法》,同时抽调人员对全镇展开“三资”摸底调查,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健全组织,宣传发动,为“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奠定坚实的干群基础。过去由于实行分散财务管理,会计管理体制和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造成一些村组财务、资产、资源管理混乱,干群关系紧张,正常工作难以开展等问题不断发生,影响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执行,制约全乡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党委、政府把 “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视为巩固税费改革成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践行“三个代表”思想的重大举措,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在实处。
二、深入调查,集思广益,制定切实可行的“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在开展“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前,我们结合我镇各村实际情况,借鉴村级财务委托经验,制定出《大莫古镇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办法》。在办法中,明确了“三资”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及职责。为我镇开展农村“三资”委托服务工作指明了方向。
三、高度重视,明确责任,顺利推进农村“三资”清理工作。按照现代化办公要求,投资2万多元对办公场地进行重新装修;办公室进行了粉刷,并配齐了电脑、打印机、档案柜、办公桌椅等办公设备,建成设备齐全、服务优良、电算化程度高的办公场所。
四、强化措施,清产核资,摸清家底。一是严格收入收缴的内部控制制度,村集体收入全部纳入核算范围,规范资金收入收缴程序,保证资金及时定额缴入专户;二是规范资金拨付办法、拨付程序,制定现金备用制,并逐步将资金拨付制转成报帐制,以约束开支;三是对集体资产资源实行统一管理。起草下发了《大莫古镇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办法》(党发[2010]17号)文件,通过建立健全“三资”管理制度、查阅各类资料、寻找相关证据,弄清村组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的来龙去脉,让每个村委会都建立起规范、统一的村组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明细登记表。仅资源一项,全镇共清理登记经济合同411份,涉及承包金2604万元。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和经济效益的提高。2010年9月,云南日报对农经中心开展的“三资”清理工作进行了通讯报道。四是规范管理农村集体资源处理,2010年10月,大莫古镇率先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全镇已清理登记的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8630亩,涉及农户979户。五是对村组债务进行核实,共核实债务517笔,其中截止2005债务217笔,共10594540.35元(其中:用于基层政权机构建设1629750.38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8438065.03元,其他526724.94元);2006年—2009年债务300笔,共8039661.17元(其中:用于基层政权机构建设444869.57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7195577.53元,其他399214.07元)。六是开展“三资”清理,填报《固定资产清查登记表》、《农业资产清理登记表》、《货币资金清查登记表》等各类报表20种,整编资料5册4卷。较为全面详细核实账内账外资产及其实有价值。七是设计并制做“大莫古镇‘三资’管理流程示意图”展板13块,悬挂到每个村委会,让村组干部在处置集体资产时以制度办事、让村民对村集体资产资源的处置过程进行行之有效的监督。以上工作的顺利完成,进一步摸清了村组的家底。
五、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巩固“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成果
为使农村“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真正实现“开花结果”,我们加强了对农村“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村报帐员的资格审查和业务培训。同时建立健全了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工作人员岗位职责、服务承诺、责任追究制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使“三资”管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确保了“三资”委托代理工作的规范运行。
在制度建设中,实行村财镇管,我们突出抓好财务开支申报审批、审计制度,堵塞漏洞,拒绝不合理开支,做到“八个不付款”:即没有单据不付款;未经主管领导审批不付款;超越权限不付款;开支不当不付款;用途不明不付款;印章不全不付款;数量、金额不清不付款;单据涂改不付款。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始终坚持“三权不变、统一管理、集中支付、分户核算”,不干涉单位的内部事务,依靠制度、票据、技术手段完成工作,实行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不但规范了管理,加强了约束,同时有效地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我们深刻地体会到,领导重视是搞好“三资”管理工作的前提,人员落实是做好“三资”管理工作的基础;措施到位是搞好“三资”管理工作的保证;镇村配合、上下联动是做好“三资”工作的关键。实行“三资”委托管理后,规范了村组集体“三资”运营,保护了农村“三资”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预防了集体资产流失,使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真正实现了从“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从“制度民主”向“程序民主”、从“暗箱操作”向“阳光操作”的转变。总的来看,我镇农村“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但是,此项工作仍处在探索实践阶段,总体水平还不高,工作中还有许多不足,下一步,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配套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提高我镇农村“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和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水平,进一步推动我镇农村基层社会和谐稳定与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大莫古镇农经站 2012年4月24日
第二篇:大莫古镇预防职务犯罪汇报材料
筑牢基层“防火墙”,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大莫古镇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情况汇报
大莫古镇地处陆良县南部,共辖12个村民委员会,40个自然村,59个村民小组,有13204户、48638人。2008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3.11亿元,农民纯收入达3672元。随着农村改革进程的加快、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农村社会热点、难点问题逐年呈上升趋势。历届党委政府均深刻认识到:稳定是最大的政治,稳定是发展的前体。而保证农村社会长久治安的关键在于强化基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只有切实用科学发展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把基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贯穿于经济社会工作始终, 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才会发生明显转变,党群干群关系才有可能得到根本好转,事关农村发展稳定的热难点问题才能得到有效破解。近年来,大莫古镇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反腐败斗争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逐步加大治本的力度,从源头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战略部署,深入研究新情况,不断解决新问题,积极推广近3年来培育、总结出来的“麻舍所村经验”,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地开展基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把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落到实处,为构建和谐大莫古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纪律保障。
一、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加强领导,构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机制。按照“党委统-1-
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牵头负责,部门全力配合”的总体要求,大莫古镇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镇长任副组长,党政班子为成员的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镇综治中心,负责全镇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具体实施。并创新采用“上下联动”办法,以(党办发„2008‟5号)下发了党风廉政建设文件,进一步强调了具体任务,落实了责任,凝集各级干部的智慧,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的力量,从根本上避免了“上热下冷”和镇纪委唱“独角戏”的现象,确保基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有人管、有人抓。
(二)强化教育,筑牢干部思想道德防线。坚持“教育为先”的原则,镇党委政府从五个方面对基层干部进行重点教育,不断增强干部拒腐防变能力。一是坚持正面教育,利用党政联席会、职工例会、民主生活会和各种培训会等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及法律知识,用党纪国法教育干部,以先进人物事迹激励干部,使广大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荣辱观,不断增强为民服务意识,全面提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法纪意识和依法办事的能力;二是坚持开展普法教育,利用党员活动室等宣传阵地举办培训班,让广大党员干部知法、懂法,划清罪于非罪的界线,营造了良好的廉政教育氛围;三是坚持案例教育,用反面典型警示干部。通过召开专题会议,以江苏靖大荣细数人生七笔账的犯罪反悔案例分析其蜕变的过程及原因、剖析其堕落的思想根源,教育干部;结合2008年村
社两级近400人参加的“大莫古镇农村财务培训会议,邀请县预防职务犯罪科、县纪委、县农经站领导亲临会场,同时由县检察院对预防职务犯罪作了重点培训,通过以案释法,以身说法,深入剖析,做到警钟长鸣,构筑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四是坚持“一把手”教育,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加强党风党纪政纪及党性教育,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意识,有效的提高领导预防职务犯罪责任意识;五是坚持有条件的地方,实行廉政文化“六进”活动教育。继大地村委会后,结合“866”工程建设,在发峨哨、烂泥沟、麻舍所村相继建设了廉政文化长廊,使廉政文化更加深入人心,发挥了廉政文化教育的功效。近三年来,全镇范围未发现党员干部有一起违规违纪的案例。
(三)健全制度,防止和堵塞滋生腐败的漏洞。一是建立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制度。我镇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严格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进行管理,并按照县直有关部门的要求,结合大莫古实际,制定出台了《大莫古镇农村财务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农村资金管理的补充通知》等。自2002年12月起,在农村经济服务中心成立了农村财务统管办公室,配备村级财务人员86人、镇级财务人员10人,对我镇辖区内的12个村民委员会30个村民小组12个社,共54个会计主体,实行了村组“双代管”和电算化。确保我镇农村财务管理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和民主化,使干部在用钱上透明,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有效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二是进一步建立“行政问责”等四项制度。全镇机关站(办、所)统统实行制度上墙,接受社会监督,为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建设夯实了坚实基础;三是健全干部责任制及考核制度,有效保证了“会议无缺旷,遇事不推滑,责任有落实”的良好机制。在健全干部责任制及考核制度方面,我镇麻舍所村还总结出两条经验:第一是在现金管理方面,实行账款分开,除出纳外任何人不得管理现金,只设村委会总出纳1个,村组不设出纳;第二是村委会对村组党员干部严格实行考勤考核,并以记公分形式奖惩兑现。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形成了用制度管人、管事、管钱、管物的好模式,让有形化制度、无情化管理、绝情化惩罚的规则体现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之中,转变了干部作风,规范了干部言行,维护了群众利益。
(四)强化监督,减少干部腐败的土壤和条件。监督是保证权力的正确、公开、公正运行的必要手段,镇党委、政府严格走好干部监督“三步棋”:一是强化组织监督。坚持一年一度的干部述职述廉评议、干部绩效考核、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干部离任审计等方面监督,使权力运行牢牢掌握在组织监督视野;二是强化群众监督,严格实行“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2008年底全镇成立了19个村民民主理财小组,共62名成员,凡属重大事务,必须执行“一事一议”制度,80%以上的群众签字认可等,将权力运行完全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充分发
挥出了村民在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作用;三是强化社会监督,发挥老党员、老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作用,将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置于社会各界人士的监督下,拓宽民主监督渠道,使党员干部无法腐败。
(五)严肃查处,营造惩处腐败的震慑氛围。加强违规违纪案件查处,是预防职务犯罪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强硬措施,是提升党纪国法威慑力的根本保证。镇党委、政府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抓好镇直单位和村组财务的监督管理,特别是加强对重大专项资金的监管力度,以保证每一笔资金来的清去得明,有审批、有一事一议、有经办、有证明。对群众最为关注的热、难问题进行专项督查,确保资金使用在实处。二是抓好教育、医疗、财政等重点领域、热门行业的督查,纠正一些欠规范的违规行为,做到防患于未然;三是力抓工程建设招投标的监察,确保工程建设按期按质按量建设,避免干部走入因权力导致的“腐败误区”;四是抓好荒山、非煤矿山、渔塘等集体资产的承包监管,确保群众参与决策权的行使,防止少数人说了算。三年来,镇纪委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20件,办结回报120件,办结率达100%。
(六)关注民生,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社会稳定是发展的基础,关系到基层组织的执政能力的强弱,关系到干部调处矛盾的水平的高低,同样也折射和显示出基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成败。在化解社会矛盾过程中,镇党委、政府创新工作方法,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变被动处置为超前行动,畅通信访渠道,制定热、难点问题化解处置机制,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包案负责制”,定人、定责、定期调处到位。同时,镇四班子领导每周召开一次联席会,定期分析、梳理可能引发的热、难点问题,超前预警,将矛盾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之中。三年来,全镇共排查出社会矛盾160起,妥善处置152起,另外10起引导走司法程序,确保农村社会稳定。
二、存在问题及今后工作打算
三年来,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纪委的直接指导帮助下,我镇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随着村民自治工作的深入推进,少数村组干部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拒腐防变意识低下,干事我行我素,既不对上负责,更不对下负责;二是事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一些制度,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太强,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三是村级集体经济十分薄弱,推进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经费保障跟不上,导致基层民主建设处于较低水平,相应的职能和效果得不到充分发挥。四是当前我镇村组的财务管理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进一步规范完善。五是村务、政务和财务公开偏于形式不利于监督。
在今后的工作中,镇党委、政府将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一是逐步建立完善镇村职务犯罪预防网络,进一步落实预
防职务犯罪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确保工作落实到位;二是继续抓党员干部思想教育,丰富教育内容,增强教育效果,提高党员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三是健全完善预防职务犯罪制度,建立惩治和预防腐败长效机制,用好的制度管人管事,抑制腐败现象发生;四是强化监督和查处,确保违规违纪行为得到坚决查处;五是进一步规范和强化农村财务管理,建立约束机制;六是创新思路,寻求新的工作方法,从提高村组干部素质入手,从引导村民自治能力着力,从发展农村经济作文章,从维护社会稳定下功夫,将预防职务犯罪不断融入到新农村建设中,使农村经济建设与预防职务犯罪同步推进,共同发展。
第三篇:三资管理汇报材料
近年来,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迅猛崛起,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成为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也是农村基层干部产生违纪违法的主要诱因。2010年以来,我们从实际出发,抓住关键环节,强化“三资”管理,努力从源头上消除农村基层腐败现象,严格制定村财报账制度,确保村级集体“三资”的规范合法使用,努力实现村级资产资源保值、增值。现将我镇“三资”管理工作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1.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镇党委、政府就集体资产监管问题多次召开党委会、全体驻村干部、村官及各村“四职干部”会,传达有关文件精神和具体要求,研究我镇的贯彻意见。今年专门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纪委书记为副组长,纪委副书记、纪委委员、财政所、农业办工作人员为主要成员的监督领导小组。镇长统一领导,纪委书记具体负责督促、检查、指导和协调。经过镇、村集体资产管理的指导、服务和监督的工作,各村也相应成立了监管小组,同时配备人员、将县纪委制作的“三资”管理各项制度公布上墙,工作职责明确,镇集体资产监管工作正式开始运作。为了提高干部群众对加强和规范镇、村集体资产管理的认识,我镇多次在村干部会议、镇干部会上强调该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广泛宣传集体资产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监管办公室也多次对村级监管员、报账员进行业务 1
培训,努力提高依法依规管理集体资产的水平。
2.清产核资,摸清家底
2010年5—6月份镇“三资”办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积极开展资源清理,重点是对各村资产、资源进行核对登记、照相录入、建立了台账,实现静态与动态相结合资源管理,积极发挥资源潜在利用价值。
3.实事求是,合理处置
我镇“三资”办规定:每月1日,各报账员到镇总出纳处对账,并于季度末将各村收支情况表在村财务公开栏进行张贴,我镇今年还实行了包片领导、驻村干部、村四职干部、队长电话名片公开制度,村民对有疑问的收支,随时可以拨打镇纪委、镇“三资”办以及名片上的电话。另外我镇在镇政府便民服务中心配置了一台村级财务智能查账机器,每一村民均可以在机器上查找各村所有的收支、资源、资产的使用情况以及村党务详细资料等,截止目前,已有近80位村民前来使用查账系统,对各自村上的“三资”进行了全面系统地了解后均满意而归。我镇这一举措充分提高了群众真正当家作主的地位,从而也对各村财务进行很好的监督。
4.明晰台帐,管好资产
2011年4月份,按照县“三资”管理领导小组的要求,镇上设置了农村集体“三资”委托服务办公室,配备了专人,即镇总出纳负责对各村财务进行账务处理,挂了双桥镇农村集体三资委托服务办公室的牌子,刻制专用印章,配备了扫描仪,完善了三资管理
各项管理制度并上墙。
二、使用情况
我镇根据自身情况,规定每村设置一名报账员,每周二、周四到财政所总出纳处报账,村所有收入均须存入集体账户,所有开支村四职干部均须知晓,一般分为以下几类按程序报销:
1、2000元以内由经办人员报村文书审核再由村主任签字; 2、2000-5000元,经办人员除报村文书审核,村主任签字外,村书记得审核签字;
3、5000-10000元经办人员除报村文书审核,村主任、村书记签字外,驻村干部得审核签字;
4、10000元经办人员除报村文书审核,村主任、村书记、驻村干部审核签字外,还需向镇长汇报资金去向。
村上所有资金的使用情况均须经过村民理财小组同意后方可开销。我镇纪委会同各驻片领导、驻村干部、“三资办”及村民理财小组随时对各村的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追踪,调查各项目资金是否用在实处,是否有违规违纪行为,并定期在大会上宣布调查情况。
三、工作成效
虽然实施“三资”管理时间不长,但从较深层次上对镇村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从源头上防治了腐败,交给了群众一本明白帐,也还干部一个清白,从而改善了村干部在党员、群众中的形象,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
1.镇村资产家底清,运作有序到位
通过对全镇各村资产、资金、资源的摸底、登记、清产、核资等程序,基本上摸清了全镇家底,在此基础上按资产种类类别建档造册,实行台帐式管理,较好地解决了镇村资产产权不清、帐物不符、资产闲置浪费及被侵占流失等资产不明问题,把农村基层干部的权力置于广大农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有利于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加强了资产管理和处置的透明度。
2.节约了建设成本,资产得到保值增值
村级公有财产处置、承包,均按招投标方式公开、公平竞争进而大大提高了各村集体收入。较为明显的是团林村的机砖厂承包,原来每年租金仅为2000元,实行招投标后租金高达40800元;金藏村鱼塘的租金在原有3万元的基础上增加到10万元;刘坡村门市租金每年增加了8500元;宿场村鱼塘租金由每年500元增加到每年2500元。
3.遏制了违规违纪现象,防止公有资产流失
推行“村财托管”和公开招投标后,财权和事权的监督和管理职能得到进一步加强,变事后监管为事前、事中监督管理,既有效遏制了违规违纪现象,又防止了公有资产的流失,还约束了村集体非正常性开支,减少了铺张浪费,贪污腐败以及随意处置集体资产、资源现象。
4.管理有序监督到位,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
通过清产核资、村财托管、公开招投标的运作模式,达到了“村
务公开、决策民主、管理规范、监督有效”的工作要求,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认同和拥护,群众集体上访明显减少,对促进农村和谐稳定起到较大作用。
四、存在的问题
1.“三资”管理工作力量薄弱。从事农村“三资”管理的人员需要充实,业务素质需要加强。村委会财会队伍也不稳定,业务水平不平衡。
2.合同签订不够规范,合同条款不够完善,集体利益可能会得不到有效保证。
3.村务公开只强调财务公开,“三资”管理的公开还需要加强,登记的台帐管理还需进一步完善。
五、对策和建议
1.加强培训,提高素质。我们将把提升基层干部和村级“三资”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作为重要环节来抓,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定期进行集中培训,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的政策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切实有效的增强做好“三资”管理工作的本领。
2.加强监管,净化环境。要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理财、集体资产和资源、债权债务等管理制度,确保村民代表会、村设理事会等民主管理组织真正发挥监督作用。
第四篇:三资管理汇报(泰州)
仪征市陈集镇农村“三资”管理工作汇报
我镇位于仪征市北部丘陵地区,地处苏皖两省交界,座落在江淮分水岭上,是个传统的稻麦轮植型的农业乡镇,全镇总面积81.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5万亩,人口近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万人,辖14个行政村和2个街道居委会。我镇农村财会队伍共有29人,其中14个行政村全部实行聘任委派制,农经站现有编制9人,借用人员3人,编外人员3人。
2000年以来我镇以农村“三资”管理为核心的村集体财务管理实行了“村账镇管”,2005年在江苏省率先实行农村财务“收支两条线”规范化管理模式,并于2006年先后被命名为扬州市和江苏省首批“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示范乡镇”,2010年以来,在市委农工办和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镇加大投入,改善办公条件,添置更换办公设备,高标准的全面推进农村“三资”信息化管理工作。
一、“三资”管理工作主要做法
1、搭建班子。为了切实强化农村“三资”管理,有序推进农村清产核资工作,经镇党委、政府研究,成立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镇长任副组长、纪委、监察、财政、农经站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陈集镇 “三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并以镇政府(陈政发【2010】21号)文件下发,办公室设在镇农经站,并成立专门的班子,制定了行之有效的相关管理制度。各行政村也相应成立村级“三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从组织上保证村级“三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工作的有力开展。工作重点是建立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机制,并认真做好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确保“清核”工作,统一口径,统一标准。
2、清产核资。为了强化对村级“三资”进行规范化管理,我们对全镇村级集体资产和资源进行一次清产核资, 并把集体资产分为帐内和帐 1
外进行登记,全面摸清村级资金、资产、资源底子。货币资金的清理主要从收入入手,帐内帐外全面清理,对债权债务的核定主要根据其形成的原因和用途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核销。资产核定遵循“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尊重历史,实事求是。资源清查主要通过会议、调查了解、查看原始合同资料、走访农户、实地查看等方式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按照管理系统要求,对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进行分类登记汇总,并完善各类资产的租赁(承包)合同,将各村所有资产数据输入系统,建立起有平面图、权证、照片、数据、合同“五有标准”的数据库。为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推进,我们先期选择基础较好的1个村进行试点,在总结完善的基础上全面推开
3、建立平台。按照市农工办下发的18种清理表格,分类逐项全面清核登记,对债权债务按形成的时间、原因、用途详细进行登记,对资产名称、类型、数量、单位、所处位置、保管人、承包租赁等情况进行登记。将清理出来的全部情况,严格通过民主理财小组、民主监督小组、村民监督委员会、村民代表会议定案,对核销的部分,履行签字程序,形成会议记录,对清查的集体资源也通过群众代表会议确认。2011年9月份,我镇在市纪委、市委农工办的指导下,安装了农村“三资”信息化管理软件,同时镇政府又投入资金数万元,购买了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显示屏、触摸屏、扫描仪、高配电脑等相关硬件设备,建立了村级“三资”信息化管理的操作和监管平台。
4、数据录入。将村组上报清理的情况由农经站汇总核实,报镇清产核资领导小组审查确认,镇将清产核资详细情况报市农工办审核把关,及时公示清产核资结果,公示7天后及时收集群众反馈的建议和意见。村组集体清理结果经市农工办审核把关确认后,镇履行报批手续,再报市农工办审核后进行报批手续。农经站再组织力量抽调相关专业人员及时将村级账务余额及核实后的资产的基本信息以卡片的形式录入系统,将村所有资源数据输入系统,并上传图像资料,并加强维护,实现对资金、资产、资源的动态管理。
5、检查完善。在清产核资、摸清家底,登记好台账的基础上,据实填写好《仪征市农村集体资产产权证申请表》,报市农工办审批后,颁发《仪征市农村集体资产产权登记证》并发放到各村。同时对整套系统所有录入数据进行核实比对,不足之处进行完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各村的概况、全景图、工作动态、资产资源、村级党务、村级财务、百姓事务。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和财务公开,增强村务、财务工作的透明度,保障集体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并按照市农工办统一要求,以镇为单位,集中整理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有关档案,村、组分别编制目录,装订成册,整理归档。
二、工作中需注重的问题
1、农村“三资”涉及面广、项目多,既有现金的,又有实物财产的,还有资源性质的;既有可移动产,又有不动产;既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既有国家支农资金、各项补偿补助款,又有集体收入,还有筹资、捐资等,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多样性,统一模式管理难度较大,这不仅要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更需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过程。
2、由于新的“三资”管理软件刚刚运行,系统平台运行还不稳定,给管理部门带来了工作不便。部分功能还不适应管理部门对“三资”管理的需要,例如过去的电算化财务软件新旧不能兼容(衔接),对“三资”管理的连续性有一定影响,对给管理工作带来繁琐。因此,要强化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动态监控。在日常监督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发现新问题,及时采取新对策,加以完善。
3、要大力宣传农村三资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为农村三资管理提供通力协作。乡镇机构改革是自上而下的,容易忽视农经部门的农村“三资”管理的主要职能,农经部门如果没有法人资格,将无法开设
农村财务管理的基本账户,将对村帐镇管造成很大的影响。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们深刻地体会到,领导重视是搞好“三资”管理工作的前提,人员落实是做好“三资”管理工作的基础;措施到位是搞好“三资”管理工作的保证;镇村配合、上下联动是做好“三资”工作的关键,我们将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完善:
1、依托农经站建立全镇农村“三资”管理中心,代表镇人民政府对农村“三资”的“核实、处置、租赁、发包及交易”等进行全程参与和监管。
2、继续加大对“三资”管理工作的管理力度,重点强化对村级财务预决算和村级工程性项目的资金的管理。
3、进一步加强农村 “三资”管理软件系统的研究,总结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同时加强业务及操作学习,确保“三资”管理系统平稳运行。
4、进一步健全管理制度,完善配套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提高我镇农村“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和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水平,进一步推动我镇农村基层社会和谐稳定与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各位领导,我镇在“三资”管理工作中虽然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但是与兄弟单位相比还有待提高。我们将在工作中,进一步探索管理思路,力争将我镇“三资“管理工作迈上一个崭新的平台。
陈集镇农经站
2012年7月25日
第五篇:三资汇报
何桥乡推进农村“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制
及落实“三个三”监督情况汇报
按照县纪委安排部署,何桥乡按照扎实、稳妥、规范、有效的原则,稳步推进了农村“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制工作,同时围绕农村“三权”,进一步健全了监控机制,对“三个重点人”进行了强化教育。从整体情况来看,运转良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村“三资”代理情况
我们把“三资”代理工作作为规范两委班子运行、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载体,从一开始就予以了高度重视,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采取了有效措施。
一是抓领导,成立组织。成立了以我为组长的乡农村“三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何桥乡农村“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办公室,抽调专门人员负责三资”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和工作指导。在硬件建设上,安排了专门办公室,购置了必备的档案柜、微机及其它办公设备,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并上墙进行了张贴,基本做到了有组织领导、有人员监管、有场地办公、有制度约束。
二是抓培训,提高认识。我们给乡、村主要负责人每人印发一套《何桥乡“三资”委托代理制实施办法》、《委托代理合同书》、《“三资”摸底调查表》等学习资料,组织召开了农村“三资”委托代理工作培训大会,分乡机关干部、村干部两个层次开展“三资”委托代理业务培训。三是抓基础,摸清底数。做好农村“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摸底登记是基础。因此,在摸底登记工作中,我们逐村建立了农村“三资”台帐,分别设立了村集体资金专户、建立了资产台账、设置了资源登记簿,由包村干部与村两委班子一起对各村现有资金、资产、资源使用情况进行登记,严格核实盘亏、盘盈、报废资产,据实反映资产的实有价值,形成各村“三资”管理台帐。每册台帐一式两份,一份由村本级保管,另一份交由乡“三资”服务中心保管,并输入微机,定期进行增减更新,在“三资”运作中实行动态管理。
四是抓管理,规范运行。严格落实“三帐三制一程序”(即村集体资金专户、资产台帐、资源登记簿;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村集体资产、资源公开竞价和招投标制度,村集体资产定期清查制度;村集体资金支出审批程序)要求,按照简便、实用、有效的原则,逐步健全完善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监管工作流程和各项规章制度,所有集体“三资”处置、发包和出售都要严格依法依章依程序办理,实现“三资”管理的规范化和监督的全程化,促使“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制落到实处。
五是抓公开,阳光操作。进一步落实村务公开制度,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按月公开,集体重大事项随时公开,同时,充分发挥村民主理财小组和纪检小组监督作用,定期对农村集体财务和经济活动进行监督。
虽然我乡“三资”委托代理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由于各村情况不一,个别村存在两委班子不团结、两张皮现象,造成整体工作进展不全面、不彻底。截止目前,我乡18个村已有16个村完成“三资”委托代理工作,没有完成的村是耿桥和李庄。原因如下:耿桥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不团结,“对三资”委托代理工作始终不能形成统一意见,经包片领导及包村干部多次解释做工作,目前主要两委干部基本同意开展,但仍进展缓慢;李庄村两委班子在“三资”调查摸底过程中,对村内一些资产资源存有不同意见,许多地方需要核实,包片领导和包村干部及两委班子本着稳定、稳妥、真实的原则,正在积极进行核实,距开户仍需一段时间。
二、“三权”监控情况
一是健全机制,强化日常管理,成立综合监督小组。在乡党委、纪委领导下,我们整合了各个村级监督组织,运用公开推选的办法成立了综合监督小组,并设小组长1人,成员2—4人。综合监督小组除了对党务、村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还特别明确了对党员发展、财务收支、土地发包、粮食补贴、农村低保户确定等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进行重点监督,并且监督小组还具有列席两委会议、对村两委工作提出质询、向乡镇党委、纪委反映问题等权利。
二是做到了“三个杜绝”,落实了“三个规范”,强化人事权监督。党员的发展杜绝“一个人说了算”,严格按照《党章》及党内有关程序发展党员;村民代表、党小组长的产生杜绝村“两委”指定,严格按照村民会议直接推选和党员大会选举程序产生;村级报账员杜绝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担任,严格按照村两委提名,村民代表会议决定的程序产生。
三是规范“三会一流程两公开”,强.化了事务权、财务权的监控。对于村内重要事项和涉及村民群益的重要问题,必须由村党支部书记召集并主持,由党支部、村委会全体成员进行研究决定;对于凡是需由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会议决策的事项,必须先经过党员议事会讨论;在村民会议不便召开或者不能召开的情况下,要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民主决策。
三、“三个重点人”教育管理情况
为了“三个重点人”更好的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我们坚持做到了“六要六严禁”。一是要尊重民意、秉公用权,要严禁以权谋私、与民争利。二是要发扬民主、集体决策,严禁独断专行搞“一言堂”。三是要用科学管理、民主理财,严禁假公济私、化公为私。四是要清正廉洁、奉公守法,严禁损公肥私、收敛钱财。五要艰苦奋斗、严厉节约,严禁盲目攀比、奢侈浪费。六要遵纪首发、倡导文明新风,严禁违法乱纪、扰乱社会秩序。
坚持用“双考双控”加强对“三个重点人”的监督。充分完善“一定三有三挂钩”任期目标管理机制,实行“勤廉双述双评”考核机制,激发了农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坚持对“三个重点人”的教育。一是利用远程电教进行教育培训,特别是加强党纪知识及涉农法律法规培训,不短提高农村干部能力素质和工作水平。二是在开展典型示范教育,“一点带面”的方式进行示范教育。三是不断的依托警示教育基地进行警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