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平溪小学教师熊艳赴太仓学习简报
五月艳阳耀苏贵,江南灵韵润玉屏
-------玉屏教师赴太仓学习工作纪实
作为贵州省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第二批到苏州挂职跟岗的学员,怀揣着对结对帮扶玉屏的苏州市蓬勃发展教育事业的好奇,5月7日,我走进了江苏省太仓市经贸小学,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挂职(跟岗)学习,开启了在教育教学岗位上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新的征程。
环境宜人的太仓市经贸小学
风景如画的太仓市经贸小学
走进环境宜人、风景如画的校园,校园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空气清新,郎朗的读书声响彻校园,处处透露着教书育人的浓厚气息。
太仓市经贸小学办学理念
太仓市经贸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
经贸小学校园文化
经贸小学校园文化
经贸小学校园文化
校园环境文化墙
文化是校园的魂,教师是校园的根,素质是学校的形。校园内随处可见催人奋进的办学宗旨和校训,无时无刻不在提醒和警示着每一名教师恪守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孩子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经贸小学江娇老师声情并茂的上课
经贸小学顾秋静老师上课
经贸小学华建明老师合唱课
孩子们认真跟着华老师练习合唱
听完每一节课,我都要反思许久,反思自己在教育理念方面存在的差距,如何让我的课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如何提高自己观课议课的水平?每一次的听课都让我受益匪浅,获益良多,指引着我如何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促使自己积极的进行教学改革。
与经贸小学孩子一起学习民乐----(阮)
跟岗学习期间,我虚心请教,认真学习,勤快记录,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大脑思考,学到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教育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方法及特色的学校、班级环境文化,深深感受到了太仓市经贸小学的教育实力和文化的魅力。
第二篇:关于赴太仓、绍兴学习考察的报告(写写帮整理)
关于赴太仓、绍兴学习考察的报告
为进一步开阔思路,学习先进地区水务工作的经验与做法,近日我局组织系统中层干部赴太仓、绍兴考察,学习了解水利工程管理、供水管理、城市水环境治理等方面情况。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两地水务概况
太仓市位于江苏省东南端,长江口南岸。东濒长江,与崇明岛隔江相望,南临上海市宝山区、嘉定区,西连昆山市,北接常熟市。总面积为822.9平方公里,水域面积285.9平方公里,其中长江水域面积173.9平方公里,内陆水域面积112平方公里。拥有长江岸线38.8公里,其中深水岸线25公里。现有村级以上河道1594条、2170多公里。太仓属北亚热带南部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4℃,降水量1200.4毫米。拥有距长江入海口最近的港口太仓港。全市现有灌溉站683座,排涝站13座,灌排结合站45座;闸站110座,其中圩区套闸37座,圩区防洪闸24座。
绍兴市地处浙东沿海,南依天台山,北濒杭州湾,按水系分为曹娥江、浦阳江和北部平原三大块。全市总面积825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降水量1461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量62.2亿立方米。年内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月的梅雨季和9月的台雨季,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60%。全市现有水库547座,总库容达12.97亿立方米,其中有大型水库5座,中型水库12座,小型水库530座;建有水闸245座,其中大型水闸二座,分别为上浦闸和新三江闸;全市耕地面积167.7千公顷,总灌溉面积155.4千公顷,达92.7%;二十年一遇标准堤防178.74公里,五十年一遇标准堤防36.1公里;机电排灌装机145670千瓦;围垦滩涂面积达到27194公顷,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到77.26千公顷,其中小流域治理74.42千公顷。
二、两地主要经验与做法
(一)工程管理方面
1、加大资金投入,工程基础设施完善。
太仓市从1997年至2002年,花5年时间,分3个阶段,投入资金2.6亿元用于沿江防洪工程改建、拆建、除险加固等,建成了长江江堤达标工程,通过了省水利厅的竣工验收。近两年以来,围绕江堤创建工作开展的各类基础建设项目近30个,其中2006年财政专项拨款达1000万元,保障江堤堤顶道路修复、防汛物料及绿化提档等工程的实施,使硬件设施进一步完善,截止2007年12月,创建总投入达3800余万元。在工程设施不断完善的同时,加强日常管理,一线管理人员认真对工程设备进行检查、检测和调试,管理处定期组织指导考核,工程面貌完整整洁,工程设备安全可靠。
2、抓好现代化设施建设,工程管理水平高。
从2002年起,为了与高标准工程相适应,太仓市制订 了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发展规划,并按计划开展实施,先后建成长江防洪工程远程监控系统、水闸闸门自动化控制系统、浏河套闸收费系统、汛情水位采集系统等。其中,长江防洪工程远程监控系统以长江防洪管理处主控室为中心,通过内部光缆和租用中国电信光缆,对35个终端实施实时监控,在防汛期间,在主控室可以直观地了解工程的运行情况。这些现代化设施和系统的建成运用,使工程管理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3、深入推进体制改革,激发单位内在动力。太仓市完成了长江防洪管理处的改革,定性为准公益类管理单位(行政事业类管理单位),管理着38.4公里长江堤防、浏河水利枢纽工程好沿江9座节制闸的管理和维护,防洪、抗排、挡潮、灌溉、排涝、通航等任务。核定人员编制63名,财政部门将每年的管理与运行养护经费列入预算计划、并在部门预算计划中下达。内部完善管理制度,实施人事制度改革,推行关键岗位竞聘上岗。深入推进“管养分离”工作,逐步将内部“管养分离”过渡到市场化运作,部分小型穿堤建筑物和浮桥工段通过政府采购公开招投标落实有资质的养护单位,签订养护协议,管理处定期对养护工作实行考核。管养分离工作缓解了管理处人员不足,提高了工程养护水平,节约了成本,基本达到了改革的目标。
4、加大依法行政力度,涉水项目监管有序。
太仓长江管理处设立水政监察中队,水政监察员与堤防管理员形成三级巡查网络,对管理范围内的违章搭建、阻水生物、建筑物等定期检查摸底,组织清除,每年汛前汛后还进行专项检查。针对沿江涉水企业逐年增多,一方面加大监管力度,一方面规范监管程序,从项目报批、建设、竣工验收到运行投产,都能及时与企业联系沟通,签订防汛责任书与管理协议,通过监管使企业能主动履行保护占用段工程安全的义务。
(二)供水管理方面
1999年太仓市在自来水公司和城区污水处理厂的基础上组建太仓市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2004年划归太仓市水务局,建立了一套有效、科学的一体化管理、运行模式:
1、理顺镇级供水管理体制,建立各镇区供水管理站。2005年对所有乡镇小水厂进行收编,实施乡镇水利水务一体化管理。撤销了原乡镇水厂(自来水公司),组建各镇区供水管理站,统一并入水处理公司核算、管理。人员按有关规定进行分流,符合条件的人员划归水处理公司管理,根据各镇(区)供水规模、用户数量等,实行定岗定员。定岗人员从事供水站范围内的收费、维修等业务。到目前为止,太仓市水处理公司资产总额近13亿元,成为太仓市最大的国有企业之一。
2、建立统一财务核算制度,收支两条线管理。
由水处理公司统一对各供水站进行财务核算,并实行“统一票据、全额上交、核定支出”的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在不断强化自来水水费回收、降低损耗的基础上,降本节支,提高效益。2007年,全市自来水损耗为16.8%,自来水水费收入15000万元。据了解,近几年来,销售收入基本上保持25%以上的增长水平,产销率平均每年提高25%以上,企业经济效益明显。
3、实施村村通工程,真正实现市、镇、村一体化管理运行模式。
2007年10月底太仓市全面完成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实现了村村通长江水的目标。据了解,该工程投入7537万元,铺设各类供水管道1875公里,使70个村14万农户吃上了洁净卫生的自来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100%,而且,使全市供水形成“市、镇、村”三位一体,统一供水,全方位管理格局。
(三)水环境综合治理方面
近年来,绍兴市区通过一治环城河,二拓大环河,三建古运河,四治古城河,五治新区河,重现了蓝天碧水绿地的水城美景,水城特色形象更加鲜明。
1、加强工程建设投入,完善供排水体系。
据了解,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绍兴累计投入50多亿元,加强城乡水环境治理,先后实施了饮用水源开发、内河 水体保护、污水集中处理等系列治水工程。特别是近年来,绍兴在完成日供水100万吨的小舜江饮水工程和全长12公里的环城河整治工程后,完成了污水治理二期工程截污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使区域内的污水收集能力达到每日100万吨,较完整地构建起中心城市的供排水体系。通过对城市内河整治、集污管网建设,生活污水连片收集,使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超过70%。
2、开展环城河综合治理,创建滨水人居环境景观。从99年开始,绍兴市开展了环城河水环境综合整治,通过财政安排、社会捐款、沿河拆迁土地开发出让、定向筹集、向上争取等渠道筹集资金12亿元,搬迁居民3000多户,对沿环城河近64公顷的违章搭建及破旧危房进行拆迁建造绿地。2000年7月,环城河整治工程历经两年完成。建成后的环城河两岸绵延近25公里,沿河修建起了西园、百花苑、稽山园、鉴水苑、治水广场等8大公园景点,建起了30-100米宽的绿化带,绿地总面积达54公顷。
3、注重水环境景观设计,形成人与自然和谐景观效果。环城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后,沿滨水绿地500米之内,建设优美的滨水人居环境景观。滨河各公园景区都安排大面积的临水铺装广场和临水设施。如“名人广场”景区园内规划了近5000平方米的铺装广场和沿河园路;在若耶东溪滨河公园、古井园等景区、景点内,都把广场延伸到水边,做各 种标高的平台,让游人能与水亲密接触,满足人们对亲水性的要求。
三、几点启示
通过此次考察,我们感到两地的有些做法值得学习借鉴,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注重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远程监控水平。在长江堤防达标后,太仓市投资230万元,建立了远程监控系统系统,设在长江防洪管理处,在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系统由35个监控点、22个内部显示器端、中央控制室、中心机房、套闸分机房组成,可监视35个监控点的情况并自动保存一个月。远程监控系统的建立为防洪网络体系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制定防汛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加强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
太仓水处理公司制定了《水利水务一体化管理制度》,严格制定了水表抄收、水费回收、漏损率、安装工程、管网维修、材料采购、用户服务等方面的管理要求及考核指标,计件考核、严格奖惩、当月兑现,效果不错,特别是对原刚收并的、管理薄弱的镇区供水管理站来说,效果较好。
(三)水环境综合治理要体现城市水文化特色。绍兴市区沿环城河打造了的滨水绿化景观。根据生态水利工程学设计原理,形成自然、生态、原始的湿地景观效果。运用新的工程理念,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组织、自我设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充分利用历史人文景观资源,通过发掘利用当地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形成历史人文景观,成为绍兴市区靓丽的风景线。
四、下一步打算
两地水务工作取得的成绩,除得益于自身的区位、经济优势外,关键是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水务发展之路。我们对照先进找差距,结合实际,对今后我区水务工作的发展进行了思考,初步打算如下:
(一)进一步加快水务基础工程,加大资金投入。通过考察,我们看到,太仓、绍兴水务工作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大量工程建设及资金的投入。08年我区重点水务工程计划投入近5.4亿元,较07年的1.1亿元有了大突破。我们将根据重点工程任务重、投入大的情况,及早准备,加大融资力度,保障工程资金及时到位,确保完成全年任务。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现代化水平。
07年我们已投入120万元,开展了防汛指挥系统建设。今年我们将在此基础上继续投入170万元,进一步加快信息系统建设,与市水利局防汛指挥系统对接。同时,我们还将投入部分资金对水管单位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添置信息化设备,提升管理水平。
(三)推行管、养分离,提升工程管理水平。我区于07年12月份完成了水管体制改革工作。经过改革,我区水管单位确定为4家,其中全额拨款单位3家,差额拨款单位1家,维修养护经费达201万元,改变了以往没有专门维修养护经费的现象。我们将积极推行管、养分离,提高养护水平,降低运行成本,独立或联合组建专业化的养护企业,并逐步将维修养护转向市场化、社会化运作。
第三篇:关于赴太仓、昆山、薛城、浦东学习考察情况的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太仓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太仓市位于江苏省东南端,面积823平方公里,总人口45万,辖7个镇2个省级开发区。近年来,太仓市发挥紧沿长江和紧靠上海的独特优势,做好“以港强市”和“接轨上海”两篇文章,突出提升开发开放水平、产业发展水平、城市建设水平、环境建设水平和干部队伍素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2002年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指数列全国百强县(市)第九位。2003年完成GDp210亿元,人均超过5500美元,分别列江苏省第七位和第三位;实现财政收入21.6亿元,人均4800元,分别列江苏省第七位和第五位;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608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689元,均居江苏省第四位。目前,全市累计引进外资企业2126家,投资总额近100亿美元,注册外资50多亿美元,其中太仓港口开发区、太仓经济开发区进驻项目投资55亿美元,建成项目投资27亿美元,总投资18亿美元的玖龙纸业和总投资120亿元的环保电厂先后落户太仓。2003年底,共引进外来民资项目220个,投资总额87.2亿元,实际到帐56.8亿元,兴办私营企业4146家,注册资本51.2亿元,名列苏州各县市第一。形成了石油化工、造纸、能源、再生资源、环保、旅游休闲六大特色产业和欧美、日韩、高新技术三大特色企业群体。同时,高标准实施了沿江、邻沪433平方公里的规划编制,2003年成功举办了中国太仓首届郑和航海节,扎实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致力于事业、服务于人民”主题教育以及建设学习型机关活动,实现了经济社会的统筹协调发展。
(二)昆山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情况。昆山市东靠上海,西临苏州,面积927平方公里,总人口62万。2003年全市完成GDp430亿元,财政收入66.25亿元,进出口总额139.25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3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00元。近年来,昆山市大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先后建立了出口加工区、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国家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等特色园区,其中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GDp、财政收入、实际利用外资均占全市的50%左右,2003年在全国40多个国家级开发区综合评估中名列第三;全市共批准外资企业3400家,合同利用外资190亿美元,实际到帐74亿美元,形成了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精细化工三大支柱产业,成为国内重要的IT生产基地之一。
(三)薛城区促进农民增收情况。薛城区是山东省的南大门,面积420.5平方公里,辖6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40.8万。近年来,该区积极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着力破解“三农”问题。2003年,全区新增财政、信贷支农投入1.5亿元,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万亩,获国家和省、部级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品牌12个;发展畜牧小区167处、私营养殖场284个,生猪存栏量14万头,长毛兔存养量258万只。先后引资2亿多元,新建、扩建了金虹食品、捷利木业、申济蒜业等农业龙头企业。目前,全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万人,向区外输出劳务人员2.3万人,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达7.4万人,2001年以来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均达6%以上。
(四)浦东区现代农业发展情况。上海市浦东区坚持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1994年规划建设了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区域面积12.03平方公里,累计投资3亿多元,开发面积近4平方公里,入驻企业60多家,每年接待外来人员20-40万人次。目前,开发区已完成1平方公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形成了种子种苗、设施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生物技术、温室工程安装制造、休闲观光科普教育等六大主导产业。先后被批准为首批2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之
一、国家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国家级绿色蔬菜温室栽培标准化示范区,成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新亮点。
二、几点启示
太仓、昆山、薛城、浦东等地加快发展的措施有力,成效显著,经验可贵。对于我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重要启示:
(一)加快区域发展,必须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太仓等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实际上是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他们每抓住一次发展的机遇,都是以思想解放为前提,在解放思想中快速发展,在快速发展中解放思想。当前,中央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并针对部分行业投资过热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这就需要认真做好中央精神和本地实际结合的文章,紧紧抓住发展不放松,在更高层次上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工作、破解难题,化压力为动力,变考验为机遇,促进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二)加快区域发展,必须全方位对外开放,做好开放型经济的文章。大家在学习考察中普遍形成了一个共识,就是经济发展的差距主要是开放型经济的差距,开放型经济的竞争关键是开发区和园区的竞争。太仓、昆山等地经济的崛起,无不得益于开放型经济抓得早、干得好、上得快。昆山市建立了以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的一批功能性特色园区,太仓市突出太仓港口开发区、太仓经济开发区“两区”开发,引进了一批跨国公司的旗舰型项目和龙头型企业,建立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带和聚集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争取了主动,赢得了优势。特别是面对当前国家土地、信贷政策调整的新形势,更要突出园区的龙头作用和聚集效应,主动承接国际、国内资本的转移,最大限度地吸引外资、激活民资,努力实现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突破。
(三)加快区域发展,必须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工业化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没有工业化就没有现代化。太仓、昆山两市坚持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植了一批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支柱产业、企业集团和知名品牌,走上了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路子。太仓市提出优势和特色是生产力,更是竞争力,着力培植石油化工、造纸、能源、再生资源、环保、旅游等六大特色产业,形成了以德资为主的欧美企业群体、以电子信息和汽车配件产业为主的日韩企业群体、以同济科技园为载体的高新企业群体等三大特色群体。同时,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等第三产业,促进了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快速聚集。他们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产业聚集、培育产业特色、促进产业升级的经验,对于我们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四)加快区域发展,必须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太仓、浦东、薛城等地的实践表明,“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必须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跳出农业调整农业、跳出农村发展农村,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民、转移农民、富裕农民,建立多元化的农民增收机制。一是认真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保障农民资产性收入;二是大力发展高效、特色、生态农业,扶持壮大各类农业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巩固农民生产性收入;三是积极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主攻农民创业性收入;四是建立城乡统筹就业机制,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大力发展劳务输出,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五是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农民福利性收入;六是不折不扣地落实农业税减免等政策,确保农民政策性收入。
(五)加快区域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太仓、昆山等地认识早、行动快,统筹发展的思想已经贯穿于工作实践之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太仓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同步推进新港区、新城区、新社区建设,营造了最宜人居、最宜创业的人文环境。昆山市推行征用土地补偿“年薪制”、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三道保障”,建立了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救助机制。他们的经验启示我们,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积极实施就业再就业、“村村通”、扶贫济困等民心工程,从解决群众最现实、最关注的吃水、就医、行路等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他们更多地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六)加快区域发展,必须着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太仓、昆山等地的经验表明,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必须始终把环境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生命线”来抓。要最大限度地简化程序、提高效率、方便群众,着力打造“有限政府”、“透明政府”、“便民政府”,努力营造透明高效的服务环境。要扎实推进平安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努力营造稳定乐业的社会环境。发展的决定因素,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在太仓、昆山等地工作创一流、发展高速度、城乡大变化的背后,是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超常规的辛勤付出。必须始终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以事业选人,凭政绩用人,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干部群众争先创优的干事创业环境。
第四篇:关于赴太仓、昆山、薛城、浦东学习考察情况的报告
6月5日至10日,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我们在支部组织员王老师的带领下,到江苏省太仓市、昆山市、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和上海浦东开发区进行了学习考察。大家通过看现场、听介绍、谈体会,一致认为感触很深、收获很大,很受教育、启发和鼓舞,可以说上了一堂生动、实际、深刻的发展课、开放课。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太
仓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太仓市位于江苏省东南端,面积823平方公里,总人口45万,辖7个镇2个省级开发区。近年来,太仓市发挥紧沿长江和紧靠上海的独特优势,做好“以港强市”和“接轨上海”两篇文章,突出提升开发开放水平、产业发展水平、城市建设水平、环境建设水平和干部队伍素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2002年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指数列全国百强县(市)第九位。2003年完成GDP210亿元,人均超过5500美元,分别列江苏省第七位和第三位;实现财政收入21.6亿元,人均4800元,分别列江苏省第七位和第五位;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608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689元,均居江苏省第四位。目前,全市累计引进外资企业2126家,投资总额近100亿美元,注册外资50多亿美元,其中太仓港口开发区、太仓经济开发区进驻项目投资55亿美元,建成项目投资27亿美元,总投资18亿美元的玖龙纸业和总投资120亿元的环保电厂先后落户太仓。2003年底,共引进外来民资项目220个,投资总额87.2亿元,实际到帐56.8亿元,兴办私营企业4146家,注册资本51.2亿元,名列苏州各县市第一。形成了石油化工、造纸、能源、再生资源、环保、旅游休闲六大特色产业和欧美、日韩、高新技术三大特色企业群体。同时,高标准实施了沿江、邻沪433平方公里的规划编制,2003年成功举办了中国太仓首届郑和航海节,扎实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致力于事业、服务于人民”主题教育以及建设学习型机关活动,实现了经济社会的统筹协调发展。
(二)昆山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情况。昆山市东靠上海,西临苏州,面积927平方公里,总人口62万。2003年全市完成GDP430亿元,财政收入66.25亿元,进出口总额139.25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3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00元。近年来,昆山市大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先后建立了出口加工区、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国家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等特色园区,其中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GDP、财政收入、实际利用外资均占全市的50左右,2003年在全国40多个国家级开发区综合评估中名列第三;全市共批准外资企业3400家,合同利用外资190亿美元,实际到帐74亿美元,形成了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精细化工三大支柱产业,成为国内重要的IT生产基地之一。
(三)薛城区促进农民增收情况。薛城区是山东省的南大门,面积420.5平方公里,辖6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40.8万。近年来,该区积极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着力破解“三农”问题。2003年,全区新增财政、信贷支农投入1.5亿元,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万亩,获国家和省、部级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品牌12个;发展畜牧小区167处、私营养殖场284个,生猪存栏量14万头,长毛兔存养量258万只。先后引资2亿多元,新建、扩建了金虹食品、捷利木业、申济蒜业等农业龙头企业。目前,全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万人,向区外输出劳务人员2.3万人,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达7.4万人,2001年以来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均达6以上。
(四)浦东区现代农业发展情况。上海市浦东区坚持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1994年规划建设了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区域面积12.03平方公里,累计投资3亿多元,开发面积近4平方公里,入驻企业60多家,每年接待外来人员20-40万人次。目前,开发区已完成1平方公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形成了种子种苗、设施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生物技术、温室工程安装制造、休闲观光科普教育等六大主导产业。先后被批准为首批2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之
一、国家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国家级绿色蔬菜温室栽培标准化示范区,成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新亮点。
二、几点启示
太仓、昆山、薛城、浦东等地加快发展的措施有力,成效显著,经验可贵。对于我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重要启示:
(一)加快区域发展,必须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太仓等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实际上是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他们每抓住一次发展的机遇,都是以思想解放为前提,在解放思想中快速发展,在快速发展中解放思想。当前,中央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并针对部分行业投资过热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这就需要认真做好中央精神和
本地实际结合的文章,紧紧抓住发展不放松,在更高层次上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工作、破解难题,化压力为动力,变考验为机遇,促进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二)加快区域发展,必须全方位对外开放,做好开放型经济的文章。大家在学习考察中普遍形成了一个共识,就是经济发展的差距主要是开放型经济的差距,开放
型经济的竞争关键是开发区和园区的竞争。太仓、昆山等地经济的崛起,无不得益于开放型经济抓得早、干得好、上得快。昆山市建立了以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的一批功能性特色园区,太仓市突出太仓港口开发区、太仓经济开发区“两区”开发,引进了一批跨国公司的旗舰型项目和龙头型企业,建立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带和聚集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争取了主动,赢得了优势。特别是面对当前国家土地、信贷政策调整的新形势,更要突出园区的龙头作用和聚集效应,主动承接国际、国内资本的转移,最大限度地吸引外资、激活民资,努力实现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突破。
(三)加快区域发展,必须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工业化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没有工业化就没有现代化。太仓、昆山两市坚持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植了一批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支柱产业、企业集团和知名品牌,走上了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路子。太仓市提出优势和特色是生产力,更是竞争力,着力培植石油化工、造纸、能源、再生资源、环保、旅游等六大特色产业,形成了以德资为主的欧美企业群体、以电子信息和汽车配件产业为主的日韩企业群体、以同济科技园为载体的高新企业群体等三大特色群体。同时,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等第三产业,促进了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快速聚集。他们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产业聚集、培育产业特色、促进产业升级的经验,对于我们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四)加快区域发展,必须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太仓、浦东、薛城等地的实践表明,“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必须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跳出农业调整农业、跳出农村发展农村,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民、转移农民、富裕农民,建立多元化的农民增收机制。一是认真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保障农民资产性收入;二是大力发展高效、特色、生态农业,扶持壮大各类农业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巩固农民生产性收入;三是积极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主攻农民创业性收入;四是建立城乡统筹就业机制,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大力发展劳务输出,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五是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农民福利性收入;六是不折不扣地落实农业税减免等政策,确保农民政策性收入。
(五)加快区域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太仓、昆山等地认识早、行动快,统筹发展的思想已经贯穿于工作实践之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太仓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同步推进新港区、新城区、新社区建设,营造了最宜人居、最宜创业的人文环境。昆山市推行征用土地补偿“年薪制”、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三道保障”,建立了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救助机制。他们的经验启示我们,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积极实施就业再就业、“村村通”、扶贫济困等民心工程,从解决群众最现实、最关注的吃水、就医、行路等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他们更多地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六)加快区域发展,必须着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太仓、昆山等地的经验表明,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必须始终把环境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生命线”来抓。要最大限度地简化程序、提高效率、方便群众,着力打造“有限政府”、“透明政府”、“便民政府”,努力营造透明高效的服务环境。要扎实推进平安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努力营造稳定乐业的社会环境。发展的决定因素,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在太仓、昆山等地工作创一流、发展高速度、城乡大变化的背后,是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超常规的辛勤付出。必须始终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以事业选人,凭政绩用人,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干部群众争先创优的干事创业环境。
第五篇:关于赴太仓、昆山、薛城、浦东学习考察情况的报告
一、基本情况
(二)昆山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情况。昆山市东靠上海,西临苏州,面积927平方公里,总人口62万。2003年全市完成gdp430亿元,财政收入66.25亿元,进出口总额139.25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3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00元。近年来,昆山市大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先后建立了出口加工区、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国家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等特色园区,其中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gdp、财政收入、实际利用外资均占全市的50%左右,2003年在全国40多个国家级开发区综合评估中名列第三;全市共批准外资企业3400家,合同利用外资190亿美元,实际到帐74亿美元,形成了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精细化工三大支柱产业,成为国内重要的it生产基地之一。
(四)浦东区现代农业发展情况。上海市浦东区坚持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1994年规划建设了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区域面积12.03平方公里,累计投资3亿多元,开发面积近4平方公里,入驻企业60多家,每年接待外来人员20-40万人次。目前,开发区已完成1平方公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形成了种子种苗、设施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生物技术、温室工程安装制造、休闲观光科普教育等六大主导产业。先后被批准为首批2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之
一、国家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国家级绿色蔬菜温室栽培标准化示范区,成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新亮点。
二、几点启示 太仓、昆山、薛城、浦东等地加快发展的措施有力,成效显著,经验可贵。对于我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重要启示:
(一)加快区域发展,必须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太仓等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实际上是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他们每抓住一次发展的机遇,都是以思想解放为前提,在解放思想中快速发展,在快速发展中解放思想。当前,中央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并针对部分行业投资过热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这就需要认真做好中央精神和本地实际结合的文章,紧紧抓住发展不放松,在更高层次上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工作、破解难题,化压力为动力,变考验为机遇,促进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二)加快区域发展,必须全方位对外开放,做好开放型经济的文章。大家在学习考察中普遍形成了一个共识,就是经济发展的差距主要是开放型经济的差距,开放型经济的竞争关键是开发区和园区的竞争。太仓、昆山等地经济的崛起,无不得益于开放型经济抓得早、干得好、上得快。昆山市建立了以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的一批功能性特色园区,太仓市突出太仓港口开发区、太仓经济开发区“两区”开发,引进了一批跨国公司的旗舰型项目和龙头型企业,建立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带和聚集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争取了主动,赢得了优势。特别是面对当前国家土地、信贷政策调整的新形势,更要突出园区的龙头作用和聚集效应,主动承接国际、国内资本的转移,最大限度地吸引外资、激活民资,努力实现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突破。
(三)加快区域发展,必须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工业化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没有工业化就没有现代化。太仓、昆山两市坚持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植了一批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支柱产业、企业集团和知名品牌,走上了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路子。太仓市提出优势和特色是生产力,更是竞争力,着力培植石油化工、造纸、能源、再生资源、环保、旅游等六大特色产业,形成了以德资为主的欧美企业群体、以电子信息和汽车配件产业为主的日韩企业群体、以同济科技园为载体的高新企业群体等三大特色群体。同时,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等第三产业,促进了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快速聚集。他们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产业聚集、培育产业特色、促进产业升级的经验,对于我们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四)加快区域发展,必须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太仓、浦东、薛城等地的实践表明,“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必须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跳出农业调整农业、跳出农村发展农村,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民、转移农民、富裕农民,建立多元化的农民增收机制。一是认真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保障农民资产性收入;二是大力发展高效、特色、生态农业,扶持壮大各类农业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巩固农民生产性收入;三是积极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主攻农民创业性收入;四是建立城乡统筹就业机制,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大力发展劳务输出,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五是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农民福利性收入;六是不折不扣地落实农业税减免等政策,确保农民政策性收入。
(五)加快区域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太仓、昆山等地认识早、行动快,统筹发展的思想已经贯穿于工作实践之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太仓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同步推进新港区、新城区、新社区建设,营造了最宜人居、最宜创业的人文环境。昆山市推行征用土地补偿“年薪制”、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三道保障”,建立了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救助机制。他们的经验启示我们,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积极实施就业再就业、“村村通”、扶贫济困等民心工程,从解决群众最现实、最关注的吃水、就医、行路等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他们更多地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六)加快区域发展,必须着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太仓、昆山等地的经验表明,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必须始终把环境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生命线”来抓。要最大限度地简化程序、提高效率、方便群众,着力打造“有限政府”、“透明政府”、“便民政府”,努力营造透明高效的服务环境。要扎实推进平安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努力营造稳定乐业的社会环境。发展的决定因素,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在太仓、昆山等地工作创一流、发展高速度、城乡大变化的背后,是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超常规的辛勤付出。必须始终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以事业选人,凭政绩用人,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干部群众争先创优的干事创业环境。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