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爱心点亮学生心中的灯
爱心点亮学生心中的灯
——郭熙海师德师风先进材料
郭熙海,男,1962年出生,中共党员,1986年9月参加工作。几十年的教学生涯里,他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灵活创新的教学方法,丰硕的教学业绩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带动了我校教师,激发了大家的工作热情。在工作中他严格要求自己,把爱心洒在学生柔嫩的心田,把团结融在教师队伍行列,把奉献留给学校的每个角落,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广大教师的一致认可。一,爱岗敬业,工作第一
他总把工作放在第一位。他曾对年轻的教师说:“你们不要总抱怨,只有你热爱这个职业,你们才会从中得到快乐和幸福。我热爱我的岗位,就像轮船热爱海洋。海洋给轮船塑造了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灵魂;教育事业提高了我生命的高度,让我从中看到自己是个有用的人,让我认识到自己的最大价值。”作为一个老教师,他从没有倚老卖老的行为。他一直积极,主动,勤奋的工作。每天他总是提前一个小时到校,每天他总是先改完前一天布置的作业才上当天的课。他的家离学校很远,每天骑车风雨无阻,即使家里出了什么事,也很少请假。他的妻子总是对我们这些同事不理解地说道:“你们瞧我们家的老郭都五十岁的人了,还那么拼搏干嘛?又不是卖给了学校?”而他自己认为:工作嘛,就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全力以赴。凡事只要对集体工作有利,只要我能做,需要我做,不管是不是我的责任我都愿意去做。正是由于他的工作态度,所以工作表现屡屡被同行称赞。二、一腔热忱,学生第一
他爱他的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等方面。不管雨有多大,路有多滑,北风有多冷,他都风雨兼程。因为他知道那里有一群孩子在等着,盼着。冬天他曾经把孩子们冻得通红的手放在手中搓暖;夏天中午他把自己的饭给没带饭的孩子吃。平时经常和他们做游戏聊天讲故事,孩子们都喜欢他。记得有一年夏天,天下了很大的雨。学校门口地势低洼,积了很多的水,一片汪洋。很多同学在上学的路上不知所措,有的还哭了。他看见了,立刻穿上靴子,打着伞顶着大雨一步一滑地去背孩子们。孩子们看见他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后来又来了几个老师和他一起把孩子们一个一个背了过来。回到班级他发现有一个孩子的衣服全湿了,在那里瑟瑟发抖。他赶紧让学生换上他的衣服。那位学生穿上那又肥又大的衣服,他高兴的很,因为他感到了温暖。同学们都对他投去了羡慕的目光。他的所作所为在当地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传为佳话。
三、工作细致,不放弃一位学生
盘塘小学是个村办小学,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当地的学生大部分都到城区小学去了,剩下来的学生主要是家庭条件比较差,或者是留守儿童。这样的学生性格差异比较大,各种性格的学生比比皆是,如何才能做到全校一盘棋,全班一条心,将这些孩子培养成健康向上的学生,让他们带着一颗希望之心进来,怀着一颗感恩之心离开学校。他认为首先在于老师本身。有人说过,孩子是没有错的,他们有自己思考的能力。他们可能会对每件细小的事情无限的延伸放大,也可能在某件事情上作出轻率的判断。这个时候,需要老师用心去感受他们,爱护他们,赢得他们。如何才能走进他们私人空间?让他们和老师达到亦师亦友的关系,做为老师,首先要牢固树立“育人先做人,正人先正己”的意识。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不可推卸的担当。
在学习上他对全体学生负责。教师教书育人应是面对全体学生,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必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他们各个方面的发展。他从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每一节课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研究提问回答问题。特别是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更是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他把他们平均分配到不同的学习小组,组里的其他成员时刻关心帮助他的学习,如果该生有了进步给小组加分给他一颗红星做为鼓励。不仅如此,郭老师经常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找这样的同学到办公室单独的补课,谈心,和他们交朋友,关心他们的生活,使之感受到老师的温暖,知道老师没有嫌弃他们,知道老师是爱他们的。同时也了解他们学习不好的真正原因,并给予心理上的鼓励支持。如有其他的困难他也千方百计的帮助解决,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帮助学生扫除学习上的一切障碍。在他们班,没有一个学生流失,也没有一个差生。同事们问他有什么秘诀,他就给大家讲了一个事例:他班有个叫吴杰的同学,以前,他学习很不好,考试从来不及格,平时也不说话。他的父母在外地打工,他常年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也没什么文化,对他的学习过问的也少。他就一点一点地疏导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之明白学习的目的,上课时经常表扬他鼓励他,渐渐的他对学习感兴趣了,一点一点的进步了。期末时考试打了84分的好成绩。他天真的问老师:“老师,我不是差等生了,是吗?”他就告诉吴杰:“我从来没有认为你是差等生,我对你一直都有信心,努力吧,我相信你一定还会取得更好的成绩。你一定是父母的骄傲。”这个孩子听了后眼睛里闪烁着自信的光芒。郭老师他常说:“我不仅仅是他们的老师,我还是他们最知心的朋友,他们有事都愿意和我分享,我也愿意聆听他们心灵的声音,这样能更好了解他们的情况,更好的开展我的工作。我有多少个学生就有多少个朋友,彼此平等,诚实信任。”
在班级管理方面,他注重班风、学风建设。他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形式,促进学生自理自治,重点落实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要求学生根据校纪班规,定出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目标,运用“比谁成绩好、比谁进步快”、“一帮一”、“一对一”的互帮形式,班上常年开展“星级标兵”评比竞赛活动,每月评比一次,学生自己制定评比方案,然后分小组评,最后班主任审核,评比优秀者给予加授星级,此举极大程度上形成比学、赶、帮、超的热潮,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
四、刻苦学习,硕果累累
2000年获武穴市“德育先进个人”称号。
2001年获武穴市“优秀党员”称号。
2010年被评为武穴市模范教师 2011年获武穴市“德育先进个人”称号。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承担着人的思想文化传播新生一代的培养,各种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造就等艰巨的任务。他一直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只有那样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他要用心中的爱点亮学生心灵的灯光。他要尽自己全部的力量让学生羽翼丰满,使之飞得更高更远,让学生成为蓝天的骄傲。
第二篇:用爱心点亮她心中的灯
用爱心点亮她心中的灯
做为一名教师,我一直都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教师;总希望自己把教育做好,让孩子快乐的成长。但我也时常苦恼:我自身的能力有限,我曾无数次地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想上好每一节课,让每个孩子都学好,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所收获,让每一个孩子能得到发展,但总是效果甚微。我只能在教育的路上不断地摸索着缓缓前进。
我担任小学三年级班主任,我班共40名学生,其中留守孩子有3名,虽然人数不多,但因缺乏家教或无人管理而存在着一些问题。有的沉默寡言,例如:刘璐就是其中的一个。她刚上小学父母就去打工,她便由爷爷奶奶抚养。由于老人溺爱孩子,处处依着她,养成了不好的学习习惯,经常不完成学习任务。存在的问题也很多,作为班主任,我就从以下几方面去帮助她。
1、用“爱”弥补留守生情感的缺失,为他们营造宽松的教育环境。在心理我们要对留守儿童高度重视,给他们营造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既要教他们成才,更要教他们做人。我多次邀请她去我家玩,给她做好吃的,让留守生融入集体,在活动中培养他们尊老爱幼、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勇于创新的好品质。要主动关心爱护留守生的学习、生活,定期向家庭反映孩子在校表现及学习情况,努力取得家长的配合,促进留守儿童这一群体健康成长。
2、物质帮助,许多留守生,特别是女生,感情细腻,需要老师更多的关爱,一个善意的眼神,一个温暖的问候,就是消除他们心灵阴郁的“灵丹妙药”。只要我们用的恰当,的确能受到良好的效果。我送给她一些漂亮衣物,怕她晚上睡觉孤单,送给她一个布娃娃。该学英语了,于是我就买了一个学习机送给她,她笑了。
3、用心辅导,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上的障碍,培养自信心
由于留守生父母不在身边,对于孩子的学习无从监督和辅导。或监护人又由于家庭负担过重,繁重的农活让他们没有闲暇顾及到留守生学习。作为班主任我每天利用休息时间给她辅导功课,帮助他们找到学习上的一些误区,教会他们学习的一些方法。使他们对学习感兴趣,同时也充满了对生活的自信。
最后,让我们大家一起携手同心去帮助那些需要关心的孩子们吧!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去把教育事业推向巅峰。
第三篇:奉献爱心点亮心灯
奉献爱心点亮心灯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位教社会学的大学教授,曾叫学生去巴尔的摩的贫民窟,调查200名男孩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环境,并对他们的未来发展做一评估。这些大学生对每个男孩所做的结论都是“毫无出头的机会”。
25年后,另一位教授发现了这份研究资料。好奇之余,他开始了后续调查,想了解昔日这些男孩今天到底是何状况。令人惊叹的是,除了20名男孩搬离或过世,剩下的180名中居然有176名成就非凡,其中担任律师、医生或商人的比比皆是。
惊讶之余,教授决定深入调查此事。他逐一拜访当年曾受评估的这些人,并向他们请教同一个问题:“你今日成功的最大原因是什么?”结果,这些曾被认为“毫无出头机会”的昔日男孩的回答惊人地一致:“因为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师。”面对教授探询的目光,男孩们儿时的老师——一位满目慈祥的老太太,嘴角绽开淡淡的微笑:“哦,其实也没什么,我爱这些孩子。”
“爱这些孩子”,就是如此简单、如此朴素、如此真纯!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揭示的正是崇高的师爱对孩子一生的影响!
师爱,是一种时代的精神,体现了教师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师爱,又是一种平凡的精神,体现了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把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和回报,具体落实到自己的事业上,在普通教学岗位上,恪尽职守、淡泊名利、执着追求。
人的一生也许都是这样过,人与人的差别在物质上也许只是穿得好一些,吃得好一些,用得好一些,但是,学习了三平精神,我们更加清醒的认识到:为人肯定、被人需要、不断追求才是最为重要的。让我们改变心境,心态。化苦为乐,苦中作乐,恰当地给自己目标定位,用这无数个全身心,去呵护每一个孩子!工作中,我们应该拥有“三心”:
一、拥有伟大的“平凡心”。
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作为教师,就应该对孩子有持续而又满腔的爱,就应该是“神”,是社会人心中的神,是家长心目中的神,更是孩子心中的神。
有这样一位教师,她是一位平凡的特教教师,她坚守自己的理想,坚守自己的追求,坚守自己的师德,坚守自己的生活。28年无怨无悔,从青年到暮年,一年又一年的为着一群特殊的孩子付出。付出的何止是青春,俨然是整个身心啊。她就是受胡锦涛总书记亲切接见的孙晨老师,她30年如一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高尚师德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孙老师语录:“外人说,我们天天跟这样一群孩子打交道,是跳进火坑里了。可我不这么认为。比起孩子们,我们是幸运的,因为至少我们还可以看见这五彩斑斓的世界、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虽然我们的学生不会说话,但他们与普通孩子一样,对事物是有自己的看法的。而作为教师,我们就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让他们原本灰暗的世界变得色彩缤纷,让他们能像正常人一样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是啊,看着我们的学生有耳听不到美妙的声音,有口不能叫一声„妈妈‟,有眼看不到美丽的世界,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会因了解他们而洒下同情的泪水,但作为他们的老师,就应该是平凡的“神”,把爱化作涓涓细流,用爱心树立学生健全的人格,细节养成习惯,努力让每一位学生拥有一个快乐,自立,又能够发挥出自己独特潜能的学生时代。
二、拥有满腔的“平静心”。
这些年来,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教育行业也造成了很大的污染。面对诱惑,投身商海的教师大有人在,贪占学生便宜的教师也不乏其人。所以教师拥有一颗能抵御社会不良侵袭的“平静心”何其重要。
爱与责任是师德的灵魂,责任也是一种爱。教师以这种爱与责任为出发点,我们才能不停地教育自己、完善自己,才能靠近学生。
也有这样一位教师,扎根在山区讲台,30个春夏秋冬,30载呕心沥血,她就是卸甲坪村女教师王生英,她如一枝傲雪凌霜的红梅,默默地绽放在大山深处,散发出全部幽香。在30年的教学生涯中,为了她钟爱的教育事业,王生英不断地用残疾之躯搏击多舛的命运,谱写出一曲曲感人肺腑的教坛乐章,后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两袖清风,衣带渐宽终不悔;三尺讲台,为伊消得人憔悴。如果放弃教育,她可能拥有美丽的人生,如果放弃教育,她可能安享快乐和幸福,但她坚守一片净土,摸爬滚打,一路走来,有欢笑,也有泪水,有风雨,也有彩虹。任凭学生换了一批又一批,校舍换了一回有一回,不变的,是她对学生的那份关爱;坚持的,是对育人的那种责任;执着的,是爱与责任同行。
其实,这种满腔的“平静心”还是源于爱,师爱的力量如此巨大。我们不妨设想,当孩子的童年尽享师爱的雨露,当童年的每一个日子都能沐浴师爱的阳光,那么——真爱的种子便会欣然破土而出,吐出青翠的叶芽,绽放美丽的花朵,结出甜美的果实,尽展生命的活力。知识的大树便会愈加枝繁叶茂,引来小鸟啁啾、蜜蜂翩飞、蝴蝶起舞,充溢生命灵动之态。
三、拥有强烈的“平常心”。
曾经有人说过:“每个教师都是一位雕塑家,他的一举一动都在雕塑着自己,也在雕塑着学生。”有人用“春蚕到死丝难尽,蜡炬成灰泪不干”来形容春蚕,那我们教师就要和春蚕一样有用不尽的丝。有人说教师是蜡烛,那我们就应该燃烧我们短暂的生命来发出更耀眼的光芒;有人说教师是人梯,那我们就该成为驾成学生走向成功的通道;有人说教师是园丁,那我们就要用汗水去浇灌每一颗花朵。教师既是一个光荣的称号,又是一个崇高的使命。虽然我不能做象汶川大地震中为了保护学生生命而献出自己生命的英雄老师一样,但我们至少能像平常的爸爸妈妈一样,去无私奉献,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
在孩子不小心犯错时,给予宽容的一笑;在孩子胆怯不敢向前时,给予真心的抚慰与鼓励;在孩子调皮捣蛋时,给予真诚的批评,又送上和风细雨的叮咛;是呀,请谨记:把微笑绽开给孩子,鼓励传达给孩子,关爱赠送给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尽享教育的真爱。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发出这样的教育感言:“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的确,没有热爱,就没有教育。孩子尚小,年幼的他们心智还不成熟,不小心犯错也好,故意捣蛋也罢,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他们需要的不是大声呵斥,不是严厉苛责,而是来
自老师的,来自亲人的,甚至来自全社会的关爱。真爱无痕,真水无香。只有博大、宽广、不求回报的师爱,只有浸润在生命里的崇高的师爱,才能成就孩子童年的美丽和人生的梦想!
当我们的孩子享受着师爱雨露的滋润,沐浴在师爱的阳光下,犹如春苗节节拔高,茁壮成长的时候,我们才可以自豪地说: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我们的孩子享受着真正的教育、良好的教育。
孩子们的名字既叫明天,也叫今天。孩子们的明天应当是美好的,孩子们的今天也应是幸福的。教师既是孩子们美好明天的指引者和建设者,又是孩子幸福今天的缔造者和保护者。让我们尽心尽力为为孩子们缔造幸福,因为一切缘自爱!
第四篇:用爱点亮学生心中的灯
用爱点亮学生心中的灯
五亩乡中心小学黄 英 德
用爱点亮学生心中的灯
我叫黄英德,是五亩乡中心小学的一名普通教师,自参加工作以来,我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谦虚认真、精益求精、任劳任怨的态度,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地完成学校布置的工作任务,注重民主管理班级。矢志教学改革,求实创新,敢于拼搏,勇于奉献,团结协作,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教育过程中,能够关爱学生,真诚奉献。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热爱学生。关心学困生,以真挚的爱去体贴、关心、感化学生,让学生在集体中感受到温暖。
班主任工作很累,事情很多,很操心,有的时候也会心烦,这都是免不了的,但是,当我走上讲台,看到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当我看到我的学生在你教育下有很大的改变,当我被学生围着快乐的谈笑,当学生把我当成最好的朋友,当家长打电话来告诉我,孩子变了,变的懂事听话了……那快乐是从心里往外涌的。“用爱点亮学生心中的灯。”每次看见这句话,我都会不由自主地问自己,我点亮学生心中那盏灯了吗?参加工作我就开始当班主任,时间已经过去5年了,在这5年的教育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老师给学生的那份爱是多么的重要,自始至终我都是在用我自己的方式,用我自己的那份热情去走近孩子,去关爱我的学生。爱就是信任、是尊重、是鞭策、是鼓励。在我的心中,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对每个孩子我都是一视同仁。每年所带的班级,总会有几个调皮的孩子,确实让我大伤脑筋,面对这几个孩子,我没有呵斥他们,而是给以宽容和善待,多给他们讲道理,对他们的这种爱绝不是迁就,更不同于溺爱。学生毕竟年龄还小,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但是,如果他们有了比较大的缺点和犯了严重的错误,绝不姑息,一定要严格要求,并帮助他们规范自己的行为,必要时给以处罚。
郭振亮是我去年班里一名大龄后进学生,16岁了还读六年级,周围十里八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仅如此,打架、骂人、上网样样精通,真可谓家长恨、老师怕、群众骂。面对这样的“调皮蛋”我一没嫌弃、二没挖苦、讽刺。而是利用他劳动突出的优点进行诱导,教育他树立自信、自尊心,克服缺点,完善自我。伍嘉豪是班级里的一个单亲家庭孩子,这个孩子九岁就失去了母亲,刚开学不久和几个同学闹矛盾,下晚自习,就悄悄离开学校,可把我急坏了,问谁都没人知道,最后才知道他一个人跑了回去了,我当晚就赶到他家里询问了情况,知道他容易激动,随后我一直特别注重对他的关心。但再一次的不幸又降临到这个孩子的身上,去年五月,他爸爸的心脏病又一次复发了,进了医院,但很快因治疗无效而离开了,几天后,他姑父和姑姑把孩子送到学校时,孩子眼睛都哭肿了,见到我们,又伤心的哭了,我看着这个可怜的孩子也忍不住流泪了。之后孩子在学校,发现他话也不多,总是坐着发呆,我就利用课余时间把他叫到办公室和他谈心,来开导他,鼓励他,慢慢的孩子从悲伤的感情中走出来了,最后经过自己努力,以不错的成绩顺利进入了中学。
人和人之间只有心与心的碰撞,才能达到情与情的交融。我爱每一个学生爱得极有分寸,在我满腔的爱心之中,始终有股严格劲儿。我常对学生们说:“不求你们人人成材,但愿你们个个成人。”我每接一个新班,第一次班会总要求学生做诚实、正直、正派的人,做有远大理想的人,做有丰富感情的人。把为人民多做贡献作为自己的理想。可这些要求怎样才能浇到孩子们的心上呢?我信奉的只有一条 :以身作则。我坚持每天同学生们一起值日,学校大扫除,脏活、累活我抢着干,在寒冷的冬季,提前到校亲手为学生升好炉子,没几次,同学们都跟我抢着干、不让我干。我的率先垂范深深的教育着每个学生,我的学生没有一个怕脏、怕累,叫苦的,我的班级常常被评为优秀班级。
育人育心,让心灵交汇。我常对同学们讲:“在学校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做人,把人做好了,学习自然就上去了!”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除了要给孩子爱和信心外,还应该和学生融为一体,走进学生的心灵。经常和家长联系,和学生谈心是走进学生心灵的最佳途径。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忧学生之所忧,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孩子自然会和你亲近,同时班主任也应该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示给学生,把你心里的想法告诉孩子们,让他们知道老师是多么的关心和爱护他们,这样师生之间的感情才会越来越浓。
记得2010年我带的学生,就那我教的英语来说吧:进班的时候竟然有十六个同学不及格,当时我有些担心。为此第一节课我就对学生做了次检测,发现有三个同学对二十六个英文字母还都不能熟读和书写。我想:基础这么差,我能否把他们教好?但我没有灰心,我通过同他们多次谈话,增强自信心等方式。要求他们别人一次能完成的任务,让他们可以分两次到组长处去完成;别人用一倍时间能做的事情,他们就用用两倍时间去做,结果慢慢的他们赶了上来。这次考试后英语有七个不及格,其中有三个是50多分,我肯定他们了这段时间取得的进步,继续鼓励他们锲而不舍继续努力,定会有更大的进步!同样对于其它学科我也鼓励支持他们。之后,有一部分同学主动找我谈话,分析成绩,说出他们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自己的成绩制定了自己中考的奋斗目标,我感到十分欣慰。我试想:我的爱心加上同学们的自信心,再加上同学们的努力奋斗,我们班前途定会一片光明!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很有挑战性的工作,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世界,要想成为每一个学生的朋友,要想得到每一个学生的信任,需要付出很多的心血。但是,这一切都很值得,因为你得到的将是一个美丽的世界!工作着是美丽的!班主任的工作虽然繁杂而无序,但是只要我们辛勤耕耘,撒播爱的种子,相信来年一定会收获累累果实。努力吧,老师们,让我们用爱支撑教育的一片蓝天!
五亩乡中心小学黄英德
第五篇:把我们心中的灯点亮
把我们心中的灯点亮 2008-11-14 14:45:29
王 天 琦
十一月七日,睢宁中学礼堂,突破睢宁辩论赛,又一次集体的感动。上一次是四月二十六日,睢宁,再一次出发。
一般而言,辩论赛的受众面是比较窄的,在决定向全县人民直播前我们还比较担心收视率,但当晚现场的热度和收视群众的反映,打消了我们最初的疑虑。事后总结出许多成功的经验,但最根本的还在于,辩论的题目离老百姓的生活很近:突破睢宁,整顿官风和改变民风哪个更重要?软环境和硬环境哪个更重要?实现家中不进贼,是依靠公安严打还是要群防群治?
这些辩题说大也大,说小也小,大到可以洋洋洒洒,汗牛充栋。小到其实就是一件事,一件家长里短。说它大,它决定一个地区发展的脉络,说它小,它每时每刻都发生在我们身边,或者就发生在自己身上。
各位辩手唇枪舌剑,观点碰撞、思想交锋;现场观众语言生动,诙谐幽默,高潮迭起。真的是一场听觉的盛宴,语言的舞蹈。整场辩论赛唯一的缺点和不足是我出现的太过频繁,大量使用我的影像、讲话,辩手过多地引用我的讲话,不好,今后要避免。这也提醒我,平常的新闻报道不要太突出个人的色彩,要让更多的民众发声、让更多的民众成为社会生活的主角。这不是一个人的县城,不能培养一个人的政治。既然是比赛,就要分胜负,但这种胜负是比赛技巧的角逐,并不表明辩题孰是孰非。事实越讲越清,真理愈辩愈明。相信辩论过后,社会各界对这些问题都会有新的更深入的思考。引发大家一起思考睢宁发展的症结,针砭流弊,清污除垢,从思想文化领域为突破睢宁做好充分的准备。
社会的大变革往往来自大辩论,很多人还记得30年前在中国大地兴起的改变中国命运的真理标准大讨论。三十年倏忽间,我们这场辩论能否点燃人们的心智呢?不管怎样,要努力在思想碰撞中达成共识,在统一思想中凝聚力量,全力推动“突破睢宁”的实现。这正是县委、县政府举办辩论赛的根本目的。
官风和民风哪一个更重要?官风对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多时候,它甚至决定了一个地区的发展方向。群众对睢宁的官风鞭挞甚多、贬斥甚多。的确,我们的干部队伍中存在许多缺点和不足,有些问题甚至还比较严重,损害了群众的权益,损害了社会发展的肌体。对此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解决问题,勤政肃贪、禁酒令、拉练工作法、领导干部问责制度等等。但我们也要看到,每一名干部都来自老百姓、是老百姓的一分子,有着和老百姓一样的血气呀。因此,每一名普通大众都肩负着匡正官风的责任,去审视官员的同时也应当审视自己。最近,禁酒办反映,连续接获四起饮酒的举报,经查都不属实,有的还属恶意举报。举报过后手机卡便不用了,或者举报的是公用电话根本无法对证,或者说我没举报,刚才手机不在我手里可能是别人用了我的手机等等,这些也让我想到了网络。为了畅通和群众联系的渠道,我和我的同事利用中国睢宁网、西祠胡同睢宁同乡部落、睢宁论坛上网办公,回答网友提问,根据网上的信息,为群众解决了不少问题,很好地实现了和民众的沟通。但不久,网上开始出现许多人身攻击的帖子,谩骂、诬陷、诽谤,纷至沓来,有的仅仅是家庭纠纷,也包装成黑社会恶斗,不惜亮出家丑以期吸引各方面的眼球。一时让外人惊诧,睢宁又怎么了?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啊?!仿佛睢宁陷入了动荡。可明明睢宁是晴朗的天啊!我很注意浏览其他县区的网站,温情多了,和气多了,展现出让人留恋的家乡风貌,每每想到这些,心中总觉得不是滋味。
有些同志告诉我:在睢宁要毁掉一个干部很简单,那就是放出风来“他要提拔”!然后各种来信蜂拥而至就会把这人毁掉。我说:不至于吧,这太极端了。然后他们举出若干例子,我久久无语。一个干部调整的时候人民来信多了,领导干部慎重起见也许会把这一人事调整方案放一放,这样一来,这个干部的机遇可能就错过了。待得善恶是非弄清楚证明其无辜,还有什么意义呢。这样的结局,受影响的不仅仅是被提拔重用的人,而是一大批。这就像一支队伍穿行隧道,如果前面的人顺利过关,后面的人便可以次第跟上并冲出去,前面的人总也过不了关,队伍就会愈排愈长;假如后面的人连隘口的光亮都看不到就会绝望、心浮气躁,秩序更加难以维持,免不了局面发生混乱以致相互冲撞,甚至厮打、践踏。这样的环境里有受益者么,没有,都是受害者!我真心地希望在睢宁能够形成这样的社会风气:让成功的人不骄傲,感恩于他获得的一切;让失败的人不气馁,还有从头再来的机会。只有这样才会让久居的人感恩,让远行的人牵挂啊!
讲这些话并不是要袒护什么人。一个干部出了大问题,必须受到惩戒,今年县委县政府的力度非常大,有目共睹。很多同志甚至领导提醒我:这样很好,在睢宁就应该这样,但你要坚持住啊!其实,惩处干部是件非常痛心的事,既要忍受内心深处的煎熬,又要承受来自方方面面、形形色色的巨大压力,睢宁干部作风的转变是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目前取得的成绩是初步的,其基础还不牢固。因此,我们的措施都不是权宜之计,一定会长期坚持下去,直至干部作风彻底改变,请父老乡亲放心!
但无论如何,我不希望这是睢宁人内讧和恶斗的理由。衷心地希望咱们睢宁人能够打破沉闷戒备、互相猜忌的积弊,彼此关爱,相互搀扶。我们不能陷入恶恶相报、冤冤相报,每个人都要多想想自己,干好自己的事。不能总生活在对别人的拷问中,不能只习惯于对别人的责难。对于一个人而言,哀莫大于心死;对一个社会而言,最大的危险莫过于绝望。因此我也希望,群众看到干部作风的可喜变化能给他们鼓劲;干部看到群众的新期待,要更加努力奋发!哲学家罗素说过:在一切道德品质中,善良的本性是世界上最需要的,彼此之间要宽容友善,千万不要睚眦必报。人其实很坚强,不会轻易地被什么力量毁掉,不要太过担心,整日生活在提心吊胆、戒惧防范中。根据物理学原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你试图毁掉别人的时候,这种反作用力也会毁掉自己。我们需要,迫切需要一个自信、向善的未来。
软环境硬环境的话题大家讨论得比较多,其真正意义在于每个人价值坐标和行动坐标的取向,价值坐标和行动坐标一致时,它便可以体现出合作的力量。硬环境当然重要,没有承载条件,车进不来、厂没法建、电没法通,产品便不能生产,谁来投资啊?但设若这些条件具备了,进来一个企业我们就强买强卖、强装强卸,最后企业跑掉了,其他的企业也不敢来了,我们仍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这棵梧桐树既是硬环境也是软环境!
有些人在网上发帖子,呼吁睢宁人两年内不买房,抵制房地产业,这样做太极端,没有什么积极意义。房地产业是推动经济发展力量最大的产业之一,房地产业大萧条后果是很严重的,这次世界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也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房地产业萧条,水泥、钢材、装饰材料卖不出去,相关的工厂要倒闭,工人要失业,消费要锐减,农产品会大量积压,餐饮、服装消费等等都大受牵连。买不起房不能简单归罪于开发商,要做科学客观的分析,然后采取切实的措施让我们的民众人人有房住,比如,稳控房价、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等。这个世界已经成了一个村庄,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相互关联的,房地产和我们的关系不仅是价格,还有就业和生活,关乎我们的实际利益,它和其他产业没有什么两样,不需要把它妖魔化。当然对于那些无良的开发商我们是一定要依法严惩的。许多商人常常通过网络了解一个地区,了解一个地区的民风,如果看到我们今天抵制这,明天抵制那,谁还愿意来投资!对所有的人和事我们都不应该轻易地排斥,土壤拒绝水就会变成沙漠;绿叶拒绝了阳光就会枯萎;鱼儿拒绝了氧气,就会失去生命;人拒绝了交往就会孤独。我们要学会同别人共生共处,亲密融合,为别人,更是为自己。我们需要,迫切需要一个友好合作的未来。
在现场接受访谈时,我谈到了睢宁的社会治安,观众席上睢中代表队的学生们自发地举起了标语牌:突破睢宁,人人有责。当时我油然想起台湾作家龙应台有关老鼠过街的文章。大致意思是这样的:
一只老鼠跑到马路上,有人说:“应当交通局管。” 这只老鼠跑到了人行道上,有人说:“应当城管局管。” 这只老鼠窜到学校,有人说:“应当教育局管。”
这只老鼠一路安全地来到市场里,有人说:“应当工商局管。” 还有人说:“可能带菌,应当卫生局管。”
这时一只猫走了过来,说:“你们不管,我也不管,到底看这只老鼠谁来管。”
这只老鼠大摇大摆地继续了新的旅程。
其实这事很简单,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道理大家都明白,无论谁遇到,抬起脚,踩死它,扔到垃圾桶里去!很多道理其实就是这么简单。去议论别人、腹诽时事的时候,我们是否反躬自省,想到承担?自己的承担、对责任的承担,改变现状,改变不合理的事物,改变命运,最需要是自己的担当而不是成为一个看客。谁干成事,谁就是睢宁的功臣,睢宁的历史就会记住他;谁干成事,谁就是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英雄,人民群众就会拥戴他。我们需要,迫切需要一个敢于担当的未来!
落后是睢宁的现状,睢宁没什么优势的自然资源,摆脱睢宁的落后,关键靠人。应当认识到,我们每个人心中或多或少地都有些阴影,有些黯淡。群众埋怨干部,干部埋怨群众,如果沉溺于这种状态,我们就会不断重复自己毁掉自己的故事。无论如何,不能让内心弥漫黑暗,否则就会失去前进的目标和动力,要向往光明,哪怕只有一盏微弱的灯,也要让它成为我们人生的航标,激励着坚强地行走。我们人人心中都有一盏灯,用善良点燃它、用合作点燃它、用责任点燃它,先把自己心中的灯点亮,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然后互相映照。让它照亮我们的心怀,照亮我们的心路,如果130万盏灯都亮起来,睢宁的前程一定会大放光明!
前一段时间,我轻车简从地对城建工作进行了一次调研,这次调研的主题:睢宁城市的背面。我没有看城市的高楼、广场那些光鲜照人的一面,而是去看公厕、断头路、断头桥,以此确定城建今后工作的目标、思路和重点。我沿着小濉河路走下去,走到老纱厂西南角小濉河桥,一路泥泞和垃圾,污浊不堪,河水臭味令人掩鼻。路遇一老者抱着孩子,他见到我一愣:“哎,王书记么?你好啊!”
“你好,你好。”我不敢多搭讪匆匆地往前走,这样的环境,我内心满是自责和不安,不敢面对他。
“王书记,你最近干了不少好事实事,俺老百姓拥护你。你管干部,禁酒令、勤政肃贪抓得好啊!”
我低头心想,还好呢,这样的环境我第一次来,太官僚了,这样的问题都没根本解决好,太不称职了……
走了一二十米,这位老者把我喊住:“哎,王书记,最近在电视上看你很憔悴,你要保重身体啊,老百姓希望你能在睢宁多干几年!”
那一刻,我的泪差点夺眶而出!那一刻,我心中骤然亮起!
后记:本来没有写这篇文章的打算,在现场接受访谈后,总感觉有许多想法,不吐不快,于是我用了一个晚上时间写了这篇文章,与大家作进一步的交流,以期引起大家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