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农村教师培训(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2 05:31: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背景下的农村教师培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背景下的农村教师培训》。

第一篇:新课程背景下的农村教师培训

新课程背景下的农村教师培训

时间:2006-12-22 来源: 文:兰云波 浏览:150次 文字大小:大 中 小 打印本页:打 印

农村中小学实施新课程,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教师队伍素质,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参与是能否顺利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关键。然而现在的农村学校条件还极不成熟,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的农村学校,由于办学条件落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多数农村教师对课程改革有畏难情绪,缺乏实施新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制约了农村新课程改革的步伐。要确保农村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除了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切实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外,更应从软件上着手,结合农村教师的实际特点,探索出适合农村教师培训的路子,提高农村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一、农村教师不能适应实施新课程的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思想、知识、能力等多方面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用新课程改革的标准来衡量却难以达到要求,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队伍结构不合理

(1)教师老龄化程度较高。农村大部分教师年龄偏高,学历较低,观念陈旧,知识老化,对新知识、新教法缺乏热情。部分老教师还认为,实施新课程是年轻人的事,与己无关。表现在不积极参加课改培训和理论学习。这不仅仅是思想观念落后的原因,而且与他们自身接受新事物、与时俱进的能力有关。

(2)有一定比例的“民转公”教师和“代课教师”。这些教师的教龄不短,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大部分人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

(3)教师的学科、学段结构不合理。很多学校一些小学科根本就没有专业教师,小学教师拔高到初中使用,初中教师拔高到高中使用现象严重,有些教师深感力不从心。

(二)专业素质过低

(1)思想观念落后。农村教育观念落后一直是困扰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村教育基本上还是应试教育,分数、排名、升学率依然是农村教育的关键词。因此,面对新课程所倡导的“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很多教师不是主动参与,积极研究,迎接挑战,而是被动应付,没有紧迫感。在教学中受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严重,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了新课程的实施。

(2)学历水平低。大多数农村教师是通过函授、自考等形式取得合格学历,虽学历达标而实际知识水平未达标,直接制约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3)教学能力差。由于农村教师大多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再加上人员紧张和学校经费紧张,他们几乎没有机会参加业务培训或到外地听课学习,教学能力无法得以提高。

(三)培训不到位

目前农村学校普遍存在培训不到位的现象。其原因一是由于农村学校的人员和经费紧张,农村学校很少派出教师参加新课程培训;二是虽然部分教师参加了一定级别的培训,但是由于受自身素质和群体环境的影响,不能较好地将培训所得转化为教学实践,培训效果不明显。

二、根据农村教育实际培训农村教师

新课程改革与农村教师的发展必须是一体的和互动的,农村教师不仅要在教学实践中改革和发展课程,而且自身也应在此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由于农村地域广大、居住分散,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经费不足、工学矛盾等问题,使得教师培训面临诸多困难。近年来,各地虽然在不断加强农村教师的培训工作,但由于大多借鉴城市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经验,农村教师培训无论在观念、体制和模式上,还是在内容、手段和方式上都存在着不适应农村教师实际的问题,培训效果不理想。因此,必须根据农村教师的实际特点,探索适合农村教师培训的新途径。

经过对全国各地多年的农村教师培训实践探索研究发现,选择校本培训,不失为一种最经济、最有效的培训方式。这种培训方式是以学校为培训主阵地,以教师为培训主体,由学校根据本校的长远发展和教学需要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自主选择培训课程和培训方式,使农村教师不脱产、不出门就能接受和掌握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培训学习。校本培训是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岗位上、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发生和进行,按受训教师获取培训信息的途径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种培训形式:

1.专题讲座。聘请校内外培训指导教师或专家进行各类专题讲座。就讲座内容而言,可分为综合报告和专题讲授。综合报告是培训者将若干相关联的学科知识串联起来,综合编排成课程进行讲授。比较适合用于对全体教师进行的新课程通识培训,以传递新课程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拓宽和更新教师的知识面,改善其知识结构。专题讲授是以新课程中某一学科、某一专业领域或学校中的某一“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为中心,来组织设计培训课程,内容单一,问题集中,针对性强,形式比较灵活。

2.案例教学。以课堂教学案例为载体,通过对具体教育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受训者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研讨,在研讨中提升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的结合度,促进理论向实践的转化,从而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这就是案例教学形式。案例又分为文本案例和视频案例两种形式。文本案例是以艺术化的叙事形式描述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信息被选择性地“简化”。视频案例则是从文本案例基础上继承和创新的一种新型案例,它是录像带分析和文本案例研究的整合,是超媒体环境下的视频案例,提供的是真实、直观、多元的教育教学环境。案例参与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兴趣点,这种真实的情境对教师的刺激是全方位、多感官的,可以极大地扩展他们的认知空间。因此,视频案例在目前的师资培训和校本研修中具有其它培训形式所不可替代的优势。它可以是网络资源形式,也可以是光盘形式。

3.自修——反思。这是目前校本培训中最基本的培训形式之一。是在学校的统一规划和指导下,立足学校,立足岗位,教师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需求,自主开发学习资源,开展自我培训活动。在培训中,结合教学工作实际,在教师通过网络、文本、技能或理论等自主学习有关新课程的新理念、新知识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思,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主动获取信息,提高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提高自我反思的水平,促进能力发展。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和反思,对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重组,总结提高。反思伴随着自修的全过程,与自修相互补充。在自修——反思过程中,还要注意把校长专家审评、教师之间的互评等评价形式结合起来,构建一个全新的评价体系,提升培训功效。

4.校际合作。使不同区域或同一地区学校互通有无,实现培训资源共享。既可解决校本培训师资不足的问题,也可克服校本培训中“近亲繁殖”的弊端,满足参训者自我发展的需要。特别要建立城区重点学校与农村学校联谊制度。联谊学校双方每年选派教师到对方学校进行教学交流,这种交流不能是短时间的、形式化的。重点学校的优秀教师担负着送教下乡的任务,要向农村学校传递新课程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艺术,帮助农村中小学顺利实施课程改革,最终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主要形式有:请进来、走出去、送教代培、考察观摩、定期互访、合作开展课题研究等。

5.研训一体。是一种将教研、科研、培训熔于一炉的培训。这种培训形式优化各类教育资源,彻底打破教师培训中条块割据的壁垒,以提高中小学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为目的,使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集中与分散有机结合,极大地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种培训以问题为切人点,强化问题意识,善于将经验转化为理性的思考。受训教师在整个培训中,需要查阅大量资料,作实践探索,从而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达到质的飞跃。

另外,还有师带徒制、问题研讨、骨干引领、课题牵动等培训形式。在实际培训过程中,应根据培训对象层次、类别的差异,培训内容的不同,将以上几种培训形式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最佳培训效果。

三、针对农村教师实际确定培训内容

现行的教师培训教材大多都是由专家编写的针对城市和发达地区的教师的,由于农村教师普遍存在学历偏低,整体素质不高的状况,若不加选择地套用现成的教材,必将使教师觉得所学的东西离自己的教学实际相差太远,想学的东西没有,导致培训效果较低。因此,对农村教师培训内容的研制要着眼于农村教师的实际素质状况、对新课程的态度、需要以及自我发展的需求等。

1.培训内容要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

农村学校普通存在课改实施者观念滞后,观念更新困难的现象。作为新课程推行的主体一一农村教师,长期以来已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学生看作知识容器。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以人为本。原来的教学模式受到挑战,必然使一部分教师不愿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教学中很自然地还走传统教育的老路,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因此,农村教师培训的首要任务就是转变教师的观念,使他们树立起新课程先进的教育理念,让他们随时洗脑,使他们的教育理念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以此来引领农村学校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课程培训要以观念更新去统领技术操作,注重整个培训过程中观念的指导作用和有机渗透。观念性的课程理念必须转化为并落实在操作性的课程实施中,“观念”才能真正熔人教师的意识深处,编织进教师自我的“图式”中,成为日常教学的习惯。

2.培训内容要讲求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提高广大农村教师实施新课改的能力,在培训内容上应突出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1)力求反映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动态、新的研究成果,使培训内容把握时代脉搏,贴近教改前沿。特别要将现代信息技术培训作为农村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提高农村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农村学校虽然地处老、少、穷、边地区,办学条件比较差,但对农村教师的培训不能降低要求,不能与新课程改革脱节。

(2)针对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和个体差异的实际情况,按不同年龄、学历、能力层次,不同学科,精选培训内容,力求精辟生动、开门见山的论述,结合典型案例进行精当剖析。使农村教师容易接受,愿意接受,从而提高培训的效益。

(3)切合农村学校和教师的实际,传递最有实用价值的信息。重点解决农村教师对新课程的操作性问题,做到与农村教师教学实际紧密结合;解决农村学校短缺学科的教师培训,完善农村学校的学科结构;利用当地已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开发新的、具有本土特色的学习资源。从单纯更新学科知识的目标走向知识的补充、更新、拓宽与潜能的开发以及能力的整体化、综合化并重的目标,使农村教师素质得到全面、整体的提高。

为保障农村教师培训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还得要建立和完善农村教师培训体系,制定农村教师培训规划,强化五年一个周期的教师培训制度,加快区域教师学习和资源中心的建设,充分利用农村“校校通”工程,为农村教师研修学习提供必要的服务与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大幅度提升农村教师整体素质,才能更好地全面推进农村教育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

(作者单位:湖北教育学院)

第二篇:新课程背景下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新课程改革实施已有几个年头,在实施过程中给我们最大的感悟是:教师的专业水平制约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推进,课改要求教师转变角色,由课堂的控制者和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要实现这样的转变,教师需要更新观念,需要提高教育能力,需要转变教育行为,需要提高文化水平等。所以,新课程的实施更需要教师专业成长,纵观各地开展课改的实践经验,只有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带领教师走专业成长之路,才能成为适应现代教育需求的教师,才能成就教师职业的理想境界。

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让教师树立良好的职业心态,建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随着改革开发的深入,教师思想也不同程度的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同时由于农村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差,工作压力大,社会地位低,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下降,众多的教师职业心态差,职业倦怠感强,许多人只是把教育工作当作一种谋生的职业,上班、下班、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天天如此,年年如此,平平淡淡,终此一生,这种思想严重地阻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面对农村教师的实际心理状况,应积极引导教师树立“用职业实现生命的价值”的职业心态,建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把教育当作事业来追求。

1.用道德规范教育教师

引导教师树立敬业爱生、为人师表的教师形象,用典型去引导教师,组织教师学习陶行知、斯霞以及本校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奉献教育的先进事迹,通过师德教育来引导教师爱教育,爱学生,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去实现人生的理想和价值,把心献给党的教育事业。对教师的教育和引导,还要注意教师的思想动态,把握教师的思想脉搏,比如在目前教师因受市场经济影响,产生职业倦怠感的情形下,学校应该想方设法使教师守住教育这块净土,守住宁静的心灵,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2.用表彰奖励勉励教师

虽然我们从事教育不是为领导,不是为职称,不是为荣誉,但是通过表彰、奖励、职称晋升可以使教师感到对自己工作成就的认可,所以,学校应当每年都组织开展对优秀教师表彰活动,表彰的形式和内容应当是多样的,如对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优秀校长等的表彰,或通过举办优秀事迹报告会,请优秀教师介绍自己的先进事迹,让教师感到做一名人民教师是无尚的荣耀。

3.用地位待遇激励教师

落实好教师的经济和政治待遇,确保教师队伍的稳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落实确保教师工资正常发放,确保教师工资待遇不低于公务员;在大力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的同时,还要切实关注中老年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建立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

这些都为教师专业成长建立了良好的思想和心理基础,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动力”。

二、加强理论学习,引导教师不断吸收新理念

教师不仅是教育者,而且是学习者、研究者。大教育家孔子从没有对自己的知识感到满足,还告诫学生“三人行,必有我师”。教育人对知识的收入与输出有一句经典的话,“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源源不断的水”。还有人说“要当一流的教师,就要先做一流的学生”,这些可以看出教师这种职业最需要与时俱进,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实自我,因为教师首要的是学养,其次才是教学的技巧。

新课改提出学生探究学习的理念,教师如果不具备足够的知识,是无法满足,也不能带领学生去对知识探究的。所谓“名师出高徒”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工作是繁忙的,如果他游走于繁忙的学校,繁琐的家庭,没有个人学习的时间和计划,那么这样的教师就会变成“教死书,死教书”的教书匠。在这方面,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

1.提高教师文化水平

尽管90%的教师已经达到国家法律规定的学历,但是,还不能赶上教育发展、科技进步的步伐,学校应该指导教师制定个人成长计划,对每个年龄段的教师的学历提升提出不同的要求。还要鼓励和引导教师养成不断学习的习惯,学校要经常对教师的文化专业知识进行考核。

2.加强新课程理论学习

学校应组织教师系统学习《新课程改革方案》、《新课程改革理论辅导》等,必要时可以邀请县内外的专家进行理论辅导。在学习过程中,应就新课程强调的“四个注重”(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重整合)、“五个发展”(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进行学习讨论,通过学习讨论,教师深深地意识到,传统教学过程,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已不适应新的教育形势,也不适应“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这一基本教育理念,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教师不仅是一部教案剧的编剧、导演、主演,还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伙伴、参谋、鼓动者、裁判,甚至是学生的欣赏者,教师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还应有方法、能力、意识,更有教师人品和学品。学习讨论使教师对教育改革的目标、思路、方法、要求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为了鼓励引导教师不断提升文化专业理论水平,学校应有计划、有目的、有选择地向教师推荐教育理论书籍,建立教育理论学习考核制度。

3.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美国著名心理教育学者波斯纳提出一个著名的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足见教育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为了引导广大教师不断反思、不断总结,现在许多学校采取了强行切入的办法,出台了教科研奖励政策,对在县级以上教育刊物刊登的或教育主管部门评选的论文进行奖励,把写总结、写论文作为每一个教师的工作任务下达在工作目标中,在职务晋升、骨干教师评选考核中,论文总结占有一定的比重。比如我们学校每年都有上百篇论文在县级以上教育论文评选或教育刊物中获奖或交流发表。为引导教师注重教学过程的反思总结,可以在教师备课笔记中增设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等栏目,使教学反思行为成为教师教学工作的一种自觉习惯。

三、打造教科研平台,为教师提供实践机会

“以研促教,以研兴校”是每一个教育管理者的共同认识,新课改的实施和推进最终落脚点在教学过程。所以,教科研是新课改理论转化为实践的重要一环,这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1.建设教科研队伍

教师专业成长必须有引路人,所以学校的教务处、教科室应配备业务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具有创新精神管理人员,规模大的学校可设立学科教研组长。

2.构建教科研网络

学校应建立上下联动的教科研网络,就农村学校而言,初中教研网可以由县(教研室)——片(乡镇)——镇(教导处、教科室)——学科教研组构成;小学教研网可以由县(教研室)——中心学校——村学校——学科教研组构成。

3.开展教科研活动

学校要保证教师有充分的时间备课和学习业务。经常性开展教科研活动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师来说,他们能通过参加活动接受到更多的新方法、新理念,提高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同时给教师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学校每学期都开展“一人一课一评议”的活动,学科教研组学期初就将“一人一课”落实到每个教师,教师要拿出浑身解数来上好这节课,上完课后,还要向教研组成员陈述自己的教学设想和意图,大家开展评议。县教研室、镇中心学校教导处、教科室还应当举行公开课、观摩课,竞赛课,或者是送教下乡等活动,借此传递教改信息和教学经验,使教师在课改实践中不断深入理解新的教学理念,让理念回归课堂,这不仅是对教师教学行为的优化,也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的优化。

4.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集体备课是大家集体智慧的体现,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展这样的备课形式更有利于使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更能体现骨干教师引领作用,也是通过活动使教师借他力来提高自己的途径。目前,很多学校都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并采取了“三级备课”的方法,即个人预备——集体讨论——个人实施。形成了“备课即研究,研究即学习”的良好运行机制。

5.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学校应根据教学工作的需要开展教学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来提高教师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来验证理论的能力,目前,在农村学校对课题研究采取的办法是:乡镇中心学校向县、市申请课题研究项目,经过论证批准后,中心学校再将课题分成若干子项目,分配给年级组、备课组、教研组,让教师带着目标去学习、探索、研究,以此来引导教师用理论去武装自己,做研究型教师。

四、建立常态的培训机制,让教师接受新理念

有组织、有计划开展培训活动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增强教师理论素养,改变教师教学理念的重要途径,学校应制定好教师队伍建设师发展规划,落实具体措施、培训经费、培训目标,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空间、时间和物质保障。目前,对教师的培训大致分为这样的情况:

1.校本培训

由本镇中心学校牵头,制订适应本乡镇教师特点、教学需求的培训计划,并通过教研、讲座、学习等形式开展培训活动。

2.通识培训

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组织的教材教法培训活动,一般利用暑期进行。

3.学科培训

主要是培训技能科教师,由于目前技能科教师紧缺,有必要对在职的教师进行专业学科知识培训,特别是对音、体、美、计算机等学科的教师进行培训。

五、打造名师成长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健康成长

课程改革必须有一支改革的主力军、领头人,这样才能全体教师在专业化成长道路走得更远,让教师与名师交流,与专家对话,才能找出差距,反思自我,模仿创造,超越自我。

实施“一三五”工程。所谓“一三五”工程就是针对青年教师成长采取的一项措施,要求青年教师“一年入门,三年达标,五年成为骨干”,这项“凤凰涅槃式”的活动开展以来,使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得到了锤炼,每个阶段的考核都要经过职业道德、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效果的严格考核,“一三五”工程考核已成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必须逾越的门坎。

开展骨干教师评选。通过评选骨干教师的形式,来引导教师专业成长也是我们的成功做法。对名师的培养应该注意层次和梯度,让教师逐级而上,在有些地方将骨干教师命名分为培养对象、教坛新秀、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培养对象等六个层次,对已命名的不享有终身制,每年进行考核,优秀者在下次评选中可以自然晋级。笔者所在的县已经评审了四批各个层次的骨干教师。骨干教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领军人物,在课改中应充分体现其价值,他们必须每人帮扶一个教师,每学年开设4—5次示范课或讲座等,参与研究一个课题项目,读2—3本教育理论专著等等。凡是被任命的骨干教师,在教研经费上给予资助,在晋升职务上给予优先,充分调动了教师专业成长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只有靠自己培养。学校领导要全面规划,统筹安排,既要照顾当前教学急需,又要看长远需要。只顾眼前,不下决心有计划培养提高教师,是缺乏远见的领导者。”⑸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培养、提高教师的重大意义,这既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教育均衡化的要求。目前,有的学校领导,因为经费紧张,怕影响教学秩序,对教师培训不重视,严重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这种现象在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教师专业化成长方面方法和途径,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然,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化成长提出了高要求,我的想法和看法也不一定正确,只是我对此项工作的粗浅认识。

第三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教师的困境及对策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教师的困境及对策

西北师范大学教科院硕士研究生 李荣华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为了缩短农村教师与新课程改革的距离,本文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力度的加大,农村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的问题凸现出来。新课程的实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教师队伍素质。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参与是能否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关键。而农村教师除了自身素质之外,外部性的支持条件诸如学校的教学设备、管理方式明显滞后以及家长的素质和农村人文环境的缺失,直接制约着农村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把握,使他们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为了缩短农村教师和新课程改革的距离,我们必须共同关注并采取一些对策。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教师的困境

l.农村教师自身素质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教师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关键。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用新课程改革的标准来衡量难以达到要求。其队伍组成中有一大批中师生且年龄偏大,知识更新与现代教育改革和创新的要求有差距;还有一些具有一定比例的“民转公”教师和“代课教师”,他们的教龄不短,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大部分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素质参差不齐;近年来毕业的一批具有本、专科学历的新教师,教学经验尚有待积累。有些地方为了满足初中教学要求,还拔高使用教师,把部分中师生调到初中任教,使有些教师深感力不从心。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角色进行一系列的转变,即使农村教师认识到位,但由于自身素质较低难以为践行“新课程、新课标”提供起码的保证。所以,他们只能望“新”而叹,深感困惑。比如在新教材使用上,在新课程标准与新教材之间,仿佛出现了一片不确定性的“开阔地”。但这对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学方法、技能、教育机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如,从小学开设英语和信息技术课,这对农村教师带来了更大

困难,因为农村长期以来存在着教师学科结构不平衡状况,语、数等长线学科教师普遍超编,而自然、英语、计算机、音、体、美等短线学科教师严重不足。因此,农村教师应对新课程改革非常困难。

2.教学设备的缺乏使农村教师处于新课程改革的“边缘状态”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管理者的管理方式发生转变.而这些转变要顺利实现的一个前提就是需要有现代化的教学硬件的支撑。但是,目前农村学校在教学硬件方面普遍存在“跟不上”的现象,许多学校连一台微机也没有,更谈不上运用互联网。教师的教学还停留在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上,教师无法通过网络获得知识和信息;学校缺少理化生实验室和必需的实验用品,教师无法进行演示实验教学,学生无法动手实验;教室缺少音像设备,有限的光盘、磁带等只能成为摆设,利用率很低;教师教育教学资料缺乏;办公环境很差,往往七八个人挤在一间办公室;不少农村学校校舍破破烂烂,课桌凳子都不全。这种境况使农村教师处于新课程改革的“边缘状态”。

3.农村学校管理方式落后使农村教师缺乏参与新课程改革的积极性

农村学校的传统管理更体现一种行政性指令、刚性管理,根本没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学校完全受命于上级教育行政机关,学校办学的自主性严重缺失。学校内部等级森严,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泾渭分明。并且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学校的领导热衷于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师的业务考核以学生成绩为依据,对围绕新课程改革的教研、教改工作重视不够,只做表面文章,形式主义泛滥。有的学校内心抵制教改,但又碍于形式不得已而为之,于是消极应对。上级领导一走,学校照常“增负”,教学方式依旧,假期照样让教师补课,一切又回到了应试教育“原出发点”。教师在“课改”与“应试”新老两条路上来回奔跑。这样无形中加重了教师的负担,挫伤了教师参与新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削弱了教师的创造精神,缺乏亲和力的工作环境和氛围。传统的学校管理方式与当前的课程改革要求在内在特质上根本相悖。

4.家长的素质和农村人文环境制约着农村教师参与新课改的热情

农村学校与农村的社会背景基本上是相脱离的两个世界。学校和农村社会之间很少建立有效的沟通、交流机制,导致学校成为农村社会当中的一座“孤岛”。由于家长自身素质和农村社会人文环境淡薄,导致家长和社会对教育也有牢骚和功利性的看法,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的目的就是考上大学离开农村,成为跳出农门的唯一出路。同时,由于农村学校每年能考上大学的人太少,特别是目前大学的收费又较高,许多家庭面临较大的教育成本和教育投资风险,因此“读书无用沦”的观念正在农村滋生蔓延。再加上新课程改革的宣传力度不很得力。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搞新课程改革,只能是教育工作者一相情愿。教师的教育观念变了,可是教出的学生,家长不满意、社会不满意,谁负责?不少家长对新课程改革存在异议以及农村社会整个人文环境对教师不切实际的期望和功利性使教师对课改踌躇不前、热情大减。

二、农村教师走出困境的对策

1.在尊重、关注农村教师自我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以“校本培训”为主

新课改与教师的发展必须是一体的和互动的。教师不仅要在教学实践中改革和发展课程,而且自身也应在此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重视教师培训是新课程改革的基石。但是那些提供培训机会的组织或机构。在正式培训之前就错误地预设了教师在知识、能力上存在着不足,而不是将教师固有的经验作为可以利用的资源,根本忽视了教师在面对改革时可能出现的心理体验,忽视了教师的情感需要。更没有对教师的实际需要给予足够的关注,结果所提供的培训与教师的工作实践相距很远。教师只把改革者所说的理论作为一种外在的知识形式去了解或接受,但在日常的教学中却依然故我,没有丝毫的改变。因此,必须尊重、关注农

村教师自我发展的需求,了解他们对新课程的态度、需要和现实状况,并引导他们转变行为方式。为了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应以“校本培训”为主。让教师自己以新课改实施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为对象,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和反思,对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重组,再加上同伴交流、专家引领,从而主动、自觉地改变自己的观念和行动,进一步提高教师适应和驾驭新教材的能力,使他们尽早地担当起此重任。任何变革的效能都取决于实践者自身动机的强弱,而不是法律或规章制度上的严格。

2.开发具有乡土气息的课程资源,构建农村特色的课程体系

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然而我国的新课改在考虑课程资源时,不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课程专家都明显地忽略了民间课程资源的开发。民间课程资源一直是处于缄默课程资源状态,即长期处于一种受压制的境地,长期成为课程资源的“被统治者”。因此,为了使课程改革更接近农村现实,更能反映出当地的资源优势,充分考虑到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差异,为了使新课改真正关注农村学生的生存状态、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生活经历,就应该在农村开展具有农村特色、具有乡土气息的课程改革,开发具有本地气息、本土特点的民间课程资源。即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突破口,构建农村的课程体系,打破在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上城乡间用一本书和一张表的格局。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要随时能听到富有农村气息的声音。为此,国家应给予一定的政策让农村学校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使教师把其生活环境和经历当作宝贵的资源开发,开发教师的经验资源,开发地区差异资源,开发学生的兴趣资源,让教师更容易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3.淡化行政管理,实现教师自主管理

作为学校领导,不应只是告诉教师必须做什么,要少一些长官意志,多一些柔性管理。应以人为本,搭建民主平台,创建一种民主、自由、和谐的管理氛围。

让教师参与学校的决策与管理,不以行政命令压抑教师的个性,要使教师的精神和人格得到自由的舒展。在教学活动中,给教师以充分的自由权,引导教师在工作实践中注重体验、感悟,使他们富有智慧地进行自主管理,鼓励教师树立自己的教育思想,支持教师进行教改实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同时,学校领导还要在尊重教师个人的意愿基础上整合,产生共同的意愿和目标,使教师能够自主地发挥自己的才智。学校应努力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给教师“松绑”,使他们有更多的自主时间和较为宽松的工作环境,推动教师自主管理。

4.营造健康的舆论导向是农村教师新课改的外部动力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要想让新课改真正走进农村,就必须使学校从封闭走向开放,营造一个社会各方面都积极参与推动教育发展的人文环境。为此,各地政府就应该加强新课改的宣传力度,利用电视、报刊和网络等媒体及举办一些文艺演出、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形式,广泛宣传课改的背景和意义,介绍课改的信息和动态,把课改的精神送到千家万户;另外,教师应该多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引导社会和家长理解、关心和支持课改,营造蓬勃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提高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和行为规范水平,消除农村社区功利化浓重的倾向,净化环境,提高人的素质,推动社区人文建设,为新课改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使教师解下枷锁“跳舞”,在没有后顾之忧的背景下进行课改。

总之,农村教师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和尴尬,但是改革意味着创新,农村教师必须付出智慧和精力,必须抛弃一些哪怕是多年积累的已经驾轻就熟的经验,还必须学习和掌握一些新生的或许是负载着挫折体验的或必得历尽坎坷的未曾经历的东西。农村教师虽然有苦、有泪但仍然挚爱这个事业。相信农村教师会在困惑中思考,在思考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友庆.农村小学生课程兴趣的调查及课程改革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3,(4):27.

[2]操太圣.卢乃桂.抗拒与合作:课程改革情境下教师改变[J].课程.教材.教法,2003,(1):75.

[3]江丽云,孙利.从课程视角分析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J].教育探索,2003,(12):21

第四篇:新课程背景下农村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1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华东师范大学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李政涛 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 ――从有效教学谈起

实例:美国的教授报告之前,取下眼镜――每一个人看世界都带着看书的自己的眼镜――人最怕的是变得狭隘、偏狭----展示他自己的眼镜—有效教学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一)必须抓住的一个关键字 实?

扎实――有意义的课――走出课堂与走进课堂是不是一样?知识!技能!方法!情感和态度!主动学习和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充实――有效率的课――面上有效率、投入与产出(最少投入产生最大的收获)

丰实――有生成的课――超出预设

平实――常态下课――相对于公开课最练人――初建课――重建课――、家常课最养人

真实――有缺憾的课――有发展空间的课

(二)必须理解的一个关键词 有效? 框架一:三效 有效益:目标――达成度 有效果:学生――变化发展 有效率:投入与产出 框架二:八效

全效――面向全体学生(无锡听课小学数学12,9)少数明星学生 广效――宽广视野――眼界决定境界(中小学到江浙沪读书、大学到北京,研究生到国外,农民境界:)远效――持续长远――习惯、方法、能力、深效――深度解读教材和学生(格兰特船长(泰坦尼克号)绅士风度 强效—兴趣和需要 案例:

师:(板书射)同学们,这个字读什么? 生:she 师:(摇头)这个字不念she(生惊奇,把熟悉的东西陌生化)师:一寸的身子是什么? 师:矮 生ai 师:(又在“矮”中间加下条虚线“矢”是箭,委是派出的意思,把箭派出去,是什么:

生:射(兴奋极了,感到汉字真有意思)语文的功能:感受汉字魅力和美 休息――放下

师:你们看,射竟可以念矮,老师一句话,影响人一生!

史丰收(春晚速算)为什么乘法不能从右住左算?

速效――简约:目标、环节、方法、技术、语言――一语中的,要言不繁)

准效――准确解读教材和学生 对准学生心弦的音调!

奇效――化腐朽为神奇之效――角色、情感

实例1:当念到“爸爸”时,有一个学生作答――说明为什么这么快进入角色、情感

实例2:李镇西――知识分子――理想情怀(是否站在前沿!理论和实践!)中国有哪四大宫殿?故宫、子宫、(三)必须思考三个问题 1. 教什么?

如何确定这个内容,哪些可以教?哪些不可以教 : 方式之一:对照课程标准 活出课标来!

如:质疑能力!――哪些地方可以,找到对应知识点训练点!方式之二:对照学生发展需要 原则一:

学生已经会的和懂的不教 只教不会不懂的

例:百合花开――花开之前和花开之后,然后学生提问,这四个问题是第二部分 原则二:

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能读懂的,不教

教 如果你不教,学生学不会的,或者教了之后会更有进步和发展的 钱梦龙――死海不死――提问哪些地方懂了,哪些地方是要讲的 教学起点?――从学生不会不懂的地方开始 原则三:

你现在教了,学生也不会也不懂的,不教

原则四:学生认为需要的,是重点要教的学生不一定能发现的,但教师认为非常重要的,应该提出来教

2. 怎么教――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适合的方法 适合学科特点?

适合教学内容?――说明文、散文、议论文、古诗词 适合学生特点?--年级、基础 适合教师个性?

窦桂梅――激情的黑玫瑰,窦疯子 从名师那里学什么?

一是技巧和方法――花朵、果实

二是思想、观念和精神(出方法)――根 三是成长历程 于漪:(70岁说的一句话)与其说我一辈子做语文教师,不与说我一辈子“学”做语文教师!《岁月如歌,用语言粘住学生》――苍白、贫乏、口头禅、普通话不标准――回放上课的语言、改进、重建 三种语言敏感:

学科语言敏感――例8次准确数学语言来说

学生语言敏感――(学生大概78首)(那个„„然后„„)教师语言敏感――他人、自我

听课――学习的心态、倾听的姿态――视角、表达:更能打动?说服? 3. 教到什么程度?

基于课标――“新基础教育”学科改革指导纲要(语文、数学、英语)――广西师大 基于学生――年级、基础、基于能级――

阅读能力(捕捉信息、解释信息、评价信息)学会6个单词(认、写、用、)

(四)必须明确的五个点

现象:面面俱到、十全大补、――学会:单刀直入,孤军深入,精确打击

1知识训练点、2能力养成点 目标――能力目标 3习惯培养点 4方法习得点

教结构(知识内容结构、方法结构),用结构(用在新的知识结构上)――长程两段式教学 5考试关注点

二、我的“有效教学观”

【例】小学语文阅读大赛:浙江老师参赛――教学机制、教学效益――没有得特等奖

不是看你的课堂是不是活跃不活跃,热闹不热闹――学生变了没有?学生发展没有?

学生的好!?(秀自己)――本来就好!再现、表演/教出来的好 不好变成好!一种好,变成另一各好!好上加好

一是有温度没有深度――滑冰课――滑行而已――扎根、刨坑 二是有活动没有学习

没有把活动的过程变成学习的过程!有表演活动没有语文学习

语感、数感、课感――教学过程、听课中课感―― 一是推进感、【三次小组讨论在一个层面上】 二是生长感

1挑战(点)什么?――给学生准备什么样的挑战? 挑战产生兴趣和需要!

2是突破(点)什么?――突破难点、障碍 3提升(点)什么?――原有基础?

三、如何让课堂充满生长气息?

(一)生长的前提

1. 认真解读课程标准和教材 2. 基于学生立场、认真解读学生 一是学生立场不等于以学生为中心

二是学生的实际状态成为教育教学的起点和出发点,成为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

首先,已经有什么 ? 知识和技能

情感和态度 兴趣和需要

(倾听――复述、比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批注或笔记)习惯和思维方式„„

其次学生还缺什么?补什么? 再次,想清学生的困难和障碍是什么? 【例】桂花雨――快乐、思乡情 最后,差异是什么?

(学习,教学――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学有所作为!)教师中心――学生中心

教学――非此即彼、二元对立,割裂思维 教、学、教与学的互动生成(质量)

(二)生长的方式 1开放的生长

重心下移!――不应重心太高!――【一对一的交流】――单挑!放到同桌、小组、组际

放什么?――时间、权利――三大权利:提问权(创新思维、创造能力)、质疑权、评价权――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

【例】钱学森、美国MBA用末位淘汰(提问、讨论„产生分数)学问――学会提问 2扎实的生长 扎实从何而来? 扎实在于清晰: 内容清晰――教什么? 目标清晰―― 环节清晰――

一是每个环节林解决的关键问题和遇到的困难、障碍是什么? 二是环节之间的关联、衔接和转换是什么? 方法清晰 指令和要求清晰

扎实在于细节――细节决定成败【世界十大酒店:东方大酒店每一员工知道他姓名;第二次,你要不要去年的座位、菜单、回答时退后两步】

【教学细节】女教师:省布―― 小组合作为例:很多是无效的,低效的 其一:同桌开始(一人说,一人补充)

其二:分工(主持人,刻录员、代表发言、补充发言„)、规则(弱者先说,强者补充)

其三:代表发言?(第一句,我认为、我觉得„„我们)

其四:发言之后的评价与反馈?指向在哪?个体是什么?小组合作质量如何?

其五:(不要是报幕似的),组际互动?或者进行补充、回答、评价、提问

其六:板书?把各组的观点进行板书。

捕捉学生资源、尊重学生、提供支架――方法支架(支架意识)――让学生从不会到会,不懂到懂„„ 扎实在于生成

1从点状生成到整体生成(织网)――文眼、文脉 2从人体生成到全体生成(如何把一个人的亮点变成所有人的亮点? 3从浅层生成到深层生成(刨坑)4从错误生成到有益生成 【例】一段有几局话

师:同学们读读(葡萄沟)第一自然段、看看有几句话 生1有三句话 师有不同意见吗? 有四句话 你就读第四句话,结果没有第四句可读 扎实在于停顿 把课堂当作百米跑 教学是停顿的艺术

亮点、错误、困惑和困难、需要„„(课堂在扎根,刨坑)扎实在于运用 不要让学生的积累沉睡 扎实在于写练 【孙双金】

书志琅琅、(读书课、问答课?)议论纷纷

高潮迭起――思维的探险――思维的舞蹈—静静舞蹈 点亮课堂,让课堂亮起来!精彩起来!

起点要亮、难点要清、重点要热、过程要动(思维要动、互动)写写练练(10分钟)那么如何看教案意识:

【昆虫记】具体细腻――“知识丰富”

(三)温暖的生长 课堂是一段温暖的旅程

【学生发言的评价,一个比一个精彩,对第一的表扬】

【东北一个数学老师把一个考得不好的学生:笨、一次比一次差】 教师要成为温暖的教育者 观点:在开放中扎实和温暖的生长 生命自觉与教师发展

生命自觉――体现价值观、价值取向――帆和桨(动力)【俞敏洪:两个工人,工钱?美丽的大厦?】

【两个毕业生的面试:你希望要什么?――底薪?三险?房补?车补?话补?难道你„„;清华的:听过你的演讲,看过你的企业,学到!待遇?服务质量?贡献?】 什么是生命自觉?

两个做猎头:学教育不做教育,你不是浪费吗?――没有 挖优秀、顶尖人才――自主、自觉去做

【以色列――乞丐:钱(要钱)、西装(找到工作)、种子(成为富翁)】

【南非――黑人儿童――香港学生发物资,英国人则让儿童搬东西,然后给儿童奖励】

【儿童的脸,提出要求:要皮鞋,老板娘说行,老板说我到后面向上帝祷告,上帝答应给你一双棉补袜,若干年后,收到一封信,落款:林肯】

收获、改变、机遇――主动寻求和创造!等、靠、要――学、用、创 生命自觉也是态度

【米卢(态度决定一切):一所学校:不比速度比态度】 不比基础比发展

不比智力比努力

不比起点比终点 一是自我的生命自觉,明自我――策划自我职业生涯――优势、劣势、潜势

论语―――立(要什么?追求什么?信念是什么?钱理群――教育就是立人、人立。是等待雕刻的石头,我眼中的学生是种子)不惑、(小资老婆写的――从今天开始要为你的国家和民族想一想,――理想情怀――教育理想(现实的理想主义者)――不要只看眼前的东西――只有眼前,没有未来)知天命――独特、与众不同?限度、局限――做限度之内的事、射程!、耳须――好坏能听明 二是对他人的生命自觉,明他人 明我们的学生

对他人生命的敏感、尊重和敬畏 【不做搬动工,】 美国:900,3,小班化 中国:960,13,120

―――讲自己体验,坐火车――中国人(法国人)【内科检查】诗人――王家新――拂袖而去 大山的妻子哺乳――尊重自己也是尊重别人 三是对环境的生命自觉、明环境 有利资源、不利因素、自觉学习、有效学习【织毛衣】

教师的现场学习力!(对得起投入的时间)――带好钉子、钩子(把有价值的钩子)――丰厚自己的积累(实践积累、阅读积累――窦桂梅个人阅读史――阅读习惯、写作积累――写作习惯 理想的有效课堂:师生共生长!送一句话:爱自己就要栽培自己!

第五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如何不断适应和实现专业发展?

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其自身和外部环境这两方面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因此教师专业化不仅是教师培养、教师教育的过程,而且是教师培养、教师教育的目标和发展趋势,体现了对教师专业水平和社会地位的一种肯定,地位也未达到其他专业人员的水平,因此一些教育界人士认为,当前教师职业正在由“半专业化”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专业化”成为未来教师发展的努力方向。

作为中学教师,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及其与现代教学相适应、现代教学所需的各种知识。现代科学知识日新月异,我们所学的知识不够丰富,各种新知识、新信息不断涌现,我们很快感到不能得心应手。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学习进修,否则不能应对学生的各种问题,会被学生问倒,也会削弱我们的威信。同时,一些新兴学科的出现,也要求我们去不断“充电”,学生们所涉及的知识很宽很广,也有一定的深度,教师不学习不钻研行吗?因此,教育的改革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业务知识结构。

我们应该充分地学习掌握有关内容,理解领会其精神实质,并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进行探索、尝试。包括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材的应用等等。并且在学习实践过程中,边总结整理,把看到的、想到的及时记录下来,平时养成写课后笔记的习惯,碰到好的内容及时总结成教学案例,这样日积月累,我想一定会大大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新课程注重学生研究性学习,它要求教师能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为此,我们首先必须成为探究性的学习者和实践者,以自身的探究性的学习经验和实践能力,去更好地指导、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在教学中,课后及时总结经验:成功的是什么,不足的是什么?如何改进?长期坚持,就一定会积累不少的教学经验与理论,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向教师专业发展又跨进了一步。

另外,教师还要有广阔的教育前沿视野,敏感的教育问题意识,灵活有效的从事教育教学的能力,数学教学活动中实验的操作能力和设计能力,教学管理的能力等。所以,以后我会朝着这些方面努力,使自己早日成为一名专业化的人民教师。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新世纪的教师不再只是教师匠,而是不断地向学者型发展。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才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发展和创新,才有利于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加快对学生的培养。

下载新课程背景下的农村教师培训(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背景下的农村教师培训(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精选)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关于高考这件话题,老师们是逢会必说啊。这次也不例外。平克虹老师从高考的历史背景,题型等做了详细的分析,我对其中三点感触最深:1,如果让谁学不好英语,就让他......

    新课程背景下高师教育改革初探[范文]

    新课程背景下高师教育改革初探 牛莹 (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对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基础教育改......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工作探索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工作探索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大学一毕业就离开了家乡,从遥远的东北来到我们**六中工作。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唯恐自己教不好,学生不满意。但是,三年来在各级领导......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策略

    1、校本课程(题中是:校本课程服务,不太准确,应为: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当地课程资源、学校教育的需要和学生的需要而研发的课程。是以学校为核心,以校长、教师、学生、家长为主体进......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定位

    论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角色定位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课程结......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一直以来,初中化学都没有摆脱“纸上谈兵”,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次数少之又少。化学实验可以拉近学生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从实验方法、实验现象深刻......

    新课程背景下个体差异教学策略

    第九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 新课程背景下基于个体差异的教学策略 牟永辉 电话*** 重庆市綦江区扶欢小学 论文类别:学科教学类 学段:小学 学科:数学 摘要:《新......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从2003年 9月起,我们县的小学、初中起始年级继续整体进入新课程改革的实验。为了实验推进的规范、有效,市教育局推出了2004—2005学年第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