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美术上册《家乡的艺术》说课稿 人美版

时间:2019-05-12 05:19: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六年级美术上册《家乡的艺术》说课稿 人美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六年级美术上册《家乡的艺术》说课稿 人美版》。

第一篇:六年级美术上册《家乡的艺术》说课稿 人美版

最新版

18、家乡的艺术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第十一册第十八课《家乡的艺术》,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学措施、教法思路、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七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课的整体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本课是“综合•探索”课程“家乡”系列的第三课。家乡的艺术带有地区人文特色,无论是民间美术、建筑,还是玩具、戏曲,都与家乡的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教材中呈现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民间工艺品,有建筑上的雕刻,也有生活中的玩具、面花,其目的就是向师生传达一个何为“家乡艺术”的信息。一个泥玩具、一个刺绣的布兜儿,一个窗花,也许在常人眼中不算什么,而就是这些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寻常之物,成为一个地区文化的载体。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去寻找、发现家乡的山山水水、房前屋后隐藏着的美,并学会去欣赏它们、珍视它们,这就是本课编辑的主旨思想。

二、说教学措施:

1、应将学习内容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术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2、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的宽容和尊重。

3、采用多种办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以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意识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的评价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5、改进作业讲评的方法,采用多元评价、激励性评价等方式对学生进行 综合素质的评价,将美术评价正规化。

三、说教学思路

1、教学目标:

认知:通过学习本课,初步了解家乡的艺术。通过观察、分析作品,知道一至两种家乡艺术作品的特色和工艺制作方法等。

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以小组为单位对家乡的艺术作品开展调查活动,并仿照家乡的乡土艺术创作一件作品。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欣赏能力。

情感:通过寻找家乡的艺术作品,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乡,激发对家乡艺术的自豪感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掌握家乡艺术作品之一剪纸的制作过程和表现形式。

2、分析家乡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制作材料、工艺造型和色彩等元素。难点:

1、对家乡艺术作品的欣赏、分析,掌握家乡艺术作品之一剪纸的制作过程和表现形式。

2、在学生常见的平凡物上,发现其美的因素,并引发学生的自豪感。

四、说学情

针对小学六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2017.3.1 最新版

想,通过谈话与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自主学习意识;通过适时的评价总结,把学生带入到本课的教学内容中,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感知过程。

五、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指导

1、民间艺术作品图片和剪纸作品导入,激发兴趣

备课过程中,我试过很多导入,最终选定用砖雕,木雕,泥人,陶瓷,刺绣艺术作品图片和剪纸作品导入,提出问题的方式,首先民间艺术作品图片和剪纸作品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能与学生间有些互动,拉近距离。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2、示范讲解,合作练习

以一副剪纸作品做示范讲解,让学生直观的学习剪纸的制作过程,和不同工具的运用。在分析讨论剪纸作品的制作步骤时,小组讨论学习,促进学生的合作精神。

3、展示作品,课堂拓展。

把学生作品按顺序排列展示,进行自评互评,鼓励小结。

(二)、学法指导: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学生为主体,从知识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主体,在这节课中,我始终引导学生兴趣,使得学生主动实践。把“自主---尝试---创新”思想渗透整个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工具、刻刀等,并稳定好学生情绪准备上课。

二、引入课题:

1、教师展示砖雕,木雕,泥人,陶瓷,刺绣,剪纸艺术作品图片。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份礼物,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想一想这几个问题。这些艺术作品大多出现在哪些地方呢?是出现在大城市呢?还是古乡古镇呢?这些艺术作品的作者是比较有名的艺术大师呢?还是乡间淳朴的民间艺人呢? 我们可以把这些作品统称为民间艺术,也可以叫做家乡艺术。

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

18、家乡的艺术。

三、新授

1、欣赏

师:在这么多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中,哪一种是大家最常见的?(挂钱)挂钱是剪纸艺术中的一种,老师还带来了其他的剪纸作品。

2、欣赏其他剪纸作品。

3、这些都是老师自己剪的剪纸,你们喜欢吗?想学吗?

师:通过老师给你准备的材料工具,小组讨论一下:剪纸是怎样制作出来呢? 剪、刻—对。

粘贴——最后再粘贴在白纸上。

你们总结的非常好,剪纸的重要方法就是剪和刻,剪需要什么工具?剪刀。刻需要什么工具?刻刀。

教师拿出一副剪纸作品:像这些地方,大面积的我们可以用剪刀剪,而这些比较细腻的地方,我们需要用刻刀刻,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细腻复杂的地方用剪刀剪比较困难,容易剪破,表现不出作品效果。

四、实践创新

师:刚才老师讲的这些剪纸制作方法你们会了吗?(会了)

2017.3.1 最新版

那老师现在考一下你们,拿出老师给你们准备的剪纸材料和工具。师:外轮廓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制作?生:用剪刀剪。师:那像这些复杂的地方呢?生:用刻刀刻。对,说得非常正确。现在,大家就开始动手制作。

1、作业要求:选择一张剪纸作品。

2、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五、评价作品

1、小组评价

师: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同学们的作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作品,你们小组最喜欢那幅作品?说出你们的理由。

2、老师评一下作品。

六、总结:

师:今天同学们的剪纸作品都非常好,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够学习更多的剪纸方法,把我们的民间艺术发扬光大。

七、说板书设计

18、家乡的艺术

民间艺人—民间艺术—家乡艺术

剪纸制作过程:起稿—剪、刻—粘贴。

一个好的板书有“微缩教案”之称,这节课我把剪纸制作的三个步骤展示于黑板上,简单明了的涵盖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2017.3.1

第二篇:六年级美术上册 家乡的艺术教案 人美版

最新版

家乡的艺术

教学目地:

1、让学生了解家乡艺术了解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2、学习民间艺术表现手法。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操。

4、通过寻找家乡的艺术作品,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乡,激发对家乡艺术的自豪感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依照家乡的乡土艺术制作一件作品,制作材料有困难可用绘画完成 教学难点:依照家乡的乡土艺术制作一件作品,制作材料有困难可用绘画完成 教具:

教师准备:课件、民间艺术品 学生准备:制作工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1、导入

出示泥人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授课

邀请对泥人发展比较了解的老人讲解泥人的源起传说与记载 惠山泥人确切的起源时间,现在已很难推断。

在相关的传说中,最早的一则是战国时期,据传孙膑流落吴地以做泥人为生;后来孙膑出任齐国军师,以泥人泥马布阵,研究兵法,破了庞涓的“五雷阵”。因此旧时艺人们供奉孙膑为祖师爷。但这则传说至多只能视作吴地泥人的原始。

北宋文人苏东坡曾在纪行诗中发出过“惠泉山下土如濡,阳羡溪水米胜珠”的赞叹,有人视此诗中就蕴涵了用惠山泥土制作泥人的信息。而至南宋,江南一带盛行在七夕供奉小塑像,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就有记载。因此有人将惠山泥人的肇始期定于宋代。

但关于惠山泥人的最早文字记载始见于明代。与此同时,惠山泥人的另一个流传较广的传说也是追溯至明初。据称,明洪武年间,军师刘伯温夜观星象,发现无锡惠山有旺盛的灵秀之气,将出文臣武将大乱江南,于是来到惠山脚下教百姓捏泥人,欲以泥臣泥将泄去惠山的灵秀之气。

明季文人王季重在《游惠锡两山记》中有“买泥人、买小刀戟以贻儿辈”的记载。比王季重稍晚的明末散文家张岱在《陶庵梦忆•愚公谷》中也写道:“无锡去县北五里为锡山,进桥店在岸,店精雅,卖泉酒、水坛、花缸、宜兴罐、风炉、盆碗、泥人等。”由此可知,在明代末年,惠山泥人已作为商品在当地店铺出售,并渐趋成熟。

因此,现在一般将惠山泥人的起源年代定在在明代之前。

佛教溯源

2017.3.1 最新版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木东先生曾画过一幅惠山大阿福的造型衍生图,指“大阿福”的形象是从唐代惠山寺石经幢之高浮雕结伽趺座佛像及宋代惠山寺金莲桥之浅浮雕牡丹童子图案中衍生而来的。石经幢与金莲桥现仍保存在锡惠公园内,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前往一看,大阿福的造型与头部造型与之十分相似。

传说大阿福又叫“沙孩儿”,对于大阿福姓沙,有人将之理解为,沙即沙门,“沙孩儿”实则佛门里的沙弥僧,大阿福也就是惠山寺里的小和尚。而传统大阿福早期的制作工艺,就是用“单片印模”来刻制泥胚,而这种造像方法,直接采自唐朝传入我国的小型佛像制作工艺--“善业泥”。由此可见大阿福的起源与佛教有关,早期的大阿福可能就是用作供奉的。在乔锦洪写的《早期惠山粗货泥人》一文中也称:“据老艺人讲,最初的泥人是专为寺庙制作的小佛像,用于回赠前来进香的施主,所以早期泥人造型大多面目端庄、盘膝而坐,带有佛塑中‘结跏趺式’的痕迹。”

可以说,佛像造型是早期惠山泥人的取材之本。作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惠山寺,香火旺盛,佛像如林,泥塑艺人们在长期观察中体会到佛塑造型具有立体感和动态感。他们在创作泥人时试加运用,效果颇佳,在后来的泥人创作中也出现了“手捏佛道”这类专门的泥人品种。据悉,清同光年间的艺人周阿生,不仅从观察中领悟到佛塑艺术的精妙,而且与佛塑艺人朱谷生相交甚厚,得其指点,慈禧寿辰时,由他造型、经艺人陈杏芬彩绘的 “蟠桃会”,被地方官吏用作贡品,被公认为泥人上乘之作。

3、欣赏制作泥人的录象

清晰的了解制作过程,进一步对泥人艺术的感知。对装饰花纹、装饰色彩、装饰手法有更多的感受。

4、欣赏各地民间艺术作品

民居木雕(清)浙江 凤翔的马 陕西 陈家祠砖雕(清)广东 泥咕咕 河南 面花 山西 剪纸 陕西 刺绣 贵州

六、学生作业

可以动手试试做做,也可画一画。

七、展示评价 教学效果:

在分析、欣赏家乡艺术中,老师应立足于美术学科的特点,在色彩、造型上多下功夫。例如:学生调查了当地的戏曲,教师则可以重点从服装、道具、化妆等视觉因素上多加以分析。

2017.3.1

第三篇:六年级美术上册第15课《家乡艺术》说课稿

家乡的艺术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册第15课《家乡的艺术》,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课的整体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本课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家乡的艺术带有地区人文特色,无论是民间美术、建筑,还是玩具、戏曲,都与家乡的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教材中呈现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民间工艺品,有建筑上的雕刻,也有生活中的玩具、面花,其目的就是向师生传达一个何为“家乡艺术”的信息。一个泥玩具、一个刺绣的布兜儿,一个窗花,也许在常人眼中不算什么,而就是这些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寻常之物,成为一个地区文化的载体。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去寻找、发现家乡的山山水水、房前屋后隐藏着的美,并学会去欣赏它们、珍视它们,这就是本课编辑的主旨思想。

二、学生情况

六年级的学生越来越喜欢宽松的课堂环境,喜欢参加各种艺术实践活动,并能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开展有组织的探究活动。集合生活中逐渐具备了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收录拍照、上网查询整理资料,调查访问的能力,并能够对自己关注的问题大胆发表意见。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家乡艺术的表现形式、功能特点、工艺制作和民俗内涵,尝试模仿制作一件家乡艺术品。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在寻找探究家乡艺术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传承民间传统文化的决心。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家乡的艺术魅力,调查分析家乡艺术特色,了解与之相关的社会文化

教学难点:体会家乡艺术的文化内涵及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五、教法学法

学生在观察分析家乡艺术以及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利用整理资料,绘制手抄报,创作艺术作品等方法来记录家乡的艺术,感受家乡艺术魅力。教学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讲解、欣赏、评价、小组讨论、对比分析、观察思考、学生自主探究等方法完成本节教学任务。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前准备

业务一,应选一种民间美术查找其有关资料。任务二,你的家乡在哪里?你的家乡有哪些艺术形式。

汇报交流,各小组将搜集到的民间艺术展示给同学,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在我们的家乡,又有哪些特点的艺术形式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寻家乡的艺术

出示课题:家长的艺术

二、寻找发现

学生汇报家乡有哪些艺术? 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乡和家乡的艺术。

三、观察分析

1、对北京家乡的艺术进行观察分析,欣赏兔儿爷。

提出问题:兔儿爷是做什么用的?兔儿爷的材质?它的形象有什么特点?(中秋节祭拜用的,泥质彩塑,兔面人身)

通过观察了解感受老北京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欣赏其独特的艺术美感,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分析教材

欣赏教材中的艺术作品。分组讨论对教材中的艺术作品。

提出问题:哪个地区的?是什么材质的?表现形式、工艺制作、功能特点、民俗内涵。丛这些方面讨论。并汇报论如果。感受不同地区的艺术魅力

五、艺术实践

出示学具:素石膏兔儿爷、素石膏公鸡、素石膏面具等。

创作要求:选择喜欢的材料,仿照老屁眼,制作一件家乡的艺术品。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在纸上用绘画的形式画一画家乡的艺术。

六、评价感悟

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

平价点:介绍一下自己做的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是仿照哪个地区民间艺术制作的?对家乡的艺术进行评价,并写出感想、七、说板书设计

15、家乡的艺术

民间艺人—民间艺术—家乡艺术

一个好的板书有“微缩教案”之称,这节课我把剪纸制作的三个步骤展示于黑板上,简单明了的涵盖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第四篇:六年级美术上册 家乡的艺术 1教案 人美版

家乡的艺术

(人美版第11册第18课)

教材分析:

本课是“综合·探索”课程“家乡”系列的第三课。家乡的艺术带有地区人文特色,无论是民间美术、建筑,还是玩具、戏曲,都与家乡的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教材中呈现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民间工艺品,有建筑上的雕刻,也有生活中的玩具、面花,其目的就是向师生传达一个何为“家乡艺术”的信息。一个泥玩具、一个刺绣的布兜儿,也许在常人眼中不算什么,而就是这些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寻常之物,成为一个地区文化的载体。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去寻找、发现家乡的山山水水、房前屋后隐藏着的美,并学会去欣赏它们、珍视它们,这就是本课编辑的主旨思想。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通过学习本课,初步了解家乡的艺术。通过观察、分析作品,知道一至两种家乡艺术作品的特色和工艺制作方法等。

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以小组为单位对家乡的艺术作品开展调查活动,并仿照家乡的乡土

艺术创作一件作品。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欣赏能力。

情意:通过寻找家乡的艺术作品,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乡,激发对家乡艺术的自豪感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寻找家乡艺术作品的过程是不容忽视的。作为本课前期的准备工作,我们要帮助学生做好

调查的充分准备。

2.分析家乡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制作材料、工艺造型和色彩等元素。

难点:1.对家乡艺术作品的欣赏、分析及艺术特征的总结。

2.在学生常见的平凡物上,发现其美的因素,并引发学生的自豪感。

学习材料:

上网查找家乡的艺术。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引入课题:

1.什么是“家乡的艺术”?(教师可展示实物或图片)。

2.这些物品都有很大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3.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进一步了解、熟悉我们身边的民间艺术。

三、欣赏民间艺术作品

1.欣赏课本中民间艺术的图片,分析。

1)这些艺术品美在哪里?

2)它们有什么用处?

2.教师引导学生从书上的图片中选择一件大家感兴趣的艺术品进行介绍。

3.引导学生分组展示自己搜集的或者自己喜爱的民间艺术品实物或照片,说一说。

4.同学或老师介绍大连的民间艺术:

1)复州皮影戏:据史料记载,皮影戏源于汉,兴于唐,盛于宋。辽宁的皮影戏是在明朝万历年间由

陕西来东北戍边的士兵传过来的。复州皮影戏艺术活动距今约有300余年历史。复州皮影戏主要分为南北两派。目前,复州皮影戏有4个比较著名的戏班,分别是温家班、孙家班、韩家班和义和班;主要遗存的复州皮影戏手抄影卷尚有200余部。

2)庄河剪纸:《庄河县志》记载“剪纸艺术,很早就流传民间广大妇女中”,比较盛行。据史实研

究认为:庄河剪纸的传承一是来自民族文化积淀的耳濡目染,文化天成;另外便是大量存在于“上炕剪子、下炕镰刀”的以妇女为主体所形成的家族式传乘体系。其传乘形式是母亲传给女儿、儿媳,方法为面授口传,心领神会。目前有七八十岁的民间剪纸艺人20余名。

3)长海船(渔)民号子:长海号子,即长海县船(渔)民号子,是流行在长海地区的一种富有海岛

特色的劳动号子。长海由百多个岛屿组成,千百年来居民以渔猎为生,在与风浪的搏斗中,船(渔)民需要用号子统一劳动节奏,提高劳动效率,于是产生了各种劳动号子。长海号子分为两类:一类是船民号子,主要是运输船上用的号子。另一类是渔民号子,主要是渔民打鱼用的号子,渔船比较小,渔民号子内容比较单一。

4)复州东北大鼓:东北大鼓说唱艺术,一直主要分布在瓦房店市的复州城镇、永宁镇、西阳乡、赵

屯乡、土城乡、太阳乡等地。据《东北俗文化史》介绍,东北地区早在清军入关前就有人说书了。大约是在民国时期,复州城内关永安及其5个徒弟的精彩演出,使得复州东北大鼓艺术的影响不断扩大,逐渐在民间广为流传。最初演唱东北大鼓时,演员自带一种小型三弦,用一只脚踏节子板,边弹弦边唱,因此也被称为弦子书。

5)金州龙舞:金州龙舞起源于大连金州古城西门外村(现为友谊街道园艺村),辐射到周围乡镇街

道及大连、沈阳、北京等地,已有120多年历史。光绪七年(1881年),清朝毅军提督刘盛林率马步十二营驻防金州。每逢元宵节,均在军营内表演龙舞。扎棚匠陈德员和纸匠李田英就

偷艺仿制了一条龙,从此金州诞生了龙舞,也称西门外龙舞。至今为止,金州耍龙艺人已相传9代。目前,金州龙舞的花样有盘龙、行龙、龙出海等近40种,舞龙的伴奏音乐主要选用东北秧歌的曲牌。

6)复州双管乐:复州双管乐是在清朝乾隆年间由山东传过来的,至今约有200多年历史。双管乐

以复州城镇为中心,辐射各乡镇、街道,并影响临近的庄河市、盖州市及稍远的海城市,甚至影响到更远的沈阳市。复州双管乐自产生之日起,主要是为婚丧嫁娶服务的。解放后,婚丧形式从简,鼓乐班失去了市常据了解,现在能演奏复州双管乐的民间艺人只有七八个。在复州双管乐的演出、发展、繁荣过程中,形成了4个比较著名的双管乐班,分别是秦家班、李家班、于家班和刁家班。

四、仿制家乡的艺术作品

1.播放老奶奶剪纸的照片或录象。

2.模仿制作一件你喜爱的民间艺术品。

五、体会对家乡艺术的感情

1.展示学生收集和仿制的民间艺术作品。

2.当我们接待外国友人时,我们可以拿出什么样的礼物呢?

3.希望同学们把它们继承发扬下去,使我们的家乡艺术更加繁荣、昌盛

第五篇:六年级美术上册说课稿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

1、《基本形体切挖》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早上好!

我是小学美术学科第*号,今天我说课的的题目是《基本形体切挖》,下面我着重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基本形体切挖》是人教版小学美术

(六)年级(上)册第(1)篇课文。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引导学生学习在泥做的六面体或圆柱体上进行切挖。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针对第三学段的设计·应用这一学习领域,运用对比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运用全新的媒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区别形与形体的不同,加深学生们对形体这个概念的认识。先把形体切挖完成,然后再根据成品来把图画出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写生能力。根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律,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学习在基本形体上进行切挖;2.学习各个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3.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本课的重点为: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难点为:各个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教学用具:范图、实例、制作材料;萝卜、橘子、苹果、肥皂、花泥、小刀等。

二、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关注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六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本课我主要使用的教法有:1·情境教学法。2·直观演示法。3·随堂欣赏法。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过去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转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本课我主要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是:1·发现学习法

2·讨论法

3·合作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基本形与基本体:

1.首先,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以前所学习过的一些基本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结论:我们学习过的基本形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菱形、梯形等等。这些都是比较常用的基本形。

2.接下来,请大家回忆一下,你所知道的几何形体有哪些?、回忆以往的知识,引导学生们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观察发现

二、欣赏提升,开阔视野:

1.那如何将形变成体呢?(启发学生回答。)圆柱体、立方体、长方体、椎体、四棱体、球体等等一些基本的几何形体。(教师展示可拆卸立方体自作课件。)

2.过渡:大家可别小瞧了这些基本的形体,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到建筑物、汽车,小到杯子、牙刷,都是由这些基本的形体变化而来的。下面,我们来看大屏幕。(多媒体展示)

3.欣赏课本范图以及草图,请同学们 说说什么是形体切挖?

形体切挖就是将基本形体的某一部分切除或挖空,切除的部分可以是规则形体,也可以是不规则形体,使这个基本形体成为一个新的造型。如凯旋门是在六面体上切除一个规则的拱形门,而矮凳是在圆柱体基础上切挖掉一个不规则形体。

开阔学生视野,在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充分地体会增加形的厚度,就可以将形变成体了。

了解形体切挖就是将基本形体的某一部分切除或挖空,切除的部分可以是规则形体,也可以是不规则形体,使这个基本形体成为一个新的造型。

探究形成三、范作赏析:

1.展示多媒体图片,请生回答。

2.观察我们的教室,理解物体的基本形概括。

请多个学生回答。

4.展示“凯旋门”。

①这座建筑物你们认识吗?(请生回答,教师总结介绍凯旋门。)

②引导学生分析凯旋门和立方体的区别。

通过欣赏学生的作品,了解制作的方法和要素,是如何在立方体上切挖出一个立方体和一个半圆柱。为下面的创作打好基础。

尝试表现 更多精品教学设计,尽在拇指教育。

学生操作:

1.理解“切”和“挖”。

①什么是“切”,什么又是“挖”呢?(请生思考回答。)

②(教师展示积木),介绍“切”、“挖”

切:是从一个物体上截取一部分。

挖:是从一个物体中间掏出一个部分。

2.体验切挖:

①教师演示草图切挖。(多媒体展示凳子)

引导学生分析这个凳子是由哪个基本形体切挖出来的吗?

②教师演示草图切挖。除了这种草图的形式来体验切挖,还有哪些形式呢?

学生自由回答。

小结:可以在花泥、橡皮泥、萝卜、苹果、土豆纸张等物体上进行切挖。

3.欣赏以形体切挖方式制作的各种图片。

通过图片欣赏,帮助学生了解六面体、圆柱体等形体在生活中、在工业设计中、在雕塑、建筑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分类学习、分类查找资料的能力。

通过区别形与形体的不同,加深学生们对形体这个概念的认识,并帮助学生把生活中见到的一些物体归纳为几何形体,了解形体切挖特点,切挖掉的部分可以是几何形体,也可以是不规则形体。

运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形体切挖方法的运用的认识。

拓展知识

五、课后拓展:

1.欣赏以形体切挖方法及不同材料制造的建筑、日用品等图片,开拓学生视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把形体切挖的材料范围扩大到了瓜果上。

拓宽学生视野,希望学生能运用或尝试运用形体切挖的方法来美化身边的环境。

三、说板书设计

根据教学活动安排,板书设计分三部分:课题、基本特征示意图和展示区。

总之,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他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题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学效果很好。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2、《点的集合》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早上好!

我是小学美术学科第*号,今天我说课的的题目是《点的集合》,下面我着重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点的集合》是人教版小学美术

(六)年级(上)册第2课。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点线面是平面构成的基本造型元素。任何画面组成的基本单位均可还原到点、线、面,他们三种元素的不同形态和不同组合可以创造出无限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而其中的点是本课讲解的重点,通过对点这一元素的学习可以增强学生对后两种元素的认知及运用。为学生今后更好的创作打好了基础。在自然形态中,人既可感知点,也可视之,点是物象的浓缩。从古至今的艺术家都喜欢用点来创作:古希腊人喜欢用马赛克拼贴的方式装饰他们的建筑;点彩派画家能够用色点来表现耀眼的阳光;现代派画家用不同形状的点勾画诗一样的图画„„这些都充分显示了点的美感。根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律,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小学六年级美术说课稿《点的集合》:知道美术中点的概念,了解点是造型元素中最基本的元素。学会用点构成精彩的画面。

2、通过欣赏、分析、创作、指导、评价,使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画法表现点的集合作品。3.使学生在欣赏奥运图片、大师作品、结合点的学习、体验创作的乐趣过程中迸发学习兴趣、爱国之心、陶冶情操、提高艺术修养。本课重点为:明白点是最基本的造型元素及其在各类画种中的重要作用。难点为:学生创作时如何表现点的集合特殊画面效果。教学用具:教师:多媒体课件,作画工具。学生:水粉或水彩颜料、彩笔、画纸。

二、说教法学法

运用大量的生活经验图例及艺术作品冲击视觉, 揭示点的概念.明白点无处不在,可以把大小、形状、色彩、肌理不同的点组合在一起,创作丰富多彩的作品。

环境的设计能营造一种学习氛围,故我在设计时,教室后墙的布置与教学环节紧密结合,把历届学生的作品布置在墙面上,使作品即是美化环境的一部分又成为学生观察作品,也是最后展示自己作品的舞台。看似无意的布置,实际上在为孩子作画提供适宜的主、客观环境,引导他们从无意观察——有意观察——多角度观察过渡。以点为主线,通过欣赏法国新印象主义代表画家修拉的点彩画名作《大碗岛的塞纳河之春》,对比现实主义画家米勒的作品《牧羊女》,揭示点彩派绘画技巧。通过欣赏古希腊人用马赛克拼贴的方式装饰的建筑,中国画中的点点墨迹不仅墨色万变,还概括表现各种形式的物象,现代派画家用不同形状的点勾画诗一样的图画„„充分体验点的有序和无序排列的美感,明白点无处不在。本课可采用“导入激趣—解读概念—欣赏作品—尝试创作—评价展示”来完成教学。

三、说教学过程

(一)生活经验导入,揭示课题。

在这个环节中我请学生上来画一画点。学生有可能会在黑板上画上大大小小的圆点、数轴上的点。不急于马上说明点的概念,而是播放奥运开幕式上令人激动的画面。

29个有点组成的脚印朝着会场走去。许多许多的小电珠组成的奥运五环慢慢升起,每一个小电珠都像是一个点。几位美丽的飞天身穿靓丽的衣服漂浮在五环旁,他们像是一个个活泼跳跃的点。上千的缶组合成方阵,其中闪烁的几个缶形成美丽的数字,每一个缶都像是一个点。一万个运动员用彩色的脚印演绎最盛大的行为艺术,他们每踩下的脚步都可以看成是点。这些点集合在一起形成巨大的图画给与我们美的享受。

随着图片的播放我描绘场景,在描述中让学生明白点是在相对空间中较小的物体,许多物体集合起来就可以形成画面。到此我揭示了课题《点的集合》。

(二)解读图形,讲述概念。

在这里我找了些学生熟悉的图片,通过游戏找一找点,明白点无处不在。

通过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得出:猎豹的身上有斑纹点、彩色的鹅卵石拼成火车是点、马赛克上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是点、花园里点点的小花开放着,树叶也是点、夜空中的星星一闪一闪点缀也是点、解放军同志身上的帽子、徽章、枪、衣服、甚至他们本身就是点。楼房、汽车是点、甚至于在中国地图上我们所在的上海它也是点。

我再给出一组图片请学生再辨析那些是点。经过刚才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点的分辨再加上现在这些图片的出示,学生可以得出:点的形状可以是各种样子的,只要在相对空间中较小都可以看成点。

(三)欣赏作品,感受魅力。

这个环节中我给出多种不同的绘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学会用多种绘画形式来创作丰富多彩的点的集合作品。

马赛克壁画用小块不同色彩马赛克镶嵌而成。

电脑绘画,将点整齐排列,用黑白画的形式表现图案。白点集合表现物体,黑点集合表现背景。

中国画中的电点墨迹不仅墨色万变,还概括表现型型式式的物象。民间工艺把点的组合作为自己画种的表现手法。

此时看到修拉作品《大碗岛的星期天》,揭示点彩派绘画技巧:将三原色直接点在画面上,不经调和的颜色经过重叠形成丰富的色彩,画面给人朦胧的效果。

凡高的《星月夜》将点进行方向形组成,形成线化感觉,增加流动效果。米罗的《午夜和晨雨中夜莺的歌声》则通过点的奇妙形状产生有趣的画面效果。(四)图乐共赏,学生创作。

这里提出作业要求:用点的集合创作一张作品。美术书是学生绘画时最好的帮手,让学生自己观看书上的绘画步骤,这里的步骤简单易懂,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用合适的材料创作,题材不限。在学生绘画时播放幻灯将一些点的作品反复播放,给学生借鉴学习。同时播放彪德西的音乐《棕发少女》,因为彪德西的作品被称为音乐中的印象派,而点彩派属于印象派范畴,点又是本课主题,因此将次音乐选择为创作时的播放音乐十分贴切。

(五)评价互动,展示作品。

在学生绘画创作中,我巡视指导,对于闪观点及时给予激励性评价。这也给创作有困难的学生再一次加强体验感悟。对于率先出色完成绘画创作的同学采用学生自评、师生互评的手段,再通过奖励机制请这位同学巡视选择优秀作品进行师生互评,最后同组学生互评。将优秀作品展示在展示板上。

四、说板书设计

根据教学活动安排,板书设计分三部分:课题、基本特征示意图和展示区。

总之,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他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题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 6

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学效果很好。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3、《远去的路》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早上好!

我是小学美术学科第*号,今天我说课的的题目是《远去的路》,下面我着重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远去的路》是人教版小学美术

(六)年级(上)册第3课。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道路由近及远的变化,进一步巩固和学习透视知识。通过道路的变化引导学生认识透视现象非常浅显和便捷,利于学生的观察和理解,由此及彼,道路两旁的路灯,树木,建筑物也都可以成为学生观察的内容,由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本课设计的思路。根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律,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现象,并能运用所学透视现象;

2、通过欣赏,观察绘画作品和自然界的景物,发现近大远小,近高远低和近宽远窄的视觉现象,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站在不同位置观察同一条路,发现会产生不同的视觉现象;

3、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感受风景画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观察大自然的习惯,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用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生活的德育目的。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认识近大远小近宽远窄的透视现象。本课教学的难点:如何在画面中表现出近大远小近宽远窄的透视关系。教学用具:1.教具:多媒体 各种近大远小的图片资料 2.学具:旧画报等 剪刀 胶水。

学情分析:透视现象从三年级就开始让学生渐进的理解,因为有了足够的认知经验,到六年级,学生已经非常轻松的能说出生活中的很多透视现象,但是要引导学生将透视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中,并能够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构思,还需要教师多引导。

二、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的全过程主要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直观展示的教法引导学生用细致的观察来获取主要信息,再通过创设情境的练习法使学生发现问题,再由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教师再有针对性的示范演示从而解决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最后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使学生真正把本课内容内化吸收。

三、说教学过程

课前成功的导入,应该能迅速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并且能自然的导入到课题上来。所以在本课的导入环节中,我用一个胆小男孩托比的成长故事来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并用绘本故事中几张典型的画面向学生们提出问题:明明是在咫尺的距离,可是作者却表现出了一种远在天涯的视觉效果,那么他是怎么做到的呢?以问题的形式引发学生们想探究的欲望,从而引出本课的课题。

发展阶段,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透视现象,让学生们通过直观的感受并结合本身的生活经验调动起感官来理解透视的基本特点和原理,并鼓励学生说出生活中观察到的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再适当讲解消失点的概念并通过动态图片展示出透视原理在作品中的表现方法。

由于同学们有三年级的基础加之丰富的生活经验,理解透视的现象和原理并不是难事,本课的难点在于让学生掌握透视的表现技法,所以我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小练笔,以特定情景的创设来引导学生的表现能力,并且为下节课同学们的自主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①天朗气清,现在老师带大家一起去郊游,我们来到一条河边,却发现河上没有桥,请同学们赶紧架一座桥来通过河岸吧!②桥面有些窄,把桥面加宽,为桥面铺设木板。③桥架好了,可是没有栅栏非常危险,再来请同学们安上栏杆。④我站在桥头赫然发现河两边的树非常漂亮,请同学们帮忙记录下来吧。

四个情景看似简单,却环环相扣,处处伏笔,涉及的都是学生在造型表现中极易出现的问题,并且以解决难题的形式出现,符合孩子心理特点,旨在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发现问题认真思考,解决难题感受成就。绘画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作品完成后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他们完成的练笔成品加以比较,从而检验并发现作品中的问题,并做出及时的调整。在小组讨论完之后再由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讲解示范,这样不仅充分的发挥了同学们在学习中的主动性,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且对典型性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示范,能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然后教师挑选几名具有代表性同学的作品,先由学生自评,讲解思路诉说感悟,再由同学赏评提出建设性意见,最后由教师点评,巩固内化知识的同时肯定同学们的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并保有再创作的热情。

课程进行到这里,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已经基本攻克。最后让同学们简单了解一下透视的发展史,欣赏大师作品及不同技法表现出的透视现象和视觉效果,为同学们下一节课的自主创作做一个良好的铺垫,鼓励学生在创作的作品中尽量去尝试不同的材料或者不同的表现技法以突出表现性

四、说板书设计

4、《线与造型》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早上好!

我是小学美术学科第*号,今天我说课的的题目是《线与造型》,下面我着重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线与造型》是人教版小学美术

(六)年级(上)册第4课。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线”是美术造型的重要元素,任何美术作品的表现都离不开“线”的体现。而“用线作画”既为用线条来作画,通常是指“线描画”的创作。从一年级起,每个学年的《美术》教材中都至少会有一课涉及到线与造型。但是基本都是以感受线条,体会线条造型为主。本课在全套教材中第一次将线条表现与造型联系在一起。开始呈现的生活中的“线”,其目的就是帮助同学们形成从生活中提炼自己需要的“线的能力。在本教材用线作画中的“线”则是指实物用线,是指画笔以外的一种作画工具,由这种特殊的作画工具带来的一种奇妙的画面效果。本课中介绍了三种用线作画的方法,其中在拉线压印的作画方式上需要学生掌握的关键环节比较多,这些环节对引导学生完成创造性的画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律,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了解线是艺术造型的主要表现手段和线在美术造型表现中的运用与作用。运用直线、曲线、细线、粗线、长线、短线、实线、虚线、有规则的线和自由的线表现各种头发。

2、通过欣赏、交流,学生充分认识和体验线的特性及在绘画创作中的作用,丰富视觉和审美经验,培养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本课教学重点:认识和了解线在美术造型表现中的特性及所起的作用。本课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大胆地运用各种线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师教学用书、中外优秀绘画名作、学生作品图片。学生: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纸。重点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1、运用“观察比较法、启发式谈话法”,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中线的种类,比如线有粗有细、有长有短、实线、虚线等。

2、通过欣赏评述,利用“简介强化法”,使学生在欣赏、观察中,充分认识到线在美术造型中的运用,积累丰富的视觉和审美经验,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3、运用示范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各种手段表现人物头发。结束时可以展示不同类型的作品,开拓学生视野,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三、说教学过程

感悟体验

一、感悟线条 请男女生各两名到黑板前快速画一件自己拿手的东西,时间一到两分钟。速度要快,注意时间。其他同学可以在自己的草稿纸上画。同学们看一看,在老师没有对造型要素作任何要求的情况下,四位同学选择了点、线、面这几种造型要素中的哪种形式来表现? 学生回答,线条。教师总结:在我们常用的点线面等造型要素中,所以从古至今一直是人们最常用、最喜爱的绘画表现手段之一。这节课咱们共同来研究一下“线与造型”。教师出示课题:《线与造型》

观察发现

二、欣赏提升 1.观察生活,找出生活中不同类型的线。2.欣赏课本上的图片,看看自然界中的线是以何种形式体现的?你还能说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吗? 3.这些图片上的线条有何异同?学生分组讨论、回答。看哪个小组回答的最全面、最充分。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有粗有细,有长有短,有直有弯,有的清楚有的模糊,有的很规则,有的很自由,有水平线也有竖线,各不相同,形态万千,它们共同构成奇妙而又丰富多彩的大自然。

探究形成

三、探究形成、发现方法 1.欣赏《朝元仙仗图卷》 体会艺术家高超的用线技巧及作品传递出的强烈美感。2.找一找图中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类型的线条?直线、曲线长线、短线、粗线、细线、实线、虚线„„ 学生回答,教师同时在黑板上画出各种线条。3.想一想,为什么在同一幅作品里会有这么多种不同的线?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线条如何让画面丰富多彩,层次分明。4.回顾上课之初几位同学在黑板上所画的作品,看看几位同学线条运用的如何?都采用了哪些种类线条?应该如何改进?同学们各抒己见。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多数都出现线条单一,缺少轻重虚实,粗细曲直的变化。5.教师以其中一个同学的作品为例,进行修改、演示。注意观察老师的用笔。想一想老师是如何用粉笔画出丰富的线条变化的。学生用粗细不同的铅笔努力尝试,画出变化丰富的线条。6.欣赏课本第十页并上图片,结合图片分析线的曲直以及线条是疏密传递出的不同美感。小知识:线具有方向性,有表情,还有性格。相对于点和面而言,线是最活跃、最富于变化、最有个性的表现元素。曲线给人活泼、优雅、含蓄、轻快、柔美的印象。直线给人坦率、平静、挺拔、刚烈、紧张的感觉; 线还有长短、粗细、虚实等不同的表现形态。7.刚才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不同形式的线条,其实我们人的身体上也有线条,最明显的就要数头发了(多媒体课件出示不同发型的图片,直发给人什么感觉?卷发给人什么感觉?长发、短发又有何不同?)学生思考回答。8.学生推荐或由学生毛遂自荐选出两位发型不同的同学作模特,老师演示怎样画人物。看老师怎样用不同的线表现不同的发型。

拓展知识

四、课后拓展 通过同学们的作品可以看出大家对线已经十分了解,并且能用线来表现不同的造型,我们可以把今天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以后的作品创作中,让我们的画面更加丰富。1.能否大胆地创作出新颖的作品,并能大胆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2.能否感受到线与造型是分不开的,并用线的多种组合方式来表现人物的头发。3.能否找出线的特性与组合规律。

四、说板书设计

5、《风景写生》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早上好!

我是小学美术学科第*号,今天我说课的的题目是《风景写生》,下面我着重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风景写生》是人教版小学美术

(六)年级(上)册第5课。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生活中处处有美景,它们千姿百态,五彩缤纷。如何用画笔将他们留在纸上是我们本课的重点。通过欣赏画家及同龄人的作品,了解线描风景的写生表现方法。在取景写生前要掌握近景、中景、远景三个层次。表现空间感,一般来讲,中景主要用来刻画主体物,画得比较实,而远景是为了衬托中景,画得比较虚。掌握得好,有了虚实,也就塑造了空间感。作画时要先

用合理的构图,把透视关系画准确。本节课还需渗透取景知识,在五年级下册的美术学习中,同学们已经接触到了取景框的制作和取景的技巧,本节课在学习要求中虽然提到了自制取景框,但是,在自己脑海中形成一个取景框更为重要,所以在授课过程中要强调注意主题突出,线条组织疏密有序。根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律,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了解风景写生的题材,学会如何制作取景框,并能灵活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进行风景写生。

2、能够运用取景框对风景进行取舍,学会如何运用线描进行风景写生,抓住重点,分清层次,能够独立地画一幅简单的风景画。

3、通过写生的训练,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捕捉物象的能力,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本课的重点为:制作取景框,学习线描写生的方法。本课的难点为:运用取景框,选取一处风景进行线描写生。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风景图片若干、自制取景框若干。学生:教材、铅笔、绘图纸、黑色卡纸、剪刀、风景图片。

学情分析:通过前期对静物的写生等练习,同学们已经能掌握基本的构图知识,并运用到写生当中,画面整体较成熟,但是对线条的把握,有的同学还需要多锻炼,注意线条的疏密变化和线条的表现力。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教法:课堂讲授,画稿示范,巡回辅导,作品欣赏;本课学法:课堂讲授并外出写生和学生自己的观察思考相结合,根据教材内容有所侧重。注意从大自然本身出发,便于学生得出较为直观的结论,而不倾向于书本知识的传授。主要靠实践写生的办法来引导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必要时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说明问题。

三、说教学过程

一、展示校园风景图片,引入课题

1.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美景。

2.揭示课题:风景写和生 我们能不能把这些风景画出来呢。

二、讲授新课

第一课时

1、欣赏范画

主要掌握近景、中景、远景三个层次。表现空间感,一般来讲,中景主要用来刻画主体物,画得比较实,而远景是为了衬托中景,画得比较虚。掌握得好,有了虚实,也就塑造了空间感。

2、风景画的透视作画时要先用合理的构图,把透视关系画准确。(近大远小的透视)

3、讲解绘画步骤

(1)构图

(2)画铅笔稿,用线要轻,掌握好近景、中景、远景

(3)着重刻画

4、引导学生从平凡景物中去发现美,选择素材。

城市和乡村,都有美丽的景色。一块草地,一片树林,一道河湾,一条小径„„都可以吸引敏感的眼睛。

5、教师巡回指导

6、作业评价

(1)作业展评

(2)学生互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2.展示优秀的学生作品 3.绘画步骤

二、讲授新课

1、取景

风景写生,首先要取景,取景就要解决构图的问题。

怎样取景:可以用取景框或者用手代替取景框来选择景物的一部分,对于自然景物,根据画面的需要可以有取有舍。

在取景构图中,视平线在画面上的高低位置是很重要的,“画面”上视平线低,就产生开阔的感觉;视平线高,则近景显得更为具体充实。这是根据需要来决定的。

在画风景写生时,还要注意近、中、远景三个层次,表现出空间距离。

2、带领学生实地写生,讲解构图

(1)从不同的角度看一自然风景,先仔细观察,确定主体物并可作适当移动,将别处的景移到自已的画上。

(2)落笔时,注意留“天”、留“地”,整体饱满,切忌散乱,不管在哪个角度,主体物要突出。

(3)打好轮廓,可上一些明暗。

3、巡回指导

(1)用水粉画一幅风景写生,注意画面的气氛和色彩相协调。

(2)可以用油画棒、彩色铅笔等工具材料结合水粉色进行作业。

4、作业讲评

四、说板书设计

6、《让剪影动起来》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早上好!

我是小学美术学科第*号,今天我说课的的题目是《让剪影动起来》,下面我着重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让剪影动起来》是人教版小学美术

(六)年级(上)册第6课。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本课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剪、贴、画的基本技能基础上来学习的。本节课通过展示民间传统剪影人物的造型,引导学生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抓住人物的特点,在表现过程中突出剪影人物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的能力。利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抓住特点,掌握突出表现剪影人物特点的方法。所以,学好这一课的知识是基础。根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律,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了解皮影的相关知识,体会皮影艺术的特点;

2、学习怎样去制作剪影,最后怎样让剪影动起来,体验皮影艺人的表演技能;

3、通过对剪影知识的了解和制作剪影,增强学生对中国民间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本课的教学重点:剪影人物的制作方法。本课的教学难点:了解皮影活动的原理,并能学习让剪影人物动起来。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剪刀、胶水、记号笔、针线、木条等。学生:卡纸、剪刀、针线。

学情分析

根据六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和接受能力,针对和利用小学生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本节课我主要采取了创设情景、观察欣赏、思考讨论、延伸比较、表演等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这一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枯燥的讲解变为生动直观的课件展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说教法学法

六年级学生想象力非常丰富,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动手能力,主要应用欣赏法、交流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质疑解决问题法、想象创新动手制作法、亲身体验实践表演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皮影戏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虽然皮影戏离现在学生的生活很远,但是我们的学生也通过旅游,看书等渠道对皮影戏有所了解,在本节课的准备阶段可以提醒学生搜集有关皮影戏的知识,并将自己家里有的皮影戏人物带过来一起欣赏。剪影也是前两个学段涉及过的内容,但是作为六年级的学生,这次需要“让剪影动起来”。这里面涉及造型的整体关系,涉及制作方法,特别是“动”的关节所在。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语文课本中《姥姥的剪纸》这一课,文中的剪纸作品栩栩如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件出示传统剪纸作品)

⒉老师也喜欢剪纸,你们看老师剪的是什么?(教师示范)

⒊对比老师的剪纸作品和我们平常看到的剪纸作品有什么区别?(看不到人物的五官等细节,只能看到一个影子)

教师小结:对,我们只能看到一个影子或物体的轮廓,我们把这样的画称为剪影。剪影是一门艺术,今天我们也来研究一下如何让剪影动起来。(板书课题)

三、发展阶段

⒈欣赏会动的剪影.(欣赏皮影戏表演视频。师讲解:会动的剪影就是皮影戏,它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

①介绍皮影戏知识。(课件出示课本中的“小知识”)皮影戏是是操纵以动物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灯光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表演,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演奏,有浓厚的乡土息。展示皮影图片。

②读学习要求(见美术书第15页)

③研究皮影人物的制作方法,想一想它是怎么动起来的? ⒉做剪影 ①教师讲授制作剪影的过程。

在制作之前,以小组为单位构思表演故事,分工制作。讲授制作剪影的过程和方法。(板书制作步骤)

设计造型——分解剪开——缝制组装——装上木棍——操作表演(画草图→将草图形象拓在黑色卡纸上→将人物形态的各部位按关节分开剪→连接→在相应的部位装上木棍)

②学生制作,师巡视指导。

三、展示与评价阶段

四、教师总结

四、说板书设计

7、《漂浮的画》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早上好!

我是小学美术学科第*号,今天我说课的的题目是《漂浮的画》,下面我着重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漂浮的画》是人教版小学美术

(六)年级(上)册第7课。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以简单有趣的方法创作出符合自己感受的作品,这是第三、第四学段特别需要掌握的。本课从漂亮神奇的石头纹理导入,在感受抽象美的同时,借助油水不溶的的原理,给同学们带来一种创造抽象美效果的有趣方法。根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律,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了解流色转印的常用方法,学习利用水与油不相容的特征,转印出不同的肌理效果的画面。

2、通过自学教材及老师的演示讲解,掌握流色转印的方法并展开联想再创作,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表现力。

3、制作过程中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培养学生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利用水与油不相容的性质,做水面上的油漆吸附联系。本课的教学难点为:根据制作过程中油水变化的节奏及画面所形成的肌理效果,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教学准备:教师:课件、装有清水的敞口容器、油漆、汽油、水粉颜色、水彩纸等。学生:油漆、具有吸附能力的纸张(水彩纸、生宣纸等)、装着清水的敞口容器、汽油。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漂浮的画”的制作充满了好奇心和表现欲,他们已基本掌握了色彩的基础知识和常用的调色配色方法,他们已不满足于仅仅拿笔调和颜色来作画,他们渴望用更新颖的方法更自由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朝气和活力。这堂课用吸附法表现“肌理”的教学内容,正符合满足他们的这一需求,能充分展示他们的艺术个性。

二、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观察法、示范法。试图通过“肌理”的一种制作方法——吸附法的演示、实践、感悟、创新,向学生展示油漆和水之间密切而又美妙的关系,展现其肌理的美,同时让他们运用已掌握的色彩知识和配色方法,结合点,线,面的美术知识,完成心中“漂浮的画”。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3幅自然风景图片,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神奇魅力。提问:图片美在哪里?有哪些景物的存在而让你感到美丽。总结:每幅图片都由不同的点,线,面所组成,再加以漂亮的颜色搭配,而正是这种和谐的美丽让人身心愉悦。思考,我们是不是可以模仿,“制造”出这种效果呢?

1、演示:在玻璃试瓶里盛一定量的清水,随后滴入几滴油漆,让学生观察油漆和水之间的变化。

学生观察后得出结论:

滴入清水中的油漆有的浮在水面上;

有的一下子沉入水底;还有的在水中漂浮。

说明:这个演示是为了让学生看清油漆和清水之间的变化过程,从而激发 他们学习新知识新方法的兴趣。

注意:油漆中必须加入适量的汽油才会产生较满意的飘浮效果。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记录下油漆和水之间美妙的变化呢?(绘画、照片等)

(二)新课:(板书)出示课题:

——漂浮的画

肌理的自然属性:

广义的意义:“肌理”是某种物体上的纹理、质感,如树皮的纹理、质感,大理石的纹理、质感等等。

狭义的意义:它是绘画、雕塑等艺术创造所特有的形象化语言,如各种笔触、斧凿的痕迹、画面上的纹理等等。

注意:平时我们画画都是在纸上完成的,上了颜色万一画错了也很难修改了,今天我们要在水里画画,好处是哪里画错了,哪里不好看我们都可以修改,最后用纸把水面上的“画”吸附下来。

(三)示范:教师示范油漆吸附法:用油漆倒入盛满清水的扁平容器中,用棒稍加搅动,在需要化开的地方滴上几滴汽油稀释,用纸吸附在水面上,完全吸附后小心取出,即可制作出一幅肌理作品。

说明: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以下几点会造成不同肌理的吸附效果:

1、汽油稀释的量:

加入汽油的量多,油漆滴入水面成散点状。加入的汽油量过少,油漆成凝结团状。

2、水所处的状态:

水处于静态时滴入油漆。

水处于动态时滴入油漆,均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3、油漆滴入水面的距离。

(四)学生作业:

用吸附法制作一幅肌理作品,可以选用任何颜色搭配。要求运用已学的色彩知识和配色方法,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制作的肌理作品命名。

(五)教学评价

本堂课教师对学生的课堂中的评价以鼓励为主,由于吸附法制作肌理效果具有偶然性,学生初次尝试不太容易取得很好的效果,教师应多加鼓励与帮助,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四、说板书设计

8、《山山水水》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早上好!

我是小学美术学科第*号,今天我说课的的题目是《山山水水》,下面我着重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山山水水》是人教版小学美术

(六)年级(上)册第8课。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同时学习掌握一些山水画的基本表现技法,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民族自豪感。在导语中特别介绍了“山水画”的概念,并选择了从较为工整到大胆写意的三幅艺术家的作品进行欣赏。接着是非常详尽的“石的画法”、“皴法”与“水纹”的画法,它们基本上涵盖了山水用笔的基本技法。“学生作品”则选择的是大块墨色渲染与勾染结合方法的两幅作品,它们和艺术家的作品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水墨山水画的不同表现方法,可以供学生创作时参考。根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律,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初步了解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绘画,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特点,初步了解山水画几种常见表现技法。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热爱与民族自豪感。2.通过欣赏中国画的各种皴法,指导学生在表现过程中运用相关技法及笔墨要求,表现简单的山水景色。本课的重点为:通过欣赏中国画作品,提高对中国画的认识,通过用毛笔,墨汁,宣纸进行山水画的技巧训练,初步了解并且掌握中国画中勾、皴、擦、点、染的表现技法。本课的难点为:如何用笔用墨,如何控制好水和墨表现不同的浓淡干湿的墨色以及掌握山水画的独特表现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

采用回忆描述—欣赏图片—分析讨论—直观演示—尝试体验—欣赏评述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通过回忆和欣赏的美丽风景,抒发内心情感并加深感受。创设情境,让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用分析讨论的方式介绍画中的美景,了解由远到近的笔墨变化。教师再直观演示,让学生了解远景和近景的表现形式及方法。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特点,初步了解山水画中几种常见的表现方法并进行训练,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用水墨画的形式来表现自己家乡的各种自然美景。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我们又见面了,大家都知道我是美术老师,老师很喜欢画画,特别是中国画,前些日子,老师在电视上看到了一场拍卖会,一幅张大千的山水画作品《爱痕湖》拍出了天价,让我惊叹不已,今天老师把这幅张大千的作品,大家来猜猜它价值多少?(生:一万、五万、十万。。)你真有眼光,让我们到北京的拍卖会去看看吧。-----播放中国嘉德拍卖行拍卖张大千作品的录像,让学生了解这幅中国画作品的价值,以激发学生去学习中国画的兴趣。18

(师)你猜对了吗,想不到一幅中国画如此价值连城,太不可思议了吧!中国画可是我国的国粹,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中国画中的山水画吧。

板书:第八课

山山水水

三、讲授新课

师:学画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些古代和近现代的中国山水画作品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8页。

(一)欣赏古代著名山水画作品,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欣赏进一步了解山水画的艺术特征 设问:什么是山水画?

(中国画可分为:山水画, 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是中国画之中的一种题材,山水画就是以大自然中的山水风光为题材的绘画。

2、(师)隋唐时期展子虔的《游春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作品,此画描绘了隋唐时期江南春景的景象,此画采用了中国画特有的构图法——深远构图法,给人一种自山前而窥山后的透视效果。元代大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画的是浙江富春山一代的美景。宋代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采用了中国画特有的构图法——平远构图法,给人一种自近山而望远山的透视效果。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描绘了秦陇山川峻拔雄阔、壮丽浩莽的气概,此画采用了中国画特有的构图法——远高构图法,给人一种自自山脚而望山巅的透视效果这三种构图方法是中国画所特有的,请同学们以后多加练习。现代大画家黄宾虹的《桃花源》美景。漓江画派创始人黄格胜的《漓江百里图》描绘的是桂林漓江的美景。

刚才同学们欣赏了这些价值连城的山水画作品,它们都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特征呢?谁能说一说?

3、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让学生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特点:

(1)这些画都是以什么题材作为绘画内容的?(山川景色为绘画对象)

(2)这些画都用什么工具来创作的呢?(毛笔、墨、颜料宣纸等工具)刚才我们欣赏了大师们的作品,下面我们再来欣赏学生的作品

师:一幅山水画是如何画出来的呢?老师今天就带领大家来学画山水画中的水墨山水画。

首先我们要了解画水墨山水画的工具和绘画步骤:工具(笔、墨、纸、砚、水)步骤(1)构图:力求大气和饱满,山石之间要有主次和距离感;(2)用线和用墨:线条要有曲直顿挫富于变化切忌平行和等粗,用墨要做到焦、浓、重、淡、清五色富于变化,笔端不宜有太多水分,19

以免弄脏画面,可用一张废宣纸来吸墨(3)染墨和调整:注意墨色的浓淡干湿的变化,调整画面的局部,力求画面内容和谐。下面请注意老师是怎么用线用墨的

3、讲授示范表现水墨山水画的技法 可分为四个阶段,边讲解边示范:(1)勾。用墨勾出山石的外形轮廓。(师)同学们用笔之前心中一定要有所画山体的大致形态,用笔要大胆果断,一气呵成,决不能断断续续,用墨要作到一笔墨一笔画,所画山石由近至远,笔墨由浓到淡,石山与山之间产生距离感(2)皴。山水画中山石的技法表现很重要,山石有一种独特的表现技法——皴(cun)法。皴指冬天人的皮肤所出现的裂纹。

①披麻皴,以表现土质疏松的山川景象,多用中锋运笔,自上而下线条力求错落有致,不宜平行。②斧劈皴, 以表现险峻挺拔的的山川景象,多用侧锋运笔,(3)点。也称点苔或点子皴,多以表现远山的植被和近处的树叶等,有横点、直点、圆点,尖点等。④染:也称“渲染”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用勾线画出山石之后再用中墨和淡墨分出山石的阴阳向背或前后层次,加强艺术效果。

四、练习,教师辅导

学生尝试创作一幅山水画作品。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水墨山水画的基本技法,下面请同学们以水墨山水画的形式来创作一幅作品吧,可以画家乡的景色,也可以画自己到过的风景名胜区的景色。展示绘画要求:

1、构图理想,主次分明;

2、用线大胆,疏密得当.3、注意墨色的浓淡干湿的变化。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在创作中灵活运用技法。帮助个别后进学生的造型创作。

五、作业展评

学生自评、互评,选出优秀作品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师:下面我们请出画好作品的同学上台来展示他们的作品,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的创作心得,并请其他同学来说一说之间喜欢的作品,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师点评:这幅画的构图非常新颖,充分体现了近高远底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墨色也处理得很好,能体现了干湿浓淡的墨色效果。。。下面同学们自由的进行欣赏和讨论,交流自己的创作心得。由于时间的关系,同学们不能一一地上台进行展示,现在请大家把他展示给后面的老师同学们看一看。

六、小结:

今天大家所画的画都非常有想象力和创造性,能在绘画创作中体验了水墨山水画的意境和乐趣。中国画艺术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想成为一名伟大的国画艺术家必须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

和深厚的文化素养,希望同学们以后不断努力学习,在生活中学会观察事物,我相信,只要大家付出努力大家一定能成功的。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同学们再见

七、课后拓展

1、通过观察和大胆的想象,创作有新意的作品,表现家乡的自然景色,体现创造的乐趣。

2、利用网络欣赏更多的中国画名作,了解中国艺术大师的作品风格。

四、说板书设计

9、《彩墨家园》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早上好!

我是小学美术学科第*号,今天我说课的的题目是《彩墨家园》,下面我着重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彩墨家园》是人教版小学美术

(六)年级(上)册第9课。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和《山山水水》是四、五年级中国水墨画系列的延续。但是在保持前两个年级主要注重水墨体验和感受传统的前提下,开始接触中国绘画典型的表现技法。但是,千万不能把这两课视为中国画的技法学习课。因为中国绘画的核心是创作者的有感而发。所以在导语中特别加入了“浓浓的乡情饱含其中”的语句,并选择了以现代艺术家为主的四幅作品进行欣赏。

接着是非常详尽的“树干树枝”“点叶”与“点景”的画法,同时涉及中国画的“章法”概念。它们和《山山水水》中的几种技法加在一起基本上涵盖了中国画用笔的基本技法。“学生作品”选择内容和艺术家的作品较为接近,但是章法布局.疏密关系不尽相同,它们和艺术家的作品相映成趣,可以供学生创作时参考。根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学习中国画树和叶的画法.点景的画法;通过对经典作品的赏析,感受并了解中国画树和点景的表现方法,以及用笔的疏密及膜的浓淡来表现景物的远近。

2、通过讲解.演示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画树和叶的画法.点景的画法;通过实践练习活动,让学生初步掌握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方法,体验国画的乐趣。

3、激发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体会中国山水画与自然的联系,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喜爱之情。

本课重点为:中国画树和叶的画法,点景的画法。本课难点为:用墨彩结合的方法,表现家乡的美景。

二、说教法学法

在知识点上,本课同上一课《山山水水》均属于中国山水画的范畴,《山山水水》侧重学习中国山水画中的山和水的表现方法,而本课侧重学习树和点景的表现方法,这也是本课的重点。可以采用“欣赏—演示—体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作品,学习名家作品中树和点景、景物的远近是如何表现的,由教师现场演示绘画技法,讲解重点。引导学生体验用墨彩结合的方法,表现家乡的美景,突破难点。6 年级《美术课程标准》中的活动建议是尝试中国画的表现方法,体验笔墨趣味。在教学中应降低难度,所以在名家作品欣赏上选择用笔简练、有笔墨趣味的齐白石和石涛。

二、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

利用多媒体播放中国山水画名家作品,配以中国古典乐曲。

二、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欣赏优美的家园视频和照片。

同学们都知道我国地域广大,各地风光无限美好,让学生欣赏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家园的风光,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景色有什么特点。

出示课题:《彩墨家园》

三、名作欣赏,分析作品

思考画家是如何表现树和点景的,是如何表现景物远近的?(1)齐白石的《农耕图》中景物远近的表现方法;

(2)石涛的《村舍》中树和点景、景物远近的表现方法。

四、现场演示,讲解技法重点

学生初步体验用笔用墨的方法,教师点拨并演示。

1、树的画法:(1)鹿角法画树,其树枝是向上出枝的,形状是鹿角状的,所以称为鹿角法。(2)蟹爪法画树,其树枝是向下出枝的,形状像螃蟹的爪子向地下抓去,所以称为蟹爪法。

2、叶的画法:点叶法是用粗细和干湿浓淡的笔画而成。有介子点、个字点、垂叶点等。

3、点景的画法:点景应注意位置、大小、藏露等关系的变化,用笔要简练、果断,有韵味。寥寥数笔传神为妙。

五、展开想象,大胆创作结合自己家乡的特点,用墨彩结合的方法,表现家乡的美景。

六、课堂小结,四、说板书设计

10、《我做的乐器》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早上好!

我是小学美术学科第*号,今天我说课的的题目是《我做的乐器》,下面我着重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我做的乐器》是人教版小学美术

(六)年级(上)册第10课。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本课所设计的“乐器”不能仅仅创作出外形,还需要比较“谁制作的乐器更美观、更实用,谁的乐器能发出更美妙的声音?”这其中包含的科学道理不言而喻。所以在“搜集:各种乐器的图文资料”的同时,必须“了解:乐器发声原理”,接下来就可以按自己的理解进行设计制作了。其实,在“了解”之后,设计是关键,而制作并不一定“高难度”。这从“学生作品”中就可以看出来。但是,作为美术课,“美观”千万不能忽视!根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引导学生探究各种乐器的发生原理,了解乐器的基本组合和制作方法。

2、引导学生通过设计草图来制作一件乐器,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体会制作的乐趣。本课重点为:探究乐器的发声原理,并设计制作一件乐器。本课难点为:将材料巧妙利用,合理设计,使乐器声音动听,外观精美。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自制乐器。学生,能制作乐器的铁盒,竹筒纸等多种工具材料。

二、说教法学法

采用“感知—体验—探索—实践”的教学方法。即:首先引导学生听一听不同类型乐器的声音特征,看一看乐器的外形特征,再鼓励学生尝试探究各类乐器的发声原理,最后展开想象,合理设计乐器,体会设计与物品功能之间的联系。

三、说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看视频“另类乐器神奇演奏大法”片段。2.看了这段视频,你想不想自己也动手做一件乐器呢?出示课题《我做的乐器》。

二、发展阶段 1.选择材料(1)听一听 引导学生听打击乐演奏。乐曲中出现的乐器你认识吗?请你说一说它们的名称。(2)看一看 图示打击乐器。老师出示自制乐器,一边出示一边演示演奏方法。像这样能打、敲、摇、刮响的乐器都是打击乐器。(3)选一选 你觉得什么材料适合做打击乐器?并说明理由。现在老师再添加几种新的材料:网线、颗粒状小件(如米粒、豆子、彩珠、铃铛、铁环等),你能不能再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刚才的材料组合构成一件打击乐器?(4)试一试 尝试组合,并在小组内交流组合方式。小结:不同的材料做成的乐器音质是不同的。选择材料时,先敲一敲、打一打、听一听音质,再根据需要选择材料。还可以

尝试把几种材料组合到一起制作乐器。2.外形设计 乐器王国里除了节奏明快的打击乐家族,还有一个重要分支,那就是声音柔美、动听的弦乐家族。(1)听一听 引导学生听弦乐曲。视频中出现的乐器你认识吗?请你说一说它们的名称。(2)看一看 图示弦乐器。老师出示自制乐器——竖琴。请学生观察用橡皮筋做的弦是怎样绷上的。还可以怎样绷弦?(3)想一想 ①弦乐的音质和什么有关呢? ②弦乐的外形与它的发声有没有联系呢?(4)试一试 ①尝试拨响几件粗细、多少、松紧不同的弦板,体会弦乐音质的变化。②尝试拨响带回音箱和不带回音箱的弦乐及不同大小孔洞的弦乐,体会音质的变化 小结:各种乐器独有的外形并不是随便设计出来的,乐器的外形是为了发出更动听的声音而精心设计的。弦乐是通过改变弦的粗细、多少使音质产生变化。弦乐还通过改变孔洞和回音箱的大小形状来改变音质。3.排列组合(1)听一听 管乐是利用嘴唇把气流吹入,引起乐器的发声部分产生振动而发声的乐器。教师演示吹瓶子口,但这个瓶子还不能称为乐器,现在把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几个瓶子组合在一起,吹奏起来有音阶的变化,就成为一件乐器了。(2)看一看 欣赏利用排列组合的方式形成的乐器。学生观察排列组合的方法。小结:把形状、质地相同的物体按大小相接,顺序排列就能组合成一件乐器了。(3)试一试 收集挑选形状、材质相同的材料按大小排列组合,并试着演奏。4.装饰(1)欣赏各类装饰独特的乐器,启发学生思维。(2)装饰的方法多种多样,要根据乐器的材料选择适合的装饰方法。

三、创意制作 1.设计草图。2.根据草图选材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四、展示评价 1.独奏并请学生介绍为了使乐器发出美妙的声音做了哪些设计。2.组织学生按不同种类乐器分组合奏。

五、收拾整理 收拾整理各种工具、材料。

四、说板书设计

11、《废旧物的“新生命”》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早上好!

我是小学美术学科第*号,今天我说课的的题目是《废旧物的“新生命”》,下面我着重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废旧物的“新生命”》是人教版小学美术

(六)年级(上)册第11课。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在这一课中使用的造型材料是生活中常见的实物材质,在学生的眼中,这些材料平时很有可能归于“垃圾”或野外路边的无用之物的范畴,这节课中需要学生转换角度去看待它们,运用想象力赋予它们艺术的新生命。怎样去感受材质,发现材质的艺术方面的可塑性,并制作出有一定趣味性的实物雕塑作品,使学生在实践和思维等方面都有所收获,是本课的重点所在。根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⒈初步认识废旧物品再利用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⒉尝试废旧物品利用,用多种废旧物品进行有创意的制作,让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爱惜资源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动手与探索能力。⒊利用废旧物品进行有创意的制作,感受美、创造美。本课的教学重点为:

根据废旧物品的外形、材质等特点、展开联想。本课的教学难点为:用各种装饰材料制作有创意的作品。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废旧物作品及图片。学生:废旧物品、剪刀、胶棒、双面胶、画笔和彩纸等。

二、说教法学法

针对学生好玩好动的年龄特点,设计课堂环节时注意动静结合,将体验、游戏、实践等环节融入教学过程,取代单纯的教师讲授。让学生在思考和实践中主动的获取知识,收获快乐。造型方法是本课重点,在学习方法的教学环节之前,教师先设计了感受材质〃发现美丽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先来欣赏材质的质感,体块,请学生给材质按形状不同归类,初步引发学生对于材质的感受和思考。然后再通过对比、分析学习造型方法,层层递进,消除学生面对一堆各种各样材料时的困惑。

三、说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出示一幅漂亮的粘贴画作品,请同学们欣赏。你们能看出来它是用什么材料粘贴的吗?生答:鸡蛋壳等。大家平时吃完鸡蛋,蛋壳都怎么处理了呢?生答:都扔掉了。生活中很多废旧物品在我们的奇思妙想下都会焕发出“新生命”。导入课堂并板书。

二、讲授新课 ⒈教师示范。教师演示废旧饮料瓶的“再生”制作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制作方法。⒉分析作品。将老师搜集的利用废旧物品加工制作的作品分发到小组中,学生分组欣赏作品,探究并讨论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和方法制作的?你还能给作品提出什么建议来吗? 作品赏析:在课件中展示更多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废旧物利用的广泛性,开阔学生的视野 25

与思路。⒊启发联想。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带来的废旧物品,进行联想。⒋布置作业:利用废旧物品和辅助材料,制作出有创意的作品。

三、教师指导创作 学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也可以单独自己制作。教师指导,学生创作。

四、展示与讲评阶段 展示学生作品,有创作者介绍自己作品的创作思路。采用自评、互评的评价方法,客观公正地评价作品。总结,布置下节课的材料。

四、说板书设计

12、《保护文物》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早上好!

我是小学美术学科第*号,今天我说课的的题目是《保护文物》,下面我着重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保护文物》是人教版小学美术

(六)年级(上)册第12课。本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文物”是一个专有名词,并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成为文物。本课的首页结合欣赏作品给出了“文物”的定义,能更好的让学生理解文物的含义。本节课中认识文物要结合当地的文物资源来理解和学习,如日照的龙山文化、黑陶等。根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⒈调查、了解本地区的文物资源,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⒉学会欣赏、绘制文物。⒊了解保护文物的意义,增强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本课的重点为:了解什么是文物,指导保护文物是我们的责任。本课的难点为:绘制文物,制作宣传小报。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和图片。学生: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纸。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大多数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积极性高,但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缺乏,所以我要为他们营造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提高他们的协作能力,并组织一些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为学生自主发展创造良好的空间。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

1、直观教学法:主要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和现场效果图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参与活动。

2、创设情景法:通过创设情景和教师的启发、引导,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3、实践练习法:指导学生;利用手中现有材料进行手抄报制作或防止文物,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不断运用欣赏、启发、比较、归纳相结合的方法,在实例中引导,调动学生积极性。学法:

在学法的指导上我遵循“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尽情表达情感,教会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养成细致观察的良好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我们的电视上,上至中央电视台下至地方电视台,到处都充斥着各类鉴宝节目,一方面说明了我们国家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明,另一方面说明了现代人对历史的追寻和热爱。那么到底中国有多少宝贝,它们有多值钱呢?让我们来看一看。出示视频,介绍元青花瓷鬼谷下山的拍卖情况。导入并板书课题《保护文物》。

二、新授阶段 ⒈什么是文物? 哪位同学能说说什么是文物?分组讨论一下你们所知道的文物都有哪些。课件展示文物的定义:历史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⒉文物的种类。学生自学教材26页中列举的文物种类,了解文物都有哪一些分类?这些类别的文物有哪些是我们了解和不了解的呢? 课件分析介绍不同类别的文物以及代表文物等: ⑴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重要人物有关的,具有纪念意义和历史价值的建筑群、遗址、纪念物等; ⑵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窟寺、石刻等; ⑶各时代有价值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⑷革命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古旧图书资料; ⑸反映各时代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⒊引导学生谈欣赏文物之后的感受。根据学生发言,教师小结。⒋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代表正视我国文物惨遭破坏的现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来保护我国现存的各类文物? ⒌立足家乡文化,谈谈自己知道的家乡文物有哪些?

三、学生活动 将学生收集来的各类文物图片剪贴整理,小组合作制作一期以“保护文物”为主题的手抄报。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四、展评作业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的文物保护小报,大家相互赏评。

五、课后小结 文物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可珍惜之处在于不可再生性,一旦毁坏则不可能复原。因此我们要特别重视对文物的保护,它们是古代文明幸存的见证,妥善地保护它们是我们的责任。

四、说板书设计

13、《古建筑的保护》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早上好!

我是小学美术学科第*号,今天我说课的的题目是《古建筑的保护》,下面我着重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古建筑的保护》是人教版小学美术

(六)年级(上)册第13课。本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从《古建筑的保护》和《保护文物》这两课的题目上就能看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按“文物”概念,很多古建筑现在不一定是文物,但是成为文物的可能性都极大,而能否成为文物绝对离不开合理的保护。但是,不管身边的古建筑是不是文物,它们都有一个重要的功能——“不仅会将它的历史写在书上,还会将它的历史通过古建筑告诉世人,并流传后世”。所以“历史”是本课的一个关键词。正因为需要“历史”,所以就需要认真了解古建筑的过去,而本课的“学习要求”之一就是“写调查报告”,并给出了文本模板。根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欣赏了解古建筑,正确认识古建筑的价值,整理本地区古建筑资料,用自己 喜欢的方法表现古建筑。

2、培养学生分析、探究、总结问题及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热爱家乡的自豪感,树立保护身边古建筑的意识。本课的教学重点为:认识古建筑的价值,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现古建筑。本课的教学难点为:能比较准确地画出古建筑的外形,思考保护古建筑的措施。讨论提出不同的保护方法,用宣传画、手抄报、古建筑模型等形式表现出来。根据观察到的古建筑撰写简单的调查报告,并提出合理的保护措施。教师也可根据当地实际人文特色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古建筑模型、图片文字资料、制作材料、绘画工具材料。学生:搜集到的古建筑图文资料、各种制作材料、绘画工具材料。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为“欣赏· 评述”、“综合· 探索”课型,涵盖的知识丰富、涉猎学习范围广泛。在教材中出示了几幅有代表性的古建筑图片,以这些图片为例,欣赏、分析古建筑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考察了解身边的人文古迹,观察其特点,了解其建筑背景和意义,体会古建筑 的

艺术价值,深入思考保护人文古迹的方法。在学习活动的开展上,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参观、了解古建筑,学习活动重 在过程与体验;第二阶段,根据实际情况实地观察或收集相关图片、影像资料观察古建学习领域欣赏· 评述 综合· 探索。

三、说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一座具有历史的城镇,不仅会将它的历史写在书上,还会将它的历史通过古建筑告诉世人,并流传后世。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古建筑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技术的结晶,珍惜、保护好古建筑,是现代人的职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建筑的保护。导出课题——《古建筑的保护》。

(二)欣赏感知 欣赏图片:中国古代建筑欣赏——北京故宫、贵州地坪风雨桥、北京四合院、江南水乡等。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说出这些古建筑的名称、地理位置,初步感受建筑风貌及艺术价值。

(三)整理交流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古建筑资料或相关故事。谈谈自己对于亲身游历过的古建筑的认识、感想。欣赏课件中展示的家乡古建筑,感受家乡古建筑的艺术美。在欣赏过程中,细致观察古建筑的造型特点、结构特点及装饰色彩。

(四)保护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古建筑的保护方法,并以多种形式展现:宣传画、手抄报、古建筑模型等。或尝试撰写简单的调查报告。

(五)展示赏评 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展示、赏评保护古建筑的作品。

(六)总结交流 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珍贵的文化遗产,一旦毁坏就不可能复原,我们要重视对古建筑的保护,因为它们是古代文明幸存的见证,我们有责任将它们尽可能完整地保存下来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

(七)拓展延伸 欣赏古建筑模型图片(课件),探究其制作方法。与家人旅游时注意观察古建筑,将本课的保护方法应用于实践,爱护古建筑。

四、评价建议 教学评价内容主要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了教材中有关美术资料的查找和收集;是否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发现并考察身边的古建筑;另外还要看在讨论中,学生是否可以感受到这些古建筑的多方面价值,对城市发展与保护文物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学评价点主要有三点:一是是否较准确地掌握了古建筑的特点;二是学生在学习中是否提高了认识能力,理解这些作品的艺术价值与人文价值;三是学生是否对于这些古建筑有较好的保护意识,对目前的文物保护状况有一定了解,并且有自己的正确观点。

四、说板书设计

14、《电脑美术——版画效果的图画》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早上好!

我是小学美术学科第*号,今天我说课的的题目是《电脑美术—版画效果的图画》,下面我着重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电脑美术—版画效果的图画》是人教版小学美术

(六)年级(上)册第14课。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和前面的年级比较,六年级的电脑美术侧重特色和实用。本册电脑美术追求的是“特色”------用电脑创作版画效果的作品。要想出色的完成本课的目标,了解版画并理解“刀味”是关键。在电脑中表现出“刀味”可以利用“反色处理”,具体的表现方法在教材中已非常清楚地呈现出来。根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⒈了解电脑“画图”中的铅笔、笔刷、橡皮、喷枪等工具的功能。⒉通过看一看、说一说、试一试运用电脑中“画图”中图像菜单中的“反色”功能,借助图画工具创作出仿班花效果的有趣图画表达自己的情感。⒊感受鼠标作画带来的快乐,体验电脑“画图”造型表现的乐趣。本课的重点为:用鼠标结合“画图”中的工具画出各种图形。本课的难点为:利用“反色处理”功能,借助图画工具制作出仿版画的美术作品。教学准备: ⒈检查学校电脑教室的硬件,确保能够正常上课。⒉检查教室电脑安装的局域网软件、硬件能否监控学生电脑。⒊与教学相关的视频资料和电脑美术作品。

学情分析:

电脑美术《版画效果的图画》。用电脑windows图画板进行美术习作。在五年级时已用windows图画板的“复制”、“粘贴”画对称纹样。而本课主要是学习、运用“反色处理”、“橡皮工具”、“喷枪工具”等命令,来完成仿版画的学习任务,可以是套色木刻、可以是纸版画、也可以是黑白木刻。因为电脑有着强大的表现力,把它作为学习美术知识的载体是最好不过的,为学生学习绘画的艺术实践,提供了一个大平台。关键是要处理好电脑与绘画的关系,在熟练运用windows图画板的同时,也会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丰富美术知识。

二、说教法学法

运用欣赏体验,初步感知、探究技法,深入感知、展示评价等教学方法,熟悉工具箱中工具及菜单下的命令。用多样工具制作有特色的版画。拓展:1.用“仿版画”的方法,制作图案印、生肖印。2.为自己或同学作仿版画的肖像画。3.尝试用其他软件制作版画。

三、说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⒈图片导入,师:欣赏多媒体课件展示的这幅版画作品,清有经验的学生简单说说版画的制作过程。⒉我们能不能用一种简单、便捷的方法来制作有版画效果的美术作品呢?今天我们就用电脑中的“画图’来解决这个问题。⒊出示课题:点明学习内容。

二、欣赏体验,初步感知 ⒈欣赏教材中的电脑美术作品。你喜欢那些作品,他们之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小结:仿纸版画作品画面色调是黑白灰为主,仿套色版画可以用多种颜色表现。⒉体验电脑“画图’画图工具和反色功能如何制作版画。⑴教师示范如何运用反色处理功能 打开图画工具,点击画图工具中的“图像”找到“反色”。⑵介绍“画图”工具 ●橡皮的大小 ●笔刷的大小 ●喷点的大小 ⑶学生边学,边尝试,使用反色处理勾画的草图。

三、探究技法,深入感知 ⒈欣赏老师准备的电脑美术作品,根据刚才对画图工具、反色处理功能的尝试,想一想应该用什么画图工具?怎样完成? ⒉教师示范讲解。⒊欣赏学生作品:看看这些作品给你什么启发?自己打 算怎么使用这些工具? ⒋学生做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四、展示评价,小结拓展 ⒈展示评讲: A、评价建议:能否用电脑画图的工具,来表达自己的想法。B、创意和造型能否做到与众不同。自评:向同学们说说你表现的是什么内容,用什么工具来表现画面效果。互评:欣赏同学作品,说说你的看法。⒉总结 在仿制纸版画的作品时尝试把黑白灰的画面变成彩色的画面,也别有一番风味。⒊拓展延伸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脑中的“画图”的界面有所变化,工具也增加了不少,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多尝试。

四、说板书设计

15、《中国画与油画欣赏》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早上好!

我是小学美术学科第*号,今天我说课的的题目是《中国画与油画欣赏》,下面我着重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中国画与油画欣赏》是人教版小学美术

(六)年级(上)册第15课。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本课重在让学生感受中西方两种不同的绘画风格带给人不同的艺术享受。中西方绘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政治、宗教、审美等因素的影响,加之工具材料的明显不同,因此在各自文化传统的背景下,形成了不同的表现形式。代表中国文化精神的传统中国画和承载西方文化灵魂的传统油画是传达东西方审美情结的两大体系,是世界范围内绘画艺术的两最主要形式。中国画对六年级的孩子来说并不陌生,三年级以来他们就开始接触了水墨画,如《水墨游戏》、《鸟语花香》等,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画和油画的欣赏方法,并能运用简单

的美术术语,表达对美术作品的的感受与理解。根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⒈让学生了解中国画和油画表现技法的差异,感受中国画的艺术境界以及油画的写实、浪漫,学会鉴赏作品,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⒉通过创设意境,利用对比的形式带领学生欣赏中外绘画名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⒊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去感受艺术魅力,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审美情趣,了解西方绘画和中国绘画的特点,从而激发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怀。本课的重点为:了解中国画与油画的各自特点。本课的难点为:感受中国画的艺术境界,以及油画写实、浪漫风格,掌握欣赏中国画与油画的基本方法。教学准备: 教师:中国画与油画的绘制工具、相关的图片、课件介绍中国画与油画的视频短片。学生:自己收集的有关中国画、油画作品及画家的相关信息。

二、说教法学法

东方的紫禁城和西方的卢浮宫分别是中国画与油画的艺术圣殿,本课先以视频中大家熟悉的东西方艺术形象入手,用两座艺术圣殿“紫禁城”和“卢浮宫”为载体,将学生分为东西方两支艺术代表队来进行比较,让学生带着饱满的热情来领略、体会东西方文化的魅力,运用对比的方式,巧妙地将绘画的工具材料、内涵特点、画种分类、欣赏方法及表现技法等艺术表现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乐此不疲地在两座艺术圣殿中畅游。

三、说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播放《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视频片段,如果有你熟悉的形象就请你大声的说出来。在这部片子里,有两个国家要相遇:当法国遇见中国;有两座宫殿要相遇: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有两个皇帝要相遇:当拿破仑遇见乾隆;今天,在我们的课堂上有两种绘画形式要相遇:当中国画遇见油画。你会不会对我们这节课的结局有所好奇?这些不同的事物相遇,会遇见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东西方两种不同的艺术领域,体会中国画和油画的魅力!板书课题——中国画与油画欣赏

二、中国画与油画工具比较 ⒈图片分类游戏。(课前将图片贴到黑板上)从卢浮宫组和紫禁城组各选两个代表,凭感觉商量一下怎样把这些画分别归到国画类和油画类去。⒉认识工具材料(课件演示)紫禁城组代表介绍毛笔、墨汁、宣纸、国画色、调色盘、笔洗毡毯、印章印泥等。教师演示:中国画是用水来调和的,一笔就能分出浓淡,笔墨变化微妙,画面效果轻灵。定义:中国画是我国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绘画艺术,它是用刚才我们看到这些工具绘制出来的,是东方绘画的主要画种。卢浮宫组介绍油画布、油画笔、油画颜料、调色板、调色油。

教师演示:油画是用调色油来调和的,油画颜料很鲜艳,可以反复叠加,色彩变化丰富,画面厚重。定义:油画是用油质颜料绘制的画,能较充分地表现对象的复杂色调和丰富的层次,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工具就是用来绘制油画的主要工具。

三、中国画与油画不同内涵与特点及欣赏评价方法 ⒈辨别画种。中国画《寿桃》和油画《有桃子和苹果的景物》。欣赏和评述一幅绘画作品是可以按照一定方法来操作,我们可以先描述一下画面,分析这种画种是中国画还是油画,对比中国画和油画画面的效果有什么异同点,最后谈谈看法和感受。请紫禁城组的同学来欣赏和评述《寿桃》这幅作品,再请卢浮宫组的同学欣赏和评述《有桃子和苹果的静物》这幅画。教师小结:《寿桃》这幅画是齐白石老先生的晚年之作,这幅画气韵生动,用笔考究,诗情画意,款式简洁,给人无限遐想。《有桃子和苹果的静物》是法国画家塞尚的经典作品,他注重光、色与质量的表达,注重形体塑造,整体色彩和谐统一。⒉中国画与油画的表现内容和题材。紫禁城组出示三幅画: 课件展示:中国画的表现内容——人物、山水、花鸟 《元世祖像》元 佚名 《富春山居图》元

黄公望 《果熟来禽图》宋

林椿 紫禁城组展示这三幅画的目的是想告诉我们,中国画的表现内容主要有人物,山水,花鸟。卢浮宫组也出示三张作品,课件展示:油画的表现题材——人物、静物、风景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荷兰

维米尔 《向日葵》

荷兰

凡·高 《孟特芳丹的回忆》

法国

科罗 卢浮宫组展示这三幅画的目的是想告诉我们,油画的表现题材为人物,静物,风景。学生活动:我们能不能把黑板上这些画进行分类呢?紫禁城组按照人物、花鸟、山水分类。卢浮宫组按照人物、静物、风景分类。⒊中国画与油画的表现技法和艺术形式 紫禁城组出示《出水芙蓉图》(佚名

宋代)、《荷花》(潘天寿现代)、《荷花》(齐白石

现代)。中国画的表现技法——工笔、写意。工笔画:即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静物的中国画表现方式。写意画:即是以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中国画表现形式。卢浮宫组出示《阿尔诺芬尼夫妇》1434年尼德兰扬·凡·埃克、《薰衣草之物》1950年美国

波洛克。油画的表现形式多样。写实:欧洲的古典油画以写实为主,形象逼真,有真实的感觉。抽象:现代抽象画就是与自然物象极少或完全没有相近之处,而又具有强烈的形式构成面貌的绘画。学生活动:教师出示图片,学生回答属于什么画种的哪种题材、哪种表现方法。

四、艺术家的智慧 ⒈紫禁城组出示:《竹石图》

清代

郑板桥 中华文明5000的文化积淀,使得中国的画家都具有较高的文人气和文化素养,他们用画配以诗文、书法题款、印章,形成了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形式,即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的《竹石图》,竹子用笔挺拔,诗文与画面相配合,加以印章的补白,使画面完美无缺。⒉卢浮宫组

出示照片:欧洲国家一直追求科学,发展工业,这种氛围影响着油画家的求实、求真,不断探索绘画的创新之路,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样。《丽春花》

法国

莫奈

画家们在古典的写实风格的基础山继续发展,大家都渐渐走出画室,到自然中去捕捉色彩的变化,表达对事物的印象,印象派画家莫奈的作品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自画像》

荷兰

文森特·梵·高

在这之后的梵·高注重色彩自身的力量,注重个人感受的表达。《红色的和谐》

法国

马蒂斯

马蒂斯把眼前的景象改变成为装饰性的图案,透视法被彻底抽掉了,人物和透过窗户看到的风景都成了图案的一部分。《亚威农少女》 西班牙

毕加索

毕加索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和表现形象。《场景》荷兰

蒙德里安

蒙德里安以几何图形为绘画的基本元素。由此可见,无论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画家,都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五、学生欣赏评述 利用老师教给的欣赏方法来欣赏《清明上河图》《蒙娜丽莎》。学生活动:欣赏讨论。

六、艺术的融合与传播(课件展示图片郎世宁的《百骏图》和徐悲鸿的《田横五百士》)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得东西方文化艺术各有千秋,但艺术无国界,西方的郎世宁拿起中国画的毛笔用西方的色彩和写实技巧来画中国的国画,中国的徐悲鸿等一批艺术家到西方留学取经,使得油画在中国成了重要的绘画种类。吴冠中、林风眠等为代表的艺术家中西合璧,走出一条新路。在老师看来,中国画和油画就像两棵不同的树上开出的不同的花,都很美,却又美得不相同。我们作为中国人,应该爱自己的文化,但我们也不能说只有我们中国画才美,要欣赏多样的美,因为美本来就是不同的。

七、拓展(中国画和油画的装裱)中国画:立轴、横幅、册页等。油画:与画面相称的外框。

八、总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到紫禁城和卢浮宫里有那么多的中国画和油画,请同学们谈谈印象比较深的部分,这些让你难忘的部分都将成为你今天的收获。

四、说板书设计

下载六年级美术上册《家乡的艺术》说课稿 人美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六年级美术上册《家乡的艺术》说课稿 人美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美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1课 四季的色彩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色彩变化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分析艺术作品,能够认识到不同季节的色彩变化,及不同色彩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应会:认......

    人美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大全)

    欣赏《连年有余》 背景:连年有余“莲”是“连”的谐音,“鱼”是“余”的谐音,连年有余是称颂富裕祝贺之词。每逢春节,人们总要供奉活鲤,并要在晚上吃芋(鱼)头,以示来年丰收。在包饺......

    人美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十三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设计靠垫 教学目标:了解设计靠垫应从审美、实用和文化等方面进行。 教学重难点: 靠垫的设计是以功能要求为前提的,还要关注实用以外的审美和文化......

    人美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范文大全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 一、 教材分析 本学期一年级使用了新课程标准九年义务教育人美版美术教材。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安排了四个新的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即运......

    六年级美术上册第14课《家乡的小吃》说课稿

    家乡的小吃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册第14课《家乡的小吃》,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课......

    六年级美术上册《家乡的老房子》教案 人美版(精选合集)

    最新版 家乡的老房子 课时:一课时 教学对象:小学六年级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 分析图片,了解家乡民居、建筑的一些特点与变化. 2. 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地方房子的特点,培养学生初步......

    人美版五年级美术上册第1课《肖像艺术》说课稿

    《肖像艺术》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五年级美术上册第1课《肖像艺术》,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

    人美版五年级美术上册第1课《肖像艺术》说课稿

    《肖像艺术》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五年级美术上册第1课《肖像艺术》,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