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行为规范
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
一、要有端正的教学态度,严肃认真地对待教学工作中的每一项内容,全心全意地做好教学工作。
二、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避免对学生进行灌输教学。既教知识,又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既要严格要求学生又要尊重学生,肯定学生的优点,尊重学生的特点,避免学生对教师产生疏远倾向。
四、钻研业务,认真备课,熟悉教案。不断学习新的业务知识,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
五、组织好课堂教学,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训练学生思想,向40分钟要质量。
六、精心指导学生学习,认真批改作业,及时纠正错误。把好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
七、定期做好教学质量检查工作,及时查缺补漏,把好教学质量关。
八、按时上下课,组织好课堂教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不拖堂。
九、仪表端正,语言要清晰流畅,板书要整洁规范,内容要简练精确,不哗众取宠。
十、热情耐心地对待学生的提问,鼓励学生勤思善问,做好课后的辅导工作。
十一、对待学生的态度要一视同仁,不准讽刺挖苦学生,更不能因对个别学生不满而在众学生面前泄私愤。
十二、教学的计划安排应符合学校的要求,不能随意增、删内容,加堂或缺课,占学生的自习课或复习考试时间,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教师思想政治行为规范
一、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自我牺牲的精神。
二、认真执行党的教育路线、方针和政策。
三、遵纪守法,模范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四、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
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六、积极做好自身的思想政治学习工作。
七、公而忘私,避免不道德的行为表现。
八、坚决而有耐心地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端正政治态度。
九、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按时参加各项思想政治学习。
十、勇于向不良的思想观念和习气做斗争。
十一、不搞个人崇拜和宗教迷信活动,不崇洋媚外,不做有损国格、人格的事。
十二、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在教学中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行为规范
一、热爱学生,但不偏爱学生。爱护、关心表现不好的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二、尊重学生,但不迁就学生,培养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的不良表现不能姑息迁就。
三、严格要求,但不失温情。严师出高徒,严格要求每位学生,同时,也要有温情的流露,让学生理解和体会老师的爱心。
四、融洽关系,但不讨好学生。发挥情感教育作用,使学生感到教师是可靠可敬又容易接近的人,避免为获得学生对自己的好感而讨好学生。
五、关怀学生,但不利用学生。教师不能利用学生做私事,或让学生家长帮忙办事。
教师之间的人际行为规范
一、互相尊重,切忌嫉妒。教师是学生的学习榜样,人类灵魂的塑造者,为教育事业的共同利益,心胸要开阔,工作要协作。
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谦虚好学是每位教师应有的态度,也是教育学生的最
好的身教。
三、平等相待,不亢不卑。教师不论自身所处地位如何,都应以平等相待的态度对待别的教师,表现出不亢不卑的处事待人姿态。
四、乐于助人,关怀同事。教师之间互相关心,相互帮助不仅体现出教师的高尚品行,还有助于增进教师之间的团结和友谊。
教师与行政领导之间的人际行为规范
一、尊重领导,服从安排。学校的教育工作是一项集体劳动,每位教师都有应尊重领导的意见,服从安排。
二、顾全大局,遵守纪律。纪律是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的保证。教师在个人有特殊情况的时候,也应顾全大局,将学校的要求放在首位。
三、互相理解,相互支持。教师对领导的某些工作产生不满是难免的,领导对教师的一些表现反应过于强烈也是常见的。原因是两者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一方要体现自已的教学特色,另一方要顾及学校的整体工作,互相理解和支持是化解矛盾和冲突的必要途径。
四、公事公办,团结一致。教师同领导之间由于工作性质不同而产生心理上的隔阂是避免不了的,教师不应轻视领导,领导也不应为难教师,双方在处理问题时要公事公办,避免化为私人矛盾,影响团结。
教师与学生家长的人际行为规范
一、帮助家长排忧解难。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总是抱有很大的希望,他们想让教师能够特别的关照自己的孩子。
二、加强联系,互通有无。教育的成功同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了解学生在家庭的表现,加强同学生家长的联系,能够把握学生的校外表现,做到教育有的放矢。
三、理解家长,尊重家长。教师对表现差的学生家长要尊重,并理解他们的难处,共同协商教育学生的良策。
四、齐心协力,教育新人。教师只有取得学生家长的理解的支持,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师衣着服饰规范
一、整洁朴实。教师的服饰要体现知识分子的形象,同教师的地位、尊严相协调。不准衣着破旧不整,给学生一种穷困破落的印象,也不要过分时髦,像时装模特儿。
二、服饰要符合自己的年龄特点。青年教师的衣着要富有朝气,符合学生的审美情趣;中年教师衣着要兼顾年富力强和稳健的特点;老年教师的衣着要庄重,但不要太老气。教师的衣着不符合自己的年龄特点,往往会给学生以轻浮或别的不良感觉。
三、要与教学的内容、场景、方式相协调。教师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应根据情况选择适当服饰,如教学的服饰要与参加文娱活动、课外劳动等的服饰区别,教师的服饰要以学生的欣赏水平为前提。
四、衣着要符合自己的体形,色调适合自己的性格。衣着是教师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起着美化教师形象的作用。巧妙地种用衣着特点,有利于为自己树好形象。
教师举止处事规范
一、举止稳重大方。教师是有知识、有修养的人,举止轻浮、无礼、粗俗,不自尊、不自爱,都会损害教师形象。
二、举止潇洒自然。举止不拘谨,不呆板,具有感染力。潇洒不是哗众取宠,更不是假装深沉。潇洒的作风不是硬装出来,而是个人内在修养的自然流露。
三、与人为善,态度亲切。不论对待同事、领导、学生,教师都要持一种真诚、温和的态度,表现出教师的宽宏胸怀。
四、在是非面前,要坚持真理。教师的与人为善并不等于充当好人。在是非面前不明确的教师,并不能真正获得学生的依赖。
五、谦虚好学,有错就改。教师应保持一种谦虚处事,不亢不卑的姿态,敢于肯定自己的优点,又能正视自己的缺点,给学生一种人格成熟美的印象。
六、不贪功名,洁身自好。教师不应同学生家长及学生结成一种利益关系,也不应为争取虚名而组织学生弄虚作假,降低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教师言语行为规范
一、语言要规范,教师要采用普通话教学。教师语言的规范首先要学会使用普通话的发音形式。
二、语词要规范,尽量避免使用本地方言中的土语,以及一些较少使用的词语。
三、语法要规范,尽量避免出现语词搭配不当的语法错误。
四、语风要规范。教师各自都有自己的语言特点,个人特点要符合规范,讲课时声情并茂;表扬时热情亲切;批评时严肃而又不大吵大叫。
五、语言内容要规范。避免使用粗俗、不文明的语言。只有教师首先做语言文明的模范,才有资格去纠正学生中不文明和语言现象。
六、用词要准确。教师在遣词造句时应避免错用或误用。
七、语句要完整。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减少使用不完整的句子,使学生对教师所表达的意思理解不准确。
八、语义要明确。教师要避免使用意义含糊的词语。
九、表达要简洁干净利落,少用一些多余的字词;减少表达和重复性,避免学生生厌或学舌。
十、言语要避免自相矛盾。教师对教学内容要有清晰的思路,在推理、论证时语言表达要严密,做到条理清楚,上下连贯,言之成理。
十一、言语要避免表达混乱。教师在讲述每项内容时都需要使用许多词语,哪些先讲,哪些后讲是有一定规律的。
师德师风学习材料
曹店中学 2010-9-10
义务教育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
第三条 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第四条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履行本法规定的各项职责,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依法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应当按照规定标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社会组织和个人应当为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六条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
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和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国家组织和鼓励经济发达地区支援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义务教育。
第七条 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
第八条 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对义务教育工作执行法律法规情况、教育教学质量以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等进行督导,督导报告向社会公布。
第九条 任何社会组织或者个人有权对违反本法的行为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检举或者控告。
发生违反本法的重大事件,妨碍义务教育实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负有领导责任的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
第十条 对在义务教育实施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社会组织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学
生
第十一条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第十二条 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
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军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予以保障。
第十三条 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和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帮助解决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困难,采取措施防止适龄儿童、少年辍学。
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协助政府做好工作,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
第十四条 禁止用人单位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批准招收适龄儿童、少年进行文艺、体育等专业训练的社会组织,应当保证所招收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自行实施义务教育的,应当经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第三章 学
校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的数量和分布状况等因素,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调整学校设置规划。新建居民区需要设置学校的,应当与居民区的建设同步进行。
第十六条 学校建设,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适应教育教学需要;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选址要求和建设标准,确保学生和教职工安全。
第十七条 县级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寄宿制学校,保障居住分散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第十八条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需要,在经济发达地区设置接收少数民族适龄儿童、少年的学校(班)。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实施特殊教育的学校(班),对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和智力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
育。特殊教育学校(班)应当具备适应残疾儿童、少年学习、康复、生活特点的场所和设施。
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为具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适龄少年设置专门的学校实施义务教育。
第二十一条 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人民政府予以保障。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改变或者变相改变公办学校的性质。
第二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依法维护学校周边秩序,保护学生、教师、学校的合法权益,为学校提供安全保障。
第二十四条 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应急机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管理,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发生事故。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定期对学校校舍安全进行检查;对需要维修、改造的,及时予以维修、改造。
学校不得聘用曾经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或者其他不适合从事义务教育工作的人担任工作人员。
第二十五条 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
第二十六条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校长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聘任。
第二十七条 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第四章 教
师
第二十八条 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应当为人师表,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
第二十九条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第三十条 教师应当取得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
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
第三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完善农村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
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特殊教育教师享有特殊岗位补助津贴。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艰苦贫困地区补助津贴。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教师培养工作,采取措施发展教师教育。
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
第三十三条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鼓励和支持城市学校教师和高等学校毕业生到农村地区、民族地区从事义务教育工作。
国家鼓励高等学校毕业生以志愿者的方式到农村地区、民族地区缺乏教师的学校任教。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认定其教师资格,其任教时间计入工龄。
第五章 教育教学
第三十四条 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十五条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适龄儿童、少年身心发展的状况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制度、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改革考试制度,并改进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办法,推进实施素质教育。
学校和教师按照确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保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
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启发式教育等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三十六条 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第三十七条 学校应当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开展文化娱乐等课外活动。社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应当为学校开展课外活动提供便利。
第三十八条 教科书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标准编写,内容力求精简,精选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经济实用,保证质量。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教科书审查人员,不得参与或者变相参与教科书的编写工作。
第三十九条 国家实行教科书审定制度。教科书的审定办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未经审定的教科书,不得出版、选用。
第四十条 教科书由国务院价格行政部门会同出版行政部门按照微利原则确定基准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行政部门会同出版行政部门按照基准价确定零售价。
第四十一条 国家鼓励教科书循环使用。
第六章 经费保障
第四十二条 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义务教育经费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本法规定予以保障。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将义务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教职工编制标准、工资标准和学校建设标准、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等,及时足额拨付义务教育经费,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和校舍安全,确保教职工工资按照规定发放。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保证按照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义务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第四十三条 学校的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适时调整。制定、调整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应当满足教育教学基本需要。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低于国家标准的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
特殊教育学校(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应当高于普通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
第四十四条 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实行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职责共同负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统筹落实的体制。农村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的规定分项目、按比例分担。
各级人民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的适龄儿童、少年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四十五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将义务教育经费单列。
县级人民政府编制预算,除向农村地区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外,应当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
第四十六条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规范义务教育专项转移支付,支持和引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增加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确保将上级人民政府的义务教育转移支付资金按照规定用于义务教育。
第四十七条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
第四十八条 国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向义务教育捐赠,鼓励按照国家有关基金会管理的规定设立义务教育基金。
第四十九条 义务教育经费严格按照预算规定用于义务教育;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义务教育经费,不得向学校非法收取或者摊派费用。
第五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经费的审计监督和统计公告制度。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一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违反本法第六章的规定,未履行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职责的,由国务院或者上级地方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
行政处分:
(一)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调整学校的设置规划的;
(二)学校建设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选址要求和建设标准的;
(三)未定期对学校校舍安全进行检查,并及时维修、改造的;
(四)未依照本法规定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的。
第五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教育行政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的;
(二)改变或者变相改变公办学校性质的。
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未采取措施组织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或者防止辍学的,依照前款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财政部门、价格行政部门和审计机关根据职责分工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侵占、挪用义务教育经费的;
(二)向学校非法收取或者摊派费用的。
第五十五条 学校或者教师在义务教育工作中违反教育法、教师法规定的,依照教育法、教师法的有关规定处罚。
第五十六条 学校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退还所收费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学校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通报批评;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教科书审查人员参与或者变相参与教科书编写的,由县
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教育行政部门根据职责权限责令限期改正,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第五十七条 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
(二)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
(三)违反本法规定开除学生的;
(四)选用未经审定的教科书的。
第五十八条 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依照本法规定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
第五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一)胁迫或者诱骗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的;
(二)非法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的;
(三)出版未经依法审定的教科书的。
第六十条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六十一条 对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不收杂费的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
第六十二条 社会组织或者个人依法举办的民办学校实施义务教育的,依照民办教育促进法有关规定执行;民办教育促进法未作规定的,适用本法。
第六十三条 本法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教师行为规范
教师在校行为标准
1、爱岗敬业,教书育人,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为人师表,言语文明,举止得体,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不化浓妆,不穿奇装异服。
3、一岗双责是教师履行的职责,教学、安全都要抓,时刻注意学生安全。
4、尊重学生人格,不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5、不准强制或诱导学生购买学习资料,禁止上级允许以外的任何项目的收费。
6、按上级要求的时间上学、放学,不得无故拖延时间或加班加点补课等。
7、周一至周五的工作日内,中午一律不许饮酒。不准在学生面前吸烟。
8、办公时间不许在办公室闲谈,用微机、手机玩游戏。
9、按时上下课,不准拖堂,上课铃结束前到达教室候课。及时落实学生缺课情况。
10、教师进入课堂禁带手机或关闭手机。
11、教态自然饱满,富有激情,不得因学生不懂或没有学会而斥责、嘲讽学生。
12、关注学生学习状态,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第三篇:教师行为规范
东关幼儿园教师行为规范
“身正为师,学高为范”,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以高尚的师德、超人的才情、深厚的学养为基础的。为规范教职工的行为规范,特定如下行为举止要求:
1.自觉遵守《教师法》,热爱幼儿教育,热爱本职工作,履行教师职责,遵守教师职业道德。
2.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刻苦钻研业务,按照《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要求,积极探索幼儿教育规律,不断提高自己的幼教理论水平。
3.努力搞好五大领域的教育活动,积极完善园本课程,科学安排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主题游戏活动,为全面提高幼儿的素质奠定基础。
4.大练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与运用、课程开发与课程实施、协作教学、教学评价、教学科研等五项新型的教师基本功,并不断提高唱歌、跳舞、弹琴、绘画等专业水平。
5.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对幼儿的保育和教育要耐心细致,做到接待孩子要热心,生活管理要细心,孩子病了要关心,时时处处都要充满爱心,让家长放心,让孩子开心。对未到园的孩子,要及时打电话询问情况。
6.每天早晨、下午教师接待幼儿细心负责。做好一摸二问三查四问。
7.在组织活动中要和蔼可亲,轻声细语。做到眼勤、嘴勤、手勤、脚勤,注意幼儿的安全。如果发现幼儿出现异常,要及时向园领导汇报并与家长取得联系。
8.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使幼儿在集体生活中学会自理、学会交流、学会相处。
9.室内物品摆放有序,地面、桌面要整洁,对幼儿日常用品如水杯、手巾、玩具等要及时进行清洗和消毒。
10.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搞好环境和区角建设,为幼儿营造一个舒适的活动场所。
11.热情接待每一位家长和来访者,认真细致地介绍我园的特点及优势,适时、适度地展示我们的保教工作。
12.认真做好每个幼儿的成长记录工作,利用家园绿色通道对幼儿健康成长实施全方位的保教。
13.每天放学时教师要安全准确地把幼儿交给家长。14.注意个人仪表,进园不穿奇装异服、吊带背心、拖鞋(裙 短裤长度盖膝)。
15.不浓妆艳抹,不涂眼影,不戴过长过大的耳环。16.坚决杜绝阳奉阴违、弄虚作假、口是心非的不良行为。
17.教师必须在园领导的指导下,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尽心尽力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履行岗位职责。
东关幼儿园
2016.2.24
第四篇:教师行为规范
张桥中学教师行为规范
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规范教师行为,提高教师素质,保证学校健康和谐地发展。根据《教师法》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相关教育法律、法规,特制定张桥中学教师行为规范。
一、政治思想
1、积极参加政治学习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做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
2、坚持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甘当人梯”的无私奉献精神。
3、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实施素质教育。
4、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切实做到“一切为了学生” 和“为了学生的一切”。
5、具有热爱集体、乐于奉献、奋发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不做有损集体荣誉和集体利益的事情。
二、职业道德
1、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对全体学生健康成长全面负责。不讽刺、挖苦、歧视、侮辱学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对违纪学生进行任何形式的罚款。
2、自觉执行学校制定的《课堂教学常规》,优化教学过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随便离开教室;不随意调课、停课,不无故旷课;不准不备课上课、无故不完成教学任务或课堂秩序混乱;不准穿裤头、背心、拖鞋进班、坐着上课、上课吸烟、课上使用通讯工具,使用方言教学;在学校组织的各类考试过程中,不指示、纵容或伙同他人营私舞弊。
3、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作风正派。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不旷工,有事履行请假手续,事事处处为他人作表率。不在上班时间从事上网聊天、看电影、玩游戏、炒股、下棋、打牌、打麻将等与工作无关的活动;不在工作时间随意串岗、扎堆聊天;不在工作日中午喝酒或酒后进课堂;不在校外举办各种收费辅导班、补习班,不在工作时间校外兼课或从事第二职业;不向学生乱收费、乱摊派、乱订教辅资料;不向家长索要财物或是有偿家教;不参与赌博和变相赌博。男教师找女生个别交谈,必须在办公室等公共场所,且应敞开门;严禁把单个女生带入偏僻地方谈话。
4、遵纪守法,顾全大局,服从领导。不私收学生;不组织学生参加未经学校领导批准的集会和校外活动;不消极懈怠、推诿扯
皮、敷衍塞责、耽误工作,不因渎职失责给学校工作造成严重后果;对不了解的事情,不随意表态、乱发议论;对学校工作和领导有意见,有看法,要通过正常渠道逐级反映,不背后散布流言蜚语,蛊惑人心。严禁无组织无纪律无原则,在公共场合违法泄私愤,对领导或同志进行恶语攻击和人身攻击;严禁在网上歪曲事实,诋毁、谩骂攻击诬蔑、陷害;严禁乱发乱贴大字报;严禁乱发通知,私自组织会议;严禁搞煽动串联、越级上访等。
5、胸怀坦荡,宽宏大量,团结同志。为共同的进步和学校的发展而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支持。不利于工作和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工作和团结的事不做。切忌嫉妒,严禁背后蜚短流长,拉帮结派,搞窝里斗。
6、谦虚谨慎,互教互学,共同提高。青年教师要主动地向中老教师和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中老教师在不断充实自己的同时,要热情帮助、指导青年教师。
7、爱护学校财产,勤俭节约。公物有借有还,损坏照价赔偿。
8、干事创业,踏实勤奋。作风不浮漂,不拈轻怕重、畏惧困难、怨天忧人,不推卸责任,要勇于承担责任。
三、语言表达
1、使用文明语言,符合学校文明礼仪的要求。
2、用词准确,合乎逻辑。
3、语言严谨、简明、流畅、无语病。
4、语言有针对性、启发性、形象性。
5、语言态度和谐、声调平和,不恶语伤人,不讽刺挖苦学生。
6、使用普通话。
四、仪表行为
1、衣着整齐、得体,款式大方,不谈胸露怀。
2、男老师头发不过衣领,发角不过耳,不准蓄胡须和烫头发;女教师不得烫怪发型,上班时间不化妆,佩饰物。
3、举止文雅、坐态端庄、站态自然。
4、待人热情诚恳,言谈文明得体。
5、不得在学生面前嬉闹、勾肩搭背,不在教室、办公室、会议室等公共场所吸烟。
6、讲究卫生,不随地吐痰和乱扔垃圾。
五、终身学习
崇尚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钻研业务,拓宽知识面,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张桥中学校长室
2010年9月1日
第五篇:教师行为规范
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
教师行为规范
一、热爱祖国,献身教育
1、热爱祖国,忠诚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端正教育思想,具有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
2、热爱学校,关心集体,自觉发挥主体作用。树立全新的治学理念,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工作,具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
3、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活动,了解时事。全面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正确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关系。
二、行为世范,为人师表
1、仪表端庄,穿着整洁。男教师要注重自身形象,不穿背心、短裤、拖鞋进入办公室、教学区。女教师打扮应符合教师身份,校园内不穿吊带衫、无袖衫、超短裙、鞋拖和佩戴转移学生注意力的饰物,染发适度。
2、言谈文明,举止合体,时时刻刻必须使用普通话,保持教师的良好形象。
3、不参与赌博,不搞封建迷信活动。洁身自爱,自觉规避精神污染,勇于抵制不正之风。
4、保持强烈进取意识,养成良好工作和生活习惯,提高工作效率。工作岗位上不做与本职工作内容无关的事情。办公环境清洁,物品摆放整齐。不在教室等公共场所以及学生集会场所吸烟,不酗酒。
三、钻研业务,勇于创新
1、刻苦钻研业务,熟练掌握并努力精通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理论,自觉做到精益求精。认真学习先进教育理论,掌握现代先进教育技术,严格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
2、坚持终身学习思想,积极参加进修培训,更新知识结构。吸纳新知识、新经验和新理念,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3、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创新观念。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开拓探索新领域,注重新发现、新发明、新创造。
四、关爱学生,教书育人
1、坚持以学生为本,关心学生成长。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坚持正面教育,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体贴学生生活,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言传身教,诲人不倦,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平等、民主、亲密的师生关系,做到教学相长。
3、按时上课、下课。语言规范,用普通话讲课。板书工整,写字规范。注意教课姿势,不许坐着讲课,不许双手支撑讲台和手插衣兜讲课。
4、尊重学生人格,对学生不歧视、不轻视、不讽刺,不得体罚学生,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五、遵纪守法,团结协作
1、增强法制观念,依法治教,纪律严明,作风严谨。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自觉维护社会公德。
2、顾大局、识大体,服从组织安排,按组织程序办事。尊重同志,团结友爱,理解支持,合作共事。不搬弄是非,不在背后品评他人,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新老教师互敬互爱,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共创宽松、和谐的人际氛围。
3、廉洁从教。不利用学生和家长办私事、谋私利,不接受学生和家长宴请与馈赠,不向学生兜售学习资料与其他物品。
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
2010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