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探索由小学教师转岗为幼儿教师角色转变的方法
探索从小学教师到幼儿教师角色转换的方法
凉州区清源镇学区
徐 鹏
随着农村学前教育计划的实施,乡镇新建公办幼儿园的启动,因工作需要,部分小学教师转岗到幼儿园工作。新的岗位给这些转岗教师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怎样使她们迅速实现角色转换,适应新岗位的工作,下面谈谈我的体会。
一、角色转换的困境。
初到幼儿园工作,听到同事们最多的议论就是:命苦啊!我怎么就被调到幼儿园来了呢?这伺候人的破差事!听着这些牢骚,让我感觉她们极不愿意到幼儿园工作。再细细交谈还发觉有些老师为被调到幼儿园工作而流下了伤心的泪水。与一些在小学任教的老师交谈中也发现,他们谁都不愿意到幼儿园来工作,认为那是个领孩子的苦差事,社会地位低,不好干。到社会上去听到最多的就是“别人都往高处走,你却越来越没出息了——干起领小孩的事了。”要想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就必须找到原因,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我通过交流、谈心、走访、民意调查等方式感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角色定位方面的问题。当前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以及人们对这一行业的认识均存在误差。幼儿教师往往被认为是照看孩子的“高级保姆”和“生活阿姨”,只是教育工作中的配角。这种现实状况很容易使转岗的小学教师产生心理落差,有失落感,进而影响工作积极性。
其次是工作价值感方面的问题。在小学工作尊师重教的氛围较浓,更容易获得成就感;转岗到幼儿园当教师,容易让人产生该教师是不是不会 教小学或是小学不要了被分流过来的错误印象,导致转岗老师的工作价值感急遽下降。
再次是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小学是以教师上课的节数来计算工作量的,有着较为充裕的课余时间,教师有休、息的时间或时机,不易产生疲惫感。在幼儿园,由于幼儿幼稚好动,自控差他空难,一般的说,幼儿教师要眼盯全班耳听满园,时刻关注每一个孩子,以适各种情况。而幼儿园是以幼儿一日生活(吃、喝、拉、撒、睡、玩等尽含其中)来计算工作量的,与小学的工作量相比显得大了很多,工作时间从早上到下午,每天工作时间长达9个小时,甚至更多,加之工作地点固定、工作对象固定,没有灵活支配的时间与空间,工作单调,极易使转岗教师感觉工作繁重、难以应付,从而产生严重的疲惫感与懈怠感。再加上是新建的幼儿园,配套设施设备还不完善,水、电没有解决,园内垃圾到处都是,环境不好、氛围淡,老师们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心情怎么能好呢?
二、角色转换的路径。
针对这些情况,我利用休息时间找每个老师真诚热情地谈心,拉近了我与她们之间的关系,逐步缓解、消除转岗到幼儿园工作不适应的状态,使她们从心理上真正接受了幼儿园。为了使她们尽快地熟悉幼儿园的工作,联系办园理念新、管理规范的凉州区一幼和二幼让老师先后去那儿学习、取经;我又购买了许多关心幼儿教育的书籍,勉励她们平时多读、多学,通过学习,她们不但能认同并胜任幼儿园工作,而且能不断进步。为了让她们感觉到环境的优越性,增强自豪感与幸福感,在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多方筹措一万余元,努力改善了幼儿园的生活条件、保教条件、工作 环境;在园例会上我也多多肯定她们的成绩,鼓励她们向更好、更高的目标和要求看齐;多次召开家长会,让家长明白幼儿教师工作的琐碎辛劳,明白幼儿在园生活的点点滴滴都凝聚着老师们的汗水,让家长与幼儿真心尊敬我们的老师。现在的幼儿园面貌一新,经过布置后的幼儿活动室宽敞明亮、色彩斑斓。园内整洁爽目,处处洋溢童心、童趣,是幼儿生活、学习的美好乐园。看着这些成绩,每个老师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我知道她们已经把幼儿园当成了自己温暖的家。
“起始于辛劳,收获于平淡”,因择所爱,因爱所责,在平凡的岗位上,我们这些由小学教师转身成为幼儿教师的“老师叔叔”“老师阿姨”,不断成长,共同为孩子们的明天铺设健康、快乐、幸福之路„„
第二篇:浅谈幼儿教师角色转变
浅谈幼儿教师角色转变
大足县实验幼儿园 刘 凤
[摘要]教育部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新《纲要》”),是开展幼儿教育的纲领性文件规范。贯彻新《纲要》、践行新《纲要》关键在教师,因此,《纲要》对幼儿教育的高质量要求,最终也将转化为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为适应新的要求,幼儿教师首先应该重新审视自己在“学与教”中的角色与地位,需转变与新课程改革理念不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与方法。笔者以新《纲要》为指针,突出“以人为本”的幼教理念,重点从教师与幼儿关系角度,论述幼儿教师角色应转变为幼儿学习活动的知情人、引路人、贴心人、参与人。
[关键词]新纲要 以人为本 角色转变
沐浴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和煦阳光,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迈出了坚实步伐,作为基础之基础的幼儿教育课程改革也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新《纲要》对幼儿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定位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明确将其定位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这是对教师的要求,更是对教师成长的期望。正如英国著名课程专家斯滕豪斯所说“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为适应新的课改要求,教师就应该成为课程开发的全程参与者和研究者,要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面对新课改的挑战,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该如何应对呢?我认为,必须深入学习新《纲要》,深刻领会新《纲要》,坚持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这一主题贯穿始终,做幼儿学习活动的知情人、引路人、贴心人、参与人。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就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转变问题谈几点初浅看法,以抛砖引玉。
一、更新理念,转变角色,做幼儿学习活动的知情人 所谓“角色”,可简单地理解为一个人在社会群体中的身份、地位,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规范。教师作为在学校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其角色确定了教师的特殊身份和与其身份相适应的行为规范:教师角色即教师行为;教师角色即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角色即对教师的期望。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正是千百年来一直左右我们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的真实概括,这种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定学”的“填鸭式说教、格式化答题、成人化应试”教育理念,把教师的角色简单地定位为“知识的权威”、“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完全成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需要得不到重视,完全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状态,其主观能动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这种“教学关系”是不平等的,已不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幼儿不是一种简单的容器,要让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使他们的个人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就迫切需要转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就需要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这种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和谐的,新《纲要》“以人为本”的精髓正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随着人类社会知识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外教育界之间的交流日渐增多,“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幼教模式逐步被越来越多的幼教研究专家和幼教工作者所了解、熟悉和接受,在新课程环境下,幼儿教师需重新塑造自己并界定自己的角色职能。新课程关注幼儿的生活世界、心理世界和个性发展,确立了幼儿的主体地位,使幼儿真正成为了生活和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再把知己看成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个体发展的权利,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变“给儿童做”为“针对儿童去做”,围绕学习教育的主体——幼儿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因事施教。当然,教师角色的转变是全方位的,其主要表现为:从教师自身的角度看,教师应从合格学历者向终身学习者转变,从课程执行者向教育研究者转变;从教师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成为课程评价的主体、课程的设计者以及课程实施过程的反思者和研究者;从教师与幼儿的关系看,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从教师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看,教师已不在是单一的个体,而应成为“教师、园长、课程专家、幼儿及家长、社区人士”所组成的教学链中的一员,教师应与教学链中其他成员共同参与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等活动。因此,教师只有充分领会“角色转变”的精神实质,才能全面搞好教学、科研工作,这是教师角色转变的前提。
二、细心观察,巧于引导,做幼儿学习活动的引路人 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这同时也是《纲要》中教师角色转变的最突出体现。当然,引导者的角色也是教师最难扮演的角色,因为教师的引导离不开对幼儿学习状况的了解和对幼儿面临问题或矛盾冲突的把握,教师需对这些状况进行价值判断、价值取舍,找出他们与教育目标之间的联系,从而引导幼儿向着积极有利方向发展。因此,新《纲要》理念下的教师,不仅需要传播知识,更需要学会观察----注重一日活动中的观察,及时捕捉孩子一瞬即逝的现象和变化过程,了解孩子的个体差异,获得第一手材料。教师应成为细心的观察者、倾听者和分析者,应学会去倾听幼儿谈论的热点话题,并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热点,分析幼儿的探索需要,从而确立幼儿感兴趣的教育主题。譬如:秋天组织孩子们在户外活动时,孩子们对院子里随风飘洒的落叶非常感兴趣,全都抢着去追逐、去拣,我并没有责怪他们打断了我原有的教学计划,而是凑过去与孩子们一起拾落叶,并及时向孩子们提出相关问题:“树上的叶子为什么会掉下来”,“秋天的树叶有什么变化”,“树叶什么时候能再长出来”等等,并且就地而坐与孩子们一起讨论树叶的季节变化,让他们懂得了树木落叶的自然常识,还把落叶拿回教室开展了“树叶粘贴”和“叶宝宝跳舞”的添画活动,使孩子们的需要在教师的及时调整过程中得到了满足、获取了知识。
众所周知,幼儿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求知欲最旺盛的时期之一。幼儿经常有自己特殊的兴趣,没有谁能比他们的老师更能发现其兴趣所在,也没有谁能比他们的老师的引导释疑更有效果。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喂养小动物或小植物,引导幼儿有规律地换水或浇水,观察小生物的生长变化,培养幼儿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情感。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分析一些意外现象,比如在种植小草过程中,有些小草会因浇水过多而死亡;在喂养小动物过程中,小动物因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而导致体型奇特等等。对这些异常现象,幼儿往往会刨根问底,教师若能及时加以分析引导,幼儿很可能会刻骨铭心、终身不忘,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我想,正是因为教师的留心观察、耐心倾听才有可能发现来自幼儿的活动主题,当活动的内容是他们所喜欢和感兴趣的时候,幼儿所表现出来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我们成人难以想象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若能正确引导,幼儿的潜能就能得到充分发挥;若教师不能正确引导,或是漠然处之,幼儿的求知欲就会遭到扼杀,这对孩子的教育将是莫大的损失。因此,细心观察,做幼儿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是教师角色转变的实质。
三、尊重幼儿,积极支持,做幼儿学习活动的贴心人 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就是要求教师对幼儿的学习活动要提供物质上和心理上的支持,物质上的支持就是要求教师应充分搞好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幼儿园以及社会与幼儿园之间的互动关系,及时为幼儿学习活动创造丰富的、必要的物质环境,为幼儿与物质环境互动提供前提和基础。当然,对幼儿的支持除了物质支持外,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理解和支持,这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幼儿的关怀、尊重和接纳的态度,以及对幼儿自发的探究活动、新异的想法和发现的支持、肯定和鼓励;除此之外,还包括对幼儿的问题、困难和需要的敏锐的把握,对幼儿想法和感受的倾听与接纳等等。因此,教师对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主要应包括为幼儿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和宽松的心理环境两方面,只有这样,才能为幼儿的进一步学习、实践、探究提供有利条件。孩子虽小,但仍有自己的思维、兴趣、爱好及见解,有着对周围世界童话般的理解与认知。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幼儿随时都可能产生或是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由于其年龄的特点和经验有限,他们往往还不会归纳事物的特点,此时就需要老师及时的介入并加以引导,使其探索深入下去,从而促进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在与幼儿交流过程中,教师应学会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尤其不能将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幼儿,应给予幼儿充分的思考、想象、创造、探索的空间。比如,幼儿画小草,若一笔一画按老师要求整齐规整,必然会挫伤幼儿的兴趣和创造力,但若教师引导幼儿让其按想象作画,虽然表面上显得比较凌乱,甚至在成人眼里一无是处,但却是幼儿思想的真实再现,是幼儿心中的小草,幼儿也许还会解释说:“这棵小草生病了,所以它耷拉着脑袋”;“起风了,所以这些小草都朝着一个方向倾斜”;“这些小草在唱歌,那些小草在跳舞”等等。对幼儿的各种做法,教师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应学会做幼儿学习活动的忠实观众,做幼儿学习活动的理解者和支持者。也只有当幼儿的想法得到老师的支持、参与、肯定时,幼儿的学习活动兴趣才能进一步激发出来。
幼儿园为幼儿创设了运动所必需的适宜环境。幼儿园原有的大型运动器具、各色体育器械似乎已很美,但讨论发现,只有让孩子亲近自然、接触自然,为孩子提供天然的的材料与空间,才更能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和想象力。于是我们想办法要来了一些废旧轮胎,这既可作为装饰用品又可当作平衡器具玩,还为孩子提供了竹梯、树叶、纸板箱、风筝、雪碧瓶以及用废旧材料制成的马头杆、推铁环、踩高跷、沙包等等,这学期又在园内空地上增加了一个玩沙池,孩子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走进沙池玩耍、嬉戏,真是刺激。在各类学习活动、游戏活动中,老师可以为孩子提供不同层次的自然材料,促使不同孩子的不同需要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与发展。教师既要努力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温馨的环境,更应与幼儿形成一种平等的、理解、欣然和相互支持的关系;教师应关注幼儿的表现和反应,察觉他们的需要,并能及时地给予帮助。教师要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努力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物质和精神环境,全心关注幼儿的需要、满足幼儿需求、支持幼儿活动,做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这是教师角色转变的重点。
四、师生合作,协同互动,做幼儿学习活动的参与人 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就是说教师要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学习活动中去,共同促进学习活动的不断延伸。新《纲要》要求教师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有利于淡化甚至消除 “教师在上、幼儿在下”的师幼关系,变“填鸭式”的课堂为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这种合作者的角色是十分必要的,从促进幼儿有效学习的角度讲更始如此:首先,教师与幼儿的合作学习、平等对话有利于教师了解幼儿不同的学习兴趣、需要、遇到的学习问题、学习方式的差异等等,进而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学习;其次,教师在与幼儿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介入幼儿的学习困难和问题,引导幼儿继续学习与探究的方法,或者直接、间接地抛给幼儿一些问题,与幼儿一起深入探讨,教师与幼儿之间这种平等的“抛接”要比教师居高临下的“抛给”更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如:前面幼儿拾落叶的案例中,教师以幼儿同伴的身份参与幼儿活动之中,并及时向幼儿提出有关问题,又与幼儿一起探究树叶,帮助幼儿“顺其自然”地找到答案。所以对幼儿的随机教育关键在于教师,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捕捉随机教育的契机,能否把教师的教育主题变为幼儿感兴趣的问题,从而将幼儿的探索兴趣引向教师所期望的教育方向。
综上所述,从教师与幼儿的关系看,教师的角色应转变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却灵活多样地扮演着其中的一种或多种角色,角色之间是可以相互交叉、反复的,这正是幼儿学习活动的延伸性和不断循环往复性所决定的。幼儿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尊重幼儿、细心观察幼儿、与幼儿协同互动;关注幼儿的现实生活、关注幼儿的学习需要和兴趣所在;尤其应正视幼儿的问题和矛盾,支持幼儿的主动探究活动,努力使自己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知情人、引路人、贴心人和参与人,不断激发自己对教学活动的创造性,将满腔的热情自主地转化为专业化的教育理念和水平,为幼儿的成长和祖国的未来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书目]
1、国家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国家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3、万培珍,你真的关注幼儿了吗 幼儿教育,浙江教育报刊社,2002、3
4、霍力岩,教育的转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教育研究,2001年第3期
5、李瑾瑜 柳德玉 牛震乾编,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变,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年7月第1版
第三篇:幼儿教师课堂教学角色的转变论文范文
摘要:随着人们对传统教育和应试教育弊端的认识越来越深刻,社会上要求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这种强烈的要求不仅体现在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上,更体现在幼儿教育教学上。幼儿教育不仅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能力和促进孩子们的个性发展,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发展需求。这就要求广大幼儿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转变课堂教学角色。只有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新了,才能切实有效地推进幼儿教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幼儿教育;课堂教学;更新观念;角色转变
随着人们对传统教育和应试教育弊端的认识越来越深刻,社会上要求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转变应试教育不良影响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这种强烈的要求是对人的发展的尊重和敬畏。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能力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不仅如此,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生活的高速发展,社会生活需要具有优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人才的发展直接影响社会未来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向教育提出改革要求,教育教学要为社会发展服务,社会发展的要求就是教学改革的方向。所以,幼儿教育教学改革在这样背景下逐渐展开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不只是教学目标的调整,而是一项影响社会发展和教学行为的系统性工程。在这一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幼儿教师本身。
在传统幼儿教育教学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角色的转变是实施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教师是教学改革实施的重要力量,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直接影响教育教学导向和目标,更影响教育教学改革的成败。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教学是教师、幼儿、教材、生活相结合的多边活动过程,教师担当的角色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正确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教学就很难达到预想目的。特别在幼儿教育教学改革这一特殊阶段,教师需要摒弃传统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更新观念,用新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影响孩子们,组织和引导孩子们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可见,在幼儿教育教学改革这一重要阶段,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是有效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最重要一步。
所以,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成为实施幼儿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组织各种形式的理论培训,就是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只有广大幼儿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新了,才能切实有效地推进幼儿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幼儿园教师,在多年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深刻体会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不足,也深刻意识到孩子们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的实际需要。在学习教育教学新理念的过程中注重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把新教育教学理念和实际教学相结合,尊重孩子们的学习实际,创造性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在实践幼儿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发现在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做好教师角色转变是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下面我谈几点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一、更新观念,在幼儿教育教学中要进行角色转变
传统幼儿教育教学理念强调孩子们的知识学习,课堂活动要维护教师的绝对权威,教师成为课题活动的主体因素,课堂活动和孩子们的学习活动围绕教师的教展开。孩子们在课堂中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只能跟着老师思路开展学习活动,孩子们的学习感受和学习行为不被老师认可。这样带有强迫性的课堂会严重影响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孩子们学习活动效率低下。经过对传统幼儿教育教学中影响孩子活动效率和教师教学效率的因素进行研究发现,教师的角色定位是造成教师教学和孩子们活动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必须改变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错误定位。新课改教学理念强调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因素,是孩子们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并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孩子们才是课堂活动的主体因素。
我们要把活动主体交给孩子们,通过有效引导和组织,促进孩子们自主参与和探究实践,发挥孩子们的主体作用。这些是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内容和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基础。所以,广大幼儿教师要主动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在实践新课改的过程中逐渐转变教师的教学角色。教师的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孩子们,使孩子们获得基本的学习素养。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活动方式,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
孩子们不是知识的接收器,教师也不是输出系统,只是引导者,孩子们与教师处在平等地位上,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使孩子们实现由接纳知识的容器向学习、探求、自主发展的角色转变。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重在激发孩子们的内在驱动力,有兴趣地进行询问、探究,找到答案,在原有基础上达到扩展的目的,从而产生新的驱动力。所以,我们一定要努力转变观念,与时代同步,主动更新观念,转变教育教学角色,促进幼儿教育教学改革实施。
二、幼儿教师角色转变要注重有效的组织和引导
教师要摒弃传统幼儿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更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从自我做起,我们要以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动实践新课改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尊重孩子们的主体地位,把教学内容和孩子们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创设孩子们熟悉的生活情境,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引起孩子们积极思考,让孩子们在有趣的情景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还要做好孩子们的组织和引导,促进孩子们自主参与和思考,调动孩子们的活动积极性,实现孩子们自主活动是教师转变教学角色的重要体现。
第四篇:新课改下小学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改下小学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今天,教师的角色和以前相比有了变化。教师对于课程的“控制”,对于学生的“权威”,不是一种机器式的力量而是属于首要的解释者类型,是“平等中的首席”。“平等中的首席”很好地界定了在新课程中教师的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的作用没有被抛弃;而是得以重新构建,从外在于学生情景转化为与这一情景共存。权威也转入情景之中。现将自己对于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师的角色的转变谈几点体会:
一、数学教师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承,在多数情况下,非但不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某种程度上还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与学习期望。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强调,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是让学生获取学习方法,感受学习过程,培养数学教学素养。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主要任务是获得数学知识、技能、方法、能力等,给予学生更多自学、自练和自做的机会。把课堂真正变为学生主动学习、亲身感悟、体验的地方,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的主题学习活动不是科学家的探索活动,而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借鉴前人在探索、发现问题中的多方面经验,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上,并在整个过程中的反思总结和最后的归纳提炼分析表达发面,都需要其他人的帮助。
在课程的认识、实施、评价等许多方面,教师和学生是在同一起跑线上,但是教师毕竟在本学科知识方面基础扎实,比学生领先,他们是学习内在情境的领导者,是“平等中的首席”。
二、数学教师由教学的“独奏者”转变为学生学习“伴奏者”: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要求教师做“伴奏者”,教师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不再是主要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塑造他们。“伴奏者”是信息时代的新的教育前景,也就是教师的新职能。信息时代,教师不可能作为知识的惟一源泉和权威来扮演“独奏者”角色了。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参与者,这表明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过程,将逐渐让位于师生的互教互学,彼此之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也就是说,新课程的教学过程将是师生交往、平等对话、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从学习的意义上来说,教师首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这应该是本质的关系。教师是学生的伙伴,这样二者的关系才平等。教师才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做好自己的工作。并且时时刻刻地配合学生,真正为学生的学习着想,从学生的学习的角度上去设计教学。不至于为了自己的教学设计而非让学生配合自己,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老师只有把自己当作了学生学习的伙伴,才有可能真正地为学生服务。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同悲共喜,教师才能有投入,与学生同呼吸共命运,才有可能把自己的作用发挥到极致。站在合作者的平等的地位上,学生才会从教师那里获取平等的意识,主动的意识,参与的意识„„
教师实施新课程在亲自参与中积累经验,获得方法,“边做边学”。新课程本身具有开放性、涉及面广的特点,教师无法预料发生的过程,所以必须直接深入其中,参与学生的学习,才能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才能很好地发挥组织和指导作用;教师是学生主题学习的参与者,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教师作为参与者和学生一起开展探究学习,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改善能力结构,增加对学生多方面的了解,提高专业水平,获得专业发展。
三、数学教师由教材的实施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资源人”:
《课程标准》中这样说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 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学生主题学习中进行探究活动没有必要一切从头做起,他们的探究活动从某中意义上说,是在前人、他人提供资源的基础上展开的,教师是学生面前最直接的活生生的也是最容易接受的资源对象,教师在学习资料方面有较多的积累,就能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高比较及时的帮助,提高他们的探究效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资源人”,还表现为能够在学生获取各种社会资源时发挥中介和桥梁作用。
总之,在新课程不断的实施中,扮演好教师的角色;对推进课程的改革有着这重要的意义。
第五篇:农村转岗体育教师角色转变的四条建议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农村转岗体育教师角色转变的四条建议 作者:杜娟
来源:《体育师友》2013年第06期
在我国农村有许多九年一贯制学校,由于初中部生源的急剧减少,有些学校初中部进行合并,教师相对富余,一些初中体育教师直接转岗到所在学校的小学部进行体育教学。这部分教师没有接受转岗培训,无论从心理上还是专业技能上都没有做好准备。这样将大大影响教学效果,也影响教师的工作热情。因此有必要对这部分转岗体育教师工作进行探讨,作者提出四点建议,使他们尽快地、高兴地、高效地进行小学体育教学工作。
建议一:调整心态。有些体育教师转岗到小学,心理上承受不了。感觉自己原来带初中,现在带小学。在社会上没有面子、会让人误解教学能力上有问题。其实在我国,中小学教育是一个完整体系,各学段不存在高低之分,也同样受到社会尊重。我国许多地方正在进行中小学职称改革,小学教师不仅能评副高,而且同样能评教授级高级教师。一些高校著名教授都曾经在小学、中学从教过。只要我们调整心态,认真对待新的工作角色,就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
建议二:重温《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包括水平
一、水平
二、水平
三、水平四四个阶段,具体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小学转岗体育教师要认真学习各阶段内容,找出内在联系。要充分学习小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始终和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结合起来。
建议三:改变教学风格。每个体育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随着教学对象的不同,教师要主动改变原来的教学风格,这种改变包括教学语言、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选取等。例如:小学要大量运用游戏教学法,把所学的课程内容编入游戏当中,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会运动技能。
建议四:改变教研方式。作为初中转岗小学的体育教师,在小学教学初期,应该侧重观看小学体育教师课堂实录,多参加规模和级别比较高的小学体育教研和观摩活动,在网上多与外地小学体育教师进行交流等,这样就能迅速适应小学体育教学,甚至会开启另一片广阔的天空,使自己的教学能力更加全面、教研更加丰富、人际交流更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