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华罗庚中学物理科组
宁陕中学中学物理科组
一、奋斗目标
认真学习有关教育理论,深入领会《物理新课程标准》,发展目标是:(1)在物理新课改中积极试点总结经验,作出成绩。(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每位学生学好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逐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3)通过磨练,提髙教学水平和教学功底使组内教师高中级职称比例不断增加。(4)教研组真正做到以研为主,以研带教以研促教。积极投入教科研,计划年内有《传感器学生自主实验》《物理高效课堂研究》两个研课题开展研究,以科研推动教学水平的提高。(5)积极开展特色科组建设,争取成为市先进科组。(6)配合学校做好《办学水平提升》的任务和《教学管理部68项常规工作》。
二、措施与要求:
1、常规为本,落实取胜,落实“教学合一”“教学案合一”,若不能达到,则检查此项以零分计。
2、认真贯彻《教学常规细则》,抓过程、环节的落实,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向教学管理要质量。围绕“三学四式“备课,精美的课堂教学、有效的分层作业及时批改,严抓教学常规的落实,做到教学常规管理精细化、长效化。进一步优化国家课程校本化。
3、加强教研组活动,定主题和主讲人,小结上周工作,布置下周工作。加强经验交流,提升教学水平。每一个备课组、每一个教师,都要对教学常规要求落实到位。要完善科组、备课组活动和研讨制度,听课评课制度,要抓实事、求实效,出实绩。要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法,加强对组内教师教学过程的检查,对教师的工作,从教学计划、备课、课堂教学(包括学生考勤和教学秩序的维持)、个别辅导、成绩考核、质量分析、整改措施、工作总结等每一个环节,都要制定完善的工作规范,并进行认真的检查。
各备课组要加强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研究,加强重点、难点章节的研讨;每位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设计好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要体现个性特色;要进一步营造和谐进取的工作氛围,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在教学中,要加强相互间的听课和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根据学校要求,本学期组内每位教师都要提供一堂示范课、研究课或公开课,并依据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及时组织评课活动。
4、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多听课,多交流,多给青年教师机会,多鼓励。
5、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是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机统一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正确途径,实行目标管理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制度保证。因此,科组要求每位教师既积极探寻提高教学效率的各种教学方法,又严格遵守行之有效的教学常规。备课组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很有必要,听课制度要坚持。青年教师要自加压力,尽快成长。
具体要求:新授课----明确目标。在新授课阶段我们要借助物理知识,渗透最基本的物理研究方法,不能把它上成习题课。对基础年级的教学,要提倡:“基础性、层次性、思维性、过程性和简单的综合性”的教学理念,且在教学中:“教最通识的、做最经典的”。理解一个问题,一般不是通过习题来实现的。教师要保证在课堂上把问题讲清楚,让学生听明白;在课后不布置难题,学生通过基本的练习掌握分析与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方法。习题课----巩固提高。习题课是新授课的一个补充,具有辅助作用。它的目的是巩固提高,无论从时间上、内容上,习题课所占比例都不能超过新授课。实验课----经历过程。实验是物理的一个基本特征,重视物理实验对学习、提高物理的兴趣和相应的能力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实验是要学生亲手去做的,不能将实验课上成理论讲评课。讲评课----解决存在的问题。讲评课不能成为教师一言谈,而应有选择性地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评,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复习课----回忆提高。绝对不是知识网络的记忆。对各年级的具体要求:
高一年级的老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探索科学的学习方法,为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要加强重点班的物理教学工作,培养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使更多的优秀学生在高二时会选择理科。要上好实验课,特别是探究性实验课,在高一期间每学期至少要做二个分组的探究性实验。同时,指导学生积极参加课题研究与研究性学习,全面提高中学物理素养。加强培优工作,为明年九月份的广州市力学竞赛做好准备。加强环境教育和健康教育。
高二年级的老师要注意处理好全体学生与选修物理的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不同需求与目标,尤其要注意与高三年级的复习阶段的衔接,不能给高三物理复习留下漏洞和遗憾。加强环境教育和健康教育。突破高二教学的新问题。高二的学业水平测试是纳入到高考招生来对待的。所以对高二教学的研究向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第一、对高二的文科生,教学要兼顾其学业水平过关和不影响文科的发展。第二、对选报理科的学生,要考虑其发展的需要,无论是内容和深度都要适当提高。做好力学竞赛工作。
高三年级老师要注意总结去年物理复习的成功经验,认真总结近几年在高三物理复习备考的经验和教训。抓住基础知识基本能力不放松,强化师生互动,强调学生体验,努力帮助学生总结解题方法,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分类要求,使基础或能力不同的学生都得到最大的提高,力争平均分、高分段学生比例同步提高。强化解题规范要求。做到阶梯式例题设置,充分运用变式训练。周密计划高三的物理备考计划,科学合理地安排各个阶段的备考工作,做好每一次月考的质量分析,及时发现备考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不断提高备考教学工作的质量。认真命好每次周考单元考题。重视对高考的研究。对高考的研究,不仅仅是试题的研究,同样包括高三教学的研究,高三就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如选修3-
3、3-5。另外,对今届高三的教学定位也是我们重点要研究的,“3+文/理综”与“3+X”的最大变化可能就是选考的学生人数发生了变化,实行“3+X”时选报物理的考生大约在25%左右,而且大部分是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而实行“3+文/理综”后要参加物理考试的学生估计要超过60%,所以教学定位非常重要,否则教学效率不高。高三物理教师要加大对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物理试题的研究。对广东试题的研究主要从试题特点、考查方向、一贯坚持的、有发展与变化的等几个方面去考虑。对全国试题的研究主要进行对比研究,比较那些知识在各地考试中是重叠的、那些是交叉的。重叠考查的肯定就是重点内容、物理学核心内容,这就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交叉考查的内容可以给我们借鉴。在进行第一轮复习时要注重基础,不要太难。在第二轮复习时要注意试题的组合,包括选择题和计算题的组合。要加强实验题的训练。
6、开展科技活动,丰富第二课堂
科组要求老师们积极开展物理课外活动,一如既往地做到“规划好、组织好、活动好、出成果”。高一高二年级的物理竞赛均要更上一层楼,有赖于相关老师的艰苦努力与无私奉献。本学期要继续组织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要配合和组织好学校科技节活动;组织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评展和中学生物理竞赛等竞赛。
附:高效课堂活动方案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有效课堂”的探索历来是
《有效课堂活动方案》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高效课堂”的探索历来是我校的教育教学重点。在省“五严”背景下,结合市局关于“有效课堂”主题研究活动的文件要求,并力求探索有盛中特色的课堂教学新路子,打造出一批有效课堂,推出一批有效教师,总结出一系列有效经验,经研究决定开展“有效课堂”主题研讨活动,努力打造“活力课堂”、“生命课堂”、“高效课堂”。具体方案如下:
一、组织管理
1. 科组成立“有效课堂”主题研讨活动领导小组,统筹规划,科学安排,严格管理。
组长:汪庆杰 副组长:张齐峰 赵娟 吴晓魏 刘秋平组员:物理科组全体老师
2. 科组主要负责计划方案的制定,备课组活动安排,调研课、示范课、研讨课的安排,教师队伍建设,校本课程开发,及各类竞赛及考试研究。科组主要负责课题研究,课堂观察,讲座沙龙,征文及推荐工作。
二、研究目标
1. 通过“有效课堂”的系列研究,探寻提高课堂效率的途径和规律。2. 通过引导教师开展“有效课堂”的实践,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3. 通过“有效课堂”的探索,营造有特色的教研文化。
三、具体工作
1、强化备课组制度,提高教学各环节的有效性。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备课组是实施教学工作的最基层单位,是保证并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基础,是学校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与课堂教学实际相结合的关键环节之一。为了提高备课组活动的有效性,我校规定:
备课组活动必须做到“四定”;
(1)定时间:每周活动一次,如有特殊情况,由备课组长临时召集。(2)定主讲:每次活动,均由一名教师担任主讲,其他成员应积极参与,畅所欲言,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3)定内容:每次活动,必须对上一周的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对下一周教学的内容、教学进度及教学重点、难点等要求做到基本统一;每逢测验、考试时,还要对试卷的出题要求进行讨论,对测验、考试的结果进行分析。(4)定地点:每次活动的地点要基本固定。备课组的教学要求要做到“五统一”;
(1)教学进度统一;(2)教学内容统一;(3)教学的深度、广度基本统一;(4)作业布置的内容基本统一;(5)测验、考试统一。
2、认真组织各类课堂调研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1)调研课:有序地在各年级中开展课堂调研活动。高三年级在九月份完成,高
一、高二年级争取在十一月底前完成。
(2)示范课:总结、推广成功的课堂教学经验,组织各级各类学科、学术带头人、AA级和A级优质课教师、百节好课教师、示范课教师、教研组长等开示范课,让骨干教师有展示的机会,让青年教师有观摩学习的机会,示范课开设时间一般在学科教研活动时间。(3)课堂观察研讨课
各备课组推荐1~2名教师为代表,作为本教研组本学期的课堂观察研讨课开设者。
课堂观察研讨课教师开课时,请电教室人员帮助全程录像,然后,请有关教研组在教研活动时观看录像并研讨。(4)对外展示课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与兄弟学校建立教学互动交流活动。主动展示我校的课堂教学,请专家及同行把脉、指点。(5)徒弟教师汇报课
参加对象:作为徒弟的青年教师。上课时间:初定第十二周
(6)继续开展人人参与的开课、听课、评课工作 每个教师一学期至少开设一堂公开课(包括示范课、课堂观察课、青年教师汇报课、对外展示课,但不包括调研课),教研组长要组织做好评课研讨工作。
3、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成长的高效性。
(1)继续实行新教师的导师制,为有关新教师配好业务指导教师。
(2)期中对上岗王五年以内新教师进行备课本检查、展览、评比,从而达到促进提高的作用。(3)徒弟教师汇报课
(4)继续做好青年教师把握教学基本功竞赛活动。本学期,将继续举办部分学科(的青年教师解题能力竞赛,时间十二月中下旬。具体安排届时另行通知。
4、加强校本课程建设,提升校本教学的实效性。
本学期,校本课程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做好参加第二届市优秀校本课程的评比工作。
重点建设校本课程:《物理传学生自主感器实验研究》。高
一、高二物理备课组具体负责,由教研组长带领物理教研组完成申报的文字材料工作。其它校本课堂同时开设并做好补充修正。
5、加强对各级各类考试的研究和分析,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1)各备课组、备课组把好各种校内考试的命题关 ①要坚持科学命题
②要坚持任课教师自行命题
③每次测试后、备课组、每个任课教师要坚持做好成绩统计及数据分析工作,找出成功与不足,制定有效教学措施。(2)加强对高考的研究 ①认真研究高考方案及本省和各地的近几年的高考试卷,加强对考试说明的学习研读,对照高考试题进行比较,筛选出对学生有用的资料。
②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学科、高三各学科备课组认真做好复习计划,精确到每一周,让师生明确每一步复习的计划、目标和任务,加强训练的针对性。
6、做好竞赛组织辅导工作,力求第二课堂的高效性。
有关备课组,应当及早做好参赛选手的选拔和辅导,高一年级也应及早做好准备,文科类的竞赛进来也越来越多,如省高中生作文大赛、创新作文大赛、英语能力竞赛等等,有关教研组、备课组都要积极做好学生参赛的组织和辅导工作。
7.及时总结反馈,延伸有效教学的生命力。
要求教师及时总结有效教学中的体会及实践经验,撰写文章,通过教科室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评比,优秀论文推荐发表。
第二篇:可园中学物理科组工作总结
2007-2008学年
可园中学物理科组工作总结
2008.8.10
一年来,物理科组以 “提高教学成绩,提升可中品牌”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以“模式探讨”为主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狠抓教学常规为保证,努力提升教学水平;以学生为主体,把“爱与责任”融入物理教学。一年来,全组老师齐心协力,以坚定的信心、务实的态度、扎实的作风,努力做好教育教学中的各项工作,比较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在此也要特别感谢卢主任和谢主任两位前任科组长的悉心指导和大力帮助),现把一年来做了的工作,没做好的工作以及下一年要做的工作跟大家汇报一下:
做了的工作:
一、重视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提高物理老师素养
1、多次组织老师认真学习《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广东省2007、2008年初中毕业生物理学业考试大纲、《课程改革及课程评价》等各类材料,通过学习,明确教学方向,转变教育观念,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2、要求科组教师撰写教学反思和读书笔记,积极总结平时教学中的得与失,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一年来,有多位位老师的论文在省市获奖。
二、重视落实教学常规、力促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研组始终认为:落实好教学常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所以把落实常规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来抓。首先,要求每位老师努力做到“课前精心谋划、课中言简风趣高效、课后跟踪辅导提高”,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其次,及时落实学校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各项要求,抓好教师从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整个教学流程的常规管理。再次,不定期前往课室听课,及时了解组内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督促组内教师规范教育教学行为,为提高教学质量打基础。第四,组织了物理科月考、期中、期末等考试的命题、阅卷和考试分析评讲等工作。
三、抓好科组教研活动,促进物理教学工作
一年来,为了加强科组教师间的学习、交流,提高整个科组教学水平,科组安排了多次研讨课,以及每周一次的公开课和赛课。
1、在上学期围绕“有效教学”这一课题分别在新课教学、试卷的评讲课和
新课的复习课这三大课型进行了探讨,同时在开学初还有幸请到范传东老师前来指导,卢婉嫦、阳松岭、罗学通、刘佛生、陈伙德等老师分别上了一节示范课供大家探讨、经过探讨,一种适合可中学生的课堂模式初现雏形。
2、在下学期,初三备课组紧紧围绕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复习课堂效率这一目标,积极探索适合可中学生的课堂模式。在开学第一周,备课组就组织全体老师互相听课,积极探索复习课课堂模式,最后通过大家各种尝试,最后确定“精讲精练、以练带讲”的第一轮课堂复习模式,在第三轮的模拟训练和查漏补缺中,我们通过讨论确定“以练为主,讲评为辅”的课堂复习模式。有了好的统一的课堂模式,为提高整个备课组的成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初二备课组围绕进一步完善“情-导-探-评”探究性物理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积极探讨,通过重视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和情境教学法,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组织好科组的各种公开课和赛课,加强老师间的学习、交流,以提高整个科组老师的教学水平。下学期高绮霞老师代表省市研室上示范课,陈伙德老师在莞城区一片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中获第一名,在市青年教师教学大赛获二等奖,同时我们多次开展组内各种研计课,通过这一系列的教研活动,教师的教学水平等到很大的提高。
4、为了提高中考成绩,科组还就“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策略”、“近年中考物理出题趋势及对策”、“中考答题技巧”等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这一系列探讨,为提高整个初三备课组的成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抓好集体备课,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
一年来,初二初三备课组认真组织集体备课,做到统一备课、统一学案、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作业、统一考试,各备课组认真钻研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以及教材,把握好教学的重点、难点,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各备课组集思广益,认真做好每一份教案、学案,在学案的编写,注重学生的参与,体现学生的活动,精心组织每一次考试,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整个备课组教学质量。
五、学生竞赛、课外活动丰富多彩
一年来,物理科组在初三开展物理竞赛辅导,在初二年级开展兴趣小组、航模小组辅导,同时在初二还大面积组织学生进行手工制作。一年来,科组教师辅
导的多个项目在省市各种大赛获奖,通过这一系列课外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又提高了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为物理成绩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年来做得不好的方面:
1、一年来,科组始终围绕“如何尽快出成绩”这一中心开展工作,同时为了集中精心搞成绩,课外活动开展得比较少,主要集中在几个点上。下学年,随着新教师的加盟,课外活动将全面开展,既要有点,也要有面,通过精彩纷呈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大面积提高物理成绩。
2、一年来,科组活动虽然都基本按部就班进行,但整个科组的前瞻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当然就是责任在我身上,所以也希望在以后的工作当中能得到各位的指导,让科组的发展得更快更好!
一年来,虽然很多做得不尽如人意,但我想只要继续发扬科组团结一心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科组中每个教师的聪明才智,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下一年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学习:带领全组积极参加业务学习,学习教育理论、信息技术、课标考纲等,努力提高大家业务能力。
2、进一步落实集体备课,发挥科组每一位老师的聪明才智。
3、积极参加校内、外教研活动,让老师有机会向先进的兄弟学校学习。
4、加强校本教研,形成自己科组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特色,切实提高课堂实效性。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学习兴趣。
6、继续发扬我们组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发挥团队集体的力量,为提高教学成绩继续努力。
第三篇:六峰中学物理科组工作总结
六峰中学物理科组工作总结
本学期里,我校物理科组在学校领导直接指导下,各尽所职,做好了本职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综观整个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过程,我们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新学期开始,科组老师就在科组长的指挥下,共同协商,制订本学年的教学工作计划,结合镇物理中心教研组的教研专项订好教研课题。为能集体探讨新课标的教学方法,我们科组作出了一些具体的安排,如选定每周星期五下午第四节为教研活动时间,在此时间里进行集体备课,各老师可以根据新教材内容及在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开展广泛的讨论,以科组老师的智慧共同攻坚,共同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教学事故。对某些课题内容的教学方法,则集全体老师的力量,积极探讨具有创意性的教学方法。
这一学期中,科组要求各成员听各种级别的教研课,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教学研究工作,学习先进教学经验及现代化先进教学手段、探索可行的教学方法,虚心学习各种教改理论,借鉴他们的教改方法、经验,先是通过听课、学习理论、听经验介绍等形式,对各种教法有较深刻的钻研;然后,根据所教班级的情况,灵活地把相应的教学法运用到物理课堂教学中去,不断磨练上课的技能;而各科组成员都乐意主动承担教改专题的公开课,尝试印证新教学方法的效果,开创理想的物理科教学模式。
在探索教材教法和教学研究的同时,我们还注意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撰写论文。我们科组老师经过一系列研究和教学尝试,在课堂教学中做好了课程改革实验的几个要点:
1、明确探究难点、做好探前准备;
2、抓住重点,适度开放;
3、加强过程指导,做好“导探”的角色;
4、改变学科本位,提升教育功能;
5、注意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合理利用现代化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平台),效果甚佳。
但不足之处还有很多,突别是有个别老师的教学还没能跟上来,班与班之间的成绩差别比较大,例如初二级的,有些班能有35个及格,有些班却只有26个,相差非常大,这当然与班风、学生的素质等有关系,但最主要的责任应该还是任课老师没能控好堂、调动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能吸引学生学好这一科。今后,需要对这些老师进行帮扶,多听他们的课,多组织他们听有经验老师的课,并从课堂语言,教态等方面对他们进行提点,以求他们能尽快得到成功。
以上是我们物理科组在2006学第二学期所做的一些工作,希望能得到上级领导更多的指导,以求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四篇:《华罗庚》
《华罗庚》
《华罗庚》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华罗庚的生活经历,思考华罗庚的生命价值,从中汲取人生的教益 2.把握本篇传记在组织材料和语言上的特点,以便在写作中借鉴和运用 3.培养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华罗庚的生活经历,思考华罗庚的生命价值,从中汲取人生的教益(2)把握本篇传记在组织材料和语言上的特点,以便在写作中借鉴和运用 2.难点:
(1)
本传记在组织材料上的特点
(2)
理解文章中所引用到的华罗庚的一些话语特别是诗句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点:
了解华罗庚的人生经历,感受其高尚品格,汲取人生的教益
(二)教学过程: 1.导入语:
同学们,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最大的兴趣又是什么呢?微软总裁比尔·盖茨说过:“在你最感兴趣的事物上,隐藏着你人生的秘密。”他的意思是:一个人的最大爱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人生方向。我国数学界的名人华罗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同学们知道华罗庚最敢兴趣的事物是什么?(数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华罗庚》这篇文章,一起来了解他的人生与数学的不解之缘。(板书:华罗庚)
2.请大家翻开课本第30页,本文作者顾迈南,她是新华社女记者,采访对象多为科技界名 人和科技界发生的重大事件,关于她的作品请大家看一下课件。
3.下面请大家用五分钟的时间浏览一下全文,留意一下:从这篇文章中我们能否想象出华罗庚的具体肖像?能否了解到他家庭婚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4.让生回答刚才的问题(不能),那我们主要了解到的是什么?(华罗庚的求学和事业)
5.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个小标题的内容[板书:一.艰苦自学的青年时代]大家看看:这是一个什么结构?重心在哪?(定中结构,重心在后)由此我们不仅了解到华罗庚的青年时代是艰辛的,而且还了解到他是自学成材的。那么,他是否从小就自学呢?(不是)如以失学作为界限,这一部分的内容可以分为失学前和失学后两部分,失学后的他又遇到了更大的挫折:一场可怕的伤寒症使他双腿残疾了;所以失学后那部分的内容又可以分为残疾前和残疾后两部分。引导学生概刮出他在失学前、残疾前和残疾后这三个阶段的表现以及他对数学的态度。
失学前:初露锋芒(初中妙法解题)深爱数学 失学后:残疾前:艰苦自学(他姐姐华莲青的话)痴迷数学(罗呆子)
残疾后:矢志不渝
献身数学
6.小结:不管条件是怎样地艰辛,也不管命运是如何地坎坷,他对数学都是一往情深、坚贞不二,终于有志者事竟成,他写出了什么?(让生回答)[《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一鸣惊人。那么出名之后,他是否沉醉在成功的喜悦之中,还是乘胜追击?请大家用5分钟的时间浏览一下第二个小标题《研究数论得出华氏定理》的具体内容,归纳出:华罗庚去了哪些地方?每个地方他各取得了哪些成就?
7.提问并学生回答:清华大学四年:助理员→助教→教授[“破格”、“迅速”]
剑桥大学两年:学术研究成果丰硕[写了18篇论文]
西南联大七年:〈堆垒素数论〉
访美四年:研究范围扩大[“这期间他的研究范围扩大到多复变数函数论……“]
小结:通过刚才的归纳我们不仅可以看出华罗庚看出他对数学研究的突出贡献,而且 可以看出他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精神。
8.重点分析课文P33页华罗庚在西南联大的艰辛生活,引导学生学习其爱国精神:(1)
引导学生思考:造成其生活艰辛的原因[日本列强侵华](2)
简介当时的时代背景[日本列强侵华,杀烧抢夺,无恶不作,给我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的劫难](3)
分析华罗庚的诗句“寄旅昆明日……”:该诗使用暗喻的修辞手法:“金瓯”喻当时国破家亡的现状,“狐虎”、“鹰zhan ”喻日本侵略者,这里把人喻成物,表达的是一种鄙视和不满之情,还流露出对时局的忧虑,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忧国忧民之情。
那么这位爱国人士为祖国做了哪些贡献呢?(让生回答)[数学研究和教育事业]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个小标题的内容,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概刮出他在这两方面的贡献:
数学研究:典型域、《堆垒素数论》、《数论导引》 运筹学、优选法
教育事业:关心中学教育事业
[积极提倡在中学生中开展数学竞赛]
培养人才 [陈景润、万哲先、王元等出类拔萃] 9.为了数学事业的后继有人,华罗庚除了专心研究,还致力于人才的培养,下面我们重点分析他对陈景润的培养:
(1).“华罗庚看了……没有暴跳如雷,也没有置若罔闻,而是如获至宝。”[可见华罗庚的虚怀若谷](2).“推荐”、“亲自指导”等词语可见他对人才的爱惜。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因为有了华罗庚,现当代的中国数学研究才能誉满全球。
10.总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不管是青年、中年,还是老年,从默默无闻到名誉天下,华罗庚都一如既往地挚爱着数学。对数学的挚爱就如一条线轴贯串着他的一生。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点
1.理解本文所引用到的华罗庚话语 2.分析本文在组织材料和语言上的特点
(二)教学过程 1.导入语: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华罗庚》一文,文章中第一个小标题的内容讲的是华罗庚的自学,其实自学也是为了后来的研究事业打下基础,第二和第三个小标题的内容概刮起来可以说是他在事业上的成就;所以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华罗庚的事业史。全文通过其事业史这一个侧面,为我们展现了华罗庚的人生历程,让我们从中了解到华罗庚的精神面貌与高尚品格,以至于被他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着。可以说,华罗庚不愧为一位伟人。2.教学过程:
(1)如果在我们教室里挂一句华罗庚的名言,同学们会从文章中所引用到的华罗庚话语中推荐出哪一句呢?(以此培养学生分析句子的能力)
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所挂的名言,归纳出名言的特点 2)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名言的定义:
名言:顾名思义,即为著名的话。一般都是论述精辟、哲理性强,能给人以某种启发或鼓励的话。
3)
让学生自由发挥,推荐自己所喜欢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见解 1)
P31“神奇妙算古名词……”强调勤奋
2)
P33“寄旅昆明日……”知识分子的忧国忧民情怀
3)
P34“我们决不能等待着真正需要科学的时候,在开始研究科学。”重视科学,有高瞻远瞩的精神。此句与P36“向在城市里,今来大地边……”充分体现了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
4)
P34“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爱国情怀
5)
P37“五十年来心愿,三万里外佳音……”对党的忠诚与热爱 6)
P37“科学的根本是实。”实事求是的精神 7)
P37“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以终。”空:空洞、无所事事。松:松懈,不思进取。实:A.实干,扎扎实实做事B.解决实际问题。体现其进取、求实的作风
4)
小结:刚刚同学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出了自己喜欢的句子,现在老师也说
说自己喜欢的句子吧!我向同学们推荐的是P37“树老易空……从实以终”,当时华罗庚已处于古稀之年,已在科学研究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他不自满,仍思进取,这使我想起曹操在《步出夏门行·龟虽寿》中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当时的曹操也已到晚年,已在政坛上建立了自己的丰功伟业,但他仍胸怀壮志,正处于英姿焕发时期的我们,是否更应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呢?!3.组织学生讨论:本文在组织材料上以及语言上与《“布衣总统”孙中山》一文的区别
总结:1.组织材料上:本文以时间为顺序、通过描述华罗庚的事业史来展示一生的历程,而〈“布衣……〉一文则是通过描述孙中山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细节来表现他朴素、淡泊名利等优良品质
2.语言上,由于本文作者为科普作家,使得全文语言平实、叙述精确,使用了大量精确的阿拉伯数字;而〈“布衣……〉一文的作者为传记作家,其行文故事性强,生动有趣。3.布置作业:完成P38的表格
附录板书设计:
华罗庚
一.艰苦自学的青年时代
失学前:
初露锋芒 深爱数学
↓ 失学后:残疾前:艰苦自学 痴迷数学
↓
残疾后:矢志不渝
献身数学
二.研究数论得出华氏定理
清华大学四年:
助理员→助教→教授
剑桥大学两年:学术研究成果丰硕
西南联大七年:〈堆垒素数论〉
访美四年:研究范围扩大
三.数学研究和教育事业
数学研究:典型域、《堆垒素数论》、《数论导引》
运筹学、优选法
教育事业:关心中学教育事业
[积极提倡在中学生中开展数学竞赛]
培养人才 [陈景润、万哲先、王元等出类拔萃] 为了数学事业的后继有人,华罗庚除了专心研究,还致力于人才的培养,下面我们重点分析他对陈景润的培养:
1.“华罗庚看了……没有暴跳如雷,也没有置若罔闻,而是如获至宝。”[可见华罗庚的虚怀若谷] 2.“推荐”、“亲自指导”等词语可见他对人才的爱惜。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因为有了华罗庚,现当代的中国数学研究才能誉满全球。
总结: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不管是青年、中年,还是老年,从默默无闻到名誉天下,华罗庚都一如既往地挚爱着数学。对数学的挚爱就如一条线轴贯串着他的一生。
数学教育:关心人才 提拔人才
华罗庚与数学的不解之缘
青年
中年
老年
(对数学的热爱就如一条线轴,贯穿着他的一生)
第五篇:华罗庚介绍
人物简介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省金坛市金城镇,1985年6月12日卒于日本东京。
俗话说得好:“温室里难开出鲜艳芬芳耐寒傲雪的花儿,人只有经过苦难磨练才有望获得成功。”我国著名大数学家华罗庚同志的成功就得益于他的坎坷经历。1924年金坛中学初中毕业,但因家境不好,读完初中后,便不得不退学去当店员。18岁时患伤寒病,造成右腿残疾。1930年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习。1938年回国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国,任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和伊利诺斯大学教授,1950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数学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全国数学竞赛委员会主任,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化学部副主任、副院长、主席团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等职。曾任一至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曾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领域的研究与教授工作并取得突出成就。40年代,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一历史难题,得到了最佳误差阶估计(此结果在数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G.H.哈代与J.E.李特尔伍德关于华林问题及E.赖特关于塔里问题的结果作了重大的改进,至今仍是最佳纪录。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他把数学方法应用于实际,筛选出以提高工作效率为目标的优选法和统筹法,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华罗庚同志是当代自学成才的科学巨匠,是世界著名的数学家。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复变函数论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开拓者。为以后矩阵几何学等,作下了奠基。
[编辑本段] 往事略集
■早年学习时期
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小商人家庭,身高1.65米,父亲华瑞栋,开一间小杂货铺,母亲是一位贤惠的家庭妇女。华罗庚出生时,父亲已经40岁。40岁得子,夫妻俩把儿子看成掌上明珠,为了给儿子祝福,一生下来就用两个箩筐扣住了他。华罗庚因此得名。他12岁从县城仁劬小学毕业后,进入金坛县立初级中学学习便深深爱上了数学。一天,老师出了道“物不知其数”的算题。老师说,这是《孙子算经》中一道有名的算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23!”老师的话音刚落,华罗庚的答案就脱口而出。当时的华罗庚并未学过《孙子算经》,他是用如下妙法思考的:“三三数之剩二,七七数之剩二,余数都是二,此数可能是3×7+2=23,用5除之恰余3,所以23就是所求之数。”华罗庚不承认自己是天才。1925年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无力进入高中学习,只好到黄炎培在上海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会计,为的是能谋个会计之类的职业养家糊口。不到一年,由于生活费用昂贵,被迫中途辍学,回到金坛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在单调的站柜台生活中,他开始自学数学。他回家乡一面帮助父亲在“乾生泰”这个只有一间小门面的杂货店里干活、记账,一面继续钻研数学。回忆当时他刻苦自学的情景,他的姐姐华莲青说:“尽管是冬天,罗庚依然在账台上看他的数学书。鼻涕流下时,他用左手在鼻子上一抹,往旁边一甩,没有甩掉,就这样伸着,右手还在不停得写……”
那时罗庚站在柜台前,顾客来了就帮助父亲做生意,打算盘、记账,顾客一走就又埋头看书演算起数学题来。有时入了迷,竟忘了接待顾客,甚至把算题结果当作顾客应付的货款,使顾客吓一跳。因为经常发生类似的莫名其妙的事情,时间久了,街坊邻居都传为笑谈,大家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罗呆子”。每逢遇到怠慢顾客的事情发生,父亲又气又急,说他念“天书”念呆了,要强行把书烧掉。争执发生时,华罗庚总是死死得抱着书不放。
后来,回忆起这段生活,他辛酸地说:“那正是我应当接受教育的年月,但一个„穷‟字剥夺掉我的梦想:在西北风口上,擦着鼻涕,一双草鞋一支烟,一卷灯草一根针地为了活命而挣扎。”顽强地自学到18岁。1927年秋,和吴筱之结婚。1929年,华罗庚受雇为金坛中学庶务员,并开始在上海《科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929年冬天,他得了严重的伤寒症,经过近半年的治理,病虽好了,但左腿的关节却受到严重损害,落下了终身残疾,走路要借助手杖。
其实华罗庚读初中时,一度功课并不好,有时数学还考不及格。时在金坛中学任教的华罗庚的数学老师,我国著名教育家、翻译家王维克(1900年出生,金坛人)发现华罗庚虽贪玩,但思维敏捷,数学习题往往改了又改,解题方法十分独特别致。一次,金坛中学的老师感叹学校“差生”多,没有“人才”时,王维克道:“不见得吧,依我看,华罗庚同学就是一个!”“华罗庚?”一位老师笑道:“你看看他那两个像蟹爬的字吧,他能算个„人才‟吗?”王维克有些激动地说:“当然,他成为大书法家的希望很小,可他在数学上的才能你怎么能从他的字上看出来呢?要知道金子被埋在沙里的时候,粗看起来和沙子并没有什么两样,我们当教书匠的一双眼睛,最需要有沙里淘金的本领,否则就会埋没人才啊!”
华罗庚开始他的数学家生涯时,仅有一本《代数》、一本《集合》和一本缺页的《微积分》。有志者事竟成,他终于在19岁那年写出了那篇著名的论文。
1930年春,他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当时在清华大学数学系任主任的熊庆来教授看到后对这篇文章很重视,他问周围的人说:“这个华罗庚是谁?”,但是谁也没有听说过华罗庚这个人。后来,一位名叫唐培经的清华教员向熊庆来介绍了他的同乡华罗庚的身世。“这个年轻人真不简单啊!应该请他到清华来。”熊庆来听后非常赞赏。这年,华罗庚只有19岁,却已经走过了一段相当坎坷的生活道路。
华罗庚在清华大学一面工作一面学习。他用了两年的时间走完了一般人需要八年才能走完的道路,1933年被破格提升为助教,1935 年成为讲师。1936年,他经清华大学推荐,派往英国剑桥大学留学。他在剑桥的两年中,把全部精力用于研究数学理论中的难题,不愿为申请学位浪费时间。他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数学界的注意。1938年回国,受聘为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从1939年到1941年,他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写了20多篇论文,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数学专著《堆垒素数论》。在闻一多先生的影响下,他还积极参加到当时如火如荼的抗日民主爱国运动之中。《堆垒素数论》后来成为数学经典名著,1947年在苏联出版俄文版,又先后在各国被翻译出版了德文、英文、匈牙利和中文版。
1946年2月至5月,他应邀赴苏联访问。1946年,当时的国民政府也想搞原子弹,于是选派华罗庚、吴大猷、曾昭抡三位大名鼎鼎的科学家赴美考察。9月,华罗庚和李政道,朱光亚等离开上海前往美国,先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担任访问教授,后又被伊利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
■回国建设时期
1949年新中国成立,华罗庚感到无比兴奋,克服了来自美国政府所带来的种种困难,决心偕家人回国。他们一家五人乘船离开美国,1950年2月到达香港。他在香港发表了一封致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信中充满了爱国激情,鼓励海外学子回来为新中国服务。3月11日新华社播发了这封信。1950年3月16日,华罗庚和夫人、孩子乘火车抵达北京。
华罗庚回到了清华园,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接着,他受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的邀请开始筹建数学研究所。1952年7月,数学所成立,他担任所长。他潜心为新中国培养数学人才,王元、陆启铿、龚升、陈景润、万哲先等在他的培养下成为著名的数学家。
回国后短短的几年中,他在数学领域里的研究硕果累累。他写成的论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于1957年1月获国家发明一等奖,并先后出版了中、俄、英文版专著;1957年出版《数论导引》; 1959年莱比锡首先用德文出版了《指数和的估计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又先后出版了俄文版和中文版;1963年他和他的学生万哲先合写的《典型群》一书出版。他为培养青少年学习数学的热情,在北京发起组织了中学生数学竞赛活动,从出题、监考、阅卷,都亲自参加,并多次到外地去推广这一活动。他还写了一系列数学通俗读物,在青少年中影响极大。他主张在科学研究中要培养学术空气,开展学术讨论。他发起创建了我国计算机技术研究所,也是我国最早主张研制电子计算机的科学家之一。
华罗庚以高度的爱国热情参加新中国的各项社会活动。1953年,他参加中国科学家代表团赴苏联访问。他作为中国数学家代表,出席了在匈牙利召开的二战后首次世界数学家代表大会。他还出席了亚太和平会议、世界和平理事会。1958年他和郭沫若一起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新德里召开的“在科学、技术和工程问题上协调”的会议。
1958年,华罗庚被任命为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兼应用数学系主任。在继续从事数学理论研究的同时,他努力尝试寻找一条数学和工农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经过一段实践,他发现数学中的统筹法和优选法是在工农业生产中能够比较普遍应用的方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改变工作管理面貌。于是,他一面在科技大学讲课,一面带领学生到工农业实践中去推广优选法、统筹法。1964年初,他给毛主席写信,表达要走与工农相结合道路的决心。同年3月18日,毛主席亲笔回函:“诗和信已经收读。壮志凌云,可喜可贺。”他写成了《统筹方法平话及补充》、《优选法平话及其补充》,亲自带领中国科技大学师生到一些企业工厂推广和应用“双法”,为工农业生产服务。“夏去江汉斗酷暑,冬往松辽傲冰霜”。这就是他当时的生活写照。1965年毛主席再次写信给他,祝贺和勉励他“奋发有为,不为个人而为人民服务”。
■文革斗争时期
“文革”开始后,外地推广“双法”的华罗庚被急电召回北京写检查,接受批判。周恩来总理得知这一情况后指示:“统筹方法还是要搞的。”1970年4月,国务院根据周总理的指示,邀请了七个工业部的负责人听华罗庚讲优选法、统筹法。这之后,他凭个人的声誉,到各地借调了得力的人员组建“推广优选法、统筹法小分队”,亲自带领小分队到全国各地去推广“双法”,为工农业生产服务。小分队共去过26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所到之处,都掀起了科学实验与实践的群众性活动,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的工作受到胡耀邦、叶剑英等同志的关心和支持。
1975年他在大兴安岭推广“双法”时,因积劳成疾,第一次患心肌梗塞。粉碎“四人帮”后,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他多年的研究成果《从单位圆谈起》、《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与王元合作)、《优选学》等专著也相继正式出版了。1979年5月,他在和世界隔绝了10多年以后,到西欧作了七个月的访问,以“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的心愿,把自己的数学研究成果介绍给国际同行。
■晚年大家时期
1982年11月,他第二次患心肌梗塞症。
1983年10月,他应美国加州理工学院邀请,赴美作为期一年的讲学活动。在美期间,他赴意大利里亚利特市出席第三世界科学院成立大会,并被选为院士;1984年4月,他在华盛顿出席了美国科学院授予他外籍院士的仪式,他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1985年4月,他在全国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被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
华罗庚担任的社会工作很多。他是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他于1952年9月加入民盟,1979年当选为民盟中央副主席。他1958年就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请求,1979年6月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答邓颖超同志的勉励时他表示:“横刀哪顾头颅白,跃进紧傍青壮人,不负党员名。”
1985年6月3日,他应日本亚洲文化交流协会邀请赴日本访问。6月12日下午4时,他在东京大学数理学部讲演厅向日本数学界作讲演,讲题是《理论数学及其应用》。下午5时15分讲演结束,他在接受献花的那一刹那,身体突然往后一仰,倒在讲坛上,晚10时9分宣布他因患急性心肌梗塞而逝世。
华罗庚一生在数学上的成就是巨大的,他的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个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及高维数值积分等很多领域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之所以有这样大的成就,主要在于他有一颗赤诚的爱国报国之心和坚忍不拔的创新精神。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够毅然放弃美国终身教授的优厚待遇,迎接祖国的黎明;他才能够顶住非议和打击,奋发有为,不为个人而为人民服务,成为蜚声中外的杰出科学家。
■华罗庚逝世后
华罗庚这位杰出科学家在6月12日去世人们为了纪念他的成就,举行了华罗庚奥数比赛。
■有关华罗庚的句子
当他已是举世闻名的大数学家时,在《从孙子的神气妙算谈起》这本书的扉页他写过一首诗:“神气妙算古名词,师承前人沿用之。神气化易是坦途,易化神气不足提。妙算还从拙中来,愚公智叟两分开。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是第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