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丰富思品课堂教学

时间:2019-05-12 05:40: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丰富思品课堂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丰富思品课堂教学》。

第一篇: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丰富思品课堂教学

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丰富思品课堂教学

内容提要: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既是课改的需要,也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课程资源种类主要分为教材资源、学生资源、教师资源和课外资源。课程资源丰富多彩,应根据教学需要,学生的需要,合理运用教材资源;理论联系实际,利用课外资源;充分利用教育设施;遵循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积极主动地投身课程资源开发,丰富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课程资源 开发利用

一、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性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德育课程,其本质和内容决定了德育的方法和途径必须是多样的。作为社会学科,人本性是本学科的重要特点,如七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八年级的交往品德、法制观念的教育;九年级的爱国和责任教育,都是作为现代合格公民的国民教育。实施这些内容的教育,如果仅仅依靠课本,是不能很好实现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前要认真而广泛地收集各种教学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显得尤为重要,这既是课改的需要,也更有利于丰富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师生围绕某一问题,收集资料,确定主题,经过在课堂上的充分研讨,获得对这一问题的明确认识。使学生学到了教材中学不到的知识,扩大了课堂的空间,同时,又积累了大量的教学材料。而且很多信息又是他们自己动手获得的,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由被动接受式,转变为自主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切磋充分,师生受益匪浅。

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种类

课程资源是指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使用的工具及其自然物品,从来源可分来自校内的、社会的和家庭三方面的教学资源。校内课程资源是指在学校范围内的各种可以利用开发和建设的资源,主要有教材、学生、教师、设施设备等各种软硬件环境等,也可以称为课内资源。而社会的和家庭的又可以归纳为课外资源。可以说我们周围存在着丰富而及其珍贵的教学资源。具体如下:

(一)、教材资源

教材是学生和老师共享的学习材料,而且更偏重于学生。教材资源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资源,教师既不能无组织无纪律地脱离课程标准,随心所欲,更要防止唯教材论,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课程资源是无所不在的,不仅仅就是书上所写的内容。教师一方面要吃透教材,善于理清和利用教材中纵向的联系,另一方面应该扩大眼界,横向联系,打破教材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神话,对教材的重组与整合使他更好的为我所用,并善于对教材进行取舍。

(二)、学生资源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资源。”这是一句教育名言。这个一直就在身边的资源常常被我们忽视。以学生的问题为资源,合理的质疑是学生思维的起点,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探索欲望从潜伏状态迅速转入活跃状态,在教学中我常常感受到学生带给我的惊喜。

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在教学中,多让学生自己谈体会,谈体验,这往往比老师的说教更为深刻,更能打动学生的情感。善于把学生已经掌握的和能够发现的信息作为课程资源,以使教学内容更丰富,贴进生活,贴近学生。

例如:七年级上册《人的生命的独特性》,让学生讲述相关的故事和经历,这些故事和经历在这里本身就是一种资源,以情感人,通过他的讲述使全班同学懂得了生命的重要性,珍爱生命就用不着老师再过多地去赘述。巧用学生身边的小故事、漫画等都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在新课堂的教学中,只要教师用心地去挖掘、开发课程资源,进行有益的探索,一定会有收获的。

(三)、教师资源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和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和研究者之一。因此,教师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应注意自身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教师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的专长,挖掘自己的潜能,注意学习其他教师好的教学经验,分享他人的教学成果,做到取长补短和精益求精。还要注意发挥群体合力,只有全体教师团结合作,共同参与,才能有学校课程资源的合理、有效开发。

(四)、课外资源

课外课程资源是指学校范围之外的各种用来开发和建设课程的资源。主要有家庭资源、家庭社会资源等。过去,这些资源没有能够得到很好的利用,因为学校几乎是对外封闭的,而校外各类资源的拥有者们也缺乏为教育服务的意识,不了解学生需求和教育规律,所以教师,更应将眼光放的更开阔,走出教室,甚至走出校门。通过课外综合实践活动,结合地方特点和学校特色挖掘课程资源;与社区内各方面教育人才建立广泛联系,采用讲座、开课、展演、座谈、组织活动等多种方式,使之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如学校与社区的组织、机构相互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参观社区的展览,参与社区的活动等,使课内外的教育有机结合。让学生将自己从学校、课本上不到的知识适用于社会实践,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明辨是非,塑造良好个性,形成良好人际关系,这也是不容错过的课程资源。

家庭课程资源,就是和家长建立联系,使之积极配合学校进行教育;让学生参与家庭文化的营造(如为装潢设计提建议、动手布置等),提高其实践能力;鼓励家长多购置孩子喜爱的书籍、杂志、音像资料等,开拓学生的视野;鼓励孩子充分利用家庭现有材料,开展活动。

三、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中具体实施方法

课程资源丰富多彩,不同的课程资源作用不同,如何使教学资源开发更加切合实际,符合学生的特点和要求,提高教学资源开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教学资源开发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合理运用教材资源

教师在使用教材的时候,应根据各学校、学生的生活背景等实际情况不同,精心筛选教材中的素材、案例,挖掘课程资源,巧妙利用,让学生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激发兴趣和思维,培养能力,感受愉悦,体验成功,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1、巧用名人名言、谚语、俗语、比喻来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感悟、明理。初中思品教材中有不少的名人名言,教师应有选择地利用,还可作些补充。帮助学生较好地认识、理解抽象的知识。如,理想是一个难懂的知识点,我利用比喻“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使学生豁然开朗,在优美形象的比喻中感悟理想,放飞理想。在《与友同行》的教学中,我引用“友情是天堂,没有它就像地狱;友情是生命,没有它意味着死亡”、“忠实的朋友是菩萨的化身”等比喻,让学生体验、感悟友谊的珍贵。

例如,在《直面挫折》的教学中,我发动学生利用网络查询、收集有关挫折的励志名言。结果,学生在课堂上高兴地展示、朗读名人名言,效果显著。学生共收集了几十句有关挫折的名人名言,如“不经历风雨,哪会见彩虹”、“不是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苦难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等等。这不仅帮助了学生感悟明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还让学生积极参与了教学,培养了动手能力。在《走进法律》的教学中,我利用“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无规矩不成方圆”、“一失足成千古恨”“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等俗语,化难为易,帮助学生理解法律的基础知识,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明白道理。

2、巧用歌曲创设情境,渲染气氛,陶冶情操,启迪智慧。

歌曲作为一种艺术,本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迪。而喜欢唱歌、听歌又是孩子的天性,所以利用歌曲来创设情境、渲染气氛、陶冶情操,是常见的一种好方式。如:在《团结就是力量》的教学中,我开头利用《三个和尚》这首动画歌曲,让学生欣赏,学生兴致盎然得跟着唱起来。“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你说这是为什么”?在激发兴趣的同时,也激发了思维。课中,我又让学生欣赏《团结就是力量》这首雄壮、高昂的合唱歌曲,学生激情飞扬,齐声高歌:团结就是力量!创造了课堂教学的高潮,有效的升华了情感。这样,少了说教成分,多了情感的渗透。

(二)、理论联系实际,利用课外资源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该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思品课的一个重要特点。思品课不能仅停留在说教上,而应该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社会热点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这无疑就决定了思想品德课教学要适当增加有利于学生的教学信息量。所以,教师要注意选择一些社会热点现象作为教材资源来开发。

可利用多种有利条件,如电视、报纸、网络等发动学生搜集富有意义的社会热点,实行“课前5分钟新闻分析”,内容涉及国际国内重要新闻、当地的一些社会问题、“焦点访谈”和“今日说法”栏目中的一些学生关心的问题;组织学生积极搜集资料的同时,把手头的问题与所学的知识结合起来,设计相应的问题,进行必要的分析,甚至展开讨论。把这种教学资源与所学的知识观点有机结合起来,会激发起学生极大的兴趣,也总是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充分利用教育教学设施

图书馆和阅览室为学生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阅读材料,但在众多的阅读书刊中,学生的选择往往受个性兴趣的限制,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为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使学生以独特的方式进行学习,利用多媒体的强大的模拟功能提供实践或实验的模拟情境和操作平台,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在相当程度上突破时空的局限。学生可以在适合自己的时间、地点获得有关学习资料,可以使思路更开阔,教室里的有线电视网,使学生能定时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节目。让学生了解社会问题,为思想品德课堂中的“五分钟时事分析”提供素材。同时,教学中积极制作多媒体课件,借助现代教育手段向学生展示经过筛选的优秀素材和清晰明了的逻辑思维过程,从而使思想品德课教学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鲜活、化疑惑为理解。

例如,在讲《科教兴国战略》一框教学中,播放了一些现代高科技成果,以及古代科技的再现,学生通过对这些资料、图象的分析、理解的更好。如学习“消费者有哪些合法权益”时,放映从《3.15说法》、《今日说法》等栏目录制的相关案例,案例

一、广东东莞某超市一顾客遭非法搜身事件;案例

二、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案例

三、北京某医院销售假冒中药事件。让学生从录像画面中分析案例中的这种行为侵害了消费者的什么权利,课堂讨论气氛热烈,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有利于学生积极地思考。

(四)、遵循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是随意而行的,同样需要一定的原则来规范。要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尽可能开发与利用有益于教育教学活动的一切可能的课程资源。要尽可能用最少的开支和精力,达到最理想的效果,针对不同的课程目标应该开发与利用与之相应的课程资源,尽管课程资源多种多样,但是相对于不同的地区、学校、学科和教师,可待开发与利用的课程资源具有极大的差异性。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处理应该是动态的,也是多变的。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所教学生的不同特点对资源进行加工,组合,根据实际创造性地使用资源,并不断地吸收新鲜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资源,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富有个性化和时代感。逐步摆脱长期形成的等、靠、要的传统习惯,积极主动地投身课程资源开发,丰富我们的思品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傅道春

齐晓东

《新程中教学技能的变化》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陈宗杰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李庆明 《李吉林与情境教育》

中国青年出版社

4、杨春荣 《浅谈多媒体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网

第二篇:思品课课堂教学反思

思品课课堂教学反思

有人说:“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总有须待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的地方。因此在课堂教学后,我们应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本人就课堂反思谈几点自己的做法。

一、给学生留足时间和空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个活动的空间,多一次表现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喜悦,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天地。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就要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多种需求,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参与并展示自己的成果,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从活动中、从合作中、从探究中获得收益。

二、利用好社会大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也就是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推行素质教育重要途径。其主要方式就是学到相关知识的时候,让学生结合社会调查采访,联系自身和同学的实际,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改革开放推动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分析,写政治小论文。这样,使学习生动活泼,在思想品德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追求,有效地提高学生思想品德学科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平,获得良好素质教育效果。例如,针对学生厌学,在讲“珍惜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时,考虑学生去落后农村不方便,我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上网搜集落后学校条件的相关内容和图片,加上自己搜集的,做成课件,通过和我们学校的条件对比,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农村尤其山区学生不容易,学习条件不好甚至恶劣,生活环境那么艰苦仍然努力学习,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求知欲。

三、实现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不能走“形式”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都在积极地探索多种教学形式,其目的是为了改变过去那种严格按照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的状况,我们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投身其中直接参与教学,师生、生生之间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但是,有些活动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只是一种点缀。例如,小品剧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形式,但是我们在设计这些活动、指导学生编演时应该充分考虑要达到什么目的、学生可以从中了解些什么,避免出现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们嘻嘻哈哈,内容简单、形式单一。表演过后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至于剧中表现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表演只是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又比如:讨论几乎是我们每节课都要采用的教学形式,但是有些问题根本就不具有讨论性,甚至有些问题书中是可以找到答案的,只要给学生时间看书,学生就能归纳出来,讨论实在是画蛇添足,不但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发争论,进出火花,久而久之还会泯灭学生思考的热情。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从教学需要出发,从学生需要出发,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如果一味的追求表面的形式,那会远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四、一勤天下无难事

如果说学习理科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话。那么学习文科就像鬼子进村一样全部扫荡。正因如此,我们给孩子们上的第一课是只要你用功、用脑、用心你就可以在政治学科有丰厚的收获。

人的本性是懒惰的,更何况是十六七岁的孩子,孩子们有惰性但老师不能有惰性。尽管孩子们了解,也能够深刻体会认识学习的重要性,精力不集中,功夫不到位使他们的通病。如果这时没有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时间一长,就会造成学生学习成绩下降的不良后果。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有一套适合本学科内容的,针对学生学习效果监察机制。像思品学科,对于学生学习成效的监督,仅仅局限在课堂上的随堂小测,是远远不够的。背的东西太多,且难于理解,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根本无法完成。这就需要学生自己自觉利用其他时间做大量的自学工作。所以,为了保证大部分的学生的学习成效,起到敦促作用,除了课堂之外,我们政治老师也在课余时间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基本上采用的是定时定人监察和随见随问的方式。每节课间我们都会指定几名学生进行抽测,抽测的方式一笔试和口试相结合。随即抽测是看到在课堂小测中表现不够理想的学生,不论是走廊、操场甚至卫生间,在哪看到想起来就问。让学生心里时时装着思品这一学科。这一方法的实践效果非常理想。

第三篇:浅谈思品课堂教学的论文范文

新课程背景下,《思品》新教材已“出落”得形象生动活泼,图文并茂,栩栩如生。然而,其中的致命伤依然存在,如有些内容的概括性抽象性依然如故,抽象、难懂、枯燥、乏味等学科特性“傲然挺立”。在教学中,授课老师没有按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顺应素质教育的需要转变教师角色,依然循着传统教法进行“灌输”,“满堂灌”、空洞说教甚嚣尘上。思品课教学处于低效或无效状态,既不生动又不精彩。如何让思品课摆脱面前的窘境,让它具体生动形象而又精彩呢?结合近两年“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谈些切身体会和感受,以与同行交流学习。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恰当合理有效的课前预设,将铺垫起课堂教学有效生动精彩的序幕。两年来的有效性研究,两年来的缜密思考,两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切认识到:思品课能否上得有效生动精彩,与本节课的充分准备、有效预设密切相关。充分的准备必须有充足的时间作保证。有了充足的时间(至少4、5个小时),还要有充分的课程资源,如新课标、教师用书、优秀教案、备课所需的其它课程资源等。资源备全,接下来就是要认真阅读,钻研吃透它们。这就要求老师一定要在吃透新课标的基础上,提纲挈领,不仅能从宏观上、整体上,把握理解本节课在全书、本单元乃至于本课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还要弄清教材编者的意图及其实现方式,而且也能从微观上、局部上,具体地厘清其脉络体系,及实现它的编排次序,核心知识的内涵实质所在等。在此基础上,再通过认真的分析比较,经过周密细致的思考,悉心归纳提炼出本节课要实现的“三维”目标,为有效预设定向。有效的“目标预设”一定要与新课标相一致,要体现本节课的主旨中心,语言表述要尽可能的准确、具体、简练、操作性强,切忌空泛、不切实际。

定下目标,紧接着就要设计教学预案。设计预案,就要在“三维目标”指引下,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选择采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恰当教学法;就要考虑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需要用何方式手段组织教学;就要设想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问题,或可能出现的应激情境,并且预设出相应的对策机制;也必须考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实际困难或障碍,学生的内心需要、愿望和要求,使教学设计更符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及人性化的要求,使教学预案具有人文特性等等。然后,在综合各种备课要素的基础上,编制设计书写可行性预案。

以上做出的各种预设,一定要准确、具体、恰当、合理,要尽可能地与教学实际相契合,同时要为预案中可能的不合时宜的教学设计预留空间,使老师能够结合教学实际,灵活机智地调整教学预案,恰当实施预案。这样的教学预设可能是有效的,未来的课堂教学也因此可能是生动的精彩的。

二、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将铺陈演绎出一台生动精彩的“大戏”,酿造“有效性”的美酒佳酿。

要使一节课上得有效、生动、精彩,必须做到有效讲授,有效提问,有效倾听,有效反馈,有效活动,有效管理。使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生成,使学生在探索中得到全面发展。

有效讲授必须是思品老师不讲学生不能理解的难点,是抽象性概括性强的内容。必须是在学生心中疑窦丛生、有强烈弄明白意愿时才讲。老师的讲授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击中要害,要精讲、讲透,不上“随意课”。有效提问要求思品老师一定要在核心知识处设问,注意设问的坡度,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问题设问要具体、准确,指向性明确。问题要有启发性,能够开启智力,培养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以问题激趣,引领学生的全面发展。

有效倾听要求思品课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互动交流之时,要学会倾听。要彼此尊重,能够听进不同的意见,甚至是尖锐对立的意见。要注意倾听的礼仪,不要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要注意倾听的技巧,善于抓住对方发言的要点核心,瞅准机会巧妙反击。

有效反馈要求思品课上的反馈是及时且必要的。不论是学生回答问题时精彩表达,还是学生有疑问时的勇敢提问,抑或是生生交流时的积极表现,等等,老师都要有简短恰当中肯的评价,以鼓励激发学生积极志愿投身教学进程。反馈渠道要畅通,反馈方式要灵活,反馈目标要明确具体。

有效活动要求思品课活动的组织实施必须围绕“三维”目标,注重知识的探究过程。学生要全员参与,学会自学与合作探究。在合作探究中,学会交流沟通,学会共同体验、彼此分享、携手进步、生成提高。一切均在活动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有效管理要求上述所有环节或步骤,统统纳入到有组织有秩序的层层落实之中,在老师的有效掌控中,按照有效预设或教学预案的设计逐一实施。如果出现预案之外的特殊情形,思品老师要结合教学实际,相机进行必要的调整,以保证教学进程的顺利推进。

三、有效的评价策略是促进课堂教学有效生动精彩的强力杠杠和平衡器。纯粹的纸笔考试的评价方式已经显露出其弊端,也使我们的思品教学陷入应试教育的“泥沼”之中。为应试考出一个好的成绩,课堂教学的“满堂灌”成为一个必然的选择。一讲到底,不管学生是否理解或接受,只是一味的“灌输”。学生是否有兴趣,是否愿意学,一切都忽略不计了,这样的教学能够有效生动精彩吗?改变甄别式的评价方法或策略成为新的必然选择。

变单纯的纸笔考试,为全方位的综合考核评价,并且着眼于学生全面均衡的发展。不仅有过去作业批改、考试打分的纸笔考查,又有注重过程的描述性评价。由定量考查发展为定性与定量结合考查,由精准考查变为模糊语言描述,由只注重单方面的成绩考查,变为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整体考查,好学生多关注缺点,差学生多发现闪光点,等等。这样的考查评价机制或策略,使对学生的评价考查更全面,更能提高学生的全方位的素质,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进步的热情,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更有利于形成课堂教学的有效生动精彩。

第四篇:思品课堂教学探索论文

提高思品课堂的实效性是思品教学实现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的有机统一。我认为教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通过教师精心安排设计,构建开放型教学模式,才能把思品课堂变成一池活水,教学中以课本内容为载体,创造性利用教材、开发教材,才能更好的达到思品课预期的教学目的。下面,就30年来我对思品课教学的实践,谈谈我对思品课教学活动的有效探索。

一、开展游戏活动,激发学生情趣。

游戏是一项适合儿童心理和生理特点的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教师利用这种形式把抽象和枯燥的道德认识赋予情趣活动中,不仅能活跃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把道理深入浅出了,特别是低年级儿童最容易理解和接受的。

二、开展表演活动,丰富道德情感。

这种方法通过设计学生的生活情趣,通过扮演角色和观看表演让学生“身临其境”,这种方法是激发学生情感的一种简易可行交行之有效的方法,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实在思想品德课中,一篇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课文都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表演整个故事情节。

三、开展实践活动,指导道德行为。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抓好各种教育时机,组织学生主动、愉快地进行实践活动,不仅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还更有利于促进知行统一,形成生活能力和良好习惯。还有一些活动,我经常跟家长联系,让孩子们把活动任务带回家,并要求家长配合,和孩子们一起玩游戏、做家务、搞访谈、讲故事等。这种活动特别是在我们山区,大量家长外出务工,留守子女较多,他们一回家就和孩子们一起开展活动,融洽了父(母)子(女)之间较少联系的隔膜,很受家长和孩子们欢迎。

四、开展讨论活动,深化道德意识。

由于小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他们对于分辩是非好坏的理解往往是肤浅、个别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关键处巧妙安排一些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在一定数量的具体形象材料基础上,进行分析的抽象出道德认识,并通过讨论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还能从听取他人发言中调整深化自己的认识,而学生在自主地适用道德知识推理、判断、选择时,也随着多项信心沟通的打通,互相启迪,各有所获。在教学中可补充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相关议题作为一节课的延伸。

综上所述,小学思品课活动教学的形成还有很多,经验源于探索,成功源于实践。在以后教学中,我们还要勇于创新和大胆尝试,从多方面抓住品德教育的切入点、结合点,通过种种方式有目的地在学生心中播下爱的种子!

第五篇:开发地方课程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开发地方课程资源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马安镇中心学校 闵传杰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扎实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与教材在教育活动中的关系也开始发生变化。“教教材”和简单地“用教材教”的观念必将要改变,而开发课程资源将成为教师的重要职责。这一观念的转变,既给教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活动空间,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通过参与课程的开发,会提高对教育的理解水平并丰富自己的学科知识。从理论上讲,无论是从教学专业化的需要来看,还是从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权力来看,参与课程开发都应该是教师专业生活的组成部分。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离不开教材,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通过一定的形式、采取一定的方法、运用一定的手段,或者把教材内容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接受并掌握,或者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发现教材中的内容,学生由此获得知识和能力,实现全面发展。所以说,教材是教师用以教育学生的一种载体,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依据。新课标中新编的教材资源非常科学,也通俗易懂,它紧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既配有图画,又附有彩色文字,集生活性、趣味性、人文性与艺术性于一炉,将知识点巧妙熔化在生活与艺术的交互中,有助于学生理解,便于学生消化,同时它还特别强调让学生自学、探讨、归纳与总结能力的提高,避免了传统的标准答案死板化、生硬化,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确实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新课标中的新编教材资源又有它严重的缺陷:一是它过于偏重城市,尽管这些资源图文并茂,但它却是片段式的图景截取,既不完整,又不真切,学生总有一种隔膜的陌生感;二是农村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较少,不容易让学生对教材的资源很快地理解与消化;三是由于农村学校教学与新课标相匹配的教具材料奇缺,尤其是远程教育资源,好多资源根本不适合农村地方教学,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面对这种情况,怎样利用教材资源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又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培养各种能力呢?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在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基础上把目光盯向了校外,做到大力开发乡土资源,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一、搜集整理耳熟能详的乡土资源

马安镇地处郧西县中心地带,北接秦岭南麓,南临汉水,山峰连绵,清河潺潺,岗岚巍峨,川廊雄阔,自然风光十分秀美,素有“两 河夹一川,最奇白家山”之说。人文资源十分丰富,如果把这些有价值的乡土人文资源嫁接到课堂教学中,就有助于学生对教材中的资源在比较对照中有个透彻的理解,从而使各学科新理念教学方法的顺利实施如虎添翼,如鱼得水。同时学生自幼生活在此,经年累月,感受其日精月华,自然会产生亲切感,采集起来自然会兴至所趋,得心应手。

1、将自然景观拍摄成照片,如灿烂壮观的晚霞、皎洁如银的月亮、璀璨闪耀的群星、光华无比的太阳、令人赏心悦目的花草树木、连绵逶迤的山峰、回旋奔腾的河流等等,可以备作帮助学生领悟课文内容、理解生物进化现象及作文写作题材。

2、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亲自眼见的动物,如温驯而又勇敢的猫、顽皮可爱的狗、贪吃贪睡的猪、盘绕葡行的蛇、攀腾跳跃的鼠、安闲勤劳的牛、善良纯朴的羊、善游喜戏的鱼、飞翔欢唱的鸟、善建筑、爱弹琴的蟋蟀等动物的外貌和生活习性的描写与叙述,同样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同样有助于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3、地名的神话传说(传记式),马安镇各处的地名很多,几乎是每一座山都是一部感人的故事,每一条河都记载着动人传说。这些地名的由来有的是以地貌命名的,如凤凰山(树撑岩村八组有一座山梁远望活像一只翩翩欲飞的凤凰)、石塔河(石塔河河边有一尊大石塔)、等等;有的是神话传说命名的,如马鞍白家山村的烈马洞(见搜集的传说),如香口乡树撑岩村三组的白龙洞。(有一条小河,河边有个碗口大的洞口。相传,远古时候,有一条白龙在这个洞里修炼,年长日久,终于修炼成神,要出洞飞天。一天,它托梦给一个好心人说:“请你在明天早晨把鸡子关好,再到后檐沟挖一条小沟,一直挖到堂屋中间,我会变成小蚯蚓从小沟里走出屋外,绝不会用大水冲坏你的房子。”到了第二天早晨,那位主人果然按着梦中龙的话做了,那条龙刚一出门,就发起咆天大水,声音震耳欲聋,那条龙飞身上天,卷云而去。)、树撑岩(地址在树撑岩村五组,那里有一座大山,山势雄奇,摇摇欲坠,山脚下有一棵三人合抱的参天大树把这座危山紧紧撑住。相传,远古有一个本领高强,无恶不作的巨人,经常做坏事,害得老百姓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天宫上的玉皇大帝看在眼里,义愤填膺,决定派一天神下界镇压。那位天神找到那个巨人,大战八百回合,恶斗了三天三夜,那位巨人战疲乏了,变成一座大山倒下来准备砸死村庄所有人,天神一看急了,赶忙变成一棵大树把它撑住。一直到今天 这个模样。)疙瘩寺(白家山村四组,是郧西县最高山峰之一,海拔1200余米高。山顶有古寺遗址。相传,早在唐朝时期,山中建了百座大庙,庙中有许多神像,神卜占卦,甚是灵验。为此香客不断,终日香烟缭绕,远近闻名。其中有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流传至今。非常有趣。这里略去不谈。)有的是以植物命名的,如花栎岗(现今白家山村二组,山形如岗,地势较缓,远望甚是温柔而不盛气凌人,许多年前,岗上满是茂密的花栎树,故名为花栎岗。)等等,传说内容生动形象,为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大有裨益。

4、传奇色彩的历史故事,如碾盘沟(疙瘩寺西北面)记载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曾率军在此处安营寨,造有十八碾盘,加工粮食。供养大军。)对帮助学生理解明朝历史有很大的借鉴价值。对搜集到的乡土资源,按照科目,我们进行了归类,整理成集,以备教学适时运用。

二、将地方资源与教材科学的整合 搜集这些有价值的课外资源,关键在于有机运用,如果应用得当,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新教材的内容,弥补新教材中资源的不足,而且还能提高学生想象、思维、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实践活动的习惯,做到举一反三,达到消化运用的效果。概言之,就是要把乡土资源与教学过程进行有机地整合。那么怎样发挥这些资源的作用,做到乡土资源与各学科教材内容的有机整合呢?我认为可以这样做比较恰当:

一是备课时预设乡土资源内容。怎样通过讲解使学生对教材内容的透彻理解,教师需要对每节课的各个环节都要设计好,做到心中有数,比如在讲解五年级语文上册《日出》一文时,让学生先弄清题目的意思,要预设:“说说你看到太阳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要预设:学生亲自观察山区的太阳到底是怎样出来的,与海上日出有什么出别。这样就把乡土资源与教材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了,达到水乳交融的妙境。

二是课前导入引用乡土资源内容。尽管教材内容很生动,但学生没经历过,没有感受过,所以在他们的头脑中,其概念是模糊的,陌生的。怎么办?譬如指导学生学习《蟋蟀的住宅》一文,上课前,教师可提问的方式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蟋蟀是什么东西吗?它又叫什么?”“你看见过它吗?它长得什么样的?它身体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特别是它的腿有什么特点?”开头让学生对蟋蟀有个整体印象,这样对蟋蟀怎样建造住宅就容易理解多了。三是课中讲课穿插乡土资源内容。有些学科理论性比较强,学生们不熟悉,往往对课本中的内容一知半解。这时候,可穿插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乡土资源进行补充说明,学生就容易明白。如在地理课中,气温的变化对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怎样辨别方向?等,我们可以穿插:雨水足,玉米、麦子等庄稼就长得好,反之,农业就欠收;冬冷,万物萧条,夏热,草木茂盛,但易发洪水;至于怎样辨别方向,我们既可以看太阳的东升西落,植物的北枯南茂等方面进行判断---四是以例讲解运用乡土资源内容。还有些学科知识时事性比较强,比如初中政治中引导学生理解上层建筑先进与否对国家发展的意义,我们可以从眼前的“三农政策”好,人民的衣食住行与过去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等等,这样学生的理解就透彻了。

五是课后实践体验乡土资源内容。虽然在课堂上运用乡土资源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本内容,但还不够深刻,同时也不够全面,还需要作进一步的实践,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直接经验加以佐证。如教学地理课,可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搜集本地地理内容,或引导学生亲自下乡访问、观察,了解当地风物人情,了解当地的物产,了解某地名的由来与传说,这样,既让学生消化巩固了课堂知识,又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同时还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

三、积极抓好教学资源整合的教学研讨。

乡土资源的运用对于新理念课堂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辅助、补充作用,这是不容置疑的,但却不是短期所能奏效的,也不能靠某一个的力量办成。要靠大家的共同努力,要形成一种氛围,要形成一股合力,把这项工作做扎实,做好。使乡土资源真正地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这就要求广泛开展“开发运用乡土资源”的教学研讨。怎样做到这一点?可以这样做:

1、教学观摩。搜集整理乡土资源,这一点似乎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使乡土资源与教材内容进行有机地整合,达到自然天成的地步,教学观摩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个环节的含义是什么?,就是到这项工作做得好的地方,学课,把人家好方法,好措施“借”过来,结合本地实际,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为我所用。

2、开展教研。这一活动就是集体实施上课、说课、评课的过程。上课时要把乡土资源巧妙地嵌入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教材内容学得通透,悟得明白;说课,通过自述,把自己的经验充分地展示出来,让听众及时地了解讲授者的方法与过程;评课,让听 众肯定讲授者的优点,指出或补充授课时的不足,然后取长补短,以利今后更好地组织教学。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3、常规落实。为了不让这一活动走过场,还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常规管理。教导处、教研组要经常检查教师乡土资源运用与整合的落实情况,及时通报,限期整改,真正使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4、好课推广。通过开展优质课教学比赛,激发教师开发运用乡土资源的兴趣,再通过评选、推荐,产生公认的优质课,进行循环讲授,把好课推而广之,使全体教师借鉴、学习,学得方法、学得技巧,然后甄选-,实行课堂教学最优化,这样才能把这项工作推向“功德圆满”。

5、认真做好资源运用后的反思与总结。在条件有限的农村学校,开发运用乡土资源,优化服务课堂教学的过程非常重要,它对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不可等闲视之。因此,作为教师每授完一课要时时检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到底有哪些得,有哪些失,找出不足,总结经验,以利今后在教学中时时闪出亮点。

农村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

阶 段 小 结

观音镇中心小学周代英

观音地处交通要道,有着复杂的地形地貌资源,素有“盆地”之称,这里盛产着各种农特产,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学校以“亲近乡土”为内容,通过纵向、横向的学习、实践、研究开发利用乡土资源,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目标中,首次提出了“过程与方法”这一纬度,同时还提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并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开展综合性学习是一种高能学习活动的整合。学生是用属于自己的想法和拥有的资料去进行创新性学习活动,去发现,去探究,去交流,去体验,去整合。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一)、开发“亲近乡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资源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我们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该尽可能的满足学生需求,同时要有本地浓郁的乡土气息。我们课题组教师立足观音实际,立体开发身边所有利于语文教学和学生发展的资源。

1、活用学校资源:农村小学校园的自然环境就是天然的课程资源。我们学校种植的花草树木,运动场……这些围绕学校教育而精心设计的自然环境生成了很多的教育课程。如:“学校外操场的水杉树”“绿色草坪”“荚竹桃”学生都能把这些植物的外形特点写得像模像样。再如“学校内院的广玉兰”“小叶黄杨”“冬竹”这些植物学生写起来都是拿手好戏。特别是原来院内的那坛冬竹,学生能模仿《高大的皂荚树》一文,把冬竹春夏秋冬为同学们提供的方便描写的淋漓尽致,而且还能运用列数字的表达方式把冬竹的高、粗描写下来,这坛冬竹成了我们学校3—6年级学生作文的最好素材。

2、活用乡土资源(1)自然类乡土资源:自然界中的自然形态如日月星辰、风雨雪霜等天体气象类课程资源,观音地处有利环境,形似“盆地”,这里有复杂的地形地貌资源:如凤凰山,天宝山,娘娘山等,在我们学校附近,在学生的家门口,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找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学生写成作文集,素材分别为《天宝山的传奇》《娘娘山的传说》《凤凰山的来历》等。

(2)、社会类乡土资源:观音小学地处集镇中心,超市,文化广场,菜市场,书店,这些人性化的交际氛围对学生进行健全的人格熏陶,口语交际表达等训练是极为有利的。双休日我们有意安排学生“到菜市场去讨价还价”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到书店帮售货员推销书籍”学会帮别人介绍书中的故事情节,体会售货员的艰辛。到学校后我们就专门设计这类“口语交际”先让学生演练,再写下来。

(3)人文类的乡土资源:学生身边发生的各种事件,出现的各式人物,都可以作为课程资源。如“自制豆芽机个体创业史”“向留守儿童献爱心”等。这些都是现成的鲜活的资源。利用这些资源,我们让学生写自己的小发明,小制作,如有的学生写《自制升降课桌》《自制门扣》《自制酒水壶》等。

3、活用民间传说资源:观音地处交通,历史悠久,具有传奇色彩。我们组织学生进行了“民间掌故”方面的挖掘。同学们有的查阅《观音史》,有的采访上了年纪的老人等,搜集了许多资料,如“观音地名的来历”“牛耳山的传说”等地名的来历。学生在此基础上,写了属于自己的《龙花会的由来》《观音菩萨的传奇故事》等。而且这些来自于学生生活的教育活动,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因为他们感到特别亲切,有兴趣。

4、活用风俗民情资源

我们观音有着许多有趣的习俗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节日,更是有浓郁的乡土味,清明扫墓,端午节包粽子、喝雄黄酒,插艾蒿,中秋吃月饼……我们结合庆祝节日,开发利用相关的“节日课程”,作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内容。如我们让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上网,看电视,查找为什么要纪念屈原,以了解更多的历史知识,学生对此也特感兴趣,对屈原这个爱国诗人更加敬重。

(二)确定了“亲近乡土”农村小学语文综合学习的目标

1、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让他们感受和体悟生活,培养其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兴趣和效果。让学生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家乡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家乡、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2、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性学习能力,锻炼人际交往能力,促进了学生对语文及其他学科的学习兴趣和效果,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3、培养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在综合学习活动中养成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

二、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

通过一年多的 “亲近乡土”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校已初步构建了“亲近乡土”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资源体系:四年级为《我爱我家》,高段为《我们的学校》《观音的由来》《龙花会的传说》《天宝山的传奇故事》,其中五、六年级的已装订成册。这不仅为学生带来了乡土气息浓厚的生活教材,身边教材,也使老师们具有了广阔的知识视野。实践证明,这样的课程开发符合我们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课题实践与研究过程中的困惑

现行的教育体制和家长、社会的人才观当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地位远没有提升到它应有的高度;对农村小学来说,经费、安全、师资是制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实施的主要因素;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综合性与实践性都很强,具体的评价很难把握,有些评价理念注重过程、强调体验等都难以落实。

《农村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阶段小结

又是一个学期结束了,本学期在教育教学中结合课题研究实际,我们小组做了如下工作: 一是继续利用人文景观、自然风光更好的为课题研究以及教学服务;二是试着新开发当地文物古迹、风俗民情,为学生学习语文辐射更广阔的天地;三是在口语交际上也下了一些功夫;另外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在研究试验阶段我们着重以这样几个方面来进行的: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

我校课题组成员常在一起研究、探讨、集体备课,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方面我们试着尝试了以下教学:

1、设置语文教学活动

书法课

利用写字课开设书法训练,充分调动学生写字的激情,同时写好了字也是更好的服务于语文学科

日记交流课

教师鼓励学生之间乃至师生之间互相交流日记,以激励他们取长补短、比学赶帮

歌词鉴赏会 这在学生心中是一个新鲜、有趣的话题,他们乐意讨论歌词的内容,并能通过其中的寓意来鼓励或鞭策自己

诗文朗诵

抑扬顿挫、仿古留今,这个活动能在潜意识中培养学生积累的能力与习惯

读书报告会 每周(天)一读,一月举行一次报告会的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积累与运用的良好习惯与能力

口才课 课前一分钟说话或结合口语交际课,锻炼学生的口才能力

佳作欣赏课

通过学生选出公认的佳作供班级、年级、年级段评 价欣赏,使学生相互启发,思维相互碰撞,闪出智慧的火花。这样就可以形成有效的资源共享了。

实验班级的教室内,“图书角”“我会读”的阅读栏、“我真行”的评比栏、“看谁写得棒” 的习字栏„„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生机与活力

2、拓展阅读教学的空间(主要试用高年级)以教材的某一文章为基点,向同类文章扩展。以某一课文为基点,自组单元教材体系。

以某一作家作品为基点,向介绍这位作家的传记性文字或评述性文字扩展。

3、结合课题研究,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一是开展“开放性识字教学”在课题实验中,教师除了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外,还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使学生在广阔的语文实践天地中识字。基于低年级识字量较大较难这这方面,课题组老师研究试着把目光集中在孩子们生活中接触最多的食品袋、饮料瓶、广告、招牌、媒体等识字材料上,在翻开孩子们亲手制作的一本本的集字本,你会发现,越是他们自己亲手做的,记忆越是深。不妨大家也试试,这确实是激励小同学认字的一种新、好的方法。在课题实验中,学校和教师因地制宜,开发和利用了大量的课程资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是利用学生独特的生活经验,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例如,现在喊得较响“留守孩子”问题,学校每学期补给班主任电话费,建立起“亲情电话”链接留守孩子与他乡父母的心;学校还 启动了“关爱留守孩子”的活动仪式,为留守孩子建立了心于咨询室、谈心制度、成立爱心书屋、开设心理健康课等,以此来温暖

4、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拓展语文学习的时空

教师作为课程组织者和实施者,要善于发现、开掘语文课程资源的途径,要做开发与利用资源的有心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各种语文课程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

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但无疑仍然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对于农村地区来说,尤为重要。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每篇讲读课前都有“预习”,课后都有“思考·练习”,阅读课前都有“阅读提示”,每个单元的“积累·运用”中都有“口语交际”或“实践活动”。其中,有很多内容就是引导我们对课外语文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如第九册第二课《夕照》的“预习”中写道:“当我们还沉醉在日出的伟大奇观的时候,如诗、如画的夕照又呈现在我们面前。你注意观察过夕照吗?请你留心观察一下夕阳西下的景象,再读读课文,想想作者写了夕照的哪些景色,你的观察和课文的描写有那些不同„„”这样的“预习”把学生引向了生活,让他们去观察,去体验,去比较。第三课《古诗两首》的“预习”又这样写道:“„„还可以查阅资料,了解李白、苏轼和他们写的诗。”这样又把学生引向课外读物,图书馆甚至网络。《积累·运用一》的第三部分“口语交际·小小导游员”中要求“你的家乡一定有优美的风景、名胜,你能给前来参观的客人当一回导游吗?这次导游的任务就是向游 人介绍家乡的风景或名胜„„”可见,课本中的课文再也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课本成为了点燃生活体验的火苗。

二、开发利用乡土资源,服务语文教育教学

乡土资源主要指学校所在“社区”(村组)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地理、民风民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等。农村学校乡土资源丰富,对乡土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爱自然、爱家乡的感情。如白云区南有风光旖旎的白云山,北有自然秀丽的帽峰山,中间有白练般的流溪河,占尽地理上的优势,而且白云区民风淳朴,有自己的传统风俗,如端午吃粽子,中秋赏月、吃月饼,春节醒狮等。更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如陕南周报社等。由于是农村地区,种养业发达,乡镇村各有特色,如棚栽反季节蔬菜,葛根粉,电孵小鸡,本地大冬瓜等等。根据以上资源,我们的语文课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溪流、小河环境调查,家乡特产新闻发布会,英雄故事会,采访家乡种养能手等等,使学生在自然、社会的大课堂中观察、调查、获取信息,学习语文。

三、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课是小学语文新教材的一种新课型,是根据现代社会对人的口语交际能力的高要求而设置的,目的是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具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 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一精辟的阐述,是我们当前进行课改的行动准则。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之必需。为此,我们不仅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还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的能力。在解决“如何上好口语交际课”的问题上,我们认真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口语交际教学,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宽松愉快的环境会使学生心情愉悦,乐于思维,敢于表达。利用各种方式巧妙地创设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的情境,会提高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在情境中练习,在情境中发展。

让学生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角色表演,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说话欲望的好办法。学生通过看表演或自主参与表演,对人和事有了直观的印象,说起来会更有兴趣,表达也会更清楚。另外,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得到角色体验,表达更有感情,可以在活动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创设交际的情境方法很多:语言的渲染、场景的设计、课件的展示„„要根据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而恰当地加以选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激发兴趣的作用,促进口语交际课的更有实效性。

(二)、教给方法,指导说话

口语交际的目的是让学生会说。这对于学生来说要通过不断地培养和训练,而方法的指导显得更为重要。我在口语交际课中,从如下 几方面去做,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指导课前的准备。

口语交际课前,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去查阅、吸收与交际内容有关的资料,使交际内容在某种程度上丰满起来,使学生在课上有话可说。

2、激发想象思维,丰富交际内容。

学生的想象力极强,在口语交际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想象,放飞学生思维,可以使交际内容更为丰富。我们在集体备二年级下册《你该怎么办》一课时,首先让学生看每一幅图,弄懂每幅图的意思,再把四幅图连起来说一说,在此基础上交流:假如你是图中的小朋友,你会怎么办?学生逐渐地养成了好观察、好思考的好习惯。紧接着教师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当你独自一人在家时被突如其来的敲门声所惊动,而且发现门外并不是所熟悉的人时,有什么好的办法既能自我保护又使来人自愿离开?学生装的话匣子被打开了,“说爸爸的姓名”、“报电话号码”“说爸爸上班的路线”„„学生的奇思妙想,让人感受到学生的想象丰富,情感真挚。这是更好地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服务与教育教学。

四、运用主要方法和手段。

1、调查研究法。

通过走访民俗家、当地老者;翻看书籍;上网查阅等方式收集资料,并将资料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与语文课程有机整合。

2、实验研究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创造性开发课程资源,整合语文课程、探索让本土人文精神走进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

3、经验总结法。

学校、教师、学生根据自己角度,结合实践、分阶段总结,形成经验材料或在学习中体现出来。

通过实验,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现阶段总结到此结束,谢谢各位关注。

2007-6-12

浅谈农村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在县教研室的号召和督导下,我校在农村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已经起步近两年了。农村课程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利用的途径也是非常广泛的,两年来,我校在农村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已经渗透到语文、数学、体育、安全教育等学科中,教师、学生、学校都受益非浅,它既增强了师生的素质,又有利于学校的管理和校园文明建设,同时对“创满”工作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下面我就农村课程资 源在语文学科中的开发和利用向大家作简单的汇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鉴于此,我校要求语文教师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以丰富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空间,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是农村语文课改中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开发、利用好学校的课程资源

学校的课程资源非常多,它包括教师、学生、教科书、图片、实验室、图书室等,语文教师要有效的开利用,同时开发和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1.以教材为蓝本,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过去,人们常常把教材当作唯一的课程资源。认为学生只能通过教材学习语文,使语文与生活脱节。课改后,虽然还把教材作为语文课程资源,仍要利用,但不唯一,因此,我们以教材为蓝本,开发新的课程资源,使语文向课外拓展延伸。如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小语一年级下册是围绕专题组织内容。课文的第一组是围绕“美丽的春天”把各项内容完整地组合成一个有机体。学习了这组课文之后,学生的知识积累不能仅局限在课本里,而要作课外延伸。我校语文教师就让孩子们去寻找与春天有关的内容,如诗词、歌曲、图片、文章、自然现象等。当学生走进生活查找了许多有关春天的资料后,教师就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展示,举行了一系列以春天为主题的活动。如让学生讲春 天的故事、唱春天的歌、背春天的诗、跳春天的舞、画春天的画„„还让学生在课外寻找春天:“春天来了,看看农民伯伯是怎样春耕的?”“春天来了,我们周围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唱、跳、背、画、讲、看这些有趣的活动,不仅仅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是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观,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可以是多渠道、多角度、多方位。

2.以竞赛活动为载体,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是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又一有效途径。我校语文教师根据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以校为单位适时组织了竞赛活动。活动要求学生充分参与,给学生了足够的准备时间,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的内驱力正体现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上。为了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我校举行了“成语积累挑战赛”选出了擂主;为了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我校举行了“讲故事比赛”选出了故事大王;为了渗透“以读为本”的教学思想,我校举行了“普通话朗诵比赛”。

还可开展讲故事比赛,选出故事大王。为了通过讲故事比赛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可采用讲课外故事加分的办法。

3.以教师的多角色为导向,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在农村,教师是最主要的课程资源。一个教师担任多科目教学,要么两个老师包一个班,要么一个老师包一个班,老师和学生相处的时间和机会非常多,教师这一课程资源不仅在课内,而且在课外,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师的角色是多种角 色的组合,即多元角色,我校教师就利用自己的角色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对学生进行了多元化教育,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各方面都得到了提升。

二、开发和利用家庭的课程资源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家庭,每个家庭里都有可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因小学生年龄、生活范围、认知水平都是有限的,开发家庭的课程资源显得尤为重要。要让学生感到:家庭有语文,语文在家庭。

1.在交谈中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小学生放学后回到家里,总会与家长有一些对话交流,如:“你今天学了什么?”“老师今天表扬你了吗?”“你能不能把今天学过的课文背一背?”等等。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实际上就是在进行着口语交际训练,在交际过程中,学生能否“完整讲述”,态度是否“自然大方”“有礼貌”,表达是否有“自信心”,这些我们在“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中对家长提出了要求,如有不当,家长要立即给孩子指出来,这样,我们就利用家庭教育的资源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在收集中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城里的孩子在家里可以看到电视、电脑、报刊等,而农村的孩子也可在家里看到各种各样的农具和农副产品等,我校教师就充分利用这一课程资源拓宽了学生的识字渠道。学生通过收集化肥袋,认识“氮、磷、钾”“碳酸氢铵”“尿素”等字;收集粮食,认识“面粉”“大米”等字;收集种子袋认识“种子”“小麦”“玉米”“高粱”等字。学生的识字欲望大大增加了,看到实物“水桶”就问“水桶”该怎么写?看到实物 “扁担”就要想“扁担”二字是怎样写的。

3.在关爱中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家庭教育还体现在案情教育上。如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2》是围绕“温暖的家庭”这一主题,用三字经形式让学生体会家庭的温暖。“尊长辈,懂礼貌。”“父母教,认真听。”“家爱我,我爱家。”教师就将传统的三字经“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等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尊敬长辈变成自己的实际行动,丰富了语文实践活动。

三、开发利用村镇的课程资源

社会是人类的大家庭,关心社会是人类关心的一大主题,语文教师要让学生从小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关注社会,维护社会,开发、利用社会的课程资源。

1.深入村镇文化环境,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在农村,孩子们除了学校之外,还可看到房屋墙壁上的广告,可以看到《村规民约》《计划生育公开栏》,还可以看到春节过后各农户的对联,这些都是课程资源,都可以增加语文知识。从《计划生育公开栏》认识了许多人的名字;从对联中不仅认识了许多字,而且积累了许多成语,“吉祥如意”“万象更新”“日新月异”„„

2.参加校外活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我们集镇每半年就能观看两次外地杂技团来卖艺表演,在街道居住的300多名学生都会去观看。在一场演出里学生既能看到杂技演员非常惊险、辛苦的一幕幕,也能看财源滚滚来的一幕,语文教师就要 求学生谈感想、写观后感,使学生明白杂技演员要想混口饭吃,真不容易,多么危险、艰辛啊,再联想到自己的未来,如果自己没有过硬的本领,怎么能挣钱,日子多难过呀,从而激励学生自己要好好学习,有了真才实学和一技之长,才能避免将来受苦。

3.参观自然风景,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节假日里,有好多学生在父母的陪伴下旅游、参观了本地的自然风景,老师就要求学生回家后把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写下来,整理、修改成文后再在语文课上交流学习,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总之,农村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要广大教师善于引导孩子们去开发和利用语文、学语文,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一定会全面提高。

2007年4月

“马鞍”的传说

地处郧西腹地的马鞍镇,版图面积约172平方公里,人口约2.3万人。东部与土门毗邻,东南部与观音交界,西部与六郎相连,北部与香口接壤,是郧西古老的乡镇之一。这里有山峻水秀、树茂石奇、花香鸟悦、果硕粮丰的自然资源,有民俗情暖、文古韵悠的人文资源。从地理角度分析,全镇由“两河(石塔河、惠家河)一川(马鞍川)一山(白家山)”构成。特别是马鞍川,风景秀美,土地肥沃,地域平坦开阔。青青的圣裕河水从川中缓缓流过,滋润着上川、下川和集镇数千人畜,灌溉着川内数千亩农田。

人杰地灵的马鞍,流传着许许多多的美丽传说,“马鞍”就是由古代传说而命名。

距马鞍川西北部20余公里处海拔1200余米高的白家山中,有一座怪石嶙峋的山峰,半山腰中有一溶洞,洞口狭小,而洞内却别有洞天,有天窗、石钟乳、清泉,洞内洞洞相通。相传很久以前,洞内有一匹烈马修仙得道数百年。一日,沉睡的烈马惊醒,想到洞外溜溜。于是烈马从洞中挤出,在温暖的阳光照耀下,经和煦的山风一吹,烈马抖了抖鬃毛,昂首长嘶一声,奋蹄腾空,一路从白家山中飞奔而出。当飞奔至马鞍川时,烈马身上的一匹金鞍滑落坠地。由于烈马飞奔速度太快,行至离马鞍川六七余公里处的马鞍关时,烈马才发现马鞍失落,于是,从马鞍关调头返回寻找。在马鞍川找到金鞍时,恰遇路过的二郎神,二郎神对风景秀丽,民风淳朴的马鞍川情有独钟,有意将金鞍留于此地,造福方圆数里百姓。经二郎神点化后,烈马弃鞍于川中,返回洞内继续修行。

数百年后,人们根据传说,把烈马修行的地方取名为烈马洞村,把金鞍坠落的开阔的地方取名为马鞍川,以当地政府所在地为界,以上为上川,以下为下川,把烈马调头的狭隘的山口取名为马鞍关。

(闵传杰搜集整理)

关于课题《农村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研究

阶段小结

2006年6月13日,《农村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课题组在羊尾小学举行课题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课题组成员有县教研室副主任张光印、小学高段语文教研员吴世定,春桥小学语文教师黄艳、土门镇小学教师张启银、柯晓红、观音镇小学教师韩久坤、费荣林、周代英、马鞍镇中心学校教研员闵传杰、羊尾镇中心学校教研员李永寿、羊尾小学教师陈世军、段维兰等。课题组负责人吴世定主持研讨会,会上,土门镇小学教师柯晓红汇报了参加全省首届阳光杯作文论坛的情况介绍,课题组成员分别汇报交流了近一阶段研究情况。现将汇报的课题研究情况小结如下:

1、农村课程资源开发,带动了教研活动的 健康有效的开展

随着课题《农村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各校课题组成员在教学工作中以课题为核心,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把课题研究推向深入。观音镇中心小学语文教研组开展专题研究农村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在教研组成员的带动下,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学校已初步构建了“亲近乡土”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资源体系:四年级为《我爱我家》,高段为《我们的学校》《观音的由来》《龙花会的传说》 《天宝山的传奇故事》,其中五、六年级的已装订成册。马鞍镇中心学校高度重视农村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组织编写《马安的传说》作为乡土教材之一。今年上半年,在全镇范围内广泛征集地方传说、民间故事等文章100余件。参入搜集创作的有教师、学生和社会人士。中心学校还和镇政府网站联合,开出“民俗风情”专栏,专门发表搜集整理的文章。土门镇中心小学课题组成员经常常在一起研究、探讨、集体备课,设置语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

2、农村课程资源开发,促进了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延伸与发展

教师作为课程组织者和实施者,要善于发现、开掘语文课程资源的途径,要做开发与利用资源的有心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各种语文课程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开发地方课程资源,对于农村地区来说更显得尤为重要。

土门镇中心小学结合课题研究,从三个方面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一是开展“开放性识字教学”。二是利用学生独特的生活经验,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三是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拓展语文学习的时空。

马鞍镇小学教研组把乡土资源与教学过程进行了有机地整合,一是备课时预设乡土资源内容;二是课前导入引用乡土资源内容;三是课中讲课穿插乡土资源内容;四是以例讲解运用乡土 资源内容;五是课后实践体验乡土资源内容。

观音镇小学教研组开发“亲近乡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资源。一是活用学校资源。二是活用乡土资源。包括自然类乡土资源、社会类乡土资源、人文类的乡土资源等。三是活用民间传说资源。组织学生进行了“民间掌故”方面的挖掘。四是活用风俗民情资源。

羊尾镇小学语文教师为让学生从小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关注社会,维护社会,一是深入村镇文化环境,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二是参加校外活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三是参观自然风景,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本学期我们《农村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课题组成员充分发挥了地区优势,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丰富了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了语文学习空间,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收到了良好效果。

3、农村课程资源开发,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知识,开阔了学生视野

农村课程资源开发,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感受和体悟到生活的丰富多彩。羊尾镇小学教师指导学生利用身边现成的资源增长知识。如收集化肥袋,认识“氮、磷、钾”“碳酸氢铵”“尿素”等字;收集粮食袋,认识“面粉”“大米” 等字;收集种子袋认识“种子”“小麦”“玉米”“高粱”等字。这一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们不管看到什么,都要追根求源。观音镇小学教师利用双休日有意安排学生“到菜市场去讨价还价”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到书店帮售货员推销书籍”学会帮别人介绍书中的故事情节,体会售货员的艰辛等。到学校后专门设计这类“口语交际”先让学生演练,再写下来。马鞍镇小学教师让学生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亲眼所见的动物,如温驯而又勇敢的猫、顽皮可爱的狗、贪吃贪睡的猪、盘绕葡行的蛇、攀腾跳跃的鼠、安闲勤劳的牛、善良纯朴的羊、善游喜戏的鱼、飞翔欢唱的鸟、善建筑、爱弹琴的蟋蟀等动物的外貌和生活习性。土门镇小学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对溪流、小河环境调查,家乡特产新闻发布会,英雄故事会,采访家乡种养能手等等,使学生在自然、社会的大课堂中观察、调查、获取信息,学习语文。

各地课题组成员汇报后,课题组负责人吴世定对下一阶段课题研究作了具体安排,要求各地课题组成员对前一阶段的研究进行归纳分类整理,可按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风习俗、名胜特产、文化遗存、红色记忆、生活哲理、谚语俗语等收集归类成册,使已开发的农村课程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最后,县教研室副主任张光印对课题组成员提出了要求,希望课题组全体成员加强学术交流,通力合作,力争在2007年底完善资料,向市课题研究委员会申报结题。

下载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丰富思品课堂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丰富思品课堂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思品高效课堂教学之我见

    初中思品高效课堂教学之我见 初中思品课堂是对中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一块重要阵地,是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搞好思品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

    搞好思品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是思品课程建设的核心。如何使用好教材,切实提高思品课堂教学质量,始终是思品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务和思品教师的重要课题。这里我......

    浅谈初中思品课堂教学德育渗透总结

    浅谈初中思品课堂教学德育渗透总结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乃是做人之根本,学校教育理应坚持德育为先。初中思想品德学科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

    浅谈小学思品课堂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小学思品课堂教学中的美育 摘要:在当今的教育中,美育与德育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美育与德育密不可分,德育中包含着美育,美育中蕴含着德育,将美育与小学思品课有机结合起......

    如何提高思品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思品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姜涛咸阳市永寿县仪井中学713400 电话:*** 目前,在思品课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课堂的有效性不是很高。那么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小学四年级思品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专题

    小学四年级思品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教师:胡超武 今天听了我校李春根老师四年级的一节品德课《走近残疾人》,给我的感触颇深——品德课的课堂案例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应该选择学......

    网络资源开发利用课程体会

    作为大学生,应具有这样一种信息意识:认识到信息和信息活动的功能和作用,认识到信息对他们的学习和课余科研活动的效用,认识各种信息源的价值和信息机构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形成对信......

    四年级思品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四年级思品学科现状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孩子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活动课程,课本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