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四年级思品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专题
小学四年级思品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教师:胡超武
今天听了我校李春根老师四年级的一节品德课《走近残疾人》,给我的感触颇深——品德课的课堂案例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应该选择学生身边的,生活联系密切的案例,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从案例中得到教育,得到启示。教材分析:
《走近残疾人》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的第二个主题——伸出爱的手,本单元主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本课的立足点是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理缺陷,生活的困难,心理的自卑,以及他们为了生存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从而认识到他们需要人们的尊重、关爱和帮助,并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向他们伸出温暖的双手。教学目标:
1、能够体会和感受残疾人在实际生活中的不便和困难,以及他们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
2、培养学生体察他人,观察社会事物和获取社会信息的能力。
3、能够理解、尊重和关爱残疾人,并对他们在困难面前自强不息的精神持有敬佩之情。教学重点:通过让学生学习、体验、感悟残疾人的社会生活,获得亲身感受,从而培养学生关爱残疾人、尊重残疾人、关注残疾人生活的意识。教学难点:感受残疾人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教法学法:情景教学法、体验法、欣赏法、谈话法、实践性活动、讲授等多种教法学法。教学准备:体验活动的道具、学生搜集残疾人的相关资料。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孩子们!老师看到我们班每个小朋友都十分活泼可爱,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还有一双灵巧的小手,你们知道吗?你们真的非常幸运!因为,同在一片蓝天下,还生活着这样一群特殊而困难的群体——他们有的在漫漫长夜里摸索,有的在无声的世界里生活,有的是靠轮椅、拐杖走着自己的人生„„ 师出示不同类型的残疾人图片:像他们这种在身体结构上丧失某种功能或者心理上存在某种不正常的人,就是我们今天要关注的社会弱势群体——残疾人。就让我们一起伸出爱的手,走近残疾人,来了解一下残疾人的生活。──板书课题(伸出爱的手走近残疾人)李老师这个设计基于学生对残疾人已有的认识和学习愿望,把残疾人图片在课堂上展示,引发学生探究残疾人的生活、学习的欲望,使教学寻找到了适当的切入点,为儿童真正走进残疾人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珍视儿童生活独特价值”的独特理念。
二、了解残疾人
这些人因为先天或后天原因不能拥有健全的身体,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了适应生活,即使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也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或电视上,见到过残疾人吗?他们是怎样生活的呢? 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这一环节,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作为课程资源,加深对残疾人的了解,为体验残疾人打下基础。激发学生尊重残疾人的意识。
三、体验残疾人的生活
师:同学们,大家都见过残疾人,想知道他们的生活到底有哪些不方便呢,想不想亲自体验一下?好,让我们一起来做一次模拟活动,体验一下残疾人的生活吧。
活动一:单手穿衣。我们再来模仿肢残人,体验一下“单手穿衣”吧!请一组学生,一只手不准动,只能用另一只手来穿。(其他同学观察他们是怎样穿衣服的?)活动二:手语传话。将学生分组后进行“传话活动”。老师告诉单组第一位同学一句话(我想看电视),同学们一个个向后传,不能动口,只能用手势表述。双组的同学注意观察,双方充分体会聋哑人的生活。最后一名同学说出领会到的意思,师公布答案。请生谈体会。活动三:蒙眼行走。老师先请五位同学到前面来,做蒙眼走路的体验活动。一人把眼睛用丝巾蒙住,体验盲人,单独走完老师要求的路程。一人把眼睛用丝巾蒙住,在另一同学的扶助下走完全程。(路线是从后排座位出发,绕讲台一圈回到对方原位。)(如此设计,是想让学生们在深切地体会到做盲人的不易的同时,体会到得到帮助的盲人比没人帮助的盲人走得快些。请同学们谈一谈在活动中的感受。)刚才我们体验了做一个残疾人的苦和乐,下面我们召开一个交流会,说说你们的切身体验和感受。让我们来听听谁的感受最深。
这是模拟体验活动,教师组织学生三次体验,旨在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整体生命投入的过程,并由此感受残疾人生活的实际困难。这样的课堂,是儿童的课堂,它呈现的是儿童的文化,体现的是童心、童真。它真正把学生引进了富有教育意义的生活,使课堂教学不再是空洞的说教和生硬的灌输,而是对学生生活的有效引导,从而体现出本课程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的核心理念。
四、尊重残疾人
师:通过刚才的体验,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聋哑人、盲人,还有许许多多的残疾人在生活中学习中与他人的交往中的种种困难,他们看不到湛蓝的天空,听不到爸爸妈妈亲切的呼唤。他们虽然在生理上有缺陷,但他们残疾而不残废,身残而志不残,同样具有奋发图强、努力拼搏的精神,在不同的岗位上、用不同的方式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
出示残疾人为人民服务的图片,讲解残疾人为人民服务的事迹,让学生谈感受。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资料,是“2008年北京残奥会”的图片,咱们一起来看一看。残奥会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哪幅画面最让你感动?为什么?(师生交流)他们用自己的血汗为我国体育事业争得了荣誉,为我国2008年残奥会赢得了金牌奖牌第一的好成绩。他们这种身残志坚,不向命运认输、不向自身残疾低头,顽强生活的拼搏精神,值得我们健全人敬仰、学习。那么除了体育方面,你还知道哪些方面的优秀残疾人?(学生交流)
师:过去,我们可能并没有在意身边的残疾人,甚至可能看到他们还有些害怕。今天当我们走近了残疾人,亲自体验了残疾人的不便,看到他们在困难面前所表现出的自立自强的精神,特别是他们其中不乏佼佼者,他们同样对社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现在你们对他们有没有新的看法、新的感受?学生交流感受。(引导学生认识到应该尊重他们(板书:尊重),当他们面临生活中的困难时,能够伸出爱的手)。
教师精心选择的几位自强不息的残疾人事迹,像张海迪,霍金等深深打动了学生的心。使学生对残疾人的认识、体验逐步深刻,也使本课的教学掀起了高潮。
五、理解、关爱残疾人
师:大家说得都不错,那么在生活中我们是不是都这样做了呢?(生交流感受)(引导学生认识到应该理解残疾人,板书:理解)
师:我们每个人都要平等对待他们,理解尊重他们,把他们当作朋友,为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替他们领领路,帮他们推推车„„有的时侯和他们说说话,也是爱的表现。(板书:关爱)
本环节李老师加强书本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来实现教师情感,学生情感和文本所要表达情感的共振。同时也把养成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
六、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国目前有6000多万残疾人。国家为了让大家都来关注残疾人,专门设有全国助残日,你知道是哪一天吗?(每年5月份的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同时,我国还专门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机构和设施,现在国家还给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还为残疾人创业提供许多便利的服务和优惠的政策。由此可见,残疾人不但值得我们去尊敬,还需要我们去关注,更值得我们去学习。谁来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残疾人 ?
2、奇思妙想。师:你们想不想为残疾人做点实事呢?现在就请大家当一回小科学家,想一想今后可以为残疾人发明一些什么呢?请各小组讨论讨论,比比看,哪组的点子最好!
3、今天回去每人联系一位残疾人,利用周末去和他们相处,为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身临其境的体会残疾人的生活,并详细的做好记录。
总结:同学们,关爱残疾人,帮助残疾人,是社会进步,人类文明的表现。就让我们在爱的呼唤中行动起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伸出温暖的手,奉献我们的爱,让他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乐!让世界变成爱的乐园!
第二篇:四年级思品试卷分析
青龙回小2014---2015学年四年级上学期
思品期末测试试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
1、基本情况分析
本套试题共有122人参加考试,本试卷共有四个大题,题型多样化,分布合理,都能为学生提供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如“我来判断”、“我会选择”、“连线”、“生活在线”等四个大题,试卷中体现了各单元中的主要内容,设计格式合理。注重了培养学生运用课本知识理解生活的能力,注重了学生的生活习惯与品德的养成,以及对生活事件是非判断的能力。突出学生的现实生活,重视品德的培养,对学生以后的生活有较好的指导意义。本试题内容丰富,题目注重了对基础知识的检测,符合教材要求,难易适中,题量适当,充分考查了学生课本知识指导生活的能力,题目所占比例搭配比较合理,试题难易适中,层次性较好,能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2、试题自身的特点分析:
(1)改变了试题偏、难和以“背”为主要特征的题型,试题的考查内容不拘泥于课本知识,而是通过生活案例去反映所学知识。
(2)离开了课本,走进生活,用对生活的理解感悟去应用课本知识。
(3)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体验和创造能力。使学生通过认识、理解、感悟、探究、反思等考查活动,拓展他们的学习空间,促进品德与社会的全面实施。
二、成绩分析
总体来看,学生的成绩有所进步,但也有一部分学生成绩较差。四题,大根据考试情况来看,试题内容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多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真实反映了学生的思想品德、社会生活领域和社会实践能力,因而学生测试的积极性较高,成绩较理想。
三、学生答案中反映的问题分析
(1)个别学生审题意识还比较差,反映出学生做题的不认真与毛糙。
(2)教师对教材知识的扩展与延伸做的还不是很好,对一些资料的收集还
没有很全面,致使学生出现了知识的盲区。
(3)由于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较差、错别字多,如简答题中对具体事例的言行评价组织太简单、语句不通顺,因而失分的学生较多。
四、今后的教学建议
1、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认真审题、认真做题、认真检查的好习惯,使其发挥应有的水平,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
2、教师在以后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多收集资料,积累学生的知识量,拓宽学生知识面。
3、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努力提高教学成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4、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学会在实践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使其会学。
5、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同时继续适当增加一些学生对生活事例的理解与考查, 综合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
第三篇:思品教学案例分析
思品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内容
此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中的第三课时,本课包括三个子目: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权;维护合法权益是我们的责任;机智勇敢、不能硬拼。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知道青少年应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权。
知道不仅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还要依法维护国家、集体、他人的合法权益。知道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时要机智勇敢、不能硬拼,并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巧妙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实践能力。在情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增强学生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气和信心。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机智勇敢不能硬拼
难点:维护合法权益是青少年的责任
教学突破: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调查资料及案例,引导学生评议,以明确责任;通过角色模拟、分组表演,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学情分析
经过前几课时的学习,初一学生已经了解一些法律知识,已经基本掌握了通过诉讼和非诉讼手段保护自己,但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都还较差,各方面都还不成熟,对自己肩负的责任以及如何机智勇敢地面对不法侵害行为的认识还不够清楚。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调查学生是否有被抢钱的经历及处理态度,收集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相关案例,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
回答教师课前调查的问题,收集关于“智斗”的案例。简要的教学过程和流程设计
教学过程:本课以展示课前对学生的调查结果——三种方式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三种方式进行评议,然后通过对一个反面案例的分析及讨论使学生明确观念,再通过分组的角色模拟表演及评议,运用集体的智慧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最后,通过向学生展示教师自编顺口溜的形式,对本课内进行小结,提高升华。
流程设计:联系实际资料导入评议行为明确观念反面案例,激起责任角色模拟现场演练儿歌结尾总结概括 教学实录。
一、联系实际资料导入
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课前关于“是否有被抢过钱的经历及处理方式”的调查结果:本次接受调查的学生共有321人,其中有49人曾被抢过钱,约占15.3%,这些被抢过钱的同学的处理方式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第一种,先把钱交出来,然后告诉家长、老师或报警,共有31名同学。第二种,当时把钱交出去,过后找人将要钱的人痛打一顿,共有5名同学。第三种,仅仅是把钱交出来,之后再也没有声张,有13名同学。
师:为什么在被抢的49名同学中有31人采取了第一种方式呢?
(学生通过评议明确这种做法的优势,教师只是借学生们的评议点拨。)
师:这些同学的做法可谓一举两得,不仅保护了自己,还能使不法行为受到法律的制裁。而这种做法正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内容。(多媒体显示:第八课第三课时善于斗争)
二、评议行为明确观念
师:同学们,你们能评议一下采取第二种方式的五名同学的行为吗?(学生通过评议明确这种做法的不可取之处,教师借学生的评议总结。)
师:我们生活在法治社会,应时时处处遵守法律,决不能用违法犯罪的方法制止违法犯罪的行为,尤其是我们青少年,更应该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权。这样才能保护自己健康成长,维护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稳定。(多媒体显示:1.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权)师:下面请同学们再来评议一下第三种行为。
(学生通过评议明确这种忍气吞声方式的不可取之处,教师适当点拨使学生明确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必须依法维权。)
三、反面案例激起责任
师:当你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你应该依法维权,那么,当国家、集体、他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你应该怎样呢?,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多媒体显示案例:刘女士发现有人在偷自己的钱包,就拼命往回抢,其姐也过来帮忙,谁知又来了四、五个年轻男子,一起殴打刘氏姐妹。双方相持五、六分钟,有上百人围观,无一人帮忙,最终以刘氏姐妹受伤、钱包被抢而告终。)
师:看完这个案例,你有何感想?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么做?
(这个反面案例,使学生激愤不已,通过大家评议,他们明确了自己的责任,教师总结。)师:同学们,我为有你们这样富有正义感和责任心的学生而感到自豪。我们不仅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更要维护国家、集体和他人的权益,这是我们的责任。(多媒体显示:2.维护合法权益是我们的责任)
教师借学生的发言中一些机智的做法进行总结,引出下一个话题:机智勇敢不能硬拼。师:在我为你们感到自豪的同时,我也感到庆幸,庆幸的是大多数同学的做法都很机智,这正是我们提倡的:机智勇敢不能硬拼。(多媒体显示:3.机智勇敢不能硬拼)
四、角色模拟现场演练
(多媒体显示:小刚放学回家,刚要拿钥匙开门,却发现门开着一条小缝,有三个人正在他家翻东西,由于紧张小刚不小心碰了门一下,其中一人迅速走到门口„„)
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如果你是小刚,你会怎么做?各小组讨论之后请表演一下,之后各组再为其他组的做法提几条建议。
(学生经过讨论、表演、观看、集体评议这些合作学习的环节,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再适时总结。)
师:当我们面对不法侵害时,一定要沉着冷静,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的相貌,或者留意他们的去向,及时拨打110或向邻居、家人、保安等求助,要机智而不能硬拼。
五、儿歌结尾总结概括
教师以自编儿歌将本节课内容总结,师生共同朗读,总结升华。多媒体显示:
依法二字要记牢,保护自己很重要,国家集体和他人,同样需要你关照。面对歹徒要沉着,记住去向和面貌,社会力量不可少,警察更能及时到。
第四篇:《一诺千金》 四年级思品教学案例
民族精神纲要教育案例
2010学第二学期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案例
《一诺千金》
一、背景分析
根据平时的观察及对学生的调查,我发现本班学生在诚信方面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情况:(1)有些学生早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就知道做人要诚信,可是在实际生活中碰到了各种情况,却不会去做。例如:学校每个月要收费,班级每周要还书,有些学生答应老师要交费,要还书,第二天还是会忘记。甚至有些同学对于每天要交的作业本也会经常忘记带。(2)有些学生喜欢信口开河,对人轻易许诺,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结果却言而无信。(3)还有些学生思想没有重视起来,认为做不到诚信也无所谓,不去想办法解决或补救,结果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了危害。
二、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诚信的内涵,知道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知道诚信在待人处世中的重要性,言而无信不仅会给对方带来不悦,而且还会失去别人的信任;
三、教学过程
活动
一、联系生活,初识诚信
1、师:生活中,我们会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在你认识的人当中,什么样的人信得过?举例说说他为什么值得你信任。
2、学生思考并交流事例。
3、小结:从刚才大家的发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是受到大家欢迎的。
活动
二、谈古论今,了解诚信
1、过渡:诚信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我们回到悠悠历史长河中去,看看古人是如何信守承诺的。大家要静下心认真看,仔细听。
2、看媒体:成语故事《一诺千金》
3、思考:你们看了这个故事,想对故事中的季布说些什么?诚信给季布带来了什么?
4、指名交流后小结:季布的承诺是一诺千金。他的实际行动让世人记住了他的诚信,难怪人们宁要季布一诺,也不要黄金百两。这就是成语故事“一诺千金”的由来。(出示课题:一诺千金并理解“诺”:诺言、承诺)【板书《一诺千金》】
5、师:但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一些人常常在不经意中丢掉了诚信,他们的结局又会是怎样的呢?
6、媒体出示故事:
曾经有过这样一篇报道:一个在国外留学的青年,在校学习成绩很好,也很精明能干。毕业后,他满以为凭着自己的学识和才华,能够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可是,他跑了几家公司,都被拒绝了。当他询问拒聘的原因时,得到的答复是„„大家一起来猜一猜。
7、学生随意猜答案。
8、媒体出示答案:
因为这名留学生有三次逃票的记录,公司不会用一个不诚实的人。
9、思考:这些公司为什么把诚实看得那么重要?你的看法是什么?
10、小组交流。
11、指名交流并小结:诚信是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做人要诚实守信。活动
三、说说演演,解决问题
1、出示场景,出金点子寻找解决办法。
师:承诺了别人就应该尽力去做到,但是有时因为各种原因难免会失信,如果碰到了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有什么补救的方法吗?找好朋友,让我们一起说一说,演一演——
(1)买书没有买到
(2)等朋友等了半小时还没来
(3)我向同学借了一本书,答应一星期后给他,可是我来不及看,怎么办
2、学生交流,表演。教师也共同参与。
3、出示相关条例。(《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八荣八耻》,《小学生行为规范十个好习惯》)
四、教学反思
主要教学内容是通过学生交流身边讲诚信的实例,接着观看录像了解一诺千金的故事,并揭示课题,使学生初步感知诚信的内涵,知道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最后教会学生一些因特殊原因不能做到承诺时补救的方法。
《民族精神纲要》中指出:在公民人格教育的过程中,要把诚信守法作为重点内容,将中华民族传统中的诚信观念与现代市场经济的信用要求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以诚待人、诚实守信的意识和行为习惯。因此本教材通过以上教学板块让学生知道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懂得不诚实守信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危害,力求做到言行一致。由于中高年级学生已经能对现象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但是往往在教学中不善于说,不敢说。因此,我在设计教案时,结合了书本已有的教学资源和课外补充的事例,运用谈一谈、看一看、议一议、演一演等多样活动,力求平等地与学生一起探讨诚信问题。
第五篇:四年级思品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四年级思品学科现状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孩子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活动课程,课本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社会、地理等相关学科有机的结合,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解决各种现实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四年级的孩子已具备自己的认知、情感和体验,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教材分析:
四年级下册教材共五个单元,第一单元“诚信是金”,第二单元“伸出我们的手”,第三单元“我的绿色日记”,第四单元“交通连着千万家”,第五单元“祖国真大”。
四年级下册教材向学生展示了从家乡民风、民俗到工业、农业、交通、通信等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事实,教材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四年级下期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作为教材编写的“明线”,道德教育作为教材编写的“暗线”。如第三单元《我的绿色日记》,以家乡的老街和老屋、家乡的地名、风味饮食作为基本事实,把爱护家乡文化遗产教育与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蕴含其中。第四单元“交通连着千万家”,以交通工具和路线的历史演变、未来交通的发展作为基本事实,感受祖国的迅速发展,并时刻注意交通安全,不但自己要注意交通安全,还要向周围的人宣传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及交通的常识。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课本每单元的话题,引导学生加深对自我、他人、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
2、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开阔学生的视野,深化其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引导学生将学习延展到生活中
3、通过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感受生活的热情,丰富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4、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5、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切实的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道德观
6、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2.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3.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4.建立新的教学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五:教学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诚信是金》 3课时 第二单元:《伸出我们的手》 3课时
第三单元:《我的绿色日记》8课时 第四单元:《交通连着千万家》3课时
第五单元:《祖国真大》 4课时
诚信是金
教学目标:1.知道诚信是自尊自爱的表现,爱惜自己的名誉 2.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3.懂得社会需要诚信,诚信是现在社会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
教学重点:1.学生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学习正确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错误 2.了解诚信的可贵,学会自我评价、自我选择 3.引导学生努力做诚信的人
教学策略:通过树立榜样、反思、辩论等活动,引导孩子做诚信之人,鼓励孩子勇敢面对自己的行为,勇于反思
第一课时:诚实,不需要理由 教学过程:
一:讲关于诚实的故事
1、谈话引入新课
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了什么是“诚”,什么是“信”,今天我们将继续来探讨有关“诚信”的话题。(板书:诚信)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诚实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指名讲述。)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讲一个诚实的故事,大家想听吗?
2、师讲述华盛顿小时候的故事
听了这个故事,你认为华盛顿小时候很(诚实)。因为华盛顿小时候很诚实,所以他的爸爸很(骄傲),并且夸他是一个诚实的孩子。
3、交流:(1)、你说过慌吗?为什么说谎?当时你的心情怎样?如果有人当众戳穿你的谎言,你会有什么感觉呢?(2)、小组交流后汇报。(3)、师生集体点评。
4、教师讲述:一位博士的故事的启示 下面,我们再来看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一位博士,学问做得很好,毕业后却找不到工作。怎么回事呢?原来,他在学校时有过多次借钱不还的事;假期打工时还有过欺骗行为。了解到这些情况,用人单位就谁也不愿录用他了。过去的不诚实居然会给自己带来这么大的麻烦,这是他万万没想到的。
(师出示课件——博士个人资料:
1、学习成绩优异;
2、学问做得很好;
3、诚信记录:在学校时有多次借钱不还的事,假期打工时,还有过欺骗行为。)师:你们想一想,他应聘的那些用人单位会不会录用他呢? 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交流。师指名回答:(不会)
师:这个故事的结果就跟你们预测的一样,那些用人单位都没有录用他,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在学校时有多次借钱不还的事,假期打工时,还有过欺骗行为。使他失去了工作机会,这个博士除了失去工作,还失去了什么?这个故事是想告诉大家什么? 生:展开想象,交流,师指名回答。(失去了诚信)
师:是的,是失去了诚信。诚信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质。人一旦失去了诚信,就像那位博士一样,即使有着聪明的头脑、出众的能力,也不会被社会所认可,更不能在这个社会上立足。所以,做人首先做到诚信。
5、交流(1)、有人说:“任何时候都应该讲真话,不撒谎。”你认为呢?(2)、请将你的观点写下来。(3)、指名发言。(4)、师生集体点评。
6、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拍手拉勾不要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入题:
我们都记得小时候唱过的歌谣:“拉勾,上吊,一百年不许变!”遵守承诺,说道做到,就是诚实守信的表现。(板书:拍手拉勾不要变)
二、活动一:讲述《曾子杀猪》的故事
1、引入:在我国古代,有个叫曾子的人,咱们来听一听他的故事。
2、师:在我国古代,一头猪对一家人来说是非常昂贵的财富,而曾子为了一句不经意的承诺,尽杀掉了一头猪,这究竟是为了什么?(诚信)
师:对,是诚信。这个故事充分表达了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诚信,将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曾子杀猪》这个故事虽然发生在两干多年前,可是它仍然一直启示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生活中信守诺言,要说到做到。
3、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以下问题续编故事:
(1)曾子的孩子听了妈妈说回来要杀猪给他吃,非常高兴,可是妈妈回来后没有给他杀猪,他()后来,他的妈妈在给他许诺时,他会()。
(2)曾子的孩子盼望妈妈能给自己杀猪吃,可又担心,妈妈会不会只是哄他,不会真的杀猪。没想到,爸爸和妈妈果然履行了承诺,他()。
(3)曾子的妻子本想用这句话哄哄孩子,没想到丈夫那么认真,他无法理解丈夫的举动。于是,夫妻争执了起来()。
(4)曾子的妻子觉得丈夫说的有道理,以后,她再给孩子许诺时会()。
三、活动二:交流:
1、如果别人不守信用,你会怎样想?对照一下自己的行为,你说话算数吗?
2、小组交流后汇报。
3、师生集体点评。
4、小结:一个的信誉是慢慢建立起来的,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记在心上,并尽力做到。
四、活动三:把你最信任的同学朋友介绍给大家,写下他的诚实守信的故事。
1、学生写下来。
2、指名发言。
3、师生集体点评。
4、小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播种真诚,才能收获友谊,成为大家信得过的朋友。
第三课时:诚信就在身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入题:
二、活动一:《三鹿奶粉事件》的启示
1、播放《三鹿奶粉事件》相关的视频文件和图片文件 师:这一副副令人心酸的照片,它在警示着我们什么呢? 生:它在警示我们做人要将诚信,否则不但害了别人,还害了自己,最终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师:是的。同学们,这个真实的新闻事件在警示着我们每一个人:如果不诚不信,不但会受到道德的谴责,更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三、活动二:阅读课文、畅所欲言
1、学生自由阅读书中的内容。
2、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辩论:
(1)看看哪些是诚实的行为,哪些是不诚实的行为。为什么?(2)分组讨论,说说。不诚实有什么危害?
(3)交流、总结:不诚实的后果,做了不诚实的事心里会不安、害怕,不诚实只会害人害已。
3、小结:
诚信是金,但在讲诚信时,还应多一份智慧,有智慧的诚信就是与人为善,在咱们中国古代有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叫孔子。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起读:人无信不立 师:你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生:(指名回答)
师:让我们再读读这句话,把这句话牢牢地记在我们的心里。
四、活动三:完成书上的“我的诚信档案”。
1、自己评价。
2、同桌之间相互评价。
3、小结:拥有诚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烧一片心空,拥有诚信一片小小的绿叶,可以倾倒一个季节。拥有诚信,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飞溅起一个海洋。同学们,相信诚信的力量吧,它可以点石成金,触木为玉。
第二单元 伸出我们的手
教学目标:
1、了解弱势群体的生活困难,激发学生的同情心,愿意帮助他们
2、感受弱势人群自强不息的精神,对他们产生尊敬之情
3、知道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了解常用的社会福利机构和设施
4、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来关心弱势群体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主动认识和关注弱势群体
2、消除学生对弱势群体的一些偏见与歧视
3、引导学生自觉关注和帮助身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教学策略:通过观察、调查、换位体验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弱势群体的生活困难,切实感受弱势群体自强不息的精神
第一课时:同在蓝天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入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群特殊的人,残疾人、老年人、特别贫困的人„„,他们和我们 同在蓝天下,特别要我们的尊重与理解。(板书课题:同在蓝天下)
二、活动一:体验残疾人的生活,感受残疾人生活的不便,该如何去帮助“残疾人”。
1、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领取不同的任务,根据任务提示来亲身体验残疾人的生活。第1、2小组试着用一只手收拾自己的书包。
第3、4小组用布蒙上自己的眼睛,在教室中走一圈。第5、6小组扮演聋哑人向其他同学问路。
2、提出问题,“你们体验了‘残疾人’的生活,有什么感受?”
3、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
4、小结:他们有许多困难,需要我们帮助,但他们更需要我们尊重与理解。
三、活动二:在“资料互传递”中认识到残疾人中的优秀人物都是可亲可敬的
1、把自己课前查阅的残疾人的优秀事迹讲述给同学们听。
2、提出思考问题:为什么要赞美这些残疾人?
四、小结:
他们每一个困难的克服和每一点成绩的取得,都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他们以顽强向 上的精神,以自己的行动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同时,他们更需要社会的关爱、帮助„„
第二课时:生活因爱更美丽
教学过程:
一、谈话入题:
为了方便老、弱、病、残者的生活,国家和社会采取了很多措施,让他们的生活越来越 便利。(板书课题:生活因爱更美丽)
二、活动一:你知道社会、国家有哪些措施方便老、弱、病、残者的生活。
1、学生阅读课文第23页——26页
2、指名回答。
3、师生集体点评。
4、关于公益设施建设,你还有什么建议?
5、学生讨论。
6、指名回答,集体点评。
三、活动二:你知道哪些公益活动?
1、学生之间分享资料。
2、介绍“希望工程”。
3、如果有机会参加公益活动,你愿意做些什么?
4、学生讨论,集体点评。
5、小结:帮助别人并不需要多么富有,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爱心。点点付出,却能托起许多人的梦想与希望。用爱点燃希望,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幸福„„
四、活动三:随时伸出我的手
1、我做“画中人”,让学生自我反思,换位思考
2、先分小组,选出组员做途中的残疾人。
2、其他组员做残疾人的家人。
3、出示书上的图片,请同学们根据图画内容扮演角色。
4、如果你就是图中的残疾人,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5、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6、小结:爱是种子,撒播在人们心会生根,开花,结出美丽的果实!
五、你知道有多少节日是为老、弱、病、残者者设立的吗?
1、学生回答。
2、教师小结:全国助残日是五月的第三个星期天;国际残疾人日是12月3日;我国的老人节是农历九月初九;国际老人节是10月1日。
第三课时:我们的爱心行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入题:
一句问候,一把搀扶,一份捐赠,一次力所能及的义务劳动„„我们能做的很多很多。献出我们的爱心,伸出我们的双手给老、弱、病、残者以无私的帮助。
二、活动一:成立我们的爱心小分队,参加“助残、敬老、帮困”的爱心行动。
1、学生自由组合,给自己的小组命名。
2、汇到组名及成员。
3、说说各组的爱心行动计划。
4、小组汇报。
5、师生集体点评。
6、小结。
三、活动二:召开“爱心工程金点子竞标会”为残疾人和有困难的人出主意,想办法
1、请同学们就前面提出的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分组进行讨论,寻求解决的办法。
2、教师指导学生把自己不能实践的“金点子”写下来,交给有关部门。
3、验收“爱心工程”。
4、然后评选出“优秀工程”和“优秀工程师”。
四、活动三:写爱心日记。
1、学生把自己帮组残疾人的经历,感受写下来。
2、小组交流。
3、小结: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我们要同欢乐,我们要共风雨,我们要珍存同一样的爱。
五、课外延伸
引导学生利用报纸、杂志、网络等载体收集相关的图片和文字介绍,学会收集有关老、弱、病、残者的信息。
第三单元 我的绿色日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家乡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及危害,认识到人们的行为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2、让学生懂得保护环境是每一个的责任,初步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环保活动。
4、通过一系列的调查活动,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本单元的四个主题分别是“流过家乡的小河”、“我们时刻在呼吸”、“大自然中的朋友”、“呵护绿色的家园”构成,四个主题以学生日记为线索,相互联系,融为一体。因此我们可以让学生设计一本“绿色记事本”把自己的调查及时记载下来。流过家乡的小河 教学要求:
1、发现自己家乡的美,家乡的小河给我们提供着生命之水。
2、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家乡的小河,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一个同学应尽的责任。教学过程:
一、检查回忆,揭示课题。
1、同学交流爱心活动的经历。
2、揭示新课学习。
二、进行新课,讲解知识。
1、清清家乡水。
教师说一说自己家乡的水的情况。
学生说说自己家乡水的情况。
讨论交流:
水要不要保护? 水变浑浊是什么原因?
2、沿着河边走一走。
河水怎样?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三、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完成p41作业。
板书:我的绿色日记
(一)——家乡的水 我们时刻在呼吸
教学要求:
1、知道新鲜的空气使人尽情愉快,有益于身体健康,我们时刻在呼吸。
2、调查研究,知道保护环境,是我们的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学过程:
一、回顾展示,引入课题。
1、检查上节课的作业情况。
2、揭示、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学习知识。
1、多一点清新,多一点健康。
说说新鲜空气是从何而来? 空气是怎样被污染的?
2、天空是什么颜色。
说说你看到的天空是什么样的颜色?
空气中的其它颜色对我们有什么危害?
三、布置活动,完成作业。
通过调查访问、查找资料,找找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完成下列作业:
我的绿色日记
(二)——我们呼吸的空气
大自然的朋友 教学要求:
1、动植物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宝贵资源,是我们人类生存的朋友,我们要好好保护大自然。
2、倾听大自然的呼唤,学会保护大自然的方法,开展调查活动。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引入新课。
1、检查上节课的作业情况。
2、板书新的课题进行学习。
二、学习新知,理解内容。
1、听听它们的呼唤。
出示灯片,教师讲解大自然 给我们的一切。
学生讨论说说:吃的、用的、穿的,有哪些来自大自然?
2、水百合花的启示。
学生自学文章p48,思考:水百合花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保护环境,人们行动起来了吗?
在你的家乡有哪些环境问题引起了你的关注?
三、调查研究,完成作业。
到你的家乡各处去走一走,了解一下,写下日记。
我的绿色日记
(三)呵护绿色家园
教学要求:
1、知道什么是绿色家园,怎样来呵护我们的这个家园。
2、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保护环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揭示新课。
1、检查上节课的作业情况。
2、谈话揭示课题。
二、学习新课,理解内容。
1、我是环保小卫士。
①、读一读《绿色使者》,思考: 说一说你所知道的绿色使者的故事。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写一句广告词、画一幅宣传画,为环保做一则广告。
给处理垃圾的人们提点建议;自己想怎样来为环保做贡献? ②、讨论回答。
2、我家的绿色生活。
①、教师讲解绿色生活的情况。②、学生说说自己家里的绿色生活情况。
三、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在你的心中,未来的绿色生活是怎样的呢?写写,画画,并写好绿色日记。
我的绿色日记
(五)——我心目中的绿色家园
第四单元 交通连着千万家
活动课时:3课时
活动目标:
1、感受交通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交通发展的状况
2、引导学生了解不用的交通工具的特点
3、关注交通发展带来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知道有关的家童常识
教学重点:
1、以交通的发展作为了解社会的窗口,拓展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直观的感受祖国现代化建设
2、引导学生辨证地看待问题,感受交通便利的同时也能看到交通带来的种种不利影响 教学策略:通过学生的所见所闻和古今的对比,了解交通的发展,感受现代交通的巨大影响。通过观察、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必要的交通常识
活动主题一《交通博览会》
活动目的:
1、通过班级的“博览会”,展示现代的交通工具或交通设施;
2、让学生学会搜集、整理有关信息;培养参与、合作意识。活动过程:
1、收集。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查找一下,有哪些先进的交通工具或交通设施。搜集最喜欢的交通工具的模型、照片、文字资料等。
2、分组。根据共同喜好、兴趣,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每一小组通过讨论确定一种交通工具作为展示内容。每组推选一名小组长。
3、布展。每一个小组就确定的交通工具进行全面介绍,在小组长的组织、安排下,拟订布展计划,布置分工合作事宜。分以下几个方面。(1)手绘一张图。
(2)自制一个模型:可以用纸折,用橡皮泥或泥巴捏成型,用萝卜、土豆、橡皮、泡沫削成型等。
(3)推选一名讲解员,就该交通工具的特点、优势、应用领域等进行简短介绍,时间不超过两分钟。各小组进行交流,然后在“交通博览会”上交流小组讨论的内容。(4)各小组展示的交通工具取一个有特色的名字。
4、参观。可以邀请班上的任课教师,还有外班的老师同学来参观指导绘图和模型。
5、评比。评出最佳绘图奖、最佳巧手奖、最佳口才奖、最佳创意奖和最佳团队奖。活动延伸:
继续搜集有关资料,还可以以出宣传栏、办小报等更多的形式展示现代的交通工具。
活动主题二 交通海陆空
活动目标:
通过学生多途径的调查搜集资料,初步了解海陆空交通工具的发展史以及相关知识,激发他们珍视历史、崇尚科学的热情,培养他们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动员学生收集交通工具发展的故事,如蒸汽机的发明、莱特兄弟的故事等,找一找有关原始交通工具的资料、图片等。
2、举办图片展。根据学生收集到的图片资料,布置展览。分海、陆、空交通工具,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海
以人力通过桨、橹、竹篙等工具使船舶前进。(即舟筏时代)
船舶的行进主要依靠自然风对悬挂于船桅上的篷帆的吹送作用为动力。(即帆船时代)
以机械力通过推进装置驱使船舶前进。(即轮船时代)
陆
通过圆木滚动来拖运重物。(即人力时代)
人类以牛、马来驮物、代步。(即畜力时代)
以汽油发动机为动力的四轮汽车。(即动力交通时代)空
热气球升空。
飞艇升空。
莱特兄弟的“飞行者号”。
3、举行“小小故事会”活动。讲一讲交通工具发明、发展的故事。
4、争当“小小评论员”。分小组调查一种交通工具的变化情况,并比较它们在哪些方面作了改进。
活动主题三平安走天下
活动目标: 通过教学,学生已经意识到交通发展带的问题,就要让他们树立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的意识。通过设计一种交通工具,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发挥潜能,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活动过程:
1、说一说。
(1)你喜欢什么样的交通工具:(2)想像未来的交通工具应该是什么样的?你觉得交通工具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舒适、材料、动力、环保、节能、速度或其他)
(3)你设计的交通工具想要解决哪方面的交通问题?
2、分组讨论。
生1:无论铁轨是弯还是直,都由两根铁轨组成,这样不是很浪费材料吗? 生2:如果能有不会爆裂的自行车轮胎就好了。生3:船只害怕大风浪,想个什么办法好呢? 生4:我想发明夜晚司机专用的眼镜。生5:给空中的飞机加油很麻烦,如果——
3、根据你们的想像设计一种新型交通工具。可以画图,可以用文字说明,还可以用其他形式表现。再给小组设计的新型交通工具取个有特点的名字。
4、小组选出代表向全班介绍本组设计的交通工具的特点和性能,以及为什么这样设计。大家评价哪个小组 的设计最合理、最新颖、最有创意。
5、活动延伸:
给你们小组设计的交通工具设计一条广告词,比一比谁的广告词写得好。
第五单元
祖国真大
教学目标:
1、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的特点,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2、让学生学会看地图和地球仪,增进对祖国的认识和了解。
3、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懂得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世界的东方 教学要求:
1、知道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同时知道中国在亚洲的位置。
2、了解中国的邻国,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说说你的家张在学校的什么地方?我们的祖国在地球的什么地方?在亚洲的什么地方?
二、进行新课,学习新知。
1、地图上面找中国。
①、出示课件地图:找一找,中国在什么地方?
②、在地球仪上找一找,中国在什么地方?
2、我们的邻国。
①、在地图上找一找,与我们国家相邻的有哪一些?
②、祖国的东南西北分别与哪些国家相邻?
③、读一读小资料:p73.三、布置作业,完成练习。
在地图上量一量从乌苏里江到帕米尔高原的距离是几厘米,算一算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如果小明每天走20千米,他要走多少天? 我们的大中国 教学要求:
1、了解中国的面积、土地,中国是一个大国家。
2、初步了解祖国各地的人们的不同的习俗,以及环境气候。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新课。
1、我们这里已是早晨8:30分了,可是帕米尔高原上依旧星星闪烁,这是为什么呢?
2、板书、揭示课题。
二、学习知识,了解内容。
1、东西南北中。
①、看图,了解中国的大小。
温度
季节
„„
②、交流一下:为什么同一个国家会有这么多的不同呢?
2、好大的一个家。
①、看中国政区图。
②、了解中国的家庭成员。
③、小游戏:猜猜我是谁?
三、布置作业,完成练习。
做一做:p77
找一找,自己的家乡所在的省份的位置,并写出与你家乡相邻的省份或国家的名称。壮丽的河山 教学要求:
1、知道祖国有山脉,有平原,有盆地,也有高原、河流,还有像珍珠一样散落的湖泊。
2、了解祖国的地势地貌,激发热爱祖国的热情。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1、检查上节课的作业情况。
2、板书、揭示课题。
二、学习新课,了解内容。
1、万水千山
①、我国的大山大河多,大河都流入大海(东方)
②、在地图上找一找我国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等。
③、读一读我国地势图诗句,p79.④、说说:黄河像什么?祖国是山多还是水多?自己的家乡在平原还是山区?
2、好山好水好地方。
①、读一读《好山好水好地方》
②、看一看图片,猜一猜:是在哪一个地方拍的图片?
③、说说自己熟悉的风景名胜。
三、布置作业,完成练习。
准备“祖国在我心中”诗朗诵,壮丽的河山 教学要求:
1、知道祖国有山脉,有平原,有盆地,也有高原、河流,还有像珍珠一样散落的湖泊。
2、了解祖国的地势地貌,激发热爱祖国的热情。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1、检查上节课的作业情况。
2、板书、揭示课题。
二、学习新课,了解内容。
1、万水千山
①、我国的大山大河多,大河都流入大海(东方)
②、在地图上找一找我国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等。
③、读一读我国地势图诗句,p79.④、说说:黄河像什么?祖国是山多还是水多?自己的家乡在平原还是山区?
2、好山好水好地方。
①、读一读《好山好水好地方》
②、看一看图片,猜一猜:是在哪一个地方拍的图片?
③、说说自己熟悉的风景名胜。
三、布置作业,完成练习。
准备“祖国在我心中”诗朗诵,海峡两岸盼统一 教学要求:
1、知道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2、了解中国几代人的梦想,为祖国的统一作出应有的贡献。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1、指名同学进行诗朗诵。
2、板书、揭示课题。
二、进行新课,学习新知。
1、水相连 情相依。
①、说说祖国大陆和台湾之间的变迁。
②、说说为中华民族立功的英雄故事。
③、学生自己说说自己知道的保卫祖国的故事。
④、现如今海峡两岸人民盼统一的急切心情。
2、共同的心愿。
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海峡两岸节目。
②、生活中探亲的两岸人民。
三、布置作业,完成练习。
1、想一想:两岸人民相聚时会是怎样的一种情景?
2、你想为台湾人民做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