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下册思品教案(湖南)

时间:2019-05-13 08:12: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四年级下册思品教案(湖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四年级下册思品教案(湖南)》。

第一篇:小学四年级下册思品教案(湖南)

第一单元 引以为荣的家乡

1.历史悠久的家乡

设计思路

本主题的学习内容,由“橘子洲我的家乡”、“家乡的名胜古迹”两个小主题组成,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位置,家乡的历史,家乡的物产资源和名胜古迹等,主要是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名胜古迹的了解,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家乡附近的名胜古迹。在了解名胜古迹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我们居住的这块美丽的土地,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华民族在创造灿烂文明的过程中,在我们家乡的这块土地上,积淀了丰厚的文化遗产。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爱家乡,爱祖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和文化的多样性,热爱自己生活的家乡,对家乡的历史和文化有探究兴趣,感受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收集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名胜古迹,感受华夏文明的悠久历史,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使学生具有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了解家乡的位置、历史、名胜等。教学难点

收集、整理、分析历史名胜的资料,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联系实际法。教学媒体

多媒体、投影仪等。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1.收集家乡附近的名胜古迹的图片、文字资料。

2.学生收集整理一些旅行时的图片、资料,在课堂上讲述旅行时的见闻。3.调查小组做好调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导入新课】

(让大家欣赏中国政区图)

提问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红色标志的是哪一个省吗? 学生回答 略。

教师 没错!这就是我们河北省的地图,湖南是我们的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同时它又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省份,你对她的了解有多少呢

板书:橘子洲我的家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师:当有人问你你的家乡在哪里?你会怎么说? 师:那当你与见外宾时如果问你你的家乡在哪里,怎么说? 生:教师提示:我的家乡在湖南邵阳隆回。

师:你知道你的家乡有哪些特产?有哪些既漂亮又好玩的地方?

师:现在有好多现代化的旅游场所,那么在很久以前我们的家乡湖南是什么样的呢,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我们《历史悠久的家乡》(出示课题)

(二)介绍家乡的地理环境和悠久历史 1.谁能说一说湖南有哪些城市吗?)2.湖南为什么被称为芙蓉国 ? 学生阅读课本第2页内容

(三)介绍家乡的名胜古迹

师:湖南---美丽富饶,物产丰富,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谁能说说你知道的历史文化或文明古迹吗?(生:炎帝陵、舜帝陵、马王堆,橘子洲……)

师: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啊,其实湖南还有很多的名胜古迹,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参观我们家乡的名胜古迹。1.课件展示炎帝陵的图片 2.出示的舜帝陵图片 3.介绍马王堆

师:我们说了这么多的名胜古迹,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 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名胜古迹。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家乡的美丽瑰宝。

【讲授新课】

板书

二、家乡的名胜古迹

活动 下面大家从课本第5页开始看,去图中找一找,我省都有哪些名胜。然后说一说。

学生活动。

过渡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好多名胜风景区,现在我们就来详细的说说他们的历史吧!

活动 请同学先讲述自己收集得来的知识或者亲身旅行时的感受,老师可以在学生说完每一个名胜后有一个总结,既是对学生的肯定,也是概括介绍这个古迹,参考资料详见文本资源和图片资源。

承接 这些只不过是家乡名胜古迹中很少的一部分,下面我们来欣赏更多的家乡风

景和名胜。

活动 请你阅读教材P.6-7的主要内容,了解这些名胜古迹得概况。学生活动。

教师 我们了解了一些课本上提到的家乡的名胜古迹,当然了,我们的家乡所拥有的名胜古迹肯定要比书上介绍的多得多。下面,我们就请同学们自己做一回小老师,把你知道的美丽的风景和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回答 略。

(老师要鼓励学生勇敢地表现,借助自己收集的资料讲述故事,老师在一旁适时引导。要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感。学生讲述的间隙,可以播放相关的视频、音频资料,详见视频资源和音频资源)

【第三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家乡的一些名胜古迹,这节课进行一个社会实践活动,来实地调查一下我们家乡的名胜古迹。

【讲授新课】

活动 调查家乡附近的某一名胜古迹,并了解名胜古迹是在什么年代建成的,有什么特点等等。有条件的可以拍一些照片、录像等。调查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班级联合搞。

注意

(1)学生可分成不同的调查小组,每个小组去不同的地方,每个小组由组长负责,制定本小组的调查提纲,组员要有明确的分工。

(2)调查前要有明确的提纲,可以让学生先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对家乡的名胜古迹有一些简单的认识。调查提纲可以侧重以下几个方面:修建的时间;为什么修建;修建人的姓名;历史上的几个方面;对现在的影响等。

(3)调查完毕要总结调查中的感受,回来进行小组交流。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去附近的古迹、文化馆、博物馆等进行参观考察,把收集来的资料和自己的亲身感受写成书面材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研讨。老师可以发起评比等活动。如果不能走出校外,可以利用收集来的资料进行学习,同样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感受,锻炼写作能力和资料收集分析能力。最后,让同学们通过各种形式,如:诗歌、舞蹈、画画等形式赞美自己的家乡。)

【课堂小结】

1.通过学习和活动,使大家对家乡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培养了学生一定的查找、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创造性地通过不同的形式向大家展示。

4.养成了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综合实践能力是否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2.革命精神照后人

设计思路

本主题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讲故事的形式入手,让学生去观察、去感受。本主题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毛泽东的故事”,让学生看图讲讲故事。同时,引导学生查阅资料,讲讲发生在家乡的历史故事。第二部分“参观革命纪念馆”和第三部分“瞻仰烈士陵园”都是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观、缅怀、悼念等活动,使学生知道新中国来之不易,要崇敬革命先烈,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家乡的革命历史,直到新中国来之不易,懂得爱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对社会事物初步的观察能力、体验能力,获取社会信息的能力、阅读和收集资料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主题的学习,使学生知道新中国来之不易,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爱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家乡的革命历史,知道这片被热血染红过的土地上留下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的足迹。

教学难点

收集、整理家乡革命历史的资料,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共产党、热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情感。

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感受。教学媒体

多媒体、投影仪等。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1.收集发生在家乡的战争资料,围绕主题内容准备相关文字、图片、音响材料等。2.做好参观等活动计划安排,亲手制作一朵小白花。3.拜访军烈属。

板书:毛泽东的故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战争年代,还有许多让我们敬佩的革命先辈。今天我们继续接着学习第2课。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阅读毛泽东的故事 师:同学们还知道毛爷爷的有关事件?

学生自由回答

2.学生自由讨论说说一说自己认识的其他伟人的名字。

3.在湖南,留下了许多革命先辈战斗的足迹,下面同学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配乐课件展示

毛泽东同志故居、罗荣桓元帅故居、刘少奇故居 怀化芷江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 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

老师讲讲他们的故事,学生交流讨论,并及时把自己的收获记下来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提问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国歌是哪首歌曲吗? 学生回答 略。

教师 对了,是《义勇军进行曲》。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讲授新课】

展示 歌曲《义勇军进行曲》。

讲述 这首铿锵有力、催人奋进的歌曲,诞生于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唱出了当时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自由解放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还有许多为了拯救祖国、牺牲于抗日前线的革命烈士。

板书

五、瞻仰烈士陵园

提问 同学们,你们去过烈士陵园吗?你知道烈士陵园是什么地方吗? 学生回答 略。

讲述 烈士陵园是为纪念在战争中牺牲的革命先烈而修建的。我们即将组织一次去华北烈士陵园扫墓活动。下面我先介绍一下华北烈士陵园的情况。

华北烈士陵园位于石家庄市中山路,陵园内庄严肃穆、松柏常青,有伟大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的陵墓和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献身的国际友人柯棣华的陵墓和塑像以及墓地里安息着229名团级以上军队干部和战斗英雄以及500多名烈士。

活动一 课后组织去华北烈士陵园扫墓,之前每个同学制作一些白花。活动前要了解和收集一些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活动后每人写一篇感想。

活动二 学生分小组进行帮助军烈属活动,要关心和爱护军烈属,可以与住家附近的军烈属建立友好家庭,或者建立帮助军烈属小分队,利用假期或者课余时间帮助他们,为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动三 请一些老革命到学校讲讲革命战争年代的故事,讲讲战斗英雄的故事,之后每个同学写一篇关于某故事的感想。

【课堂小结】

通过本主题的学习,使学生对家乡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对家乡的革命历史有了总体上的认识,对现在的幸福生活有所感悟,深刻认识到:新中国是无数革命烈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培养了爱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情感。

3.值得骄傲的家乡人

设计思路

教材介绍了为中国和世界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的典型代表、无产阶级革命先驱、仁人志士等。这些人物的事迹,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教育作用。学生可以从这些人物的事迹中,理解人物的优秀品质,理解他们为什么会有这些优秀品质,这些优秀品质对社会的影响和教育意义,从而引导学生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信念和价值观,自觉地把高尚的道德精神融化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家乡的优秀人物,向他们学习。懂得人人都要为家乡的建设尽自己的力量。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家乡优秀人物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家乡的名人和为家乡建设默默奉献的人们的了解,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和奋发图强、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贡献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家乡的名人,知道他们的贡献。了解在各行各业的普通劳动者的贡献,知道他们同样是为家乡做出贡献的英雄。

教学难点 收集、整理名人和普通劳动者的资料,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为家乡做贡献的情感。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联系实际法。教学媒体

视频《自强不息的沈从文》。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科学家、革命家、先进人物的事迹、图片和录像资料。2.收集各行各业的普通劳动者劳动的资料。3.调查小组做好调查采访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可爱的家乡不仅景色秀丽,而且是名人辈出的地方,他们为家乡的建设默默地奉献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课。

板书课题:值得骄傲的家乡人(二)学习名人辈出的地方 1.阅读教材第12页。提问:

蔡伦是哪个朝代的人?他的主要成就就是什么? 2.全班交流

师谈话:家乡的优秀人物不一定都是举世闻名的科学家,也有一些是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但他们也同样为家乡做出了贡献。

交流收集的有关优秀人物的故事。(小组内交流)3.说一说

结合自己的实际畅谈感想。

4.指导学生阅读教材13页,学习齐白石的故事。(1)自由阅读,并对照书上的有关图片。(2)讨论交流,欣赏齐白石的绘画、雕刻作品。(3)写一写自己读后的感受。5.学习沈从文的事迹。(1)阅读教材第14页。(2)说一说。

沈从文的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6.讲故事。

(1)气象宗师谢义炳的故事

(2)说一说他对我国的气象事业做出了哪些杰出的贡献?(3)谈一谈自己听了故事以后的感受,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4)学生自由讨论:你还值得家乡哪位名人的故事 六.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家乡的优秀人物,学习优秀人物的事迹,学习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小朋友要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将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第2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 家乡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历史上涌现出了无数英雄豪杰,他们的事迹传诵千古。

过渡 那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还有没有这样的英雄值得我们学习呢?

【讲授新课】

板书

二、默默奉献的人们

提问 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周围,你能发现多少种职业呢? 学生回答 工人、医生、农民、教师、清洁工等。

小结 不错。这些都是我们平时能够见到的,比较熟悉的职业。他们为了我们家乡 的建设和发展,在自己的各行各业上默默地奉献着。

提问 除了这些我们经常见到或接触到的职业,你还知道哪些和社会的发展联系密切的职业呢?

学生回答 略。

活动 请同学从身边熟悉的职业出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些职业的特点和为家乡做出的贡献。

学生活动。

承接 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虽然他们很普通很平凡,但是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为家乡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提问 我们从电视上或报纸上可以看到关于家乡的名人

第3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很多兢兢业业的劳动者值得我们学习,今天我们进行一个校外采访活动,采访这些为家乡建设作出贡献的人们。

【讲授新课】

三、参观采访活动(实践)

活动 学生分小组进行采访不同的劳动者,采访前写好采访提纲,包括被采访人姓名、采访内容等。采访完毕后,回来小组之间交流采访后的感想,课下每人写一篇采访稿,题目为“我最敬佩的家乡人”。

注意 联系好采访对象,可以就是普通的劳动者,请他们讲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发生的事情,锻炼学生的采访交流能力,引导学生向普通劳动者学习,为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让同学们通过各种形式,如:诗歌、舞蹈、画画等形式赞美自己的家乡。

建议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李大钊纪念馆,或者家乡优秀人物事迹展,报告会等。也可以邀请劳动模范、优秀人物等去学校和学生开展座谈活动,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感想。

【课堂小结】

通过本主题的学习,介绍了家乡历史上名人和他们的伟大贡献,激发向优秀人物学习的精神。了解了在家乡的各行各业中,都有着默默为家乡做贡献的普通劳动者,他们同样是大家尊重和学习的榜样,引导和培养学生为家乡做贡献的思想。

4.多样的风俗

设计思路

本主题从家乡的文化说起,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教材中展现的花鼓戏、皮影、湘绣等照片,是家乡传统文化的不同表现形式,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传统,体会传统文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演演家乡的传统剧目”,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体验家乡的传统剧目是人们表达感情的一种特殊的形式。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家乡的实际,让学生在感受家乡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己动手剪窗花,是一个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感受民间习俗的内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家乡的文化、习俗以及家乡最著名的事物。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家乡文化、风俗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

学习掌握家乡著名的事务,了解家乡的文化、风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

收集、整理家乡风俗资料,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弘扬积极向上的、健康的传统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联系实际法。教学媒体

皮影舞蹈《俏夕阳》。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前准备】

1.收集家乡文化活动的图片、资料、录像。

2.学生收集整理一些积极参加文化活动的照片等。3.准备举办模拟民俗表演活动的道具。

第1课时

1、导入新课

我们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学多的传统文化和习俗,有些应该大力弘扬有些是不健康的应该制止。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那些应弘扬那些应破除。

2、授授新课

1.图片展示湖南花鼓戏,介绍有关花鼓戏的情况。2.让学生自由讨论,并且请学生们演一演家乡的花鼓戏。3.介绍皮影戏,图片展示吴升平在表演纸影戏

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剧院的演员在表演 4.老师向同学们介绍湘绣

图片展示各种湘绣精品

老师提问:你的家乡有哪些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地方 5.小结

通过本课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知道那些是越来越富有民族的文化 传统,那些是封建迷信,让学生从小有一定的分辨能力。

第2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不同地方的风俗,今天我们进行一堂活动课,亲身感受下家乡的风俗特色。

【讲授新课】

二、家乡风俗我也会(实践)活动一 举办模拟表演活动。

组织学生选一两个项目,举办模拟民俗表演活动。如自己动手制作皮影,自己编写一些皮影戏的节目。又如:大家一起动手制作龙头、龙尾(可以用纸画),用绳子做龙身,全班同学一起在操场上进行排练、表演等。重点不是表演的有多么好,而是让学生感受文化氛围。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当地剧团的演出。

活动二 举办民俗展览。

组织学生将收集的有关家乡民俗的资料、照片、实物等举办一个民俗展。然后写出观后感。

活动三 自己动手。

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剪窗花,或者自己动手做中国结,可以结合美术课的一些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然后将学生剪好的窗花贴在窗上,进行评比,看谁的最有创意,剪的最精细。

第3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 上节课我们进行了一些活动来体验我们的民俗,那么,我们家乡的不同的风俗习惯是不是都是好习惯呢?

【讲授新课】

板书

三、移风易俗树新风

讲述 在数千年的历史传承中,家乡的风俗习惯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在我国的一些农村地区,延续着许多风俗习惯,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风俗都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有些是积极向上的,有些是封建迷信不健康的内容。

提问 你都见过哪些不健康的风俗习惯呢? 学生回答 略。

读图 阅读教材P.25的4幅图,分辨哪些是健康的和不健康的习惯? 学生回答 略。

活动 请大家把你们所知道不健康的风俗写在黑板上。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

承接 通过大家的分辨,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风俗是不健康的。我们以后如果遇到了这些不健康的风俗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回答 略。

小结 家乡的风俗习惯多种多样,我们要从小学会分辨健康和不健康的风俗习惯,对于那些弘扬中国文化传统的风俗应该提倡发扬,对于那些不健康的风俗习惯,我们应该舍弃,破除那些封建迷信。

【课堂小结】

通过本主题的学习,了解了家乡的风俗习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文化传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有些是应该舍弃的糟粕,通过分析,锻炼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5.大家共同出本书

设计思路

本主题是学生自己动手“出书”的实践活动,是本单元学习内容的一个总结,也是对前几个主题学习内容的升华。要让学生在了解家乡优秀人物和他们的先进事迹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感想,装订成一本书,这种实践活动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但也是学生感兴趣和引以自豪的事情。他们自己编辑书,自己给书起书名,将每个同学的文章编入书中,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制作书的基本常识,学会与人合作。

(二)过程与方法

开展一堂活动课,让学生们把自己收集到的家乡的名胜古迹、历史资料、人物事迹等汇集在一起,装订成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学重点

了解制作书的基本常识,学会与人合作。教学难点

培养动手、合作和创新的能力,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方法

指导式、探究式教学法、联系学生的实践经验和感受。教学媒体

多媒体、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前面的几课中,我们收集了不少家乡的名胜古迹、历史资料、人物事迹等,大家想

不想把它们汇集在一起,装订成一本书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大家共同出本书.(二)、学习新课 1.指导制作书 方法步骤

① 将资料汇集在一起 ② 起个书名 ③ 编排目录 ④ 装订成册 2.讨论

给自己的书起个怎样的名字 小组内讨论

3.每个人根据自己调查的内容,用历史将被编成革命历史有事,或者写一篇,表达我们爱家乡的情感吧,题目就叫《家乡在我心中》.六.课后小结

通过本主题的学习,归纳、总结了本单元的内容,回忆了课堂上的知识,加深了对家乡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培养了动手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第二章缩短时空的通信

1.通信的种类和发展

设计思路

本主题活动旨在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的自主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应在充分尊重学生兴趣爱好、能力倾向、个性特征和思维方式的前提下拟定适应学生发展要求的活动计划,引导学生抓住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和研究。“通信与生活”主题实践活动是从学生所了解和熟知的通信说起,让他们结合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引导他们从不同的方向思考

问题,展开相关调查研究,并得出结论的实践过程。

本主题分为四个块面:1.通信的种类与特点;2.通信的发展;3.通信与法律保障;4.未来的通信。四个块面建构于学生认知发展的需要,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而对于知识的了解本身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实践活动的根本意义在于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勇于探究的能力和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的态度。也为学生从多方面去认知和了解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一个契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简要了解通信的发展。用适当的通信方式与亲友、同学进行通信联系,能够正确书写信封,邮寄一封信。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用观察、对比、调查等方法,了解事物的能力,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学会一些常用的通信方法,能够正确书写信封,写出调查日记,邮寄一封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通信的种类,使学生明确通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通信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体验与亲友、同学进行通信联系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我们日常生活中通信的种类及其作用。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口述通信的种类和发展,并学会基本的通信方式。如寄信,打电话等。教学方法

多媒体、投影仪等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前准备】

1.知识技能准备。

(1)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纪律教育、集体主义教育。

(2)进行调查、整理、分析、统计、归纳信息方法,采访技巧、调查报告撰写等方面的培训。2.商讨活动的计划。

引导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住址由学生自由组合分组,民主选定组长,分工合作,然后各小组根据活动地点、时间、内容及组员工作分配等问题,进行计划书的撰写。由队员们集体讨论,评出最切实可行的一份计划书,完成他们的实践活动。

3.做好器材准备(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 同学们,你们是怎样和自己的亲戚和朋友联系的呢? 学生回答 略。

教师 人们之间的通信方式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通信的种类和发展。【讲授新课】

板书

一、通信的种类

提问 你知道哪些通信的方式呢? 学生回答 略。

活动 读教材P.30的图片,观察这些设施你认识吗?它们曾为你提供过哪些帮助

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

小结 图中的火车、汽车、邮政局、飞机、邮件快递这些设施都为人们之间的通信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当我们要给远方的亲人送去问候,当我们需要与同学或伙伴交流,当我们要知道外面世界的变化,当我们遇到困难需要他人帮助的时候,它们为我们提供了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

过渡 如今现在人们的通信已经不局限于信件的来往,在视觉和听觉上也有了很大提高。

读图 教材P.31的图片,观察图中的画面都是哪些设施。学生回答 略。

讲述 可视电脑、电话、传真机等新的通信方式越来越广泛,人们之间的通信更加快捷,不仅可以看到,还可以听到。

提问 同学们,你还知道其他的哪些通信方式吗? 学生回答 略。

第2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通信的种类,今天我们继续了解通信的发展情况。【讲授新课】

板书

二、通信的发展

提问 我们现在回忆下上节课的内容,你知道现在有哪些通信方式吗? 学生回答 略。

过渡 那么,你知道通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在古代有没有呢? 活动 阅读教材P.32的图片,观察这些古代的通信方式有什么特点。提示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古代通信主要依靠什么?

(2)古代通信主要传递什么?属于什么通信?(3)古代通信传递的速度如何?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小结

古代通信主要依靠——人力和畜力。

古代通信主要传递——书信等实物,属于邮政通信。古代通信传递的速度——慢。阅读 教材P.33的材料“鸡毛信”。

提问 通过鸡毛信的故事,你能看出从前人们通信的状况怎样吗?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我们要向海娃学习什么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回答。

小结 鸡毛信这个故事反映的那个时代不仅通信方式落后,而且交通落后,我们要学习海娃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第3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通信的种类和发展,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寄一封信。【讲授新课】

板书

三、学寄一封信

教师 邮寄信件仍时我们常用的通信方式。寄信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学生回答 略。

提问 请寄过信的同学说说怎样写信封。

学生回答 略。

活动 一个书写有问题的信访,让学生观察,说说错在哪里。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回答。

讲述 寄信时要写清:收信人邮政编码、收信人地址、收信人姓名、寄信人地址。提问 你知道什么是邮政编码吗? 学生回答 略。

讲述 邮政编码由六位数字组成,表示邮局投递区域。必须准确填写,便于投递,如不清楚可以在邮局查询。

活动一 学生书写新风,然后交换检查书写格式是否正确。

活动二 学生再次书写信封,可以带来信封书写,最好是一封要实际发出的信。然后再次检查书写格式的正确与否,以便能够顺利邮寄出去。

阅读 教材P.35材料“第一次寄信的经历”。

活动 结合自己寄信的经历,谈谈自己第一次寄信的感想。学生活动。【课堂活动】

1.分组调查访问(激励学生以照片、录像、录音等形式展示采访过程):

(1)分组到邮政局、电信局针对“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通信方式,这些通信方式分别有什么特点”、“通信的发展”等问题进行调查活动。

(2)采访周围人们利用通信的情况和感受。2.查找资料

指导学生获取资料,如翻阅各种书籍,从网上查寻有关通信的发展以及通信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的故事。

3.整理交流:

(1)教师讲授撰写综合实践记录卡的方法。

(2)学生根据自己所获取的各种资料写一份研究报告。4.汇报交流:

就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撰写综合实践记录卡的过程、方法、内容及思考进行交流,可采取多种多样形式展示成果。(如照片、展示图表、路线图等)。

认真听取别人的汇报后,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及困惑,对他人的活动提出建议。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善于倾听的能力,达到资源共享,互助提高的目的。

【课堂小结】

1.学生通过活动是否认识到一些常用通信的作用及分类情况。2.是否对周围的人们认识通信与使用通信情况有个初步的了解。3.是否形成了一定的查找、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4.是否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创造性地通过不同的形式向大家展示。

5.是否养成了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综合实践能力是否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7.通过实践活动,是否对所获得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学会欣赏别人。

2.天涯若比邻

设计思路

在当前的信息社会,现代通信技术已经渗透于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里,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城市和农村的绝大多数学校普遍建立了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越来越多的家庭使用了现代化的通信工具,例如电话、移动电话、电子邮件、传真机等。学生对通信卫星的认识也不是完全陌生的,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所以本课的内容是进一步梳理和提升学生的感性认识,在他们原有体验的基础上,认识现代通信大大缩小了人们的交流与沟通,进而理解“地球村”的概念,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关注,培养他们热爱科学、乐于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精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现代通信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调查自己家乡通信事业的变化。2.培养学生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和通过观察了解事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不同的通信方式的特点,了解现代通信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现代通信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通过家乡通信事业的发展,体验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祖国的发展,激发热爱科学、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现代通信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变化。教学难点

要让学生了解现代通讯工具的进步及对人们交往和生活的影响。教学方法

主要是老师引领,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具体有:

1.互动教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过程应当是具有师生共同参与、沟通合作意义的活动建构过程。在教案中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活动,是品德与社会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师生间教与学的交通交往,多维互动,师生双方在活动中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补充。在这节课中我们采用了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同桌交流等多种互动形式。

2.创设情景教学: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更关注学生通过一个个主题活动让他们获得情感体验,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活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媒体

音频:发电报的声音。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前准备】

建议老师和学生共同收集有关现代通信的有关信息。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 同学们,请大家跟我一起朗读一首古诗。板书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讲授新课】

板书

一、现代通信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教师 天涯若比邻是我们这一课的题目,为什么说天涯若比邻呢?这得从头讲起。讲述 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拉近了人们的距离,增进了人们之间的交流,地球成为一个“小小的村落”,因此可以称作“天涯若比邻。”

提问 同学们知道电报吗?(出示电报机图片)知道它发电报是什么声音吗?(播放电报机发报声音)

学生回答 略。

提问 结合前2个主题我们所学的知识,你都知道现代有哪些通信手段吗? 学生回答 略。

小结 目前,传统的寄信、发电报和电传,正部分地被E-mail、手机等现代通信手段代替。

提问 除了上面提到的一些通信手段,你还知道其他哪些通信手段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

阅读 教材P.38主要内容,了解“微波接力通信”。讲述 “微波接力通信”,就是每隔一段距离建一个中继站,自动把前一站发来的信号收下来,放大后发给下一站,一站一站地把电报、电话、电视传真等信号,发送给各个用户。

提问 你的家乡有没有类似的变化? 学生回答 略。

提问 对于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讨论后回答。小结 “建立微波站”、“电话通到农家院”,这些都是在党的开放政策下,发生的巨大变化,现在已经在很多农村实现,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祖国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党的富民政策也给家乡农民带来的很大的实惠。

【第2课时】

【导入新课】

提问 同学们,我想大家都知道互联网,如果用一句古诗为互联网作广告,你觉得最好的是哪一句呢?

学生回答 略。

教师 我有一句,大家听一听,这就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讲授新课】

板书

二、通信改变我们的生活

教师 王勃的送别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确实很贴切,也反映了古人对人类交往的美好向往。大家告诉我,在一千多年前,人们主要是怎样联系的?

学生回答 略。

提问 从古人对难以逾越的地理空间距离的恐惧,到今日的互联网,人类是如何一步一步实现“天涯若比邻”的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资料

2002年4月6日上午,在北京海军总医院“计算机信息技术基地远程会诊中心”,我军首次进行海事卫星实施海上远程医疗会诊试验。10时,海军后勤部周汉荣部长宣布试验开始。专家组发出第一条信息,通过太空的海事卫星发向北海一艘军舰。七分钟后,从军舰上传来了第一份医学病历。患者是一名叫张本东的士兵,会诊申请表上写着:“两小时前不慎摔伤,左小腿中下段肿胀、压痛,经X片检查左胫腓骨下段螺旋形粉碎性骨折。”随后,一份清晰的光学射线扫描片呈现在荧屏上。海军总医院领导立即通知医务部值班员,迅速调出《远程医疗会诊专家库》,召集专家会诊。不到五分钟的时间,海军骨科专科中心副主任医师李景云、海军医学摄影中心副主任胡向红、海军呼吸内科中心副主任医师聂舟山等五名专家赶到会诊中心现场,对卫星传来的病历进行诊断,写出处理意见,输入计算机,通过卫星传输给舰上医生,并通过语音指导治疗。复杂的医嘱传送时间仅用了约一分钟,舰上医生随即开始对小张进行治疗,患者的反应又被传输回来,整个远程医疗会诊仅用了30 分钟。同学们,请大家想一想,是什么使这位士兵转危为安的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小结 卫星传病历,天涯若比邻,我们再一次感受到科技的力量,网络的神奇。教师 网络既然这么神奇,它对我们的生活也肯定有很多影响了,下面同学们四人一组,畅谈网络对你或你身边的亲朋好友的学习、交往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并纪录,纪录员代表本组汇报。

活动 阅读教材P.39~42的主要内容,观察在爷爷、爸爸和我所处的不同时代通信形式的变化。讨论通信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生活动。

板书

三、我们的“地球村”

教师 为了我们的生活更精彩,让我们尽情畅想未来的“地球村”生活。要知道,科技的魅力在于“人有多大胆,技有多少高”。没有大胆的想象,就不会有新的发明创造。下面,请同学们畅想一下未来的生活。

学生活动:大胆想象,畅所欲言。

教师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是丰富,让我们来评出本次畅想活动的最佳创意奖。小结 这堂课所学的内容都已经浓缩在同学们的畅想中,但愿地球人的生活越来越精彩。最后,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这堂课所学知识,或用一句话来表达你在这堂课的最深体会与收获。

【课堂小结】

调查家乡通信方式的变化,要注重在教学中学习的外化过程。学习中的外化过程是学生动口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把所思所想写出来、画出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感受人类文明的进步、发展和祖国通信事业的高速发展。

3.感谢你们的服务

设计思路

在学生了解了一些基本的通信种类、设施和现代通信为人们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之后,引导学生关注为我们提供通信服务的人们是顺利成章的。让他们了解小小一封信经过那么多邮政工人的手,才能到达收信人手中。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知道没有通信行业工作者的辛勤劳动,人们将会生活在信息闭塞的社会里,那是不可想象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邮电局为人们提供的服务内容,以及通信行业劳动者的辛苦工作。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观或观察邮电局,培养学生观察社会事物、与人平等交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参观或观察邮电局,让他们感受通信行业的劳动者为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方

便,要尊重并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逐步认识通信行业的劳动者为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要尊重并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观察社会事物、与人平等交流的能力。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课外参观、小品表演。教学媒体 音频:《邮政飞歌》。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前准备】

1.老师制作 课件。

2.组织好学生到邮电局的观察活动。3.收集有关通信行业优秀人物的事迹。4.教师准备相关的音频资料。

5.学生课前收集一些相关图片、小故事、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宣传和交流。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 同学们,大家还记得我们学习过怎样写信吗?谁能说说写信、寄信都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 略。

过渡 那么信写出去以后会经过一个怎样的过程才到了收信人的手里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信是如何寄到的。

【讲授新课】

板书 主题三 感谢你们的服务

一、众人托起一封信

提问 同学们,我们知道的通信方式多种多样,你经常使用什么通信方式呢? 学生回答 略。

板书 1.常用的通信方法

提问 例如:守卫边防的战士要问候家人,出差在外的爸爸要向单位汇报工作,留学生要联系回国后的工作,你要和手拉手的小朋友交流学习体会。在这些情况下,应该采取什么方法通信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

小结 对了,写信依然是我们经常使用的通信方法。

过渡 大家想一想一封信是怎样从遥远的外地送到收信人手里的呢?这中间要经过哪些环节呢?

板书 2.一封信投递的步骤

活动 阅读教材P.43~44的主要内容,讨论小小的一封信从寄信人寄出到收信人收到,中间经历了哪些步骤。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小结 一封信从寄信人寄出到收信人收到,中间经历了:盖戳——分拣——装袋——运送——盖戳——分拣——投递。

承接 好,大家已经知道了这些步骤,那么我请大家说一说这些步骤的作用,好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

活动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表演小品,小品的名字就叫做“一封信的旅程”。学生可以自己设计情节,自编自导,道具也可自由选择。之后,评选出最佳小品表演小组。

注意 对于落选的小组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学生活动。

第2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一封信投递的过程,那么在这个过程中谁是主要的投递者呢?

【讲授新课】

板书

二、为了千家万户的亲请

活动 参观当地的邮电局,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讨论在邮电局的所见所闻。总结出邮电局都开展哪些业务,采取了哪些便民服务设施。对于观察细致的同学,要给予鼓励和表扬。

注意

(1)参观邮电局之前,要拟定参观计划或提纲。计划可以有以下几方面内容:参观目的、内容(有主次或重点)、时间、地点、参观路线。采访内容、对象、提出的问题,还要有必要的要求。

(2)参观活动可以采用集体参观、分组采访,请家长带领,学生自己参观、采访或学生自愿结合等方式。不管哪种形式,都必须有计划,不可盲目行动;不然会使活动流于形式,学生不能真正有所收获。

(3)可以采取让学生用多种形式汇报,也可以采取讨论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相互合作的学习中,了解、掌握邮电局的各项服务内容,获取有关邮电局通信的知识。

学生活动。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程的学习要启发学生结合他们日常的体验,谈谈通信行业为人们带来的方便。这方面是学生普遍能够感受到的,也是对他们影响最大的。教师可以以“为我家送信的邮递员”“我认识的邮递员”等为讨论题,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验。

4.爱护通信设施,遵守通信规范

设计思路

《爱护通信设施,遵守通信规范》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课内容。教材安排了“爱护通信设施”“电话机的自述”“私拆别人信件是违法行为”这些丰富的内容。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中“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这一课的安排,对于达到《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从小培养学生正确观察周围社会,适应社会生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爱护通信设施人人有责,知道打电话的礼貌,懂得私拆别人的信件是违法行为,要自觉遵守通信的基本礼貌和道德规范。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模拟打电话情景,让学生懂得日常生活中的打电话应具备的社会公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讨论和分析事例,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懂得和遵守通信的基本礼貌和道德规范。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遇到的通信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懂得和遵守通信的基本礼貌和道德规范。教学方法

主要是老师引领,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具体有:

1.互动教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过程应当是具有师生共同参与、沟通合作意义的活动建构过程。在教案中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活动,是品德与社会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师生间教与学的交通交往,多维互动,师生双方在活动中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补充。在这节课中我们采用了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同桌交流等多种互动形式。

2.创设情景教学: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更关注学生通过一个个主题活动让他们获得情感体验,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活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媒体

一些遭到破坏的通信设施的照片,或学生拍的一些遭到破坏的通信设施的照片。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前准备】

1.收集社会上破坏和保护通信设施的正反两方面的资料或照片,2.准备道具电话,以备表演用

3.制作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投影片。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让学生拍照一些遭到破坏的通信设施的照片。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提问 同学们,大家回忆一下以前我们学过的通信设施有那些呢? 学生回答 略。

承接 今天这节课就来让大家学习一下怎么保护这些通信设施。【讲授新课】

板书

一、爱护通信设施

提问 刚才我们说了一些通信设施,你知道它们有什么作用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

讲述 这些公共通信设施可以方便人们之间的通信,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阅读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教材P.47的小诗。学生活动。

活动 让学生分小组调查自己学校附近的通信设施状况怎样,这些通信设施遇到了哪些问题。能拍照最好,画下来也可。调查完毕后,谈谈自己的体会。

展示 一些遭到破坏的通信设施的照片,或学生拍的一些遭到破坏的通信设施的照片。

提问 破坏公共通信设施的行为太多了,破环了之后的这些设施你还能用吗? 学生 不能。

提问 那对我们的生活又会起到什么样的影响哪? 学生 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不便。启发 那怎么样我们才能使这些公共的通信设施一直“人人都可用,方便我们生活”

呢?

学生回答 略。

小结 对!爱护这些公共的通信设施,我们才能使这些公共的通信设施一直“人人都可用,方便我们生活”。

承接 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

提问 你想对你身边的朋友说什么?

学生 爱护身边的通用设施,才能方便自己,方便别人!

活动 有条件的话,利用假日组织一次维护通信设施的公益活动。

第2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一些通信设施,并且我们知道要爱护通信设施,方便我们的生活。

过渡 你打过电话吗?你知道打电话要注意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电话机的自述”。

【讲授新课】

板书

二、电话机的自述

讲述 在我国,电话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小学生几乎人人都会打电话。但是如何正确打电话,并不是人人都知道的。

活动 阅读教材P.48的图片,讨论图片中的情景对不对。如果不对,应该怎么做。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小结 教材中设计的六个打电话的情境,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学生日常打电话时的行为,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1)情景之一:学生打电话聊天,这是不好的做法和行为。这样打电话不仅仅是浪费电话费的问题,而且会造成电话线路阻塞,给别人带来不便,自己也会养成不良习惯。

(2)情景之二和四:打电话就是人与人之间互相交际,相互传递信息,彼此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交流过程。因此,要礼貌待人,学会礼貌用语才能和对方更好的沟通。要学会用“你好”、“请”、“对不起”等。

(3)情景之五:是小红接到找她爸爸的电话,但是爸爸不在,她便询问对方是否可以帮助转告。通话的双方需要彼此尊重,都需要使用礼貌用语。

(4)情景之三:人们经常外出,很需要通过公用电话来传递信息。现在凡比较发达的地方,街道上都有电话亭,为市民提供了方便,因此,打公用电话必须要有良好的公德。情景三是一个学生打不通电话,摔打电话机。

我们要明确:爱护公物、正确使用,缴纳费用、长话短说,为别人着想等,都是良好的社会公德。

活动 模拟打电话:

情境:迎“六一”我们小学也正准备隆重庆祝呢,我班里一个叫小明同学就在为庆祝“六一”进行精心准备,可是,料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媒体出示)

怎么和急救中心联系呢?

1.学生交流得出打电话(120)。你为什么立刻想到了打电话? 2.模拟打电话。

认识盲音、长音,懂得打这样的电话就应该语言简洁、说得清楚、有礼貌。3.拓展:了解其他特殊的电话号码和拨打常识。

第3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 我们知道除了电话,写信也是人们主要的通信方式。提问 那么,对于别人的信件我们可以随意拆看吗? 【讲授新课】

板书

三、私拆别人的信件是违法行为 举例

(1)小明收到爷爷、奶奶的回信啦,可是他把信拿到手里一看,却发现角上的邮票不翼而飞啦。

(2)张华收到了好朋友的来信,课间他去学校的收发室拿信,结果却发现信找不到了。

提问 同学们,你怎样看待这些行为? 学生讨论后回答。

阅读 教材P.50页的《宪法》内容,看看其中的有关规定。

讲述 在宪法中,已经明确地说明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因此,除了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可以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就是不能拆开别人的信件。

提问 你们遇到过这种情况吗? 学生回答 略。

注意 对于那些做错的同学,要鼓励他们勇于承认错误,并且相信他们能够改称错误的决心。

活动 讨论应该如何对待别人的信件。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课堂小结】

这样讲课我感觉学生通过老师逐步深入的引导,学生明白了公共通信设施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还体会到了爱护公共的通信设施人人都是有责任的情感,能够充分的完成教学的任务,还使学生自己发掘到“爱护公共通信设施的重要性”,授课效果很好。正所谓“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课堂”,品德课最终的落脚点应该是学生以后的生活。这一环节的设计,贯穿庆祝“六一”的情境,以分享快乐和老师联系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本课所学,能学以致用,将教学效果很好地延伸入学生自己的生活。

5.温情寄给希望小学

设计思路

“温情寄给希望小学”是选学内容。目的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常用的通信方式-----邮寄包裹。在学习做事的过程中,把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精神内化为品德,在学会做事中学会做人。

活动的过程是体验的过程,是道德认知的过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习怎样邮寄包裹。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给希望小学的同学们寄信、寄书或寄包裹,学会邮寄包裹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德。教学重点

知道邮寄不同种类的包裹要用不同的方法。教学难点

学会填写邮寄包裹单及邮寄包裹的方法。教学方法 组织活动。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前准备】

1.包扎的绳子、牛皮纸张和粗书写笔(毛笔),邮寄包裹单、包装布、针线。2.学生准备捐助的礼物。【讲授新课】

此项活动分阶段完成。

1.广泛征求同学的意见,为希望小学送什么节日礼物。(最好是实用和同学能够量力而行的物品)

2.分小组收集组员的物品。3.集中大家的物品。

4.全班分工合作:分类、打捆、包扎成包裹,请老师检查,包扎是否结实。5.起草给希望小学同学的信件,征求大家的意见,修改并通过。6.在包裹上填写地址并进行复核。

7.选派代表(每组一人)到邮电局寄送包裹。8.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讲评。注意 邮寄包裹的方法和步骤: A填写邮寄包裹单。B缝制包裹袋。

C物品经邮局营业员检查后装入袋内缝好封口。

D在邮包上定清收件人的邮政编码、详细地址、姓名和寄件人邮政编码、详细地址和姓名。

E邮包交营业员称重量,支付邮资。F向营业员要回邮寄挂号凭证。

第三单元 四通八达的交通

1.交通运输与我们息息相关

设计思路

从了解交通工具和我们生活的联系开始,引导学生探究生活中经常运用哪些交通运输工具,它们的特点和发展历史,以及在现实生活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从了解衣服的运输过程,体会我们身边的每一件产品都是来之不易的,因该珍惜劳动成果。通过对交通运输史上的历史人物和发展现状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展示会辉煌的社会主义成就。教师不必将五个方面分得清清楚楚,应该有重点地启发,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感受,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和实际生活体验中学习、认识和提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交通运输工具以及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历史。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根据交通运输工具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出行方式。培养学生搜集、交流资料和想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交通运输工具和祖国交通业的飞速发展,认识到交通运输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感受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学习掌握各种交通工具的发展历史和特点,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教学难点

从了解交通工具的学习中,体会交通运输的重要,引导学生珍惜人们辛勤劳动的成果,对于辉煌的建设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感受。教学媒体

全国铁路、公路示意图、电影《詹天佑》片段、视频:《磁悬浮列车》。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交通运输工具的图片,以及突出表现中华民族聪明智慧和社会主义发展成就的资料,以便在教学中适当补充。

2.课前调查学生在生活中实际运用交通工具的情况,以便心中有数,组织协调教学活动。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提问 同学们,你们每天来到学校上课,都是用什么交通工具呢? 学生回答 略。

教师 大家说的这几种交通工具都是平时大家最常用到的。你还知道其他的交通工具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

过渡 非常好。虽然有的交通工具我们并不是能够经常见到,但是它们确实是交通运输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交通运输有关的新课。

【讲授新课】

板书

一、了解交通工具

教师 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交通工具。每天的出行,我们都要借助交通工具。其实,关于交通业,它是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一个产业,我们叫做交通运输业。

提问 谁知道什么叫做交通运输业呢? 学生回答 略。

讲述 交通事业不仅指运送旅客和货物的运输业,还包括传递信息和物品的邮电业。它是由运输业和邮电业两方面组成的。

提问 交通运输都有哪些重要的作用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

小结 交通事业的发展,能加快经济建设,促进各地信息交流。

第2课时

【导入新课】

提问 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都有哪些地方需要交通运输业?

学生讨论后回答。【讲授新课】

板书

二、生活离不开交通运输 展示

过华清宫绝句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教师 这是唐朝诗人杜牧写的一首诗。下面请一位同学朗诵一下。学生活动。

提问 在唐朝的时候,杨贵妃要吃到新鲜的荔枝,必须用快马接力的方式昼夜不停地传送,几天才能到达。那么现在呢?

学生回答 略。

活动 我们现在去超市的时候,能够找到全国各地的水果、特产,甚至还有国外进口的。你知道他们都是怎么运过来的吗?都需要哪些交通工具呢?请你可以把你知道的交通工具写下来或者画下来。

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回答。板书

三、我要去旅行

教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行吗? 学生回答 略。

活动 现在,我们就参考着全国铁路和公路示意图,把你想去的地方都列出来,然后设计一个旅行方案好不好?

学生分小组设计方案。

教师 去这些地方旅行,可以乘坐的交通工具有很多,但是我们还要看看谁设计的方案最好,线路最合理,既经济又富有创造性。

学生讨论。

(这个环节没有标准的统一答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对想法独特、构思巧妙可行的方案进行表扬。尽量让每一位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

第3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 交通运输的发展水平是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志之一。那么,我国的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如何呢?

【讲授新课】

板书

四、祖国交通发展快

提问 你知道我国自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吗?是谁主持修建的呢? 学生回答 略。

展示 电影《詹天佑》片段。

讲述 詹天佑是我国铁路建设的先躯。1905年,他主持修建了我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今京包线北京至张家口段),为深受侮辱的中国人民争了一口气。

承接 同学们,在今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了,这条通向世界屋脊的“天路”结束了占中国八分之一土地的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伟大的青藏铁路建设者们在挥汗谱写这部“天路传奇”的同时,也为我们创造了一项又一项世界之最,值得我们每一个中

国人自豪。你知道发生在施工期间的小故事吗?

学生回答 略。

承接 人们常说“要想富,先修路”。道路的畅通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交通的高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版图中最引人注目的篇章。(参考文本资料)

提问 你知道我国交通上的几个第一吗? 学生回答 略。

讲述 最近,上海开通了磁悬浮列车专线,全长29.863千米,时速430千米,14分钟就可以在上海市区和浦东机场之间打个来回。

展示 视频《磁悬浮列车》。

小结 公路、铁路、航空事业的发展,加强了国内的交流,与国际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了。从现在大家都说“地球村”就可以看出,各个国家的联系真的是非常频繁非常密切。

提问 同学们,你们结合自己的情况想一想,便捷的交通都为我们带来了什么方便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

板书

五、让梦想展翅飞翔

讲述 随着时代的发展,交通工具也会更新换代。让我们来想象一下,未来会出现什么样的交通工具?

活动 以“我的梦想”为题,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各自设计发明未来的交通工具,说明设计它的意图和优势。

学生活动。

【课堂小结】

通过本主题的学习,介绍了各种交通工具的特点以及重要的作用,回顾了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历史,锻炼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培养民族自豪感。

2.乘务员辛苦了

设计思路

每个人在乘车的过程中都会与不同的人打交道,特别是要和乘务员沟通与交流。乘务员的工作非常辛苦,他们为了人们的出行方便每天起早贪黑,为南来北往的人们提供服务,默默奉献着。让学生通过对交通运输业工人的辛勤劳动和模范人物事迹的了解,体会到他们为了给人们创造方便快捷的生活所付出的努力,引导学生学习劳动者的优秀品质,尊重他们的劳动,规范自己的行为,做文明的小乘客。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发表自己真实想法和感受,在相互交流中了解他人,教育自己,为后面的学习进行前期铺垫。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文明行为规范。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体验文明行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交通运输行业人们劳动的辛苦,了解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的思想。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做文明的小乘客。

教学重点

了解乘务员的工作,体会他们的辛苦。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名文明的小乘客。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乘务员的工作,感受他们辛苦的劳动,培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珍惜乘务员的劳动成果。

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教学媒体

图片:李素丽、不文明行为、乘务员。视频:乘车注意事项。FLASH:文明乘车。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前准备】

1.调查、收集公交战线的好人好事,尤其是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2.建议老师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3.采访身边的公交战线先进人物。4.课下排练短剧《我是文明的小乘客》。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 同学们,今天啊,我们先来看一组照片。展示 各行业乘务员的图片。提问 他们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呢? 学生回答 略。

教师 没错,这些都是从事交通运输行业的乘务员们。我们今天就要来看看乘务员的工作是怎样的。

【讲授新课】

板书

一、辛勤工作的人们

教师 同学们,在公交战线上,有这样一位优秀的乘务员,她的名字叫做李素丽。李素丽同志在近20年的售票工作中,岗位作奉献,真情为他人,用真情架起了一座与乘客相互理解的桥梁,把微笑送给四面八方。大家知道她吗?

活动 大家说一说劳动模范李素丽的故事。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展示 李素丽的相关图片。

承接 李素丽同志在普通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她是千千万万乘务员中普通的一员,同学们,咱们身边就能见到很多的乘务员,你对他们了解吗?谁来说一说你看到的发生在我们乘务员的故事?

学生发言。

阅读 大家看书上66、67这两页,讲述的是工作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叔叔、阿姨的辛勤劳动。看完了,你有什么感想呢?

学生回答。活动建议

(1)可以请在公交战线工作的学生家长或者优秀的乘务员来学校介绍他们的工作情况。通过讲座的形式,让学生体会他们工作的辛苦。

(2)利用节假日或者假期,与自己的父母乘车,观察乘务员的工作特征,例如如何报站名,如何招呼乘客等。记录每趟车他们要报出多少次站名,每天说话的次数,与多少人交际。回来后写篇观察日记。

(3)如果有学生的家人做乘务员工作的,可以随他们出一天车,体会乘务员上厕所、吃饭等不便,之后可以将自己的感受与班上的同学交流。

第2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 我们知道乘务员的工作十分辛苦,他们为了人们的生活便利在自己的岗位上辛勤的工作着,我们作为乘客,应该注意什么呢?

【讲授新课】

板书

二、乘车要注意什么

活动 我们用扮演角色的方式,来看看乘车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小品一:

场景:火车站售票处,一位提着行李的旅客急匆匆跑到窗前。旅客:“同志,我要买一张下午去广州的火车票。” 售票员:“对不起,车票早就卖完了。”

旅客:“同志,帮帮忙,我有急事,想办法卖一张给我吧。” 售票员:“对不起,真的没有票了。” 旅客:“唉,又要误事了。”

售票员:“同志,以后出远门乘火车,一定要提前购票。

旅客:“知道了,谢谢你。(转向大家)同学们,以后出门旅行,乘车、乘船一定要提前购票。知道吗?”

小品二:

场景:火车站候车室门口,横幅:禁止携带危险品。一位佩戴红袖章的铁路工作人员检查行李,一位旅客提者两只包进站。

工作人员:“同志,对不起,请你打开包,检查一下‘

旅客:“检查什么?我也不是贩毒的。(打开包)检查吧。” 工作人员:“(检查)这是鞭炮,不能带上车。” 旅客:“这是给小孩玩的,为什么不能带上车?

工作人员:“这是危险品,万一发生爆炸,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不能带上车的。”

旅客:“真的吗”

工作人员:“是的,这类教训很多,除了鞭炮,还有酒精、汽油、炸药、香蕉水等都是危险品,是禁止带上车的。”

旅客:“我以后再也不带危险品上车了。(转向大家)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做到啊?” 小品三:

场景:车厢内,两个小乘客在打瞌睡,行李放在一边;一个小偷贼 头贼脑走过来。

小偷:“车上转转找机会,顺手牵羊发小财。(看看小乘客)这两人 真大意,行李不看管。对不起,我拿走了。(下场)”(两个小乘客醒了)

甲:“哎呀,我的包怎么不见了?里面有车票、衣服还有钱。怎么办 呢?(哭)”

乙:“以后,我们要注意看管好行李,车上是有小偷的。” 甲“是的,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 小品四:

场景:车厢内,一位乘客在睡觉,一位乘客在看报纸。

广播员:旅客们请注意,前方到达保定站,请在保定下车的旅客,作好下车准备。(过了一会儿)甲:“同志,保定快到了吧?”

乙:“早已过去了,马上快到北京了”。甲:“哎呀,我到保定下车,那怎么办呢?”

乙;“别着急,到北京下车,再乘车回保定。以后,乘车要注意听广播员报站,做好做好下车准备。(转向大家)同学们,你们记住了吗?”

老师:同学们,你们看了刚才的表演,知道乘火车、轮船应注意什么呢? 学生:1.提前购票;2.禁止携带危险品上车;3.看管好行李;4.注意报站。展示 视频:乘车注意事项。板书

三、做文明乘客

展示 一些不文明行为的图片。

讨论 这些图片中的形位对吗?如果不对,应该怎么做? 学生回答。

提问 同学们,你们知道文明乘客的标准吗?大家来说一说。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回答。展示 FLASH:文明乘车。

小结 做一个文明乘客就要做到依次上车、主动让座、不乱扔果皮、不随地吐痰。这既是对交通运输工作人员的尊重,也是提高自己素质的考验。

(可以利用图片资源里的资料)

【课堂小结】

通过本主题的学习,介绍了乘务员的日常工作,感受交通运输行业人们辛勤劳动的辛苦,了解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思想。教育大家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做文明的小乘客。

3.爱护交通设施

设计思路

通过对交通设施用途的了解,使学生认识交通设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引导学生爱护交通设施。在感受交通运输我们带来方便快捷生活的同时,也能看到它所带来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交通设施的作用,了解交通设施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课下调查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给自己以及家人带来的便利以及不便的真实事例,使学生更加深刻感受交通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交通设施给我们带来的方便,树立自觉爱护交通设施的意识,积极参与爱护交通运输设施的宣传活动和公益劳动。

教学重点

感受交通设施给我们带来的方便,树立自觉爱护交通设施的意识,积极参与爱护交通运输设施的宣传活动和公益劳动。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参与社会和参加实践活动的能力。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感受、参观调查法。教学媒体

一些交通设施的图片。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前准备】

1.调查自己身边的交通设施有那些?它的作用是什么?现状如何? 2.了解交通设施给家人和周围的人们所带来的便利与问题。3.准备参加公益活动的宣传材料和工具。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拿出一盏路灯模型)

教师 同学们,课前老师请大家对身边的交通设施做了一个调查,那你们身边都有哪些交通设施呢?哪位同学愿意汇报你的调查结果?

学生回答 略。【讲授新课】

板书 主题三 爱护交通设施

教师 我这里也有一些图片,请同学看大屏幕。展示 一些交通设施的图片。

讲述 像这些辅助交通的设备就是交通设施。那么,交通设施都有哪些用途?他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和不便?我们又应该怎样做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板书

一、爱护交通设施从我做起

1.交通设施的用途。

提问 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交通设施,那么这些设施又有哪些用途呢? 学生回答 略。

承接 是啊,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车站没有了站牌,如果车站的座椅被损坏,当我们出门等车的时候,将会怎样?既然交通设施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方便,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引导 我们要爱护保护这些设施。

小结 对,爱护交通设施从我们每个人做起。板书 2.爱护交通设施的具体措施

活动 下面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的形式由小组长负责,讨论一下,爱护交通设施,我要怎样做?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小结 同学都说的很好,老师希望同学们把这些好的措施方法落实到行动上,做一个真正热爱交通设施的好孩子。

阅读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73页,书上给我们讲述了一位盲人爷爷挂灯笼为全村人照亮的故事,请一位同学来朗读。

学生朗读。

提问 故事听完了,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讨论后回答。

讲述 一盏小小的灯笼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这么多的快乐和方便,故事不仅歌颂了一位双目失明的老英雄渴望给大家带来光明的高尚情怀,还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在那么偏远的地方交通设施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因此,爱护交通设施是我们大家都应该具有的公德。

第2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 同学们,你们每天上下学有做公交车的吗? 学生回答 略。

提问 那你们遇到过堵车的情况吗? 学生回答 略。

过渡 我国的交通发展迅速,但是类似堵车这样的问题也就随着出现了,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讲授新课】

板书

二、汽车和路的对话

1.交通发展带来的问题

讲述 俗话说,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交通事业的发展给人们提供了便利,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问题。

活动 下面请同学们汇报课前调查和搜集有关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给自己以及家人带来的便利以及不便的真实事例。

学生汇报。

活动 请同学们讲一讲堵车的经历。学生回答 略。

提问 面对目前堵车的问题,你有什么想法吗?如果改善这种情况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回答。

过渡 除了前面提到的堵车的问题,还有其他的交通问题吗? 学生回答 略。

小结 道路上的车辆越来越多,造成了大气污染,影响了空气的质量。板书 2.造成交通问题的原因。

提问 这些交通问题是怎样形成的呢?下面我们听一听汽车和路的对话,我们是不是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阅读 教材P.75~76关于“汽车和路的对话”的内容。提问 听了汽车和路的对话,你想说些什么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课堂小结】 的确,交通设施是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为现代人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由于一些人忽视交通法规,给很多家庭带来了不幸。所以我们应该在爱护交通设施的同时,还要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交通安全,发挥其积极的方面,克服不利的因素,让他更好的为我们服务。

4.我心中的交通蓝图

设计思路

组织学生举办以“我心中的交通蓝图”为题的讨论活动,把祖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用图片和文字直观地表现出来,活动的过程就是认识的过程、教育的过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我国交通事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开展“我心中的交通蓝图”为题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搜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交通运输的变化,感觉社会的发展,了解祖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和社会注意建设成就,畅想祖国未来的美好前景。

教学重点

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展现未来的美好蓝图。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教学方法

讨论法、小组活动法。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前准备】

资料、彩笔、纸张、展板。【展开新课】

1.通过学生自己调查、访问、分析家乡交通的变化及变化原因,深刻体会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爱国热情。

2.学生畅想未来的交通、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组织能力与实践能力。

一、活动方式:

调查、统计、讨论、交流、设计、评议。

二、活动过程:

1.学生自己发表意见,分析当今身边交通工具的优势与弊端。2.汇报、调查:如实用性、环保等。

教师活动:及时鼓励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提出可以自己设计未来的交通。

(意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灵活性和开阔性,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思维的培养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学生活动:三至五人一组,确定设计交通的方案。教师活动:下组指导学生。

(意图:激发学生产生独特见解,培养他们发散思维能力,并能够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选择最优方案。)

完成设计:用绘画或数学知识或电脑设计未来的交通。交流:推选优秀的设计方案全班交流。最优交通工具评价标准: 1.美观、大方。2.设计合理。

3.廉价、有可行性。

三、整个活动的自我评价

四、活动指导策略

1.在学生评价时,教师指导学生要定好标准。

2.使学生发现身边的巨大变化,立志从小努力学习长大设计更好的交通工具与交通线路图。

第二篇:四年级下册思品教案

第一单元:诚信是金

活动主题一:诚实不需要理由

教学目标:

1、知道诚实的含义;

2、即使做错了,也能勇敢承认错误;

3、知道因为“偶尔撒一次谎”也会使自己失去别人的信任,给自己带来麻烦;

4、正确理解“善意的谎言”。

教学过程:

一、课前体验

初步感悟

1、教师讲故事

2、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谈体会。并适时赞扬学生们勇于认错的诚实行为。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二、课中体验

深化感悟

1、看教材第2页的两组情景对话,学生对照自我总结的诚实的含义进行判断。

2、学生谈感受。、1)学生读《砍倒樱桃树的小男孩》,学生就故事和父亲的对话展开讨论。

2)学生思考:你喜欢小男孩和他的父亲吗?为什么?学生谈自己听完故事后的感受。

3、书写建议和想法,排练小品。

1)在现实中,常常还存在说谎话和说真话之间的矛盾,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矛盾。

2)碰到这样的事情,作为儿子,你应该怎么做才对,如果你是父亲,你会怎么处理?

3)写建议:与同学讨论想法或书写自己的建议。

4)排练小品:根据自己的想法,找到和自己想法一致的同学,根据自己日记内容续演男孩回家后与爸爸的对话。

4、出示教材中“小幽默”《作业》,学生谈谈读了这则小幽默,有什么感受?

三、课后践行

内化感悟

1、任何时候都应该说真话,不撒谎。

2、有的时候不能全讲真话,也有善意的谎言。

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辩论,用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

活动主题二:拍手拉钩不要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守时、说到就做到是守信的表现;

2、学习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为自己不守时或答应别人的事没做到时,会有羞耻感,并努力做到。

3、知道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记在心里,尽力做到,这样,慢慢建立起自己的信誉。

教学过程:

一、课前体验

初步感悟

1、学生说“拉钩、上吊,一百年不变!”并说说在什么情况下我们用这个歌谣。

2、你们说过这样的话吗?当时指的是一件什么事?你做到了没有?

3、学生发言。

4、听故事《宋濂抄书》。提问:宋濂诚信的美德对他有什么帮助?

6、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课中体验

深化感悟

1、在你身边,有没有像宋濂这样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人?请你介绍介绍。

2、介绍形式:1)小组内先交流,代表发言。2)根据故事情节表演。

3、看小品。

4、讨论:小美到底该怎么办?

5、你碰到这样的事情吗?如果你事先答应了别人,可是又忘记了,你是怎么做的?应该怎么做?

6、小结:你想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那就应该播种真诚,真诚地帮助别人,说到就做到,一定会成为大家信得过的朋友。

课后践行

内化感悟

1、假设你碰到了如下几种情况,你该怎么做?(教师出示假设情况)

2、思考:为什么我们有时会忘记自己的诺言?讨论增强自制力的办法。

3、总结办法。

第一单元总第3课时 诚信就在身边 问题探究式

教学目标

1、懂得社会需要诚信,诚信是事业成功的法宝,是现代社会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

2、建立自己的诚信小档案,努力做一个讲信用的人。

3、引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培养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入题:

二、课前初探

初步感悟

活动一:《三鹿奶粉事件》的启示

1、播放《三鹿奶粉事件》相关的视频文件和图片文件

师:这一副副令人心酸的照片,它在警示着我们什么呢? 生:它在警示我们做人要将诚信,否则不但害了别人,还害了自己,最终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师:是的。同学们,这个真实的新闻事件在警示着我们每一个人:如果不诚不信,不但会受到道德的谴责,更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三、课中深究

深化感悟

活动二:阅读课文、畅所欲言

1、学生自由阅读书中的内容。

2、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辩论:

(1)看看哪些是诚实的行为,哪些是不诚实的行为。为什么?

(2)分组讨论,说说。不诚实有什么危害?

(3)交流、总结:不诚实的后果,做了不诚实的事心里会不安、害怕,不诚实只会害人害已。

3、小结:

诚信是金,但在讲诚信时,还应多一份智慧,有智慧的诚信就是与人为善,在咱们中国古代有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叫孔子。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起读:人无信不立

师:你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生:(指名回答)

师:让我们再读读这句话,把这句话牢牢地记在我们的心里。

四、课后践行

内化感悟

活动三:完成书上的“我的诚信档案”。

1、自己评价。

2、同桌之间相互评价。

3、小结:拥有诚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烧一片心空,拥有诚信一片小小的绿叶,可以倾倒一个季节。拥有诚信,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飞溅起一个海洋。同学们,相信诚信的力量吧,它可以点石成金,触木为玉。第二单元总3课时生活体验式《同在蓝天下》(4)

教学目标:

1、通过模拟活动,感受残疾人生活中的不便,了解他们对帮助的渴求;

2、激发学生对残疾人的关爱之情。

活动准备:

了解确定模拟活动的路线以保证活动的实效和安全。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同学们,上节课老师让你们体验闭眼走路,你做了吗?今天这节课先请大家完成一个任务;从这儿(操场)走回咱们的教室。有问题吗?如果要求大家蒙着眼睛从这儿走回教室呢?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1)学生分组,分成“盲人”组和“哑巴”组。

(2)宣布活动要求

“盲人”和“哑巴”两人一组,互相帮助,绕操场一周,回到教室;在整个任务过程中,“盲人”不允许摘下眼罩,“哑巴”不允许说话提示,只能靠动作来提醒。

(3)交流感受

今天从操场走回教室与平时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吗?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当时最希望得到什么样的帮助?

(4)扩展体验

请同学们从老师提供的设计中选择项目进行模拟体验,或是学习组自己设计项目进行体验,感受残疾人的不便:用最写字、单臂穿衣服、单脚走路等。

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你曾经是怎样对待残疾人的?以后遇到需要帮助的残疾人,你能为他做些什么?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关爱他们,因为我们同在蓝天下。第二单元总三课时生活体验式《生活因爱更美丽》(5)

活动主题二

生活因爱更美丽

教学目标:

1、知道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了解常设的社会福利机构和设施。

2、感受、了解社会和人们对老、弱、病、残的关心和帮助。

3、激发学生的爱心,使他们愿意伸出自己的手,献出自己的爱。

活动准备:

联系福利院,并请他们做好相应的准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去福利院了解那里的孩子们的生活,请大家在活动过程中做好以下几点。

认真看一看:看福利院孩子们的生活条件,看福利院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可以自由拍摄照片。

仔细听一听:听福利院的工作人员说说他们一天的工作内容,听福利院的孩子们说说他们最想要的是什么。

尝试做一做:主动为福利院做一件小事,如给孩子喂饭,教孩子们唱一首歌等。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1、说说在福利院自己感受最深刻的所见所闻。

2、谈谈我们能为福利院的孩子们做些什么。

四、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1、办一次宣传专栏:以照片、绘画、作文等形式报道此次活动。

2、探究:我们城区目前有多少这样需要得到帮助的孩子?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方式来帮助这些人?可以进行统计调查,也可以进行个案调查,写出报告。活动主题三:我们的爱心行动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具体的行动来关心帮助弱势人群;

2、在活动中进一步升华爱的情感,体验助人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一)、一句问候,一把搀扶,一份捐赠,一次力所能及的义务劳动„„我们能做的很多很多。献出我们的爱心,伸出我们的双手给老、弱、病、残者以无私的帮助。

(二)、活动一:成立我们的爱心小分队,参加“助残、敬老、帮困”的爱心行动。

1、学生自由组合,给自己的小组命名。

2、汇到组名及成员。

3、说说各组的爱心行动计划。

4、小组汇报。

5、师生集体点评。

6、小结。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一)、活动二:召开“爱心工程金点子竞标会”为残疾人和有困难的人出主意,想办法

1、请同学们就前面提出的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分组进行讨论,寻求解决的办法。

2、教师指导学生把自己不能实践的“金点子”写下来,交给有关部门。

3、验收“爱心工程”。

4、然后评选出“优秀工程”和“优秀工程师”。

(二)、活动三:写爱心日记。

1、学生把自己帮组残疾人的经历,感受写下来。

2、小组交流。

3、小结: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我们要同欢乐,我们要共风雨,我们要珍存同一样的爱。

五、课后践行,深化感悟

引导学生利用报纸、杂志、网络等载体收集相关的图片和文字介绍,学会收集有关

老、弱、病、残者的信息。

第三单元 我的绿色日记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探究家乡水资源的一些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危害,初步树立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发现自己家乡的美,家乡的小河给我们提供着生命之水。

3、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家乡的小河,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一个同学应尽的责任。

4、学习有计划的开展社会调查,搜集、整理信息,撰写简单的调查报告。教学过程:

一、课前体验,初步探究

1、同学交流爱心活动的经历。

2、揭示新课学习。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1、清清家乡水。

教师说一说自己家乡的水的情况。

学生说说自己家乡水的情况。

讨论交流:

水要不要保护?

水变浑浊是什么原因?

2、沿着河边走一走。

河水怎样?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完成p41作业。

板书:我的绿色日记

(一)——家乡的水

第三单元总4课时 活动主题二 我们时刻在呼吸 生活体验式

教学目标:

1、知道新鲜的空气使人尽情愉快,有益于身体健康,我们时刻在呼吸。

2、调查研究,知道保护环境,是我们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3、引发学生对家乡的发展和因此而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初步的思考。

4、进一步培养以合作的方式开展社会调查活动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课前体验,初步探究

1、检查上节课的作业情况。

2、揭示、板书课题。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1、多一点清新,多一点健康。

说说新鲜空气是从何而来?

空气是怎样被污染的?

2、天空是什么颜色。

说说你看到的天空是什么样的颜色?

空气中的其它颜色对我们有什么危害?

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通过调查访问、查找资料,找找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完成下列作业:

我的绿色日记

(二)——我们呼吸的空气

第三单元总4课时

活动主题三

大自然的朋友

生活体验式 教学目标:

1、动植物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宝贵资源,是我们人类生存的朋友,我们要好好保护大自然。

2、倾听大自然的呼唤,学会保护大自然的方法,开展调查活动。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明白保护环境的紧迫性,进一步加强环保意识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1、检查上节课的作业情况。

2、板书新的课题进行学习。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1、听听它们的呼唤。

出示灯片,教师讲解大自然 给我们的一切。

学生讨论说说:吃的、用的、穿的,有哪些来自大自然?

2、水百合花的启示。

学生自学文章p48,思考:水百合花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保护环境,人们行动起来了吗?

在你的家乡有哪些环境问题引起了你的关注?

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到你的家乡各处去走一走,了解一下,写下日记。

我的绿色日记

(三)第三单元总4课时 活动主题四 呵护绿色家园 生活体验式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

教学要求:

1、知道什么是绿色家园,怎样来呵护我们的这个家园。

2、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保护环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教学过程: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1、检查上节课的作业情况。

2、谈话揭示课题。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1、我是环保小卫士。

①、读一读《绿色使者》,思考:

说一说你所知道的绿色使者的故事。

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写一句广告词、画一幅宣传画,为环保做一则广告。

给处理垃圾的人们提点建议;自己想怎样来为环保做贡献?

②、讨论回答。

2、我家的绿色生活。

①、教师讲解绿色生活的情况。

②、学生说说自己家里的绿色生活情况。

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在你的心中,未来的绿色生活是怎样的呢?写写,画画,并写好绿色日记。

我的绿色日记

(五)——我心目中的绿色家园

活动主题一

交通博览会

活动目的:

1、通过班级的“博览会”,展示现代的交通工具或交通设施;

2、让学生学会搜集、整理有关信息;培养参与、合作意识。

活动过程: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1、收集。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查找一下,有哪些先进的交通工具或交通设施。搜集最喜欢的交通工具的模型、照片、文字资料等。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1、分组。根据共同喜好、兴趣,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每一小组通过讨论确定一种交通工具作为展示内容。每组推选一名小组长。

2、布展。每一个小组就确定的交通工具进行全面介绍,在小组长的组织、安排下,拟订布展计划,布置分工合作事宜。

分以下几个方面。

(1)手绘一张图。

(2)自制一个模型:可以用纸折,用橡皮泥或泥巴捏成型,用萝卜、土豆、橡皮、泡沫削成型等。

(3)推选一名讲解员,就该交通工具的特点、优势、应用领域等进行简短介绍,时间不超过两分钟。

各小组进行交流,然后在“交通博览会”上交流小组讨论的内容。

(4)各小组展示的交通工具取一个有特色的名字。

3、参观。可以邀请班上的任课教师,还有外班的老师同学来参观指导绘图和模型。

4、评比。评出最佳绘图奖、最佳巧手奖、最佳口才奖、最佳创意奖和最佳团队奖。

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继续搜集有关资料,还可以以出宣传栏、办小报等更多的形式展示现代的交通工具。第四单元总3课时生活体验式《交通工具知多少》

活动主题二

交通工具知多少

活动目标:

通过学生多途径的调查搜集资料,初步了解海陆空交通工具的发展史以及相关知识,激发他们珍视历史、崇尚科学的热情,培养他们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

活动过程: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1、准备活动。动员学生收集交通工具发展的故事,如蒸汽机的发明、莱特兄弟的故事等,找一找有关原始交通工具的资料、图片等。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1、举办图片展。根据学生收集到的图片资料,布置展览。分海、陆、空交通工具,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海-以人力通过桨、橹、竹篙等工具使船舶前进。(即舟筏时代)-船舶的行进主要依靠自然风对悬挂于船桅上的篷帆的吹送作用为动力。(即帆船时代)-以机械力通过推进装置驱使船舶前进。(即轮船时代)

陆-通过圆木滚动来拖运重物。(即人力时代)-人类以牛、马来驮物、代步。(即畜力时代)-以汽油发动机为动力的四轮汽车。(即动力交通时代)

空-热气球升空。-飞艇升空。-莱特兄弟的“飞行者号”。

2、举行“小小故事会”活动。讲一讲交通工具发明、发展的故事。

3、争当“小小评论员”。评一评谁讲的交通故事最吸引人。

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分小组调查一种交通工具的变化情况,并比较它们在哪些方面作了改进。

活动主题三平安走天下 活动目标:

通过教学,学生已经意识到交通发展带的问题,就要让他们树立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的意识。通过设计一种交通工具,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发挥潜能,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活动过程: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课前听爸爸妈妈讲交通事故的故事。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1、你喜欢什么样的交通工具:

2、想像未来的交通工具应该是什么样的?你觉得交通工具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舒适、材料、动力、环保、节能、速度或其他)

3、你设计的交通工具想要解决哪方面的交通问题?

(1)分组讨论。

生1:无论铁轨是弯还是直,都由两根铁轨组成,这样不是很浪费材料吗?

生2:如果能有不会爆裂的自行车轮胎就好了。

生3:船只害怕大风浪,想个什么办法好呢?

生4:我想发明夜晚司机专用的眼镜。

生5:给空中的飞机加油很麻烦,如果——

4、根据你们的想像设计一种新型交通工具。可以画图,可以用文字说明,还可以用其他形式表现。再给小组设计的新型交通工具取个有特点的名字。

5、小组选出代表向全班介绍本组设计的交通工具的特点和性能,以及为什么这样设计。大家评价哪个小组 的设计最合理、最新颖、最有创意。

三、课后体验,内化感悟。

给你们小组设计的交通工具设计一条广告词,比一比谁的广告词写得好。

第五单元总4课时生活体验式《我们的大中国》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

我们的大中国

活动目的:

1、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会运用比例尺。

2、通过了解同一时间内祖国的东西南北气候、时间的巨大差异,认识祖国地域的辽阔。

3、初步了解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及其相应的位置。

4、通过拼图,加深对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及其相应位置的印象。

活动准备:

1、与我国相邻和隔海相望的国家示意图、细线、直尺。

2、展示同一时间内祖国的东西南北气候、天时的巨大差异的课件。

3、简明中国政区图。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把你了知道的中国的省份告诉大家。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活动一:比一比,算一算。

1、观察示意图,发现比例尺;

2、讨论比例尺的意义;

3、在老师的帮助下,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4、动手量一量祖国最北端乌苏里江到最南端海南岛的图上距离是多少;

5、算一算,乌苏里江到最南端海南岛的实际距离是多少;

6、自行量、自行算。

活动二:比一比,谁的见闻广。

1.展示课件,让学生从时间和气温两个方面直观了解祖国到底有多大。

2.通过课件展示的内容,学生深切感受到“祖国真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想像这么大的祖国存在的各种差异。可以让学生从多方面和角度想像这种差异,如生活习惯等方面。

3.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经历,交流自己了解的祖国各地存在的差异,可以通过具体事例说明。

4.评选见闻博士。

活动三:寻找祖国大家庭的兄弟姐妹

1.出示简明中国政区图。

2.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记忆。

3.小组用本单元学到的知识,设置关于某一省级行政区的问题,其他小组抢答。如:山西属于南方还是北方、与河南相邻的省份有哪几个、我国的边疆省份有哪些等。学生出题时,可以看着地图,形式可以灵活多样。

4.评出最佳问题和最佳答案。

三、课后体验,内化践行。

在地图上找一找我国的主要山脉、平原、高原、河流等。介绍给你的朋友听。

第三篇:四年级思品下册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人教版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1、我们的家乡在(云南)省,简称(云或滇),位于祖国的(西南地区),省级行政中心在(昆明)。北面是(),东面是(),南面是(),西面是()。我的家乡是(),位于云南省(),面积约(3293l平方公里),人口约(396)万人。包括()等民族。我国的第一大岛是(台湾岛),第二大岛是(海南岛)

2、中国的地图像一只(雄鸡),中国有(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车牌的第一个字代表(车辆所在省份的简称)。

3、看地图时,要先看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和(图例)。确定(方向),才能确定地图上某一点的方位;知道(比例尺),才能计算出地图上两个地点之间的实地距离;了解(图例),才能读懂地图上的内容。

3、我国的五种地形是(丘陵)、(山地)、(高原)、(盆地)、(平原)。贵州主要自然环境是(山地)、(高原)。我国的三大平原是指(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4、老家就是我们祖辈长期(居住)、(生活)的地方。贵州的名人有(王若飞)(邓恩铭)等。

5、(重庆市)的白帝城位于三峡的起点,有“(鱼腹城)”和“(诗城)”的称呼。李白的诗(《朝发白帝城》)就是写这里的。白帝庙里有三国人物(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的塑像。

6、四川名人你知道唐代诗人(李白)、宋代文学家(苏轼)、现代国画家(张大千)、现代作家(巴金)、现代史学家(郭沫若)、革命烈士(赵一曼)。

7、在长期共同生活的过程中,家乡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我们就是在这浓浓的(乡音)、(乡情)、(乡土文化)中成长起来。

8、虽然社会的进步已使家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家乡的(老街)和(老屋),仍在静静地诉说着家乡人过去的生活,它们是家乡宝贵的(文化遗产)。

9、我国现存的最大的古代园林是(承德避暑山庄),天下第一关是(山海关),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被誉为(天下第一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福泉有古老的石桥(葛镜桥)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说过“北有赵州桥,南有葛镜桥”的说法。葛镜桥又名豆腐桥,相传是张三丰修建的。

10、我们贵州苗族、布依族的(蜡染)、贵州戏曲活化石(傩戏)和花灯戏等流传久远。

11、中国的传统民居代表:陕西的窑洞、福建西部客家土楼、西南苗家吊脚楼、北京的四合院、江南水乡的民居、云南的傣家竹楼都是有名的老街老屋。

12、地方特色小吃:北京---烤鸭-----、四川-酸辣粉-、南京-盐水鸭-、云南-过桥米线-、沿海地区-海鲜-、东北-小鸡炖蘑菇--。重庆的麻辣火锅。本地的特色菜有(酸汤鱼)(辣子鸡)(烤鱼)等。

13、我国有两个“天池”分别在新疆和吉林省。

14、我名家乡的名胜古迹有:石寨山古墓群遗址 曹溪寺 筇竹寺及五百罗汉 云南贡院旧址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金马碧鸡坊 零关道遗迹 元谋人遗址 滇越铁路 蒙自租界旧址等

15、家乡主要有(铁矿、锡矿、铅锌矿)等矿产资源。

第二单元

1、我们需要的所有物品,不论是农产品还是工业产品都是生产出来的。

2、来自农村,通过(种植)(饲养)(捕捞)得来的是农产品;来自工厂,通过对(原材料)加工而成的是工业品。

3、农业生产受(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因此不同地区人们耕种的农产品种类不同。生活中的农业生产多种多样,包括种植业、渔业、林业、畜牧业和副业。福泉常见的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经济作物有(油菜、烤烟、蔬菜)水果有(梨、葡萄)

5、我国是个农业大国,我国农业的特点是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方式不尽相同。

6、现代化农业的基本特征是依靠机械装备和农业技术,通过-----------、--------,利用-------进行科学种田和科学化管理,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7、农业生产为工业生产,-------、---------及-------等行业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

8、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产力和生产资料的发展,我国农民的劳动条件,生活水平逐步改善,农业生产也向现代化迈进。机械装备、机械化水平和农业技术装备都是现代化农业的标志。

9、行业的分工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的需求不断变化的。

10、我们的生活与-----和------是密不可分的,我们日常生活中需要许多----和-------。

11、俗话说:“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我们可以结合成小组,大家--------,共同-----、------。

12、商品的变化不断满足着人们的----------。同时也会刺激人们不断产生----------。因此,发展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13、劳动工具的改进,使人们的劳动效率提高,劳动强度降低。

14、《锯的故事》说明生产工具的改进来自生活,而创造来自人们对生活的观察和热爱。

15、我们的社会就像一台大机器,每个行业就像机器上的--------,各有各的用处,各个------组合在一起,-----------,机器才能正常运转。

16、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的,他们为社会做出了------,应该受到社的-----。

17、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是依靠----和---,使用-------,施用-------进行精耕细作。

18、农业的现代化离不开------,它使农业的生产效益大大提高,--------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19、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袁隆平。

20、由于行业的不断变化,以及各种行业需求量的不断变化,人们从事的工作也会不断变化。

第三单元

1、一般是指用车、船、飞机等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

2、多种多样的交通工具有飞机、汽车、火车、轮船等。四通八达的公路网、铁路网、飞机航线、船运航线构成了现代交通体系。

3、交通运输不仅需要有交通线路,还需要有交通站点,如汽车站、火车站、机场、港口等。它们连接着不同的交通运输线,集散旅客和货物。

4、常见的运输方式有(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和(管道)运输五种。

5、我们可以从运费、(运送速度)、(运量)、运送物品的特点、运送的(距离)以及实际需要来选择运输方式。

6、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最常用的运输方式还是公路运输。但是铁路运输占有重要地位。

7、为了旅途安全、愉快,人们在乘坐车船时,要提前选择好(出行方式),购买(车船票)。记住(时间)和(班次),到(车站或港口)候车,不携带(化学制剂)、(爆炸物)等危险品,注意乘务员(提示),到站后带好自己的(行李),依次下车。

8、人们利用(管道)把产油区的原油和天然气方便安全地运到其他地方。这种特殊的运输方式叫做(管道运输)。

9、人们常说:“要想富,(先修路)”。道路的(畅通)为经济的发展插上了翅膀。

10、交通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从事()人们的辛勤劳动。良好的交通秩序需要(人们共同维护)。

11、(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让第一架动力飞机飞上了蓝天。

12、随着交通的迅速发展,(交通事故)成为社会一大公害。

13、与过去相比,现在的交通既(方便)又(快捷)。交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新生活。

12、(汽车污染)交通的一大问题,汽车污染主要是指(汽车尾气)的污染,其次是(噪声)。

13、汽车排放的污染物90%来自(汽车尾车排放),因此许多国家制订了控制(汽车污染排放)的标准。

14、(2003)年(1)月(1)日,我国第一列磁悬浮列车在上海运行。它的最高时速可达每小时(400)千米以上。

15、21世纪人类理想的交通工具是(磁悬浮列车)。它是一种在一条由磁力牵引的特殊轨道上滑行的列车。这种车既环保又节能。

第四篇:05学年四年级下册思品教案

第四章 土地养育着我们

〖单元目标〗

态度:形成热爱和珍惜土地的情感,崇尚劳动,感激、尊重农业和农业劳动者的态度。

能力:能够对简单的农业知识进行探究;通过体验,形成简单的劳动能力。

知识:了解农业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农业文明的发展历程,知道科学技术改变着农业以及现代农业的发展。

主题一 人们在土地上耕耘

引导课 餐桌上的发现 〖教学目标〗

1、了解食物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是维持生命的最基本需要。

2、帮助学生引发思考,产生了解食物来源的愿望。

〖教学准备〗

教师应对当地的饮食、菜肴和食物构成及特点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并且知道这些食物、菜蔬的来源以及与土地的关系。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我们每个人天天都要吃饭,吃饭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需求之一。从今天开始,我们将探究我们每天的饮食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2、全班探究活动。“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们每天主要需要哪些食物。”请学生观察教科书第2~3页的图画,以谈话的方式进行全班交流:画面的餐桌上都有哪些食物?

讨论:“我们这里主要出产哪些食物?”“你平常喜欢吃什么?”

阅读豆博士的话,并明确:食物是保护和维持生命的基本需求。即食物是每个人正常生活离不开的,是必须满足的需求。

3、小组讨论。观察并阅读本页图画周围乐乐和小文的话,分小组进行讨论:“通过实例说明我们每天吃的食物都是从哪里来的。”然后交流汇报。

4、阅读妞妞的话并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明确:人要维持正常的生活,每天都离不开食物,我们所需要的食物都是来自土地、河湖、海洋,来自养殖。

5、布置课下的调查和思考:“食物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家庭作业〗

1、向家长了解自己家一周的食物量(可以分为粮食、蔬菜、肉蛋、水果等)大概有多少。

2、具体了解这些食物的来源(如生长在哪里,是树上结的、土里生长的,还是„„)。

3、将第1、2项调查的结果记录下来。

课题1 萝卜的故事 〖教学目标〗

1、以萝卜的生长过程为例,体验农业劳动的过程。

2、了解农业的收获与农民收入及生活的关系。

3、形成尊重农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情感和态度。

〖教学准备〗

教材展示的是萝卜的种植和收获,但教师应对本地区主要的农作物(或蔬菜)从种植到收获的生产过程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对本地区各农时相应的农业劳动有比较清楚的了解,以便使教学与本地区的生产、生活情况相一致。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同学们回家以后,了解了自己家经常吃的主要食物,有的同学还了解了这些食物的来源。现在请几位同学简单介绍一下。”

2、上一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人们要维持正常的生活,每天都离不开食物,我们所需要的食物大多是在土地上通过劳动获得的。但是,人们是怎样通过农业劳动从土地上取得收获的呢?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虎子和爷爷是怎样种萝卜的吧。”

3、组织学生阅读有关本课题的七幅图画,通过讨论或谈话的方式知道:

第一幅图画是播种。在烈日下,按照一定的间距,爷爷用镐刨坑,虎子在弯腰把萝卜种子点在坑内,并把坑用土覆盖好。

第二幅图画是间苗。因为播种的时候,每一个穴位里都要撒几粒种子,种子发芽以后,每个穴位里都会长出一撮萝卜苗,但是不能够任其生长,因为那样萝卜就长不大。所以要拔掉幼弱的萝卜苗,只保留一棵最健壮、长得最大的幼苗,这叫做间苗。

第三幅图画是除草。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杂草也会随着长起来,并且和农作物争夺土壤里的水分和养料。为了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尽管天气非常炎热,虎子和爷爷仍然必须在烈日下给萝卜松土和除草。

第四幅图画是给正在生长的萝卜培土。萝卜只有在疏松的土壤里才能够越长越大,因此在萝卜的生长过程中,要给萝卜周围培土。

第五幅图画是灌溉。水是农作物生长的命脉,所以爷爷要注意给萝卜灌溉,保证萝卜生长所需要的足够水分。

第六幅图画是收获。收获的时候是用镐把土刨松,这样把萝卜拔出来的。

第七幅图画是在获得了好收成以后,虎子和爷爷有了收入,精打细算地把收入用于日常生活。

4、阅读课文。学生讨论:为什么人们从收获中留下自己需要的以后,要把剩余的部分拿到市场上卖掉?为什么收获的季节是最开心的季节?

5、阅读教科书中“虎子家卖萝卜的收入和支出账目”。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虎子家为什么要用卖萝卜的钱买这些东西?”通过讨论帮助学生明确,在账目中,虎子家购买了象棋、球鞋、老花镜、食用油、电灯泡等日常生活用品,这些东西都是自家不能够生产的,但又是生活中非常需要的。所以,用卖萝卜的收入买回这些用品,用于日常生活。剩余的钱存到了信用社。

对照虎子家的劳动收入方式,讨论:和自己家的收入方式有什么不同?自己的父母是怎样通过劳动来维持家庭经济来源的?

6、总结。教师肯定学生的讨论成果,并概括出农民在土地上生产食物是十分辛劳的,农民们通过他们的劳动得到收成,用于维持他们的生活。〖家庭作业〗

在家长的支持和指导下,学生选择合适的时节,在自家种植少量的蔬菜,体验从种植到收获的全过程,感受劳动的愉悦。

课题2 从种植到收获 〖教学目标〗

1、了解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农业生产的周期长,在农业生产中要遵循“不违农时”的规律。

2、了解我们祖先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二十四节气。

3、了解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的特点,不同的地区适宜种植农作物有一定的规律,知道“橘生淮南则为橘”的道理。

4、形成尊重农业劳动,为我们祖先认识自然规律的伟大创造而自豪的态度。

5、知道我国地域辽阔,发展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农产品的品种和数量都十分丰富,从而产生自豪感。

6、知道土地为人类奉献着丰富的食物,保证着人类的生存,从而对生养我们的土地产生由衷的敬意。

〖教学准备〗

1、教师对本地区主要的农作物(或蔬菜)从种植到收获的农时有比较清楚的了解。

2、准备日历(应同时标注有公历、农历和节气)、中国政区图及用于标注的相关农作物的图例。

3、教师搜集与本课题内容有关的资料。

〖教学活动及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上一节课,我们从虎子讲述的‘萝卜的故事’中了解到,从每年3月初种植到5月底收获是萝卜最佳的生产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好的收成。这是为什么呢?

2、解决问题讨论。学生阅读本课题第一段的课文,讨论:光照和温度有什么关系;光照、温度和农作物的生长有什么关系。得出“什么季节适合种什么农作物,有着一定的自然规律”的结论。

3、教师讲解。“我们的祖先按照自然规律,按照季节的变化确定农时,总结出一年里的二十四节气。你听说过这二十四节气吗?”组织学生阅读本课题的第二段课文和表格,明白表格中的冬小麦、玉米、黄瓜的种植、生长和收获的节气是固定的,知道“每年的寒露之前要把冬小麦播种完毕。入冬的时候,小麦已经离地有一寸高了。经过漫长的越冬期,小麦到来年春季返青,然后拔节生长,孕穗、扬花、灌浆,初夏时节成熟,小满到芒种之间的时间里,各地就会陆续开镰收割冬小麦了。玉米一般在清明前后播种,到秋季成熟收获;也有晚玉米(俗称麦茬玉米)是在收割后的麦田里种植的,经过三个月的生长,秋季成熟收获。黄瓜在每年的春分至谷雨时节之间种植,立夏起逐渐开始采摘上市。”

二十四节气和我们平常使用的公历是有固定联系的。例如,春分是每年公历的3月21日,夏至是每年的6月22日,秋分是每年的9月23日,冬至是每年的12月22日,每年的变化不大。公历是根据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运动关系制定出来的,农历的二十四节 气和公历的这种固定联系,说明了我们的祖先是多么的了不起。

二十四节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什么时候要换单衣、夹衣和棉衣,什么时候要铺凉席,什么时候妈妈要腌菜,什么时候放暑假和寒假等等,都是和节气有关的。而每年的“大寒”这一节气之后,就到了我们盼望的春节了。

4、教师小结。朗读并学习背诵二十四节气歌谣,布置家庭作业。〖家庭作业〗

1、结合日历,熟悉二十四节气,了解二十四节气和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2、了解一种农作物的来历。

学生对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观察学生是否具有对祖先伟大科学发现的自豪感。

第二课时

1、导入:农作物的种植不仅和季节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一个地方并不是什么都能够种植或出产的。比如我们每天吃到的食物,商店里出售的食品、蔬菜、水果,并不都是我们这里生产的,有的是本地出产的,有的是从外地运来的。

2、全班讨论。阅读教科书第9页的课文,讨论:“你知道哪些农作物生长所要求的土壤、气候是不同的?”通过交流知道,有的农作物喜欢温度高、强光照,像水稻、甘蔗等;有的农作物喜欢温暖,像小麦、棉花;有的农作物喜欢沙质土壤,像花生;有的农作物对土壤和气候条件的要求并不高,像玉米等杂粮在很多地方都能够种植。

阅读中国政区图,通过政区图上的图例了解主要农作物在我国的分布。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南方几乎不生产小麦?水稻在北方也有,可是为什么要少得多?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哪些因素是最重要的?

通过探究知道:

(1)小麦——喜欢在温暖、干旱的环境中生长,温度太高就会疯长枝叶,不容易结穗。南方太热、潮湿,不适合小麦的生长。

(2)水稻——和小麦的习性完全不同,喜欢温度高、强光照,喜欢生活在水里,所以南方种植得多。北方虽然也有种植,但必须抓准农时,不然天气转冷,到了霜降,水稻的籽粒还没有成熟,就不会有收成了。

(3)小麦、棉花喜欢温暖和强烈的阳光,我国中部及新疆部分地区具备这样的气候条件,所以有着广泛的种植。

(4)水稻、甘蔗等农作物喜欢温度高、强光照和充足的雨水,所以在我国南方种植得比较多。青稞适应高寒条件,所以只在西藏和青海地区有种植。

(5)水果——对阳光和水的要求都比较高,我国中部和南部的沿海地区以及新疆具备这样的条件,所以这些地方有出产。

(6)玉米等杂粮对土壤和气候条件的要求并不高,因此在很多地方都能够栽种。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农作物的生长需要适当的条件,其中光照、温度、水、土壤等条件是最重要的。由于土壤、气候条件的不同,农作物有着不同的地域分布,有着一定的规律。讨论:“我们这个地区适合种植哪些农作物?”“我们每天吃到的食物、商店里出售的食品,哪些是本地出产的?哪些是从外地运来的?”

3、探究活动。观察教科书第10页图画所出示的小麦、玉米、甘蔗、大豆、苹果、花生等农作物,并讨论:“这些粮食、蔬菜、水果最早是从哪里来的?”通过讨论明确:现在人类种植的粮食、蔬菜和水果等农作物,都是人类从野生的植物物种中经过漫长的年代,通过选育、驯化培育出来的。

4、阅读与总结。阅读教科书第10页的课文,引导学生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家庭作业〗

了解商店和市场出售的食物、蔬菜和水果中,哪些是本地出产的;为什么本地区适合种植这些农作物。

课题3 妞妞的困惑 〖教学目标〗

1、了解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所造成的危害。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准备〗

1、在课前,布置学生调查了解:

(1)每天食用的蔬菜、水果、茶叶等农产品中有没有残留农药,这些残留农药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2)我们每天都要吃饭,面对蔬菜、水果、茶叶等农产品中的残留农药,我们怎么办。

2、在课前,教师可以收集一些纯天然、无污染、无公害标志的农产品包装。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我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粮食、蔬菜、水果、茶叶等农产品。可是,由于这些年来,在农业生产中大量地使用化肥和农药,使得许多农产品中都有残留农药。对此,生活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这也就是妞妞的困惑。

2、全班讨论。观察和阅读教科书第11页的图画和课文,教师提问学生:“我们只是普通的消费者,面对蔬菜、水果、茶叶等农产品中有残留农药,我们怎么办?”帮助学生通过讨论知道,要购买有绿色农产品标志的商品,购买有纯天然、无污染、无公害标志的农产品。

出示课前收集的纯天然、无污染、无公害标志的农产品包装:你在超市、商店见过这类农产品吗?家长有没有买过这类农产品?

3、探究讨论。“对于豆博士提出的问题,也就是妞妞的另外一个困惑,应该怎么办呢?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通过讨论知道,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农药和化肥固然有利于增加农作物的产量,但会使土地里的盐碱越来越多,土壤越来越硬,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从长远来讲,反而会影响农作物的收成。而且,会在农产品中造成农药成分的残留,人吃了这样的粮食、蔬菜、水果、茶叶等,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农业生产既要保持增产,又要防治病虫害,最好的方法就是尽量使用天然的有机肥料,也叫“农家肥”,像河泥、塘泥、人畜粪便、绿肥、炕洞土等等;遇到病虫害,尽量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像利用大量的七星瓢虫消灭蚜虫,利用赤眼蜂防治棉铃虫,这也叫做用“以虫吃虫”的方法进行防治。这样我们就可以吃上纯天然、无污染、无公害的放心粮、放心菜、放心水果了。

4、教师小结。概括讨论中的要点,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了解有QS标志的放心食品。

主题二 在希望的田野上

课题1 从传统到现代 〖教学目标〗

1、了解在长期的传统农业生产实践中,人类发明了简单的农具,这些农具是人手的延伸,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体现了人类的智慧。

2、初步了解从传统农业到现代机械化农业的变革过程,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发生了飞速的变化。

3、通过体验,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形成崇尚劳动、崇尚劳动者的态度。

〖教学准备〗

1、搜集本地区常用的简单农具的资料,既可以是文字、图片等文本资料,如果有条件,也可以准备一些小农具实物。

2、让学生调查本地区经常使用哪些简单的农具,使用这些农具有什么好处。

3、让学生调查近年来本地区农村在农业机械化发展方面的资料。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农作物的生长不仅依靠自然规律,在从种植到收获的过程中,重要的是还要依靠人们的辛勤劳动,为此,人类发明了各种各样简单的农具。这些农具都是人手的延伸,是人类的伟大创造。正像教科书第12页第一段课文中所说的那样:这些看似简单的农具,设计都非常巧妙,蕴含着科学的道理,它们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劳动的效率。所以,这些看似简单的农具,其实都凝聚着劳动者的聪明才智。

2、观察活动。通过教科书第12页的五幅插图,探究:这些是什么农具?是做什么用的?使用这些农具有什么好处?。

3、体验与交流。根据调查成果交流:本地区经常使用哪些简单的农具,使用这些农具有什么好处?

4、阅读讨论:人们把农业生产称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叫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农业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体力消耗大,是很辛苦的。所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人们并没有满足于使用简单的手工农具和使用畜力耕作,而是不断发展、不断变革的。看第13页的课文和插图,并思考:这四幅插图反映了农业生产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生产效率有什么变化?

5、教师总结:农业生产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衣食之源。人类从双手采摘开始了农业劳动,后来人类学会了种植与收获,从徒手劳动到发明简单的手工农具,从依靠人力、畜力发展到现代农业机械化,无不凝聚着劳动的力量,凝聚着劳动者的智慧,凝聚着劳动者的伟大创造。

〖家庭作业〗

回家使用一些简单的农具;收集现在农业机械的资料。

课题2 劳动者的创造 〖教学目标〗

1、知道四川的都江堰和新疆的坎儿井是世界上古老的水利工程,至今还在农业生 产中发挥着巨大的效益,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2、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力量,形成崇尚劳动、崇尚劳动者,为我国古代农业文明而自豪的态度。

〖教学准备〗

有关四川都江堰和新疆坎儿井的资料。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劳动者在农业生产中创造了从简单手工工具到现代农业机械的伟大成就。其实劳动者的创造还远不止这些,下面我们去参观瞻仰一下我们祖先的伟大创造吧!

2、阅读讨论。阅读教科书第14页的课文,讨论“农业生产中的‘靠天吃饭’是什么意思?”启发学生们明确,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如果水的来源主要依靠自然降雨,不可能那么及时,不可能尽如人愿,或旱或涝,没有定数。农作物收成的好坏,完全受自然降雨的控制,人们形象地把这种农业叫做“靠天吃饭”。如果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完全由人利用灌溉来控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于是自古以来劳动人民就注重兴修水利,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所以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3、探究活动一。观察和阅读教科书第14页有关四川都江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探究“都江堰是怎样发挥作用的?”通过探究知道:岷江经常洪水泛滥,2000多年前,秦朝的李冰父子率众修建了都江堰。利用建在江中的“鱼嘴”“飞沙堰”“金刚堤”对岷江进行“三七分水”,平时七成水流进内江,用于保证浇灌成都平原的田地;三成水从外江流走。遇到岷江发洪水,利用鱼嘴附近的闸门进行“倒三七分水”,三成江水流进内江用于灌溉;七成水从外江泄洪,使得成都地区旱涝保收,造就了一个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直到今天都江堰仍在继续为人类造福,所以都江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我们为祖先的伟大创造而感到骄傲。

4、探究活动二。观察和阅读教科书第15页新疆坎儿井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探究“在新疆干旱少雨地区,为什么要利用坎儿井地下暗渠来运输和使用天山雪水?”通过探究知道:新疆地处我国西北部,干旱少雨,天山上融化的雪水太宝贵了,如果在地表流动,会很快地从干涸的土地上渗漏掉,或被强烈的阳光蒸发掉。所以,新疆古代的劳动人民创造了在戈壁滩上运输和使用水源的地下暗渠工程——坎儿井。正是有了坎儿井,才可以减少水的损失,以便用到最需要的农田里,正是这一古代就创造出来的节水灌溉工程,在因为干旱而草木不生的戈壁滩上,才创造了一个个神奇的绿洲。

5、教师总结。

〖家庭作业〗

把你学到的告诉家长。

课题3 科学技术改变着农业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现代农业生产的新成就。

2、了解科学技术提升和改变了农业生产单纯依赖自然的局面,大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

3、知道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发展中的农业大国,解决了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的吃饭问题是我国农业对世界的重大贡献。

4、简单了解我国农产品的进口与出口情况,以及我国与世界的农业交流,增强国际理解

5、形成对我国农业充满希望和憧憬的发展态度,确信我国农业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农业科技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教学活动及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了现代农业中有关农业机械化的情况,大量农机具进入农业生产以后,省时、省力,大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减轻了农业生产的劳动强度。除此以外,农业科学技术使农业生产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2、阅读与介绍。欣赏和阅读教科书第16页袁隆平院士的照片和文字,并讨论:“你们知道袁隆平院士的事迹和他培育出的杂交水稻吗?”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介绍袁隆平院士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做出的贡献,使学生知道袁隆平院士的科学研究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粮食生产水平。进一步讨论:“袁隆平院士科学研究的成果增产了那么多粮食,顶得上增加了多少田地、多少劳动力呀,这说明了什么呢?”(科学技术具有巨大的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欣赏并阅读教科书上玻璃日光温室、无土栽培技术的照片及文字,并讨论:“在严寒的冬季,你们吃过哪些新鲜可口的夏令蔬菜?你们知道这些蔬菜是在哪里种植出来的?你们知道无土栽培技术吗?以生菜的无土栽培为例,说一说怎样进行无土栽培的生产。”

欣赏并阅读教科书有关网箱养殖、规模化禽蛋养殖、现代化饲养牲畜的照片及文字,并讨论:“你知道这些生产方式吗?说一说这些生产技术有什么好处?”

延伸性讨论:“你还知道哪些现代农业生产方式?”

3、教师总结: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并应用到农业生产上,才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为我们的生活提供着越来越丰富的优质农产品。

第二课时

1、导入:前面我们了解到,改革开放的中国已经迈进了现代农业的门槛,科学技术又为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向着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大踏步地前进。我国的农业不仅为我国,同时也为世界做出了伟大贡献。

2、阅读与讨论。教科书第18页的课文,理解这段课文中的两个要点:(1)我们伟大的祖国用只占世界七分之一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吃饭问题,免除了饥饿;(2)我国有4.7亿人口从事着农业劳动,我国与世界各国进行着农产品的交流。

“中国的农产品满足了我们本国的需要,为什么还要出口到世界各地?”通过讨论知道,我国既出口农产品,也进口农产品;把我们出产的优质农产品销往需要这些产品的国家和地区,也从国外买进需要的农产品,这就是世界上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和贸易往来。

3、小组探究。按照教科书第19页的提示,指导学生分小组读图,查找一下我国出口哪些农产品,主要出口到什么国家和地区;我国主要进口什么农产品,是从世界哪些地方进口的。“你们见过或吃过什么样的进口水果、奶制品、畜产品等农产品?”然后 组织学生指图讨论。同时参考阅读教科书第18页的“我国出口的主要农产品及数量”统计图和第19页“我国进口的主要农产品及数量”统计图。

4、发表与交流。

(1)各小组进行识图汇报和交流,同时还可以边汇报,边组织学生在世界地图(挂图)上标注我国出口和进口农产品的情况。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到:我国的稻米、生猪、蔬菜、水果等农产品远销到日本、非洲、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同时我国还从北美洲购进小麦、柑橘等农产品,从南美洲购进小麦、可可、香蕉、咖啡等农产品,从大洋洲购进羊毛,从非洲进口咖啡,从欧洲进口牛皮、奶制品等农产品。

(2)学生汇报见过和吃过的进口水果、奶制品、畜产品等。这主要是指市场上经常可以见到的进口农产品,例如:泰国香米,美国柑橘、提子,荷兰奶粉、雀巢咖啡、吉百利巧克力、澳毛制品等。

5、教师总结: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伴随着人类悠悠几千年的历史,农业生产一直在不间断地发展着,是劳动者在从事着农业生产,是他们的创造不断地发展着农业,是科学技术大大加快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家庭作业〗

调查活动:在家长的带领下,从商店、超市等地方了解有哪些进口的农产品,这些农产品是从哪个国家进口的。

主题三 农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课题1 农业孕育着文明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埃及、古希腊、古代中国的文明起源于农业文明,知道农业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了解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在人类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对土地的崇拜、丝绸文化和茶文化。

〖教学准备〗

1、收集世界古代农业文明的资料。

2、搜集有关我国农业文明的资料。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我们已经知道了,既然人类早期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是从农业生产开始的,那么世界人类的早期文明当然也就必然是在农业的基础上孕育和发展起来的。

2、阅读与讨论。欣赏教科书第20页古埃及的历史图画、古希腊的陶器和第21页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的照片,并讨论“这些画面告诉我们什么?”通过讨论知道:古埃及人民在4000多年前犁田种植农作物的生动景象,造就了尼罗河流域发达的农业,享有古代世界谷仓的美誉。壁画中反映了古埃及发达的农耕、种植情景。古希腊陶器上的图画反映着古希腊很发达的耕作、种植农业,由于古希腊地处欧亚大陆交界地带,所以古希腊的农业文明对欧洲和世界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地处北京中山公园的社稷坛,又名“五色土”,取华夏大地上五种颜色的土壤供奉在社稷坛上,表明我国古代对土地的崇拜。旧北京还设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和蚕坛专门进行供奉和祭祀,说明 由于农业提供着人类的衣食之源,对农事的崇拜足以证明我国的古代文明源于农业,而正是这种高度发展的华夏古代农业文明,对世界的发展曾经做出过杰出的贡献。

3、全班探究。阅读教科书第20页老师的话、第二段课文和豆博士的话,思考并讨论:“为什么古埃及、古巴比伦和我国古代,都创制了历法?这些历法各有什么特点?”通过讨论知道:“古埃及、古巴比伦和我国古代为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都创制了历法。种植农作物必须了解气候和季节的变化规律,因此历法的创立是为了农业发展的需要,是农业文明的成果。”古埃及的历法是太阳历,是现在公历的前身;古巴比伦历法的特点是月和星期的划分;我国的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把农业生产和农事活动安排进历法,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4、自由讨论。让学生展示他们搜集到的资料,并结合书上的图片、资料一起讨论。“你知道中国的丝绸和茶叶吗?知道中国的丝绸和茶叶对世界产生的影响吗?”通过讨论明确:丝绸和茶叶是中国古代品质最好、外销数量最多、最具中国特点的农产品。中国大量的优质丝绸、茶叶,通过丝绸古道远销到西亚和欧洲,把中国古代的丝绸文化和茶文化传播到了世界。

“你见过用丝绸制作的服装和饰品吗?你知道丝绸是用什么制成的?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丝绸的事情?”通过讨论知道:“养蚕在我国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相传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前,我国人民就已经开始种桑养蚕了,悠久的养蚕业促进了丝织业的发展,丝绸以其质地轻柔、美丽、穿着舒适,成为我国历史悠久、质量最高的纺织品。千百年来,丝绸不仅美化着我国人民的生活,而且走向世界,为我国带来了崇高的声誉。”

“你的家人有饮茶的习惯吗?你知道有哪些饮茶的习惯和风俗?”通过讨论知道:“茶是地地道道的中国饮料。我国茶的发展历史悠久,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和黑茶(沱茶、砖茶),有很多著名品种。喝茶的习惯也很多,像中国茶道、喝功夫茶等。”

5、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就本课题的学习,采访父母和长辈,加深对丝绸文化、饮茶习惯的了解。

课题2 寄托着希望的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农业文明在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文化,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文化。

2、了解农业文明在人类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节日文化。

3、了解由于农业的地域性差异,各地所形成的饮食文化也各有特色。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本地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民俗的资料。

2、收集各种饮食文化特色的资料。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的发展,我国的丝绸文化、茶文化早已名扬世界。其实我国的农业文明成就还有很多。比如,在农业生产发展的漫长历程中,人们创造出许多习俗、节日,形成了多彩的节日文化。

2、阅读与探究。阅读教科书第22页的课文,思考并讨论“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与农业生产的发展有什么关系?”通过讨论知道:春节是辞旧迎新的节日,庆贺已经过去的一年圆满过去,新春伊始,祈盼着在即将到来的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春天即将过去,初夏已经来临,农作物即将进入旺盛的生长阶段,一年里农村最为忙碌的三夏阶段即将开始,人们庆贺端午节。农历八月中秋,月亮最圆,许多农作物也进入或者即将进入收获时间,人们庆祝丰收,欢庆团圆,度过美满的中秋佳节。

“我们这里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有什么民俗?你能说出这些民俗的含义吗?”

3、阅读与讨论。欣赏教科书第22~23页的图片,了解藏历新年及彝族、白族等西南少数民族欢庆火把节的风俗,并讨论:“你还知道我国的少数民族有什么节日与农业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讨论知道像白族的三月街、维吾尔族和回族的古尔邦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苗族的芦笙节等少数民族节日与农业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阅读和欣赏教科书第22~23页的课文和照片,了解“世界上许多国家、许多民族的传统节日都和农业有关”。例如,感恩节有吃火鸡大餐的风俗,感谢大自然的赐予;日本人过年有打年糕的风俗,意在年年高高,庆祝丰收,祈祷丰年。

4、阅读与讨论。“我们知道,由于农业有地域性的特点,各地的农产品是不一样的。因此各地的饮食习惯也就有所差异,产生了不同的饮食习惯,并且逐渐形成了风格迥异、色彩斑斓的饮食文化。”阅读和观察教科书第24~25页的课文和照片。组织学生讨论:“你还知道各地的饮食有什么特点?”“各地饮食文化有不同的特色,原因是什么?”通过讨论知道:“各地的饮食品种有所不同,是因为各地的农产品不一样,这就是俗话所说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而且各地的饮食在口味上也有很大的差别,像俗话所说的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就是各地的气候条件和出产的农产品不一样,造成了各地的饮食习惯上口味的差异。”

阅读和观察教科书第24页的课文和照片。知道我国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传统美食,像傣家的竹筒饭、蒙古族的手抓肉和涮火锅、新疆的馕和烤羊肉等,并进一步拓展讨论:“你还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风味食品?为什么少数民族也会形成各自的美食风格?”通过讨论,学生应该认识到第24页上方课文中所讲述的道理。

“我们这里有什么居住和饮食文化特色?”

读和观察教科书第25页的课文和照片,并讨论:“为什么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的居住和饮食是不同的?”通过讨论明白道理仍然是第24页上方课文所提到的“由于气候、土壤等地理环境不同,生产出的农产品也就不同,因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饮食习惯”,形成了不同的居住和饮食文化特色。

5、教师总结:强调农业文明的特点,节日、饮食、居住等等,都与农业生产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家庭作业〗

采访父母和长辈,加深对本地的居住、饮食习惯和特色的了解。

课题3 做豆腐 〖教学目标〗

参与制作豆腐的全过程,体验与农业有关的制作,体验劳动的过程,分享通过劳动得到的愉悦。

〖教学准备〗

1、提前用清水泡发好适量的黄豆,准备好制作豆腐所需要的工具设备。

2、农村学校可以准备小石磨、豆包布、锅灶、柴草、卤水或石膏、小竹筐;城市学校可以准备豆浆机、豆包布、铝锅、炉子、卤水、石膏或凝固剂、小塑料筐。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准备。阅读教科书第26页的课文,激发学生们参与制作的热情。

2、分工。在开始制作前,教师对学生进行明确的分工,以便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并且使劳动过程井然有序。

3、制作。制作过程中,教师指导,注意劳动安全。

注意在“过包”(也就是过滤出豆腐渣的工序)的时候,最好过滤两次。点豆腐的环节,卤水要稀释,点的时候要稍慢一点,不要一下子把豆腐点“老”了,要做到“老”“嫩”适度。

〖家庭作业〗

把大家制作的豆腐均分,让学生用清洁的容器把分得的豆腐带回家,邀请家长一起品尝并分享同学们的劳动成果。

第五章 穿越时空的生活

〖单元目标〗

态度: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留心观察和探究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变化,体验社会进步与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养成尊重劳动及劳动者的积极态度,初步学会以积极健康的方式进行生活。

能力:能够通过简单的观察、调查和体验等活动,锻炼和提高调查=探究及搜集资料的能力,学会讨论与合作。学会正确地辨别良好的生活方式。

知识:了解通信及交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了解不同传媒方式的特点,知道不同传媒方式在人们的生活中的作用。

主题一 通信技术与我们的生活

课题1 不断更新的通信家族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学会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比较完整地了解通信技术的变化与发展,体会科技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2、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在通信领域中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进而感受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3、渗透有关通信基本礼貌的教育。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就教科书所呈现的通信技术做一些准备,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有关文字或图片资料,也可以将资料库的内容复印给学生。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本单元的学习可以从教科书第28页的单元导读图开始。提问学生:什么 是通信?通信在人们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引导学生理解:人们共同生活、劳动,需要交流,但有时距离很远,需要通过专门的方式和工具才能交流。鼓励学生用具体事例说明,比如战争时要了解前方战况,亲人分离时互通情感等等。

2、布置任务。请学生欣赏教科书第28页的单元导读图。提问学生,是否去过电信博物馆?如果有学生去过,请他向同学们做介绍。或者由教师介绍,电信博物馆介绍了许多通信技术(方式或工具),从古代一直到今天最先进的电子的。教科书上的同学们参观了博物馆,搜集了不少资料并且向其他同学做了介绍。今天,我们用另外一种方式来了解通信家族。同学们将模拟电信博物馆的讲解员,从教科书中(第28~33页)选择一种通信技术(方式或工具),向大家介绍。

明确要求:

(1)所介绍的应当是教科书上呈现的通信技术。

(2)要说明这项技术的具体使用方式及特点,最好能够联系实际进行。如电话,过去是不是很普及?现在呢?普及前人们是怎样打电话的?与电报和信件相比,电话的优点和缺点又是什么?现在的电话有许多特殊功能,是什么?怎样用?

再如烽火台,中国古代什么时候开始利用烽火台?它的最大优点是什么?

(3)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介绍,并且将讲解、表演、图片、实物等方式结合起来进行。

3、小组准备。按照学生意愿,令所选择的通信工具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组成一组。教师巡视并且给予帮助,将自己事先准备好的资料提供给学生。

4、教师小结。就巡视时发现的问题提醒学生,告诉学生,许多他们今天不太熟悉的通信技术,家长们却知道许多,可以把小组准备时遇到的疑问向他们请教。同时,建议每个小组在下次课前至少共同准备一次。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抽时间检查学生准备情况,并且给予提醒督促。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30页小文的日记,然后告诉学生,今天的活动,我们将在教室里参观电信博物馆,相信同学们会像小文一样大有收获。

2、讲解活动。按照上次课及课后的准备,每个小组向全班介绍一种通信方式。教师可以在每个小组介绍之后,组织其他学生提问题,与讲解者进一步交流。

3、全班讨论。通过同学们的介绍,我们对通信家族有了许多新的了解,并且认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通信家族在不断发展变化着,出现了越来越先进、方便、快捷的通信工具。朗读教科书第33页的课文,请学生思考,并且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回答乐乐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规范自己在类似情况下的行为,减少不文明、不礼貌的言谈举止。

4、教师小结,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给想念或很长时间没有联系的一位亲友打个电话,把问候带给他,并提醒学生要注意礼貌。

课题2 信的旅行 〖教学目标〗

1、了解一封信从寄出到收到的几个主要环节,体会邮政人员在其中付出的辛苦,从而萌发尊重他们及其劳动的情感。

2、学会正确地书写信封,了解关于寄信的一般常识。

3、了解通信中的一些规则,养成自觉遵守通信规则的意识和行为。

〖教学准备〗

1、教师在课前准备几个用过的信封(上面必须写清收信人的邮政编码、详细的通信地址、姓名,寄信人的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

2、让学生了解自己家的通信地址和邮政编码以及学校的通信地址和邮政编码。

3、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在通信过程中都有哪些不文明的行为。〖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教科书第35页通过四幅照片为我们展示了一封信从寄到收的几个主要环节,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都有哪几个环节?同桌之间可以相互交流一下。

2、“刚才有些同学提到,一封信从寄到收要经过邮局叔叔、阿姨分拣信件这一过程,那谁能说一说,他们是依据什么对信件进行分拣的呢?”请学生自愿回答,教师将正确的答案写在黑板上。(信封上的邮政编码,可以讨论一下编码规律,本地区的邮政编码等。)“在课前,老师走访了邮局的工作人员,听他们讲,由于有些粗心大意的人忘记写邮政编码,或有些人根本不知道写邮政编码,给他们的分拣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我们在座的一些同学可能也不太清楚应该如何书写信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信封的书写方法。”

3、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几个用过的信封,找几名学生说一说,信是寄到哪里的,邮政编码是什么,收信人是谁,这封信是从哪里寄出的、邮政编码是多少,以丰富学生对书写信封的感性认识。请学生默读教科书第34页男老师的一段话,边读边记寄信的要求(要用国家统一规定的标准信封),以及书写信封的格式,并对学生进行提问,教师随机将几个要点记在黑板上。

4、待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布置学生填写教科书第34页的空白信封,并相互检查自己填写得是否正确。学生填写的收信地址和发信地址既可以是课前了解到的家庭地址或学校地址,也可以是其他地区的地址,教师可依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5、请学生将从家长那里了解到的有关在通信中不文明的行为讲给大家听,全班同学针对这些不文明的行为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1、填写教科书第37页的“我的发现”。

2、利用周末的时间,请父母带自己到邮局观察和感受邮政工作者的劳动。

课题3 绿衣使者 〖教学目标〗

1、了解邮政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养成尊重他们及其劳动的积极情感。

2、了解通信是人们相互之间进行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是联系人与人之间情感的 纽带。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积极情感。

〖教学准备〗

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标准信封及一张面值80分的邮票,并了解一位自己最想念的亲人或朋友家庭所在地的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上次课,老师请同学们利用周末的时间,到邮局实地观察一下邮政工作者的劳动,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介绍给大家,也可以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2、全班讨论。请学生欣赏教科书第38页的照片和说明文字。教师提问学生:“通过观察,同学们对我们这个地区邮递员的工作已经有所了解,但对于其他地方邮递员的工作可能还是比较陌生的,教科书向我们展示了一些地方的邮递员,你们了解他们那里的地理环境吗?他们一般使用的交通工具是什么?除此之外,你们还想了解些什么呢?”在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参与,如果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出现了意见不一的情况,教师要加以引导,但决不意味着将现成的答案告诉他们。

3、个人制作。“邮递员用辛勤的汗水为千家万户送去了温暖,教科书第39页呈现的三幅照片分别反映了边防战士、老人、莘莘学子在收到盼望多时的来信时的喜悦和激动的心情。你们可以想像一下,如果你收到了一封非常想念的亲人或朋友的来信,你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我想,你的亲人和朋友也一定会非常想念你,给他写一封信,向他介绍你的近况,并向他表达你的思念之情。我想,他在读到你寄给他的这封信时,一定会感到很惊喜。”

4、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搜集反映目前农村道路交通状况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主题二 路在脚下延伸

课题1 路,越走越宽 〖教学目标〗

认识和了解我国日新月异的道路建设的发展变化,感受道路建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进而体会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教学准备〗

寻找一位能够为学生介绍本地区道路状况变化的老教师。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教科书第40~41页的几幅图画、照片和文字,为我们展示的是各种各样的道路对人们的生活所产生的影响,请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这些道路你们熟悉吗?和我们所生活地区的道路一样吗?在我们生活的地区,最常见的是哪种道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道路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2、专题报告。请老教师为学生介绍本地区道路的发展变化。突出先后的差别,以 及对于本地区生活的影响:生产、商业、文化、旅游等。

3、全班交流。报告后,教师鼓励学生就本地区道路情况向报告人提出问题,相互交流。

4、教师小结。让学生对报告人表示感谢,教师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1页老师的话。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1、向家长介绍从报告所了解的内容。

2、任选一种本地的特产或目前本地较为常见的商品,向家长或其他成人了解其在运输过程中都采用何种交通工具,与过去相比,有着怎样的变化。

课题2 四通八达的交通 〖教学目标〗

1、认识和了解我国道路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2、通过新旧对比,增进热爱新中国的感情。

3、体验道路与人们生活及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1、教师了解本地区销往全国或国外不同地区的产品。

2、几份全国交通图,最好是铁路、公路、航线都有,而且比较大的。

3、注意建设中的铁路的情况,以及本地区最近的道路建设情况。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通过上次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到了我们这里道路的发展。今天,我们将在更大范围内认识道路和交通。请学生朗读第42页的课文。

2、探究活动一。请学生对比教科书第42页和第43页的两幅铁路图,并观察第43页的两幅统计图。问学生从中能够发现什么。

与解放前相比,铁路最突出的变化是什么?(线路和长度增加得非常显著,1949年前分布极为不均衡,西部完全没有铁路。)

正在建设中的铁路有哪几条?从哪里通向哪里?(参见教科书第42~43页的分布图。)

以1999年为例,利用统计图计算一下与1949年相比,铁路和公路分别增加了多少倍。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讨论公路和航线的发展。

3、探究活动二。同学们已经了解到,无论是我们生活的地区,还是整个新中国,道路建设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科书第44页,虎子告诉我们他家乡的萝卜随着道路的发展走向了全国。其实我们这里也有许多产品通过各种道路走了出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些产品是怎样走出去的。

教师向学生介绍橘子,以及它们都销往哪里。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一份全国交通图。让学生研究,从家乡将这些产品运出去应当利用什么交通工具,通过什么路线。

教师可以按不同方向,限定各个小组的目的地和交通工具。

4、小组发表。每个小组向全班介绍自己的运输路线。

5、教师总结。对完成任务较好的小组给予表扬,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1、阅读教科书第45~46页的文章“路在心上”。

2、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课题3 可敬的养路人 〖教学目标〗

1、了解养路工人的工作对于道路通畅的意义。

2、了解建设者的劳动及其辛苦,养成尊重他们及其劳动的积极情感。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将“路在心上”作为家庭作业布置阅读,然后在课上组织学生讨论。

2、小结:这篇反映真人真事的介绍十分感人,能够使学生理解建设者的奉献与人格。

课题4 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通过对丝绸之路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我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萌发其爱国之心和民族自豪感。

2、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古代文明。

〖教学准备〗

1、让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2、与小组数目相同的较大的地图、尺子。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请学生朗读和欣赏教科书第47~48页的课文及图片,然后提出问题:“丝绸之路对大多数同学来说是比较陌生的,有些同学可能以前通过广播电视、书籍杂志对它大致有所了解,课前,老师也请同学们去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下面我们就分小组进行交流,小组内的每个同学都要把你搜集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介绍给组内的其他同学,每个小组还要对这些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并推举一名同学向全班做介绍。”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根据事先掌握的小组讨论的情况,将每个小组介绍的重点随机写在黑板上,并着重帮助学生明确丝绸之路的具体位置。

4、小组探究。具体步骤:(1)教师分发给每个小组一张地图,请学生在上面找一找丝绸之路的大致位置。(2)在地图上任选一段丝绸之路作为测量对象,量一量这段丝绸之路在地图上的长度是多少;依据比例尺,换算出这段丝绸之路的实际长度大致是多少。(3)根据事先了解到的当时车辆运行或骆驼行走的速度,测算出走完这段路大约需要多长时间;如果现在重走丝绸之路,可以运用哪些交通工具,所需要的时间又是多少。

5、教师小结:道路建设的飞速发展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极大地节省 了时间。通过学习,同学们对丝绸之路已经有所了解,可是你们知道吗,在我国历史上还有一条海上‘丝绸之路’呢!教科书第48页为我们做了简单的介绍,请同学们看一看,读一读,对其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和了解;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在课下做进一步的探究。

6、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向周围的人了解他们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是什么。

主题三 多姿多彩的传媒世界

课题1 怎样看电视 〖教学目标〗

1、学会处理学习与看电视的关系。

2、懂得怎样有效、合理地看电视。

3、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4、提高调查、发表和探究能力。

〖教学准备〗

走访、调查周围的人喜欢看的电视节目。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在课前,老师请同学们走访、调查了生活在你们周围的人喜欢看的电视节目都是什么,下面就请同学们讲一讲,调查的对象是谁,他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按照不同的类别写在黑板上。待学生回答完毕后,进一步引导学生:“看来,由于年龄不同、兴趣不同,人们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也是不同的。例如,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与你们的父母喜欢看的就会有所不同,也曾因此而产生矛盾。在看电视的时候,你们与父母常常因为什么问题闹别扭?当你与父母因看电视而产生矛盾的时候,你是怎样做的?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和办法吗?

2、全班交流。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3、探究讨论。“刚才有很多同学都提到,同学们经常会因为自己贪看电视而受到父母的责怪。在教科书第53页有一组画面,请同学们来说一说,它反映的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如果像他那样,会产生哪些危害呢?”待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53页下方的课文。

4、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将课上所学的内容向家长做介绍。

课题2 荧屏前后 〖教学目标〗

1、了解电视节目的制作需要荧屏前后许多工作人员的努力。

2、萌发对电视工作者及其劳动的尊重。

〖教学准备〗

1、如果有条件,可以请电视工作者在课上与学生一起交流。

2、了解电视节目制作的一般过程,绘制出简单的流程图,并了解在电视节目中,主持人、播音员和其他工作者的人员比例。

3、模拟活动的相关道具。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从教科书第50~51页的导读图开始,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多姿多彩的传媒世界。教师提问学生:“在这幅导读图中,有两幅画面表现的是全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地看电视的情景。我想问一问在座的各位同学,昨天晚上谁看了电视,看的是什么电视节目?”请学生自愿回答。“每一个电视节目凝聚着许许多多电视工作者的心血、汗水和智慧,都是荧屏前后许多电视工作者共同劳动的结果。”教师引出课题并写在黑板上。

2、小组讨论。你们最喜欢的电视工作者是谁?有谁知道,在一个电视节目中,除了需要主持人、播音员以外,还需要哪些工作人员,还需要做哪些工作?电视节目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3、全班交流。

4、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每人从书中搜集一个故事,并准备讲给大家听。

课题3 书报——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教学目标〗

1、知道书籍、报刊和杂志是学习和生活的良师益友。

2、养成读书看报的好习惯。

3、形成健康的阅读兴趣。

4、学会在书报杂志中获取有益的知识和信息。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把自己喜欢看的书带到学校来。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大众传媒’这个词,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大众传媒’?在这些传媒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就是书籍、报纸和杂志了。它们不仅可以给我们带来知识、信息和快乐,而且还可以永久地保存,便于我们随时翻阅。所以说,书报是我们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2、故事会。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人讲一个从书上看到的故事,然后每个小组推选出一个故事,准备向全班做介绍。

3、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把自己推选出来的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

4、教师总结。如果你们愿意,可以把自己的藏书拿到学校来,建立一个班级图书角,与班上的同学分享,让我们班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更多的好书。

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1、完成教科书第57页的“读后感”。

2、收集近期的各种报纸。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1、收集近期的各种报纸杂志,特别是少儿类和科普类的。

2、准备剪报本、剪刀、胶水。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报纸、杂志和图书有什么不一样?

2、全班交流:我家订了什么报纸或我看过什么报纸?我最喜欢的报纸是什么?哪些信息是从报纸上获得的?报纸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哪些帮助?

3、剪报。首先介绍剪报是一种学习和积累知识的好方式,然后介绍剪报的分类和剪贴技巧。

一是要学会选择,选择自己有用的或感兴趣的题目做剪报;一份剪报应当围绕一个题目进行制作;

二是剪报时要把报纸的名称和出版日期同时剪贴,或者写清楚,以便查证 三是注意顺序,或按时间排列,或按内容性质、按来源排列; 四是注意美观,根据剪报的大小进行配、插、折、压处理;

五是注意剪报道德,公用或他人的报纸,未经允许不得随意用来剪报。让学生自己制作剪报。根据情况,可以个人制作或小组制作。

4、教师总结。鼓励学生订报、看报,并养成剪报的好习惯,同时也要强调剪报的道德。

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1、请家长欣赏自己的剪报,或者向他们介绍自己小组的剪报。

2、自定题目,制作一份剪报。

课题4 电脑网络——我的新伙伴 〖教学目标〗

1、了解网络对于个人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意义。

2、知道网络的两面性。

3、了解如何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网络。

〖教学准备〗

有网络教室的学校可以在网络教室上课,无网络教室的学校可以借用一台电脑在课上演示;农村学校如果没有电脑,教师应多收集一些有关电脑网络的资料。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在大众传媒中,除了广播、电视、报刊、书籍之外,近些年来,又出现了一个神奇的新伙伴,谁知道是什么?(引出电脑网络,并板书课题)我们班的同学谁家里有电脑?有谁接触过电脑网络?谈谈你们对电脑网络的感受好吗?

2、探究讨论。在黑板上写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个题目。让学生以自由发言的形式,说出电脑网络都有哪些积极的功能和作用。对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有哪些帮助;有哪些消极的作用,如去不安全的网吧、上不健康的网络、玩内容不健康的游戏、随便结交朋友,这些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有危险。

3、演示活动。演示内容重点展示电脑网络的现代化功能以及对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帮助。

4、阅读与讨论。阅读教科书第58~59页的文字和图画,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到,网络虽然能够为学习和生活提供帮助,带来乐趣,但是如果不能有效地自我控制,也会影响学习和身心健康。与同桌讨论:(1)怎样在电脑网络中安全、有效地获取知识和信息;(2)怎样才能避免掉进“网络陷阱”。

5、制订公约。在讨论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引导学生制订公约,并举行签名仪式。

第六章 为了安全健康地生活

〖单元目标〗

态度:形成珍爱生命的态度,树立安全意识,懂得对自己的安全负责,体验健康文明对人们生活的意义,尊重为了人们安全健康而工作的人们,初步养成关心公共健康文明的态度和热爱生活的情感。养成文明习惯。

能力:掌握自救自护的方法,能够自觉遵守安全规则,通过调查、体验、讨论等活动探究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知识:懂得安全、健康、文明生活的基本常识。

主题一 生活中的交通与安全

课题1 我们身边的交通事故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了解本地区交通事故发生的情况。

2、感受交通事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伤害。

3、进一步学习制定调查方案。

〖教学准备〗

1、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渠道(父母、邻居、亲戚)了解交通事故发生的状况,特别是本地区的状况。如果有学生提出去交通部门,教师应当尽量给予帮助。

2、教师到本地区交通部门了解有关交通事故发生的情况,制作类似教科书上的统计图表。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教师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60~61页的导读图。在这张图上,你看到了什 么?画面为我们展现的是怎样一种景象?我们居住的地方和这张图所呈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尽管人们居住的地区各有不同之处,但无论是繁华城市,还是偏僻乡村,人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安全健康地生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六单元——为了安全健康地生活。

2、全班讨论。教师出示交通事故图看了这张图,同学们有什么想法?

3、阅读讨论。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62页的课文和“近十年来交通事故发生次数和死亡人数”的统计图及“在交通事故中不同年龄死亡和受伤的人数”的统计图。

教从“近十年来交通事故发生次数和死亡人数”的统计图中你看出了什么?(交通伤亡人数逐年上升。)“在交通事故中不同年龄死亡和受伤的人数”的统计图中,你了解到什么?(16~25岁、26~30岁年龄段伤亡人数最多。)

4、探究讨论。交通事故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影响?(生命结束、身体上的伤害、感情上的痛苦、经济上的损失。)

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多的交通事故呢?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认识交通设施问题、交通指挥问题、交通规则问题等。)

5、小组准备。教师布置调查任务:就上述各个方面,调查本地区的交通设施。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制定调查计划。

课题2 为了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和学校附近交通设施的设置情况,并知道它们的作用。

2、尊重交通警察及其交通管理人员所付出的劳动。

3、掌握报警的方法。

4、对交通设施设置不合理的状况能提出建议。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上节课,大家就交通事故的发生进行了讨论,对发生事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课下同学们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调查同学们有哪些发现?

2、发表与交流。引导学生将汇报的重点放在交通设施的设置对于交通安全分别起哪些作用、都发现了哪些新的交通设施等方面。

3、全班讨论。对比教科书中出示的交通设施与我们住家和学校附近的交通设施有哪些不同?体现了什么?学生阅读教科书第64~65页后予以回答。

4、阅读讨论。通过观察、采访你了解到交通警察的工作都有哪些内容?他们是怎样保障行人和车辆的安全的?

交通指挥中心是做什么的?电子警察指的是什么?遇到或发现交通事故时,应该怎么办?拨打122报警电话时,要讲清什么?(要尽可能简要地讲清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过程、车辆损坏和人员伤亡情况等。)

5、交流与建议。在调查过程中,你有没有发现交通设施设置不合理的地方或缺少设必要的交通设施的地方?

6、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家庭作业〗

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对家庭或学校附近的交通标志进行调查,并做记录,制成图片。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课题3 人人都应该懂得的“道路语言” 〖教学目标〗

1、通过实地调查和课堂学习能辨认各种常见的交通标志,并正确理解它们的含义。

2、了解一些过去不太熟悉的交通标志和国外的交通标志。

3、在认识交通标志的活动中,进一步内化和深化有关交通安全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教学准备〗

1、检查学生完成调查和制作交通标志的情况。

2、教师搜集一些本地区没有的交通标志,以及一些国外的交通标志。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为了行人和车辆的安全,除了有交通设施的保障和交通警察的指挥外,还有哪些保障措施?你观察过道路上的各种交通标志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和讨论交通标志。请同学们朗读教科书第66页课文。”

2、小组准备。你们都发现了哪些交通标志?它们的颜色和形状有什么特点?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3、发表与交流。各小组或个人展示调查结果。将图片张贴在黑板上,并说明它代表的意思。

4、设计活动。通过调查学习,同学们也许对交通标志有了新的认识,有了更好的想法。请你们把这些想法设计成交通标志。既可以个人完成,也可以与同桌合作共同完成。

5、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调查行人和车辆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

〖家庭作业〗

1、调查行人和车辆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

2、收集或设计交通安全用语。

课题4 珍爱生命 遵守规则 〖教学目标〗

1、知道一些交通规则。

2、知道遵守交通规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初步形成珍爱生命、自觉遵守规则的态度。

3、初步运用统计的知识,说明人们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1、检查学生的调查情况,并适当地进行督促。

2、教师就交通规则及本地交通现状做比较充分的准备。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交通安全设施越来越完备,交通警察为维护交通的通畅和安全指挥交通,辛勤地工作着,可是,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的交通事故发生?

2、阅读讨论。你知道哪些交通规则?行人、乘车人应遵守哪些交通规则?结合教科书第69页的四幅图片进行讨论。

3、小组交流。以“我们身边的交通隐患”为题,对课前的调查结果进行整理,综合小组同学的调查结果,准备向全班汇报。

4、全班交流。各小组简单汇报。

5、全班讨论。

什么人会发生交通事故?看一看铁路工人叔叔是怎样说的。

许多人不守规则,他们是怎样想的呢?(引导学生看书,看一看我们身边有没有类似的现象发生。)

你有过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吗?你是怎么想的? 这样一些想法的危害在哪里?

6、教师小结。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完成教科书“我们的约定”。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些学生模拟活动需要的简单道具。

〖教学活动及过程〗

模拟体验:参照教科书第72~73页,做“我们一起遵守交通规则”的游戏。教师为学生分配角色,请他们分别扮演交通警察、车辆、行人、交通标志、交通设施等不同的角色。教师事先应画好场地。此外,还可以邀请一两位交通警察参加,教师要为学生制作一些必要的简单卡片或模型,如红绿灯、方向盘、各种车辆、交通标志等。

〖家庭作业〗

1、给家长讲一讲今天活动的内容。

2、调查自己所在地区曾经发生的火灾,以及发生的原因。既可以向周围的人了解,也可以走访社区、消防队,查找资料。

主题二 为了防止火灾的发生

课题1 无情的火灾 〖教学目标〗

1、了解火灾的严重危害。

2、知道火灾发生的原因。

3、初步具有防火意识。

〖教学准备〗

了解本地区最近发生的火灾及发生的原因、损失等。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74页,并提问他们看了这幅照片有什么感受,是否看见或听说过着火的事情。

2、阅读讨论。阅读教科书中有关火灾发生的报告和统计图,火灾发生的报告和统计图告诉了我们什么?

关于火灾,我们需要研究的内容有很多,今天我们研究的内容是火灾发生的原因。

3、全班讨论。根据课下了解的情况和教科书第75页的“火灾原因调查报告”,讨论火灾发生的原因。

4、探究活动。教师就报告中提到的原因提问学生,如电熨斗、电视机,吸烟等,起火灾的原因。

5、教师小结,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向家长了解有关火灾和防火的事项。

课题2 当火灾发生时 〖教学目标〗

1、知道火灾发生后社会各部门是如何做出反应的,知道灭火是一项多方面协作配合才能完成的工作。

2、了解消防队员的工作,萌发对消防队员的敬意。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当接到火灾发生的报警时,有哪些部门是参与救火的?它们各自的任务是什么?

2、讨论与讲解。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79~81页后进行讨论。消防指挥中心接到火警119报警电话后,要迅速通知离火灾最近的消防队下达灭火命令,需要迅速通知公安、医疗、环保、救护中心、煤气站、自来水公司等。

消防队要在60秒钟内将消防车开出消防队,拉响警铃,尽可能快地赶到火灾现场,抢救被困人员,同时要尽可能快地找到消防栓进行灭火。教师在讨论中穿插一些知识:有些火灾是不能用水来灭的,比如由电、油、气或其他化学物品引起的火灾,需要专门的灭火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灭火器材也在不断更新。

救护中心尽可能派出救护车,进行必要的现场救护,尽快将伤员送往医院。煤气公司应关闭通往火灾区域的煤气管道,以免煤气爆炸引起更大的火灾。自来水公司需要接通高压水管道,供消防队灭火使用。

发电厂要切断火灾区域附近的高压线路,以免引起电路瘫痪。总之,只有各个部门协作配合,才能及时灭火,并将火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3、全班讨论。你对消防队员工作怎样看?他们的职责是什么?面对熊熊大火,消防队员是怎样做的?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82~83页,引导他们感受消防队员在救火时 所表现出的奋不顾身的精神。

4、教师小结。概括讨论要点,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向家长介绍今天在课上学习的内容。

课题3 防患于未然 〖教学目标〗

1、树立防患于未然的意识,懂得预防火灾要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2、知道哪些是生活中的火灾隐患及防火措施。

3、知道在火灾中保护自己的自救和逃生的方法、技能。学会在火灾中保护自己和寻求帮助。

4、了解消防设施的种类及作用,懂得爱护消防设施。

5、巩固绘制平面图的知识和技能。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了解当火灾发生时自救的方法,尤其是小学生能够掌握的。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阅读讨论。阅读教科书第76页的课文。什么叫防患于未然?上次老师布置大家向家长了解有关火灾和防火的事情,同学们有什么收获?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76页的三幅图片,你家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吗?家里或其他地方还有哪些火灾隐患?(未熄灭的烟头、煮饭菜时忘记关火、放烟花炮竹时不慎等。)

哪些地方应该特别注意防火?(粮库、森林、木材加工厂、家具店、加油站、煤气站。)

什么时候应该特别注意防火?(冬季、节假日。)哪些措施可以增强人们的防火意识,提高人们的防火能力?(告诉人们火灾的危害、在公共场所张贴有关宣传品、学习一些消防知识。)

3、全班讨论:“一旦发现火灾,作为小学生应该怎样做?”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在此处特别强调,少年儿童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未成年人不能救火是国家的法律规定,因为未成年人还没有足够的能力。一旦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受到伤害,是国家和社会最惨重的损失,在一切灾难面前首先是要被保护的。当然,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该尽快拨打电话报警。

怎样报警:阅读教科书。教师应向学生强调,拨打119电话是免费的,但平时不能随便拨打。

怎样自救:本课题的重点之一是让学生学会一些正确的、切实可行的自我保护和逃生的方法。

还有哪些自我保护和逃生的方法?(不能走电梯、不能跳楼、要走安全通道等。)

4、小组活动。制定消防设施调查计划,强调下次课要绘制消防设施分布图,因此调查时应当仔细观察,最好画下草图。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1、检查和督促调查活动的完成情况。

2、详细了解各种消防设施的作用。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检查学生在上次课上学过的自救方法。

2、小组准备。让各小组把自己的调查结果画成平面图。教师提醒学生充分利用以前学习过的地图知识与技能,画出某一场所的平面图。对于调查范围比较大的居民区或其他场所,画图会比较困难,因此可以只画局部。

3、小组汇报。各小组要按调查计划介绍调查地点、时间,消防设施的种类、数量、安置地点。

4、探究活动: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哪些消防设施,它们有什么作用?

它们有什么主要特征?(一般为非常醒目的红色,有说明字样,以便引起人们的注意和起到警示作用。)它们通常安放在什么地方?(在不同的场所,如道路、公共设施、居民住宅等有不同的消防设施。水井多设在建筑物内,安全通道多设在建筑物的一侧或室外。)

我们应当怎样对待这些消防栓?为什么?(这些消防栓是在火灾发生时才启动的,平时要保护好它们,紧急时才会发生作用。人人都有责任爱护消防设施,平时不能随意搬弄它们。在消防设施的附近不能乱堆杂物,要让出防火设施位置。否则,灭火设施不能及时启动,会使火灾蔓延;安全设施不能及时启动,会妨碍人们撤离。)

“在调查消防设施的分布时,有没有消防设施被损坏、破坏,一些地区尤其是居民区有没有消防通道不通畅、不利于逃生的现象?对此,请提出你的建议。”

教师提示学生,生活中有很多火灾的隐患,如楼道、阳台堆满杂物,堵塞通道等,让学生参考教科书中学生做的调查报告,向家长或邻居提出建议。

5、教师小结。布置家庭作业。

主题三 走进健康文明的生活

课题1 学会安全自护 〖教学目标〗

1、懂得安全是健康生活的基本保证。

2、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3、了解自我保护的常识。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安全自护的事例及可行的办法。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走进健康文明的生活”。那么,什么是健康文明的生活呢?健康文明的生活包括很多内容,其中,要想健康文明地生活,最关键的是需要安全的生活。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交通安全、防火安全,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其他一些不安全的“隐患”,如果不注意和加以防范,将会造成伤害。安全是健康生活的保证。因此,这节课我们首先要学习的是“学会安全自护。

2、探究讨论。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84页,并提问学生:“教科书上呈现的这些情景你遇到过吗?这些情况在你身上发生过吗?滑楼梯扶手、进施工现场、在电线 附近晾晒衣服可能会产生什么不良后果?生火的家庭不安装煤气风斗行吗?应该怎样做?除了这些,你知道生活中还存在哪些安全隐患呢?后果是什么?你能举出这样的事例吗?怎样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一旦发生了应当怎么办?”

3、全班交流。以“我给同学提个醒”为题进行交流,提示同学安全自护。这部分内容可以采用自由发言的形式进行,教师应注意把握和引导。

☆周围没人的时候,不要长时间在公共场所,如公园、校园停留。☆不要在夜晚逛公园,不要独自在偏僻的小路上行走。

☆如果被人抓住,应当竭力叫喊;假如叫喊没用,应当想办法脱身、溜走。

☆要记住自家的电话和住址,以及父母的电话号码和工作单位的地址。不要把电话号码告诉陌生人。

☆不要搭乘陌生人的车,不要跟陌生人走。

☆不要贪小便宜,不要接受陌生人给你的食品、礼物。☆独自在家时,不要擅自开门。

☆如果遇到不良少年或坏人的威胁、勒索钱物,就把自己的钱物给他。等脱离危险以后,立即告诉父母、老师,或拨打110报警电话。

4、模拟表演。阅读教科书第85页,并按照书上的三种情境,让学生分成小组,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

5、阅读与讲解。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86页“法官阿姨的忠告”,并在图上按要求做出标记,目的是让学生懂得身体的哪些部位是他人不能触摸的,需要自己加以保护的。

教师小结。

〖家庭作业〗

请家长观看自己在教科书第86页图上所画的标记,并征求他们的意见。

课题2 感受健康的生活

〖教学目标〗

1、知道健康生活的概念和内容。

2、体验健康文明的生活,初步养成向往健康文明生活的态度。

〖教学准备〗

师生搜集反映自己或他人健康生活的照片。〖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业余时间你最喜欢做什么?

2、探究讨论。“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哪些属于健康文明的生活?”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87~88页,“这样的生活你经历过吗?你喜欢这样的休闲方式吗?你觉得什么是健康文明的生活?”

就你的所见所闻,你还知道哪些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哪些是不健康、不文明的生活方式?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会带给你什么感受?不健康、不文明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危害?

3、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制定体验活动计划,为体验一次健康文明的生活做准备。学生可以按居家远近进行分组。计划应当包括体验的内容、地点、时间等。建议体验地点应在居家附近,时间可以是休息日。小组要共同商量体验的内容,选择一项 可行的且大家都愿意进行的健康的活动内容,也可以是一项有意义的游戏。

4、全班交流。各个小组发表自己的体验活动计划,对于不适宜之处,师生要提出修改建议,并进行适当的点评。

5、教师小结。概括讨论要点,强调体验活动应注意安全。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1、利用休息日,按计划实施各小组的体验活动,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2、利用上下学或外出活动的时间,观察公共场所中的文明与不文明的现象,并做记录。

课题3 创造文明的环境 〖教学目标〗

1、知道文明的环境要靠大家共同创造和维护。

2、感受文明的环境是大家共同的需要。

3、能够区别文明和不文明的行为,并能为维护健康文明的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准备〗

学生完成家庭作业。〖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检查前面学习过的火灾中的自救方法。

2、发表与交流。请各小组汇报本组健康生活方式的体验活动,特别要讲述自己的感受。汇报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教师概括:“同学们的亲身体验使大家进一步了解了什么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它给我们每个人的身心带来了怎样的快乐和享受。文明的社会、文明的生活、文明的秩序是健康生活的重要保障,而这种文明的环境要靠我们每个人去创造。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创造文明的环境’。”

3、阅读与讨论。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89页的内容,并提问学生:“四幅照片上的人在做什么,所展示的行为和文明的环境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清除小广告,你认为随意张贴小广告是文明的行为吗?为什么?为什么要参与扫雪,它说明什么?‘一米线’是做什么用的?(以免排在后面的人看到前面人的密码、姓名、存款数字等,保护个人的安全和利益。)为什么不能随意乱扔废弃物?”

4、全班讨论。“为了拥有一个健康文明的环境,你都做过哪些事情?你发现班里的哪些同学做过哪些文明的事情?我们还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学生观察和阅读教科书第90页的三幅图画及文字,并提问学生:“你经历过或看见过这种现象吗?你有什么感受?在生活体验中你还发现了哪些文明或不文明的现象?你有哪些感受,有什么好的建议?”

5、教师小结:每个人在公共场所中,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仅要想到自己,也要想到他人。如果每个人都能够想到他人,努力去建设文明的环境,那么,在这种环境中,就会使人感到舒适、愉快,社会就会变得更加文明而美好。希望每一位同学,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在公共场所中做一个文明、有教养的小公民。布置家庭作业。

第五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思品教案

四年级下册思品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一课:我的家乡在哪里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

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重点难点:能够认识自己的家乡,并能够正确地向别人介绍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

知道思念亲人,想念家乡,是爱家乡的表现。

教学准备:中国地图、宁夏省地图。学生准备彩笔,剪刀胶水、信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问:听听这首歌描写了什么?

二、谈话引导,导入。

是啊,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家乡在你的眼里是怎样一个地方?

在同学们的眼里,家乡是美丽的,也是可爱的。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都怀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每个人都热爱着自己的家乡。

今天,就让我们先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三、看地图,找家乡。

指名学生,问:你的家乡在哪里?

用“我的家乡在()省()市()县”填空说话。

2、出示中国地图,“让我们一起来找找自己的家乡”。以一人为例,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找找家乡所在的省和省会城市。

说一说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

四、全课小结

第二课时

一、上节回顾

二、新授

1、小组合作,找一找家乡。

2、游戏:“12345,你的家乡在哪里?”“在这里,在这里,我的家乡在这里。”

3、老师这里有几位小朋友一下子找不到自己的家乡,请大家帮帮他们。

4、竞赛:老师缩小地图的范围,请大家自己找找家乡,比一比,看谁找得快找得准。

三、找家乡,画家乡。

1、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小地图,在地图上把自己的家乡所在省份剪下来,然后贴在彩色纸上。

2、说说你对家乡的了解。

3、用手中的笔在贴画的四周画上一些美丽的图案,把自己的家乡打扮得更美丽。

4、学生上台展示。

四、遐想:二十年后的我。

一转眼,你长大成人了。你会为家乡做点什么?

你对家乡会有一种怎样的感情?

五、小结

教学反思:

第二课

家乡的美景 家乡的人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4、家乡的美丽和家乡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家乡人的努力分不开的。鼓励学生为家乡做贡献。

教学重点: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教学难点: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从而建立为家乡的发展作贡献的思想感情,明确现在应该做些什么。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我的家乡》录象及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

2、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3、课前搜集家乡的相关资料:图片、故事、歌曲或戏曲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欣赏《我的家乡》的录象。

2、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3、思考: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 ?

4、交流: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

二、演一演,猜一猜。

1、启发谈话: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乡?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

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

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

三、画一画,评一评。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如:街道、公园、树林等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出画面上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

3、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

4、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5、师生共评最佳创作奖。

四、说一说,唱一唱。

1、教师首先讲一个关于家乡的故事,你了解为家乡做贡献的有哪些人吗?

2、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事?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的小故事。

4、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歌曲或戏曲,表演给同学们看好吗?

5、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照片、文字等资料,并与同学交流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资料。

五、小结

第二课时

一、上节回顾。

交流: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

二、新授

1、启发谈话: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

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

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

三、评议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

3、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

4、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5、师生共评最佳创作奖。

四、说唱。

1、教师首先讲一个关于家乡的故事,你了解为家乡做贡献的有哪些人吗?

2、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事?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的小故事。

3、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歌曲或戏曲,表演给同学们看好吗?

4、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照片、文字等资料,并与同学交流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资料。

五、活动:我是小导游。

教学反思:

第三课

浓浓乡土情

教学目标:

1、考察和了解家乡的文化艺术,认识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艺术,感受家乡的可爱,激发热爱家乡之情。

2、探索家乡文化艺术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从而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

课时安排: 四课时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电子课件(1)各地区不同民族风情的画面,(2)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

2、教师准备

3、学生准备家乡的相关资料。(文字、图片、音像)

第一课时

调查活动

1、学生分成几个考察小组,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解家乡文化中的不同方面。

2、通过观察家乡人们的一些生活现象(文化艺术),提出思考的问题。

3、根据收集的资料,按类别归类整理并写出调查报告。

第二课时

课堂学习

一、师生互动,引入话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教师用不同的方言向大家问好。

问:请同学们说一说,刚才老师讲话中,你感觉哪一种话听起来最熟悉?

师:是啊,听着家乡话我们倍感亲切!“少小离家老大还,乡音无改鬓毛衰”这一诗句道出了每一个人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一股浓浓的乡土情,尤其那是身在异乡的人,听到家乡话,更会感到格外的亲切与温暖。

师:同学们,我们同是家乡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家乡的文化艺术。

二、了解家乡文化渊源

师:那你们知道家乡文化艺术是怎么形成的吗?

课前老师请同学们进行了了解,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个别学生介绍,教师询问他是怎样了解到的,对于他的学习态度、精神给予肯定和鼓励)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沿着历史的长河去追溯家乡文化的渊源。

(播放课件:家乡文化史)

师:从刚才的这一段资料片中,你了解到什么,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师:勤劳智慧的家乡人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生活、劳动,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并一代一代地继承发扬下来。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又是什么样呢?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成了活动小组,分别对我们家乡的音乐语言、舞蹈、戏曲及手工艺品等艺术进行了考查,要求大家制作一份《我眼中的家乡文化艺术》宣传册,大家都准备好了吗?好,现在我宣布,家乡文化艺术节现在开始。第三课时

课堂表演

一、上节回顾

二、新课学习

三、家乡文化节活动

师:下面,我们举办一个家乡文化节活动,各小组准备一下,分别展示具有家乡特色的文化艺术。

1.家乡语言艺术展示。(以说、唱的形式展示)

2.家乡音乐艺术。

师:我们家乡的语言说起来干脆有劲,我们家乡的歌曲唱起来也是嘹亮动听。课前老师进行了认真的搜集,找到了一首歌曲,就是根据家乡音乐中的一种加工创作的,老师今天把它带到课上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感受它的魅力,好吗?(播放:有特点的家乡歌曲)

师:大家听后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我们家乡还有哪些音乐艺术呢?谁能给我们再展示一段?

(学生展示活动)

3.家乡戏曲。

A、学生先介绍。

B、教师播放家乡剧片段。学生谈感想。

4.家乡的手工艺品。

A、生展示照片、图片,并配以解说以及学生自制的手工艺品。

B、师:感谢这些同学,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精美的手工艺品,看得我眼花缭乱。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件我自己做的手工艺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我做得当然比较的简单,现在就让我们随着摄像机的镜头一起去瞧一瞧民间艺人的杰作吧!(出示手工制作的录像)

C、师:这么多的工艺品,你喜欢吗?家里有吗?(体会,人们在生活中创造了美,这美又装点了人们的生活。)

5.家乡舞蹈。

师:我们的家乡人不仅心灵手巧,还能歌善舞。现在谁来给我们展示家乡的舞蹈艺术。

A、学生介绍家乡的舞蹈种类。

B、播放摆手舞的场面。

C、师生共同感受愉快的摆手舞。

师:我发现,好多同学都被这热烈的场面所吸引,被这欢快的舞蹈所感染,家乡的孩子们,来,让我们一起溶入家乡的音乐,一起跳起家乡的舞蹈吧!

四、交流体会,升华情感。

第四课时

办一份“家乡手抄报”

一、师:今天,通过学习交流,我们看到了勤劳朴实的家乡人,他们乐观向上,辛勤耕耘,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家乡文化艺术,让我们赞叹,让我们佩服。我想,你们一定有许多的想法,有许多的问题,有许多的感受。现在,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吧!

(学生交流,谈感受)

二、把你的感受用手抄报的形式表示出来

三、分组办报,教师巡视。

四、展示作品。

五、全课总结。

师:谁不眷恋生我养我的家乡土地,踏一方土,饮一江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乡的山山水水给予了我们每一个人智慧和力量。你们瞧,在我国,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他们在自己的土地上劳动创造,创造出了美好的生活、灿烂的文化,每个人绽放的笑脸,每个人唱出的歌声,都表达出了浓浓的乡土情。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生产与生活

第一课

吃穿用哪里来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对日常生活用品的考察和研究,知道工农业生产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基本领会各种物品的属性和类别。

3、知道农、牧、渔、林的生产都是农业生产。

4、学生通过调查讨论,了解家乡农作物的生产情况,增强对农作物生长及农业生产的时令性的真实感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调查

请学生在课前通过询问家长、网上查询等方式调查了解:

1、我们当地农村主要生产哪些农产品?

2、我们餐桌上的食品,哪些是本地产的,哪些是外地产的?

3、了解家乡的一种农作物,在什么季节播种,什么季节收获?

第二课时

课堂学习

一、追根寻源──日常用品找“老家”

1、通过童谣引入课题。

学生根据提示:(1)人每天饮食、起居需要„„(2)学习需要„„(3)出行需要„„在书上列出所需用品

2、请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列出用品的名称。

3.请学生给生活、学习需要的物品分分类,帮它们找找“老家”。通过交流讨论让学生领会各种物品的属性和类别。

(1)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说说:列出的物品是从哪里来的。

(2)教师出示一些物品,让学生分类,说理由

二、到农村去看看──不同的农产品

1、教师依次出示图片,增加一幅林业的图片,让学生明白:农业(种植业)、牧业(养

殖业)、渔业(水产养殖)、林业(造林营林)都是农业生产。(教师可以补充讲讲副业)

通过交流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书上相应图片旁写下:农业、牧业、渔业、林业。

2、引导学生着重了解种植业。种植业主要包括:粮、棉、油、麻、丝、茶、糖、菜、烟、果、药、杂等作物的生产。

教师出示关于种植业的一些图片,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让学生了解种植业的内容。

三、了解家乡的农产品

1、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分组选择一种家乡的农产品,在班上介绍这种农产品的特点及其生长的环境。

2、利用苹果和柑橘的对话,引导学生了解农产品的种类会受自然条件影响。

教师和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农谚,进一步了解农业生产会受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3、激励学生为家乡的农产品打广告。设计广告词。

四、总结

教学反思:

第二课

从电视机的变化说起

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识生活中某一物品的变化,认识生产要根据人们的需求不断革新和发展。

2、从各种产品的不断更新中,知道生产的发展是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

教学重点:通过认识生活中某一物品的变化,认识生产要根据人们的需求不断革新和发展。

教学难点:知道生产的发展是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

课前准备:调查、访问

1、让学生针对电视机进行小调查。

2、让学生找一找在生活中哪些自己熟悉的产品在不断地变化和更新。

3、问问父母或产品销售人员,这些产品为什么会不断变化更新。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找一找电视机的变化

活动目标:让学生知道产品是随着人们的需求变化而变化的。

1、在课前我们就针对电视机做了一个调查,收获一定不小吧,现在就请同学们交流一下你们的收获吧!(学生分小组交流调查结果,师巡视和学生一起交流)

2、设计问题和学生交流:

3、你们家换过电视机吗?那么你们家换的是什么电视机呢?又是因为什么换电视机的呢?是现在这个电视机好呢?还是以前的好?但你想过没有以后还会换吗?

4、大家可知道我们最早用的电视机是什么样的吗?你们家里有吗?那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5、观察、调查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出示课件,黑白电视机的图片)你们觉得以前人们看着这种电视机会怎么想呀?

6、(出示课件,彩色电视机的图片)把电视机换成彩色的,这下大家该满足了吧?为什么呢?这么说还想换更好的了?看来大家的需要在不断的发展,要求越来越高。

7、据我所知,现在更多的人换上了环保的低辐射电视机,不伤眼睛的液晶电视机,还有科技含量很高的等离子电视机。(出示课件,各种电视机的图片)看看,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视机也越来越好了。想想,这是为什么呢?

师小结: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么我们生活中的其他东西是不是也越变越好,越来越高级呢?

第二课时

活动二:找一找其它产品的变化

活动目标:从各种产品的不断更新,让学生知道生产的发展也是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

1、让学生读读教材上几个小朋友的讨论。

2、小组讨论产品为什么会不断变化。除了这些东西在越变越好外,你还知道哪些东西在发生变化呢?小组讨论讨论,看看哪个小组最会发现(学生开始讨论,教师积极参与和学生共同讨论)生说自己所发现的东西:如手机、房子、书包、文具盒等等。每小组得出一个结论。

总结:同学们很会发现,说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通过了解电视机的发展变化,知道了随着人们需求的不断变化,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发展变化了。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小,把你想说的写在教材“我的总结”栏目里!

教学反思:

第三课

生活中的各行各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身边生活的调查,了解社会生活需要各行各业,并明白它们与工农业生产部门之间的关系。

2、了解社会生产部门中的各行各业之间的分工与合作的关系,并认识到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各行各业也在不断变化着,相应地,人们会随着行业的变化,可以变换行业。

3、引导学生运用调查了解的探究学习方式,了解和思考社会现象。

4、让学生感受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尊重他们的人格,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课前准备:

1、给学生分发调查表,让学生了解家里或周围的人正在从事的行业。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互动,生成话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谈论一个话题:生活中的各行各业。看了这个话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学生提问,师相机归纳小结:生活中有多少行业的人在为我们服务?他们的工作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师:今天,我们就围绕自己提出的问题来进行探讨。

二、唤醒生活记忆,拓展生活经验

(一)他们为我做什么?

1、感受一天中有多少行业的劳动者为我们辛劳

师:刚才同学们问了,生活中有多少行业的人在为我们服务?

我们不妨从一天的生活说起,今天早上你们吃了什么?

(学生交流早上吃的早餐)

师:早餐真丰富!当你手捧香浓的牛奶,品尝可口的小菜时,你有没有想过,它们经过多少人的手才到我们手里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看一段录像,请同学们边看边思考:当我们还在睡梦中时,有多少行业的劳动者已经开始了忙碌?

2、观看录像(出示课件)

晚上在路上各种车辆在行驶;

很多奶点的工作人员开着小型车进配货场领奶,从大车上卸奶,装到小车上;

送奶员来自己的牛奶供应点领牛奶,骑上自己的三轮车送奶;

送奶员到达自己服务的小区,保安查他的证件,允许他进入小区;

送奶员把牛奶放进了奶箱;

环卫工人清理垃圾;

蔬菜批发市场呈现出忙碌的景象;

运菜的人在赶路;

运菜的人把菜摆在摊点上;

小区内清洁工把扔在外面的垃圾放进垃圾箱;公路上,洒水车在洒水,清洁工在扫街道。

3、交流讨论

师:刚才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观看录像的感受)

师: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好!

4、说自己日常生活

师:从白天到夜晚,还有哪些人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

请说一说你亲身经历的事。

(学生可能会说,我们穿的衣服先有农民种棉花,再由工人纺纱织布,然后裁剪,最后做成衣服;还有人运到商场,有人卖衣服,然后我们的爸爸妈妈去买;在学校不懂的问题,教师会教我;有的同学家离学校很远,他们坐车来学校,司机会帮助他们;出去游玩时,导 游会给我们讲解,安排路线;邮递员给我们送报纸,让我们了解很多信息;我们住的房子先由设计师设计,然后由建筑工人修建楼房,还有装修公司的工人来我家装修„„)。

师:生活中有这么多不同行业的人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我们试着把这些不同的行业分分类。

5、学生填表

(学生在书上填表)

师:同学们,你们想对这些默默为我们付出的人说点什么吗?请闭上眼睛默默地在心里说吧!

(学生虔诚说心里话)

三、小结

第二课时

一、上节回顾

二、反思思考:假如„„

师:在我们身边有这么多行业的人默默无闻地为我们忙碌着。也许我们并没意识到他们的存在有多重要,假如有一天,他们都停止了劳动,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选一个你喜欢的方式来表达!

(学生交流,他们可能会说假如农民都不种地了,全世界的人都吃不到粮食,有钱也买不到粮食,都会饿死的;假如自来水厂的工人停止劳动,我们就会没水洗澡,没水喝,都要渴死了;假如所有的警察都不上班了,我们的生活会是一团糟;假如所有的医生都不上班,病人会痛死的;假如学校没有老师,我们会没文化,也不会从老师这里懂得做人的道理;假如没有解放军保卫我们,就不会有幸福与和平„„)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师:是的,我们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人,他们每个人都很重要。

三、挖掘课程资源,进行访问活动

师: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中,有的我们经常见面,却很少关注他们;有的我们满怀好奇,却没办法见面。你们想不想去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

(一)确定沟通方法

师:有什么办法?

(学生交流:采访、打电话、写信、上网发E-mail)

师:想不想现在就去采访?

师: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次模拟的小队采访活动

(二)讨论活动计划

师:要保证采访成功,要制定采访计划

(媒体出示小队采访计划,学生讨论分工)

师:小记者们,出发吧!

(学生分组到教师办公室、学校餐厅、校园、门房、商店采访)

交流采访收获

师:请每组派一位同学上来介绍你们组采访的情况

(实物投影访问记录,学生汇报采访情况)

师:通过采访活动,你们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采访后的感受)

师:我们一起大声地为辛勤工作在不同行业的人们说声:“谢谢你们!”

四、问题拓展延伸,走向生活

师:同学们,活动进行到这儿,你又产生了什么新问题?

(学生交流,师归纳:有这么多行业的人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我们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师:今天的活动虽然就要结束了,但我们和各行各业劳动者的相处是长久的。在生活中,让我们面带微笑,带着问题去面对每一个劳动者。我们还要努力学习,今后更多地参与社会、关注社会,让拥有的知识和本领去创设更加美好的生活!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交通与生活

第一课

多种多样的运输方式

教学目标:

知识:

1、使学生知道一些常见的交通运输设施。

2、使学生知道几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树立爱护交通运输设施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交通运输以及交通运输的设施。

(2)使学生知道几种交通运输的特点。

教学难点:什么是交通运输以及交通运输的设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情景导入

我们都到公园或郊外玩儿过,那么我们是怎么去的呢?

(坐汽车、坐火车、坐船、坐飞机)

那么大家想一想,如果没有公路,没有铁路,没有码头,没有机场,汽车、火车、轮船、飞机会怎么样?它们还能正常工作吗?

(学生讨论,教师给予肯定。)

没有公路,没有铁路,没有码头,没有机场,汽车、火车、轮船、飞机就不能带我们去我们想要去的地方了。我们的生活就会遇到很多的不方便。我们把它们叫做交通运输设施,那么大家都知道哪些这种交通设施呢,你仔细观察过它们没有?哪位同学能给大家描述一下你熟悉的交通运输设施呢?

2、复习导入

大家想一想什么是交通运输?你能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吗?

(对学生回答给予肯定,总结)过渡:大家说的都很好,可是要完成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的交通运输任务,必须要依靠一定的交通运输设施,你都知道有哪些交通运输设施呢,大家把想到的写在纸上,看看谁写得最多。

板书:交通运输的设施与方式

二、新课

1、待学生写完(或说完)后,请他们和书上“说一说”中所列的交通运输设施相对照。对于那些所列的交通运输设施多于书上的学生,可请他们对书上的内容进行补充,并予以表扬。

2、让学生选择一项自己最为熟悉的交通运输设施进行简单描述,主要侧重在外观形态方面。

(对学生回答予以肯定,并相应补充。)

3、那么大家能把这些交通运输设施分下类吗?

如可提示学生在“说一说”中所列的可以移动的交通运输设施旁作个记号。或

问:那么大家说这些交通运输设施哪些是固定的,哪些是可以移动的?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评价)

正象大家说的,交通运输设施分为两类,一类是固定不变的,如铁路、公路、车站、码头;还有一类是可以移动的,如火车、汽车、飞机、轮船。

板书:交通运输设施

固定的:铁路、公路、车站、码头„„

移动的:火车、汽车、飞机、轮船„„

4、组织学生阅读课本第二十三页内容。

那么大家从你的亲身体验中说一说交通运输设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

要是没有这些交通运输工具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呀?

(可以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然后选代表说,也可以自由发言,教师要给予鼓励。)

5、总结:交通运输设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它们是完成交通运输任务的保证,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觉地保护交通运输设施。

第二课时

一、上节回顾

二、本课教学

1、出示[演示:交通运输方式]边演示边提问、讲解

交通运输任务的完成,是离不开一定的交通运输方式的,大家想一想,都有哪几种交通运输方式呢?

板书:方式

提示学生回答出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四种方式,并配合演示。

运输方式有这么多,那么大家知道它们各自都有什么特点吗?

请大家做书上第二十五页的“做一做”,说一说你是如何选择的,并说出选择的理由。

(对学生回答给予评价)

2、大家说的都很好,同学们所说的理由实际上就反映了这些运输方式的特点。(进行演示)

过渡:各种运输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不同的交通运输任务,要选择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有时一次交通运输任务的完成,往往需要几种交通运输方式的通力合作,就象运动会上 的“接力赛”一样。

3、出示[演示:交通运输接力赛]边演示边讲解

将林区的的木材运往城市就不能只依靠一种交通运输方式,我们总是要用汽车把木材从林区运到火车站,再通过火车把木材运到城市。

从北京到大连去,就可以先乘火车到天津,然后再换乘海轮到达大连。

大家想一想还有哪些这样的例子?(可让同学讨论)

总结:像这样靠几种交通运输方式的通力合作来完成一次交通运输任务,我们就说是交通运输“接力跑”。

教学反思:

第二课

交通与我们的生活

活动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习查阅简明交通图,学习独立乘坐公共汽车和电车,知道乘火车和轮船需要注意的问题。

2、知道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的作用,知道有关的交通法规,懂得应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3、知道从事交通运输业人们的辛勤劳动,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劳动,爱护交通设施的意识。活动准备:

1、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指定组长,布置每组要收集的资料。

①第一小组收集乘车、乘船的有关资料。

②第二小组收集交通标志及相关法规。

③第三小组收集有关文明乘车的资料。

④第四小组收集重大交通事故的案例。

⑤第五小组收集中小学生常出现的交通事故及其原因。

⑥第六小组收集在街头实地调查车辆和行人违犯交通规则的情况。

2、分小组讨论资料来源(有困难的教师给以帮助)。

①可以从书上,或请教家长(老师)获得资料。

②有条件的学校或个人,可以上网查询相关资料。

③学生可用拍照,或自己动手画自己见到的交通标志。

④教师可以帮学生联系交警,学生通过采访交警获得资料。

⑤学生也可以有组织的到路口去观察。

3、调查排练时间一周,期间教师检查学生收集资料情况,指导学生,帮学生确定汇报形

(如有困难教师可适当给学生提供资料,指导排练),及汇报准备情况。

①用讲故事的形式向大家汇报。

②用课件向大家介绍各种交通标志。

③同学可以用表演的形式向大家介绍文明乘车的资料。

④可以用表演或问答的形式向大家汇报相关的交通法规。

⑤如有条件可以请交警给大家讲一讲中小学生常出现的交通事故及其原因。

⑥请同学们看交通图,选择乘车路线。

⑦汇报实地调查车辆和行人违犯交通规则的情况。

⑧教师根据学生收集资料的情况安排好汇报顺序。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提问:

1、交通运输业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那些方便?

2、如果没有交通运输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谈话:

交通运输是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交通运输为现代人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由于一些人重视交通安全的程度不够,它也给很多家庭带来了不幸。我们应该发挥交通运输积极的方面,克服不利的因素,让他更好的为我们服务。

(二)学生汇报:

1、学生介绍乘车、乘船的有关资料。

①学生介绍乘车、乘船的有关知识。

②播放视频“车中的危险”。

2、学生介绍各种交通标志及相关法规。

①学生用课件或图片介绍各种交通标志。

②学生介绍相关的交通法规。

3、学生介绍文明乘车方面的资料。

①学生表演小品“在公共汽车上”。

②学生讨论。

(三)小结

第二课时

(一)上节回顾

(二)新授

1、学生介绍重大交通事故的案例。(请学生分析他们违反了法规中的那些条款。)

2、交警介绍中小学生常出现的交通事故及其原因。

3、学生介绍在街头实地调查车辆和行人违犯交通规则的情况。

(三)师生小结:

提问:

今天你学到了那些知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小结:

交通运输是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交通运输为现代人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由于一些人忽视交通法规,给很多家庭带来了不幸。我们应该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交通安全,发挥交通运输积极的方面,克服不利的因素,让他更好的为我们服务。

展示成果,资源共享:

把学生收集的种交通标志的照片,交通事故的图片,交通法规的相关条文等放在展览角供同学参观学习。(评出最受同学欢迎的资料,最佳个人和最佳小组。)教学反思:

第三课

从古到今话交通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交通设施的演变过程,知道车、桥、路、船的变化历史。

2、根据查找的资料,探究交通运输方式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在探究中使学生了解从古到今交通发展过程对现实生活的意义。

3、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分析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

二、课前准备

1、预习教材60-63页,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同学们按自己的兴趣,分成六个小组,参考教材提示的相关内容的学习方法搜集资料。分组情况:

陆上交通小组(一至四组):分别查找有关路、桥、陆上交通工具(自行车组、机动车组)发展变化的资料。

水上交通小组:查找有关船的发展变化的资料。

空中交通小组:查找有关热气球、飞艇、飞机等飞行器发展变化的资料。

2、教师准备相应课件与资料。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活动1:由现实生活中交通运输工具的变化导入

师: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各种各样的交通运输方式,并感受到交通的变化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课前布置了让大家采访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及身边其他人所经历的交通工具的变化。同学们,都整理好了吗?

(学生汇报采访结果,教师适当鼓励、点评)

小结:就如同学们说的那样,我们今天的交通变得越来越方便、快捷、舒适。

二、活动

2、分组谈交通的发展史

师:正如我们刚才谈到的一样,我们今天所见到的交通设施,交通工具都经历了逐渐发展演变的过程。它们都有着自己的历史,自己的故事。

师:课前让同学们按自己的兴趣,分成了六个小组。分别从陆上交通、水中交通、空中交通中挑选自己喜欢的方面进行资料查找。

要求:按交通方式发展演变的顺序整理查到的资料。在了解资料的基础上,找到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变化,并以小标题的形式加以概括。概括后请把小标题和具体时间填在表格里,并商讨如何把资料展示给大家。

开始交流整理小组的资料,学生组内整理交流。

三、小结 第二课时

一、上节回顾

二、本课新授

教师的适当点播:

正如这位同学说得那样,我们今天正在研究的以太阳能、燃料电池为动力的汽车是我们未来交通发展的方向。但不知大家发现没有,今天,我们虽有了这么多的车,但人们用得最多的还是自行车。这是为什么呢?

再好的车,也需要宽阔平坦的道路,我们来听一下关于道路的发展史。

但再好的路,也有遇到河的时候,我们要想过去就需要——桥。

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有关桥的图片,请大家看一下。边放图片边讲解。这是木桥,后来人

5、那有没有不用走路、过桥的交通工具呢?船。

最后一组介绍什么。

小结:这节课,同学们跟老师从古到今话交通,同学们讲到了天上的飞机,陆地上的车。水中的轮船。(边说边板书)现在老师讲讲地下的地铁,大家都坐过吧!最早的地铁出现在1860年的英国,在开通的第一年,就运送了650万人。我国的第一条地铁是1969年建成的北京地铁。地铁为缓解地面的交通压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还有埋在地下的管道运输。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聪明的中国人在四川用竹子做成管道运送天然气和卤水熬制食盐。同学们请看图片,现在我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石油和全部天然气管道运输,管道运输正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让学生看板书)

大家看,经过无数代人的努力,我们现在已经形成了,天上有飞机,水中有轮船,路上有汽车、火车、自行车,地下有地铁、管道运输的现代立体交通网。

活动

3、研讨交通运输方式为什么会有着这样的变化

师:通过以上各组同学的展示,使我们了解了交通从古到今走过的轨迹,但此时我们不能不产生这样的疑问:交通运输方式为什么会有着这样的变化呢?请大家结合我们查到的实例,谈谈你的看法。

1、因为人类勇于创新,有了梦想就永不言弃。

2、因为人类勇于创新,有了梦想就永不言弃。就拿我们船来说吧,虽然,第一艘蒸汽船被称为“笨家伙”,但人们没有放弃。

3、是人们坚持不懈的精神。我给大家讲一个关于桥的故事,可能对大家有所启发。茅以升是我国著名桥梁专家,1934年春,他担任钱塘江大桥工程处处长,以周密的勘测和精湛的设计,拿出了比当时铁道部顾问、美国桥梁专家华德尔既好又省的方案。从1935年春正式开工起,他创造性地使用造桥方法,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建成了长1453米,高71米的钱塘江大桥。这一壮举显示了中国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才智和中国人民具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4、因为人类有一种永不放弃的精神。自行车刚发明时,只能用脚蹬地前进„„

5、人类有一种献身精神。从人类有了飞行的梦想,就有无数人付出了汗水、心血乃至生命,才有了飞机的发明。活动

4、课后引伸,为下节课做准备。

师:正如同学们说得那样,我们一起了解了交通的历史。交通发展的历史,是古人用勤劳与智慧创造的。我们了解过去,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现在,展望未来。请同学们利用课下时间,仔细观察我们身边的交通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你的改进方法。在下节课时展现给大家。

教学反思:

第四课

交通问题带来的思考

教学目标:

1、结合本地实际认识交通标志规定和标线。

2、通过对本区的观察,发现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3、通过会让学生知道汽车发展要建立在保护环境节约上。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随着交通的发展,交通在方便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出行的同时,也的确带来了不少问题。课前同学们就交通问题做了个小调查,谁愿意汇报你的调查结果。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交通问题带来的思考。

二、活动一 交通问题——堵车

1、师:你说的问题是堵车。(板书)

(1)堵车给你的生活带来了什么不方便呢?学生举例说明。(课件出示图片)(2)关于这个问题还有谁有补充?

2、师:造成堵车的原因你找到了吗?师板书

3、师:既然找到了原因,我们总可以解决了吧!学生讨论发言。

三、本课小结

第二课时

一、上节回顾

二、组织教学

三、活动二 交通问题——车祸

1、师:你们课前找的资料真齐全,其他的同学你们还找到了什么交通问题呢?

2、师:车祸(板书)多么可怕的交通问题。在你的周围发生过什么车祸吗?

3、学生举例讲述。师:当时你看到这样一个场面心理是什么感受?

4、师出示图片及相关数据。

5、师:造成车祸的原因你找到了吗?师板书

6、师:既然找到了原因,我们总可以解决了吧!学生讨论发言。

四、活动三 交通问题——汽车污染

1、师:你们还调查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噪声污染 尾气污染 汽车污染是交通的一大问题,其中噪声污染、尾气污染更是影响我们的生活。说说它对你平时的生活有什么影响?面对带给你的影响你想如何解决?

2、学生汇报,师出示数据(出示课件)

3、小实验:我们来做个噪音实验好吗?谁来说说刚才的感受?

4、全班汇报交流感受,找原因及解决的方法。

五、活动四:交通督察员

1、师: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了解到现在的交通存在着这么多的问题。说明大家课前收集资料的能力又提高了,祝贺你们!面对交通出现的这么多的问题,我们要依靠我们的聪明

才智一一解决,有没有信心!请做一回交通督察员,在小组内和你的伙伴交流,把出现的交通问题想办法解决,在纸上写出你的金点子吧!

2、小组合作交流

3、全班汇报。

4、师小结。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通信与生活 第一课

通信连万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了解一些具体的通信手段知道什么是通信。

2、使学生懂得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相互交往离不开通信。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重点是使学生知道什么是“通信”及一些具体的通信手段。难点是通信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学生订阅的报刊、信件、电报单、生日贺卡、半导体收音机、儿童玩具电话机、儿童玩具无线电对讲机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地球上的人类是生活在一个大的社会生活环境中的。在这个大的社会生活环境中,有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的各行各业。在前面的两个单元里我们了解了农业与我们社会生活的关系,交通运输与我们社会生活的关系。今天我们就再来了解一下,通信与我们社会生活的关系。

教师:在我们现代社会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有许多的事情告诉别人,31 或是别人有事情或信息告诉我们。有些事情是可以亲自面谈的,可是有些事情由于路途遥远或是时间的原因无法面谈。这就需要利用通信手段来解决。我们打个电话、写封信或拍封电报,这就是通信——“就是把信息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

教师:你们知道常见的通信方式都有哪些吗?

学生:(学生讨论)寄送信件、发行报刊、打电话、拍电报、听无线电收音机广播、看电视„„。

教师: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新的通信方式不断地走入我们的社会生活,像传真。卫星通信、电视电话等。

教师:(把报刊、杂志、信件、贺卡、明信片等展示给同学们)你们都经常阅读什么报纸,订阅哪些杂志,收到过别人寄来的信件和贺卡吗?

本课小结

第二课时

上节回顾

二、组织教学 学生:《人民日报》——可以知道很多国内外大事;

《广播节目报》——可以了解到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播送的节目内容;

《中国少年报》——可以了解到全国小学生的各种活动。

教师:我们通过阅读报纸、杂志,可以了解到很多新闻和国内外大事,可以增长很多的知识,互赠贺卡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

教师:(手持半导体收音机)你们每天都听无线电广播吗?收音机里

每天都播送什么内容?

学生:少儿节目、天气预报、新闻与报纸摘要„„

教师:每天看电视,最爱看什么节目?(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听广播、看电视、打电话、拍电报这也是通信,此外还有我们平时接触不多的传真等。

教师:观察图中都是什么通信方式。

学生:(看图叙述。)

教师:同学们,你们想象一下,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如果没有这些通信设施,将会是怎样的呢?

学生:(讨论)略。

教师:我们现代社会生活是离不开通信的。

我们通过这些现代化的通信工具,可以非常快地看到、听到全国的和世界各地的新闻。有的当时就可以听到、看到。你们可以举一点这方面的例子吗?

学生:卫星转播的奥运会、亚运会、各种大型体育比赛。

教师: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好像把地球都缩小了,好像把我们和遥远地方的距离都缩短了。我们是“在通信中了解社会”了。

教师:在通信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遵守相关法律)

教师依据板书归纳总结全课,巩固知识。

教学反思:

第二课

从烽火台到互联网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知道古代通信的主要方式和特点;知道

近代以来通信的主要种类和特点。

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小结的主要内容,并能有条理的表达大意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向学生渗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使学生初步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教学重点:古代通信的特点和方式

教学难点:古代通信到近代以来的通信变化即如何体现“发展”。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教师启用电脑点击图片一,提问:画面反映了什么内容?(提示:烽火狼烟)。

2、教师点击电脑,提问:你听到了什么?画面反映的又是什么内容?(提问:电波或电信号的声音,反映信息传递的快速。)

3、讲述:以上两组画面反映了通信在人类社会中的变化。导入新课。

(二)新课传授:

讨论交流:

①古代通信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②除了烽火狼烟之外,古代还有哪些通信手段?

第一,古代的通信方式为依靠人力、畜力传递信件实物的邮政通信。第二,擂鼓传信和飞鸽传书。(教师追加提问“擂鼓传信传递什么信息,飞鸽传书又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古代通信的特点是什么?”

教师:燃起烽火点燃狼

第一课烟这是我们祖先创造的当时社会最为快捷的通信方法,可以说是现代预警信号的前身。那么在我国还有哪些传递信息的方法。在国外,古代的人们又是怎样进行通信的?

提示从通信工具、业务种类、传递的速度与数量、传递的内容四方面进行。

教师小结过渡:古代通信靠人力、畜力完成传递速度慢、数量少。传递的主要信函等实物没有民间的通信,多是官方通信,那么近代以来通信出现了哪些变化?

出示不同年代通信速度对照表,学生讨论。

(三)本课小结

第二课时

(一)上节回顾

(二)组织教学

(三)探究活动:

1、过去的电话什么样子,有什么用途?今天出现了哪些电话,有什么用途?

2、学生发言,教师根据回答进行归纳。

3、师生共同总结:过去的电话有话筒(听筒)、话机、话线、电线、很笨重,不能携带。只能听到声音。现在,有录音电话,电话有录音机的功能;可视电话,在打电话时能够看到地方,听到声音,拉近了打电话人的距离;传真电话有传真机的功能;电话现在可装分机;无线移动电话、携带方便,可打电话、发收短消息、存储信息、照相等多种功能,科学技术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

4、师生畅想未来的通信还会有哪些变化。

教学反思 第三课

小窗口 大世界

学生准备:

1、班级学生自由组合成8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利用课下时间查找有关传媒概念的资料。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了解电视、广播、书报、广告、杂志、网络等媒体在生活中的运用,了解这些媒体的作用,并查阅相关媒体资料。

3、将学习小组收集的资料以各种形式在课前整理消化,以备课上交流。

教师准备:

1、摸底调查,知道学生对各种媒体的认知水平和了解程度,以及学生对电视节目的喜好。

2、收集各类传媒的资料,了解学生信息的来源。

3、提供搜索资料的门户网站。

4、春节晚会《千手观音》片断、歌曲《老鼠爱大米》、可口可乐广告图片及广告歌曲等传媒资料。

本课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到什么是大众传媒,以及大众媒体的种类;

2、使学生知道通过大众媒体这个小窗口,可以了解神奇多彩的大千世界;

3、了解传媒对个人学习与生活的重要意义,要学会如何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各种媒体,学会从电视、书籍、杂志、网络等媒体中获取有益的知识和信息。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阶梯攻关

师:小小窗口感知大千世界,了解传媒,感受精彩,今天老师将同学们一起聊一聊有关大众传媒的话题。教师出示课前阶梯攻关目标:

1、什么是大众传媒?

2、生活中有那些我们熟悉的媒体?(要求各学习小组根据自己组的调查结果写出所知道传媒的种类,越多越好)

学习小组根据预习情况选择不同难度进行知识攻关。

(二)组内合作,回忆经验

1、师:下面进入生活测试目标,生活测试目标主要是要考察同学们的观察力,以及生活实践能力,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没有固定答案,但是要求同学们回答过程中,必须要联系自已的生活实践做答,下面每个学习小组有20秒钟时间选择决定自己的测题选项。

2、学生选择不同生活测试题,小组合作,回忆生活经验,回答问题。

(三)本课小结

第二课时

(一)上节回顾

(二)组织教学

(三)广谈体验,争论疑义

教师从三个不同角度让学生了解媒体的传播,以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1、播放网络流行歌曲《老鼠爱大米》,师提出问题:请问这段音乐你最早是在什么地方听到的?你能说出这首歌最初是通过哪种传媒来

进行推广的?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教师小结)

2、教师提出有关广告、电视、网络等媒体的问题,学习小组合作解答。

3、学生总结媒体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课内调查,归纳整理

1、师:现在无论广播电视,还是书刊网络,各种媒体都和我们的生活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多姿多彩的媒体世界中,哪些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的节目受到大家欢迎呢?让我们做个课堂小调查吧。

2、学习小组调查同学们喜欢的电视广播节目类型、报刊书籍类型,有学习小组组长负责填表。

3、学生自由总结自己喜欢此类型媒体的原因。

(五)交流生活,解决问题

1、师:随着大众媒体的普及,看电视、报纸、听广播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我们是怎样利用身边的媒体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呢,让我们进入今天的生活聊天室,一起聊聊吧!

2、出示问题:昨天,社会老师给我们讲了航天英雄杨立伟叔叔与神舟五号的故事,我们特别感兴趣,想了解更多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可又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找到这些资料,同学们,你们能帮我想想办法吗?

3、学生小组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提出解决方案。

4、师

生对话,教师引导学生

(六)提出目标,评价自我1、教师布置新任务,出示问题:

问题一:我家终于要买电脑了,可是爸爸妈妈却不知道哪种品牌最好,同学们知道吗?你们是从哪里了解到的呢?

问题二:最近我们要到郊外去野餐,可是总担心天气不好,如果万一下雨了,那多扫兴呀,这可怎么办呀?

2、学生可以自由讨论、回答。

3、小组对课堂学习进行自我评价。

4、教师总结。教学反思:

第四课

从看电视说起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选择健康电视内容进行娱乐的能力,能合理安排时间。

2、认识电视、网络、书刊等大众媒体对自己成长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大众传媒。

3、能够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与父母进行平等交流和沟通。教学重点:认识电视、网络、书刊等大众媒体对自己成长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大众传媒。

教学难点:能够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与父母进行平等交流和沟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话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喜欢)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多

媒体播放一些精彩的电视栏目片头)。

师:平时你们都喜欢看哪些栏目?为什么?

二、看电视的**

师:我有一个小侄子,他也跟你们一样,喜欢看电视,尤其爱看《蓝猫淘气3000问》,可爸爸不让看,怕影响学习,只有周末才让看。他因此很苦恼,你能帮他想办法吗?

师:你们的主意都不错,我一定转告他。

师:你们也有类似的苦恼吗?

生1:爸爸怕我眼睛近视,不让我看。

生2:奶奶叫我离电视三尺远。

生3:他说得不对,应该是三米远。

师:对,我们看电视一定要注童保护眼睛,不要离电视太近,也不要看得太久。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本,了解一下大人对我们看电视有哪些不同的意见。

(师生共同看课本,教师在大屏幕上指导)

师:看了他们的意见,你有什么想法?

师:大人的哪些意见我们是可以接受的?

(板书:控制时间、内容健康、合理安排时间)

师:看电视并不是一无是处,你能说说都有哪些好处?

师:你看电视时和家长争执过吗?怎么解决的?

师:如果你是一名小记者,你能针对看电视的话题去询问哪些问题?

师:我有一个小朋友,他也有好多问题要问,请你们帮他问一问。

三、本课小结

第二课时

一、上节回顾

二、组织教学

三、采访活动

采访要求:3--5人自由组合,从电视内容、看电视时间和怎样合理安排三个方面选一个话题进行采访,注意填写好采访时间、采访对象和采访内容。

(伴随轻快的音乐,学生们现场采访听课的老师。)

汇报采访结果:

第1组:我们采访的是看电视的时间要求,结论是40分钟以内。

第2组:我们采访的是电视内容的选择,知道了只看适合小朋友看的一些栏目,少看或不看成人动画,也不看方言剧,因为对我们学习普通话有影响。

第3组:我们采访的是允不允许孩子看电视的话题,答案是支持、限制

第4组:我们采访的是合理安排时间的话题,答案是在课余时间看。

四、拟订协议

师: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让我们开阔视野、放松心情,生活还真离不开!如果你们和家人有什么争执,可以拟一份协议。(多媒体展示一份阅读课外书的协议样本,学生草拟。)

同学之间交流自己拟订的协议。老师随机抽取典型的协议,师生共同评析。

展示协议:

(1)甲方与乙方看电视的时间规定;

(2)甲方和乙方看电视时把一个节目看完才能换;

(3)甲方

可选择哪几天晚上看电视;

(4)电视内容必须对自己有益;

五、拓展总结

师:同学们拟订的协议真不错,希望你们回家以后同父母共同协商后再履行。除了看电视以外,你们知道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大众传媒吗?

生:网络、广播、报刊、杂志„„

师:说得好!那你们应该怎样选择呢?

生1:要选择内容健康的,因为网络里有暴力等不好的内容。

生2:要控制时间,注意用眼卫生。

生3:要合理安排时间,课余再去阅读。

师:今天老师很高兴,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生:因为我们知道了要尊重父母,学会了选择内容健康的电视节目,也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

师:祝你们健康快乐成长!教学反思:

下载小学四年级下册思品教案(湖南)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四年级下册思品教案(湖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年级思品教案

    第二单元 安全的生活 第一课 今天,你安全吗 教学目标:1、 通过对实际生活的观察,要有安全意识。 2、 掌握一些避免伤害的方法。 3、初步知道一些交往原则,形成自我保护意识。......

    四年级思品教案

    第2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通信的种类,今天我们继续了解通信的发展情况。 【讲授新课】 板书二、通信的发展 提问我们现在回忆下上节课的内容,你知道现在有哪......

    四年级思品教案

    1、在公共汽车上 教学目标: 1.知道在公共汽车上要尊老爱幼,遵守公共秩序。2. 以遵守公共规则为荣,愿意自觉遵守公共规则。 3.自觉遵守公共规则,文明小乘客、文明小观众、文明小......

    四年级下册思品计划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由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为《我们天天在进步》、第二单元为《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第三单元为《我们出行真方......

    四年级思品下册教学计划

    四 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祝自成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积极、稳步、有效地实施深化新课程改革为主线,以教学为中心,务实创新,......

    四年级下册思品教案(共5则)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较强。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孩子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活动课程,课本......

    小学一年级下册思品教案

    第九课 我换牙了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换牙和牙齿保健的常识。 2、对学生进行保护牙齿的教育,帮助儿童学习刷牙的正确方法。 3、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体会换牙给自己......

    [小学二年级]二年级下册思品教案

    [小学二年级]二年级下册思品教案 一、我爱家乡山和水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