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书屋建设
农村书屋工作总结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乡风文明,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成为摆在各级党委政府回答的重要课题。农村书屋建设工作的开展成为丰富农村精神文明的有效途径,很荣幸我能够成为鳌山村的农家书屋管理员,担任这项工作,参与到建设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去,成为其中的一员。
把农家书屋建设成农村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堡垒屋”;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黄金屋”;村民们座到一起来、学到一起来、乐到一起来的“和谐屋”,为了充分发挥“农家书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从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入手,促进新时期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近几年来我参与农家书屋,担当农家书屋管理员的实践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与总结、认识与归纳的过程,是参与到丰富村民生活的重要途径,是我的认识逐渐深刻,对农家书屋的管理规律把握的更加准确。我的基本经验有以下几条:
首先,拓展农家书屋的信息窗口功能。充分发挥书屋各类书籍、报刊信息资源的作用,帮助农民群众及时掌握和了解各种致富信息、生产信息、市场需求、务工信息等,不断提高农家书屋为农业产业化服务的能力。
其次,拓展农家书屋的培训基地功能。积极邀请各级农业、科技、法律、教育、医疗保健等各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能够三下乡,组成专家巡讲团,经常深入农村、乡镇,利用农家书屋平台,不定期向农民传授农业科技、医疗卫生、法律法规等知识,开展农民培训、教育,着力塑造现代新型农民。专家可以现场答疑,有针对性地引导、辅导农民读好书、用好书;农民们则可以及时反馈在读书过程、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了解读书的重要性。
最后,使鳌山书屋成了孩子们读书学习的第二课堂和知识乐园。组织村里留守儿童暑假、寒假、放学后到农家书屋看书、学习、做作业,书屋管理员兼任课外辅导老师,成为孩子们第二课堂的学习基地。
第二篇:农村书屋
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事迹材料
记栗家庄村农家书屋管理员——王淑花
王淑花,女,现年48岁,中共党员,现任栗家庄村农家书屋管理员,先后荣获村级优秀党员、2010年北京农家女书社征文比赛优秀奖、2011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先进工作者等奖项。
栗家庄村农家书屋于2008年建成,位于综合文化站二层,王淑花同志于2009年1月担任农家书屋管理员。在这几年的工作中,她凭着一颗热忱、执著的心,追求着农村干部的快乐与成功,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默默奉献,认真履行着图书管理员的职责,通过她对农家书屋的广泛宣传,对图书的精细化管理,对推广农村科技文化的坚定信念,使栗家庄村看书学习的现象蔚然成风,形成了倡导新文化、学习新知识、建设新农村的良好氛围。村民们都说,栗家庄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文明新风的传播,农家书屋功不可没。她每天坚持按时上岗,从不迟到早退,把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在农家书屋的建设和管理当中,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积极主动地为群众服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自从接管了农家书屋的管理工作,王淑花同志就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坚持把集体利益和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计个人得失,凡事以工作为先,具有很强的责任心。自从有了书屋,淑华同志就把书屋当做了自己的第二个家,每逢节假日大家休息的时候,恰恰成了她最忙碌的日子,因为这个时间正好是村民们走进书屋,汲取知识的黄金时间,村民们平常忙于农务,一有闲暇,便钻进知识的海洋里去探索如何科学务农,科学养殖,村民们都说,是书本使他们的口袋鼓了起来。而王淑花同志在这方面确是功不可没,在村民们来书屋读书的时候,她不仅做好了各项服务工作,而且还帮助不熟悉计算机操作的村民运用计算机查询所需知识。村民们都说,看见淑华同志的笑脸,忙碌了一天的疲惫身躯就轻松了许多。
2、认真负责,严格管理
书屋里的人流量多了,就需要认真细致的管理,否则就有可能造成书籍杂志的丢失。但是在淑华同志担任管理员的三年来,书屋的一切设施从没有损坏和丢失过,她对书屋的严格管理,对制度的严格遵守,群众们提起来就树大拇指。淑华同志对书屋的藏书都严格分类、编号、登记,书架上陈列的书籍一目了然,有电子音像、教育励志、历史文化、医药保健、文学艺术、农业科技、政治法律等种类,书屋全天开放,群众随时都可进屋阅读,大大提高了群众读书的方便性和高效性。
3、积极主动,创新服务 王淑花同志还通过不定期的举办知识竞赛、趣味答题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来鼓励村民多读书、读好书,提高群众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在春节、妇女节等传统节日排练舞蹈、威风锣鼓等节目宣传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添了村民间的欢乐气氛。图书管理工作是非常繁琐而又神圣的。王淑花同志说:“我管理的是图书,传播的是文化和思想。因此,在今后工作中,我要以满腔的热情更加努力地工作,始终如一地为村民朋友服务,每项工作都做到严、细、实,管理要有章有序,有始有终,使农家书屋最大限度地发挥应有的作用,让每一本书都得到充分的利用,让农家书屋真正成为农民朋友自己的家。”
农家飘逸书香,田野充满希望。王淑花同志将在农家书屋管理员的平凡岗位,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抱着对工作的执着和热情,对栗家庄村美好明天的坚定信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和谐文明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栗家庄村农家书屋 2012年12月7日
第三篇:“农村书屋”征文
图书馆,我的精神家园
电机中学 172班 张之桓 如果书籍是我的精神食粮,那么图书馆就是我的精神家园。古人云:“人可一日不食肉,不可一日不读书。”我几乎每天都要读书,如果不读书,我就会感觉少了什么。现在放暑假了,我又可以去永济市图书馆看书了。
永济市图书馆坐落在永济市人民剧院的后面,看上去雄伟壮观。一进图书馆,你就会发现一切是多么安静啊,所有的人都安安静静,好像唯恐惊醒一个熟睡中的婴儿。所有人都不愿破坏这宁静,连一颗针掉到地上也能听见。我也轻轻地取一本书再轻轻地回到座位上。自从图书馆建成以来,我尽情地享受着读书给我带来的乐趣,尽情地在这知识的海洋里畅游。《鲁滨孙漂流记》让我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红岩》让我感到了革命先辈们的不屈不挠,永不退缩;《钢铁是怎么炼成的》让我感到了保尔的爱国之心„„让我感触最深的是《骆驼祥子》,《骆驼祥子》写了一个正直好强的青年车夫祥子由希望、受挫、挣扎、到绝望,最终堕落成城市垃圾的悲惨命运,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唉,祥子真可怜,出生在那样黑暗的年代,最终使他绝望。如果他出生在现在这个新社会,我想,他一定会梦想成真的。
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书也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无论是什么类型的书,总能给人以帮助,或者是知识,或者是能力或者是生活中的道理„„所以,我要少看会儿电视,少玩会儿电脑,少聊会儿QQ,少吃会儿零食,多留一些时间去看书。
正是图书馆给我带来了许多读书的便利条件。感谢图书馆,陪我度过了一个个欢乐无比的日子;感谢图书馆,让我不断地获取知识,增长才智;感谢图书馆,带着我走向美好的未来。
第四篇:职工书屋建设总结
凤台四中职工书屋建设总结
为了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在县教育局工会的领导和支持下,我校努力为职工搭建学习的平台,有效地开展了“职工书屋”建设工作,逐步形成阅读条件较完备,图书管理制度措施完善的教师读书室,现学校建成“职工书屋”一个,占地面积约43平方米,总藏书量12000册,(含电子书),现已开始借阅.馆内图书种类繁多,分为哲学类、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及综合性图书等.我校“职工书屋”的建设,在管理上做到管理措施到位,并制定了严格的《图书管-理-员责任制度》、《职工书屋借阅制度》,并按照高标准、严要求的规范模式运作,边建设、边完善,使“职工书屋”真正成为全校教师读书、学习的好场所。
我校充分发挥“职工书屋”的文化功能和育人功能,把读书活动寓于“职工书屋”建设之中,引导职工走进书屋,不断扩大“职工书屋”的社会影响力,努力把“职工书屋”打造成内聚人气,外树形象的工会文化品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工会将用更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职工书屋”的建设,并以此为阵地,进一步为我校“创建学习型学校、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现具体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
工会组织健全,年初有计划,平时有检查,年终有评比考核,领导十分重视“职工书屋”建设,工会“职工书屋”建设有详细规划,有具体实施措施、有固定的“职工书屋”场地43平方米,有书架8组,并配备笔记本电脑15台,电视机一台,钢琴一架,会议桌2个,椅子10把.有从事“职工书屋”的日常管理工作人员。
二、投入到位
建立了工会“职工书屋”投入长效机制,将工会“职工书屋”建设投入与工会职工学习培训、宣传经费一道纳入工会经费用范围,共计投入约5万元,确保“职工书屋”建设的正常运转。
三、藏书量大
我校“职工书屋”现有各类藏书2300余册,报刊杂志10余种,电子音响制品40多张,确保了阅读者的各种需求。
四、制度健全
建立了“职工书屋”管理制度、管理人员制度、图书借阅制度、损坏、丢失赔偿制度等。
五、作用明显
“职工书屋”建立后,职工学习氛围更加浓厚,通过读书活动对职工工作、生活有明显改善,职工素质进一步提高,职工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更加增强,对学校貢献更加明显,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校将对“职工书屋”大力推广,进一步收集和购置更多的品种和数量的书籍,尽量满足读书者的需求,使“职工书屋”利用起来效果更好。让更多的教师参加进来,为凤台四中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农家书屋建设情况总结
农家书屋建设情况总结
近年来,“农家书屋”工程无疑是业内人士谈论最多、讨论最为热烈的话题之一。今后五年,全国农村将建设20万个“农家书屋”,并逐步建立起为农民“供书、读书、管书、用书”的长效机制。这一规模宏大、意义深远的文化工程将使广大农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现状得到极大改善,有力推动我国农村文化建设。
按照新闻出版总署的规划和设计,“农家书屋”是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自我服务的农民自助读书场所,将依据“政府组织建设,鼓励社会捐助,农民自主管理,创新机制发展”的思路建设与运作。因此,在政府主导和投入为主的原则下,必须探讨和建立起一整套长效保障机制,“农家书屋”才能健康发展,充满活力。
整合资源,提高效率
目前,我国村一级的农民科技文化活动开展的水平不同,条件也不一样。在“农家书屋”的建设中应积极与其他部门合作,充分利用和合理改造农村现有的公共设施,将书屋与农民夜校、文化站、老年活动室以及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建在一起,实现“一屋多用”。这些地方大多数有比较健全的村级组织,十分重视农民科技水平的提高,书屋建设有较好的传统,但是场所、设备条件比较简陋,多数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发展受到一定限制。如果能将“农家书屋”的建设纳入整个农村文化建设的全盘规划当中,与现有农村文化阵地和网点资源相结合,更新设备,改善条件,选择培养专门的图书管理人员,既符合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又能够避免资源浪费,实现书屋建设效益的最大化。
政府主导,营造环境
当前,新农村建设已成为我国新时期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农村建设“农家书屋”,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既是政府为农村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职能所在,又体现了让全体民众共同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原则。“农家书屋”是以政府主导、投入为主的公益型书屋,明确的主体定位和发展原则是书屋保持生命力和活力的基础。在起步阶段,政府的投入有利于解决最为棘手的建设资金问题,有助于聚集各方合力加快书屋建设,例如农业部门为书屋选派农技人员进行实用科技知识的培训和辅导,文化部门选派文化骨干帮助群众开展文艺活动,图书馆专家对“农家书屋”的图书管理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制定管理公约,提供图书信息等。在运行过程中,政府的宣传和推广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吸引全社会的力量关注书屋的发展,利用社会捐助、减免税收等有力措施,保证书屋持续有效运转。
灵活经营,恒久发展
首先,灵活掌握“农家书屋”建设的选择原则,管理者既要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是责任心强、有威信的热心人,又应当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讲诚信、懂经营,可以是当地农业生产的专业户,也可以是兼做副食店、小卖部、农资代售点的经营者。
其次,在经营方式上支持具备条件的“农家书屋”逐步开展出版物代销、租售等经营,实现读书、租书、卖书、娱乐一体化经营,多方位服务。
要解决后续资金不足、图书无法及时更新的问题,可与当地新华书店实行互惠互利的连锁经营,由专门的销售商负责送货上门,补充货源、调换品种,为自我发展和恒久发展提供保证。
建立制度,严格管理
按照新闻出版总署的规划,“农家书屋”将按照农民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模式进行管理和运行,为了使“农家书屋”的建设和发展有章可循,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必须建立起完整的工作制度,并不断加以创新和完善。
第一,书屋的选点工作应实行申报备案制度。通过申报、审核、批复建设等手段将高素质、懂经营的书屋管理员选拔出来,管理员的素质好坏、责任心强弱直接决定着书屋发挥作用的大小。
第二,制定统一的《农家书屋建设和管理办法》。制定统一标准,并要求各地参照制定管理细则,建立健全相应的“农家书屋”运行机制。
第三,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可选择培养一批特邀书屋管理员,定期反馈有关书屋建设和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指导后续工作。
第四,建立回访和考核制度。定期对已经建成的“农家书屋”进行回访,了解书屋在日常管理和使用中面临的问题,对书屋软、硬件使用状况、利用程度、管理员的尽职程度等方面进行考核。
第五,积极开展“农家书屋”市场化运作的试点工作。推广经验,探索持续发展的道路。
总之,“农家书屋”工程的实施既能满足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又能为农村出版物提供新的机遇,延伸农村图书市场,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只要能在“公益性起步、经营性发展”的思路上探讨和建立起一整套长效保障机制,“农家书屋”的发展必将生机勃勃、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