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访小结
家访小结
在通讯工具发达的今天,走家串户式的家访似乎是一个越来越陌生的名词,打电话成了许多老师和家长联系的主要方式。可在今年暑期,我校的家访又重新热了起来,学校将家访作为暑期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一杯清茶结下彼此情谊,经过几天的暑假家访工作,可谓感受颇深。
家访对于我不仅是个挑战,也是又一次的锻炼,除了要自己努力,不断推敲以外,更要向别的老师请教,积累经验,对班级负责,对学生负责,做一个称职的班主任。我担任毕业班班主任工作已几年,几年中,一批批学生成为合格学生,走向了上一级学校,令我激动,让我欣慰。几年的风风雨雨,让我感受到班主任工作的辛苦和甘甜,几年的不断探索,更让我深深地认识到,家访工作是班主任协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班主任经常性的工作。对于本次家访,现将有关情况作如下简要小结。
一、基本情况
1.我们的家访深入到了学生的家庭,忠诚地与学生、与家长交流,了解情况,并做好了详细的记载。
2.这次家访,我们耐心地向学生家长讲述了2014年普通高中和中职类学校的招生政策,宣传了党的教育方针及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对家长关注的九年级学生毕业升学的热点问题做了相关解释工作,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理念。
3.这次家访向社会、家长讲述了学校三年来取得的非凡成绩,获得了家长的高度赞扬和信任,也给学生鼓励、加油。
二、家访的几点感想
1.通过家访,与家长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加强了社会、家庭、学生的联系,了解了家长的期望与要求。了解了学生的个性与想法,加强了师生感情,对以后的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通过家访,了解了家长对子女的关切与期望,也了解了一些学生家庭的困境,增强了我们的责任感,也使我们更加热爱学生,热爱工作。
3.家访目的在于与家长交流情况,交换意见,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内容和方法,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多年的经验,让我认识到,教育引导学生一定要与家长联系,双方只有同心协力,才能事半功倍,达到教育目的。4.交换访谈方式,为家访工作增加新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家访的方式也随着改变。由于人们的职业特点、个人阅历、经济状况、文化素质、思想修养、性格脾气各不相同,学生家长可分为许多不同的类型。作为班主任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家访的方式不改变,有时会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5.家访也给一些教师上了一课,平时对他们来说,一个学生在班上不过是几十分之一,很不起眼,而在家里,却是家长的百分之百,寄托了厚厚的期望。在家访时的交谈中,老师们深深体会到家长的期盼,深感责任重大,对今后的工作丝毫不敢有懈怠之心。家访走出服务第一步。总之,家访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方式。我深知,家访是一门学问,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
第二篇:家访小结
家访小结
本学期的家访工作是在本学期中进行的,有利于我们能够及时的改正工作中的不足。
学前班的住宿生有4名,走读生5名。在家访前,我针对每位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性格,学习各方面进行了总结。家访前预先告知家长,以不打乱家长生活节奏的前提下进行家访工作。
在家访工作中,深切的感受到家长对儿女的期望,以及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肯定和支持。我详细地了解每位幼儿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以及家庭结构,成长经历。同时有分寸地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园的表现,肯定幼儿自身的优点,寻找幼儿的闪光点,诚恳的指出幼儿在各方面的不足。针对家长的反映作出合理的解答,和家长一起讨教幼儿的教育,让家长知道幼儿的健康成长不仅是幼儿园的责任也是家庭教育的责任,同时也让家长明白老师在幼儿教育方面的专业。提醒家长不仅要关心幼儿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幼儿的情感和品德。
通过家访,吸取家长的建议,了解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及时针对每位幼儿的缺点和不足进行改进和纠正。如:韵依妈妈反映,韵依性格内向,做事缓慢,数学成绩较差等情况,针对家长的反映在幼儿在园学习期间进行纠正和改善幼儿的不足。
家访工作让我不仅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还与家长进行情感的沟通,更进一步了解幼儿,与家长达成共识,取得社会和家长对我的工作的信任和认可!
钟晓云
第三篇:家访小结
杏花园家访小结
本学期末根据所制定的家访目的,针对孩子的各自情况对在园幼儿进行家访,与家长交流了孩子在园的主要表现,分享了教育孩子的方法,现将本次家访情况小结如下:
1、学期末我园在册 207名幼儿,已家访198 名,未家访 9 名,家访率达到 96 %。
2、共9个班,其中4个班对各班在册幼儿全访;
BK班、B1班、M1班、M3班
2、未家访原因:9名幼儿回老家(开学时全部进行家访完毕)
3、家长建议:
A幼儿伙食增加饭菜种类;B多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C多开设一些特色课: D T班作业量减少:
第四篇:家访小结
家访小结
孟玉涵 根据学校工作安排,我和任课老师完成了本学期的家访工作。
通过这次家访活动,大大地促进了班级工作的开展,拉近了,学校与家长、老师与学生的距离。使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更加融洽,我感觉班级比原来更稳定了。我们班的家访对象很多是学习后进生,在和家长交流过程中,我觉得 “后进生”因为一些不突出的优点而受到老师的称赞时会很高兴,老师可以和家长一起从点滴的进步谈起,一分为二地分析学生。所以在家访时我把握实际,灵活调节,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探讨教育措施,使学生心服口服,家长也欣然配合。通过这次家访,使我和任课老师更加了解学生目前的思想动态,和学习动态,更加了解家庭,家长对学生的影响,解决了部分学生思想问题,使他们更加安心学习了。我们在家访过程中也感受到家长对自己的尊敬、信任、期盼,了解到某些家庭教育的缺憾更加意识到教师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增添了教师的使命感。每次家访都会让我受益非浅,和学生家长相互了解情况,交流各方面的信息,沟通感情.本学期的家访活动活动己结束了,但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仍在不断延续,我们要更加关注被家访学生的后期表现,要预防他们可能出现的反复。我们还要看到,还有许多要走访而来不及走访的学生,我们要不拘形式,不赶任务,扎扎实实的家访下去,永远架起这座联系学校与家庭的桥梁。把教育工作做到学生家里,做到学生的心坎里,为我们的教育增添力量。
第五篇:家访小结[模版]
开贤学校2016-2017第一学期一(4)班家访小结
张玲
孩子首先接受教育的地方是家庭,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是父母,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师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家访正是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重要途径之一。家访可以拉近教师和家长、孩子之间的距离,为孩子的家庭教育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本学期家访总体上还是收获颇丰的,现将本人的家访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在家访之前,我先通过新生资料,对学生的信息有了初步的了解,比如:学生的年龄,他们的老家在哪,是不是独生子女,家长的工作情况,有没有什么兴趣和爱好,家庭住址等等,和家长电话联系好家访的时间,有了这些初步的准备,在家访的过程中,我与家长,与学生都能自然地交谈,让家长和学生都不会因为老师的到来而特别紧张,对我更多地了解学生情况有很多的帮助。
家访时,我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在校表现。以表扬学生,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完成作业和特长情况,团结同学、尊敬老师情况,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了解学生的在家表现。委婉的劝导家长多关心学生的学习,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意见,有什么要求,请家长以电话或者到校向班主任及时反映。向家长了解对学校、老师有什么要求或者意见建议。因此,这次家访的气氛非常融洽,家长也乐意接受家访,并很热情客气地招待,孩子也在一边诚恳地听着,表示继续努力学习,使得各学科都能均衡发展。
在教学方面,家长反映最多的是,学生在家有得内容家长辅导不了,尤其是现在教材的改革,有些家长不知如何下手,其他书写的作业能主动完成,但很少看课外书。在生活方面家长反映有的同学吃饭慢以致会吃不饱,对刚刚开始寻找自我的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一年级是梦想刚开始的时候,这时候孩子的每一点滴都需要家长和老师们去呵护去关注。在与家长、学生的交流中,我了解了学生家里的家庭环境,孩子的成长环境不同,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脾气都各不相同。有些孩子活泼、大方、整洁,十分有礼貌,能够认真听家长和老师说话;有些孩子则羞怯、紧张,也有的很贪玩,一会也静不下来,爸爸妈妈的话不太听。
我针对孩子的特点与家长聊到开学之前以及开学初这段时间的注意点,家长都表示会在家里调整孩子的生活作息,不会太过溺爱,但是我依然很担心,有些孩子不听家长的话,会不会适应不了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细观察每个孩子,他们的特点我都记了下来,为以后学习和生活中能更快地了解他们每个人做好准备。
家访中,虽然在他们家都留的时间不是很长,但能让我们零距离见证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感受家长在教育子女中真切的心境。这次家访后,我做了认真的反思和总结。我家访的对象是一年级小学生,一年级的学生更需要家长关注、真诚的鼓励和热情的帮助。我走访了我们班级的学生,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并对家长配合孩子监督辅导工作做些思想上的交流。
在家访中,许多家长也给了许多的意见和建议:
1、希望让老师和家长更加强联系与交流,能与孩子的学习生活更好的融合起来,帮助自己的孩子更好的学习。
2、学生在校多注意安全,特别是食品、校车安全。
3、希望老师多鼓励不够主动发言的孩子。
4、希望其他任课老师能采用各种形式和家长多沟通,以便家长全面地了解孩子在校情况,配合老师共同解决问题。
总之,家访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方式。通过家访我感到,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只是传递与被传递的关系,也是情感、人格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人的情感是在认识基础上产生和形成的,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心理和正确的学习习惯是我们教师的责任。
2016/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