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促进汉藏学生相互融合[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2 05:16: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促进汉藏学生相互融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促进汉藏学生相互融合》。

第一篇: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促进汉藏学生相互融合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促进汉藏学生相互融合 苍溪职中 刘汉杰

我校自2009年9月承担首批9+3免费职业教育以来,充分认识到藏区学生免费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9+3教育教学工作,大力开展9+3教育研究,积极总结和推广9+3教育教学的经验成果。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藏区学生和内地学生由于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民族文化以及知识水平等方面的差异,致使9+3学生和本地学生总是很难融合在一起,因此我们认为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促进汉藏学生相互融合应该成为9+3教育的重要课题,我们也立足于本校实际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绩,下面我就我们学校的实际做法汇报如下,希望和各位同仁共勉。

一、创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乐学

一个学校发展首先就在于理念的创新,同样,面对一个新的教育课题,也需要理念的创新。我们刚接手9+3教育时,许多领导和老师都备感头痛,因为这是一个新的群体,语言不通、意识不一致、习惯不一样、文化不同,而且与政治往往连在一起,实践中,在对藏区学生的管理上老师们也发生了分歧,有的教师认为“应该更多地给这些孩子宽容,在纪律上可以给一些特殊政策,以免激化矛盾”,而另一些教师提出“管松了以后更难管,内地学生也不安逸”。为此,藏区学生入校后不久,学校便成立了“9+3”教育办公室,负责9+3教育教学的全面工作,学校几次召开专题 研讨会,在认真听取了藏区带队老师黄琨的意见后,学校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在管理上必须一视同仁,否则宽容可以变成纵容,迁就可能变成姑息,这些孩子来到我校,他们就是苍溪职中的一员,就必须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同时学校提出了9+3教育“五好目标”,品行好跟党走、管理好不出事、生活好没意见、学习好有技能、就业好能挣钱。为此,新生入校后,学校首先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军事训练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加强了对校风校纪的整顿,一个月后,这些藏区孩子基本入了苍溪职中的“乡”,随了苍溪职中的“俗”。其实这些孩子自己也不愿意讲“特殊”,用若尔盖胡晓同学的话说“我们在生活上已经享受了特殊,不愿再成为驾驭纪律之上的特殊公民”。

当然,一视同仁并不代表就一点不讲人情,毕竟这些孩子和内地学生有一些差异,因此学校同时也提出了在维护纪律的刚性的时又要灵活变通,在管理上必须区别对待,要摸清学生心理状况,充分发挥民主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让孩子们乐于接受。实践证明,这一理念是正确的,也是成功的。刚柔相济,宽严适度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不但教会了学生如何做人,也促进了学生乐学。

二、实施关爱工程,营造和谐氛围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于9+3学生来说,我们更应该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她们,让她们在这里能感受到像是到家一样的感觉,能体验到大家庭的温暖,从而营造 一种和谐共融的氛围。

为此,学校推行了“手牵手”活动,建立了相关实施方案。一是在师生之间推行“手牵手,共成长”活动,要求每一位教师均与一名9+3学生结成对子,切实了解该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状况,帮助解决思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他们共成长,同进步。在活动中,教师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谈心,通过书信、卡片、短信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每周抽一定时间与该生一起学习,针对学习中的问题进行适当指导和辅导,充分利用节假日,课外活动与学生一起开展文体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关爱的幸福。如2009年10月1日晚上8点,学校操场上长升起了熊熊的篝火,师生一起跳起欢快的锅庄舞,老师们放弃国庆的休息时间和同学们一起同乐,让这些孩子们真正感受到了什么事关爱。又如12级汽修班范新林老师,常常和学生一块吃,一起住,“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该班也从未发生过任何事故,常常受到学校的表扬。

二是在汉藏学生之间推行“手牵手,心连心”活动,各班在摸底的基础上,根据学生意愿和个性特长,帮助学生结成对子,在校团委的主持下,多次开展学生联谊会、校外专访活动和学习交流会,成立了各种课外兴趣小组,结对学生共同参加,从而促进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思想、文化和艺术交流,营造了“一家亲”的和谐氛围。

三、加强专题教育,增强民族意识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少数民族学生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我意识,因此,他们对汉族学生对自身民族评价和认识十分敏感,再加之他们对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民族自治制度缺乏了解,因此容易受到别人的煽动,更容易被一些不法分子、分裂主义和恐怖分子所利用,因此,在这些学生中开展民族知识和理论,民族政策和法制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大力开展了相关专题教育活动。

一是在德育教育中渗透民族团结教育。学校德育处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落实《关于在中职学校立即开展“三禁两不”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和《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9+3”学校开展„三禁两不‟专项治理攻坚月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制定实施方案,建立相关制度,规范学生行为。同时学校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板报橱窗等途径,在学生中开展五个一活动,即“了解一个少数民族的英雄”,“讲一个民族团结的故事”,“唱一首少数民族的歌曲”,“写一篇民族团结的作文”,“介绍一处民族风光”。

二是做到民族知识讲解进课堂。学校选派了一些经验丰富的政治和历史教师作为民族团结教育的专题辅导教师,每周每个班的政治课中调出一节作为民族团结教育课,要求教师认真备教,认真组织教学,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向学生宣讲中华民族的历史渊源,各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各民族文化特征和民族习惯,讲解新时期国家的民族方针和政策,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分裂和独立是没有出路的,只有各民族相互团结,才能共同繁荣,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是将民族团结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许多青少年学生法纪观念淡薄,法律意识不强,从而也会影响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团结和稳定。因此学校规定每周的班会课,班主任必须对学生渗透相关的法制教育,每月开展一次法制教育的主题班会或主题教育,让这些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同时学校不定期邀请派出所和司法所同志来校作法制专题讲座,聘请司法所副所长白宝泉作为学校法制副校长,让学生将法律知识铭记在心,警钟长鸣,从而减少了矛盾和冲突。

四、开展课外活动,促进相互融合

单调的说教往往使学生容易形成抵制情绪,收效甚微,而课外活动往往具有寓教于乐的特点,更能使学生容易接受,让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内化自己的行为。

一是充分利用节假日开展各项主题教育。如“元旦的文艺晚会”、“3月12日的植树节”、“清明节扫墓活动”、“五一节的公益劳动”、“7.1唱红歌比赛”、“教师节的感恩活动”、“12.9演讲比赛”,“国庆节的主题征文”等等,这些活动要求9+3学生一起参加,围绕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这个核心,做到人人参与,经常开展。同时还利用一些民族文化节日开展联谊会,艺术展演等活动,将民族团结教育与艺术表演相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

二是广泛开展课外文化娱乐活动。各民族有各民族的文化特色,各地区有各地区的特色艺术,为了实现各民族学生的共融,艺术熏陶是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我们成立了各种各样的社团组织和课外兴趣小组,如书法组的同学不但可以学到汉民族书法艺术,汉族学生还可以学习优美的藏文;摄影组的同学可以将自己拍摄的家乡特色照片进行交流和展览;音乐组的同学可以学到优美的民族歌谣;舞蹈组的同学可以学习各种民族舞蹈;厨艺班的学生学会了各种菜肴做法;计算机组学生学会了网页制作。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不但学会了艺术形式的本身,更增强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增进了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提升了民族认同感。

三是开展课外考察活动。为了让9+3学生增加对学校的了解,对汉族文化的理解,学校先后组织9+3学生到将军庭园文化示范村、三井现代农业园区、苍溪红军渡和梨博园、梨苑淮水电站等地进行校外考察活动,让学生了解到了当地的民俗文化,增加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五、推进教育科研,重建校园文化

良好校园文化可以起到感染和熏陶的教育作用,在传统校园文化中主要以汉民族文化为主,而承担9+3教育后学校就必须改变传统观念,必须尊重藏族文化,营造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校园文 化。为此,我校于2010年3月申报了省9+3教育科研课题《促进汉藏学生有效融合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从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和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几个方面重建校园文化。如学校的主要标语均采用双语形式进行书写,橱窗、板报和校园广播中开辟“民族之声”专栏,教室寝室布置由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进行设计,重新树立教师的教风风格,重建学校规章制度和学生组织机构,为民族团结教育营造了良好氛围。同时各教研组加强了对9+3教育教学的校本研究,正在组织人员编写“民族知识读本”和专业学习的校本教材。

通过以上教育活动,促进了汉藏学生相互融合,减少了各民族学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促进了汉藏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的良好氛围,两年来我校从未发生任何冲突性事件,9+3学生无一人发生安全事故,9+3学生组成的文艺团参加县文艺演出取得了一等奖,苏开艳、占巴两位同学在省学生征文比赛中荣获一、二等奖,谭莉、杨娟、丁丽花等组成的“三人行组合”制作的网页作品《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获得2010年千乡万才会员学校第八届网页制作大赛一等奖,十余名9+3学生获得县级表彰和奖励。

第二篇: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

瞿靖中心小学 王凤芝

今年是我市开展的地11各民族团结教育。在这次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中,我校将以“讲团结、促稳定、谋发展、创特色”为主题,切实开展好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

做好民族工作,处理好民族关系,解决好民族问题,事关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事关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事关小康宁夏、平安青铜峡、和谐发展。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是我们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校全体教师将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紧迫感,积极组织开展祖国万岁、我爱祖国、我爱我校、红歌唱响校园等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真正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以维护民族团结为荣、以损坏民族团结为耻,以维护祖国统一为荣、以损坏祖国统一为耻的思想观念,使各民族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支持,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二、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深入扎实的开展好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我校将按照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确保民族团结教育各项活动有序开展。

1、要把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摆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将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同教育活动同安排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成立以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学习活动领导小组,认真安排部署活动的开展,将通过集中学习、悬挂横幅、专题辅导、答卷和班队会课等形式,深入持久的开展好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2、要坚持不懈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宣传中华民族的奋斗历史、光荣传统和优秀文化,宣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通过国旗下讲话、宣传橱窗、悬挂横幅等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进一步深化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的认识,坚定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信念,提高全民遵纪守法意识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妥善处理好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

3、要紧紧围绕“讲团结、促稳定、谋发展、创特色”教育活动的主题,采取座谈交流会、讲座会和演讲等形式,认真开展为贫困、孤寡老人以及困难教师捐款等社会公益活动,积极为少数民族群众办好事、办实事。通过创建和谐学校、和谐班级、和谐家庭等活动,引导师生积极维护民族团结,维护校园稳定作出贡献。

4、要表彰在促进学校和谐稳定发展中涌现出的民族团结先进典型。使全校师生学习有榜样,行动有指南,工作有激情,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确保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积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是促进我区、我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有效形式。我校将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分工,细化活动方案,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采取有效措施,把这次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各项内容真正落到实处,开展好校级教研、捆绑发展交流、师生结对帮扶、党员教师承诺等富有特色的教育活动。中心小学将加强对这次活动情况进行检查指导,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及时上报教体局,发现典型、树立楷模,努力开创我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我校稳定发展的新局面,以优异的成绩向党和人民汇报。

第三篇: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红寺堡回民小学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模范事迹材料

红寺堡回民小学始建于1999年11月,是红寺堡区唯一的一所回民小学,服务范围红寺堡镇团结村,学校现设有18个教学班,学生1088人,为纯回族,有专任教师35人,其中汉族教师7人,占教师总数的20%。学校地处在纯回族聚居区,居民大都来自原同心县新庄集乡。

我校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学校的历程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民族文化素质教育为主题,以“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校园”为主线,以民族文化进校园为抓手,以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民族文体活动为载体,不断探索民族团结教育的特色模式,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已走出了一条民族团结教育的成功之路。

一、深刻认识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历史证明,只有各民族之间团结互助,国家才能繁荣昌盛。回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享受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回小学生为纯回族,从小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更显得重要,只有让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让民族团结的思想在学生幼小的心灵生根发芽,树立民族团结的思想,将来才能更好的维护民族团结。因此,学校一直把民族团结教育当作一项重要工作

认真实施。

二、多措并举,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多年来,学校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民族团结教育,着重坚持了“三抓”:

(一)抓经常性的教育

1.大力提高教师的民族团结意识和专业素质。学校把民族政策、法规纳入教师政治理论学习计划之中。根据当前形势的发展,坚持不懈地在广大教职工中开展民族政策法规的学习,采取集中培训和自学等方式,对广大教职工进行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民族区域自治法、邓小平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

2.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师生民族团结教育。学校充分利用班会、团队等活动,规定每班每月开展一次不同形式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如“歌颂中华大家庭”主题班队会,开展“少数民族优秀人物事迹”故事会,活动必须有方案、有图片、有记录,将活动结果纳入学校班级量化考核之中。学校还经常通过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电子屏等方式,丰富民族团结教育的形式,加强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宣传。一是以班级为单位,办了以“民族团结教育”为主题的黑板报比赛活动;二是举办“中华大民族,我知我爱”及“民族精神代代传”手抄报比赛;三是组织了“56个民族是一家” 国旗下活动;四是通过学校“校园之声”广播站播放民族歌曲、宣传民族常

识,通过校园宣传栏让师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五十六个名族名称、回族文化等民族知识,了解宁夏的基本特征、风俗习惯、语言文字、著名人物等;五是开展了教师和学生的民族常识基础知识竞赛活动,使得广大师生对民族基本常识更加了解。

3.充分发挥民族常识在课堂教学中的主渠道作用。学校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开设了在音乐、美术、体育、民族常识等方面充实一些内容作为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特色课程。并将以上课程精心安排每个学期课程的实施方案,制定好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并做到了将民族政策常识课排进课程表,做到教师有教案、学生有作业、有测评。音乐开设《中华民族音乐赏析》、美术中开设《民族特色绘制》、体育学科中纳入《传统民族体育活动》,还对部分在音、体、美方面有特长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除了上好音乐课之外,我校还结合现有的音乐器材,大力组建鼓号队,工作卓有成效,在红寺堡首届阳光体育运动会开幕式上,我校的鼓号方队,阵势庞大、表演精彩,赢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体育课上,踢毽子、拔河、沙包、民族团结接力、板鞋等都列入了教学内容,使学生直接参加一些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运动。利用美术课及兴趣小组学习绘画,学习少数民族的手工制作剪纸,学生动手学习制作简单的少数民族工艺品,如:插花、剪纸等,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抓每年五月的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学校每年都认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达到以月促年的效果,活动中,坚持把经常性教育和集中教育结合起来,以活动为载体,力争做到年年有新的内容,年年有新的办法,年年有新的成效。

1、在教育月活动期间,学校积极组织召开了辖区内宗教界人士联谊会,参加会议的除了各清真寺的阿訇外还有少数民族居民代表、宗教人士代表及各寺管负责人共计30余人,会上大家共同学习了《团结村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实施方案》、《宪法》、新颁布的《宗教事务条例》、《信访条例》、《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观看了《反邪教警示教育》光碟,并进行了测试。通过开展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各族居民在寓教于乐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民族团结教育,同时也提高了各族教职工、居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奠定良好的基础。

2、学校积极组织协调村委会及广大居民参加义务劳动和绿化活动,不断增强大家爱护环境,绿化家园的环保意识,为辖区居民提供了一个干净优美的生活环境。每年的5月我校都会组织部分师生到本辖区内的孤寡老人家里进行一次大清扫,为他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

3、学校还积极组织一些居民与教师的娱乐活动,如篮球、排球、羽毛球等比赛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使辖区居民在娱

乐中相互交流了感情,不但增进了辖区各居民间的友谊,而且还达到了本校老师与居民间团结友爱、互助的目的。

(三)是抓舆论宣传。

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民族团结宣教活动,是我校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的亮点。

一是开辟了学校德育墙,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学校共开辟了30堵墙,不同的墙面有不同的教育主题,如:有爱国、爱家乡、爱父母、爱老师、民族基本常识等等主题,学校定期举办德育墙解说比赛活动,班级轮流观看,对学生是一种极好的熏陶教育。孩子们清晰的口齿、大方的举止仪表、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前来观摩,并得到了区市级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学校先后被评为吴忠市级、自治区级德育示范学校。

二是大力宣传民族文化,让民族文化深入人心。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的是开放式的人性化民主管理模式,辖区居民可以随时到学校参与学校的各项工作,学校还专门制作了一些有关民族团结的宣传标语、橱窗、居民留言箱等,广泛地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宗教常识、民族区域自治法等,供居民来观赏,使得“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为主题的活动进学校、进居民。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使广大师生和群众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受到了民族团结教育,为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三是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增进民族团结。几年来,学校非

常重视走访慰问活动,凡在重大节日期间,学校领导都会走访慰问不同民族的教师、居民以及其他人员,这样更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热爱党、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的热情和动力,增强了他们的亲和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我校辖区内居住的全是回族,在回族重大节日时,学校都会慰问回族教师,还会看望本辖区内的开学阿訇,同时学校还经常慰问患重大疾病的少数民族教职工及家庭贫困的学生;每逢过春节,学校会一如既往的去到汉族教师家里拜年。通过以上走访慰问活动,达到了教师与居民统一思想,凝聚民心的目的。

三、加强服务,着力营造“亲情化、人文化”的良好氛围 民族团结进步,团结是基础,进步是目的,服务是保障。我校服务区全部是来自南部山区贫困的回族移民,家长外出务工多,“留守儿童”是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学校在“亲情化、个性化和科学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要求科任教师对“留守学生”进行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生活上指导、心理上疏导,形成一种既教书又育人、既管教又管导的学校德育新模式,促进这些“留守学生”持续、积极、和谐地全面发展。例如:我校长期开通了亲亲热线,成立了留守之家,长期关心这些留守学生的生活状况。学校还着力解决了留守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到目前为止,属于“留守儿童”的一律免去所有费用,学校还会定期给他们发放补助,让他们切实感受到了不是亲人却胜似

亲人的关怀。只有全校上下一盘棋,强化服务意识,才能赢得“亲情化、人文化”的良好局面。

四、细化管理,建立机制,夯实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运行机制

(一)组织运作机制。我校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纳入学校组织系统之中,使其在学校整体工作中正常运作并发挥作用。学校建立由校长负责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活动的一体化运作机制,有效地协调并发挥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及家庭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明确各方职能,形成教育合力。

(二)流程管理机制。我校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方面,使制定计划—指导实施—检查总结—考核激励—学习培训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相互促进的流程。任何管理,只有当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产生内在和外在的有机联系才会真正见效。为此,我校重视民族团结进步的三年规划、学年计划、学期计划的制订和每周周工作的选择,并辅之以必要的检查、督促、反馈,做到活动有总结,训练有小结,学期有总结。同时加强考核、评优、聘任制度。如我校制定了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制度,考核分过程性评价(即每月考核)和阶段性评价(即考核);完善了班主任奖励制度。

五、校园和谐,桃李争妍,民族团结进步硕果累累 我校以“民主、和谐、求实、创新、开拓、进取”为校训,以民族团结进步为己任,戮力同心,栉风沐雨,与时俱进,硕

果累累。校园处处盛开着民族之花。学校曾先后被授予国家级、自治区级“留守儿童家长示范”学校、自治区级“现代远程教育示范学校”、自治区级德育示范学校,红寺堡区“十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殊荣。广大师生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奋勇争先,频频获奖,其中我校王蔚同学在2010年吴忠市举办的全区演讲比赛中荣获了学生组一等奖。

民族团结花永灿,校园和谐树常青。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的光辉岁月里,党的阳光雨露照耀着回乡民族教育的这片沃土,到处洋溢着和谐的民族情,盛开着灿烂的民族花。回顾过去,回小人无怨无悔,展望未来,回小人又开始将在新时代主旋律的指引下,开拓创新,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和谐共进,办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相信回小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

第四篇: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民汉关系满意度测评

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民汉关系满意度测评

单位:

一、今年本单位开展了哪些创建活动?

1、模范卫生县(村、社区)

2、民族团结进步模范

3、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

4、模范拥军单位

5、不知道

二、今年以来您或您的家人参与过哪类创建活动?

1、卫生社区(村)

2、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家庭

3、旅游县(市)

4、没参加

三、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您最关注的是哪一类社会问题?

1、就业问题

2、腐败问题

3、民族团结教育问题

4、医疗问题

5、社会治安问题

6、其他

四、在您路过的主要街面(社区)是否有各类民族团结宣传内容?

1、很多

2、有一些

3、很少

4、没有见过

五、您居住的所属社区(村)是否开展了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

1、经常

2、偶尔

3、没有开展

4、不知道

六、今年本单位是否开展了学用“双语”?

1、每天都学

2、一周学一次

3、一个月学一次

4、没有开展

七、您本人能用“双语”交流吗?

1、能

2、会一点

3、会但不经常用

4、不能

八、本单位开展“民汉结对子交朋友搞联谊”活动了吗?

1、经常开展

2、没有开展

3、很少开展

九、您认为本单位民汉关系相处的怎么样?

1、融洽

2、亲密

3、较好

4、一般

十、您参加单位各族干部职工或朋友“婚丧嫁娶”活动了吗?

1、经常参加

2、很少参加

3、不参加

4、通知了参加

第五篇:以“生本教育”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以“生本教育”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宋慧新

摘要:生本教育是倡导以学生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宗旨的教育理念和育人方式。包含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以生动为本、以生长为本等方面的内容,是对基础教育改革的根本性思考,是一种极富哲学思想和时代意义的教育改革模式。

关键词:生本教育;教师;学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随着人们对教育现实的广泛议论,对教育改革的迫切期盼,生本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不觉跃入人们的视界,引发人们的高度关注,并逐渐融入教育发展的主流。这种“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理念,重新规划了教师和学生的课堂分工,为我们构建出了耳目一新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

一、“生本教育”的内涵及特点

“生本教育”是当代知名教育家、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科所所长郭思乐教授提出的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体系。“生本教育”的理念和实践反映了教育的本体本质和生命本质,体现了教育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规律,具有前瞻性、彻底性、总结性、核心性、可操作性等特点。“生本教育”收获了学生和教师的双重解放与进步,其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以学生为本。“生本教育”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差异发展、学生的主动发展和学生的持续发展。

第二,以生命为本。“生本教育”是把“人”当作“人”的教育,是一种实然的教育,承认生命的巨大潜能,承认人生来具有向上和向善发展的内驱力,并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得到充分、自主的发展。

第三,以生动为本。“生本教育”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中,全情地投入学习,处于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

第四,以生长为本。“生本教育”给学生充分自由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在个性化的发展中展现出五彩纷呈的智慧才能。

二、以生本教育理念引领课堂教学改革

首先,教师应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就要求教师创设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融洽的课堂学习氛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承认每一个学生都蕴藏着极大的由已知转化为未知的原动力,它强调一种“教”是服务于学生“学”的理念,因为对学生所施加的任何教育都要通过学生进行自我认知、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来达到,这就指明教学过程的主体应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服务者。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学习是生命成长的过程,它是人自身的一种需要,而不是外在压力的结果。教育的一切行为都应该是为了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从而使他们内在的生命力和内在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多种手段从多角度、多方位设计各种游戏、竞赛、问题,来发展学生横向类比、联想等思维,使学生不仅能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还能利用自己所学的各种知识去创造、去探索。

蜂蜜是蜜蜂酿的,养蜂人自己酿不出蜂蜜。教师要学养蜂人,把学生带到有花蜜的地方,其他的事让学生自己去做就好。所以,教师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不做沉重且痛苦的“拉动学生的纤夫”而做幸福且快乐的“生命的牧者”。

其次,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享受乐学、乐教的过程。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有研究表明:中小学阶段正是情感性学习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学生的学习活动会带有很大程度的情绪化倾向,当学生对学习报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时,不仅能产生情感迁移,而且会使注意力特别集中和持久,学习和交往能力也会随之迅速提高。由此可见,兴趣爱好比智力技能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那些对学习失去兴趣的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如同让厌食的人吃饭,不吃不行,吃起来又难以下咽。反之,当人一旦真正爱上了某件事情,即使别人不让他去做,他也会主动去做。兴趣就是在这一次次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给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氛围,这种活跃自由的课堂环境能够很好的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先学后教。教师先发现学生需要什么,再给予学生所需要的,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

最后,教师应努力构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高效课堂。在“生本教育”中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五个环节:①前置性作业;②小组合作学习;③学生成果展示;④班级交流;⑤教师点拨。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探究、去思考,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互相质疑、展示成果。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所获得的知识会更有成就感,自信心也会大大增强,学生能够充分享受学习给其带来的无限快乐。在小组交流学习中,同学们能互帮互助及时给同伴补充、纠正。一堂课下来,教师讲的并不多,只是在适当的时候提出一些疑问,引发学生们的思考,从而突破重难点,真正避开了“灌输式”的教育。课堂上学生的声音才是最美的,他们的思考过程才是最重要的。通过合作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已成为学生与教师真实的交流场所,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教学中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师要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教师要学会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探索,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思考和发表见解。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难题,教师要进行有效的引导。切实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有效的给予充分的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展示不到位的内容要及时给予提示。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点拨,尤其是重点与难点部分。点拨时语言要精简,方法要恰当,并会列举恰当的实例进行补充。通过展示环节,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知识归纳能力将得以提高。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精彩的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使他们充分交流、合作、展示,最终使课堂能够真正迸发出生命的活力。

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的去学,主动去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依靠学生的“学”。在教学实践中,要凸显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贯彻教师引导者、策划者的角色。教师的价值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学会自学,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三、“生本教育”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生本”的哲学基础是以人为本,以师生为本,还学生以“学”的自主性,同时也还教师以“教”的自主性,从而发挥教师“教”的积极性和学生“学”的积极性。所以,“生本教育”实行的是双赢策略,实现的是双赢目标。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头等大事是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要想获 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而“生本教育”所倡导的以学生为根本,一切从学生出发的观点与新课改的理念和目标是一致的。所以,“生本教育”对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的改革将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有人曾说过,教育就是一群不完美的人领着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作为教师的我们自身虽不完美,但我们要最大限度的追求完美,相信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生本教育下的学生将会更完美,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实施的教学改革定会硕果累累!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郭思乐.经典科学对教育的影响与教育生命机制的冲突[J].教育研究,2002,(2).[3]李巧萍.生本教育理念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谈生本教育实验与《教育走向生本》[J].现代教育论丛,2003,(3).[4]高广方.生本教育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J].课程·教材·教法,2003,(9).

下载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促进汉藏学生相互融合[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促进汉藏学生相互融合[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