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研究(精选)

时间:2019-05-12 05:21: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研究(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地理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研究(精选)》。

第一篇:高中地理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研究(精选)

高中地理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研究

此文章不是作者本人所写,是别人所写,并且没有经过写作人员的同意,所以只能将文章发到网上,如果作者用这个文章评职称,将会告其侵权

由于教育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越来越重视教学的氛围,将情感教学融入到高中地理教学中,成为当前重要的转变形式之一。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起,带领积极性,让学生深入了解学习地理知识。本文主要讲述了地理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的现状,总结了地理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带来的重要作用,并且分析了高中地理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的具体运用,希望进一步推动地理教学的发展。

一、地理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

高中学生相对于其他阶段的学生而言,情感方面正处于发展阶段,情感渗透教学对高中学生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由于,教学方式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较深,大部分的地理教学还处于“以教师讲授为主,以教材内容为中心”的阶段。例如:在进行《地球的结构》这一课程时,地理教师主要以传授知识点、解决难点为目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忽略了情感因素的运用以及影响作用,使学生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让学生处于消极学习状态。

据调查表明,一个具有丰富情感教育的地理课堂能够充分的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深受学生喜爱,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对于地理教学而言,大多知识点都是学生们不能够接触到的,需要凭借自己的想象力,以及其他工具来辅助学习,因而,增加了学习的枯燥乏味感。所以,为了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和效率,情感教育渗透的方式有着独特的作用和影响力,并且被广泛运用到课堂教学中。犹如:《地球的结构》教学中,教师不在一味的强调记忆,死记硬背,而是运用歌诀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唱歌的方式去加深知识点的记忆,“同心圈层分内外,内外划界用地面。内部圈层壳幔核,莫霍古登来分界。气水生物同属外,一起构成自然界。气圈最厚排在外,水圈水体分三态。生物生于三圈界,外部圈层添光彩。”

二、地理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的作用

首先,具有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作用,地理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目的最重要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带动学生主动学习,通过他们自身所具备的好奇心、求知欲来探索地理世界。情感教育的渗透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在课堂上允许学生提出问题,发出质疑,让学生在一种没有负担的环境下,探讨地理世界,掌握地理知识。例如:《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课程中,学生就可以主动地探讨“区域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区域的划分分为哪几种情况?区域的空间结构是怎么样的?”学生之间可以凭借各自去过的地方、区域,进行总结分析,来完成对该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教师也要积极热情的参与,给予正确的指导。

其次,具有帮助学生完成认知过程的作用,总的来说,正确的情感渗透教学,还能有很多积极的作用,其中还包括能够有效的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和效率。有研究表明,生动活跃的课堂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主动学习,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并且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在进行《区域发展阶段》该课程讲解的时候,就可以结合实际的例子,身边城市发展的状态,最近的变化,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进“区域的总体发展趋势为平衡—不平衡—平衡”除此之外,更多的高中同学肯定具有旅游的经验,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江苏旅游景点的区域特征,带领学生走进区域教学。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的具体运用

首先,充分利用地理课程本身的特点,虽然,地理课堂要求情感渗透,但是也要结合地理课堂的特点,不能头重脚轻。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寻找地理特点与情感渗透的完美切合点,找到共鸣的地方引入情感教育,从而带动学生探究学习的乐趣。例如:在进行《湿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例子分析,让学生们受到湿地的伟大以及重要价值,包括“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就像“洞庭湖—湿地保护”一样,同时,也让学生对大自然产生敬畏之心。

其次,积极挖掘地理教材中的情感教育材料,教师要善于灵活运用教材中情感教育的材料,并且对这些材料进行合理科学的使用。教师要熟悉课本,熟悉学生感兴趣的点,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保持注意力。例如:课程中《荒漠化的治理》、《湿地的保护》等都需要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让学生知道破坏环境会承受大自然的惩罚。又像《黄土高原》这一课程中的黄土流失一样,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关于黄土高原的发展视频,激发学生的情感。

最后,发挥教师自身的情感感染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起到引领,指导作用,本身就对学生就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课堂环境以及课堂氛围良好,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多问题都能够直接感染到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讲解《城市化进程》时,教师要富有热情,抓住“珠江三角洲发展的概况”,来积极的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融入课堂学习知识。

结语: 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起,带领积极性,让学生深入了解学习地理知识。地理课堂是一个语言交流探讨的过程,要想理解知识,就需要充分的融入到课堂,融入到知识讲解中。因此,不仅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充分发挥主动积极性,时刻保持热情。

第二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即语文教材文质兼美,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璀璨夺目的美的世界。纵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大量作品,字里行间无一不凝聚着作家对祖国的自然风光的无限热爱,对周围事物的深切体会,它们或清新委婉,或崇高悲壮,让人回味无穷。因此,在教学中,要适时地把情感教育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把情感传递给学生。

一、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情感教育具有调控学生感性思维的作用,能够增强语文教学的时代感。小学生的情感特征在各个年龄阶段都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受年龄以及知识水平的限制,因此他们需要被理解,需要交流和沟通,更需要教师的尊重和肯定,此时情感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协调他们的认知情感,更好地开发出他们内在的潜力,让课堂更有活力。教学的实践证明,语文课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学作品,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他精神世界中最深沉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而让学生感受时代跳动的脉搏。

(二)情感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意念。由于情感教育具有可溶性,能够通过语文教学将文中所承载的情感传达进学生的内心深处,这样,学生在理解和体会文章时,这种情感就会经过他们的加工提炼,变成自己的情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对培养学生健康纯洁的感情、高尚的道德情操、爱憎分明的态度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它能不露痕迹地启发学生,挖掘学生的灵性,引导学生多用自己的心、用自己的情去解读、感悟那一篇篇充盈着作家丰富情感的文章,唤起学生爱憎亲仇的健康意识,从而使其向善的情感不断得到巩固。

二、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几点思考

(一)深刻解读教材,准确地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通过语言文字表达情感是语文学科的特点。小学课文中很多课文既有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又有动人的故事情节,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为师生情感思想的参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要使作者、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感情沟通起来,教师起着主导和桥梁作用。教师应该明确地、有意识地把蕴含在文章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体验结合起来,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去拨动小学生那幼小的心弦,使他们产生思想的共鸣。

(二)发挥语言优势,达到以情激情的良好效果 教学中可以采取教师示范读,学生听中生情;学生自己读,读中悟情的方式,来感受课文独特的魅力。

1、语言要饱含感情,以声带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教材内容中蕴涵的情感,并把它通过的语言准确地表现出来,以激活历史人物和事件,鼓动和感染学生的情感。如《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教学过程中可以用饱含深情的阅读把普罗米修斯孤独、寒冷、饥渴、伤痛、失去自由的形象越来越深刻地呈现在学生的脑海中,让学生充分感悟他伟大的牺牲精神。

2、语言要简洁、生动、形象。教师说话要抓住关键,言简意赅。既忌矫揉造作,又忌肆意纵情;既忌怪诞晦涩,又忌重复絮烦。应力求“言尽而旨远,言简而意丰”。以恰如其分的情感、精当准确的措辞、绘声绘色的讲述,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3、凭借语言再造想象,创造语言描绘的图景。学生的想象活动是在语言的调节下进行的,为开发语言的潜能,教学中要凭借语言再造想象,创造语言描绘的图景。如教学《月光曲》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投影图象和配乐朗读相结合的方法,以画面展示,音乐烘托,语言渲染,来展现课文内容,从而创设一种融情融景、情景交融的情景,使学生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从心灵上受到感染,进而产生丰富的想象。

(三)创设情境,以境生情来拨动学生的心弦 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情境创设有以下几类:

1、模拟真实情境。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利用一些艺术的手段再现课文描写的情境,把它直观再现在学生的眼前,能有效地激发教师所期望的情感。如一位老师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就值得借鉴。课前,两盆郁郁葱葱的万年青置放在讲台的一角,片片白花点缀其间,更显示了它的高尚与肃穆。录音机里,播放着震动人们心扉的贝多芬交响乐《葬礼进行曲》,如泣如诉,低沉悲壮。教师身着灰色西装,深情悲哀而又庄重。这样,万年青、白花、哀乐、服饰、神情,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悲伤的情境。在这种气氛下,学生对周总理的哀悼之情油然而生,学生与教师的情感自然就达成了统一。、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在他们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如课文《观潮》一文中,作者对大潮的描写,是在表现人的生活,是潮声,更是心声,时代声。“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了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在这里,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反复使用“闷雷滚动”、“山崩地裂”、等词语。生动地展现了大潮波翻涛涌的壮阔景观。作者把大潮的神奇,尽情描绘,为大潮的动感重重涂上了一层雄浑的色彩。老师在备课时,应时深刻体会作者所传递的情感,并进行绘声绘色的讲解,才能使学生顿悟大潮的宏伟,饱含激情的触笔,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心志。

3、真实情境。创设真实情境,就是让学生亲临现场,在工厂、田间、野外等真实的生活与工作场景中学习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在教学阅读课文《我爱秋天》时,教师可事先组织学生亲自到大自然去感受秋天,收集一些标本,记录一些秋天的足迹,能很好地激起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四)构建对话平台,拓展思维空间,达到情感共鸣

情感教育贯穿于语文学习活动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显现于听说读写及实践活动中。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要在抓住课堂教学读、议、说的基础上,抓住文中情、作者情、自我情、社会情的四位一体的联系桥梁,构建文本对话平台,或赞扬,或驳斥,或补充教材,或倾吐心声,让学生自由倾吐情感,尽情施展才华。六年级上册《给家乡孩子的信》中巴金谈写作说道:“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我们可以采取回溯前文,联系上文的办法,就地取材,因势利导,借助文本自身的资源来完成激发情感的过程。读读这句话,巴金到底有没有才华?何以见得?他其实想告诉我们什么?巴金用他的作品表达怎样的感情?通过与学生对话来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从而达到与教者、作者的思想共鸣。

(五)深入分析课文,比较体验不同的情感

情感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正确领悟教材情感,以达到情感的升华。教学过程中,这一目标只有在学生正确深刻地掌握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分析课文的具体方法有很多,比较法是常用的一种。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紧紧围绕“大年夜”这一特定的典型环境,讲述了小女孩在大年夜赤脚卖火柴──小女孩擦燃火些幻想与大年夜相关的食物、圣诞树等物──小女孩在大年夜热闹氛围中冻死了。学完了这一课,学生了解了资本主义穷人的生活。教师这时可让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过大年夜的,一家人是如何喜气洋洋,张灯结彩,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的。通过比较,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篇课文所隐藏的深层含义,体会到自己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是多么幸福的事。

总之,情感教育不但在学生的认知活动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与学生的德、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所以,语文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受到美的情感的熏陶,进而促进学生自身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第三篇: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摘 要:教学过程是知识的传输反馈和师生精神情感融会的过程,是用教师与学生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这两条经纬线交织而成的。教学既不能只重视知识而忽视情感,也不能脱离知识空谈情感。

关键词:认知因素;情感因素;融洽和谐;金钥匙

教学主要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注重双基,教师一般仅仅视传授知识、解决疑难为天职,这就形成了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对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往往估计不足,由于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导致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得不到体现,教学活动都由教师来组织,学生只是消极参与。虽然情感教育现在已经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并成为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之一,但是许多教师没有真正去领悟学习。教学过程是知识的传输反馈和师生精神情感融会的过程,是用教师与学生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这两条经纬线交织而成的。教学既不能只重视知识而忽视情感,也不能脱离知识空谈情感。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爸爸妈妈都在外面打工,这一现象在农村特别突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在家里的情感教育几乎就为“零”了,再加上大多数又是独生子女,如果教师再不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我们的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将毫无意义。数学教学更是如此,新课程里有许多生活情境,我们只要把情感教育渗透到这些生活情境当中,就间接把情感教育渗透到了数学教学中了,这不仅是对数学教学工作更高层次的要求,更是当前数学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对情感教育有以下几点浅薄的认识。

一、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打个比方:如果说数学教学是长身体(知识)的骨骼和肌肉,那么情感教育则是在塑造一个人的灵魂。没有强壮的身体是可怜的,但缺乏健康的灵魂是可悲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合进情感教育,是我们作为教育者在教育新形势下的责任和义务,更重要的是可以很轻松的完成教书和育人的教育目的。要说育人的目的,在平时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之中,已经润物无声了。其实数学课就好比是一块情感的绿洲,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情理结合,倾注自己的情,倾注自己的爱,才能使这块绿洲中的花儿永远充满旺盛的活力。正因为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更要注重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地渗透情感教育的方法。

二、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前提

有“融洽和谐”就有“宽松的感觉”,有宽松就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聪明才智;有“融洽和谐”就有“信任的存在”,有信任就会使教师输出的信息在学生那里有一种“易接受”的心理势态;有“融洽和谐”就有“期待的表达”,有期待就会使学生得到一种潜在的能源;有“融洽和谐”就有“感染”的展现,有感染就要求教师成为学生的模范。

情由境生,境从心来。课堂是一种情感场,当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走入课堂,课堂气氛就会“情感荡漾,融洽和谐”。

三、通过数学教学教师自身渗透情感教育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自己对数学的情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教师应热爱自己的学科,应有严谨的教学态度,并有发自内心的对数学的感情和思维,把讲数学课当成是一种享受,那么对于你的学生而言,很自然的也会去爱数学,把听你的数学课当成一种享受。换言之,如果数学教师本身就不热爱数学,又没有严谨的教学态度,那么在他的教学过程中也就不可能培养出学生学习数学、热爱数学的情感。把自己对数学的热爱传递给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一个新的环境中和老师沟通,和同学交流。把情感教学运用在教学中,这是作为一位教师应该做的事。我想这样才能做到古人所说的:“使其亲其师,而信其道”。

四、“爱”是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金钥匙

教师情感生活的核心是热爱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不热爱学生的教师永远不可能成为优秀教师。我国近代教育学家夏丐尊先生曾经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名言说得多么透彻: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说明情感和爱在教育中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教师只有真诚的关爱学生,面对学生时才会产生亲切感,形成自身的愉快心境和良好的教学情感,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此基础上的师生双边活动,学生才能更多的参与,更多的感受到被人欣赏,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爱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教师对学生的挚爱和期待,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激发他们刻苦、顽强学习的精神。热爱、关心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教师一方面要热爱学生,深入了解学生,高度信任和尊重学生;另一方面又要严格要求学生,坚定不移地要求和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前进,决不迁就和放任自流。长此以往,学生也会或多或少的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从而实现我们意想不到的教与学的“双赢”。

总之,数学教学一旦能够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实践表明:情感是左右教学的巨大力量。只要教师能挖掘自身因素,就能充分发挥学生潜能。课堂教学中充分考虑情感因素和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四篇: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总结

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第四中学 闫文东

摘要:环境问题已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提高全人类的环境意识,必要而紧迫。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环境教育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高度重视的教育领域,而地理教学是环境教育的最好途径之一。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各种环境教育方式,可以使学生不断丰富环境科学知识,提高环保认识,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养成良好环境公德行为习惯。

本文从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几种途径以及反思三方面加以论述。

关键词:环境问题;高中地理教学 ;环境教育的渗透途径 1.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人口爆炸、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粮食短缺„„一个个危机接踵而来,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正在遭受严重的破坏。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的恶化已成为人类发展的最大障碍,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等已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

世界各地的人们在选择生产和生活方式时,更加慎重地考虑其对当地、国家乃至全球环境的影响。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逐渐成为今天全人类共同关心的主题,环境问题已经和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紧密 地连系在一起。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多,人均资源少,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部分地区生态破坏还在加剧,因此,我国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环境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而改变和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又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每一个公民都应具有环保意识,而这种意识的培养,要从孩子开始,从中小学抓起。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环保意识教育,能帮助学生形成保护环境应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的意识,产生对中国现状人均资源短缺的危机感,树立对民族、对国家的责任感。所以,在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公众话题,环境保护渐成为社会共识的今天,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环境意识和全球观念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十分必要。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I、II、III和选修VI教材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环保教育资源。比如:地理必修 II,详细介绍了“人口与环境”、“城市与环境”、“区域产业活动”、“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必修III,提到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可持续发展”。选修VI—环境保护,更是全面系统地从五个章节安排:《环境和环境问题》、《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环境管理》。总之,高中地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环保资料,通过学习地理,可以应对当今世界资源短缺、环境 变化、人口激增、发展失衡等全球性问题,以培养认识,处理这些问题的能力,建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全球化、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等现代理念,获得应对未来若干重大问题的基本能力。

地理学是一门综合的、开放的学科,具有跨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两大领域的特征,而且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学科,能对区域规划、城市规划、产业布局、交通选线、自然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的提供决策支持;能为经济重构、提高竞争力、制定能源政策、灾害防御、技术创新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在应对全球环境变化、全球经济与政治重构、饥荒等问题时能够作出独特贡献。

2003年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规定课程目标概括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其中,“‘过程与方法’,即了解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学习,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是地理课程改革的‘亮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包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等,是‘思想教育’内涵的扩大”。

地理教育中强调的“人——地关系”与环境教育中所倡导的“理解和鉴别人类、文化和生物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基本一致的。1992年的《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明确指出:地理教育可以为环境教育作出贡献。虽然环保意识教育涉及地理、生物、化学等多个学科,但是在有关环境教育渗透的各个学科里,地理与环境教育的关系是最密切的。尤其是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人类活动为中心 ,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高中地理教育 , 比其它任何一门学科都应该进行环境教育。

总之,地理作为一门专门研究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必然在学校的环境教育中承担着主要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在传授学生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寓环保教育于地理教育之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途径 2.1 针对教材内容,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有许多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单凭口头讲述或学生讨论达不到形象、直观的效果,很难引起学生的关注或在他们心中产生震撼,那么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具,如把有关教学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并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插播一些录像,加深学生的印象。多媒体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及跨越时空的非凡能力,大大增强了人们对抽象事物和过程的理解和感受,从而将课堂引入全新的境界。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积极参与讨论,探究解决环境问题、保护环境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时,播放以下画面:高大的烟囱冒着滚滚浓烟造成的大气污染、工厂随意排放污水引起的水污染,生产、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导致的固体废弃物污染、车流如梭的交通工具带来的汽车尾气污染、林立的高楼外面的玻璃墙产生的光污染、施 工场地和交通工具带来的噪声污染、高大密集的电网带来的电磁波污染等。

一幅幅画面直观生动,能很好的把学生从课内带到课外。一个个环境问题触目惊心,仿佛就在身边,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保护环境的欲望,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综合性与区域性特点的认识,培养学生遵循经济规律办事的思维意识,增强学生为国家经济建设作贡献的责任感,提高学生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观。

再如,在学习自然灾害时,以1998年我国长江洪涝灾害为例。分析长江中游和下游发生的洪水原因时,用flash动画显示洪水的三个主要来源,即宜昌以上的干支流,以及南面的洞庭湖、鄱阳湖两大水系和北面的汉江支流。原因之一是在有些年份,流域内普降暴雨,三股主要洪水来自同一时期,河水猛涨,就会使长江干流出现特大洪水。另一个原因是上中游山区森林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加剧长江洪涝灾害。同时再插入一些近年来上中游山区乱砍滥伐,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等影视片段去启发学生,引起学生对人类活动可加剧自然灾害的清晰的思考。

采用图像、音像资料,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效果。用多媒体对2008年汶川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2011年日本地震诱发海啸导致核泄漏、2013年重创菲律宾的台风“海燕”等等自然灾害进行影像播放。通过观看、试听这些冲击各种感官的影音,使学生深刻意识到自然灾害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常常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严重的还 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自然灾害已成为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的主要限制因素。

通过对某种灾害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的探究,以提高学生对灾害的认识、增强防灾意识和减灾减灾能力,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和科学发展观。

2.2 结合时事地理,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

当前,各种环境问题正在我国和世界各地频频发生,我们可以让学生明白这些环境问题的危害,并引导学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探寻解决的办法、措施。新闻地理的时效性,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保护大自然,改善环境的欲望,有助于增强他们的环境意识和责任心。比如:雾霾入选2013年十大关注,2014年1月10日,绿色和平发布了全国74个城市2013年的PM2.5年均浓度排名,2013年年均PM2.5浓度最高的10座城市中,有7个位于河北省。按照前十位排名分别是1邢台、2石家庄、3保定、4邯郸、5衡水、6唐山、7济南、8廊坊、9西安、10郑州。其中,排在前两位的邢台、石家庄两市的年均PM2.5浓度更是高达155.2微克每立方米和148.5微克每立方米,是国家标准的4倍以上。(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PM2.5年均浓度是35微克每立方米为达标。)2013年困扰我们的雾霾天气,学生印象深刻。

2.2.1 雾霾的成分、形成原因、危害及治理

PM2.5已成了家喻户晓的一个名词,PM2.5有毒颗粒物主要来源: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汽车尾气; 北方冬季烧煤供暖所产生的废气。

中国雾霾的真正成因:静稳天气是“罪魁祸首”,排污仍是根本原因。风力较小且近地面层的湿度较大,不利空气中污染物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扩散,另外由于近地面层的湿度比较大,在夜间和早晨,雾气比较容易形成。如果没有明显的冷空气活动,容易导致出现范围较大的雾和霾的天气。天气因素是触发和加剧雾霾影响的直接因素,但根本因素是持续的污染物排放,主要大气污染排放总量远远超过了环境容量。

雾霾天气的危害:对呼吸系统有影响,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严重的会诱发肺癌;对心血管系统有影响,容易造成人们胸闷、血压升高;导致传染病增多;儿童紫外线照射不足,体内维生素D生成不足,对钙的吸收大大减少,儿童生长减慢;影响心理健康,容易让人产生精神懒散、情绪低落及悲观情绪,遇到不顺心的事情甚至容易失控;影响出行,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等等。

雾霾的治理:至于如何“治本”,长期研究大气污染的南京大学教授刘红年说,在确保经济运行平稳的前提下,要以更大力度推进经济转型、能源结构调整。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研究员谭晓光也表示,治理雾霾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要把已有的高污染工业排放量降下来,二是今后在上新项目时,都要做事先的评估。2.2.2 应对措施

城市防治霾天气应采取措施有: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重;加强企业监管,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控制机动车尾 气排放,鼓励人们绿色出行;城市建设中采用降尘、减尘措施;扩大城市绿地、湿地面积。为了减少霾天带来的危害,我们的应对措施有:尽量减少外出和户外锻炼,出门戴口罩,在教室内做雾霾操;关闭门窗,尽量减少通风;注意饮食清淡,少吃辣的;骑自行车或步行时尽量慢行等等。

所以,通过对雾霾的成因、危害及治理的了解,引起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从我做起,节约能源,享受低碳生活,倡导绿色消费,保护环境,并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周围的人,共同创造环境优美,社会安全,文明进步,生活舒适,经济和谐的宜居城市。2.3 环保纪念日,举行多种形式的专题活动

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首先介绍“世界环境日”的由来和主要意义,回顾过去的世界环境日的活动主题,明确今年的活动主题,然后开展活动。2.3.1 宣传介绍

第一届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于1972年6月5--16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包括中国在内的113个国家参加了这次大会。会议讨论了当代环境问题,探讨了保护全球环境的战略;会议呼吁“为了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而保护和改善环境,已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这个目标将同争取和平和全世界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这两个既定的基本目标共同和协调地实现”,会议建议联合国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开幕日这天定为“世界环境日”。同年,第27届联合国大会决定把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确定“世界环境日”的意义在于提醒全世界注意全球环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2013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思前,食后,厉行节约(THINK.EAT.SAVE)”,旨在倡导反对粮食浪费,减少耗粮足迹和碳排放,使人们意识到粮食消耗方式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中国主题为“同呼吸 共奋斗”,旨在释放和传递建设美丽中国人人共享、人人有责的信息,倡导在一片蓝天下生活、呼吸的每一个公民都应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切实履行好呵护环境的责任,自觉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养成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激发全社会持久的环保热情,为改善空气质量、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而奋斗。2.3.2 学生开展活动

首先,打造“美丽校园”,从身边做起,为实现“美丽中国梦”——“我的校园梦”行动。

“美丽校园”行动:“绿化、文化、亮化、美化”。绿化:从点滴做起,为校园的绿色植物“洗一次澡”,通过喷灌活动,唤起同学们的环保意识,既美化了环境,也净化了我们的心灵。文化:为校园的花草树木写一些宣传牌——“环境是塑造人的摇篮”。亮化:为学校做一次大扫除,特别是死角,彻底清扫,教室的物品收拾整齐有序,校园的自行车摆放紧凑、整齐划一。美化:在有限的空间植树、种花,装点校园、美化环境。

其次,通过国旗下环保知识演讲、办教室内、校园内环保专题板 报、全校师生在宣传环保标语横幅上签字、评选环保卫士、节俭标兵、举办环保文艺晚会、展览环保绘画作品、开展环保知识演讲竞赛和听环保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渗透环境教育。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们自己设计服装、自己布置舞台背景、自己编排舞蹈、自己主持节目、自己做评委评判,在班级或学校展开活动。既充分发挥了我们学校美术生、书法生、播音主持生、舞蹈生、体育生的特长,又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环境知识,陶冶环境道德情操,提高环境保护技能和环境宣传能力,养成“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良好环境行为习惯。

2.4 根据乡土地理,开展地理实践活动

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环境教育本身是一种感知性的教育活动,强调学生、教师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地理教师要重视“在环境中学习”,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以环境教育为主题的野外考察、社会调查、参观采访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环境中真正感受到环境以及环境问题与他们自身是息息相关的,从而在感知中得到理性的提高。

2013年流行节俭风,节俭搞庆典,节俭开两会,节俭过春节。最让人记忆深刻的,是“光盘行动”刮起的餐桌节俭风。为了获取节俭方面的消息,带学生走进内丘知名的天颐温泉酒店、燕赵饭店、永盛魁饭店等,了解现在的营业状况,和过去比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得到的答案是前来消费的人数少了,公款消费没有了,消费档次降低了,浪费现象不严重了。为了让贫苦家庭早日远离饥饿,让我们继续 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以勤俭为荣,以浪费为耻,自觉抵制奢靡腐败之风,从珍惜一粒米开始,从细微处做起,养成节俭的好习惯。我们制作了“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宣传横幅悬挂在食堂墙上。珍惜粮食,就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用实际行动做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带头人。

为了应对不再遭受“霾伏”,了解内丘的产业活动发生的变化。走进地处丘陵往日兴旺的大丰砖厂,如今停止了烧砖,高炉不再冒烟,人去砖空,曾经靠拉砖发家致富的人们不得不改行换工作。走进内丘西部山区的许多村庄,原来从事石材加工的产业链不存在了,山上没有开挖石材的,路上没运输石材的,村里看不到锯石材和修石材的,没有了刺耳和叮叮当当的声音,没有了漂浮的粉尘,没有了流淌的白沫水。原来小作坊式的劳作场景消失了,换来的是宁静和干净。青壮年纷纷进城务工、经商去了。走进曾经为内丘经济做出巨大贡献的107国道旁的龙海钢厂,门可罗雀,只有保安在门岗看门。这些说明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注重环境效益,不能再走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失败的老路子。用发展的观点、辩证的思想方法,深刻理解中国坚持走资源节约型道路、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今年春节最明显的变化是卖鞭炮的摊点少了,燃放鞭炮的人少了,燃放时间短了,燃放数量少了。我们学校的取暖、烧水锅炉由原来的燃煤改为新式燃气锅炉,一部分汽车由烧油改烧气,加气站等着加气的汽车排成长龙了,重污染天气邢台市机动车尾号限行,环卫工 人在主干道路面洒水等等。

各种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们浓厚的兴趣,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动手能力。通过对当前环境状况的反思,增进学生对人类与环境的认识和理解,帮助学生树立珍惜资源,热爱环境的思想和与环境同生存、共发展的生存观、发展观。

总之,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和形式的多样化,采取课内外相结合的方法,既要看学生对环境问题理论的认识和环境科学基本知识的了解,更要看参与和解决环境问题实际能力的提高。通过环保教育,使学生认清形势严峻的一面,正视现实,增强忧国忧民的意识,明确青年学生肩负的重任,培养主人翁的精神,激发爱国之情,立下报国 之志,并从我国国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保护和改善环境。3.总结与反思

3.1 学生环保意识明显提高了

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我的学生们个个都是环境保护的践行者、志愿者和正能量的传递者。他们积极参加可持续发展的决策、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积极购买环保标志的商品;拒食野生动物;实行垃圾分类;不再有人践踏草坪,校园的花草树木能健康成长;买东西不要求过度包装;进超市购物自备购物袋;过年不送纸质贺卡;时常关注电视或报刊上有关环保的公益广告,少使用或不使用一次性纸制品和塑料袋;大礼拜放假短途步行回家,倡导绿色出行,过低碳生活;能及时关掉学校和家里的电器;能及时关闭水龙头;废水再利用,淘米水和洗菜水可以用来浇花,涮衣服的水用来洗墩布或冲厕所等等。学生们在环保认识方面和环保行为取向、习惯方面的明显进步得到了家长、学校和社会的一致认可,我感到非常欣慰。3.2 地理教学中必须渗透环保教育

人地关系是指地球表层作为地理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动态的作用,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重点。我经常给学生灌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都与地理有联系”的思想。

在地理课堂中多角度地渗透环保教育,能使同学们在学习地理知识技能的同时,接受环境意识、环境道德的教育,深入思考、拓展视野、发展智力、蕴蓄情感,逐渐增强环境意识并动手动脑,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地理教育与环境教育的双赢。3.3 服从大局,力所不能及

基于“谁组织谁负责,安全第一”的考虑,在教学形式上有时不能也不敢放的太开,大多数还是局限于课堂教学和课本内容。在现在的学校考核机制下,以文化成绩论英雄,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方面更多还是侧重智育,忽略德育。3.4 保护环境任重而道远

作为一个地理教师,我在环境保护方面严于律己,率先垂范,言传身教。同时我呼吁只有全社会都来关心环境保护,全民都来参与环境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才会不断改善,蓝天碧水、山川秀美的景象才能永驻中华大地。为了当代,更为了后代,我们必须克服困难,迎接挑战,为保护环境作长期不懈的努力。

第五篇:品德教学如何渗透情感教育

品德教学如何渗透情感教育

思想教育课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适应社会主义学校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的成长的要求的一门 内涵丰富的综合性的新兴学科,旨在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推 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道德教育是思想教育课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思想教育课对道德的研究与伦理学对 道德的研究相比,在深度上是有区别的。

如何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造就一大批德、智、体、音、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乃是思品课教学的中心任务。如何保证思品教学效果,真正使学生获得政治上的责任感、集体的荣誉感、民族的自豪感、无私的正义感、追求真理的理智感和圣洁的美感,这就需要教育者灵活运用各类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情感教育是提高思品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主要方法有:

一、故事触情----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以故事为主,很适宜采用讲故事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也喜欢听故事。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充分做好准备,通过诱人的故事情节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使学生从故事中明白事理,坚定信念,提高认识。如学《惜时如金》一文,使学生明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自小学习好的主要原因,乃是他爱惜时间、刻苦学习,从而激发起他们从小要惜时如金,发奋学习的思想感情。

二、设“画”诱情----俗话说:“触景生情”,具体的情景可以唤起相应的情感。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需要,教师要合理地运用幻灯、挂图,加以生动的描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使学生情绪受到感染。如教《爱惜粮食》这课,我绘制了一组以粮食生产过程为主线的图画,让学生边看图,边听老师的描述,使学生很快被带进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情境。在看、听的过程中明白了粮食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三、歌唱促情----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引进音乐,把思想品德教学

与音乐合理的联系起来,能加深课文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如学了《做爸爸妈妈的好孩子》这一课,让学生唱《我的好妈妈》,使学生明白妈妈为我们日夜操劳的艰辛,我们应该怎祥孝敬母亲,怎样做个好孩子的道理。又如学习《珍惜时间》一课,让学生唱《明天歌》,使他们在歌声中领悟到时间是宝贵的,明白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道理,自觉做到今天事今天毕,刻苦用功,惜时如金。这样,既加深广对课又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今天,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化,商品经济新秩序正逐步建立,道德观念不断更新。我们要坚持把是否有利于社会进 步作为唯一的道德评价标准,批判阻碍社会进步的旧道德,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历史遗产,支持、传播代 表社会发展方向的、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关系的新观念、新道德,推动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升华。“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深入人心,及时总结,充分交流,提升德育工作水平。使未成年人在学校能时时处处受到传统美德精神的熏陶,从课堂中得到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的“双丰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今后,更加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专业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使德育渗透科学化、经常化、系列化,来指导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下载高中地理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研究(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地理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研究(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

    第十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胡勇电话:*** 重庆市永川区金龙镇金龙小学校论文类别:学科教学学段:小学学科:语文摘要:语文教师应通......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情,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情感教育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推进教学过程优化的最强的驱动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什么样的人容易获得幸福?情商高的人;什么样的人容易获得成功?情商高的人。对学生进行情商教育的途径有很多,小学阶段品生品社课唱主角,但是在......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南直中学 许笑范 从心理学角度讲,情感是和人的社会性需求相联络的一种比较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包括道德感、美感、明智感。道德感......

    小学英语话题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小学英语话题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5B Unit 4 An English friend 教学案例 常州新北区圩塘中心小学 王桂琴 孩子是一个生命体,将他们视为有思想、有情感的个体,在英语话题教......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论文

    “大海里没有水,不能称之为大海;教育没有情感,也就不能称其为教育。”从这句话中,我们能领悟到情感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重要性。作为教师我们要把情感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工作的始......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渗透1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渗透 张林 情,是语文教学的灵魂。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情、教师情、学生情决定了语文教学中突出的情感性。语文教学如果能以美感动......

    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闽南师范大学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1 年级/学号研究生论文题目所在院系专业研究方向指导教师入学年月开题报告日期 : : : : : : : : :目录 一、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