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语文体学导论系统化3
(一)词义的强弱
①词意相近,力度(intensité)和语气有差别:
1.maigre(瘦的)/fluet(瘦弱的)
2.haīr(恨)/exécrer(痛恨)
②词本身带褒义(mélioratif)或贬义(préjoratif):
1.imiter(模仿)/singer(效颦)
2.la gloire(荣耀)/la gloriole(虚荣)
③古词语(archaīsmes):法律文件、宗教书籍和诗歌作品
1.所指事物已不存在:haubert(锁子甲)
2.事物依在但用新词:nef→navire(舟)
3.沿用至今但失去原意:chef 头→头领
4.只在固定词组中保留原意:peu ou prou 或多或少
④新词语(néologismes):
1.旧词生新义:la souris 小鼠→鼠标
2.现有法语加前缀或后缀:le blogueur(博客)
⑤伦理与格(le datif éthique):引起对方的兴趣用第二或第一人称,增强语句感情色彩和通俗色彩
⑥第三人称:旧时臣对君,仆对主用第三人称替vous,地位悬殊
(二)词序
①渐进序列(la séquence progressive):
1.从已知→未知
2.被限定词→限定词
3.先主语后谓语
4.先动词后宾语
5.先名词后形容词
②动词位置:
1.疑问句时动词与主语倒装
2.表示祈愿、假设等虚拟式句或让步状语从句中,动词与主语倒装
puissiez-vous réussir 祝愿你成功
3.陈述句中,句子上行部分(la protase)一般短于下行部分(l'apodose),以免头重脚轻,语法上称为大节拍(la cadence majeure)如主语较长,便会出现主谓语倒装
4.rester,suivre,venir,survenir,paraǐtre等不及物动词常置于句首,与上句意思紧联:
resait un problème épineux à résoudre.剩下一个棘手的问题要解决
5.以副词,连词及其短语encore,toujours,ainsi,aussi,peut-être,sans doute,du moins,en vain,à peine,tout au plus,à plus forte raison起首,主谓语倒装,用于讲究文
6.插入句(la proposition incise):一般采用主谓倒装
J'aime bien cette chanson ,m'a dit Jacqueline我喜欢这首歌,雅克琳对我说.7.在间接宾语后,如不引起误解,则以主谓语倒装为宜;在状语不及物动词与主语交换
8.为强调表语,置于句首,主系倒置;
Heureux sont les sportifs qui font honneur à la Patrie
9.某些固定词组中,动宾倒装.Chemin faisant,il nous racontait ses mésaventures.一路上他给我们讲他的不幸遭遇.10.某些句子的谓语由一个语式助动词和一个原形动词构成.过去,宾语代词既可以置于二
者之间,又可以放助动词前面,作家可以自酌:
L’un voulait le garder,l'autre le voulait vendre.一个想留着它,另一个想把它卖掉。
③形容词位置
特殊:词序改变时出于节律的考虑:
un coin où nous aurions des arbres,des pelouses,Une maison petite,avec des fleurs,un peu De solitude,un peu de silence.在一隅之地,我们将有树木,草坪,一座小屋和鲜花,一点孤独,一点寂静。(petite 后置突出该词,又使诗少一个音节
④单部句(proposition à un terme essentiel)
1.有动词无主语:Comment faire?Où aller?怎么办?去哪儿呢?
2.有主语无动词:A qui la faute?是谁的错
3.无主语无动词:Joyeux Noēl!圣诞快乐!
⑤名词句(phrase nominale):无变位动词,突出名词作用,用名词本身来表示动作或状态,结构紧凑,活泼生动.1.用来陈述事物或描写景物:
Joie inquiète de ces départs de Paris.Grosses chaleurs Malles jamis finies...从巴黎启程既快乐,又不安。天气炎热。箱子总整理不完......2.文章标题和书名常用,以求醒目
Forte mobilisation contre le changement de statut d'EDF-GDF 反对改变法国电力煤气公司地位大动员
3.为剪篇幅,突出主要信息,在广告、通知、启事、商品说明书中常常使用名词句
4.在剧本舞台提示、日记、会议记录或其他场合笔录中采用 Vote d'un budget d'un million d'euros pour travaux d'urbanisme,décision de construction d'un parking souterrain.表达通过100万欧元城市规则工程预算,决定修建一座地下车库。
5.表示命令,请求:passage interdit 禁止通行
6.格言、成语、谚语中:Après la pluie,le beau temps 雨过天晴,苦尽甘来
⑥名词化(nominalisation):把主从复合句变为简单句或并列复合句,形式如同把动词转化为动名词
⑦三种引语
1.直接引语(discours direct):陈述动词(dire,répondre,repéter,reprendre,répliquer,s'écrier等)
Paul dit:<<...>>或《...》dit Paul
2.间接引语(discours indirect):作相应变化
3.自由间接引语(discours indirect libre)既保留间接引语人称和时态,又保留法语的某些标记,如感叹语气、疑问语气、个人讲话的某些特征等,主要用于书面语,尤其文学作品中。
Maire adressa des reproches à son fils.La veille il avait encore oublié d'aller chercher son colis.Quel étourdi!玛丽责备她的儿子。他头天又忘记去取包裹了,真健忘!
第二篇:法语语言学导论课程介绍中英对照
法语语言学导论
An Introduction to French Linguistics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针对法语专业四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本课程主要介绍了法语语言学的来源
及其发展;语音和音位;词汇的结构和组织;缀词成句;语言的意义;使用中的语言等内容。
本课程可以使得高年级学生对语言学各学科进行初步的了解,对语言系统有了进一步认识,初步掌握语言的研究方法,为研究语言奠定基础。
Course description:
This course is a major optional course offered for the senior students majoring in
French.The course mainly introduces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French linguistics;
phonetics and phonology;the structure and formation of words;structuring sentences;
the meaning of language;language in use, etc.This course enables seniors to get
a preliminary understanding of sub-disciplines of linguistics, have a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language system and master preliminary research methods of language
so as to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ir study of language.教学大纲:
Syllabus: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系统地介绍语言学各学科的知识和理论,使学生了解现代语言科学的相
关术语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语言研究的兴趣,获得运用科学方法考察语言现象的能力和习
惯,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论水平和语言分析能力,为学生学习其他语言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知
识,为今后从事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requirements
This course aims at introducing the knowledge and theories of sub-disciplines of
linguistics systematically, enabling students to understand relative terms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modern linguistics, arousing their interests in language research,making them obtain the ability and habit of using the scientific methods to observe
the phenomenon of language, and improving their abilities of learning linguistic
theories and analyzing language, thus to provide necessary theoretical knowledge for
the students learning other language courses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ir
further language teaching and language studies.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概述语音学、音位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和类型学等学科的知识与理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认识和分析语言的起源、特性、功能和内部各层次,了解语言在时空中的变异及其与思维、文化、社会、语境、文学等外部因素的关系,熟悉语
言科学的概念和术语的意义,并用具体的证据加以说明。除此之外,《语言学导论》课程还介
绍应用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及计算机语言学等学科的知识与理论。
Teaching contents
This course mainly offers an overview of the knowledge and theories of some
disciplines such as phonetics, phonology, morphology, syntax, semantics, typology
and so on.Through this course,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 origin,characteristics, functions and internal levels of language, understand the variation
of language in the space and tim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ome external factors
such as thinking, culture, society, context, literature and so on, know well the concepts and terms of linguistics illustrated with specific examples.In addition, the course of “An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also introduces the knowledge and theories of some disciplines, such as applied linguistics, psycholinguistics,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nd so on.三、考核形式与成绩计算
闭卷笔试。总成绩的计算方式为: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包括平时作业、小测验、考勤等)占40%。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文献
教材: 褚孝泉.《法语语言学导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主要参考书:
1.胡壮麟.《语言学教程》(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第三篇:建立系统化管理体系
学习心得------建立系统化管理体系
1. 系统化部门建设。
2. 分层管理
3. 分层勾通
4. 细心,耐心,关心
5. 坚持,恒心,忠心
6. 培养积极正面氛围
7. 制度化,人性化,感性化
8. 建立正确理念,为先
9. 工作细化,责任到人
10,不断修正,长期跟踪
11.认真,学习,思路清晰
12.平衡成长,全面提升。
奔腾部:黄斌2002 年6月
一.系统化部门建设
1.人力资源系统。
2.培训系统。
3.业务系统。
4.行政系统。
5.激励系统。
6.业务支持系统。
1..人力资源系统的功能及运行模式:
人力资源系统是组织的核心动力,是最有生产力。发现人才,筛选人才,引进人才是长期有效的工作。是组织的生命线。
增才渠道:???
选才标准:???
面试流程:???
共事结盟:???
协作引导:???
细心关心:???
人力资源部:经理------成员------
负责制定人力发展计划,组织研究 方案实施 及时跟踪反馈 提升团队人力发展水平提升组织人才的综合素质???
第四篇:复习系统化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学习理论
1、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组织形式的结构形式。
2、形成性练习是指按照(教学目标)而编制的一组练习题,它是以(练习的形式)考核学生对本学习单元的基本概念和要求的掌握程度。
3、教学设计应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他们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做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
4、教学系统设计ID模式的发展经历过两代,是以学习理论作为分代原则,第一代ID模式的主要标志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第二代ID模式的主要标志则是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作为理论基础。
5、学习目标描述中马杰的ABCD法则的英文全写:A是(对象)、B是(行为)、C(是条件)、D是(标准)。
6、在教学内容分析方法中,(归类分析法)适用于具有分类学特征的内容分析;(程序分析法)适用于分析操作过程或问题求解过程有关的教学了;(图解分析法)法适用于分析和揭示复杂关系结构的有效方法。
7、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特点:信息显示的(多媒体化),信息处理的(数字化),交互界面人性化,信息传输的()。
8、著名教学设计专家(加涅)提出“为学习设计教学”。
9、面向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原则:强调(教与学的结合);重视(学习环境的设计);重视教学过程的动态设计;重视(可操作性)。
0、在教学系统设计实践中,存在着不同层次的教学系统设计。按照教学中问题范围、大小的不同,教学系统设计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30分)
1、根据AECT’94教育技术领域定义,教育技术的设计子范畴包含四个主要方面(ABCD)
A、教学系统设计B、学习者特征 C、教学策略 D、讯息设计
E、教学目标设计
2、“史密斯——雷根模式”在策略设计中提到三种策略,这三种策略是(ABD)
A、组织策略
B、传递策略
C、评价策略
D、管理策略
3、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认为可以将知识分为行为水平和内容类型两个维度,其中行为维度包括(ABC)
A、记忆
B、运用
C、发现
D、知识
4、影响教学系经统设计的变量主要包括(ABD)
A、教学条件变量
B、教育方法变量
C、教学模式变量 D、教学结果变量
5、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必须考虑到如下几个方面的因素(ABC)
A、社会的需要
B、学生的特征
C、学科的特点
D、媒体的选择
6、在编写教学目标是应注意的是(BCD)
A、教学目标的主体是教师B、教学目标的表述要用教学的结果来表述 C、教学目标的行为词必须是具体的D、教学目标的表述可以是内外结合的
7、教学结构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它有具有下列哪些特点(ABD)
A、理论依附性B、动态性C、可扩充性D、系统性
8、学习环境的特征主要表现在:(ABCD)A、情境性B、建构性C、操作性D、动态性
9、在设计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知识结构时,必须遵循的原则是:(ABD)A、体现知识内容的关系
B、体现学科教学的规律
C、体现知识教学的策略
D、体现知识结构的功能
10、协作学习活动的基本特征有:(ABCD)
A、以小组活动为主体
B、强调小组成员的合作互助
C、强调目标导向
D、强调总体成绩作为激励
三、是非题(每题1分,共8分,对的打“√”,错的打“×”)
1、教育技术研究的具体内容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五个方面。(对)
2、教学设计就是对教学过程的设计。(错)
3、无论教学手段如何先进,教学媒体仍然是辅助教学的工具。(对)
4、学习者特征分析是教学设计前期的一项工作,目的是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其学习风格。(对)
5、创设情境就是提供一些相关的情节、景色和现象。(错)
6、自主学习设计应体现:发挥学生的首创精神、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对)
7、协作学习是建立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的小组讨论、协商。(对)
8、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对)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假如你是一位教师,你会采用哪些教学策略实施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教学?
答:首先说明《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性质,这是一门方法论的学科,这门课的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那么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
其次,说明什么是教学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有哪些,如情境创设、基于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任务驱动教学策略、自主学习策略、协作学习策略等等。
最后,阐述《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网络环境下应采用哪些策略,如案例学习、专题研讨、设计实践等。
2、请你选取教学设计课程中的某一内容用Webquest模板(前言、情境、任务、过程、结果和评价)设计网络探究学习。
答案要点:首先要对所选取的单元内容做简要介绍,说清楚是哪个单元,包含了哪些知识内容,要达到哪些教学目标。
然后,按照webquest的要求,用文字详细描述每个模块的设计内容(前言,情境,任务,过程,结果和评价),如,情境模块,要说明具体用什么来创设一个怎么的学习情境;结果模块,要说明学生的学习结果用什么形式表现,是Word、还是ppt还是网站;评价模块,要给出形成性评价的形式,可以是练习题也可以是评价量规。
3.简述教学系统设计的主要理论对教学系统设计的影响。(8分)(1)学习理论指导教学者从学习理论的视角提出教学设计的问题,为教学设计提供了解答问题的方式.。(2分)
(2)教学理论则在理性与创造性之间找到了平衡点,具有简单而新颖的设计特色,提出基于核心概念、生成性话题及综合主题设计的任务分析法;(3)系统方法为教学系统设计模式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基基础及系统方法论的取向的反思;
(4)人们对传播理论的研究由早期的“枪弹论”模式发展到现在的“交互模式”,使得教学设计由先前的“单向灌输”的理念逐渐转变为现在“多向交互”设计理念。
4.学习者分析的内涵及意义。
(1)教学系统设计的产品是否与学习者的特点相匹配,是教学系统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因为一切教学过程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才能成功和优化。学习者分析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和学习风格,为后续的教学系统设计步骤提供依据。虽然教学设计者不可能对学习者的每个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等都进行分析,但是必须了解那些对决策起重要作用的心理因素。(2)学习准备是学生在从事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原有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任何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准备状态,而且任何教学都是以学生的准备状态作为出发点。
(3)在各种学习情境中,每一个学习者都必须由自己来感知信息,对信息作出处理、储存和提取等反应。而学习者之间存在着生理和心理上的个体差异,不同学习者获取信息的速度不同,对刺激的感知及反应也不同。5.简述教学系统设计与传统备课的区别。((1)以系统理论与方法作为设计的方法论基础((2)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为学习设计教”(3)学习结果的不同类型创设内外部条件(4)全面考虑教学系统各要素及其关系((5)设计过程规范化、合理化、有序化、技术化
(6)对教师的教学素养具有“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的双重效能。
教学系统设计模拟试题五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在教学系统设计实践中,存在着不同层次的教学系统设计。按照教学中问题范围、大小的不同,教学系统设计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教学系统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产品设计)。
2、瑞格卢斯提出(细化理论)为教学内容的组织提供了符合认知学习理论的宏策略,梅瑞尔提出的(成分显示理论)为具体知识点的教学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微策略。
3、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五种类型,即(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4、常用的教学媒体的选择方法为:_算法式__、_矩阵式、和__流程图_____。
5、对学习者初始能力的分析主要包括:_预备能力的分析、目标技能的分析、和__学习态度分析。
6、学习风格是学习者 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___________的学习方式,是__学习策略_________和__学习倾向_________的总和。
7、分析学习需要的基本方法有_内部_______需要分析法和__外部______需要分析法,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目标参照系的不同。
8、所谓控制点是指人们对__影响自己生活与命运_________的因素的看法,一般分为___内部控制________和___外部控制________。
9、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_感知运动阶段_________、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_形式运算阶段_________。
10、在双主模式的教学设计流程中,“分析学习者特征”环节一般包含对__学习者的基础知识________、认知能力和__认知结构变量________等方面的分析。
11、电视教材是根据_教学大纲_______的规定,采用电视图像和声音表达_教学内容_______的一种形声教材。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题2分,共20分)
1、“一所学校或一门新专业的课程设置”属于(A)A.以“系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B.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C.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D.以“产品”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2、ID2 的代表性模式是(D)A .瑞格卢斯模式
B .梅瑞尔模式 C .加涅模式
D .史密斯-雷根模式
3、教学设计的学科性质,可被认为是(C)
A .理论学科
B .基础研究 C .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
D .尚未形成学科
4、奥苏贝尔将一个人为了保持长者(如家长、教师等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称为:(C)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需要内驱力
5、“写出词语并解释含义”,在布卢姆的目标理论中应属于(A)A .认知学习领域 B .动作技能学习领域
C .情感学习领域 D .无法归入上述的任一个目标领域
6、下列哪个学者认为课程应该以螺旋方式组织?(A)
A .布鲁纳
B .布卢姆 C .派纳
D .斯金纳
7、由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三个步骤组成的教学策略是(A)A.抛锚式教学策略 B.随机进入教学策略 C.支架式教学策略 D.启发式教学策略
8、“主导——主体”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C)A.系统论和建构主义理论 B.建构主义的“学与教”理论
C.建构主义的“学与教”理论、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 D.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9、“学习文件夹”是(A)A.一种评价方法 B.在计算机中存放学习材料的文件夹 C.在计算机中存放教案的文件夹 D.一种学习方法
10、教师通过口头语言,辅以板书、挂图、幻灯、投影或其他媒体向学生传授言语信息的教学方法称为(C)A.演示法 B.讨论法 C.讲授法 D.示范模仿法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 分)
1、第一代教学设计的代表性模式“肯普模式” 包括四个基本要素,它们是(ABDE)A .教学目标
B .学习者特征
C .教学策略
D .教学资源
E .教学评价
2、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认为可以将知识分为行为水平和内容类型两个维度,其中内容维度包括:(ABCD)A .事实
B .概念
C .过程
D .原理 E .运用
3、布鲁姆对情感领域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哪几项(ABCDE)A .注意
B .反应
C .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
D .组织
E .评价
4、常用的协作式教学策略有:(BCDE)A.支架式教学策略 B.课堂讨论 C.角色扮演 D.竞争式教学策略 E.协同式教学策略
5、.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研究中容易出现的倾向有(AB)
A.忽视自主学习的设计
B.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C.忽视学习环境的设计
D.忽视“意义建构”这个中心
E.忽视教学过程的控制与优化
四、简述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简述教学系统设计的特征。
答:(1)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是不同层次的学与教的系统,这一系统中包括了促进学生学习的内容、条件、资源、方法、活动等。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习者达到预期的目标。
(2)教学系统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教与学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并在设计中综合考虑和协调它们的关系,使各要素有机结合起来以完成教学系统的功能。
(3)教学系统设计的目的是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基础理论系统地应用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形成经过验证、能实现预期功能的教与学系统。
2、简述教学目标编写的ABCD方法中,ABCD各代表什么,并用ABCD法至少编写两条教学目标。
答:A——Audience B——Behavior C——Condition D——Degree “提供10道除法短除法的算式,小学二年级学生能算出正确答案,准确率达90%。”
“历史系二年级的学生阅读所布置的7篇材料后,能撰文对两种古代文化的差异进行比较,至少列举每种古代文化的5种特征。”
3、简述网络课程的编写过程。
答:(1)分析教学对象,明确教学目标。(2)突出课程特色,确定教学功能。(3)设计教学模块,建立系统结构。(4)划分栏目内容,设计屏幕版面。(5)编写脚本卡片,手机素材资料。(6)选择编著工具,建立片段模型。(7)开展教学试验,进行评价修改。
(8)不断充实完善,登记上网发布。
4.分析绝对评价、相对评价及个体内差异评价的优缺点。⑴绝对评价
绝对评价又叫做目标参照评价,它是以教育目标为基准,对每一个评价对象达成目标的程度所作出的价值判断。绝对评价的目的是确定学生的实际水平,明确学生发展状态与教育目标之间有无差距,差距有多大。学校中常采用的毕业会考是最典型的目标参照评价。⑵相对评价
相对评价又叫做常模参照评价,它是在评价对象的群体中,为了对每个个体在群体中所处的相对位置所作出的价值判断。相对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学习者与他人之间的差异,以确定某生成绩的好坏以及产生在团体中所处的位置,并为下一步的课程指明方向。中考和高考等都是最典型的相对评价。(3)个体内差异评价
个体内差异评价称为个人发展参照评价,它是以评价对象的自身状况为基准,就自身的发展情况进行纵向或横向比较所作出的价值判断。该评价类型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增强自信心,强化学习动力,但它不能确定其达标程度以及在评价群体中的相对位置.五、论述及设计题(共25分)
1、有人认为“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二者研究对象相同,是性质上的低层次重复和名词概念间的混同与歧义”,你对此观点有何看法。答:教学论与教学设计不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无论在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和学科层次上都有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两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不同。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教学的本质与教学的一般规律;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是用系统方法对各个教学环节紧系具体计划的过程。在学科性质上,教学论是研究教学本质与规律的理论性学科,而教学设计则是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设计与计划的应用性学科。教学论属于较高理论层次的学科,而教学设计在学科层次上要比教学论低一级。
(2)两门学科的理论基础不同。教学论要通过对教学本质与规律的认识来确定优化学习的教学条件与方法,即要以教学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来确定优化学习的条件与方法;教学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
以上分析表明;教学论是研究教学的本质和教学一般规律的理论性学科,而教学设计则是规定性的而不是描述性的。
2、阐述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评价的特点。(8分)
答:(1)重视对动态的、持续的、不断呈现的学习过程及学习者的进步的评价。
(2)强调基于真实任务的背景驱动的评价。(3)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4)重视高层次学习目标的评价。
3、选择基础教育某一学科的特定教学单元,设计基于Internet的教学设计方案。(9分)
4.论述题::论述瑞格鲁斯的细化理论。
1.一个目标:按认知学习理论实现对教学内容最合理而有效的组织。2两个过程:“概要设计”和“一系列细化等级设计 3.四个环节:选择(selection)、定序(sequencing)、综合(synthesizing)、(summarizing)总结 4.七种策略:
(1)确定整门课程的细化顺序(2)确定每堂课的内容设计
(3)用于确定总结的内容及总结的方式(4)用于确定综合的内容及综合的方式(5)建立新旧知识间联系
(6)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与认知策略
(7)用于实现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控制 1.阐述教学媒体的选择主要方法。(8分)
(1)问题表:根据选择依据进行问题设计和应答(预备阶段可使用)问题表实际上是列出一系列要求媒体选择者回答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逐一回答,从而比较清楚地发现适用于某种教学情境的媒体。(2分)(2)矩阵式:界定不同媒体的教学功效(正式查阅)
矩阵式通常按两维排列,如以媒体的种类为一维、教学功能和其他考虑因素为另一维,然后用某种评判尺度反映两者之间的关系。(2分)(3)算法式:功能代价比(简单参照)
算法式是通过模糊地数值计算选择媒体的一种方法。可以通过比较两种或两种以上备选媒体的效益指数,最终确定所选媒体。(2分)(4)流程图:类似信息加工方法(媒体设计)
流程图建立在问题表模型的基础上。它将选择过程分解成一套按序排列的步骤,每一个步骤都设有一个问题,由选择者回答“是”或“否”,然后按逻辑被引入不同的分支。(2分)
2.学习者分析的内涵及意义。(8分)
(1)教学系统设计的产品是否与学习者的特点相匹配,是教学系统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因为一切教学过程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才能成功和优化。(2分)学习者分析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和学习风格,为后续的教学系统设计步骤提供依据。虽然教学设计者不可能对学习者的每个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等都进行分析,但是必须了解那些对决策起重要作用的心理因素。(2)学习准备是学生在从事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原有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任何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准备状态,而且任何教学都是以学生的准备状态作为出发点。
(3)在各种学习情境中,每一个学习者都必须由自己来感知信息,对信息作出处理、储存和提取等反应。而学习者之间存在着生理和心理上的个体差异,不同学习者获取信息的速度不同,对刺激的感知及反应也不同。3.简述教学系统设计与传统备课的区别。(1)以系统理论与方法作为设计的方法论基础((2)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为学习设计教”(3)学习结果的不同类型创设内外部条件(4)全面考虑教学系统各要素及其关系
(5)设计过程规范化、合理化、有序化、技术化
(6)对教师的教学素养具有“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的双重效能。
教学系统设计模拟试题三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教学系统设计模拟试题六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1、系统方法、教学策略、操作程序
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3、对象、行为、条件、标准
4、多媒体化、数字化、网络化
5、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
6、归类分析法、程序分析法、图解分析法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2分)
1、ABCD
2、ABC
3、ABCD
4、ABCD
三、是非题(每题1分,共6分)
1、对
2、错
3、对
4、错
5、对
6、对
四、简要说明如下术语分别代表的内涵并简要说明各自概念(每题4分,共24分)
1.阐述教学媒体的选择主要方法。
(1)问题表:根据选择依据进行问题设计和应答(预备阶段可使用)问题表实际上是列出一系列要求媒体选择者回答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逐一回答,从而比较清楚地发现适用于某种教学情境的媒体。(2)矩阵式:界定不同媒体的教学功效(正式查阅)
矩阵式通常按两维排列,如以媒体的种类为一维、教学功能和其他考虑因素为另一维,然后用某种评判尺度反映两者之间的关系。(3)算法式:功能代价比(简单参照)算法式是通过模糊地数值计算选择媒体的一种方法。可以通过比较两种或两种以上备选媒体的效益指数,最终确定所选媒体。(4)流程图:类似信息加工方法(媒体设计)
流程图建立在问题表模型的基础上。它将选择过程分解成一套按序排列的步骤,每一个步骤都设有一个问题,由选择者回答“是”或“否”,然后按逻辑被引入不同的分支。
2简述建构主义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知识观:
(1)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2)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不能拿来便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3)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学习观:
(1)学习是一种结构改变的过程。
(2)学习是个体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3)学习应该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互动过程。教学观:
(1)教学过程不是“客观知识”的传递过程,而是激活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经验,促进知识经验的“生长”,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以实现知识经验的重新组织、转换和改造。
(2)教师在这个教学中起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举例说明成人学习者和中小学生的不同特征。
(1)从学习目的来看,成人学生首先以获得证书或资格为目的,其次问题为中心,寻求教育方案解决其问题,已达成其目标,第三结果取向的,对教育中心存有特定的结果,如果教育无法导引他们想要的结果,他们可能会离开,因为他们的参与通常是出于自愿的。
传统学生:首先以完成某项教育阶段为目的,其次学科取向的,希望成功完成每一项科目,不管课程结果与他们目标相关第三为了取向的,青少年通常是青少年生活当中的一种任务的或预期的活动,它的设计以为青少年生活而做准备。(2)从学习技巧来看,成人学生首先自我导向的,传统上不依靠他人给予方向,其次通常对新信息报以怀疑的态度,接收它之前喜欢先试一试,较为批判性的、主观的。
传统学生:首先通常依赖成人给予方向,其次乐于接收新信息。不需要先尝试或严格质疑过,能接受权威性的指导,较为客观的。)
(3)从学习要求来看,成人学习者寻找相关或直接可以应用至他们要的教育,即及时的与适合他们生活的,其次假如学习是及时的与适合的,他们会为自己的学习负责。
传统学生:首先寻找一个不是很清晰未来的人生做教育的准备,接受应用现在所学的。其次依赖别人为他们设计学习,不愿意为他们的学习负责。
(4)从学习时间来看:成人学生:只有部分学习时间,其次学习时间分散,第三学习有阶段性。传统学生:首先几乎是全时,其次学习时间集中,第三连续学习。((5)从师生关系来看,成人学生:首先平等师生关系,其次教师为学习促进者角色。
传统学生:首先不平等师生关系,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受教者。其次教师为传授知识的权威。
第五篇:系统化教学设计
《系统化教学设计》
——读书笔记
《系统化教学设计》(The Systematic Design of Instruction)(第六版)是教学设计领域的一本经典著作,我所读的版本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庞维国、皮连生等人翻译的中文版本。本书以系统观为线索,贯穿于教学设计流程的各个环节,将学习者、教师、教学材料、学习情境及管理者等用基于系统观的设计环节串联起来,形成为一个有机的教学系统。下面首先对本书的内容进行回顾,然后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作一些分析和反思。
教学过程的产生过程
教学过程,或者说教的过程,传统上认为包括教师、学习者和教材。要学的内容在教材中,教师的责任就是向学习者“教”这些内容。教学可以解释为从书中提取出内容,灌输到学习者的脑子里,灌输的方式是使学习者为了考试能够从脑袋中检索出这些信息。在这个模型下,改进教学就是改进教师(如要求教师学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将知识转换给学习者的方法)。
较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其中每个成分(如教师、学习者、教材和学习环境)对于成功的学习都很关键。这种认识通常叫做系统观,即提倡采用系统化方法设计教学。
什么是系统
下面我们先考虑什么是系统,然后考虑什么是系统化设计方法。系统这个词现在用得越来越多,说的是我们的所作与他人所为是相关的。一个系统从技术上来说是相关部分的集合,大家一起工作共同完成某个既定目标。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通过输入输出建立联系,整个系统使用反馈来决定是否达到了目标。如果没有,就要修改系统直至目标达到。最容易理解的系统是人工系统而非自然系统。例如,家里有一个冷暖空调系统,不同的组件一起工作,或制冷或加热,自动调温器就是反馈机制,温度计持续地检查温度,通知系统现在是冷还是热,当达到了既定的温度,系统就会自动关闭。
什么是教学系统
这与教学有什么关系?首先,教学过程本身也可以视为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的目的就是要导致学习。这个系统的组成有学习者、教员、教学材料和学习环境,这些成分之间相互作用实现目标。例如,老师在安静的课堂上讲解课本上的例题,指导学生,为了判断学习是否发生,就要进行考试,考试是教学系统的自动调温器,如果学习者表现不能令人满意,就必须修改系统使之更加有效,以便产生出期望的教学结果。
什么是教学系统化思想
运用教学系统化思想,就是要认识到教学过程的每个组成成分都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就象空调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一样,为了达到期望的输出,必须有效地合作。显然教学系统不仅要有机制评价系统产生学习的有效性,还要有机制在学习失败时进行修改。
到现在为止,我们对教学过程的讨论还只是局限于这个过程的交互环节,即老师和学习者在一起的时间,希望会产生学习。但是备课过程呢?教员如何决定要做什么,何时做?毫不奇怪,一个具有系统观的人会将教学的准备、实施、评价和修改视为一个完整的过程。在更广的系统观角度,各种资源是备课的输入,输出是某种产品,或者是产品和实施过程的结合。最后的结果用来判断系统是否需要改变,如果需要,如何改变? 什么是教学设计的系统化模型
这本书就是要介绍一种用于教学的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系统化方法模型。它不象空调,不是物理设备,而是过程系统,我们要描述一系列的步骤,每个步骤都会从前一步骤接受输入,并对下一步骤产生输出,所有组成一起工作,以帮助用户产生有效的教学。这个模型还包括一个评价成分,用以判断什么地方出错了,如何改进。
虽然我们的模型叫做系统化方法模型,但是我们必须指出:对于教学设计,不存在唯一的系统化方法模型。有许多模型都贴着系统化方法的标签,有着几乎同样的基本组成。本书所介绍的系统化模型不算复杂,但是也囊括了其它模型的主要成分。这些设计模型以及它们描述的过程统称为教学系统开发(ISD, Instructional Systems Development)。
典型的ISD主要阶段包括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我们的模型没有强调第一阶段:分析阶段。在教学创建之前,确实有必要了解对教学的需求,如组织中有什么问题需要通过使用新技能解决,组织通过运用新技能将会抓住哪些机遇等等。这一步对于教学过程的成功十分重要,有一些很好的书(参见Kaufman,1991,Rossett,1999)介绍了绩效分析和需求评估。我们在第二章会对分析过程作一简单介绍,为模型的后续部分做一铺垫。
注意在本书中“教学设计”一词包含了ISD的所有过程,“设计”既是这个过程的统称,也是模型中一个子过程的名字。当我们使用“教学设计”一词时,我们指的是整个ISD过程。以后对此不再赘述。当你开始使用教学设计过程时,这些词的含义会很清楚的自现。
迪克模型的理论基础
教学设计模型基于有关学习过程的多年研究成果,每个模型成分也都有相关研究证明其有效性。这个模型将众多教育环境下的许多概念集成在一个框架之中,譬如,你肯定听说过行为目标,可能自己还写过,对于“标准化考试”和“教学策略”应该也不陌生,这个模型可以说明这些术语以及与这些术语相关的过程是如何彼此关联的,这些过程如何能用以产生有效的教学。
我们模型中的教学策略模块,说明了设计者如何根据分析所得到的要教什么的信息,来形成向学习者教学的计划。这块内容原先深受罗伯特·加涅工作的影响,特别是他在1965年出版的《学习的条件》一书。加涅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早期的工作基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认为教学是对学习者在老师设置的刺激环境中适当反应的强化。如果学习者学会了,那么他们在某个给定的环境下就能够表现出期望的行为。加涅的《学习的条件》第一版还揉进了认知主义的信息处理学习观,这个观点认为大多数行为是很复杂的,主要受人的内在心理过程控制,而不是外部的刺激和强化。教学可以被视为是有组织的,所提供的信息和活动能够指导、支持和促进学习者内在心理过程。学习在学习者将新的信息融入记忆时发生,这使得他们能够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加涅在《学习的条件》后续版本(1970,1977,1984)中进一步发展了教与学的认知观点。
建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的最新分支,对许多教学设计师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建构思想在很多方面都有所扩展,其核心思想是:学习是个性化产物,由每个学习者通过将新信息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而产生。当个体对其所处的社会、文化、物理和精神的世界构建了新的解释时,就表明学习发生了。因为建构主义观点的学习与个人体验有很大的关系,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要创建适当的学习环境,有时候叫做问题情景,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的实际操作。
读者会发现本书不仅采用了行为主义的一些观点,也采纳了认知和建构主义的思想,只要它们与所讨论的学习者类型、学习输出、学习情景和应用环境合适。迪克&凯里模型采用了折衷方法,综合引用这三个在过去50年里最主流的理论。
关于怎么看待这个教学设计模型究竟基于哪个学习理论,我还想多说两句。当你往下读各章的时候,你会发现“行为”一词在不同的场合频繁出现,因为留心到该词重复率很高,有的人可能会认为本书主要是基于行为主义理论的,这是一个错误的推断,其原因可能是混淆了称为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和被行为心理学家用来研究学习的工具。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某个响应的概率改变,但是只能通过观察行为得出概率的变化(如学习),行为主义者所使用的工具(如行为观察法)也是所有研究学习的心理学家都采用的方法,所以本书才会多次出现“行为”一词,但是不能因此就认为本书是以早期的古典条件行为主义或后来的操作条件模型作为教学设计和实施的主要理论基础。
教材使用说明
这里所介绍的模型,不仅基于理论和研究,也基于广泛地应用和实践。我们建议刚刚开始教学设计的新手,按照本章所介绍的模型步骤和顺序进行教学设计,因为这样做的学习者都获得了成功。另外,我们也承认,在特定的环境,随着设计经验的增长,可能需要改变模型,或不按顺序执行。我们期待着对模型中各个构成更多的研究和实践。
在下面一节中,我们象提供菜谱一样给出通用系统化方法:你先做这个,再做那个,当你在厨房里使用菜谱做菜时,你会赋予它具体的内容,当你运用这个模型开发你自己的教学时,也是这样:你选择需要教的专题,开发自己的教学资源,选择自己的学习者,等等。你对模型的看法可能会发生很大变化。总之,你用你自己的厨房,你自己的厨具,你自己的个人感觉做了一道独特的菜。
本章开头所示的模型在后续章节中还要详细介绍,这个模型包括十个相连的方框,从倒数第二个方框有带箭头的虚线与前面所有的方框相连,表示反馈信息。这些方框代表着教学设计师所采用的过程和技术,教学设计师就是用这
些过程和技术完成教学的设计、开发、评价和修改。下面先依次简要地介绍各步骤的内容,在后续章节中还会详细展开。
系统化方法模型的构成
系统化方法最适合哪种教学传递系统?
教学设计的系统化方法包括教学的计划、开发、实施和评价。选择教学的传递方式是这一过程的一部分。在有些情况下,教员讲课最合适,但是在另一些情况下,多种媒体方式都可以用。近期产生的教学设计似乎都会包含计算机。在每种情况下,系统化方法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因为它可以帮助确定要教什么,如何教,以及如何评判教学是否有效。
本书所介绍的开发教学策略的过程是一个通用的过程。它既可以用于印刷材料的开发,也可以用于其它任何媒体材料的开发。印刷材料因为成本低,好携带,至今仍广受青睐。视频或多媒体材料的开发者,也可以根据教学策略陈述来创建故事板、屏幕显示、及超链交互顺序流程图。采用系统化方法可以防止设计师在完成要教什么、如何教的分析之前就开始为媒体而设计教学,众多研究揭示应该是分析过程、教学策略,而不是传递方式,决定教学的成功。系统化方法是一个通用的计划过程,保证了为任何传递系统开发的教学产品都能够满足学习者的需要,能够有效地达到所期望的学习结果。
运用系统化方法是否意味着所有教学都是个别化教学?
基于前面关于印刷模块和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块的讨论,读者可能会认为系统化设计的教学就是个别化教学,可惜这种推论是错误的。为讨论之便,我们假设个别化教学指的是学习者有不同的学习步调(这可以算是个别化教学的最低要求)。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印刷模块或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块确实可以按这种方式被使用,所以系统化方法可以用来设计个别化教学。但是,它也可以被用来设计小组教学——如果我们将小组教学视为个别化教学相对的教学形式的话。正如前面所说的,系统化方法可以用来开发各种教师引导的以及小组交互的活动,在很多情况下这些活动正是产生所期望学习结果的条件。
读者必须要仔细区分设计教学的过程与传递教学的过程。系统化方法基本上是一个设计过程,而教员、教学模块、计算机和电视机是传递机制,这些传递机制可以同时被一个或多个学习者使用。设计过程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要确定教学要怎样传递才最有效果。
系统化方法运用于教学设计的受益者是每个学习者。在开始教学之前,需要仔细研究学习者要学的是什么,已经知道了什么,教学就是要集中教要学的技能,并在最佳学习条件下呈现,评测学习者也是测定其是否掌握了目标中所要求 的技能和知识,评测结果可用于修改教学,使得教学对后继的学习者更加有效。按照这个过程,设计者必须关心学习者的需求和技能,以及有效教学创建过程中的结果。
为什么要采用系统化方法?
有关系统化方法设计教学的整体效果研究很少,大多数的研究都是针对模型的不同成分,缺乏对整个模型的严格研究,因为这太难进行了。目前已发表的有限研究结果都很肯定这种方法,这个模型最大的支持者还是使用过这些过程、以学习者的成就为证明的教学设计师。
有几个原因决定了用系统化方法做教学设计非常有效。第一,系统化方法从一开始就很关心在教学结束的时候,学习者要会什么,能做什么。如果没有这方面精确的陈述,后面的计划和实施步骤就不清楚,也不会有效了。
第二,系统化方法的成功建立在各成分之间的仔细关联上,特别是教学策略和所期望的学习结果的相关性。教学特别针对要教的技能和知识,并为产生这些学习输出提供了所需要的条件。换句话说,教学只是由那些与要学什么有关的活动组成的。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系统化方法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是一个实践的可重复的过程。所设计的教学不是只用一次,而是用的次数越多越好,用的人越多越好。因为是可复用的,所以值得花时间花精力去评估它,去修改它。在系统化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所收集的数据用于决定哪部分教学需要修改,而且直改到满意为止。
正是由于有以上特点,系统化方法对于那些关心如何成功地向学生教授各种初级和高级能力的老师来说颇有价值。虽然,学校中也广泛采用了基于能力(competency-based)的方法,但是系统化方法用的最多的还是企业和部队。因为这些环境更在意教学的效率和学习者的表现,其回报也很明显。
谁会使用系统化方法? 在你学习教学设计模型的同时,我们希望,你能用它设计一个教学,你会发现这会很花时间,也很花精力。你可能会说:“我永远也不可能用这种方法来准备我所有的教学”,你可能是对的,一个每天都要教学的老师在有限的时间里用这个过程只能开发少量的书面教材或多媒体材料。但是这个过程也可以有效地用于从现有教学资源中选取资料,或者设计不用教材的口头教学。
我们发现几乎所有学过这个过程的教师都会有两种反应:第一种反应是,他们会立刻使用模型中的某些成分,虽然可能不是全部;第二种反应是他们的教学将同以往大不相同,因为他们通过运用这个过程获得了许多新的认识。(有些读者可能对此有所怀疑,记住体会使用过这种方法后你自己的反应。)
ISD方法的第二类用户发展很快,即教学设计师,他们受训为采用系统化方法设计新的教学系统或改进已有系统。他们的全职工作就是为特定的学习者人群开发有效的可复用的教学程序。
与单独工作的教师不同,教学设计师经常要与一组专家一起开发教学。这组人包括内容专家、媒体制作专家、评估专家和管理人员。(当一位教师独自工作的时候,他必须要扮演所有这些角色)。小组的方法是汇集专家的经验产生出单个人无法完成的产品。显然,在这种环境下,人际沟通很重要,因为每个人对要做的事情怎么做最好都有自己的看法。
本书既是为教师所作,他们需要了解教学设计的系统化方法,也是为准备成为教学设计师的新入门者所写。无论是中学老师、大学教授、企业培训师还是部队教员,都是本书的写作对象。我们确信这个模型和过程不仅可以运用于学校环境,也可以运用于非学校环境。
例题安排
在介绍系统化设计过程应用的方方面面时我们选用了一些例子,这些例子包含了对各个年龄层的教学,从儿童到成年人都有。在这本书中,“教师”、“教员”和“设计师”这三个词经常混用,因为我们认为它们是可以互换的。
在你读到后续章节的时候,你会看到一个教学设计例子贯穿设计模型的每个步骤,即关于“邻里犯罪监控组织”领导的培训。附录A到K则是一个在学校背景下的教学设计例子,也是根据模型的每一步展开的(段落文字的写作风格不同)。
教学过程,或者说教的过程,传统上认为包括教师、学习者和教材。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其中每个成分(如教师、学习者、教材和学习环境)对于成功的学习都很关键。这种认识通常叫做系统观,即提倡采用系统化方法设计教学。
进行教学分析
在确定了教学目标之后,还要确定为了实现目的人们需要按部就班做什么。教学分析过程的最后一步是确定在开始教学之前学习者应该具备的技能、知识和态度,我们称之为入门技能。我们会用一张图表示所有已确定技能之间的关系。在英语教学中,以单元为单位是新课标英语教材的显著特点,我首先把整个单元浏览一遍,对内容进行全面分析,把知识要点,疑难段落和单句进行分解,从而围绕英语的三围目标制定相应的语言技能,知识要点和情感目标,将学生和教材进行有效连接。分析学习者和环境
除了分析教学目的之外,还要同时分析学习者、分析技能的学习环境和应用环境。学习者现有技能、偏好和态度,以及教学环境和应用环境的特点这些重要信息,会影响模型后续步骤,特别是教学策略的确定。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学习者就是学生,所谓环境,首先指的是课堂教室,其次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氛围,这是隐性环境。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环境不同,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一样,所以用一个尺度来衡量是不客观的。我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拟定不同的学习目标,目标明确具有可实现性。对于环境的分析包括课堂上可以运用的教学设备,电脑,录音机,将英语学习的听说读写结合起来。英语学习需要设定好的语言环境,用英语交流是英语课堂的一大特征。编写绩效目标
基于教学分析和入门技能陈述,具体地写出学习者完成教学后能够做什么,这些描述根据教学分析确定的技能派生而来,确定了要学的技能、实施技能的条件和成功表现的评判标准。制定大概的学习目标是上好英语课的指导,但具体每一节课的细节需要认真撰写,从内容上应该是由易到难,从知识技能上升到情感态度。备好大致框架需要将细节化的问题加入,要准备好学生可能会遇到的疑难问题,课后进行小结。开发评测量表
基于所写的目标,开发出相关的评测量表,以测定学习者对于目标中所描述行为的完成水平。重点在于将目标中所描述的行为种类与评测类型对应。在英语课堂上,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需要老师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检测,例如重难点词汇可用听写单词,辨别发音来检测,跟读和分解的方法检测,如果达不到制定的目标我要考虑对难点问题进行辅导或者降低标准,语法内容的考察通过做单项选择来辨析,是否掌握如何使用本单元例句可以通过写作来考察,写作是一项综合的语言技能,以话题为中心让学生展开思维,可以检查基本句型的运用和学生从习作中流露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开发教学策略 基于前面五步的结果,确定为达到最终目标在教学中要采用的教学策略。教学策略包括教学前的活动、信息呈现、练习和反馈、考试以及延展活动几部分。教学策略要基于当前的学习理论和学习研究的成果,以及传递教学的媒体特点、要教的内容和接受教学的学习者的特点。这些数据既可以用于开发或选择教学材料,也可以用于产生课堂交互式
教学策略。对于英语课堂来讲,教学策略指的是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教学,对于单词记忆领读跟读是认清单词发音规则的办法,对于热身warming up, 教师提问让学生围绕问题自由发挥来拓宽思路,从而引入到本单元的核心问题,在知识要点部分老师对男举的分析与讲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生的遣词组句可以对要点知识加以巩固。在英语课堂中老师的引导发问指引学生自己总结要点内容,以学生的学为主体,老师的讲解为附,锻炼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一、主要内容回顾
(一)关于迪克-凯瑞模型
1.系统的含义:从技术层面上,系统是若干相互联系的部分构成的集合,所有的这些部分协同工作,服务于一个共同的有限目标。为了输入和输出,系统的构成部分相互依赖,整个系统采用反馈机制以确定它既定的目标是否达成。如果没有完成目标,系统被调整,直到完成既定的目标。2.系统方法模型的构成成分(1)确定教学目标
确定学生完成教学者设计的教学后,希望学习者能够做什么。(2)进行教学分析
确定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人们在做什么,以及确定学习者的起点行为应该怎么样,说明各种技能之间的关系。(3)分析学习者及情境
确定学习者当前已具备的技能、所持偏好与态度。(4)书写行为表现目标
对教学结束后学生能够做什么,写出具体性的描述。(5)开发评估工具
开发评估工具,以便测量具体的教学目标中所描述的学生应具备的能力。(6)开发教学策略
确定运用什么教学策略来达成最终的教学目标。(7)开发和选择教学材料
用开发的教学策略产生教学,这一过程主要包括编制学习手册、选取教学材料和编制评估工具。(8)设计和实施教学的形成性评价
教学初稿完成之后,开展一系列的评价活动,以收集数据,确定如何改进教学。形成性评价一般有三种类型:一对一评价、小组评价和现场试验评价。(9)修改教学
整理和分析形成性评价所收集的数据,确定学习者在完成目标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依据这些困难找出教学方面的不足。然后作出修改。
(二)进行起点-终点分析,确定教学目标
1.确定教学目标的方法:学科专家法、内容纲要法、行政命令法和绩效技术法。2.如何确定教学目标(1)绩效分析
分析组织、群体中存在什么影响绩效的问题。(2)需求评估
学习者当前的状态水平与预期的理想状态之间存在什么差距。(3)工作分析
对工作中所作的事情的进行汇集、分析和综合描述的过程。(4)澄清教学目标
将含糊不清的教学目标清楚的进行表述,即学习者展示出何种行为被认为是达到了教学预定的目标。(5)学习者、情境和工具
目标中应该考虑:是哪些学习者在什么情境下使用什么工具达到目标。3.设置教学目标的标准
(1)教学开发是否可以解决引发教学需求的问题;
(2)教学目标是否能够被那些批准教学开发的人所接受;(3)是否有充足的人力和时间来完成基于该目标的教学开发。
(三)分析教学目标
1.学习领域分类(1)言语信息
言语信息目标要求学习者对相对具体的问题,给出具体的回答。(2)智力技能
三种最常见的智力技能是概念形成、规则运用以及问题解决。(3)心因动作技能
其特征是学习者必须通过肌肉动作(借用工具或不用工具)来达到特定效果。(4)态度
态度通常被描述为是作出特定选择和抉择的倾向。(5)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人们用来调控思维方式、确定自己学习进行的元认知过程。可以归为智力技能。2.目标分析程序
横向的步骤1到步骤2再到步骤3„„
纵向上,每个步骤又可能包括若干子步骤。
(四)识别下位技能和起点行为
1.分析的方法:层级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程序分析。
2.起点行为:开始教学之前,学习者已经知道什么,或者能够做什么。
(五)分析学习者与情境
1.学习者分析(1)起点行为;
(2)主题领域的已有知识;
(3)对教学内容和潜在传输系统的态度;(4)学习动机(ARCS);(5)受教育和能力水平;(6)一般性的学习偏好;(7)对培训组织的态度;(8)群体特征; 2.绩效情境分析
(1)管理/监督支持;
(2)工作场所的物理特征;(3)技能与工作场所的关联; 3.学习情境分析
(1)教学场所时候教学要求的程度;(2)教学场所适于模拟工作环境的程度;(3)传输方式的适合性;
(4)影响教学设计和传输的学习场所的限制条件。
(六)书写行为表现目标
1.宏观教学目标:是关于在应用(绩效)情境中学生能够做什么的陈述。2.终点目标:当教学目标转化成行为表现目标时,它所指的就是终点目标。3.下位目标:指在达成终点目标的过程中所必须掌握的技能。4.具体目标的构成成分(1)行为;(2)条件;(3)标准。5.书写具体目标的步骤
(1)改写宏观教学目标,使之能反映最终的行为表现情境。(2)书写终点目标,以反映学习环境的情境特征。
(3)为那些在目标分析中没有子步骤的大步骤书写具体目标。
(4)为目标分析中主要步骤下的成组子步骤书写具体目标,或为每一个子步骤书写具体目标。(5)为所有下位技能书写具体目标。
(6)如果某些学生没有掌握起点行为,为起点行为书写具体目标。
(七)开发评估工具
1.四类标准参照测验
(1)起点行为测验:在学习者接受教学之前测验,评估学习者对先决技能的掌握水平,或者他们对教学开始前必须掌握的那些技能的掌握水平。
(2)前测:通过与后测比较,显示教学后的学习效果;根据教学分析来描述学习者的概况。(3)练习性测验:目的是在教学中使学习者积极参与活动。(4)后测:教学完成后进行,用于评估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八)开发教学策略
开发教学策略大概涵盖的内容有:传输系统的选择、内容的排序和归类、描述教学中的学习成分、说明在教学中如何进行学生分组。
(九)开发教学材料
1.教学包的组成成分:教学材料、评估、课程管理信息。
2.传输系统和媒体选择:现有材料可用性、制作和实施方面的限制、教师的促进作用。3.现有教学材料的选择标准
(1)以目标为中心的教学材料评价标准(2)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材料的评价标准(3)以情境为中心的教学材料评价标准
(十)设计和实施形成性评价
1.一对一评价 2.小组评价 3.现场试验评价
(十一)修改教学材料
分析形成性评价收集的数据
根据分析结果,对教学方案实施修改
(十二)设计和实施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作出决策,确定是否继续使用目前使用的教学材料,或者是否采用可能满足组织所确定的教学需求的材料。1.专家评定
一致性分析:组织的需求、资源、内容分析、设计分析、有效性和可行性分析、当前用户分析
2.现场试验
结果分析、计划、准备、实施教学/收集数据、总结和分析数据、报告结果。
二、体会与思考
(一)体会
本书所阐述的是基于系统观的教学设计,把教学过程看成一个系统,各个环节及其要素都是整个教学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系统中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强调各要素的协调一致,发挥整体作用。教学系统中各个环节都以系统思想为指导,使用系统方法进行设计实施。
基于系统方法设计和开发的教学,充分考虑了教学结构中的各个要素的影响与作用。这样设计教学,使得教学结构成为一个动态的开放性过程,任何环节、任何时间都可以根据实际的反馈和具体变化作出调整和修改。按照“迪克—凯瑞”模型设计教学方案,使得整个过程系统化、程序化、标准化,一个一个步骤展开,每一个步骤都是在前一个步骤的基础之上开展,并作为下一个步骤的基础。设计者按照这个模型,操作起来标准比较统一,即都按同样的程式操作,设计出来的产品标准也比较统一。也就是说,这种系统化的教学设计,具有具体的操作性,完整性和动态性。但是,在通读本书,并按其模型作了一份教学设计方案后,我觉得系统方法对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来说并不一定实用和有效。首先,来说其实用性,按照“迪克—凯瑞”模型设计一堂课的过程太过复杂,这是我读完本书后的第一感觉。中小学老师上45分钟的课,要他去花许多时间在教学方案设计上,对于他们来说,显然时间是不允许的。但是按此模型设计教学,从目标确定、教学分析、学习者及其情景分析以及到形成性评价的设计与实施,再修改教学方案,这个过程中,要通过观察、调查收集和分析众多数据,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巨大的。但我们中小学不论从教学时间、教学大纲、内容安排都是按部就班的,具体阶段和时间都有具体的安排,并不那么灵活。如果按该模型设计教学的话,一位老师可能在作完某节内容的分析而后设计出教学方案时,可能按照教学进度,该节课的内容早就应该结束了。而且,当前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还是比较大的,像在形成性评价阶段,哪有学生有时间来配合你做现场试验啊。还有,在中国,中小学实行的是统一的教育目标、统一的课程大纲、统一的教学内容,只要是上过几年课的老师对这些内容都能烂熟于心,并能逐步掌握学生掌握某一项内容的规律和特点,并相应的摸索出一些策略和方法,在其脑海中形成了一个较为固定教学的有效模式。他们根本就没有动力,去辛辛苦苦的在教学前,花费大块时间写一份很详细的教学设计方案。所以说,系统化教学设计的模型直接搬进我们的中小学,绝对是行不通的,也是不划算的。
其次,来说说基于该型设计的教学的有效性。其实,某种程度上,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教案作的再好,也不一定能保证就会有好的教学。其实真正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实施者——教师才是起关键作用的因素。如果严格按照方案设计的步骤一步一步来,显然是不现实的,那样将会使得课堂显得呆板,所以势必是要教师根据具体课堂情景,作出适时调整的。这样的话,把教学方案像该模型要求的那样那样详细的、一个步骤一个步骤,一个细节一个细节的扣,又有什么意义呢?
(二)思考
1、系统化教学设计或许用到企业绩效培训中更有效。
从迪克-凯瑞的模型设计来看,按此模型作方案的流程,很适合于在企业培训中操作,在企业培训中,模型中各个环节都成为培训师设计的重点。而且,在书中是结合实例讲解的,其实列也是基于一个企业培训的方案,甚至于整本书的语言用词也是从企业培训的角度出发的。
2、系统观或许是一种普适的方法论
其实,系统观、系统思想从哲学上来说,应该被上升为一种方法论层面的指导思想,是一种上位的思维模式。这样的话,它应该具有普适的实用性,即成为我们做任何事情的宏观指导思想。那么,这样就不能把它作为一种具体的方法来操作我们的具体事情。我的意思是说,系统观、系统方法更多的是一种抽象化的理念,而不是一种具体的应用方法。所以,生搬硬套的强调其在教学中的作用,似乎不会有太大的实效。
3、教学的成败或许关键在于教学者
一直有这么一种感觉,教学设计方案设计的再好,教学者实施的不好,也是白搭,设计的好、准备的好,不一定就做的好。
4、教学实施的效果跟教学者的内容熟悉程度关系似乎很大
在上课过程中,我们观摩了一些学生实施了自己设计的教学设计方案,给我一个很明显的感觉,教学实施的好坏跟实
施者对教学内容的熟知程度关系似乎很大很大。
5、美国的东西拿到中国会变味,但也要变味
这套理论是依据美国的教育教学实践创造出来的,美国的现实跟中国还是有区别的,自然不能直接用来对中国的教育教学实践产生作用,所以必须结合中国的具体实践,深入的在实践中探索那些点可以被我们吸收,即要进行中国化。注意,这里指具体到实践中去进行中国化的工作,而不是坐在实验室里“异想天开”的夸夸其谈,我们都明确一个道理——纸上得来终觉浅,实验室得来的终会是垃圾。
6、考虑两个“动机”问题
最近老在思考关于自我激励的问题。因此就想到: 系统化的教学设计在激发学习者动机方面表现如何?
教师为什么要使用系统化的教学设计方案?动机从哪里来?
7、能不能搞一套中国自己的教学设计模式出来
中国的教育思想有自己的传统,中国的教育实践有自己的特点,中国的人也有自己的特性,能不能把中国的教育传统、教育实践和中国人三个角度合起来,搞出一套真正对中国人有效的一个教学设计模式来。显然,这样做的工作是十分艰巨和困难的,会有人站出来这么做吗?我想我是不会的,因为我可能没这天份和资质。期待某年某月某一天,有这么一个人站出来,即使他一无所获,我也说他是英雄,总比那些老把人老外的囫囵吞枣地翻过来忽悠自己善良的同胞的那些人好。本来翻过来,引进来咱参考参考也无大碍,但把那玩意当中国的主流推,总让人觉得不舒服,现实是也并没有什么成效。或许,老外压根跟我们中国人不同,实际上就是不同,人家长鼻子、蓝眼睛、黄头发„„那我们能不能推测人家那脑袋结构跟我们或许也不同吧?所以,适合他们的就不定适合我们喽。看来,想直接走个捷径引他国之“石”,攻我国之“玉”,这事太玄。或许还是得脚踏实中国大地做点文章了„„
总之,中国的中小学教学设计的路还很长,或许还是条不归路。
综上所述,看来我是作不了学问了,总是说些毫无根据的、不够科学的、抒情散文式的话,都是没读书惹的祸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