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宜良县白莲寺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宜良县白莲寺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2008——2012年)
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加快学校发展,形成学习型组织,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宜良县教育局和狗街镇中心学校关于教师队伍建设有关文件精神,以建立师德优良教师队伍为先导,以全面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为核心,以完善教师队伍管理机制为手段,以建立业务水平高、研究型教师队伍为基础,以培养骨干特色教师、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重点,保证学校办学水平达到较高层次。
二、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总目标
● 80%以上的教师达到大学专科以上学历; ● 教师培训率达到100%;
● 全体教师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与管理; ●培养镇以上骨干教师5人;学科带头人:2人
三、实施内容及对策
(一)教师队伍建设(管理)工作
1、教师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奈琼红 副组长:陈绍平
成 员: 吴永福 马艳波 李红梅
教师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进行学校每个学期教师建设工作的计划编制、时间安排、目标内容的落实、档案资料的建档完善、具体措施的执行和考核,推出典型和对教师队伍进行评价等。工作小组对学期教师队伍教师各项工作进行具体组织落实,跟踪指导和考核评价。
2、建立相关的制度
学校结合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关制度措施的制定,建立健全队伍建设机制,完善制度。要制定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培训、考核、评价、激励等系列制度,加强制度管理。
3、建立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的目标体系。这个体系包括完成的目标、队伍建设工作计划;特色教师及骨干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班主任队伍建设、教师培训及管理措施、考核聘用、交流等。
4、加强师德建设。建立定期学习、教育制度。完善师德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有效的考核机制。要把师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新聘教师,上岗前必须专门进行师德和法制教育。要建立师德考核制度。规范教师执教行为。开展满意工程,教师师德认可度达:80%以上。大力宣传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的先进事迹,树立典型并积极开展学习先进典型活动。
5、建立教师队伍建设的专项档案和基础工作管理使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实行计算机辅助管理。
6、建立切实可行的评价机制。学校要结合队伍建设的实际,在坚持以人为本的评价原则前提下,建立起促进教师队伍发展的基本发展性评价系统和方式。拟建立教师培训效果评价、教师提高评价、教师研究能力评价、教师目标完成评价、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班主任工作评价、师德状况评价、年度考核评价、自我提高评价、特色骨干教师评价、课堂教学评价、学生学习评价等为内容的评价系统。
7、全面规划,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培训内容、培训途径、培训方式以及岗位技能培训方式等,分层、分项进行培训。保证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走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8、教育科研推动队伍水平提高。建立课题指导小组,建立课题研究档案,实行阶段反馈、总结、实践指导。
9、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建立优胜劣汰的选人用人机制。全面实行教师聘任制和竞争上岗制度,探索“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的教师任用新机制健全教师交流制度,鼓励教师脱颖而出。建立一支适应学校教育发展需要的结构合理、师德优良、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二)教师培训工作 教师培训工作思路:
坚持教师培训工作促进学校发展、促进教师自我提高的培训宗旨,坚持培训工作学校、个人两部分实施的方向,构建提高、促进、发展,重实际、实效的培训方式,为促进教师自我发展提供提高的平台,坚持“研、训”一体重在训上的培训模式。努力建立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教师队伍。形成学习型组织。
(一)培训内容与形式
1、干部培训:
① 干部岗位资格培训。学校依照中小学干部持证上岗的有关规定、组织校级后备干部参加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为主要内容任职资格培训;组织干部参加学校常规管理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为主要内容的任职资格培训。
② 干部岗位提高性培训。参加各种类型的分岗培训,提高岗位技能和管理能力的提高性专项培训。学校要结合干部的需求和岗位需要进行校级间学习培训。③ 校级干部的专项研修培训。学校除组织参加以学校管理和技能提高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外,学校还要依据需要通过专项培训、观摩交流培训、校级间学习考察。
2、教师培训
① 教师学历提高性培训。以提高教师学历层次为目的,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高学历层次的学习。同时鼓励教师获得双学位进修,学校给予学习提供方便。
② 教师以岗位为重点的培训。学校依照教育局教师培训规划所确定的培训内容进行全员培训。内容为:教师职业道德、教师基本功、教育政策法规、心理健康教育、现代科技教育等公共必修课程、学科教学基本技能、课程改革理论、课堂教学案例分析、班主任理论与实践、教育科研方法、学科教学理论等选修课程以及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专项培训等。
③ 新上岗教师培训。新上岗教师要接受两级培训。参加区进修学校组织的新上岗教师培训,学校组织新上岗教师的包括教师职业道德等内容的专项微格培训。
④ 英语教师的培训。学校要对英语教师进行提高性培训,包括多媒体工具使用、课件制作培训等。
⑤ 班主任教师专项培训。学校将分层次对班主任进行工作常规、儿童心理及新时期儿童教育特点及班主任工作管理。案例研究培训等。同时组织班主任分期分批走出去学习提高。推广学校班主任工作案例。
⑥ 骨干教师专项培训。骨干教师参加县和学校组织的分层培训,培训重点是提高学科专业水平和学科专业引领能力,新课程下的教学方式探索,特色教学等。学校要实行特聘高级教师带骨干、高师带骨干、外出学习培训等进修方式,加快骨干教师队伍水平的不断提高,深化特色。
(三)教师队伍建设考核
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考核分为两个部分进行。
一)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考核
学校成立教师队伍建设考核工作小组,制定考核细则,负责进行日常考核。
1、学历达标完成情况考核。教师按照学校的规划要求,定出个人学历提高的完成的年份,学校将教师学历达标制定出计划纳入统一考核。教师队伍的学历要达到要求。
2、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继续教育完成情况考核。干部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出勤率必须达到100%;培训学习达到规定的课时和通过考试考评,或取得证书;
3、继续教育培训过程考核。学校要对干部教师学习过程进行考核评价。要完成规定的课时、建立必要的学习过程记事记录和笔记,出勤及学习效果全面纳入考核范围。
4、教师职业道德状况、依法执教和法律法规常识考核。
5、基础工作达标考核。要依照上级和学校的相关规定内容,做好落实,保证工作的质量和数量。
6、教育科研工作考核。学校要建立教师专题研究、校本研究、课题研究的实施进程的跟踪。
7、骨干及青年教师培训效果考核。学校要定期对骨干教师及青年教师的学习研究培训进行了解,利用汇报、展示、观摩等方式对骨干及青年教师提高状况进行考核。
8、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技能考核。对教师岗位技能和基本功进行阶段性的考核、考试。
9、班主任班级管理及学生德育工作考核。要重点围绕班级学生管理、教育、良好的班集体、学生行为习惯、树立典型、家校联系等进行。
二)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考核
1、师德考核。师德考核按上级及学校制定的相关规范、细则和制度,年度进行考评。对严重违反师德的现象将依照上级文件规定和学校制度,给予行政惩处、解聘等处理。
2、教育教学工作实行年度考核。年度考核于每年的12月份进行,实行个人总结、组内考评、教师互评、学校考核领导小组评定赋分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采取百分制的办法。
第二篇: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子弟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核心,以“实实在在提升教师业务能力,扎扎实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工作重点,坚持 “德育立校,质量强校,特色兴校”之路,坚持深化改革、发展内涵、讲求实效的原则,建立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管理机制,建设一支素质良好、敬业爱生、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学习型、创造型教师队伍。
二、工作要点:
1、组织教师精读教育书籍,转变教育理念。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努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制定与素质教育要求相适应的教师发展目标,转变教育思想,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树立全新的现代化教育理念,增强教师的整体素质。本学期我们将组织教师继续学习新课程改革内容。理念是先导,学习是保证。我们将加强教师的理论和业务学习,采用理论联系实际,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办法,把整体培训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每位教师精读一本教育书籍,做好学习笔记,并交流,使先进的教育思想牢牢扎根于每位教师心中,从而更有效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2、做好“请进来”工作。
25、抓实教研组、备课组活动。
1)充分发挥教研组教学研究的职能,努力开创教研工作新局面。
各教研组要扎扎实实地开展教研活动,要求教研组成员都要认真对待,组长按要求定出研究的内容,操作的步骤。教师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认真上好每一节教学研讨课,把自己新的教学方式展现出来,与本组教师共同研究,共同发现不足,找出改进的方法,逐步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师对课程的建设能力、实施能力和研究能力,以适应课改的需要。
2)在备课中体现“五有”。
深入钻研教材,掌握教材体系及其内在联系,抓住主线,明确重难点,搞清疑点,把握关键。要求教师每课教案要做到“五有”: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有具体的教学内容;有连贯而清晰的教学步骤;有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教法;有合适精当的练习,并提倡写教后记。
3)体现个人教学风格、凸显学生个性。
开展“个性化课堂教学”系列研讨活动,进一步促进老师们对“教学中体现个人教学风格、凸显学生个性”的思考和实践。全校老师将以此为契机,在教育教学中,多多思考,多多研讨,多多实践,使学校生态课堂教学研究更上一层楼。
6、坚持教科研,继续深入开展课题研究。
本学期,我校将继续以科研先导,争创现代名校为目标,努力使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取得更大的发展和突破,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科学指导。注重发挥“课题带队伍,科研促教改,研究促质量”的整体效能,不断浓郁我校的科研气氛,使每一位教师都成为科研的参与者,教改的实验者,重视教育科研的过程性研究。
7、开展多种类型的教师学科竞赛。
为提高教师教学基本功,提高教师领悟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我校将于本学期开展多种类型的教师学科竞赛,如教师书法比赛、普通话竞赛、演讲比赛等。
7、家长开放日。
为了使学校和家庭联起手来,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学校社会声誉,本学期将邀请家长进课堂听课,让家长深入了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成果,为老师们提供和家长进行互动交流的机会。家校之间形成合力,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同时,也更利于教师的教学观念由“文本”向“生本”转变。
8、评选最满意的教师和最满意的同事。
为树立良好的实小教师形象,本学期我们将在学生、家长中征求意见,评选出扬中实小最满意的教师和最满意的同事,并向学生、家长宣传一批工作兢兢业业的教师事迹。
2013-9-6
第三篇: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一、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现我校共有在编教职工 12 名。从学历上看,本科学历3人,专科学历9人,均高于小学规定学历。从职称上看,小学高级教师8名,小学一级教师3名,中学二级教师1名。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不断提高的,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我校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与实施素质教育以及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不相适应;教师队伍专业知识、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综合能力不能完全适应教育改革、素质教育的需求。教师队伍建设面临新的形势和紧迫的任务,对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指导思想
为建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整体提高办学水平,把学校办成具有实验性、示范性、先导性,高质量、有特色的学校,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依据我校教师队伍现状,深化教育改革,为教师队伍整体提高做出贡献,为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三、基本原则
坚持提高教学质量的原则,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数量与质量的关系,稳步推进我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坚持依法治教的方针,依法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依法管理和建设教师队伍。
四、主要目标
教师数量基本满足我校教育发展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建设一支数量适当、分布合理、结构优化、富有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专业水平明显提高。
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改善。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以适应课程、教材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尤其英语、美术、体育、音乐、写字等学科任课的教师。
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培养一批具有信念坚定、发展潜能大、后劲足、创新能力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形成多种层次为类型的骨干教师群体。
五、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
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力量,培养一支学风浓、教风正、身心健、业务精、有思想、有智慧的新型教师队伍是我们的工作重点。
(一)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
1、坚持政治、业务学习制度,教师每双周政治学习,单周业务学习,学习形式采取集中与自学相结合,学原文与研讨交流相结合,并认真记好各种形式的学习笔记,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写出学习体会。每学期末学校对教师的学习进行评价,并列入教师考核项目,每学年教师完成政治、业务学习笔记各一本。
2、以师德为中心,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深入开展“四爱四比”活动,即爱祖国、爱事业、爱职业、爱学生;工作面前比干劲,学生面前比爱心,事业面前比贡献,荣誉面前比风格。加大管理力度,发现典型,树立榜样,弘扬正气,表彰优秀。
3、坚持教师违规、渎职一票否决制度,排除消极因素。凡有违规乱收费、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教师之间闹矛盾造成不良影响的,一票否决,取消各种评优、晋级资格。
4、以“师德规范”为依托,向“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目标迈进。使教师一言一行都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于有声之处传播文明的声音,于无声之处体现文明的魅力。
(二)加强教师继续教育,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
认真完成继续教育的学习任务,提高知识、业务水平。认真执行我校教师继续教育计划和校本培训计划。学校安排好教师的面授学习、外出培训,将继续教育成绩作用考核、晋级、聘任、奖励的重要依据,建立制约、奖励机制。
(三)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活动、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印发心理健康教育资料、组织心理健康征文,及时了解教师心理动态,疏导教师心理问题,使教师以健康人做健康的教育。
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一、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
教师的数量和学历达标状况。我校共有教师12人,学历合格率为100%,大专学历9人,本科学历3人。
教师队伍的结构特点。语文、数学、英语教师配置基本合理,音乐、美术、体育、科学、品社、计算机等学科教师有主科教师兼任。
二、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修养有待提高。由于受社会不良思潮影响,事业心、进取意识不强。教育教学教研能力急需增强。教研层次还不深,还没有形成学校课堂教学特色。骨干教师队伍需壮大。目前,骨干教师数量还不多。
三、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
1、加强校本培训。加强校本培训,通过对教师素质教育理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研究等方面的专业培训,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壮大骨干教师队伍。
2、纯真师德师风。全体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教书育人,拥有高尚的师德。
3、增强教研能力。教育方法科学合理、教学质量领先、教研成效显着,使教学成绩名列前茅。
四、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
1、抓好继续教育。除了完成上级教育部门下达的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任务以外,学校还要以多种形式开展校本培训,着力使得教师在思想道德、教学业务、教研能力等方面普遍提高。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学历进修或有关业务培训。
2、深入推进教科研。围绕学校主课题进行研究,既有数量更重质量。倡导教师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开展教育科研。
3、强化质量意识。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也是教师的立足之本。激励教师成名成家,创造教师快速发展的良好环境。
4、改进学校管理制度。继续采取措施以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教师工作质量考评与分配奖励紧密结合。
5、选好用好人才。对优秀教师、对优秀班主任、对优秀骨干教师除了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更要注重精神激励,弘扬他们的先进事迹。对于德才兼备的人才应该积极推荐,尽快提拔重用,给予施展才智的舞台。
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如何确保我校教师队伍持续稳定地发展,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快速提高,名优教师更多地涌现,顺利实现学校发展的新跨越,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十分紧迫问题。
为此,我们对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发展提出如下规划。一.我校的教师队伍建设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师德为先原则。师德是教师职业特点的集中体现,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是作为教师的先决条件。我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坚持师德为先的原则,尽快树立教师职业的认同感,激发教师强烈的职业追求是队伍建设的核心。
2.制度创新原则。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必须有完善的制度保证才能取得实效。制度创新即通过完善管理制度,营造教师渴求发展的环境与氛围,提供教师自主发展、施展才华的条件与空间,建设具有我校特色的队伍优化机制。
3.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是指教师队伍建设必须着眼于教师群体素质的提高和教师个体诸方面素质的均衡发展。只有大幅度提高教师队伍的群体素质,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才能从根本上推进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
4.差异性原则。差异性原则是指教师队伍建设要打开层次,针对不同的教师群体,采取不同的措施。此外,还要提倡教师个性的张扬,鼓励教师发展自己的业务专长,尽快形成独立的教学风格。
5.自主性原则。自主性原则是要把发展的主动权交给教师本人。学校要逐步完善不同教师岗位的任职标准和工作要求,教师为达到任职标准,满足工作要求,实现职务晋升,就要把握机会,自觉主动地参加继续教育、业务培训以及其它学习、进修活动。学校大力提倡,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学习、进修活动。
二.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 掀起教师自觉提高自身修养,刻苦学习新知识、努力争做优秀教师的高潮,为积极提高全校教师的文化素质奠定了一个扎实的基础;以教师发展为本,培养和造就研究型教师,实现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以创新为动力,优化和谐发展的教师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创新力强,并能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培养一批具有新的教育理念,勤于实践、敢于创新,有较好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
三、教师规划的具体措施: 1.加强师德教育,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1)把师德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实事工程来抓,组织教师学习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制定本校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
(2)把师德建设同师资队伍的培养、考核、晋升结合起来,真正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
(3)校内树立本校教师的先进典型,弘扬身边的先进事迹,表彰一批优秀教师,充分发挥教师人格力量。
2.深入开展校本培训,构筑教师专业成长绿色通道
完善学校各类教师的培养制度,大力培养各学科实施“享受教育”的学科带头人。面向全体、突出骨干、分层要求、目标推进。围绕培养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引导和鼓励基本成熟型的教师把个人工作目标和学校的发展目标紧密联系起来,激励教师积极进取;发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3.加强教育科研培训,提高教师教学研究能力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专题研究,把课题研究与自身培训相结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开展“减负高质”的课堂教学研究,不断积累实践性经验,促进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从而不断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第四篇:白山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白山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一、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我校现有在编教职工11名(包括幼师),其中高级教师3人,一级教师6人,二级教师2人,大专以上学历有8人,平均年龄32岁,青年教师较多,总的来说几年来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不断提高的,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福建省农村教育工作会精神,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依据我校教师队伍现状,深化教育改革和干部、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为福建教师队伍整体提高做出贡献,为福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为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三、基本原则
坚持满足需求与提高效益相结合的原则,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数量与质量、规模与效益的关系,稳步推进我校教师队伍的建设。
坚持开放、流动、竞争、有序、均衡的原则,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正确处理流动与稳定的关系。
坚持依法治教的方针,依法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依法管理和建设教师队伍。
四、主要目标
教师数量基本满足我校教育发展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建设一支数量适当、分布合理、结构优化、富有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专业水平明显提高。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所有教师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达到国家规定学历。
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改善。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以适应课程、教材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尤其英语、美术、体育、音乐、写字等学科任课教师必须具备大专以上专业学历。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和不断深化教师聘任制,做到用人与治事相结合,努力形成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要求的师资和人事管理新模式。
五、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
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力量,培养一支学风浓、教风正、身心健、业务精、有思想、有智慧的新型教师队伍是我们的工作重点。
(一)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
1、坚持政治、业务学习制度,教师每双周政治学习,单周业务学习,学习形式采取集中与自学相结合,学原文与研讨交流相结合,并认真记好各种形式的学习笔记,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写出学习体会。每学期末学校对教师的学习进行评价,并列入教师考核项目,每学年教师完成政治、业务学习笔记各一本。
2、以师德为中心,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深入开展“四爱四比”活动,即爱祖国、爱事业、爱职业、爱学生;工作面前比干劲,学生面前比爱心,事业面前比贡献,荣誉面前比风格。加大管理力度,发现典型,树立榜样,弘扬正气,表彰优秀。
3、坚持教师违规、渎职一票否决制度,排除消极因素。凡有违规乱收费、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教师之间闹矛盾造成不良影响的,一票否决,取消各种评优、晋级资格,直至不以予聘任。
4、开展“以校兴为己任,为学校做贡献”主题系列教育活动,通过征文、演讲、研讨会、进言献策等活动,使教师将自身发展与学校发展联系起来,激发教师主人翁责任感,充分发挥教师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5、以“师德规范”为依托,向“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目标迈进。使教师一言一行都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使全体教师对“事事是教育之机,处处是教育之地,时时是教育之时”达成共识,并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于有声之处传播文明的声音,于无声之处体现文明的魅力。
(二)加强编制管理,调整优化教职工队伍
科学设置学校内部组织机构,建立职责明确、管理高效的学校内部运行机制。按编设岗,精简效能,明确职责,保证每个岗位满工作量。学校管理人员和其他职员,按照一人多岗、专兼结合的原则配备。岗位设置从学校实际出发,有利于发挥每位教师的特长,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稳妥地调整优化教师队伍,坚决辞退不合格人员,精简压缩非教学人员。
(三)加强教师继续教育,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
认真完成继续教育的学习任务,提高知识、业务水平。认真执行我校教师继续教育计划和校本培训计划。学校安排好教师的面授学习、外出培训,将继续教育成绩作用考核、晋级、聘任、奖励的重要依据,建立制约、奖励机制。
(四)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制定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计划,每年至少对教师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教
育,通过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活动、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印发心理健康教育资料、组织心理健康征文、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及时了解教师心理动态,疏导教师心理问题,使教师以健康人做健康的教育。
(五)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1、学校重视,把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重点工作来抓,纳入工作计划,纳入学校工作日程、纳入学校办学规划。营造氛围,提高全体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通过整体水平的提高促进骨干教师队伍的形成。
2、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为骨干教师成长创造条件
(1)坚持每学年开展“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活动”、举办学科教学基本功竞赛活动、风采杯课堂教学评优活动,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加大压力,使骨干教师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与提高。
(2)为骨干教师搭设展示的平台。积极争取市、区级作课机会,把专家请进学校为骨干教师做重点指导。通过名家指导,使教师变得更聪颖更博慧,更激发他们强烈的进取心。
(3)积极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每学期安排骨干教师作展示课或进行教学辅导,使他们的先进理念和宝贵经验与全体教师共享。
(4)指导青年教师学会做自我发展设计,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人自我发展三年规划”及学年“自我发展计划”,转换教师心理视角,发挥教师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使教师充分体验职业的价值、人生的价值。
(5)发挥科研先导作用,强化课题意识、研究意识、行动意识、成果意识,指导教师在科研工作中“善于发现、敏于行动、勤于积累、长于分析、精于总结”,以科研促进骨干教师队伍的成长。
2007年9月1日
第五篇: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三年规划
(2011—2014)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三年规划
一、总体目标
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的理念,进一步完善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体制与工作机制,切实提高教师队伍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造就一支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具有较高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使我校早日成为“教师发展达标示范校”。
二、具体目标
(一)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1.加强师德建设。以“勤勉踏实的治学精神,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教书育人的杰出楷模”为主线,以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人文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为学、为人、为师的有机统一,使家长、学生对教师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
2.提高学历水准。新进学校教师必须具备大专上学历
3.优化队伍结构。努力培养学科带头人,(二)加强校本培训研究
1.增强新课程意识。以教师的学习意识、教科研能力、专业发展水平为内容,促进教师熟悉掌握新课程标准要求,促使教师主动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自觉改善教育教学行为。
2.加强教研组建设。注重探索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成效显著的教研活动形式,以课题研究为载体,聚焦课堂,不断积累、提升教研活动的价值。
3.培养课程研发能力。不断完善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开发工作,加强校本课程管理,促进教师挖掘利用课程资源,在开发课程的过程中,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逐步提高课程开发能力,60%以上教师能够在新课程理念下,具备自主研发课程的能力。
(三)完善队伍发展管理
健全激励机制。对教师专业发展情况进行相关的考核评定,建立学校优秀教师评选制度,推荐优秀的专业发展成果,为教师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三、具体措施
(一)提高师德修养,规范教师行为。
1.开展师德风范教育。重视教师对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以奉献精神、师德规范、人文素养等为内容,多形式、多渠道地对教师开展教育和熏陶,提升教师的师德素养和人文修养。
坚持政治学习与业务学习相结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师德感悟、师德演讲、学身边的榜样、讨论交流等活动进行师德教育。坚持集体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组织全体教师学习、讨论,引导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形成“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良好风尚。通过导读、精读、赏读等形式,培养教师乐于读书、勤于思考的习惯,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加强与结对校、姐妹校的校际互动交流。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以班主任的师德修养和专业能力为重点,定期开展班主任工作例会,组织班主任学习育人经验,交流工作心得,探讨工作方式;建立班主任工作网络平台,反馈班主任工作成效,促进班主任之间的互动交流;及时总结班主任工作经验;完善学校“育人奖”的评选,以班主任的育人事迹为主要
评审内容,凸现班主任工作的育人特点;发挥骨干班主任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班主任师德修养和专业能力的整体提升。
(二)积极搭建平台,提升师能水平。
1.注重师资培训。
加强校本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学校特色,教师需求,设计、安排培训内容,通过集中培训、基本功竞赛、听讲座等,使教师不断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更好地适应实施素质教育和学校发展的需要,落实骨干教师示范引领职责,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
2.增强教研活动。
制定教研组活动的相关制度,明确教研组活动要求,强化教研组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功能,通过经验反思、行动研究、案例分析、同伴互动等形式,帮助教师认识、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新课程理念的学习,跨教研组的互动交流活动,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教师用好教材的能力。
3.聚焦课堂教学。
规范教师日常教学行为,在落实教学“五环节”的同时,着力关注教师教学过程的目标设定、课堂教学的设计能力、课堂教学驾驭能力的提高,通过自报课、公开课、示范课、研究课、展示课、评优课等促进教师的课堂教学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鼓励教师针对自己的教学实际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课题研究,提高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涟水县经济开发新区中心小学
二0一一年九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