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何 进 行 家 访
何 进 行 家 访
家访是教师、家长、学生联系的纽带,教师走访学生家庭,可以增进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了解,也可能会使家长和学生对老师产生不该有的误解。因此,教师做家访需要有真情,坚持家访需要奉献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那么,教师应该家访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要有准备。特别是普访和随访都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谈什么,怎样谈,不同层次的家长会有不同的心态。
二要提前预约。家访前,必须与学生家长提前约定好家访的时间。现在许多家长都忙于工作,常常不在家,如盲目家访,不仅会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也会大大影响教师自己的情绪。事先约好时间,也有利于学生家长安排好家庭事务,防止尴尬的场面出现。
三要选择时间。家访时最好选择在放学后,双休日或寒暑假,这样学生也可以在场,不仅能聆听到老师与家长谈话的内容,又能让学生当着家长与老师的面说说心里话,从而增强家访效果。家访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延误家长的工作。
四要多尊重。必须尊重学生家长或监护人。特别是对那些有多种缺点的学生要从爱心出发,帮助家长分析孩子有多种缺点的原因。
五要多鼓励。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挖掘他们在学校中的点滴进步,向家长汇报,使家长和学生都能增强信。
六要有重点。要认真分析本班情况,确定重点家访对象,而重点不宜过多。七要抓反馈。家访以后要分别向家长或学生了解家访的反应。但是在家访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不要当面“告状”。不能把家访当作“告状”的机会,特别不能当着学生的面向家长数落学生。可以启发他自己谈谈事情的经过,并告诉他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改正,只要改正了就是好学生;二是不要指责家长。不要站在家长的对立面去指责,要学会让家长体会到老师和家长的目的完全一致;三是不要急于求成。不要以为一次家访就可以万事大吉。学生的表现有些反复是正常现象,再帮助就是了。要学会抓反复和反复抓;四是不要语调生硬。家访中偶尔会遇到极个别素质较低的家长。他们娇惯子女,放任自流,甚至对老师蛮不讲理。教师去家访,首先是客人身份,不可以与家长针尖对麦芒,发生口角,使自己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简而言之,要适时告辞;五不要以偏盖全。不要一好百好,一差百差。特别是对于有缺点的学生,应该从表扬其优点开始,打开家访局面,使家长体会到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会变坏。
六、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向学生(孩子)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 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
七、教师要不段提高业务水平,加强自身修养,以个人良好的言谈举止和精神风貌,赢得家长的信任和尊敬。这是沟通和配合的重要前提。时间:2011.6.20
地点:校阶梯教室
主讲人:周院平
学习形式:集中培训
家 访 的 技 巧
班主任的家访是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内容十分丰富,技术操作性很强的一门科学,做好家访工作显然是相当繁重的,家访前必须充分准备,确定家访的时机。为了提高家访的效果与质量,班主任应该不断提高家访的技巧与艺术。
家访目的清晰、认真做好案头
班主任在研究学生的同时首先要了解、研究家长。
班主任家访前必须事先有计划、有准备,可以写出家访设想,根据访问的目的与要求,家访一般有这几类:了解性、反馈性、探访性、调研性。了解性家访是在新生到校前后,老师需要了解其家庭成员、社区环境,了解孩子的现在与过去、特点及个性,这类家访必须做到100%的访问。反馈性家访是根据孩子的现实校内外表现,与家长即时沟通、反馈,有利于家长配合教育。探访性家访是老师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调研性家访是老师带着研究课题,以探访形式在聊天中发现问题,积累素材。
家访应该有明确的要求,访问后要做好笔记与摘要,这些都是宝贵的教育资源,从中可以摸索与寻找学生成长的轨迹。
选择有利时机、达到预期效果
家访既有预定计划也有临时动议,决不是毫无目的。特别是当学生发生了偶发事件后,班主任在怎样情况下与家长取得联系,能够达到最佳的效果,这是班主任的技巧与艺术,家访一定要改变原来传统告状式访问,避免师生之间产生隔阂。因此,班主任对于特殊的访问必须要选择时机。所谓时机就是班主任选择访问的最恰当、最有效果的时刻,有时候它能达到出乎预料的效果。例如一位平时学习较差的学生,经过老师的帮助后有了进步,一次他在测验中偶然取得70分,这个分数在班级里是极为普通的,但是老师分析后,认为这是他重大的突破,肯定有进步的原因,应该表扬、又值得研究。此时班主任上门家访,既向家长报喜,又肯定家庭近期教育效果,对家长和学生都是一种激励。
掌握沟通技巧、注重家访质量
家访是人际沟通的一个方面,既是沟通,那么它必有方法和技巧。家庭访问也有它的规范、技巧与艺术。例如班主任与家长谈话时要集中精神、学会聆听,说话把握分寸、留有余地,对于表现较差的学生,应该先扬后抑、正确评价等。班主任在访问前要认真“备课”,作好充分准备,熟练地掌握家访技巧,访问后能使家长对孩子充满信心,对老师增进信任,这样的家访是有成效的。家庭访问一定要注重质量,不求数量、不赶时间。没有效果地访问20家,不如有效果、能解决问题地走2家。
约定时间恰当、做到礼仪规范
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受到人们的尊重,她不仅担负着教育下一代的责任,而且更重要的是日常生活为人师表。孩子在幼年时的成长主要是以模仿为途径的,教师应该成为孩子成长的榜样力量。老师们应该以精神文明使者的形象出现在社会,出现在家长的面前,家庭访问必须严格规范。在家访中明确提出家访应该:“事先预约,必须准时;面带笑容,可敬可亲;不便时间,不宜上门;尊重家长,树立威信等等。家访的规范、礼仪要求是很有学问的,这些还有待于各校老师在实践工作中积累、总结与创新。
假期,一则教师时间稍微宽裕,二则家长打工返乡,因而正是家访的好时机。家访是艺术,需要精心策划。
科学确定家访的对象
选择平时身体欠佳或在家养病的学生,教师的关怀与问候温暖学生、感动家长;选择稍有进步的学习困难生,教师的祝贺定会给学生进步的信心与做人的荣光;选择违规违纪的学生,教师的一个握手、一个信任的眼神定能收到语言所不能及的效果;选择家庭遇到困难的学生,教师的亲切慰问无疑是一股暖流。
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教师要通过家访达到什么目的,对学生今后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对家访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做预先设想,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应对策略,避免家访失败。
(1)要了解学生。我们经常说,学生是有个性的,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试想一下,如果老师事先没有对这次家访的学生做一个全方位的分析与评价,面对家长我们可能就会无话可说,造成尴尬的局面。所以,为了避免这种尴尬的局面,我们教师在平时就必须去关心每一个学生,并随时做观察记录。
(2)要了解家长。家访前老师有必要通过学生或其邻居或其熟人调查了解家长的性格特征,对孩子的管教方式和要求等,只有在做了这方面的准备,老师才能在进行家访时,就尽量避免话不投机等不愉快的情况出现。
(3)要了解学生家庭。为使家访效果更好,我们还要了解学生家庭有几口人,是什么关系,各在什么单位工作,家庭经济能力如何,家庭关系如何,与邻居关系又如何……只有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教师家访就能灵活自如,效果就会更佳。
家访“三方对话”效果好
家访时尽可能应让学生在场。老师、家长、学生在平等、互信、和谐的氛围中“三方对话”。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接受教育;有利于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消除不必要的疑虑。
避免单刀直入、开门见山
家访与上课相似,需要谈话导入。谈话开始,避免单刀直入,应该围绕家长感兴趣的话题先聊上几句,营造投缘氛围、达到共鸣、取得家长信任,然后再逐步引入主题,向家长了解或介绍学生的情况、提出建议等。
多表扬鼓励、少批评和指责
家访时一定要表扬与祝贺学生且最好有家长在场。教师的表扬与祝贺使学生增强成就感,同时,家长也分享了孩子的快乐,会更加关注孩子,支持学校。
要全面评价学生。最差的学生,都有好的方面,因此,老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全面评价学生,不能只抓住某一二个问题就下全面结论,特别是不要单纯指责学生的过错,甚至借机“告状”,推卸责任。应多听取他们的意见,与他们达成共识,切忌各执一词,互相指责。
要巩固家访的成果
家访后,要及时对学生加以督导,这是家访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但多数教师家访后,对学生不闻不问,认为家访回来就意味着完成了一项任务。这是错误的。可以说,这样的家访反映在学生身上的效果不会理想。因为家访必定引起学生心理不同程度的震动,学生正在进行着“积极思想”与“消极因素”的对抗,正急需外部动力的辅助,以达到思想上的净化和改良。
第二篇:各类同学如何进国企、高校、四大、投行、外企工作经验谈
“二流学校”毕业生如何牵手“四大”?
(注:其实二流三流也都是自己贴的标签,每个人都每个人独特的活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内容节奏和方式也就够了,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张xx
我不是论坛上的“求职牛人”、“名校学子”。今年6月,我从上海一所普通的民办学院新闻学专业毕业,大学期间,我曾经误打误撞进入媒体业,没想到如今却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扎了根,找了一份与自己专业完全不对口的工作。我的经验是,机会来了我就抓住,就这么简单。
“发帖积极分子”被报社编辑相中
因为是文科院校,我的学业课程没那么紧凑,四年下来,我有一次挂科,其余课程都是顺顺当当地通过,分数算是中等左右(这个很多人能达到的吧)。正因为课程相对轻松,我有充足的时间投身课外活动。在校期间,我曾经担任学校团委组织部部长,从最基层做起,通过一系列活动获得老师的信任,同学的认可,也因此交到了不少朋友。这让我在以后的实习求职过程获益不少。
我的实习经历很早,大一时就进入了媒体实习。那时,我是一名篮球爱好者,经常会在互联网上写一些与体育相关的帖子。一次,《扬子体育报》“篮霸周刊”的一位编辑看了我的帖子后找到我,邀请我在他们的专栏里撰稿。自此,我便开始了持续一年的撰稿生涯。此后几个暑假,我还先后在电台、电视台做编辑与外宣等实习工作。这一系列实习,让我以为毕业后,留在媒体是水到渠成的。不过,因为大四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改变了求职志向,转向一个与我专业完全不相关的职业方向——会计。风云突变,电视台岗位被削
大 四毕业生都知道,最后一个学年开始,就意味着毕业季来临,同时也代表投简历、找工作的日子到了。鉴于我的实习停留在媒体行业,我投递简历的方向就集中于知 名公关、广告公司市场方向的职位。此外,出于对金融的些许爱好,我还投递了“四大”和一些咨询公司。我始终觉得,有一定的职业规划,有目的地投简历是相当 重要的。其实投简历给“四大”也属偶然。有天晚上,我去复旦找老同学,结果就陪他们去听了“四大”的宣讲会。我知道,“四大”每年招聘启动得都比较早,对它们也有些许崇拜——也清楚“四大”对“名校学子”青睐有加,但宣讲会现场的火爆气氛还是激发了我尝试的勇气。不久,我等来了德勤的笔试通知,当时又惊又喜!那份通知树立了我的信心,使我意识到应该为随后的笔试好好准备一番。此后的日子里,我如饥似渴地扎进了论坛上“四大”的笔经(笔试经验)资料,也常和老师、学长交谈,寻求经验。
德勤笔试并不涉及任何专业知识,只限于考察逻辑思维和性格测试,我很顺利地通过了笔试关。也在这时,我的媒体路突然被堵上了——我被通知,原本可以确定留下的职位被削减。当时我的心情很糟糕,但也是这个变故让我感到一份紧迫感,更重视德勤接下来的面试。文科“小本”在面试中突围
德勤面试那日,同一房间有8名面试者、2位面试官,大家共同就一个案例讨论,最后每人给出总结陈词。8人中,仅我与另外一个男生是本科,其余6位女生都是硕士,且多为金融相关专业,还不乏海归。说实话,我从没遇到过这样的场面:一个文科生面对一群“精英”,分析着我很陌生、但他们熟悉的商业案例。因此一开始,我这个“小本”(本科生)相当紧张、畏首畏尾,在大家集中讨论开始时,我甚至有些不知所措!(平时要多学会演讲或在大众面前发言,这个能力很重要)
随 着讨论推进,我拼了命地转换角色,调整状态。慢慢地,我开始能够集中精神听大家的讨论内容了。当重新回看案例后我发现,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一个很有表现欲 的同学带到了一个错误的方向!我觉得这可能是因为大家都有一些紧张,才会对这位同学率先的发言和引导纷纷表示赞同。基于文科生对文字的敏感,我开始提出一 些与那位同学发言相左的意见。讨论过半时,我打破了那位同学“一人唱戏”的格局,提出了我认为的漏洞。彼时,其余同学也似乎忽然领悟,调转枪头重新讨论起来。我事后想,可能是这个独到角度,给面试官留下了印象。面试官并不一定是要选择表现最闪耀的同学,很多时候是观察大家是否能契合成整体,互相帮助,这样才能较好地完成实际工作中的每个项目。
最终,我获得了“四大”的Offer,也决定一门心思投身这个行业。这里并不是想为“四大”说好话,身边有不少同学对“四大”颇有微词,但我的感觉是,认准目标为之努力,在哪里都是适合自己的“好工作”。我曾结合自身特点做过一番分析:首先,“四大”工作压力较大,也正因如此,客观上减少了勾心斗角的事,崇尚机会面前人人平等(这个观点有新意,不错)。其次,CPI见涨,“四大”的初始月薪对本科生而言,算同龄人中的高水准。其三,这样一个世界级公司有完善的员工成长规划,对涉世未深的毕业生迅速成长为职业人,是个不错的平台。求职感言
我想把以前实习老师告诉我的话转达给学弟学妹,“大学对于每个人的意义不光是书本上的知识,而应是给每个人搭建一个学习的框架,走出大学后的人生应该是自主学习的过程,没有教导、没有老师,大家凭借这个框架去汲取必要的知识,来适应社会。”
此外,我建议学弟学妹,可以适当地走出校园,寻找一些实习。不要在乎上下班的时间多久、给你的补贴少得可怜,因为之后你会发现,实习带给你的视野远比物质重要。从医学院到投资银行,我的跨专业求职路 郭xx
2003年,我从河北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院的六年制本硕连读专业,2007年进入研究生阶段,药剂学方向。2009年,我硕士毕业,加入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的投资银行部,主要工作是帮助中国企业进行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及兼并收购。
药学院毕业生进入投行,很多人觉得“未免太跨界”,我想,一份适合的工作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这不仅关乎物质,更重要的是,它决定了你是否快乐。而我,在大学里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方式和方向,也有了此后的职业选择。
我的叔叔早年在加拿大经营西洋参等中成药的生意,姐姐在一家日本制药企业做药物制剂和辅料业务(多好的家庭背景啊),受家人影响,我对制药业有着浓厚的兴趣。记得高考报志愿时,北医药学院在河北只有2个名额,考不上的可能性很大,但我还是很执着地填了“北京大学药学院”、“六年制本硕连读专业”、“不服从调剂”。运气不错,我就这么来了。
在校期间,我成绩还算不错,GPA3.7,得过学校最高奖学金“北京大学五四奖学金”。入学起,我就加入了医学部学生会,担任过医学部学生会主席、北大学生会副主席(我的天啊,和奥巴马这种人都类似了)。起初,我和很多人的想法类似,上大学就是想继续学点东西,以后找份薪水不错的工作,也没想着以后非得做“研究型人才”。而就在学生会期间,我的想法逐渐转变、确立了。
我在北医、北大的学生会工作了5年,直到研究生一年级正式“退休”。学生会的工作是项目制的,各部门每学期要举办各类活动,上上下下,异常忙碌。那时我发现这种基于项目运作、不重复、工作节奏张弛有度的工作,是我喜欢的。
在学生会,我大部分时间是在外联部负责“拉赞助”,这对我以后的工作选择有很大启发。学生会有很多很好的活动,但苦于两种问题:一是有好的想法,但办不出好的活动,这是项目策划和营销管理问题;另一种是有好的想法,但没有钱,这是融资问题(这些实践和她的现在工作倒真的有些关系了)。五年来,我无时无刻不在和这两个问题打交道,也渐渐找到了喜欢的工作方式。
其实,不知自己喜欢何种工作的同学,可参考以下逻辑作一分析。企 业宏观上分两种,一是以生产和销售有形产品为主要职能的生产型公司,例如制药公司(辉瑞、罗氏、强生)、快速消费品公司(宝洁、玛氏、雀巢);另一种是根 据客户需要,提供定制化服务的公司,例如投资银行提供的融资并购证券经纪服务、律师提供的法律服务等。前者工作有重复性,但工作时间稳定;后者按项目工 作,对专业知识要求较高,工作很少重复,但需要快速学习,工作时间不固定,同等情况下收入高于前者(这段分析有水平!!)
我到大四下学期才想明白这些,并基本确定了我的求职方向:“专业服务类公司”,具体说,就是管理咨询公司——也得益于这些公司“不限专业”。
2008年2月,我投了中金公司当年的暑期实习职位,很快我拿到了实习offer。也是那年夏天,金融危机爆发,雷曼股价瞬间崩盘的那一刻我记忆犹新。彼时,我自知专业不对口,能力有差距,就努力工作,有连续一个月,每天凌晨5点下班、早上9点半上班(这么累?)。要感谢项目上的几位前辈的支持、实习伙伴们的帮助,最后公司经考虑和筛选,在2009年春天发了很少的几个全职offer,我是其中之一。
大学期间,我的实习经历还有辉瑞制药的企业事务部、普华永道的咨询服务部门、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等。毕业求职阶段,我获得的其他offer还有罗兰贝格和科尔尼(全球前10的美国管理咨询公司)。
关于“转行求职”的准备,我觉得因人而异,重在方法。从2006年底到拿到中金暑期实习offer,我准备了近两年。
难得糊涂,无知是福,这绝对是个真理。2007年初,当我明确方向后,无尽的痛苦也开始了。在那之前,作为北医历史上第二个做学生会主席、又拿到最高奖学金的人,我是有资本骄傲的;但那之后,面对未知的经管领域,我仿佛从高峰掉到谷底,一切得从零开始。公司的招聘要求不失为一种努力方向。以麦肯锡为例,他们对暑期实习应聘者的4条要求,让我印象深刻(现在写法好像变了,但实质是一样的):
第一,就读顶尖大学,在校成绩优异(没有变化,对成绩一贯高要求); 第二,拥有管理咨询公司或500强公司实习经历(现写为“展现初步接触或投入管理顾问职涯的兴趣”,其实是一个意思,毕竟展现兴趣的最好方式就是“我做过”);
第三,出色的课外活动经历(现写为“具备领导能力”,实质一样,只坐在宿舍、教室里的人,是难以胜任咨询顾问和一切专业服务工作的);
第四,中英文沟通能力卓越(没有变化,双语能力是所有顶尖公司的要求)。
这类公司可以给年轻人提供一个广泛接触国际化商业知识的机会,而你也可以理解,它要求学生在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做到最好,特别是对非经管专业同学。
为此,你首先得把本专业知识学好,一个自己专业都学不明白的人,怎么能指望跨专业领域分析和解决问题? 第二,要展现出良好的商业素质和感觉,这需要用实习经历来证明。第三,任何一家投资银行和咨询公司都强调领导能力,这是工作性质决定的,你需要领导的不单单是一个团队、客户,更重要的是,领导你自己和你的工作。这要求你具备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抗压能力,成熟的谈吐和沟通技巧,就是“能够倾听他人,并且用对方可接受的方式,让他人接纳你的观点和建议,最后大家一起按计划实现目标(90后的同学很多需要改进这一点)”。锻炼这种能力的方法很多,对于在校生,最好的方式是参加学生社团或者是校外NGO,然后从普通成员一直坚持做到你能做的最高位置。
第四是英语,这太重要了,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英语面试,这已逐渐成为一种商务工作语言。即便你不申请留学,好好学英语,考个托福、雅思也很有必要。
当 时的我,除了成绩和社会活动经历之外,英语和实习都是空白。后来一年多,研究生阶段的科研压力也来了,我只好从零开始恶补,包括利用课余时间读经济管理专 业的教材,去光华管理学院的一楼抄讲座信息、听讲座,具体做了什么现在都记不得了,只记得是读了很多的书。此外,为了不让别人质疑我的专业知识,我还努力 研究、学习制药工业的发展历程,尽量让自己从纯粹的理论和学术知识向实际应用转。在此期间,我还恶补英语,考托福等。最后,说说很多同学关心的“找实习”问题,其实实习最初基本是朋友推荐。我的第一份实习在辉瑞,这是因为我在学生会期间,曾参与学生会与辉瑞共同举办控烟宣传活动,此后经校办老师、学生会老师的推荐,我进入这家公司实习。
2007年,我又苦于找不到第一份咨询公司的实习,在等待、挫败了整整10个月后,我在学生会结识的挚友、清华的一个师兄,将我力荐给了他在罗兰贝格工作的同学。那时,我深深体会到,一个人的眼界与能够达到的高度,是由他身边的好友决定的(读重点大学的好处是可以认识一些能力优秀的具有全国视野或国际视野的精彩同学)。求职感言
我无数次地推荐,在此也不厌其烦地再次推荐:2005年斯坦佛大学毕业典礼上,苹果公司创始人斯蒂夫·乔布斯的演讲《Stayhungry,Stayfoolish》,铭记在心,你会感受到信仰的力量。还有部电影《三个傻瓜》也推荐大家看,讲述一个追求卓越而不追求成功的故事。一份高薪的工作、一个常春藤盟校的offer也许并不能说明什么,如果你还没找到真心喜爱的事情,那就继续找下去!小语种就业,可不只是翻译!陈xx 去年,我从上海的一所211院校西班牙语专业毕业,进入了一家能源公司海外驻地的市场销售岗位。很多人纳闷,西班牙语专业岂不是荒废了?其实,社会对于小语种专业都有一个误区,要么觉得小语种就业很吃香,但具体就业方向?说不清。要么索性觉得小语种就业很窄,能想到的似乎就是翻译。实际上,近年来小语种的就业正在不断拓展,毕业生的就业思路要打开。这对其他专业的学生而言算是个坏消息。西 班牙语等小语种近年广受追捧,原因之一就是它们的专业性极强,在就业市场上具有不可替代性。例如在一些大型国企,尽管岗位需求是“销售”,但由于岗位设置 在小语种国家,招聘时,他们更亲睐尽管没有销售专业基础,但毕业于小语种专业的应届生。理由很简单:大部分专业知识可以通过岗前培训,或者走上工作岗位后 一两年补习,但语言不是能在一两年内达到“熟稔”地步的。
目前,小语种的就业方向基本类似。在上海地区,主要流向国家部委、大型国企事业、领事馆、高校教育系统、外企,或者自由职业(即自由翻译),工作地域有“常年外派”和“常驻国内”两种。大多数小语种毕业生本科毕业后,如果愿意外派,就业基本不存在问题,尤其是男生,在就业市场上几乎“供不应求”。这与国内企业“对外扩张”的进程有关,近年来,上海地区211院校的小语种应届生,毕业后大多数被华为、中兴、中石油、中石化、中铁等公司录取,这些公司正积极开拓海外,尤其是拉美市场(简历哥碰到某位同学在苏里南工作,你知道苏里南这个迷你小国吗?),而相比女生,男生在安全指数等方面更有优势。
客观地说,在拉美国家工作,缺点是生活质量、社会治安可能不及国内,要以付出青春为代价,尤其是对女生。优点是几年内能够获得很大锻炼,公司提供的待遇也相对优越。
在国内工作相对稳定,待遇虽然没有外派工作高,但是还是高于高校毕业生的薪资的,有不少毕业生被外交部、国家安全局,各省市外办、新华社等单位录取,这类单位录取门槛高,但相比公务员考试的激烈竞争,还是比较容易的。
不 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年小语种在全国遍地开花,就业竞争也日趋激烈起来。比如以往有不少专业素质过硬的毕业生,选择毕业后从事小语种教育。几年前,小语种 毕业生少,本科毕业生也能直接进入高校担任专业教师。但这两年,小语种热度升温,学历门槛也渐长,很多院校都打出硕士甚至博士的招聘要求。
也有很多希望留在国内的同学选择进入领事馆、商会等,这类工作稳定、社会地位也不低,但一个短板是,这类工作相对发展空间较小。求职感言
目前,小语种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相对其他专业的毕业生小,但小语种毕业生也有自己所要面对的问题,在职业规划还有待完善的今天,手握几个offer的小语种毕业生,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并且真正喜欢的工作,还是个问题。
第三篇:吴行兵 家访总结(演讲稿)
漫漫家访路 殷殷师者心
---------------九(3)“家访进万家”活动总结(演讲稿)
潘口中学
吴行兵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家访进万家”活动总结大会即演讲大赛,我是九(3)班主任吴行兵,我演讲的题目是“漫漫家访路,殷殷师者心”。我班共有学生51人,分配的家访教师4人,应家访51人,实际家访51人;应回访19人,已回访19人;已交家访回访登记表71份;有效家访回访照片39张,共写家访手记19份;目前已发2份宣传报道。
为密切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取得家长和社会对教育的理解和支持,形成我校和谐、高效、优质的可持续发展的育人环境,落实省教育厅、县教育局、中心学校开展“教师家访进万家”的活动要求,我们班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走村访户、反馈信息、寻求对策、共谋发展,现将我班家访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老师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活动意义
家访前,为顺利开展好这次家访活动,依据学校家访活动方案制定了班级家访活动方案,成立了以蒋主作、班主任为组长的家访活动领导小组,及时召开了全班教师家访活动的动员会、布置会。明确了本次家访活动的目的、意义,家访的对象以及在家访中要掌握的基本情况。按人数分成四小组,以走进学生家庭和把学生家长请进来的方式开展活动。此次活动,从九月中旬开始,历时二个来月,家访后,每位教师都撰写了家访手记,认真填写了家访登记表。
二、真诚走访,全面收获教育信息
教育,承载着每一个孩子的纯真梦想、编织着每一个家庭对未来生活的希望。一个学生在班上、在学校不过是几十分之
一、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很不起眼,而在家里,却是家长的百分之百,寄托了厚重的期望。通过对贫困生、学困生、留守生、单亲生、优秀生的家访,许多家长都感到非常高兴和感激。普遍认为这是学校对自己孩子的关心和爱护,是真心的为孩子们好,是诚心的干工作,是一个好教师形象的体现,是能教育好学生的有效途径之一,并希望老师能多到家中走走。例如,我班学生张帆,该生是孤儿,与八(4)班的张梅姊妹俩由爷奶照护,但此学生勤奋好学,成绩优异,通过家访与家长的亲切交流,家长 十分感谢学校老师的关照,我们也不断鼓励该生继续努力,争取考上重点高中,同时我们与学校张书记共同联系竹根联盟对该生予以帮助,通过申请,申报,终于在竹根联盟周年庆典大会上,该生得以资助,使此生信心百倍。所以说,教师的家访,表面上是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成长、学习的琐事,实质上则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是教师教育责任的延续。为家长负责,为社会负责,为国家负责,这是所有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有人说:“教育是一种服务”,这话提的很好。家访工作就是一种上门服务。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家庭,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我们自己的工作。成功的家访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对教育更是个促进。例如,班上学生张浅,王强是大家公认的一类所谓差生,但我认为他们只是学困生,思想品质并不坏,能过家访,与家长交流,明确该生“不求升学,但求成才”。同时我们还向学生家长讲述我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成果、家校发展等基本情况,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解决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困惑,这就增强了家长的责任意识和信任度,使家长也主动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来,更有信心地和学校携手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所以,家访不仅是推开了一扇家门,更是推开了一扇互相理解的心门。
我们家访各类学生兼顾到,升学成才两不误,我们先后家访了贫困生、单亲生,学困生,优秀生,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家长也提出了不同的建议,我们认真聆听,并写好家访手记。例如,优秀学生吴金霖,期中考试后,学校召开了毕业班老师座谈会,学校杨校长亲自同我们去他家家访,在家访过程中,我们给该生提出了更高的奋斗目标——上省重点高中线,家长听后,脸上洋溢着笑容,该学生也信心百倍,欣然接受。
三、深刻反思,明确今后努力方向
家访的最终目的在于走进学生,走进家庭,收集信息、便于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家访后,教师、家长反馈信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各类学生教育针对性不够。2.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力度还要加强。3.家庭监管不力,与子女沟通少。4.教师管理方式上灵活性、科学性欠缺。
家访,表面上看对我们来说也许只是尽心尽力地完成一项工作,但仔细想来,这一个细微的举措是把教育工作由被动变主动,由点聚成线,进而扩展成片成面的整体工程。一个学生,一个家庭,一个村庄,一个城市,家访夯实的是一份高尚的事业!教师家访进万家,万家连带亿万人!我们的家访是在向人们传递一个信息,教育事业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今后,我们将用真情和爱心去继续我们的家访工作,我们坚信:沟通从心灵开始,教育因家访而更加精彩!
第四篇:浅论廉洁文化如何进基层
浅论廉洁文化如何进基层
廉洁是人生品质的闪耀,是思想和行为的升华,是健康企业的基本元素。企业廉洁文化是企业根据自身实际,层层积淀和积极倡导的基于廉洁从业观之上的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其对象是广大员工,其核心是廉洁从业、爱岗敬业。企业廉洁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潜在的力量,能以自身的影响力、感召力、渗透力改变员工的观念、规范员工的行为,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作为企业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廉洁文化落地生根,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正确引导干部职工树立廉洁诚信的价值观,促进廉洁理念向基层个个管理环节渗透,努力营造“崇廉、爱廉、思廉、守廉”的氛围,从而为完成生产经营任务保驾护航,是每个基层党务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笔者就廉洁文化如何在基层扎根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转变观念 正确认识推进廉洁文化进基层的必要性 廉洁文化“六进”工程开展以来,各单位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逐步营造了良好的廉政氛围。但是,笔者在基层调研期间,总体感觉到基层主要领导仍然存在着“基层权力不大,制度管得又死,廉政工作抓不抓无所谓”的思想,基层员工也普遍有着“廉洁工作是领导干部的事,老百姓不掌权,廉政与我无关”的想法,廉洁文化在基层存在着推进不力、浮在面上甚至应付了事的现象。实际上一个会计员挪用上百万、一个材料员受贿几十万的所谓“蚁贪”现象时有发生,数起内外勾结损害企业利益的事件,这都无不说明,有必要正确认识基层大力开展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推进基层廉洁文化建设是完成生产经营任务的需要。企业面对着复杂的外部环境,一些人为追求自身最大利益,往往会不择手段腐蚀拉拢企业领导人员和掌握某种业务处置权的人员,基层也已不再是一片净土,基层工作人员一样面临着各种私欲诱惑,一些职工在诱惑面前放弃了自己的职责,对损害企业利益的事情视而不见,甚至个别职工被蝇头小利迷惑,干出让人痛心的事情。推进基层廉洁文化建设,造就一支廉洁从业的职工队伍,树立“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理念,使员工保持良好的心态,健全的人格,自觉抵制拜金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的侵蚀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养成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的良好习惯,从思想源头上解决抵制腐败和防止腐败的问题,才能防止企业利益的流失,才能确保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
2.推进基层廉洁文化建设是保持队伍和谐稳定的需要。企业更需要团结的班子、和谐的队伍,而优良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是队伍和谐的基石。在部分基层党员干部中存在的以权谋私、大吃大喝、摸牌赌博等行为,极大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造成单位士气低落,战斗力下降,队伍频频出状况。推进基层廉洁文化建设,造就一支纯洁干事的党员干部队伍,树立“权力就是责任、领导就是服务”的理念,把权力当作为职工服务的工具,做忠于职守、秉公用权、心系群众、服务职工的楷模,以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时刻把职工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诚心诚意为职工服务,切实维护职工的根本利益,才能促进党群、干群关系,保持队伍和谐稳定。
3.推进基层廉洁文化建设是促进干部自身成长的需要。基层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还肩负着培养人才、造就人才、输送人才的重任。企业的中、高层领导干部大多都是年轻时从基层锻炼出来,培养什么样的干部关系到企业的未来,更关系到干部自身的健康成长。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并将德放在考察的首位。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的讲话中更是明确指出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推进基层廉洁文化建设,就是要强化道德品质的培养,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的后备人才队伍,树立“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理念,严于律己、无私无畏、慎微慎独,克服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摒弃低级趣味和庸俗作风,自觉抵制诱惑、遵纪守法、公私分明,为今后的成长进步,不走弯路打下坚实的道德基础。
统筹兼顾 多措并举 推进廉洁文化进基层 基层开展廉洁文化建设要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同步推进,不能“单打一”、“两张皮”,要注重发挥廉洁文化的特殊功能和作用,不能把二者等同起来,更不能相互替代。要将廉洁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创新企业文化现有的载体和形式,努力营造浓厚的廉洁文化氛围,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廉洁文化。企业廉洁文化建设要贯穿于生产经营管理的过程之中, 为生产经营管理提供精神动力和纪律保证。
1.丰富廉洁理念。廉洁理念,不能仅仅理解为就是崇廉尚洁,反腐弃贪。培育企业廉洁理念,要从企业经营生产的实际出发,从丰富廉洁文化建设的内容入手,以廉洁思想为核心,适应企业改革发展和反腐倡廉的要求,对职工的从业行为发挥导向、规范和约束作用。国有企业在开展廉洁文化建设的实践活动中,广泛发动群众,集思广益,提炼了较多较好的廉洁理念,如“反腐倡廉 和谐兴企”的理念, “创新发展 甘于奉献”的理念,“公平公正 公开”的理念,“诚实守信 依法经营”的理念,“勤俭节约 艰苦奋斗”的理念等。现阶段,基层应该在大力弘扬企业精神的同时,结合本单位的特点,融入更加清晰的廉洁从业理念,分层次培育。党员干部层面,引导树立“自律是宝、他律是爱、律他是责”的理念,即淡泊明志、忠实履职的自律理念;真诚接受监督的他律理念;严明纪律、刚性约束的律他理念。引导党员清醒认识到廉洁是进取之本,作风是个人名片,腐败就是自毁,充分认识到廉洁教育是对党员干部的最大福利与关爱。在职工群众层面,灌输“爱岗敬业 廉洁从业”的理念,培养职工诚信意识,以诚信催生责任意识,以责任引导廉洁行为,让职工普遍明白“廉洁工作人人有责,立足岗位,节约增效”也是促廉兴企的道理,在工作中自觉遵章守制,相互监督帮助,把廉洁理念转化为促进企业发展的动力。
2.创新宣传载体。廉洁文化只有扎根日常生活、走进千家万户,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要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不断拓宽宣传手段,丰富宣传载体,打造立体化的廉洁文化宣传空间。一是发挥队部人员较为集中的优势,利用已有的宣传栏、小广播宣传廉洁从业理念、播送廉洁勤政歌曲,在食堂、办公区增设廉洁文化宣传橱窗、宣传走廊,集中展示勤廉先进典型人物事迹、典型案例及廉洁文化创建动态等;二是在办公场所,悬挂廉洁宣传画,给重要岗位制作廉洁提示牌,在电脑上推广使用廉洁桌面、屏保、鼠标垫,编印廉洁文化宣传小册子发放到班组,增强视觉冲击力;三是以职工群众乐于接受、容易见效的活动为载体,宣传廉洁理念。如在基层自办的各种晚会中,融入一两个廉洁节目;举办“爱岗敬业”演讲比赛;开展“对岗位我尽责了吗?做干部我到位了吗?”讨论活动;发廉洁短信、签廉洁承诺等等。通过丰富多彩的宣传手段,使廉洁文化在眼前、在耳边、在案头、在手中,营造“读书知廉”、“文艺颂廉”、“以节促廉”、“人人思廉”的文化范围。
3.拓宽教育方式。基层开展廉洁教育有一个通病,上面要求学什么,就组织学什么,不能融会贯通,满足于形式上的学习,结果正面教育搞得很生硬,典型案例又与基层实际脱节较大,往往起不到教育作用,还容易引起干部职工的反感。基层廉洁教育要符合单位生产特点,结合岗位廉洁风险,有选择性、针对性的开展。正面教育要少学理论著作,少选“高大全”式的先进人物,多学通俗易懂的廉政书籍,多选涌现的爱岗敬业、勤政廉洁的先进人物;反面提醒教育要少用大官、巨贪的事例,多用“蚁贪”和普通职工经受不住诱惑违法违纪的事例,让职工明白,贪腐离自己并不远,不提高警惕,都有可能走上弯路的道理。基层廉洁教育要分层次,分岗位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党员干部,特别是班子成员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明党性,知廉耻;对重点岗位人员要加强警示教育,算好贪腐“七笔账”,不要被眼前利益蒙蔽,做出得不偿失的事;对普通职工要加强纪律教育,使其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4.完善制度建设。一是基层主要干部要落实“一岗双责”,共同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要按照“三重一大”实施办法及基层班子议事规则,对涉及队伍管理、奖金分配、评优选模等重要事项进行民主科学决策,杜绝“一言堂”;二是党员干部要带头执行采油厂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活动管理规定、领导干部五不准、五严禁等廉洁自律规章制度,强化党员责任区的建设;三是要积极清权汇权,认真查找岗位廉洁风险,按照思想道德风险、岗位职责风险、制度机制风险、业务流程风险、外部环境风险等五方面彻底查清隐患,评估风险级别,制定防控措施,堵塞管理漏洞;四是要推进民主管理,增强团结参与意识。认真落实“党务公开、队务公开、业务公开”等民主管理制度,鼓励职工参与管理,广开言路,自觉接受民主监督。要逐步扩大公开范围,特别是比较敏感的基层自有资金的使用、误餐费的使用、党团工会费用的使用等要勇于公开增加透明度,给职工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使全队上下心齐、气顺、劲足,确保各项工作的完成。
第五篇:如何进中医药科普进社区
如何进中医药科普进社区
广州中医药大学 马定科(2013年8月21日)
2007年7月7日在北京正式启动的“中医中药中国行”大型科普宣传活动,明确提出了切实加强中医药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大力推动中医药科普进社区的要求。广州市中医药学会于2012年11月23日启动了中医药科普进社区项目,并在荔湾区岭南社区开展首个专场,今年上半年又先后在黄埔区金逸雅居小区和荔湾区长寿路文昌阁假日广场开展了活动。为了不断推进中医药科普进社区,特提出几点浅见供大家参考。
一、强化政府行为
在中国,长期以来,一项工作能否做好,往往取决于政府行为的强弱。而要强化政府行为,核心和关键是各级党政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
我国是第一个对科普工作立法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普法》(以下简称《科普法》)已经公布实施11年。中医药科普作为大科普的重要组成部分,进社区是城市中医药科普的有效手段和重要形式,因此,要求各级领导、政府部门切实加强中医药科普进社区的工作,用实际行动提高这项工作的法律地位,是完全有理由的。
根据《科普法》,并借鉴其他工作的经验教训,我们可以得到
—1— 这样的认识:强化中医药科普进社区工作的政府行为,主要是建立协调机制、保证经费到位,同时能够把它列入各级领导、政府部门工作考核的内容、层层落实相关工作责任,最好是能够制定便于考核的量化指标,而且对于其中一些关键指标,如经费投入比例或标准,赋予“实行一票否决”的权力。
二、实施分级管理
参照我国现阶段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中医药科普进社区工作,要切实加强市一级的领导责任、区一级的指导责任、街道一级的协调责任,充分发挥社区一级的组织作用。
市一级,成立中医药科普进社区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卫生及中医药工作的领导担任组长,由市卫生局分管领导担任常务副组长,由市科技局或科协和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成员应包括各区卫生局分管领导;办公室设在市中医药学会。同时,市中医药学会成立科普专业委员会(或称分会)或科普进社区工作组(以下统称科普专委会),由一名熟悉中医药科普工作的副会长担纲。市中医院紧密配合市中医药学会科普专委会开展工作,主要开展全市中医药科普人才培养、中医药科普资料编撰。
区一级,成立中医药科普进社区工作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指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卫生及中医药工作的的领导担任组长,由区卫生局分管领导担任常务副组长,由区科技局或科协和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分局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成员应包括各街道办事 —2— 处分管领导;办公室设在区中医院。区中医院设置科普专员:这个岗位可以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或者放在医院办公室,或者放在宣传科,最好是兼任办公室副主任或者宣传科副科长,并担任区中医药科普进社区工作指导小组秘书。
街道一级,成立中医药科普进社区工作协调小组,在街道办事处分管主任的领导下,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具体工作,明确区卫生服务中心负有中医药科普进社区的协调责任。
在明确并落实中医药科普进社区的责任上,最有效的应是要求街道办事处以及社区居委会认真履行《科普法》赋予的社会责任,“应当利用所在地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旅游等资源,结合居民的生活、学习、健康娱乐等需要开展科普活动”(摘自《科普法》)。这样,就可以变“我要去”为“请你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中医药科普进社区“白送上门、少人问津”的尴尬。另外,还可以在街道以及社区发展一批熟悉社区环境、了解社情民意,能够在社区开展中医药科普工作的志愿者队伍,增强中医药科普的力量。
三、优化具体内容
纵观各地相关工作开展情况,中医药科普进社区的具体内容一般包括赠送读物、开办讲座、举行义诊、进行展示。优化这几个方面的具体内容,有利于中医药科普进社区取得更大实效。
编好读物。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可以用来进行科普宣介的中医药知识浩如烟海,作为进社区的中医药科普读物,有许
—3— 多内容可供选择。从面向社区家庭来考虑,这本读物应该具有这样一些特性:一是综合性。最好是老、壮、少、婴(孕)都能从中得到教益。二是普遍性。就是要针对上述老、壮、少、婴(孕)的普通人群,对于疾病详防略治,即可以针对各种人群容易出现的疾病提出预防措施,而不是针对各种人群中的病患者提供治疗意见。三是地方性。如,南方多蔬果,广东,特别是广州喜汤粥,广州市编撰的中医药科普进社区读物,最好能以蔬、果、汤、粥养生为重点。四是通俗性。科普姓“科”,科普读物必须具备科学性,这是不言而喻的;但从读物受众主要是社区老、少、婴、孕人群考虑,通俗性更为重要。
开好讲座。对于中医药科普而言,读物是书面宣介,讲座是口头宣介,对两者的要求基本是共通的。但从受众的角度,中医药科普讲座最好是面向特定的人群,不宜面面俱到,因此它不必甚至不能具有综合性,而要具有针对性。讲座开办前,要对听众的年龄、知识层次、生活环境、生活习惯、身体状况及兴趣喜好等有所了解,并根据了解到的情况制定讲座的内容。同时,要充分发挥演讲者与聆听者面对面的优势,体现讲座的互动性。可以准备一些小礼品,发放一些简明扼要的问答题,现场提问,答对有奖,以增强讲座的效果。
办好咨询。所谓中医药科普进社区义诊活动,实际上是以医疗咨询为主,兼有开展免费为社区居民测量血压、血糖、身高、体重等简单查体项目、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现场服务活动。这方 —4— 面内容的工作主体,最好是区中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咨询医生由区中医院选派,简单查体和建立健康档案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区中医院可以为参加医疗咨询的医生统一制作 “爱心联络卡”,前往咨询的居民如需进一步检查并治疗,咨询医生可以签发“爱心联络卡”,居民凭卡可以免挂号直接找签卡医生作进一步诊治,还可以考虑凭卡享受检查项目的适当优惠。此外有几点值得注意:一是选派医生应尽量考虑对社区居民的吸引力。二是提前一周选好义诊地点并在相关小区发布告示、介绍开展项目和医生。三是义诊时间最好为周六上午。
搞好展示。进行中医药知识展示,实行固定与流动相结合。固定展示,就是在各个社区建设中医药科普画廊(橱窗),全市统一制作一批中医药科普组图,免费发给建设了中医药科普画廊(橱窗)的社区;组图的每一幅图的尺寸应该与社区的中医药科普橱窗匹配;每组一般有12幅图,以供橱窗每月更新一次。流动展示,就是制作一套中医药科普展板,展示活动与义诊活动同时进行,即义诊到哪里,展板就搬到那里展出,让社区居民在义诊前后和候诊间隙观看。
四、解决重点问题
像其他工作一样,推进中医药科普进社区的工作,都需要重点解决人、财、物这些基本条件。
注重人才培养。在中医药行业,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济济。但这不等于不缺中医药科普人才。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写出
—5— 很有深度和高度的学术论文,但不一定能够写出普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科普文章。所以,加强中医药科普人才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中医药行业部门及单位,特别是中医院,要高度重视中医药科普专业知识的全员培训。首先要认识到这不仅是推进中医药科普进社区的需要,还是提高疗效、赢得病患者信赖的需要。因为医生治病不但靠药物,还要靠语言。二是要鼓励“大家”写“小书”。三是有条件的单位要把中医药科普内容纳入到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定标准之中。
筹集工作经费。财力的问题解决了,解决物力的问题也就不难了。《科普法》对解决科普经费问题有许多明确规定,如: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可以按照市场机制运行;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逐步提高科普投入水平;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科普工作;依法对科普事业实行税收优惠;科普组织开展科普活动、兴办科普事业,可以依法获得资助和捐赠;鼓励境内外的社会组织和个人设立科普基金,用于资助科普事业;等等。可惜,对于政府投入没有硬指标。所以,解决中医药科普进社区的工作经费,需要政府及其部门的投入,但不能依赖这单一的投入。要从单纯依赖财政型向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转化,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对中医药科普进社区工作的投入,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
(作者原注:本文为本人应邀在广州市中医药学会主办的推进中医药科普进社区沙龙上的演讲稿。)
—6—(注:学校关工网站刊发时间:2013年8月26日。)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