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迢迢援疆路 殷殷哈密情
迢迢援疆路
殷殷哈密情
记郑州市十二中援疆教师马春堂
“我们学校有援疆支教名额了!”听到这个消息,正在组织班级学生参加秋季运动会的马春堂老师立刻打电话向学校办公室主任求证这个消息。当得知这消息千真万确并详细询问了报名条件后,马春堂非常高兴,毅然决然地报了名。后来校长非常认真地反复问他想好了没有,与家人商量好没有,他都回答得非常干脆,没有丝毫的犹豫。
“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让他从地理老师那儿知道了新疆这个地方;“我们新疆好地方啊,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溶化灌农庄。。。”这首欢畅明快的歌曲让他对新疆多了几分向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些边塞诗人气势雄浑、踌躇满志的诗句又让他豪情满怀,有一种到边疆去一展身手的冲动。以前,他都是在报纸、电视上了解到援疆支教,没想到这么有意义、自己又向往的机会真地来了,他怎能不激动呢,又怎么会犹豫呢?
当他回到家把这个令人激动的消息告诉妻子儿女时,没想到遭到了他们的激烈反对。理由是新疆太远、太乱,生活肯定艰苦,双方老人年纪又大,身体不好,需要人照顾,加上他本人身体又不好,家人怎能不担心呢。马春堂给家人做了耐心细致的工作,终于赢得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妻子为了让他安心援疆,把经营多年的服装店也转让了出去,一心一意地照顾家和老人。
适应新环境,转换新角色
2010年12月底,马春堂作为第七批河南援疆干部队伍的一员乘飞机到了期盼已久的河南对口支援地——新疆哈密,和同来的郑州九中王幸福校长一起分到了哈密市市高级中学工作。一下飞机,他们就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热烈欢迎,并且接受了为期一周的培训。到了哈密,才真正领教了哈密的气候:冷,零下二三十度的低温,在室外呆五分钟就感到透骨的冷,虽然穿着厚厚的羽绒服,但感觉就像赤身裸体一样。有一天晚上吃过饭后回公寓,发现头发上结了冰凌子,原来是吃饭时头上出的汗被冻成了冰。干,住室内有暖气,温度高,晚上睡觉时喉咙、鼻子太干,早上起床后喉咙里咳出的、鼻子里擤出来的都带血,以致于到哈密的前两个星期流了几次鼻血;时差,和郑州时差近两个小时。但是马春堂他们还是克服了这些困难,踏着积雪,顶着严寒,走访、慰问群众,看望孤寡老人,并踊跃为困难群众捐款献爱心。虚心向当地群众学习,调查调研了解情况,制定工作计划,尽快进入角色,投入到当地的生产生活中来。
哈密市高级中学是哈密地区唯一的一所汉哈合校的高级中学。学校历经沧桑五十载,几易其名,并先后合并了哈密市进修学校和哈密地质中学高中部,经历了初级中学、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最后到普通高中的转型,它不仅是历任领导和师生员工艰苦奋斗的学校发展历史,也是哈密乃至全新疆教育历史的缩影。
到哈密市高级中学后,学校领导给马春堂老师分了高二年级一文一理两个班的课,正课文科班9节,理科班8节,每周5节早读辅导,两节午读辅导,班主任又给他安排了一节自习辅导课。除了这些工作之外,他还担任学校教研室副主任工作,负责协助教研室主任搞好学校教师的理论培训,教学研讨,教师论文的审核与评定,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应用,学科竞赛,以及优质课、观摩课和公开课的组织与评价等工作。
援哈以来第一节课,让他有点茫然
“这位是从河南来的援疆教师——马春堂老师,这一学期他将教我们英语课,大家欢迎!”站在12-7班的讲台上,听着下面稀稀落落的掌声,看着下面形态各异、目光游移的学生,怎么也与他想象的情景对不上号,既没有见到新老师的好奇与兴奋,也没有渴望知识的一双双大眼睛,这着实让他有点茫然。
“Well, I’m very glad to see you and teach you English.Today we’ll learn the first unit …”, “老师,说汉语,我们听不懂你在说什么!”“再重复一遍好吗?”“听说你是从河南来的,给我们说河南话吧”。。。
尽管当地的老师们告诉他这儿的学生基础有多么的差,学习习惯又有多么的不好,尽管这个班的课代表课前就告诉他这个班有80%的学生已经放弃学英语了,但他还是对眼前的学生的表现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怎么办?”下课后,他在脑海里反复地问自己,是随波逐流还是迎难而上?是就此放弃还是力争有所作为?
学生终于喜欢上他的英语课了
失败的第一节课让马春堂老师反思:自己真正地了解学生吗?他们为什么不愿意学英语呢?他们对英语学科了解多少?在学习英语时他们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他深入细致地了解学情,同学生交朋友,走进他们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他们取得的哪怕是一点点进步都给予及时的鼓励,帮他们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
马春堂老师每天改作业至少80多份,最多近200份,以致于碰上忘写名字的作业本课代表都交给马老师,因为大部分作业他都能根据字体笔迹判断出是谁的作业。对每一位学生的作业都认真批改,指出错误,写上富有个性的评语,学生很受启发,也很感动。
学生基础差,单词不会读,记不住,马老师就从最基本的英语音标开始教起。有位老师听了马老师的课后,由衷地对他说“马老师,你真有耐心,怪不得学生愿意上你的英语课呢!”有个叫兹比江的哈族学生,英语基础特别差,上课又好动,经常被老师撵到教室后面去。马老师同他交朋友,对他学习上鼓励帮助,生活上关心照顾,帮他分析原因,树立自信,后来这个学生在英语课上抢着回答问题,虽然有时候回答的不对,但马老师从来不批评或嘲笑他,总是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耐心的校正。期末考试时,兹比江学英语以来第一次考了50多分,他从家里拿来了大红枣来感激马老师对他的帮助。而马老师所教的这两个班级比同级段的平行班平均成绩高出了4、5分,更重要的是学生喜欢上了英语课,这是马老师最感欣慰和骄傲的。
他给我们带来新的教育理念
马老师从不满足于上好两个班的课,为了更透彻地了解情况,更充分地融入到学校教学教研中来,在他没课的时侯,常去听本校各科老师的课,从老师们的课堂中马老师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多样的教学风格,老师们的敬业与无私奉献精神等。而每次听完老师讲课之后,他都主动与老师们交流观点和看法,真诚地与老师们探讨如何处理重点、突破难点、如何处理讲与练的问题以及如何看待和实施以生为本的新课改理念等等。
马老师也发现了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那就是教学还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代学,以讲代练,大部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在唱独角戏,而学生成了被动的看客,课堂效率就打了折扣。而马老师认为课堂效率不是由老师讲了多少内容、占了多少时间来决定的,而是由学生在这一节里学到了多少、是否会运用或会运用到什么程度等来决定的,课堂教学的主体不是老师而是学生,也就是 “以生为本”。因此,在课堂上要体现出以学生为本,通过课堂设计、课堂环节和教学过程的实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验学习的快乐。马老师和学校教研室的领导及同事们设计了有关导学案的教师和学生调查问卷,完成了大量的统计、分类工作后,马老师又写出了详细的调查报告,提出切合本校实际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向学校相关领导建议实施学案导学,以此为抓手,改变学生懒于动手,被动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课前预习能力和发现问题能力;帮助学生把握重难点,提高听课效率;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
学案导学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对教师业务水平、教学教研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为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要根据本校、本班学生实际情况,通过研究学情,认真领会课改精神,吃透大纲,钻研教材,参考教辅资料然后把教材和教辅资料“本土化”,是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构,突出知识的主干,大量删减可以不由教师讲而让学生自己学、自己感悟的内容,将教师课前的预设和学生的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编制出切合学生实际和要求的教学预案,体现了教师“用教材教”的新课改理念。
通过马老师的不懈努力,师生们由不知道导学案、对导学案有抵触情绪,到被动地编写和使用导学案,再到把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当做一种自觉的行为和习惯,提高了课堂效率和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勤于动手动脑的习惯,提高了教师教学教研能力和业务水平。
面对妻子,更多的是愧疚
在紧张和繁忙的工作之余,尤其是晚上夜深人静之时,对家人的思念挥之不去,照马老师的话说是“从骨子里发出的、无法排遣的”。挂念年过八十白发苍苍的老母亲,牵挂就要考英语四级的上大二的女儿,想念家里家外都要她一个人扛、身体又不好的妻子,最让他放心不下的是今年就要参加高考的的儿子。
2012年元月13日马老师下了火车,从哈密回到郑州,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家人。看到妻子消瘦的面庞和青黑的眼圈,他非常地心疼。当他听女儿叙述儿子的病情及妻子在家所承受的压力和所作的难时,他泪流满面,面对妻子,更多的是愧疚。
原来,2011年12月初的一天晚上,儿子下晚自习回到家,刚喊了一声“妈!”一米八二的大个子就一头栽倒在地板上不省人事,妻子看到这种情形吓得不知所措,女儿也吓得大哭。娘儿俩又是掐人中,又是喊,又是拍,折腾了半个多小时儿子终于醒了,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妈,我好累!”那一夜妻子和女儿都没有合眼。第二天早上一大早妻子和女儿就带着儿子去了河南省人民医院,经过各项检查和专家的诊断,确诊为迷走神经性晕厥。据医生说这种病常见于青少年学生,主要由于学习紧张,情绪不好,发育过快,及营养不良等原因造成,发病时血压过低,脑供血不足,心跳过速,致使晕厥。目前这种病没有什么特殊的方法和药物来治愈,医生建议暂时休学,加强身体的和心理的调养。听说不让上学了儿子说什么也不愿意,妻子拗不过他,只好给班主任打电话,让班主任多费心。从得病到马老师回家,在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里儿子发病十几次,头上因为栽倒磕了几个大包,有几次都是班主任打电话从学校乘出租车拉回来的。妻子除了变着花样给儿子调节生活、增加营养外,每天都提心吊胆,晚上都是和衣而睡,一有动静马上起来察看,有时刚睡着朦胧中听见儿子喊“妈!”,就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就往儿子的卧室奔,看到儿子睡的很香,才知道喊声是错觉。
为了不影响马老师在哈密的援疆工作,妻子没有把实情告诉他。每次问到儿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妻子都说儿子很好,不用挂念。是妻子在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
为了弥补自己对家人尤其是对妻子的愧疚,马老师在假期里除了一些必要的应酬外,大部分时间都是陪家人度过的:跟妻子抢着干家务活,陪儿子锻炼身体,去医院检查,辅导儿子功课,陪老母亲唠嗑,给老人洗脚。。。
假期是温馨的,但也是短暂的。当别的援疆干部还在享受假期的时候,转眼又到了马老师跟家人分别的时候。看到妻子在给自己默默收拾行装时的心事重重,看到他要走时女儿在偷偷地抹眼泪,儿子磨磨蹭蹭的不肯去上学,想到自己在家亲眼目睹儿子犯病时的痛苦和妻子的揪心,想到平时修水管、换灯管、装电脑程序、买米买面等这些本该自己的活却要妻子来干,照顾老人、抚养孩子这些应该夫妻两人共同承担的却要妻子一个人用柔弱的肩膀去扛,马老师的心也痛,也是千般不舍万般不愿,但是想到哈密的孩子需要他,哈密的教育需要他,更是那山一样的使命感需要他,他依然像报名援疆支教时一样--------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归途,提前两天回到了哈密市高级中学。
做天山脚下的播火人
马春堂自从踏进哈密市高级中学那一刻起,就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流水的兵”,而是以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扎扎实实,辛勤耕耘。他还积极主动研究了解学校的发展历史以及办学特色,主动与领导汇报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谈自己对学校的的看法,为学校的发展提建议,想办法,献计献策;服从领导工作安排;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要求,做到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旷课,按时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其次、与群众打成一片,不搞特殊化。生活上从不向学校领导提出过多的要求,平时与老师交谈中,从没有居高临下的优越感,一律按学校的要求去办事;第三,勇挑重担,任劳任怨。马老师除了学校安排的教学研究工作之外,还主动承担了两个班每周20多节的英语教学工作,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外,他还经常主动听青年教师随堂课,并提出了许多的意见和建议,悉心指导授课教师,使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常常有人问马春堂老师:“你一个老师,既不能升官也不能发财,远离家人和朋友,到新疆来工作你图的是什么呢?”马老师总是微笑着回答:“人活着总要有一种精神。”
是的,人活着需要有精神的追求,只有有了自己的精神世界的守望者我们才能区别于只有原始的生理和食物满足的动物,人才能称得上高级动物,才能不断地进化与进步。作为一名援疆教师就要安贫乐教,就要做精神的富有者,就要不断地强化自己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的精神信念,就要有献身教育事业的思想准备,就要有为祖国教育事业耕耘不辍的精神动力,否则你就不是一个称职的教师,马春堂老师愿意做一个教育理念的践行者,做一个教育精神的探索者,做一个新疆教育的默默奉献者,做一名天山脚下的播火人,坚守自己的信念,无怨无悔。
马春堂老师在给学生上课
马春堂同志积极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马春堂同志参加学校组织的教职工拔河比赛
马春堂老师在认真备课。
在哈密市委副书记孙旺生同志和哈密市教育局局长杨永华同志到哈密市高级中学指导工作时细心聆听,认真做笔记。
加强两地教育教学交流与合作---------出席郑州市九中和哈密市高级中结为友好学校签字仪式。
马春堂老师在参加研讨会
第二篇:一半援疆路终生援疆情
一年半援疆路,终生援疆情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每当有人问起我援疆感受、对九师的印象时,我总是情不自禁地想起这首由金华籍诗人艾青的这句诗。一年半的援疆工作生活,让我深深地爱上了九师这片物产丰饶、风光神奇的土地,爱上了坚强乐观、豪爽大气的九师各族干部群众。一年半援疆路,终生援疆情,九师必将是我终身牵挂并为之奉献的第二故乡。
(一)援疆让我经受了一次心灵洗礼。
刚看到援疆通知时,却实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援疆就要远离自己日夜相爱的妻子,到那里就要吃许多难以想象的苦。更担心的是:双方老人的身体都不好,尤其是自己妻子已经得了好长时间的宫颈肌瘤,需要尽快做手术。但同时也明白,自古忠孝难两全,对口支援新疆是全党大事、全国大局,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必须果断决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于是我踏上了援疆之路。
2012年8月22日,我和葫芦岛市的同事安景利、张迎光于晚上坐飞机飞往乌鲁木齐,“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在机舱里我们谈论着巍巍天山、荒茫大漠,耳边不时响起一曲羌笛、几声胡笳的凄美音色。在漆黑的夜晚望着机外的夜空,脑海中对新疆的想象是戈壁、大漠、蓝天、白云、遥远。23日中午,从乌鲁木齐坐飞机飞往塔城,在几千米的高空透过机窗俯视,进入眼帘的是重山、戈壁,见不到一片绿色。下午一点半飞机着陆塔城机场,又乘坐一个多小时的出租车才到达目的地九师。到了九师发现这里和想象中的新疆完全不一样:诗云“悠悠冉冉似牧歌,缥缥缈缈如梦幻”、“堆峦叠嶂峰奇绝,银装素裹玉镶嵌”。再近些只见高楼林立的城市,日新月异的农村,四通八达的公路,让我为之惊叹。自踏上新疆九师的土地那一天起,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九师人民的热情与纯朴。刚到九师的那天,九师机关王伟主任等几位领导在--------热情招待了我们,我们吃到了新疆特色的手抓饭、米肠子、面柿子、新疆大盘鸡、胡椒羊蹄。师机关领导与我们边吃边聊,饶有风趣而郑重的说:新疆的“疆”字,左边是一个弓箭的弓带个土字,右边是三横加两个田字,合起来就是“三山夹两盆,一弓保边疆”。三横是指三山,即北边的阿尔泰山、南边的昆仑山、中间的天山;两个田字是指两大盆地,即塔里木和准噶尔盆地。“不看新疆不知道祖国之大”,新疆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6。“不到新疆不知道新疆之重”,这里与8个国家接壤,边境线占全国的1/4,是我国西北的战略屏障和对外门户,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基地。在新疆待长了,更体会出“不在新疆不知道边疆之难”。多年来,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暴力恐怖“三股势力”活动频繁,处于反分裂、反恐怖的前沿阵地,全国稳定看新疆。聊天中我知道了援疆的重要性。“踏上援疆路,便是援疆人”,又是多么亲切的话语,此时,我已真正感觉自己就是九师人了,九师就是我的第二故乡。
第二天师领导又专门安排我们乘车参观了小白杨哨所和巴克图口岸,这是我第一次到哨所,站在哨所放眼望去,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在小白杨哨所我了解了《小白杨》歌曲的诞生,知道了军人的艰辛、忠诚与奉献。在接下来一年半的援疆工作中我有这样一种深深体会:不来九师不了解九师。在小白杨哨所我对九师的历史、发展过程,都有了深刻的了解。农九师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肩负起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该师自成立以来一直承担着近400公里边境线的戍边任务,占兵团守卫边境线的1/5。特殊的地理位置、繁重的守边任务,赋予了九师戍边大师的特殊地位,履行着更加艰巨的戍边使命。在几十年的岁月里,兵团九师人战天斗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在千古荒原上开出了片片良田,建起了一座座工厂,这种历史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在这里得到集中体现,也构成了农九师戍边文化的核心。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农九师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九师党委在发展经济、致富职工群众的同时,不断丰富戍边斗争中产生的以“热爱军垦、扎根边疆、牢记使命、献身国防”为主要内涵的龙珍精神和以“团结、向上、顽强、奉献”为主要内涵的小白杨戍边文化,并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培训和群众文化活动使之成为一种信念和力量,构筑起九师人的精神家园,激发出他们屯垦戍边的力量。
在新时期兵团要发展自身的经济,又要完成维稳屯垦戍边的使命,还要解决好历史遗留的问题,我觉得兵团人很伟大,很不容易。应当说,兵团精神是引领我们发展的精神动力。有一首军歌有这样的歌词: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会感到后悔。我在这里也可以发自内心地说,生命里有了援疆的历史,一辈子也不会感到后悔。援疆,将成为一段难忘的人生经历,将使我的人生更加完美。
(二)用忠诚和信念履行援疆使命。
做好援疆工作,不是一句空话,首先要过“四关”。一是气候关,要经得起折磨。九师气候极度干燥,刚来一个月后身体就静电,吃饭时要经受静电挨打的惊吓,还有破鼻子、哑嗓子、胀肚子,都是家常便饭。气候折磨我,但打不倒我,我默默忍受,加强锻炼,从没有人叫苦退缩。二是孤独关,要耐得住寂寞。选择援疆,最难的是面对亲情。如果不参加援疆,我们和大家一样,既是父母膝下孝顺的儿女,也是孩子眼中慈爱的爸妈。远离亲人长期在外,对人是种煎熬,特别是过节的时候、家人生病的时候,夜色静静无声,屋内冷冷清清,睡觉时常常梦见年迈的父母和思念的妻子。孤独煎熬我和同事,每逢节日思亲之情都让我火攻牙上,疼上好几日。但困难压不垮我,我和我的同事加加班、散散步、读读书,生活乐观而充实。我深知一旦肩负援疆使命,面对组织重托,面对受援地人民期盼,我就是勇敢的战士。国家把我从农村孩子,培养为一名国家干部,当国家需要我的时候,是组织对我的信任和培养,心怀感恩、挺身而出、完成使命,是对国家最好的报答。亲人的理解支持,也坚定了我援疆的选择。三是饮食习惯关,始终让人习惯不了的是那里的饮食,而这里的食堂“不管什么菜里都放辣椒”,连早餐吃的咸菜里都有辣椒,一吃辣的我就闹肚子。后来,我就买了新疆的玫瑰花糖糕就着馒头当早餐吃。四是安全关,要扛得住恐吓。近年来,喀什连续发生多起暴力恐怖事件,发生在巴楚县4•23事件,有15名民警和社区干部,被残忍杀害。穷凶极恶的暴徒、倒在血泊里的群众、击毙歹徒的枪声,血淋淋的现实,教育了我们,但吓不倒我,对群众的同情、对暴徒的仇恨,给了我坚强、也给了我力量。
我坚信,亲人在看着我,组织在看着我,辽宁援疆干部没有完不成的任务!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援疆工作是为了祖国的统一、国家的安全、民族的团结,是为了新疆的长治久安和跨越式发展,有了这个忠诚和信念,这“四关”不再可怕。
(三)援疆是一份义务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我的援疆单位是农九师小白杨中学,刚到这里我就对它独有情终。它建设标准之高,有两座教学楼,一座综合楼,体育馆、室外乒乓球馆、大型体育运动广场。每班教室都有第二代电子白板,每位教师都有一台电脑等先进的电子教学设备,这为我援疆工作激发了无穷动力。后来在网上得知,这所学校是辽宁省投几亿资金才建成的,新校址建成后,于2011年5月1日将农九师中学改名为小白杨中学,2011年8月25日农九师中学搬进这所新校址。刚走进小白杨中学就让你内心产生一种亲近感,这里的学生大多是兵团的后代,他们文雅而有礼貌,教师和领导与我们手握手亲切交谈,无拘无束,他们的善良、热情、好客让人感觉到家了一样,心里欣慰无比,自己真正是九师人了。
在小白杨中学我主动承担了四年
(三)班的语文课和六年级两个班的品德与社会。开始我很迷茫:教师援疆,是不是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就算完成任务了?援疆一年半,留下什么?多日来我一直思考着这个问题。后来,通过拜读广东援疆前指总指挥李水华发表在《喀什日报》上的文章《感情援疆,科学援疆》,让我深受启发,找到了努力的方向。援疆教育工作就是要让人的思想统一到中华民族大融合、大团结、大发展、大和谐的认识上来,让人们的行为规范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援疆工作者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援疆,是一份义务,更是一份责任,责任是人类最宝贵的品质。勇于担当就是有责任,有责任就有智慧、有勇气、有力量。有责任就会有进步、有责任生命就会闪光、有责任人格才显高贵”。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首先转变自己的角色。一是与学生交朋友。教育是爱的教育,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为融入任所教班级,利用一切机会与学生接触,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就已经能叫出班级49名学生的名字。为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我把这里的孩子当成了自家的孩子。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得知,我所教的班级有个单亲孩子名叫许新宝,爸爸走了之后只有妈妈照顾他,为了生计妈妈忙于田间劳动而无暇顾及他的学习,这给她造成了思想负担。我跟孩子的妈妈取得了联系,她答应每天都看管孩子的学习。然后通过谈心、上课多提问、下课多叫孩子参加集体活动,许新宝已经明显开朗了很多,上课也越来越认真。我除了按照这里的教材进行授课,每周都会对美术兴趣小组里特别喜欢画画的孩子进行辅导。我希望能用一年的时间在这里培养出一批热爱绘画并有绘画基础的孩子。二是在身份上必须甘当配角,不能有“客人“挂职”思想,要以主人的身份,以九师自家人的身份去做好工作,绝不能以施舍者的身份出现,而要以平等、互惠、学习的态度示人,这样才能在感情上真正融入九师,融入小白杨中学。在刚援疆的第二周,学校领导就要求听我一节课,我讲的《诚信是金》受到领导的好评。在平时的教学中,首先我都要备好课,对每一节课的每个环节精雕细琢,所需的图片、课件等准备充分。正因为这样,我上的课受到家长的好评,高阳的妈妈杨静在给我的一封信中写道:“欢迎新老师,很高兴我们的孩子能受到你的教育,这几天孩子反应老师教的很好,谢谢你!要严格要求他们,他平时不是很认真。”当时我非常震撼,我被家长关心娃娃的学习精神而感动,于是,我在回信中写到:“看得出来你是一位很重视、关心孩子学习的好家长,其实我做的很不够,放心,我会尽力教好每一个孩子的,这是我的职责。”此外,我还深入课堂听其他教师的课,一年半内,听课达50多节。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深深地感觉到所谓先进落后只是相对的,九师小白杨中学就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每学期年轻教师的考评课,新一年的邀请家长参加的展示课,年组内同学科的交流课,面向各团场进行的观摩课,一有时间我都积极参加,他们授课中的许多先进教学理念很值得我们学习。教师的8考1批,即每学期对学生进行8个单元的平时测试,课堂同步练习的每课一批,这让你看到他们扎实的工作作风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些也是内地学校做不到的。学生的家校联系本,家长中成立的家长委员会,都对学校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丰富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生活,如:“小小白杨心向党”班级诗歌朗诵、“快乐成长,喜迎国庆”班级歌曲比赛、民族舞蹈比赛等。所有这些不正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吗?
其次,援疆教师除做好一般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育人工作外,还应做民族团结的促进者。维吾尔族人善良、热情、好客、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的特点和他们的社会生活、历史文化都深深地吸引着我,打动着我,随着援疆的不断深入,我从内心里欣赏生存在这片沃土上的维吾尔族农民,尊敬他们,不断地理解他们,感受到他们的愿望,并开始为他们的命运分忧。2013年9月20日,我参加了“用心劳动,用情服务”为主题的助农秋收社会实践活动,在团结农场四连7斗3号番茄地采摘西红柿。干旱、浮尘、缺水的自然环境对我来说很不适应,劳动到中午我开始流鼻血,当地职工、同事和领导劝我回家休息,但我没有退缩,坚持到劳动结束。
每晚九师广场是热闹的海洋,各族群众在这里载歌载舞,一片祥和。有时我和同事挤时间在晚上10:00——11:00与当地群众唱歌跳舞,交流情感,彼此构建了一份真情一段美好的友谊。接触时间长了,一位维吾尔族老大哥几次热情邀请我们到他家去做客,共叙家常、社会的美好。
援疆不仅是奉献,更是学习和责任。援疆让我收获了很多珍贵的友谊,积累了许多人生宝贵的财富,是我人生最难忘的历程。我庆幸自己有援疆的经历,我将珍惜援疆给予我的历练。
辽宁省葫芦岛市南票区张相公屯乡九年制学校援疆教师
王耀清
2013-10-13
第三篇:情洒援疆路 心系支教情
你从祖国遥远在东北边陲走来,带着一腔热血和全新的教学理念,跨越千山万水。你一路走来,义无反顾,去完成心中的梦想---情洒援疆路,心系支教情。
情洒援疆路 心系支教情
-----记援疆教师祝艳杰
2014年3月1日,祝艳杰老师告别年迈的父亲、多病的母亲、在外读书的孩子、朝夕相处的同事和学生,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师187团援疆支教。让她没有想到的是:这里气候干燥,经常刮大风,她的皮肤变得干燥。还有昼夜温差,两地时差问题让她睡眠严重不足。但是,她时刻牢记自己的光荣使命,不惧困难,努力工作,恪尽职守,甘于奉献。实践证明,她经受住了考验,完成了自己的梦想。
祝艳杰,女,1978年9月出生,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1997年参加工作,在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宝山农场学校任教务主任。
这次援疆祝艳杰在187团中学担任副校长职务,主抓教学管理、教研检查指导等项工作,并担任教二年级一班的数学课。来到187团中学的第二天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上课前精心准备教案,研究分析学生的特点,设计适宜的教学方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课堂上,她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诙谐的语言吸引学生,以通俗的讲解和耐心的辅导抓住学生,以丰富的知识和宽广的视野感化学生,努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发展、进步。她还充分利用课间、课外活动等休息时间,与学生游戏、谈心,努力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她认真研究教材,精心备课,悉心辅导。接受上级援疆听课检阅任务,所上《图形的运动》一课,得到十师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冯新桂的高度评价。
(同期声)十师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冯新桂
为提高受援学校教师的理论素养,传播先进的教学理念,她为全体教师进行了“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研究”专题讲座。祝艳杰老师善于把家乡教学先进经验和当地的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和带动当地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通过系列活动,使得187团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提高。特别是青年教师成长很快,进步明显,经过她指导的青年教师在十师课堂教学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经过半年的努力,学校教改思想,教师教学理念,学生学习成绩都有了明显的改观,受到学校领导老师的一致好评。
(同期声)187团中学教务处主任王桂华。
作为一名援疆教师,她懂得,“奉献,是一种品质,没有对享乐的奢求;奉献,是一种精神,没有对名利的追逐;她坚信,奉献可以带来无穷无尽的快乐和收获:优秀援疆干部、187团中学2014教育对口支援工作优秀援疆教师,这鲜红的荣誉证书凝聚了人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真诚奉献。
第四篇:一年援疆路一世兵团情
一年援疆路一世兵团情
山西临汾市侯马平阳学校援疆教师杨骏自述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近四个月的援疆生活让我深深地爱上了新疆兵团六师五家渠市这片物产丰饶、风光神奇的土地,爱上了坚强乐观、豪爽大气的新湖农场人民。
说一年援疆路,终生援疆情,我认定——新湖必将成为我魂牵梦绕并为之用心奉献的第二故乡。
我就是来自山西省临汾市侯马平阳学校的援疆教师杨骏,2016年8月我主动请缨,带着组织的重托和自己肩负的责任,来到了临汾市对口援疆地——新疆农六师新湖农场第一中学。
援疆支教刚开始,确实困难重重。由于气候的折磨和饮食、水土的不适应,我整夜咳嗽不止、嗓子痛、腹胀,犹如家常便饭一直困扰着我。为了不耽误工作,我默默忍受着各种不适,全身心的投入到紧张的教学工作中。渐渐的,我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和工作。
我在新湖一中初中部带毕业班的历史课,工作的几个月中,老师们热情朴实,学生们彬彬有礼,校园绿树成荫,教室窗明几净,楼道里从来不见一片纸屑,常规教育扎实有效。我毫不保留的尽自己所能,传道受业,解疑释惑。
我帮扶的实习教师张建梅和特岗教师杨春芳,善学爱问,并主动提出要跟踪学习,我就每天利用业余时间给她们讲解生本教育的课程观——“小立课程,大作功夫”,如何做到“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不教而教。”达到锻炼自己、培养学生的目的。在传帮带的过程中,我总是毫无保留的把内地的先进教育教学理论都讲给她们,常常在热烈讨论学习的过程中才发现外面天色已晚。
张建梅老师在即将结束实习,准备返回喀什学校时,感激的对我说:“您的帮助让受益匪浅,回到喀什大学后,还会在微信上请教您。”
每次在课堂上,看着学生们渴望求知的眼神,我深感责任之重,严格要求自己要竭心尽力的上好每节课。
我带的学生杜晓霞是一个追星族,对于学习心不在焉,但是很聪明,为了不让每一个孩子落队,我也想了不少办法,始终提不起她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在一次晚自习,我无意中看到她的课桌上放着一本厚厚的“书”,我正准备拿起来看时,被孩子狠狠地压在了桌子上,我感到很奇怪,她用大眼睛盯着我说:“老师,别看了,不就是一本笔记本嘛。”“呵呵,不打自招,原来不是书啊,我也喜欢写作,看看如何?可以相互切磋。”杜晓霞最终很不情愿的松开了手,我吃惊地看着,厚厚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写着文字,足足有近万字,通过和孩子的沟通得知:这是她利用暑假和课余时间,自编的关于TF-BOYS的小说。虽然文笔青涩稚嫩,但是却闪闪发光。最后,我和杜晓霞 “君子约定”:放寒假回到山西,一定把TF-BOYS的签名照给她带来。但是,从现在开始,她必须认真学习历史,按照要求把每次学习落实到位。就这样,杜晓霞一改往日浮躁的学习作风,进步非常明显。现在杜晓霞常常给同学们说:“杨老师讲课很细,课后说话也挺幽默,很有亲和力,也讲诚信,我们都很喜欢上他的课。”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为融入所教班级,利用一切机会与学生接触,一起植树,一起聊天,一起讨论世界大战和孩子们关心的历史问题,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孩子们爱上了历史课。
前一段时间,我所带的班级中组织家长走进课堂听课,事后几天,我接到了一条陌生的短信:“很高兴娃娃能接受到您的教育,这几天娃娃反应老师教的很好,谢谢您!您一定要严格要求,我的娃娃平时不是很认真。”看着信息里不断重复着“娃娃”,我顿时觉得拉进了和家长之间的距离。我在心里默默的想,我们不就是为了这些娃娃,为了边疆的下一代,为了边陲的稳定而来到这里的吗?于是,我在回信中写到:“看得出来您是一位重视、关心孩子学习的好家长,其实我做的很不够,放心,我会尽力教好每一个孩子的,这是我的职责。”尽管到现在我也不知道这是哪位学生的家长,但是我知道这是所有家长对我的期望。
我在自己的笔记中曾写到:援疆本身并没有什么值得炫耀,但是对于自己的人生,其意义却大过无边的戈壁,彰显海洋的魅力,让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让自己的内心更加强大。毕竟自己在西北边陲的土地上留下了并不华丽但坚实铿锵的足迹。
人可以平凡的生活,但不能平庸的生存。新疆是一个来了就会魂牵梦绕的地方,军垦人的执着、热情与坚毅,让自己融入兵团的绿色,让自己的青春永驻兵团,更让自己无悔生命,真真实实来一次刻骨铭心的“一年援疆路,一世兵团情!”
第五篇:援疆情 中国梦
援疆情 中国梦
--------听援疆教师专题讲座有感
黄田农场学校教师 刘新红
2013年10月25日下午,我有幸参加了由十三师教研室主办、红星三场学校承办的援疆情、中国梦,河南援疆项目班教师对我师中小学教师进行的专题培训。
此次培训的主讲教师有两位,一位是河南援疆项目团队的原河南省实验中学副校长、现任红星高级中学副校长王献甫老师,另一位是原河南省实验中学教务副主任、河南省十大青年德育标兵、现任红星高级中学教务主任李长福老师。两位老师都用质朴的语言,生动精辟地把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传授给了在座的每一位老师。
王献甫副校长的讲座分为三个篇章,分别为:上篇:谈谈我的同行们,中篇:聊聊我的俩学校,下篇:说说我的心里话。在讲座之前,王副校长引用了著名教育家吕型伟的三句话,即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付出;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由这个引子让我们每一位教师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求真务实,不断创新,勇于付出。王副校长在上篇中谈谈我的同伴们,对于他们的角色定位——“四种人”深深打动了我,即:不做客人,要做主人;不当过路人,要做领路人;不做思想者,要做实干家;不做撒花者,要做播种者。王副校长又加了一个,既做河南人更做兵团人!王副校长又讲了他们的工作成效——“四个一”即:打造了一支过得硬的援疆团队;铸就了一个叫得响的援疆品牌;融进了一种留得下的教育理念;涌现了一批树得起的援疆典型。通过王副校长的讲述,我的眼前出现了一批为了十三师的教育事业而早出晚归,终日忙忙碌碌、兢兢业业、不畏艰苦的身影,我深受感动。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支具有高度责任感和高尚品质的一支团队,是一支值得十三师人民信任的团队。王副校长在另外两篇的阐述中通过对两所学校的介绍及认识,特别是对自己所在的河南省实验中学的校训及办学理念的阐述以及教学模式的介绍,以及发自内心的感受,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以王副校长为代表的这支团队,真真正正的将十三师当成了自己的家,他们这种务实的工作作风,使我的心灵得到了洗礼,思想得到了升华。
李长福主任为我们解读了有效教学的五个环节,即备课有效、课堂有效、作业有效、自习有效和评价有效。李长福主任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利用自己的教学实例为我们阐述了每个环节的关键所在。听了李长福主任对有效教学五个环节的阐述使我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联想到自己平时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这里似乎找到了答案。
总之,听了这两位老师的讲座,使我学到了许多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使自己对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有了新的目标,争取在自己以后的课堂中做到有效、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