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庆市中小学实验技术职务评审条件
重庆市中小学实验技术职务评审条件(试行)
中小学实验技术人员是指从事中小学实验教学与实验管理的教学辅助人员。为了加强中小学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鼓励其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及履行相应职责的能力,进一步规范全市中小学实验技术职务的申报评审工作,按照《中央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转发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教委﹤实验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及﹤实施意见﹥的通知》(职改字[1986]第58号)精神,根据重庆市职称改革相关政策和中小学(含各级教育技术装备、教学仪器管理部门)从事实验技术工作人员申报评审中小学实验技术职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实验技术各级职务的评审条件。
一、政治思想条件
凡申报实验技术职务人员,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守国家的政策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献身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事业的精神。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的工作。
二、实验技术各级职务的计算机和继续教育要求,按《重庆市职称改革办公室关于调整全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和计算机考试有关规定的通知》(渝职改办[2005]99号)执行。外语要求按《重庆市职称改革办公室关于调整完善全市职称外语考试有关规定的通知》(渝职改办〔2007〕53号)执行。
三、实验技术各级职务的评审条件
(一)实验员
大专毕业,见习一年期满;高中、中专毕业见习一年期满,再从事实验技术和实验管理工作一年以上,已经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基础知识。具备下列条件者,可申报实验员:
1.了解与本学科实验教学与实验管理有关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初步掌握常规的实验与管理工作原理、方法和步骤。
2.能正确使用与本学科实验教学工作有关的仪器设备,在有关人员的指导下,能够完成一般的实验与管理任务。
(二)助理实验师
大学本科毕业,见习一年期满;大学专科毕业,担任实验员职务一年及以上;中专(高中)毕业担任实验员职务四年以上,具备下列条件者,可申报助理实验师:
1.基本掌握与本学科实验教学与实验管理有关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掌握常规的实验与管理工作原理、方法和步骤。
2.能熟练地使用与实验教学有关的仪器设备,了解其原理和性能,具有初步维修、管理一般仪器设备的技能。
3.具有从事本学科实验教学与实验管理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较好完成实验教学与实验管理的工作任务。
(三)实验师
大学本科、专科毕业,担任助理实验师职务四年及以上;中专(高中)毕业,担任助理实验师职务五年及以上,具备下列条件者,可申报实验师: 1.具有本学科比较扎实的实验教学和管理的基础知识,能独立掌握本学科的课程标准、教材和实验教学与管理方法,有正确传授知识的技能,能承担一定的实验教学、管理、研究任务。
2.掌握与本学科实验教学与实验管理有关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独立设计实验教学与实验管理的工作方案,具有创造、改进实验条件、自制教具的能力,有娴熟的实验与管理技能和丰富的实验与管理经验。
3.能够维护、检修、故障排除或科学管理与实验工作有关的仪器设备。
4.任现职以来,在改进实验方法、实验设备等技术方面取得较好的成绩,独立完成过一定数量的较复杂的实验教学与管理任务,并写出较高水平的实验报告、管理工作总结或公开发表与实验教学、实验技术、实验管理有关的学术文章。
(四)高级实验师
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担任实验师职务五年及以上;大学专科毕业,担任实验师职务六年以上,具备下列条件者,可申报高级实验师:
1.具有本学科实验教学和实验管理方面系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实验教学与管理经验丰富,科研业绩显著。承担本学科某一方面实验教学与管理科学研究,写出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一定水平的经验总结、学术交流材料、科研报告或论著。2.熟悉本学科国内外的实验教学、实验技术、实验管理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组织和指导大型实验教学、实验技术、实验管理工作或解决关键性仪器设备的创新、自制教具等方面技术问题的能力。
3.任现职以来,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在实验技术和实验室建设以及仪器设备的引进、利用、改造或指导实验教学与管理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
(2)在组织实验与管理工作和培养实验技术人员业务水平方面有突出的成就。
(3)主持(主研、参研)实验教学与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方面科研课题,并在省级及以上学术刊物发表相关专业的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至少2篇(独著或第一作者)。
(4)出版本专业著作或较高水平的教材、实验指导书1部。
4.学术成果鉴定的有关要求按《重庆市教育委员会职改办关于高等院校教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实验技术系列晋升高级职务学术成果鉴定有关问题的通知》(渝教职改[2004]37号)执行。
四、有关具体问题的处理
1.经实验技术评审委员会认定在中等职业学校实验教学与管理、实验技术工作中成绩特别显著、贡献特别突出的人员,申报实验技术职务时,可不受上述学历、资历和评审条件的限制。2.兼任实验技术工作的其他人员,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实验技术职务申报评审条件,根据工作需要,可以申报相应的实验技术职务。
3.对不具备规定学历申报中、高级实验技术职务的人员,由相应评委会组织现场答辩。答辩时,重点考察其是否达到大学专科或本科所要求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否达到申报职务所需要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
4.本评审条件只是实验技术各级职务申报的基本要求,其业绩成果是否达到各级职务所要求的水平由评委会的专家根据申报人提供的材料提出具体评审意见。
5.本评审条件所要求的学历是指与申报专业相同(相近、相关)的学历。
第二篇:中小学教师职务评审推荐方案
芝阳学校中小学教师职务
评审推荐方案
为了规范我校中小学教师职务评审推荐工作,使评审推荐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确保评审推荐工作公开、公正、公平地进行,根据韩城职改办【2016】3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机构
(一)教师职务评审推荐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同庆社 副组长:马百雅
成 员:高效忠 孙凯武 何亚利 马永健 吴朝辉
职责:
1、负责教师职务评审推荐工作的组织、实施、评审及职务评审推荐工作。
2、召开全干会,学习有关职评文件,宣传相关政策;落实评审指标;
3、按规定程序和要求,组织成立评审推荐组和评审推荐监察小组;
4、制定本校评审推荐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二)成立评审推荐小组,负责本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综合考核和评审推荐工作。评审推荐小组由7人组成,其中一级、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不少于三分之二。
评审推荐小组的主要职责:
1、审查教师职务评审申报表和评审考核材料。
2、负责本镇的综合考核工作。
3、根据量化考核结果按从高到低的顺序对申报教师进行逐人评议。
4、在充分评议酝酿的基础上,通过举手表决和无记名投票两种形式产生推荐对象名单。
5、负责解释教师针对评审推荐工作提出的各种问题。
(三)监督监察小组
由3名教师代表组成,参与评审推荐的全过程,列席评审推荐组的所有会议,对评审推荐工作进行全程监督监察。
二、评审推荐原则
整个评审推荐过程必须始终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做到“五公开”(政策公开、程序公开、名额公开、评审材料公开、上报名单公开)、“二监督”(自觉接受监督监察小组监督、接受群众监督)和“一公示”(评审推荐结果公示)。对教师反映的违反原则和程序的问题,要严肃查处,个人申报材料不按程序申报,或弄虚作假,或证件不实者,一经查出,取消当年和下一年申报资格。
三、参评对象及评审推荐条件
凡服务于我校教职工、截止2016年6月30日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在岗教师均可申报参评。评审推荐条件执行韩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韩城市教育局《关于印发《韩城市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韩人社发【2013】39号)附件三《韩城市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标准条件(实行)》的相关规定,同时要求如下:
(一)考核
申报人员任现职以来学考核结果均为合格以上等次,其申报高级教师、一级教师须有1次以上为优秀等次。
(二)工作量 工作量以课时计,工作量标准按照市上文件规定执行,工作量表必须由所在学校教务部门负责人填写、签字、学校和教育组审核盖章,并作为评审材料公示。以管理为主的教学人员任职以来年均教学工作量不少于专任教师的三分之一。
(三)学历要求
持后取的大专或本科学历参评,均须与所教专业一致或相近。持后取大专学历参评,累计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9年,方可申报一级教师职务。持后取大专学历参评,累计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25年,持后取本科学历参评,累计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15年,方可申报高级教师职务。
(四)本次职评涉及的教科研论文均指在省级以上正式刊物发表(不含增刊、特刊、专刊、专辑、论文集等形式的刊物)。
(五)教学能力
申报一级、高级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测试答辩达到良好及以上人员方可参加本职称评审。任现职以来获渭南市以上先进可免于教育教学能力测试答辩。
(六)计算机水平
申报一、二、三级人员必须持有全国专业技术人员应用能力考试三个模块证书。申报高级教师职务人员,必须持有全国专业技术人员应用能力考试两个模块证书。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免试计算机,取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国家统招全日制院校毕业证书者;取得计算机科学技术与软件资格考试合格证书者;年满45岁并办理了免试手续者。
(七)继续教育
申报评审中小学中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必须完成国家教育、人事部门规定的继续教育,取得相应的继续教育证书。
根据省人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陕人社发【2011】54号)文件要求,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学习是晋升职称的必备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在2012学习不少于48学时,其中公需课科目不少于12学时,专业课科目不少于36学时;2013、2014、2015、2016必须公需课科目不少于24学时;专业课不少于56学时,并按照相关要求完成继续教育证书复验工作。
(八)其他
参评教师须提交本人2014年下半年和2015年下半年教案。
四、评审推荐程序
(一)制定当年职称评审工作实施方案和《中小学教师职务评审量化赋分标准》(参照《韩城市中小学教师职务评审量化赋分参考标准》),召开全体教师会议,进行安排部署。
(二)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有关职评文件,明确相关政策及推荐名额。
(三)按规定程序和要求,组织成立评审推荐工作领导小组,评审推荐小组和评审推荐监督监察小组。要严格执行评审回避制度,凡参加当年中、高级教师职务评审的人员及其直系亲属一律不得进入评审推荐工作领导小组、评审推荐小组和评审推荐监督监察小组。
(四)教师个人向学校提出申请,填写《评审表》,并提交任现职以来的政治思想、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和反映履行职责、工作实绩的有关 材料以及学历证书等评审所需证件原件。
(五)评审推荐小组依据评审条件对申报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并将符合条件人员名单及其申报材料在本乡、校内公示7天。
(六)评审推荐小组对符合条件人员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对其政治思想、业务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工作实绩等进行全面考核,予以综合评价。
(七)评审推荐小组按照规定,在评审对象所在学校的教师、学生和校委会中组织对评审对象进行民主评议和测评。
(八)评审推荐小组在听取个人汇报、组织听课、审核材料和民主评议的基础上,以各学量化考评结果作为具体事实依据,予以量化、汇总,按总分由高到低排序,并按顺序逐人评议,通过举手表决产生推荐对象名单,对不同意人员要说明理由,报同级职评工作领导小组审定。
(九)职评领导小组将推荐评审结果在学校公示7天,如无不良反响,填写基层单位推荐意见,上报教育局。如有不良反响,须按照程序,重新进行审查、评审。
五、推荐名额
严格按照一级推荐名额不超过审核空岗数的二分之一,高级不超过空岗的三分之一,坚决禁止超岗位评审推荐。凡任现职以来被评为省级以上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评审时暂不受本单位岗位设置限制。
芝阳学校
二0一六年四月
芝阳学校职称考核内容及赋分标准
一、思想素质及政治表现:(10分)
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政治态度、政治活动、政治学习、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遵纪守法、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等方面的情况。分项赋分标准由各镇校结合实际确定。
二、学历方面:(15分)
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计15分,具有本科学历计13分,具有大学专科学历计11分,具有中师学历计9分。后去学历均减一分。
三、资历方面:(15分)
截止职评时教龄满25年以上计15分,20---24年计13分,15---19年计11分,10---14年计9分,10年一下计7分。
四、班主任工作:(10分)
在任职期间担任班主任工作,被评为优秀班主任,每年次计2分,无重大问题的每年计1分,最高不超过10分。
五、考核:(10分)
在任职期间专业技术职务考核为优秀等次每次计2分,考核为合格等次每次计1分,最高不超过10分。
六、业务能力(15分)
考核内容主要包括能否胜任大循环,能否担任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能否完成规定的教师继续教育,能否按规定参加业务知识培训考试,教育教学研究及评课表现,直到青年教师情况及效果,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学生对业务能力评议情况。分项赋分标准由各镇校结合实际确定。
七、工作实绩(25分)
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常规教学、教学成绩、公开教学、教研成果及学生、教师对就有效果的评议情况等。分项赋分标准由各镇校结合实际确定。
八、奖惩情况(加减分范围在10分以内)奖励加分
1、加分项目包括所带班级获奖、学生获奖、教师个人获奖、组织的集体活动获奖,学历进修等每项最高加分不超过2分。
2、初中教师取得研究生(硕士)以上学历(学位),小学教师取得本科以上学历的,每项最高加分不超过2分。惩处减分
1、不安心工作,不遵守纪律,自由散漫、耽误学生课程,长缺课不按时上课,造成不良影响的,最高减4分。
2、不服从学校安排,工作不负责任,挑肥拣瘦,造成不良影响的,最高减4分。
3、缺乏师德修养,吵架打架,造成不良影响的,最高减6分。
第三篇:重庆市高校教师高级职务评审条件
重庆市普通本科院校教师高级职务 任职资格申报条件(试行)
第一条 总则
为进一步深化职称改革,客观公正地评价我市普通本科院校教师专业技术水平, 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促进我市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等相关规定,结合我市普通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申报条件。
第二条 适用范围与教师类别
本条件适用于我市普通本科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教授、副教授职务任职资格(外语、艺术学科除外)。
根据我市普通本科院校学科专业、教师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与岗位设臵的特点,将教师分为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型和科研为主型三类。
第三条 申报条件
申报条件由资格条件、师德师风条件、教育教学条件和科学研究与成果应用条件等四个部分组成。资格条件和师德师风条件是我市所有类型普通本科院校教师申报教授、副教授任职资格的基本条件。教育教学条件和科学研究与成果应用条件对不同类型的教师提出不同的申报要求。
一、资格条件 ㈠学历资历条件
1.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1-2.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中,1975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人员申报副教授任职资格原则上应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申报教授任职资格时,同等条件下博士学位获得者优先。
3.正常申报副教授任职资格须取得讲师任职资格5年以上或博士学位获得者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年以上,正常申报教授任职资格须取得副教授任职资格5年以上。不足上述任职资格年限须按破格条件进行申报。
㈡外语、计算机条件
按照《重庆市职称改革办公室关于调整全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计算机考试及继续教育有关政策的通知》(渝职改办„2009‟290号)有关规定执行。
㈢继续教育条件
按照《重庆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有关要求,完成相应的继续教育规定学时。
二、师德师风条件 ㈠思想品德 1.爱国守法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信仰坚定、遵纪守法,不得有违背宪法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
2.团结友善
团结协作,热爱集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等工作。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2-3.明礼诚信
自尊自律,诚实守信。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工作中做到诚实守信。有不良诚信记录的,视情节轻重延迟3-5年申报。
㈡职业道德 1.爱岗敬业
热爱本职,积极奉献。学生对教师师德评价结论连续2年为“优秀”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2.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关爱学生。对积极承担班主任(导师)工作并获得学生好评的,或在学生创业、就业指导及心理辅导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3.履行职责
恪尽职守、勇挑重担。能全面履行岗位职责,积极承担工作任务。取得本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以来,考核、岗位聘期考核为称职(合格)以上。连续2年考核或岗位聘期考核结论为“优秀”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考核结论为“基本称职”的,每次延迟1年申报;有“不称职”结论的,每次延迟3年申报。
㈢学术道德
严谨笃学,学风端正。在学术研究中,不得有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不得有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等不端行为。凡出现学术不端行为者,视情节轻重延迟3-5年申报;情节特别严重、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取消专业技术职务申报资格。
-3-㈣其他
1.在师德师风方面有突出表现,获得校级以上表彰的,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考虑。
2.在师德师风方面存在其他重大问题,经查实的,延迟3年申报或按相关规定处理;受党纪、政纪处分的,视情节轻重延迟3—5年申报或按相关规定处理。
3.凡因出现师德师风问题而延迟申报者,一律不得破格申报。
三、教育教学条件
教育教学条件分为教学基本条件与教学业绩条件。教学基本条件是我市所有类型普通本科院校教师申报专业技术职务的基本要求,教学业绩条件按申报人员类型不同而有所区别,分为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型和科研为主型三类。教学为主型设教育教学破格申报条件,教学科研型和科研为主型不设教育教学破格申报条件。
㈠教学为主型 1.教学基本条件
申报或破格申报教学为主型教授或副教授应具备下列教学基本条件:
⑴教学工作量:平均每学年完成教学工作量280学时及以上。其中,平均每学年全日制本专科生课堂教学工作量不少于210学时;
⑵授课门数及教学环节:系统承担2门以上全日制本专科生课程的教学。指导过青年教师;或参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指导3届以上;或指导全日制本专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和担任全日制本科生导师工作3届以上(不具备实施教学环节条件的经学校确认除
-4-外)。
⑶教研活动: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且承担课程建设或教研教改等方面的工作。
⑷教学效果:取得现任职资格以来教学效果达到学校相应要求,且连续3年以学生为主的评教达到良好以上;或累计3次达到优秀。
2.教学业绩条件
申报或破格申报教学为主型教授或副教授,除应满足上述教学基本条件外,还应分别具备以下教学业绩条件:
⑴申报教学为主型教授应具备以下教学业绩条件之一: ①主持2项省部级教研教改项目;或主持1项国家级教研教改项目。
②省部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或参与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排前3名)。
③在核心刊物上公开发表4篇教研教改论文;或在核心刊物上公开发表2篇教研教改论文,且主编1部省部级规划教材或参编1部全国规划教材。
④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国家级一等奖排前7名、二等奖排前5名;省部级一等奖排前3名或二等奖排前2名、三等奖第1名)。
⑤获得省部级各类教学竞赛一等奖;或作为第一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且获得国家级一等奖(各类竞赛奖由市教委发文认定)。
⑵破格申报教学为主型教授应至少同时具备上述正常申报教
-5-学为主型教授五款教学业绩条件中的三款条件;或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前3名)或二等奖(第1名)。
⑶申报教学为主型副教授应具备以下教学业绩条件之一: ①主持1项省部级教研教改项目;或参与2项省部级以上教研教改项目(排前3名);或参与1项国家级教研教改项目(排前7名)。
②参与1项省部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排前2名);或参与2项省部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排前5名);或参与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排前5名)。
③公开发表3篇教研教改论文(其中在核心刊物上发表2篇);或公开发表1篇教研教改论文,且主编1部本专业教材。
④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国家级奖,或省部级一等奖排前7名、二等奖排前5名、三等奖排前3名)。
⑤获省部级各类教学竞赛奖(三等奖以上);或校级各类教学竞赛奖一等级;或作为第一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且获得奖项(国家级三等奖以上,省部级一等奖)。
⑷破格申报教学为主型副教授应至少同时具备上述正常申报教学为主型副教授五款教学业绩条件中的三款条件;或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前7名)或二等奖(排前3名)或三等奖(第1名)。
㈡教学科研型 1.教学基本条件
申报教学科研型教授或副教授应具备下列教学基本条件: ⑴教学工作量:平均每学年完成教学工作量180学时及以上。
-6-其中,平均每学年全日制本专科生课堂教学工作量不少于100学时。
⑵授课门数及教学环节:系统承担全日制本专科学生课程的教学。参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指导2届以上;或指导全日制本专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年均3人以上;或担任全日制本科生导师工作2届以上(不具备实施教学环节条件的经学校确认除外)。
⑶教研活动: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并承担课程建设或教研教改等方面的工作。
⑷教学效果: 取得现任职资格以来教学效果达到学校相应要求。且连续3年以学生为主的评教达到良好以上;或累计3次达到优秀。
2.教学业绩条件
申报教学科研型教授或副教授,除应满足上述教学基本条件外,还应分别具备以下教学业绩条件:
⑴申报教学科研型教授应具备以下教学业绩条件之一: ①主持1项省部级教研教改项目;或参与2项省部级以上教研教改项目(排前3名);或参与国家级教研教改项目(排前7名)。
②参与1项省部级教学质量工程(排前2名);或参与2项省部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排前5名),或参与1项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排前5名)。
③公开发表3篇教研教改论文;或在核心刊物上发表1篇教研教改论文;或公开发表1篇教研教改论文,且主编1部本专业教材。
-7-④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国家级奖,或省部级一等奖,或省部级二等奖排前7名、或省部级三等奖排前5名)。
⑤获得省部级各类教学竞赛等级奖;或作为第一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且获得国家级奖项(各类竞赛奖由市教委发文认定)。
⑵申报教学科研型副教授应具备以下教学业绩条件之一: ①主持校级教研教改项目;或参与省部级以上教研教改项目(排前5名)。
②主持校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或参与省部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排前7名)。
③公开发表2篇教研教改论文;或核心刊物上发表1篇教研教改论文;或主编(或副主编)1部本专业教材(排前3名的副主编)。
④获校级以上教学成果奖(省部级奖,校级一等奖排前3名、二等奖排前2名,三等奖第1名)。
⑤获校级各类教学竞赛奖;或作为第一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且获得省部级奖。
㈢科研为主型
申报科研为主型教授或副教授应具备下列教学基本条件: ⑴教学工作量:平均每学年完成教学工作量70学时及以上。其中,平均每学年全日制本专科生课堂教学工作量不少于30学时。
⑵授课门数及教学环节:系统承担1门全日制本专科学生课程的教学。参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指导2届以上;或指导全日制本专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年均3人以上;或担任全日制本科
-8-生导师工作2届以上(不具备实施教学环节条件的经学校确认除外)。
⑶教研活动: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并承担课程建设或教研教改等方面的工作。
⑷教学效果:取得现任职资格以来教学效果达到学校相应要求。且连续3年以学生为主的评教达到良好以上;或累计3次达到优秀。
四、科学研究与成果应用条件
科学研究与成果应用条件分为科研基本条件和科研业绩条件。科研业绩条件按申报人员类型不同而有所区别,分为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型和科研为主型三类。教学为主型不设科学研究与成果应用破格申报条件,其他两类设科学研究与成果应用破格申报条件。申报人员除应具备科研基本条件外,还应具备相应的科研业绩条件。
㈠教学为主型
1.申报教学为主型教授任职资格应具备下列科研基本条件: 在核心期刊上发表3篇以上学术、科研论文;或在核心期刊上发表2篇以上学术、科研论文,且出版5万字以上学术著作(专著、编著或译著)。
2.申报教学为主型副教授任职资格应具备下列科研基本条件:
在核心期刊上发表2篇以上学术、科研论文;或在核心期刊上发表1篇以上学术、科研论文,且出版3万字以上的学术著作(专著、编著或译著)。
-9-㈡教学科研型
1.申报教学科研型教授任职资格应具备下列条件: ⑴科研基本条件:
在核心期刊上发表3篇以上学术、科研论文,其中1篇以上被SCI/EI/SSCI/ CSSCI/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国内外权威科技论文检索工具或文摘收录;或在核心期刊上发表2篇以上学术、科研论文,且出版8万字以上学术著作(专著、编著或译著)。
⑵还应另外具备以下科研业绩条件之一:
①在核心期刊发表4篇以上学术、科研论文,其中2篇以上被SCI/EI/SSCI/ CSSCI/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国内外权威科技论文检索工具或文摘收录;或在核心期刊上发表3篇学术、科研论文,其中1篇以上被SCI/EI/SSCI/ CSSCI/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国内外权威科技论文检索工具或文摘收录,且出版8万字以上的学术著作(专著、编著或译著)。
②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课题)(国家级项目排前5名、省部级重点项目排前4名、省部级一般项目排前2名)3项,其中主持省部级一般项目2项;或本人承担横向科研项目的到账经费累计达到100万元(人文社科类项目经费按照上述经费数的五分之一计算)。
③获国家级科技奖(教育部人文社科奖)(排前9名);或省部级政府科技奖(社科奖)三等奖以上(一等奖排前5名、二等奖排前3名、三等奖排第1名);或国家一级学会(协会)等社会力量设立的成果奖三等奖以上(一等奖排前5名、二等奖排前
-10-3名、三等奖排第1名)。
④科研成果有4项被正式推广应用;或科研成果转化运用后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800万元以上;社会效益明显。
2.破格申报教学科研型教授任职资格应具备下列条件: ⑴科研基本条件:
在核心期刊上发表4篇以上学术、科研论文,其中1篇以上被SCI/EI/SSCI/ CSSCI/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国内外权威科技论文检索工具或文摘收录;或在核心期刊上发表3篇以上学术、科研论文,且出版10万字以上的学术著作(专著、编著或译著)。
⑵还应另外具备以下科研业绩条件之一:
①在核心期刊上发表5篇以上学术、科研论文,其中3篇以上被SCI/EI/SSCI/ CSSCI/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国内外权威科技论文检索工具或文摘收录;或在核心期刊上发表4篇学术、科研论文,其中2篇以上被SCI/EI/SSCI/ CSSCI/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国内外权威科技论文检索工具或文摘收录,且出版10万字以上的学术著作(专著、编著或译著)。
②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课题)(国家级项目名前5名、省部级重点项目排前4名、省部级一般项目排前2名)4项,其中主持国家级项目1项,或主持省部级重点项目1项,或主持省部级一般项目2项;或本人承担横向科研项目的到账经费累计达到150万元(人文社科类项目经费按照上述经费数的五分之一计算)。
③获国家级科技奖(教育部人文社科奖)(排前7名);或获
-11-省部级政府科技奖(社科奖)二等奖以上(一等奖排前3名、二等奖排第1名);或国家一级学会(协会)等社会力量设立的成果奖二等奖以上(一等奖排前3名、二等奖排第1名)。
④科研成果有6项被正式推广应用;或科研成果转化运用后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1500万元以上;社会效益显著。
3.申报教学科研型副教授任职资格应具备下列条件: ⑴科研基本条件:
在核心期刊上发表3篇以上学术、科研论文;或在核心期刊上发表2篇以上学术、科研论文,且出版5万字以上的学术著作(专著、编著或译著)。
⑵还应另外具备以下科研业绩条件之一:
①在核心期刊上发表2篇以上学术、科研论文,其中1篇以上被SCI/EI/SSCI/ CSSCI/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国内外权威科技论文检索工具或文摘收录;或在核心期刊上发表1篇学术、科研论文,且出版8万字以上的学术著作(专著、编著或译著)。
②承担省部级以上2项科研项目(课题)(国家级项目排前5名、省部级重点项目排前4名、省部级一般项目排前2名),其中主持1项省部级一般项目;或本人承担横向科研项目的到账经费累计达到50万元(人文社科类项目经费按照上述经费数的五分之一计算)。
③获国家级科技奖(教育部人文社科奖);或省部级政府科技奖(社科奖)三等奖以上(一等奖,或二等奖排前5名、三等奖排前3名);或国家一级学会(协会)等社会力量设立的成果
-12-奖三等奖以上(一等奖,或二等奖排前5名、三等奖排前3名)。
④科研成果有2项被正式推广应用;或科研成果转化运用后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500万元以上;社会效益明显。
4.破格申报教学科研型副教授应具备下列条件: ⑴科研基本条件:
在核心期刊上发表3篇以上学术、科研论文,其中1篇以上被SCI/EI/SSCI/ CSSCI/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国内外权威科技论文检索工具或文摘收录;或在核心期刊上发表2篇以上学术、科研论文,且出版8万字以上的学术著作(专著、编著或译著)。
⑵还应另外具备以下科研业绩条件之一:
①在核心期刊上发表4篇以上学术、科研论文,其中2篇以上被SCI/EI/SSCI/ CSSCI/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国内外权威科技论文检索工具或文摘收录;或在核心期刊上发表3篇学术、科研论文,其中1篇以上被SCI/EI/SSCI/ CSSCI/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国内外权威科技论文检索工具或文摘收录,且出版8万字以上的学术著作(专著、编著或译著)。
②承担省部级以上3项科研项目(课题)(国家级项目排前5名、省部级重点项目排前4名、省部级一般项目排前2名),其中主持2项省部级一般项目;或本人承担横向科研项目的到账经费累计达到100万元(人文社科类项目经费按照上述经费数的五分之一计算)。
③获国家级科技奖(教育部人文社科奖)(排前9名);或省部级政府科技奖(社科奖)三等奖以上(一等奖排前5名、二等
-13-奖排前3名、三等奖第1名);或国家一级学会(协会)等社会力量设立的成果奖三等奖以上(一等奖排前5名、二等奖排前3名、三等奖第1名)。
④科研成果有4项被正式推广应用;或科研成果转化运用后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800万元以上;社会效益明显。
㈢科研为主型
1.申报科研为主型教授应具备下列条件: ⑴科研基本条件:
在核心期刊上发表4篇以上学术、科研论文,其中1篇以上被SCI/EI/SSCI/ CSSCI/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国内外权威科技论文检索工具或文摘收录;或在核心期刊上发表3篇以上学术、科研论文,且出版10万字以上的学术著作(专著、编著或译著)。
⑵还应另外具备以下科研业绩条件之一:
①在核心期刊发表5篇以上学术、科研论文,其中3篇以上被SCI/EI/SSCI/ CSSCI/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国内外权威科技论文检索工具或文摘收录;或在核心期刊上发表4篇学术、科研论文,其中2篇以上被SCI/EI/SSCI/ CSSCI/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国内外权威科技论文检索工具或文摘收录,且出版10万字以上的学术著作(专著、编著或译著)。
②承担省部级以上4项科研项目(课题)(国家级项目排前5名、省部级重点项目排前4名、省部级一般项目排前2名),其中主持1项国家级项目,或主持1项省部级重点项目,或主持2项省部级一般项目;或本人承担横向科研项目的到账经费累计达到
-14-150万元(人文社科类项目经费按照上述经费数的五分之一计算)。
③获国家级科技奖(教育部人文社科奖)(排前7名);或获省部级政府科技奖(社科奖)二等奖以上(一等奖排前3名、二等奖第1名);或国家一级学会(协会)等社会力量设立的成果奖二等奖以上(一等奖排前3名、二等奖第1名)。
④科研成果有5项被正式推广应用;或科研成果转化运用后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1500万元以上;社会效益显著。
2.破格申报科研为主型教授应具备下列条件: ⑴科研基本条件:
在核心期刊上发表4篇以上学术、科研论文,其中2篇以上被SCI/EI/SSCI/ CSSCI/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国内外权威科技论文检索工具或文摘收录;或在核心期刊上发表3篇以上学术、科研论文,其中1篇以上被SCI/EI/SSCI/ CSSCI/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国内外权威科技论文检索工具或文摘收录,且出版10万字以上的学术著作(专著、编著或译著)。
⑵还应另外具备以下科研业绩条件之一:
①在核心期刊上再发表7篇以上学术、科研论文,其中5篇以上被SCI/EI/SSCI/ CSSCI/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国内外权威科技论文检索工具或文摘收录;或在核心期刊上再发表6篇学术、科研论文,其中4篇以上被SCI/EI/SSCI/ CSSCI/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国内外权威科技论文检索工具或文摘收录,且出版15万字以上的学术著作(专著、编著或译著)。
②承担省部级以上5项科研项目(课题)(国家级项目排前
5-15-名、省部级重点项目排前4名、省部级一般项目排前2名),其中主持1项国家级项目,或主持1项省部级重点项目,或主持3项省部级一般项目;或本人承担横向科研项目的到账经费累计达到300万元(人文社科类项目经费按照上述经费数的五分之一计算)。
③获国家级科技奖(教育部人文社科奖)(排前5名);或获省部级政府科技奖(社科奖)一等奖以上(第1名);或国家一级学会(协会)等社会力量设立的成果奖一等奖以上(第1名)。
④科研成果有7项被正式推广应用;或科研成果转化运用后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2000万元以上;社会效益突出。
3.申报科研为主型副教授应具备下列条件: ⑴科研基本条件:
任现职以来,在核心期刊上发表3篇以上学术、科研论文,其中1篇以上被SCI/EI/SSCI/ CSSCI/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国内外权威科技论文检索工具或文摘收录;或在核心期刊上发表2篇以上学术、科研论文,且出版8万字以上的学术著作(专著、编著或译著)。
⑵还应另外具备以下科研业绩条件之一:
①在核心期刊上发表4篇以上学术、科研论文,其中2篇以上被SCI/EI/SSCI/ CSSCI/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国内外权威科技论文检索工具或文摘收录;或在核心期刊上发表3篇学术、科研论文,其中1篇以上被SCI/EI/SSCI/ CSSCI/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国内外权威科技论文检索工具或文摘收录,且出版8万字以上的学术著作(专著、编著或译著)。
-16-②承担省部级以上3项科研项目(课题)(国家级项目排前5名、省部级重点项目排前4名、省部级一般项目排前2名),其中主持2项省部级一般项目;或本人承担横向科研项目的到账经费累计达到100万元(人文社科类项目经费按照上述经费数的五分之一计算)。
③获国家级科技奖(教育部人文社科奖)(排前9名);或省部级政府科技奖(社科奖)三等奖以上(一等奖排前5名、二等奖排前3名、三等奖排第1名);或国家一级学会(协会)等社会力量设立的成果奖三等奖以上(一等奖排前5名、二等奖排前3名、三等奖第1名)。
④科研成果有4项被正式推广应用;或科研成果转化运用后产生直接经济效益800万元以上;社会效益明显。
4.破格申报科研为主型副教授应具备下列条件: ⑴科研基本条件:
任现职以来,在核心期刊上发表4篇以上学术、科研论文,其中1篇以上被SCI/EI/SSCI/ CSSCI/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国内外权威科技论文检索工具或文摘收录;或在核心期刊上发表3篇以上学术、科研论文,且出版10万字以上学术著作(专著、编著或译著)。
⑵还应另外具备以下科研业绩条件之一:
①在核心期刊上发表5篇以上学术、科研论文,其中3篇以上被SCI/EI/SSCI/ CSSCI/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国内外权威科技论文检索工具或文摘收录;或在核心期刊上发表4篇学术、科研论文,其中2篇以上被SCI/EI/SSCI/ CSSCI/新华文摘/
-17-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国内外权威科技论文检索工具或文摘收录,且出版10万字以上的学术著作(专著、编著或译著)。
②承担省部级以上4项科研项目(课题)(国家级项目排前5名、省部级重点项目排前4名、省部级一般项目排前2名),其中主持1项国家级项目,或主持1项省部级重点项目,或主持2项省部级一般项目;或本人承担横向科研项目的到账经费累计达到150万元(人文社科类项目经费按照上述经费数的五分之一计算)。
③获国家级科技奖(教育部人文社科奖)(排前7名);或获省部级政府科技奖(社科奖)二等奖以上(一等奖排前3名、二等奖第1名);或国家一级学会(协会)等社会力量设立的成果奖二等奖以上(一等奖前3名、二等奖第1名)。
④科研成果有5项被正式推广应用;或科研成果转化运用后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500万元以上;社会效益显著。
第四条 附则
一、本申报条件只是申报教授、副教授的基本申报条件。申报人是否达到相应的专业技术水平由评审委员会根据申报人提供的材料提出具体评审意见。
二、国家级科技奖包括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奖和“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即原“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省部级科技奖包括省级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奖和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社会力量设立的成果奖指国家奖励办认可的奖项及国家一级学会(协会)等设立的科研成果奖项。
三、省部级重点项目是指项目下达部门明确标明为“重点”项目。
四、在师德师风条件中,延迟申报起算年限为:出现延迟申报情况时,任现职务年限未满基本申报年限要求的,从其任现职务满基本申报年限当年起算;已满基本申报年限的,从出现延迟申报情况的当年起算。
五、所提供的论文、论著、教材、项目、奖励等成果是指与申报学科(专业)相同(相近、相关)的成果,且具有相对稳定的研究发展方向。除有特别说明外均指第一作者(通讯作者)或主持人,但内刊、增刊、论文清样不能作为正式材料报送。每1项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可按1篇SCI/EI收录论文计算。本条件中所提项目(课题)是指取得相应教师职务任职资格以来的在研项目(课题)。
六、核心期刊以北京大学图书馆公布的《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为准。
七、推广应用成果数以该成果已被省部级以上政府部门采纳为计算依据,并有相关的支撑材料;成果推广应用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以成果转让合同、成果转化后相关产品的销售收入凭证等为计算依据;社会效益主要根据提供的佐证材料,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予以测评,其中人文社科成果可考虑被党政部门正式采纳、得到党和政府领导人的肯定、在不同范围内产生重要影响等因素。
八、本文所提“以上”、“以下”、“以后”均包括本级。
九、各普通本科院校应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根据学科专业类别、岗位设臵情况及岗位主要职责,科学划分教学为主型、教学
-19-科研型和科研为主型三类教师,并制定不低于本申报条件的实施意见。
十、各普通本科院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由学科组对教师申报教授、副教授任职资格组织现场答辩。
十一、过去有关规定与本条件不一致的,以本条件规定为准。
十二、本条件由重庆市教育委员会职称改革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四篇:重庆市中学高级教师职务评审条件
重庆市中学高级教师职务评审条件
(试行)
中学高级教师职务是根据学校(包括高级中学、初级中学和相关教育机构,下同)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进行设置且必须具备相应任职资格条件并能履行相应职责的工作岗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教师资格条例》和重庆市职称改革相关政策,遵循实事求是、分类指导、区别对待这一原则,结合本市中学高级教师职务评审工作的实际,特制定本评审条件。
一、中学高级教师职务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㈠ 任职年限要求
聘任中学一级(或小学高级)教师职务已满5年(因工作岗位发生变化由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系列中级职务转评为中学一级、小学高级教师职务且转评前后任职年限可以合并计算的也必须满5年)的专(兼)任教师(教研员)。学校(单位)行政管理人员聘任中学一级(小学高级)教师职务期间必须兼任一门完整的课程(3年及以上)且申报时仍兼任该课程教学工作。
㈡ 学历要求 1.重庆市重点中学、示范中学教师,各级教研机构(含教办,下同)、进修校、电教教仪馆(站,下同)的中学教研员和区县(自治县、市)城区普通高级中学中的高中教师必须具备与本人任教学科相同、相近或相关的本科及以上学历;普通初中、区县(自治县、市)城区普通高级中学中的初中教师、区县(自治县、市)乡镇中学教师、各级教研机构、进修校、电教教仪馆的小学教研员和从事基础教育科学研究的小学、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与本人任教学科相同、相近或相关的专科及以上学历。
学历符合重庆市职改办《关于我市中小学教师破格推荐评审教师职务任职资格的实施意见》(渝职改办[2003]78号)的教师、学历符合《关于对我市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职称工作实行倾斜政策的补充通知》(渝职改办[2002]133号)的教师(不含重庆市重点中学、示范初中教师,各级教研机构、进修校、电教教仪馆的教研员)按照文件规定执行。
2.党校学历应按照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重庆市人事局、重庆市教 委渝委组[2000]8号文执行,即“凡获得党校学历毕业证书的学员,在重庆市范围内,在干部任用、晋级和评定与所学专业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的,按国民教育相应学历对待”。
3.后学历问题。一直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如通过进修、函授或自考等达到所教学科相应规定学历的可以将取得该学历的前、后任职年限合并计算。
4.所学专业达到规定学历却又与所从事的专业不是相同、相近或相关的专业的,从事现专业的累计任教年限本科毕业达到10年,普通初中、区县(自治县、市)城区普通高级中学中的初中教师、区县(自治县、市)乡镇中学教师专科毕业达到12年的视为合格学历。
㈢ 班主任工作要求
在任教工作期间担任过班主任工作两年及以上,且工作有成效。教研机构、进修校、电教教仪馆教研员和中层及以上管理工作人员可以不作要求。教师从事德育、学生部门、团队辅导、年级主任(组长)、专业队教练、组织辅导文艺社团或培养艺术特长生、专职心理咨询等工作经历视为班主任工作经历。
㈣ 教师资格证书要求
教师和教研员应依法取得相应教师资格。从事高中教学(教研)的应具备高级中学教师及以上教师资格证书;从事初中教学(教研)的应具备初级中学教师及以上教师资格证书;从事小学教学(教研)的应具备小学教师及以上教师资格证书;从事幼儿园教学(教研)的应具备幼儿园教师及以上教师资格证书。
㈤ 普通话水平要求
教师和教研员必须取得相应学科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具体要求按照《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中规定的“1954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教师普通话应达到二级以上水平(其中语文教师和对外汉语教学教师普通话应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担任普通话教学的教师普通话应达到一级水平)”执行。
㈥ 继续教育要求
继续教育按照《重庆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执行。具体要求及登记审核办法按照《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学分管理办法的通知》(渝教师[2002]8号)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直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渝教师[2002]12号)执行。
㈦ 外语、计算机要求
按市职称改革办公室职称外语、计算机有关要求规定执行。㈧ 考核要求
近3年考核均为称职(合格)及以上。㈨ 其他要求
学校正、副校长必须完成相应的校长岗位培训并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
二、中学高级教师应能履行如下职责 ㈠ 任中学一级教师职务以来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模范履行教师职责,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
2.对所教学科具有系统的、坚实的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能明确申报学科的任务及特点,熟练掌握本学科国家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正确传授知识,发展学生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情感和价值观,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教学效果显著,教学业绩突出、深受学生欢迎。
3.教学理念先进,教学经验丰富,能掌握本学科国内外学术发展动态,应有本地区或本行业、本学科专业委员会交流及以上的论文或教学经验总结,能形成自己的教学特点。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教师应有基本教学工作量,且必须是长期(3年及以上)(兼)任1门完整的课程。必须具有学校通过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教学考核评估(如收集学生反馈意见、学校长期教学督导、同行教师评价等),形成对申报人教学情况的总体评价。4.承担或指导中学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任务,应组织(或参与)1次教学改革的试验或1项专题研究,取得一定的效果;或撰写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一定水平的经验总结、教学案例、科研报告、论著;或主持、参加编写、审议教材、教学参考书及其他教学文件等。⑴重庆市重点中学、示范中学教师,各级教研机构、进修校、电教 教仪馆的教研员应有与申报学科相关的教育、教学、教研等方面的论文公开发表1篇及以上;或参加市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市级教研部门、市一级学会(含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学术交流且获得二等奖的论文1篇及以上或国家教研部门、全国一级学会(含专业委员会)组织进行的学术交流且获得三等奖的论文1篇及以上;或在《重庆教育》、《教育论丛》、原《师资建设》、《电教世界》、《三峡教育》、《基础教育》、《重庆招考信息》、《体育科学研究》等8种内刊上发表论文2篇及以上。(调入重庆的教师如原在外省市相关内刊上发表的文章是否有效由评委会专家组确定)
⑵区县(自治县、市)城区普通中学教师(重庆市重点中学、示范中学教师除外)应有与申报学科相关的教育、教学、教研方面的论文或经验总结,曾参加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教研部门(学会)及以上组织的学术交流且获区县(自治县、市)级二等奖或重庆市级三等奖及以上的。
⑶区县(自治县、市)乡镇中学教师应有一定水平的与申报学科相关的教育、教学、教研方面的论文或经验总结,曾参加过区县(自治县、市)级教研部门(学会)及以上组织的学术交流或获奖的。
5.能具体指导中学或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承担培养青年教师任务、指导实习教师等方面有确定的对象、明确的目标、具体的途径且取得显著成绩,所指导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教研、教改、课改、教育行政管理等方面取得明显的进步。
6.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兼职教师还应有较强的教育行政管理能力。在教育行政管理工作方面公开发表过论文,或在本地区或本行业工作会上交流过相关工作经验,或在本单位(本系统、本行业)获得过相关优秀或先进等表彰奖励。
㈡ 聘任小学高级教师职务以来
从事基础教育科学研究的小学教师或小学教研员的教育、教学、教研水平和能力除应高于小学高级教师的任职条件外,还应取得较突出的教育科学研究业绩,并在本地区或本系统有较大影响。
1.应主持有一项市级或两项区市县级及以上,或主研两项市级或三项区市县级及以上教育、教学、教研方面的课题且已通过上级专家组织评审。
2.在市级及以上公开发表有关教育、教学、教研方面论文2篇及以上。3.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小学高级教师还应有较强的教育行政管理能力。公开发表过教育行政管理方面的论文或在本单位(本系统、本行业)获得过教育行政管理方面优秀或先进等表彰奖励。
㈢ 从事各级各类教育工作期间
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班主任及相关工作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在任班主任工作期间所带班级应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学生能在德、智、体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本单位有一定的影响,曾获得本单位优秀(先进)班主任(班集体)等班主任方面的表彰奖励或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班主任及相关工作方面撰写有论文、经验总结等。
第五篇:中小学教师职务评审填表说明
中小学教师职务评审表填表说明
一、《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
除表中明确的填表说明外,就部分栏目明确如下:
1、“学习培训经历”填写参加学习、培训、进修等情况,包括学历进修。
2、“任现职前主要专业技术工作业绩登记”填写任现职前的主要专业技术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取得的成绩,可概要填写。
3、“任现职后主要专业技术工作业绩登记”分学年填写任现职以来主要专业技术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取得的成绩,包括担任班主任(年级组、教研组、辅导员工作成绩)、任教学科、年级、取得的成绩等,内容要详尽,充实。
4、“任现职以来奖惩情况”另页填写并粘贴。
二、《商洛市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简表》
1、“任职期间考核结果”填写任现职以来考核结果,如XXX年为优秀,XXX年为合格。
2、“年均出勤率”填任现职以来几年的平均出勤率。
3、“何时何校何专业毕业”中学教师从中专学历填起,小学教师从高中学历填起。
4、本表内容要求用A3纸60克以上纸复印,字体、字号、格式见市统一印制的样表,内容用四号仿宋体。
5、基层学校意见栏中必须填写“经公示无异议”字样,否则视为不合格资料。
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空岗指标使用审批表》
1、“设岗情况、已用情况、空岗指标及专业”填写本单位本职级总体情况。
2、除加盖单位公章外,审查人、审核人、审批人要签名盖章。
3、使用市上统一印制的样表,60克A4纸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