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电和磁》教学反思
《电和磁》教学反思
本课 “重演”科学史上著名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让学生“发现”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从而认识电可以产生磁,增强学生学习活动的探究性、趣味性。本课有两个活动。第一、指导学生做科学家奥斯特做过的实验——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经历对新现象进行分析、解释的思维过程;第二,做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用线圈代替直导线做电生磁实验,为理解电磁铁原理打下基础也为研究玩具小电动机伏笔。两个实验的安排是为了让实验更具探究性、趣味性,同时孕伏了电流大小、圈数多少对磁力的影响的思想,为后继学习打下基础。我很荣幸在新教师汇报课交流教研活动上上了这节课,收获颇多,下面我将本次上课的体会谈一谈。
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在教学语言的组织,提问的技巧等教学经验上都还有所欠缺,所以备课时我尽量把教案备的详细一点,让教学流程流畅一些,经过试教,在上课时确实有了较大的提高。
这节课的实验材料很多,例如有电池盒、电池、开关、导线等,如果哪一个小组电路出现了故障灯泡不亮,那么这个小组的实验将无法进行。本人在试教中就碰到了电池盒接触不好,小组实验无法进行的情况。因此在上课之前我将每一小组的实验材料都自己试过,确定是否正常,另外还多准备了3组材料,以防课堂上出现意外影响实验。事实在课堂上的确有一小组因为操作不当,烧坏了电珠,教师及时给予了替换。所以材料的准备是上好一节科学课的可靠基础。课堂上我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将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实验。学生实验时,教师能深入每一小组,关注小组学习情况的指导。
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
1、材料的收发做的不够好,一个实验完成后,有的同学意犹未尽,结果在汇报时出现了有的小组同学还在实验。在进行下一个实验之前,有的同学又经不起材料的诱惑,摩拳擦掌,导致实验目标都不是很明确,对课堂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过多的环节设计。活动的整合不够,虽然已经将短路和线圈的实验整合在一起,但总体看上去整节课还是感觉有点繁琐。
3、汇报交流过程中,教师过快的给予评价,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没有很好的在交流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而给予引导。
4、部分学生参照了书本作了汇报,虽然汇报的正确,却不是经过对实验现象进行思考分析后得出的结论,限制了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
第二篇: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和磁》教案
祥芝镇2013年小学科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
《电和磁》教学设计
执教老师 紫湖小学 蔡燕瑜
指导教师 紫湖小学 蔡美霜、蔡燕瑜
一、教材分析
本课先用一段话告诉学生,科学家奥斯特在1820年做了一个很有意义的实验。他发现了什么呢?书中没有说出来,这是为引起学生兴趣,自己来做实验发现。
第一部分:通电导线和指南针
学生学过的磁铁的知识、简单电路的知识是本课和本单元学习的基础,所以这部分开始让学生组装电路,回忆电流在电路中流过的路线、指南针指南北的性质。
通电导线使指南针磁针偏转的实验,教科书分为两个步骤进行。先用小灯泡电路中的长导线做实验,再用去掉了小灯泡的电路(短路状态)中的长导线做实验。第一步是正常的电路,实验现象不会很显著,但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多探索一会儿。第二步用的是短路大电流,现象非常明显,但只能在老师带领下做一两次。这样安排注重的不是只让学生看到现象而是经历探究的过程。学生在第一步探究中有机会发现更多相关的现象,把前后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法作比较,能初步意识到电流大小对磁力大小的影响。把非正常短路电路作为特例处理也是恰当的。
把导线拉直放在指南针上方与磁针指向一致,接通电流,磁针偏转,电流越大,偏转的角度越大,最大是90度。断开电流,磁针复位。
教科书要求分析观察到的现象。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来思考,最后归纳出只能是电流产生了磁性。
第二部分:通电线圈和指南针
教科书插图呈现了做线圈的方法。在三根手指上绕线圈,线圈大小能套在一般大小的指南针盒上,大约要绕10圈,用一节电池效果已经不错。让学生在实验中试一试,会发现把线圈立着放,指南针尽量靠近线圈的中心,指南针偏转的角度最大。
本课电生磁的实验,先用小灯泡电路做,再用短路电路做,最后绕线圈做,三个实验形成了一个活动结构——增大电流、增加圈数可以增加磁力的结构。
二、学情分析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研究过简单的磁现象,知道了磁铁的磁性能使放入磁场的磁针发生偏转;而且在四年级下册《电》主题单元的学习,对点亮小灯泡的实验有一定的认识。
经过三年科学课的指导,学生都对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的经验。
三、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主要是展现两条主线:一条主线是探究通电导线和小磁针的关系。另一条主线是探究通电线圈与小磁针的关系。两条主线并行,前一条主线为后一条主线打基础,有效降低了自主探究的难度。同时教学中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积极创设课堂情景,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之中。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2、过程与方法:做通电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并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得出通电导线、通电线圈与指南针偏转的内在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及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感悟到科学就在身边。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通电后的导线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电流可以产生磁性。教学难点:对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现象通过分析做出解释。
六、教学器材准备
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开关、短导线3根、指南针、长导线
七、教学流程
一、导入
电视剧《神探狄仁杰》片段
提问:军队行军过程利用什么指引方向?(指明学生回答)
用了指南车还是走错方向,为什么?
总结:磁铁的磁性吸引指南针,使得指针偏转。(板书:磁)
[设计意图:上课之初,利用观看电视剧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缓解学生上公开课的紧张气氛,使学生更好的融入课堂中。接着有针对性的提问,将学生从视频引入新课的教学中,为后续讨论“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现象的原因”奠定理论基础,便于理清思路。]
关于磁,还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1820年4月的一天,丹麦科学家奥斯特(课件出示奥斯特图像)在给他的学生做点亮小灯泡的实验时,偶然把通电的导线放在小磁针的上方(课件出示导线在磁针上方),这时,一个奇怪的现象发生了。
奥斯特到底发现了什么奇怪的现象?大家先猜想一下。(指名生回答)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做一回奥斯特。
二、通电导线和指南针
在点亮小灯泡的实验中,使小灯泡发亮的是——(板书:电)电和磁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板书:和),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介绍实验方法:连接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电路,然后把指南针放到水平桌子上,等指针静止后,把闭合电路中的一根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的上方,与磁针的方向一致。(多媒体展示)
注意观察: 接通电流前,小磁针有什么变化?
接通电流后,小磁针有什么变化? 断开电流后,小磁针又怎样了?
如果导线方向与小磁针垂直,小磁针会有什么变化?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组织汇报: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 讨论总结:接通电流前,小磁针没有偏转;
接通电流后,小磁针有偏转; 断开电流后,小磁针复位;
导线与小磁针垂直,小磁针没有偏转。
[设计意图:通过“重演”奥斯特发现电磁感应的实验,让学生知道科学的发现需要有心人,同时激发学生研究电磁现象的兴趣。实验中我展示了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的上方,与磁针的方向一致的方法,还提示学生可以用导线不同的放法试一试,让他们通过探究发现更多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仔细观察的科学态度。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脑中产生更多的问题,为后续课文的研究埋下了伏笔。]
三、分析小磁针偏转现象产生的原因
当年奥斯特也是发现这样的一个现象,爱动脑筋的他产生了疑问,小磁针为什么会发生偏转?你们知道吗?
引导回顾课前导入视频,发现磁性使指南针偏转,进而得出磁针偏转应该是电流产生磁性的原因。(板书:电流产生磁性。)
[设计意图:1.本课教学的设计尽量体现了学生的真实思维过程,“重演”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这里学生发现现象后立刻会产生疑问,这是引导学生分析的最佳时机。2.对实验现象通过分析作出合理的解释是本课的难点。我这里把推理分析分成了两个层次:首先是磁性使小磁针偏转,然后分析没有磁铁,是电流使小磁针发生偏转的。]
四、如何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一)利用短路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我们通过实验把孤立的电和磁联系起来了,有谁愿意上来展示操作过程呢?(指名生1上台在投影仪下做实验)
生1发现没有小灯泡,短路情况下,试验小磁针的偏转偏转会不会不同? 总结:短路电流使小磁针的偏转角度更大。
电流增大,偏转角度变大。[设计意图:用短路的方法加强电流,蕴涵了“电流越强,磁性越大”的思想。但短路不是加大电流的常用方法,必须让学生明白短路的危害及正确的操作方法,所以我这里采用讲解配合演示的方法,加大了指导力度。]
(二)利用通电线圈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你还有其他办法能使实验效果更明显一些?
预设学生的想法:A.电池多用几节; B.加粗导线; C.去掉绝缘外皮;D.多几根(电流方向一致)导线一起靠近等。
把多根(电流方向一致)导线一起靠近指南针的方法,会不会磁针偏转 更明显呢?
讲授绕线圈的方法与实验方法。
质疑:A:给线圈通上电流,线圈会产生磁性吗?
B.试试线圈的各种放法,怎么放置小磁针偏转的角度最大?
(学生实验,巡视指导)
汇报总结:将导线绕成线圈,套住指南针竖着放,小磁针偏转的角度会更大。[设计意图:利用线圈是另一种能让磁针发生较大幅度偏转的方法,但绕线圈是一个难点,因此作了充分的指导。另外放手让学生去做实验,学生会发现不同的放置方法,结果是不一样的,更加体现科学探究的开放性。]
五、课堂小结,延伸产生新的问题
同学们,通过以上的探索发现,我们来回顾两个探究实验: 实验一:电流产生磁性;电流越强,磁性越大 实验二:线圈越多,磁性越大。
那么线圈的圈数多少、线圈的圈的大小会影响小磁针偏转的角度吗? 会不会跟磁铁那样也存在两极?„„总之,电和磁之间还存在着许多的奥妙,在后面的课程中我们会进一步探究。
作业:思考:电能产生磁,那么磁能不能产生电?
八、教学反思
本课的实验材料很多,例如电池盒、电池、导线、小磁针等,如果哪一个小组电路出现故障灯泡不亮,那么这个小组的实验将无法进行。因此在上课前我将每一组的实验材料都试过,确定是否正常,另外还多准备了几组材料,以防课上出现意外影响实验。因此,材料的准备是上好一节科学课的可靠基础。
本节课在原来的教材基础上做了几点改变:
1、教材中的第二个实验是电路短路时通电导线和指南针的关系,因为短路时电流大,容易使电池发热,从而烧坏电池。所以改实验我采用指名学生上台与老师配合演示,加于解说强调:短路电流增大,偏转角度变大。
2、由于我们准备的导线较粗,实验效果较明显,所以在实验二:探究通电线圈和指南针中将原来的绕10圈改为4圈;将在短路情况下进行实验改为在正常电路中进行。
教学中还存在不足:
作为一名新教师,在教学语言的组织,提问的技巧等教学经验上都还有所欠缺;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给学生预留足够的发言时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课堂节奏太过紧凑;在实验过程对学生实验的指导力度不够。
九、指导老师简评
该设计采用视频导入新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个学生都经历了组装电路和观察电流产生磁性的现象以及增大电流和增加线圈能使磁性增加的做法;引导学生由现象思考电和磁之间的关系。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十、个人简介
蔡燕瑜,女,中共党员,12年毕业于闽江学院物理学专业。今年9月刚到紫湖小学任教。
第三篇:六年级上册《电和磁》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电和磁》是六年级上册《能量》的第一课,通过实验,让学生“发现”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从而认识电可以产生磁,增强学生学习活动的探究性、趣味性。本课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系列活动,使学生认识电和磁的关系,了解电能生磁的科学概念,为后续教学作好铺垫。本课有两个活动,第一,指导学生做科学家奥斯特做过的实验——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经历对新现象进行分析、解释的思维过程;第二,做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用线圈代替直导线做电生磁实验。回顾本课的教学,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之处,总结如下:
1、教学中自我感觉较好的地方
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本课主要是通过实验的形式来让学生学习,课一开始就以实验的形式导入课题,提高了学生想了解的兴趣,老师能提出探究性问题,激发起学生急于自己动手实验来证实的心理。
2、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这是一个学生极为感兴趣的课题,因为有很多动手操作的环节,学生能充分参与到活动中,从中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在课上,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实验、讨论、汇报。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基础上获得真理,得到结果。
3、“实验材料的充分准备是上好一节科学课的基础”这节课让我更加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这节课的实验材料很多,例如有电池盒、电池、开关、导线等,如果那一个小电路出现了故障灯泡不亮,那么这个小组的实验就会必然失败,所以材料的准备才是上好一节科学课的可靠基础。这节课上,学生实验时还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小组的小灯泡坏了不亮了,还有的小组电池没有电了,导致试验不能顺利进行,后来我把坏得材料都换了,耽误了学生的实验时间,这也让我体会到了材料准备的重要。
4、在实验时间安排上不太合理。
本课学生实验虽然不多,但学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造成有的小组已完成,而有的小组实验失败,需重新做。完成的时间差异较大,使先完成的小组浪费时间较多,造成整结课老师讲解及学生讨论时间不够。
总体来看教学层次设计的比较合理,结构比较清晰,也非常好的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这节课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探究活动的准备、观察、实验上都做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引导性,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自主时间较多,而且通过小组实验,小组讨论等集体协作,体现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
第四篇:六年级上册科学《电与磁》
六年级上册《电与磁》教案
教师:叶章标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2.过程与方法: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探究指南针发生更大偏转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的重要。
二,教学重点:如何使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现象更明显的实验讨论和设计。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三,教学难点:对通电直导线使小磁针发生偏转的现象做出解释。四,教学准备: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闸刀开关,指南针,线圈(每组两份)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电能是我们生活最常用的能源之一,现在人类的生产生活已离不开电。但在100多年前人们对于电的使用还只在于发热照明,直到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发现了电与磁之间的秘密,才使得电能的到更广泛的运用。你想知道是什么秘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重现历史上那个伟大时刻。(板书课题:电与磁)
(二)简单电路的组装:
1.奥斯特当年正在做一个简单电路的实验时发现了电与磁的秘密。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简单电路的组装。
2.学生使用准备好的材料组装一个简单电路,教师从旁指导。
(三)通电导线和指南针
1.实验时奥斯特的实验桌上放着一个指南针。这个指南针的一头指着北一头指着南当接通了电源的导线靠近它时,奥斯特突然看到了一个现象…你们想试试吗?
2.学生活动。
3.有什么发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 4.引导学生的出“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5.通过短路的方式,你们会看到更加明显的现象。再试试。
(四)通电线圈与指南针
1.奥斯特在发现这个现象后,连续几个月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想直到这是为什么吗?他又做了几百次类似的实验。其中有这样一个实验,像P49那样把导线绕成圈,然后通上电,用它去靠近指南针。又会发现什么?
2.学生活动。
3.汇报:你们又有什么发现?在哪种情况下指南针偏转的角度大?
(五)总结:奥斯特在通过以上的现象和上百次的实验,用事实证明了:电流可以产生磁,电流越大磁性越强。电流相同时线圈产生的磁性比直导线产生的磁性大些。六,作业布置:P32 课堂达标 七,板书:
电与磁 1.电流可以磁性。2.电流越大磁性越强。
3.电流相同时线圈产生的磁性比直导线产生的磁性大些。
第五篇: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教学设计
《电和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2、过程与方法:做通电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并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得出通电导线、通电线圈与指南针偏转的内在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的重要,感悟到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通电后的导线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电流可以产生磁性。教学难点:对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现象通过分析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每组准备2节1号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开关、导线3根、长导线一个、胶带纸、小刀、指南针。
教师准备:条形磁铁一个,大指南针一个。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教师出示指南针,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指南针)师:指南针的指针是用什么做的?(磁铁)指针指向什么方向? 师:在不用手碰指南针的情况下,你能用什么办法是指南针动起来? 同学上讲台验证。
2、师:条形磁铁有南北极吗?你有办法知道这个条形磁铁的南北极吗? 学生回答并上台验证。并引出磁铁的性质。
3、归纳:磁铁的磁性能影响指南针,使它发生偏转。刚才的小实验是我们以前学习的磁现象。(板书:磁)
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实验中,偶然让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这个发现,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奥斯特到底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他到底发现了什么呢?大家想知道吗?我们也来做一做这个实验好吗?
二、通电导线和指南针
1、大家看老师手上的小灯泡,你能用手中的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吗? 介绍所需的材料。请两位学生到展示台,其余小组进行组装,教师巡视。
2、请同学说一说电流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的。是什么使小灯泡亮起来的?(板书:电)
3、介绍实验方法:奥斯特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电路中双手拿住长一些的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的上方,与磁针的方向一致,你想知道奥斯特发现了什么吗?同学们也来试一试。(多媒体展示)
(温馨提示)观察:
A、接通电流之前,指南针指向什么方向?接通电流时指南针有什么变化?断开电流后又怎样了?
B、试试导线其他不同的放法,观察现象有什么不同?
4、学生分组实验。
5、组织汇报: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试一试导线不同的放法,现象有什么不同?
6、讨论总结: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小磁针发生了偏转现象。
三、分析小磁针偏转现象产生的原因
1、师:是什么原因使小磁针发生偏转的呢? 分组讨论。
2、让学生尝试解释,然后分两个层次分析引导: 引导学生什么情况下小磁针会发生偏转?
①排除磁铁的因素。通电之前磁针没有偏转,而且导线是铜的,磁铁也不会吸引铜,所以磁针偏转不可能是导线的原因。
②磁针偏转与电流有没有关系,你的理由是什么?(肯定有关)
(导线中有电流就偏转,断开没有电流就复位,说明磁针偏转应该是电流产生磁性。)板书:电流产生磁性。
四、如何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㈠利用短路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1、师:实验中小磁针的偏转角度很小,你有办法使实验效果更明显一些吗?
预设学生的想法:A.电池多用几节; B.加粗导线; C.去掉绝缘外皮;D.多几根(电流方向一致)导线一起靠近等。
2、从多用几节电池引导到利用电路短路加强电流的方法,并讲解实验方法。
(温馨提示)要点:电路短路,电流很强,电池会很快发热,所以开关只能接通一下,马上断开,时间不能太长)。
3、学生做利用短路使磁针偏转更明显的实验。有没有什么新发现?
4、小结:加大电流能使实验效果更明显。㈡利用线圈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我们还猜测哪些方法能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呢?
1、把多根(电流方向一致)导线一起靠近指南针的方法,会不会磁针偏转更明显呢?
2、讲授绕线圈的方法与实验方法。观察:
A、给线圈通上电流,线圈会产生磁性吗?
B、试试线圈的各种放法,怎么放置小磁针偏转的角度最大?(提示:上方下方、平放竖起、指南针套在线圈里面等)C、线圈与一根导线相比哪个使指针偏转的角度更大?
3、学生实验。
4、组织汇报。
5、小结:线圈越多小磁针偏转角度越大。思考:为什么线圈越多小磁针偏转角度越大呢?
五、用线圈和指南针检测电池
1、出示一块不能让小灯泡发光的电池,问:用完了的废电池,是不是一点电都没有了呢?能用我们的线圈和指南针检测一下吗?
2、让学生说说检测的思路:磁针偏转说明废电池里还有电,磁针不偏转说明废电池里没有电,它们成了检测电流的仪器。
3、学生检测。
六、小结谈收获。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电和磁
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电流越大,磁性越大。线圈越多,磁性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