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策略与方法研究》(共5则)

时间:2019-05-12 05:55: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策略与方法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策略与方法研究》》。

第一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策略与方法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策略与方法研究》

课 题 研 究 工 作 总 结 报 告

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教研室课题组

2012年7月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策略与方法研究》

课 题 研 究 工 作 总 结 报 告

自2009年2月开始,鄂温克旗教研室开始了《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策略与方法研究》课题的申报工作,并逐步进行了课题的实验工作。开题以来,依据课题方案的具体要求扎实有序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并如期完成了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现就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题立项、启动阶段(2009年2月—2009年4月)

此阶段,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参加自治区教研室组织的课题开题培训会。

2009年5月,参加了自治区教研室组织的《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育学策略研究》课题开题培训会。通过培训,对课题的提出、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的内容及目标、研究的措施与步骤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为我室的选题提供了理论的支撑。

2、参加市教研室课题立项指导培训。

2009年7月21日,市教研室组织了课题开题立项指导。会上贾恩亮老师就什么是教育科研、如何选题、如何写开题报告作了专题的培训指导,为选好适合我旗教学实际的科研课题指明了导向。

3、做好全旗申报学校的选题指导工作。

根据市教研室的课题研究内容,结合我旗地区及学校的实际,学校本着从问题研究入手的总体思路,确立了研究子课题。我旗共申请立项子课题13个。

4、组建课题组,进行人员分工。课题组组长:艳丽

长: 刘庆玲(负责全旗的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组成员:王晓彤(负责巴雁地区的课题研究工作)

张艳春(负责巴雁地区的课题研究工作)宋丽萍(负责旗第二实验小学的课题研究工作)海

丽(负责旗第四小学的课题研究工作)赵永文(负责伊敏二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刘贵宾(负责伊敏镇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陶春芳(负责慈爱小学的课题研究工作)佘宝臣(负责红花尔基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哈森高娃(负责旗南辉中心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刘

颖(负责巴雁镇一小的课题研究工作)师丽芬(负责巴雁镇二小的课题研究工作)冯树贤(负责巴雁镇三小的课题研究工作)张秀芝(负责巴雁镇四小的课题研究工作)刘景峰(负责巴雁镇五小的课题研究工作)

5、撰写开题报告,明确研究目标及方法。

本课题采取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是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理论性、实证性、探索性研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探索适合我旗实际的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新方法。研究方法以校本教研为主,并根据研究内容采取有效的科研方法,如文献法、调查法、案例研究法、个案分析及行动研究法。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通过案例学习、反思、分析研究,提高课题研究质量。

研究使用的教材为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研究对象为全旗汉授小学语文教师和1—6年级学生。研究使用的工具为:教师识字写字教学评价量表;学生识字写字评价量表;多媒体工具等。

5、做好课题研究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1)组织学习。组织课题组学习本课题研究有关的现状,了解和借鉴其他相关研究的成果,如:《写字教学指导纲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等,提高研究的效果和价值,给研究者以理论武装,提高了理论素养。

(2)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我旗多数汉授小学参加过全国“注音识字 提前读写”及自治区“小语整改”课题实验,积累了一定的教研教改经验。自开展校本教研以来,很多学校依据学校实际,从问题研究入手,开展了识字写字教学主题式的教学研究,涌现出写字教学研究示范校。我旗以典型引路的方式成功举办了全旗校本教研(写字教学主题教研)现场会,学校识字写字教研中积累的经验和成功的做法在全旗得以推广。

课题组组成人员均为参加过课题研究的领导及骨干教师,具备主持课题研究的能力。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旗具备科学规范开展此项课题研究的条件。

二、课题实施阶段(2009年5月—2012年1月)

1、完善了课题管理制度。

课题组在业务上,一方面接受市教研部门的指导,及时完成上级布置的有关工作;另一方面,要积极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按课题实施方案及计划的安排,科学有序地开展好研究工作,同时还要做好计划、业务、档案资料的收集等课题管理工作。

2、开展课题研究实践。

(1)自编写字教材,丰厚写字教学底蕴。

写字课题实验的初期,我们意识到,写字教材对于课题研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抓手。因此,充分利用学校课题组的优势,开发出一套适合学生的书写学习规律和学生身心特点的写字教材(6本)。

自编写字教材图文结合,从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书写习惯入手,为提高学生写字技能提供了基本保证。同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渗透书写艺术,逐步提高学生的书写兴趣。

教材的内容突出年级特点。三年级教材编排主要是以“笔画”为主要内容,重点介绍了基本笔画的书写、运笔方法,以口诀引路,精导巧练。在教材中,利用教材的边或角的位置插入了一些和写字有关的一小知识、小故事、激励学生练字兴趣的一些互动评比内容,既美化了版面又受到了意想不到的实际效果。四年级教材编排主要以“部首” 为主要内容,重点介绍了基本部首的书写运笔方法,以及例字的具体书写指导及运笔方式。编排的过程中结合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在教材里还加入了“小提示”、“写字小百科”、“小建议”、“小知识”等内容,这些都为学生的书写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及警示。四年级上的下册教材加入了软笔书写内容。五年级教材的编排主要以“结构”和“毛笔字”为主要内容,其中毛笔字重点介绍了基本笔画的书写运笔方法,以及例字的具体书写指导及运笔方式。六本教材在研发时注重了页面设计的美观性,人文性及实用性的特点,在教材的每一课的设计中还在适当的位置插入了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图片,增强了教材的可看性和趣味性。在每册教材后又附了与语文教材配套的“随文练笔”体现了写字与语文课本的紧密联系、和谐统一,为学生的识字、写字提供了共同进步的训练平台。

(2)创新教学方法,落实课题目标。

识字写字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因为它没有系统的教材,没有现成的模式,因此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通过实践探索,不断归纳总结,逐渐构建了科学的写字教学模式。

低段的六步教学法:“启、导、范、练、评、结”。“启”即启发兴趣。“导”即教师指导“范”即教师的示范。“练”即学生的练写“评”既评价。“结”即教师的总结。

中段的讲练结合模式:“讲解---示范----练习----辅导----评价”即准确讲解引导观察→重点指导

准确示范→训练书写对比揣摩→评价改进提高。

高段的自学自练模式:“书法赏析------尝试临写----对比矫正-----巩固练习-----自我评价”

学生的练习活动模式:摹写(形象记忆)----临写(追求形似)----思写(智能内化)----速写(熟练运用)----评价(品评激励)研究课堂写字教学“五步法”

第一步:激趣导入(看字形)——用投影将生字映示或直接利用书上生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对字形整体感知。如“明”字,左窄右宽,关键笔画是写好一撇。

第二步:读帖感悟(析结构)——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弄清字的结构及关键笔画。

第三步:指导示范(记位置)——在写字教学起始阶段,要指导学生记住一些关键笔画的位置,以田字格横中线和竖中线为标准。如“木”的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第四步:描仿临练(练字体)——放轻音乐做手操后,让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加强巡视,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和纠正。

第五步:品评矫正(比好坏)——通过练习,再来评议一下,可以集中评某一个人的字,可以同学互评等。

(4)改革评价标准。

设立了星级考核制度,实行学生写字“九星级评价”标准,对每个学生的写字作品进行评定,每学期开展一次写字等级考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习字积极性,倍受学生欢迎。

3、以课题为抓手,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1)课题组每学期都开展不同形式的识字写字教学研究活动。借助“以课代训”,2009年3月,伊敏河镇小学张玉梅上了一节《阅读教学中的识字写字》;2010年9月大雁五小贾雁清老师上了一节写字课《撇的写法》;2011年3月旗二小国军老师上了一节《单元写字归类指导》,2011年9月14日伊敏二校魏玲先上了一节识字课;2012年3月13日伊敏河镇小学周薇薇上了写字课,研讨方向为写字课内容的选择与实施。通过课例分析,使课题组教师明确研究目标,提高识字写字教学效率。

(2)课题组以教研片为单位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校际交流,推进课题进展。2011年5月24日在大雁第一小学开展了课题推进现场交流活动。

课题组活动重在在学习和交流小学语文写字课题的阶段性经验加大巴镇地区、伊敏地区、大雁地区三地课题开展的交流力度。活动听取大雁镇第一小学关于《写字》课题的阶段性汇报,参观大雁镇第一小学关于《写字》课题的内页资料及三、四年级学生的写字成果,观摩了王红、张姝、白凤香老师的三节写字课教学。

此次的课题推进会,对今后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同时通过思想的交流,思维的碰撞,促进了听课与讲课教师的交流,实现教学水平的共进提高。

4、对实验过程进行监控,及时反思总结,适时调整。2011年7月13日,召开了课题组成员课题汇报会,对课题开展情况做以小结,并提出结题工作的具体安排。

由于我旗学校布局和人员的调整,课题组成员做了重新调整与分工。

三、课题的总结、结题、验收阶段(2012年3月—2012年9月)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总结课题运作情况,查漏补缺,收集、整理资料,反思研究过程,提炼出有效的方法策略,并完成结题报告。

(1)2012年3月13日,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对课题的开展情况,经验的总结提炼以及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为做好课题总结,撰写有关经验论文及结题报告做好准备。

(2)2012年3月开始,收集整理完善各种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归档。

同时,课题组对课题开展情况进行自查。

(3)2012年6月13日,市研修学院贾恩亮老师到我旗对课题研究工作予以了指导,抽查了4所学校的课题研究情况及课题验收的准备工作,对课题实验工作报告、结题报告进行了细致的指导。

(4)2012年6月20日,参加了市研修学院举办的课题结题培训会。会上贾恩亮老师做了《怎样归纳整理结题材料》的专题指导,为课题结题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5)对课题实验进行反思与总结。

鄂温克旗教研室课题组

2012年7月

第二篇:识字与写字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教学策略研究

王晓燕

内容摘要: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教师要创设各种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而且教师充分利用汉字的构字特点和规律,重视汉字书写,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本论文从识字写字的意义及误区、要求及策略几个方面来谈小学识字写字教学。

关键词:小学识字写字教学 意义 要求 策略

识字写字是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语文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无论是学习语文,还是学习其他课程,都于识字写字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例如:最直接的就是阅读;其次,就是数学,小学1~2年级的学生都存在一个同样的问题:因为不认识字,而无法做数学题(除计算题外)。因此,上好识字写字教学这一课,对于整个小学阶段来说,是重点,也是难点。由于是低年级学生,他们刚入学,刚接解新鲜物、知识,对于识字写字,每个学生都是好奇——爱——怕,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汉字的构字特点和规律,重视汉字书写,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一、识字写字教学的意义及存在的误区

识字是学习文化的开始,所谓“为学必先识字”,“人生聪明识字始”,说的正是这个道理。新的课改也重视学生识字的培养,注重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新课程的识字的教学,遵循学生身心特点,培养学生识字兴趣,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开发主动探究的创新潜能,不仅增加了识字量,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也在识字,阅读中不断得到熏陶感染而加深。识字、写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在低年级阶段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正确引导,使学生乐于识字,学会写字。写字是一项很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也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手段。它不仅直接关系到识字教学的效果,而且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注重学生的书写,要指导好学生写字。

现在已经进入了电脑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部分人认为现在可以用电脑来替

代手写,人们尚未知道这样的方便将会带来怎么样的弊病。汉字作为中国五千年文化的记载工具,每一个汉字都是经过千锤百炼而成的,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有责任和义务继续传承这一文明。写字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汉字的笔画优美华丽,在写字的过程当中对人可以产生一种视觉上美的享受。如果用电脑替代写字教学,那么在不久的将来,人们会不知不觉的对汉字手写产生失忆,这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就会带来诸多的困难,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有可能会写的歪歪扭扭,令人难以辨认,这就会带来诸多的误解。书写对人们的思维培训和形成的良好习惯是电脑无法取代的,人们写字的过程当中,汉字笔画对人的大脑能形成一种抽象的思维,使人印象深刻,这是电脑输入无法产生的效果。而我们教师更应该从孩子抓起,从小抓起,对他们写字的坐姿严格要求,从而能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是为学生阅读和写作服务的,是为学生打好学习基础的重要内容,非常关键。在农村小学低年级教学中还存在一些误区:识字教学不被重视,流于形式,不少学生自我识字的能力不强,生字的 回生率较高,学生的错别字多,影响了识字写字教学的效果,束缚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时下识字写字教学主要存在两种倾向:

1.方法陈旧死板,缺少创新意识。小学1~6年级均有识字写字教学任务。在非公开的随堂教学中,不少教师仍习惯先教拼音,再逐个分析字形,然后给每个生字组几个词语(学生不理解字的基本意义,混用同音字、音近字形象严重),最后布置抄写生字等练习。也有让学生拼音、分析字形、组词语的(照《字词句篇》等资料读词的并不少见)。只是字字如此、课课如此、期期如此,似乎都少不了识字教学环节。“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说,学生记”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学生除了课本就是学习资料,连 一年级学生也背着沉重的书包。学生日复一日,周而复始地“上学(听课)──回家(做作业)”被动思考、被动学习,创新意识几乎扼杀。究其原因,教师受多年来应试教育和传统教法影响太深,采用的仍是应试教育思想支配下的教学模式,创新培养意识淡薄,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师生关系上缺乏民主精神。一句话,无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种只重知识传授而忽略创新能力培养及全面发展教育的结果,使学生思维方式

固化了。加之照本宣科、闭门教学的弊端,不照顾学生的实际,也严重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失去兴趣,视学习为负担,成绩就上不去,教师再罚读罚写,这样就更会使学生厌学,甚至逃学、弃学,又何谈“面向全体学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呢?

2.盲目追求形式,识字写字训练落空。此现象多为公开课上所见。为了“改革创新”进行“思维训练”,执教者标新立异,将课上得花里胡哨。本为学生熟悉或基本理解的内容,甚至已达到师生“对答如流”程度了,还要组织热热闹闹的讨论(有的一节课让学生讨论两三次);或做些与课程内容联系并不紧密的游戏;或让事先打扮得漂漂亮亮,穿戴整齐的学生上台“即兴”载歌载舞──“做课”现象明显。而作为1—2年级教学重点的识字写字教学却一晃而过。学生张冠李戴,将这个字读成那个音,而执笔、写字姿势更糟。有的人认为田字格只是学生写字中的一种形式,学生把字写小些或大得出格了也无妨;不按笔顺规则,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只要本子上的字形对了就行,根本不重视写字习惯的培养和基本功训练,以致学生作业马虎,字迹潦草,近视率也不断上升。

有此倾向的人,起码对创新能力与基础知识的关系认识模糊,对课程标准似懂非懂,并未领会其精神实质。众所周知,创新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离不开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培养创新能力、发展智力的必要前提,可见夯实基础至关重要,切不可把基础知识与创新能力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若是“谈基础知识教学而色变”,只盲目地随意地追求形式上的热闹,那么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成了空中楼阁或沙上石塔了。说穿了,这

是从只重知识传授的极端走到了忽视基础知识教学的另一个极端。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更是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

二、识字写字教学的要求

识字与写字教学对教师提出了以下的要求:

1、转变观念,由“认写同步”变为“认写分开,多认少写,识字提速,降低难度”。我们可以看到,从教学大纲到教材,都片面强调识字的“实”,要求“四会”——会读、会写、会讲、会用。由于要求“四会”,要求“认写同步”,教材中每册本来不大的识字量,由于认写等要求一步到位,教师和学生的负担都很。语文课程标准则明确提出“识字与写的要求应有所不同,低年级要多认少写。”这既是识字教学要求的变化,而且也是识字教学观念的变化,即由“认写同步”“全面要求”,调整为“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加强写字,降低难度”。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识字提速”,以便学生尽早进入阅读的阶段。“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识字策略,使小学生直接利用汉字阅读差不多提前了一年,这无论对学生学习语文,还是学习其他课程,对于视野的开阔和智力的开发,都有不可低估的好处。

2、写字要加强指导,提高质量。“认写分开,多认少写”,既是识字的策略,也是识字、写字教学的一个原则。写得少,便容易写,写得认真,写得好。那么,写字与识字的安排怎么个不同步法呢?我认为可以这样做:识字就把出现频率最高的字放在前面学,基本不上考虑字形难易;而写字,则严格按照书写的规律在编排上体现出由易到难,由科到繁由笔画少到笔画多、由独体到合体。由最基本的练起,有规律地练习,有利于大面积提高写字质量。

3、重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调 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课程标准从三个方面提出教学目标,在识辽方面也有体现。如,“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我们可以这样做:识字采取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在教师指导下认识教科书中要求认识的字;一条腿是学生自己利用各种资源,多读一些带拼音的课外书,在生活中自主认字。其实,小学生之中蕴藏着很大的自主识字的积极性。

三、识字与写字教学的策略

(一)关注发展规律,形成扎实的识字写字基础

1、学好汉语拼音。汉语拼音只是汉语的音标。它本身并非语言符号,学汉语拼音不应成为目的,目的是会读字音。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有了不认识的汉字,能借助于汉语拼音掌握字音,汉语拼音的作用就完成了。儿童一入学,最渴望的是以字形为凭借进入汉字阅读。所以,课程标准削减了汉语拼音的功能,降低了汉语拼音的学习要求。如果将汉语拼音学习的要求归结为一句话,那就是”学会拼读音节”,目的仅在于”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从这个认识出发,我们不要拔高学习要求,够用即可;同时要注意学习形式的多样化,以适应不同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点;增强学习汉语拼音的主动性,维持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增强汉语拼音学习的实用性,在学以致用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创设情境,予以强烈的刺激。形象化是儿童思维的主导方式。汉字形体的图画性、字理的会意、象形、指事、形声又与儿童的思维相适应,这就有利于借助于多种媒体创设生动的识字情境,突现汉字形体的美、字理的趣和字音的多变。只有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刺激,才能留下难以磨灭的第一印象。这就需要我们以教材为凭借,创造性使用各种手段,给学生创设能充分展示汉字形体美、音韵美、字理趣的情境。

3、充分激活学生的经验。已有的汉语语境给学生以丰厚的汉字经验,这是识字教学的巨大财富。如果承认学习是学生经验不断丰厚的过程,那么我们就应该重视对学生已有汉字经验的调动。所学的汉字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学生在生活中见过,或某个部件是学生熟悉的,具体到字音与字义更是耳熟能详的。我们不能另起炉灶,而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经验,化难为易,化生为熟,化拙为趣。

4、在运用中复现巩固。有了汉语拼音这个够用即可的拐棍,以生动形象的识字情境给学生留下强烈的第一印象,又通过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予以内化,识字教学是否可以完成了?不是的,还需要在实践运用中通过不断复现予以巩固、扩展、深化,最终达到灵活自由地存取。学生言语实践中出现的错别字、误读音,往往是一些学过的生字,证明识字不是一次完成的。这就要求我们要给学生创造运用所学生字的机会,让学生多次认识,多次学习。复现是最好的巩固方法,运用是最终完成识字的必由之路。

(二)关注情感体验,培育自主识字写字的动力

1、突现汉字图画美的特质,激发学生热爱汉字的情感。学习材料自身的丽质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第一要素。如果说汉字形体的繁杂是识字的最大障碍,那么,汉字固有的图画美、意境美又是识字的最大优势。繁杂只对外国人学习汉语构成障碍,对汉语环境下成长的中国儿童算不了什么。图画美、意境美、理趣美的优势是外国人难以理解的,而对中国儿童却一点就通,一拨就能心领神会。当教学充分展示、利用了这些丽质,识字兴趣必将盎然,汉字情感必然纯正。所以,在识字中要展示汉字的图画美,阐释汉字的意境美,揭示汉字的理趣美,更要让学生欣赏汉字的图画美,感受汉字的意境美,参悟汉字的理趣美,逐步形成咬文嚼字的习惯。在写字教学中要让学生欣赏汉字的形体美(读帖),拷贝汉字的形体美(描红),表现汉字的形体美(写字)。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有深厚宽广的汉字功底,既能参悟字理,又能表现字形。

2、以成功的识字过程,确立学生识字的自信。学习过程的成功是维持、强化学习动机、内驱力的关键要素。感兴趣的事很多,但兴趣往往只限于兴趣,难以形成自信,甚至于最终失去兴趣,因为过程是失败的。兴趣不是万能的,特别是兴趣只限于有趣时候。只有学生能快乐地识字,成功地识字,才能有识字的自信。识字失败可能因为负担过重,难以承受;也可能由于方法机械,缺乏个性。这就要求我们要严格按照“识写分开”,低年级“多识少写”的原则,不要任意拔高要求。满足了自己的虚荣,放任了自己的随意,学生苦不堪言,就会消极怠工,甚至于破罐子破摔。同时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自主识字,让学生感到识字的快乐;指导学生识字的方法,让学生轻松地识字,让学生感到识字的乐趣;给学生创造运用汉字的机会,让学生感受识字的有用和自豪感。轻松的、快乐的、有用的识字过程,必能使学生信心百倍地投入到新一轮识字活动。

3、玩中识字,提高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带学生进入“快乐园”,满足他们好玩好动的心理使注意力不但能持久、稳定,而且可以让学生真正喜欢汉字,始终保持愉悦的心境,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

形声字时,根据汉字形声字的特点,教师可以把一些偏旁和独体子写成许多卡片分给每个学生。大量的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教师启发学生用音形结合的方法学习这些形声字。例“妈、奶、娘、姑”等他们都是女的,所以都有表意的“女”字旁,但这些字的右边分别为表音的“马、乃、良、古”字旁,其读音跟“妈、奶、娘、姑”的本身的读音相同或相近,这样使学生对生字的掌握尽量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在理解这些形声字时,再让一部分学生出示手中的卡片“找朋友”,指名学生说出这些“朋友”的读音,又使学生记清了这些字的组成。

此外,用顺口溜,儿歌等形象化的语言,让学生去掌握生字,寓教于乐,易学好记,学生印象深刻,从而体现了语文课堂的趣味性既提高课堂气氛,又能提高识字效果。

(三)关注习惯养成,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1、主动识字的习惯。课内识字是有序的,但识字还有无序的一面,那就是课内外随机、自主的识字。如果学生能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主动识字,那识字将是高效的。主动识字的习惯也需要严格训练。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见一个字识一个字,不放过一个生字,还要让学生见一思十,识一个字想想与之相类的还有哪些字。当识字成为一种习惯,识字教学的目标才算真正完成了,或者说有了一定的高度。

2、运用字典独立识字的习惯。如果所有的字都需要别人来教,那识字必将是有限的、低效的、缺乏张力的。如果学生能运用字典独立识字,识字教学又上了一个台阶。学习生活中遇到一个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翻一翻字典,会读了、理解了,学生必是自豪的。学习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不断摆脱教师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教给学生查字典的方法,还需要我们促使学生勤于乐于使用字典,最终形成有益终生的一种习惯。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将字典作为一种须臾不离的学习用具,把识字的任务作为皮球踢给学生,教着,引着,甚至逼着学生查字典识字。

3、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是写好字的基本条件,也是保障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教师应把培养正确的写字姿

势,作为识字教学的一项重要的、持久的任务,对学生一定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随时提醒,及时纠正。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姿势,可以教学生读一首《写字歌》:“学写字,要注意,头要正,肩要平,身要坐直,纸放正,一尺一拳距离要记清,手离笔尖一寸高,写字认真心要静。”

培养学生认真的写字态度也非常重要。学生必须按照教师所教的写字方法认真写字,做到一丝不苟,始终如一。但是,不能急于求成,应该逐步提高要求。先要求学生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再要求行款整齐,逐步提高写字速度。良好的书写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要耐心细致地知道学生反复练习。学生一旦养成了这些良好的书写习惯,必能终生受益。

写字是巩固识字的过程,更是接受汉字文化的过程。我们不能过多地强调前者,以大量的书写泯灭学生书写的兴趣。写字教学应求精求有效,在少写中培养学生的书写素质。”提笔既是练字时。”习惯必须从坐姿、握笔等点滴抓起,以一贯之。良好的写字习惯必须在严格的操练中才能逐步形成。对此,教师不能心太软,更不能有松懈之心。严师出高徒,用在这儿是十分恰当的。专门的写字要严格,作业书写要严格,课中写几个字或课后写字也要严格,甚至于其他科作业也要严格要求。

(四)关注语言环境,拓展多维度识字的时空。

1、在生活中学。课内识字是有序的,也是有限的。课外识字是无序的,也是无限的。一个学生识字水平的高低、识字量的大小往往取决于他识字的时空是否宽广。学生生活在汉语环境中,生活在汉语汉字的世界里,耳闻目睹均是汉字的音与形。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关注汉字,有一种自主学习的意识。这样一方面会给课内有序识字提供丰厚的经验,也会使识字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

2、在生活中用。学生是以汉语为工具生活、交流、思考的,经过学生口耳手脑的汉字是大量的、多样的。每个学生每时每刻都在使用着汉字,但这是下意识的,是自然状态的。我们所说的在生活中用,一方面是让学生有意识地用,咬文嚼字地用;一方面是让学生有意识地去用学过的字词,增加使用的机会,增强

运用汉字的成功感,丰厚运用汉字的经验。

识字、写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在低年级阶段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正确引导,使学生乐于识字,学会写字。写字是一项很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也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手段。它不仅直接关系到识字教学的效果,而且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注重学生的书写,要指导好学生写字。

参考文献:

1、吴立岗《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第5版

2、孙少静《新课程下的低年级识字教学》 贵州教育学刊 2008年9月 第9期

3、李玉平《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浅探》 小学研究 2007年4月 第4期

4、贾国均《字理识字教学法》 中国教育学刊 2005年3 月 第2期

5、吴存《一年级写字教学的几点想法》 湖北省江林教育 2008年5月 第5期

第三篇:识字与写字教学策略研究2

识字写字教学策略

临渭小语群 发表于 2006-9-18 17:26:00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对于中国人来说,掌握汉字是学习语文的起点,也是学习其他课程和日后发展的基础。

“语文学习识字始。”识字写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一要务。

一、识字写字教学概述

(一)汉语拼音

1、对汉语拼音进行准确定位

汉语拼音是识字的一种辅助手段。汉语拼音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汉语拼音教学历来受到重视。

1956年颁布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就要求:“拼音字母公布前用注音字母„„字音的教学必须依靠拼音字母。识字教学开始就教学拼音字母,教儿童掌握拼音字母的读法、拼音和声调。识字教学中运用拼音字母来注音和正音,让学生遇见生字就读出来,而且读得正确。”这就将拼音教学的功能定位于注音和正音。

1957年月11月1日,《汉语拼音方案》经国务院全体会议第60次会议通过;1958年2月11日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施行。此后汉语拼音教学更加受到重视。

“学会汉语拼音,作为识字的辅助工具。”这是1963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汉语拼音教学的定位,十分准确、得当。

但从1978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重视和学习汉语拼音,也有利于为将来实现汉字拼音化打下基础”“阅读注音读物”起,汉语拼音教学走上了一条不恰当的路子,要求也越来越高。1987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有条件的逐步做到直呼音节”。1992年的试用版大纲要求更高,也更具体:不但要求“有条件的做到直呼音节”,而且要求“能够默写声母、韵母和抄写音节„„认识大写字母和隔音符号,能够背诵《汉语拼音字母表》”“要重视汉语拼音字母和音节的书写指导,要指导学生掌握字母的笔画、笔顺,利用四线格把字母和音节写得正确、工整”,还要求“在整个小学阶段,都要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好像“汉字不灭”,中国真的就要灭亡,好像真的要用汉语拼音来替代汉字。汉语拼音再也不是识字的辅助工具,而成了汉字发展的必然形态。

汉字真的要淘汰了吗?承载、创造了两千年绵延不绝、璀璨文化的汉字真的落后了吗?有十几亿中国人熟练使用的汉字真的到了非灭不可的地步了吗? 理性地看,汉字输入技术已经成熟,完全可以从容、快速、完美地实现数字化,并不在数字技术面前和信息时代落伍,反而具有自身的优势。

再说,汉语拼音只是一种注音符号,相当于英语中的音标,还不是一种文字系统。盲目地将汉语拼音定位过高,不但有悖于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而且有损于语文教学的成效,还会让儿童一入学就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

2000年修订版大纲对汉语拼音教学过高的要求进行了纠正,将汉语拼音重新定位于“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上。

2001年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功能的定位,由92年试用版大纲的“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调整为课程标准的“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说普通话”。之所以作这样的调整,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直呼音节对方言区的小学生来说,难度过大,而要帮助阅读,又必须做到直呼。将学生难以承受的要求压在学生身上,是原大纲脱离实际的一厢情愿,或者说缺乏选择性的体现。二是课程标准在“识字写字”教学上的思路变了。同样是为了尽快阅读,满足学生进入、了解想像世界、文本世界的愿望,课程标准摒弃了借助拼音阅读的策略,而采取了“多识少写”的识字策略。同时还提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这就为我们科学开展汉语拼音教学指明了方向。

2、汉语拼音学习目标的变化

汉语拼音的要求(目标)相对试用版大纲简洁了,降低了。之所以简洁,不是因为概括,而是因为认识更理性。说降低,具体表现为:①只要求拼读音节,不要求呼读音节;②只要求“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而不是没有尺度的“学会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③由“能默写声母、韵母和抄写音节”降为“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抄写音节”;④由“认识大写字母和隔音符号”降为“认识大写字母”;⑤由“能背诵《汉语拼音字母表》”降为“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有人说课程标准淡化了汉语拼音。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课程标准淡化了知识,强化了应用,从实用出发,重新定位了汉语拼音的功能,并从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的底线出发,降低了难度,减少了环节。

(二)识字

1、识字教学理念的发展

关于识字的重要性,王尚文先生在《强渡”汉界楚河”》一文中讲道:“三千常用字,就是汉民族文化的母乳。„„要做一个有文化的中国人,必须首先越过三千常用字这道汉界楚河,否则就是文盲。只有越过这道汉界楚河,才有可能真正接受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他甚至还说:“我以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全部任务可以归结为:通过几百篇(段)诗歌、散文的阅读、背诵、默写掌握三千常用字——掌握者,会写、会读、会组词之谓也。也就是使口语语感‘转移’为相应的书面语语感,原本得于心应于口者能够应于眼应于手。”

没有人否认识字的重要性,但有必要研究识字的基本规律,探究科学的识字方法。

自从有了汉字,便有了识字教学。中国传统的语文教育十分重视识字教学。早在纪元前,西汉的史游就编撰了《急就篇》,这大概是成书较早、流传最久的识字教材。之后,主要用“三百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些识字教材,对蒙童进行识字教学。古代蒙学识字,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集中识字为主要形式,文以载道为一贯传统,背诵识记为基本方法。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识字教学研究不断深入。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是识字教学研究的一个活跃期。当时,小学低年级单纯识字,且识字速度慢,每课书只学三至五个字,对刚入学的儿童来说,这样识字既枯燥,又中断了语言的发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1958年出现了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七八十年代,是识字教学研究的又一个活跃期。1982年出现的注音识字,也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进入九十年代,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识字教学不仅研究如何识得快,还关注如何把识字和普及信息技

术结合起来,如何借助多种媒体识字,于是,计算机辅助识字等应运而生。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有一定影响的识字教学方法不下二三十种。其中,侧重从字形入手的有集中识字、部件识字等,侧重从字义入手的有分散识字等,侧重从字音入手的有注音识字、汉字标音识字等,从形义结合入手的有字理识字等,从音义结合入手的有听读识字等,从形音义联系入手的有字族文识字、韵语识字等。此外,还有计算机辅助识字。

各种识字方法均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相应的不足。对我们一线教师而言,重要的是能结合学生实际、自身实际和教材实际,博采众长,综合运用各种识字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进行识字。

组织实施识字教学,还要研究识字的规律。识字是言象义统一的过程。学生是带着他自己丰富的感性经验进入识字的。当他所熟知的事物、情感与相应的字形相遇时,他就掌握了这个字的读音,也就轻松地理解了这个字的字义。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尽可能地将字形、字音和具体的物象同步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头脑中具体的物象、熟悉的读音与抽象的字形建立起联系,促进学生提高识字水平。

识字是汉语言情感不断丰厚的过程。爱语文,是从爱汉字开始的。作家毕飞宇:“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每一个字首先是一个玩具,在孩子们拆开来装上,装上去又拆开的时候,每一个字都是情趣盎然的,具有召唤力的,像小鸟一样毛绒绒的,啾啾鸣唱的。”如果,儿童能从识字中获得乐趣,获得成功,他们就会逐渐爱上语文学习,也会逐渐培养起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识字是良好学习习惯不断养成的过程。成功的语文教师不会满足于教学的单项功能。通过识字,我们还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揣摩字形、参悟字义中,养成”咬文嚼字”的习惯;让学生在自主识字中,养成查字典的习惯;让学生在生活化识字中,养成关注生活、观察生活的习惯。

总之,一方面要看到识字非常重要,因为它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还因为汉字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另一方面要看到识字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尽早突破识字关,才能更早、更顺利地进行阅读,以便能够自由地吸纳有用的信息。识字教学要处理好量与质的关系,既追求一定的量,使儿童尽早进入汉字阅读;又追求一定的质,通过合理的“序”和科学的“法”,使儿童获得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追求合理的“序”,要讲究先识哪些,再识哪些。追求科学的“法”,要充分发挥汉字形、音、义特有的综合优势;要鼓励儿童在生活中自主识字;要重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要在不同的年级段侧重采用不同的识字方法。

2、识字学习目标的变化

①识字要求分层,走“认写分开”“多认少写”之路。在识字方面,课程标准与试用版大纲最显著的一个变化是,实行“认写分开”,将识字分为“会认”和”会写”两个层次来要求。“认识”的要求是:在课本中认识(能读),到其他地方碰到也认识,不抄写,不默写。”会写”的要求是:会读、会写,了解语境义(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逐步做到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走“认写分开”的识字之路,有如下好处:“多认”能使学生能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尽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与试用版大纲比较,虽然课程标准在“会写”字总量上没有变化,都是2500个左右,但增加了300个“认识”字的量,而且明显前移。第一学段要求“认识”的字是1600—1800个;第二学段达到2500个。这样的安排,使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能基本达到无障碍阅读。提早

阅读是世界各国语文教育追求的一个目标。小学生一入学,就有阅读书籍、了解非现实世界的强烈愿望。认写不分的不足是识字进展太慢,难以满足学生的愿望。借助拼音阅读,又与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相违背。“少写”在确保学生多认字,从而尽早阅读的同时,又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别是刚入学的儿童,小骨发育不全,写字有较大的困难;字字要求会写,往往会因为难以达到理想的状态而挫伤他们识字乃至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多认的同时少写,有利于教师循序渐进地进行写字指导,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写字基础。

②突现自主识字,关注识字情感。课程标准展现了“学习独立识字——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这样一个自主识字的序列。课程标准在强调了“借助汉语拼音”这一工具的同时,前移了查字典这一学习方法。试用版大纲二年级“学习用音序法查字典”,三年级“学习用部首法和数笔画的方法查字典”。课程标准则要求,第一学段要“能用(注意:不是‘学习’)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第二学段达到“会使用字典、词典”。这就告诉我们,学生一入学,就应该把字典、词典作为须臾不离的学具。同时,提倡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第一学段培养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第二学段达到“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第三学段实现“有较强的识字能力”。只有学生有了美好的识字情感、主动的识字态度、良好的识字习惯和应用自如的识字方法,独立识字能力才能成为学生乐于为之的事,识字教学的目标才能实现。

(三)写字

1、写字的重要性

如果因为有了计算机就不需要再关注学生的写字水平,那是对写字功能的一种狭隘理解。正确、规范写字,是一个人进行书面交流的前提。写字,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而且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同时,规范写字还有利于通过汉字的美熏陶感染学生,使学生的汉语情感日益纯厚。

要加强写字教学,通过教师的悉心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把字写好。要坚持写字姿势、执笔方法的指导,直至每个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要循序渐进地进行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的书写指导,使每个学生掌握写字的基本技能——低年级学生要写得正确、端正、整洁,中年级学生进一步把字写得美观、大方,高年级学生再进一步把字写得熟练,有一点儿自己的风格。教师的示范是最好的指导。因此,教师要苦练写字基本功,加强示范,切不可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取代板书。

2、写字学习目标的变化

①在书写工具上,以“硬笔”取代“铅笔”“钢笔”。1992年试用版大纲和2000年修订本大纲对书写工具均有明确具体的规定:低年级用铅笔写字,中高年级用钢笔写字。但现实情况是可供学生选择的书写工具是多样,特别是圆珠笔,以其方便、耐用、干净的优点备受学生喜欢。如果课程标准再强调“铅笔”“钢笔”,就会脱离实际。以“硬笔”这一上位概念表述书写工具更准确,如果再以软笔替代“毛笔”就更科学了,也给师生以更大的选择空间。

②在书写要求上,以“规范”取代“正确”。大纲对书写的要求一直是“正确、端正、整洁”。课程标准将“正确”调整为“规范”,相应地提高了写字的要求。

③在书写字体上,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书写楷书”。由于课程标准的学习目标是立足于“保底”制订的,所以,在小学阶段明确要求“写正楷字”“书写楷

书”,到了第四学段,才提出“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书写字体范围的缩小将有利于我们实现写字教学目标。

④在书写速度上,课程标准有所调整。“有一定的速度”是大纲、课程标准不变的追求,但课程标准不再采用2000年修订版大纲“抄写汉字每分钟不少于20个”的提法。教学实际中,学生书写速度是千差万别的,如果非要定一个十分精确的标准,要么是不科学,要么是将部分学生引向潦草。所以课程标准对书写速度进行了宽泛的描述。

⑤在书写功能上,强调“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整体性、图画性的汉字本身就富含人文韵味,是激发、培养学生美好汉语情感的重要载体。课程标准在强调“规范、端正、整洁,行款整齐”的同时,特别强调用毛笔写楷书要“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这一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这一基本理念。这一方面突现写字是学习主体的自主行为,写字应成为一种习惯,写字具有审美价值和培育良好汉语情感的意义,另一方面也界定了小学生写毛笔字的功用主要在于美的熏陶,而不在于实用。

写字是语文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问题出在坚持不够和书写量过大两个方面上。在坚持不懈、严格要求的同时,创造性地组织写字学习是完全可以达到课程目标这一底线的。

作为教师,只有对拼音、识字、写字学习目标的三个维度作整体关注才能在教学实践中体现课程标准精神;作为学生,只有在三个维度下均衡协调发展才能打下坚实而有后劲的汉语底子。

二、识字写字教学基本策略

(一)关注发展规律,形成扎实的识字基础。

1、学好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只是汉语的音标。它本身并非语言符号,学汉语拼音不应成为目的,目的是会读字音。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有了不认识的汉字,能借助于汉语拼音掌握字音,汉语拼音的作用就完成了。儿童一入学,最渴望的是以字形为凭借进入汉字阅读。所以,课程标准削减了汉语拼音的功能,降低了汉语拼音的学习要求。如果将汉语拼音学习的要求归结为一句话,那就是”学会拼读音节”,目的仅在于”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从这个认识出发,我们不要拔高学习要求,够用即可;同时要注意学习形式的多样化,以适应不同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点;增强学习汉语拼音的主动性,维持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增强汉语拼音学习的实用性,在学以致用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创设情境,予以强烈的刺激。

形象化是儿童思维的主导方式。汉字形体的图画性、字理的会意、象形、指事、形声又与儿童的思维相适应,这就有利于借助于多种媒体创设生动的识字情境,突现汉字形体的美、字理的趣和字音的多变。只有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刺激,才能留下难以磨灭的第一印象。这就需要我们以教材为凭借,创造性使用各种手段,给学生创设能充分展示汉字形体美、音韵美、字理趣的情境。

3、充分激活学生的经验。

已有的汉语语境给学生以丰厚的汉字经验,这是识字教学的巨大财富。如果承认学习是学生经验不断丰厚的过程,那么我们就应该重视对学生已有汉字经验的调动。所学的汉字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学生在生活中见过,或某个部件是学生熟

悉的,具体到字音与字义更是耳熟能详的。我们不能另起炉灶,而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经验,化难为易,化生为熟,化拙为趣。

4、在运用中复现巩固。

有了汉语拼音这个够用即可的拐棍,以生动形象的识字情境给学生留下强烈的第一印象,又通过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予以内化,识字教学是否可以完成了?不是的,还需要在实践运用中通过不断复现予以巩固、扩展、深化,最终达到灵活自由地存取。学生言语实践中出现的错别字、误读音,往往是一些学过的生字,证明识字不是一次完成的。这就要求我们要给学生创造运用所学生字的机会,让学生多次认识,多次学习。复现是最好的巩固方法,运用是最终完成识字的必由之路。

(二)关注情感体验,培育自主识字的动力。

1、突现汉字图画美的特质,激发学生热爱汉字的情感。学习材料自身的丽质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第一要素。如果说汉字形体的繁杂是识字的最大障碍,那么,汉字固有的图画美、意境美又是识字的最大优势。繁杂只对外国人学习汉语构成障碍,对汉语环境下成长的中国儿童算不了什么。图画美、意境美、理趣美的优势是外国人难以理解的,而对中国儿童却一点就通,一拨就能心领神会。当教学充分展示、利用了这些丽质,识字兴趣必将盎然,汉字情感必然纯正。所以,在识字中要展示汉字的图画美,阐释汉字的意境美,揭示汉字的理趣美,更要让学生欣赏汉字的图画美,感受汉字的意境美,参悟汉字的理趣美,逐步形成咬文嚼字的习惯。在写字教学中要让学生欣赏汉字的形体美(读帖),拷贝汉字的形体美(描红),表现汉字的形体美(写字)。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有深厚宽广的汉字功底,既能参悟字理,又能表现字形。

2、以成功的识字过程,确立学生识字的自信。

学习过程的成功是维持、强化学习动机、内驱力的关键要素。感兴趣的事很多,但兴趣往往只限于兴趣,难以形成自信,甚至于最终失去兴趣,因为过程是失败的。兴趣不是万能的,特别是兴趣只限于有趣时候。只有学生能快乐地识字,成功地识字,才能有识字的自信。识字失败可能因为负担过重,难以承受;也可能由于方法机械,缺乏个性。这就要求我们要严格按照“识写分开”,低年级“多识少写”的原则,不要任意拔高要求。满足了自己的虚荣,放任了自己的随意,学生苦不堪言,就会消极怠工,甚至于破罐子破摔。同时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自主识字,让学生感到识字的快乐;指导学生识字的方法,让学生轻松地识字,让学生感到识字的乐趣;给学生创造运用汉字的机会,让学生感受识字的有用和自豪感。轻松的、快乐的、有用的识字过程,必能使学生信心百倍地投入到新一轮识字活动。

(三)关注习惯养成,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1、主动识字的习惯。

课内识字是有序的,但识字还有无序的一面,那就是课内外随机、自主的识字。如果学生能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主动识字,那识字将是高效的。主动识字的习惯也需要严格训练。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见一个字识一个字,不放过一个生字,还要让学生见一思十,识一个字想想与之相类的还有哪些字。当识字成为一种习惯,识字教学的目标才算真正完成了,或者说有了一定的高度。

2、运用字典独立识字的习惯。如果所有的字都需要别人来教,那识字必将是有限的、低效的、缺乏张力的。如果学生能运用字典独立识字,识字教学又上了一个台阶。学习生活中遇到一个

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翻一翻字典,会读了、理解了,学生必是自豪的。学习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不断摆脱教师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教给学生查字典的方法,还需要我们促使学生勤于乐于使用字典,最终形成有益终生的一种习惯。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将字典作为一种须臾不离的学习用具,把识字的任务作为皮球踢给学生,教着,引着,甚至逼着学生查字典识字。

3、认真写字的习惯。写字是巩固识字的过程,更是接受汉字文化的过程。我们不能过多地强调前者,以大量的书写泯灭学生书写的兴趣。写字教学应求精求有效,在少写中培养学生的书写素质。”提笔既是练字时。”习惯必须从坐姿、握笔等点滴抓起,以一贯之。良好的写字习惯必须在严格的操练中才能逐步形成。对此,教师不能心太软,更不能有松懈之心。严师出高徒,用在这儿是十分恰当的。专门的写字要严格,作业书写要严格,课中写几个字或课后写字也要严格,甚至于其他科作业也要严格要求。同时要注意分寸,达到“规范、端正、整洁”即可,切不可拔高要求。各种版本的教材均提供了良好的训练思路,教师必须认真揣摩,创造性使用。

(四)关注语言环境,拓展多维度识字的时空。

1、在生活中学。

课内识字是有序的,也是有限的。课外识字是无序的,也是无限的。一个学生识字水平的高低、识字量的大小往往取决于他识字的时空是否宽广。学生生活在汉语环境中,生活在汉语汉字的世界里,耳闻目睹均是汉字的音与形。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关注汉字,有一种自主学习的意识。这样一方面会给课内有序识字提供丰厚的经验,也会使识字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

2、在生活中用。

学生是以汉语为工具生活、交流、思考的,经过学生口耳手脑的汉字是大量的、多样的。每个学生每时每刻都在使用着汉字,但这是下意识的,是自然状态的。我们所说的在生活中用,一方面是让学生有意识地用,咬文嚼字地用;一方面是让学生有意识地去用学过的字词,增加使用的机会,增强运用汉字的成功感,丰厚运用汉字的经验。

第四篇: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策略及方法

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策略及方法

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识字、写字教学是阅读写作的教学基础。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以及写字的美感意识,不仅对学好语文,而且对终身学习都是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经过近年的教学,我对新课程识字写字教学形成了以下认识。

一、多种途径培养独立识字能力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营造愉悦识字氛围,新教材的选文极富童趣,为教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如:《比尾巴》、《比一比》均以学生喜爱的儿歌形式出现,内容明白易懂,读来朗朗上口;广泛采撷儿童经验,识字溶入生活;选择直观教学方法,化抽象为具体识字;创设趣味教学情景,寓识字于游戏活动;拓宽识字资源与途径,力求实现“识用结合”;通过读书、看报、看电视以及读商标、招牌广告等自主识字途径,将课堂识字与生活运用相合;鼓励学生将学会的新字在阅读、写话中经常运用,以提高识字效率。

二、利用情境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在识字教学中,通过简笔画、动作、语言等、创设情景,汉字、事物形象地联系起来,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效率。如教“哭”字时,学生比较容易漏写一点,老师可以画出一副小妹妹哭的图画,再让学生用简笔画画出她哭的样子,老师指出“哭”上两个口表示眼睛,一点是哭的眼泪。这样,学生写“哭”字时就会想到这滴眼泪,就不会漏写这一滴了。又如教“跑”“跳”“推”等字时,可让学生相应地做这些动作。

三、自做学具,组合识字方法

学生识字量不断增加,分析能力相应提高。因此,启发他们用换偏旁法,用画一画、贴一贴的形式来表现。学生们为完成这一任务,都主动收集周围资料。这样,在识字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精神,又培养了主动收集资料,制作学具的好习惯。

四、应用游戏法,激发学生的识字能力

识字的“机械化”、枯燥无味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各种与识字相联系起来的游戏,引其学生的识字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例如: 1.找朋友。老师把生字卡发到同学的手中,一个学生拿着“放”字说:“我是‘放’,谁和我做朋友?”另一个拿着“学”的学生马上出来和“放”合在一起,说:“我是‘学’,和‘放’组成‘放学’。”全班读“放学”。

2.摘水果。老师先画出不同的果树,再把写有形近字的水果形卡片贴到相应的果树上,如:“杨、扬”,“刻、孩”,“栏、拦”等。教师读哪个字,就让学生把带有这个字的水果摘下来,然后用这个字组词。

3.动物找食。老师在黑板上贴上带有汉字的食物画,如:虫、竹叶、青草、萝卜,又在另一处贴上几种带有汉字动物画,如青蛙、熊猫、山羊、小兔,让学生分别读出各种动物和事物的名称,然后帮助动物找出他们各自喜欢的事物,相对应地贴在一起。

五、自学法让学生提高识字

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方法,运用方法,自己学习知识。在平常的识字课里,注意渗透一些识字的基本方法,如熟字换部首法、加减部首法、形声字学习法、查字典识字法等。让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后,对一些简单的生字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学。形式上可先让四人小组自学,要求是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分析含义。然后小组汇报,说说要注意哪些字的读音,怎样记住字形,字的意思是什么等,汇报后再有其他小组补充纠正。这样让学生自学,学生可以有更多机会自由发挥,兴趣较浓,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六、有效规范书写习惯,着实加强写字实践

创设良好课堂气氛,引发学生写字兴趣;规范学生的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引进书法课程,培养写字能力。如:组织学生参观书法展览,举办小小书法家论坛,学生的作品在校园里展示,学校的校报也由学生来题写。总之,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为孩子搭建自信和成功的舞台,让写字变得更富有诗意起来。

总之,提高孩子的识字、写字能力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但教师只要在双向互动的实践中,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可以提高孩子的识字、写字能力。

第五篇:识字与写字教学策略

识字与写字教学策略

新的课程理念决定着新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行为,也决定着教学活动的基本途径和设计思路,而教学的策略和行为又体现着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从本章开始,我们将进入语文具体内容的教学与学习。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和实践,你会进一步感受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在教学策略和行为中的具体体现,同时,通过你的亲自参与和实践操作,也一定能够学到新理念下识字与写字教学的新方法和新思路,形成初步的实践操作能力。就让我们一起进入本章的学习吧!

我们需要学习

我们需要阅读

我们需要实践

识字与写字教学目标

汉语拼音教学案例

交流实践活动

汉语拼音教学策略

识字与写字教学案例

问题探讨活动

识字与写字教学策略

识字与写字评价案例

教学设想活动

识字与写字教学策略

识字和写字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贯穿小学语文教学始终的一项任务。对此,《语文课程辬准》在识字与写字的目辬中提出过丰富的、很有实用价值的教学策略。本节我们将以学段为线索,分析学生识字写字的特点,介绍识字写字的策略,探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习重点应放在学习教学策略上。

从学生识字写字的规律来看,不同学段的学生,因其心理发展和识、写准备、能力形成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识字与写字教学,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一、第一学段学生识字写字的教学特点

1.识字教学的特点

第一学段是学生识字的起始阶段,这一阶段学生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这个数量,占了整个小学阶段识字总量的60%,可见,识字教学在本学段是一个重点。

(1)从学生的识字过程来看,本阶段的识字刚起步,儿童在学习经验、习惯、方法和能力等方面都很缺乏,所以,这个阶段的一切教学都要从‚最基础‛做起。一般来说,在低 年段,尤其是一年级,字形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这是因为,在汉字音、形、义三个因素中,字形是儿童生活经验中所缺少的,是他们要学习的新因素。再加上他们对事物的识别能力不强,字形的学习要比字音、字义困难和复杂得多。所以,从音、形、义三个因素说,识字教学要突出‚字形‛这一重点。

(2)从学生心理发展来看,这一阶段的儿童,在识字过程中总是表现出先整体后局部、先轮廓后细微、先上部后下部、先左后右、先熟悉后生疏等认知特点。所以,在确定教学策略时,内容上要由简到繁,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形式上要生动活泼,注意分散难点;方法手段上要灵活多样,易于儿童接受和记忆。

(3)从学生识字过程来看,识字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识字方法和识字能力逐步形成。首先,随着识字数量的增加和学法的指导,学生对识字方法逐步有所掌握,如拼读字音的方法、分析字形的方法、查字典的方法等等;其次,他们识字的能力逐步提高,能够逐渐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并能运用等。学生具备了这些方法与能力,识字教学就会出现质的飞跃,效率将会大大提高。

(4)从学生识字形式来看,儿童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所以,识字教学不能单纯只认字,还要将学生的语言实践和丰富多样的形式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经验,力求识用结合,以实现学生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多向迁移和运用,要把汉字纳入学生丰富的语言背景之中,强化记忆,提高学生识字的分析、综合能力。

2.写字教学的特点

第一学段学生的写字也处在一个开始阶段,教学同样应从儿童的心理和认知特点出发。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是:

(1)骨骼、肌肉等生理发育不够健全。例如:由于儿童的腕力发育限制,较长的笔画书写不能做到‚横平竖直‛、‚左右撑足‛,一些合体字书写往往比例失调。所以,写字教学提倡‚先小后大‛、‚先描后写‛等。

(2)写字的心理准备还不充分。这时候儿童的写字有时带有‚图画‛的影子,超格、缩格现象时有发生,本不相连或相分的汉字会错误地联在一起成一个字或分割成两个字,写字时缺乏毅力和耐心等。所以教学时,一方面要加强指导,一方面不能安排过多的内容和练习时间。

(3)对书本、工具的使用和掌握等正处于认识和形成过程。例如:田字格中怎样安排汉字,书写时怎样合理用力以及削铅笔、擦橡皮等很细微的地方,需要教师细说明,勤帮助,甚至‚手把手‛地去教。

(4)写字的兴趣、习惯等有待培养。学生写字时容易出现随意性、情绪化现象,坐姿、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常常不正确,一旦形成坏的习惯又不容易改变,有时还会出现随便撕页、翻页现象。因此,第一学段写字教学要注意养成教育。

此外,学生写字也有个体差异,教师教学应该注意到这种差异性的存在,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学生的写字能力还是一个动态生成过程,待到学生的认识和能力提高了,教学也就方便了,关注点也可转移。

二、第二、三学段学生识字写字的教学特点 二、三学段的识字写字教学是第一学段教学的继续和提高。在这两个学段中,识字写字的数量,教学的重、难点,学生的识字方法、识字能力以及心理等都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1.识字的教学特点

(1)识字量的变化。识字在数量上要求学生累计认识2500—3000左右个汉字,其中第二学段要求新认识700—900个,第三学段500—700个。表面上看,第二、三学段识字的总量比第一学段减少了,但目辬要求会写的汉字却增加了:第二学段要求会写的就达1000—1200个,第三学段认识的500个汉字,全部要求会写。可见提高了识字的质量要求。(2)识字重点的变化。随着识字的不断深入,到了小学中高年段,字形已不再是学生识字的重点。相比之下,字义却越来越丰富复杂,趋于抽象化,成为学生学习的重点所在。根据这些特点,这两个学段的识字教学,总体上要突出‚字义‛这一重点。学生对字义的掌握不断加深,并由汉字的积累逐渐过渡到汉字的运用。

(3)识字能力的变化。第二、三学段的学生,由于第一学段教学的准备,已基本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汉字和偏旁部首,具备了分析字形的基本能力,学会了查字典等方法,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汉字的知觉能力和主动识字意识都有了显著的提高。所以,教学要及时跟进能力的发展,将识字教学的重点、难点放在音、形、义的建立上和汉字的理解运用上。

2.写字的教学特点 二、三学段的写字,课程目辬是这样规定的:‚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和‚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可见,要求变化了,难度提高了。从写字的重点、过程看,这一阶段教学重点由‚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笔顺规则‛等转向汉字的速度、‚间架结构‛、‚形体美‛等,所写的汉字也由第一学段‚与识字密切结合‛转向可以独立临帖、‚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等。总之,教学的策略和方法要作相应的调整。

一、第一学段识字写字的教学策略

1.识字教学策略

(1)情境识字。生动的情境能为儿童识字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和背景支持,因此,运用多种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识字情境,无疑可以有效地激发儿童识字的兴趣,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小学实验教科书本身,已经为我们设臵了许多有趣的识字情境,教师要创造性地加以开发和利用。

① 利用图画情境识字。一是要用好教材插图提供的情境,如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第一册中的象形字,每个汉字都有一幅情境图,借助这些形象直观的情境图,儿童就能很快识记这些汉字并形成牢固记忆。二是要利用挂图、简笔画以及情境演示等手段创设识字情境,如教‚天空‛、‚星星‛、‚月亮‛时,可以先展示挂图,让儿童展开想象进入图画情境,在这种情境中学习汉字,就可以避免学习的枯燥和乏味,增强趣味性。

② 创设故事情境识字。儿童最喜欢听故事,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学习汉字,既轻松又愉快。在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有这样一篇课文:‚蜻蜓半空展翅飞,蝴蝶花间捉迷藏。蚯蚓土里造宫殿,蚂蚁土上运粮忙。蝌蚪池中游得欢,蜘蛛房前结网忙。‛虽是识字教材,却又是一个有趣的故事。

③ 创设生活情境识字。就是在课堂上模拟生活情境,以参与的方式让学生在一种虚拟的生活情境中识记汉字,比如教师可以设臵一个‚识字商场‛,先把各种商品制成字卡分类摆放,然后让学生进入‚商场‛进行辨认购买,看谁购的‚商品‛多。如果说前两种识字情境靠的是联想的话,那么生活识字情境就是一种真实的体验。儿童在这种情境中识字,印象深刻,记忆牢固,而且能培养他们的生活意识和主动参与意识。

(2)探究性识字。探究性识字就是在识字过程中让学生自我寻求,自我发现,掌握规律的一种方法。

① 探究汉字的构成规律。汉字虽然数量很多,形体千变万化,意义也千差万别,但它们在构成上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如带提手旁的字,都与手或手的动作有关,带足字旁的字,都与脚或脚的动作有关等等。教师要启发学生自己去探求和发现这些规律。

② 探究识字的方法。探究识字规律的过程就是形成识字方法的过程。探究和掌握了汉字的构字规律,如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学生又可以学到根据字形推知字义的方法。比如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探讨‚谁能用最好的方法记住这个字‛、‚你们都是用什么方法认识这些字的‛等问题,这就是对识字方法的一种探求,对学生而言,这就是一种创造。(3)趣味识字。如果能在识字教学中顺应儿童的天性,进行各种趣味教学的话,那将会极大地提高儿童学习的兴趣。趣味教学的方法很多,完全在于教师的创新,这里只介绍两种普辫的做法:

① 游戏活动法: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既可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又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掌握字形结构,如组字游戏———‚开火车‛、‚找朋友‛等。

② 儿歌字谜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汉字的构字规律编一些儿歌、字谜进行字形教学,既有趣味性,又有思考性,学生喜闻乐见,识字效率高。如:‚双人十四一心,‘德’字永远记我心。‛‚巾字在一旁几中一点藏;船上有了它,乘风又破浪。(帆)‛‚十字尾巴弯弯,算算比十少三

(七)。‛

(4)指导性识字。指导性识字是一种继承传统的识字策略,也是最基本的教学策略,这种策略下的识字教学,要突出教师的指导作用,重点是从汉字音、形、义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分析指导,使学生在掌握汉字音、形、义的基础上,建立汉字三要素的统一联系。指导性识字策略可分音、形、义三个方面:

字音教学的主要做法:

① 借助拼音法。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并建立音和形的联系。② 形声推定法。常用汉字中,形声字占85% 左右,掌握了形声字的规律,就可以利用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先读准作为声旁的独体字,再学形声字。

字形教学的主要做法:

① 笔画分析法。笔画分析法是字形教学最基础的方法。尤其是初入学儿童,他们刚开始识字,以独体字居多,一般用笔画分析法识记字形。

② 部件结构分析法。学生在学习了一定数量的独体字和偏旁部首之后,教学合体字或结构复杂的独体字时,就不再用笔画分析法,而多采用部件结构分析法或部件与笔画相结合的方法来学习字形,即分析一个字由什么偏旁和基本字组成,如‚们‛由‚单人旁‛和‚门‛组成。

③ 利用构字规律分析法。从字形上讲,汉字是‚构造型‛文字,它的构成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象形字总是与事物的外形有相似之处,可以将字形与客观事物联系起来,强化记忆。实验教科书中的‚转转盘识字‛、‚看图会意识字‛等形式,就是利用了汉字的构字规律和特点而设计的,这些形式值得我们借鉴。

④ 形近比较法。汉字的形近字比较多,稍不留意,就容易混淆,如‚未‛和‚末‛、‚鸟‛和‚乌‛等字。这就需要用比较辨析的方法,区别异同,加深印象,正确运用。⑤ 对比辬注法。对于结构比较复杂、笔画较多、类似或易出错的汉字,如‚真‛、‚具‛、‚假‛等字,学生常因分辨不清而写错,对此,教师还可利用色彩对比辬注的方法,突出易错部位,以引起学生注意,增强学生对字形记忆的精确性。

字义教学的主要做法:

① 直观演示法。这是低年级识字教学常用的方法。教师把文字符号所代表的意义,用直观演示的方法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以便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如将动词、形容词和方位词等用手势、动作、表情演示出来。

② 组词造句法。当有些汉字的字义不好解释或比较抽象时,可以用组词造句法把汉字与语言实践结合起来。先让学生将字扩充成词,然后再造成句子。学生能准确组词和造句,说明他已掌握了字义。

③ 联系实际法。这是利用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来识字的一种方法。如教‚前‛、‚后‛、‚左‛、‚右‛这些字,都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帮助他们理解字义。④ 联系课文法。这是随文识字最常用的方法,即把汉字放在课文的语言环境当中,联系前后句意来理解字义。

⑤ 利用规律法。即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来教学字义。如象形字抓字形与实物相似的特点,通过分析来揭示字义,比如‚火‛字。会意字从字形各部分的意义入手来理解字义,如‚小土为尘‛、‚三人为众‛等。形声字则可抓形旁来理解字义,如‚请‛、‚情‛,‚晴‛都是形声字,形旁不同,意义也不同。

⑥ 比较辨析法。对形声字、近义词、反义词均可用比较辨析的方法,让学生仔细分辨,深刻理解,牢固记忆,如教《画》这首诗,可引导学生对诗中的三组反义字‚远—近‛、‚有—无‛、‚来—去‛进行比较辨析,理解它们的意思。再如‚辨‛、‚辩‛、‚辪‛等字的教学,可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偏旁的辨析来理解字义。

2.写字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辬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要重视对学生的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因此,在写字教学的策略上应注意做到:

(1)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写字姿势

①正确的执笔方法。铅笔、钢笔执笔,采用‚三指执笔法‛;毛笔执笔,采用‚五指执笔法‛。②正确的坐立姿势。头正,略向左偏,眼离书本一尺距离;上身保持正直,略向前倾;两肩放开,小臂撑开平放在桌面上,右手执笔,左手轻轻按纸面,手指离笔尖一寸距离;胸部自然,离桌沿一拳距离;双脚放平,与两肩同宽,大小腿保持直角。

(2)教给学生基本的汉字知识

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笔画和笔顺。笔画的教学是结合识字进行的,不要孤立地教笔画。其次教给学生常用的笔顺规则。学生初学写字,不知道先写哪一笔,后写哪一笔,要结合识字教学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笔顺规则。如‚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外后内,先里头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等规则,但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要在写字过程中,让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基本规则。

(3)指导学生使用‚田‛字格

‚田‛字格可以帮助学生把字写规范,写工整。因此指导写字前,要让学生首先认识‚田‛字格各部分的名称。开始教学生写字时,要让学生掌握汉字的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臵,实验教科书在每一课的下面,都有‚田‛字格字帖,教师要充分利用‚田‛字格中的范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多作示范,但写字最终是要丢开‚田‛字格的。因此,不要让学生机械记忆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臵,而要多让学生留心观察汉字的间架结构,把握汉字的结构规律,使他们在脱离‚田‛字格后也能把字写好。

二、第二、三学段识字写字教学的策略

第一学段中所阐述的许多识字写字教学策略在二、三学段中仍然适用,只是到了二、三学段,更要重视识字写字能力的培养,体现识字写字方法的运用,尤其要培养学生利用工具书自主识字、结合语境自主识形辨义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的特点,除运用前面所述的教学策略外,还要特别运用以下策略:

1.识字教学策略

(1)在内容教学方面,策略应从音、形、义上体现中高年级教学的特点:①据词定音。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同音字、多音字也越来越多。因此,这两个阶段的字音教学,除了借助拼音法、形声推定法以及比较辨析等方法外,还要把字义作为分化字音的手段,把字放到语言环境中,采用据词定音的方法来区别多音字字音,如重(重量—重新)等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其读音和意义都不相同,只能据词定音。如果遇到生僻字,要引导学生运用部首查字法,自己查检字音。②自主识形。学生识字有了基础,分析汉字的能力有所提高,对汉字构字规律有了感性或理性的理解与把握。因此,教学提倡引导自主识字,如学生容易将‚袖、补、视、礼‛等字的偏旁写混,但教师只要引导学生懂得‚袖、补‛与衣服有关,所以是‚衣字旁‛,‚视、礼‛可以看得见,所以是‚示字旁‛,学生就不会写错。③多法辨义。由于这两个学段中字义更加丰富,多义字(词)也越来越多,所以教学中要通过多种途径、方法来自主分辨字(词)义,如引导学生运用字典、词典等识字工具,也可采用‚同义替换法‛来分辨字义,即用另外一名学生熟知的词义解释新词的方法。

(2)在形式方面,做法应有调整,体现‚三多‛、‚三少‛:①多联系上下文识字,少单独识字。要利用课文的具体语境识字,建立汉字的音、形、义联系。②多利用字典、词典识字,少手把手教字。③多运用‚部件结构分析法‛识字,少一笔一画书写识字;如果是复杂的汉字,可以特别分析复杂的部分,不必平均使用力气。

总之,二、三学段的识字教学要突出重点,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2.写字教学策略 二、三学段写字教学,在第一学段培养兴趣、习惯,教给基本汉字知识和要求规范、端正、整洁的基础上,重心有所转移。

(1)硬笔书写强调‚熟练‛,有一定书写速度。

7(2)用软笔临摹正楷字,体会形体美。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可以有四个步骤:①读帖。通过对所写字的分析、理解,将字‚印‛在脑海中。②示范。利用课件或教师的示范书写,观摩汉字的结构及运笔。③指导。一边讲要领,一边书写。对不规范或不美观的地方予以校正、指导。④评价。通过批改写字作业的环节,进一步指导。还可以举办写字比赛、参观书法展览会等形式,提高学生欣赏和写字水平。

三、识字写字教学的一般步骤

识字和写字联系密切,在小学识字教学中采用的一般步骤是:提出生字—教学生字—练习巩固—指导书写。

1.提出生字。提出生字要紧扣教材内容,结合具体的情境和语言环境。提出生字的方法很多,如讲故事提出生字、看图引出生字、随文提出生字等等,无论用什么样的方法提出生字,都要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对出示生字的方式和时机,作细致周密的设计和安排。

2.教学生字。这是识字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这一环节,要求教师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指导,但又要注意突出重点,切忌平均用力。究竟汉字的哪一方面应作为教学的重点,要视汉字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定,如果汉字的形和义比较简单而字音由于方音的影响较难掌握时,应把字音作为重点。反之,如果音义比较简单而字形比较复杂时,则应把字形作为教学的重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据情而定,灵活把握。不过从整体上讲,低年段儿童应突出字形的教学。

3.练习巩固。练习的目的在于强化记忆,形成音形义的统一联系。练习的方式多种多样,如读字卡、找朋友、组词语、造句子以及书写练习等等,教师要结合实际,创造性地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反复进行练习,以达到全面掌握的目辬。4.指导书写。指导学生写字,要按照‚指导—示范—练写—点评‛的顺序进行。指导时要突出重点和难点。示范时要边讲边范。练写时可先进行书写练习,在学生基本掌握了汉字的笔画笔顺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进行书写。点评时要以表扬鼓励为主,写得不规范的,可通过重复练写来纠正偏向。当然,在指导字形间架结构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的指导。

案例一:

识字教学设计

一位教师在识字教学中,采用了以下步骤: 1.初读课文,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2.利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如借助拼音、问老师或别人、联系上下文猜认、听别人读等方法,自己识字。

3.出示生字卡,指导认读。4.同桌互读生字卡。5.指名读字卡。

6.做游戏(检测识字效果):找字卡。①个人活动:每个人的字盒里放有15个生字卡片,老师读一个字音,学生迅速找出相应的字卡,摆在桌子上。②小组活动:两人一组,读字,组词,并互相检查是否找准、读对。找对读准15个生字,就奖励一面小红旗。

7.送字回家:全班重读课文,进一步巩固。

【点 评】

这个案例突出的特点是教师在识字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应用多种识字方法,通过多种途径自主识字。这一方面突出了识字方法的实践和识字能力的培养,突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也照顾了学生的差异性,使学生对识字的方法和途径有了自主选择的余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巩固识字中,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采用游戏的形式,检测识字效果,寓教于乐,调动学生识记的积极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了汉字,提高了识记效率。

案例二: 二、三学段识字教学片断

师:文中有这样一个字———‚兑‛,请大家对照拼音齐声读一辫。(生齐读)谁能说说‚兑‛是什么意思?

生:“兑”就是“换”的意思。

师:你回答得不错。那么课文中用的是个什么词?请大家读一下。生:(齐)“兑换”。

师:课文为什么不用“换”,而用“兑换”这个词呢?“换”和“兑换”意思一样吗?请同学们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回答。

(学生热烈讨论并举手)师:好,我看大家都讨论好了,下面我请几位组代表来说说。(指名)

生:不一样,如果是“换”的话,就是什么东西都可以换,而用“兑换”就是说交换是有条件的。

师:你认为这个条件是什么?

生:(补充)就是必须是同一种东西,才能说是“兑换”。

生:我认为他说得不够准确,“兑换”就是一种货币换另一种货币,比如美元要换成人民币就可以叫“兑换”。

师:你回答得真不错,不过老师有一个问题要问你们:如果我用一角钱换你一元钱,你们换不换?(生:摇头)为什么?

生:(补充)因为一角钱比一元钱少。

师:一美元和一元人民币价值相等吗?(生:不相等)

师:那么请同学们联系课文再想一想,这个回答中还缺少了什么? 生:(补充)“兑换”就是一种货币换另一种货币,但它们的价值必须相等。

———根据朱作仁《小学语文教学法原理》中的案例改编

【点 评】

高年段的识字教学与阅读理解的联系更为密切了,学生对字(词)义的理解,往往成为他们理解课文内容的突破口。因此字义的教学很关键。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教学片断,很好地突出了字义教学这一重点,突出了字义理解对阅读的重要作用。首先,教师在字词教学中,既没有就‚兑‛向学生作现成的解答,也不满足于学生对‚兑‛的抽象笼统的解释,而是结合实际情境,注重学生对字词的更具体的理解,注重学生学习理解的过程。其次,在策略上,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来理解词义,学生学得主动积极。第三,把字义的理解与课文、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引导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学生在一步步的探讨中逐渐得出了正确结论,深刻理解了字义。

1.问题探讨

一次,我在教‚武‛字时,为了让学生记住字形,防止写错,便特意强调:右边不要加上一撇,写成‚!“‛,指出这是错的。并将错字写在黑板上进行了对比分析,目的是让学生牢牢记住。可我没想到学生后来在书写时却偏偏写成了‚!”‛。我不知道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你能帮我找找原因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设计教法

学生常把“狠”和“狼”、“躁”和“燥”、“棵”和“颗”这类字混淆,用什么方法才能使学生把它们准确区分开来呢?请你结合前面学习的内容,设计几种教学方法。(可小组合作完成)并选用其中一种向全班演示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交流实践

分小组任选一篇低年级的课文,先提出识字教学的思路,然后小组合作设计一个识字教学的方案。各组轮流上台试讲,其他组做评委,看哪个组的设计好。写出你的方案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载《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策略与方法研究》(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策略与方法研究》(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新课程背景下识字(合集5篇)

    《小学新课程背景下识字、写字教学的研究》实施方案 一、题目:《小学新课程背景下识字、写字教学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相对于小学生......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摘要:小学数学是国民教学中最基础的教学科目,作为逻辑思维启蒙性教育小学阶段也是最为重要的时候,特别是三年级以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摘要: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训练、综合素质提高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小学新课程......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摘 要: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我国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是小学数学的教学和以前相比却没有多大的改变。小学数学学习是为学生以......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策略

    1、校本课程(题中是:校本课程服务,不太准确,应为: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当地课程资源、学校教育的需要和学生的需要而研发的课程。是以学校为核心,以校长、教师、学生、家长为主体进......

    新课程背景下个体差异教学策略

    第九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 新课程背景下基于个体差异的教学策略 牟永辉 电话*** 重庆市綦江区扶欢小学 论文类别:学科教学类 学段:小学 学科:数学 摘要:《新......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实践依据· 1、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我校主要参加者中有1名教师被确认为县级骨干教师,多名被评县级模范班主任......

    小学“识字与写字”教学策略2

    小学“识字与写字”教学策略 一、灵活运用“音、形、义三步走”教学方法,提高识字效率 “音、形、字三步走”教学方法强调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