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写作

时间:2019-05-12 05:47: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写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写作》。

第一篇:教育写作

第六篇

教育写作

第一章 教育应用文 第一讲 教学计划

一、教学计划的含义、目的和要求

教学计划是教育者、教育单位及教育部门根据一定时期的方案政策、工作任务、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预先对某一时期、某一工作所做的安排和构想,并用书面文字表达出来的一种文体.教学计划的写作目的,是对未来时期内的工作进行统筹安排,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避免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便于检查,总结和推动工作.每一位教师,都有制定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写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 1. 要熟练掌握教育政策、法规和教育理论.2. 要深入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3. 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4. 要条理清楚,简明扼要.5. 要利于实施,方便操作.6. 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预见性.二、教学计划的基本格式(一)标题

教学计划的标题,一般包括三个因素:计划实施者、时限和计划内容.如果计划不成熟或者尚未正是讨论通过,则可在标题后面或下面括号注明“草案”或“供讨论用”字样.(二)正文

一般分为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具体措施和相应步骤等几个部分.1. 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主要是指写出制定计划的背景.如上级机关的方针、政策、指示,时代对该工作提出的任务和要求,过去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和存在的问题,制定该计划的某些看法和认识等,行文要简明扼要.2. 总体目标

是指写出该计划实施总的目的意图,有提纲挈领的作用.要求制定计划者在计划中体现出所预期的宏观目标,表达精确,位置醒目.3. 具体措施和相应步骤

是指写出为实现总体目标而做的工作安排.这是全文的重心,包括局部性的目标要求、工作项目、分工、工作的方式、方法和步骤等内容.措施和步骤的写作,要求体现出主要作和次要工作、、重点措施和一般措施.重点内容在行文中要予以突出,即具体措施的内容应得力、具体,实施步骤应切合实际,完成时限要留有余地、积极稳妥.此外,还应注意工作安排,要分工明确,职责分明.4. 结尾

结尾要写明制定计划的日期.第二讲 教育工作总结

一、含义

教育工作总结是教师对自己或本单位在某一时期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全面、系统回顾的一种文体.二、基本写作要求.1.要有正确的理论做指导.包括先进的教育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理论以及相关科学理论.2.要有科学求是的写作态度.分析问题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成绩和问题都不能夸大.1 / 15

第六篇

教育写作

3.要有独到的见解,切忌千篇一律.经验总结既要来自于实践,体现较强的规律性,又要与众不同,体现自己的特色,才易于为同行所认可.三、教育工作总结的基本格式

一般包括标题、正文、署名、日期几个部分.(一)标题

教育工作总结的标题有不同的写法:可以是“单位名称、时间期限、文种”构成,主要用于工作总结;可以在标题中再加“内容范围”的,类似一般文章标题的写法,多用于经验总结;可以在正标题下加副标题,正标题概括总结内容,副标题表明单位名称、时间期限、文种等,多用于专题性总结.(二)正文

正文一般包括一下内容: 1.教育、教学工作基本情况概述

这是总结的开头,要求简要介绍出教育工作活动的基本情况、过程和结果.即在什么情况下,做了哪些工作,取得哪些成效等.2.成绩和缺点

这是总结的主要内容,应详细说明.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写出具体的教育活动和成绩效果,表现在哪些方面,必要时要列出实例和数据资料;缺点不足有哪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等.3.经验和教训

这是总结的主要目的所在,教育工作者必须在大量材料的基础上研究、探索工作中的利弊得失,探寻其内在规律,提高认识水平.4.努力方向

这是文章的结尾部分.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分析形势,提出建议,展望未来.以上内容不必面面俱到,应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灵活处理.(三)署名和日期

署名可以写在正文右下方,也可写在标题之下,日期写在署名之后,另起一行.第三讲 教育随笔

一、含义

教育随笔式用随笔的形式,反映教育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和感受.体会,或针对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见解的教育应用文书.教育随笔形式自由,包括教学笔记、教学后记、读书笔记、教学札记、教育教学随感录、备课笔记等样式.二、教育随笔写作的意义

1.教育随笔的写作是第一线教师及时反映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思想火花的最快捷方式.2.教育随笔的写作是教师进行教育艺术、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总结的良好形式.3.教育随笔的写作是提高教师写作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的有效手段.三、教育随笔材料的收集与选择

1.在材料收集方面,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针政策,提高对教育现象的感受力;经常阅读教育教学报刊,密切关注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也要勤于记录,广泛收集信息.2.在材料的选择上,要选择具体的材料,因为教育随笔常见的写法是叙议结合,离开具体教学现象,观点看法就无从谈起;要选择典型的、新颖的材料;要选择细微的材料,以小见大.四、教育随笔的撰写(一)标题的拟写

教育随笔标题的特点在于简洁鲜明、生动传神.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供借鉴: 1. 中心式,就是把文章中心内容归纳出来作为文章的题目,这个标题又是全文的重点.2 / 15

第六篇

教育写作

2. 事件式,把文章所写的事例归结作为标题,有多个事例时选主要事例.3. 比喻式,就是把文章的中心论点或主要事件以比喻的方式呈现出来.4. 提问式,可以是设问、反问或选择问等多种方式.5. 并列对举式,把文中两个相反或相同的概念并列或对举作为文章的标题.6. 名言警告式,即引用恰当的名言、警句、俗语等作为标题.(二)结构的安排

叙事和议论是教育随笔的主要文体,相应的结构方式主要分为: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叙议交替、夹叙夹议等.(三)教育随笔的语言

1.明白准确,具体表现在叙事清楚、分析得体、观点鲜明等方面.2.自然质朴,把见闻感受随时记录下来,不刻意雕琢,更容易引起共鸣.3.明快简练,生动活泼.五、读书笔记的写法和做法(一)摘录式

这是阅读活动中收集资料时最常用的记录形式,以便于日后开展科研.所以,摘录式的读书笔记要求准确无误,既要摘录原文语句,又要注明出处,以便于引用核实.包括制作索引、摘录原文、提炼观点等.(二)提纲式

指的是用纲要的形式把书或文章的论点或主要依据简明扼要地写下来,或按原文的章节、段落层次等简明扼要地写下来.(三)评论式

评论式笔记不仅是摘录,而且要把自己对读物内容的主要观点、材料的看法表现出来.分为书头、批注、评注等.(四)心得式

指在读书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得到的启发与收获的一种笔记,分为札记、、读后感等形式.第二章 教育教学论文

第一讲 教育教学论文概述

一、教育教学论文的含义和分类

教育教学论文是论文的一种,是教师对某一学科领域中某些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和探讨,阐述教育科学思想见解和理论规律的文章体裁.这些文章是教研成果的记录,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工作总结,也是教师辛勤笔耕的结晶和能力的体现,它是衡量一个教师学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按主旨类型分为思想观念性论文和理论规律性论文.思想观念性论文主要是阐明与教育有关的思想观念、方针政策等方面的论文.理论性论文是主要对教育科学理论和教育教学规律进行论述的论文.二、教育教学论文的特点(一)理论性

探讨教育问题的文章很多,只有从学术的角度对教育问题进行理论探讨的文章才是教育论文.主要体现在阐述的观点对教学实践活动具有指导意义;论证推理严密;探讨问题体现出一定的力度和深度.(二)科学性

要有科学的探索精神和研究态度;论证推理要合乎逻辑.3 / 15

第六篇

教育写作

(三)独创性

要求有新的观点、新的材料、新的研究方法或新的研究视角.(四)教育性

这是教育教学论文区别于其他论文的根本特征.选题只能限制在教育问题或其他相关问题上,包括教育思想观念、教育方针政策、教育理论规律、学科教学方法和教育管理方法等.三、教育教学论文的内容

教学研究方面可写的内容很多,可分为调查研究、实验报告、经验总结、理论研究专论等多种类型.对于从事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写: 1. 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例如:对课本上某些概念的引入过程或某些定理、公式的证明过程作适当的改进和更新;对已有的命题作适当的推广或移植;对课本上某些错误进行分析校正或站在新的理论高度、用新的观点来分析和研究某些问题.2. 对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方面.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总有这样那样的,或大或小的体会,总有自己的得意之处,要善于及时总结,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3. 对学生心理研究方面.如职业高中学生学习的思维特点和规律,差生的转化;各科教学的课外工作(课外作业、课外辅导活动、学科竞赛、技能竞赛等),常见解题错误分析.4. 学科思想方面.如某些学科问题的特殊解题思路或巧解妙证,及一些学科思想和方法的运用等.5. 课程、教材、教法的试验性研究方面.目前,我国城乡有许多学校的教师都在参与各种课程设置、新教材试用和教法改革以及作业批改等方面的研究,这些方面的体会、成果很值得一写.6. 中小学教学衔接方面的研究.7. 激励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研究.8. 当今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研究.第二讲 教育教学论文写作的基本步骤及一般格局

一、教育教学论文写作的基本步骤(一)选题 1.选题的含义

从教育科研所探讨的问题来看,可以分为两大类课题:(1)基础理论性的课题.在这里主要探讨什么是教育的问题.如:“教育应当具有什么功能”、“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等.(2)应用性的课题.在这里主要探讨怎样教育的问题.如:“教学什么样的内容”、“选用什么样的教材”、“采用什么的教法”等.这两类研究课题都非常重要,并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2.选题的最佳考虑

现实教育实践中存在着大量的问题,但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能成为论文研究的课题.有些问题的指向非常广泛,带有很大的普遍性,问题的解决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大的精力.对于普通的研究者来说,限于自身的素质和客观的研究条件,并无能力来承担.有的又太过具体,缺乏普遍价值.所以,我们必须兼顾各种条件,发现那些既是必要、有新意,又有可能研究的问题.课题选择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1)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适应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教育科研的目的是推动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选题要着眼于社会效能和价值,要研究能解决教育实践中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因此,作者应密切关注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现状和动向.面向21世纪, 4 / 15

第六篇

教育写作

我国基础教育研究的重点是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的现代化.(2)选择自己有浓厚研究兴趣的题目.对研究课题有浓厚兴趣,会表现出更大的毅力和主观能动性.兴趣会产生热情,使人克服困难,集中精力去研究.平时自己对某一问题留心思考,并认真研究,有所收获,取得了研究成果的,才有可能考虑写作,没有实践基础或虽有实践但无收获体会,是写不出就好文章的.(3)选择能够发挥自己业务特长的题目.研究者应从个人的条件、能力出发来选择和确立论题.有些题目值得写,但自己能否写好却是另一回事.在选题时,自己要考虑一下,你对本专业领域中的哪一部分最熟悉,最有把握,出成果最快,你就选择哪个论题.(4)选择自己占有资料较为充分的题目.从外因方面来说,资料是研究的基础,要充分掌握在题目限定范围内的材料,尽可能搜集必要的、新鲜的、典型的材料.因此,选择自己已占有较为充分资料的论题,会使工作的难度降低一些.(5)选择自己能写出新意的题目.无论写什么文章,关键都在于有新意.如果受到别人所用题目的启发,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看法或在观点上有新的见解,而需要再用的话,用时可在题目上冠以“再谈”、“也谈”之类的字样.3.选择课题的失当

选择课题的恰当与否,常常关系到整个研究的成功与否.选题的失当,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题目过大,是普通作者在选题时常常出现的问题.如果一个题目的内涵式极为丰富的,它的定义、构成、作用、测定等方面均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作深入的探讨.这样的课题往往是一种研究方向,而对于一般的个体作者来说,把它当作为一个具体论题是不合适的.(2)选题太难,则完成题目的可能性不大,或者是题目含糊不清、多重化等.太难的论题使人无从下手,最后演变成,有多少资料就用多少资料,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可能,研究到哪里是哪里.(3)选题陈旧,老生常谈,没有创见,没有新意,论文写的再多也是没有什么价值的.有些题目,别人写了多次,如自己又提不出新观点、新见解,就没有必要再写了.(二)积累素材

选题确定之后,论文有了中心思想,在写作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但是,要写好一篇论文,作者还必须占有丰富、准确、全面、典型、生动具体的材料.从中研究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用具有说服力的题材(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些材料必须是有根有据的,而不是主观臆断的.它们或是通过自己亲身实践研究提出的,或是他人以前研究总结的可靠成果.因此,资料的收集对论文的写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手机资料的途径有两类: 1.从大量的参考文献、资料、报刊杂志、工具书中去查找

(1)阅读有关的理论书籍.参加教育教学研究,撰写论文,必须掌握必要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科研方法.对于教育、教学理论的一些基本概念要理解掌握.(2)调查研究,收集有关的论据.论文的中心思想确定后,作者明确了所要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就要着手拟定调查提纲.列出调查研究从何入手,了解哪些方面的情况,每个方面包括哪些项目和具体内容,需要哪些典型的材料和数据,取材的数量和质量上的要求应达到的深度和广度等等.(3)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作者不仅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对于与教育、教学相关的社会科学知识也要有所涉猎.因此,要注意多阅读教育书刊、报纸,收集有关研究信息,吸收他人的研究成果,开阔自己的思路,完善自己的设想.2.依靠平时研究成果的积累

教师的职责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而撰写或发表文章则是更高层次的追求,它必须以搞好教学和教研工作为前提.教师要想写出教育教学文章需要有充足的原材料和创造性的思维加工过程.只有勤于积累,精于思考、才会有东西可写,并能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文章来.要善于学

/ 15

第六篇

教育写作

习,养成积累资料的习惯.积累资料的方法通常是记笔记或制作卡片,写教后感.相对而言,制作卡片方便灵活,卡片积累多了,就有可能成为很有价值的写作素材.积累资料的途径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多看多读,从阅读中扩大知识面,发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处,更重要的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新课题,产生素材的灵感.(2)深入学生,对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是素材积累和产生的重要场所,学生询问的问题,反映出来的问题是我们的第一手材料,这些资料往往引发我们去思考、去研究,深入学生是我们进行教学教研论文创作的原动力和策源地.(3)坚持写教后感.教后感是对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学,以及课堂上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和教学效果的评析及总结,也可以说是教师对自己从设计——实施——效果的反思或心得体会.总之,材料的收集一是从大量的参考文献、资料、报刊杂志、工具书中区查找;二是靠平时研究成果的积累.在积累资料的过程中,要精于思考,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要做整理和综述工作.思考的过程,就是对思维材料进行加工的过程,在思考中发现新课题,产生素材灵感,使表面的东西得以深化,零散的东西变为整体,孤立的东西变得联系起来.(三)拟定写作提纲

确定了题目,并有了充足的素材和论据,也不要急于动笔,也可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先你写论文的详细提纲,提纲是帮助作者整理思路,指引其如何取舍文章的内容,是将要写成的文章的骨架,它是起着疏通材料、安排材料形成文章基本结构的作用.拟定写作提纲是论文写作的开始.提纲是论文的雏形,通过它把论文的主要观点和结构用文字固定、明确下来,使论文构思更完善,起到组织材料、思考缜密、防止遗漏的作用.在提纲拟定的过程中,要完成下面几项工作.1.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中心论点也叫总论点.它是作者将要在文章中阐述的核心观点.文章里德全部材料都是为了它服务的.中心论点在文章中就像血脉一样贯通全篇.但是,要想把中心论点阐述得具体、切实,就得分解成若干分论点.分解中心论点的根据一定要明确、统一,前后一致.分解出的分论点,既要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又要有外在的序列形式.每个分论点都是中心论点的构成,几个分论点的综合就是中心论点.全文就是根据分论点的序列展开的.2.安排分论点的序列

明确了有几个分论点以后,要把它们排列起来.安排时,要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和分论点的内在关系作全面分析.可以分成几个方面一一论述,也可以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由轻到重地论述.这也就是前面所讲的两种情况,即并列关系和递进关系.3.材料对号入座

把将要写到文章里的材料,根据分论点的需要分组,属于同一分论点的材料放在一组.有几个分论点,就有几组材料.撰写时,写到哪个分论点,就自然用到哪个材料.进行了上述工作后,要形成具体的写作提纲.常用的提纲类型有以下两种.第一,列项式提纲.粗线条地搭起全文的框架.用简洁、概括的词组、句子、材料序号,把中心论点、分论点、材料一一排开,制成一个草图.第二,陈述式提纲.用不加修饰的陈述句,把分论点和材料、分段、分层地表示出来.谁在前,谁在后,怎样衔接都考虑得十分严密.写出提纲以后,要以审视的目光去复检,力求结构和谐.重要的部分要给以显要的位置,占的篇幅大些;次要的材料要适用得当,占的篇幅小些.(四)写作初稿

提纲拟定以后,就要抓紧时间写初稿.初稿要紧紧围绕提纲尽快地写,最好是一次就完成, 6 / 15

第六篇

教育写作

初稿写成后,不要急于定稿,先把它搁置一两天,然后再很快地重读一遍,看表达是否清楚,计算是否准确,推理是否严谨,更正明显的错误,改正字迹模糊的地方,等三、五天以后再全面修改定稿.这时就需要集中精力展开论述.在论述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下面几点: 1.论点要鲜明、突出,能使读者很快领悟,但要保证论点的同一性,不能中途转换、扩大或缩小.2.表述论据要详略得当,对支撑论点的主要材料要表述的细腻,用笔多些,对非主要材料要表述的概括些.3.论证要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论证是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联系.有了论点和论据以后,并不是把它们简单地拼凑在一起就成为文章了.作者必须根据论点的需要,把论据组织起来,使论点和论据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常用的逻辑论证的方法有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这些方法在一篇文章中往往交织运用.在论证的过程中要注意:第一,不要以偏概全,要分析透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再得出结论.第二,不能省略必要的推理过程,要一环扣一环地阐述,但也要详略得当.第三,不要循环论证,说车轱辘话.(五)修改润色

论文的初稿写出来以后,还要以极大的耐心进行三番五次的修改,提高论文的质量.文章的修改润色,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重审论点,表述得是否正确、清楚

看文章中的论点表述的怎么样,写出来的和设想的是否相同,读者读了以后,是不是与自己的想法一致.文章中的每一个分论点是否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中心论点.2.核实论据是否正确、充分

对所使用的每一个论据加以核实,看观点与材料是否相符,论据有没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用的是否恰当、准确、有力.可有可无的材料要去掉.文章的质量不在于材料的数量,关键是材料本身的性质、特点和对论点的直接论证效果.3.斟酌布局,修改论文的结构

文章写出初稿之后,要进一步根据中心论点对文章的结构作合理的调整.对于诸如顺序颠倒、详略不均、前后重复、层次不清、缺乏条理性等等,需要进行具体的修改.4.推敲语言是否通顺、规范、精炼

论点、材料、布局等方面的内容,归根到底都要落实到文字上.读者借助语言来评判、接受作者的观点.为了使语言不啰嗦、不凌乱,修改时就要一字一词的推敲,寻找最合适的字词来表述内容,使文字通顺、流畅、准确.二、教育教学论文的一般格局(一)题目

题目是论文的窗户,它应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好的论文题目能大体反映出作者研究的方向、成果、内容、意义.题目引用语要确切、简洁、精炼、通俗和新颖.确定题目时,题目要专一,分析要透,道理要深,立意要新.(二)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就是将文章的主要内容简要地概括出来,使读者了解论文概貌,以确定其有无阅读价值.提要以二三百字为宜,不要过长.一般较短的论文(3000字以下)可不写提要.(三)绪论(引论、引言、前言、序言)概述研究该课题的动机、目的、意义和主要方法,指出前人或旁人做了哪些工作,进展到何种程度,哪些尚未解决,说明自己研究这个问题的主要成果和贡献.这部分占比例要小,起简介作用.文字要简洁、明确、具体,使人一看到绪论,就明白本文的基本价值.(四)本论(正文)

/ 15

第六篇

教育写作

这部分占论文的绝大部分篇幅,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作者表达研究成果的部分.这部分的关键在于论证,即证明作者所提出的论题.这里包括课题的提出,对解决问题的设想、研究过程(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主要数据)、研究结果等.写这部分要注意理论的运用和逻辑推理,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衔接,注意主次,抓住本质.如果内容多,可加小标题、也可使用由大到小的不同序码.(五)结论

结论是整个研究的结晶,是论证得到的结果,即对本论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综合、概括而得出的结论,审视整个课题的答案.写结论时,措辞要严谨,逻辑要严密,文字要简明具体,使读者看到作者的独到见解.不得使用“大概“、“可能”之类含混不清的字眼.不能得出明确结论时,要说明有待进一步探讨.(六)参考文献

在文章的最后注明写作论文时所参考的文献;引用别人原话或原文时还需注明出处,以便查找.这样做反映作者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表示作者对他人成果的尊重.也反映了作者对本课题的历史和现状研究的程度,便于读者了解该领域的研究情况、评价论文的水平和结论的可信度.第三章 教师招录考试中的教育写作

教师招录考试中共有六种能力要求,即识记、理解、分析、鉴赏、应用和创新,并表现为六个层级: 一是识记.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二是理解.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三是分析.分析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四是鉴赏.鉴赏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五是应用.应用指对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为基础,主要表现为知识的应用(写作)和教学技能的应用(案例分析与教学设计).六是创新.创新指探讨疑难问题,具有独到见解;摸索教学方法,能够另辟蹊径.这是对各种知识、技能加以融会贯通而形成的高级能力.对以上六个能力层级都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就教育写作来说,主要考查的是考生的应用能力,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把知识和技能运用与实践中解决具体问题,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就命题形式来说,主要有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两种形式体裁一般以议论文为主.第二讲 材料的阅读

对材料作文而言,阅读理解是写作的第一个环节.因此,阅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作文的选题和文章质量.考试提供的材料字数多,内容复杂,结构混乱,整个阅读理解的过程不是认字识词,为读而读,它需要考生完成有事实上升到观点、有具体问题上升到本质属性、把一堆材料划分为几类材料、把分散事物综合为具有一定联系的事物、由材料内的事物到材料外的事物联系等一系列的思考.考生要想完全驾驭材料,至少要将材料读两遍,每一遍都有必须要完成的内容.一、阅读第一遍——带着问题阅读,了解材料内容(一)带着问题阅读

考生应先看要求中的问题,对整个材料有一个整体把握,清楚阅读方向,继而带着问题对材料进行阅读、分析,理清重点段落.也就是说,阅读是为了做题,阅读要有选择性,选择与问题有关的材料进行重点阅读.一般需要重点注意的内容包括:哪些材料能用在总结概括题型

/ 15

第六篇

教育写作

中,哪些材料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关.材料或是对问题存在原因的分析,或是探索性的经验和做法等.选择出这些材料,也就基本达到了第一遍阅读的目的.(二)了解材料内容——圈点画线、边注眉批;把握材料关键词;理解词意 考试提供的材料一般都为“半成品”,也就是说这份材料虽说不是原始材料的堆积,但也仅限于进行过一次初步的加工,因此这份材料可能是由逻辑顺序不十分明朗、内容分散的诸多信息材料的罗列和累积而成.材料的形成可以分作三类:第一,每一个小的自然段落表述一个信息;第二,整篇材料不分段落所有信息混合在一起;第三,材料中虽然分有段落,但有些段落表述一个以上的信息.无论材料的形式、结构如何,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理清脉络.考生第一次接触材料,对材料的内容是完全陌生的,所以第一次阅读的目的是了解材料内容.阅读过程中要掌握的技巧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速读

对于掌握阅读的基本技巧的考生来说,这一次的阅读速度应适当加快.2. 圈点画线、边注眉批

为加深对材料内容的印象,尽快理解材料的内容,考生对关键的词和句子应该边读边用自己习惯的形式做一个记号,例如:画圈、画线.对于主题内容一目了然的自然段、层次,考生可直接在后面用简短的词、句边注眉批.这样做可以减轻第二次阅读的负担,也节省了时间.3. 把握材料关键句

关键句在材料中的作用一般有三种:第一,提示段意.主要是段的起始句和结论性的句子.第二,提示材料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主要是位于材料开头、结尾的结论性、概括性语句和段落的中心局.第三,提示材料脉络层次的句子.4. 理解关键词意

词是材料的基本元素,对一些特殊的词多加注意,正确认识,深入了解,对理解整个材料至关重要.第一,多义词.这里的多义词指在特定的语境中的特定意义,与一词多意不同,它的含义是不固定的,是根据不同的语境具有的特定意义,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其意义就会发生变化.语境指的是语言环境,包括词语运用的时间、地点、人物、对象、场合、题旨、上下文等等.第二,代词.代词在材料中的运用非常多,也非常灵活,指代的内容很广,例如:实词、短语、句子、语段,或动物、人、事物,以及其他复杂的概念等.第三,重点词.对于意义比较重要的词语,先要理解词语所在句段的内容,从该词的基本意义出发,结合上下文做出合理的引申或推理,并将结论代入原文进行验证,要注意从语段甚至材料内容出发进行分析.申论材料中的重点词一般表现为: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前提、性质、特征、实质、观点、方式等等.二、阅读第二遍——理清脉络

经过第一次阅读,考生对材料内容已经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第二次阅读材料的目的就是:由感性认知上升到抽象理解.生动、具体的直观可以给人以切身的感受,但如果不能总揽全局,便难以认清它的真实面目.所以考生在阅读时,既需“入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只有这样,才能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达到更高层次的理解.这次阅读相对于第一次来说应属于精读.接下来就理清脉络的步骤具体做一介绍.(一)总结自然段

1. 方法

每读完一个自然段或层次,通过对该自然段的分析、综合,应在后面用自己读得懂的语句、简练的将这个自然段的内容概括出来.概括方法包括两种:

/ 15

第六篇

教育写作

(1)关键句概括法

每个自然段所反映的内容有时会以提纲挈领的方式直接出现在段落最前方,即每段的第一个句子;或者以总结段落内容的形式出现在自然段的最后,即每段的最后一句有时也会在段落的中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有时一个自然段中会有两个以上关键句,每个关键句引领一个内容.考生需要全面把握这些关键句,然后整合、归纳出这个自然段的意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关键句在理解材料内容方面的重要性,这也是为什么要求考生在阅读过程中把握材料关键句的原因之一.(2)总结概括法

当自然段中没有关键句,整段只是以一种陈述事实的方式将信息罗列、记述下来时,就需要我们通过对这个自然段的内容进行分析、整合,然后归纳出这个自然段的意义.一般来说,每个自然段的内容相对较少,信息相对单一,所以能够比较容易地概括出来.2. 技巧

圈点画线、边注眉批、把握材料关键句.虽然在进行第一次阅读的过程中就要求考生圈点画线、边注眉批、把握材料关键句,但因为第一次阅读时,考生对材料的把握不可能非常深入、细致,一定会有遗漏和为解决的部分,有了第一次的整体的了解,在第二次阅读时再来做这些工作就会比较全面.(二)划分段落层次、提炼中心思想

1. 划分段落的方法——合并同类

通过上面对各个自然段的分析,考生已经对材料内容有了比较系统的把握,接下来就需要利用合并同类的方法划分段落层次了.具体说,就是通过对材料上下文之间内容的比较,将阐述同一问题的自然段归在一段,进行分类和组合,理清材料的段落或层次,继而再通过对所划分段落层次内容的分析和综合,概括出各段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也同样需要考生做简短有效的边注眉批.同时,考生要注意材料的不同角度与主题的一致性.申论材料虽然结构比较混乱、内容多且复杂,但所反映的主题内容一定是统一的.它们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这一主题思想,或者说是一个主题思想在不同角度的反映.2. 提炼中心思想的方法——透过表面分析本质

考生通过对各段之间、各段与全篇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达到思想认识上的系统化,再通过整体系统的抽象和概括,就水到渠成地在脑海中归纳出了材料的中心思想.由此,考生完成了由表象向本质的过渡.每个材料的提出都有其特殊的意义,或赞成什么,或批判什么,或宣传某种思想观点,或驳斥某些观点,或介绍什么事件,或传播什么指示,或抒发什么感情„„总之,无论从哪种角度来阐述,无论什么材料都有一个中心思想.要归纳概括中心思想,必须对材料有整体的把握,掌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抓住本质,进行概括.中心思想通常有以下几种总结方式:(1)标题是主题;(2)文章开篇提示主题;(3)文章结尾提示主题;(4)关键语句提示主题;(5)通过对材料结构、内容的分析归纳的出主题.由此可见,要做好这类题目,平常要多看书读报,在增加阅读量的同时,提高阅读速度,增强阅读理解的能力.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去发现其中的考点,即

/ 15

第六篇

教育写作

关键的字、词、句、段落,在一定的语境里,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并可以自我设置问题,模拟做题,锻炼自己全面理解、综合分析的能力.第三讲 话题的分析

一、话题作文的特点

话题作文不同于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只提示写作内容指向,所写的内容与话题作文有关即可,并且题目自拟.这就给考生更大的选择空间,另一方面又锻炼了拟题能力.二、话题作文的写作技巧(一)审题

话题作文不同于命题作文的审题.命题作文不同的题目在选材、文体、立意等方面都受到限制.而话题作文在诸方面限制不大,写作范围较广,审题难度小,但要想写出出色的文章,仍需认真审题,话题作文审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审材料内涵,把握材料的基本意图

话题作文一般是由提示语、话题和要求三部分构成.所谓的“材料”主要指提示语,要求考生理解材料,把握了材料的基本意图,而且确立文章的立意范围和基本思路.2. 审话题,联想其引申义

如“春天”这个话题,我们不能仅仅想到它是四季之首的一个名词,还要打开思路,联想到春天的引申意义.比如:新教材改革之初,可谓教育之春天的到来.所以,只要深入地理解话题,广泛联想其引申意义,文章立意就能更新更巧.3. 审题要全面、看清限制和要求

话题作文是让习作者在同一个谈话中心下,陈述各自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产生的观点,或联想到的经历、体验,但并不意味着没有限制,可以信马由缰,一定要认真阅读题目限制和要求,这样才能写出切合题意的文章.(二)构思

构思是作者在下笔之前,对文章进行全面布局的思维过程.1. 构思的基本要求

(1)整体性是文章构思的基本要求之一,即主题要贯穿全文,所选材料和语言表达要符合这个主题.(2)条理性是构思的第二个基本要求,它是针对文章的线索而言的.条理性就是要求文章线索清楚,逻辑严密,内容安排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构思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打腹稿的过程,通常我们要对文章的主题、体裁、结构、材料、详略和表达方式等都要作一个比较全面的考虑,形成一条明晰的思路,写作时就按照这个思路一鼓作气写下去.2. 思维的训练

话题作文以其多角度的立意、丰富的选材、自由的写作空间给了作文写作最大的自由,但是思路狭窄,题材单一,写作雷同„„种种现象也屡屡出现,表现出思维的局限性.所以考生要有意识地对思维进行训练.思维的训练方法包括三个方面.(1)从不同的思维方向展开思路

从各个角度进行联想.联想有很多种方式,相关联想、相似联想、相对联想、因果联想,由此及彼,由正及反,由现在及过去,都可以找到不同的思维方向.(2)多层次地展开思维

联想和想象是有层次的,通常我们的联想和想象可以从以下三个层次进行: ①由物及物,或者说由具体到具体,这是联想和想象的基础层次;②由物及理,或者说具体到抽象,这是联想和想象的深化;

/ 15

第六篇

教育写作

③由理及美,这是联想和想象的最高层次,也是作文的最高层次.(3)选准切入点,立意高远

作文思路打开之后,有些思路是很大众化的,有些思路是不太符合话题作文要求的,有些思路不容易把握,这样就要在诸多的思路中,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和话题要求的思路进行写作.思路除了要切题、深刻、独特,还必须把握一个根本原则,就是在选择作文中要关注教育的道德、情感和价值.(三)立意

立意具体来说,指的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中心论点、中心思想.立意的要求有以下四个方面: 1. 立意要准确

立意一定要在话题要求的范围内,不可喧宾夺主,更不可跳开话题范围,另寻新题.对于一个话题而言,你可以正面肯定,也可以从反面加以批驳,无论怎样写,都要遵从话题范围的限制.2. 立意要积极

所谓的积极,是指作文中表达出来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健康,体现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符合时代精神,具有时代气息,要体现出对科学教育理念的追求.3. 立意要新颖

文章只有立意新颖,不落窠臼,别出心裁,才能吸引读者.4.立意要深刻

一个话题可以有很多个思维方向,同样也可以有若干个主题,而我们可以从中选择最佳的立意角度,这样才能做到深刻独特.第四讲 议论文的写作

写作是一种精神创新活动,又是一种情感表达方式.它主要是通过正确地使用语言文字达到与人交流的目的.有的人写起来洋洋洒洒,恰到好处;有的人绞尽脑汁,也只能是只言片语,词不达意.归结起来,大概是平素积累贫乏和写作技巧不够娴熟的原因.要说增加积累,也只有靠多观察、多阅读使之丰富;至于写作技巧的提高,那就只能靠分析、比较和平时的训练.我们不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一、卷面 试卷的“面目”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阅卷者打分的情绪.美观整洁的书写是文章最好的“ 外衣”,它对阅卷者评分印象的形成是起到直接的积极作用的.(一)笔划要清楚

字迹比划清楚,字体端正,就能给阅卷者留下好的印象.相反,龙飞凤舞,一路狂草,难以辨认,就算文章写得好,也难以让人欣赏.(二)字体要适中

字体过大,卷面有拥挤繁乱之感,观之不雅.字体过小,阅读起来如觉蚁行,极其费神.(三)尽量少涂改

要涂改也须规范地涂改,切记乱涂乱画,在卷面留下醒目的墨点,造成凌乱之感.二、拟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传递显要信息的重要部分.由于它位居文章结构之首,所以文章题目的优略也会直接影响阅卷者对文章的第一印象.议论文拟题的基本要求是:在准确的基础上力求醒目、舒畅.具体而言,可鲜明、形象、简洁、别致、整齐,不一而足.总之,以能激发阅卷者阅读兴趣或使之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为目的.(一)准确

准确的文题就像健康的眼睛,而健康是美感必不可少的要素,是进行审美活动的前提

/ 15

第六篇

教育写作

和基础.准确的具体要求是:没有错别字和语病;符合事理;题与文章要一致,即文题要涵盖文章的内容或与其相关,切忌题文泾渭分明,互不相干;文题须切合材料的内涵,或抓住材料的中心话题.最后一点与审题正确与否密切相关.一般说来,审题出现偏差往往在文题上有所反应.如果对材料把握不透,最好拟非论点式的题目,如“由„„想到的”、“从„„谈起”、“有感于„„”等.(二)鲜明

文题要清楚地向人透露文章的议论话题、大致内容乃至基本观点,使人一看就明白文章的论题,或者是文章赞成什么、反对什么.简而言之,鲜明就是要有透明感和清晰感.(三)形象

形象的标题最具感染力和吸引力.拟题力求形象,必须避免平、实、熟和抽象.平常或一般化的题目,太实在的题目,常见的题目以及抽象的题目,要尽量给它们披上形象的外衣,使人一见而生清新之感.(四)简洁

写文章要求“文约而事丰”,拟题亦然.要用简明的文字,传达尽可能多的信息.文题要有简洁之美,可用概括的语言勾勒出文章的缩影,使人一目了然;也可引用蕴含哲理的古诗文名句做文题.(五)别致

文题要醒目、吸引人,必须要有点别致,产生悬念效应,让人看其题就一定要读其文.文题别致,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其一,把一些不相关的概念、事物或现象组合进文题,产生错位感;其二,题目貌似不和谐,产生突兀感;其三,仿词成题;;其四,巧用谐音;其五,引用或化用流行语句等.(六)整齐

如果文题内容较多,可运用对偶或对举的手法,显示出整齐之美.三、开头

议论文的开头要讲究“短、快、靓”.短,即要简捷,最好三两句成段,引入本论.开头短,可避免冗长之赘,而且短句成段,在空间上突出其内容的重要性.快,即入题要快,最好三言两语就点名文章的基本观点或议论的话题.靓,即要精彩,最突出的效果是吸引阅卷者留下好的印象.文章开头要精彩,多用比喻、类比、排比等修辞引入论点,还可引述名言,讲述寓言故事导入话题.四、中间段

议论文的结构是否严谨,条理是否清楚,论证是否典型,关键在中间段的写作.而结构、条理、论证和论据等是议论文评分的重要细则,因此写作议论文要尽量符合这些标准.常见的论述模式是:首句为小论点或承上启下的过渡词句;中间围绕小论点,运用恰当的事实、理论论据,或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分析说理;最后结合论述内容写一两句小结的话语.其中首句和末句的写作最重要,它能直接勾勒文章的脉络,显示全文的论述思路.另外,文章的整体论证结构常用正反对比式.许多道理只要从正反两面说了,就基本上可做到论述严密.五、论据

论点是是议论文的灵魂,分论点是支撑起这个灵魂的骨架,而论据是议论文的血肉.一个人要丰满多彩,光有灵魂和骨架,没有血肉是不可想象的.同样一篇议论文只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是不能称为文章的,它还必须有典型而鲜活的论据.典型的论据是指能充分反映事物本质,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与名言.它首先要求真实, 13 / 15

第六篇

教育写作

切合题旨.其次,选用的论据要弃旧用新,要厚今薄古.选取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论据说理,使阅卷者在阅读时产生新鲜感,效果会更好.另外,最好能引述当前媒体普遍关注的事例辅助说理,加强说理的针对性、时代感,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具体说来,做到议论精彩,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一)深刻透辟

深刻透辟的议论能够抓住问题的要害,并且作出入木三分的分析.这种分析不是就事论事典型的,而是以敏锐的眼力向着事物的纵深深望,使潜藏在事物背后或内部的一切浮露与读者的面前,让人分享到透视事物深层意蕴的愉悦.(二)独辟蹊径

独辟蹊径的议论并非故作惊人之语,而是要善于从最佳的说理视角,进行入情入理的阐发.它或从正面,或从侧面,或从反面,巧妙地揭开问题的一角,让人窥见事物的全部真相,让读者获得蹊径寻幽、顿悟事理的快感.(三)精警有力

精警的议论一定不能拖泥带水,凡庸余赘;也一定不能含糊其辞,牵强附会.它的每一句话都应鲜明有力,具有思想的含量;它的每一个字也都应精警凝练,充满艺术的张力.只有这样,议论方面能耐人咀嚼,让人回味.(四)形象活泼

形象活泼的议论拒绝人云亦云的陈词滥调,讲求生动鲜活的思想展示.尽管议论当凭其强大的逻辑力量征服读者和听众,但它并不排除形象活泼.新颖活泼的议论文字可以使其文质兼美,情理并具,可以使逻辑力量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五)缜密辩证

缜密辩证的议论要求作者有辩证思维的头脑,不因突出自身的正确而强词夺理,不因强调重要而陷于偏激.缜密辩证的议论一定能够对事物作出全面的关照、客观的分析、公正的评判,一定会注意对象的不同,把握说话的分寸.六、结尾

结尾是全文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文章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尾有时比开头还重要,由于阅卷者看完结尾后即开始打分,因此,它的好坏还直接影响到阅卷者的评分心理.议论文结尾的写作,要收束全文,突出中心论点;要体现全文结构的紧凑、完整,不能草率收兵,也不能画蛇添足;语言要干脆有力、清音留响,富有启发性和鼓舞性.五、语言

语言是作文评分的重要标准.议论文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切忌空话大道理,将哲学原理和辩证法的术语一股脑搬出来,以求说理的充分、透彻,可效果适得其反.一个道理有1000种说法,要尽量选用形象生动的说法.要显形象生动之效,除了采用比喻、类比、事例等论证方法外,形象畅达乃至华美的语言必不可少.有时话语虽简明,但失之简朴,如果稍加修饰,顿觉满目光华.修饰之后,用语虽繁,但神秀意满,令人赏心悦目,毫无枯燥之感,修饰议论文的语言,注意运用比喻、排比、对偶和反复等修辞,使文章形成华美流畅感;注意运用假设句、反问句或整句,使文章增强不可辨驳之势.阅读理解过程体现了读者与书面言语材料之间双向的思想交流.读者在这一过程中要完成两个层次的任务:一是识别;二是解释.读者通过视觉,接受文字信息,弄清表层意思,这是识别.进而将所获取的信息转化为深层意思,使之尽可能接近作者想表达的思想,这是解释.在这一过程中,读者往往要充分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言语材料的语法、语义、修辞所提供的线索进行一定的分析、综合与推理.14 / 15

第六篇

教育写作

/ 15

第二篇:教育写作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历来中国古代就有许多吟咏歌颂奉献的诗句。奉献是一种精神,奉献是一种品质,奉献也是一种追求。

教师职业就是一个奉献的职业。无形中,人们赋予教师职业这样一种内在的精神涵义。我也认为:奉献是教师的职责所在。我想当我站在几尺讲台上,当我面对渴求知识的眼睛,当我滔滔不决讲解的时候,我心中有一份责任,我感到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都落在了我的身上,责任重大或任重而道远。奉献也是一份责任,正因为奉献,教师的职业才显得光辉荣耀,显得高尚伟大。即使我会寂寞,我会贫苦,我会辛劳。我无怨无悔,我毅然决然。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辛勤的园丁,是默默无闻的奉献着。可是,在这辛苦奉献的背后,在努力的付出之后,教师也很快乐,他们换来的是学生的明天。“桃李满天下”“桃李不言,下自成溪”当默默奉献换来累累硕果时,老师们笑了,笑得最灿烂最动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教师不应该放弃自己的追求,教师应该坚守心中的那一份信念。

我向往教师的职业,我向往被别人尊重,我向往与学生们一起生活的快乐

从小就有这个很理想的理想,即使在现在的的此时此刻,如果能给我一个机会,我还是愿意去做一个老师。

我喜欢我的小学老师,她们是真正地塑造灵魂的工程师,她们的教导我至今铭记于心,融会于骨。我当时想:如果有一天我有幸成为一名小学老师,我也要像我的老师那样爱学生,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言传身教,教做好人,善良的人,负责的人,聪明的人,能干的人„„

假如我做一个中学老师,也许我会放任孩子们更多,甚至会让他们去走一走弯路。即使他们真地走了弯路,我不会打压他们,而只是把他们拉回来,让他们记住这些经历,今后别再我崇拜我的大学老师,不去论他们非凡的学识,更重要的是他们递交给我们对专业的热爱,对探索的激情,为我们真正走入社会搭起不朽的桥梁。尤记教育学王教授,不谈他的博学与专业,仅仅是他对教育事业的一腔热忱就已经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每一个聆听他讲课的学生.从此这热爱植根于我们的心中——在探索中学习每一点一滴的知识,然后积累,考究,扩张,丰富,传播......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生命单纯而快乐,即使有病痛的折磨也在所不辞地屹立在讲台之上。

都说职场如战场。老师们在社会、工作中的经验对学生们来说无疑是一笔额外的财富。

我每次在办公室里看到能干的老师们内内外外协调工作解决问题都会羡慕不已。假如有一天我也能象她一样自如,我就去写一本书,送给那些尚未走出校门的孩子们,告诉他们事实比我们学到的复杂地多,但是只要认真负责,那么又会简单地多。

如果有一天有机会,我还是会选择做一名老师。

从小就有这个很理想的理想,即使在现在的的此时此刻,如果能给我一个机会,我还是愿意去做一个老师。我喜欢我的小学老师,她们是真正地塑造灵魂的工程师,她们的教导我至今铭记于心,融会于骨。

我当时想:如果有一天我有幸成为一名小学老师,我也要像我的老师那样爱学生,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言传身教,教做好人,善良的人,负责的人,聪明的人,能干的人……

假如我做一个中学老师,也许我会放任孩子们更多,甚至会让他们去走一走弯路。即使他们真地走了弯路,我不会打压他们,而只是把他们拉回来,让他们记住这些经历,今后别再吃苦。

我崇拜我的大学老师,不去论他们非凡的学识,更重要的是他们递交给我们对专业的热爱,对探索的激情,为我们真正走入社会搭起不朽的桥梁。尤记教育学王教授,不谈他的博学与专业,仅仅是他对教育事业的一腔热忱就已经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每一个聆听他讲课的学生.从此这热爱植根于我们的心中——在探索中学习每一点一滴的知识,然后积累,考究,扩张,丰富,传播......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生命单纯而快乐,即使有病痛的折磨也在所不辞地屹立在讲台之上。

都说职场如战场。老师们在社会、工作中的经验对学生们来说无疑是一笔额外的财富。我每次在办公室里看到能干的老师们内内外外协调工作解决问题都会羡慕不已。假如有一天我也能象她一样自如,我就去写一本书,送给那些尚未走出校门的孩子们,告诉他们事实比我们学到的复杂地多,但是只要认真负责,那么又会简单地多。

如果有一天有机会,我还是会选择做一名老师。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启蒙者和传播者,一向被视为“神圣”的职业。但困惑的是,教师虽受尊重,职业却不热门。“问卷调查”显示,中小学生向往教师职业的比例不到40%。这一现象客观反映了教师职业与相当部分职业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现在教师面临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随着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关注与日俱增,而待遇却仍然做不到“不低于公务员”的水平,是教师职业不能成为人们羡慕的重要原因。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正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问题,学生都有“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是父母。作为一名教师,要富有“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所以我们说教师是父母。并且,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第五,教师是朋友。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强调教师和学生要“交心”,师生之间的融洽度、亲和力要达到知心朋友一样。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教育过程中由学生带来的酸甜苦辣在每一位教师的心里都有一本说不完的故事,哪怕是学生道一声“老师好”,或者留下一个微笑,园丁们也会感到莫大的欣慰,这种甜美的感觉并不在于学生的回报,而在于教书育人本身所蕴含的无穷乐趣。正如孟子所云:“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至乐也。”这种美妙的感觉驱使着我一直眷恋教育事业。在这里,你会生出一种无名的神圣与庄严;在这里,你会有一种摆脱世俗喧闹的踏实与坦然;在这里,你会有一种自我升华的愉悦;在这里,融进的是辛劳,是陶醉;融进的是师德,是师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这是我的教育信条。教育是爱的事业,这种爱,不同于父母之爱子女。这是一种对祖国的爱,对民族未来的爱在教师身上的体现。是一种无私的爱,不求回报的爱。怎样才做到真正对学生的爱?首先要相信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其次是要理解学生,理解学生的需要:学习的需要、休息的需要、玩儿的需要、交友的需要,特别是人格尊严的需要。怎样做到理解?首先要善于倾听,倾听学生的心声,同时要把老师的心声和学生交流。教育的爱是建立在师生相互信赖的基础上的。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每个儿童天生是个好奇者,天生有创造性。教师、家长都要从小保护儿童的好奇性,逐步根据儿童的发展需要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最强的动力。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就是在学习活动中加以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就能激发他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激励为主,促进学生学习的成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常常记住乌克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一句话:“如果一个学生到十二三岁时还没有兴趣爱好,做老师的要为他担忧,担心他长大以后对任何事情漠不关心,成为一个平平庸庸的人”。因此,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本身,既要“教人”,更要“育人”,从某种意义上说,“育人”比单纯教人知识的“教人”更重要。因为对老师来讲,单纯教人知识的“教人”往往只需要讲究“教”的方法和艺术就行了,而“育人”就不同了,“育人”除了要讲究育人的方法和艺术,更要重视感情的因素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比如端正老师对学生的根本态度,在教学实践中,把对学生的严格管理寓于对学生的关爱之中,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学生的成长进步,这就需要老师用爱心去呵护,用爱心去启迪,用爱心去点亮每个学生的人生灯塔。事实上,在老师的教学实践中,大多数老师还是能够做到对学生有爱心的,他们在教学实践中,能做到以情感人,以行带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做学生思想工作过程中,真心的体贴、温馨的话语,耐心细致工作态度,就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启迪着学生的心灵,净化着学生的灵魂,开启着学生理想的心扉,成为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受到了学生的爱戴。正如温总理所评价的那样,“长期以来,我国广大教师特别是广大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的教师,在艰苦清贫的条件下恪尽职守、默默耕耘,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充分体现了陶行知先生当年倡导的“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精神。这种平凡而伟大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也如一位老师所言:长期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学生最欢迎的是充满爱心、有人情的老师。爱,是一种教育的力量和手段,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一把钥匙。老师应该以无私的爱心感化学生,以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用师爱的雨露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让师爱伴随每个学生成长。然而,也不可否认,现实生活中,确实也有少数老师就是缺乏爱心。比如那些平时对学生关心不够,动辄训斥甚至体罚打骂学生,导致师生关系紧张甚至矛盾激化的老师,再比如在汶川地震中那个不管学生、自顾自己先跑的那个“范跑跑”老师,像这些没有爱心的老师,既使他再有学问、他受课的方法再好,也达不到育人的目的。试想,一个没有爱心的老师,他怎么会去教学生有爱心呢,既使是教了,也不会有效果,相反还会让学生反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正因为如此,教育部近日刚刚公布的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

道德规范》,才把爱和责任确定为对老师最起码的要求。教育本身,既要“教人”,更要“育人”,从某种意义上说,“育人”比单纯教人知识的“教人”更重要。因为对老师来讲,单纯教人知识的“教人”往往只需要讲究“教”的方法和艺术就行了,而“育人”就不同了,“育人”除了要讲究育人的方法和艺术,更要重视感情的因素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比如端正老师对学生的根本态度,在教学实践中,把对学生的严格管理寓于对学生的关爱之中,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学生的成长进步,这就需要老师用爱心去呵护,用爱心去启迪,用爱心去点亮每个学生的人生灯塔。事实上,在老师的教学实践中,大多数老师还是能够做到对学生有爱心的,他们在教学实践中,能做到以情感人,以行带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做学生思想工作过程中,真心的体贴、温馨的话语,耐心细致工作态度,就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启迪着学生的心灵,净化着学生的灵魂,开启着学生理想的心扉,成为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受到了学生的爱戴。正如温总理所评价的那样,“长期以来,我国广大教师特别是广大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的教师,在艰苦清贫的条件下恪尽职守、默默耕耘,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充分体现了陶行知先生当年倡导的“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精神。这种平凡而伟大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也如一位老师所言:长期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学生最欢迎的是充满爱心、有人情的老师。爱,是一种教育的力量和手段,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一把钥匙。老师应该以无私的爱心感化学生,以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用师爱的雨露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让师爱伴随每个学生成长。然而,也不可否认,现实生活中,确实也有少数老师就是缺乏爱心。比如那些平时对学生关心不够,动辄训斥甚至体罚打骂学生,导致师生关系紧张甚至矛盾激化的老师,再比如在汶川地震中那个不管学生、自顾自己先跑的那个“范跑跑”老师,像这些没有爱心的老师,既使他再有学问、他受课的方法再好,也达不到育人的目的。试想,一个没有爱心的老师,他怎么会去教学生有爱心呢,既使是教了,也不会有效果,相反还会让学生反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正因为如此,教育部近日刚刚公布的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才把爱和责任确定为对老师最起码的要求。“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记住的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对待学生一定要激励、赏识、参与、期待。”赏识,其本质是爱。学会赏识,就是学会爱。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赏识教育的特点就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而抱怨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作,无限夸大,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消沉。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不断追求成功。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传统的教育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教育体制改革被提上了日程.新课程中指出教育的使命和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从小有良好的心态,学会自信,学会欣赏自己。在新课程改革面前,无论是社会、老师还是家长,都要改变观念,把表扬带给每一位学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赏识,抓住了孩子渴望被关注、被重视的心理,让孩子在“我能行”、“我是好孩子”的感觉中走向成功。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让孩子觉醒,每一个生命觉醒的力量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世界上著名的发明大王爱迪生,不是也是由赏识走向成功的吗?在学校,神父把他的喜欢问看成是故意难为老师而愤怒地把他赶出教室,知子莫如母,祖父把他的母亲叫到了学校,母亲把“不成器”的儿子领回了家,如果他的母亲当时像现在有些母亲那样把儿子训斥或暴打一顿,也许就会在黑暗之中摸黑很长一段时间,他的母亲不愧是一个赏识教育的专家,她不但没有责怪儿子的调皮捣蛋,而是悉心呵护他,在家里担负起了教育孩子的重任,当儿子在火车上由于做实验而引起了火灾被辞掉工作时,母亲还是支持儿子的实验,倾尽其财在家里办起了实验室,爱迪生的发明创造与母亲的赏识教育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母亲的赏识也就没有发明家爱迪生。可见赏识教育是助人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许多与生俱来的特质,比如相貌、气力、智商等,许多的家长和亲戚朋友总喜欢夸奖孩子聪明、漂亮,正如中国学者对教授女儿的夸奖一样,这样的表扬、赏识对孩子是极为不利的,因为孩子多是根据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发展自己的。从教授的话语中,我们感到赏识应该着眼于受表扬者个人的劳动和努力,着眼于受表扬者今后的发展,否则,就会产生错误的导向。

有的家长喜欢对孩子讲“你比某某好”、“某某不如你”,采取这种与别人比较的表扬方法,容易使孩子形成自以为是、自满、瞧不起别人等心理,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很不利的。也有的家长在孩子每做好一件事情后,都要“真乖”、“ 真好”、“真聪明”的赞扬个不停,其实这种无节制的廉价的表扬,也会使孩子滋生虚荣、自负、骄傲心理。我们的一些教师经过多年的师德教育,渐渐摒弃了“惩罚”手段,开始想方设法去发现、寻找学生的优点给予表扬,有的教师在为学生写操行评语时挖空心思、搜肠刮肚去寻找最美妙的字眼夸奖和称赞学生,而在提到学生缺点时,却总好像陪着一百个小心的样子,什么“如果„„就更好了”,什么“你要是„„老师就更喜欢你了”之类,这样的赏识纯属于走入“误区”。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鼓励,离不开老师的表扬。夸奖是一种激励,激励比批评的效果要好得多,但也不能走向极端。反思我们的工作,也会发现由于不适当的表扬留下的后遗症,比如备受家长、老师赏识的学生,往往经不起批评,心理承受能力差。这是为什么?实际上就是家长、教师滥用表扬给“宠”的!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家庭与学校应密切配合,达成一致,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彻底摒弃“棍棒底下出孝子”、“严师出高徒”的“惩罚”教育,积极地进行赏识教育,最大限度的促进孩子的成长,同时也要努力避免不恰当的“表扬”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赏识,赏识是人走向成功的最根本的途径,可以说赏识教育是培养、诱导一个学生走向理想之路的金钥匙。赏识教育,能使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赏识他的学生。

意大利著名绘画大师达?芬奇,他的成功是从画蛋开始的。而他画的第一个鸡蛋虽然说什么也不像,但他拿给他的老师看时,他的老师不是一味地否认,而是像拿到了一件稀世之宝大加赞赏,称赞他画的不错,有画画的天赋,将来定会成大器,尔后又指出了画的不足,让他认真观察鸡蛋的特点,就这样,由于达·芬奇第一次得到了老师的赞赏,在他的内心深处埋下了成功的种子,由于他不断地努力,最终成为世界上的著名绘画大师。试想,如果老师看到了达?芬奇的第一幅画时,不是赞赏,而是横加指责,那么会有后来的绘画大师吗?其实很多的天才,都是被人们扼杀在摇篮里了。赏识学生,是对学生人性的尊重。任何一个学生,哪怕他是被认为最顽劣的学生,都有其闪光点,只是人们没有发现罢了,如果每位教师都能用,而且都善于用“放大镜”去寻找学生身上的每一处哪怕十分微不足道的闪光点,当他们身上有点滴进步时,他们听到的是表扬、鼓励的赞扬声,而不是满耳充斥的抱怨、责骂声,那么就会发自内心地感到“我能行”,他们的学习潜能就会如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赏识教育在课堂内缕缕出现,但也有一些“奖过其实”,赞美泛滥的现象,这样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我们知道,赏识教育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提倡激励性评价,但并不是无原则地赞美,赞美要讲原则,要有方法。总之,我们只要辨证地看待赏识教育,科学地运用赏识教育,用自己的爱心和信心去浇灌灿烂的希望之花,那么,每一个学生定会走向成功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有人说,人应该懂得仰望星空,否则便会目光短浅;有人说,人必须要脚踏实地,否则就一无所成。而我认为,我们既不能忘记仰望星空,也不能忘记脚踏实地,否则我们要么缺少梦想,要么缺少把梦想付诸实践的力量。温总理曾说过:一个民族只有多一些仰望星空的人才会有未来„„的确,我们需要懂得仰望星空,像梭罗那样,把对俗世名利的追逐化为对星空的幻想,当其他人为了锱铢之利斤斤计较,习惯于用数字衡量人生的价值,梭罗却在广阔的自然中找到了方向,在浩瀚的星空里找到了最纯真的梦想。试想,若我们不懂得仰望星空的真谛,又如何能超越世俗的羁绊寻到那一个最真最美的理想?在钱钟书先生去世后不久,曾有人撰文纪念他 “寂静”、“勤于钻研”的一生,的确,钱钟书先生可谓是脚踏实地的典范,终生专注于学术研究,从不以口舌争名求利,从不为交游虚掷光阴,览古籍,做学问,写专著,他的一生都致力于将他对于学问的苛求付诸实践,刻苦、勤奋,造就了这个学贯中西的大学者。试想,若没有脚踏实地的孜孜以求,钱钟书先生又如何能成为玩转中西文化的大师?我们可以羡慕梭罗仰望星空的自由自在,亦可以钦佩钱钟书脚踏实地的刻苦求实,可是,请不要忘记,没有哪一个伟人是仅靠仰望星空或脚踏实地就能获得这样世人敬仰的成就的。若在仰望星空之后,梭罗没有亲自动手在远离都市的地方开辟一片天地,缺乏用一生去固守一个纯净平和的梦想的决心,更无法脚踏实地将梦想变为现实,如何能有《瓦尔登湖》这样经久不衰的心灵启迪,如何能成就这一段精神世界的不朽传奇?若在脚踏实地之前,钱钟书先生不懂得仰望人类历史浩瀚星空,未曾确立那样高远的志向,又如何能成就《管锥篇》折服世界的旁征博引,如何能写出《写在人生边上》那些睿智无伦的人生哲思?因此,仰望星空是我们捕捉梦想的开始,脚踏实地则是我们让梦想成真的途径。我们需要用一颗孩童般的心灵去找寻梦的光芒,更需要用成熟和坚忍完成我们实现梦想的征程。仰望星空,超越现实的束缚找寻梦想。脚踏实地,用自己的双手使梦想照进现实。既然目标在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向着天际最亮的星座,出发,一步一步,才能摘取梦想。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有人说,人应该懂得仰望星空,否则便会目光短浅;有人说,人必须要脚踏实地,否则就一无所成。而我认为,我们既不能忘记仰望星空,也不能忘记脚踏实地,否则我们要么缺少梦想,要么缺少把梦想付诸实践的力量。温总理曾说过:一个民族只有多一些仰望星空的人才会有未来„„的确,我们需要懂得仰望星空,像梭罗那样,把对俗世名利的追逐化为对星空的幻想,当其他人为了锱铢之利斤斤计较,习惯于用数字衡量人生的价值,梭罗却在广阔的自然中找到了方向,在浩瀚的星空里找到了最纯真的梦想。试想,若我们不懂得仰望星空的真谛,又如何能超越世俗的羁绊寻到那一个最真最美的理想?在钱钟书先生去世后不久,曾有人撰文纪念他 “寂静”、“勤于钻研”的一生,的确,钱钟书先生可谓是脚踏实地的典范,终生专注于学术研究,从不以口舌争名求利,从不为交游虚掷光阴,览古籍,做学问,写专著,他的一生都致力于将他对于学问的苛求付诸实践,刻苦、勤奋,造就了这个学贯中西的大学者。试想,若没有脚踏实地的孜孜以求,钱钟书先生又如何能成为玩转中西文化的大师?我们可以羡慕梭罗仰望星空的自由自在,亦可以钦佩钱钟书脚踏实地的刻苦求实,可是,请不要忘记,没有哪一个伟人是仅靠仰望星空或脚踏实地就能获得这样世人敬仰的成就的。若在仰望星空之后,梭罗没有亲自动手在远离都市的地方开辟一片天地,缺乏用一生去固守一个纯净平和的梦想的决心,更无法脚踏实地将梦想变为现实,如何能有《瓦尔登湖》这样经久不衰的心灵启迪,如何能成就这一段精神世界的不朽传奇?若在脚踏实地之前,钱钟书先生不懂得仰望人类历史浩瀚星空,未曾确立那样高远的志向,又如何能成就《管锥篇》折服世界的旁征博引,如何能写出《写在人生边上》那些睿智无伦的人生哲思?因此,仰望星空是我们捕捉梦想的开始,脚踏实地则是我们让梦想成真的途径。我们需要用一颗孩童般的心灵去找寻梦的光芒,更需要用成熟和坚忍完成我们实现梦想的征程。仰望星空,超越现实的束缚找寻梦想。脚踏实地,用自己的双手使梦想照进现实。既然目标在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向着天际最亮的星座,出发,一步一步,才能摘取梦想。为什么学生见了老师要绕道而行,让高尚的师生情变质?沟通是人与人的交流,是心与心的对话。只要你肯伸出你的双手,敞开你的心扉,让别人去拥抱你的热情,那么也许只要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就足以让人感到有一颗赤诚的心了。

蹲下身来和孩子们说话,就是从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年龄特点,去理解包容你不能接受的事情,同时作恰当的引导和处理,而不是让孩子们处在被“控制”的悲哀中。蹲下来与孩子说话,体现了教师对孩子的尊重;体现了教师对孩子的事情或问题采取既认真又亲切的态度,使孩子和教师更亲近。因为用爱的细节不仅能感染孩子,更能教育孩子。

二.平等礼貌对待学生。学生向老师问好,一些老师却习以为常,常常像没看见一样,不做任何表示。有的老师对差生的问好,甚至抱以冷眼,嗤之以鼻。一些学生在校外见到老师却远远地躲着走,和在学校的表现判若两人。课堂上听着学生们亲切的问候:“老师,您好!”,有些老师却不在乎地说:“坐下!”连一个“请”字都没有,这大大地影响了孩子原本高兴的心情。„„

一些教师认为学生向自己问好是应该的,而自己的微笑是对学生的恩赐。其实,有这种想法本身就是自私的!因为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我们的微笑应该面向所有学生;我们应该向对待自己孩子一样爱他们,因为每个孩子看到你的笑脸心里都会很舒服。特别是那些平时表现不好、成绩一般或性格内向的孩子,当他们有礼貌地向您问好时,是多么希望得到您的微笑,那将是对他最大的肯定与认可,所以我们应该以礼貌的回应来感染学生,以美丽的微笑来认可学生,以鼓励的语言来赞扬学生,让他们从小就在自己的心灵上镌刻下礼貌的种子。学生迫于威严,往往在校外见到老师就避而远之,逃避打招呼或问好。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主动与之交流,沟通心灵间的隔阂。要知道,我们只有关爱学生,给学生人文关怀,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与尊敬。

第三篇:教育写作

教育 写 作

1、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中有牛顿,在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请根据你对这句话得理解,写一篇作文。要求:自选角度,题目自拟,题材不限,不得少于800字。

写作思路:首先,立论。提出自己的观点,每个孩子都会犯错,对待学生的过失、错误,教师应耐心、宽容。

其次,论证自己的观点。从实际教学中或者中外历史上举例说明,如爱因斯坦的第三个小板凳。从理论上提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每个孩子有具有多种智慧,教师要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特性,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

最后,提出解决办法。教师只有在宽容、尊重、赏识、接纳、平等的基础上,唤醒和激发起学生的自主性,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学生才能抛弃胆怯和害羞,自信、自尊、自强地健康成长。

2、无论在怎样的时代,和学生真诚沟通都不是件简单的事。特别是现在的学生,虽然见识广,多有自己的主见,但是他们并不轻易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使说出自己的看法,往往也很尖锐。许多老师都说越来越难和学生沟通了。

请以“沟通”为主体作文。要求:观点正确,语言通顺;文体不限,不得少于600字。

写作思路:首先,时代在变化,师生间的沟通也在发生变化。把教师当朋友是当前的一大趋势,这样可以彼此敞开心扉,更有利于师生沟通。其次,考生要从沟通的重要性角度论述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构策略。最后,考生将论据引向良好的师生关系这一隐性话题,从而说明沟通的必要性作用。

3、材料:一个孩子的母亲,因孩子把她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成新鲜玩具给摆弄坏了,就狠狠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不料,这位老师却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这个母亲不解其意,老师给她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就有动手的机会。”

“那我该怎么办?”这位母亲听力老师的话,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不迭。“补救方法是有的,”老师接着说,“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钟表铺,让孩子站在一旁看修表匠如何修理。这样,钟表铺就成了课堂,修表匠就成了先生,你的孩子就成了学生,修表费就成了学费,你孩子的好奇心也得到了满足。说不定,他还可以自己学会修理呢!”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作文。要求:自选角度,题目自拟,题材不限,不少于800字。

写作思路:首先,立论。创造性是形成创造力的源泉。任何科学的探讨与创造发明都离不开这种思维。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关

系到他们今后创造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其次,论证自己的观点。从理论上提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每个孩子都具有多种智慧,给学生创造一个能支持或容忍标新立异者或偏离常规思维的环境,创造较为宽松的学习心理环境。

最后,对教师提出期望。要做一个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发挥的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教学中的有利因素,创设条件,设置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第四篇:教育写作

第一篇

活到老学到老

活到老,学到老”,是我国的一句古训。

古人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没有止境地学习,是每一个向上者必要的。人要想不断地进步,就得活到老学到老。在学习上不能有厌足之心。

在我们身边就有一个很好的例子。一位年过古稀的退休老师,她从事教育事业30多年,在工作岗位上一直兢兢业业,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现在虽然退休了,但她仍然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现在每个星期都有去老人大学学习绘画等。她热爱中国文化知识,她的文化造诣受到北京国画评委的肯定,曾荣获全国国画金奖,书画金奖;诗词方面获得和谐中国丛书编委会的肯定,她写的七言律诗和绝句被编入《和谐中国。诗词卷》;她也非常关心国家的时事,曾向上海世博会投稿和广州亚运会投吉祥物的绘画等等。她就是卢瑞珍老师,一位和蔼而又慈祥的人,她的丈夫和儿子都曾是我们学院的教师,为我们学院作出很大贡献。

一进入老师的家里,就会令人感到一股浓浓的书香气息,一幅幅国画映入眼帘。老师还收藏了很多有名的国画,如《清明上河图》。

卢老师富有哲理的话语令我们深思:“人的能力就像电池一样,会随着时间和使用而逐渐流失。因此,人们的知识需要不断“加油”、“充电”。当今时代,世界在飞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人们要适应变化的世界,就必须努力做到活到老、学到老,要有终身学习的态度。”

没错,人就应该活到老学到老,否则就会被这个物欲横流而又飞速发展的社会淘汰。终身学习这方面,鲁迅先生是榜样,先生在临死前一个小时还在写文章呢!还有华人首富李嘉诚,他每天晚上看书学习,这个好习惯已坚持了几十年。比尔·盖茨就讲过一句话:在21世纪,人们比的不是学习,而是学习的速度。在现今的企业环境里,没有打不破的铁饭碗。你的工作在今天可能不可或缺,可是这并不意味着明天这个职位仍然有存在的必要,所以我们必须用不断学习来防患于未然。

世间有“知足者常乐”一说。而且,大多数人都承认,知足常乐是一种美德。的确,这是一种美德。但是,一切事物都有其存在的环境,知足常乐的道理也是如此。在物质生活上,知足者常乐。如果不知足,就永远不会有幸福。而在事业上,在学习上,总是知足就会裹足不前。所以,在学习上,要知道精进才行。未来社会的竞争,必将会从今天的人才竞争转向学习能力的竞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全新理念,并做到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真正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

第二篇

良好师生关系

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离不开人才,人才的培养在于教育,而教育的成效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又取决于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基础。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育,由于表现欲与情绪控制力的水平发展不平衡,往往会出现迷惘、困惑、冲动……这就是心理学上所称的“心理断奶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至关重要。那么,我们应以怎样的途径和方法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第一,要“塑造”好教师的形象。教师在学生中的形象如何与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有直接关系的,如果教师总是摆出一副“师者”的架子,不愿与学生接触、交流。甚至认为与学生打成一片不成体统。长此以往,产生了隔膜,便会引起学生心理上的抵触与反感。其实,要塑造好教师形象,维护师之尊严、威信,只有从课堂教学、课外相处中自然而然地流露,以教师自身的学识、才华和人格精神去征服学生,才能让学生从心里接受。在学生心目中有一个较好的形象是建立起良好师生关系的首要条件。

第二,教育要务实避空。如果我们教育者对某些现实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予以回避,或者隐瞒某些事实的真相,学生就会怀疑,继而就不相信老师讲的道理。或者教师张口、闭口大道理,致使学生对一些问题感到渺茫,觉得老师说话空洞,不切合实际,从而使教育起不到相应的作用,学生慢慢地疏远了教师,师生关系就会起变化。我们应该针对学生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举行一些专题活动,如组织他们参观访问,调查研究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这样既符合学生的个性,又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同时还能不断改进师生关系,收到我们所期望的效果。

第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成绩。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改进教学方法,讲求教学艺术,提高教学质量,又是建立和维持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

学生在学校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学习,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倘若教不得法,学生听不懂,学不会,知识、技能差,成绩低下,教师不满意,家长难接受。学生处于两面受压,精神负担大,就会严重地挫伤他们的自尊心,打击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对教师教育教学产生抵触,从而恶化了师生关系。为此,我们应扎扎实实地做好教学工作,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改进教法,讲求教学艺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教师应该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形成一种“向心力”将学生吸引住,才能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

此外,师生间还可以多开展一些文体活动。它可以使师生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缩短距离,从而改进关系。

总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每一位教师都应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努力。

第三篇

师爱的智慧

谈及教师工作,人们普遍认为“师爱”是关键,认为“爱”学生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前提,“爱”要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关于“师爱”的话题很多,经典论述也很多,人们不厌其烦地谈论着“爱”,“爱”成了教师工作中的永恒主题。

其实,对于教师而言,爱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教师只有以责任为支点,通过爱的杠杆将信息传递给学生,去撬动学生进步的车轮,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才是目的。而杠杆的撬动是需要智慧的,师爱的智慧在于如何去爱,如何把握爱。爱生如人

把学生当人看,而不是“盛装知识的容器”。学生就是他自己,有自身独特的生命内涵和成长过程,是一个值得敬畏的独特生命个体。

作为“园丁”的教师,应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差异,“因材施教”,并以爱为杠杆,把人类社会生活、交往的基本规范传递给学生,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和融入社会生活,“学会做人”!爱生如生

学生是未成年人,教育不要“凌节而施”,不要“埋怨学生的无知”,更不要抱怨“学生的犯错”。因为“未完成性”和“不确定性”是未成年人最大的特质。

作为“先知先觉”的教师,应视学生的“无知”为自然,正确理解“犯错也是学生成长的一种方式”,以爱为杠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尤其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会学习”!

爱生如子

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于是乎我们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自立和自理能力。“生存”是普天之下所有父母对孩子的第一企望,每一位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他们首先关心的决不是孩子的学习,而是健康。因此,我们决不要以“学习”为借口去伤害孩子的“健康”,要以爱为杠杆,严慈相济,精心呵护,把生活的技能和常识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学会生存”。

爱生如友

把学生当朋友,就不要处处时时“师道尊严”,不要“规训”学生,更不要“命令”。

我们需要秉持教育就是“合作”的理念,教师承载“伙伴”的功能。教师要以爱为杠杆,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相互帮助、相互体谅、相互支持的合作精神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学会共处”。爱生如己

把他人当自己,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把学生当自己,我们就会理解学生的“自利性”,尊重成长中的个人意愿与主观能动性。作为“重要他人”的教师,要爱岗敬业,以身示范,把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学会做事”!

大爱无言,却深沉凝重,它要用责任和精神作依托;大爱无声,却馨香远播,它需用汗水与泪水来浇灌;大爱无形,却有迹可循,它要用理论与实践作支撑。智慧的师爱永远是教育广深的根基,有了这样的根基,攀登起来才会身轻步健,才会凌绝顶而览众山。

第四篇

甩开莫名的“威信”,努力贴近学生

教师的“威信”固然重要,但那一切必须用对学生严厉的做法来实现吗?一种稳定的“威信”应该建立在和学生平等的交际层面上。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树立威信:

首先,保持冷静,平和心态,排除一切外在干扰因素。有时教师在遇到学生犯错误时,显出急躁情绪,表现为缺乏细心、耐心和信心。轻则讥讽谩骂,重则罚站罚跑,甚至施以拳脚。殊不知,这样不仅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伤害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感情,师生之间的距离就此拉开。因而,教师应平和心态,排除杂念,一切以学生为先,以工作为重,保持冷静,继续保持教育者的崇高风范。

其次,宽容大度。宽容大度是一种长者风范、智者修养。当你怒气冲天时,切记“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或者将心比心多想想自己读书时是否也曾如此。当学生犯错误时,只要教师正确引导,在允许的情况下多给予谅解,学生会把教师不仅当作“指挥者和管理者”,也会把我们当作好朋友的,那贴近学生之内心世界就不是纸上谈兵了。

再次,深入调查,多与学生交流,听取学生心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待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切忌主观臆断、处事武断。应深入调查,查明缘由,再对症下药。同时,教师应充分“挤”出时间,多与学生交流,听取学生心声,知道学生最近到底在想什么,这样就可以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有一个正确的判断,也可以对学生可能出现的现象有一个诸葛般的预判。

最后,自我检讨。学生犯错误,做教师的对其大发雷霆或怒斥一通并不能使学生诚恳地接受,有时还会把事情弄僵。在发脾气前,不妨检讨一下自己,或许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遇事若能自我检讨,“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于拉近师生关系是大有裨益的。

人非草木,孰能无过?何况我们面对的是些天真无邪的学生呢?因此,我们在日常教育和管理中,应把他们看成幼苗,怀着“孺子可教”的信念教诲他,用“慈母”般的爱心感化他,甩开教师莫名的“威信”,树立正确而稳定的威信。

第五篇

走向和谐奋进的前曲——理解学生

教育是一门艺术,因为人是最神秘最复杂的生物。面对一群有思想有感情的学生,如何赢得他们的信任与尊重,如何将德育教育的目标转化为他们的内在素质呢? 我认为,首先一条就是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

在传统的“师道尊严”理念的影响下,人们常常有这样的观点:学生就应该服从老师,被老师批评是理所当然的事。然而,这种观点早已被时代所摒弃,学生,尤其是处于生长叛逆期的中学生,他们追求个性发展,个体意识明显加强,更追求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平等交往。因此,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尤其是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一定要有换位思考的意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理解就是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必须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分析、处理问题的原则。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待人,中学生的人格尤为重要。

由于受遗传因素、家庭条件、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学生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平时的学校生活中,教师就应注意观察学生的个体差异,应对每个学生都有全面的细致的了解。而要了解学生光靠观察还远远不够,要利用各种机会和学生沟通,沟通多了,就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动表现,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纠正其不良行为。而事实证明,要想让学生接受老 师的观点,批评说教的效果远及不上和学生谈话的效果明显。老师应首先把自己摆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要让学生真正的从心底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

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并不是放任自流,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有时还要作恰如其分的批评。作为一个班主任、一个老师即使学生犯了错误,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学生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一味的训斥,只能促成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更不能用挖苦、讽刺伤学生的心。批评学生要慎用批评用语,要讲究语言艺术,要处处顾及学生的自尊,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信任感,愿意与你作心灵的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思想深处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切实有效地发挥批评的作用。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就会使师生关系愉快。老师要从爱心出发,爱心出发即是进行教育的前提,班主任要关心爱护班级的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教育,是真心的爱护,是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健康成长,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成材。老师有爱心,能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学生才能更加尊敬,爱戴老师,师生的感情才能更加融洽,充分发挥情感教育作用。

第六篇

浅议何谓“严中有爱,爱中要严

读完一段材料,我想到了“严中有爱,爱中要严”。在教学中,究竟怎样才能叫做“严中有爱,爱中要严”呢?怎样的严厉才能扭转学生的劣习呢?谈到这就不能不提及“惩罚”这个概念。我认为“惩罚”也是一门学问。是教师的必修课。但多数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理解“惩罚”的真正含义。

那么,怎样惩罚,才能体现教育的真谛呢?从一次次的教育实践中,我悟到: 首先,不论教师想要采取何种方式惩罚学生,都需要以爱和尊重为前提。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个好老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表现对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时,也要时刻记住:不能让儿童‘成为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 其次,正视学生存在的错误。教师必须真正意义地理解学生是一个不断成长的个体,人非圣贤,岂能无过?

对于学习生活中,教师必须允许学生存在错误。其一,教室,是因为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的,甚至是从错误开始的。其二,教室,是因为学生们还不成熟容易出错,出错是正常的,不出错是不正常的。其三,教室,说到底是对人的价值和精神生活的关怀和尊重,并且是一种超然。出错了,课程才能生成。就是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课堂才是最活的,教学才是最美的,学生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的。

对于纠正学生不良行为,则应以说服教育为主,恰当惩罚为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学生自觉改正错误。即使在实施惩罚时,也应先讲清道理,告诉学生他的错在哪儿,为什么要对他们进行惩罚,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比单纯的惩罚效果要好 第三,惩罚要选择时机,点到为止。注意帮助学生树立自尊与自信。

惩罚不能当成家常便饭。一定要选择好合适的时机。真正能起到促进学生内化正行的目的,才是惩罚的真谛。惩罚的同时我们更需要做的是树立学生的自尊及自信。如果脱离了这一宗旨,我们的惩罚效果就犹如海市蜃楼,转瞬即逝。

综上所述,教师在自我行为调控得当的基础上,取得学生的信赖与尊重,然后,将“严”与“爱”有机地融为一体,就一定能形成有效的教育,收获养成教育的硕果。“严中有爱,爱中要严”需要我们用心来体味,来实践!

第七篇

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观察

“人非生而知之”,观察又是人们获得感性认识的基本途径,只有观察世界,才能认识世界,观察越细致,认识越深刻;观察越全面,认识越完整。培养学生观察力,要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走向大自然,调动各种感官,全心去观察;还要引导学生抓住特点,有目的、有层次、有条理地进行观察,使学生能透过表面的观察,分析事物的本质,将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思索。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习,在观察中想象,在观察中质疑,在观察中解惑,从而增强解决问题和获取新知的能力。学会体验

一位教育家说过:“学习的一个活动,最好的办法就是体验——金钱买不到的财富。”

创设体验性学习,给学生反思的时间,让学生在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自主生成独特的感悟体验。因为体验与创造不仅是学习的途径和方法,而且也是学习的根本和目的。教师要树立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创新的教育理念,把课上到孩子的心坎上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思维

二十一世纪对于人才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创新,而创新必须运用创造性思维。因而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加强直觉思维训练,使思维突破常规,跳跃式地敏捷感知和理解,对众多信息重新组合加工,进行创新思维的有效训练。

万代师表孔子早有言在先:“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思与学不可分割、相互依存的关系,因而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必须得会思维。可以断言:会学习的人一定是会思维的人,会思维的人必定是会学习的人。学会发现

发现是学习的基础,也是创新的基础。一位哲人曾说:“学习的快乐是发现。”波利亚也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执教者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尝试发现,学会发现问题、发现猜想、发现真理、发现自己。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观察、注重体验、训练思维、促进发现是不可分割的目标体系,它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而同一教学活动,又能促使以上几个目标获得不同程度的实现。

给学生一双“慧眼”,让他们具有一颗善感的心灵和一份敏锐的思维,对知识的发现永远保持着激情;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习,在体验中感受,在思考中成长,在发现中进步。

第八篇

教师的使命

关于教师形象的界定很多,有人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也有人说教师是春蚕;还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有人说教师的蜡烛。

教师究竟是什么?其实,教师就是教师。教师与学生是一对互相依赖的生命,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伙伴。

教师每一天在神圣与平凡中行走,为未来和现在而工作。教师首先是一个人,他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油盐酱醋,而后他必须作好一个人,争取做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记住并学习的人。那么,究竟怎么样才能切实做到呢? 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是知识的源泉,是活的教科书。教师的主要任务也就是对人类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知识财富加以选择和概括,然后毫不保留得传授给求学者。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任务。教书,是指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育人,是相对学生进行思想品格的教育。怎样能够做好育人工作呢?作为教师,应该充分了解、认识教师职业,从而进一步提升至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只有爱岗敬业,才可有育人而言

规范行为,以实际行动服人。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关爱每位学生——倾听就是爱。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师爱也是师魂。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赢 得学生的尊敬,从而建立起“尊师爱生”的融洽关系。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第九篇

沟通赢得一切

路之所以难走,是因为你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

——题记

世间的路非常之多,有上天的天路,有地上的道路,还有地下的“黄泉路”……但最难走的还数通向人的心灵的“心路”。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发现,我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似乎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那吃完饭后的一声声撼动心灵的关门声。为什么我和父母之间会变成这样呢?我自己都搞不明白,难道这就是我在政治课上所学的知识——“代沟”吗?

一天,我放学回家,就听到爸妈的唠叨声:“你这孩子,怎么读书就不努力,你看隔壁的孩子,读书多么用功,你呀……”我听到这些话,气不打一处来,跟爸妈吵了一架,独自关上房门,躲在里面哭。爸爸妈妈呀,你们怎么会知道我的想法呢,你们一点也不了解我。在家里,总拿隔壁的小孩跟我比,你们想过我的感受吗?

天逐渐暗下来,小鸟也回到了自家窝里,照顾着他们自己的的小孩。我多么羡慕小鸟们,有妈妈的疼爱,可我呢?我多么盼望有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

到了吃晚饭的时候,爸爸说:“孩子,你坐下吧!我想我们应当和你沟通一下思想。”刚开始我也觉得奇怪,要是以前他们非骂我不可,现在却不是那样。妈妈接过话说:“你平时学习不够努力,一放学就看电视,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爸爸也说:“你要努力学习,不能整天跟你的朋友一起玩,你那些朋友的成绩不理想,要交朋友要叫利友不能交损友。”我听了这些话,很伤心。便说:“你们知道吗?我并不是你们所说的那样,我也知道读书的重要性,可你们给我一点自由的空间吗?你们总认为我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成天掉着眼泪。有时我抬头看着窗外树枝上的鸟儿,我多么希望自己也是它们之中的一员,自由自在地生活着。长大了,在空中飞翔。有美丽的蓝天白云陪伴,不受任何人的约束,底下还有大家羡慕的眼光。爸妈,你们总说我学习不攒劲,你们考虑我的感受吗?每次听到这样的话,我都会一个人关上房门偷偷地哭,或偷偷的流泪。我也在努力,只是你们没发现而已。我在伤心、担忧,只不过没有表现出来,不想让你们知道。也许我离你们所说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我会努力读书的会成为你们心目中的乖孩子。”“孩子,你有这个决心,我们也很高兴,之前是我们错怪了你,你能原谅我们之前的过错吗?”“妈妈,别这样,我知道你也是为我好,谁没有过错呢?”

从此,我和父母之间的“代沟”填平了,感情变好了,懂得沟通了,不在有僵持的局面了。沟通的感觉真好,你会发现身边的花变红了,草变绿了。小河的水也变欢快了。

沟通,真的比什么都重要。

第十篇

道德是否可教

道德是否可教?很多人的答案是不同的。如果说道德是可教的,那又如何教授?如何评价道德的教的效果?如果不可教,道德是否能从各种人的自觉的行为与先验的意识中自主习的呢?德育是否可教,本文借以心理学视角,浅谈德育可教的问题。

苏格拉底讲,道德即知识。苏格拉底引入了一个概念“善”,认为美德是一种“善”。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认为“美德即知识”就是对的。也就是说,美德是一种善的知识,人为善事,与自然社会为善。美德是有感情色彩的。西方还把道德引申为‘自留地’既是尊重每个人的底线——个人空间,生存条件,尊严等。中国的传统思想,则以‘道’、‘德’来解释德的意义—— 万物皆有道主宰,道是一种万物运行发展的规律,是包括万类万物和人的,而德即是一种人自身发展与处理‘此在’的人生一切事物的方法论,即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在不违自然发展与社会规律的前提下,发展自己的事业——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以德为本体,讲求明德,自身道德之实践,亦是自身外在能力的修炼。简而言之,道德与实践是相统一的。

良好的道德不是自发形成的,是在各种复杂的社会社会关系中形成的。许多社会因素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道德培育,就是力求在各种关系中,进行调节选择,创造出更好的环境使学生各方面发展。下面介绍一下教育心理学中主要用于道德培育的方法。

一、条件反应法:条件反应发的理论依据是利用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借助经典条件反射在教学中,可以把所谓“尊敬师长”,“尊重他人”等类似的道德方法与教师的赞许与同伴的羡慕崇拜,或者是其他精神奖励联系起来。反之也可形成对“损人利己”的行为的一种消极的态度,以影响学生。洛克在教育漫画中不是一次的描写到关于这种方法的效用,尤其是当精神奖励是以自尊或得到表扬与赞许时,对孩子的效果是很大的。在操作性条件反射方面,教师通常采取的是对学生行为进行强化与惩罚。当学生有某种积极的道德行为时,给予各种强化奖励以增加这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反之则运用惩罚,降低消极行为的发生概率。但有一些地方需要注意。首先,惩罚尽量少进行,尤其是关于一些更多的并不是由于孩子恶劣的想法而导致的严重后果的错误。比如仅仅以此因为上课没向老师问好而遭到体罚。就算是必须运用棍棒惩罚,也必须湿度适量,否则惩罚将变成孩子仇恨社会的种子。就像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里的那些学生那样。其次,惩罚时应注意手段,棍棒是的体罚只是在极端不得以的时候——涉及到诚实问题,或极其恶劣道德扭曲问题。其他惩罚也可以像刚才强化的方式一样,运用丢面子,得到重要的人(偶像)的消极评价等方式,但要根据学生的情况,不能过分伤及自尊。另外在运用奖励强化手段时,给予学生多次但并不引起迅速满足为原则,且不必也最好不要太多物资奖励;注意把握奖励的间隔,对于期望的良好行为,最好立即给于奖励。

二、习惯养成法:到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指稳定的、经常在一定情景下自然而然出现的道德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能加强道德行为的自觉性、概括性和稳定性,这是由不经常的道德行为转化为稳定的道德行为的重要一步。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生活教育过程中经常反复练习和实践逐步形成的。道德行为

习惯在新的情境中会发生迁移作用,能自动的按照已经习惯化的行为方式行动,从而使道德达到更高的境界。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要注意以下几点:

1、使学生了解有关行为的社会意义,产生自愿练习的愿望;

2、创设重复良好行为的情景,避免重复不良行为的机会;

3、提供良好的榜样,让学生进行模仿;

4、组织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并及时给予强化和反馈;最后注意矫正不良习惯。

道德是一种社会规范。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规范的学习的特点同样适用于道德。规范是可以学习的,是必须要教的,也是可以教的。所以道德在这个层面上讲也是可以学习,更是需要教的。附加范文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

人不是一件东西,他是一个置身于不断发展过程的生命体。在生命的每一刻,他都在成为却永远尚未成为他能够成为的那个人。

人的成长历程中,学习成绩就象一只绩优股一样一路飚升的毕竟只是少数,还有很多人像华罗庚、巴尔扎克等一样,在很小的时候并没有表现出自己的天赋。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实际上这是一种静态看人的观念。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不可能从一个人小时候的表现就能预测其在事业中的成就。要真是那样的话,教师就不是一个教师,而成为一个预言家了。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能以静态、更不能以眼前学生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学生处在成长的过程中,可塑性强,潜力大,我坚信对学生来说“发展才是硬道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首先意味着应该以一种动态的眼光关注学生。中国有句古话“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确切的反映了这样一种动态的眼光。发展意味着变化。儿童作为一个发展的个体,其变化是永恒的。儿童潜在的能力是无限的,正如有人所说,学生的潜能是气体,你给其多大空间,他就有多大的体积。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还意味着应该以一种独特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个性。现代儿童身心发展理论告诉我们:在儿童身心发展具有共同特征的前提下,个体与整体相比较,每一个具体儿童的身心发展在表现形式、内容和水平方面,都可能会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其原因是。每一个具体儿童在某个阶段的智力水平、认知水平、生活环境、兴趣爱好等方面各不同。教师不能用机械的、凝固的、静止的眼光看待学生,而应当尊重的个别差异,促进健康发展。因此,了解和关心学生的个别差异,善于捕捉和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灵性,并加以培植,培养其自信心,促使他们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展示与完善。这是发展的应有之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是新一轮课改中的一个基本理念,是形成科学的学生观和评价观的基础。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就是要把我们的学生看做是有血有

肉、有丰富思想、有丰富情感、有丰富个性的活生生的人,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学生的个性的张扬与完善提供宽松的环境。

时光流逝,昨日少年慢慢长大,这是生命自然的轨迹。耳濡目染,蒙昧心灵闪耀理性光华,这是人性发展的证明。老师们,相信自己的学生,相信他们一定会有所成吧!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即使不能成为“老虎”,就让他们成为一只优秀的“兔子”吧!

第五篇:教育写作

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健康的成长,是我们做教师的责任。老师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同学身上的优缺点,不能厚此薄彼。特别是对于后进生,如果不能平等对待,这无形中会给他们造成一种心理上的阴影,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我记得我班曾发生过这样的事:有一个差生在教室里不小心踩了另一个学生的脚(优秀生),并且也对他说了声“对不起”,但这个优秀生却骂了这个差生:“小笨蛋什么都不会。”听了这话,差生哭了。其他学生立即跑到办公室告诉了我。我听后让两位学生来到办公室。我把事情来龙去脉了解清楚以后,就对那位优秀生说:“你骂人可不对,他踩了你一脚,已经向你道歉了,为什么还要骂他呢?你学习成绩优秀,应该多帮助他们,在品质上也要表现出色,可不能因为成绩好,老师就会处处向着你,老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也包括你和他。所以,这件事你必须向他道歉,承认自己的错误,要做到有错就改,就是好孩子,你觉得老师说的对吗?先自己想一想。过了一会儿,优秀生

向那差生道了歉,并握手言和。同时,我也对那位差生说:“这件事你做的对,老师 会在班上对你进行表扬。”听到这话,他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这一切,我看在了眼里,马上又对他说:“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如果你上课能认真听讲,作业按时完成,不懂的问老老师、问同学,老师相信你相信你一定可以把成绩赶上来,你有信心吗?”他马上回答:“有”。通过这件事以后,那位不被老师、家长、同学看好的差生,竟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上课爱举手发言,作业认真完成,学习成绩有了进步。面对学生的进步,我在思考:“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当老师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时,应当要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一个班级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学习成绩好或最让你头疼的学生,而那些平时默默无闻、不爱说话、考试成绩一般或者后进生总是最容易被老师所忽视的,所以教师要给每一位同学表现的机会,更不能淡忘了这部分的学生,要平等地关注他们的发展。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是老师而高高在上,用“师道尊严”阻碍了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信其师,则听其道”,平等地对待学生,学生也能把你当做朋友和你谈心,就能做一名幸福的老师。

教学相长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赏中,他便学会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谴责; 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他便学会好斗;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便学会忧心忡忡;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学会相信自己周围的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互相帮助中,他便学会关心他人;如果孩子生活在亲情、友谊中,他便会觉得他生活在一个美好的世界。每个学生的心中都有一个积极、乐观、进取、勤奋、坚强、勇敢、好学、豁达、善良、聪明的自我,不是孩子消极悲观自卑,而是外界压抑的结果。

多给学生说“我希望、我建议、你觉得、你能行” 尊重孩子是贯彻素质教育的前提。彻底改变评语中 “该 生”怎么样,写出“你”的特点、对你的建议、对你的期望,要点燃学生心中的信心。不能再出现学生高高兴兴进学校,而一部“双差”而出。教育要为学生的一生负责,决不能仅仅为了考试,我们在培养一个人,一个将来在社会立足的人,一个要有创造性能力的人。这是教师神圣的责任。家庭教育很重要,但问题是家长缺少教育观念!家长会一定要给家长讲清楚:

1、尽量多表扬孩子,轻易不要批评他们,因为他们已经长大。

2、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和进步,不要因为考试失误而责备学生。

3、多了解孩子的心理、交往和想法,一定要尊重孩子,家庭成员之间要民主,要谈 心,要沟通,但决不能对孩子放任自流。

4、不要在孩子面前议论教师,不能在别人面前说孩子的缺点,坚决不能给孩子下结论。

5、多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学会待人接物、学会关心、学会尊重别人、学会负责。

6、一定要给孩子做表率,经常与学校沟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知识、尊重社会,学会尊重、学 会关心可以作为高一德育培养的目标的主要目标!青年教师应努力实现三个突破:首先突破课堂关,要熟悉教材,善于组织课堂,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其次突破知识关,围 绕中心讲课,提高教学技巧,做一名优秀的“演员” ;第三突破 教学关,讲解深入浅出,方法灵活多样,“教” “学”并重,有思 路、有深度、有高度,做一名优秀的“导演”。没有教不好的学 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学的学生 ——新教学观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机统一,教学是一种对话、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教学相长。

尊重和平等对待学生

爱他们每一个人,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从教师的行为中看到希望,受到鼓舞。真理是人人生而平等,其实在教师的品质中,我认为十分难能可贵的也是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平等地

每个人生下来都是平等的,都有同样的思想与生存的权利。由于地区的差别,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每个人的发展方向与职业选择也渐渐不同。但是,不管你出身于什么样的家庭,来自什么样的地方,你同其他人一样,都有着完全平等的人格,而没有贵贱之分。这一认识,应该是我们交际处事和待人的理论基础。平等地对待学生,体现在教师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只要平时我们能留个心眼,时时能提醒自己,学生一定能感受到公平的待遇。曾经有一件让我印象深刻的事情:学生迟到,在各个学校几乎是每天都要发生的事。迟到的学生,要想回到班里上课,按“常规”必须要先站在门口喊“报告”,在得到老师的允许后方可推开门走进教室。多数情况下,还要在老师略带责备的询问后,说完自己真正的或在路上事先编好的理由后,才能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这一套程序是所有的学校老师一贯的、传统的做法。对此我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每个老师都会有过相同的感受,在你正讲得兴致勃勃、旁征博引,学生也正听得津津有味、聚精会神时,突然一声震天响的“报告”,把这一切美好的情景都打破了。你的思维突然中断,学生们的目光也都齐刷刷地转移到门口。正当你为此心情有些郁闷时,又一声如雷贯耳的“报告声”接踵而来,直到你大喊一声“进来”才算作罢。这只是一种情景,是遇到了胆大的学生。如果碰上了胆子小的学生,就又是另外一番情景了。可能门外有个胆战心惊的学生已经喊了好几声“报告”,可教室里的你却浑然不知,仍在滔滔不绝地陶醉在自己的讲课中,忽然发现有些学生的目光异常,还以为是自己讲错了或是出了什么事儿。只见学生用手势向你暗示,指向门外,你在拉开门后才恍然大悟,也许心里还有一些自责,哎呀,怎么能让学生在外面站那么长时间呢?赶紧让他回到座位上后,已不知自己刚才说到哪了。这是又一种情景。还有一种情景就是你喊了一声“进来”后,门外的学生丝毫没有反应,还继续喊,弄的你哭笑不得,只得再大喊一声“请进”,否则,班里就会有热心的同学帮你齐声大喊了如此兴师动众,为何不请迟到的学生安静地走进教室呢?学生迟到有他们的原因,很少有故意想搅乱课堂的。迟到的学生也是个别人,在上课时间内,为了问清一个人的迟到原因而耽误全体学生的学习,实在得不偿失。课上询问后无论是老师,迟到的、还是没迟到的学生精神都无法马上集中到课堂教学中。如果课下提醒,其教育效果不比课上询问差。此后,凡是上我的课迟到的,不管什么原因都不用喊“报告”,自己直接推开门悄悄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开始我很担心,会不会学生迟到的人次大幅度增加,班里上课的秩序乱作一团呢?几次之后,我发现以上的尴尬场面都避免了,往往是学生用略带歉意的眼神和我交流后,赶忙投入到整个课堂学习、思考的氛围之中。等到下课后,他们通常都会主动找我说明原因。除此以外,我还收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那就是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更近了,关系更融洽了,上课的效果也更好了。私底下,有的学生跟我说:“老师,我们觉得上您的课,心情特别放松,而且觉得在您的课上我们每个人是如此的重要,课堂是我们自己的,我们每个人都是课堂的主人。”

其次我也认为尊重学生也是老师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学校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与人相互交往的场所。教师与学生平等的基础便是尊重。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人格的尊重,他们才能感受到师生的平等,才能把课堂真正当做自己学习活动和发挥聪明才智的所在,进而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谈到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我认为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

教师和学生在知识经验方面可能存在不平等,但教师不应以此自居,应切记教学相长。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情感、有思维、有独立的人格。教师的言谈举止都要为人师表、堪为表率,都要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对学生的尊重。

2、尊重学生个性的差异

学生不是一个模式制造出来的工业产品。尊重学生,就要承认和接受他们身心发展、认知规律的差异,不能强求一致。教学时也要考虑学生的实际,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信息,供不同程度的学生选用,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成功的体验。如课堂提问时,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请不同层次的学生发言;设计练习时,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完成不同量的题,动作快的多做一些,动作慢的少做一些;评价时,尽量减少横向比较,鼓励学生超越自我。尊重学生,还应承认人在获得信息时方式各不相同,有的利用听觉,有的依赖视觉,有的需要动手操作来获得。对学生的尊重,也应包括保守学生的秘密。

二、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欣赏

每一个学生都有长处和闪光点,有的也许教师也无法比拟。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个体,固然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尽管如此,教师也要保持用欣赏者的眼光看待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怀、爱护和肯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欣赏,也许教师对他的欣赏正是他勤奋学习和创新的目标和动力。给每个孩子信任的目光、鼓励的话语吧,也许你的一个眼神、一段话语就是一个孩子即将成功的基石。

1、欣赏学生所想的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对待所学知识也是如此,教师不应强求每个学生都和自己所想的一样。允许学生标新立异、与众不同,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需要。万事由想开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是很好的证明,如果他对于落到地上的苹果视而不见,毫无所想,那他就不会有那么大的成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一份报告《学会生存》中曾指出:“教育具有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要发挥教育的创新价值,我们的教师就要从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开始。

2、欣赏学生所讲的学生有了想法不讲,就无法体现其思维的独特性。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讲出自己的想法,无论合理与否,只要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讲出来的,就应给予表扬,不应简单否定。有这样的一个故事,给我很大的启发。

下载教育写作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写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写作

    从教师角度来说,教学过程就是一个自身专业化成长的过程。 教师作为学校教育中“人”的因素,随着教师个性的逐渐张扬 ,随着教师情感因素渗透于教育教学之中,教师主体价值日益凸现......

    教育写作万能模式

    教育写作万能模式(议论文)题目:全文论述的核心 第一部分:提出论点 这是文章的开头,主要作用是点题。一般由3-4个句子构成。 主要内容: 1、紧扣论题简要分析,引出论点。 2、过渡段1-......

    雅思写作-教育doc

    雅思写作范文-教育 查看:192发布日期:2009-06-16 15:48发布人:张艳 英国人写的范文Education “You are never too late to learn’.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with this stat......

    教育调查报告写作格式

    教育调查报告写作格式(太仓市实验高级中学地理教研组) 教育调查报告写作格式 对某种教育调查后,对其结果整理成的文字材料,教育调查报告。其作用是就某一科研课题搜集材料、罗......

    教育写作素材4

    教育写作文采提升素材 一、排比句 1、若让孩子生长在批评之中,孩子便养成尖刻和逆反;若让孩子生长在敌意之中, 孩子便养成攻击和报复;若让孩子生长在恐惧之中, 孩子便养成焦虑和......

    教育叙事写作要求(最终定稿)

    教育叙事(故事、案例、案例分析)写作要求 1.必须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亲身经历的真实的教育故事或教育案例。时间、班级、姓名等信息要尽量核实准确。 2.字数不少于800字。 3.......

    教育应用文写作指南

    教育应用文写作指南 写应用文应具备的五种思维能力 本学期的教师教师基本功培训有一项重要的内容是教育应用文写作,为了对老师们的写作练习有所帮助,我编纂撰写了本文,期望对大......

    教育新闻写作原则

    教育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 (一) 简介: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是由新闻作品的基本特征决定的。真实是新闻的第一生命。如果新闻不能坚持真实性,新闻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