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校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分析
我校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分析
进入新世纪,以网络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社会的许多领域中引发各种深层的变革。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依托的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方方面面正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我们认为,学校信息化建设是凭借现代化数字技术,构建以网络技术为主、充分运用其他数字技术的数字化校园环境;落实数字化环境下素质教育对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实现学校由传统教育向基于数字平台教育的转变。这几年来,我校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中进行了积极的思考探索和实践。
一、我校信息化建设背景
我校建有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系统组成的多媒体教育教学支持系统,师资方面既有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又有年轻有为的青年教师。学校总结长期办学经验,结合现代教育理念,确立了以“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办学宗旨,以“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和个性特长,使其综合素质得到协调发展”为育人目标,以建成“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管理有序、师资雄厚、质量优等、特色鲜明”的职业高级中学为办学总目标。这一办学目标,决定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我校的应用非常重要,我们不断地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实践中总结经验,摸索规律,改进工作,提高水平。我们坚持用科研促进学校教育技术工作,用科研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用科研探索适应信息时代教育教学的新模式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学校信息化现状
1、信息中心设备现状
网络中心由1台服务器、1台防火墙、1台核心交换机、1台汇聚交换机、4台接入交换机组成,内连校内局域网,外接国际互联网。
2、校园计算机终端现状
学校三栋教学楼及实训大楼都布有接入交换机。各教室、实训室、办公室、计算机房、每个教师的桌上都设有终端。学生用完好计算机80多台,3、校园有线电视网现状
有线电视网络有效电视终端点分布整个学校。学校有线电视网络通过视音频矩阵和混频设备组成,可以播放学校制作的节目、教育教学录像带、VCD,实时转播(现场直播)会议现场。
4、电子白板系统及实训室投影仪
学校一、二年级各班装有电子白板系统,实训室装有投影仪。
5、校园广播现状
校园的有线广播网络拥有智能定时控制,可以分时间段播放各类音频信号,例如学生广播台、眼保健操、每日新闻等。我校各栋教学楼都建有独立的广播系统,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发挥了极大效益。
6、学生计算机房 学校有2个计算机房共100多台计算机,目前工作正常。
7、校园监控网络
校园监控网络探头分布在校园各个关键区域,目前学校正拿出计划进一步完善监控网络。
三、应用成果
1、校园网络平台初步建成
学校信息化的前提是要有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我校校园网络于2013年暑假基本建成并接入互联网,目前运行状况良好。
2、校园广播台初见成效
第二篇:我校信息技术教育研究
教育技术系2013届免费师范生在职研究生班学号:51130104024条吐尔孙卡热
《我校信息技术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我校信息技术教育研究”课题,是我在我校教研组的的组织下,各个信息技术老师们和校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做的课题的研究。课题完成了预期的任务,形成了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产生了良好的实践效益。
一、课题的提出和研究过程
(一)课题研究意义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就成为当今社会每个公民的基本素质。世界各国都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目标。我国政府明确提出要在“十五”期间普及我校信息技术教育。目前我校信息技术教育主要有两条基本途径:其一是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与学,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教与学中的问题;其二是把信息技术作为我校的一门课程。新疆省从2001年起,逐步在全省范围内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这样,探讨信息技术教育的规律、形式、方法就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为我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的依据,促进我校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我国,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许多学校都购置了计算机,装备了多媒体教室、电于图书阅览室、开通了校园网等,初步构建了信息技术教育的硬件环境。随着信息技术硬件环境的不断完善,如何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就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热点课题,出现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是,这些成果大都是局部的,分散的和经验性的,不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我校信息技术教育研究》课题,立足我校的信息技术教育的硬件环境,旨在研究发现能够指导我校信息技术教育的规律、形式和方法,促进我校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三)课题的界定
信息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教育包括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和信息技术课程建设两个基本方面。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主要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其中包括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过程和校园网环境下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2、我校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建设研究,主要研究我校信息技术文字教材的设计与开发;我校信息技术教育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
(五)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现代教与学的理论为依据,以行动研究和实验研究为主要方法,辅以文献法、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各个课题根据具体的研究内容,确定 1 /
3合适的研究方法。
(六)研究过程
1、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时间:2014年9月—2014年10月)
(1)制订课题研究的计划,组织课题立项
(2)组织课题
(3)课题开题
2、课题研究方案的实施阶段(时间:2014年10月—2014年1月)
3、结题阶段(时间:2014年1月—3月)
该课题研究涉及的范围交小,年纪有类别有七年级八年级和九年级;学科的种类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语文、政治等。归纳已经结题成果的基础上,写出研究报告。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成果
我校信息技术教育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即信息技术融入到学科内容当中,作为架构学科知识新体系的技术支撑,服务于学科教与学,同时在学科学习中培养信息素养和能力;第二种是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本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就集中于这两个方面。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由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特点,以及信息技术环境下课程改革的社会需求所决定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得课程整合成为各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因此,课题组着重对此进行了研究。
通过研究,课题组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目的在于借助信息技术构架学科学习的新模式,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同时,以学科教学为载体,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在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形态的过程中,课题组从多媒体环境和计算机网络环境两个层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设计原则和流程。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遵循如下原则
①基于教育信息化环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进行设计。倡导基于资源、任务、课题、问题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在处理信息、研究信息中发现真理,发展认知,培养和提高创新精神和信息能力;
②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媒体的特性,合理地选择技术,合理安排使用的时机与方式,充分挖掘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的作用,如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等;
③强调协作学习和情感交流,把技术的工具性和教学的人文性统一起来。其中包括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与交流;
④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能采用多种方式、多种工具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教中普遍采用如下教学设计流程。
第三篇: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2015年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摘要: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条件,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本文是在我们课题小组实际调查后总结指出了我区农村中小学实施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着许多实际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和困难,从教育管理方面、教师信息素质的提高、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以及课堂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现状;问题;
目前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还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给信息技术教育的均衡发展与普及带来了不小的阻力。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发生了变化,信息技术课程迫切需要建立新的模式。、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
1.1领导重视不够,课程没有充分开展
领导重视不够,不太注意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更有甚者,不注重信息技术教育,只强调学科教学,或者是强调硬件建设,而忽视软件建设,由于软件更新速度快于硬件,当学校一次性投入建成以后,就再没有较多的投入搞软件建设。虽然投入较多,建起了漂亮的机房,但只是作为应付检查的摆设,学生很少有机会使用。学校领导缺乏现代教育意识,农村教育基本上还徘徊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许多学校领导还是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中高考的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不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的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也影响着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和体系结构。
1.2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学校教育设备落后,硬件设施差
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足够的资金作保证,信息技术教育可以说是一门高耗课程,它的开展是需要一定数量的资金投入作后盾。由于我们农村中小学经济实力不强,寿区也是是典型的“国家级贫困区”。虽然国家、市、区对我区教育的总投入逐年增加,但是平均起来增长不多。资金的短缺造成了软硬件建设的滞后。要在农村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就需要有成套设备,虽然大多数学校领导都已认识到建校园网、更新升级的重要性,然而计算机房的日常维护费和电费,使有限经费更加紧缺,致使学校的计算机无法及时修理和更新。可以说资金是困扰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一个大问题。
1.3信息技术教育教师不足或课量较重
有的学校没有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教师,让老师们在满工作量的情况下加信息技术课,造成了专业素质、业务能力达不到要求。有的则是把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安排带其他课,信息技术课成了摆设。由于无纸化办公的要求,我们学校及周边大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除了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兼有打字复印,负责学校机房、办公室计算机及教师计算机的维护,统计学生考试的各科成绩,统计汇总上级各个部门的数据,使信息技术教师忙于政务,而轻了专业。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工作中得不到学校领导和老师的理解,绝大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地位低、环境差、待遇低、工作重,而且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缺乏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挫伤了大部分教师工作积极性。、解决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现状的对策
2.1转变教育观念,纠正课程设置偏差
观念的转变是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一个重要条件。
首先要转变领导的观念。通过组织领导及相关人员学习、参观,充分认识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信息素养应成为人们的一种基本能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适应信息化社会教育方式根本转变的需要,让他们有紧迫感和压力,开齐课程,并按课程标准和计划认真安排好信息技术课,按专业排课,抽专人负责。
其次,加大资金投入,保证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
最后,要转变教师的观念。教师是直接与学生打交道的,他们对学生的影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国家提出的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只有不断提高自身信息技术素养,才能适应新时代赋予教师的责任。
2.2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新技术、新媒体的社会效益的体现关键在教师,没有较高信息素养的教师就不可能有很高的社会效益,为此,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迫在眉睫。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数量足够,素质较高,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是推进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在采取激励
政策,吸纳具有高水平计算机知识的专业人员到农村学校去的同时,必须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就地取材,充分发挥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师资的优势,培养信息技术教育专职教师,并对在职中小学教师定期进行信息技术培训。针对农村教学点、农村小学、农村初中的不同需要,采用骨干培训与全员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日常实践相结合等培训方式,全面提高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
2.3加强教育科研,促进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二者整合才能真正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学校要构建教研网络,要广泛开展学科信息技术教育教研活动,引导教师从教育观念、学习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技术和教育资源五个方面探讨如何进行整合。
诚然,在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给信息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带来了相当大的阻力。而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又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它关系着到我们民族的兴衰和我们现代化建设大业的成败。我们只有在了解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加以解决,才能推动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进程。
就我们所在的迎河中学来说,其信息资源利用率也不是很高,教师基本上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如果感到某些内容需要用多媒体来教学的话,因需要向学校申请多媒体教室的使用感到麻烦而放弃,这些都会影响我们在教学中有效的来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辅助教学。
因此,当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运用情况到底如何呢?我们课题小组在附近的几个学校了解了一下,除少数学校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形成氛围之外,大部分学校的设备都处于闲置中,资源下载了就保存起来,根本没用于教学中。即便是用也是遇到要讲公开课时才用,或者是上级有关部门要查看信息技术使用情况,学校才组织教师突击使用。这样的做法,无疑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信息技术应用的关键是教师,教师对信息技术的重视是保障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前提。信息技术的运用是由教师来操作的,所以要改变信息技术利用率低的现状,就必须从正确引导教师树立运用信息技术的信念做起。这就对教师提出
了新的要求,即专业知识更新要“快”、教学手段要“新”、实践经验的积累要“厚”、制作的技术水平要“高”。学校要加大引导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资源的力度,加快教师观念转变速度,把信息技术工作与校本培训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培训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积极性,促使教师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的模式;鼓励和引导广大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集体备课,利用有效资源进行上课;鼓励教师大胆尝试,只要能尽我所有,有利于教学,有利于学习,全体教师都应积极参与,躬身实践。学校要让教师在交流、学习和实践中尝到甜头,从运用资源中找到上课的轻松和乐趣,促使教师由被动地接受变成主动地去钻研学习运用信息技术。
合理的制度和强有力的措施是促进教师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保障。学校要加强教师培训,开展教师全员培训,使农村中小学教师人人会用、能用、爱用信息技术;建立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体系,组织教师利用校训资源开展“校本研修”等。为加强信息技术资源的使用,各校培训方式可以是自学、集中培训、以赛代训等;培训的内容不仅要进行设备使用的培训,更要教会教师如何整合资源来上课;要制订详细的教师培训方案和培训计划,采取多种方式,对所有教师进行轮训。
有效的评估和奖励机制是提高信息技术资源利用率的动力。对长期从事农村教学活动的教师,不管使用什么先进的教育手段,都没有他“一支粉笔,一本书”在三尺讲坛前讲课来得方便。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仅仅是靠引导自发行动和高压制约是不够的,必须让他们自觉去钻研使用。学校要通过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先进学校和教师评选活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竞赛等,表彰信息技术应用较好的教师,评选出一批信息技术带头人,这些活动的开展,都会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起到良好的推进作用。信息技术运用与评选骨干教师、评先评模、晋级挂钩的办法,不会使用信息技术教师没有资格参评先进,不经常使用的教师与模范无缘,甚至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倾向于那些信息技术运用得好的教师,这样,就会使经常使用信息技术资源的教师有盼头,有奔头,有劲头,从而形成人人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使用先进教学方法授课的局面。
第四篇: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现状
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及思考
仁怀市鲁班中学:徐亮
信息技术不仅带来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影响。然而,在教育者的头脑中传统教育思想根深蒂固,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下面我就农村中学信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提出几点看法。
1.“书”的问题:
①课本教材。课本教材存在的问题:一是内涵不够。那就是《信息技术》教材,还是以前的《计算机》教材。信息技术的内涵是相当广泛的,它不仅仅包含着计算机技术,还有电视、电话、报纸等等各种各样的获取信息的手段。凡是在获取信息方面的先进技术是否都应成为《信息技术》教材的一部分呢?二是更新不快。IT领域的许多新鲜事物的出现都应该及时得到体现,否则也无法体现《信息技术》教材本身的信息价值。三是德育不够。纯技术的东西太多了,都是一些赤裸裸的操作,缺乏思想教育,也是教材的一个缺点。②软件教材。在当前《信息技术》教材选择之后,缺乏配套使用的软件教材,如《信息技术》教学用的课件、相关网页、或者相关技术支持,往往都是教师本人通过其他途径自己去找,找到就给学生,找不到还得自己想办法应付。
2.“教”的问题:
所谓“教”的问题,就是指教师本人的问题:①缺乏专业技能。当前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绝大多数是“半路出家”的,在开发课件,利用计算机语言编写应用程序等方面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②缺乏更新能力。信息技术自身处于飞速发展之中。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而言,应该具备相当快的应变能力,紧跟时代发展的方向,向学生传播最新的知识和技能。③缺乏科研能力。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我们很多的教师在面对教材和课堂时,究竟怎么去教,还是一个值得共同探讨和研究的问题。④缺少教学评估。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好坏,当前还缺乏专门的评价机制,在教评中人们往往陷入比课件的技术含量的误区。
3.“网”的问题:
农村因为执法力度不够,有些问题依然存在,如:①未成年人上网多。在小镇上,很多小店,在无任何干涉的情况下依然从事着网吧经营。②网络内容不健康。互联网网络信息虽然得到了整治,但很多网站网页及游戏当中依然存在一些不适合学生的暴力、色情等内容。③安全问题隐患大。一般的小网吧小则几台电脑,多则二三十台电脑,为了隐蔽,很多小网吧采取的是封闭式的经营。在这些不透光不透气的密闭的网吧中,安全的问题很值得人担心。
4.“学”的问题:
“学”的问题就是指学生问题。农村中小学的学生因为特殊的农村环境出现了几种不容乐观的现象:①是贫富悬殊,水平不一。在一些地方小镇,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学生往往已经具备拥有个人电脑的能力,这种情况的学生信息技术的能力比较强一些。而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差的学生则没有接触电脑的机会。基础好一些学生往往容易产生一种自负的心理,在课堂上认为老师只讲一些基础的知识太浅显;而基础差一些的学生因为从未接触而产生一种畏难心理,害怕学不好,这些都造成了教学上的困难。②是态度不正、鱼目混珠。在农村,很多家长认为只要“学好电脑”将来出去打工就可以找一份好工作,这是最朴素的一种生活观,本着这一点出发,学生能够认认真真学好打字办公等一系列知识技能。而许多学生在学习电脑的时候,不是在“学电脑”,而是“玩电脑”,家里拥有电脑就可以用来听音乐、看影碟。
5.“用”的问题:
在学校里,信息技术的教学才刚刚起步,随之而来,就有一个“学以致用”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学生学了,要有一个用武之地,才能让他们觉得学有所用。而当前的信息技术教育中还缺乏这样的体系。表现在:①缺乏施展平台。其他学科有比武、技能大赛、征文、表演,而信息技术方面的竞赛还缺乏组织的经验,在农村中小学因为软件硬件条件的限制,目前还几乎没有组织竞赛的机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电子竞技成为一种时尚的智力运动之后,将酷爱游戏的学生正确引导,向电子竞技方面发展也将是一件好事。②缺乏评价体系。如何评价信息技术的效果和质量尚未形成一个完善的独立的系统,也就是说,如何去评价还没有标准。在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往往都是兼职教师,评价他们的工作的重心往往不在信息技术上,所以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也没有得到完全的评价。③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信息技术的运用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潮流,所以有必要进一步扩大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一方面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信息技术而不要成为单一的电脑技术,另一方面又使得信息技术的价值得到综合体现。
第五篇:我县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我县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宁乡县黄材镇黄材中学:喻勇军)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要求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但是对经济不发达、教育水平比较落后的农村来说,在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着许多值得我们关注的实际问题。本文作者从本县的实际出发,对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进行比较详细的分析,旨在更好地了解该地区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信息技术教育;
随着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逐渐进入中小学校,越来越多的农村中小学开设了信息技术必修课,配套了相应的信息技术教材,人们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关系的探讨也越来越多。共同关注的话题是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巨大功效为教学服务、提高教学效率。针对信息技术这门课来说,它是没有地区差异的,但是不同地区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利用程度就有所不同了。由于我国农村山区与城市在经济发展、文化教育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信息技术在农村教学中的运用就与城市有所不同。2005年利用农村远程教育装配的机会对我县初中和中小进行了机房和资源的整合和充实,基本上初中都有了一个30个工作站的学生机房,安装了卫星接收系统,发放了一系列光盘资源,五年来这些资源到底利用情况如何呢?笔者作为农村中学一线信息技术教师,目睹了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发现在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硬件不硬,有限资源仍存在闲臵和挪用
资源闲臵和挪用现象严重,远程教育天网系统基本上无专人负责使用,有的甚至转星工作都没做好,天网系统根本无法使用,光盘资源基本未打开过;受地域和经费限制,绝大多数学校只能是1-2M的ADSL宽带上网,都局限在办公区,根本无法进入教学区,更谈不上学生机房上网。绝大多数机房存在着计算机数量少、绝大多数机房不能做到一人一机,配臵水平低、机器陈旧、性能不稳定、上一节课,老师大部分精力和时间都要用于维修,费时费力,且维修成本高,难以保证学生上机时间等问题。
二、缺乏计算机专业教师、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成为当前紧迫要求
目前,在农村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专业和电教专业的教师比较少,大部分学校计算机教师由年轻教师或对计算机稍感兴趣的老师担任,现任教师大都数为其他课程的的转岗 1
教师,并不是专业信息技术教师,因此其专业技能不高;绝大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地位低、待遇低、工作重,信息技术课的分配只是作为平衡课务量的砝码,身兼数职。而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教师的进修机会不多,所以导致许多教师具有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教学水平滞后,难以适应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譬如每年举行的的信息技术奥赛中有一程序应用选择C语言或P语言得分率相当低,主要是相关辅导老师没有学习过相关的计算机语言,上级也没有组织相应的辅导员培训,所以老师辅导也就无从谈起。
科任教师队伍信息技术素质较低。农村中小学掌握信息技术教育理论的专业人才凤毛麟角,多数教师自身专业水平不高,对现代教育意识与现代教育观念缺乏了解,难以发挥其引导作用。部分教师学计算机也是被逼无奈,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取得计算机证,应付职称晋升等。
师资短缺,信息技术教师配备不到位,往往由于人手不够,以及计算机淘汰、老化太快,使信息技术教师整天忙于检测和维修,不能有足够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信息技术教学和推广的工作中来,严重制约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例如我校现有教师55人,没有专职专业计算机教师,计算机应用水平整体很低,资源利用率不高,这也是制约着我校信息技术教育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中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是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是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的重要
1提高广大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特别是边远山区师资溃泛的学校,这措施之一。”○
已成为教育发展的紧迫要求。
三、人们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虽然国家已经在大力提倡和推行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影响却根深蒂固,不论是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还是家长,对一门课的重视程度往往取决于它在中考当中所占的比重,对于信息技术这门基本没有列入考试范围的科目,谁都不愿投入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对于这门课具体怎样去上,大家都不会很重视。他们关注的是“前途”,而不是“素质”,在他们看来,前途与素质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所以,多数学校将信息技术教育等同于计算机教学,将信息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只停留在教会学生如何操作计算机上。甚至干脆改上其它课程,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时有发生。
1、领导不重视。由于信息的闭塞,大部分农村学校领导观念意识转变较慢,关注的只是升学率、不重视信息技术的投入,不重视教师在新理念、新技术掌握等方面的支持,学校购臵的设备仅仅是为了达标。教师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愿意也不想去改
变,对新技术和设备存在恐惧感,害怕用坏了赔偿。学生则把信息技术简单地认为是一门技术可学可不学,报着试试看、无所谓的态度。认识不到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重要性。用有些校长的话来说就是“信息技术课中考不考,考查反正通通是合格,课上不上无所谓,尽量少上机,上几节理论课对付一下,不如利用起来上中考考试科目,更能收到实效。”
2、教师不关心。正由于思想重视不够,大部分信息课成了自由世界,学生可以来上课,也可以不来上课,上课也没有具体任务,学生可以上网玩,也可以玩游戏,正如有些老师说的“信息课最好上,多装游戏能上网,学生愿意怎样玩就怎样玩,只要老师守住电脑 别丢了就行。”
3、学生不认真。很多学生认为学习信息技术教育就是学会计算机操作。上课不认真听课,作业不认真完成等现象时有发生,他们认为中考不考就无所谓。把信息技术课堂当作是玩的好地方。
4、家长不了解。很多的学生家长认为信息技术课不是很重要,学生应该把学习精力放在学习语文、数学、外语等主干课程上面。很片面地认为学习信息技术对孩子的学习没有什么帮助。
四、信息技术课程缺乏适用的教材,甚至有的学校年级根本没有教材
信息技术是一门尚未成熟的学科,各地信息技术教材很不统一,很多教材内容的设臵不规范,倾向于知识技能的讲解。农村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素养的低水平制约了他们对信息技术教材进行很好地选用和利用。讲授的内容局限于简单的操作技能,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讲授知识——练习操作”的教学方式根本不能满足对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要求,失去了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获取、选择、评价和利用信息的真正意义,把信息技术教育当成了计算机教育。
并且由于近年中小学布局的调整,出现了一些教学点,这些教学点设备落后,小学根本无法开设信息技术课,学生进入初中后起点参差不齐,很难有一套适用的信息技术教材。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农村的信息技术教育才能得到健康发展,才能走出一条有农村特色的信息技术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指导意见(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