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作品《黄水谣》的艺术赏析

时间:2019-05-12 06:57: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声乐作品《黄水谣》的艺术赏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声乐作品《黄水谣》的艺术赏析》。

第一篇:声乐作品《黄水谣》的艺术赏析

系 别: 艺 术 系 专 业 方 向: 音乐表演 班 级: 7130101 学 生 姓 名: 赵 紫 藤 指 导 教 师: 高 天 牧 职

称: 助 教 年 月 日

毕业设计说明书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毕业设计

中 文 摘 要

《黄河大合唱》是我国跨时代的经典名著,《黄水谣》作为《黄河大合唱》的一部分,更是令人为之流泪。本文从历史和曲式结构两个角度,论述了歌曲,《黄水谣》的创作特点,从历史角度上看,通过回顾作者创作音乐得历史背景及过程,论述了作品的时代性与群众性;从作品的曲式结构上看,通过分析音乐曲式旋律,描述了作品的民族性与艺术性。通过本文对作品《黄水谣》的剖析,以及在演唱上的处理,来阐述声乐作品演唱情感的表现力。

关键词:《黄水谣》 演唱感情 演唱音色 演唱呼吸

Abstract Is the epoch-making classic of the Yellow River chorus, “including a communal” as part of the Yellow River cantata “, but also is for the tears, from the angles of history and formal structur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ongs, ”including a communal“ creative characteristics.From the historical point of view, by reviewing the author creating music history background and proces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work time and mass;Look from the works of formal structur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music melody melody, describes the work of nationality and artistry.Through the works in this paper, ”including a communal“, as well as the processing in the singing, to illustrate vocal music singing emotional expression.Key words: ”including a communal singing emotional singing sound singing breath

第2页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毕业设计

目 录

摘 要......................................................1 前 言......................................................4

一、作品分析...........................................................................................................................................5

(一)作品分析

1、歌曲创作背景......................................................5

2、作者介绍..........................................................6

(二)歌曲的创作特色

1、曲式结构..........................................................7

2、歌词文学..........................................................7

3、情感表现..........................................................7

二、表演设计................................................8

(一)表演技术技巧处理.................................................8

(二)服装及音响设计...................................................8

(三)舞台的表演设计...................................................9

三、练习与排练方案

(一)各时间段的任务以及达到的效果...................................10

(二)练习计划安排...................................................10 结 论.....................................................11 参考文献...................................................12 附 录...................................................13

第3页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毕业设计

前言

本曲目是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的一部分,全曲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因此在歌曲的演唱中,情感的把握以及演唱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本文对《黄水谣》的创作背景、曲式分析、情感表达以及后期的歌曲演唱,从声乐角度进一步发现《黄水谣》的价值与意义。这首歌具有较浓的叙事性、抒情性,表达了苦难深重的黄河儿女进行反抗和怀抱对未来胜利的希望。歌曲苍凉、悲壮、质朴自然,感情深切。通过对作品《黄水谣》历史以及曲式的剖析,查阅资料,运用到文章中,丰富自己的阅历才能深刻、准确的理解作品内涵,准确把握歌曲背景、情感发展对比,唱出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感。这首作品无论是从演唱还是前后情感处理,都是非常有难度的。我希望通过本次的表演能对自己的演唱水平和情感处理有一个整体的提高。

第4页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毕业设计

一、《黄水谣》作品分析

(一)作品分析

1、歌曲创作背景

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当时游走在抗敌前线的抗敌演剧队为一线部队带去话剧演出,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遇到很多事情这事他歌曲素材的来源。他途中度过狭窄的河流急弯,湍急的漩涡,触目惊心。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大浪涛涛,船夫们手中挥动着船镐,唱着有力的号子,勇敢的前进,毫不后退,绝不放弃。光未然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这所有的一切给他带来了心灵上的震撼和创作灵感1939年1月抵达延安后,他不断地寻找素材,前往当地寻找号子词谱,他一直酝酿着这部作品。终于,他怀着饱满的爱国热情历时几个月终于完成了这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该诗在当年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举国震惊。

2、冼星海简介

冼星海是一位音乐创作丰富的作曲家,一位作品风格充盈的音乐家,一位具有学术思想的音乐理论家,同时他还是一位爱国的诗人,是一位优秀的无产阶级战士。人民音乐家冼星海(1905―1945)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回顾他的创作、思想、为人,不能不想到毛泽东在他逝世时题写的挽联:“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同志致哀。”他无愧于毛泽东同志称之的“人民的音乐家”称号。

冼星海同志牺牲时年仅40岁,他为民族解放,为无产阶级斗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他短暂的一生为人民大众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著作。他的作品数量丰厚、取材多样、题材广泛,且极赋时代风格,民族风格鲜亮,艺术风格显露。他用这短暂的一生共创作了两百多首群众艺术歌曲、还有四部大合唱、同时拥有两部歌剧、两部交响曲、四部交响组曲,声乐独唱曲和大量的大型声乐套曲。冼星海先生为中华民族的音乐创作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中华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在中国音乐史乃至世界音乐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5页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毕业设计

(二)歌曲的创作特色

1、在歌曲整体的曲式结构上

《黄水谣》是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的第四乐章,是一首女中音演唱的独唱歌曲。起创作借鉴了民谣的形式,经过独具匠心的艺术处理,成为一首单三部曲式的新型民谣体歌曲。

这是一首单三部曲式歌曲,曲式上是分为带引子的A+B+A1的结构,A段式呈示段,B段是展开段,A1段是A段的短缩再现。中段在速度,街拍,音调上又明显的对比,再现是减缩的。歌曲的主调是E大调。A段可以看成为两部分。前部分1―22小节具有徵调式的色彩,后半部分23―30小节则有羽调式的色彩。该曲曲调明朗,旋律上面优美流畅。其中旋律级进上行及波浪音型,恰如其分地表现出黄河波浪翻滚的气势。

歌曲首句覆盖了全曲的音域(十三度),歌曲一、二句的开头和结尾都终止在同一八度的一个音上,同时歌曲的旋律和语言的四声的进行很协调。第一、二句也是全曲的基础旋律,它在下面的旋律进行中以不同的的形式,穿插在各个细节中,歌曲的第三句是旋律平缓的表达,第四句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音调欢快。这一句从音调上与第一、二句形成了曲式上的首尾呼应,是上面三句的综合概述,作为一个完美的开头,使音乐细节有了更多变化,使开头句的旋律结构更加的丰富多样,这样才能在开始前就把听众的心紧紧抓住。

A段旋律中八度的运用,更是将黄河水激浪高、奔腾不息向远方的气势通过大跳音程表现出来了,开始出现五度的大跳,而且歌曲的旋律进行开始向上进行,充满了激情。B段旋律变化不大,其中八度跳表现人们对敌人愤恨的情绪,当美好的家园再也不复存在,当幸福的家庭再也没有往日的容颜,这时仇恨和反抗充满了整个乐章。

2.在歌词上极富文学性

《黄水谣》歌词的文学性和艺术性结合的完美无瑕是能使歌曲传唱至今的重要的原因。该曲不仅旋律优美流畅,跌宕起伏使人难以忘怀,而且歌词生动形象更赋文学性,唱着歌曲使人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如同身临其境,使人感同身受,极富渲染力。

《黄水谣》第一段歌词中“黄水奔流向东方,河流万里长”生动形象地描绘

第6页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毕业设计

了黄河水大浪涛涛奔腾不息的壮观景象。“开河渠,筑堤防,河东千里成平壤”描绘着人们再通过自己的双手进行劳动的场景。安静祥和,不过这种平静在第二段中将不复存在。在第二段歌词中,词作家把笔峰一转描绘了衣服日本鬼子来到黄河岸边打破了老百姓平静生活的画面;通途展现了在入侵日军的铁蹄下往日的大好河山不复存在,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中,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在这首歌曲中,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把剧情淋漓尽致的变现了出来。

3、在歌曲的音乐情感表现上

第一段歌曲进行平静而美丽,默默着流淌了几千年的黄河母亲依然奔腾着,那温柔、慈祥的双眼注视着两岸的儿女们,两岸炊烟袅袅,两岸的百姓在黄河母亲的保护下生活美满,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第一段音乐的情感很柔和,很美丽,很安逸。听者心中的共鸣呼之欲出。突然,进入第二段。这旋律、着情感讲还沉浸在安逸的享受的人们拉回现实。旋律低沉,悲痛的情绪刻画出人们在日军的侵略下,被迫离开家乡,妻离子散,流离失所。人们呻吟、痛苦、彷徨,背井离乡去那未知的远方。低沉的旋律,凄苦的情感,始终延续到第二段结束。伴随着低沉的旋律,歌曲进入到了第三段。第三段是前两段感情的延伸和对比,依旧是低沉的旋律开始,胆其中加入了飘渺的高声部,似乎是人们在向老天诉苦,物是人非,悲鸣贯穿着歌曲,使观众们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第7页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毕业设计

二、表演设计

(一)表演技术技巧处理

在民族声乐演唱中,艺术表现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必须抓住各民族的风格特点,创作出思想感情丰富、具有地域风情、艺术色彩浓厚的音乐形象。民族声乐扎根于广阔的原野,许多经典民歌经过代代相传延续至今,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丰富的情感抒发、生动的自然写实,而且独特的艺术风格、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也为人津津乐道。演唱者应该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丰富的想象力和演唱技巧,同时艺术处理也相当重要,它关系到整个歌曲的艺术水准和演唱者的艺术修养。歌唱的语言艺术效果的处理不但要符合汉语吐字归韵的规则,还要符合五音(唇、齿、牙、舌、喉)四呼(开、齐、撮、合)的规律。要根据民族声乐演唱中语言与音乐的关系、演唱语言的的发音规律来处理发声、共鸣、行腔,通过艺术的处理来表达歌曲的思想情感,使歌词的思想感情高于现实生活,内容更丰富,曲调更优美,更有艺术感染力。完美的歌唱艺术,不但语言要清晰真切、掌握正确的咬字吐字方法,还要使发声悦耳动听。每首歌曲的风格是不同的,在演唱的咬字吐字中各有特色。

(二)服装及音响设计

这首《黄水谣》要以亮色服装为主,来衬托整首歌曲的内容及风格,灯光我认为应该以变色灯光为主,音响的音量以适中为好,音量不宜过大,话筒的音质要好,这样才能更好的去完成这首歌曲。

(三)舞台的表演设计 表演过程中要注意情感的的表达,例如表情、眼神和手部动作。高潮部分注意表情与声音的控制,整个过程要注意歌唱的位置和气息,舞台的动作要灵活大气,表现第8页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毕业设计

出人民对战争的痛恨。

1、手势 声乐演员站在舞台上演唱是离不开手势的,因为手势是人类发明出来的另一种语言形式,在演唱时要求动作自然协调,做到手势能够随情而动,随歌而动,让动作看起来自然大方,其中,当演唱歌词第一句“黄水奔流向东方”时手臂可以打开上扬,表现出黄河磅礴的气势,第二段“自从鬼子来”高潮部分,双手放在胸前,表示对人民对战争的痛恨。

2、眼神 经常听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把人类各种复杂的乃至细微的感情都通过眼神给表达出来,本曲目是一个战争前与战争后的人民生活家园的对比,演唱时通过眼神的前后比对能够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情感,把观众带到抗战的环境下,引起共鸣。

3、表情 情于内而表于外,感情和表情是有直接联系的,真实的感情和表情是统一的,这首作品很明显的事抗战风格,描绘了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伤痛,妻离子散,所以他在后期情感上的是悲伤,愤恨的,对战争的深恶痛绝。

第9页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毕业设计

三、练习与排练方案

(一)各时间段的任务预期达到的效果

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把整首歌曲熟练掌握,练习舞台表演动作。

第二阶段:体会歌曲的情感,深入的了解歌曲,并带有情感的去练习。第三阶段:进入彩排时间,更加完美的表现出这首歌曲。

(二)练习计划安排

2015年12月深入了解作品背景与表达的情感,熟练掌握歌曲旋律、歌词。

2016年1月 着重歌曲重点难点部分,一点点深入分析细节难点。2016年2月 查看歌曲演唱视频,熟悉舞台歌曲表演。2016年3月 准备合适的演出服装及设备。2016年4月 反复彩排与练习。2016年5月 总结内容,完成设计。

第10页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毕业设计

结 论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以及演唱《黄水谣》让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演唱中的很多不足,比如气息的不稳定,咬字的问题,以及情感的把握不到位,我相信通过对这首作品的设计自己在以后的表演方面能得到很大的提高,而且最主要的是通过这次设计让我了解到了这首歌曲的精髓,也通过对该歌曲深度了解,让我也进一步的对抗战有了很大的认识,在以后的学习和演唱中不仅要细细品味和研究,还要继续传承下去,将我们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第11页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毕业设计

参考文献

[1] 陈常.冼星海《黄水谣》的音乐分析与演唱处理.教师,2010.[2] 杜桂玲.歌曲《黄水谣》歌词的文学性.时代文学,2012.[3] 周姝.歌唱中情感的表达――以声乐作品《黄水谣》为例.2008.[4] 姜泰峰.浅谈《黄水谣》的歌唱处理.2010.[5] 殷秀梅、郑咏《黄水谣》的演唱视频.第12页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毕业设计

附 录

本文的顺利完成得到了老师与同学们的大力支持与帮助,顾在此特向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及所有帮助过我的所有老师和同学表示最真挚的敬意和谢意,同时在此也更要感谢我的专业指导老师高天牧老师,在她的孜孜教导下才有了我现在专业上的进步,她为人随和,热情,在教学上严谨细心,这都是值得我学习的,在论文的写作方面也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播,我的毕业论文才能顺利完成。

还要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的关怀让我成长,他们永远都是我的精神支柱,家永远是我最温馨的家。

最后还要感谢,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论文答辩的老师们,感谢老师们对论文提出的建议,使我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更好的去完成毕业设计。

第13页

第二篇:声乐作品赏析

外国声乐作品赏析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是一位集古典主义大成的德意志古典音乐作曲家,也是一位钢琴演奏家。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等等。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

一八零五年,他唯一的一部歌剧创作《费黛里奥》也在维也纳的国家歌剧院举行了首演。贝多芬被后人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交响曲作家。

门德尔松曾经将贝多芬的一份手稿在众人面前展示。在这张稿纸上,有一处改了又改,竟贴上了十二层小纸片。门德尔松将这些小纸片一一揭开,发现最里面的那个音符(即最初的构想)竟然与最外面的那个音符(第十二次改写的)完全一样。他写作歌剧《费德里奥》时,为其中的一首合唱曲先后拟定过十种开头。

蒙特威尔第(1567—1642),意大利作曲家,作品有《奥菲欧》《坦克雷与克罗伦达之战》《尤里适斯回国》等。他是意大利作曲家,对歌剧、和声学、交响乐的发展都有深远影响。他的歌剧被认为是历史上的第一批歌剧,包括《奥菲欧》(Orpheus)、《坦克雷与克罗伦达之战》、《尤里适斯回国》、《朴比的加冕》。而其他很多作品已经遗失。

从许多方面来看,蒙特威尔第的歌剧甚至比瓦格纳或普契尼的作品更符合现代人对歌剧的概念。就我们的观点来说,出现于蒙特威尔第之前的音乐,甚少具有斐然的个人风味,唯独蒙特威尔第在这方面显得出类拔萃。他那强而有力、风味盎然,又能将心境表达淋漓的声音,藉着清晰直接的方式,赞颂著人生的喜怒哀乐。

歌剧占去蒙特威尔第绝大部分时间。他的搭档是裘里欧·史卓希。这两人都对剧本和情节表现抱持坚定的理想。两人对文诌诌、典雅脱俗的语言同表鄙夷,只对角色的合理发展感兴趣。他们共同寻求音乐的真理,认为角色的本质要比一些不相干的音乐更具重要性。最重要的作品当属《奥非欧》。

他一生共创作了九部牧歌集、二十一首宗教牧歌、二十一首三重唱、十五首三声部谐谑曲、十首二声部谐谑曲、近百首宗教作品和几部绝对堪称精品的歌剧《奥菲欧》、《波佩阿的加冕》等。这些还不包括他已经失传的众多作品。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欧洲最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之一。他是歌剧方面的专家,成就至今不朽于时代的变迁。其作品地位足以与巴赫及贝多芬相提并论,亦能让人感受到音乐由巴洛克时期 转向古典主义时期。1791年莫扎特逝于维也纳,年仅35岁。

莫扎特是奥地利作曲家,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幼年时被誉为“音乐神童”,作为古典主义音乐的典范,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莫扎特毕生创作了754部作品,622部已完成,132部未完成,其中包括22部歌剧、41部交响乐、42部协奏曲、一部安魂曲以及奏鸣曲、室内乐、宗教音乐和歌曲等作品。

莫扎特写作之轻松与神速使他的同时代人和后辈都把他看作是无师自通、不学而成的天才,纵观他的一生,除了孩提时期受到父亲的严格教诲外,的确从未得到过正式的教师指导。天才是不容否认的,但人们往往因此而忽略了天才也离不开刻苦与勤奋。1787年10月的一天,莫扎特与歌剧《唐璜》的乐队指挥库查尔兹一起散步时说:“以为我的艺术得来全不费功夫的人是错误的。我确切地告诉你,亲爱的朋友,没有人会像我一样花这么多时间和思考来从事作曲;没有一位名家的作品我不是辛勤地研究了许多次。”

《魔笛》上演后所获得的巨大成功为濒临崩溃的莫扎特带来难以形容的最后的欣慰。1791年12月4日深夜,他躺在冷冷清清的病榻上,喃喃自语地想象着《魔笛》的演出:第一幕结束了…….现在开始夜后的咏叹调……凌晨1点,他悄悄地阖上了双目。此时,豪华的威登歌剧院灯火辉煌,舒适的包厢座无虚席,维也纳各界人士济济一堂,正在津津有味地欣赏着大师的新作《魔笛》。

最初并没有人知道莫扎特,比起长寿而晚成的海顿来,莫扎特刚好相反——短命而早熟。然而就在他不足36岁的一生里,却为人们创造出数量惊人的音乐瑰宝。其中包括:歌剧22部;以《费加罗的婚礼》(The Marriage of Figaro)、《唐璜》、《魔笛》最为著名;交响曲41部,以第三十九、四十、四十一交响曲最为著名;钢琴协奏曲27部,以第二十、二十一、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六、二十七钢琴协奏曲最为著名;小提琴协奏曲6部,以第三、第四、第五小提琴协奏曲最为著名;此外,他还写了大量各种体裁的器乐与声乐作品。

莫扎特的音乐典雅秀丽,如同珍珠一样玲珑剔透,又似阳光一般热情温暖,洋溢着青春的生命力。由于他的音乐语言平易近人,作品结构清晰严谨,“因而使乐曲的最复杂的创作也看不出斧凿的痕迹。这种容易使人误解的简朴是真正隐藏了艺术的艺术。”

他继承格鲁克歌剧改革的理想,而且更进了一步。与格鲁克不同的是,莫扎特主张“诗必服从音乐”。他的歌剧具有强烈的音乐感染力,旋律非常优美、流畅自然而深情,宣叙调也富于歌唱性。不同类型的音乐,将各种人物形象、性格塑造得鲜明而生动。重唱形式,被莫扎特作为安排戏剧性冲突和高潮的重要手段。序曲简练、个性化,在音乐的性质上与全剧有了更多的内在联系。这些重要的探索,使莫扎特在德国歌剧艺术的开拓史上立下了不朽业绩。其中以《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和《魔笛》最为杰出。

吉亚卡摩·普契尼,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十九世纪末至欧战前真实主义歌剧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成名作是1893年发表的《曼侬·列斯科》,著名的有《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等。他是十九世纪末至欧战前真实主义歌剧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这一流派追求题材真实,感情鲜明,戏剧效果惊人而优于浪漫主义作品。普契尼的音乐中吸收话剧式的对话手法,注意不以歌唱阻碍剧情的展开,除直接采用各国民歌外,还善于使用新手法。

三幕歌剧《托斯卡》1900年1月24日初演于意大利罗马,剧本由贾可萨根据莎尔多的剧本改编,是普契尼最著名的四部歌剧代表作之一。

普契尼的两幕歌剧《蝴蝶夫人》是一部抒情性的悲剧,通过一个纯真、美丽的姑娘的悲惨命运,对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资产阶级世界观进行了批判。普契尼在音乐创作中直接采用了《江户日本桥》、《越后狮子》、《樱花》等日本民歌来刻画蝴蝶夫人的艺妓身份和天真的心理。这部作品是普契尼的 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歌剧舞台上久演不衰的名作。

《啊,明朗的一天》是这部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首曲子,是蝴蝶夫人在第二幕中所唱的一首咏叹调。平克尔顿回国后,女仆认为他不会回来,但忠于爱情的蝴蝶夫人却不停地幻想着在一个晴朗的早晨,平克尔顿乘军舰归来的幸福时刻。她面对着大海,唱出了著名的咏叹调《啊,明朗的一天》。普契尼在这里运用了朗诵式的旋律,细致地刻画了蝴蝶夫人内心深处对幸福的向往。音乐近似说白,形象生动地揭示了蝴蝶夫人盼望丈夫回来的迫切心情。

《艺术家的生涯》,四幕歌剧,又名《波西米亚人》、《绣花女》,由嘉科萨和伊利卡编剧。1896年2月1日由托斯卡尼尼指挥首演于意大利都灵。

3幕歌剧《西部女郎》,同样改编自美国剧作家贝拉斯科的同名戏剧,由曾加利尼与奇维尼尼撰脚本,作于1910年,该年 12月10日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由托斯卡尼尼指挥首演。

普契尼的最后一部歌剧《图兰朵》取材于C.戈齐的神话剧,在这部作品里他坚持了创作的现实主义原则,摆脱了原著的象征性,使全剧充满生活气息,人物都是富有激情的活生生的人。他在这里一反过去常采取的抒情室内风格,恢复了几乎被人忘却的意大利正歌剧风格,有雄伟的合唱、辉煌的独唱段落、丰富多彩的音响效果等。由于戏剧的背景是古代中国,采用了中国民歌《茉莉花》的曲调,但其他方面并无中国特色。他在剧中广泛运用了欧洲的古调式,有些表现性强的场面,运用现代和声,形成不协和的多调性结合。可惜写到第三幕时普契尼因病逝世,剩下的部分由他的学生F.阿尔法诺根据他的草稿完成。1926年4月,当《图兰朵》在著名的斯卡拉歌剧院首演,获得巨大成功。指挥大师托斯卡尼尼在第三幕临近结尾时放下指挥棒,转向观众低声宣布:“大师的作品在这里结束。

1884年创作歌剧《维利》参加松佐尼奥音乐出版社举 办的独幕歌剧比赛。《维利》基于海涅首先运用的一则传奇故事,A.亚当在舞剧《吉赛尔》中亦用过,叙述众幽灵报复遗弃末婚妻的负心男子罗伯特,让他在急速的舞蹈中无法解脱,至死方休。这一类型的题材明显反映出德国浪漫主义对于意大利歌剧的影响。《维利》虽在比赛中败于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土》,但改成两幕歌剧在都灵首演却十分成功。

三幕歌剧《托斯卡》1900年1月24日初演于意大利罗马,剧本由贾可萨根据莎尔多的剧本改编,是普契尼最著名的四部歌剧代表作之一。剧情为:1800年,罗马画家马里奥·卡伐拉多西因掩护政治犯

安格洛蒂脱逃而被捕受刑。歌剧女演员托斯卡正热恋着他。警察总监斯卡皮亚以处死马里奥来胁迫托斯卡委身于他。托斯卡被迫假意允从,警察总监则答应搞一次假处决使马里奥获得自由,托斯卡在拿到警察总监签发的离境通行证后,趁其不备,刺死了他。黎明时,马里奥被带往刑场,托斯卡告诉他这只是假处决。谁料这是警察总监耍的花招,马里奥真的被处决。她刺死总监之事也已暴露,终于跳墙自杀。歌剧揭露了统治者的虚伪、贪婪和奸诈,歌颂了被压迫者的高尚情操。剧中的咏叹调十分著名。这里选用的是托斯卡的咏叹调《为艺术,为爱情》 和卡伐拉多西的咏叹调《星光灿烂》。其中《星光灿烂》是剧中最著名的咏叹调,是卡伐拉多西在第三幕中所唱。黎明,他走上刑台,即将被处决。远远望见梵蒂冈和圣·保罗大教堂,天空清亮,星光闪烁,一道暗淡的光线预示着黎明的到来。卡伐拉多西深情唱到:“……甜蜜的亲吻,和那多情的拥抱,使我多么惊慌,她面纱下美丽的面容和身材……”正是因为作者把最丰富的感情融汇于完美的形式中,使这首咏叹调永传后世。

中国声乐作品赏析

萧友梅(1884-1940)字思鹤。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广东中山县人。1901年赴日留学,在东京音乐学校学习钢琴、声乐,在东京帝国大学攻读哲学、教育学。曾编写《风琴教科书》、《钢琴教科书》、《小提琴教科书》、《和声学》、《普通乐学》等。论著有《中西音乐的比较研究》、《古今中西音阶概说》等。

他是我国较早上掌握西洋近代作曲理论,进行专业音乐创作的作曲家。作有一百多首歌曲,两部大会唱,两首弦乐四重奏,两首钢琴曲(《哀悼引》、《新霓裳羽衣舞》均改编为管弦乐曲),一首大提琴独奏等。《问》、《“五四”纪念爱国歌》、《国耻》、《国民革命歌》等歌曲表达了爱国思想。他的歌曲作品大部收入《今乐初集》、《新歌初集》、和《新学制唱歌教科书》。

黄自(1904年3月23日-1938年5月9日),字今吾,江苏省川沙县(今属上海市)人,中国著名作曲家,是黄炎培之侄。

黄自幼饱读诗书,尤爱音乐。著名的音乐家贺绿汀、朱英、江定仙、林声、林声翕、刘雪庵等,皆乃黄自门生。

黄自在短暂的创作生涯中,写作了多种体裁的音乐作品,其中最重要而且数量最多的是声乐作品。1933年6月,由商务印书馆印行出版了黄自的独唱歌集《春思曲》,其中包括《思乡》、《春思曲》和《玫瑰三愿》三首作品,均为黄自抒情歌曲的代表作。

《思乡》由韦瀚章作词,1932年创作完成。顾名思义,此曲描写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全曲为bE大调,开篇标有行板(Andante)速度,但在实际演唱过程中,常根据情绪上的需要做一些节奏上的变化处理。乐曲开始,在钢琴弱力度的铺垫下,伴奏旋律展开了一幅如诗如画的早春画卷。伴奏旋律第一句的#F、G、bB三个音,在声乐旋律的第一句再现,对应歌词中“柳丝”二字,#F这个音乍听似乎觉得很多余,仅用G、bB两个音对应“柳丝”二字,在一拍半这么短的时间内也不会给听觉上带来多大的差异。但仔细一想,“柳”这个字在汉语声调中读上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第三声(∨),试将伴奏旋律中的D音填充至声乐旋律的空半拍上,音响效果就变成了D、#F、G,在五线谱上依次排开,产生了这样的旋律线条。这三个音的构成不正是“柳”这个字的声调吗?虽然D这个音并没有从演唱者的口中唱出来,而是由钢琴演奏出的,但他们结合在一起产生的效果,带给听众的正是上声音的感觉。试将#F去掉,只用G、bB二音,“柳”字就容易带给人阳平,也就是二声“刘”的感觉。如由初学演唱或普通话音韵掌握不好的学生来演唱,很容易带给听众错觉。黄自一向很注意旋律和歌词声调的配合,注重旋律在表情达意方面所起的作用,这一切得归功于黄自年少时喜爱歌唱的亲身体会吧。也正因为他深厚的家教渊源和日后坚持不懈地刻苦学习,造就了其良好的文学功底,才使得歌词与曲调之间能够结合得如此完美。

接下来的两句,“清明才”、“独自个”也采取了与第一句“柳丝”一样的节奏型,使人觉得规整,情绪平静。黄自有可能是写完这三句后再写得前奏,如此前后呼应,一举多得,也未可知呢!开篇的三句,为听者描述了游子独坐窗边,黯然无语,平静却又稍显忧郁的画面。通过“更那堪”三个字的渐强将情绪推至本曲的第一个高潮,F上的“墙”字在瞬间冲破了之前情绪上的压制,感受到一股强烈的冲劲,很是形象。之后的“不如归去”四个字在演唱时一般都做渐慢处理,以表达游子强烈思乡之情。

情绪上的第一次变化由作品14小节的后半部开始展开。伴奏的渐慢(rit)回至原速(a tempo),带给人一种紧张、烦乱甚至是慌忙的气氛。钢琴左手进行F—E—bE—D—bD—C的半音下行,配合右手高音A—#A—B—C—#C—D的半音上行,逐渐拉开了音域幅度,再通过一气呵成的渐强,将这种急切的情绪推至全曲的第二个高潮:G音的“问” 此时马上又改换成了一种热切的、询问式的情绪,“随渺渺微波是否向”8个字,演唱时一般会急促些,而伴奏在这里也变得简单,有利于两者的配合。从“南流”两个字才又回到原速,最后引发了作者“我愿与他同去!”的无限感慨。伴奏旋律也悄然无声地随着曲终的情绪轻轻地、慢慢地消失在思乡意境中。

使用中国古代诗词的名称和内容于音乐作品的创作,是20世纪早期中国音乐家从事音乐创作的一种尝试,黄自也不例外。他创作歌曲喜欢用古典诗词,《花非花》(白居易)、《峨眉山月歌》(李白)、《点绛唇·赋登楼》(王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等,都是其作品中的优秀之作。如苏轼的《卜算子》,其寓意幽远,用字精辟,透出一种神秘而虚无缥缈的意境。黄自善用精练简洁的音乐语言表现诗词意境,所以全曲仅十一小节,印象派的和声写作手法贯穿始终。谱面看似简单,仔细分析却有丰富的内涵。此曲旋律采用五声D商调式,和声则采用D羽调式,和弦基本上采用三度叠置。虽然全曲篇幅不长,但仔细观察后不难发现,十二个半音音级均在内声部中一一出现,整体结构工整严谨,丝毫没有影响到整首曲子的五声性结构。钢琴伴奏与声乐相得益彰,个性鲜明。除了上述艺术歌曲外,黄自的爱国歌曲是其作品中最有影响力的部分了。《抗敌歌》、《赠前敌将士》、《旗正飘飘》等均在当时广为传唱。其中以《抗敌歌》和《旗正飘飘》为例,节奏雄健有力,曲调慷慨激昂,气势磅礴热情。钱仁康先生曾这样评价这两首作品:“不仅是黄自声乐作品的代表作,也属于„五四‟以来最优秀的合唱之列。”黄自被当时的音乐界誉为“爱国歌曲之王”。

廖尚果(1893--1959),即青主,中国音乐理论家。

1928年,他在上海经营一间以出版乐谱为主的书店,出版了他的作品《大江东去》、《清歌集》等。不久,书店倒闭,1929年,他应萧友梅之邀任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教授,并担任校刊《音》和《乐艺》季刊的主编。他在《乐艺》上发表的著译和作品共有60多篇。还编写出版了两本音乐美学著作《乐话》(1930,商务印书馆)和《音乐通论》(1933,商务印书馆),以及他与华丽丝合作的歌曲集《音境》(1931,商务印书馆)等。

廖尚果的歌曲创作除了取法F.舒伯特之外,还受H.沃尔夫的影响。在照顾字音的自然平仄的同时,特别留意字义的轻重,依照朗诵的原则考虑旋律的进行。他为此写过《作曲和填曲》一文,阐述他的观点,并在自己的创作中加以体现。如《大江东去》一开头就具有前人称赞苏东坡所说的“天风海雨逼人”的气势,基本上是朗诵式的,却不失其旋律美;中段“遥想公瑾当年”以后,长吟咏叹,豪迈风流;结尾“人生如梦”,好像是消沉下去了,但是“一尊还酹江月”依然给人健翮冲霄之感。歌曲《我住长江头》以流畅动听的民歌风曲调,表达了恋人的坚贞信念和崇高情操,是一首意境深远的抒情歌曲。

廖尚果的音乐思想深受西欧“表现派”理论家H.巴尔及1819世纪唯心主义哲学的影响。他在《乐话》《音乐通论》等专著和给国内一般音乐朋友一封公开的信、《我亦来谈谈所谓国乐问题》、音乐当作服务的艺术等论文中,阐述了他的“音乐是上界的语言”和“音乐无国界”等观点。此外,他还介绍过W.A.莫扎特、L.van贝多芬、R.舒曼、F.肖邦、R.瓦格纳等著名音乐家。他的音乐思想在当时一些专业音乐工作者中有一定影响。

第三篇:艺术概论作品赏析

(六)音乐赏析:

1.民乐《二泉映月》《二泉映月》是华彦钧(小名阿炳)最杰出的二胡代表作。这首乐曲原为道教的唢呐曲,具有浓郁的宗教音乐风格。20世纪30年代末,华彦钧在街头流浪卖艺中,经过反复演奏、加工、创作,引入了苏南一带的山歌、小调、江南丝竹、苏南吹打、滩簧腔甚至广东音乐《三潭印月》的音调。它从最初不定型的片段到完整结构,经历了久远的年代才得以形成,华彦钧称之为“依心曲”或“自来腔”.1950年夏,著名音乐史学家杨荫浏等人在民间音乐的“抢救”性采风中,为其录制了钢丝录音,并与华彦钧先生商榷,定名为《二泉映月》。作品的旋律委婉流畅、跌宕起伏、意境深邃。作者运用二胡上5 个把位的宽广音域演奏,配合苍劲的运弓处理,流露出如泣如诉、如悲似怒的情调及对光明和理想境界的憧憬,表现了一个经历旧中国生活坎坷和磨难的流浪艺人的感受和倔强不屈的性格,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民乐《江河水》

《江河水》中国民间乐曲,源于东北辽南鼓吹乐笙曲的同名曲牌。初为双管独奏,后被移植改编成二胡独奏,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二胡名曲。乐曲演绎了一个凄凉悲切的故事:某地有一对恩爱夫妻,丈夫服劳役离乡而去,忽遭不测死于外城。妻子闻讯,如雷轰顶,在当时与丈夫依依惜别的江边,面对着滔滔河水嚎啕痛哭、悲愤欲绝,诉之泣之,遥相祭奠……乐曲第一段由四个乐句组成,开始部分速度缓慢,旋律起伏,凄凉悲切。逐渐节奏顿挫,变化重复,表现出悲愤的情绪。中段音调平稳,好似在苦苦思索遭受苦难的原因。经改编后全曲更加激越悲愤,缠绵悱恻,如泣如诉,感染力极强。此曲音乐形象深刻动人,扣人心弦,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闵慧芬的二胡演奏被小泽征尔评价为:“即使在休止符时,也有情感!”3.民乐《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又名《淮阴平楚》,原为琵琶名曲,隋代秦汉子作,历史上实无其人。明末清初王猷定说:“当其两军决战时,声动天地,瓦屋若飞之,有怨而难明者为楚歌声;凄而壮者为项王悲歌慷慨之声;别姬声;陷大泽有追骑声;至乌江有项王自刎声、余骑蹂践项王声。使闻者始而奋,既而非,终而涕泪之无从也,其感人如此”.这些描写与《十面埋伏》的音乐意境极为近似,可能即为《十面》之前身。琵琶曲分为两个大类,即文曲与武曲。主要是按照精神气质上的区别来划分的,类似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之分。《十面》属于武曲

代表性作品。曲子戏剧性和写实性兼而有之,表现了刘邦和项羽大战前的准备、激烈的战争场面和战争的结局。乐曲极尽琵琶揉、挑、推、扫等技巧,淋漓尽致地描写了战争场面。它是中国千百年来流传最广的音乐作品之一。4.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翌年5月首演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题材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梁祝》,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依照剧情发展精心构思布局,采用奏鸣曲式结构,单乐章,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为主要内容。祝英台在被迎娶过门途中,停在梁山伯坟前哭灵,小提琴以凄厉声调哭出:梁兄呀!碎奏、断奏哀痛欲绝旋律,有哭声,有跪行,其中还有些回忆片段。渐渐的泪眼开了,哭声歇了,心意已决,在悲愤低音锣声中,纵身投入突然爆开坟墓中自尽,音乐同时推向最高潮。乐曲的最终部分是再现部“化蝶”,在轻盈飘逸的弦乐衬托下,爱情主题再现,梁山伯与祝英台从坟墓中化为一对蝴蝶,在花间欢娱自由飞舞,永不分离。

5.民歌《茉莉花》

《茉莉花》,中国汉族民歌,产生于明末清初,流传东北地区及全国各大城市的小调歌曲,距今有300年历史。《茉莉花》曾在1768年被英国作曲家卢梭收入他编的《音乐辞典》中,还流传到日本、朝鲜、美国等国,成为中国民歌的代表作品之一。《茉莉花》的曲调婉转、流畅、细腻、柔美、淳朴。曲式由四个乐句构成单部曲式;调式为徴调式。现代版《茉莉花》是作曲家何仿在20世纪50年代根据江苏民歌《茉莉花》改编创作的,是目前流传最广的《茉莉花》。歌词描述了一位姑娘想摘茉莉花,又担心受责骂,被人取笑,又怕伤了茉莉花等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一个天真可爱纯洁的美好形象,生动而又含蓄地表达了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它不仅是民歌宝库中的一笔珍贵的遗产,而且成为中华民族新的代表性作品。6.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这首交响曲是18世纪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1808年在维也纳首演。《命运》名字的由来是一个趣谈——这首曲子以四个强有力音符“镪镪镪镪”开头,“就象是命运在敲门一般”,这就是后来之所以如此命名的原因。乐曲严肃深刻的主题、缜密细腻的展开形式与“欢乐自苦恼而来”的具有戏剧化色彩的感情表现形式完美结合,形成了贝多芬最负盛名的交响曲。这是部可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中外音乐史的经典作品。本曲声望之高,演出之多,可谓交响曲之冠。贝多芬

在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开头,便写下一句引人深思的警语:“命运在敲门”,从而被引用为本交响曲具有吸引力的标题。作品的主题贯穿全曲,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可言喻的感动和震撼,体现了作者一生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是一首英雄意志战胜宿命论,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整部作品精练,简洁,完整,统一,气势恢弘。恩格斯曾盛赞这部作品为最杰出的音乐作品。

7.吉奥阿基诺。罗西尼《<威廉。退尔>序曲》

《威廉。退尔》是德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作家席勒的最后一部重要剧作,这部作品以十三世纪瑞士农民团结起来反抗奥地利暴政的故事为题材,歌颂了瑞士人民反抗异族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英勇斗争精神。意大利音乐家罗西尼根据这部作品写成,成为其代表作,体现了其艺术的最高峰。剧序曲比歌剧本身更有名,是音乐会上经常演出的节目之一。这首序曲共分四个乐章,连续演奏,是罕见的分乐章歌剧序曲。第一乐章富有诗意,出色地描绘了深居的宁静和大自然的美景;第二乐章是暴风雨场面的描写,天空乌云密布,雷鸣电闪,体现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第三乐章描写暴风雨过后,一片清新的田园景色,阿尔卑斯山在暴风雨后又恢复了原来的恬静,英国管奏出的是一个美妙非凡的牧歌风旋律。第四乐章,号角的合奏响起,是一首充满光和热的进行曲,为听众普遍钟爱。乐章开始时的军号声是进军的号召,随后的主题是瑞士军队的写照;音乐充满了罕有的热情和英勇刚毅的精神。罗西尼把意大利喜歌剧和正歌剧的体裁创作推向了一个新高峰。他采用现实主义的笔触,借助民族音乐的因素,创作出洋溢着生活欢乐、智慧的乐曲。

8.柴科夫斯基《如歌的行板》

《如歌的行板》,是俄罗斯大作曲家柴科夫斯基《D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而《D大调弦乐四重奏》也正因有这个杰出的乐章,受到世人特别的钟爱。《如歌的行板》的主题,是1869年夏,柴科夫斯基在乌克兰卡蒙卡村他妹妹家的庄园旅居时,从一个当地的泥水匠处听来的,是一首小亚细亚的民谣。全曲由两个主题交替反复而成。第一主题就是前述的那首优雅的民谣曲调,虽由二拍与三拍混合作成,但毫无雕琢的痕迹。在幽静的切分过门后,引出第二主题,这一曲调的感情较为激昂,钢琴伴奏以固执的同一音型连续,却并不给人以单调的感觉。此后又回到高八度的第一主题,又反复第二主题,但存在变化。乐曲的结尾是第一主题的片断,有如痛苦的啜泣。本曲曾使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老泪纵横。柴科夫斯基一直对此深感自豪。有人甚至认为本曲就是柴科夫斯基的“代名词”.9.约翰。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

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作曲家。其父被称为老约翰。施特劳斯,他被称为小约翰。施

特劳斯。老约翰。斯特劳斯也是位作曲家(最著名作品为《拉德斯基进行曲》),曾写过150余首圆舞曲,被誉为“圆舞曲之父”.小约翰。施特劳斯一生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圆舞曲,因而被誉为“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最著名的作品是《蓝色多瑙河》。奥地利境内的多瑙河景色像一幅幅迷人的油画。每当春暖花开时,阿尔卑斯山山头积雪未消,山下是一片苍翠的丛林。乐曲序奏好似黎明的曙光拨开河面上的薄雾,唤醒了沉睡的大地。在这背景的衬托下,展开了抒情明朗的旋律,轻松活泼的节奏,以及和主旋律相互呼应的顿音,充满了欢快的情绪,使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了多瑙河。之后,经过作者对旋律起伏的层层推进,情绪愈加爽朗活泼,朝气蓬勃,最后结束在热烈欢腾的气氛中。施特劳斯完成了奥地利民间艺术形式深化和发展的过程,使圆舞曲成为比较成熟的音乐形式,其作品还有《春之声》等。《蓝色多瑙河》被誉为“奥地利第二国歌”.10.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

德沃夏克,捷克著名音乐家。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德沃夏克创作最繁荣的时期。捷克的民族解放运动教育了他,使他认识到:“一个艺术家也有他自己的祖国,他应该坚定地忠于祖国,热爱祖国!”1892年秋至1895年春,德沃夏克应邀到美国纽约音乐学院教学,但他始终怀念着自己的祖国。

在他创作的作品中,特别是在《e小调第九交响曲》(《新世界交响曲》)等作品中,深刻地反映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思念。《新世界》交响曲,作品的构思所涉及的是作者的祖国和个人的生活体验——对祖国的思念和人民命运的关切,以及作者对病故的父亲和初恋女友的哀悼,所有这些复杂的感情在这里交织在一起。

德沃夏克非常珍爱他的这部作品,他说:“每当演奏这部作品时,我总是十分激动,对她的价值我从不怀疑。” 第一乐章颇为宏大,主题与相继的主部快板部分有极其微妙的关系,担负一种连贯全曲的特殊任务,可称为全曲精神的中心旋律。

乐章的主部主题贯穿了全曲的四个乐章。德沃夏克当时背井离乡,乡愁蕴积,故而引用了他少年时期耳熟能详的民俗歌曲特质,以遣思乡念国的情怀。乐章中另一段优美的旋律透露出浓浓的乡愁,恰是作者这种心情的体现。第二乐章是整部交响曲中最为有名的乐章,经常被提出来单独演奏,其浓烈的乡愁之情,是他身处他乡对祖国无限眷恋之

情的体现。第三乐章谐谑曲悠长而婉转,是典型的捷克民间音乐风格。第四乐章奏鸣曲式,气势宏大而雄伟,交织成一股感情的洪流,抒发了作者想象中和家人聚首时的欢乐情景,形成辉煌的结尾。既威武而雄壮,又柔美而抒情的旋律,使《自新大陆交响曲》被认为是世界性的作品,德沃夏克被视为世界的艺术家。

(七)舞蹈艺术: 1.舞剧《丝路花雨》

舞剧《丝路花雨》1979年首演于甘肃兰州,赵之洵、刘少雄等合力创作。《丝路花雨》以中国大唐盛世为背景,以活跃的敦煌壁画舞姿为主要舞蹈语言,造型、音乐、舞技都堪称完美。把故事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描绘了一个跌宕起伏、充满恩爱情仇、悲欢离合的故事。在舞蹈结构上,突出了独舞的空灵和群舞的恢弘,女主角英娘舞段中的“琵琶舞”、“波斯舞”、“盘上舞”等被认为开创了“敦煌舞”独特的艺术流派。音乐采用以我国民族乐队为主的混合乐队演奏,以我国古典音乐为基础,吸收了《春江花月夜》、《月儿高》等民族古曲的韵味和调式特点,以及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形式,同时还吸收了与丝绸之路有关的回族、维吾尔族的音乐素材,具有浓郁的古典音乐风格和鲜明的民族特色,还将波斯音乐素材加以发挥,体现了波斯人的风俗特征。该舞剧被誉为“中华民族舞剧的典范”.2.芭蕾舞剧《白毛女》

中国经典芭蕾舞剧。胡蓉蓉等创作。1945年,西北战地服务团从晋察冀前方回到延安,并带回40年代初流行于河北阜平一带有关“白毛仙姑”的传说。叙述了一个被地主迫害的农村少女只身逃入深山,在山洞中坚持生活多年,因缺少阳光与盐,全身毛发变白,又因偷取庙中供果,被附近村民称为“白毛仙姑”,后在八路军的搭救下,得到了解放。贺敬之、马可等据此创作五幕歌剧《白毛女》。1965年,上海舞蹈学校根据原有题材,在保留原作基本人物关系和戏剧冲突的基础上,浓缩情节,大量运用中国民间舞蹈、古典舞蹈的动作,使之与芭蕾舞艺术相结合,诞生了民族芭蕾舞剧《白毛女》。

《白毛女》在中国芭蕾舞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以其鲜明的中国特色立于世界芭蕾艺术之林,成为民族芭蕾舞剧经典。芭蕾舞剧《白毛女》是现代生活内容和芭蕾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在塑造人物方面,既运用芭蕾语汇,又吸取中华民族民间舞、传统戏曲以及武术之长来充实和丰富表现手段,在此基础上去创造符合剧中人物性格的新的舞蹈语汇,服务于剧情的发展:喜儿的纯真、甜美和变成“白毛女”后的坚韧、刚毅;大春的朴实、敦厚和参军后的英勇、干练;黄世仁的阴险、毒

辣都深刻鲜明。而音乐更是优美动听,经久传唱。

3.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中国经典芭蕾舞剧,1964年首演,是第一部最成功的中国大型芭蕾舞剧。李承祥等编导。根据同名电影改编成。讲述中国第二次革命时期的故事:受尽折磨的琼花,因不堪忍受地主南霸天的压迫,逃离虎口,巧遇红军党代表洪常青,经过他的引路,琼花参加了娘子军,历经磨练和考验,成长为卓越的革命战士。洪常青牺牲后,她接过红旗英勇向前。“向前进,向前进……”舞剧中的音乐早已唱遍大江南北,没看过《红色娘子军》的人,也曾听过这些旋律优美、节奏有力、通俗易懂的音乐,也曾受过它的感染。剧中所展现的南中国风情、女性细腻的情感、澎湃的革命激情,都为同类作品中少见,都为我们演绎了一幕精彩的红色南海情。这部舞剧以震憾人心的悲壮情节,恢宏绚丽的场面,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海南岛的地域风情,在芭蕾舞台上破天荒地塑造了英姿飒爽的“穿足尖鞋”的中国娘子军形象,将芭蕾的精华与中国的气派融为一体,被称为“中国第一部表现革命题材的芭蕾舞剧”,为世界芭蕾舞坛增添了一朵奇葩。4.杨丽萍的孔雀舞:

中华民族舞蹈的代表性作品,其表演艺术家杨丽萍是中华民族舞蹈的标志性人物。孔雀舞产生于人们对自然、对生命、对精神的表达、认知,是云南傣族人的信仰,他们觉得孔雀是最美的,它象征着自然美好。像孔雀这样的一个生命繁衍的象征,孔雀开屏是为了吸引异性。这种舞蹈是他们的一种仪式,民间广为流传。杨丽萍通过舞台把对舞蹈的感觉展现出来——少数民族对孔雀的一种独特理解,一种舞蹈形式,审美定位产生这样的舞蹈。舞蹈寄寓了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表达了吉祥、和平、幸福、欢乐的心声。舞台上的形象是孔雀,也是傣家少女情感、思想、性格、心灵的真实流露与写照。不仅摹其形,而且抓其神韵,以神带形,形神兼备,心犀相通。杨丽萍大胆创新,吸收了现代舞充分发挥人体动作的特点,创造了新的语汇,动作更奔放、挺拔、舒展、浑厚,更富有现代感。5.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罗密欧与朱丽叶》,经典芭蕾舞剧,1935年在莫斯科大剧院首次公演。作品不论在结构规模、人物性格以及戏剧深度,都可算是众多版本之佼佼者,艺术价值最为突显。这部芭蕾舞剧充分显示了普罗高菲夫对旋律线条的匠心独具。在固定的和声与难以预料的转调手法的烘托之下,创作出独特魅力、感染力,令人永难忘怀的旋律,尤其是在刻划男女主角的情感上,更是动人与美幻。结构和富于创意的舞蹈编排,包括融入交响性的编舞方法,构成一种独特的舞台风貌。把技巧的发挥融合在戏剧进程中,强调“切题”而不耍弄技巧,因而在极具观赏性的富丽堂皇的舞蹈场面里,不时闪跃出晶亮的人物性格、内心活动的火花。双人舞是最能显示编导水平也最能代表整部舞剧特

色的核心舞段。《罗密欧与朱丽叶》以清新秀丽的舞蹈语汇描述缠绵排恻的情感世界,不但新颖而悦人眼目,以浓烈打动人心。第三段双人舞的结尾异常巧妙而意味深长:罗密欧一次又一次地托举朱丽叶使之像踏在一层又一层台阶上回到阳台——既是爱的真情流露,也是美的充分展示。

6.芭蕾舞剧《天鹅湖》

经典芭蕾舞剧,自莫斯科首演以来,已有100多年历史,至今在世界各国仍受到广大观众喜爱,成为芭蕾舞的代名词。《天鹅湖》故事取材于德国中世纪的民间童话,由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谱乐。讲的是美丽的公主奥杰塔在森林湖畔嬉戏,一只本是怪鸟变成的魔王罗特巴尔特,施展魔法将公主奥杰塔变成了一只天鹅。王子齐格弗里德的成年之日,母后要为王子举行选妃舞会,王子闷闷不乐,忽见一群白天鹅掠过天空,王子随即持弓尾随来到湖畔,正要向一只头戴皇冠的白天鹅举弓射击,奥杰塔缓缓地站起掸理着羽翼向王子哀诉委屈。在小提琴与大提琴交替重奏的抒情乐曲中,奥杰塔与王子跳起了大段慢板的双人舞,王子对公主深表同情并产生了爱情。王子向公主起誓,要以纯真的爱情战胜魔法,让公主恢复人形。在选妃的舞会上,各国来宾相继跳起了各国民族舞蹈。魔王为了破坏王子与奥杰塔的誓约,将自己的女儿变成黑天鹅,假冒公主闯进宫来,以妖媚的舞蹈诱惑王子,两人跳起了著名的黑天鹅双人舞。魔王以为王子已经中计,一阵狞笑。霎时间天昏地暗,奥杰塔绝望地从窗外天空飞过,王子方知受骗,不顾一切与魔王展开了殊死的搏斗。最终,纯真的爱情战胜了邪恶,魔王被诛,公主和所有变成白天鹅的姑娘都恢复了人形,与王子欢欣起舞,迎着晨曦庆幸新生。

第四篇:合唱《黄水谣》分析

合唱《黄水谣》分析

陈顺桥

一、《黄水谣》的创作时代背景

《黄水谣》是一首经改编后的混声合唱曲,选自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我国现代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第四首。

《黄河大合唱》创作于日寇大肆侵略我国、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1939年;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即张光年)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习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1939年1月抵达延安后,光未然完成了《黄河》词作,并在年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人民音乐家洗星海同志听后异常兴奋,在延安一个简陋的窑洞里,抱病连续写作六天,于3月31日创作完成了《黄河大合唱》这部不朽的大型声乐名作。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由邬析零指挥),引起巨大反响。作品共有八个乐章,每章开首均有配乐朗诵。五月十一日由冼星海指挥再度演出,很快传遍整个中国,鼓舞着中华儿女夺取抗战的胜利。《黄河大合唱》至今有66周年,久唱不衰,其表现出的伟大民族精神,影响着整个中国的现在和未来。

二、人民音乐家、著名作曲家冼星海简介 《黄河大合唱》的曲作者冼星海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原籍广东番禺,1905年生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工的家庭。1918年入岭南大学附中学小提琴,1926年入北大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乐系学习。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小提琴和钢琴,并发表了著名的音乐短论《普遍的音乐》。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从师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留法期间,创作了《风》、《游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抗战开始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后去武汉与张曙一起负责开展救亡歌咏运动。1935年至1938年间,创作了《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游击军歌》、《路是我们开》、《茫茫的西伯利亚》、《祖国的孩子们》、《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1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课、教学,于1939年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1940年去苏联学习、工作,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此间,写有交响曲《民族解放》、《神圣之战》,管弦乐组曲《满江红》,管弦乐《中国狂想曲》以及小提琴曲《郭治尔-比戴》等,现已收集到他的作品近三百件。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三、《黄水谣》的曲式结构简析

《黄水谣》在《黄河大合唱》中原是一首民谣式的齐唱歌曲,后改编成四部混声合唱,为AB A ′三段体结构。E大调,2/4拍。第一段(A)和第三段(A ′)都是女声的二部合唱,和声简洁,多为3度音程,还有许多地方保留着同度、齐唱的印记,第二段(B)第一句是男声的齐唱,第二句起为四部和声,在69小节使用了#4、6、1、b3的减七和弦,第72小节的7、2、4减三和弦等不谐和和弦的使用给全曲增添了强烈的矛盾冲突色彩,起到了烘托全曲高潮的效果。

四、《黄水谣》总体的风格表现及演唱处理

1、《黄水谣》总体的风格表现:第一段抒情而深沉,表现了黄河滋养着中华民族、“麦苗儿肥呀豆花香,男女老少喜洋洋”的和平景象。第二段日寇的铁蹄践踏中国,广大民众痛苦的呻吟。第三段是第一段变化的再现,虽然第三段与第一段旋律比较接近,但情绪更为凝重,诉叙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呈现的是一幅“妻离子散,天各一方”的凄凉景象。

2、《黄水谣》歌曲处理

1)A段25小节钢琴的前奏与A ′的77—81小节间奏的音色相应明亮、清新、流畅些,A ′的77—12小节间奏钢琴的音色较凝重和厚实些,并且在速度上比A段要慢、沉重。B段的60—65小节间奏的力度教大,64、65小节低音区震音的渐强要表现得很强烈。全曲96—101小节的尾奏,要力度饱满、坚定。

2)在歌曲演唱中:第一段“黄水奔流向东方,河流万里长。水又急,浪又高”的演唱很平稳,音色较亮,“ 奔腾叫啸”四个字的演唱是一字一句的顿音,强而饱满,“如虎狼”则流畅地进行。“开河渠,筑堤防”的“开”字和“筑”,演唱有弹跳和停顿的效果,不要连。“ 河东千里成平壤。麦苗儿肥啊„”流畅,“豆花儿香”则渐慢、减弱,“男女老少喜洋洋”中,“喜洋洋”要处理得有跳跃感。

第二段:“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殃!”男声的齐唱要深沉、有力度,每一个字都要唱响,“ 奸淫烧杀”的“烧杀”两字处理得慢、咬字重、有力,“ 一片凄凉,扶老携幼,四处逃亡”演唱的音色和力度与前面一句形成强烈的对比,要求慢、轻,表现一种凄凉的场景,“丢掉了爹娘,回不了家乡!”稍进入一些速度,增加力度,“家乡”的渐强和减弱的对比要强烈一些。

第三段:与第一段的区别在于,第一段的黄河水流的是养育中华儿女的甘露,第三段的黄河水流淌的是中华儿女粘稠的鲜血。因此,“黄水奔流日夜忙”的演唱要慢、凝重,音色是暗柔沉重的,切忌演唱得华丽、明亮。“妻离子散,天各一方”,“妻”和“离”字要断开,第二句的“妻离子散”音量强一些,基本上是一字一句、每个音符都要顿一下、咬住,要有一种呼天喊地的悲痛,指挥在这里打分拍,并且与最后一句,有一个较长的小节停顿,连接最后一句“天各一方”时很轻、很柔、很慢、很凄凉。

第五篇:声乐作品的艺术处理与演唱

声乐作品的艺术处理与演唱

声乐演唱是一种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它综合了演唱者的脑力、体力想象力和表现力。表演者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力、感受力、想象力和表现力将随着人的文化底蕴的提高不断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并得以升华。

一、要深入分析作品

认真地分析作品的词和曲,这是演唱好任何音乐作品都首先要做到的,但对演唱好艺术歌曲而言,我们还要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各作曲家的个人创作风格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和研究。

1.要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

很多艺术歌曲都带有浓郁的时代特色,饱含丰富的时代气息,可以说,一首优秀的艺术歌曲,就是以音乐形式对那个时代精神的浓缩和凝结。古典主义音乐崇尚理性、重视规范、要求感情的节制和形式,古典时期的作品声音力度不是很大,强弱的幅度对比也不是很强烈„„在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就着重强调自我主观意识的表达,作品多以理想事物、古代神话传说和幻想故事为题材,强调音乐与诗歌、戏剧、绘画等其他艺术的结合,注重音乐的标题性和诗情画意,重视吸收民族民间音乐的素材体现民族性。

2.要分析作品的民族特色

世界上任何民族的音乐都有既明显又与众不同的特点。我们应该借助语言学、民族学、历史学和地理学等学科的科研支持,更好地分析和演绎不同国家、民族风格作品。德国艺术歌曲的演唱含蓄、内向、诗意,声音要求圆润、情绪变化幅度小,情感更加细腻,小动作多„„意大利的艺术歌曲演唱就比较倾向于热情洋溢,大起大落,感情很外露夸张,因此,意大利风格的艺术歌曲演唱需要更多的热情浪漫,声音的变化和幅度可以强烈些。我国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黄自为代表的艺术歌曲的风格内向、典雅、小巧精制、文人气比较浓。

3.正确理解歌词的含义

歌唱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思想感情,每一首歌都有鲜明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当我们演唱一首作品时,首先应了解歌曲所表达的含义及曲作者的表达意图。对作品的理解越深刻,感受就越强烈;感受力越强烈,想象力则越丰富;想像力越丰富,那么表达的能力则越强、越生动、越完美。每一部作品都有属于它自身的情感的含义,在演唱作品之前,最重要的就是先理解每句歌词的含义,只有理解了作品的内容,和作者想要充分表达的思想感情,才能更好的演唱出作品的含义。

二、内心情感在作品中的运用

声乐演唱必然要贯穿情感,通过对艺术歌曲歌词的分析和研究,确定作品的主题思想,准确把握演唱时的情感基调,才能淋漓尽致地表现艺术歌曲意境,塑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歌唱艺术不是塑造生活中触手可得的实体形象,也不是通过科学试验或说明概念来表情达意,而是通过独特的音乐元素,借助声音技巧塑造形象、抒发情感,以此引发欣赏者的情感共鸣。

1.要展开场景想象

场景想象即想象作品描述的场景,并把自己置身于当时的场景,设身处地的感受。如由刘麟填词.王志信作曲的艺术歌曲《昭君出塞》就是一首非常优秀的作品。这首歌曲的歌词写得精炼.旋律凌婉壮丽、荡气回肠。把王昭君这位不满二十岁的弱女子为了国家的和平民族的安宁远嫁异族的和亲壮举刻画褥栩栩如生.催人泪下。塑造了一位深明大义,才貌双全,为民族团结而作出重大贡献的女英雄形象。

2.要进入角色

艺术歌曲的表演和其他表演创作一样,始于想象,从阅读作品、熟悉角色开始,演唱者都需要进行艺术想象,以便最终进入角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曲,就具有浓郁的蒙族民歌辽阔、抒情、悠扬的特点。在演唱这首歌曲时,首先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出蒙族民歌的特点,同时老师对该民族某些典型的地区性或民族性音乐风格或特点给我做了详细的讲解。引导我们想象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绿浪碧波,牛羊成群的美丽景色,这样就容易使我唱出歌曲的风格。演唱者不仅要完美的运用发音,更要有令人沉醉的情感抒发。

3.要把握好作品高潮的处理

歌曲作品一般因篇幅较小而容量有限,但同样有可能存在着情绪的起伏和变化。在有些歌曲,特别是创作歌曲中,作者为了使主题更为突出,安排了一个情绪的最高点,即“高潮”,它通常都安放在全曲后部或结尾。高潮是歌曲情绪最集中、最具表现力的重点,在演唱时处理高潮应该根据自己的条件,在声音力度上给高潮的出现留出充分的余地以突出高潮。在演唱艺术歌曲过程中,要让几个音乐符号去让观众感动,让观众明白作品所表现的内涵,是离不开演唱者对音乐形象的塑造的。例如:贺绿汀的《嘉陵江上》这首歌高潮前的“我必须回去,从敌人的枪弹底下回去”,到“把我打胜仗的刀枪,放在我生长的地方”,一句比一句的感情表达强烈,每一句尾处感情延留虽然是强的,但语势和感情先现要求时,下句先现只能利用休止和气口,不能侵入上句句尾。

三、要反复锤炼作品

要演唱好艺术歌曲,需通过不断的“打磨”过程,找到最佳的艺术感觉。

1、表演在演唱中的正确发挥

表演可以促进艺术想象的完成。艺术想象力是艺术创造中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心理功能,它始终和形象思维、情绪情感等心理过程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和互相作用。在声乐演唱中,表演可以促进艺术想象的完成。演唱者对声乐作品内在形象思维的想象必须通过表演来实现。表演诱发想象力,想象力推动表演,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表演者通过艺术想象力的功能,依据作品提供的想象材料结合自己对生活的积累进行表演。让自己在想象的环境中生活,在这种状态中表演者通过自己真实的体验获得真实情感,从而把作品完美的表现出来,可以促进声情并茂。

2、演唱技巧在声乐作品中的运用 歌曲演唱的技术性处理在演唱中也很重要。所谓“技术性处理”主要指在老师指导下学生演唱时运用不同的速度、力度、各音色的变化对比以更好地取得作品所期望的艺术效果。

速度就是乐曲进行的快慢。不同的音乐形象、风格往往与适当的速度相配合。速度加快可以使情绪趋向热烈、紧张,反过来速度放慢可以产生松驰、缓解的感觉。速度对表现不同的意境、表达人的复杂感情具有重要的意义。速度的划分较细,多数歌曲都标明了速度的要求。

力度也称强弱,它是音乐表现的物质基础。在音乐表现中,声音力度的强弱和音乐意境、反映的自然现象、人的思想感情有关,那麽处理歌曲时,就应顺其自然的艺术规律,恰如其分地运用声音的力度来表现。声音的力度变化,在歌曲演唱中有很强的表现力。在歌曲处理时,必须做到自然、合理。

音色指声音的色彩。对歌曲音色的处理,既是表现歌曲感情的需要,又是音乐表现的需要。不同音色的运用可以产生不同角色的感情色彩。人类语音音色具有鲜明的情感色彩,在歌曲艺术的表现上具有特殊的魅力。我们要充分利用歌唱音色表现情感的这一特性,恰如其分地进行音色处理,使歌曲演唱更富于艺术感染力。不同速度、力度和音色的运用常常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结合互为补充的,与旋律、节奏等其它音乐因素有机地交织在一起而组成有思想内容的乐曲。处理歌曲作品,首先应从歌曲内容出发,使音乐处理同歌词内容的表现紧密结合,做到处理贴切、恰如其分使其为歌曲表现的情感而服务。

真正做到处理好每一部作品,不仅仅需要对作品进行分析,情感的表达,更重要的是牢牢抓住声乐表演的根——生活,老老实实向生活学习;苦练基本功,扎扎实实学习表现技巧;感受文化、感受生活、提高素质修养;依据作品的思想内涵合理设计情境、心态、眼神情态、表演举止,运用丰富的声音色彩,展现作品的风格特色,排除一切与演唱无关的因素,融入作品,把“以情化声,声情合一”作为自己追求的表演境界。真正理解作品传达的思想内涵,当歌者头脑中的思想情感与之相碰撞时,爆发出火花般璀璨的艺术灵感,才能引领观众进入艺术情境,充分调动观众的生活情感积累,把观众的情感积累调动到不得不发的最高峰,激发痛快淋漓的情感宣泄,最大限度地引发内心共鸣,达到预期的审美目的,赢得观众发自内心的喝彩。

下载声乐作品《黄水谣》的艺术赏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声乐作品《黄水谣》的艺术赏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声乐中国作品(范文大全)

    一、中国作品 (一)民间歌曲 牧歌 嗄达梅林 燕子 阿瓦日古里 思恋 页里麦 我等你到天明 赛吾里麦 送我一支玫瑰花 曲蔓地 举杯祝贺 在银色的月光下 可爱的一朵玫瑰花 百灵鸟你......

    浅谈声乐艺术

    声乐艺术发展史 结业论文 《试论中国近现代声乐艺术的发展概况及特点》 辅导教师: 王建国(教授 ) 姓 名:张诗雯学 号:20102722班 级:音乐学二班2013年 12月26日 试论中国近现代声......

    论黄水谣合唱排练设计论文

    论《黄水谣》合唱排练设计论文 学生姓名:吴亚玲学号:K101041317 所在院系:艺术学院指导老师:杨华 【摘要】: 合唱(hé chàng)chorus指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常有指......

    《长城谣》声乐教学教案

    《长城谣》声乐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长城谣》体验抗日时期我国人民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2、通过歌曲练习表现质朴自然、苍凉悲壮的深切感......

    《云水谣》观后感

    《云水谣》观后感 所有的爱情都是伟大而感人的。人们之所以津津乐道于过去只因为想保留一种叫做怀念的心绪。记忆是我们活在世上最重要的证据。把生者与死者隔开的是什么,生......

    《云水谣》观后感范文合集

    《云水谣》观后 在 西方世界的爱琴海里,众所周知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是伟大而无可挑剔的,他们不顾家族的仇恨,为了内心的最真诚的声音,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在一起,他们在爱情抛物......

    《云水谣》观后感[定稿]

    水起,云涌,情动——观《云水谣》有感爱情,偶然的相遇,蓦然的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那一刹那。但究竟何为爱情?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体会。有人说爱情是一种美好的感......

    云水谣考察报告

    文 化 产 业 学 院灵山碧水云水谣 ——云水谣古镇考察报告姓 名: 洪甜甜学 号: 1204022116 成 2013年12月15日(一) 我的发现本次考察的云水谣古镇位于福建漳州南靖县。“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