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音乐欣赏《春江花月夜》优秀说课稿
高中音乐欣赏《春江花月夜》优秀说课稿模板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 学术论文 期刊文献 年终总结 年终报告 工作总结 个人总结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单位总结 演讲稿
高中音乐欣赏《春江花月夜》优秀说课稿模板
说教材
1、《春江花月夜》选自高中音乐欣赏教材中的第二章的第二节,这是一首民族管乐曲。
2、它原是一首琵琶古曲,原名为《夕阳箫鼓》、《夕阳箫歌》等,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的郑觐文、柳尧章首次将其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并改名为《春江花月夜》。
3、经过许多艺术家的精雕细刻,这首乐曲已成为我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4、这首乐曲,主要描绘了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上荡漾,花影在两岸摇曳的江南美景。主要的乐器是琵琶、筝、箫等。
说学情
我们高中的学生以前没有开设音乐欣赏课,所以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能力比较差,但对民族音乐欣赏的比较少,兴趣不浓。
说教法
根据学生和音乐的特点,我能采用的教学方法的主要是:
1、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有个性的联想,开发创新思维。(音乐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只有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有个性的联想,才能进一步对音乐的理解,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文化修养不同,往往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是不同的。所以鼓励他们展开有个性的想象,只要确实是根据音乐想象的都 是正确的。这样不但能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还能提高他们的想象能力、写作能力以及促进创新思维的开发。)
2、讨论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析音乐,处进对音乐的理解。
3、音画式教学法:根据音乐,我在电脑里画了几幅画,把抽象的音乐变成具象的画面,让学生结合画面来理解音乐。(我们的学生欣赏水平比较低,很难指把音乐和它所表现的意景联系起来,甚至有的学生还错误的认为只要是欣赏音乐就是听歌曲,有一次我给学生欣赏《梁祝》时,竟然有个学生问:“老师,怎么光有音乐没有人唱呢?”结合画面来欣赏音乐能够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让他们知道音乐还有这么丰富的表现力。)
说学法
根据老师的启发和引导,学生可用讨论法、分析法、想象法。
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生情况我确立了三个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熟悉我国民族乐器的音色,了解民族音乐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2、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春江花月夜》培养他们民族自豪感和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以及民族音乐的兴趣。
3、能力目标: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欣赏水平。
重点:了解琵琶、箫、筝的音色以及表现力。重点欣赏其中的“渔歌唱晚”,它是全曲的高潮部分。(琵琶、箫、筝是这首乐曲的主要乐器,也是我们民族管乐队中的重要乐器。掌握和了解它们的音色和表现力,对今后的民族音乐欣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难点:学生对乐曲的理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采取了结合画面欣赏音乐的方法促进对乐曲的理解。)
说教学程序
一、开始让学生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带着问题去欣赏
提出问题:①这首乐曲主要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情景?
②这首乐曲用主要乐器是什么?
(带着问题欣赏,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欣赏质量,还能提高他们想象能力和促进创新思维的开发。要求学生有个性的联想可以与众不同,只要你确定是根据音乐想象的,就是正确的。往往音乐是中性的,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不同,再说,本来《春江花月夜》就是一首古曲,是后人给他取的名。)
二、由学生回答引出讲解主要乐器,结合图片和音响资料认识和了解它们的音色以及表现力。
认识乐器并了解它们的音色。
①琵琶:是民乐中的弹拔乐器,有丰富的表现力,往往表现一些气势磅礴的场面。有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接着放有关琵琶音色方面的音响资料。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琵琶的音色,加深印象。)
②箫:音色悠扬动听,往往表现柔和的月光。(放有关箫音色的音响资料,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箫的音色,加深记忆。)
③筝:音色明快,往往表现流水,有著名的独曲《高山流水》。(放有关筝的音响资料,加深印象。)
三、展示教师对这首乐曲的感受。(是我根据音乐画的一幅画,并朗诵诗句,促进学生的理解。)
四、讲解结构
1、展示乐曲的题目《春江花月夜》。
2、介绍《春江花月夜》
3、结构
主题:江楼钟鼓
月上东山
风回曲水
花影层叠
变奏 水云深际
渔歌唱晚
洄澜拍岸
桡鸣远濑
欸乃归舟
五、理性欣赏
(因为刚才一开始就进行了没有任何提示下的欣赏,让学生有了初步的印象,现在必须系统的、理性的欣赏。让学生结合画面和老师的讲解来理解音乐。)
引子部分:琵琶使用弹挑、轮指、模拟江楼上阵阵低沉的鼓声。使人联想到一夕阳西下,夜幕将临。箫和筝奏出的声音,似春风在江面上吹起的层涟漪。江面显得那么的静。
主题:江楼钟鼓:让学生看谱子听音乐。(主题是全曲的基础,一切音乐都是由主题变奏而来,因此要熟悉主题旋律。)
月上东山 箫的演奏表现月亮在东山升起。
风回曲水 利用琵琶的滚奏、轮指来演奏,表现了岸边的花草、垂柳在晚风的花影层叠 吹指下,婆沙起舞,频频点头的情景。
水云深际 表现了江面上、空旷朦胧,水天相接,连锦不断的远山在皎洁的月光下隐约可见。
渔歌唱晚 这一段是全曲的高潮作为重点欣赏,它表现了船越来越多,由远而近,江面上顿时热闹起来,江水拍打着江岸,人们在玩耍打闹,欢歌笑语,洄澜拍岸 尽情享受,这美丽的江南之夜。人们玩到了深夜,该回家,他们渐渐的远去,江面上恢复了平静。
让学生讨论:
船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江面上由静到动,又由动到静,江水拍打着江岸。
1、这段音乐主要是用什么乐器来表现这个场面的?
2、是怎样表现的?(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琵琶、箫、筝的音色以及表现力的了解。最后老师总结。①琵琶在力度上由弱到强,在节奏上由缓慢到激烈,表现了船由远而近,越来越多,最后整个乐队加入,表现了江面上人们玩耍打闹的情景。②筝有力的划奏与乐队时强时弱的音响,形成江水拍岸,浪花飞溅的景象。)
桡鸣远濑
欸乃归舟
尾声:琵琶和筝奏出悠扬、徐缓的、抒情的旋律,前呼后应,结束全曲,它使人联想到:船渐渐远去,江面上风清月白,万籁无声,只有那一轮明月映照着春江流水,江面上泛起粼粼的波光,体现了“静”。
六、手法
静→动→静
远→近→远 这首乐曲有动有静,有远有近,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把江南美丽的夜景→情→景 景表现的淋漓尽致,引人入胜。
阅读相关文档:高中数学《指数函数》说课稿模板 高中语文《故都的秋》说课稿范文 高一数学《等差数列》说课稿模板 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模板 高一语文《小狗包弟》说课稿范文 高中语文《故都的秋》说课稿模板 《紫藤萝瀑布》说课稿 2016冬季安全主题班会教案 《黄河颂》说课稿 八年级美术《清晨》说课稿 初中语文说课稿:长城 初中语文《夏》说课稿模板 初中语文《石壕吏》说课稿 初中英语《Unit5 Period 5》说课稿 初中语文《促织》说课稿 初中语文《斑羚飞渡》说课稿 八年级语文《七律长征》说课稿范文 八年级语文《桥之美》说课稿 《故都的秋》说课稿范文 《人生寓言
最新最全【办公文献】【心理学】【毕业论文】【学术论文】【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领导讲话】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分析报告】 【应用文档】 免费阅读下载
*本文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我将尽快处理,多谢。*
第二篇:初中音乐欣赏《春江花月夜》教案
春江花月夜
教学目的: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对中国古典名曲的欣赏,感受民族器乐反复的内涵和民族乐器的表现力,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2、通过欣赏《春江花月夜》,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常用的民族乐器的形状、音色,并熟悉乐曲的主题,体会乐曲优美的意境。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熟悉民族音乐的发展手法“鱼咬尾”与“换头合尾”。
三、知识与技能
复习“鱼咬尾”这一民族旋律发展手法并体会民族调式的风格,了解“换头合尾”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了解民族器乐曲“换头合尾”的结构特点。感受乐曲如诗如画的优美意境。
2、教学难点
教学初步感受民族调式的风格。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复习:八音
二、导入
2、教师展示乐器图片(箫、琵琶、古筝)提问:这些是什么乐器? 学生回答
师:我们这节课就来欣赏一首中华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教师板书课题)
三、新授
1、简介乐曲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由古典琵琶独奏曲改编的典雅、优美、抒情的民族管弦乐曲,它宛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从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2、教师用投影打出乐曲结构及各段的小标题:⑴、江楼钟鼓 ⑵、月上东山 ⑶、风回曲水 ⑷、花影层叠 ⑸、渔歌唱晚 ⑹、迴澜拍岸 ⑺、欸乃归舟 ⑻尾声
3、教师提问并初听《春江花月夜》 问题:(1)、你听出了哪些民族乐器?琵琶、箫、二胡、扬琴、锣、笛子、木鱼等。
(2、)每段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初听乐曲(播放录音)欣赏后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总结并讲解“换头合尾”的结构特点。
4、分段听乐曲(播放录音)
方法:把全体同学分成八组,每组准备好彩笔和纸,教师边播放乐曲边描述每段的音乐形象(比如第一段:“江楼钟鼓”教师可以这样描述:琵琶清脆的弹、拨模拟着鼓声由远及近、由慢渐快,箫吹奏出轻巧的波音与琵琶相配合,加上其他的丝竹乐器,奏出了优美委婉如哥的主题,描写了一派夕阳西下,泛舟江上、箫鼓齐鸣的动人景象),然后每组同学根据教师 1 的描述,画出一个小标题所描绘的景色,最后把所有的图画按标题顺序依次排列贴在黑板上,便组成了一幅优美的江南月夜的风景画卷。(这一步通过学生动手绘画,加深了学生对于乐曲的理解,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5、复听乐曲(播放录音)
让同学们根据标题的提示,一边欣赏图画所描绘的风景,一边领略音乐所描绘的意境,通过欣赏、比较,总结出音乐所表达的情景和神韵是——春光明媚、恬静秀丽、花好月圆。
四、巩固阶段
教师先带领学生视唱第一、第五两段的主题,然后一部分学生用竖笛吹奏乐曲的主题,学生不能吹奏的地方教师用箫来演奏,其他学生根据音乐的情绪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伴奏。
五、简介民族管弦乐队的编制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欣赏了中华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使我们了解了中华民族管弦乐曲的神韵,也使我们更深一步了解了我们民族音乐的魅力,受到了美的感染和熏陶,使我们了解到中华民族音乐在世界之林永远是一株光彩夺目的奇葩。
第三篇:《春江花月夜》说课稿
课
题
春江花月夜
一、教学设计(思想及创意)
诗歌艺术是人类精神寄托、心灵安顿的方式之一,但是,选择这样一种精神生活方式,并非人人皆愿人人皆能,它需要一定的文化底蕴,更需要情趣与心境。诗歌学习,不重研究,而重欣赏,也就是尽力引导学生去领悟与体验。因此,本课注重的不是知识与理论的讲解,而是阅读欣赏,是艺术感觉的激发与诗心的培养。当然,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所以仅作为一种尝试与努力,以期达到日后的飞跃与升华。
二、教学内容分析
1、内容与地位
此诗是千古流传的名作,为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赏析示例。
2、教学目标
① 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于诵读中品味声韵、感受诗趣的能力; ②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调动学生以往的审美经验(包括阅读积累与生活体验),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3、教学重点
一首诗写完时,是作者的终点,读者的起点,意境的创造是由读者最后完成的,应注意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才能体味诗歌的意境。
4、教学难点
读者置身诗境,体会作者之心,并调动自身体验,重新组合出自己的意中之境,把握诗歌水乳交融、优美深邃的景、理、情。这种体会与重组,是一种再创造,对读者来说,诗歌的魅力正在于这种开放性,在于这种再创造的诱惑。
三、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之前的诗歌学习,已初步积累掌握一定的诗歌鉴赏知识,懂得从诗歌的意象、意境、思想内容、情感抒发、表现手法等方面品读诗歌。
四、教学方法设计
诵读品味,联想想象,通过小写作练习的方式进一步对诗歌进行个性化解读。
五、教学过程
1、作者简介(以提问形式进行,教师补充说明)
张若虚,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因一首《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2、隙中窥月(侧重整体感知及体会景物美)① 教师缓缓领读,学生齐诵;
② 请学生谈谈初读此诗的整体感受;
③ 通过意象把握,体会诗歌前八句所营造的意境。
3、庭中望月(侧重体味哲理及情感,重点拨,不必逐句讲解)
4、台上玩月(侧重个性化解读,胸臆自抒)这首诗受到诗论家的高度赞扬: 钟惺《唐诗归》:“将春、江、花、月、夜五字炼成一片奇光,真化工手!” 江曾培《文艺鉴赏大成》:“全诗以月、水为经纬,以春为质地,以花为图案,以夜为底色,织就了一幅光彩斑斓的春江月照图。” ① 自抒胸臆,记下你对诗歌的点滴理解;
② 驰骋想象,在春、江、花、月、夜中选取一个或多个意象,自由发挥,写一则文字。
5、课后作业(对比阅读)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另收五首乐府旧题《春江花月夜》,其中杨广两首,诸葛颖一首,张子容两首,请试着从意象的组合、意境的创造、题材的选择、主题的提炼、情感的抒发等方面将张若虚的诗与以上五首进行比较。《春江花月夜》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夜露含花气,春潭漾月晖。汉水逢游女,湘川值两妃。(杨广)
花帆渡柳浦,结缆隐梅洲。月色含江树,花影覆船楼。(诸葛颖)
林花发岸口,气色动江新。此夜江中月,流光花上春。分明石潭里,宜照浣纱人。
交甫怜瑶佩,仙妃难重期。沈沈绿江晚,惆怅碧云姿。初逢花上月,言是弄珠时。(张子容)
第四篇:《春江花月夜》说课稿
《春江花月夜》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叫xxx,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音乐第三单元中的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下面我就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部分向各位评委老师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简介:
本课主要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上荡漾,花影在两岸摇曳的江南美景。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无限美妙的世界。给人们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主要的乐器是琵琶、筝、箫等。它原是一首琵琶古曲,原名为《夕阳箫鼓》、《夕阳箫歌》等,1923年上海大同乐会将其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并改名为《春江花月夜》。之后,经过许多艺术家的精雕细刻,这首乐曲已成为我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二)学习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从三维目标出发,我确定了本科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引他们在欣赏中听、唱、思、议、记、看,全方位开拓思维空间,在欣赏中训练学生的形象艺术思维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启发学生通过音乐欣赏进行文学艺术创作,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和谐地发展,达到艺术熏陶与塑造人的目的。2.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多媒体电子白板营造音乐气氛,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解创设情境,使学生欣赏音乐达到“身临其境”之感,逐渐熟悉乐曲及主题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中国古代名曲的欣赏,了解我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悠久传统,培养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感情,从而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增进民族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懂得继承祖国悠久文化、弘扬优秀音乐文化的意义。
教具:为了更好的完成本科的教学任务,我选用了多媒体课件、音响资料来辅助教学。
(三)分析学情:
我就本节课特点分析一下本课的学情:
八年级的学生虽处在生长发育期,但心理仍未成熟,针对他们的这种特点和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我的课堂设计以学生参与为主,尽量避免对乐曲进行单一的知识性讲解,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收集材料、讨论、等手段,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交往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设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轻松主动地学习。
二、说教法
根据学生和音乐的特点,我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的主要是:
(一)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有个性的联想,开发创新思维。音乐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只有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有个性的联想,才能进一步的提高对音乐的理解,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文化修养不同,往往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是不同的。所以鼓励他们展开有个性的想象,只要确实是根据音乐想象的,都是正确的。这样不但能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还能提高他们的想象能力、写作能力以及促进创新思维的促进对音乐的理解。
(二)讨论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析音乐,促进对音乐的理解。
(三)音画式教学法:根据音乐,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我选用了一些符合本曲意境的几幅江南夜景画,把抽象的音乐变成具象的画面,让学生结合画面来理解音乐,这样能够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让他们知道音乐有丰富的表现力。
三、说学法
根据本课的内容特点,及老师的启发和引导,我认为学生可用
1.讨论法(可以更好的激起他们的兴趣,通过教师简要概括讨论的情况,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的知识,纠正错误、片面或模糊的认识。此法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
2.分析法
3.想象法等来学习理解本篇课程。
四、说教学程序
(一)音乐知识点复习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问题设置】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民族管弦乐队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吗?
(二)新授内容
1.作品介绍
2.初听乐曲——视频欣赏
【问题设置】欣赏乐曲,展开联想,描述你联想到的画面于大家分享。
【设计意图】视频播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情境,使学生充分感受音乐情绪及意境。带着问题欣赏,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欣赏质量,还能提高他们想象能力和促进创新思维的开发。要求学生有个性的联想可以与众不同,只要你确定是根据音乐想象的,就是正确的。往往音乐是中性的,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不同,再说,本来《春江花月夜》就是一首古曲,是后人给他取的名。
3.哼唱“主题”
【问题设置】师:同学们在哼唱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在某些乐句的结尾和下一小节开头的音是一样的呢? 4.音乐知识讲解 A.“鱼咬尾”
(1)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画笔功能,在乐谱当中明确的勾画出“鱼咬尾”的部分,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知识点。
(2)运用电子白板的浏览器功能,搜索名词解释“鱼咬尾” B.“换头合尾”
(1)举例讲解
(2)回归乐谱学生自主学习
(3)教师概括
5.复听乐曲
【问题设置】同学们在聆听乐曲的同时把你此时所思所想用其他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古代诗歌、山水画、简笔画或是即兴的诗作等等。6.课堂反馈
(1)学生分享自己所联想到的中国古代诗词
【课件演示】唐代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配乐诗朗诵。(2)运用实物展台展示个别学生的绘画作品(3)请一位学生在电子白板画布作画
【熟悉主题】学生在作画过程中再次播放乐曲主题部分,不断重复,达到“听赏”记忆的目的。
【设计意图】拓展探究,创作升华在此过程中,教师巡视课堂,参与到学生的创作过程中,启发和指导学生的创作。学生自主创作结束后,挑选学生富有创意的作品进行展示,请学生阐述创作思路,之后进行评价。
(三)升华
分别欣赏钢琴独奏和琵琶与交响乐团合奏版本的《春江花月夜》 【问题设置】聆听不同形式的《春江花月夜》对同学们有什么启示?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欣赏、哼唱和创作等环节,了解到乐曲通过变奏,不仅描绘了“傍晚”、“小舟”、“箫鼓”等江上秀丽的晚景,表现微波荡漾、温馨恬静的春江景色,借景抒情,激起人们对祖国山河无限赞美的深厚情感。还使我们领略了中华民族管弦乐曲的神韵,充分展示了我们民族器乐的魅力,使我们了解到中华民族乐器在世界之林中永远是一株光彩夺目的奇葩,所以我们要坚定不移的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成出新,发扬光大。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如有不当敬请各位专家、评委批评指正,谢谢!
第五篇:选修课《春江花月夜》 说课稿
选修课《春江花月夜》说课稿
2005年5月13日接到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王老师指定本人上选修课《春江花月夜》,并作为2005年***高中新课程广东省实验区语文学科骨干培训者国家级研修的观摩研讨课的通知,本人既迷茫,又兴奋。迷茫的是选修课程要等到2005年11月才正式开设,全国还没有先例,没有可参考的案例;兴奋的是本人研究的课题市级课题“中学语文‘互动——发展’的研究与评价”可以提前接受从讲读课、扩展阅读课到选修课演变的检验。5月25日录像课《春江花月夜》拍摄完毕,一个没有任何选修课型参考的课能在短短12天内较出色地完成,首先要感谢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梁振名教授(我校55届校友)和我执教的学生——高一(2)班,是他们给了我最大的支持和鼓励,使我取得成功。
(一)对梁振名教授的回应
特别让我感动的是梁老师昨天给我写的电子邮件《看江老师上〈春江花月夜〉》。梁老师的信可以说是我现在说课的总纲。
信中提到“有幸参与了江慧琼老师的选修课《春江花月夜》备课部分过程,最后还看了录像,感受到了江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可贵的探索研究精神。我觉得江老师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有如下一些亮点。
亮点
一、课前的理论探索。为了上好这堂选修课,她深入钻研了“课标”,对课标中提到的必修课、选修课各自的特点,选修课特有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选修课在发展学生个性潜能等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又结合平时研究的“互动—发展”教学模式作了理论的回顾。认真思考了教师、学生、教材、媒体与社会生活五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并探索了这种互动在促进学生的智能与个性发展中的作用。这些,都对讲好这堂选修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思考基础。而在上一堂课前,进行如此大量的理论思索,在语文教师中是相当少见的。”
在此,我想先回应以下梁老师提到的“课前的理论探索”。
1.课题研究与“新课标”的融合
近年的中学语文教学,课标变,教材变,课型变,能否给新课程标准找个简化的实施载体,使一线的中学语文教师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游刃有余呢?我校语文科组课题“中学语文‘互动——发展’的研究与评价”在这方面开展了历时四年的教学研究,初步形成在实施新课程标准过程中讲读课、扩展阅读课和选修课都基本适用的的简化模式。该课题先后得到教科所专家李国霖教授、李季教授和华南师范大学梁振名教授的指导。相关的论文先后获得国家、省、市级奖项。
“互动——发展”是指用多媒体互动手段创设教学情景,通过教师的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的互动调节,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学生自身多元智能的互动促进,学生与学生的互动讨论,教材新旧知识的互动衔接,教材知识和社会生活的互动联系,师生自身教学过程与课堂效果的互动反思,使教师、学生、教材、生活和媒体在自身互动的同时彼此之间互动起来,促使教师学会教学和自我发展,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创造性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达到个体生命的身心发展以及个性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其中获得国家级等奖的讲读课《我的空中楼阁》和获得省级一等奖的扩展阅读课《我与地坛》这两个课例,可以说是选修课《春江花月夜》的前奏。特别是《我与地坛》扩展阅读课获广州市新课程三项评比优秀奖,并选送到广东省中语会参评,荣获省优秀课例一等奖,可以说定下了选修课《春江花月夜》地上课模式。
2005年5月25日上选修课《春江花月夜》 本文是以2004年秋季启用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编写的“诗歌与散文”选修教材上的名篇,省教厅印发下来的《唐诗宋词选读》、《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春江花月夜》的相关内容。采用了跟《我与地坛》相同的教学程式:自主学习了解课文——确定个性化的合作研究内容——集体讨论深化理解课文内容——扩展延伸到其他作品
通过初步的分析,本人认为“互动——发展”的教学模式能经受讲读课、扩展阅读课到选修课演变的检验。
2.从课标看选修课
*课标指出,高中语文课程有“基础性和选择性”两个特点。必读课反应基础性,选修课反映选择性。与基础性相对应,选修课可多考虑学生的“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方面多下功夫,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
*课标指出,选修课的学生人数不像必修课那样固定,课程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拓展性。这几个方面,不一定样样都做足,但我认为
“拓展性”还是应该注意的。
*选修课中,有的重在发挥想象和联想,注重情感和审美的体验。(本课的特点就是如此。)因此,课标中关于“感受·鉴赏”的“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要求值得注意:“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课标中提到选修课程中诗歌教学的要求,摘录其中几点共参考。在本课教学中,只要落实其中一些就可以了,如:
1.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学习古代诗词的一些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4.了解鉴赏诗歌的一些基本方法。*课标中有选修课教学方法的提示:
本系列课程,应在一定阅读量的基础上,精选重点,鉴赏研读。(就是说,不一定面面俱到,可选择十个中一两个重点问题作研讨,不要追求全面。)可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阅读和鉴赏,如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资料,或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丰富对作品的理解。对有兴趣尝试诗歌散文创作的学生应给予鼓励。
应重视作品阅读欣赏的实践活动,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努力提高审美能力。教学中不要一味追求统一答案,也不必系统讲授鉴赏理论和文学史知识。
梁振名教授提到的“亮点
二、全方位的备课。除了在理论探索外,这堂课的备课,是全方位的备课。首先是备教材,除了深入了解这首诗外,还把上级提供的两个不同版本的课文和提示、练习等作了整合,才发给学生学习;其次是备学生,她思考了学生各自的个性特点和不同的才能,考虑怎样让学生不同的才华,能在堂上有显现的机会,并帮助她达到这课书的教学目标;三是备媒体,在运用传统的媒体——粉笔和黑板的同时,还思考了怎样运用多媒体电脑去达到自己的教学目的。亮点
三、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潜能与创造精神。在堂上,我看见学生的发言,就好像一个个小学者在发表“文学评论”,水平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但是,在了解了学生在这之前的所作的努力之后,就不觉得奇怪了。一个晚上,江老师带了三个学生来找我,让我和学生一起讨论这首诗歌,也把这作为一次学习活动。学生的发言令我相当吃惊。我问他们怎么知道得这么多,他们告诉我,他们在互联网上找到了许多资料,其中既有对这首诗的解释,还有对赞扬和批评这首诗歌的五花八门的意见,还找到了许多这首诗歌的意境图。这些后来都在堂上表现出来了。此外,学生还在课前自己制作电脑网页,自己按自己的理解绘画意境图,准备感情朗读等等,努力以各种形式反映自己的学习成果(也可以说是研究成果)。在这学习和准备的过程中,学生的潜能和个性都必然会得到发展。所以,我觉得,堂上看到的,只是他们的学习成果,更加可贵的是他们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点。这样的学习过程,是完全符合课标中对选修课中的学习要求的。”
在此,我想用我的助教——我的学生邵静贤写的上《〈春江花月夜〉有感》来回应。在那个月光朦胧的晚上,我们带着对《春江花月夜》的初步理解与疑问,在江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夜访华南师范大学向梁振名教授请教。
在教授家里与教授、老师、同学一起备课,讨论问题是一个多么难得的机会。教授拿出他那本泛黄了,但仍然完整的《唐诗选》来给我们讲课,分析我们提出的想法与理解。通过这次的师生交流,我感受到了闭门读书不如讨论读书,讨论读书可以将自己的思维发散。搜集资料不要只靠互联网,还要翻阅有关书籍,在原有的资料上加上自己独特的见解,不要尽信网上资料的答案,限制了自己的思维发展,要对网上的资料提出质疑,再通过研究性学习解决相关知识内容。
根据这次与教授的讨论情况,江老师根据我们班同学喜欢上网的特点,布置我们上网搜集诗歌名句鉴赏,探讨人生观、宇宙观等的相关的资料,用POWERPOINT或网页的形式制作成课件。其实老师这样的用意是希望我们通过阅读资料,吸取别人有用的东西,自己再加以整合、利用,最后得出属于自己对诗歌的见解。在上交的课件中,有很多都制作得不仅很精美,也很能体现诗歌的主要学习内容和重点意象。小组合作完成课件不仅体现到了同学们动手、动脑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自主、合作与探究”。
江老师除了注重我们的动手能力,也很注重我们的分析能力、逻辑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完成课件制作的作业后,还布置我们进行书面作业,要我们抛开别人对诗歌的鉴赏意见,用我们学生的角度去鉴赏全诗,不要被别人的看法所束缚了自己的见解,要用自己最真实的思维去思考问题,把自己的思维发散到最宽广的地方。
我很幸运自己有这么一个难能可贵的机会可以跟教授、老师、同学一起备课。在这个师生互动的备课过程中,我们都做到了教学相长。在这个备课的过程中,我记得江老师曾经说过“跟我们学生一起备课,我可以得到更多的教学灵感。”经过了我们师生的共同合力奋斗,公开课终于在5月25日开拍了。在这堂公开课上同学们都把自己最好的状态都发挥出来了,把全班的团结精神发挥的淋漓尽致。在公开课上没有冷场的场面,有的是同学们积极发言,热烈讨论的场面;没有单枪匹马的孤军奋战,有的是同学们“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
胡敏华与许键龙负责制作网页,他们在制作心得中提到“我们小组在制作网页方面有较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们小组就选择了用制作网页的形式,来深入学习《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我觉得,制作网页,这一种非纸笔的学习方法,能激发起我们的学习兴趣,让同学们共同研究,互相帮助,取长补短,进行自主学习,是一种创新的学习方法。”
(二)《春江花月夜》的教学说明
.课型定位:
本文是以2004年秋季启用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编写的“诗歌与散文”选修教材上的名篇。高中语文课程必须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必修课反映基础性,选修课反映选择性。选修课可多考虑学生的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拓展性。
2.学习方式: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采用“自主学习了解课文——确定个性化的合作研究内容——集体讨论深化理解课文内容——扩展延伸到其他作品”的教学程式。在课前预习时,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丰富对作品的理解。根据小组成员的兴趣和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确定研究任务,整合课程资源,并把成果编制成网页在课堂上展示交流。
3.教学目标:
⑴品味语言,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⑵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⑶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4.教学难点:
⑴在流传的不同版本中出现了不同的用字,如“江月年年望(只)相似”,“不知江月待(照)何人”,结合诗中的情景意象推敲炼字。⑵体会诗中深沉、寥廓、宁静、怅惘的艺术境界,理解诗中景、情、理的融合,作宇宙与人生的哲理思考。
5.教学策略:
⑴通过搜索网络资源制作网页,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氛围。⑵以小组展示研究成果,带领全班分小组讨论为主,教师只作适当的串联点拨,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⑶用评价量规表评价学习效果,促使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6.教学过程:
主要包括:①温故导入②置身诗境③缘景明情④美读演绎⑤延伸发展。
在“置身诗境”部分,胡敏华小组边展示着亲手制作的FLASH意境图:海上明月、月照花林、皎空孤月、江月照人、今夜扁舟、相思月楼、鸿雁长飞、月落满树,边带领着全班进入意境、朗读全诗。同时在黑板上书写清晰明了的板书。接着胡敏华汇报对本诗的整体阅读情况,提出本课目标。在“缘景明情”部分,平时爱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杨洁雯小组很爱推敲炼字,抒发了对“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一句的独特见解,并提出了两个在流传的不同版本中几处不同的炼字的问题。钟永健小组则喜欢剖析内心感情。他们提出“有些东西曾让我们深深感动,但我们却难以将它表达出来”,因此在阅读理解诗歌的时候遇到的疑惑,通过引用名家的点评来解答。并把相同的问题留给同学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之中,黄文滋、李志聪先后认可了名家评论,谭灼沛则引用教材的内容表达自己的想法。平时喜欢组合小乐队的何跃文小组这次为我们美读演绎。站在自己创作的书画作品之下,配合着《春江花月夜》这首名曲,深情地、如合唱般地为我们演绎了全诗,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学生填写《评价量规表》,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课后完成延伸发展的论文。
(三)课后反思
1.一定要认真研读《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理解“新课标”精神,遵循“新课标”的指向,实践“新课标”提示的教学方法。
2.区分选修课与必修课的联系与区别,注意选修课自身的特点以及课型定位,做好必修课向选修课的延伸。
3.认真研究教材,根据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与教学对象的学习基础、个性、爱好和特长,选定学习重点和学习方式。
4.确定“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灵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她成为教师的“助教”参与备课,让他成为“技术指导”制作课件,让他寻找到自己的智能优势,利用多元智能促进特长发展,提升语文素养。
6.全方位多渠道整合教学资源,占有理论资源稳固教学“阵脚”,向专家求教解决疑惑走出困境,与同行切磋互利共勉,跟学生沟通消除隔膜。
当然,这是一堂探索课。如何上选修课,是全新的课题。缺点是在所难免的。我觉得,在显现学生的学习成果时,如何让学生有更多的主动权;在自学探索与汇报成果之间如何过渡得更自然些;在电脑媒体的使用上,如何更好地体现学生为主体,都有值得探索之处。如何更上一层楼,以后我们再一起共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