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读后感-会偷懒,技高一筹
《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读后感:会偷懒,技高一筹
《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读后感:会偷懒,技高一筹
读这本书,完全是因为书名,又一本被书名所吸引而读的书。因为自己认为自己一直被班级的琐事所牵绊着,只能入乎其内,无法出乎其外,一直浸泡在班级事务中不能自拔,无力“挣脱”,如何找到一个没有减少教育管理效果的“自解”,如何进行不影响班级成长发展的“偷懒”,可以更好“安安静静地”多看几本书,这正是我所期待与向往的。读进此书,我才真正理解,这里的“偷懒”其实是更高层次的“班级教育管理艺术”的别称,但现在我更愿意称之为“班级教育
管理技术”。如何做一个有教育管理技术的班主任,这才是我认为的真正的班主任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虽然,这何其难也。另外,我个人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一直有一个强烈的文字感觉:作者郑学志继承并掌握了魏书生的班级管理、学生自主教育的精髓,并融合了李镇西的爱心、民主与教育的理念,发展出了一套属于自己新班级管理的内容,并名之为会“偷懒”,其实是会“读书”而已罢了。
“偷懒”一词,其实是本书的一个个噱头、卖点,但如果能真正理解其内涵,对班主任工作的专业上的发展和技术上的长进会有很大的帮助,而且还极具推广意义。当然,如能真正地学会并运用“偷懒”技术,则标志着其在班主任教育管理上的成熟与自信。根据此书可以具体分解、归纳为这样几个操作技术层面:
首先,班主任用制度偷懒。制度不仅仅是制定出来的班级规章规则或约定,而是遵从着自我、自主教育的目标
与理想,在此基础上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并不是靠一系列的要求与“不准”来强加在班级之内的。用作者的话说,教育是一种影响,是一种熏陶,是一种感染,是唤醒自我灵魂的方式,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并不是我们不去管理学生,而是怎样使管理效率到达最大化。让学生进行道德自省、是非自辨别、错误自纠,比我们空洞的说教不是强多了吗。因此,制度也不是常规理解的管人制度,而是教育的意义,是教育引导,是心理疏导,是学生申诉的机制,其次才是管理。而且是立足于教育的出发点,建立在学生的内在需求上的。这样的制度就不再是单纯的约定与规则了,而是一以贯之的教育条例,每一项的条例内容都对应了教育内容,每一个班级规定对对应了教育目的;这样的制度就不仅仅是制度了,而是教师用心拟定的教育箴言。
其次,班主任用班级机制偷懒。如果说制度是班主任偷懒的物质媒介,那班级机制就是班主任偷懒的精神媒介。
因为班级机制是班级存在的生命,是班级活力的心脏,几乎可以这样定义:一个好的班级机制能把班主任的偷懒变为可能。因此,建立一个全面放手的运行机制,打造出私人订制般的班级操作系统,真正意义上在班级里实现班级自主、自治,这才是班主任的教育管理的技术关键。用作者的话就是,一个优秀的班级并不是不会出问题,而是出了问题之后能够自行纠正、完善,因为它有一整套完全自动化的自主纠错机制,能不断地纠正错误、完善自己。构建一个健全的能够自我成长、纠正的机制,就是我们班主任会不会偷懒的关键。当然,这个机制应该包括很多方面,比如一整套不断升级的奖励机制,班级同学之间及师生之间的协调机制,比较固定的学生矛盾处理机制,阳光温馨的监督检查机制,班级死角与失误的自纠机制,等等。
再次,班主任要用心态偷懒。心态偷懒不是偷懒的心态,而是“真正做教育工作的,要忠于真理,忠于事件本身,而不是忠于别人的评价”。不断地用教育的真理来审视自己——看自己是不是有利于学生成长,是不是有利于学生发展,是不是体现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依靠学生、激励学生和发展学生的理念,是不是符合教育的根本原理……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这样一种心态应该是坚定的平和的自信的,这样的心态才是真正的偷懒心态,排除一切干扰,走自己的路。
作者说,中国老师有三急:急学、急错、急于求成。这三急常常压迫着学生疲以奔命,催促着教师压力与负担。要改变这样一种心态,要明白教育孩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急什么呢,急坏了学生与自己,反而会给学生造成成长的障碍。也正如贵州大学郑强教师所说,中国教育对学生是疯狂式掠夺与过度式挖掘,把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弄得荡然无存。因此,偷懒,得有一个心态的高度,得有一个教育的等待,得有一个教育的坚持。
最后,班主任要用技术偷懒。正像本书所说,会偷懒,关键词在“会”上,如何用偷懒的方式达到不偷懒的或更好的教育效果,这要求班主任有着一些特殊的技能。没有这些技能来支撑着班级,引领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那将会把事情弄得更复杂更麻烦,想偷懒反而会使班主任工作更繁忙更繁重。作者认为有三种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对班级管理工作能收能放,收放自如,全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要有计划、组织和协调的能力,善于管理时间,善于调动各方积极性来达到自己的工作的目的;要有“忽悠”学生的能力,语言表达上要有感召力、煽动性和鼓动性。当然这些能力是基于教师的演讲水平、人格修养、综合知识和思想观念,是领导力的表现。所以班主任的能不能偷懒、会不会偷懒,还是***的那句话,打铁还需自身硬,没有那个金刚钻,就别揽那个瓷器活,越有能力越有技术才能偷懒,也可以说是,只有先不偷懒才能慢慢地偷懒,只
有会偷懒才能进行更好的教育。也正所谓,会偷懒,技高一筹;能教育,解放心灵。
第二篇: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读后感
《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读后感
洪燕如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我是一个很负责任的班主任,但是我觉得很累。我每天早上到学校要先去教室点名,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没有问题督促学生学习。每一个上午和下午几乎都是很紧张的度过,只要孩子们在学校,心就不敢有丝毫放松,半点懈怠,惟恐孩子们再有点什么问题,等什么时候,孩子们全部离开学校回家了,心才会踏实下来。
今天,在尖峰这群执着、创新的老师们的影响下,我反思自己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历程,发现每天都是在重复昨天的故事。这一段时间我一口气读完了《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我欣喜若狂,我很庆幸自己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让我重燃学习、奋斗的热情。它里面有段话:‚很多时候,我们总想管住学生,因此,当我们管不住学生的时候,我们总是想方设法去制定规章制度,想方设法去说服压制,想方设法去各个击破。但是,我们从没想过:管不住,是不是我们的管理方式有问题,是不是一开始我们的管理方向就错了?‛这段话,让我陷入深深的思索,难道是我的管理方式有问题,或者是一开始我的管理方向就错了?学生并不需要老师盯死看牢,很多时候,他们自己知道管理自己,自己知道教育自己。只是我们做班主任的不信任,总以为他们离开了班主任就不行。这也让我深刻意识到自己的大包大揽,累着,但是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
‚一个人成长的动力源于内心的需求和渴望,而不仅仅是教师的指引和鼓励。‛是的,对于我的学生们,如果都能有了这种动力,我想我真的可以做个可以‚偷懒‛的班主任。‚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本质是影响,而不是说教、批评和指责。只有尊重学生,依靠学生,相信学生,发动学生,你才能够达到师生成长的双赢境界。无论是谁,无论面对谁,如果发现错了,如果感觉不对了,‚勇敢、及时地转变工作思路‛是对人、对己负责,会少走许多弯路,会让我们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第三篇:《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读后感
《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读后感
《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读后感
在外行人看来,小学教师可谓是一份轻松的职业,每天三节课,两个小时的时间,上完课在办公室改改作业,聊聊天。这些只是他们的“以为”。身为小学班主任,我切身体会到了教师的不易,从进入校园到下班回家,都是步履匆匆,在应对班级事务和完成学校任务中忙碌着,手忙脚乱,身心俱疲,不敢有丝毫放松,半点懈怠。然而你的辛苦未必换来相应回报,班级未必是井井有条,教师工作未必是井然有序,这是后,你心声困惑,为什么教师这么不易?为什么教师这么难当?于是,我在网上查阅书籍,想要找到一个良方,我被一本书的名字吸引了——《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赶紧买来,细细拜读,茅塞顿开,在这本书的影响下,我的思维进行了大改造,就等着下学期实际操作一番。
它里面有段话:很多时候,我们总想管住学生,因此,当我们管不住学生的时候,我们总是想方设法去制定>规章制度,想方设法去说服压制,想方设法去各个击破。但是,我们从没想过:管不住,是不是我们的管理方式有问题,是不是一开始我们的管理方向就错了?的确,班主任工作中,我总是尽力面面俱到,课堂上不听课了、跟学生发生矛盾了、来打小报告了、课间玩耍摔伤了,我都要去处理、去教育,就是在办公室休息的片刻,也要惦记着学生,不要发生什么意外。为什么不放手让学生“自治”呢?
一个人成长的动力源于内心的需求和渴望,而不仅仅是教师的指引和鼓励。?是的,对于我的学生们,如果都能有了这种动力,我想我真的可以做个可以?偷懒?的班主任。?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本质是影响,而不是说教、批评和指责。只有尊重学生,依靠学生,相信学生,发动学生,你才能够达到师生成长的双赢境界。
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只是一位班级管理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学生学会自主管理的引导者,而绝不是班务工作的包办者。换句话说,拼时间并不是专业化,专业贵在一个"精"字,即并不是事无巨细,而是有重点地突破。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会"偷懒"很重要。“偷懒”不是真正的偷懒,而是一种>教学管理艺术的升华,其真正目的是要在工作中摒弃以往大包大揽、面面俱到的管理方法。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学生,使其在各方面得到锻炼,提高能力。综合全书,我觉得班主任要“偷懒”,可以这样做:
一、首先是选好班干部,加强班干部>培训。
选择班干部的标准:一要有组织能力,看他周围是否总有一班人;二是要心地善良,胸怀开阔、能凭好心、凭帮助人、凭能容人,取得威信;三是要头脑聪明、思维敏捷、做事效率高。
选择过程,可以先由班主任提名试用,一个月后开展民主测评,确定班干部成员,然后由班长总负责,从纪律、卫生到出勤、学习、体育、劳动、集体比赛、社会服务,进行明确分工,落实到每位班干部。
每1-2周召开一次班干部会议,由班长主持,可以先围绕提高个人思想道德品质和工作能力选学一篇好文章,然后每位班干部进行简要的>工作汇报和下周工作重点,最后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共同提高。班主任只是旁听,适当点拨。
二、制定好班级公约与奖惩条例,进行制度管理,强调服从。
1、每位班干部好责任人,制定各自负责一块的公约细则,要求全面、详细、具体可操作,然后由全班讨论通过,以后利用班会课在全班进行经常性的学习和熟悉。
2、采用加分制,即做了好事、对班级做了贡献、学习进步了等进行分级加分,总分将作为评优评先的依据。做了错事,可按情节轻重不等,要求撰写相应字数的认识说明或相关文章的读后感,也可以用公益事情或好人好事来抵偿,但不扣分。此项工作可设班级档案,有专人负责记录。
3、强调执行。班级公约的有效性关键在执行,这样才能体现出制度管理的效果。专设纪律执行委员,督促制度的执行、记录。这时的班主任是班干部的坚强后盾,不断在全班进行服从教育,因为服从不仅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意志品质,同时动员全班作班干部的后盾。要跟学生说明,班干部要大胆的开展工作,难免会出现失误,但即使失误了大家也要无条件服从,事后再进行辩论、上述,班干部在工作中的失误,责任都由老师承担,这样班干部才无后顾之忧、大胆开展工作,有自信、有成就感。
三、建立全方位放手的机制。
它运转良好,我们就无为而治;它运转不好,我们就会被学生的错误牵着鼻子走,整天为处理学生的问题而疲于奔命。而全员参与,确保管理无死角,培养每一个学生独当一面的能力,既能培养学生的能力,还能促成一个高效运转的集体。一个优秀的班级并不是不会出问题,而是出了问题之后能够给自行进行纠正、完善。班主任的各个工作,都可以从中寻找智慧。比如:
在集体活动和比赛中,做一个“偷懒”的班主任。学校每学期都会有很多的集体活动和比赛,这时就由班长主持,根据活动和比赛的特点,选出特长生,此时的这位同学就成了班长,他将对本次活动或比赛总负责。从目标的确定到人、财、物的安排,从奖惩制度的制定到具体过程的实施,其他同学将无条件服从。
在集体活动和比赛中,班主任仍然只是指导者和协调者。很多普通的同学参与到了班级管理中,既为大家服务又教育了同学们;既提高了工作能力又增强了主人翁意识,使自己受到了教育。这样,班干部不觉得自己总处于管理者的位置,同学们也不认为自己总处于被管理的地位。
在班会课中,做一个“偷懒”的班主任。每周一次的班会课,是班主任针对班级情况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班会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大好机会,应该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开学初,可以成立一个班会主持人小组,可以自荐,可以互相推荐,也可以由老师指定。并选出组长,每一个小组承包一个星期,轮流主持,原则是要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
班会课的主题内容要贴近学生,把主题分派给各个小组后要确定好周次。然后,各个小组分头准备、组织材料等。每堂班会课之前班主任应提前了解班会课的准备情况,班会程序等,并给予适当的建议。切忌完全撒手不管。要求主持人要认真备课,写出简案,如需要可制作电脑课件。形式的选择要以全体或绝大部分学生参与、能引起学生兴趣为原则。让同学们畅所欲言,民主气氛活跃了,班会课也就成功了。当然每堂班会课后,班主任都要组织学生做好总结,引导学生分析优缺点、成功点和失败点。以便让其他的主持人学习优点,避免类似不足的出现。
只有当老师的“懒”了,学生才勤快,学生管理自己的能力、管理班级的能力才高,学生协调自己与他人、自己与集体关系的能力才强。做一个智慧型的班主任,解放教师,解放孩子,需要我们学的、做的还有很多很多。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说:“我爱学生,但我更注重爱的智慧,拥有了教育智慧,我们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让我们的事业伴随着情感,更要让我们的事业伴随着智慧。
第四篇:《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读后感
《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读后感
班主任工作繁杂琐碎,千头万绪,常常令我们忙得焦头烂额,疲惫不堪,读了郑学志老师的这本《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我才惊喜地发现原来班主任也可以做得如此轻松。
这本《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是从剖析老师们为什么活得累入手,提出树立光明正大的“偷懒”观念,到系统叙述“偷懒”的技巧,包括班级自动运行机制、学生自主化教育管理、精干干部培训等,全面告诉你如何科学“偷懒”、如何确保“偷懒”成功、如何留下“偷懒”好名声。全国著名德育特级教师张万祥老师在读过这本书后感叹道:“原来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关键不是自己不做,而是如何运筹帷幄,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使班主任把体力劳动变成一项有教育技术含量的工作!”。说是偷懒,其实只有肯在班级管理上动脑筋、下功夫,只有愿意及时做出改变,只有敢于信任学生的班主任才能偷得成这“懒”。简单地说,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就是一个先苦后甜的过程。
从郑学志老师的书中,我收获了很多,其中“构建一个让学生自主的制度体系”和“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独当一面的干部”这两部分内容令我感触最深,因为我在带我现在这个班的五年多时间里,也做过许多相关的尝试。我觉得,要“偷懒”,就要让班级管理自主化。所谓班级管理自主化,就是让学生自己管自己,自觉学习,自觉锻炼,自主生活。为此班主任首先应该抓好班干部队伍的建设,强化干部队伍的培训,树立干部队伍的威信,刚开始要手把手地教,然后再慢慢放开。另一方面,班主任还要抓好榜样的示范作用,相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示范的效果是有形的。对于学生身边的榜样我们要大树特树,就是要让学生清楚地明白什么是与非,培养他们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有了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再加上学生干部的相互监督,慢慢的,孩子们就会自觉学习、自主生活了。当然,我们建立人性化的班级制度也很重要。人性化的班级制度能让学生乐于接受它的约束,而如果制度太死、过于严苛,反倒会激发孩子们的抵触心理。
尽管教学压力很大,但在班主任工作上,我却觉得越来越轻松,甚至很多时候,我可以丢掉管理者的身份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孩子们有条不紊地做他们该做的事儿。我相信,有了郑学志老师的这本《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作“教科书”,当我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时,我有信心做得更好!
第五篇: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读后感
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读后感
很多时候,我们总想管住学生。因此,当我们管不住学生的时候,我们总是想方设法去制定规章制度,想方设法去说服压制,想方设法去各个击破。但是,我们可能没有想过,管不住,就是因为我们的管理方式有问题,我们可能一开始的管理方向就错了。读完这本书后,我的感触颇深,尤其对培养学生干部这部分的内容很有触动。
一个能干的班主任,不必事事都亲自动手。管得过死,你就会再班上创造出一大批依赖性强而创造性和独立性差的班干部,最后是累了自己,害了学生。学生缺乏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最后使班主任自己陷于杂务,疲惫不堪。衡量一种教育机制是否进步、科学,关键看它是否存在这样一条渠道,让所有学生都得到教育和锻炼。
书中介绍了一种教育理念,那就是纯粹靠学生干部管理班级,不是真正自主化教育管理的班级,那不过是班主任的管理任务由学生干部代为完成而已。只有全部学生参与管理,才是真正的自主化教育管理。没有人天生就是做干部的料子,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岗位实践受到锻炼,这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岗位能够锻炼人。很多时候,并不是学生没有这个才能,而是我们没有给他们这个位置,给他们这种锻炼的机会。让所有的学生得到锻炼,这样孩子们才会更好地融入这个班级。学生喜欢接受新生事物,当传统的班干部管理体制习以为常之后,来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每个人的积极性都会非常高。在书中介绍了一些班干部培养的方法,如集体培训、一对一培训、书目培训及现场培训。而这些周密详细的班干部培训工作,可以让班级管理越来越容易,鼓励学生从台下走到台上去,实现从卑怯到成功的一个小小飞跃,表扬与鼓励是很好的武器,同时增强竞争意识,引导学生参加班干部的评选活动,让他们展现出一个领导团队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