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言文字广播宣传--2014.5
二0一三学年语言文字广播宣传
一、播音时间:
2014年5月12日 13:30——13:45
二、播音内容和教师
1.开场白 播音教师:方佳鸣
各位同事,中午好!我是语言文字工作小组组长方佳鸣,现携群体小组组员,利用大家宝贵的午休时间,向全体同事宣传我园语言小组文字工作近况。2.常规管理 播音教师:唐晓瑜
我园将语言文字工作列入幼儿园常规管理工作中。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幼儿园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内容,营造语言文字规范化氛围,主管领导认真检查落实。幼儿园设警示标语牌、永久性标语牌,在学校走廊等张贴有关于讲普通话的宣传标语,时时提醒老师、幼儿、家长养成加强说普通话的意识,使校园内形成人人都说普通话,都使用规范汉字的氛围。对幼儿园内所有公示牌、上墙的制度、办法及所发文件、所写文字材料负责监督审查,对不规范用字现象要立即纠正、整改。幼儿园名牌、楼名牌、室名牌、幼儿园转发的各级各类公文、文件文头和园刊、公章、印鉴、图章、自编自印的各类印刷品等几个方面的用字必须规范化、标准化。3.教学管理 播音教师: 王秀文
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教育中应使用普通话,在家庭联系册、科研论文、案例、教案等中写规范汉字,每学期对教师教案、论文、科研材料等进行一次抽样检查。在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中将用语用字规范作为考核指标之一。加强对各类教材、教辅读物、教案、等用语用词的规范审核把关。把普通话口语课作为拓展型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固定任课教师,使用统一教材,着重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4.师资管理 播音教师:宋瑜婷
将普通话合格作为录用教师的条件、新教师上岗的条件、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把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作为对教师业务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使用能力纳入教师业务学习、职后培训、教学基本功训练的基本内容。5.结束语
本次语言文字宣传广播到此结束,谢谢收听!小结:
近期在语言文字工作方面,我们王港幼儿园教师和幼儿中开展多层次的普通话演讲、朗诵、讲故事及规范字知识竞赛。开展“推普宣传周”活动,力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幼儿园网站每学期宣传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内容5次以上,每学期举行2次以上的语言文字活动,积极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有关文件精神。开展形式多样的推普活动,开展普及普通话专题宣传活动,提高师生语言文字水平。开展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社会语言文字工作,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
语言文字工作小组
2013年5月
第二篇:广播语言
广播语言.txt41滴水能穿石,只因为它永远打击同一点。42火柴如果躲避燃烧的痛苦,它的一生都将黯淡无光。人们常常为精彩的小说、散文所陶醉,为庄严雄浑的交响乐所感染,为气韵生动的丹青妙笔所折服,为神采飞扬的雕塑所赞叹,但作为人民群众天天必看必听的新闻作品,在讲究美,特别是精彩的语言上还有许多缺失。精彩的事物容易打动人并被人们所接受。因此,新闻要用璀璨的笔花,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尤其是广播。这也是宣传艺术使然。
一、通俗口语并不是不须精彩
广播的特点是有声无形,较之报刊表露性的语言,广播潜藏性的语言往往被人忽视。因为广播语言是潜藏的,它不同于报刊,外在的、漂亮而生动的文字可以夺人眼球,诱人非读下去不可;广播和电视同为用声音来塑造的艺术,但电视可以用画面吸引人。此外,我们日常生活中聊天、座谈、辩论等语言形式,说话的双方互为信源信宿,参加对话的人可以充分利用表情和动作以及语音语调和体势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使得语义的传达准确、细腻,避免歧义。
而广播语言没有这些外衣,完成从客观世界到被受众接受的过程,用精彩的语言来吸引人显得比其它媒介更为重要。
但对广播语言的“平实”,却长期存在着误解。误解的核心是认为广播语言不需精彩。笔者常常和新闻界同仁共同采访某一新闻事件后,同仁往往会这样说道:你们广播好写,就短短的一段,又不要文采。这种偏见有普遍性,不仅仅在广播界以外,不少广播界业内人士也都有这样的误解。
我国自古以来世袭着“重文轻语”的倾向,人们崇尚书面文字,不惜吃十年寒窗之苦学习写作文章,而学校教育又忽视口头表达训练,不知不觉地助长了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脱节。另外,广播新闻也不过是你说我听,不是讲故事、说评书那样,长达数十分钟,怕听者瞌睡,不时出些惊人之语,添油加醋、夸大其词、哗众取宠都在理。广播新闻不行,它得忠实于事实,来不得半点的虚假。因此难以精彩,或以为可以不精彩,不需要精彩,甚至于把精彩作为一大忌。我们常常见到戴着这样的眼镜写广播稿的。加上我们的广播给自己造成了一种正式、严肃、规范化的发言的形象,它对口头语言的精彩容纳就更为有限了。
直到现在,广播新闻总体看来不讲究语言的使用,甚至粗制滥造的还不少见。使用套语、多余的话、乱贴标签、说教的屡见不鲜,特别是一些地方台此类现象还处于“当家”地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至于代代相承。诸如:“在什么什么的领导下”,“发扬什么什么精神”,“为了什么什么”。乱贴标签的也成了写报道的习惯,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思路后,我们注意到,广播新闻中许多只要与农村有关的消息就冠上“新农村”的美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就扣上“红军精神”、“长征精神”帽子,提倡树立“科学发展观”,许多经济报道也都贴上“科学发展观”的标签。
诸如此类空洞的语言出现在报刊上,人们可以跳跃它,而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片段阅读,或大致浏览。在这时,人们只要获取新闻事实,就容易忽略套语等无用语的存在,这是白纸黑字的优势;从目前状况看,电视新闻语言比广播更不尽人意,但因其有画面,人们可以把画面作为主要的获取信息的渠道而原谅了语言的种种不是。对广播就不太客气了,那些缺乏信息的套话、多余的话、说教的宣传腔、“巨大”、“极大”等绝对话、甚至于不吸引人的导语都有可能让听众随时关掉收音机。
好的题材,好的角度要靠语言作支撑,否则,再好的内容,没有精彩的语言包装,也难以赢得听众。只有“动听”,才能“动人”,否则是达不到新闻作品应起的社会功能的作用。我们所说的广播语言之“精彩”,并不是要使用一些华丽的语言,而是在通俗口语基础上的出彩,让听众“醒目”。今年中央台播出的获得广泛好评的录音报道《河南农民的NBA》,听来就有不少在平实中出彩的语言。如:“11块钱成本的‘农民NBA’起步艰难,而且土得掉渣儿„„
母亲为儿子加油,妻子为丈夫加油,那劲头,比过节还高兴。”这些语言让人印象深刻,从而助长了题材的精彩。我们所说的广播语言应包括音响语言。《河南农民的NBA》梁金牛老汉说的一句话也很精彩:“我觉得球风好了人品就差不多啦”。一句话就提升了“农民NBA”的品质。
二、精彩的语言增加广播魅力
如果说,报刊新闻是一篇散文,那么广播新闻应该是一首诗,表达一个同样的题材,广播来得更浓缩、更精彩,用更少的笔墨,表达更丰富内容,做到言简意赅、生动上口,是一种独特的“说”的艺术。从这点上说,它的语言应当比其它媒介都要精彩,以精彩的语言增加广播魅力。
我们看到,在广播界甚至全社会能打响的广播作品,无不有精彩的语言,包括音响语言。获2002年全国广播好新闻一等奖的作品《上海奇迹———上海磁浮示范运营线通车侧记》,通篇语言都很简洁、优美、动听,句式长短也很适合播讲。特别是开头一段语言十分精彩:“没有汽笛的长鸣,银白色的磁浮列车安静地驶出浦东龙阳路车站,飞驰而去,短短数秒钟之后,便化为一个银白色的小点,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仅57字,就生动、简洁地把飞快疾驶的磁浮列车形象逼真地“开到”听众眼前,你仿佛亲眼看到列车的驶来,驰去,消失,这一切都在一瞬间。
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中央台述评《扫除形式主义》语言因精彩而出形象,把形式主义写得活生生地跃入听众大脑。“社会生活当中,人们总能感觉到有这样一个影子吸咐在一些工作上,推不开、挥不去,今天起跑了它,明天又冒出来,这个影子就是形式主义。”其语言既自然晓畅、平实无华又精彩到位,听了这一段,就有让人非听下去的欲望。尤其是其中的“吸咐”二字,可谓画龙点睛,它还给我们一个启示:随着时代进步、社会发展,“吸咐”一类的词人们还是听得懂的,如果换了过于通俗的口语,便会少了精彩。要显现精彩的魅力,应注意四个方面。
第一,鲜明的客观性。别林斯基谈到新闻语言之美时曾经这样说过“它所用的语言,必须具有客观存在的性质。”新闻语言再精彩,也具有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物质性。这就告诉我们,精彩不是追求华丽的语言,而是要真实、准确、淳朴,不能空泛,不能含糊其辞,更不能变成各种现成语言的堆砌,“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鲁迅)。得到受众好评,在社会上引起反响的新闻作品,语言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些语言往往都是“看似平常最奇崛”、“一语天然万古新”的,使人感到声韵在耳、如临其境之感。
第二,饱满的形象性。社会生活中的事物都有其自身的形象色彩,所谓“岁有其物”、“物有其容”。用精彩的语言描述事物,目的是饱满新闻形象,避免死板、老套、无精打采地去述说新闻。李卜克内西曾为马克思在《新莱茵报》上发表文章所使用的语言赞叹不已。认为其叙事,充分运用文学宝库的语言精华,宛如浮雕似的使人物或景象呈现出来。成语、典故、方言历来都是创造新闻语言精彩的成分,运用得当会形象生动。毛泽东在《东北我军全线进攻,辽西蒋军五个师全部被我军包围击溃》的报道,形容我军迅移锦州得胜之师回头围歼敌军时,所用“飞将军从天而降,使该敌逃跑也来不及”,就是从《史记?李将军列传》中借来的。由于情景形象逼真,使人感受到了一股晴空霹雳。鲁迅说过“许多名言,都出自田夫野老之口”,我们还得向群众多学形象性的语言。
第三,强烈的感染性。任何一种精彩之美,都具有怡情悦性、使人生爱之效。新闻语言如果是空洞的说教、文件式的严肃、文艺作品式的杂揉,就会失去感染力;如果不能简洁明快地把新闻中最主要的事实传达给受众,就会直接影响受众的情绪和兴趣。感染力的语言,最重要的个性就是精彩。“陈言之务去之”、“师心独见”。反对陈陈相因、繁冗罗嗦,提倡明快简洁,隽永清新。正如古人主张的“用字贵便,造语贵新,炼字贵响”,“句法贵精炼又洒脱,言法贵新隽又自然”,其目的都是创造精彩,增强感染力。
第四,明确的功利性。精彩的语言之美虽然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它也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总要和一定的社会实践的目的相联系。因此,精彩的语言也是有功利尺度的,这个社会性决定了新闻语言要具有健康、纯洁、规范的特点,其主要表现是,看是不是能正确反映时代是风貌,有益于鼓励、激励、推动社会进步及社会和谐,脱离语言中低级趣味的东西。现在一些小报小刊为了取悦读者,常常描写一些污秽的细节,使用一些不堪入目的词汇,应该摒弃。
三、精彩的新闻语言贵在创新
广播语言的明显特征是口语通俗,这是广播语言最基本的要素。但是我们在提倡广播语言口语化时,也要十分注重强调广播语言的文雅、韵味、腴润、清新和个性化,因为社会在不断向前推进,各层次的群众文化水平也不断提高,我们不能过多地强调听众“听不懂”的问题。要通俗,也不是说把人民群众在生活中的语言原封不动地用在广播中,而是既要使用口头语言,也要从口头语言的元素中,舍弃一切偶然的、不确切的、不合语法的东西,对口头语言进行加工提炼,去粗取精,使用生动的、简练的、上口的、多彩的、便于记忆的口头语言。
这需要创新。语言创新是广播语言在通俗易懂的基础上对简洁、生动、优美、琅琅上口高层次的追求。也一直是广播人孜孜以求的境界和广播节目创优的最有效的手段。
通俗口语,一般的编辑、记者都能容易做到,可要同时具备“创新”标准就不那么容易了。但是,我们必须往这一方面努力,把大多数的广播新闻作品都打造成优秀水准,并带动全社会口语能力的提高。
所谓语言创新,就是采取新颖独到、令人耳目一新、最能反映和表现作品主题思想的一切语言因素。2006年,中央台播发的述评《仰望英雄》,给人印象深刻的原因除了主题鲜明、观点新颖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和美感,播着铿锵有力,听着引人入胜,可以说是广播语言创新的一个范例语言创新。
综观近年广播战线的评优、创优实践,优秀的广播节目在题材、角度、语言、手法、制作等方面无不追求一个“新”字,体现一个“新”字,努力发掘并创造一个“新”字。可以说,“创新”二字贯穿了广播节目创优的全过程,“创新”也概括了广播节目创优的全部要义。其中语言创新是有机整体,不可或缺。很难想象,一篇低劣语言的新闻作品会有创优能力。语言创新应该讲究三个字:真、深、新。“真”,就是要有真情实感,不可为了“语出惊人”而作无病呻吟,给人以夸大其词的感觉,结果效果适得其反。在音响运用上,可以混入背景或现场音响。如中央台2002年获奖作品《小琼和她的家》,多处采用了背景音响,大大增强了讲述人所讲内容的真实性、可信性,使人如临其境。“深”,就是要有深度,这就需要记者从单项思维转向多项思维,通过深入思考,把深入浅出的思想意义通过精彩的语言浓缩在精巧的篇幅里,以最少的文字获取最大的信息,给听众带来思考和启迪。“新”就是把原有的新闻事实发掘出新的内涵,通过令人耳目一新的语言来表达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主张,不时给听众提提神儿,把新的信息突出出来,并使听众为之一振。因此记者要多深入、多接触、多感受,使自己“顿悟”后,笔下产生水到渠成、神来之笔之效。同时多一些烘托主题、连接情绪的思辨性语言使听众记牢新闻传播的主旨,并带给听众一种新的视角。我们从广播语言自身特征以及对我国语言的特定历史与现实环境的分析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广播的各个内容的发展都是它的制作者与收听者的媒介关系中互相制约、互相作用、互相协调而形成的。广播语言应该在这种互动作用中不断创新,以多样化的形式,使广播节目制作更精良,更好听,更美妙,以便更利于传播更深更广更深入人心。
综上而言,广播是一种声音的艺术,这种声音是瞬时性的,一经播出,转瞬即逝、不留痕迹,因此,它必须好听,还要动听,要笔花璀璨,扣人心弦,这是办好广播的必须。我们要让广播比报刊、比电视更“传情”,还得在语言上苦下功夫。
第三篇:广播宣传稿
广州市第八十一中学世界环境日教育广播稿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这里是八十一中学广播站,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6月5日世界环境日”。2018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旨在推动社会各界和公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携手行动,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为进一步唤起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培养广大师生关爱家园、保护环境的意识,倡导低碳绿色环保生活,广州市八十一中学积极开展了“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主题教育。本次活动主要开展六五世界环境日主题班会、环保绘画、环保手工等贴合主题的活动。学校利用校园广播、国旗下讲话的方式宣传世界环境日的由来,以及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倡议广大师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以建设整洁有序的学习环境为行动目标,养成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节约纸张,节约水电,减少排放的良好生活学习习惯。建设美丽的环境或许你可以做的只是一点点,但若每个人都做一点点,汇聚起来就是不可低估的力量。建设美丽中国,决不可仅仅停留在口号上,从现在开始,让我们都成为行动者吧。
通过“世界环境日”主题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全校师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时刻提醒师生们牢记“保护环境
人人有责”,使美丽中国更加深入人心,为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
今天的广播到此结束!感谢大家收听!
广州市第八十一中学广播站 宣
2018年6月4日
第四篇:广播体操比赛宣传稿
为了深入落实素质教育方针政策、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及集体荣誉感、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3月25日,我校七年级部在校升旗广场举行了第三套广播体操比赛。
本次比赛,七年级20个班级分为五组,每四个班级为一组依次进场参赛;评委老师按照班级的进出场、服装、队列、动作、精神面貌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比赛前,各班级积极利用体育课及相关课余时间进行广播操训练。训练场上,同学们士气高昂、不怕苦、不怕累,各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得到了尽致的体现。比赛中,同学们精神抖擞、神采飞扬,伴随着广播操音乐轻快的节奏,他们举手、抬脚、弯腰、转身、跳跃,整齐划一的动作彰显了青春的活力与自信;举手投足间,诠释了力与美完美结合的涵义。
通过开展本次广播体操比赛,较好地增强了学生对第三套广播操中相关动作要领、节奏及力度要求得到的理解与掌握,同时较好地体现了七年级学生的良好精神面貌及集体协作精神。
第五篇:爱耳日广播宣传
关注爱护耳朵,享受健康听力
耳朵对于我们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无法想象失去听力会是什么样子的,大家知道我们的国家有一个节日叫做爱耳日吗?知道爱耳日是几月几日吗?今天就是全国爱耳日—3月3日,大家跟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要记得关爱你的耳朵哦!
中国有听力语言残疾人为残疾人总数的首位。为了降低耳聋发生率,控制新生聋儿数量的增长,预防工作尤为重要。针对中国耳聋发生率高、数量多、危害大,预防工作薄弱的现实,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等10部委局共同确定每年的3月3日为中国爱耳日。
2014年的爱耳日宣传主题为爱耳护耳,健康听力—预防从初级耳科保健做起。据世界卫生组织2013年报告,全球有3.6亿听力残疾人,占全球总人口的5.3%,而听力残疾中50%是可以通过初级耳科保健加以预防和避免的,是预防听力残疾中最基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和途径。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初级耳科保健呢?
1.避噪声。人倘若长时间接触机器轰鸣、车辆喧闹、人声喧哗等各种噪音,会使原本开始衰退的听觉更容易疲劳,听力急剧减退,甚至引发噪音性耳聋。经常处在噪音充斥的环境中,听力容易受倒伤害。但是最糟糕的就是直接用耳机听音乐,长久如此,将造成无法避免的耳聋问题。
2.戒挖掏。经常用耳勺、火柴棒掏耳朵,容易碰伤耳道,引起感染、发炎,还可能弄坏耳膜。耳屎即耳耵聍,绝大部分人是不需要掏耳耵聍的,因为它可以通过运动自己排出来,并且耳耵聍对我们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当耳道奇痒难受时,可以用棉签沾少许酒精或甘油轻擦耳道,亦可内服维生素B、C和鱼肝油。
3.慎用药。尽量避免应用耳毒性药物,由于应用药物而出现的耳聋称为药物中毒性耳聋。其中以使用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抗生素而导致的耳聋较多见。中国聋哑儿童有好几百万,其中约近半数因抗生素药物中毒所致。
4.常按摩
按摩耳垂前后的翳风穴(在耳垂与耳后高骨之间的凹陷处),可以增加内耳的血液循环,有保护听力的作用。宜每日早晚各按摩一次,每次5—10分钟,长期坚持下去即可见效。
5.早检查。如果曾经罹患中耳炎,怀疑自己的听力越来越差,请快到耳鼻喉科医师处做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