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感悟

时间:2019-05-12 06:43: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数学教学感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数学教学感悟》。

第一篇:数学教学感悟

初一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我在工作中,坚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新的时代,新的教育理念,教育也提出新的改革,新课程的实施,对我们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丰富知识面,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不断努力,现对近年来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坚持认真备课,备课中我不仅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努力增强我的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语文课,就连以前极讨厌语文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与同事交流,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完善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提了的,要以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为主导思想,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并非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想其他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使自己早一日成为优秀的教育者。

本学期,我仍然担任初一145/146班的数学教学工作,这两个班的数学基础很不相同,针对他们的不同的基础我分别展开不同的教育,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出满勤,干满点,身先士卒,为人师表。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以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教训,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抓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狠抓思想教育和学法执导,为学习提供持久的动力。本期以来,经常利用课前及课余、自习时间个别谈心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及学习目的教育,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使学生有一个较为端正的学习态度和较大的学习动力。因此数学课学生比较重视该科,上课的时候比较认真,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对少数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特别的关注,我找来差生,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兴趣,我就跟他们讲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跟他们讲一些有趣的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有些是没有努力去学,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一些学生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分自卑,考试怯场等,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读多练,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时地表扬他们。经过一个学期,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养成了勤学苦练的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学风。另外,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了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学习成绩进步较大。

二.做好常规教学,认真做好教学五环节

积极参加每周四的数学教研活动,发挥集体智慧,弥补自己的不足,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积极创设各种教学情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搜集每课的知识要点考点,易错点。

认真创设教学情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努力上好每一节课,课前认真作好组织教学工作,积极创设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课堂交给学生,作为师生合作的学堂,课堂上教师把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切入点、上堂演板、解决问题的过程都交给学生,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学生会做的教师不讲。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转载自本网http://www.xiexiebang.com,请保留此标记。)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易混点、、易错点老师做必要的点播,讲得尽量少、尽量精。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特别要关注学困生的学习要求,实行班级内分层教学。从学习目标,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布置作业进行分层。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加强批改作业,认真进行纠错。布置作业做到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精选作业,对手头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格式作出具体的要求:格式规范,书写认真,步骤完整,答案准确。尤其强调书写的规范,书写干净,不乱涂乱画。养成良好的规范作业的习惯。最大限度的减少考试因不规范而影响成绩。对作业全批全改,及时批改,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为了落实好纠错的效果,每个学生都建立纠错本,对平时作业,考试中出现的错误,要求弄清错误原因,认真补错。

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思想问题,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知识将来到社会上就无法生存,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己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为了把学困难生转化进一步搞好落实,在班级内部开展“一帮一”同进步活动,班级前30名同学帮助对应的后30名同学,比一比通过半学期的努力,谁和自己帮助的同学进步幅度大。还教育优秀同学,不要认为帮助后进生影响自己的学习,其实可以进一步促进和巩固自己的学习,使自己学的更深刻理解得更透彻,使优生帮助差生更加积极主动。同时对后进生的转化还要坚持“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要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使他们增加自信,产生前进的动力,逐渐摆脱后进,进入学优生的行列。三.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本学期的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生的学习氛围较浓,学习兴趣较高,课代表认真负责,小组组长严把作业关,期中考试两个班的成绩都很优秀。学习任务顺利完成,学生基本掌握了本学期的数学知识。

四.存在的不足

存在的不足是,学生的知(转载自本网http://www.xiexiebang.com,请保留此标记。)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个别差生成绩仍然很差,基本处于自然境界,学生学习知识学得有点死。在下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一定要认真总结经验,克服存在的不足,争取下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

教学工作总结 城子中学 王东梅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本人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该文就“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几点做法和体会表述如下: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一)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地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的表现在班集体中。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都是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

(三)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

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质疑开始。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

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判断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随时体现。设计一些复杂多变的问题,让学生自己的判断来加以解决,或用辩论形式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使学生思维更具流畅性和敏捷性,发表出具有个性的见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里都要进行各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培养总结能力,课堂教学中要将总结的机会尽可能地放给学生,如总结一个问题总结一堂课的内容;总结一次讨论的结果;总结一次辩论的正、反意见等。每次总结,都挑选多位学生发言,要求他们说出自己的独特理解,不要众口一词,随声附和。总结完后,让学生提出自己发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进一步延伸,拓展思维。

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一)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二)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数学笑话晚会、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等,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它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三)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

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四)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象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既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三、教师是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监护人”

(一)分清学生错误行为是有意的,还是思维的结晶。学生早求知的过程中属于不成熟的个体,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出示结论,而是重在帮助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承认并且改正错误,与文过饰非相比在对待错误的态度上,这个不正是一种创新态度吗?作为教师对发展中的个体要以辩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实行多元化的发展的评价。从客观上保护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比如:教学中常见的“插嘴”,可理解为学生的不遵守纪律,也可以理解为学生思维快的表现,这就要看他们的动机是什么,再作结论。

(二)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

学生时期自我评价能力较低,常常默认教师的评价,而且常以教师的评价衡量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同时,又常从成人的表情或语言判断对其的评价,带有一定片面性。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比如:教学中宜常使用表扬的语气词,如:“很好!”“太棒了!”“不错”“有进步”等等表示你的关注和赞许。

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师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学相长。

第二篇:数学教学感悟

初中数学教学感悟

一、新课程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了平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为了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和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教材在编排上考虑了学生如何学的问题。

(一)教科书提供了大量数学活动的线索,成为供所有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出发点,使学生在教科书所提供的学习情境中,通过探索与交流等活动,获得必要的发展。

(二)教科书中创设了丰富的问题情境,引用了许多真实生活事例,并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有助于展现数学与现实及其他学科的联系,突出实际生活“数学化”的过程。

(三)教科书在提供学习素材的基础之上,还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如提出了大量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立了“做一做”、“想一想”“试一试”等栏目,以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形成新的知识,包括归纳法则与方法、描述概念等。同时,章后的回顾与思考、总复习也以问题的形式出现,以帮助学生通过思考与交流,理顺所学的知识,形成适应个性认知特点的知识结构。

(四)教科书对所有新知识的学习都以对相关问题情境的研究作为开始,它们是学生了解与学习这些知识的有效切入点。随后,通过对一个个问题的研讨,逐步展开相应内容的学习,让学生经历真正的“做数学”,“用数学”的过程。“读一读”栏目提供了有关数学史料或背景知识的介绍、数学在现实世界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实例、有趣的或有挑战性的问题讨论、有关数学知识延伸的介绍,目的在于给这些学生以更多了解数学、研究数学的机会。有些“做一做”、“试一试”则仅仅是面向特殊数学学习需求的学生,不要求全体学生都尝试都去完成它们。

二、新课程下教师角色需要转变。

新课程改革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

(一)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 “ 学习共同体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除了参与、促进学生的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

(二)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课堂教学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行动研究”把教学与研究有机的融为一体,它是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

“科研型、创新型” 教师的前提条件,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是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保证。

(三)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渐渐地不再是社区中的一座“象牙塔”而与社区生活毫无关系,而是越来越广泛地同社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学校教育与社区生活正在走向终身教育要求的“一体化”,学校教育社区化,社区生活教育化。新课程特别强调学校与社区的互动,重视挖阙社区的教育资源。在这种情况下,相应地教师的角色也要求变革。教师不仅仅是学校的一员,而且是整个社区的一员,是整个社区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的共建者。因此,教师的角色必须从仅仅是专业型教师、学校型教师,拓展为“社区型”教师。

(四)在主体以班级授课制的形式下,教师面对的是复杂多样,层次不一的学生。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向他们提出统一的要求,;又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采用多种不同的教育措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做到因材施教。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三、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具体实践

通过几年新课程的教与学,我深刻地认识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由于教材中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体现了螺旋上升的原则,要创制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如八年级上《旋转》引入新课用的纸风车、画有三角形的硬纸板等),从而提高教学效益。

(一)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语言,在知识的传授上,我始终以数学语言为主线。它包括数学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几何语言等,对某些文字语言难以理解的概念,我就用几何图形、实物给以讲解,等学生理解后,再进行模式化,再用符号语言加以表示。对一些数学专用名词采取多种方式耐心给学生解释。对于刚学代数的初一同学来说理解符号语言是一个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我是这样做的:(1)先从学生最熟悉的公式开始,让他们进行文字与符号的交替叙述。(2)再找一些用文字叙述的规律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3)在进行应用题的解答时多采取几何图形进行分析,然后根据题意用数学符号表示出题意,也可以有意识的搞一些专题练习,让学生达到熟练的程度。

(二)根据初一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采用 “ 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 ” 的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三)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依据这一原则对于本学年我对八年级上的《旋转》第一课时进行了如下设计: 做一做:

1、用一张半透明的薄纸覆盖在画有任意△AOB的纸上;

2、在薄纸上画出与△AOB重合的一个三角形;

3、用一枚图钉钉在点O处固定,将薄纸绕着图钉(即点O)旋转任意角度;

4、将薄纸上的三角形旋转到了新的位置后,标上对应点。想一想:

1、点A、B、C三点哪些是运动的?运动的点所走过的路线是直线还是曲线?

2、填空:

(1).点B的对应点是点。(2).线段OB的对应线段是线段。3).线段AB的对应线段是线段。

(4).∠A的对应角是。(5).∠B的对应角是。(6).旋转中心是点。(7).旋转的角度是。

3、若旋转中心是不在图形上的一点,图形又该如何旋转?(1)、把薄纸上的△AOB绕着任意点P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新△A′O′B′;

(2)、请你测量出线段PA、PA′、PB、PB′、PO、PO′长度并找出它们的关系;

(3)、请你测量出∠APA′、∠BPB′、∠OPO′并找出它们的关系; 归纳:

1、A、O、B三点在旋转过程中所走过的路线都是一段圆弧;

2、PA=PA′、PB=PB′、PO=PO′∠APA′=∠BPB′=∠OPO′;

(四)1、以趣味性材料来创设问题情境。在数学教学中,借助趣味性材料(故事、谜语等)可以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走进数学内容的情境,从而积极地主动思考、寻找解决的方法,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例如在“平方根”教学中,引进关于古

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希伯斯发现无理数的故事来创设情境。在讲解方程和函数的应用的时候,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关注的实际例子引入。

2、运用变式重置问题情境。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知道,只有注意问题情境的新颖性,才能吸引学生去学习。这就要求教师精心地去重组知识,而不是从死记硬背的角度,让学生进行重复记忆。我们经常要求学生要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责怪学生考试记不住,一算就错,实际上是学生不会演变和识别。知识重复的最好办法是演变和变式。例如对于重要的问题,重点的知识,讲一遍,练一遍是不够的,这要有一个巩固练习的过程。教师要通过新的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识别出新情境下的问题模式,识别出问题的实质,从而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开放设置问题情境。在数学教学中设计开放性问题能够引起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提高学生深层次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开放性与创造性思维;也会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精神与交流协作能力。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一章时有这样一题:在四边形ABCD中,已知AB=CD,试说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由于横线部分被不小心倒上了墨水,你能把它补全并解答此题吗? 本题是一道补充已知条件的开放型题,别致新颖,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相互协作、互相补充,使学生在饶有兴趣的尝试探索中,发

展了思维的发散性和有序性。在课堂教学中,要多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设法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思维浓度。

(五)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学科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基础性和应用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旋转》这一 课后,我们倡导学生去收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向其他老师请教有关旋转方面的其他知识。对于学生提出的复杂问题,可以当作一次课外活动组织学生课后完成,但一定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充分的探索和交流,并提供一定的帮助。对于学生们提出的问题也要进行适当的引导,用合作的态度和他们一起解决,同时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使之得到发挥。

四、新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困惑和思考。

由于新课程标准实施不长,新的教材只能同步供应,加之知识体系和数学思想的呈现方式是螺旋上升的,因此,对数学知识的逻辑性、严密性、系统性及完整性教师无法把握。笔者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点困惑:

1、代数和几何的知识写在一本书里,笔者认为学生学过了代数知识后就要去学习插在两个代数知识之间的几何内容,使代数知识的学习并不能得到延续学习和应用,学生在学习下一步代数知识时对前面的知识已经产生了遗忘,可是数学知识自身是有认识基础的,即前面的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前面提到的这种编排体系使现在的数学教

学出现了学了代数忘几何,学了几何忘代数的现象,使教师不得不在下次教代数(或几何)时对前面的几何(或代数)知识再次复习,造成了时间上的浪费,这是不是教材编写者忽视了遗忘在人的意识中的作用了呢?

2、新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双基,新教材在例题选择方面遵循了这一原则,但在习题配备上没有满足这一要求。

3、新教材在编排顺序上有时会让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感到无所适从。例如,勾股定理,平方根,二次根式。

4、由于新课标要求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一步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比如电脑、实物模型、教学软件传统媒体的配备等),因各校在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上有所不同,相对经济条件不好特别是大部分贫困学校来说有可能会加重学生的负担。怎样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避免“穿新鞋走老路”也就成了一个时刻困扰我们的新问题。我由衷的期望在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新课程改革将逐步深入,取得预想的效果。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感悟

小学数学教学感悟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在平日教学中注意积累、注意学习,才能真正领悟到语文教学的真谛。“亲其师,信其道。”由学生对老师的深厚感情迁移到所授课业产生强烈的兴趣爱好,对知识更易接受。所以乐于好学,又是提高学习活动效率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因此,把握教师角色,建立融洽关系,真正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非常重要。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感悟到: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方法激发和培养小学兴趣,让小学生乐学、会学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对此,我有如下做法: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和培育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为了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认为教师首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融洽的感情。学生喜爱老师,就会对老师的课产生极大的兴趣。当然,这也不是让老师一味地迁就学生,而是要求我们的老师从学生的生活、学习等方面爱严结合,循循诱导。其次是以用课堂和课外向学生反复讲述学好语文的重要性,使学生重视语文,爱好阅读,并有决心和信心学好语文。其三是广泛利用直观教学,发挥电教的作用,把抽象的概念变成生动有趣的实物,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积极主动地学好。其四是注意在课堂上引进竞争意识,利用小学生自尊心强、好胜的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竞赛,活跃课堂气氛,在各种竞赛活动结束后,教师及时总结或适当给予学生一些奖品,使学生感到学习的快乐,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举行了一次分组竞赛,学生为使所在的小组获得竞赛的胜利,纷

纷争先抢答。为了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接着还搞了一次书面口算测试,我买了橡皮、铅笔、作业本、卡通贴画等奖品,许多学生为了取得好成绩领到奖品,不但课堂上认真复习,连课外和做游戏的时候也争论不休。测试后,大部分学生都领到了奖品,学生都很高兴,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高了。

二、让学生手、脑、口并用,在操作实践中学习语文

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动脑、动手、动口,从而体验到成功感,为他们带来快乐,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是实验课教学的良好形式。手和脑、脑和口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动手可以使脑得到发展,动口可以发展思维,有利动手。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在二三十年代就主张“教、学、做合一”,“手和脑一块干”,“教育学都以做为中心”。我们在小学教学中注意运用这些方法,坚持少讲多练多实践,使手、脑、口有机结合。如在语文教学中选择一篇文章,根据文章的人物和情景、情节开展教学活动,让他们每人都来扮演其中的角色。

三、积极探索课外兴趣活动,让学生玩中学,学中感受学习快乐

“玩”,是每个小学生的天性。根据他们天性爱玩这一特点,我有计划地在课外引导学生开展语文兴趣活动。“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

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讲故事、编故事。我提倡学生买一些关于语文课外的趣味书,并给学生介绍了一些语文故事书,让学生把自己的语文趣味书都带到学校相互借阅。过一段时间后,利用作完作业后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讲数学故事比赛,作为老师带头讲,进而引导学生自编故事讲,讲他们自己学习运用语文知识的故事。通过讲故事、编故事,学生对语文的重要性都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有趣的游戏改变了枯燥无味的语文知识,学生感到了学习的快乐,激发起了学好语文的热情。

我摸索着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学习和巩固了语文知识,有效地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提高了语文教学效果。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创新意识的目的。在这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学习到很多东西,我的心态也比以前成熟很多。

第四篇:感悟新课程数学教学

数 学 课 程 教 学 的 新 感 悟

南京市浦口区第三中学 徐振华

内容概述:

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提法反映了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基本精神,代表着一种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和实践体系。我们感悟到“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是满足素质教育要求的数学,它应当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和积极向上价值观的形成,有助于学生自信心、责任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感悟到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是从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应用数学,在过程中体验数学与周围世界的联系,以及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逐步领会学习数学与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感受成功,增强自信。感悟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指数学课程要面对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每一个学生都有丰富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积累,每一学生都会有各自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了解、钻研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尊重学生已有的经验,将丰富的现实情境引入课堂,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解题策略,促进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 感知 感悟 新课程 数学教学 正文:

相信所有经历新课程教学试验的教师都和我一样,对新课程、新课标的感悟一定很深,一定会有许多体验、感悟。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提法反映了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基本精神,代表着一种新得数学课程理念和实践体系。“有价值的数学”是满足素质教育要求的数学,它应当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和积极向上价值观的形成,有助于学生自信心、责任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数学学习体 验应当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会因为数学学习而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有多种途径,最基本的是从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应用数学,在过程中体验数学与周围世界的联系,以及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逐步领会学习数学与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感受成功,增强自信。“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指数学课程要面对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每一个学生都有丰富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积累,每一学生都会有各自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了解、钻研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尊重学生已有的经验将丰富的现实情境引入课堂,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解题策略,促进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感知数学教学

传统的数学课程体系大体是严格按照科学的体系展开的,不大重视属于学生自己的经验,内容一般是一系列经过精心组织的、条理清晰的数学结构。这样的内容虽然便于教师教给学生成套的数学内容和逻辑的思考方法,但学生的参与只能是被动的,一方面,这样的内容和教学有利于学生按计划完成学习任务,并有助于形成某些一板一眼的扎实功底,而另一方面,这样的内容和教学难于拓展学生的视野、贯彻学生的思想,容易抑制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1、新课程打破了以住传统教材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

新课程本着知识的螺旋式上升的原则,以一种崭新的理念呈现给每一位教师和学生,体现数学的整体性,注重知识的横向与纵向联系,注重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感受出发来学习数学,让知识活起来,让知识活在情理,让知识活在方法中,处处体现着一种人文主义思想和建构主义思想。如七上数学(北师大版)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和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让学生从生活中的知识、经验出发来学习数学,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用数学”的过程,提供了大量的试验、操作、思考、交流的机会,积累学生数学活动的经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则利用学生身边的数学问题,引入方程知识,再运用方程的思想来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充分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将知识生活化,生活知识化。(2)、新课程加大了教师的课前准备活动——备课力度.“研课标备教材、研教法备学生”这是新课程与传统教材对老师要求显著的不同之处。这就需要教师课前深入细致的认真备课,更好的利用课余时间去钻研《课程标准》和课程。如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中,探索正方体的各种不同的侧面展开图,为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教学中除组 织、指导学生亲手“做一做”外,课前教师必须要亲自制作,将正方体各种不同的侧面展开图一一做出来,在学生探索、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感到困难时,可逐一演示,使学生模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展开同一个几何体。再如第三章《代数式求值》一节的备课,既要利用好“数值转换机”来学习代数式求值,又要让学生规范、牢固地掌握求代数式值的方法,这就需要教师课前认真地设计好教学思路,要让学生知道“数值转换机”它表示代数式求值,可理解为一个程序或算法,有意识的渗透函数思想。(3)、新课程重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力度.让每一位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是新课改、新课程理念的精华,统揽数学课程的每一章节的内容,处处体现这一理念。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力度,包括动手实验、观察思考、想象归纳、猜测推理、表达交流、回顾与反思等。为使一每位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要求,如新课程各章节的“读一读”、“做一做”、“试一试”、“议一议”、“想一想”等栏目的设置,给学生留足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学生通过自主性学习、实验和探索,不仅参与数学活动的能力得到提高,更重的是学习态度、情感上也得到体验和提高。教师只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到有价值的数学,获得生活中必需的数学,也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如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多次出现“做一做”让学生亲身动手操作实验,探索正方体的各种不同的侧面展开图,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让学生通过亲身试验,感受100万到底有多大?有多少?并每一章中的“读一读”栏目中提供的有关数学史料或背景知识介绍,数学在现实世界和科学技术的应用实例,有关数学知识的延伸介绍,都给学生提供了了解数学,研究数学的机会,而“试一试”,则让对数学有特殊爱好的学生,得以拓展尝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空间交给学生。首先转变角色:担当服务员,为学生学习知识提供支持;其次不包办代替:学生学的怎样要看学生能否把所学的知识清晰地表达出来,知识的产生过程、试验操作、问题探索等,都有要留足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思考、合作交流的时空,要给学生表现、展示自我的机会,学生能做的事,教师绝不包办代替;再次适当引导:当学生遇到障碍时,应做适当地启发、点拨,给予铺垫、引导。(4)、新课程不仅注重知识的结果,更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视知识结果,更重视知识出现的背景及形成过程,是新课程与传统教材的又一个显著特点。新课程中,每一个新概念、新知识的出现,都赋予一定的背景或情境,给人一种身临其境感受,同时还配有形象的演示图或操作试验,使学生经历新知产生的过程,感受新知的由来,获得学习的直观经验和认识。如:七下第四章《概率》,通过组织学生分组做“掷一 枚均匀的硬币”的游戏试验,使学生亲自从事“试验——收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的过程。通过实验,首先使学生认识每一次试验的结果是事先无法预料的,每一小组的收集的试验数据都带有随机性,其次由大量试验,使学生感知:正、反朝上两种出现的频率都稳定在同一个数值上,从而使学生获得两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是一样的,感受获得直观经验的合理性。再如:七下课程中,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导出,在引导学生利用乘法分配律探索两个公式,体会乘法分配律的重要作用和转化思想的同时,又通过拼图游戏给出两个公式的几何解释,使学生对这两个公式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和体验。不仅从代数运算的角度,使学生经历、探索和认识两个公式的过程,而且从几何的角度给予解释和验证,使学生再度识别、理解两个公式的结构特征及体悟公式的合理性。

二、感悟数学教学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根基与关键在课堂。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与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高效率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是数学教学的具体要求。为了实现《课程标准》所设立的课程目标,教学时应突出以下几点:

1、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构筑起点。

为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发展,实现《课程标准》所提供的课程目标。教学时应提供大量的数学活动的线索,成为供所有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出发点,目的是使学生在所提供的学习情境中,通过探索与交流的活动,获得必需的发展,达到《课程标准》所设立的课程目标。

2、向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

所有数学知识的学习,都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并提供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展开数学探究,这样将有助于展现数学及其他学科的联系,突出“数学化”的过程。

3、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

有意义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为此,新课程在提供学习素材的基础上,还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如提出了大量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立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形式,以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形成新知识。包括归纳法则与方法,描述概念等,同时通过回顾与思考、总复习,以帮助学生通过思考与交流梳理所学的知识,建立符合个体认知特点的知识结构。

4、展示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念,因此,教学时力图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 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所有新知识的学习都以对相关问题的研究作为开始,它们是学生了解与学习这些知识的有效切入点,随后,通过对一个个问题的研讨,逐步展开相应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经历真正的“做数学”和“用数学”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建立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等。

5、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要求。

教学时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同时,也为有更多数学学习需求的学生提供有效的途径,“读一读”提供了有关的数学史料或背景知识,数学在现实世界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实例,有趣的或有挑战性的问题讨论,有关数学知识延伸的介绍等,目的在于给这些学生以更多了解数学,研究数学的机会。在习题中也分为两类:一类面向全体学生,为他们熟悉、巩固知识、加深对所学内容、相关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另一类则是面向特殊数学学习需求的学生,不需要全体学生都去完成,可适当尝试。

第五篇:感悟数学教学新理念.

感悟数学教学新理念 体验数学学习新方式

嵊州市甘霖镇中 钱英

自从进入新世纪,我国就掀起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而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以往长期的灌输式学习使学生变得内向、恭顺、缺少自信,自然就窒息了人的创造性。那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努力培养和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及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要改变学生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必须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那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怎样帮助学生建立和形成主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呢?本文将结合这几年新教材教学过程中的几个案例,谈谈本人的思考与尝试。

一、准确进行教师角色定位,变层级型学习为平等型学习。

众所周知,层级型教学方式是应试教育的主导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被看成是知识的垄断者,是“讲坛上的圣人”。而学生只是课本与教师的奴隶,教师指向哪里,学生就学到哪里,“恭顺”与“服从”是其显著特征。而平等型学习就是要摈弃层级,教师与学生位于同一层面,是平等的,教师只能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如果能从教学中的主角转为“平等中的首席”,就能营造一个平等、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学生思维就会处于活跃与积极状态,从而使知识的传递与获取通畅,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案例1:教学内容:打折销售 课前准备:安排学生带零钱。

教师活动:教师先在全班宣布活动内容:模拟商品销售过程,然后拿出一盒铅笔,放在讲桌上,旁边立上一小牌:只批发,不零售,一捆1.5元,每捆10支。

学生活动:(在教师鼓励下)学生A拿出三元钱,上前找老师批发了两捆铅笔。然后将包装拆开,拿着铅笔在教室里来回零售,并作宣传:“与学校小卖部的铅笔价格一样:0.25元一支!”他宣传了一会儿,见无人购买,就走到老师面前,说:“老师,您买一只如何?”老师摆摆手:“我觉得你的铅笔的价格有点贵,同学们说,是不是?”大家回答:“是!”这时学生B站了起来:“能不能比外面便宜一点?”于是大家纷纷开口还价,课堂气氛活跃起来。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学生A大声宣布:“挥泪大甩卖,八折优惠!”于是大家在笑声中掏出钱来,很快就将铅笔买得差不多了。

教师活动:在演示活动完毕后,提出问题:在以上演示中,学生A销售铅笔的成本、标价(喊价)、实际售价、利润分别是多少,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到学生中参与讨论),最后由学生总结出: 成本+提高价=标价

标价×打折的数=实际售价

利润=实际售价-成本

教师活动:

1、板书学生的讨论结果:

成本标价乘打折数实际售价

2、多媒体演示:商场的一些画面:商品的标价、打折促销的广告、商品的销售等。学生活动:一边看一边轻声议论、交流。

教师活动:在学生看这些画面后,引入新课,画面切换为师生要共同探讨的例题。简析:这节课创设了与实际生活中极为相近的商品销售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准确地进行了角色定位:充当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让学生在平等、自由、民主的氛围中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就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传授变为了师生之间共同的知识分享与理解,同时,在开放的心态下,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显,主体性得到了凸现。

二、创设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变被动接受性学习为积极主动的探究性学习。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初中生,他(她)们已有了初步的价值判断标准,对许多问题都有自己的见解。但是,他(她)们对于不感兴趣的问题一般不主动,而对新颖别致的数学活动则是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因而,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尽力安排学生进行数学游戏、知识竞赛等一些新颖别致的活动,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形成自主学习、积极探索的良好习惯。

案例2:教学内容:字母能表示什么?

教师活动:多媒体演示:画面、湖泊、荷叶、荷花、青蛙。在演示过程中,播出的童声演唱的儿歌: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1声扑通跳下水;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2声扑通跳下水; ……”

播放完后,教师提问:你能把这首儿歌唱下去吗?

学生活动:积极举手参与游戏。在游戏中,如果有的学生由于紧张而唱错,教室就出现一片笑声,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教师活动:你能把这首儿歌唱完吗?能把任意只青蛙的嘴巴、眼睛、腿都表示出来吗?

学生活动:结合小学对字母的初步认识积极举手发言:用字母表示,唱完儿歌。教师活动:在学生唱完儿歌、兴趣最高时引入新课,提出问题:字母还能表示什么? 简析:这节课创设的问题情境很符合初一学生的特点,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在这个很受学生喜欢的游戏中,让学生摆脱了心理上的压抑与紧张,使气氛特别活跃,连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在游戏中,学生会自觉地把“数字儿歌”向“字母儿歌”发展,从而导出新课问题。在这样的数学活动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感受再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这样,学生在创造成功的喜悦与幸福中,就会形成主动探索问题的高潮。

三、注意营造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氛围,以培养学生探究、思考的学习习惯,及敢于大胆设想、创新的精神。

心理学研究表明:强烈的好奇心及求知欲是创造性劳动的动力因素及基本条件。《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若能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学生就会非常积极地去思考、探索,在此情境下,学生就能大胆设想,敢于创新。从而形成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与交流学习的方式和习惯。

案例3:教学内容:100万有多大?

课前准备:把全班学生分成12组,每小组发一架天平,且自带一些大米。教师活动:放录音讲故事,古代国王给发明国际象棋的大臣发奖。大臣要求国王在棋盘上放一些米粒,第1格放1粒米,第2格放2粒米,第3格放4粒米,然后依次放8粒、16粒……,一直到第64格,国王嘲笑这个大臣太傻了,但大臣说:“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米!算了,我只要第21格上的米粒。”请同学们帮这位国王算一算,第21格上大约有多少粒米?

学生活动:同学们快速拿出计算器,并轻声交流,最后算出为220=1048756粒。教师活动:如果大臣要把这100万粒米带回家,请你估计:100万粒米有多重?怎样把它们运回家?同时出示课题:100万有多大?

学生活动:学生互相交流回答出各种情况:估计有1吨,用卡车运回家;估计有100千克,用三轮车运回家;估计有50千克用,自行车驮回家;估计有10千克,用手提回家……

教师活动: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问:你能不能想一个办法来计算一下100万粒米的重量?

学生活动:大家在若有所思时,一学生抢先答:先称出一粒米的重量,然后乘以100万。但很快有人反对:一粒米太小,无法称。有人又提出:先称500克大米有多少粒,再来计算100万粒有多重。但接着又被推翻,500克米的粒数太多了。最后讨论出方法,可以用天平少称一些米的重量,以此再来计算100万粒米的重量。

教师活动:在学生已经跃跃欲试的情形下,安排教材上的小组活动:用天平测量、估计100万粒米的重量。

简析:这节课创设的情境很有意义,对学生颇有挑战性,因为从情境中产生的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学生都不能很快地得出自己满意的答案。正是这种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整个活动中都很积极地参与,并且努力思考,互相交流,这样就营造出了和谐、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与交流学习的方式和习惯。

总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也就是说,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在平时的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只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各项数学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就能逐步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习惯,从而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形成丰富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下载数学教学感悟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学教学感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数学教学感悟

    初中数学教学感悟 协和中学:高建 新的数学教育理念表明,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它体现了数学的个性化特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数学学习上不是人人都能一样发展,社会环......

    小学数学教学感悟

    一年级数学教学感悟 郑庵镇中心小学 刘鹏 经过这半年教一年级数学的过程,说一下我的教学感受。 我担任一年级的数学教师。刚拿到数学课本的时候,觉得知识特别简单,想来肯定很......

    初一数学教学感悟

    初一数学教学感悟(上) 对于刚由小学升入初一的学生来说,数学是一个非常大的坎。自升入初中以来,数学知识不断深入,难度也不断地加大,另一些学生感到非常的悲观,认为自己学不会了,慢......

    七年级数学教学感悟

    七年级数学教学感悟 万隆一中王艳 进入七年级以后,随着数学学习的不断深入,难度、广度、深度大大加大,又有五花八门的方法、技巧的灵活运用,再加上几次考试的不理想,顿令有的学生......

    一年级数学教学感悟

    《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教学感悟 临沂XX学校 XX 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用数学”过程的指导,让他们明确大括号和问题所表示的意义、重视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画面、理解......

    小学数学教学感悟

    小学数学教学感悟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这是数学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知识范围,提高他们的数学素质. 1、注......

    数学感悟

    我的南航趣事 中国老百姓几乎都知道中国南方航空公司,都说在南航工作多好啊,世界500强,每天上亿元的收入,工资待遇都很好。其实我想说的是这是表面。一个企业在短时间内简历如此......

    京翰数学教学感悟

    教学感悟钟丹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已经来公司快四个月了,在不断的学习和摸索中,有了一些心得和体会: 下面仅以我所带的一个学生为例简单讲述一下我个人在京翰数学一对一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