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上半年四川教师资格证中学资格证真题答案

时间:2019-05-12 06:56: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6上半年四川教师资格证中学资格证真题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6上半年四川教师资格证中学资格证真题答案》。

第一篇:2016上半年四川教师资格证中学资格证真题答案

四川华图为各位考生提供2016上半年四川教师资格证中学资格证真题答案,以供想参加教师资格证笔试的考生参考,更多详询请关注四川华图官方微信,我们将及时为你更新推送消息。以下为四川华图提供的2016上半年四川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真题解析,真题来源于华图考

2016上半年四川教师资格证中学资格证真题答案

一、单选

1、C

2、A

解析: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主观能动性四大因素。其中遗传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前提和可能性。遗传素质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和阶段,题干中的描述“让六个月婴儿学走路,不但徒劳而且无益,同理,让四岁的儿童学高等数学,也难以成功。”正是在说明这一点。

3、B

4.A

5.C

解析:教育作为社会一个子系统的教育,它对社会的能动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性,它的发展也有其连续性和继承性。

6.B

7.D

解析:学校政策及课程计划中未明确规定的、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与“显性课程”相对。

8.B

解析: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9.D

解析: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是为引导教学过程正确、完善地前进而对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学效果采取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选拔少数优秀学生,而是为了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质,强化改进学生的学习,并为教师提供反馈。

10.D

解析:陶冶教育法也称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有目的的、有计划地运用情感和环境的因素,以境陶情,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心灵受到感化,进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方法。

11.C

解析:长善救失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道德成长。

12.A

解析:在同一时间内一个人能够清楚地觉察或认识客体的数量。也叫注意范围。

13.B

解析:发散性思维是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思考,追求多样性的思维。

14.B

15.C

解析:算法式是把解决问题的一切做法步骤都列出来,然后逐一加以尝试,最终使问题得到一个正确的解。

16.C

解析:寻求认可是个体的道德价值要以社会的人际关系和谐为基本导向,顺从传统的要求,交通规则可以算作传统要求,人只有尊重了这个传统要求才能称为好孩子的标准。

17.C

解析:近年来,艾略特及其同事将趋近-回避这两个古老的成就动机概念引入到成就目标理论中,把成绩目标进一步区分为成绩趋近目标和成绩回避目标。前者旨在获得积极的活动结果,是一种趋近的目标状态,后者旨在避免消极的活动结果,是一种回避的目标状态。平崔克将趋近-回避状态引入到掌握目标中,将掌握目标区分为趋近和回避两种状态,进而把成就目标分为四种,即掌握趋近目标、掌握回避目标、成绩趋近目标、成绩回避目标,并提出了这些目标的一些特性。

18.D

19.A

20.C

21.A

二、辨析

22、错,在确定教育目的的时候人的身心发展只是其中的一个制约点,我们在确定教育目的的时候要考虑到教育目的要反映生产力和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教育目的要符合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这三个因素共同制约着我们的教育目的。

23、这句话是片面的。

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锻炼品德意志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有的班主任根据自己的经验将德育工作总结概括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

用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24、错误

工作记忆是短时记忆的别称,短时记忆指的是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大约在20秒左右,最多不超过一分钟的记忆。题干中说短时记忆能保持持久是不对的。

25、这句话是片面的。

学习活动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于人的学习过程,智力和学生的学业成绩之间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智力影响着人掌握知识的深浅、速度和灵活性。但是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收到智力因素的影响、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比如说良好的环境,学校教育,还有主观能动性等因素都在共同的作用于我们人的学习成绩,所以这句话太片面。

三、简答题

26、学校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学校把改造过的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意识形态等因素,经过有目的的选择和提炼,按照人的发展特点,以系统化的形式作用于学生,对人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其原因如下: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27、美育对德育、智育、体育都有积极的影响。美育用优美感人的艺术形象,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斗争,使他们受到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他们的政治品质、道德面貌和思想感情健康地成长。美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现实,认识历史,同时可以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还能调剂他们的生活,提高学习效果。在美育中要求整齐清洁,美化环境,也有利于健康,有助于体育的开展。

28、维果斯基认为发展是指心理的发展。所谓心理的发展就是指: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是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所谓低级心理机能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包括知觉、不随意注意、形象记忆、情绪、冲动性意志、直观的动作思维等。所谓高级心理机能是以“语言”为中介,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结果,是人类所特有的。人类个体只有在掌握了人类经验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各种高级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包括观察、随意注意、抽象思维、高级情感、意志等。29、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1)示范者的身份、示范的准确性、以及何时给予示范很重要;

2)通过讲解突出重点、言语讲解要简洁概括、鼓励学生发出声音进行语言描述;

3)示范与讲解结合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练习对技能进步有促进作用。一般来讲,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操作活动速度会加快,准确性提高。而且,操作技能在练习初期进步较快,之后逐渐减慢。但也存在成绩进步先慢后快或在练习中一直均匀发展的情况。

练习中有时也会出现某一时期练习成绩不随练习次数提高的停滞现象。通常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称为“高原现象”。高原现象一般在练习中期出现,通常被认为是由于学习方法固定化、学习任务复杂化、学习动机减弱、兴趣降低、心理上和生理上的疲劳、意志品质不够顽强等原因造成的。如果学生能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正确认识自我及现状,并采取一些改进学习方法的措施,消除消极因素的干扰,就能顺利渡过“高原期”,学习成绩也会有所提高。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一是内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提供的感觉系统的反馈;二是外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动觉是复杂的内部运动知觉,它反映的主要是身体运动时的各种肌肉活动的特性,如紧张、放松等,而不是外界事物的特性。这些有关肌肉活动的各种感知觉等与视觉、听觉有所不同,如果不经过训练,它们很难为个体明确地意识到,并经常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有必要进行专门的动觉训练,以提高其稳定性和清晰性,充分发挥动觉在技能学习中的作用。

四、材料分析30、1、张老师采用了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

①谈话法指的是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作答、通过问答来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材料中的张老师运用了启发谈话法,通过像学生提出思考的问题,比如“萝卜在什么状态下失水?什么状态下吸水?”这样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去深入的思考和探求新知识。

②实验法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案例中的张老师在课堂的一开始,要求学生动手做实验,来亲自感受在盐水中的萝卜蔫了,而清水中的却水灵了。这是运用了实验法。

③谈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其优点在于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

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案例中张老师让同学们小组讨论“为什么盐碱地种不好庄稼,如果你的植物出现“烧根”你怎么做?”等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这是符合了讨论法。

2、张老师运用了直观性教学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①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教师用形象语言描绘教学对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案例当中的老师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观察实验效果、给学生用示意图的方式显示出实验结果,这都是让学生在直观的感受知识、获得丰富的认识。

②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中的老师在讲解“植物吸水这一课”并没有直接跟学生说在什么情况下植物是吸水的,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做实验的方式观察到了实验现象,并且老师通过进一步的提问学生“萝卜在什么情况下吸水、什么情况下失水”让学生自由回答,这也是在不断的启发学生的思维。

③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案例中的老师让学生先实验、再总结理论、最后再联系实际谈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这认识到了学科的一个逻辑性并且看到了学生的认识发展的顺序。

④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案例中的老师在讲植物的吸水、最后的时候给学生提出了问题“为什么盐碱地种不好庄稼,如果你的植物出现“烧根”你怎么做?”这样的一系列的问题,是让学生把学习到的理论上的知识在应用于真实的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31、1、在面对多种目标时,我们会对自己的各种动机进行权衡并作出选择,我们常会碰到四种动机冲突,例如,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

某一件事对个体有利与弊的双重意义的时候,会使人产生两种态度,趋利避恶的想法。这就是趋避冲突,案例中的晓雯“想做班长又怕影响学习”和“ 学校举行数学竞赛,她渴望参加,却又担心无法完成教师交给她的创建班级环境规划的任务”就是一种趋避冲突的体现。

双趋冲突指当两种对个体都有吸引力的目标出现的时候,由于条件限制,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案例里晓雯“常常为参加体育活动还是温习功课而拿不定主意。”“在专业选择问题上,她既想成为一名音乐家,又想成为一名心理学家。”这两种想法就是双趋冲突的体现。

2、良好的意志品质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生活和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人有意识培养和锻炼的结果。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如果我是晓雯的班主任,我的主要做法有:

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

(1)向学生提出的活动任务要与一定的难度,同时又是他们力所能及的。

(2)当学生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时,要给予鼓励和指导,而不是代替他们去克服困难。

3、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4、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第二篇:2011教师资格证真题

教育学真题(中学部分)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l分,共30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将《四书》和《五经》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的是哪个朝代?()A.明代

B.宋代

C.汉代

D.清代

E.元代

2.西欧中世纪的主要学校类型是教会学校,分为()三个层次。

A.僧院学校

B.宫廷学校

C.大主教学校

D.职官学校

E.教区学校 3.学校文化由()构成。

A.观念文化

B.物质文化

C.设施文化

D.环境文化

E.规范文化 4.20世纪20年代,柏克赫斯特在马萨诸塞州创建的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制

B.分组教学制

C.道尔顿制

D.班级授课制

E.特朗普制 5.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教学评价可分为()。

A.相对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绝对性评价

E.总结性评价 6.课程评价应有哪些功能?()A.导向功能

B.甄别功能

C.诊断功能

D.调节功能

E.促进功能 7.一个好的班集体具有哪些特征?()A.政治方向坚定正确

B.奋斗目标明确

C.规章制度严格

D.组织纪律严明 E.集体舆论正确

8.读书指导法的要求是()。

A.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题

B.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C.为学生指定书目

D.加强评价和辅导

E.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 9.常规训练包括()。

A.礼貌常规训练 B.学生守则训练 C.课堂常规训练

D.卫生常规训练E.实践能力训练10.CIPP评价模式包括()。

A.背景评价

B.输入评价 C.过程评价

D.效果评价 E.成果评价

11.课程评价的内涵是()。

A.课程评价对象是多元的B.课程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C.课程评价必须对实现教育目的作出贡献D.课程评价是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核心 E.课程评价的直接意义是对被评价的课程提出质疑并为改进课程指明方向 在我国高中课程结构中,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占()学分。A.6 B.7 C.5 D.8 E.10 13.学习化社会中终身教育的特征包括()。A.社会能够为每位社会成员提供适当的教育B.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再起主导作用C.全体社会成员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当中D.现代科技进步使每个人都处于信息剧增的实惠和威胁之中

E.终身教育促进了教育社会化和学习型社会的建立 14.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提出的教学原则有()。

A.高难度教学

B.高速度教学

C.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

D.理解学习过程

E.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 15.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有()。

A.目标明确

B.内容准确

C.方法得当

D.组织有效

E.体验积极 16.高中课程设置应该遵循的原则是()。

A.发展性

B.时代性

C.基础性

D.选择性

E.自主性 17.近年来新兴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主要有()。

A.教育行动研究 B.教育典型研究 C.教育质性研究 D.教育对象研究 E教育叙事研究18.根据研究的功能,可将教育科学研究分为()。

A.发展性研究

B.评价性研究 C.基础性研究

D.预测性研究

E.应用性研究

19.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职责是用自己的榜样去教育学生。在言谈举止、为人之道等方面,教师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指的是教师的()角色。A.传道者

B.朋友

C.榜样

D.管理者

E.授业、解惑者

20.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的活动。

A.发展智力

B.发展体力

C.陶冶品德

D.陶冶美感

E.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21.在当代,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原因是()。

A.基础知识的教学是教育的主要目的B.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只能给他们传授基础知识

C.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D.基础知识的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

E.掌握基础知识是发展的前提 22.杜威“教育即生活”的观点,体现在德育中与()的精神相一致。

A.说服教育法

B.事实说服法

C.情感陶冶法

D.实际锻炼法

E.榜样示范法 23.英国学校德育学家麦克费尔提出的德育模式是()。

A.目的游离模式

B.认知模式

C.体谅模式

D.社会模仿模式

E.目标模式

24.下列不属于我国中学的德育原则的是()。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E.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5.19世纪初()学校出现了“导生制”,对班级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A.美国

B.法国 C.捷克

D.英国 E.德国 26.健全班级规章制度的基本要求是()。

A.认真讨论,科学合理

B.严肃慎重,相对稳定

C.反复学习,坚决执行

D.教育为主,不断完善

E.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27.分支制学制是()建立的一种学制。

A.苏联

B.美国

C.印度

D.欧洲

E.中国 28.最早提出“学校文化”概念的是()。

A.赫尔巴特

B.杜威

C.舒尔茨

D.特朗普

E.华勒 2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论出自于()。A.《孟子•尽心上》 B.《论语•学而》 C.《庄子•应帝王》 D.《礼记•中庸》E.《诗经•国风》30.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是()。

A.发展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E.教育性原则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1.布鲁纳的代表作品是__________。

2.西周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__________。

3.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学校是__________。

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尼德兰的__________。

5.__________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

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高中课程的八大领域之一,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三方面内容,共__________个学分。

7.提出“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

8.按一定标准,以等级和评语等形式,定期对学生各方面表现作出的评价是__________。9.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是由美国学者__________提出来的。

1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___。

11.形式教育论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洛克和瑞士的__________。12.新课程理论影响比较大的有建构学习理论和__________。

13.中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最早的雏形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__________。14.我国教育要培养的人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这点指明了我国教育的__________方向性。

15.教育科学研究文献收集的方法有__________查找法、参考文献查找法。

三、判断说明题(先判断正误,再改错;判断错误不得分;每题5分,共25分)1.信息技术没有改变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2.教育本身不是一种文化现象。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只具有即时价值而没有延时价值。4.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开发是国家的事情,和教师无关。5.教育行动研究是以教师的教育实践为主要导向的。

四、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1.简述教育的质的规定性。2.为什么说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人才的规格和教育的结构? 3.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关系是什么?4.社会模仿模式对我国德育发展改革有哪些启示?

五、论述题(共2题,每题l5分,共30分)1.举例说明德育过程是一个学生自我教育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

2.阅读以下材料,说说如何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改变教师在教学中关注不均衡的情况。某学校组织公开课,在老师上课的过程中,有时会向学生提问。去听课的家长发现,老师每次提问时,自己的孩子都把手举起,但老师每次都是请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回答,而不会叫自己的孩子。

一、不定项选择题

1.B

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四书》、《五经》成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考试依据,故选B。

2.ACE

本题考查西欧中世纪的学校教育,西欧中世纪主要学校类型是教会学校,分为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和教区学校三个层次,要注意审题以及对干扰项B项的区分。

3.ABE 本题考查学校文化的构成,学校文化由规范文化、观念文化、物质文化三部分构成。4.C

本题属于对流派、学说、制度方法等的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一类知识点的考查,道尔顿制是由美国教育家柏克赫斯特于20世纪20年代建立的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5.AD

根据评价所用的方法和标准,教学评价可以分为绝对性评价和相对性评价。6.ABCDE

根据课程评价的内涵及方法、步骤,我们可以推断出课程评价具有导向、甄别、诊断、调节、促进的功能,故选ABCDE,本题难度较大,要求对课程评价部分的内容深刻理解。

7.ABCDE 本题考查班集体的特征,一个好的班集体应该具有如下特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明确的奋斗目标;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坚强的领导核心;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明的组织纪律;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8.ABDE 运用读书指导法应该遵循以下要求:第一,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题;第二,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第三,加强评价和辅导;第四,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9.ABCD

本题考查对常规训练的理解和记忆,常规训练的主要形式有:学生守则训练、课堂常规训练、卫生常规训练、礼貌常规训练等。

10.ABCE 本题考查对CIPP评价模式的过程的记忆,CIPP评价模式是由背景(context evalua.tion)评价、输入(input evaluation)评价、过程(process evaluation)评价和成果(product evalua.tion)评价这四种评价组成的一种综合评价模式。

11.ABCE

课程评价的内涵包括:第一,课程评价的对象应是多元的;第二,课程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第三,课程评价必须对实现教育目的作出贡献;第四,课程评价的直接

意义是对被评价的课程提出质疑并为改进课程指明方向。

12.D 在我国高中课程结构中,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所占的学分是8分。

13.AC

本题考查对学习化社会中终身教育特征的理解和记忆,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全体社会成员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当中;第二,社会能为每一个成员提供适当的教育。

14.ABCDE 本题考查赞可夫的教育理论,赞可夫在其《教学与发展》中提出“高难度教学”、“高速度教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得到发展”的五大教学原则。

15.ABCDE 上课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是目标明确、内容准确、方法得当、组织有效、体验积极,故选ABCDE。

16.BCD 我国高中课程设置要遵循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的原则。

17.ACE

本题考查对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识记,近年来新兴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有教育行动研究、教育质性研究、教育叙事研究。

18.ABD

本题考查对教育科学研究类型的记忆以及对分类方法的理解,根据教育科学研究的功能,可以将教育科学研究分为发展性研究、评价性研究、预测性研究。

19.C

本题考查对相关教育理论及经典论述的理解以及联系理论知识的能力,首先要对题干所引夸美纽斯的名言有一定的理解,然后联系教师的角色部分的知识点得出夸美纽斯所指的是教师的榜样角色。

20.ABCDE 本题考查教学的定义,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的活动。21.C 本题考查对教学任务的理解和记忆,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以,各国都十分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22.D 实际锻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以形成一定的道德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实际锻炼法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常规训练;二是实践锻炼。实际锻炼法被很多教育家所重视,我国的陶行知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故选D。

23.C 体谅或者学会关心的道德教育模式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是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所创。与认知模式强调道德认知发展不同,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

24.ABCDE 我国中学的德育原则有: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故ABCDE均不属于我国中学德育原则,本题要注意审题,看清题干中“不属于”的要求。

25.D 本题考查对细节知识的记忆,19世纪初在英国出现的“导生制”对班级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6.ABCD 健全班级规章制度的基本要求:第一,认真讨论,科学合理;第二,严肃慎重,相对稳定;第三,反复学习,坚决执行;第四,教育为主,不断完善。故选ABCD。27.A

分支制学制是苏联建立的一种教学制度。

28.E

最早提出学校文化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学者华勒,早在1932年就在其著作《教育社会学》中使用“学校文化”一词。

29.D

本题是对教学过程理论的考查,儒家思孟学派在《礼记•中庸》中进一步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论。

30.BCDE

本题考查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教育科学研究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教育性原则。

二、填空题 1.《教育过程》 2.六艺教育3.文士学校 4.伊拉斯谟5.信度 6.23 7.朱熹

8.操行评定

9.斯克里文 10.上课

11.裴斯泰洛齐

l2.多元智能理论 13.京师同文馆

l4.社会主义

15.检索工具

三、判断说明题

1.答:错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也改变了人们关于学校和教育的观念。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个性化、民主化和自主化提供了平台。

2.答:错误。

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一方面表现在它是传递和深化文化的手段,这时它与文化构成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另一方面它的实践本身又体现着文化的特质,成为文化的本体。

3.答:错误。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学校教育的影响既具有即时价值也具有延时价值。学校教育的内容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因而对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具有长远的价值,此外,学校教育提高了人的需要水平、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这对人的发展具有长远意义。

4.答:错误。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而且教师本身也是一种课程资源、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并且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

5.答:错误。

教育行动研究,亦称教师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现实教育教学情境中自主进行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一体化,使教师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

四、简答题

1.答: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在于,教育是有意识地向受教育者传递社会经验以培养人的社会实践。(1分)

(1)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1分)

(2)教育是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1分)

(3)培养人是在教与学的对立统一中实现的。(1分)(4)教育是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特殊社会实践。(1分)2.答:(1)人才规格是对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劳动力的规格,进而也决定着教育所培养人的规格,所以当我们考虑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规格时,必须深刻地把握当代生产力发展的趋势与要求。(3分)(2)教育结构通常指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教育的比例构成,如不同级别、类型学校的比例关系,不同科类之间的比例关系等,都要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2分)3.答:(1)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总的规格要求,是各级各类学校工作遵循的总方针;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或专业的培养要求。(3分)(2)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它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或专业的培养要求;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教育的总要求,而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具体要求;二者的联系在于,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2分)4.答:在探讨道德教育与行为形成方面,社会学习理论的许多成果值得借鉴,对我们加强道德知识教育和行为习惯培养有较大启迪作用;(2分)社会模仿模式强调自我效能感,注重个体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努力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强化等,对我国德育工作也有较大的启迪作用。(3分)

五、论述题

1.答:(1)学生的品德形成过程是外在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辩证统一过程。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品德赖以形成的内部因素,也是学生品德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2分)自我 教育能力主要由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能力构成,自我评价能力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

价自我,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明确自我道德教育的目标与要求;(3分)自我调控能力则可以使学生自主行动,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有利于自身的发展。(2分)例如:我们在德育实践中要注重引发学生的内在要求,把学生从缺乏道德经验与能力、依赖性较强的孩子培养成独立自主的社会成员。(2分)(2)德育过程要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一般是从自我为中心发展阶段,到“他律”阶段,再到“自律”阶段。(3分)(3)要遵循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规律,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有计划地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能力,以形成和发展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3分)2.答:教学中关注不均衡的现象由来已久,这种现象违背了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当前的课程教学改革中,我们要切实关注并解决好不均衡的问题。(2分)(1)改变学校教育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是我国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2分)(2)“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同时也要看到学习成绩不好学生的潜力,要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后进生的发展。(2分)(3)我国实行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标志之一。素质教育强调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发展,这是每个学生的基本权利。所以,无论是教师、学校还是社会以及相关教育部门,都不能只把关注的眼光放在少数优等生身上,要使所有的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3分)(4)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方式。不能把学习成绩当做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改变将学生学业成绩当做评定教师业绩唯一标准的方式。(2分)(5)教师对于后进生,要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进行持之以恒的教育,而不是对后进生采取忽视的态度。(2分)总之,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改变教师在教学中关注不均衡的情况,既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又需要社会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在教学中关注不均衡的情况。(2分)

教育心理学真题(中学部分)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起作用。下面所列能够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的学生要素有()。

A.年龄差异 B.性别差异 C.社会文化差异 D.已有认知结构差异

E.学习方式差异 2.桑代克通过研究发现,动物的学习遵循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主要有()。A.准备律 B.反馈律 C.练习D.效果律

E.惩罚律 3.以下属于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成分的是()。

A.自省智力 B.空间智力 c.社交智力 D.情绪智力

E.体能智力 4.一般来说,元认知策略可分为()。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计划策略 D.监视策略

E.调节策略

5.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的不同可以将技能分为闭合性操作技能与开放性操作技能。闭合型操作技能对外界的帮助依赖程度较低,在大多数情况下靠内部反馈信息控制。以下属于闭合型操作技能的有()。

A.打排球

B.自由体操 C.汽车驾驶 D.游泳

E.跳水 6.班里上自习课,老师不在教室,很多学生都在“乱吵乱闹”,就连平时比较遵守纪律的好学生也不例外。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上解释为()。A.模仿

B.服从

C.去个性化

D.从众

E.认同 7.依据加涅的学习分类,学习主要是为了获得()。

A.言语信息

B.智慧技能 C.认知策略 D.态度

E.运动技能

8.小明期中考试不理想,父母答应如果期末考试能考好,就给他买电脑,于是小明刻苦地学习,期末考试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从学习动机理论来看,这属于()。A.直接近景性动机

B.直接远景性动机

C.直接近期性动机 D.间接近景性动机

E.间接远景性动机 9.与心智技能相比,操作技能的特点为()。A.对象具有客观性

B.执行具有外显性

C.结构具有展开性

D.对象具有观念性

E.执行具有内潜性 10.《红楼梦》一书,人物众多,关系复杂,散见于各章,鲁迅先生综合各章信息后,制作了一张主要人物关系表,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组织策略中的利用表格

B.复述策略中的表格化

C.精细加工策略中的利用表格

D.组织策略中的利用网络关系 E.精细加工策略中的缩简11.如果一名5岁儿童,在用《斯坦福--1:L纳量表》进行智力测验时,不仅通过了5岁组的所有题目,而且通过了6岁组的题目,那么他的智商是()。A.83

B.110

C.120 D.183

E.100 12.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影响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

A.自身成败经验

B.替代经验

C.情绪唤醒

D.言语暗示

E.个体的品德 13.根据巴甫洛夫的研究,条件反射中涉及的基本事项有()。

A.无条件刺激

B.条件刺激

C.无条件反应

D.条件反应

E.强化

14.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人的行为动机都是在需要发生的基础上被激发起来的,而人 具有七种基本需要,这些需要又分为生长需要和缺失需要两大类,下列属于生长需要的是()。A.自我实现需要

B.安全需要

C.审美需要

D.认识和理解需要

E.尊重需要15.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各阶段的顺序是()。

A.原型操作、原型定向、原型内化

B.原型操作、原型内化、原型定向 C.原型内化、原型定向、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原型操作、原型定向 E.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16.奥苏贝尔认为,先行组织者可分为()。

A.陈述性组织者 B.比较性组织者C.直观性组织者 D.概括性组织者E.抽象性组织者17.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提出的动机理论为()。

A.强化说

B.动机归因理论

C.自我效能感理论

D.成就动机理论

E.概括说 18.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心所欲,触类旁通,表明其思维有()。

A.灵活性

B.创新性

C.流畅性

D.目的性

E.开放性

19.根据适当过度学习原则,如果一个学生学10次刚好记住一个英语单词,那么他的实际学习次数应该是()。A.10次

B.11次

C.15次

D.8次

E.20次 20.头脑风暴训练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畅所欲言

B.鼓励创新

C.多多益善

D.注重质量

E.改进补充 21.我国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学习分为()。

A.归属学习

B.符号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概念学习

E.命题学习22.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是()。

A.目的性

B.认知性

C.序列性

D.明确性

E.开放性

23.奥苏贝尔认为组织学习的基本原则和策略包括()。

A.逐渐分化原则

B.整合协调原则

C.概括性原则

D.先行组织者策略

E.并列结合学习策略 24.一般说来,高创造性者的人格特征有()。

A.喜欢幻想

B.具有独立性 C.有强烈的好奇心

D.有幽默感

E.有抱负 25.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阶段包括()。

A.前道德阶段

B.他律道德阶段 C.合作道德阶段 D.公正道德阶段

E.后道德阶段 26.依据福勒和布朗的研究,教师的成长可分为()。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情境阶段 C.关注教学环境阶段

D.关注学生阶段

E.关注职业压力阶段 27.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有()。

A.肯定性训练

B.系统脱敏法 C.全身松弛训练

D.自我控制法

E.强化法 28.抑郁症主要表现为()。

A.情绪消极

B.食欲不振

C.失眠

D.失去满足感

E.疲劳 29.品德和道德的联系表现在()。

A.个体品德的内容来源于社会道德

B.个体品德的形成依赖于社会道德 C.品德和道德的最终根源相同

D.道德与品德的直接根源相同 E.品德和道德都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30.根据头脑内知识的不同形式或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可以将知识学习分为()。A.归属学习

B.并列结合学习

C.符号学习

D.概念学习

E.命题学习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1.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认知内驱力、__________及附属内驱力。

2.在维果斯基看来,儿童的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叫__________。

3.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__________。

4.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称为__________。5.为了提高知识理解水平,常用的直观形式有实物直观、__________、言语直观。

6.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称之为_________。

7.对心智技能最早进行系统研究的是苏联心理学家__________。

8.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原有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

9.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10.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经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的状态变为活动状态,使它们成为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因,形成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已经形成的学习需要不断地得到巩固、加深和提高,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__________。11.态度的核心成分是__________。

12.为使学生掌握“果实”的概念,在向学生提供各种实物或例子时,除具有可做种子这一本 质特征外,其他非本质特征,如可食或不可食及形、色、味都不断变换,从而使学生形成关于果实的正确概念,这种做法在心理学上称之为__________。13.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得、转化和__________三个过程。

14.假如问题的结构不明确,其解法规则和答案具有模糊性和开放性,则该问题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__________。15.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在心理学上称之为__________。

三、判断说明题(先判断正误,再改错;判断错误不得分;每题5分,共25分)1.负强化是运用惩罚排除不良行为的过程。

2.将本身没有逻辑意义的材料人为地赋予某些意义,以便于记忆,也是一种形式的有意义学习。

3.不能加快的内容仍可以再认,说明再认所要求的可利用性阈限水平较低。

4.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7个层级,只有低级需要完全得到满足后,才能产生更高级的需要。

5.具有不同认知方式的学生,可以获得相同的认知质量。

四、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1.布鲁纳为什么特别强调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

2.简述品德的特征。

3.智力差异有哪些类型?

4.简述中学生(包括初中和高中)的情感发展特点。

五、论述题(共2题,每题l5分,共30分)1.结合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论述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依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联系教育实际,谈谈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一、不定项选择题

1.ABCDE

本题考查中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具体考查学生这一要素。学生主要从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2.ACD

本题考查学习理论中桑代克的联结说,他根据实验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定律,即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3.ABCE 本题考查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属于识记型题目。加德纳强调,人类的心理能力中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七种不同的智力:言语智力、数理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体能智力、社交智力、自省智力。

4.CDE 本题考查元认知策略的种类。元认知策略包括元认知计划策略、元认知监视策略、元认知调节策略。

5.BDE 本题考查对各种类型的操作技能的掌握。打排球、汽车驾驶属于开放性技能,它们对外界变化的情况有处理能力,并对由此所发生的事情有预见能力。

6.B 本题考查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的掌握,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依从又包括从众和服从。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它可能是出于自愿,也可能是被迫的。题干所述为服从,故选B。

7.ABCDE 本题考查学习的分类,属于识记型题目。具体考查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他认为,人类学习主要是为了获得以下五种才能: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运动技能。8.D 本题考查学习动机,具体考查远景性动机与近景性动机的区分。近景性动机指与近期目标相联系的一类动机,它又分为间接近景性动机与直接近景性动机。题于所述为父母意愿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属于间接近景性动机。

9.ABC 本题考查技能的特点,具体是对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区分。操作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DE两项是心智技能的特点。

10.A

本题考查对学习策略的掌握,要注意区分各种策略。题干所述为组织策略中一览表的应用,表示的是人物之间的关系。11.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智力测验。《斯坦福一比纳量表》所采用的是比率智商,其公式为:IQ=(智力年龄/实际年龄)X100,根据题干内容,答案即(6/5)×100=120。12.ABCD 本题考查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他认为影响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四个: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经验,情绪唤醒,言语暗示。

13.ABCD 本题考查的是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具体内容是条件反射中涉及的四个基本事项,即无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应、条件刺激和条件反应。

14.ACD 本题考查学习动机理论,具体是对马斯洛需要层次说的理解。本题属于识记型题目。15.E 本题考查对心智技能阶段顺序的掌握。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依次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和原型内化。

16.AB 本题考查对奥苏贝尔的认知观的掌握。奥苏贝尔认为组织者可分为陈述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

17.B 本题考查对学习动机理论的掌握,属于识记型题目。强化说的提出者是斯金纳,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班杜拉提出的,成就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概括说是学习迁移的理论。

18.A 本题考查发散思维的特征。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题干所述指的是变通性,即灵活性。C 本题考查知识巩固的途径,具体内容是复习活动的适当超额。研究表明,超额学习程度达150%时,效果最佳,小于或多于150%,效果都不理想。因此本题的答案为10×150%=15。20.ABCE 本题考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体是对头脑风暴训练的掌握。头脑风暴训练是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碰撞,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它是以获得方案的数量为目的的。

21.AC 本题考查知识学习的分类。我国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学习分为归属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是奥苏贝尔根据头脑内知识的不同形式或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对知识学习的分类。

22.ABC 本题考查对问题解决的特点的掌握。问题解决是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它具有明确的目的,并且通过内在的心理加工实现,还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动,故选ABC。

23.ABD 本题考查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以有意义学习和认知同化的观点为基础,奥苏贝尔提出了逐渐分化原则、整合协调原则和先行组织者策略。

24.ABCDE 本题考查影响创造性中的个性因素。高创造性者的个性特征包括具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独立性。

25.ABCD

本题考查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他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由他律逐步向自律、由客观责任感逐步向主观责任感的转化过程,即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公正道德阶段。

26.ABD 本题考查对教师成长的历程的理解和掌握。根据福勒和布朗的研究,教师的成长可分为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

27.ABC 本题考查中学生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它包括肯定性训练、系统脱敏法和全身松弛训练;自我控制法和强化法是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28.ABCDE

本题考查考生对抑郁症的理解。抑郁症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它不仅表现在精神上的消极、失去满足感,也表现在躯体上的疲劳、失眠、食欲不振等。29.ABCE 本题考查道德和品德的关系。它们的直接根源是不同的,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而道德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是一定社会为了调整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产生的行为规范或准则的总和。30.CDE 本题考查考生对知识学习种类划分的掌握情况。根据头脑内知识的不同形式或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将知识学习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归属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是根据知识间的相互关系划分的。

二、填空题

1.自我提高内驱力 2.最近发展区 3.诱因

4.自我效能感

5.模象直观 6.态度 7.加里培林8.内化9.问题解决10.学习动机的激发11.情感成分12.变式13.评价 14.无结构的问题15.学习策略

三、判断说明题

1.答:错误。惩罚是指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是撤销惩罚,并不是运用惩罚排除不良行为的过程。

2.答:正确。意义识记是通过积极地思维活动,找到新材料和已有知识问的联系,使新材料成为已有知识系统的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尽量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材料。即使是无意义的材料,也要尽量赋予人为的意义。

3.答:正确。学习者把保持的意义提取出来,即为再现,也包括再认。影响可利用阈限的因素:一是再现法与再认法的要求不同,前者要求高阈限,后者要求低阈限;二是在许多内外因(情绪、态度、动机、竞争等)影响下,阈限值本身就有波动。

4.答:错误。马斯洛指出,基本需要虽然有层次之分,但这种层次并不是固定的顺序,而只是一种一般模式,在实际生活中,有些富有理想和崇高价值观念的人会为了某种理想和价值而牺牲一切。并且,所谓需要的满足不是指绝对的满足,而是从相对意义上说的。

5.答:错误。一般认为,认知方式是指学生在加工信息时(包括接受、储存、转化、提取和使用信息)所习惯采用的不同方式。其主要特征是持久性和一致性,它是与学生的个性相关的,而且与学生的情感和动机特征等联系在一起。认知方式一般是根据两极来描述的,没有高和低、好和差之分。

四、简答题

1.答:(1)理解了基本结构可以使得学科更容易理解。(1分)(2)理解了基本结构有助于学科知识的记忆。(1分)(3)从结构中获得的基本概念原理将有助于以后在类似的情境中广泛的迁移应用。(1分)

(4)理解了基本结构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1分)(5)对学科基本原理的理解可以促进儿童智慧的发展。(1分)2.答:(1)品德形成的后天性。(i分)

(2)品德内容的社会性。(1分)(3)品德表现的行为

性。(1分)

(4)品德结构的稳定性。(1分)

(5)品德抉择的自觉性。(1分)3.答:由于智力是个体先天禀赋与后天环境教育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在智力测验上都存在差异。(1分)(1)智力的个体差异既有量的差异又有质的差异。量的差异主要指个体在IQ分数上的不同;质的差异主要指个体的构成成分的差异。(2分)(2)智力的群体差异是指不同群体之间的智力差异,包括智力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等等。目前研究较多的是智力性别差异问题:从总体上看,男女智力大致相当,但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从智力结构上看,男女各有自己的优势与劣势。(2分)4.答:(1)初中生情感发展的特点(3分)①与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相关的情感;②自相矛盾的情感;③少年的热情与冲动;④选择性友谊的建立;⑤情感的社会性更加明朗。(2)高中生的情感发展特点(2分)

①个性化的情感;②浪漫主义的热情。

五、论述题

1.答: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在学习生活中,问题解决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如何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成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课题。

(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①问题的特征。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2分)

②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有经验的质与量都影响着问题解决。(2分)③定势与功能固着。定势是影响学习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学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迁移实现的,因此,定势也必然影响问题解决。功能固着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即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2分)(2)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①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3分)②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即把教师头脑中的思维方法或思路提炼出来,明确的、有意识的外化出来,给学生示范,并要求学生模仿、概括和总结,将教师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经验。(2分)③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避免低水平的、简单的提问或重复的机械练习,考虑练习的质量,精选习题,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变通性、灵活性与广泛性。(2分)④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2分)2.答: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一个积极地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3分)根据埃里克森对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的划分,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人格发展主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发展主动性的阶段、变得勤奋的阶段、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具体特点,采取相应措施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1)发展主动性的阶段:在生活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问题耐心,听取、回答,并对儿童的建议适当的鼓励与妥善的处理,培养他们主动性的人格。(3分)(2)变得勤奋的阶段:教师在生活中要多支持学生,使其获得成功的经验,并对学生取得的

成功表示赞许,增强其勤奋感,培养乐观进取的人格。(3分)比如:当学生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劳动竞赛活动,不管学生在劳动中的表现如何,都应该对他们的劳动成果表示认可,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出学生积极进取的人格。(2分)(3)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在此阶段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自己了解自己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指导他们与客观环境保持协调,建立同一性人格。(3分)总之,教育工作者要了解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各种冲突,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1分)

第三篇: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及答案

2019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

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

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

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

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

2.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

A.发现学习理

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C.教学与发展理论

D.范例教学理论

3.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属于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国家本位论

D.生活本位论

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有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些特征?

A.阶级性

B.生产性

C.目的性

D.相对独立性

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6.在现代学制发展过程中,西欧19世纪形成了“双轨”的学制。这里的“双轨”

A.衔接并且对应

B.衔接但不对应

C.不衔接也不对应

D.不衔接但对应

7.有人认为,教育投资是有效的生产性投资。这种观点主要反映了教育的哪种功能?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生态功能

8.当前我国中学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属于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经验课程

D.社会课程

9.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在课程设置上,高中阶段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

C.以实践活动课程为主

D.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10.“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

B.长善救失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

D.因材施教

11.学校德育工作中经常采用的表扬与批评、奖励与处分的德育方法属于

A.说服教育法

B.品德评价法

C.榜样示范法

D.品德陶冶法

12.学生课前预习,带着不懂的问题上课,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注意听讲。这种注意方式属于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无意后注意

D.有意后注意

13.艾宾浩斯遭忘曲线表明,遗忘的速度是不均衡的,呈现的趋势是

A.先慢后快

B.匀速加快

C.先快后慢

D.匀速减慢

14.晓春上课时把老师的讲解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写在课本上,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他采取的学习策略是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计划策略

D.精加工策略

15.钱老师上课时经常先提出问题让大家思考会儿,然后再叫学生回答,以使学生的心理活动更好地维持在教学活动中。钱老师所采用的课堂管理方式是

A.团体警觉

B.替代强化

C.最小干预

D.处理转换

16.方华情绪兴奋快而强,容易冲动,常常是爆发式的,并伴随有明显外部表现。她的气质类型属于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7.张老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既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也考虑他们在老师指导下可以达到的水平。维果斯基将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为

A.教学支架

B.最近发展区

C.先行组织者

D.自我差异性

18.郭阳同学近来总是不由自主地重复洗手,即便是洗了几遍仍然认为没洗干净。明知没有必要,却不能控制自己。这说明他可能患了

A.抑郁症

B.焦虑症

C.强迫症

D.恐怖症

19.皮格马利翁效应的主要启示是,教师对学生应该

A.鼓励合作学习

B.给予积极期望

C.提出纪律要求

D.引导发现学习

20.“学习过程就是尝试错误的过程“,这一观点属于哪种学习理论?

A.行为主义

B.认知主义

C.人本主义

D.建构主义

21.李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十分自信,认为自己能教好学生。这主要反映了他的哪种心理特征?

A.教学责任感

B.教学幸福感

C.教学理智感

D.教学效能感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23.教学的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

24.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成正比。

25.品德形成受情感的影响。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简述我国当前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

27.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

28.简述知觉的基本特征。

29.简述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材料:

我是初二(3)班的班主任。有一天,我收到班上学习较差同学的一封信,信上说:“……您知道吗?我一直想拿到一个奖状回家,让爸妈高兴,那样,他们就会带我出去旅游了。”看了信,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扪心自问:我深入学生心灵深处了吗?我关心他们的渴望了吗?

……反思中我萌生了一个念头……午间,我请来了班上几位学习后进的学生。我手里拿着一本书,一支钢笔,一个足球,一张奖状。我问他们,如果要你们选择一样的话,你们想要哪样?想不到大家都选择奖状。于是,我说:“那好,如果你们想要奖状,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想想自己在哪方面努努力就可以得到它,请你们写下来。”开始他们有些茫然,在我的一再鼓励和启发下,他们各自写了自己的长处。

接下来的日子里,这些同学发挥自己的长处,努力表现自己。果然,“每月一评”发奖那天,他们各自得到了“讲故事能手”“环保卫士

”“劳动标兵”“体育健将”“电脑高手”等奖状。他们终于在同学中抬起头来了。

为了提高奖状的“含金量”,使他们下个月能取得“月明星”的称号,我对他们提出进一步的要求:“讲故事能手”要写一篇班上同学故事一则,“环保卫士”要在班会上做一次“减少雾霾从我做起”的发言,“劳动标兵”要为班上将开展的义务劳动策划一个活动计划,“体育健将”要给大家讲解一项体育运动的规则,“电脑高手”要给全班同学培训一次“电脑常用英语单词”。于是,这些原来不肯读书、不爱写作、不喜欢学英语、不愿思考的学生动起来了……各科老师发现,他们学习比以前认真多了,成绩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问题:

(1)该班主任老师贯彻了哪些主要的德育原则?结合材料加以分析。(10分)

(2)该班主任老师采用了哪些主要的德育方法》结合材料加以分析。(8分)

31.材料:

初三学生晓辉近期很苦恼,感觉常常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他觉得自己的情绪来得快,变得也快。在学校,取得好成绩事就非常高兴,遇到一点挫折及极度苦恼;与同学交往经常为一点儿小事发脾气,导致同学关系紧张。回到家里,只要父母过问他的学习,他就很抵触:“我都这么大了,还要你们管?”因此,与父母的关系也不融洽。他想改变这一切,可是每次出现状况时,老毛病就再次发作。他非常恨自己,每次发了脾气都后悔莫及,他不知该怎么办。

问题:

(1)材料中晓辉的表现反映了他情绪发展的哪些特点?(10分)

(2)作为教师,请你针对晓辉的问题提出指导建议。(8分)

一、单选选择题(本大题共21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答案】A。解析: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代表人物,在其著作《普通教育学》中,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所以此题选择A。

2.【答案】C。解析:赞可夫提出了教学与发展理论,在其著作《教学与发展》中,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发现学习理论是由布鲁纳提出,巴班斯基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范例教学理论的提出者是瓦

·根舍因。所以此题选择C。

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卢梭是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观点是: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使个人自我实现,所以此题选择A。

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题干所述“教育有自身发展规律,在某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是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即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所以正确答案为D。

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指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指个体内部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个体内部不同方面“所达到的某种发展水平或成熟的时期是不同的”。互补性反映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发展在具有整体共同特征的前提下,每一个儿童的身心发展在表现形式、内容和水平方面,都可能会有自己的独特之处。题干中,量变导致质变体现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因此正确答案为C。

6.【答案】C。解析:19世纪欧洲把学校分为两个互不相同的轨道,一轨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另一轨从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后来是小学和中学)及其后的职业学校(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发展为和初中连接的中等职业教育)。双轨之间是平行的,既不对应,也衔接。答案为C。

7.【答案】B。解析:此题考察教育的功能,按照作用对象划分,教育的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又包括:人口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科技功能等。题干中,教育投资是有效的生产性投资,体现了教育的经济功能。

8.【答案】A。解析: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采用单科形式,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其课程的主导价值是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属于分科课程。故选A。

9.【答案】B。解析:我国新课程在课程设置上,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

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故本题选B。

10.【答案】D。解析:因材施教德育原则是指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思想品德发展的实际现状,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因材施教德育原则。故选D。

11.【答案】B。解析:品德评价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督促其不断进步的一种方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等方式。题干中学校在德育工作中对学生采用的表扬与批评、奖励与处分的方式是对学生品德进行的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属于品德评价法。故本题选B。

12.【答案】A。解析:有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才能维持的注意。题干中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的去听课,是有目的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属于有意注意。故选A。

13.【答案】C。解析:19世纪末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实验,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遗忘曲线表明:遗忘是学习之后立即发生的,而且遗忘的进程是不均匀的,有先快后慢的特点。故本题选C。

14.【答案】D。解析:解析:精加工策略包括记忆术(如位置记忆法、缩减与编歌诀、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视觉联想);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等,题干中学生把上课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写在课本上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体现了做笔记,属于精加工策略。故选D。

15.【答案】A。解析:团体警觉是指在讲演和讨论期间,老师用来鼓励学生保持注意力的提问方法。题干中钱老师先提问后请答,让全班同学思考,让所有学生都能在整个思考过程中保持注意力,属于团体警觉。

16.【答案】A。解析:胆汁质表现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好冲动,但暴躁易怒,脾气急,热情忽高忽低,喜欢新环境带来刺激的学习。题干中方华情绪兴奋快而强,容易冲动,常常是爆发式的,并伴有明显外部表现,与胆汁质的特质相符。因此,此题选A。

17.【答案】B。解析: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题干中的张老师所考虑的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即为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

18.【答案】C。解析:强迫症指的是一组以强迫症状(主要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强迫洗手、强迫计数、反复检查、强迫性仪式动作是生活中常见的强迫症状。题干中郭阳同学表现出的行为属于强迫行为,所以他有可能患上了强迫症。

19.【答案】B。解析:皮格马利翁效应认为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因此,教师对学生应该给予积极期望。

20.【答案】A。解析:桑代克的试误说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属于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21.【答案】D。解析:所谓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主观判断。题目中李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十分自信,认为自己能教好学生,可见李老师的教学效能感较高。

二、辨析题

22.参考答案

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这四个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分别起到了不同的作用: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决定作用的是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而非教育。故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23.参考答案

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包括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等四项任务。因此,教学的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说法是错误的。

24.参考答案

题干说法错误。根据耶克斯—多德森认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呈倒“u”形曲线关系。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而且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不同而不同:任务较容易,最佳动机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动机水平越低。因此,题干说法错误。

25.参考答案

题干中的说法是正确的。

品德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行动时所表现的稳定特征或倾向。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即这四个心理因素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也就是培养四种品德心理因素并使之协调发展的过程。知即道德认识,情即道德情感,意即道德意志,行即道德行为。因此品德的形成受情感的影响说法是正确的。

三、简答题

26.参考答案

(1)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2)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3)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这是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标准。

(4)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总的培养目标。

27.参考答案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

(3)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28.参考答案

(1)选择性

(2)整体性

(3)理解性

(4)恒常性

29.参考答案

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

其主要特征有三个:

(1)流畅性

(2)变通性

(3)独创性

四、材料分析题

30.参考答案

(1)材料中班主任的做法遵循了德育原则的要求,值得其他老师借鉴,具体表现在:

①做到了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该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材料中,班主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后进生,并通过学生擅长的方面激励学生不断努力,改变以前不爱学习、不努力的现状。使学生积极踊跃的学习,成绩也提升了很多。

②做到了因材施教原则,这一原则是指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思想品德发展的实际现状,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班主任让每一位学生都写下自己擅长的方面,结合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让学生一点一点的提高自己的能力。不断努力,最终取得良好的提升。

③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这一原则是指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热爱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结合起来,促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班主任积极信任、相信后进生也可以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所以采用写下优点的方法帮助学生改变。

(2)首先,该老师运用了品德评价法对学生进行德育。品德评价法是指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材料中老师通过选举“月明星”的方式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改变自己的小缺点,正是体现了这一方法。

其次,该老师运用了道德修养法。道德修养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变及行为控制。材料中老师让学生自己找到自己的特长,通过发挥特长成为月标兵,最终通过优点来带动缺点,正是体现了这一点。

最后,该老师也运用了实际锻炼法。实际锻炼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以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方法。材料中老师对于学生达到“月标兵”的标准更加严格和细致,每位同学也在老师的要求锻炼下形成了,优秀的品质,也能体现这一方法。

31.参考答案

(1)①情绪的爆发性和+-冲动型。青少年学生对各种事物比较敏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心理行为自控能力较弱。一旦激起某种性质的情感情绪就如火山般的猛烈爆发出来,表现出强烈的激情特征,情感情绪冲破理智的意识控制,淋漓尽致地显露出他们对外界事物的爱、恨、不满或恐惧、绝望等情绪。材料中,小辉常常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来得快,变得也快。学校生活、与同学交往以及与父母沟通上都不能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表现出冲动的一面,这些都体现了小辉情绪发展的爆发性和冲动性的特点。

②情绪的不稳定性和两极性。青少年学生情绪虽然强烈,但波动剧烈,两极性明显,很不稳定,情绪很容易从一个极端剧烈地转向另一个极端,他们对事物看法较片面,很容易产生偏激反应。心理学家曾把处于这个时期青少年的情感情绪形象地比喻为“像一个钟摆”,在寻求平衡点的过程中摇晃于两极之间,这主要与这个时期青少年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有关。材料中,小辉情绪来的快,变得也快,正是不稳定性的体现,并且取得好成绩非常高兴,遇到一点挫折又极度苦恼,非常和极度等都体现了其情绪的两极性。

(2)①敏锐觉察情绪,只有首先觉知自己的情绪及产生的真正原因,才能适时对自己的情绪作出适当的反应,进而给情绪一个转化的出口。②平和接纳情绪状态③正确调整情绪④有效表达情绪,学会正确表达、合理宣泄情绪。⑤保持和创造快乐的情绪有效控制情绪的方法包括:宣泄: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方式把人的情绪体验充分表达出来。如放松训练、气功、瑜伽等;转移:是从主观上努力把注意力从消极或不良情绪状态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去的自我调节方法;调节认知功能:主要是运用艾利斯ABC合理情绪疗法合理改变认知。对自己习惯化的思维方式进行重解,看到问题的不同角度,以更宽广的视角理解自己和他人

;积极的自我暗示:指运用内部语言或书面语言以隐含的方式来调节和控制情绪的方法。

第四篇: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真题以及答案

08年《中学教育学》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法国社会学家里利托尔诺(C.letourneau)和美国教育学家沛西.能(T.P.Nunn)是下列哪个教育起源说的代表人物()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2.从学校教育的产生看,学校这种专门的教育组织和活动形式首先出现在()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3.从主导价值来看,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是()

A.校本课程

B.地方课程

C.国家课程

D.综合课程 4.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

A.同学关系

B.师生关系

C.学校与家庭

D.同事关系 5.在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中,()是个体发展的生物前提和物质基础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人主观能动性 6.被誉为西方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籍是()

A.《理想国》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7.认为学生是教育和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兴趣、个性等方面出发安排教育教学活动,这种观点属于()

A.教师中心论

B.学生中心论

C.敎为主导、学为主体论

D.双主体论 8.()世纪后,班级授课制逐渐成为各国学校普遍使用的教学组织形式

A.15

B.16

C.17

D.18 9.班主任带领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属于()

A.情感陶冶法

B.实际锻炼法

C.说理教育法

D.奖惩激励法 10.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表现形式()

A.课堂教学

B.班

C.课

D.时

11.1806年,德国赫尔巴特(J.F.Herbart)出版的()一书被誉为教育学独立的标志

A.《教育学》

B.《普通教育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新教育大纲》 12.在教育的两大功能中,教育的()功能是其本体功能,是核心功能

A.个体

B.政治

C.社会

D.文化

13.“教学相长”思想出自我国古代哪部典籍()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学记》

14.中国近代史上由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是()于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

A.清政府

B.北洋政府

C.武汉国民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15.()教育本质观认为,教育属于上层建筑,通过培养人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

A.上层建筑说

B.生产力说

C.社会实践说

D.特殊范畴说

16.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对教育要实现的结果或要达到的标准的预测或规定是()

A.教学大纲

B.教育目的 C.教育预测

D.教学目标 17.从课程的表现形式来看,校园文化属于()

A.显性课程

B.校本课程

C.隐性课程

D.综合课程 18.“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可接受原则 19.在师生关系上持“教师中心论”的是以()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派师生观

A.赫尔巴特

B.杜威

C.洛克

D.夸美纽斯 20.教学本质的核心特征是()

A.科学性

B.系统性

C.育人性

D.量力性

二、双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历史上形形色色的教育目的可以归结为两种教育价值观()

A.社会本位

B.理性价值观

C.个人本位

D.感性价值观 2.教师的职业形象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道德形象和文化形象

B.教育者

C.政治形象

D.人格形象 3.教师教学反思的主要途径是()

A.说课

B.调查问卷

C.评教

D.考试

4.师生关系是由多层面关系所构成的关系体系,其主要包括以下关系类型()

A.社会关系

B.伦理关系

C.伙伴关系

D.教育与心理关系

5.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是人类的一种集中学习,它不同于一般的学习,具有以下特点()

A.学习的组织性与依赖性

B.学习的间接性与基础性

C.学习的被动性

D.学习的积极性 6.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是()

A.以评价促发展

B.自主发展

C.职前教育

D.入职培训 7.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可以将课程分为()

A.分科课程

B.经验课程

C.综合课程

D.学科课程 8.以下属于文字教材的是()

A.图表

B.讲义

C.课件

D.磁带

9.在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

A.充分了解学生并尊重学生的差异

B.按时进行家访 C.按照课程标准的顺序进行教学

D.面向每一个学生 10.下列属于教育学的专业期刊的是()

A.《教育研究》

B.《中国教育学刊》

C.《中国教师报》

D.《中国教育报》

三、判断(每小题1分,共10分)()1.教师劳动具有鲜明的示范性。()2.课程标准是单科课程的总体设计。()3.“课程”与“课”是同一概念,“课”是“课程”的简称。()4.学校的建筑属于显性课程。

()5.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6.“传授—接受”模式是现代教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之一。()7.教育投资是一种生产性投资。

()8.学生的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构成。()9.班风属于班级的成文制度。

()10.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研究会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工作。

四、简答(每小题6分,四选三,共18分)1.上课的常规要求有哪些? 2.板书的设计策略是什么?

3.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4.学生作为人与作为学习者的本质属性各是什么?

五、论述(12分)

确定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有哪两大类?就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价值取向谈谈你的看法。

六、案例分析(20分)

一个失败的家庭教育案例

父亲易任同中国所有的父母一样,他对儿子易男抱有很高的期望。因此对其管教十分严

厉,稍有不从即予以重罚。但是其母亲却对儿子宠爱有加,言听计从。长此以往,易男从小就学会了“阳奉阴违”。在父亲面前他表现的很温顺,对人有礼貌,一旦父亲出门在外,则性情粗暴,蛮横无理。

父母离异、父亲再婚以后,易男对生母的依恋使得对继母异常怨恨,他经常以逃学上网吧或故意夜不归家予以报复。在网络虚拟的世界中他交朋友、货物贸易、行侠仗义,甚至随心所欲的“杀人越货”。对此,父亲易任及其继母除了简单的打骂之外无他。最终,易男离开了学校,离开家庭,一步步滑向犯罪的深渊,成了一个多次伤害他人的少年抢劫犯。

1.试根据教育学的相关原理对案例中家庭教育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2.就如何搞好家庭教育谈谈你的看法。

模拟试卷一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承担的任务不同,但相对于其它因素而言,都在教育活动中处于()

A.主体地位

B.主要地位

C.重要地位

D.基本地位

2.活动课程论是和学科课程论相对立的一种课程理论,主张这种理论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洛克

C.斯宾塞

D.杜威 3.“孟母三迁”的故事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榜样

B.修养

C.陶冶

D.锻炼 4.中国近代第一个颁布并实行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壬子学制

C.癸卯学制

D.壬戌学制 5.最早论证班级授课制度的著名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昆体良

C.凯洛夫

D.夸美纽斯 6.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

A.教育的性质

B.教育的规模

C.教育的效益

D.教育的方法 7.班主任在班集体的发展中起()

A.主动作用

B.主导作用

C.领导作用

D.能动作用 8.“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思想是由()提出的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

C.苏霍姆林斯基

D.凯洛夫 9.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主动性、反思性、日常性和()

A.理论性

B.系统性

C.实践性

D.基础性 10.最先称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是()

A.高尔基

B.加里宁

C.第斯多德

D.乌申斯基

11.初中学生的年级特点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区别施教,其中初中一年级是中学生生活的()

A.关键期

B.适应期

C.过渡期

D.选择期

12.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各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称()

A.教学文件

B.教学计划

C.课程标准

D.教学指南 13.制定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

A.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B.社会本位学说

C.儿童本位学说

D.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4.“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

A.经济功能

B.文化功能

C.育人功能

D.政治功能 15.创立了被史学家称为“产婆术”的谈话法的教育思想家是()

A.亚里士多德

B.昆体良

C.柏拉图

D.苏格拉底 16.教学过程始终具有()

A.教育性

B.生产性

C.间接性

D.引导性

17.教育学上的德育范围广,它包括培养学生一定的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

A.集体主义品质

B.爱国主义品质

C.共产主义品质

D.道德品质 18.宣称“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福禄贝尔

C.夸美纽斯

D.陶行知 19.教育“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

B.卢梭

C.洛克

D.孟禄 20.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A.智育

B.教学

C.自学

D.德育

二、双选题(每小题2分,共 20分)

1.陶冶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主要包括()A.人格感化

B.艺术陶冶

C.座右铭

D.示范晄 2.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角色是()

A.班级管理的贯彻者

B.班级情绪气氛的调控者

C.班级管理的监督者

D.各种教育力量的协调者 3.社区文化包括()

A.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

C.生活文化

D.制度文化 4.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

A.以教师为中心

B.以儿童为中心

C.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D.发扬教育民主 5.教育目的指明了受教育者的()

A.发展方向

B.发展阶段

C.发展结果

D.发展过程 6.根据教学中使用的主要方法划分课的种类,可分为()

A.新授课

B.实验课

C.巩固课

D.练习课 7.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包括()

A.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功能

B.促进个体的个性化功能 C.促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发展

D.为个体的发展提供可能性 8.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

A.孔子

B.苏格拉底

C.亚里斯多德

D.柏拉图 9.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

A.互访

B.民主评议

C.家长会

D.校外指导 10.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

A.普及性

B.公益性

C.阶级性

D.国际性

三、判断(每小题1分,共10分)

()1.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造就出什么样的人。

()2.现代教育观认为,教师和学生在教育和教学中的关系可以理解为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3.讲授法从严格意义上讲是一种注入式教学方法。()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思想品德过程。()5.“课”是班级教学的基本单位。

()6.教学模式是教学经验和教学理论的汇编。

()7.德育就是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

()8.阶级性是教育所特有的质的规定性。()9.所有的教育都能发挥正向的促进作用。

()10.学生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将自身发展的各种可能性变为现实。

四、简答题(四选三,每小题6分,共18分)

1.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教师怎样备好课?

3.我国中小学的教学任务有哪些? 4.简述启发性原则及其要求。

五、论述(12分)

试析21世纪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六、案例分析(20分)

某初中三年级一女生把一男同学向其表达“爱慕之意”的情书交给了班主任,班主任认为,要严肃处理,“杀一儆百”,于是在班会上把这封“情书”公之于众,结果导致了该男生的休学。请用教育学有关原理分析该案例。

模拟试卷二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人类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A.《论语》

B.《劝学》

C.《学记》

D.《进学解》 2.中小学的“双基”教学是指()

A.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B.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C.基础知识,基本理论

D.基础理论,基本原理 3.启发性教学原则中,“启发”一词来源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里。这一著名的教育要求是由大教育家()提出来的

A.苏格拉底

B.孔子

C.王夫子

D.孟子 4.德育在青少年学生的发展中具有()

A.积极作用

B.影响作用

C.制约作用

D.导向作用 5.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A.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B.有健全的组织系统和领导核心 C.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D.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 6.教育产生于()

A.物质生产劳动

B.人的心理需要

C.生物的本能

D.人的模仿 7.一般认为,思想品德心理结构的核心是()

A.道德情感

B.道德信念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8.被誉为“教育科学之父”的著名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卢梭 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了教师劳动的特点是()

A.主动性和示范性

B.个体性和集体

C.复杂性和繁重性

D.长期性和长效性 10.主张“不论我们选择敎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是布鲁纳在他的著作()一书中提出的。

A.教育目标分类系统

B.教育过程

C.教育过程最优化

D.教学与发展 11.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行政工作

B.公共关系

C.教学工作

D.总务工作

12.赫尔巴特被称作是()

A.传统教育学派的奠基人

B.现代教育学派的奠基人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

13.一种通过主动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和确认事物的因果联系,从中探索教育规律的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教育实验 14.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15.讲授法是最普遍、历史最悠久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教师主导、主体的实践,但明显不足在于()

A.不利于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B.不利于在短时间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 C.不利于教师面向全体学生

D.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16.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

A.共同的奋斗目标

B.班主任的要求

C.班级内部的矛盾斗争

D.共同的活动

17.一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对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8.决定人才质量和规格的因素是()

A.教学方法

B.教学计划

C.教学目的 D.课程建设

19.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教学方法为()

A.谈话法

B.讨论法

C.讲授法

D.练习法

20.自然科学的教学内容之所以不可能在古代社会中占主导地位,主要是由于古代社会()A.教育规模的限制

B.教育数量的限制

C.教师水平的限制

D.生产力水平的限制

二、双选题(每小题2分,共 20分)

1.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所创立的实用主义教育学说,主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提出()

A.“教育即生长”

B.“学中做”

C.“做中学”

D.“教育即社会” 2.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主要包括()

A.学生成绩

B.学生品德

C.学生个人

D.学生集体 3.教育目的的功能有()

A.规范功能

B.强制功能

C.调控功能

D.示范功能 4.直观的具体手段主要有()

A.感性经验

B.模拟直观

C.间接认识

D.语言直观 5.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A.凯兴斯坦纳

B.涂尔干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6.下列哪些教育家对学科课程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A.夸美纽斯

B.赞可夫

C.罗杰斯

D.赫尔巴特 7.小班教学在实施中应注意()

A.教师包班而不分科任教

B.因材施教

C.学生机会

D.分层管理 8.按教学的任务分,课的类型有()

A.谈话法

B.复习课

C.单一课

D.综合课 9.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出现的著名教育家及其论著有()

A.布鲁纳的《教育过程》

B.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学》

C.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

D.卢梭的《爱弥儿》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有以下权利()

A.参加专业学术团体

B.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C.按时获取工资报酬

D.关心、爱护全体学生

三、判断(每小题1分,共10分)

()1.教师的教育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

()2.由于个别教学便于因材施教,因此它是我国学校教学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3.学科设置是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

()4.“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是我国教师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根本指导思想。()5.“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6.制约教育目的的最终决定因素是生产力。()7.课程是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总称。

()8.新课程追求教学目标的三维统一,即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统一起来。

()9.教学课例的表达形式为:背景+问题+问题解决+反思讨论。

()10.体谅模式的道德教育目的在于向学生表明:关心的方式是愉快的方式。

四、简答题(四选三,每小题6分,共18分)1.怎样上好一节课?(一堂好课的标准有哪些?)2.如何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 3.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有哪些? 4.教育的经济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五、论述(12分)

结合实际,试论品德的结构和德育中学生知、情、行转化过程。

六、案例分析(20分)

1999年4月12日,《成都商报》载:包括哈佛大学在内的四所名牌大学同时录取了18岁的成都女孩刘亦婷,并免收每年高达3万美元的学习和生活费用。

刘亦婷生于一个普通家庭,未出生时,其母就接触了国外早期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制订了培育她的计划。

初生的刘亦婷与其他健康的婴儿没有明显区别。在父母的精心养育下,0-1岁,她的识记能力迅速发展,比同龄幼儿平均水平提早至少6个月,三岁时,她的智力已达到上小学水平;小学阶段,她努力学习,全面发展,毕业时考取国家教委在全国设立的14所外国语学校之一-——成都外国语学校。(录取比例只有1.8%),初中阶段,除了努力学好学校规定的各门课程外,她还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出演电视剧《苍天在上》,参加“初中物理知识联赛”获全国二等奖。而且学习成绩在班上始终在前几名;高三阶段,她在积极准备高考的同时,现学现考托福并完成12所美国大学的入学申请,以连续高强度,超负荷运转,以坚韧的意志支撑下来,并最终获取美国四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根据教育学的相关原理,谈谈你对“哈佛女孩”成长的认识与启示。

第五篇: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

2017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由于生源存在差异,某中学将学生按入学成绩高低,分为快慢班,该学校的做法()。

A.正确,有利于因材施教

B.正确,有利于资源配置

C.错误,不利于教育公平

D.错误,不利于均衡发展

2.为了改变学生从课本中找“标准答案”的习惯,刘老师经常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自由讨论、探索答案。同事马老师对刘老师说:“你这样会使学生思维太发散,也浪费时间,将来考试肯定会吃亏的,我从不这样做!”下列选择中正确的是()。

A.马老师的说法合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B.刘老师的做法得当,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C.马老师的说法欠妥,不利于维持课堂教学秩序

D.刘老师的做法欠妥,不利于保证正常教学进度

3.进入初三年级后,班主任石老师把每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用于补数学,中考时该班的数学成绩名列前茅,石老师的做法()。

A.正确,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

B.正确,是提高班级声誉的有利措施

C.错误,不利于学生公平竞争

D.错误,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4.吴老师把可从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归纳、提炼为若干主题进行研究,并发表系列论文,这表明吴老师具有()。

A.良好的教学研究能力

B.良好的可从管理能力

C.良好的课堂开发能力

D.良好的校本研修能力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有些方面向农村倾斜,下列选项中不符合要求的是()。

A.财政拨款向农村倾斜

B.课程标准向农村倾斜

C.教师配置向农村倾斜

D.学校建设向农村倾斜

6.某初级中学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学生收取补课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有权责令该校退还所收费用的是()。

A.教育行政机关

B.纪检部门

C.公安机关

D.物价部门

7.某高中教师孙某旷工给学校教学工作造成一定损失,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学校可依法()。

A.给予孙某行政处分

B.给予孙某行政处罚

C.取消孙某教师资格

D.给予孙某罚款处理

8.母亲杨某外出打工,将15岁的儿子小强留下长期单独居住。杨某的做法()。

A.合法,可以改善小强的物质生活条件

B.合法,可以提高小强的独立生活能力

C.不合法,不得让不满16周岁者脱离监护单独居住

D.不合法,不得让不满18周岁者脱离监护单独居住

9.某初中教师李某上课前发现部分学生未完成家庭作业,要求这部分学生完成后再进教师听课。李某的做法()。

A.合法,教师有管理学生的权利

B.合法,教师有教育学生的职责

C.不合法,侵犯了学生受教育权

D.不合法,侵犯了学生的人身权

10.高一学生小峰的父母不履行监护职责,放任小峰强行索要他人财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有权对小峰父母给予训诫的是()。

A.教育行政部门

B.公安机关

C.学校

D.人民法院

11.16岁的学生王某放学途中不慎将同学孙某眼部戳伤,依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对于该事故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主体是()。

A.学校

B.班主任

C.王某本人

D.王某的监护人

12.中学生程某经常违反班规,班主任张某让其缴纳“违纪金”充作班费,班主任张某的做法()。

A.合法,教师有惩戒学生的权利

B.合法,教师有管理班级的权利

C.不合法,教师没有罚款的权利

D.不合法,学校才有罚款的权利

13.某校实施了“师徒制”,经验丰富的吴老师对新入职的蒋老师进行帮助时,要做到()。

A.尊重同行,等蒋老师请教时才进行帮助

B.主动指导,和蒋老师商讨并确定教学方案

C.推门听课,发现不妥之处及时在课堂上纠正

D.充分信任,让蒋老师独自探索并积累教学经验

14.晚自习时,高老师发现班上的一位男生在给一位女生递纸条。高老师走上前去对他们说:“你们在干嘛?是不是在递情书啊?现在可不是谈恋爱的时候啊,考上大学后再谈吧。”高老师的声音不大但同学们都听到了,这两位同学顿时羞红了脸。关于高老师的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明察秋毫,及时引导学生

B.有亲和力,巧妙杜绝早恋

C.方法粗暴,侵犯学生隐私

D.工作武断,伤害学生自尊

15.图1是丰子恺的漫画《某种教师》,该教师的做法()。

A.正确,维护了知识的权威性

B.正确,保证了教学的科学性

C.不正确,违背了勤恳执教的师德要求

D.不正确,违背了探索创新的师德要求

16.牛老师在班级管理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正确的是()。

A.鼓励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主动帮助学困生

B.编排座位时让学生按成绩排名自己选择

C.有学生丢失东西时马上检查全班学生的书包

D.私下告知无记名票选的“最差生”并提出要求

17.下列历史故事,与曹操有关的是()。

A.破釜沉舟

B.望梅止渴

C.三顾茅庐

D.草木皆兵

18.17世纪西方对东方进行商业垄断贸易和殖民扩张中,一些国家纷纷建立“东印度公司”,其中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最为人熟知。下列国家中,也建立“东印度公司”的是()。

A.德国

B.荷兰

C.西班牙

D.葡萄牙

19.1979年为纪念某位德国化学家诞辰150周年发行了邮票(图2),该化学家提出了苯的分子结构理论。这位化学家是()。

A.凯库勒

B.拉瓦锡

C.法拉第 D.诺贝尔

20.根据我国食品卫生法的规定,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物的色、香、味等品质。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其中,山梨酸钾、苯甲酸钠是()。

A.着色剂

B.增味剂

C.甜味剂

D.防腐剂

21.诗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出自《江雪》,其作者是()。

A.王维

B.韩愈

C.柳宗元

D.李商隐

22.下列名句中,不是出自屈原《离骚》的是()。

A.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B.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C.悼良会之永诀兮,哀一逝而异乡

D.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23.西安市历史悠久,其建制在各朝各代中曾有不同名称。下列选项中,不是其历史名称的是()。

A.镐京

B.西京

C.临安

D.长安

24.古人有称名、称字、称官职、称籍贯以及称谥号等习惯。有些诗文中称岳飞为“岳武穆”,“武穆”是()。

A.籍贯

B.表字

C.谥号

D.官职

25.巴赫是17世纪杰出的作曲家,管风琴家,其创作广泛吸取16世纪以来意大利、法国等国音乐的成功经验,成就很高,对后世音乐发展有深远影响。他的国籍是()。

A.德国

B.法国

C.英国

D.俄国

26.在Excel中,数据筛选是广泛使用的统计工具。下列有关其功能的表述,正确的是()。

A.将满足条件的记录显示,而删除不满足条件的数据

B.将满足条件的记录显示,而隐藏不满足条件的数据

C.将不满足条件的记录显示,而删除满足条件的数据

D.将不满足条件的记录显示,而隐藏满足条件的数据

27.关于PowerPoint设计模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限定了模板类型,办事不受限定

B.既限定了模板类型,也限定了版式

C.既不限定模板类型,也不限定版式

D.不限定模板类型,但限定了其版式

28.下列选项中,与“重庆一直辖市”逻辑关系相同的是()。

A.法国-法兰西

B.华盛顿-纽约

C.英国-联合国

D.北京市-首都

29.找规律填数字是一项很有趣的游戏,特别锻炼观察和思考能力,按照“2+5+7→144935”“3+5+6→184830”“4+4+9→367236”的规律,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7+6+4→28522B.7+6+4→284270

C.7+6+4→4224

D.7+6+4→422824 [Page]

二、材料分析题

30.材料:

李老师是一名中学美术老师,他常常说:“美术课堂不仅要 教会学生画画,还应该培养学生更多的能力。”有一次,在和学生聊天时,李老师听说学生家里都有不少闲置的废旧衣物,弃之可惜,留之占地。于是,李老师组织 了“变旧为新”创意大赛,号召大家收集家里无用的旧衣物,将其进行改造,这一活动吸引了很多学生和家长参与,有的学生将旧衣服改成符合时尚潮流又具有独特 魅力的新衣服;有的学生将旧衣物裁剪成布条、布块,制作成灯笼,小布娃等布艺饰品……学生们给旧衣物赋予了新的功能和价值,制作出缤纷多彩的作品。

在教学中,李老师经常运用绘图技术进行视觉教学,听音乐作画、古诗词意境配画等,他还带学生去郊外写生。每年市里举办美术展览,他都带学生去参观,引导 学生仔细观察,用心体会,李老师的美术课成了学生追捧的热门课,他个人也被称为学校最受学生喜爱的“十大明星老师”之一。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李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32.材料:

从最根本的意义上来说,文学是一项寻求认同的事业——作者通过写作来寻求理解,寻觅知音,而读者则通过阅读,来发现作者并与他们建立认同,作家通过区分 不同的读者类型,针对特定的阅读对象,使用相应的语言和叙事策略,为他们提供读物,从而获得读者和市场的认同。但实际上,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写作,不仅考虑 现实的读者,同时也在向未来和可能的读者寻求认同。

比如说,在文学出版、印刷、传播很不发达的古代社会中,作家们的作品在当世的传播受 到极大的闲置。对古代的作者而言,他们的写作大多没有任何商业报酬,也很少有现实的读者。正因为如此,他们只有对未来的读者加以想象,才能获得写作的基本 动力。所谓的“文章千古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而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作假的写作也向未来敞开,当时不为人知,在后世却成为一代经典的作品,即便是在近代 文学史上也比比皆是。所以说,文学本身就具有某种“待访”的性质:作家有点像是在茫茫大海上建立岛屿的人,而读者则像是航海者和旅行者。作家之所以在孤寂 中建立岛屿,当然是希望有一天能与他们的读者相遇。[Page]

三、写作题(本大题1小题,50分)

3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著名演员在一次表演课上,对即将成为职业演员的学员们说:“上山的人永远不要瞧不起下山的人,因为他们曾经风光过;山上的人不要瞧不起山下的人,因为他们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爬上来。”

根据材料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论述文。

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Page]

2017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 C 解析:快慢班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不利于教育公平。

2.[答案] B 解析:刘老师符合素质教育理念,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3.[答案] D 解析:不符合全面发展的要求。

4.[答案] A 解析:体现了研究者的角色。

5.[答案] B 解析:课程标准是统一要求。

6.[答案] A 解析:教育行政机关。

7.[答案] A 解析:行政处罚或者解聘。

8.[答案] C 解析:未成年人保护法。

9.[答案] C 解析:侵犯了受教育权。

10.[答案] B 解析:《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49条

11.[答案] D 解析:《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28条

12.[答案] C 解析:教师没有罚款的权利。

13.[答案] B 解析:《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爱岗敬业,要求教师要甘为人梯。

14.[答案] D 解析:工作武断,伤害学生自尊

15.[答案] D 解析:没有探索创新

16.[答案] A 解析:学生互帮互助

17.[答案] B 解析:曹操望梅止渴

18.[答案] B 解析:17-18世纪,建立东印度公司主要是荷兰、英国、法国。

19.[答案] A 解析:凯库勒是德国有机化学家,主要研究有机化合物。

20.[答案] D 解析:山梨酸钾是防腐剂。

21.[答案] C 解析:柳宗元。

22.[答案] C 解析:出自《洛神赋》,作者曹植

23.[答案] C 解析:临安是指杭州。

24.[答案] C 解析:武穆是谥号

25.[答案] A 解析:巴赫是德国人

26.[答案] B 解析:显示满足条件的,隐藏不满足条件的。

27.[答案] C 解析:即不限定类型也不限定版式。

28.[答案] D 解析:北京是首都。

29.[答案] A 解析:数字排列方式是?×?+(?+?)×?+?×?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4分,共42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参考答案】

李老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践行了科学的素质教育观。

第一,李老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李老师在教授学生美术知识的同时,还积极组织变废为宝等各项课余活动,拓展了学生视野和其它领域的知识,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李老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成长的教育。李老师在教学中能够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技术手段,引导学生观察体会,同时开展“变废为新”等个性化教学活动,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

第三,李老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李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四,李老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创设智力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与主体意识,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实际动手能力。

31.【参考答案】

材料中杨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相关要求,值得肯定。

首先,杨老师的行为体现了教书育人的道德规范。教书育人要求教师做到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材料中,杨老师针对学 生的管理纪律方面的做法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利用动与静对比的方式更容易引起学生注意,形成学生自律的品质。所以体现了教书育人的道德规范。

其次,杨老师的小额外体现了为人师表的道德规范。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做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榜样。杨老师自己在热闹的课堂上安静的 看书,与学生的嬉笑打闹形成鲜明对比。容易引起学生共鸣。向杨老师学习,符合为人师表的道德规范。最后,杨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关爱学生的道德规范,关爱学 生,要求教师做到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做学生良师益友。

材料中,杨老师对于学生的嬉闹行为能够理解与尊重。而不是采取一味 地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这样的尊重与理解学生的理念体现了关爱学生的道德规范。综上所诉,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了解与研究 学生,关爱与尊重学生。用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2.【参考答案】

(1)作者以“文学是一项寻求认同的事业”总领全文,其中“认同”是共同认可之意,在文中包含了以下几层含义。?①作者要寻觅知音,得到现实读者的认同。(1 分)②作者通过提供读物获得市场的认同。(1分)③作者在向未来和可能的读者中寻求认同。④读者通过阅读建立与作者的认同。(1分)

解析:此题考察学生词语含义理解能力以及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四层含义,每层1分,共4分。

(2)文末的开放的写作,在内涵上是与文首的文字的多层“认同”遥相呼应的。作者最后得出这一结论是在三个方面展开的。(1分)首先,面对过去,写作要对传统再确认,要有“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扬弃精神。无论是继承、质疑和挑战都是对传统的重要回应(3分)其次,面对现实,写作 要有自己的目标受众,满足市场的需求,从而达到个人与社会价值的统一。(3分)最后,面对未来,“文章千古事”写作的动力来源于对未来读者的想象。永远向 着未来开拓。(3分)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句子理解的能力以及概括并整合信息的能力。共三层每层3分。总概括性词语1分共10分。

下载2016上半年四川教师资格证中学资格证真题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6上半年四川教师资格证中学资格证真题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8上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中学)完整真题及答案

    2018上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中学)完整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1、在全县校长经验交流会上,某校校长介绍完教育改革的情况后,强调素质教育......

    湖南省教师资格证2006-2011年真题

    2008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试卷 教育学(中学) 一、选择题: 1、最早将“教育”两个字作一词连用的是战国时期的( B )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老子 2、认为动物界也存在教......

    教师考试资格证真题及答案五篇

    老师是不灭的火种,点燃学子心中的理想,点燃学子心中的希望。星星火种,燎原之势,它给了学子生活的乐观,学习的积极,工作的激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师考试资格证真题及答......

    04-10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证历年真题教育学(中学)

    湖南省非师范教育类毕业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考试试卷 教育学(中学)2010 一、选择题: 1.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 A、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B、教育规律 C、教育原则 D、教育技术 2.......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师范院校教育学课程普遍采用的教材是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赫尔巴......

    2013年 湖南省 教师资格证 中学 教育心理学 真题及答案

    2013年湖南省中小学教师资格申请认定教育心理学(中学)考试 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

    湖南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湖南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一、 选择题: 1.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 A、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B、教育规律 C、教育原则D、教育技术 2. 提出“教育即生长”......

    2011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湖南省2011年非师范教育类毕业申请认定高中(中专)及以下教师资格考试试卷教育学(中学) 一、选择题: 1、被称为“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 )。 A、赫尔巴特 B、裴斯泰洛齐 C、布卢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