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课烙上我们的印记解读

时间:2019-05-12 06:09: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历史课烙上我们的印记解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历史课烙上我们的印记解读》。

第一篇:让历史课烙上我们的印记解读

让历史课烙上我们的印记

刚才主持人介绍了一下我的情况,我感觉介绍的不够好,遗漏或没有强调我一个更为重要的身份,即我曾经是2012年的国培学员。(出示照片)

范老师让我今天过来和大家进行交流,我想主要不是基于我的水平,而是基于我国培学员的身份,是想通过我告诉大家,今天你坐在下面,明天就可以像我一样坐到上面。当然,坐到上面并不是意味着水平也在上面。我曾经提醒范老师我这水平有砸场子的可能性,范老师说主要让你去现身说法,别拿自己当指路明灯,希望大家也拿这种态度来看待我讲的这些东西。如果讲的有两句能让你听的进去,那是我态度认真;如果感觉都是一堆废话,那就是我能力有限,大家多多包涵。

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话题是《让历史课烙上我们的印记》。一

历史、历史学、历史课

众所周知,历史和历史学是两个概念。历史只是指过去的人类活动。历史学不仅包括过去的人类活动,更包括后人对前人这些人类活动的分析、解释和对其规律的追寻和总结。简单来说,历史只关乎过去,历史学是有观点的。

古今中外,所有的历史学著作不管立论者如何标榜公允中立,也不可能完全摆脱个人的观点倾向,何况中国史学历来是胜利者书写的,多有为尊者讳的传统,因此最公正的历史学也只能是接近历史本身,而不是历史本身。

历史课作为历史学向青少年学生传播的载体,肩负着“为中高考服务”的任务,所以历史课容易沦为考试的工具;还肩负着“为当政者谋”的任务,所以历史课还充当了政治的工具。这样的历史课既不容易做到独立、客观,也不容易为学生吸引、喜欢。

那我们怎么办呢?

作为历史老师,在培养学生成为考试高手和党的接班人以外,我们还有没有其它可以体现历史的价值和历史老师价值的空间?

我认为还是有的,所以我首先愿意和大家分享我的成长故事。(小例子:我的几个历史老师。初中的铁托帮助我知道课本以外的世界、高中的山本五十六让我知道了敬业、师大的温玉春老师让我知道了观点的重要(关于李自成起义时,地主阶级对崇祯皇帝的态度问题))

(幻灯片:历史课要有料、历史老师要有观点)(纪连海、袁腾飞、刘支书助理重庆魏勇、晚凉中的杜苇广东夏辉辉、k12论坛的宽容扬州王雄)

不知道大家如何看待我的这种回忆,于我自己而言,感觉这指明了我日后历史课的方向即自己努力的方向。要成为知识渊博的老师,要成为能思考的老师,但十多年过去了,虽然目标永远在路上,但一直未改初衷。

以上算是自己对历史、历史学和历史课的理解,实际上超出了范老师的命题范围,范老师是想让我着重和大家交流一下优质课打造的话题,我是趁机在之前插了点片头广告。关于优质课打造的问题,我想先谈一谈对常态课和优质课的认识

常态课与优质课

(一)常态课的价值和问题

说到常态课,我想先提到现在热门的择校和择班的问题。我们很多老师肯定也帮过朋友的忙,或者也为自己的孩子择校和择班。那我们择校和择班的主要考虑是什么?肯定是学校的管理水平和老师的教学水平。那我们怎么知晓老师的教学水平?老师的名声从哪里来?往往都是靠几届学生和家长口耳相传积累起来的,是靠老师们日常一节课一节课的努力积累起来的,而不是因为一节两节省市的优质课就能获得认可。我们教了学生哪些知识?给学生带来了多少影响?也是靠我们日常每节课的工作,所以常态课是我们传道授业的主阵地。

在自己的主阵地上,老师们往往就更加随意,和学生们之间的关系也很随意,课堂的伸缩度很大,老师们表现的更加率性,因为没有包装和做作,更能直观地体现老师们特点、优点和缺点,学生也因为自由和随意,因此更能直观、真实地反映课堂目标的达成情况。从这个角度来说,常态课往往是原生态、也更加生动。

由于常态课的原生态特点,所以老师们很难做到像备优质课那样绞尽脑汁、费尽心思、下足力气,我这样说不是说老师们平时备课上课的态度不好,主要是我们精力也达不到,谁要是像备优质课那样进行平时的备课上课,我估计不用一个学期,这个人就得挂了。所以平时常态课的内容里有问题,但往往缺乏精准的设计,有精彩的片段但往往缺乏系统。我们不能做到把常态课上成优质课,但可以从中找到一些方向,汲取一些营养,培养一些习惯。

(二)优质课的问题和优点 评优课身上的坏标签(作假与作秀)

在提到常态课的问题时,我也知道很多老师对优质课尤其是各级各类的评优课是持鄙夷态度的,那是因为这种评优课有它自身的问题,那就是:作假和作秀。

这话可能有一些偏激,但我仍然认为这两个标签不除,优质课的未来必将黯淡。关于作假,通常的就是评委作假和学生作假。评委的作假情况就不多说了,大家知道,在现在的中国,很多权力是不容易被正常使用的,所以会有一些被听课老师鄙夷的课也能评上一等奖,这极大地损害了优质课的公信力。

关于学生作假的问题,实际上在我们社会里也不少,比如前段时间文明城市检查的时候,但优质课上的作假直接败坏了老师自身的声誉。这里的作假有一些是因为东道主之便,我可以更早了解赛课的课题、可以给自己留下最好的学生、可以事前给学生布置各类问题、可以事前给学生下达各种要求,有一些是选手的利诱,从棒棒糖到大礼包,这课堂脱离了最本质的纯真,也影响学生们成长为一个正直的人。

关于作秀,好像比作假的问题要小一些,但同样让人很难受。比如,优质课是有一些硬性要求的,必须要用到多媒体、必须要有师生互动、现在好像必须要有小组活动、老师必须要像打了鸡血一样有激情、最好是帅一点漂亮一点,像纪连海老师那形象、那嗓音,那授课方式,别看能上百家讲坛,估计连区里的一等奖也拿不了。而这种秀由于离我们常态课堂比较远,所以容易沦为华而不实的产物,看上去热热闹闹,但学生的收获有限。优质课还有哪些用

虽然优质课存在这诸如此类的问题,但我们又不能否认,现在大家能搜集到的比较经典的教学设计、课件大多还是优质课贡献出来的,这就涉及到优质课的一个价值。

众所周知,很多老师平时的上课是无法做到像上优质课那样绞尽脑汁的思虑每一个环节,虽然每节课也会构思、也有一些闪光点,但显然构不成形象工程。可优质课不同,因为既然让你上课,你就不代表自己,按我们中国的传统,我们要经常代表教研组的水平、代表着学校的脸面,自己的脸可以不要,学校的脸一

定是要的。因此自己就会最大限度地迸发出热情、潜力和精力,所以好课往往都是被逼出来的。

在磨课的过程中,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对问题的设计考虑、对课堂的驾驭能力都会有所提升,一节优质课的锻炼价值还是要优于我们平时的常态课,所以他会以样板课的形式继续下去,并继续在大家评职晋升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下面我就结合自己上优质课时准备过程和大家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和具体做法。

(三)我与优质课的爱恨情愁 1 从撒丫子乱跑到模特步

优质课和常态课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就是它的精致,有时候甚至极端到每个环节、每个问题、每个字词的字斟句酌,都要讲清用意和目的。对于我这个散漫惯了的主来说,这首先就是一种煎熬。好比我平时都是撒丫子乱跑,你现在让我上t型台走模特步,这首先不是走的好看不好看的问题,而是惶恐的不知道迈哪条腿。感觉自己平时上课人五人六的,能惹人哭,能逗人笑,能让学生拿高分,经常满足,没有羡慕嫉妒恨。可真要上场比赛,要抠细节,要求完美,就发现自己不行,开个玩笑那真是连说也不会话了。

对这一点,大家可以对比一下这两个视频中老师的区别

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袁老师的课话语更随意,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如果从对照课标、考纲等内容来看,显然存在着很大的不足。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在有限的四五十分钟里,我们如何将知识本身的价值和它的外延扩展到最大,哪些料可以加,哪些不加,哪些幽默是为了课堂而设计的幽默,哪些是为幽默而幽默,哪些知识的扩展是服从于课堂需要,哪些知识的扩展纯粹是显摆自己的博学,这里明显就有一个取舍的问题。而这种对语言精炼的把控能力、对课堂局面的把控能力那绝对需要我们日常的用心和经常性的反思和修正,因为规范是靠养成的。从头脑空白到头晕脑胀

前面所说的主要是心理的恐惧,可现实中的第一个困难就是知识不够用,正所谓问君能有几多愁,开车上路没有油

从冀教版七下历史《秦的暴政与灭亡》一课来看,要想上好这一节课,课标总要再看看吧、人教版、北师大版、川教版、岳麓版等几个版本的教材要看看、高中教材中的专题要看看、《史记》里的有关秦始皇、秦二世、陈胜、项羽、刘邦等几个人的传记要看一看、有关大泽乡起义的相关论文、消息要看看、其它同仁们用过的教学设计看看。

得知要讲《秦的暴政与灭亡》这一课后,我就给自己大致列了这么一些必看的内容,这些内容对自己而言都是似是而非,很熟悉但不精确,因此有必要重新查看。本来这些内容并不是很多,加把劲一个晚上就能看下来,但知识总是有外延的,比如看秦末暴政,就要了解一下徭役制度、赋税制度和刑罚制度。看陈胜服役去渔阳戍守,就要了解兵役制度、保甲制度和地名演变。看项羽起兵,就要了解楚国故地的民众和秦王朝的恩恩怨怨。就这样,在手头书籍尤其在百度搜索的帮助下,自己很快就陷入了知识的汪洋大海中,从知道的太少到发现的太多。

所以两天的时间下来,自己并没有因为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变得头脑清楚,反而是从头脑空白到头晕脑胀,我的自我诊断是由于饿汉子吃撑了吃出的消化不良。

要想避免这种状况,首先是自己要有良好的知识积累,避免临时充电。如果自己能将初中这几年的课程分门别类地建上几十个文件夹,然后将日常所学所思所用的一些知识及时整理进去,那假以时日,将是一个独属于自己的庞大的资源库,为我们准备课带来极大的便利。

二是要有一手裁剪的手艺。我们搜索到的东西尤其是来自于互联网的东西,良莠不齐,容量巨大,要想能够将其为我们所用,就必须大胆地提炼、舍弃,并能够不断更新,避免将我们的资源库变成布满灰尘的垃圾站。

三 优质课是如何炼成的

上面所述的主要是指心得体会,从具体的做法来看,自己逐渐认识到要上成一节比较精彩的优质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找到一条路子 大家都知道,在号召教育改革和创新的今天,各种教育理论和模式层出不穷。就最近几年来看,比较知名的就有洋思模式、杜郎口模式、昌乐二中271课堂、山西新绛中学模式,咱们河北有衡中模式,还有号称衡中复制和升级版的精英中学模式。咱们区县的和校级领导基本上秉持见模式就学的精神,大搞一哄而上、一刀切,老师们就经常变得无所适从,改革也往往无疾而终,半途而废。我们今天无力研讨评判哪种模式的好坏,但我认为哪种模式也不能包打天下、包治百病,模式好不好,要看它是否符合课题需要、是否符合学生水平、是否符合自己的风格。方法是否符合课题

从我们历史学科来讲,通常的授课内容简单而言要包括新授课、复习课、试

卷讲评课、活动课等。如果再细分之,新授课又可以分为政治内容、经济内容、文化内容;换一个角度来看,政治内容的有自豪课、有国耻课;从知识的难易角度来看,有的课简单易懂,有的课复杂难以理解。这么多种类型,我们是否能选对适合这节课的模式,至关重要。

比如复习课和试卷讲评课,用学案教学法和小组活动就更能发挥这种方法的价值;《宋朝的社会生活》这样的文化课内容就比较适合情境教学、角色扮演法; 《南京大屠杀》这样的国耻课内容就比较适合教师教授和多媒体视觉效果的运用。(能否设计连线题,一边是典型课题,一边是方法?)

2方法是否符合学生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我们至少要关注两个维度,一是学生的年龄特点,二是学生的层次水平。随便提个简单的问题,初一的学生能喊破嗓子地抢答,高三学生能让老师喊破嗓子。初一的更适合有利于学生兴趣培养的方法;初二的学生更适合有利于学生理解能力提升的方法;初三学生更适合有利于其分析、概括能力提升的方法。而学生的层次水平更是千差万别,有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区别,有城市和乡村的区别、有重点校和普通校的区别、有重点班和普通班的区别,我们教的学生是哪一类?重点线的重点班进行材料教学,那效果可能恰如其分,薄弱校的普通班也这样,是不是会恰恰相反?杜郎口的模式为什么只能在县乡一级流行?为什么纪连海、袁腾飞、夏辉辉、王雄这些擅长思考和讲述的老师成名,和他们所处的地域、中学和学生水平没有关系吗?

方法是否符合自己

方法是否成功的最关键之处是看看是否符合自己的水平、风格。我们以前都知道一个“木桶理论”,木桶理论的最初含义是指:—桶装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板子。在这个原理的指导下,人们追求通过自己的努力拼命地把短板补齐,有励志的效果,但有很多人往往费心费力劳而无功。

现在有一种斜木桶原理。说要是把木桶放置在一个斜面上的时候,木桶装水的多少就取决于最长的一块板子的长度。当然这要求长与长要正相对,并且长木块的周围要有相应长度的木块作为她的辅助。

传统木桶理论自然有它的科学之处,但它也忽略了在现今竞争环境日益激烈,一个人或一个企业很难有充足的时间让自己变完美再去击败别人,所以新木桶理论提出人们应该善于利用自己的优质。小米手机要像格力一样拼技术赢得今天的市场那可能需要几十年的时间,甚至它都不能活下去,但它靠饥饿营销这种营销特长瞬间成长为国内手机业的巨人,同样你让姚明玩跳水他能空中转体吗、让赵本山去来个新年诗朗诵那肯定是二人转的味道。

老师们的风格自然也各有不同。有的专业知识比较扎实,有的属于跨行指导,有的女老师长的亲切可人,有的男老师长的吓人,有的外向,有的内向。平时的时间,我们还可以慢慢学习、提高自己的短板,当优质课马上就要来临,你楞让一个大老爷们玩妩媚,那不是吓人吗?

就我自己上《秦末农民起义》这一课而言,当时组里为了帮我搞个包装,出个亮点,先后琢磨了旅游式的倒序手法、参观虚拟博物馆的分组整理法,学生参与的情景剧教学法,看上去都不错,但因为离我个人的言行特点比较远,所以总感到很难驾驭,不得不放弃。除了整体方法选择上要适合自己以外,还要注意到别人的帮助带来的副作用。由于评优课要显示集体智慧,所以听课评课的老师往往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看法告诉你,这对于启发思维、完善课堂细节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通常也会把上课老师弄懵了,不知所措。于是,你本来想做个

小鸡炖蘑菇,结果却做成了大锅菜,所以再好的设计离开了本人的言行特点都容易成为成为一潭死水,都不能发挥相应的效果。

(二)挑出一条线索

基本确立了授课方法之后,我认为就要注意如何确立一节课的线索,也就是一节课的灵魂主线。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往往以课内小标题作为线索来进行讲述,但这种线索对学生的指引性较差,不能帮助我们把山楂穿成糖葫芦。我们仍然以《秦的暴政与灭亡》一课为例,大家可以看一看我的线索是如何调整的。

一开始我设计了我是皇帝我怕谁、舍得一身敢把皇帝拉下马、皇帝轮流做看谁抢到家形成了一条线,中间又分别设计了始皇有话说、陈胜有话说、刘邦项羽有话说等几个活动环节、及回眸一望、拾阶而上、有本上奏等几个课后问题。大家看这样的设计存在什么问题?

之后,我又调整为展厅模式:分别是揭竿而起、星火燎原、功彪青史、后继有人、谈古论今、楚汉战争等环节,大家感觉是改好了还是改差了?又存在哪些问题?

接下来,我有将线索调整为民生之艰、民力之威、民心之向,和我学我行、我行我秀、回眸一望、登高望远、有本上奏等几个环节,大家感觉线索是不是更清楚了一些?从皇帝到人民,是不是体现关注角度也有了提升? 设计几个问题

如果说确定一个线索使一节课有了雏形,那设计几个好问题则将使这节课充满活力和灵气。那好问题的标准是什么?

我认为一个好问题,最起码需要具备的几个要素是:教师提问指向明确、问题本身能引起学生兴趣、问题能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比如在讲“九一八事变”时,我曾经设计了如下的问题?

日本为什么要侵华?此次的战争和1929年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转嫁危机、转移国内矛盾的看法是否正确?如果正确,你有没有发现其它国家或我们身边也有过这种类似的做法?你怎么看待日本国内为发动战争而进行的征兵宣传?如果你是当时的日本青年,你会不会应征入伍?如果不入伍、不响应号召是不是不爱国?当你面临以国家荣誉号召你参加的事情,你会不会有自己的思考?

面对日本发动的军事进攻,我们为什么要实行“不抵抗政策”?蒋介石和张学良谁应该负主要责任?你了解1931年中国的国内形势吗?如果你是张学良,你能向民众解释为什么不抵抗吗?你认为他不抵抗真正原因是什么?如果你是蒋介石,面对之后一波又一波的学生运动,你将对他们说什么?如果你是热血青年中的一员,你能接受蒋介石的说辞吗?你了解1931年中日两国的力量对比吗?你了解1931年的国际形势吗?认为1931年全面抗战将可能带来的后果是什么?是遏制日本侵略的步伐进而避免全面冲突的爆发还是导致全面冲突提前中国全面战败?

同样以我的《秦末的暴政与灭亡》为例,大家看看这样的问题是不是好问题?

首先请大家欣赏几副图片。(秦灭六国示意图、长城、秦皇古道、统一货币和文字)(要不要配背景音乐)

师:这几幅图片都和哪个人有关呢?

师:可秦有没有如始皇所想传至千秋万代呢? 师:为什么一场雨能点燃起义的熊熊烈火呢?

师:那他们的起义到底有没有得到其他人的响应呢?

师:起义军迅速壮大,并建立了“张楚”政权。起义有没有取得最终胜利呢?

很显然这些问题基本上都属于热热闹闹的假问题,因为它缺乏引起学生思考的价值。可为什么在我们课堂中容易存在这种假问题的,因为这些问题容易把控,不容易打乱课堂的节奏和自己的预设计划。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优质课中还容易存在教师故意布置的假问题,甚至出现会的举右手,不会的举左手的现象。也正是因为教师的这种倾向,所以也影响到学生们的价值判断。

这里我要给大家说一说那个说猪会爬树的同学。

这个学生是我们学校一个老师的孩子。对于自己老师的孩子,老师们往往还是关注或者是关照的,可一个学期下来,让各科老师都头疼不已,这主要是他过于踊跃的发言和跳跃性的思维及偏执的性格。有一次,英语老师为说明一个问题的不可能说这就像猪不会爬树一样,可他突然就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猪会爬树”。英语老师挺激动,说:“你见过猪爬树啊”?他竟然说:“我没见过并不证明猪不会爬,可能猪只是不想爬”。老师见势不好,就说咱们上课不谈论这些,下课再说。可没成想,下课后他竟然跑到英语老师办公室非要给老师说一说“猪是有可能会爬树”的问题,惹得办公室的老师大惊失色。结果,猪能不能爬树不知道,他自己却一举成名。我正式上这节课之前,他班里的学生就给我说:“老师千万别提问他,他就是专门砸场子的”。我是有点担忧,但又不忍心给这个孩子带来过大的心理压力,所以想给他简单谈一谈,可我刚找到他,他就给我说:“老师,你放心,我绝对不会举手回答问题的”。我不知道大家听到这句话什么感觉,反正我当时感觉心被扎了一下似得。我们有什么理由为了自己所谓的课堂顺利就剥夺一个孩子思考和发言的机会呢?所以,我告诉他,老师喜欢他的发言,只是希望他要学会控制时间,也要学会听一听其它同学的发言。

我上课的前半程,这个孩子一言不发,我心里都有点不舒服。可他最终还是憋不住了,当我说到“起义军建立了张楚政权,大军挥师西下,直逼秦的都城咸阳。但由于起义军缺乏经验,在秦军的反扑之下最终失败了。起义失败了,那还有意义吗?”这个问题时,他突然站起来说:“我认为没有意义”。

说实话,当初这个问题惊出了我一身冷汗,因为我提前没有准备,我认为学生会轻而易举地找到课本提供的意义。但问题出现了,我只能继续问下去,“为什么?”他说:“因为这次起义不仅失败了,还打草惊蛇了,引起了秦王朝的警觉”。

大家可能也经常遇到这样的突发问题,那我们遇到这样新生成的问题应该采取的应急措施有哪些呢?我认为有几个思路可以供大家思考:加以赞赏、学会引导;拖延时间、善于借力;勇于示弱、留条后路。

学生能在课堂上提出新问题,往往是他认真听讲和思考的结果,老师应予以鼓励和赞赏,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说完整,这既是发现学生问题和漏洞的时候,也是教师思考的时间。当老师感觉一时感觉不好回答时,可以顺势将这个问题抛给学生们,学生们即便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也有可能给老师提供灵感,最起码再给老师创造一些思考的时间。当发现确实一时无法解决问题时,老师可以将这个问题留到课下,勇于示弱好过胡说八道、更强过气急败坏。

下面是我曾经的一个教学片断:

在讲授《汉朝的文化》一课时,我询问大家知道有哪些佛教人物的形象时,有学生在那里高呼:“铁观音”。我只能告诉他,能解释清楚为什么铁观音是佛教形象,我就菩萨低眉,让他一步。解释不清楚?我就要金刚怒目。幸好,这位男同学还算机灵,说观音不是铁做的吗?所以自己说铁观音。

“观音只有铁做的?”我顺势再问。

“还有玉的、瓷的、泥的、木的”他知道的还不少。

“那这么多的观音形象,说明了什么问题”我的问题不依不饶。

“说明观音受欢迎”、“说明佛教很普及”学生们回答此起彼伏。

“观音为什么受欢迎?佛教为什么能普及?我们一起来了解佛教的教义”兜了一个大圈子,我终于绕了回来。

而我刚才那个问题,就是通过一个同学获得了精彩的答案,成为那节课的亮点。有个孩子说:“他们不仅打草惊蛇,还打蛇了”。瞧,回答的多漂亮。

我们抛给孩子一个思考的机会,孩子往往回报我们十倍的惊喜,同时也会促进我们的思考和进一步成长。落实几种能力

在我们历史课堂中,比知识的识记更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我认为需要培养的能力和渠道可以有这些: 兴趣培养听讲能力

我们知道,人的专注力是有一定的时间限度的,中学生更是如此,很难长时间集中精力,如果希望学生能有专注的听讲能力,我们必须使他对我们这个人、对我们提出的问题、讲授的知识感兴趣。

为了让学生对我感兴趣,我的第一节见面课是这样上的:

“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我姓郝。大家可能认识这个字,但并不认识我这个人,那么再自我介绍一下,我不仅仅姓郝,而且人也挺好,最起码自我感觉良好。”

“其实自我感觉良好也不是什么坏事,这说明对自己有一定信心,而自信是我们成功的重要前提。那我的这种自我感觉良好是不是真的好呢?这有待于大家的观察和认识。谈到认识,应该有间接认识和直接认识。如果你找以前的师哥师姐去打听,说这个老师怎么样啊?有的会说,这老师不错,人特好;有的会说,这小子太不地道了,那时候上课老踹我。”不管你得到的信息是什么,但你这种获取认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学习历史了,当然那是学习我的历史。

“那历史是什么呢?你们以前接触过历史吗?准确的说大家没有接触过历史课和历史课本,但不能叫没有接触过历史,因为历史就在我们身边。比如我进班的时候看见那个同学拿着个板子在敲桌子,这事算历史吧”有同学说那不是,历史是很久以前具有重大意义的事。很高兴这个同学说出了我们历史课本的主要内容,但从一个相对广泛的含义来看,凡是人类过去的经历都可以称作历史。如果更广泛地说,你们家宠物狗昨天生了一窝小狗,也可以看作是历史,那是狗狗的历史,也是你们家养宠物的历史。”

学生对你这个人感兴趣,才有可能对你教的知识感兴趣。

限时训练识记能力

识记能力是历史课需要培养的第二种能力,我的方法是限时训练,经常挑事。有一定的时间限定,学生会产生紧张感。而经常鼓动小组和小组之间、男生和女生之间、前排与后排之间等不同群体的竞争,则会提高学生的专注度,有利于提高识记效率。

总结培养概括能力

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答题训练和总结来完成。如课后总结、单元手抄报、编歌谣等方式。(出示学生作品照片)

设问培养思考能力

学生思考问题的培养主要依靠问题的设置,而回答问题的过程也有利于学生表

达能力的培养。

活动培养合作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主要依靠小组活动,如小组情景剧、小组歌曲串烧、小组问题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小组进行合理的分工,避免出现小组的活动变成小组长个人的活动。

渗透一些情感

渗透哪些情感

《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教学中学生应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体的规定有:(1)要求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2)要养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3)形成崇尚科学的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4)强化民主与法制的意识;(5)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由于历史在任何时代都不可避免附带政治工具的特点,所以我们在进行情感教育的时候应该分清哪些是政治情感,哪些是人性情感,我们是在历史事实中挖掘出人性,还是带着某种任务去挖掘情感。比如我们大家上学的时候都知道控诉资本主义罪恶的一个主要事实是万恶的资本家把牛奶倒到河里去,今天当我们社会主义祖国也开始倒奶的时候,怎么解释?再比如我们大家上学的时候都知道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农民运动的最高峰,可当学生知道天王在内的大小王爷比清政府还腐朽的时候,怎么解释?所以,我认为培养学生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最为重要。

如何渗透情感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渗透是否有效关键是通过什么方法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用背诵的方式来培养吗?能用拉硬拽、牵强附会来培养吗?显然不能,说教不是教育,最起码不是有效地教育。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时候,一定要注意还原历史情境、贴近学生生活,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节进行润物无声的教育。实际上,历史课堂中处处皆教育,比如在《秦的暴政和灭亡》一课中,我们可以讲述陈胜敢为天下先、善于抓住机遇的意识,可以探讨项羽面对挫折的态度,可以学一学刘邦屡败屡战,百折不挠的精神,这不是挺好吗?

与诸君共享

一定要多读书。整个过程中对自己触动最大的就是“问君能有几多愁,开车发现没汽油。当真正面临挑战时,才发现平时的准备有多么重要。首当其冲的准备就是知识的拓展和积累,因为当我们真正想讲清楚一个问题时,才发现所需要的资料太多,而自己掌握的太少,手头的书籍不够,网络上千辛万苦找到的不是要钱就是要点,要不就是唬人的标题党,经常让自己高兴而去,失望而归。劳神费力的时候真对自己恨的咬牙切齿,为什么不能提前多看点书呢?对于我们历史老师来说,绝对不能满足于自己的那一桶水,要争取让自己成为水龙头,所以手头要有一些专业的书籍,要及时了解前沿的学术动态,要将看书成为一种习惯。一定要多积累。读书之外,还要重视自身闪光点的积累,尤其是要形成文字的积累。在我们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每一节课都可能有闪光之处,但如果不能

及时进行整理、总结的话,往往过后即忘,导致每一次上课往往就要从头做起,平白地浪费了许多可以利用的资源。不会利用别人的资源是笨,不会利用自己的资源是蠢,我就是又蠢又笨,所以从教十年来还是没什么大的进步,希望我这惨痛的教训能为其他老师尤其是比我年轻的老师提供借鉴。一定要多反思。要想让积累的更有价值,还需要不断反思,尤其是要利用好录像。因为录像不顾及情面,不讲究策略,它能最真实的反映你的每一个细节,能展现你的亮点,更能暴露你的每一点不足,且没有时间限制,能让你经常看,反复看,常看常新。对我而言,看完一些上课录像以后,感觉除了先天不足的这模样改不了以外,其它需要改的、需要纠正的细节太多太多。因此,如果大家有自己上课的录像视频,千万别束之高阁置之不理,要去看,经常看,要有勇气看完,有决心去改,有耐心去做。唯此,我们才能不断告别过去,重塑新我。

既然选择了历史老师这个职业,我们自然地肩负了神圣的使命,但要想体现出我们个人的价值,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坚信:课标是我们的方向、教材是我们的载体、讲台是我们的天下,让每节历史课都烙上我们的印记。

谢谢大家。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第二篇:青年党员演讲稿:我的生命已烙上红色的印记

尊敬的各位评委,朋友们:

现在,站在你们面前的是一个党龄仅有一年的共产党员。我非常高兴,能够有机会向大家学习,希望我们能够共同分享来自心灵的感悟。

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的生命已烙上红色的印记》。

有人说,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模糊,情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谈漠。然而,我始终相信,有一些印记,时间越久,会越加清晰。

今天,我们能够相聚在这里,这是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的经历。曾经,我们带着年少的兴奋与自豪,许下诺言--“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曾经,我们满怀青春的梦想与激情,唱响了五月最美的旋律!曾经,我们站在鲜红的党旗下,郑重地举起右拳,庄严地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我相信,就在那一年,那一天,那一刻,我们的生命已经烙上了红色的印记--,这是对祖国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对崇高理想的不懈追求,这是一个共产党人,永远也不该褪色的赤诚。

正是因为这种赤诚,夏明翰面对敌人的屠刀唱出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旷世绝响;方志敏在狱中写出了让每个人为之动容的《可爱的中国》;陈铁军、周文雍,用敌人的枪声庆贺自己的婚礼。

正是因为这种赤诚,毛泽东实事求是,为古老的中国,选择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航向!邓小平解放思想,以前所未有的战略气魄,掀开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乐章;xx与时俱进,以继往开来的世界眼光,提出了“xxxx”的重要思想;新一代中国领导人,以人为本,面向未来,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执政理念,描绘了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繁荣景象!

正是因为这种赤诚,我们看到,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全国各地,各行各业,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兔玉儒、张云泉、王顺友、杨业功、侯祥麟……一个个光彩夺目的名字,宛如璀璨的群星,闪烁在我们这个时代的天幕上。

正是因为这种赤诚,我们看到,在太xx移民开发区的工地,在xx生态项目的建设现场,在大地初融的农田里,到处都有共产党员忙碌的身影。他们,或在领导岗位上奋力开拓尽职尽责,或在平凡工作中任劳任怨默默奉献,为党和人民利益殚精竭虑,鞠躬尽瘁……

虽然他们时代不同,经历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却都有着优秀共产党员所共有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和执著追求。他们,用自己的言行,实践着党的宗旨;他们,用自身的表率作用,体现着党的先进性要求。因为有了他们,一部民族的历史愈发绚丽;因为有了他们,一幅时代的画卷更加灿烂;正是因为有了他们,一个新兴的吴忠正迅速崛起在塞上江南。

每当想起这些的时候,我就会热血沸腾。因为我和他们一样热爱自己的祖国,因为我和他们拥有共同的名字——中国共产党员。历史的尘烟,掩盖不住世纪的风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无数共产党人已将希望的种子撒向人间,绽开了一片烂漫的红色。作为一名新时代里年轻的共产党员,今天,站在这里,重新回顾历史,重温入党誓词,我更加坚定了这样一个信念:只有把自己的追求融入到建设新吴忠的伟大实践之中去,我的生命才会更加光彩夺目。

亲爱的朋友们,无论前进的道路多么漫长,让我们始终不要忘记共产党员的责任和理想,因为我们已经选择了红色,因为我们已经选择了坚强。

当我们选择了共产主义的理想,我们的生命就已经烙上了红色的印记;当我们拥有了共产党员的称号,我们就必须担负起一份特殊的责任!让我们携起手来,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共创吴忠美好的明天!让我们生命中那红色的印记,更加鲜红!

第三篇:庆祝建党95周年演讲稿:我的生命已经烙上红色的印记

庆祝建党95周年演讲稿:我的生命已经烙上红色的印记

庆祝建党95周年演讲稿:我的生命已经烙上红色的印记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统战联络部的刘莹,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的生命已经烙上红色的印记》。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每当用家乡话朗诵这首《沁园春·长沙》时,毛主席当年的意气风发就在我的心头回荡,我的思绪便回到那火红的七月。1921年7月,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船上传出一声巨人的呐喊,犹如响亮的春雷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东方雄狮,拔开了数百年来萦绕在千万仁人志士心头的迷雾,亮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旗帜,点燃了神州大地上的革命之火,卷起了改天换地般的红色浪潮。从此,中国人民有了值得托付的导航人——中国共产党。

曾经,带着年少的兴奋与自豪,我许下诺言:“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曾经,怀着青春的梦想与激情,我唱响了五月最动听的旋律;曾经,站在鲜红的党旗下,我郑重的举起右拳,庄严地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我想,就在那一年,那一天,那一刻,我的生命已经烙上了红色的印记—这是对祖国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不懈追求,这是一个共产党人,永远也不会褪色的赤诚!

我,出生于中国革命老区湖南一个典型的红色家庭,对于这份赤诚应该说是耳濡目染。从小,我就常听我的外公,一名老战士、老党员讲述他们当年的故事。看我的外婆,一名省级劳模如何起到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1998年夏天,是我对党员的直观感受最强烈的时候。这个夏天,我国长江流域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大洪水。我亲眼目睹包括我父亲在内的共产党员们冲在抗洪抢险的最前沿!肆虐的洪魔在共产党员为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安全无私奉献、严防死守的不屈精神面前不得不低头,这让我坚信:有了共产党,人民群众的利益能够得到保护;有了共产党的领导,不管多大的困难我们都能勇敢前行!正是由于心中的那份震撼和感动,我真正开始了对那个红色印记的坚定追求,终于在毛主席的母校—长沙市第一中学,光荣地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而清华大学培养“又红又专”人才的理念让我的信念更加坚定,我能感受到自己身体里流淌的红色血液愈加沸腾,生命里的那个红色的印记在一点点加深。也正是因为如此,我毅然放弃了在美国交换学习时所在大学的读研邀请,决然回到了生我养我的祖国。

2010年,很幸运地,我考入团湖北省委,进入统战联络部工作。短短数月,我就能感受到这是一个团结向上、朝气蓬勃的集体;这是一个不求回报、无私奉献的集体;更是一个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集体。在这里,“我为青年办事实”不是一句口号,年轻的领导带领着年轻的同志,扎实苦干,开拓进取,紧跟党的脚步,响应党的号召,积极走进“三万”,组织开展“重走大别山,建功十二五”等一系列备受好评的活动,感染和引导着新时代的青年人。作为这个集体的一员,我怎能不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不管是在外事接待中展现共产党员的风范,还是在“两联系两服务”活动时切身感受基层工作;不管是在青联秘书处服务青联委员,还是在“三进三访三促”督导小组中了解农村青年思想、认识基层优秀党员,这一点一滴的学习,一分一秒的工作,都让我真实地感觉到自己正在一点点向身边的一个个优秀共产党员靠拢,生命里的那个红色的印记变得愈加鲜红。

九十五年的风雨兼程,九十五年的伟业辉煌,共产党人用顽强拼搏、勇往直前的精神带领中国人民走向繁荣富强!我清楚地知道,当我选择了共产主义理想,我的生命就已经烙上了红色的印记;当我拥有了共产党员的称号,我就必须担负起一份特殊的责任!我愿用一生去追求那红色浪潮,向革命先烈们,向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学习,用一生去为我的理想信念奋斗,不褥这红色的印记给我的骄傲!

第四篇:龙应台_德国人怎么上历史课

龙应台 德国人怎么上历史课

龙应台 德国人怎么上历史课 香港大学的国际招生愈做愈好,来自欧美的学生愈来愈多。有一天,和一群德国学生聊天,刚好是台湾的历史教科书问题正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民进党政府试图在教科书里进行所谓“去中国化”,反对者则抗议纷纷。我问这些德国学生:“你们高中的历史课是怎么上的?”

德国的教育权下放到各州自治,因此不同的州会有些差异。但是在七嘴八舌的争相发言里,我发现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教科书并不重要,二是开放式。

如果这一课是1870年的普法战争,那么老师会在上课前要求学生读很多第一手资料,譬如俾斯麦首相的演讲原文,要学生从演讲稿中探讨当时普鲁士的外交策略,从而分析普法战争的真正原因。除了了解德国观点,学生必须知道法国观点,老师可能用电脑放映图片,反映当时法文报纸上的时事讽刺漫画、评论或者画家笔下的巴黎街头。分析战争本身,老师可能出示一张1870年普鲁士的经济发展指标图,用来解释当时的“新科技”──譬如铁路的广泛使用和新制大炮的威力,如何使普鲁士在战场上占了上风。

也就是说,在整个讲课的过程里,教科书非但不是惟一的教材,而且不是核心的教材,甚至可能根本没用到。

第二个特征是开放式的教学。教学的主轴不是让学生去背诵任何已经写进某本书里的叙述或评价,而是要学生尽量从第一手资料里看出端倪,形成自己的判断。如果这一堂课的主题是纳粹,学生可能必须去读当时的报纸、希特勒的演讲、工会的会议记录、专栏作家的评论、纪录片等等,然后在课堂里辩论——纳粹的兴起,究竟是日耳曼的民族性所致,还是《凡尔赛合约》结下的恶果?或者是经济不景气的必然?各种因素都被提出来讨论。至于结论,学生要通过资料的分析和课堂的论辩自己来下。

满头卷发的卢卡斯说:“我们那时就读了托马斯曼的哥哥亨利希曼的《臣仆》,因为他就认为德国人有惯性的服从性格。我们在课堂上就此辩论了很久。”

如果主题是1848年的欧洲革命,学生必须从经济、社会和政治的不同层面分析革命的起因,然后还要试图去评价这场革命的后果——这究竟是一个失败的革命,如法国的Alesis de Tocqueville所说,“社会顿时撕裂成两半:羡妒的无产阶级和恐惧的有产阶级”;或是一个成功的革命,因为20年后,德国和意大利都统一了,而法国扩大了选举权,俄罗斯废除了农奴制?事情的是与非,人物的忠与奸,往往没有定论。学生必须自己从各种数据的阅读里学习中梳出自己的看法。龙应台 德国人怎么上历史课

龙应台 德国人怎么上历史课 “我们还常常要作报告,”刚刚来到香港的汉娜说,“一个人讲45分钟,等于教一堂课。”

“你记得讲过什么题目?”

“当然记得,”她说,“因为要做很多准备。我讲过英国的殖民主义。”

在这样的历史教学方式里,教科书的地位,只不过是一个基本的参考数据而已。在众多一手和二手的资料里,包括演讲、漫画、照片、统计图表、新闻报道和学者评论、人物日记、法庭记录等等,教科书只是一个指引,不具任何一锤定音的权威。

开放式的历史教学,着重在训练学生运用材料的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面对纷杂的史实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教科书充其量只是路边一个小小指路牌,不是烫了金的《圣经》。

至于考试,他们解释,也不会以教科书为本,而是开放式的题目,都是要你写文章回答的。譬如,“试分析俾斯麦的外交政策”或者“试分析魏玛共和国失败的原因”;测验的是一种融会贯通的见解,教科书根本没有答案,也不可依赖。

如果教科书根本不被看做一锤定音的权威,如果课堂中的历史老师有独立见解,又有旁征博引的学问,如果我们的考试制度不强迫老师和学生把教科书当《圣经》,我们需要那么担心教科

书的问题吗?历史教学的真正问题所在恐怕不在教科书,而在教育的心态、制度和方法本身吧。

“可是美国的历史教育比较跟着教科书走,”来自奥地利的约翰在美国读过一年高中,他插进来,“而且他们的历史课教得很细,不像我们在欧洲,着重在大事件、大历史。”

克里斯说,“那没办法,他们只有两百五十年历史可以谈,所以连什么„三十年代流行时尚‟都可以在历史课里讨论一整节。”克里斯也去美国交换过一年。

话题转到美国去了。克里斯接着,“我发现美国人跟欧洲人真的很不一样。譬如说,有一次老师出题,要大家挑选20世纪本国某一重要人物来作报告,结果,你知道吗?有五个人,选的是蝙蝠侠!不可思议,是高三呢!”

大家轰一下笑开了。我忍住笑,说,“如果是你们德国班上做这个题目,大家可能选什么样的人物呢?”

克里斯回答:“阿登瑙尔、希特勒、布莱希特、托马斯曼或者舒马赫、贝肯鲍尔什么的,都可能。可绝对不会是米老鼠、蝙蝠侠或超人吧!”

第五篇:如何让学生爱上历史课(国培、11月)

如何让学生爱上历史课

作者:张杰 来源:网络

历史学科不同与其他学科,在学校开设的所有教学科目中,很少受到重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也是很多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结合新课标和课改的要求,简单谈一下我的看法。

一、用心交流,把爱献给学生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在历史教学中,要使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就得先让学生对历史教师感“兴趣”。教师不仅要扮演师长的角色,更应与学生交朋友。与学生平等相处,充分运用情感教育。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成绩,更应尊重他们的思想。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从而建立一种相互信赖的师生关系。熟悉、了解学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了解学生喜欢怎么样的老师上课是大前提?学生普遍喜欢的是不仅能上好课的老师,而且还要相信他们,理解他们的老师。爱是一种潜在的力量,学生得到老师的爱,就会“亲其师,信其道”。师生之间融洽的情感关系一建立,学生喜欢这位老师,他们就会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就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为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让每个学生充满学习的动力

每个孩子都是一座金矿,每个人都希望自身价值被别人发现,然后得以肯定。一句鼓励的话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使他们对学习感兴趣。如找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谈话时,我常说这样两句话:“过去不代表未来!其实你很聪明,并不比别人笨,只是你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太少了。” 这句话就象给他们注入一支兴奋剂,会使他们浑身充满求知的力量,能激发他们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对学习感兴趣。因此,不少差生进步很快。而对那些学习成绩好的我常说:你是老师教过的最出色、最优秀的学生之一,老师以你为荣,希望你在历史学科上能有更出色的表现。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充满学习的热情。

三、精于备课,巧用方法,新颖独特的课堂形式是关键。

课堂教学必须体现教师教、学生学,以学生为主体,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一堂课,在关注课堂内容教授的同时兼顾历史教学的趣味性。引入新的课堂形式,会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才会有良好的课堂效果。

1、李燕杰教授曾经说过:“讲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动的事例,最感人情节,要绘声绘色,细致刻画,使得听众如临界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语言生动形象,就能将抽象的化为具体,深奥的讲得浅显,枯燥的变风趣。

2、如对问题展开辩论。学习历史并不是单纯记过时间、人物和事件经过就可以,必须要学会发现现象的本质、由现象而学会归纳历史规律,这才是真正会学历史。对同一历史事件的看法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只有引导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才能引发智慧火花,这个目的实现的最佳途径就是发动学生进行辩论。辩论是非常有效调动学生思维,发挥学生想像的,形成学生独特见解和观点的方法;如对于“是不是华盛顿拯救了美国?”、“你如果是谭嗣同会不会逃走?”等论题鼓励学生进行辩论的同时,一定要给学生指明学习方式和方法,辩论的技巧。

3、如对历史进行演绎。教古代政治制度时,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的扮演,假设你做为当时的皇帝,如何制定出合理的政治制度来巩固自己的江山,学生很容易产生一种参与的热情,当进入到角色中来以后,再进行政治制度的分析时他们就会在比较中得出一些历史的智慧和历史的规律,从浅入深培养了学生对历史研究的能力。历史是一门很有故事性的学科,或是很感人很悲壮的故事,或是很幽默的故事,通过穿插一些在历史小故事,可以了解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了解一些历史名人。

4、寓教娱乐于历史。在知识的复习和归纳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很多娱乐节目的做法来个比赛,如采用“知识竞赛”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复习,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促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问题,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不管他们讲述的结果怎样,大家都给予掌声鼓励,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快乐,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四、加强学科的相互渗透

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学习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的过程。同样,学习每一学科时也不能孤立去学,而应注重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是相互依托、相互辅助的。如在学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等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时候,往往就要涉及到这些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有直接的联系。这样就要涉及到政治学科中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问题。当学习唐诗宋词等古代文学成就时,就会联系语文学科的分析文章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分析文人的作品体味其中的历史环境和社会局势。通过语文知识的引入,学生们思维活泼而且能够将文学与历史结合起来,进一步了解当时的文学成就的特色和文学作品的时代环境。还可引入音乐与美术,在学习抗日战争时候,放上一段《义勇军进行曲》,学生们产生了许多的感触,有的说这首歌充满了战斗的顽强斗志;有的说,紧急的节拍就犹如催人奋进的鼓点,催动人们奔赴沙场,奋勇杀敌卫国,通过分析都能认识这首歌曲的激励作用。如通过分析《蒙娜丽莎》,同学们从人物的微笑中理解文艺复兴的内涵,认识什么是人文主义。通过观察《向日葵》这幅名画从中看到向日葵的蓬勃生命力,认识到画家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视。如果缺乏这些艺术形式的充实,那么他们所学的历史中艺术成就仅仅是单调的名词而已。没有生命没有生活气息。但是经过艺术处理之后,那么这些名词就有血有肉,丰满了许多,也让学生们难以忘却。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也体现了学习的一体性。

总之,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单是学好历史课也是学好其他各门学科的先决条件,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作为历史教师,应该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在课堂上多一点摇曳生姿的描述,少一点严面肃语的直陈;多一些灵活多样的教法,少一些单调陈旧的教学模式,以便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更多的还需要教师们因材施教,总结出一个自己的历史教学法。

下载让历史课烙上我们的印记解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历史课烙上我们的印记解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用电子白板上历史课(5篇范例)

    如何用电子白板上历史课 ***中学任泽荣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课堂教学正在经历从黑板到白板的历史演进,课堂教学白板化正在世界各地取得越来越大的成功,这些都标志着本世......

    浅谈让学生喜欢历史课的方法 曹斌斌

    浅谈让学生喜欢历史课的方法 镇原县武沟九年制学校 曹斌斌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通过改进历史教学方法来使“枯燥”的历史课堂转变为生动有趣的“互动”课堂,并在......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让历史课充满情趣》(大全5篇)

    让历史课充满情趣 临澧县新安镇中学 苏春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我国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一句名言。是的,教师就是传授知识,解答学生疑惑的人,但是时代在发展......

    让雷锋精神永远伴随着我们

    中国是一个英雄的国度,二十世纪的中国更是英雄辈出。有这样一位战士,他没有在沙场上的浴血奋战,没有建立过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但他的名字却被人民永远铭记在心里。有这样一种精......

    让雷锋精神永远伴随着我们

    提起雷锋,提起雷锋精神,相信我们每一位同学都会想起小时候听过的雷锋的故事,记起曾经唱过的那首歌--。如今,校园里又响起了这首久违了的歌,我们不禁又忆起了那一件件虽小却折射出一......

    让毒品远离我们

    让毒品远离我们 -------五(1)班禁毒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毒品,毒品的种类,认识吸毒行为 ,认清毒品的危害性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远离毒品",培养禁毒意识,提高......

    让环境污染远离我们

    让环境污染远离我们 让环境污染远离我们 重庆市开县开县丰乐镇小学六年级二班徐苗 我的家位于开县丰乐镇仁里村,在离我家大约5公里的地方有一条名叫“清江”的大河流,咱们这儿......

    让历史课飘出浓浓的历史饭香来

    让历史课飘出浓浓的历史饭香来 作者:杨合云 有人说,在学生学习的各个学科中,语文和英语是工具性的学科,数学是提高思维能力的学科,理化生是为人类服务的学科,地理政治是增长见识......